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09:20:02 查看人数:2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赵氏孤儿观后感 703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67人
赵氏孤儿电影观后感 1356字 7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19人
赵氏孤儿影片大学生观后感 3974字 33段 14分钟 22分钟 31分钟 248人
关于赵氏孤儿观后感 1283字 12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77人
赵氏孤儿观后感 1043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37人
历史影片赵氏孤儿观后感 1151字 7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50人
赵氏孤儿影片高中生观后感 5556字 43段 19分钟 31分钟 43分钟 123人
赵氏孤儿观后感 712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96人
赵氏孤儿电影观后感 1221字 5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41人
赵氏孤儿中小学的观后感 5567字 48段 19分钟 31分钟 43分钟 187人
电影赵氏孤儿的观后感 4427字 38段 15分钟 24分钟 35分钟 191人
赵氏孤儿观后感 1017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95人
赵氏孤儿高中观后感 4363字 35段 15分钟 24分钟 34分钟 207人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 8643字 75段 29分钟 47分钟 67分钟 183人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375字 12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74人
赵氏孤儿观后感 1972字 7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182人

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700字

周韵饰演的青楼女子则张口就是"姜氏睿智言语";即使是在片头惊鸿一瞥的冯小刚,也喜感十足,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姜氏幽默,金句给力戏谑断背今年三部贺岁大片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断背"元素:《赵氏孤儿》中程婴与韩厥的关系如同夫妻、"非"中廖凡饰演的建国一角实则"整形后的冯远征"。"子弹"里,姜文将"断背"进行了戏谑表现:片中他不仅称自己离不开汤师爷,而将已准备投靠发哥的葛优重新拉回身边,还要搂着葛优睡觉,当姜文脱掉衣服时,葛优一句"你是要杀我还是睡我"笑翻全场。片中的""姜氏金句"也十分给力,"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大哥你是知道我的""有这个必要吗"等都极具流行语潜力。此外,片中也有多幕令人发笑的场景,比如姜文义子老六的墓碑,被设计成一个木制的巨型的"六"。

最会用镜头讲故事的姜文此次延续了自己在影像、视听语言等方面的个人风格,在色彩和构图上精致考究。而太阳、火车等一直都出现在姜文作品中的元素此次也是一个都没少。

三个王者,笑到最后只一人故事从葛优饰演的马邦德乘坐"马拉火车"买官上任说起,当葛优刘嘉玲夫妇与师爷冯小刚三人在火车上"歌舞升平"时,遭遇姜文扮演的悍匪张牧之等一行人打劫,葛优为了保命谎称已经淹死的冯小刚是马邦德,自己是汤师爷,并说服想捞钱的张牧之取而代之到鹅城当县长。而鹅城中有一霸黄四郎,正是由发哥饰演,姜文一上任发哥便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引发二人间一场阴谋战,而"两头倒"的葛优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三个王者,只有一个能笑到最后。"一个土匪碰上一个恶霸,多简单的事儿。"这是片中姜文的一句台词,也道出全片的故事脉络。

全片情节紧凑,故事则通俗易懂,是一部堪称上乘的"全片无尿点"的"憋尿之作"。

赵氏孤儿电影观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久前,我张店全球通电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观电影《赵氏孤儿》,编导的叙事角度和立场树起了新的坐标。其对历史的叙述,既有着对史实的借鉴,对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结构的沿用,也有着完全个人的想象,尤其在对程婴、屠岸贾这两个人物的理解上,以及对于悲剧意义的开掘上濡染了新历史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思维方式。

首先,剧本非常周密地就戏曲中相对简单的“献子救孤”的行为进行了扩容与想象。戏曲中“献子”,是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后联袂演出的“苦肉计”,由程婴先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公孙处,然后向屠岸贾举报公孙,遭围捕的公孙杵臼遂大义凛然地痛斥程婴,为的是以其真实的表演取信屠岸贾。大部分戏曲文本都是这样演绎的,公孙痛骂程婴历来是《赵氏孤儿》中的一段好戏。电影的叙事中程婴和公孙杵臼素不相识,程婴奉公主临死之命前去寻找公孙杵臼托付孤儿,未想屠岸贾搜查质押全城婴儿,妻子为保全自己的孩子,向屠岸贾交出了赵氏孤儿。如此一来其亲生儿子反而成了最可疑的对象。得知婴儿下落的公孙杵臼来程宅接孤,为同时保全两个孩子,程婴一边让妻儿跟随公孙杵臼出城,一边去认领真正的赵氏孤儿。半路上程妻向公孙说出了事实真相,公孙料定屠岸贾必定前来追拿,遂将母子藏入墙壁夹缝。而程婴误以为公孙妻子一行已经逃生,便向屠岸贾举报了赵氏孤儿的去向。屠岸贾夜袭公孙府,公孙杵臼为取信屠岸贾舍身救子,军士在夹墙中搜出了母子二人,屠岸贾当众摔死他认定的“赵氏孤儿”,刺死了程妻。戏曲中韩厥效大义放孤自刎,电影改编为受屠岸贾一剑之伤并与程婴密谋十五年。编剧的构想丰富了救孤的情节和动作性。

