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27 19:40:02 查看人数:37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1833字 60段 7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29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2026字 14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253人
吴金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1312字 5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48人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范文 1683字 9段 6分钟 10分钟 13分钟 119人
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事迹 702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47人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513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10人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 1908字 18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182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摘抄 1658字 15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01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廖俊波事迹 514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78人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事迹 813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01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看心得素材 671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95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事迹观后感 227字 2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68人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 569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45人
华罗庚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657字 1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57人
“双百”人物孟二东事迹材料 1526字 7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02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675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80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33个字,有6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6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布消息: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57岁的聂海胜担任神舟十二号飞船乘组指令长,完成三探苍穹的载人航天任务。

同时,他也是我国执行飞天任务年纪最大的宇航员。

从贫困村里的“放牛娃”

到三征太空的航天英雄

原来逆袭的秘诀

就藏在他一路的成长故事里

1

贫穷艰辛的童年

1964年,聂海胜出生于湖北某个贫困村里。

彼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害,但粮食紧缺问题依然存在于聂海胜的家乡——湖北枣阳,鄂北的“旱极”之一。

聂海胜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上面有五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那时,他的家庭贫困程度甚至比同村的大多数家庭还要严重,吃不饱饭是常事。

因为读小学时,聂海胜常穿着姐姐的花衣裳,同学们都笑话他。

即便过着这样食不果腹的生活,他的父母也坚持供他读书。

聂海胜在一篇自述文中回忆道:“家里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我读书。有一次交到老师手中的学费,竟是一只兔子。”

聂海胜兄弟姐妹8人,而父亲又在聂海胜16岁就早逝,家中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

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幼小的他揽下了很多农活:放牛、割麦子、拾柴等。

聂海胜更是深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这一条出路。

父亲病逝后,每个假期,聂海胜都必须去搬木材、装茶叶、干农活赚十几元钱用来补贴家用。

为了节省八毛的车票,聂海胜在售票口纠结了良久后还是决定走路回家。

可走出去一段路后,他又担心会磨坏脚上的布鞋。

最终,他脱下了鞋,赤着脚走完了30多公里的路。

生活艰难,但聂海胜未曾抱怨,只是默默地为生活而努力着。

2

高中的飞天梦

父亲去世后,聂海胜的名字曾多次出现在辍学名单上。

中学老师实在不忍这个好苗子辍学,便免除了他的学杂费,这才让聂海胜的学业才得以继续。

初中毕业后,聂海胜考上枣阳最好的高中——枣阳一中。枣阳一中是当地的重点高中,当年全镇只录取了2名学生。

在高中,班上有50名学生,却汇集着各个乡镇的尖子生。

来自教育条件不好地区的聂海胜只能刻苦学习,自己的成绩始终稳定在15名上下。

即便学习成绩优异,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关心的仍然是如何更快工作养活全家,但聂海胜的理想远不止于此。

在读书之余,聂海胜也保持着优秀的身体素质,聂海胜的堂哥曾回忆道:“海胜小时候话不多,但特别勤劳,会和他一起推车运牛草。他的身体条件也很好,游泳特别厉害,大家都游不过他。”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性格使得聂海胜的人缘极好,在少年时期,聂海胜就给同学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那时,当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梦想时,聂海胜说:“自己小时候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长了一双翅膀,在天空飞翔。”他的梦想是当兵,当飞行员最好。

3

从飞天到航天

1983年聂海胜高中毕业时,正赶上空军招飞,怀揣着飞天梦想的他报了名。

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顺利过关,聂海胜成功考入长春飞行学院(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聂海胜的平衡能力强,仿佛是为飞行而生的人。不过,在超强的平衡能力背后,除了有天生的原因,也离不开他刻苦训练。

在那时,训练设备远不如现在先进。

训练时,手和脚容易磨起泡是常有的事,血水不停地渗,聂海胜从来不叫苦。

聂海胜开的还是飞行难度更高的歼击机,对平衡能力要求极高,聂海胜是同期学员中第一个单飞此类飞机的人。

聂海胜先后驾驶过歼五、歼六、歼七3种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聂海胜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完成了从“航空”向“航天”的转变,并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全过程。

2005年,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2013年,首次担任指令长的聂海胜,与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共同上天,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21年,神州十二号上,聂海胜三征太空,担任指令长,登上了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4

