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钢铁劳模孟泰事迹 | 1126字 | 2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255人 |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 991字 | 12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89人 |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 1668字 | 12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3分钟 | 259人 |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 1594字 | 13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137人 |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 1921字 | 11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5分钟 | 235人 |
鞍钢老英雄孟泰事迹 | 940字 | 9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57人 |
老英雄孟泰事迹和精神感悟 | 592字 | 9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89人 |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 1096字 | 7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287人 |
钢铁劳模孟泰事迹 | 808字 | 8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64人 |
鞍钢老英雄孟泰事迹 | 4407字 | 36段 | 15分钟 | 24分钟 | 34分钟 | 153人 |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 2846字 | 24段 | 10分钟 | 16分钟 | 22分钟 | 208人 |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 1582字 | 15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218人 |
老英雄孟泰事迹和精神感悟 | 1172字 | 14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50人 |
孟泰人物事迹和精神 | 1583字 | 11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300人 |
钢铁劳模孟泰事迹 | 1014字 | 17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25人 |
钢铁劳模孟泰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6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孟泰,1898年生于河北省丰润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16年3月只身闯关东,在奉天千金寨(今辽宁抚顺)票子沟当工人。1926年因用大锤砸了一个日本工头的脚,不得不躲避而来鞍山,进入鞍山制铁所,在炼铁工场当配管工,长时间饱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压迫之苦。1948年2月,鞍山解放不久,孟泰再次进入鞍钢,公司领导派他去后方帮助生产建设,他二话没说,经瓦房店去安东到通化。为了尽快修复两座高炉,他顶风雪冒严寒,每天早5时赶到工地,天黑才收工。在他的带动下,原定80天才能修复的两座炼铁炉,只用35天就完成了。1948年末,孟泰回到鞍钢炼铁厂修理场任配管组长。他见修门炉的器件短缺,便带领班组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收集了大量废旧材料,然后除锈、涂油,整齐地摆放在备品库,这就是有名的“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一座炼铁高炉的修复出铁,做出了一重大贡献。在修复高炉的日子里,他拜常不回家。为了维护好高炉,他坚持做到“宁叫人找事故,不叫事故找人”,整天围着高炉转。他的革新创造的操作方法和经验受到工人们的好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一飞机多次窜到鞍山上空,孟泰干脆把行李卷扛到工厂,守炉餐,伴炉服,日夜保卫高炉。当4号高炉发生废生铁水遇冷水0事故时,孟泰闻声奋不顾身冲上炉台,冒着危险迅速关闭了给水阀门,制止了继续0,保住了高炉。
1949年7月9日,孟泰被评为一等功臣,同年8月又获特等功臣称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提升为工人技术员、副技师及修理场场长。1950年8月,孟泰被推选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9月25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孟泰作为主席回成员坐到了毛泽东身边,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随同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同年7月,担任炼铁厂副厂长,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为国家拣回成千上万吨焦炭,他还改革成功了热风炉底部双片燃烧商,提高寿命近百倍,研制成功了冷却箱串联,使高炉用水节省30%。11月,赴苏联参加了“十月革命”4O周年庆祝活动;12月回国后,又出席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1959年4月,他出席了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同年10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60年3月,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1964年12月,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任鞍钢工会副主席。孟泰在“--”中,立场坚定,刚直不阿,同林彪“-”的破坏活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工人阶级的高风亮节。1967年5月18日,周恩来总理致电孟泰,特邀他进京。6月13日下午,在李富春副总理代表周总理接见鞍山代表时,孟泰猝然病发,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9月3O日,孟泰病逝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终年69岁。人们多称他为老英雄孟泰,他的名字几乎成为鞍钢的代名,他已成为鞍钢之魂,孟泰塑像坐落在鞍钢公司办公楼大白楼的,立山公园改名“孟泰公园”。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91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孟泰(1898—1967)
1964年7月16日,冶金工业部任命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孟泰为鞍钢炼铁厂副厂长。此时走上领导岗位,孟泰已经66岁,却依然老当益壮,豪气冲天。您现在听到的这段珍贵的历史声音,是老英雄孟泰在1964年国庆节前夕的一段讲话,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举国上下奋勇拼搏的年代。
孟泰:眼瞅着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成立十五周年了,一到国庆节的时候呀,我就想起来我在旧社会我受的苦,我就心里想起来我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怎么不受苦了呢?怎么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呢?就是有共产党和毛泽东。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进入大规模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面对几乎已沦为一片废墟的钢厂,50岁的老工人孟泰站了出来,他带领工友们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
孟泰:到厂子一看,那个草都半人高,都没了腰,炉台上,我1950年,毛泽东主席接见孟泰们有一个工会的王启邦,那时候管他叫王主任。我说,咱们这个材料,我想着把它都收回来,大哥,咱们当家作主了,我们各个儿(自己)的国家,咱们想怎么做怎么做,你怎么做都行,他这一句话正碰我的心,就是我们当家作主。
孟泰的大女儿孟庆珍说,在她父亲的带领下,鞍钢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交器材运动。据统计,当时献交的各种器材有1123种212674件,为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孟泰大女儿孟庆珍:回家了,我爸可高兴了,哎呀,鞍钢满地都是钱,到处都是钱。我就说了,我说在哪儿,我怎么没看着。他说,哪怕一个螺丝钉那都是宝。
凭借在鞍钢恢复生产中的杰出表现,孟泰被评为新中国第一批劳动模范。1950年9月22日,孟泰第一次坐上火车去北京,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站在台上,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1965年,大庆铁人王进喜应邀到鞍山参加国庆活动,和孟泰在一起
时任新华社记者徐放:他站在这个台上,站了很久很久也讲不出一句话来,憋了很久很久以后,他眼泪都掉下来了,最后举起手来:“共产党万岁!”下面哗哗哗地鼓掌。
鞍钢老英雄孟泰
此后,老英雄孟泰带领工人展开艰苦的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荣誉,孟泰说,当人民代表就得心甘情愿给人民办事,自己少吃几顿饭,晚睡会儿觉都是值得的,把老百姓反映的事解决好,才能吃得香,睡得着,才配当人民代表。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68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孟泰(1898——1967) ,1898出生在直隶省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山王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上数辈为地主扛活。父母因希望他长大能改变家中贫困境况,给全家带来好运气,给他起名“瑞祥”。1917年,丰润一带遭大旱,为了找一条活路,19岁的孟泰只身闯关东,在抚顺机车修理场干了10年铆工,练就了娴熟的技术。1927年初一天,他痛打欺侮自己的日本工头后连夜逃到鞍山。不久,到鞍山制铁所作配管工,改名孟泰。
