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范文(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23 10:30:02 查看人数:9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范文 780字 2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53人
全国道德模范张伯礼先进个人事迹 649字 9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24人
张伯礼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482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37人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622字 10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11人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1413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84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520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95人
张伯礼个人事迹材料 728字 8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30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疫事迹有感心得体会范文 957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51人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 749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17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471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25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778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00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548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28人
张伯礼个人事迹材料 693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37人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475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81人
张伯礼人民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1032字 1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84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476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12人

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范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利用春节假期,我观看了《人民的好儿女》系列教育片,其中大医精诚——张伯礼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张伯礼,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当今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基人之一。他以唐代名医孙思邈“大医精诚”之道激励学生:“要成大医,必先修身,‘无医德者不可为医’,为医者应有良好的医德”。?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崇高医德的一位老党员,在中医领域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是老共产党员张伯礼的坚定信念。作为中医药学的传承人,他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多年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2009年,他提交的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获得通过,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这些沉甸甸的荣誉,不仅凝结了一位科学家的无穷智慧,也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张伯礼把“贤以弘德,术以辅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坚持每周出门诊。他处处为病人着想,从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不收病人任何礼物,为病人精心诊治。?同时张伯礼总是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即使工作在繁忙,也要走上讲台为本科生上课,走进实验室与研究生一起做实验搞科研。他捐出“何梁何利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奖”的40余万元奖金,在学校设立了“勇搏”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样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样是一名共产党员,张伯礼院士那种为病人、为中医药事业奉献一生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虽然我永远无法达到张院士所取得的成就,但是我可以像张伯礼院士那样以无限的热情关心病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讲奉献,心中有群众,办实事,不图虚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坚定地实践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国道德模范张伯礼先进个人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2003年,“非典”肆虐。张伯礼挺身而出,迅速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他积极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参与“非典”患者救治工作,在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时隔17年,张伯礼第二次毅然前往疫情前线。

2020年1月27日,已经72岁高龄的张伯礼抵达武汉。他率领来自天津、湖南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张伯礼继续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来武汉前,他和团队已经在天津海河医院运用此法救治病人,并取得良好疗效。

为了获得一手数据,张伯礼不惧风险,深入病区,亲自察看病患情况,研究中药治疗新冠疫情的处方,指导一线合理用药。基于对病情的观察,张伯礼提出:必须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这一建议被迅速采用,为武汉的疫情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中医治疗新冠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开舱期间,江夏方舱医院在张伯礼的领导下共收治了564名患者。患者通过服用中药、打太极、做针灸等全套中医疗法的救治,截止到“休舱”时,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这一治疗方法推广到了金银潭医院等医院,在西医支持、中医药的辅助下,一些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或痊愈出院。

2020年9月,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武汉疫情好转,在凯旋的高铁上,张伯礼说:“只要疫情需要,我定义无反顾。”

不负国家,不负人民。张伯礼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医药事业中,将满腔热血投入到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张伯礼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疫”中,我们要做棵“石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立根”的顽劲儿。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挺立,这就是顽劲儿。我们向“疫魔”宣战,全民都在狙击”,每个人都是逆行者。“疫情未来10天至两周或迎来高峰期”,更需要我们携手逆行,携手抗击,万众一心、共克难关。对于个体来说,天降大任,苦心志,行拂所为,在危难中得以锻造,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国度,生命力越是顽强,越是倔强,因为她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千磨”的坚劲儿。自强不息、劲健有力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曾记否,我们之所能历经无数战乱饥荒、屡受外敌欺侮侵略而始终怀揣梦想,不折不挠、奋起抗争,愈挫愈勇、奋发图强,一路高歌前行,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那股“宁折不可曲”的坚劲儿。面对“疫情”蔓延,不恐慌,不麻痹,心理上貌视,行动上重视,方法上科学,这才是我们战“疫”的正确打开方式。柑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在9日“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刚刚从武汉回来的张伯礼脸上洋溢着微笑,“我去武汉市中医医院,他们写了个大横幅,欢迎张伯礼回家,我感到很亲切,就像是回家的感觉。”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通过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将“中国方案”应用于抗击疫情中。

