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2023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30 19:40:02 查看人数:37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998字 23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95人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570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13人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1934字 20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178人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1939字 38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217人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943字 1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25人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98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近日,河北定州一段“母亲考场外等待儿子,两人见面后相拥流泪”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不少网友称这位妈妈为“最美妈妈”,“这位妈妈身上的制服与旗袍相比也毫不逊色”。

“妈,你哭什么呢?”

“我看见你高兴”

任红娟是定州市的一名环卫工人。6月8日下午5点左右,她工作结束后来到儿子任旭明参加考试的考场外,想看一看正在参加高考的儿子。

任旭明就读的学校是一所封闭式学校,任红娟已经有十几天没见到儿子。因为儿子没有手机,她也不确定能否见到儿子。

随着英语考试交卷铃声响起,很多考生开始往外走,任红娟在人流中一眼就看见了儿子。

任旭明也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他激动地跑过去抱了下母亲,“妈,你哭什么呢?”看到母亲流泪,任旭明也忍不住流下泪水。

任红娟说:“我看见你高兴”,边说边把手里的水递给了儿子。

回忆起那一幕,任旭明说,“我的母亲平时工作很辛苦,抽空来看我不容易,当时看到她心里特别激动。”

当天,母子俩没说几句,任旭明便要回到学校,准备下一场考试。

任旭明家里有一面“奖状墙”

今年52岁的任红娟做环卫工已经5年了,她的丈夫在建筑工地打零工,夫妻俩靠着勤劳工作,把两个儿子抚养长大。他们的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定州上班。

母亲这些年的辛苦,任旭明一直看在眼里,“我妈早上五点多就出门了,风吹日晒,比以前黑了好多,双手粗糙了,白头发也多了。”

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加倍努力地学习。在任旭明家的墙上,贴满了他中学时获得的奖状:成绩优秀奖,学习标兵……

任旭明说,高三的学习中也曾有过迷茫和倦怠的时候,但他都“逼着自己坚持下来了”。

任红娟表示,儿子在生活上也很懂事,“以前放假在家的时候,他都会提前把饭煮好,让我下班回来能多休息会儿。高三他每个月回来一次,我们上着班什么都顾不上,家务也是他帮着做。孩子长大了,也知道心疼我们了。”

暑期,他计划打工

“想自强自立,减轻家里负担”

在任旭明家的门口,挂有“军人之家 光荣退役”和“光荣烈属”的牌子。任旭明的太爷爷是烈士,爷爷是一名退役军人,经常教育任旭明,“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诚实、善良、有责任感的人”。

任旭明也时刻记着爷爷的教诲。即将到来的假期,他计划出去打工,“我想过早点自强自立,再一个也能帮着减轻家里的负担”。

目前,任旭明心仪的大学是河北地质大学,他想报考这所学校的地质相关专业。

任旭明和母亲的视频在网上走红之后,有人提出要资助任旭明上学,但任红娟都拒绝了。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还年轻,供得起孩子上学,我们也不想给孩子心理负担,希望他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如果不是爱建学校的考务老师和警察叔叔,我不知道如何面对上午的考试。”8日11时30分,一名考生在道里区爱建学校考务人员的搀扶下,走出考点,考前的意外还历历在目。

8时15分,一名在爱建学校考点外意外摔倒,膝盖和手都磨破了。她在民警的搀扶下进入考点,当考务人员看到这名考生的伤情后,立即找来医护人员对她的伤口进行处理,并及时推来轮椅。学校的心理老师也匆匆赶来,一边走,一边安慰考生说:“距离考试还有30分钟,先稳定情绪,一会有老师搀扶你上楼,这些都是皮外伤,只要脑子没摔坏,手能写字,照样能考出好成绩。”她被老师幽默的话语逗笑了,紧张和担心的情绪随之烟消云散。

在考务人员的搀扶下,这名考生进入考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临走前,医护人员交给她两张创可贴,“如果觉得手上伤口不适,可以贴上。”在考试中,监考老师不时地关注这名考生,看到她可以正常答题,答题的速度似乎没有受到伤口的影响,巡考老师也通过监控视频,看到她情绪稳定,发挥正常,他们悬着心落地了。

考试结束后,这名考生最后一个走出了考点,民警护送她找到在考点外焦急等待的父母,考务人员都为她的坚强竖起了大拇指,对于这名考生来说,这必将是她人生中最念难忘的一次考试。