确立一种基本的叙事角度和基本立场,是导演思想的关键,按照陈凯歌导演本人的阐述,电影不是表现一个英雄人物伺机复仇的故事,是为体现“因其渺小,才见其伟大”的思考。为了符合新的历史语境中的群体审美心理,导演把程婴这位义薄云天,感天动地的艺术形象从“崇高”的悲剧座基上搬下来,取下其头上的光环,赋予其“平凡”的外衣,以增加和现代观众的亲和力,以求获得更广泛程度的认同感。把程婴定位成一介草民,也许是一种面对商业社会和娱乐时代无法严肃的尴尬和妥协,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对人物的定位源自导演对新的历史态度和阐述立场自觉的认同与探索。

此外,电影在某些场面和细节的处理和运用上还是颇现功力的,比如“赵朔之死”“庄姬护子”“程婴封门”“开墙搜孤”“空的`摇篮”“鱼的运用”等场面令人记忆犹深,电影的结尾“身死魂游”的处理虽然在《角斗士》等电影中有着类似的方法,但此处出现抒情性结尾也是较为妥帖和理想的。

“程婴救孤”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穿越时空令世人动容,它呈现出的是中国士子和知识分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心态和心理形式──“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这便是志子人格归趋的“道”,即社会理想人格,它主宰着主体行为的方式和深层心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应当弘扬的。与此同时,疏离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追问,参与经典的解构,参与对历史的阐述,其本身就是参与历史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元化的解读和阐释方式既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推动了个体对于历史的融入、审视、思辨和体验。

赵氏孤儿影片大学生观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74个字,有3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1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不久前,我在__电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最终遭到报应,最终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

赵氏孤儿影片大学生观后感范文(2)

昨日看了《赵氏孤儿》,感觉不象有些网友攻击的不堪。除了有部分史实有虚构及不通之意,主题倒也鲜明。

如一、在秦汉时期才发明了马蹬,这样才使能够骑兵稳坐立刻,挥刀搏击,拈弓射箭。而剧情中的历史应是春秋时代,距秦统一还有数百年,那时的骑兵只是个运输工具。人四肢并用,专心致志,仅能保证不至于在奔跑中坠落,何谈对砍。

二、程婴之妻并未死于屠岸贾之手,而是与程婴一齐忍受着丧子之痛,含辛茹苦抚养赵武成人。

三、为使赵武安全避难,与共同密谋,设定环节,由程婴将亲子交付公孙杵臼后,前往屠岸贾处告密,致使公孙杵臼与亲子当场被杀,从而瞒天过海,骗过聪明的屠岸贾。而并非如剧中所述,亲子误送被扣,赵武也未能出城等。

四、由于程婴的告密,为人之不齿,夫妻二人在众人羞辱中艰难度日,此种状态对程婴付出的仁义应当是一种鲜明的衬托,但剧中没有太多表述。

五、赵武是在晋国君良心发现后,就象灭除赵氏时,没有国君的首肯,屠岸贾再大的权势,也是不敢的。一如岳飞之死,众人只恨秦桧,而并不或不敢指责真正的凶手--高宗赵构。在此基础上,韩厥等人趁热打铁下,仗义执言,晋国君遂感知赵氏之忠义,寻找其后人,让赵武继承先人之位。其后赵武在权势具备的情景下,一举灭掉屠岸贾。而不是剧中描述的决斗所致。

六、程婴的高风亮节反映在其完成了这个千金一诺的使命后,不愿独自苟活,而选择自杀以谢公孙杵臼之忠义。而非剧中描述的为屠岸贾所杀,也非死后去追随其爱妻的亡魂,显出英雄之气有些儿女情长之败笔。以上与正史不符之处,或与导演的艺术手法有关。