这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民英雄”,心中最惦念的永远是患者。他说自己每两个月就会去一趟武汉,因为那里有正在康复的病人,希望他们彻底治愈,回归正常生活。

不负人民 一切为了救人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他在抗击“非典”时立下的铮铮誓言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又一次兑现。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最前线。

然而,在武汉超负荷的工作下,张伯礼胆囊炎发作,并于2月19日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他调侃道,“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从一线撤回?“武汉一线的工作还需要我,不可能撤回。我就是去给人治病的,自己得病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不值得说。但是病了怎么办?赶紧手术,继续上前线战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张伯礼说。

手术后,医生要求他至少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却说:“多给点药,住院一个星期就行。”

在今年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上,张伯礼动情地说:“中医把胆叫‘胆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虽然没了,但做决断的勇气不能少。”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84位用户喜欢。

“是父亲的人品和言传身教,让我对中医医学产生了兴趣。”张磊今年45岁,现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偶然看到一个农村患者疑患绝症求助父亲加号,父亲凭借多年经验调整用药,半个多月后,病人复诊,症状明显改善,又服用了一段时间中药,病人终于康复。这让张磊打小认识到,医生能治病救人,是神圣而高尚的职业。高考填报志愿,张磊选择了学医。大学毕业后,张磊在职读完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工作中一直以父亲为榜样,恪守医德,钻研医道。

2020春节,新冠疫情来袭,张伯礼紧急赶赴武汉抗疫前线。张磊也给组织写了几次请战书,申请前往武汉抗疫:“我2003年参加过抗击非典,后来还参加过多次突发事故的抢救,我既是党员,又是高年资医生,疫情危急,古稀之龄的父亲尚且冲锋在前,年富力强的儿子岂能坐视不理?”

2月21日,张磊得到上级批准,带领天津市第12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赶赴武汉,并担任医疗队队长,负责江夏方舱医院“天一病区”诊治工作。提取患者咽拭子样本的岗位,极易被患者呛咳喷出的病毒感染,张磊身先士卒:“我有经验,还是我上吧。”而这时,在抗疫前线的张伯礼因为劳累导致急性胆囊炎发作,已经进行了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就来到感染风险最高的重症监护室亲自查看患者舌象,白天指导会诊,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

由于倒班,父子俩一直未能相见,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两人终于在前线首次相见。见面时父亲的一句“瘦了15斤,可身轻如燕”,让张磊的眼睛湿润了。见面仅10分钟,父子俩又各自奔赴战场。望着父亲的背影,张磊一瞬间读懂了父亲——父亲这辈子,为了治病救人,可以奉献所有。“父亲古稀之年还为了中医药事业努力工作,对于我来讲是最好的榜样,我更应该尽自己全部力量兢兢业业拼搏。”张磊对记者说。

张伯礼侄子张硕今年35岁,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目前正在甘肃进行帮扶工作,记者电话连线时,他正在岗位上忙碌。他告诉记者,由于爷爷奶奶去世早,作为长子的伯父张伯礼早早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大家庭的重任,也是受伯父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渐喜欢上了中医学。高考时,张硕也选择了学医,本科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多次跟随伯父实习出诊,更加感受到了伯父的严谨博学和人品医德。“我心目中医生的样子就来源于伯父,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中医不仅仅是用几味药物,也是一生的责任与担当。”张硕对记者说。

张硕告诉记者,今年,他递交前往武汉一线抗疫的请战书时,就是照着伯父的样子做。在武汉二十多天,江夏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时,伯父、哥哥和他才在医院见上了一面。他通过手机向记者发送了当时留下的一张合影,记者看到,照片上3个穿着防护服的人并肩站着,中间写着“老张”,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张”,左边是儿子张磊,右边是侄子张硕。“我们平时不常相见,这也是我们仨难得的一张合影。”张硕对记者说。