爱建学校党总支部书记闫跃强表示,高考是一次人生大考,帮助考生平安参加高考是每一个考务人员应尽的责任,我们会不遗余力为考生服务,不让任何一名考生因意外留遗憾。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34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愿做你的眼,为你扫除障碍!广东唯一盲人考生最后走出考场

广东省最后一名考生、全省唯一一名盲人考生小明(化名)结束了生物科的考试,他是全省最后一位结束高考的考生。高考首日,他踏着矫健且坚定的步伐步入考场的视频,收获了全网点赞,无数人湿了眼眶。网友们齐赞:为了梦想而拼尽全力,是青春最好的模样。三天的高考,他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监考老师有何感受?大家都为他顺利考试做了怎样的努力?

“我特别佩服他的坚韧”

三天的考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年轻的体育老师陈鹏程与一位盲文老师共同为小明监考。陈鹏程是第一次为盲人考生监考,也是第一次目睹盲文试卷。“试卷有十几页,而且每一页比正常的试卷厚很多,因为都是翻译过来的盲文。”陈鹏程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的考试,语文是高考所有科目中时间最长的一科150分钟,而小明要比别人多一半的时间,即3小时45分钟。小明考完,已是中午12:45分了。

陈鹏程说,小明的考试结束时间比其他考生晚,但是开考时间却是一样的,“语文考完,中间只有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然后又要接着考数学,真的特别不容易。”

作为体育老师,这三天的监考,陈鹏程都觉得体力上有些吃不消,更何况小明每场考试都在奋笔疾书,“我看他每一科考试都非常认真,全程都是左手摸着试卷读题,右手用他们专属的盲文模具来打孔。整个过程特别消耗体力。”

三天的监考下来,陈鹏程最大的感受是,这位考生的意志力特别坚韧,“我由衷地佩服他!”

华附教学处副主任、华附考点副主考刘桦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今年华附为盲人考生扫除各项障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安排专人在门口接龙接送,通过专门的安检通道,电梯直达考场;单独考场备有纸巾,温水等物品供考生使用;启用离考务办公室最近的考场,做好特殊情况最快的响应;挑选一名特殊学校老师和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作为监考员;盲人考场时间每个学科延长50%,考场每个环节相关的考务工作人员都在岗位上尽责;也专门准备考虑了该考生的午餐问题,但经征求考生的意见,他不在考点用餐和午休。

盲文试卷由专用箱子保存,安排专人从北京领回广东

今年小明进考场的视频被刷屏后,点赞最多的评论是:社会的进步体现的就是对不同残疾人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据了解,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291万人,全国共设7726个考点,34.5万个普通考场,2.6万个备用考场,安排监考员101.3万人。同时今年共为11个省的盲人考生专门命制统考盲文卷,全国还为1万余名残障考生提供合理便利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欧阳谦介绍,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盲文试卷由专用箱子保存,避免压坏试卷导致考生无法触摸识别盲文,并安排专人从北京领回广东。

广东自主命题的6门科目试卷,则由专业盲文打字员“翻译”成盲文,同时请两名以上的教师进行校对。考生科目考试时间将比使用普通考卷的考生延长50%。

据悉,盲文试卷印刷成本复杂。盲文以“方”为单位,每个方有6个点,通过这些点的排列组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一般需要两个“方”才能表达一个汉字的音节。盲文试卷的内容及难易程度,和普通考生大同小异,遇到试卷有图形的地方,需要有一个变化和改造,因为盲人是摸不出图形的。

2014年,教育部、中国残联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第一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盲文试卷诞生。河南46岁的盲人考生李金生,成为我国第一个使用盲文试卷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2019年,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考出551分,高出当地一本录取线55分,当年被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录取。

广州首位盲人考生2021年考上星海

2021年,广州首位盲人考生王广彬受到高度关注,也是当年广东省唯一一位盲人考生,当时也登上热搜,全网为他点赞。

尽管两年过去了,当时王广彬的监考老师之一——华附的阮慕瀚仍对当时的监考情景历历在目。阮慕瀚回忆,准备考场时,学校特别重视这个唯一的盲人考场,当王广彬来到华附考点时,学校党委副书记陈慧华亲自在校门口接他,一路都有老师领着他,帮他拿考试用品。到考室楼下,与考务老师交接,通过电梯送上考室。“考试期间考生要上厕所,监考老师也是一路搀扶着他。”阮慕瀚说,“盲人考生要用专门的模具去敲打盲文出来,特别耗体力,我记得当时考场都有空调,我监考时并不觉得热,但是因为王广彬需要不停地敲打,几乎每写完一题就满头大汗。”