终身学习,时刻备战

如今,年岁渐长的聂海胜,依旧没有忘记飞天的初心,每天坚持锻炼、控制饮食,时时刻刻以航天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正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训练、学习坚持,聂海胜才能神五、神七、神九,三次备飞。神六、神十,神十二,三探苍穹。

其实在最初,大多数孩子的天赋之间,都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渐渐由于坚持和选择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

当初那个农家放牛娃,一步步走到众人前,成了所有人都敬佩的航天英雄,聂海胜用他57年的人生告诉我们:

优秀,从来都有迹可循

成功,也可以被模仿复制

梦想、坚持和读书

就是开启人生精彩之路的钥匙。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26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颁奖辞

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

人物事迹

陆鸿,男,1979年4月生,苏州市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现居吴江区平望镇。

因幼时高烧导致的小脑神经受损,身体残疾的他中专毕业后却到处找不到工作。父亲病重逝世、家庭的困顿,使得他下定决心自主创业。经历了无数底层职业的摸爬滚打,他靠着自强拼搏,将生意从开照相馆、做电子相册加工,逐渐拓展到纸质影集生产。又从6人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目前拥有35位员工的实体相册加工厂。他不但用自己残疾的身躯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为21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陆鸿的带领下,相册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现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幼年不幸遭遇,求职屡受挫:

1975年,陆鸿的母亲盛文娟从盛泽嫁到了平望。因为丈夫患有先天性气管炎,这个刚成立的小家庭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几年后,陆鸿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许多欢乐。但是,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陆鸿10个多月时,因高烧不退被送去医院诊治,医生诊断后,说是菌痢引起的中毒性脑炎,即便救活也会留下严重的残疾。在母亲的坚持下,陆鸿终于被救活,但是却如医生所言,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小脑指挥神经失常。到了该走路的年龄,他仍旧跌跌撞撞走不好,言语交流也很不流畅。

童年时代,他常常被小伙伴嘲笑为“傻子”,也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陆鸿虽然心里难过,但他一直很努力地读书。因为生病导致手指功能受损,他写字特别慢,每次考试常常来不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但是他却以顽强的毅力,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最终顺利考入了一所承诺包分配的中专,毕业后,就可以有定向的工作单位接收。然而,毕业时,现实却又开了无情的玩笑,全班其他五十几个人都被用工单位接收了,唯独他因为残疾而被拒之门外。

没有手艺、没有本钱,他就选择先去跟亲戚学门手艺。先是去了芦墟的叔叔那里,跟着学“敲白铁皮”。两年学徒工期满后,陆鸿回到家乡,母子俩在自家门口摆起了自行车修理摊。半年后,他们又借钱买了个小面门,添置了锅炉,做起泡开水的生意。这以后,陆鸿一边烧开水卖,一边敲白铁皮,而盛文娟则利用这个小店面,起早贪黑地做早点买卖。无论学敲白铁皮、修自行车,还是烧锅炉、做开水房的小本经营,陆鸿都非常的用心,他明白,自己在起跑线输了,必须要加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平常人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东西。

努力拼搏迎来事业转机:

陆鸿的事业出现转机是源于一台旧电脑。为了锻炼他的脑力,陆鸿的妈妈花了300元钱买一台旧电脑。没想到,陆鸿在玩网络游戏时,结识了中央电视台一名电视特效后期制作主编,那位主编教给他一些后期制作的知识,陆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从学习后期制作开始,他慢慢接触到了电子模板。之后,看到电商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嗅到了商机的他便大胆的在淘宝网上开出了自己的“模板”店,因为价廉物美服务好,销量还不错。

一次,苏州的一位老教授找到陆鸿制作电子相册,说要送给老伴,作为50周年结婚纪念日的礼物。陆鸿看到老教授行动不便,还跑那么远的路来,说什么也不肯收他的钱。陆鸿的真诚打动了老教授,他们成为了朋友。有次他问陆鸿有什么梦想,陆鸿说想开一个影楼。巧合的是,这名老教授是苏州老年大学的一名摄影培训师,得知陆鸿的心愿,他便提出,可以免费为他提供培训。陆鸿喜出望外,便跟着这位老教授从头学起,刻苦钻研、勤加练习,很快便上手了。此后,他试着开了一家名为“天使乐园”照相馆。因为他虚心谦让的性格和人性化服务的态度,陆鸿赢得了无数的回头客,照相馆的生意也越做越好,逐步走入正轨。