从武汉回来,张硕又申请了参加援甘,已经在甘肃省临洮县工作几个月了。上个月,伯父来陇西县参加中药产业园发展规划,看到伯父与产业界紧密交流、指导研发的场景,真是感叹他的奉献精神和渊博知识。

张硕说,伯父已是七旬老人,仍然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坚持教学、坐诊和科研。他在办公室挂着一幅牌匾——“贤以弘德,术以辅仁”,意思是好的人才可以培养高尚的医德,有了高尚医德,有了治病救人的决心,一定还要有精湛的医术,用高超的医术来彰显仁爱之心。“这是伯父的座右铭,也是我的座右铭,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风家训,我将此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张硕说。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近日,___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疫”中,我们要做棵“石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立根”的顽劲儿。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挺立,这就是顽劲儿。我们向“疫魔”宣战,全民都在狙击”,每个人都是逆行者。“疫情未来10天至两周或迎来高峰期”,更需要我们携手逆行,携手抗击,万众一心、共克难关。对于个体来说,天降大任,苦心志,行拂所为,在危难中得以锻造,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国度,生命力越是顽强,越是倔强,因为她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千磨”的坚劲儿。自强不息、劲健有力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曾记否,我们之所能历经无数战乱饥荒、屡受外敌欺侮侵略而始终怀揣梦想,不折不挠、奋起抗争,愈挫愈勇、奋发图强,一路高歌前行,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那股“宁折不可曲”的坚劲儿。面对“疫情”蔓延,不恐慌,不麻痹,心理上貌视,行动上重视,方法上科学,这才是我们战“疫”的正确打开方式。柑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张伯礼个人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二月末,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乐观地表示:“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其他省市我觉得就可以摘口罩恢复正常秩序了。”此论断一出,全国人民备受振奋,让经历了月余“宅生活”的人们看到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作为专家组成员,张伯礼院士随指导组于大年初三来到武汉。这位72岁高龄的中医领域的泰斗级学者,不畏感染风险,奔走在医院、社区,亲率一支中医治疗团队,会诊患者,琢磨处方,竭力推动中医药在救治患者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过去的那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人民都知道,最危险的地方莫过于武汉,最危险的人莫过于参与一线救治患者的医护人员。

可是,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不但亲自来了,他的儿子作为天津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也来到了凶险的武汉城。这对父子兵,齐齐上阵,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生命。来到武汉这么长时间,父子俩尚未来得及见上一面。

据媒体报道,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持续零新增,西藏、青海、贵州等不少省份已经持续多日零新增。贵州、青海两省已经官宣开学时间,青海省将在9日迎来高中、中职学校正式开学,成为最早正式开学的内地省份。

这样喜人的反转态势,背后凝结着钟南山、张伯礼、李兰娟、陈薇等众多医疗专家和全体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其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比如张伯礼院士,来到武汉后持续奋战在第一线,因为过于劳累,诱发了胆囊疾病,还做了手术。正常情况下,这样的手术再怎么也要休养一段时间才能上班,但是张院士做完摘除胆囊手术后的第三天,又回到了一线岗位上,继续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

张院士还风趣地说:“这是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这儿了。”同样奋战在武汉医护一线的儿子听说老爸做了手术,想前去看望,却被张院士所阻止:“你不要来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疫事迹有感心得体会范文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将党的宗旨、大医精诚融为一体,为中医药事业奋勇拼搏,鞠躬尽瘁!——张伯礼

翻开他的简历,映入眼帘的是一长串头衔: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张伯礼在这一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个信念使他以惊人的毅力勇攀科研高峰,潜心教书育人,忘我救死扶伤,谱写出当代共产党员的华美篇章。