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程婴的舍身取义和杀身成仁的精神,是不可能再现的。不能说良心被狗吃了,确因不少人因为忽略了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养成,从而随波逐流,一误再误,麻木不仁,将错就错,以至于渐行渐远,无法回头。程婴的气节和忠义不是瞬间爆发的,而是来自于他坚韧的内心世界和长期树立的仁义之志奠积而成的,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无论发生以何种形式出现的问题,而最终必然是一种结果。我们崇敬英雄之时,更应当体会他们为此付出的辛酸苦痛,感受他们用生命去诠释的精神,是期望后世之人去认可、去追随,而绝非一笑了之、一怒了之、一哭了之。

赵氏孤儿影片大学生观后感范文(3)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西晋时期赵氏人们被人陷害,许多赵氏人口被杀,最终只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赵氏孤儿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这个孩子的母亲庄姬临死前将他托付给程婴,然后就自杀了。程婴历尽千辛万苦救了这孩子,但却牺牲了他自我的妻子和儿女,程婴帮他取了一个名字:程勃。之后程婴带程勃一齐到屠岸贾做门客,在屠岸贾的门下,程婴以超强的毅力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程勃最终杀了屠岸贾,帮他的爹报仇,也帮程婴报了仇,但程婴也为此丢了宝贵的性命。

程婴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给人启发。他的死印证了“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句话,他的死属于重于泰山,假如他没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程婴为了拯救一百个婴儿和赵氏孤儿的生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妻子和儿子,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社会就是一个败类,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应当学习他,我们既然是社会的一员,就要给社会一点贡献,要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忙之心,如果没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忙之心,就会遭到别人的排斥,跟社会的败类没什么两样。

《赵氏孤儿》主要是想突出做人要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忙之心,并且还要有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赵氏孤儿影片大学生观后感范文(4)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可是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杯具,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杯具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

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杯具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齐》,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

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理解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能够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

赵氏孤儿影片大学生观后感范文(5)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些精彩画面,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并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这部感人的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是一个晋国大夫。他是葛优演的,剧中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之后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了。程婴真不愧是忠义之士,他始终没有忘记夫人临终前的嘱咐,冒着生命危险,救回了赵氏孤儿,而自我的孩子和妻子却被屠岸贾给杀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而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能够,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屠岸贾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还不罢休,就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说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最终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

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当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当,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每部影片都不一样,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可是屠岸贾也说了一句有用的话,不把自我的敌人看作敌人,就没有敌人。是啊,一个生活在没有仇恨,无忧无虑的世界上,才会更加幸福,更加欢乐。

观看了这部影片,我觉得葛优实在演的太好了。看到他对赵氏孤儿说:“你就是我的儿子。”我一下子感动得眼泪不住地流。刚擦干眼泪,又看到程婴回光返照,看到海青演的妻子抱着儿子边走边回头微笑时,觉得他们一家三口最终又在天上重逢,便哭笑不得了。

我的心境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样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关于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3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港台那块的编剧来大陆做历史正剧,还是欠火候,台词写得太没有张力了,拉完两集,没看到任何印象深刻的对白和情节,虽然不雷,但也很是普通,希望只是在埋线,之后会有爆发。

这片子走的应该是想走正剧范儿,就目前表现来看,别说和走向共和、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神级正剧比,就是相对台词那块较弱的贞观之治,也不大比得上,人家至少是从史书里白话出来的,可以当纪录片看,而赵氏孤儿大量情节是编剧杜撰,体现的是编剧水准,台词写得依旧乏味,不应该啊(同样是编剧自己yy情节,参考大明王朝编剧刘和平,对白非常抓人)。

前两集人物出现那么多,没怎么铺排好,性格都很薄,唯一立起来的几个人物,感觉都很,呃,怎么说呢,圣母化倾向很严重,我并不太认同。

没错,程婴是很伟大,但我一直觉得他伟大的点是在于,不仅是他所做的事儿,而是他的身份,他是一个小人物,没有贵族家训重礼义的熏陶,没有诗书典籍所谓天下大道的教诲,但他还是选择他心中的直道而行。所以,虽然电视剧和电影都给他安排了医生的职业,医者仁心,试图以此将他此后的行为合理化,但不得不质疑,职业对人的影响会大到这种程度吗?电影那是没办法,容量有限,电视剧你有三四十集的容量,完全可以抽个一部分空间丰满程婴的心理刻画或是转变。人物有阴阳面,全是阳面,会弱化最后程婴作出选择时的内心挣扎程度。

