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人事迹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3 13:20:04 查看人数:6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1203字 5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79人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1846字 15段 7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67人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2113字 7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50人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2183字 10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90人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805字 2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96人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他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务工,家境一般,所以从小他便养成了肯于吃苦、勤俭节约的习惯。父母每日早出晚归辛苦的上班工作,让他领会到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都来之不易。普通家庭长大的他,知道只有自己自强自立,才能为自己的家庭减轻负担。“不论前方多么艰险,你都要努力勇闯向前。”这是他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不断成长,不断学习进步。

他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父亲患有肾结石,父母每年需要花费高额医药费。2021年他的母亲因疫情下岗失业,父亲企业不景气,同时还要赡养年迈的外祖父,这让他们这个经济一般的家庭雪上加霜。他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和早点适应社会、实现自立自强,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做一些发传单、摆小摊等工作来为赚取一些生活费用。2021年暑假期间,他在县城街道上的一个家具城找了份工作帮他们发传单,顶着酷暑站了整整一天。汗流浃背,皮肤晒得通红,下班后老板才给了他60元。虽然烈日炎炎下发传单很苦很累,但他依旧感到欣慰。寒暑假赶集的时候他会和他的父亲一起摆小摊卖小玩具、小饰品,尽管那段时间每日早出晚归,带着行李四处奔波,却依旧避免不了日收人不过百的窘况。这一切让他深感到赚钱不易,但每当想起带病工作的父母,他不论多苦多累,依旧坚持,为他的家庭经济收入添一份力。在校期间,他积极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每周末在临渭校区六号公寓进行公寓助岗来补贴自己的生活开销。虽然他在做兼职和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如发传单时被人谩骂、摆小摊时被人嫌弃等之类不如意的时候,但是他依旧乐观面对。因为他知道,人生路上少不了谩骂与挫折,只需要做好自己,帮父母减轻压力就很满足了。在家里,他常常和父母一起聊天,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因为母亲前两年刚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所以他对母亲尤为关心,当母亲干活时他总会主动搭把手。

他不仅在家里孝顺父母、自强自立,在生活中他也常常热心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每当遇到一些因疾病缠身生活困难的人,他总会主动帮助他们筹集物资善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2020年疫情期间,他主动参与到社区疫情志愿服务当中,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社区的工作。2021年他还主动参与河南、山西等暴雨灾后重建捐款公益项目中,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们一起捐款,为帮助同胞渡过难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弘扬青春正能量。

在陕铁院求学以来,他一直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遵守纪律,争做新时代雷锋青年。在生活中,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作为铁成机车3198班生活委员,他时刻关心着同学们的生活问题,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他在校期间目标明确,学习刻苦认真,早早签订了心仪的工作,为大家树立了好的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该软弱,要自强自立,把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他这样说道。他将继续发扬“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铁院精神,用更出彩的表现来报答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栽培,实现自立自强!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46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吕松,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2018年“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他发表SCI论文9篇,全为本学科领域top期刊(其中8篇1区top,1篇2区top);申请国家专利10项,目前已授权8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2项,大学生/研究生创新项目5项,并参与多项导师国家国际重大基金项目;参与编写本领域专业著作2部,其中英文国际著作1部;担任过《Applied Energy》、《Energy》、《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等期刊审稿人。

研究生期间,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用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研发出利用人体骑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发出电力,并给予智能警示的自发电安全头盔。此发明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最高奖全国特等奖,在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获得金奖,吕松也因此荣膺CCTV公益“金牌实习生”。此外,他还曾获得“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安徽省金奖、全国铜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

有创意、有激情,吕松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坚持科技创新研究,让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身“精灵、魔法师、剑客”,把一组组枯燥的数据、模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高科技产品,将尖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引领潮流,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典范。

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

2014年,吕松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新能源方向的研究。在导师的悉心指引下,吕松刻苦学习、勤于钻研,展现出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

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吕松做了一个关于温差发电的项目。基于“塞贝克效应”温差发电材料,当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材料端部之间会产生电压,进而发出电力,因此可以收集不同热源的“废热”转化为电力。由于课题组设计的特殊结构,装置对冷端温度和散热有特殊需求,实验室的设备达不到实验设计时的要求,实验结果不尽人意,也与模拟结果相去甚远。时值冬日,合肥正好下了几年不遇的大雪,吕松兴奋至极,请示过导师后,发动实验室全体同学,把他整套实验设备搬到室外。他在雪地里蹲了四天,坚持做实验,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验结果,也为他日后科研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吕松的刻苦努力,勇于攀登,为他丰富的科研生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注社会热点,让尖端科技不再高冷