为了给家人和员工以更好的生活,陆鸿觉得不能只守着照相馆和网店,而是要不断的去拓展和延伸业务。于是,陆鸿尝试着开始经营制作影集相册的加工厂。他不断的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着自己的经营理念,并亲手设计制作,慢慢地在市场站稳了脚跟,相册品种从十几个小品种发展到目前的一千多个品种;从6人的小作坊,发展到有35人的小工厂。由于陆鸿在招收工人的时候优先考虑残疾人,他的工厂里现在共有21位残疾人。这个暖心的举动,也为他赢得了苏州市创业模范之星的光荣称号。

2016年,他关闭了经营多年的实体照相馆,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了精品相册的生产。2017年,在区、镇残联的大力支持下,陆鸿的小工厂搬迁了新的厂址。在这里,他拥有了近千平米的厂房,每天都有几百本手工相册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公司年净利润几十万元。他的工厂也俨然成了一个集残疾人生产、生活、文体活动于一体的残疾人之家。陆鸿说,我的理想就是让所有像我一样有理想的残疾人,都能有发光发热的地方。在他的工厂里,这些残疾的朋友相互鼓励、互相支撑,像一家人一样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厄。还有不少残疾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像横扇的残疾人小陆、吴江的聋人朋友、盛泽的肢残人士等等,陆鸿都毫无保留地将技术教给他们。

吴金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吴金印,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河南省新乡市人,现任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

他注重发挥英模作用。吴金印18岁参加工作,26岁走上乡镇主要领导岗位,当了40多年乡镇党委书记。他干一处响一处,走一路富一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誉为“太行公仆”。

他坚持一生服务为民。吴金印常说:“老百姓养牛为耕田,养鸡为下蛋,养我们干部为啥?咱们当干部的,吃的是人民种的粮食,花的是群众纳的税收,如果不替人民办事,还不如一头牛、一只鸡!”40多年来,吴金印主动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艰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工作10多年时间,他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棵,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后,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高效农业园、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园、万亩生态园等“六个万”产业园区;坚持治山治水30余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累计造地18000余亩,植树800余万棵,让唐庄西山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他带领建设唐庄产业集聚区,先后引进世界500强百威啤酒、北新建材,国内500强六和集团、银金达彩印厂等工业企业40多家,吸引投资200多亿元,初步形成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新材料包装彩印基地,使唐庄镇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8年,唐庄镇总产值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07.7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3亿元,人均纯收入19860元,镇级资产达到70多亿元。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型,由过去的一二三型转为二三一型,进入到全国经济发达镇序列。

他坚持传承家风家教。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吴金印从传统文化入手,教育子女从小养成尊敬师长、勤学好问、吃苦耐劳的品格,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对党、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在世时,无论他平时工作再忙,回到家总要抽时间为父母洗洗脚,他也要求每一个子女至少每周为长辈洗一次脚,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养成孝敬老人的良好习惯。子女参加工作以后,见面的时间少了,但是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子女的教育,时常打电话询问子女的工作、学习情况,反复谆谆教导。

吴金印先后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先进工作者、学习焦裕禄的好干部、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焦裕禄样式好干部等称号。1996年10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吴金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994年,被中组部推荐为“全国百名人民好公仆”宣传人选;199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1997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吴金印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向“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 吴金印同志”学习的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2009年9月,荣获“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12月在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感动校园人物事迹范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8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__,男,15岁,是北京市燕山东风中学初四(1)班班长。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更多的享受到了父母、老师们的关爱,曾就读于燕山羊耳峪小学,从小学一年级起一直担任班长的他,历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担任学校的大队长,被评为燕山区十佳少先队员,还获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2007年考入我校初一(1)美术特长班担任班长,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师生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今天被大家认同的__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老师和家长的培养、同学的支持,当然更少不了他自身的努力。

他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从小树立了做社会栋梁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集体荣誉感强,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努力好学,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带领全班同学为班级荣誉而拼搏,在班级工作中尽心尽责,班级自习课班主任不用到位,他会利用自己的独特的管理方法和感召力去管理班级纪律,当好老师助手;他是同学们最真挚的朋友,也是一名深得同学信赖和拥戴的好班长,事事想到前边,总是主动承担最脏最累的工作;当同学们遇到困难,总是尽力相助,主动调解同学矛盾,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取得进步。