同样圣父化的还有庄姬和他老公赵朔,屠岸贾非要赵朔在x(原谅我忘了他的名字,反正选他对赵朔有利,都没给正脸orz)和程婴夫妻之间作出选择,要救程婴,就拿x跟屠岸贾换。然后,晚上赵朔跟老婆一脸纠结诉苦,下面人都不让我救程婴,庄姬一脸严肃跟老公说,要讲情义,不然无以立足于诸国间,然后赵朔开始动摇。

亲娘咧,作为成熟政治家,你俩该考虑的不应该是怎么两全其美么,你以为是对方屠岸贾是洪兴帮大哥啊,讲义气,说好换就换,弄不好你把x交出,人一开心,就把程婴给杀了,我看你们怎么办,这种时候,不应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给屠岸贾谈判,暗地里把人给弄回来么。

不得不提,剧本的政治部分写得非常不好看,本剧的人物的政治水平都弱化成菜市场大妈。大白天的,屠岸贾敢在家就跟自己怀孕的老婆说,我要让我们的儿子做国君,卖糕的,你怎么知道你家没有国君放的探子,回头就把你说的话报告上头,赶明儿就弄死你。虽然我知道,这不是你的本意,是编剧生怕观众不明白你在那儿作死作活干坏事的目的,让你来吼一嗓子,但编剧也好歹照顾下人物设定吧。

政治部分好玩的就是各种隐喻和不确定性,以及政治家们优雅从容的外表和缜密无痕的挖坑手法,以及肮脏不可见的内心。本剧的朝堂争斗部分大概就不用指望了。

或许所有一切,该归结为编剧自身的历史沉淀问题,参看编剧的履历表,之前的作品离正剧都有些遥远,大多是戏说,希望编剧之后能给我惊喜,别浪费一手好演员和好制作班底。

ps 这年头正剧两字也缩水掉价,谁都敢说自己是正剧,严格正剧应该是完全遵照历史走向的,历史人物基本不走形,不过体谅这部历史追溯比较古老,历史资料也少,编剧也很为难的,希望能给人话剧的冲突感就好,千万别闪雷。

pps 编剧不大给力,只能希望演员表现加分,把不出彩的台词,演绎出经典味道来。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赵氏孤儿》观后感900字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不过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悲剧,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悲剧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马上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悲剧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悲剧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接受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

这就是命。

历史影片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5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0位用户喜欢。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看了《赵氏孤儿》,不能说这是一部称绝的电影,也并没有期待的那么好看,但是,却让我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揪心到了最后。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春秋时期,大将军赵朔的夫人——国君的姐姐庄姬怀上了赵家孩子。但是屠岸将军却被国君诬陷,屠岸就要灭掉赵家300多口人。他们精心设下了一个局——赵家在赵朔打胜仗回来的时候,送了一些酒给国君,国君喝酒的时候,屠岸的手下就放了一只毒虫,让它去毒死国君(事先在国君的脖子上用红油画了一个圈,而毒虫就吃这种红油),借机当作是赵家送的酒毒死了国君,再假传圣旨,乘机灭掉赵家。而民间的大夫程婴正在为庄姬把脉,而这时,被人差点害死赵朔踉踉跄跄地来到庄姬那里,让庄姬快逃,之后就死了。庄姬让程婴给她接生,然后叫程婴保护好婴儿,之后便自尽了。后来,全城的婴儿都要上交,因为赵家的婴儿就藏在这个城里的某一户人家中,而程婴的夫人把带回家的赵氏孤儿交了上去,夫人和自己的孩子躲到了公孙大人的夹壁墙里。屠岸找到这里,摔死了孩子,杀死了夫人——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替了赵家的孩子。程婴决定,好好的把孩子养大,再为自己的孩子、夫人报仇。这部电影的最后,程婴和屠岸都死了,这部电影落幕。

看完这部电影,我竟然哭了,不为什么,就为程婴的命运和注定悲哀的赵氏孤儿(化名程勃),他们,注定不会得到幸福,即便是报仇了,又怎么样呢?只有15岁的孩子还能撑下去吗?自己如同父亲的人死了,知道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这种打击,是多么巨大啊。从一开始,命运就再也没对程婴和程勃微笑过,程婴为了赵家的孩子,舍弃了自己的妻儿,把赵家的孩子养大,只是为了报仇,这对孩子不公平。程婴也许忘了,庄姬死前说的话:“不要告诉孩子他的父母是谁,不要让他报仇,让他过平民的生活。”