1948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鞍钢回到人民手中,孟泰在鞍山炼铁厂修理场担任配管组副组长。他不顾刮风下雪,跑遍厂区,并动员本组十几个伙伴,搜集废旧材料和零备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搜集了千种材料,上万种零备件,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这间屋子就是后来誉满全国的“孟泰仓库”。不久,二号高炉开始修复,“孟泰仓库”起到了极大作用,整座高炉的配管材料,几乎全部是孟泰及其伙伴们捡来的。1949年7月9日,在庆祝鞍钢开工典礼大会上,中共鞍山市委、鞍山职工总会和鞍山钢铁公司命名孟泰为一等功臣。8月1日,孟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解放后第一批工人党员。接着,孟泰又获得了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1950年春,在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孟泰很少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连家什么时候搬到鞍山市铁东区的炉山新居,五女儿什么时候出生的他都不知道。8月,在鞍山市第一次劳动模范大会上,孟泰等被推选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代表。9月25日,孟泰作为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会议主席团成员,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不断出动飞机在我国边境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在这紧张危险关头,孟泰不顾个人安危,把行李扛到高炉旁,日夜守护在高炉上。8月,4号高炉的炉皮烧穿,发生了铁水遇冷却水爆炸事故,孟泰闻声冲上炉台,冒着生命危险摸到水阀门前,关闭了阀门,排除了险情,制止了恶性事故的继续发生,保证了高炉的安全生产。
1952年8月2日,鞍山市召开第四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孟泰同志被命名为特等劳动模范。孟泰精神从这时起已成为鞍钢工人阶级的精神。当年国庆节,孟泰代表鞍钢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前的国庆观礼。
孟泰作为一个普通工人,把共和国的经济建设看成最重要的事情,主动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风格,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为新中国的第一家重点钢铁企业恢复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誉满全国的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孟泰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1954孟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孟泰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在苏联莫斯科参加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庆祝典礼活动;1958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第十个春天》,形象而生动地纪录了孟泰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组织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中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后来,孟泰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时刻心里装着职工,为生产解难,为工人排忧解难。
1964年7月,冶金工业部任命孟泰为鞍钢炼铁厂副厂长。走上领导岗位,他已经66岁了,却依然老当益壮,坚持不脱离劳动人民本色,不断为人民做出新贡献。
1967年5月18日,周恩来总理致电孟泰,特邀他进京。在北京他请人代笔给毛泽东、周总理写信,反映鞍钢的真实情况。6月13日下午,在李富春副总理代表周总理接见鞍山代表时,孟泰猝然病发,被送进医院。9月30日,孟泰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逝,终年69岁。
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孟泰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劳动模范,弘扬孟泰精神,1986年4月30日,鞍钢公司在大白楼前隆重举行孟泰塑像揭幕仪式。孟泰塑像的基座上镌刻着时任中共中央_胡耀邦的题词:“孟泰精神永放光芒”。1993年4月30日,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在立山公园建造的孟泰全身塑像落成,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孟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4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孟泰
在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的英雄谱里,记载着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孟泰。孟泰是鞍钢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与铁人王进喜齐名的我国产业工人英模的优秀代表,被誉为“老英雄孟泰”,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孟泰是河北省丰润县人,1898年出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炼铁厂配管班长、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等职,为保卫鞍钢、建设鞍钢立下殊勋。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刚回到人民怀抱的鞍钢,亟需恢复生产。为了迅速修复高炉,孟泰发动工友及其家属捐献器材,自己动手搜集被埋藏、丢弃的各种器材。不论刮风下雨,也不论白天黑夜,孟泰跑遍鞍钢几十里厂区。刨冰雪,抠备件,扒铁堆,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几十公斤重的管件、水门,他都不放过。孟泰把旧器材收集到一起,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在鞍钢恢复生产、修复一号、四号高炉时立了大功。当年修复高炉时,缺这少那,就到孟泰仓库去领,创造了一项奇迹:修复两座高炉上的管线,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爱炉如命,爱厂如家。在1948年冬到1949年秋鞍钢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孟泰经常不回家,把工厂当成了家。在一、二、四号高炉点火开炉的前后,他干脆住进了炼铁厂。他整天围着高炉转,为了管道正常运转,他拎着管钳子炉前炉后,一天转了几十里的路。他用的那把大管钳已被他手上的老茧磨得精光瓦亮;夜里因为惦记着高炉,也很少睡觉,眼睛常常布满了血丝,嘴里常自言自语念念叨叨,徒弟们都暗地议论孟师傅好像“中了邪”。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鞍钢人仅用半年多时间就让企业开工生产,为新中国贡献了第一炉铁水和第一块钢材,孟泰功不可没。
1950年,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为防止高炉遭到敌人破坏,孟泰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守护在高炉旁,誓与高炉共存亡,被誉为“高炉卫士”。“守炉餐伴炉眠”是他当年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孟泰组织全厂各方面人员进行联合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由他设计的双层循环水,让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
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然而,孟泰精神却在鞍钢和鞍山市扎了根,《孟泰报》、“孟泰奖章”、孟泰雕塑、孟泰公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英雄”仍向人们无声地诠释着劳动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
“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这便是孟泰精神,是“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鞍钢人,是永远激励鞍钢职工努力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鞍钢股份炼铁总厂机关大楼南50米处,孟泰纪念馆静静地坐落在这里。孟泰纪念馆馆长吴晓辉介绍,炼铁总厂培训新入职职工,第一站就来这里。“‘孟泰精神’是鞍钢精神的源头,也将永远扎根在每一名鞍钢人的心中。鞍钢股份炼铁总厂始终秉承着让‘孟泰精神’在弘扬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不断为它注入新时代的内涵。”
炼铁总厂每月出版一期《孟泰报》,每年组织孟泰事迹学习会,评选孟泰式先进标兵、最美党员,厂报开辟专栏讲述“孟泰式好员工”的事迹故事。1992年出生的孙文鹏已在炼铁总厂工作了7年,今年他被评为“孟泰式”优秀共产党员。“孟泰爱厂如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过时。我把厂子当成家,全心为企业付出,自己也会有收获。”
段兴宇是炼铁总厂新一高炉的主管技师。在“孟泰精神”的鼓舞和带动下,段兴宇对创新攻关也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在他看来,作为新一代的铁厂工人,要成为合格的“孟泰传人”,在工作中更要像“老英雄”一样注重技术创新。入厂21年来,段兴宇发明的专利有20多项。
如今,像孙文鹏和段兴宇这样的“孟泰传人”在鞍钢不断涌现。截至2020年底,鞍钢集团共有6801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18人次。
孟泰后人也在不断传承孟泰精神。“外公的为人处世、一举一动都在深深地感染着我。”孟泰的外孙女党晓萍说,外公对她影响特别大,孟泰精神从小就在她的心中扎下了根。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2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在辽宁,提起“老英雄”孟泰,无人不知。
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后,党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当时的鞍钢厂区一片荒凉,日本人断言:要恢复鞍钢,至少得15年到20年。50岁的孟泰坚定地说:“咱们就是要炼出铁来给他们看看!”