他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不辞辛苦为社区居民送滞留信件;在“扶困助学”捐献活动中表现出色;在“爱心快递捐赠图书”、“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奉献爱心”活动中受到奖励;“抗震救灾”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受到学校通报表扬;“奥运”期间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无比骄傲!为我们的国家在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之后,还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自豪!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燕山区一等奖;组织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到小区义务劳动,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好评。

他尊敬师长,工作积极,老师们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对每个学生关爱有加的崇高境界,都给了他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待人文明礼貌、友善、谦逊、宽容、诚信。在学校里、班级中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踏实肯干,以身作则,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师生的好评。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做到团,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时时处处以一个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孝敬父母,善解人意,乐观自信,有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自己的事尽量自己来做,减轻父母的负担,生活也非常简朴,从不乱用钱,体谅父母,不与别人攀比生活的奢华,幽默乐观,自强自立,是妈妈的“开心果” 、“笑面佛”。

他志存高远,质颖好思,学习扎扎实实,一丝不苟,掌握好学习方法,善于合作,有强烈的竞争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力争使自己德、智、体平衡发展。在学习生活中,练就了他不服输的精神,他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各科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创造了一项项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学习标兵。为学校的师生们所称道,在学生中起到了楷模和表率作用。在努力学习,发奋图强的同时,他还是一个极富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作为班长,对于班内的学困生,遇到不会的难题,他总能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和他一起探讨、向他请教,成了很多同学的“师傅”,在同学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他很深刻地意识到仅仅拥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他的业余爱好广泛、性格开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乒乓球、足球、篮球场上经常看到他的身影。象棋、围棋培养了他勇往直前的精神。涉猎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储存量,读《经典》是他的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孙子兵法》,有些36计内容他可以背诵下来。因此,他重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也重视兴趣、特长的培养,还发挥美术特长,积极参加各项美术活动比赛,取得丰硕的成果。

__同学所获奖项: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是这样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各方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注重学有所用和学习创新,勇于实践,不断进行锻炼。__同学正如他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写道:我们是清晨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党和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为着祖国美好的明天,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刻苦锻炼,奋勇前进吧!

感动中国人物谭竹青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谭竹青是吉林省长春市人,1931年生,小学文化程度,生前系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竹青是迄今为止全国社区工作领域中唯一荣获“社区工作者楷模”殊荣的优秀干部。

谭竹青在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工作长达48年。1978年,当看到社区居民买早餐排长队的情景时,谭竹青决定发展委办经济。没有资金,谭竹青就把家里仅有的450元积蓄拿出来。为了节约每一分钱,谭竹青带领委里的老干部自己干,办起了十委社区第一个买卖——“如意小吃部”。此后,谭竹青带领大家又先后办起了服装厂、制鞋厂、印刷厂、皮革加工厂等大小17个企业,不仅没向国家要一分钱,没向银行贷一笔款,而且还向国家交纳税金几百万元。应得的奖金,谭竹青一分也不拿,全部用在十委社区发展经济和救济困难户上。

谭竹青用“燕子垒窝”的精神,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一步步改变着十委社区的面貌。拆除棚户区、修路、种草、栽树、修花坛、盖凉亭,建起社区服务中心,昔日“都市里的村庄”彻底改变了模样。

谭竹青始终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谭竹青所在的十委社区居民中有90%以上都是贫困人群,下岗职工多,接受低保救济的人多。谭竹青竭尽所能,举办了美容理发、服装裁剪、家政、烹调等培训班,使下岗职工掌握一技之长,先后安置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使社区居民“虽下岗,不失业”。

谭竹青视社区居民为亲人,家长里短她调解,贫困人群她接济,失足青年她帮教……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谭竹青成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被人们亲切誉为“小巷总理”。

2005年12月3日,谭竹青不幸病逝。长春市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自发为她送行。谭竹青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居委会主任“孺子牛”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170多项称号。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08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樊锦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15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88年任副研究员,1994年任研究员。1995年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为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樊锦诗1963年7月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面对北京与上海的选择,樊锦诗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一来敦煌就再也没有离开。