“我的毕生追求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张伯礼常说:“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30多年来,他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20余项。作为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参与组织、指导20余个省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2006年,张伯礼率先提出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他主持的对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研究被列入天津市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4年来,30个品种中年销售额过亿的品种已从2个增加到9个,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新型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同时,张伯礼带领他的团队开始组分中药研究,组建了国内首个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开展中药数字化分析及中药配伍组分研究,构建了10661个中药组分和235个化合物的中药组分数据库,使中药研发由单纯经验上升为优化设计,用现代科技方法揭示中药成分、作用机理,这项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传统中药生产中存在的剂型落后、工艺水平陈旧、质量控制水平低等问题,张伯礼潜心探索以提高疗效、便于服用为目的的中药现代化之路。1999年,他申报的“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获国家“973”项目资助。他发现了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优选了配伍比例,提出了名优中药小复方二次开发模式,突破了千百年来凭经验组方的局限,为现代中药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2010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我国第一例完成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的中成药,迈出了中药打入发达国家医药市场的关键一步。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张伯礼,男,汉族,194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40余年来,张伯礼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中医药教育与临床一线,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临危受命飞赴武汉抗疫最前线,奋战82天,提出“中药漫灌”治疗方法,贡献出抗疫中国方案的中医药力量。国医济世,德术并彰,他用一次次逆行坚守,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0年1月27日,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大战最前沿。他第一时间提出,将确诊、疑似、发热、留观4类人群进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并提出“中药漫灌”治疗方法,拟定“宣肺败毒方”等方药,让4类人使用中医药。

2月初,他与刘清泉教授共同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他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他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有时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因超负荷工作,胆囊炎发作,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术后麻醉期刚过,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助理读疫情通报,打电话询问江夏方舱医院情况,接听医护人员打来的求教电话。截至2020年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564名患者,取得“零转重、零复阳、轻症无一转为重症,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亮眼成绩。

2021年1月,石家庄又出现疫情,张伯礼肩负使命再赴抗疫第一线。

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带领团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痛点进行科技攻关;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致力于中医药教育与传承,不断探索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作为中医临床专家,他以医者仁心行仁爱之术,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伯礼荣获“人民英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向国务院建议发展大中医健康产业、领衔推动《中医药法》立法、培育中医药关键技术和装备产业发展……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道路上,张伯礼步履不停。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落后的是技术。将中医药的理论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发挥优势作用,取得原创性成果。”他坚定地说。

2015年,他领衔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古老的中医药赋予了现代科技内涵。

“二次开发,可以回答像六味地黄丸这样的中药,其药效物质是什么、作用机制是什么、控制哪些药效物质保障质量。”张伯礼说,这些都要靠扎实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令他欣慰的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助力下,中医药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抗疫以来,相关中医药机关部门和专家团队先后与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连线介绍中国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有效方药和临床经验。张伯礼也先后参加了几十场讲座、会诊,被聘为欧洲中医药学会的首席顾问。

……

“全国道德模范”“人民英雄”“全国创新争先奖”“教学大师”……虽荣誉等身,可他初心始终未改──“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民都看到了。”

大年初二接到通知,大年初三一早便到机场报道,虽然对当时的武汉疫情还是一种茫然未知的状态,但张伯礼院士心中相信会战胜疫情。

他表示,中医抗疫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记载的大疫共有500余次。祖先总结了很多经验在书上,研制了很多药在书上。“我们上前线前,知识在脑子里。”西医关注病毒,中医关注证候、辨证论治。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中医专家很快确定了疫病的发病机理,寒、湿、毒三者结合为病,据此筛选总结了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疗效优势的“三药三方(三药:血必净注射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并广泛应用,惠及患者,造福社会。

初到武汉,张伯礼院士发现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里人满为患,形成了最佳传染环境。后来他便提出提出必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并对这四类人采取“中药漫灌”的方式,效果非常好。这是他们打的第一仗。