炼铁需要修复高炉,修复高炉又缺少器材。怎么办?在既没有组织号召,也没有领导指派的情况下,孟泰不声不响、自觉自愿地搞起了回收修复废旧器材的工作。他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高压阀门、三通水门、连接管件、各种螺栓,凡是能用的都拣回来,就连埋在土里的,弃地荒草中的,淹在水坑里的管件,他也想方设法抠出来。
孟泰把这些“宝贝”擦拭干净,涂油抹漆,分类摆放。他回收的废旧器材越来越多,几个月下来,竟有大大小小各式器材上万件。他把这些器材放在一间破旧房子内,工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孟泰仓库”。当时,炼铁厂修复3座高炉,用的管道系统材料全都来自“孟泰仓库”,没花国家一分钱。
1949年6月,鞍钢开工。孟泰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为了保证刚投产的2号高炉能正常出铁,孟泰一连两个月没回一次家,整天炉上炉下忙活着检查、调整、维护循环水系统。后来即使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8月1日,孟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了保卫好全国第一个钢铁基地,鞍钢采取了疏散妇孺和部分物资、组织护厂、防止空袭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孟泰主动当了护厂队队员,他把行李卷扛到高炉上,放到一间空铁皮房间里,又买来一小袋米和几斤小咸鱼,就算安了“家”。几次空袭警报响起,孟泰都是拎起大管钳飞跑到高炉总水门旁,看护好高炉循环水的“心脏”。
1950年8月中旬的一天早晨,4号高炉传出猛烈的爆炸声,正在收拾工具的孟泰箭步跑向炉台。在水蒸气弥漫炉台伸手不见五指、爆炸连续不断的情况下,孟泰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果断地用铁板将水流引离炉皮,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沉着冷静快速地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成功地避免了一场炉毁人亡的恶性事故。1952年国庆节之夜,3号高炉二段炉皮被烧穿,数米长的火焰蹿出炉外,裂口越烧越大。孟泰闻讯,立即赶到了3号炉平台。他临危不乱,查明险况后,果断采用不休风、用耐火泥封堵的方法封堵裂口。孟泰顶着烈焰将几条浸了水的麻袋堵在炉皮裂口处,蹿出炉外的火焰顿时熄灭,一场事故化险为夷。一次次抢险之后,铁厂的工人敬佩地称孟泰为“老英雄”。
孟泰不仅是艰苦奋斗的英雄,而且还是刻苦钻研技术的模范。他为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他多次对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说:“毛泽东关心鞍钢,全国人民看着鞍钢,我们劳动模范就是要带头为建设好鞍钢多动脑筋、多出力。”他在深入生产一线的调查中,发现承担设备维修任务的架工,在拆卸和安装5吨以上的设备部件时仍在沿用体重“绞磨”,既费力又影响工作效率。他提出了自制电动起吊工具的革新方案,经过半个月的攻关,制成了电动吊具并投入使用。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线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系统维护操作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只要把手伸到循环水中掂几下,就可以判断出水温,堪称一绝。他研制成功冷却箱串联,使高炉用水量减少了1/3,全厂每年不仅可节约费用23万元,而且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为配矿槽研制了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了作业环境。孟泰提议、发明、设计和主持完成的技术革新数不胜数,同行们管他叫“高炉神仙”。
孟泰对技术攻关工作达到了入迷的程度。1959年,在他和王崇伦的带动下,鞍钢形成了一支以各级先进模范人物为骨干的一万五千多人的技术革新队伍,开展技术协作运动。此时孟泰虽然已是年过六旬,但仍然积极参加技术协作活动。1960年初,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孟泰等人得知后,立即动员和组织了五百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1957年6月,孟泰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当副厂长的8年中,他的办公室经常是锁着的。他不是在生产一线一边劳动一边处理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听取呼声、意见和要求,因此,他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58年的一天,孟泰到配矿槽了解生产状况,发现这个岗位由于上道工序厂家运送来的烧结矿热量未散而高温难耐,最高温度接近80℃,工人整天汗水淋漓。他立即召集能工巧匠到现场研究降温方案,并亲手画出安装冷却水管线的草图。经过一番苦战,冷却系统启动运转,作业环境的温度降到规定标准以下。一个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如此为生产工人排忧的好事,孟泰年年都要办上十几件。
鞍钢老英雄孟泰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1964年7月16日,冶金工业部任命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孟泰为鞍钢炼铁厂副厂长。此时走上领导岗位,孟泰已经66岁,却依然老当益壮,豪气冲天。您现在听到的这段珍贵的历史声音,是老英雄孟泰在1964年国庆节前夕的一段讲话,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举国上下奋勇拼搏的年代。
孟泰:眼瞅着呀,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成立十五周年了,一到国庆节的时候呀,我就想起来我在旧社会我受的苦,我就心里想起来我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怎么不受苦了呢?怎么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呢?就是有共产党和毛泽东。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进入大规模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面对几乎已沦为一片废墟的钢厂,50岁的老工人孟泰站了出来,他带领工友们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
孟泰:到厂子一看,那个草都半人高,都没了腰,炉台上,我们有一个工会的王启邦,那时候管他叫王主任。我说,咱们这个材料,我想着把它都收回来,大哥,咱们当家作主了,我们各个儿(自己)的国家,咱们想怎么做怎么做,你怎么做都行,他这一句话正碰我的心,就是我们当家作主。
孟泰的大女儿孟庆珍说,在她父亲的带领下,鞍钢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交器材运动。据统计,当时献交的各种器材有1123种212674件,为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孟泰大女儿 孟庆珍:回家了,我爸可高兴了,哎呀,鞍钢满地都是钱,到处都是钱。我就说了,我说在哪儿,我怎么没看着。他说,哪怕一个螺丝钉那都是宝。
凭借在鞍钢恢复生产中的杰出表现,孟泰被评为新中国第一批劳动模范。1950年9月22日,孟泰第一次坐上火车去北京,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站在台上,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时任新华社记者 徐放:他站在这个台上,站了很久很久也讲不出一句话来,憋了很久很久以后,他眼泪都掉下来了,最后举起手来:“共产党万岁!”下面哗哗哗地鼓掌。
此后,老英雄孟泰带领工人展开艰苦的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荣誉,孟泰说,当人民代表就得心甘情愿给人民办事,自己少吃几顿饭,晚睡会儿觉都是值得的,把老百姓反映的事解决好,才能吃得香,睡得着,才配当人民代表。
老英雄孟泰事迹和精神感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老英雄” — 孟泰
孟泰(1898—1967),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共党员。
1926年,孟泰到鞍山,进入昭和制钢所当配管学徒工。
历任配管组长、技术员、副技师、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等职。
事迹简要
1948年,国民党政府撤退前,鞍钢遭到严重破坏,高炉炉体及动力机械设备几乎被洗劫一空。为 快速恢复鞍钢生产,孟泰带领工友们跑遍十里厂区,夜以继日地搜寻挖掘器材,动员工人献交器材,并加以整理、分类、修复,然后储存在“孟泰仓库”中,以备急需,使鞍钢最早恢复的一、二、四号3座高炉的配管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鞍钢受到敌机和暗藏敌人的威胁。为防止高炉遭到破坏,他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守护在高炉旁,誓与高炉共存亡,被誉为“高炉卫士”。“守炉餐伴炉眠”是他当年的真实写照,孟泰是新中国钢铁工业恢复建设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先进模范人物。他的崇高精神风貌、优秀思想品德、平凡而伟大的业绩 堪称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典范、时代的楷模。
“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是鞍钢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鞍钢人,为鞍钢的发展和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孟泰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是五、六十年代与铁人王进喜齐名的我国产业工人英模的优秀代表,被誉为“老英雄孟泰”。他还是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执行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多次受到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在解放之初的鞍山钢铁厂,有一个特殊的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恢复生产急需的废旧零件,工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孟泰仓库”。仓库的建立者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孟泰。