吕松认为学术研究不仅应该解决科研问题,更应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他在研究常温热电材料时,正值国内掀起共享单车热潮,大量的单车投入使用,安全问题随之而来。在和导师的一次聊天中,他偶然得知导师朋友的孩子在夜晚骑行时发生意外,因没戴头盔受到严重伤害。因为运动发热出汗,绝大多数人在骑行时不愿意佩戴安全头盔,使得我国自行车事故伤亡率大大高于强制要求骑行佩戴头盔的国家,吕松由此萌生了运用热发电技术开发一款自发电智能头盔的想法。为了解决热电材料效率低下的问题,他不辞辛苦,主动联系了全国18家研究热电材料的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帝国理工等国际知名高校在此领域的学术泰斗,与他们交流探讨。终于在中低温范围内热电材料中取得突破,成功开发出利用人体骑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发出电力,并给予智能警示的自发电安全头盔。这款头盔克服了骑行过程中发热出汗造成的热舒适性问题及无主动警示问题,大大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同时,利用人体产生的热量发电,更加符合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

“让尖端科技不再‘高冷’,真正改变人类生活,才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对于未来,吕松还希望将热发电技术推广至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于人体可穿戴设备,真正改变人类生活。

知行合一,服务社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吕松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学校公共服务工作,为公益爱心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献力量。作为中国志愿者协会注册的志愿者,他积极参加精准扶贫、民生工程、环保科普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受学校公派赴美留学期间,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纽约教育组志愿为留美学生提供文书审理服务,积极参加华人社区服务工作,得到美国纽约州议会表彰,获得“优秀学习和杰出社区服务奖”,为身在海外的中国学子树立了榜样;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创客中心和校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的创建、宣传和服务工作,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吕松坚持“让尖端科技不再‘高冷’,让科技成果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真正改变人类生活,本着这样的初心,吕松在学术科研道路上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1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我是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积极向上,热心公益,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热忱的投身于青年支援者的行动中!五年时间虽短,但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确信我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我们志愿者的精神,在献出爱心的同时,得到的是帮助他人的满足和幸福,得到的是无限的快乐与感动。路虽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志愿者事业上做的更好!

当我步入高中的大门,每天都在忙碌的学习,做功课,没有时间关注时事新闻。一次放假回家无意看见山区孩子的生活状况,让我感触颇深。心里多么想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但是当时势单力薄,只能通过基金会等组织将自己攒下来的零花钱给孩子们送去,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我陆陆续续地为孩子们寄去了书本、杂志等物资。有时收到西部孩子给我回的信,告诉我他们学习生活上的事情,我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开心与喜悦。

在高考结束的那段日子,每天买报纸关注高校录取动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位武汉大学的女孩在支教过程中被山上的巨石砸死的故事,当时的我为之奉献的精神感到敬佩,那是就在我的心里默默种下支教的种子。当我踏入大学的门槛,内心充满青春的激情,满腔热血为社会奉献自己,展现自己青春的风采。在一次上网过程中,输入关键字“支教”,让我和“新教育千里草”结下了一段美好的情缘,在大一下半学期,一直为去西部支教一点一滴努力着,其中的任务复杂而又繁琐,每天和时间赛跑,完成组织规定的任务。每当室友回到寝室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做着任务,内心感到孤独寂寞。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辛,但是想到我现在编写的教材能够让西部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时,我想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终于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20__年暑假我踏上了去甘肃支教的路上。在甘肃我接触了索池和镡河两所学校,初次支教,很多感人瞬间深深的烙在我的心里。经过那次支教,我体会到西部孩子的艰辛与坚强,从那儿以后我决定每个暑假,用自己的时间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在这个暑假,我再次踏上去西部支教的路途,这次我最为队长来到了贵州省安顺市的爱华小学,开始了我又一次支教生活。

我所加入的支教组织“千里草助学计划”。它是由上海同济大学在校大学生发起的助学计划组织。在这些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是来自贫困的山区,他们从小经历了贫困生活在他们求学道路上带来的种种困难。当他们踏入大学的大门,心中怀揣着一个梦想——帮助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踏入大学的大门。 “千里草”的同学们建立了“千里草助学育人”网站,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千里草形成了专业的支教团队。09年、10年“千里草”深入甘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开展了寒暑假助学计划活动。在这个组织里,只要我们心怀爱心与奉献,你一定会得到众多人的肯定与赞赏。我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信念所以我们能够走到一起,走进大山,走到孩子面前。