40余年来,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写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是对20世纪敦煌石窟研究的总结和思考。由她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则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后,樊锦诗带领科研人员,在石窟遗址的科学保护、科学管理上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初步形成了一些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樊锦诗最早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她组织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共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课题,这一课题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首次将莫高窟用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樊锦诗积极谋求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工作的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敦煌研究院先后与日本、美国等国机构开展合作项目,使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4年七月,樊锦诗被国家四部委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八月十四日,甘肃省举行樊锦诗先进事迹座谈会,樊锦诗如往常一样,衣着简单,显出她本质的洒脱与自然。在四十年的岁月里,戈壁大漠的风沙已将西部的粗犷、豁达揉合进这位今年六十四岁的江南女性内心。

樊锦诗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数字敦煌馆工程”等十三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为新世纪敦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构筑了宏伟蓝图。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樊锦诗将敦煌石窟长期存在而又不能有效解决的难题作为合作课题,积极谋求国际合作,她所在的敦煌研究院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美国梅隆基金会等机构进行了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创了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先河,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樊锦诗用4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她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樊锦诗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与多个国外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保护当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正在解决,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

2008年底,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开工。在这一浩大的保护利用工程当中,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安全保卫等基础性工程外,还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成敦煌莫高窟149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通过数字电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

建国七十周年之际,北京大学邀请了七位不同时代杰出的“北大新生”亲手写下书信,为本科新生表达祝福,讲述他们的“北大情缘”,作为给新生的特别礼物与全新改版的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出。1958年北大历史系新生樊锦诗是这七位“北大新生”之一。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摘抄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58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01位用户喜欢。

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

“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敦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强的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保护方向、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护。”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她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等多个国外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保护当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并为敦煌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狭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画开始不堪重负。如何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了樊锦诗日夜思考的问题。

“不能关起门来搞保护,人们应该享受这一珍贵而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参加了申遗材料的准备工作,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正在解决,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

2008年底,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开工,这是莫高窟保护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樊锦诗不会忘记,一份她亲自参与事关敦煌文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_提案,终于作为莫高窟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始实施。

在这一浩大的保护利用工程当中,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安全保卫等基础性工程外,

还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成敦煌莫高窟149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通过数字电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

为了保护敦煌遗产,又能更好服务游客,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在全国的大型遗址中,还率先启动了参观预约制,并开展了游客承载量的研究。樊锦诗提出,要把敦煌莫高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遗址博物馆,不断增加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与服务功能。

在同行眼里,樊锦诗不光是一位出色的文物保护专家和遗产管理专家,还是一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已经改变。

“国家的命运决定了莫高窟的命运,国家独立了,国家强大了,国家发展了,我们的文物也就得到更好地保护了。”樊锦诗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与敦煌融为一体,把一切的成果和荣誉归功于国家和集体,在她的内心深处,心甘情愿,只想做一个“敦煌的女儿”。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廖俊波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通过对廖俊波同志学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讲述了一桩桩感人的事迹,整个报道内容感人至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洗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廖俊波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三严三实”的标准,树立了理想信念好、思想作风好、岗位业绩好、服务群众好、履行义务好的“五好”标准,生动诠释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催人奋进,我今后将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自觉查找差距,明确工作思路,做好本职工作。

廖俊波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宁可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学习廖俊波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学习他敢于担当、事不避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廉洁自律、甘守清贫的高尚情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学习他爱岗敬业、务实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学习他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同时,我也会对照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查找不足,脚踏实地的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1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看心得素材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叶连平退休不退志,投身乡村教育事业,自掏腰包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年来免费给千余名留守儿童做英语辅导,花光30余万元积蓄。他的无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9月10日,安徽省特级教师、含山县环峰小学副校长洪胜说,叶连平的事迹深深打动每一个人,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

洪胜告诉记者,2012年5月,带着全县小语工作者的嘱托,带着希望、带着梦想,“洪胜语文教育工作室”在含山县含山中学举行了揭牌仪式。接过这块高含金量、高期望值的匾额,他知道,这其间有肯定、有鼓励、有鞭策,还有责任与。

“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尽管在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独立支撑起一个工作室还是生平第一遭。”洪胜说,当时他请教了众多专家、同仁,浏览了大量的工作室网页,结合现有基础和实际状况,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借助工作室这个平台,为一群青年人的成长开启心中的那扇窗。

在目标前起航,在阅读中积淀,在磨炼中提升,在反思中收获。如今,洪胜老师已经主持第三届市工作室,带了三十多名成员,一路走来,欢笑中有辛酸,收获中有遗憾。他说:“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管理工作室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随着工作室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奋斗下,他们正一步步向着‘青年’这一目标接近!”