孟泰,1898年8月出生,河北丰润县人。1926年到鞍山,同年进入日本人经营的昭和制铁所当配管学徒工。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翻身做主的孟泰很快响应党的号召到通化去抢修高炉,他多次向工友和家人表示:“跟着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东北全境解放后,孟泰又回到鞍山,投入到恢复鞍钢的工作中去。
当时的鞍钢,经历了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反复破坏,几乎找不出一台完整的设备。不甘心让炼钢厂变成高粱地的孟泰,带领工友们跑遍十里厂区,从废铁堆中回收上万件修复高炉所需的零件设备,建起“孟泰仓库”,不仅给高炉“起死回生”找到了“救命药”,还给国家节约、储备了大批器材。1949年7月9日,在庆祝鞍钢开工典礼上,孟泰被授予一等功臣。同年8月,孟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15日,孟泰又获得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孟泰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生产工作。尽管已年过五旬,但干起活来还像个小伙子,在一、三号高炉点火的前前后后,孟泰干脆住进了工厂。孟泰善于发扬钻研精神,实践中他逐步摸索出一套“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工作规律及操作技术,被称为“孟泰工作法”。其中,“掂水”的功夫堪称一绝。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孟泰只要把手伸向流淌的循环水水流掂几下,总能找准病根,手到病除,同行们都称他为“高炉神仙”。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孟泰提出“宁叫人找事故,不叫事故找人”的口号,总结出“保证不漏水、不漏风、不漏气”以及“勤看、勤走、勤检查、勤修理”的“三保”“四勤”制度。
面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险情,孟泰的忘我精神同样闻名。在一次高炉事故中,孟泰发现一处炉皮钢板被烧穿,铁水与顺着炉皮流下的冷却水相遇,高炉随时有爆炸的可能。孟泰带领抢险的工友,果断地用铁板将水流引离炉皮,并在短时间内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成功避免了一场炉毁人亡的恶性事故。孟泰奋不顾身、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形象镌刻在工人心中,被大家尊称为“高炉卫士”。
1950年9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孟泰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钢铁战线的老英雄”。他还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曾担任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7年9月,孟泰因病在北京去世。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孟泰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孟泰的一生是艰苦创业、拼搏奋斗的一生。他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给鞍钢职工树立了榜样,也为全国工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与那个激情燃烧岁月里涌现出的无数英雄模范一道,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拼搏、不懈奋斗。
钢铁劳模孟泰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4位用户喜欢。
孟泰(1898年—1967年),1898年出生在直隶省丰润县(今丰润区)山王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上数辈为地主扛活。1917年,孟泰只身闯关东,在抚顺机车修理场干了10年铆工,练就了娴熟的技术。1927年初一天,他痛打欺侮自己的日本工头后连夜逃到鞍山。不久,到鞍山制铁所作配管工。
1948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鞍钢回到人民手中,孟泰不顾刮风下雪,带领十几个伙伴跑遍厂区搜集废旧材料和零备件,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这就是后来誉满全国的“孟泰仓库”。不久,二号高炉开始修复,“孟泰仓库”起到了极大作用,整座高炉的配管材料,几乎全部是孟泰及其伙伴们捡来的。1949年8月,孟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孟泰作为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会议主席团成员,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断出动飞机在我国边境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孟泰不顾个人安危,把行李扛到高炉旁,日夜守护在高炉上。1952年8月,鞍山市召开第四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孟泰被命名为特等劳动模范。孟泰精神从这时起成为鞍钢工人阶级的精神。当年国庆节,孟泰代表鞍钢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前的国庆观礼。
孟泰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把共和国的经济建设看成最重要的事情,主动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风格,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为新中国的第一家重点钢铁企业恢复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誉满全国的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1964年,孟泰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坚持不脱离劳动人民本色,不断为人民作出新贡献。他时刻心里装着职工,为生产解难,为工人排忧解难。
1967年9月30日,孟泰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逝,终年69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劳动模范,弘扬孟泰精神,1986年4月30日,鞍钢公司隆重举行孟泰塑像揭幕仪式。1993年4月30日,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在立山公园建造的孟泰全身塑像落成,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孟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鞍钢老英雄孟泰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07个字,有3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5分钟,朗读时长24分钟,慢速需要34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简介:孟泰(1898—1967),男,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河北丰润人。
1926年,孟泰在鞍山昭和制钢所当工人。鞍山解放后,曾任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配管工、技术员、副技师、副厂长,公司工会副主席等职。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鞍钢恢复生产期间,他跑遍十里厂区,拣回了成千上万个零件,经过修理,建立起著名的“孟泰仓库”。在修复二号高炉时,所用的三通水门都是由他的仓库提供的;修复一、三号高炉时,所有的管道系统的零配件,也是由他提供的,没花国家一文钱。他这种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被誉为“孟泰精神”,在全国职工中产生深刻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孟泰主动当了护厂队员,把行李扛到高炉上,冒着遭到空袭的危险,随时准备用身体护卫高炉。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了500多名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孟泰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孟泰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孟泰被大家称为“老英雄”。
1950年孟泰被政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6年和1959年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在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日子里,为使工人保持好的体力,不影响生产,孟泰把几个女儿靠挖野菜喂养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在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为没有床位而不能住院治疗影响身体康复的时候,他买来废钢管,组成青年突击队,自制铁床,既缓解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费用。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爱厂如家
