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张伯礼院士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19 19:50:02 查看人数:6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张伯礼院士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909字 9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174人
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范文 752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52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471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30人
关于张伯礼院士的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580字 8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86人
抗疫英雄张伯礼院士事迹简介 377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183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1149字 7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91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713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92人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 774字 9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48人
张伯礼个人事迹材料 693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05人
张伯礼个人事迹材料 728字 8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43人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1413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30人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927字 12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85人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 749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21人
张伯礼抗击疫情个人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488字 1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76人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539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26人
张伯礼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459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12人

张伯礼院士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三个月的朝夕相处,除对张院士精益求精的医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之外,也让他对张院士医者仁心的付出既敬佩又心疼。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权威专家就是大棋盘上最举足轻重的“棋子”。作为“国字号”专家组的中医药成员,张伯礼和刘清泉更是身兼数职,重任在肩。

采集患者资料、制定中医治疗方案、记录研究数据、巡诊、会诊……近90个日日夜夜里,张伯礼和刘清泉平均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因工作繁忙,张刘二人经常赶不上吃饭。一日,结束工作的二人又一次错过饭点,刘清泉熟练地拿出两盒泡面,准备当做二人午饭。这时,工作人员送来两个盒饭,饭已经凉了,快餐油很大,考虑到张院士的身体,刘清泉劝其不要吃完,先吃几口垫一下,后面看看能不能再找到其他吃的。然而,就刘清泉一个转头的功夫,张院士已经把盒饭全部吃完,边吃边嘟囔着:“不吃完不就浪费了吗?不能浪费啊。”

由于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当,张伯礼院士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又投入工作,他风趣地说:“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术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医生说至少要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急了,说自己尽量听话,多给点药,最后住了一个星期就返回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

“身为一位大院士、一位大学校长、一个知名教授,但张老师却从来没有在乎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是始终心系患者,保留着自己最本质的初心,实在令人敬佩!”刘清泉说,在武汉的近距离接触里,张院士的言传身教令他终身难忘,受益匪浅。“老头儿真的是‘拼了’!”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三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战,武汉的新冠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4月16日上午9点半,张伯礼和刘清泉这对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搭档”功成挥手,道别武汉,凯旋回程。

武汉疫情阻击战告一段落,但“最强搭档”的故事传说还在继续。为更好地开展康复者治疗工作,6月底,刚刚返程两个月的张伯礼和刘清泉接到任务——二人将再次携手,重赴武汉,开设康复门诊,为新冠疫情患者实施康复管理工作。据悉,张伯礼将于六月底出发,而刘清泉则因参与北京疫情防控专家组指导工作,于七月初启程。可以预见,这对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搭档”将再次开启新的征程!

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范文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2位用户喜欢。

张伯礼把“贤以弘德,术以辅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仍坚持每周出门诊,有时从外地赶回来,连饭都顾不上吃,在诊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处处为病人着想,从不开大处方,不作不必要的检查,不收病人任何礼物,为病人精心诊治,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一次张伯礼看完门诊,刚出诊室就被一位病人家属拦住,家属哭着说:“我们从农村来,没挂上号。他(病人)得了肺癌,花了2万多也不见好,快撑不住了,您救救我们吧。”张伯礼把病人让进诊室,仔细询问病人情况,认真查阅各种检查报告,发现病人虽消瘦、剧烈呛咳,但CT、支气管镜检查没有给出肯定结果。病人咳嗽始于服用降压药“开博通”后,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判断呛咳很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病人心理负担重才导致消瘦。他给病人调整了降压药,开了中药汤剂,亲切地对病人说:“你很可能不是癌症,先喝点中药调理调理。”一周后病人复诊时症状明显改善,又用了一段时间的中药,病人就康复了。病人家属拉着张伯礼的手说:“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接触过张伯礼的人都说,张主任一点儿没有专家的架子,他对病人永远都是那么耐心细致、和蔼可亲。

2003年非典肆虐。张伯礼挺身而出,迅速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他说:“SARS(非典)是一场特殊的严峻考验。它考验我们的党性,也考验我们的能力。”他以“宁愿牺牲,不负人民,勇于担当,不负历史”的无畏精神,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非典患者,在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激素减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他还组织了非典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赞扬。

30多年来,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张伯礼努力拼搏在科研、教学和医疗岗位上。他说:“当今中医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我们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医药事业奋勇拼搏,鞠躬尽瘁!”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向国务院建议发展大中医健康产业、领衔推动《中医药法》立法、培育中医药关键技术和装备产业发展……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道路上,张伯礼步履不停。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落后的是技术。将中医药的理论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发挥优势作用,取得原创性成果。”他坚定地说。