在谈到学习叶连平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洪胜老师说,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凭着“誓上高楼”的执着和“衣宽不悔”的信念,为老师们打开心中一扇又一扇的窗,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道路上,跋涉艰辛,超越平凡……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事迹观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榜样。香港主播陈贝儿用脚丈量了脱贫地区的每一寸土地,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扶贫故事”,她不平凡的爱国之路,带领全世界见证中国的强盛,再平凡的事业,只要砥砺前进,也能闯出广阔天地,在平凡的底色上绘出靓丽新彩。

2002到2022,整整二十年,“感动中国”已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了每位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史诗。上到诺奖科学家,下到普通基层人,他们总是用平凡的方式彰显自身价值,造福了社会,也感动了我们,平凡亦非凡,他们在平凡中彰显了不平凡的力量。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20-,庚子年,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我们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寒假,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打破了所有人的节日计划,家家户户都在躲避着毒魔的侵袭。口罩灼伤了一朵白莲,阴霾遮住了无数张笑脸。

因为疫情,所有人都不能出门。妈妈就像魔术师一样,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每做好一道香喷喷的饭菜,妈妈就会闭上眼睛,双手合在一起,嘴里小声的念着:观世音菩萨,请让病魔快快消失……爸爸每天写毛笔字来为武汉加油,每天都要写几十大张: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他将写好的每幅字编号并写上亲朋好友的名字,爸爸说等疫情过后,他要将这些字送出去,让大家都坚信,中国一定会胜利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妹妹也不例外,她画了好多张白衣天使,其动作神态各不相同。每天晚上八点,我们全家人都会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湖北卫视或中央台,时刻关注来自远方的好消息,为武汉和祖国呐喊助威。

宅家的日子真让人心急啊,我恨自己无计可施,我怨自己身无双翼,只能默默祈祷,只能暗暗助威。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在网上为抗疫活动捐了100元,表达自己的心意。敬爱的共和国卫士,坚强的白衣天使,我在盼望着你们凯旋而归,武汉的亲人朋友,现在你们身处疫情重地,让我更多了一份思念,一份牵挂!你们一定要坚强!春天来了,桃花、梨花就要开了,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春天的花都会为你们开放!

当我们家人在网上看到一幕幕动人的画面,都会禁不住流下泪来……

华罗庚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7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我国有位了不起的数学家,叫华罗庚。小朋友想,华爷爷一定上过大学吧。不!他没上过大学,是自己努力学习成功的。小朋友一定想知道华爷爷小时侯的故事吧。

华爷爷小时侯可贪玩了,有时连上学也忘了去。妈妈及得直嚷嚷:“要是把你玩的劲头放到读书中去就好了!”

后来小罗庚上中学了。慢慢地,他觉得读书也很有趣,特别是数学课。这样他又一心一意的钻进数学中去了。

别的同学做数学题,一道道写的整整齐齐,可是他的本子上写的密密麻麻,让人看了都眼花了。老师再仔细一看,笑了起来,原来小罗庚每道题都做了好几遍,而且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

“华罗庚同学,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我想试试看,别的方法行不行。”

小罗庚家里越来越穷,再也没钱交学费了。家里只好让他退学,到小店去卖东西。

一天,一个老伯伯来买东西:“小罗庚,买一包香烟。”老伯伯说了好几声他才听见。原来他又在想一道难题了。小罗庚一边走,一边想拿了一块肥皂给老伯伯。

“你呀,整天都在想些什么,真像一个站柜台的呆子。”他把老师的书借来了,一遍又一遍的读。有一天,他读着书,突然发现书上有错,教授怎么会有错呢?用笔算以下。 是教授错了。他赶紧去问老师:“老师,我可以给教授指出错吗?”

“当然行了。”这下他可来劲了,一回家就开始算,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文章,给出版社寄去了。

小罗庚每天盼着回音。不料,他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病,叫伤寒。他整天发烧,吃了许多药都不见好,医生都摇头。

他在昏迷中,说胡话都说的是数学题。

小罗庚渐渐好起来。一天邮局给他寄来一个包。他拆开一看,是一本杂志。

“我的文章也登上去了!”