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孟泰奉调回鞍钢。孟泰回到炼铁厂修理场后,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回收各种管件4000多件,并用玻璃粉除垢,然后修复成能用的管件,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孟泰艰苦创业的精神受到中共鞍山市委和鞍钢公司的高度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交器材运动。在修复炼铁厂2号高炉中,所用的管件大部分取之"孟泰仓库"。1949年6月27日,修复后的2号高炉生产出第一炉铁水。
劳模孟泰1949年7月9日,鞍钢举行盛大开工典礼。会上,表彰了在护厂、抢运、献交器材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孟泰等9人被授予特等功臣。同年8月1日,孟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 党员之一。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孟泰主动当了护厂队员,他把行李扛到高炉上。几次空袭警报响起,孟泰都是手拎大管钳,飞跑到高炉总水门旁准备随时用身体护卫,抱定与高炉共存亡。
1950年8月中旬的一天,4号高炉炉皮烧穿,铁水与顺炉皮而下与冷水相遇产生爆炸。孟泰将生死置之度外,冲上炉台抢险,迅速用铁板将水流引离炉皮,并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避免了一场炉毁人亡的事故。这年初冬的一个晚上,高炉水门被堵,孟泰踹碎水道表面冰层,跳入其中,俯身抠除堵塞的杂物,使高炉循环水线恢复畅通。工友们把孟泰从冰水中拉上来时,他已冻得浑身颤抖,嘴唇发紫。经历十几次抢险之后,铁厂工人敬佩地称呼孟泰为"老英雄"。
1950年9月25日,孟泰光荣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1953年5月,在中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全总执行委员。同年9月,孟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孟泰几十年与高炉循环水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维护操作法。孟泰只要把手伸向流淌的循环水水流,便可准确判断出水的温度、压力及管路流通的状况。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同行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高炉神仙"。
传播友情
孟泰和工人在一起1953年春,孟泰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成员,慰问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指战员。在桧仓郡,孟泰满怀深情祭扫了烈士陵园,凭吊了英勇牺牲的.杨根思、黄继光、杨连第、邱少云、毛岸英等优秀中华儿女。孟泰向志愿军指战员讲述了鞍钢的生产工艺流程,矿石如何经过高炉、平炉、轧钢千锤百炼最后成为钢材;讲述了自己旧社会如何当奴隶、新社会如何做主人的两种不同命运;介绍了鞍钢工人如何忘我劳动支援抗美援朝。回到国内孟泰到各厂作报告,介绍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迹,使职工们深受鼓舞。
1956年9月4日,孟泰等一行17人应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之邀,组成中国工人疗养团赴黑海疗养院疗养。在黑海著名疗养胜地索奇,孟泰结识了一批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的劳动模范,传播了中国工人与这些国家工人的友情。
1957年10月,孟泰又以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的身份,第二次赴苏联参加了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祝典礼。
孟泰的事迹广为传播之后,慕名前来造访的人逐渐增多,有解放军和志愿军的代表,有作家、画家和演员,有新闻记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孟泰的老朋友。著名诗人郭小川曾发表叙事诗《追踪着老孟泰的脚步》,著名电影剧本作家于敏曾写了《老孟泰的故事》一书,画家路坦创作了石版画组画《孟泰》,作家们用生动的笔触讴歌了孟泰这位可亲可敬的劳动英雄。
1957年6月,孟泰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12月,孟泰出席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全总执委。
攻克技术难关
1959年4月,孟泰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主席团成员。同年10月,孟泰参加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建、财贸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再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这时的孟泰已与名扬全国的技术革新闯将王崇伦结成一对忘年交。1959年,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孟泰连续半个多月炉上炉下转了多次,经过反复思考,他提出将高炉循环水管路由并联式改为串联式方案。经过组织全厂各方面人员进行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
孟泰和铁人王进喜(左)在交谈1959年,鞍钢在孟泰、王崇伦的倡议和带动下,形成 了一支以各级先进模范人物为骨干的1500多人的技术革新队伍。1960年初,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孟泰、王崇伦迅速动员和组织了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此项重大技术攻关的告捷,在当时的全国冶金战线轰动一时,被誉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多年来,孟泰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研制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试制成功的瓦斯灰防尘罩,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组织的提高更换高炉风口、铁口速度的技术攻关,刷新了铁厂生产的历史纪录。为了表彰孟泰在技术革新中的特殊贡献,1960年5月18日,经鞍山钢铁公司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孟泰由副技师破格晋升为工程师。
鞍钢职工贴心人
周总理和孟泰在一起孟泰在鞍钢炼铁厂担任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8]1958年的一天,孟泰到配矿槽了解生产状况,发现这个岗位由于上道工序厂家运送来的烧结矿热量未散而高温难耐,最高温度接近80℃,工人整天汗水淋漓。他立即召集能工巧匠到现场研究降温方案,并亲手画出安装冷却水管线的草图。经过一番苦战,冷却系统起动运转,作业环境的温度降到规定标准以下。一个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如此为生产工人排忧的好事,孟泰年年都要办上十几件。在遭爱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日子里,孟泰看见炉前工人勒紧裤腰带干繁重的活,体力日渐不支,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中,一狠心就把几个女儿靠挖野菜喂养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当厂党委书记在食堂里激动地告诉大家,孟泰全家吃菜团子,却把家中孩子千辛万苦喂大的两口肥猪献给厂里时,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11]。
“老英雄”孟泰
1962年3月,孟泰从一位医生的口中得知鞍钢立山医院由于缺少病床,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此入不成院而影响了身体康复。孟泰挤出时间到供应处,无缝钢管厂、焊管厂等单位联系,替医院买了几吨废钢管。孟泰又从厂里带来青年突击队成员利用工余时间自制铁床。一周之后,50多张床整整齐齐搬入病房之中,为医院解决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费用。
19 64年12月,孟泰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8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10]。孟泰的名声越大,找他反映问题和求助解决困难的人就自然多起来。为此,他常常是连吃饭都顾不得。女儿们心疼年迈的父亲,有时就出面"挡驾",孟泰得知后,严肃地批评了她们。孟泰多次敞开心扉动情地说:"当人民代表就得心甘情愿给人民办事,自己少吃几顿饭,晚睡几会觉都是值得的。把老百姓姓反映的事解决好,才能吃得香,睡得着,才配当人民代表。"凡经孟泰接待的事,件件有回音,能解决的都较快地得到了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孟泰精神永留芳
孟泰肖像1966年1月,孟泰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文化大 革命"开始不久,鞍钢的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主持鞍山市委、鞍钢工作卓有成绩的王鹤寿等一批老干部被打倒,孟泰面对每况愈下的鞍钢生产现状,忧心如焚。他顶着各种压力,多次向广大工会积极分子和技协活动积极分子反复宣传任何时候都要维护鞍钢正常生产这个大局。当一小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煸动"红卫兵"到鞍钢厂区搞大串联、冲击鞍钢生产指挥中枢大白楼时,孟泰挺身而出,与十多位劳动模范分赴鞍钢厂区的主要入口的大门,劝阻住了"红卫兵",使一小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企图破坏鞍钢生产的阴谋未能得逞。