2015年,他领衔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古老的中医药赋予了现代科技内涵。

“二次开发,可以回答像六味地黄丸这样的中药,其药效物质是什么、作用机制是什么、控制哪些药效物质保障质量。”张伯礼说,这些都要靠扎实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令他欣慰的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助力下,中医药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抗疫以来,相关中医药机关部门和专家团队先后与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连线介绍中国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有效方药和临床经验。张伯礼也先后参加了几十场讲座、会诊,被聘为欧洲中医药学会的首席顾问。

……

“全国道德模范”“人民英雄”“全国创新争先奖”“教学大师”……虽荣誉等身,可他初心始终未改──“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关于张伯礼院士的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谁说90后、00后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这些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有担当的一代,是“奔涌的后浪”。90后、00后在抗疫中的优秀表现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全国两会期间也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称赞这些年轻人有情怀、有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

被抗疫的年轻人所感动,90后是可托付的一代

“在武汉疫情期间,我觉得90后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可圈可点。”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在武汉抗疫期间的所见所闻。他说,90后是让人放心的一代,可托付的一代。

今年1月27日,72岁的张伯礼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在武汉抗疫82天。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疫情期间,一名滞留武汉的大学生志愿者让他至今难忘。

△疫情期间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90后医务工作者

“她过年没有回家,疫情发生后成了一名志愿者,帮急需药品的小区居民买药。有人需要药时,她记在自己本本上。有的药不好买,需要跑十几家药店,还要买最便宜的,送给居民时,她会很用心地写一张纸条告诉药怎么吃。”张伯礼说,除了这名大学生,还有奋战在方舱医院的年轻医务工作者都让他难以忘怀。

在医院一线,这批年轻医务工作者每天都坚持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张伯礼说,“在困难时刻、特别危险的地方,他们抢着往前冲,我觉得他们是让人放心的一代,可托付的一代,非常好,被他们的精神感动。”

抗疫英雄张伯礼院士事迹简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为了湖北人民把胆留在了武汉

由于过度的劳累,张伯礼院士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3天又投入工作,他自己说:“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这儿了”。他的儿子也是天津医疗队成员,到武汉后听说父亲病了要去看他,张院士说:“你不要来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术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医生说要至少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急了,他说自己尽量听话,多给点药,最后住了一个星期就返回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

休舱后不忘康友与“康友”结下深厚友谊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休舱后,张院士没有忘记还在江夏普安山康复驿站的康复患者。3月18日,他和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又来到康复驿站为康复患者看门诊,指导他们康复。他专门为康复患者研究制定聊“康复一号”“康复二号”、“黄莲茯苓汤”处方,供康友们服用。他与许多“康友”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2020年1月26日,临危受命、星夜赴汉的张伯礼出发前写下了这句铮铮誓言。从1月27日开始,他多次进入“红区”,白天指导会诊、调制处方、巡查医院,晚上开会研究治疗方案。2月16日,劳累过度的张伯礼胆囊炎发作,他不想耽搁分秒,只想保守治疗,直到中央指导组领导强令其“不能再拖,必须手术”。术前,照例征求家属意见,他怕老伴担心,说:“不要告诉家人,我自己签字吧。”

术后第一天,张伯礼便开始处理文件。第二天,在连线中国工程院召开的视频会议前,因担心病情为外界所知而影响士气,他把自己的上衣套在病号服外,衣领拉高,在病房角落的木椅上坐了整整4个小时。大家劝他卧床休息,他说:“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负责照顾张伯礼术后生活的天津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黄明回忆:“老师身体非常虚弱,一动全身冒汗,但国家信任他,他就撑着干。”术后第三天,张伯礼便再次投入一线战斗,他乐观又风趣地说:“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这儿了。”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第四附属医院(滨海新区中医院)执行院长张磊是张伯礼的儿子。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恳请奔赴湖北,未被批准,又通过电话、微信、书面等方式多次表达愿望。张磊说:“我是党员,又是科室领导,还是有抗击‘非典’、禽流感经验的医生,无论哪一种身份,都责无旁贷。”最后,组织终于批准了张磊的请求,同意他出征武汉,到江夏方舱医院援助。

愚顽常思聆父训,草茅未敢忘国忧。出征前,张磊电话连线父亲,张伯礼很欣慰,“我支持你,党和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并嘱咐儿子不要来看自己,要看好病人,照顾好同事。