从此,小罗庚更加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数学家。

“双百”人物孟二东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2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02位用户喜欢。

与许多典型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孟二冬教授给予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感动,而更多的是一种启迪。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迹,其“亮点”不过是一些平凡的“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的确既令人感动,但更令人省思,对孟教授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耐于咀嚼:“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只要你坚持并执著于你的理想,你就是时代的英雄。

孟二冬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他在教学上,以学生为本,坚持教书育人。孟二冬在做学问上,始终以学术为本,以服务于人的发展的学术为本。孟二冬同志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然而当我们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各种渠道了解了他的先进事迹以后,同为教师,我很感动,他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和他相比我的治学态度不严谨,遇到一点难题就退缩。领导布置点任务,并不是去搜集,查阅资料,结合实际总结出来,而是东贴西凑从网上复制一篇文章应付差事,到头来,自己在业务上并没有真正提高。说到底就是缺乏他这种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

孟二冬教授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他的确又是个不普通的教师。他内心充满了爱——对教师这门职业的爱,对文化学术的爱,对学生弟子的爱,对家人亲人的爱,对周围人的爱。而每一份爱,都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感人的,或平实的,这就是一个充满着人性的教师的形象。

孟二冬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正如评价的那样,“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他主动承担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责任,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在支教的第一堂课上,他用粉笔写了20块板书,繁体字,竖行直排;在生命经受最大考验时,他要求“尽量保住我的嗓子,我还要讲课”;他让人理解了什么是对口支援,他的精神在支教中得到了升华。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身在病榻,他还牵挂着新疆学生的学习,还坚持指导着身边的弟子。在他痴情的讲坛上,孟二冬教授为学生尽心尽力,不知疲倦。坚守着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他以师者的崇高境界甚至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他的先进事迹再一次证明了,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孟二冬教授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和恬淡的气度。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

阅读孟二冬教授的人生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我决心一定要端正思想态度,把参加学习活动视为增强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全面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必须要从自身的努力开始,认真钻研业务,开展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要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师德的具体要求来要求自己,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良好的自身修养教育、感染、培养学生,成为最受学生尊敬和最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做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有这样一个事例: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梁万俊接受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飞机帽出黑烟这时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话,人是保住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保全飞机,为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驾驶着飞机着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话,这惊心动魄一幕,就用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生命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人创造出来。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他不顾一切,感动总部,感动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田世国;像热爱生命贵希恩;像精忠报国任长霞;像不畏艰苦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社会,祖国是中华儿女成长沃土,个人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历史、壮丽山河、灿烂文化,辉煌成就、崇高忠贞民族气节、不屈不挠坚强性格、可歌可泣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阳光洒满大地,芳香鲜花开满人间。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16篇范文)

“如果没有张老师,没有这所学校就不会有现在的我。”这是华坪女子高中的周老师说的一句话。周老师是从华坪女子高中毕业的,校长张桂梅老师创建这所学校可谓经历了千千辛万苦,她在街上用自己的奖励向别人筹款,有人给一元两元,但多数是冷漠与质疑,五年才获得了一万元。终于有一天,创建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被一名记者写上报纸。有许多人进行筹款,女子高中成立了。但新问题又来了,许多女孩不愿来上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人物信息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99人关注

    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 ...[更多]

  • 邱少云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
  • 邱少云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99人关注

    含着脉脉深情,我读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闭上眼睛,邱少云那光辉的形象怎么挥散不去。为了战斗能取得胜利,在全身被大火包围之时,他纹身不动,一声 ...[更多]

  •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16篇范文)
  •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16篇范文)99人关注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景坤的军功章。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2(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2(16篇范文)99人关注

    苏炳添,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中国飞人,亚洲之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 ...[更多]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98人关注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牙牙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第一次不需要父母帮助独立行走,第一次背上书包独自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单,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伍淑清的爱国爱港情怀并非始於今日,而是发轫於心灵深处,彰显於大小事中。从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可以看出一斑。1998年,伍淑清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英雄事迹(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英雄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回归军营、回到社会,今后的路怎么走?沉默良久,杜富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问题,我现在很难回答。”谁还会对这位英雄战士,提出过多的要求呢?毕竟,他伤得太重了毕竟,他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任长霞事迹(7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任长霞事迹(7篇范文)98人关注

    河南登封,嵩山广场,登封市公安局组织的一个大型活动现场。人潮涌动中,一位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一条大红纱巾,径直走向任长霞,笑着将红纱巾系在她的脖子上。任长霞很开心,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