1967年,孟泰作为周恩来总理特邀的代表,带着几十万职工的意愿进京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汇报鞍钢的情况。在北京孟泰一下子病倒,住进北京医大附属医院,失去了活动和讲话的能力[11]。
1967年9月30日,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医大附属医院病逝,终年69岁。逝世之后,一伙追随林彪、"四 人帮"的别有用心的人,曾冲击八宝山灵堂,企图把孟泰的骨灰清出八宝山,但最终没能得逞。粉碎"四 人帮"之后,推翻了强加在老英雄孟泰头上的一切诬陷之词,恢复了他的名誉。
1979年12月6日,鞍钢举行孟泰同志追悼大会。中 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王鹤寿、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冶金工业部、辽宁省、鞍山市、鞍钢的领导同志及各界代表人士8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1986年4月30日,鞍钢公司在大白楼前隆重举行孟泰塑像揭幕仪式。孟泰塑像的基座上镌刻着:"孟泰精神永放光芒"。
1993年4月30日,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在立山公园建造的孟泰全身塑像落成,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王鹤寿亲笔题写了孟泰公园的匾额。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46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208位用户喜欢。
孟泰是一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无私奉献优秀品格、高尚道德情操和工人阶级高度主人翁责任感的鞍钢英模。他十几年如一日,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爱,化作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坚定信念和模范行动。他的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老一代鞍钢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孙玲
他用一腔热血,为爱厂如家精神做出完美的诠释。
他用一份执着,为高炉恢复生产的每个细节而日夜奔忙。
他用一股干劲,为鞍钢人树立起时代楷模的标杆形象。
他就是老英雄孟泰。
2021年4月12日,笔者跟随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党支部一同到孟泰纪念馆参观学习,再次聆听老英雄孟泰的故事。党员田雪告诉笔者,自己不止一次来参观学习,孟泰是鞍钢劳动模范最杰出的代表,借此历史学习教育契机,在此重温老英雄孟泰的故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英雄在恢复鞍钢生产、开展技术革新方面的杰出贡献。孟泰把自己的全身心都献给了鞍钢,这种爱企、荣企、献企的精神,在任何时期都值得每名职工学习。
“跟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
鞍钢是新中国最早开工的大型钢铁企业。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之一。这位新中国第一代杰出劳模,少年时逃过荒,青年时为日本人背过煤,挨打、挨饿是常事,半辈子漂泊不定。当解放军开进鞍山城、工人们当家做主时,年过半百的他才找到了“家”。
“跟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孟泰的一句话,戳中了工友们的心。1948年鞍山解放,历经战火的鞍钢回到人民手中时已是千疮百孔,日本专家甚至认为,断壁残垣的鞍钢厂区只能用来种高粱。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党中央要求鞍钢迅速复工。老英雄孟泰发动大家收集、献交器材,甚至砸破冰层跳进齐腰深的水中寻找设备。在他的带动下,炼铁厂配管班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回收了许多种材料、上万个零备件。厂里发动工人们献交器材,数千职工肩扛、担挑、车推,络绎不绝,队伍从厂区一直排到几里开外。
“高炉卫士”、劳动英雄,这是孟泰留给世人最鲜明的形象。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出动飞机狂轰滥炸时,他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守护,誓与高炉共存亡。他爱炉如命,爱厂如家。在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他经常不回家,在最先开工的3座高炉点火的前前后后,他干脆住进炼铁厂,手拎大管钳没白天没黑夜。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鞍钢人仅用半年多时间就让企业开工生产,为新中国贡献了第一炉铁水和第一块钢材,鞍钢一度成为新中国工业的象征。
在那段时间里,老英雄孟泰用他的实际行动成为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楷模,也赢得了工友们的尊敬和爱戴。1949年7月9日,鞍钢举行开工典礼,表彰了141名在护厂、抢运、献交器材和复工竞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功臣,其中孟泰等22人被评为一等功臣。1949年8月1日,历经考验的孟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发展的第一批工人党员。1950年底,孟泰光荣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劳动模范。1957年,孟泰当上了炼铁厂副厂长,成为从工人中提拔的第一批领导干部。
孜孜不倦的创新追求
红彤彤的铁沟映照着一张张黝黑的脸庞,特殊的工种、特殊的环境,造就出一群浴火的汉子。一代英模,代代仰慕。尽管逝去的岁月,有可能将一切着意的浓墨化为过眼的烟云,却不能褪去深植于他们灵魂之中的本色。
除了苦干、实干外,孟泰身上不乏创新、创造精神。孟泰只念过3个月私塾。解放后,他带头进课堂、学文化,摘掉“文盲”帽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孟泰组织全厂各方面人员进行联合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成功自制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凭借多年的经验,老英雄孟泰刻苦钻研,敢于大胆创造,形成了著名的“眼要看到、耳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孟泰工作法,他提出的“宁叫人找事故,不让事故找人”的口号,至今还在铁厂流传。为了减轻设备架工的劳动强度,孟泰带领大家找来废钢板、旧牙轮,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一台卷扬机。
上世纪60年代,走上领导岗位的孟泰依然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始终与工人在一起,“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他亲手建立起“孟泰储焦槽”,每年为国家节约大量焦炭。孟泰亲手改进自动注油器,由他提议和主持的小改小革不计其数。同时,他还把多年摸索和积累的高炉维护经验传授给职工,组织职工围绕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孟泰还会同王崇伦等全国劳动模范一起开展技术协作,使鞍钢的技术革新运动搞得如火如荼。他积极创新,成功改革了热风炉底部双层燃烧筒,大大地延长了燃烧筒使用寿命;成功研发了冷却箱串联技术,使用水量比以前节约了30%。正是这些闪光的事迹,逐步树立起老英雄的高大形象,奠定了“孟泰精神”的基础。
由王崇伦和孟泰、张明山等共同发起的技术协作活动,像“滚雪球”一样,聚合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并迅速扩展,形成了1500多人参加的技术协作阵容,成为了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而以孟泰为代表的鞍钢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活动蓬勃发展,不断演进而成“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独特模式。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将这一成功经验批示为鞍钢宪法。其主要内容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相结合共同解决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孟泰精神”永放光芒
孟泰是鞍钢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无论是恢复时期、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新的历史时期,“孟泰精神”都成为教育、激励、鼓舞广大鞍钢职工医治战争创伤、忘我劳动、克难攻坚、创新发展的坚强支柱,更为鞍钢广大职工留下了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孟泰纪念馆静静地坐落在鞍钢股份炼铁总厂厂区内,500多平方米的面积,数千件展品,向人们诉说着那个钢铁年代的故事。这里每年都接待数万名参观者,大学生入厂的第一课、基层班组的日常党课、新党员宣誓仪式,甚至中小学生的主题班会,很多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