张磊在江夏方舱医院承担的是取咽拭子工作。这是“红区”最危险的工作,极易被患者呛咳喷出的病毒感染。“我应该冲在前面,我们几个主任都是这样做的,我凭嘛特殊?”在2月24日的《战地日记》中,张磊记录了第一次进舱经历:顺利完成6个小时工作,带着两名同志开医嘱,取了咽拭子,经过严格的出舱环节,走出医护人员通道时全身已然湿透。他想到了同样在一线作战的老父亲,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歌曲《你永不独行》。

这并非父子俩第一次在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中并肩鏖战。

2003年“非典”肆虐。张伯礼挺身而出,迅速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张磊则忙碌于天津医科大学总院的急诊室、隔离病房,救治“非典”患者。2020年,父子同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却未曾见上一面。直到方舱“清零”的3月10日,张磊才见到了久违的父亲。不善言辞的他在日记中向父亲表白:“这个‘老头儿’和在武汉、在湖北、在全国各地亿万名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人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工作。也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们,使我们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为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荣幸之至。愿樱花烂漫时,共庆胜利。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张伯礼院士凯旋:“我只是普通中医,干了该干的事儿”

“无胆英雄”张伯礼坚守江城81天终得凯旋。昨天16:46,从湖北武汉发出的G294次高铁稳稳停靠在天津站站台上,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一行走出列车,这位在江城疫情防控一线奔波81天的“无胆英雄”踏上家乡的土地。

昨天,张伯礼院士顺利抵达天津站,受到人们热烈欢迎

站台上,人们拉起“欢迎战疫英雄载誉凯旋”横幅。天津骑警开道,沿街鸣笛迎接,以最高礼遇欢迎英雄归来。现场响起“校长,您辛苦了”的呼喊声。“不辛苦!”张伯礼院士挥手向大家致意。“大疫当前,医生就是战士,就得往前冲,让我们感动的是武汉市的老百姓,同时全国志愿者支援武汉,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在武汉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大疫当前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医,作为医务人员我干了自己该干的事儿,说了自己该说的话,就是平常人干的平常事。”张伯礼说。“校长,大家很关心您的身体。”记者问。“我身体都恢复了,谢谢大家关心!”

接着,车一路飞驰到位于东丽区的休整隔离点。在这里休整的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纷纷围上来,往昔工作的“战友”在家乡见面更是分外亲切。“非常感谢家乡人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要说英雄,大家都是英雄!”张伯礼说。在这里,张伯礼还见到了分开81天的家人,他分别与老伴儿、孙子紧紧拥抱,温馨场面让人动容。

张伯礼院士的爱人和孙子来到东丽区隔离休整点迎接张院士

休整隔离点值班经理王磊告诉记者,天津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风俗,为了让英雄们好好休养,隔离点特意为英雄们归来准备的第一顿饭,是地道的天津打卤面,用家的味道欢迎英雄回家。“英雄们付出那么多,我们在细节上悉心照顾,就是努力让他们觉得在这里跟在家中一样温暖。”王磊说。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有个户外运动中心,当地人称“江夏鸟巢”,抗击疫情期间被改建成江夏方舱医院。

“一定要有中医药阵地。只要有阵地,就能有作为。”张伯礼说。他与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

经中央指导组批准,张伯礼率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进驻江夏方舱医院。这是一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方舱医院从中药、针灸、贴敷到太极拳、八段锦一条龙综合治疗。

2月14日,江夏方舱医院开舱。张伯礼穿着写有“老张加油”的防护服,熟悉环境,紧盯流程,问诊患者,对症拟方,指导临床,巡查病区……每天几个小时的行走,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

截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疫情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中医药团队交出了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三个零”的亮眼成绩。中医治疗经验不胫而走,90%的方舱都使用了中药,一般转重率2%—5%,远低于公认的10%—20%转重率。中医药疗效得到了证明。

张伯礼提出“大疫出良药”。在中央指导组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清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药三方”,因证据充分、疗效确切,“三药三方”被编入国家版诊疗方案。

由于过度劳累,张伯礼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把重症患者一个不落拉回生的安全线。张伯礼挺身而出,为多年饱受争议的中药注射剂正名:“对重症患者早期足量使用中药注射剂可力挽狂澜。”血必净、参麦/生脉、参附、痰热清、热毒宁等中药注射剂在重症患者救治中大显身手。

“中西医结合救治是我们的亮点。”张伯礼提出,重症病房中西医联合查房,让中西医优势互补叠加。研究显示,在一项75例的重症患者临床对照试验中,中西药并用组和单纯西药组相比,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天。

张伯礼个人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8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疫情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

面对这项国家荣誉,张伯礼院士动情地说,“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仅仅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党和国家给予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盛名难副!抗击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民才是真正英雄。在和平时期,医务工作者能够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关怀,令我激动万分,感动不已,努力、再努力,为防控好秋冬疫情贡献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再接再厉!”