华附的韦丹阳老师2021年是王广彬的另一位监考老师,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数学考试中,他一直在观察他如何答题。“据说王广彬8岁时就已经是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黎颂文教授的高徒,高考那年已经跟着黎教授学了十一年钢琴。”作为音乐老师的韦丹阳,看着王广彬用左手修长灵活的手指触摸题目审题,右手攒着像锥子一样的盲文笔在盲文板上书写,“我感觉有点像发电报,有节奏的声音听起来像钢琴曲一样动听!”韦丹阳说。

最后,王广彬如愿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星海音乐学院,在学习之余,他还热心公益,帮助如他一样的盲童。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39个字,有3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人生不设限:大龄高考生,重新起跑的“少年”

高考之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想必问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

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已经是第N次走进考场了。比如,56岁的梁实,这将是他第27次参加高考;广西的唐尚珺则是第15次参加高考……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高考故事。

“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

一帆风顺,不是人生

每年6月,与高考热度一同进入人们视线还有一个名字“梁实”。56岁的他,今年第27次向高考发起冲锋。网友们喜欢给他起一些外号——“现代版范进”“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等。

6月7日,2023高考第一天,四川成都高考钉子户梁实愁眉苦脸走出考场称:数学考得不好,前面选择填空感觉还可以。

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为什么要考那么多年。“最开始参加高考,是为了一个好前程,现在不存在这种想法了,毕竟读完大学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我只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一个愿望。”梁实说。

“一帆风顺,不是人生。”哪一次是最后一次高考,梁实并没有设定终点,他说:“没有期限,哪天考不动了就投降了,否则不会投降!”

迎来第15次高考唐尚珺: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6月6日,唐尚珺发博,为即将举行的2023高考加油。据中国新闻网,2009年,唐尚珺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高考,今年是他复读的第14年,也是他参加的第15次高考。

从最初2009年考试的372分,到去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护理学院录取,唐尚珺的成绩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在这十几年间,他也曾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录取,但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放弃,准备“来年再战”。

唐尚珺的微博认证写着:为上清华复读13年考生。但是他否认自己对清华的执着,称这个认证是微博的工作人员建议的。对于清华大学,他是向往的,因为在他几岁时,他的父亲曾跟他讲过同村人考上清华的故事。他还认为,清华大学是国内理科生最好的选择。

但600分和清华大学还有一段距离,唐尚珺一直在靠近,始终没有到达。

一个农村小伙,十余次奋战高考,能给他人带来什么?在纪录片《高十》导演何汉立的话里,或许能窥见一点答案。何汉立是唐尚珺的初中同学,亦是他多年的好友,他表示自己和唐都在偏远农村长大,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很能理解唐,“那个时候,大家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人引导,农村孩子的出路,要么打工,要么读书”。

银川51岁大龄考生马立华:

我想陪儿子一起考试

6月7日,高考第一天上午,在银川一中考点等待安检的考生中,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马立华非常显眼。

今年51岁的马立华并不是帮孩子排队的家长,而是要和儿子一起走进考场的大龄考生。

“儿子今年高考,我想陪他一起考试,就作为社会考生报了。”

马立华的儿子在银川一中就读,今年参加高考,为了陪伴儿子,他备考了3个月,还参加了模拟考试,他的目标是总分能上200分。

有意思的是,他和儿子被分到了一个考点,他在18考场,儿子在30考场。不过,父子俩并没有一起排队等待安检,儿子已经先于他进入考点。

马立华告诉记者,30多年前他参加过高考,进入大专学习。此次备考中,他感觉现在的高考题涉及面更广,更加有挑战。

“儿子的学习不错,希望有我的陪伴他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马立华说。

时隔14年再次参加高考生张路:

弥补当年的遗憾,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来自六安霍邱的张路今年已经35岁了,为追大学梦,让人生不留遗憾,6月7日,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