追溯鞍钢的英模文化,来源于鞍钢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朴素情感。“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鞍钢精神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永远激励炼铁厂职工、鞍钢职工甚至全国广大企业职工不畏艰难、精益求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了大力弘扬“孟泰精神”,鞍钢积极搭建“孟泰精神”的传承平台,以学孟泰系列活动为载体,搭建职工参与创造平台。例如,以“学孟泰、做主人、当先锋”为主题,持续开展“冠军炉、最佳烧结机”劳动竞赛活动,向精心操作、一流指标要效益,向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作业率要效益;以“孟泰仓库”为依托,搭建职工降本增效平台;以孟泰纪念馆为基地,搭建企业文化传承平台;组织新职工入职、退休职工离职、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开展党课教育、历史教育,接受“孟泰精神”洗礼,使“孟泰精神”在职工思想中扎根,内化为内在品质和精神动力,感召着鞍钢人不断奋勇前行。
鞍钢,不仅盛产钢铁,也是楷模成长的沃土,英雄辈出的地方。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楷模的“接力棒”从不曾中断。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李超……他们不断为鞍钢精神注入新内涵、新力量,引领时代风采。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楷模茁壮成长,共同筑起鞍钢的精神丰碑。
感动中国人物孟泰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82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孟泰,男,汉族,中共党员,1898年7月出生,辽宁鞍山人,原鞍钢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原工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八届执行委员。1967年去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等荣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孟泰是鞍钢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为了恢复鞍钢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他日夜坚守在高炉上,建起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在鞍钢全面恢复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为我国钢铁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赞誉为“老英雄”。
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是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
他带领鞍钢广大工人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成为新中国企业修旧利废的起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把行李扛到高炉上,随时准备用身体护卫高炉。他大搞技术攻关,先后解决技术难题十几项,并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的空白,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一、他信念坚定,忠诚于党
他一心跟党走,在鞍钢恢复生产过程中立下了卓越功勋。他经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发自内心地拥护和热爱。
1948年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他回到了鞍山。面对鞍钢恢复建设既缺乏器材,也没有资金的窘境,他冒着风雪,跑遍十里厂区寻找器材,和修理场的十几名工友一道,在几个月内,收集材料上千种、零件上万个,建起了“孟泰仓库”,在1949年炼铁厂二号高炉修复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整座高炉300余件配管材料几乎全出自这里。在他的带动下,鞍钢职工掀起了献交器材的热潮,为恢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先后被授予一等功臣、特等功臣。
二、他爱厂如家,无私奉献
他全心为鞍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高炉上。为了修复高炉,他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经常几天几夜不回家。一、二、三号高炉点火前后,他干脆住进了炼铁厂。他提出了“宁叫人找事故,不叫事故找人”的口号,并根据自己维护高炉的经验,总结出维护高炉的操作方法,至今仍在使用,为鞍钢建设和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面对美帝国主义飞机轰炸的危险境地,他不顾个人安危,把行李扛到高炉旁,日日夜夜待在高炉上,舍生忘死地守护高炉。四号高炉发生铁水遇冷水爆炸事故,他不顾生命安危冲上炉台,关闭了水管阀门,制止了爆炸的继续发生,保护了高炉的安全。
他把多年摸索和积累的高炉维护经验传授给职工,组织职工围绕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会同王崇伦等鞍钢的全国劳动模范开展技术协作,推动了鞍钢技术革新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新模式,成为毛泽东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
三、他作风优良,率先垂范
他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始终保持产业工人的优良作风。在担任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期间,他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
在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他把自己女儿靠挖野菜喂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在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为没有床位而不能住院治疗的时候,他买来废钢管,组织青年突击队自制铁床,既解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费用。在“_”期间,他顶住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遭受冲击。在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他是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优秀干部。
作为鞍钢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孟泰的一生是为国为企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创业、拼搏奋斗的一生,他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给鞍钢数十万职工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以他为代表的鞍钢英模人物铸就了“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核心价值观。鞍钢集团公司已连续60多年开展“学孟泰、爱鞍钢、做主人”活动,孟泰精神正在鞍钢接力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老英雄孟泰事迹和精神感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72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50位用户喜欢。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他的事迹为新中国数代人传颂。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人民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时期。这年冬天,孟泰带领全家跟随解放军从通化铁厂回到曾经工作过的鞍山钢铁厂。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破坏,鞍钢只剩下一个空壳。望着千疮百孔、七歪八扭的高炉群,孟泰心痛不已,暗下决心要为国家分忧解难。,
从此,无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孟泰总是奔波在十里厂区。他冒着严寒,刨冻雪抠备件,迎着臭气,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手碰伤了不喊疼,脚冻破了不叫苦。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在他的带动下,全厂工人都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数月内,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这些;宝贝疙瘩;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并为恢复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1964年,孟泰担任了炼铁厂的副厂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依然朴实无华,朴素如初,坚持不脱离群众,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其间,他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英雄;孟泰;。
《人民日报》1999年08月24日第4版
工业战线的老英雄――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
1898年他生于河北丰润县一个贫农家庭。18岁那年,家乡大旱,他只身闯关东,到抚顺栗子沟当工人,后来到鞍山,进了日本人开的制钢所。
1948年2月,党派孟泰参加通化铁厂高炉的修复工作,他带领着伙伴,只用35天就修复了原定80天修复的两座高炉。