国逢疫难,古稀之年,临危受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7日大年初三,72岁的张伯礼院士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从渤海之滨的天津赶赴江城武汉。如同披甲持锐的战士,82个日日夜夜,他一直战斗在最前沿。

“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武汉战疫期间,张伯礼大力推进中医全程介入和独立处理,推动中西医并肩作战,组织了中医在新冠疫情的预防、治疗、抢救的药物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患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疫情当前,张伯礼马不停蹄、不惧危险,深入医院、社区,会诊病患、调查疫情、调制处方……在他申请下建立的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共收治564名患者,在26天的运营中,创造了零转重、零复阳、零投诉的“三个零”记录。

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个信念使他以惊人的毅力潜心教书育人,忘我救死扶伤,勇攀科研高峰。为了这个信念,他执着一生,将毕生心血倾注在中医药事业上。

张伯礼个人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二月末,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乐观地表示:“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其他省市我觉得就可以摘口罩恢复正常秩序了。”此论断一出,全国人民备受振奋,让经历了月余“宅生活”的人们看到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作为专家组成员,张伯礼院士随指导组于大年初三来到武汉。这位72岁高龄的中医领域的泰斗级学者,不畏感染风险,奔走在医院、社区,亲率一支中医治疗团队,会诊患者,琢磨处方,竭力推动中医药在救治患者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过去的那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人民都知道,最危险的地方莫过于武汉,最危险的人莫过于参与一线救治患者的医护人员。

可是,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不但亲自来了,他的儿子作为天津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也来到了凶险的武汉城。这对父子兵,齐齐上阵,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生命。来到武汉这么长时间,父子俩尚未来得及见上一面。

据媒体报道,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持续零新增,西藏、青海、贵州等不少省份已经持续多日零新增。贵州、青海两省已经官宣开学时间,青海省将在9日迎来高中、中职学校正式开学,成为最早正式开学的内地省份。

这样喜人的反转态势,背后凝结着钟南山、张伯礼、李兰娟、陈薇等众多医疗专家和全体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其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比如张伯礼院士,来到武汉后持续奋战在第一线,因为过于劳累,诱发了胆囊疾病,还做了手术。正常情况下,这样的手术再怎么也要休养一段时间才能上班,但是张院士做完摘除胆囊手术后的第三天,又回到了一线岗位上,继续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

张院士还风趣地说:“这是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这儿了。”同样奋战在武汉医护一线的儿子听说老爸做了手术,想前去看望,却被张院士所阻止:“你不要来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是父亲的人品和言传身教,让我对中医医学产生了兴趣。”张磊今年45岁,现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偶然看到一个农村患者疑患绝症求助父亲加号,父亲凭借多年经验调整用药,半个多月后,病人复诊,症状明显改善,又服用了一段时间中药,病人终于康复。这让张磊打小认识到,医生能治病救人,是神圣而高尚的职业。高考填报志愿,张磊选择了学医。大学毕业后,张磊在职读完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工作中一直以父亲为榜样,恪守医德,钻研医道。

2020春节,新冠疫情来袭,张伯礼紧急赶赴武汉抗疫前线。张磊也给组织写了几次请战书,申请前往武汉抗疫:“我2003年参加过抗击非典,后来还参加过多次突发事故的抢救,我既是党员,又是高年资医生,疫情危急,古稀之龄的父亲尚且冲锋在前,年富力强的儿子岂能坐视不理?”