其实说起志愿者服务,并不是局限在暑期这短短15天的时间,为了这15天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工作不知道花费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前期工作中,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我的部门是项目中心,主要是负责教材教案的编写校对排版工作。由于白天的时间用来上课,自习,开展此项工作的时间都是集中在晚上,每晚赶到寝室洗漱后就爬到床上开始工作,一直到寝室熄灯断网。除了此项工作,我还负责撰写过前言后记、教材教案的封面设计、关于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给基金会负责人写介绍信等工作。在前期工作接近尾声时,暑期支教的名单公布后,我身为“志者行”团队的队长,让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暑假在家开始编排课程表,然后进行网上会议,介绍支教时课程中所要开展的工作以及注意事项。其次,督促队员备课工作的开展是一项比较闹心的事儿,由于有些队员上网不方便,这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麻烦比较多,但是在队长支持和我自己的努力下,这项工作还算圆满结束了。

虽然我们短短半个月的支教并不能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的东西,但是我们用不同于课堂上授课的形式给孩子带去乐趣,带去他们没有接触的东西,启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教导他们做人的真理。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生享受的财富。支教生活的每一天,我们不仅仅是上课,而且还有走访、例行会议、撰写孩子背后的故事以及准备第二天的课程等。在后期工作中,我们整理孩子们的信息,为孩子寻找爱心人士,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同时撰写汇报册给基金会。在后期工作完成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支教准备。当我们离开后,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打电话询问我们的近况,我们是何等的欣喜。同时,我们所开展的活动也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一致好评。我也获得了由千里草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以及学校颁发的“十佳实践之星”、“先进个人”以及校级“优秀志愿者”等荣誉证书,这也是对我的莫大鼓励,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有人说,此刻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但是我们心中都很清楚,这次我们走了,下一次和他们的重逢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或许这辈子都没有了重逢的可能了,我们离开的那天,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来为我们送行,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非常感动。当我们的客车离学校越来越远时,很多孩子都跟着客车奔跑着,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8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90位用户喜欢。

王绍鑫,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刻苦钻研,变废为宝,致力于实现新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已获授权7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积极投身基层党组织建设,曾担任党支书并带领所在支部获得“北京大学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他乐于奉献,服务他人,曾担任多门课程助教,积极传播创新理念。他先后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7” “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 “北京大学共青团标兵” “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以及“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称号与奖励。

变废为宝,治理污染

在课题研究方面,王绍鑫师从王习东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王绍鑫说,自己的专业不仅与“高大上”毫无关系,反而是充满“土气”的。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与他打交道的几乎全部是来自工厂的废渣与废气。废渣的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而废气的排放直接造成大气污染。在王绍鑫眼里,这些废渣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它们可以变成新型绿色板材、新型陶瓷材料、新型建筑复合墙体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除此之外,王绍鑫还探索用废渣作为主要原料来合成多孔功能陶瓷,并以此作为催化剂载体,在其表面负载纳米材料,用以治理大气污染,最终实现“以废治废”。他的研究不仅为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催化剂载体提供了更低成本的选择。王绍鑫刻苦钻研、不断突破,目前已获授权7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导师的指导下,王绍鑫和同学一起在实验室的工作基础之上,设计了一种一体化、低成本、易拼装并且保温效能好的节能房屋。该房屋所包含的科技成果入围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并在展览期间以“循环低碳家庭体验馆”的形式进行了实物展示。该房屋的一大亮点就是,其建筑材料全部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品,例如,其墙体是一种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将轻质保温层、外墙结构支撑层以及外装饰保护层有机结合的新型建筑复合墙体。为了更好的宣传“变废为宝”的理念,进一步提升老百姓对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品的认可度,王绍鑫曾赴山西太原参加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向参观的群众详细介绍“循环低碳家庭”所展出产品的特点及优势,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报道。

不忘初心,投身党建

王绍鑫曾担任工学院2014级博士生1班党支部书记,他将创新的理念应用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他引领全体党员践行“知全局、守纪律、亲同学、善学术、重实践”的支部风尚。在理论学习方面,王绍鑫带领支部定期更新理论知识,以及《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刊发的最新理论文章。除此之外,还以研讨会的形式组织支部开展学习,分小组、定主题、深讨论,最后在支部会议上进行分组展示。在严明支部纪律方面,王绍鑫特别重视提高支部党员的法律意识、制度意识以及纪律意识。支部严格贯彻支部会议预备会议、支部会议以及支部会议书面请假制度。为了进一步严格规范支部党员行为,在王绍鑫的牵头下,支部开展了成才承诺书签署、自我评议、互相评议、“亮身份,树形象”等诸多组织生活。