1948年底,孟泰回到鞍钢。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缺,孟泰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几个月后,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成为鞍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孟泰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孟泰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孟泰被大家称为;老英雄;。
孟泰也是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模范。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水系统维护操作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为配矿槽研制了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了作业环境,同行管他叫;高炉神仙;。
五六十年代,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1957年,他担任炼铁厂副厂长;1961年,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1966年;--;开始后,鞍钢陷于混乱,他在被诬陷、被打倒的逆境中坚持工作,并抱病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
1967年6月,中央着手解决鞍钢问题,周总理特邀孟泰赴京。同年9月30日,孟泰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孟泰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83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老英雄孟泰的事迹为新中国数代人所传颂。国庆到来之际,记者对孟泰的后人进行了专访,寻找他们与新中国一起走过的足迹。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跟随父亲从18岁起就参加工作的孟泰大女儿孟庆珍,如今已白发苍苍,成了这个家族中年龄最大的人。
提起父亲,这位年近70岁的老人语气里充满了自豪:;父亲1898年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贫农家庭,18岁那年家乡大旱,他只身闯关东,曾在炼钢厂里干过活,后来又回家务农。1948年鞍山解放,父亲回到了鞍钢。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缺,父亲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几个月后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父亲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还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又是他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父亲被大家称为;老英雄;,他的名字传遍全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父亲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成了钢铁工人的一面旗帜。;
说起那段艰苦但又充满激情的历史,孟庆珍禁不住泪水涟涟。;父亲有5个女儿,抗美援朝时为了保卫炼铁高炉,父亲一听到防空警报就冲出家门,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高炉旁,不论我们几个女儿怎么拖也拖不住。后来,父亲担任炼铁厂副厂长,走上了领导岗位,当时单位给干部发车票坐车上下班,但是他从来都是走去走回,车票攒下来还给公家。冬天最寒冷的夜里,他担心高炉排水管被冻住,常常从家里拄着拐杖,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赶到工厂查看设备。正是在这种精神熏陶下,一家人都把勤勤恳恳、爱厂如家、艰苦奋斗当成了最大美德,并一代代继承了下来。
孟庆珍告诉记者,老孟泰当配管工人的时候,每天回家都带回一些额外的活,女儿们知道他一天劳累,都抢着干,最常干的活就是用剪刀铰钢质管垫,有时磨得满手都是血泡。当时的年轻人追求进步,大女儿孟庆珍生下孩子56天就回到鞍钢钳工的岗位上,孩子交给姥姥一直带到十几岁。
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的外孙女党晓萍回忆,从四五岁的时候起,她就经常陪在外公住院的病床前。外公肺部不好,犯病时连说话都困难,但还是经常偷偷地爬起来,带着孩子去看看高炉。党晓萍如今也从鞍钢职工岗位上退休下来,但她最初对高炉的印象却来源于此。
孟泰去世后,他的子辈和孙辈们继承了他的事业,绝大多数都留在了鞍钢。大女儿孟庆珍在鞍钢工作37年,1990年从鞍钢机关干部岗位上退休。大女婿党兼几年前也从鞍钢退休,退休前是鞍钢职工大学的校长助理。孟庆珍的其他几个姐妹和后辈之中,有十多人成为鞍钢的一线工人、机关干部、学校老师。
孟庆珍介绍,由于是老英雄的后人,平时他们在岗位上格外受到同事尊重,有时碰上外单位人员参观企业,领导也总是自豪地加以介绍。有了父亲的榜样,加上同事们的关注,他们工作起来更多了一份责任和压力,不敢有丝毫马虎,在什么岗位上都认认真真钻研、勤勤恳恳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唯恐给老英雄脸上抹黑。
孟庆珍和四妹在岗时就是有名的;精神文明优秀个人;和;三八红旗手;,多次受到总公司和鞍山市的表彰。孟泰的四女婿刘惠德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鞍钢职工,经过踏实工作,最后当上了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职务;外孙女婿王延绵由于表现出色,现在也走上了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鞍钢实业公司经理的领导岗位。
如今,为鞍钢奉献了大半生的孟泰后辈们绝大多数都退了下来,在家中安享晚年生活。每当清明节到来时,一家人聚在一起,给老英雄的塑像献上鲜花。追忆往昔,老人们常常感慨如今人们赶上了好时代,但对待生活还得像老英雄孟泰一样,不能丢掉艰苦奋斗、踏实朴素、无私进取这些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和美德。
钢铁劳模孟泰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4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5位用户喜欢。
孟泰,河北省丰润县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先后担任鞍钢炼铁厂设备修理场场长、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等职务。
刚刚解放之初的东北,可谓百废待兴。1948年11月,孟泰重回鞍山钢铁厂担任配管组副组长,而此时的鞍钢饱经战乱之后,已经是残破不全了。
但是他丝毫没有退缩,爱厂如家,艰苦创业。他不顾刮风下雪,跑遍厂区,并动员本组十几个伙伴,战冰雪,斗严寒,搜集废旧材料和零备件。
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搜集了千种材料,上万种零备件,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这间屋子就是后来誉满全国的“孟泰仓库”。
孟泰艰苦创业的精神受到中共鞍山市委和鞍钢公司的高度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交器材运动。
在修复炼铁厂2号高炉中,所用的管件大部分取之“孟泰仓库”。1949年6月27日,修复后的2号高炉生产出第一炉铁水。
在庆祝鞍钢开工典礼大会上,孟泰被命名为一等功臣。8月1日,孟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解放后第一批工人党员。
朝鲜战争爆发时,辽宁既是战争的后方又是祖国的前线。孟泰主动当了护厂队员,几次空袭警报响起,他都是手拎大管钳,飞跑到高炉总水门旁准备随时用身体护卫,准备与高炉共存亡。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炉皮烧穿,铁水与顺炉皮而下的冷水相遇产生爆炸。孟泰将生死置之度外,冲上炉台抢险,避免了一场炉毁人亡的事故。
这年初冬的一个晚上,高炉水门被堵,孟泰踹碎水道表面冰层,跳入其中,俯身抠除堵塞的杂物,使高炉循环水线恢复畅通。
经历十几次抢险之后,铁厂工人敬佩地称呼孟泰为“老英雄”。
1950年9月25日,孟泰光荣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作为主席团成员坐到了毛泽东身边。他一生八次受到毛泽东接见。
而后又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先后解决了十几个技术难题,成功自制了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历史上的空白。
孟泰几十年与高炉循环水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同行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高炉神仙”。
“孟泰”在鞍钢已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为一个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群体。孟泰这种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被人们誉为“孟泰精神”。
2009年9月14日,孟泰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孟泰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孟泰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誉满全国的钢铁战线的老英雄。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孟泰的事迹为新中国数代人所传颂。孟泰精神,也世世代代激励着人们。引导新时代青少年以劳动为荣,艰苦奋斗,永久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