“我今年已经35岁了,上一次高考是2009年的时候,这14年过去了,带着紧张激动的心情,又来参加人生第二次高考。”张路说。

为什么要再战高考?张路表示,当年不懂事,没有好好学习,“这十几年来,边工作边自学,今年又选择再来参加一次(高考),也是想弥补当年的遗憾,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35岁的年纪再次参加高考,家人是否支持呢?张路说,小孩给他很大的信心,给他加油。“不管结果怎样,我觉得自己也尽力了,努力过就行。”

她49岁上大一:

相比我所取得的,这点痛并不算什么

人生不设限,48岁参加高考,49岁圆梦成为大一新生!近日,河北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杨玉江冲上热搜。

只为圆大学梦,杨玉江从小就喜欢绘画。但由于出生在小山沟,条件十分有限,成年后又忙于生计,儿时梦想一直没有机会实现。2020年,她的儿子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静下心来的时候,她开始思考、规划自己的后半生,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她决定开启求学之路,开始追梦之旅。

70后的她放下书包已经30多年,如果要高考一切要从零开始。整理学习资料,咨询高考政策,开始集中备考……她和同学们一样背起行囊,开展集训上课,从来不敢打盹,生怕错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文化课的基础接近零,于是她就在家学习,找家教、上网课,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直到晚上十一点才睡觉,课程排得满满。将近两年的时间,她每天处于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中,这对于这个年龄的她来说过于辛苦,但她却说:“相比我所取得的,这点痛并不算什么。”

就这样,49岁的杨玉江坚持了下来,一点一滴的学习,一天一天的积累,终于在2022年,顺利被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录取!

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3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5位用户喜欢。

6月8日17时,随着铃声的响起,顺利完成两天高考的蒋张子怡,像往常一样以滑板代步,用双手前行,“走”出了考场的教室。

今年18岁的蒋张子怡是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12年前,年仅6岁的她,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失去了双腿,但这并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信念、对学习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度过艰难时刻:爱上舞蹈 找回自信

彼时,年纪尚幼的蒋张子怡还不明白截肢的意义。虽然自己无法行走,但是她坚持要求上学。她只觉得医院的味道不好闻,每天待在家里不是办法。

“我不知道父母费了多少力气,只知道我又能回到学校读书,我们都很开心。”蒋张子怡说,那时候自己年龄还小,刚开始返回学校,面对同学异样的眼光,心里打了很多次退堂鼓。

在那段艰难的时刻,蒋张子怡的家人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并告诉她:“你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美丽、一样可爱。”

后来,蒋张子怡爱上了舞蹈。特别是在一次电视舞蹈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极大增强了蒋张子怡的信心,她重新变得自信、乐观、爱笑。

三年高中生活:父母接送 滑板代步

为了能正常去学校读书,蒋张子怡的父母每天骑着电动车接送她上学。平时在学校,她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除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她基本上可以熟练地依靠滑板代步,用双手前行。

除了每天家人接送她上学读书外,她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喜爱舞蹈、播音主持和写作,她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回首过去,蒋张子怡仍然会觉得那个时候的父母和自己非常值得敬佩。“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从不放弃,永远自信,会为了渴望与理想,放弃一切去追求。”

对未来的憧憬:考上喜欢的大学和专业

虽然家庭并不十分富裕,一直以来,蒋张子怡的父母婉拒了许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立自强,不要养成轻易接受别人馈赠的习惯。

蒋张子怡的母亲张水香说,非常感谢大家对她们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今天高考的结束,对子怡来说也是人生另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女儿以后能继续开心快乐成长,希望她今后的道路平坦顺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感谢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蒋张子怡对中新网记者说,她希望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未来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说罢,蒋张子怡再次坐上母亲每日接送她的电动车。雨后的天空之中,一抹晚霞映照在母女俩回家的身影上。

2023感动全网的高考生故事和事迹(5篇范文)

近日,河北定州一段“母亲考场外等待儿子,两人见面后相拥流泪”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不少网友称这位妈妈为“最美妈妈”,“这位妈妈身上的制服与旗袍相比也毫不逊色”。“妈,你哭什么呢?”“我看见你高兴”任红娟是定州市的一名环卫工人。6月8日下午5点左右,她工作结束后来到儿子任旭明参加考试的考场外,想看一看正在参加高考的儿子。任旭明就读的学校是一所封闭式学校,任红娟已经有十几天没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高考生故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