由于支部成员主要是博士研究生,学术是支部同学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支部定期组织学术交流。通过分享科研内容以及科研收获,不少同学找到研究内容的交叉点,为进一步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打下基础。在王绍鑫看来,将支部建设与学术相结合非常重要。根据学科特点,王绍鑫还带领支部党员对中国工业低碳发展进行讨论,探讨如何降低中国工业碳排放等问题,为工业低碳发展建言献策。为了进一步在实践中增强支部成员的党员意识和爱国情感,在王绍鑫的带领下,支部先后组织了“我与国旗合影” “我爱你中国——三行情诗”征集、《校园中的法治生活》短片制作、清明节网上公祭等多项实践活动。在支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工学院2014级博士生1班党支部获评“北京大学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乐于奉献,服务他人

除了对自身严格要求之外,王绍鑫还热衷于扩散自己的光和热。他积极传播创新理念,为他人和集体创造价值。他曾担任“对话全球创新大师”课程助教,积极协助课程准备,指导和带领同学们完成了对包括国际新媒体艺术之父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张家界玻璃大桥设计者渡堂海(Haim Dotan)等在内的多位世界级大师的采访工作,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创新设计理念,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创新创业团队中来,引领科技创新潮流在大学校园深入传播。他还曾担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实地研究”课程的助教,带领20多位不同国家的学生赴深圳实地考察,调研了包括华为、腾讯、大疆、深交所在内的多家企业、机构,帮助同学们了解深圳的创新与活力的,同时也帮助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王绍鑫还曾参与图书馆图书整理、偏远地区支教、大型会议服务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北京论坛期间,他曾作为志愿者担任牛津大学前校长、大英图书馆前主席克林?卢卡斯(Colin Lucas)的学生助理。王绍鑫的工作获得了卢卡斯的高度认可,他也获得了“北京论坛优秀志愿者”称号。王绍鑫还曾被遴选至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锻炼学习。在团中央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了全团重点工作——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筹备、宣传和组织工作,与各省级团委沟通推进志愿者工作部“关爱行动”、“阳光助残”等品牌项目。他恪尽职守勤勉实干、见贤思齐取法乎上,以创新的理念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获得团中央领导嘉奖。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5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她出生在农村,虽然小时候体质较弱,经常生病严重影响学习,但骨子里总有一股与生俱来的野性,基于此,父母只能让她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自从决定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免疫力,母亲每天早晨都会陪她跑步,沿着乡村小路一直跑,跑累了就走一走和母亲说说话,下午吃完饭母亲会陪她打羽毛球、太极拳。长此以往,不止她和母亲的关系更亲近了,她的身体素质也变得更好了。上了初中以后,因为小时候底子打的好,一场体质检测就让她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体育老师一眼就看中那个小小的跑步看起来很享受的她,跑完老师问她愿不愿意跟着他练体育,她天真的问练体育身体会变的更好吗,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天夕阳下体育老师背着光对她说,她会比所有人身体都好、都优秀。自从开始跟着老师系统训练以后,她才知道,跑步是所有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它不像别的运动那样的复杂有很多的动作,不需要有特殊的技巧,它只要一双舒适轻便合脚的运动鞋,一个跑道甚至一条普普通通的马路就行,还有就是一颗永不服输的心。

她勤奋努力、异军突起考上了区重点,也如愿的进人田径队,开始了新的征程,斩获区100米第二名、800米第一名。在此期间,她遇见了一个大她一岁的姐姐,姐姐教她呼吸、摆臂,她成绩越来越好,参加各种比赛,去校足球队打前腰,因为跑得快耐力好,她总是被对手夹击针对,但她很快乐很充实。上大学以后,她还是去了她所热爱的田径队,认识新的朋友,他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打篮球,她获得了校运会女子100米第一名、女子200米第一名、女子4x100米第一名并且打破了学校女子100米的纪录。她的强项是短跑,但学校举办的马拉松她一次也没有落下,次次都是一等奖。她说马拉松精神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钉钉子精神。跑马拉松的过程就是与自己搏斗,用你强大的意志力降服心中的懒惰、消极、畏难、放弃等种种负面情绪,从而达到战胜自我、重塑自我的目标。她是__X,她始终秉持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钉钉子精神!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5篇范文)

他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务工,家境一般,所以从小他便养成了肯于吃苦、勤俭节约的习惯。父母每日早出晚归辛苦的上班工作,让他领会到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都来之不易。普通家庭长大的他,知道只有自己自强自立,才能为自己的家庭减轻负担。“不论前方多么艰险,你都要努力勇闯向前。”这是他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不断成长,不断学习进步。他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父亲患有肾结石,父母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最美大学生信息

  •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5篇范文)
  • 最美大学生感人事迹(5篇范文)60人关注

    他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务工,家境一般,所以从小他便养成了肯于吃苦、勤俭节约的习惯。父母每日早出晚归辛苦的上班工作,让他领会到父母的每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