2月21日,张磊得到上级批准,带领天津市第12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赶赴武汉,并担任医疗队队长,负责江夏方舱医院“天一病区”诊治工作。提取患者咽拭子样本的岗位,极易被患者呛咳喷出的病毒感染,张磊身先士卒:“我有经验,还是我上吧。”而这时,在抗疫前线的张伯礼因为劳累导致急性胆囊炎发作,已经进行了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就来到感染风险最高的重症监护室亲自查看患者舌象,白天指导会诊,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

由于倒班,父子俩一直未能相见,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两人终于在前线首次相见。见面时父亲的一句“瘦了15斤,可身轻如燕”,让张磊的眼睛湿润了。见面仅10分钟,父子俩又各自奔赴战场。望着父亲的背影,张磊一瞬间读懂了父亲——父亲这辈子,为了治病救人,可以奉献所有。“父亲古稀之年还为了中医药事业努力工作,对于我来讲是最好的榜样,我更应该尽自己全部力量兢兢业业拼搏。”张磊对记者说。

张伯礼侄子张硕今年35岁,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目前正在甘肃进行帮扶工作,记者电话连线时,他正在岗位上忙碌。他告诉记者,由于爷爷奶奶去世早,作为长子的伯父张伯礼早早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大家庭的重任,也是受伯父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渐喜欢上了中医学。高考时,张硕也选择了学医,本科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多次跟随伯父实习出诊,更加感受到了伯父的严谨博学和人品医德。“我心目中医生的样子就来源于伯父,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中医不仅仅是用几味药物,也是一生的责任与担当。”张硕对记者说。

张硕告诉记者,今年,他递交前往武汉一线抗疫的请战书时,就是照着伯父的样子做。在武汉二十多天,江夏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时,伯父、哥哥和他才在医院见上了一面。他通过手机向记者发送了当时留下的一张合影,记者看到,照片上3个穿着防护服的人并肩站着,中间写着“老张”,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张”,左边是儿子张磊,右边是侄子张硕。“我们平时不常相见,这也是我们仨难得的一张合影。”张硕对记者说。

从武汉回来,张硕又申请了参加援甘,已经在甘肃省临洮县工作几个月了。上个月,伯父来陇西县参加中药产业园发展规划,看到伯父与产业界紧密交流、指导研发的场景,真是感叹他的奉献精神和渊博知识。

张硕说,伯父已是七旬老人,仍然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坚持教学、坐诊和科研。他在办公室挂着一幅牌匾——“贤以弘德,术以辅仁”,意思是好的人才可以培养高尚的医德,有了高尚医德,有了治病救人的决心,一定还要有精湛的医术,用高超的医术来彰显仁爱之心。“这是伯父的座右铭,也是我的座右铭,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风家训,我将此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张硕说。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7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医之大者 为国为民——记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

“有些出乎意料,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后,年逾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逊地说。

今年,68人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人被授予提名奖。座谈会上,听了他们的事迹,张伯礼感触很深:“都是很平凡的人,但事迹很感人,精神也伟大。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科技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也应该同时进步,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载誉归来,他立即行动:“通过这次表彰,我们学校首先要学习大会的精神,让广大青年学子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心坎里,体现在行动上,养成习惯,受益终生。我也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这个荣誉。”

国医济世,德术并彰。“人民英雄”张伯礼用一次次逆行坚守,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用一辈子敬业奉献诠释着赤诚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临危受命 提出抗疫“中国方案”

庚子新春,迎战新冠,他逆向而行、披荆斩棘。

2020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抗疫战”的张伯礼,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

临危受命,闻令而动。在出征武汉的飞机上,张伯礼填词道:“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惕。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面对尚有很多未知的病毒,他心里却有一份底气,那是对中医药的信心。

那时的武汉,发热门诊外阴冷潮湿,门诊内人满为患。“如果不加以控制,感染人数会越来越多。”当晚,他第一时间向中央指导组提出,必须严格隔离,并提议将确诊、疑似、发热、密接4类人群进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

“严格隔离,只成功了一半,不吃药不行。”张伯礼提出“中药漫灌”治疗方法,普遍服用中药,并拟定“宣肺败毒方”等方药。这一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2020年2月初,他以精湛的中西医术、勇于担当的气魄,向中央指导组写下请战书──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他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穿上写有“老张加油”的防护服,他开始了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新冠疫情的“战斗”。截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总共收治的564名患者中无一例转为重症,出舱后无一例复阳。经验在各方舱推广,大大降低了转重率。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张伯礼,男,汉族,194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40余年来,张伯礼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中医药教育与临床一线,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临危受命飞赴武汉抗疫最前线,奋战82天,提出“中药漫灌”治疗方法,贡献出抗疫中国方案的中医药力量。国医济世,德术并彰,他用一次次逆行坚守,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0年1月27日,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大战最前沿。他第一时间提出,将确诊、疑似、发热、留观4类人群进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并提出“中药漫灌”治疗方法,拟定“宣肺败毒方”等方药,让4类人使用中医药。