第二仗是建立以中医管理为主的方舱医院。集中管理,分类救治,充分利用资源。在方舱里,他们提出提出服务、抚慰第一,治疗第二,采用医综合治疗方法。当时方舱医院比较冷,他们鼓励患者练八段锦、太极拳,让患者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当时这家中医方舱医院收治的500多例患者中,无一例转阳或转重症,大大地降低了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也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张伯礼院士总结道,世纪瘟疫肆虐全球,造成了人类重大死亡,重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剧了百年之大变革的不稳定性,令世界动荡不安。疫考全球,也考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也考了人性,价值观,更考了综合国力。“今后,我们应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应急反应和防控救治体系,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夺取抗疫最后的胜利。中医药还需再接再厉,再筑辉煌。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相关诊疗方案,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方案。但在这些方案中都侧重中药的治疗,对于中医强调的整体综合治疗没有提及,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没有增加或推荐针灸、刮痧、拔罐等外治疗法,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张伯礼坦承,的确,大部分病人都用的是中药,其他方法在治疗中使用受到条件约束比较大。有一些地区如广西等用了综合疗法。这次,中药注射剂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家诊疗方案中进行了推荐。特别要提到的是康复阶段,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来促进机体恢复,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体现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

面对国家新冠疫情诊疗方案特别是地方方案中推荐的中药预防方,很多人惶惶然,普通健康人群有必要“全民喝汤药”吗?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张伯礼说,“我们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中药,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中药防治的重点在于调节肌体的功能状态,而不仅是针对病毒本身。人得病,是病毒和人体免疫力博弈、斗争的结果,如果病毒胜了就得病了。所以,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我们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隔离的高危人群或者密切接触者,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汤药,具体可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主管部门推荐的诊疗方案和建议处方。”

张伯礼个人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8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疫情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

面对这项国家荣誉,张伯礼院士动情地说,“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仅仅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党和国家给予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盛名难副!抗击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民才是真正英雄。在和平时期,医务工作者能够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关怀,令我激动万分,感动不已,努力、再努力,为防控好秋冬疫情贡献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再接再厉!”

国逢疫难,古稀之年,临危受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7日大年初三,72岁的张伯礼院士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从渤海之滨的天津赶赴江城武汉。如同披甲持锐的战士,82个日日夜夜,他一直战斗在最前沿。

“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武汉战疫期间,张伯礼大力推进中医全程介入和独立处理,推动中西医并肩作战,组织了中医在新冠疫情的预防、治疗、抢救的药物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患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疫情当前,张伯礼马不停蹄、不惧危险,深入医院、社区,会诊病患、调查疫情、调制处方……在他申请下建立的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共收治564名患者,在26天的运营中,创造了零转重、零复阳、零投诉的“三个零”记录。

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个信念使他以惊人的毅力潜心教书育人,忘我救死扶伤,勇攀科研高峰。为了这个信念,他执着一生,将毕生心血倾注在中医药事业上。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生命相托就是一份责任,医生必须替病人着想,并勇于担当。”在抗疫一线,张伯礼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不计个人得失,只为病患早日康复,祖国山河无恙。

可多日劳累,饮食无规律,让他的胆囊旧疾复发,2月16日,他病倒了。彼时“武汉保卫战”正是较劲之际,他希望保守治疗。“不能再拖了,必须手术!”中央疫情防控组负责人强令他住院,为他治疗的专家同样态度坚决。

2月19日凌晨,张伯礼被推上手术台。手术前,照例要征求家属意见,他怕老伴儿担心:“别告诉家人了,我自己签字吧!”

麻醉过后,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助手读疫情通报,并打电话询问江夏方舱医院的情况,接听医护人员打来的求教电话。术后一两天,病床上加了一个小桌子,他左胳膊上扎着静脉针,右手不停地修改资料。“仗还在打,我不能躺下!”作为国家中医药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深感此次武汉之行责任重大:“疫情不严重,国家不会点我的名。我必须来,而且还要战斗好。俗称肝胆相照,这回我把胆真的留这儿了!”