2月初,他与刘清泉教授共同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他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他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有时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因超负荷工作,胆囊炎发作,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术后麻醉期刚过,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助理读疫情通报,打电话询问江夏方舱医院情况,接听医护人员打来的求教电话。截至2020年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564名患者,取得“零转重、零复阳、轻症无一转为重症,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亮眼成绩。

2021年1月,石家庄又出现疫情,张伯礼肩负使命再赴抗疫第一线。

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带领团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痛点进行科技攻关;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致力于中医药教育与传承,不断探索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作为中医临床专家,他以医者仁心行仁爱之术,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伯礼荣获“人民英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全国创新争先奖。

张伯礼抗击疫情个人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8个字,有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疫情发生以来,年过古稀的张校长一直在坚守在抗疫前线,将患者的生命健康,置于自己的生命健康之前,在胆囊摘除手术的第三天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工作这,心系着患者,一切为了病人,不计个人得失,只愿山河无恙。在由中医全面接管的大花山方舱医院,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治疗的充分优势,为缓解患者的情绪,张校长把医生患者变为朋友,更好的救治病人,大花山方舱医院五百多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张校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国为民,医者仁心。穿上白衣,就是战士,为国为民,战斗到底。在抗击非典和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医是传承五千多年的国粹,张校长扛起了以中医药国粹为国效力的脊梁,将发展中医药作为毕生使命,一直在不懈地推动中医的发展。张伯礼校长是我们中医药学子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此次疫情张校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广大的中医药学习上了深刻的一堂课。作为中医药传承者的我们,我们应当学习张校长的精神,应当时刻谨记作为中医药人的初心与使命,扎实学好理论知识,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展现出我们青年人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初到武汉时,疫情形势正值最严峻的时刻。医院里人满为患,各类患者交织在一起,极易交互传染。

深入了解情况后,张伯礼和专家组认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还要采用“中药漫灌”的方式,让患者普遍服用治湿毒疫的中药汤剂。

在张伯礼看来,整建制承包方舱医院,按中医的理论指导治疗,可以观察出中医药疗效特点和规律,更好指导治疗。2月12日,他率来自天津、江苏、湖南、陕西、河南等地的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看舌象、摸脉象……张伯礼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此外,怎样设置床位、床位间距留多少、空气循环问题、患者吃饭情况……他都要亲自考察过问。

许多医生劝张伯礼好好休息,“老爷子干活太拼命了,每天少的时候就睡一两个小时。”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在这位“无胆英雄”的推动下,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疫情救治。武汉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超过1.2万人,每个方舱医院都配备了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中药方剂,中药使用率达90%。

截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总共收治的564名患者中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3月1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首次全部归零,这一天也恰逢张伯礼72岁生日,“‘武汉清零’对我就是最好的祝贺了”。

张伯礼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苗儿已经掉了四片叶子了,一眨眼,我现在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了。

我来到了陌生的教室,回想到以前那熟悉的教室,回想到以前的点点滴滴,禁不住哭了起来。现在开始,我要放下所有的负担,展开新的一页。

一进到教室,就看到了黑板上那又大又清晰的一句话:“今天,我很文明;今天,我很充实;今天,我很快乐。”虽然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它包含了我们整个学期的目标了:文明——遵守学生日常规范守则;充实——上课表现优秀,学习知识充实;快乐——下课玩得快乐,不吵不闹,合作愉快。

我们小组的成员分别是刘斯祺、何嘉声、陈钧然以及我。我们有自己组的登记本,我觉得我们的登记本设计得很有特色哦!哈,对,全班每个小组设计的登记本都不错,五花八门,都很有特色,值得学习!我们还有自己组的“我们的心声”呢。我们的心声就是——集体是一条船,我们是水手。我们乘风破浪,希望做到最好!

四年级的学习内容是比较难了,我不能像乌龟那样慢慢爬、慢慢爬,我要升级成汽车,让汗水成为汽车的汽油,让认真成为高级的车身,让努力成为精致的装备。

我要成为成绩跑道上开得最快的车手。希望能勇闯第一,永远第一。

张伯礼院士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6篇范文)

医之大者 为国为民——记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有些出乎意料,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后,年逾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逊地说。今年,68人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人被授予提名奖。座谈会上,听了他们的事迹,张伯礼感触很深:“都是很平凡的人,但事迹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张伯礼信息

  •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16篇范文)
  •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16篇范文)40人关注

    “大疫当前,医生就是战士,就要往前冲”“是武汉人民和支援武汉的全国医务工作者们,众志成城,共同奋斗,才取得了目前抗疫的成果。作为医生,大疫当前,我们就是战士,就要往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