在武汉疫情最严重阶段,他也充满必胜信心。正月十五晚上巡诊归途,面对通明的街灯,张伯礼写下一首诗:“灯火满街妍,月清人迹罕。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

张伯礼人民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2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4位用户喜欢。

抗击新冠疫情,中医药的作用备受瞩目。在新冠疫情患者治疗中,中医药疗效到底怎么样?普通人是否需要服用预防汤药?央视新闻独家连线正在武汉战“疫”一线的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带来权威解答。

1月27日,年逾七旬的张伯礼赶赴武汉,参与新冠疫情的救治工作。2月12日,张伯礼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

江夏方舱医院380例病人 无一例转为重症

记者:江夏方舱医院和其他方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张伯礼:江夏方舱医院是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它和其他方舱医院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个医院里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来自于中医医院、中医药大学,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的209位中医大夫组成,进驻江夏方舱医院。

张伯礼:江夏方舱医院里的患者都以服用中药为主,除了有统一调配的汤剂外,还会根据每人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配方颗粒的调制。

张伯礼:除了服用中药外,患者每天会练习太极、八段锦,同时会加入针灸等中医的医疗项目。这样的治疗安排不仅有利于康复,还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愉悦精神。

记者:到目前为止,江夏方舱医院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怎么样?

张伯礼:第一批我们收治了超过380位病人,目前没有一例转为重症。目前,将近上百位病人核酸病毒一次转阴,个别病人两次转阴,陆续有病人将要出舱,整体效果不错。

中医以成建制方式建立定点医院 和西医成为并肩作战的主力军

记者:您之前提到过治疗新冠疫情中医药是主力军,关于这点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张伯礼:以前,中医的角色是会诊中提建议的参与者。但在这次疫情的治疗中,中医以成建制的方式建立了定点医院,从上到下拥有自主权。在这次治疗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中医和西医成为了并肩作战的主力军。

张伯礼:特别是对于轻症患者,通过中医的治疗是可以让患者痊愈的,我对这点是有信心的。但在重症的治疗中,西医仍是主力军,中医是辅助作用的。中医、西医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两套医学体系,各有各的长处。

张伯礼:疑似患者或轻症病人,在初步确诊时应及早用药。等到了一定阶段再用药,可能会错过最佳诊疗时期。普通感冒也是一样,用药越早越好,事半功倍。

记者:不同的地域用药配方会有一些调整吗?例如武汉和黑龙江,同样的清肺排毒汤内的成分会有调整吗?

张伯礼:是这样的,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这个疫情的病因相同,所以致病因素都是一样的,临床表现也是大致相同,因此可以用同一个标准的处方来治疗。但是各地有不同的气候、地理特点,并且每个人的个体特征不同,所以应该做出适当调整,这样更有利于治疗。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由于历史原因,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中成药功能主治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这些因素导致中药品种多而小,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面对这些问题,张伯礼率先提出“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即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药的“两个相对清楚”——“药效物质相对清楚,作用机理相对清楚”;把古老的中药赋予现代的科技含量,使其“焕发青春”,“让百姓用上质量更好、效果更明确、副作用更小的中成药”。

经过八年的苦心孤诣、集智攻关,张伯礼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天津市三十个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工作。由此,中医药销售过亿元品种由3个增加到12个,年销售额累计超过了230亿元。中医药产业进一步向科技型、高效型和节约型方向转型升级。其研发出的核心技术也随之推广应用于全国19个省市近百家中药企业。中药大品种群大大扩张,过亿元品种从40余个增加到500余个,过十亿元品种也由0増加到50余个。这项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5年1月,由张伯礼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该领域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

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范文(16篇范文)

医之大者 为国为民——记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有些出乎意料,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后,年逾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逊地说。今年,68人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人被授予提名奖。座谈会上,听了他们的事迹,张伯礼感触很深:“都是很平凡的人,但事迹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张伯礼信息

  • 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范文(16篇范文)
  • 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范文(16篇范文)99人关注

    医之大者 为国为民——记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有些出乎意料,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 ...[更多]

  •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16篇范文)
  • 时代楷模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16篇范文)40人关注

    “大疫当前,医生就是战士,就要往前冲”“是武汉人民和支援武汉的全国医务工作者们,众志成城,共同奋斗,才取得了目前抗疫的成果。作为医生,大疫当前,我们就是战士,就要往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