这部剧有点像反面教材,看了这部剧之后,我看出了世间的丑恶,在这个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可能有很多生存在痛苦中的人,他们挺着,面对上天对他们的不公,他们从来没想过报复、报仇,只为了好好的生活而努力着,这就是在丑恶中的一点美好了吧。只要心是端正的,不是扭曲的,是多为别人着想的,不是自私的,就不会有“恨”这个词存在,更不会有“报复”、“报仇”。

多一点爱,少一点恨;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忧愁;多一点阅读,少一点嘀咕;多一点运动,少一点美容。生活本来平淡如水,放一点盐它就会是咸的,放一点糖它就会是甜的,放一点咖啡它就会是苦的,放一点茶它就会是香的,想调成什么味道,全凭你自己。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这是我们都可以做到的不是吗?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爸说:“这部电影的功底还是不够。”确实,我们确实不一定比得上世界级的导演导出的电影,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告诉我们“放开一点”,告诉我们“多笑一笑”。看到最后,我哭了。

历史影片《赵氏孤儿》观后感最新

赵氏孤儿影片高中生观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56个字,有4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1分钟,慢速需要43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电影《赵氏孤儿》的大意是,春秋时代,晋国将军赵朔战功卓著,父亲是相国,妻子是国君的姐姐。赵家的地位和威望显赫,受到奸臣屠岸贾的忌恨。屠岸贾利用晋景公为赵朔庆功之机,设计以弑君之罪,诛杀赵氏家族三百余人

赵朔妻子庄姬此时正巧生下儿子,她自杀前委托为其接生的医生程婴,在奉命前来诛杀庄姬母子的韩厥的帮忙下,将孩子藏于药箱中救走。在全城大搜捕中,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程婴和妻子在赵家好友大夫公孙杵臼的帮忙下,设计用自我的儿子换回赵氏孤儿,妻子、公孙杵臼被杀。程婴被屠岸贾收为门客,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将赵氏孤儿程勃养大,并让程勃认屠岸贾为干爹习武、读书。十五年后,程勃长大成人,在明白所有真相后,杀死了屠岸贾,为赵家复仇。程婴亦被杀死。

据司马迁《史记·赵氏家》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权臣赵朔家族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遭灭族之祸,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后依靠韩厥等人帮忙复兴赵氏。

在我看来,史记中关于赵氏孤儿一节记述具体,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是一个传奇故事。历史上,由此改编的各类古典戏剧,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曾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流传到西方。此次,由陈凯歌、陈红夫妻将这一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改编为电影,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然,《赵氏孤儿》影片亦有不足之处,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改编应如何忠实于原著的问题。《赵氏孤儿》原著中程婴是赵家的门客、家臣。原著主题格调是:忠臣良士除奸惩恶,赵氏孤儿平反昭雪。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而影片中的程婴却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局外人,卷入其中是逼不得已,做出重大牺牲属情非所愿,养育赵氏孤儿十五年的动机,是为了让屠岸贾生不如死。影片将具有明显古典英雄主义色彩的历史典故,改编成为反映乱世环境下,小人物悲情无奈的杯具故事。这是在舍本求末,画蛇添足,极大的削弱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

赵氏孤儿影片高中生观后感范文(2)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西晋时期赵氏人们被人陷害,许多赵氏人口被杀,最终只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赵氏孤儿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这个孩子的母亲庄姬临死前将他托付给程婴,然后就自杀了。程婴历尽千辛万苦救了这孩子,但却牺牲了他自我的妻子和儿女,程婴帮他取了一个名字:程勃。之后程婴带程勃一齐到屠岸贾做门客,在屠岸贾的门下,程婴以超强的毅力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程勃最终杀了屠岸贾,帮他的爹报仇,也帮程婴报了仇,但程婴也为此丢了宝贵的性命。

程婴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给人启发。他的死印证了“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句话,他的死属于重于泰山,假如他没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程婴为了拯救一百个婴儿和赵氏孤儿的生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妻子和儿子,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社会就是一个败类,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应当学习他,我们既然是社会的一员,就要给社会一点贡献,要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忙之心,如果没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忙之心,就会遭到别人的排斥,跟社会的败类没什么两样。

《赵氏孤儿》主要是想突出做人要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忙之心,并且还要有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赵氏孤儿影片高中生观后感范文(3)

昨日去看了场《赵氏孤儿》,至少从散场后观众的交谈中来看,这部电影起码在普通观影者应当是博得了还算不差的口碑,我也替老陈舒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像像《刺秦》那样叫好不叫座,《无极》那样惨遭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如潮恶评。

影片的开头气场很大,情结丝丝入扣,毫不拖沓,宫廷政变更是一个视觉上的小高潮,让观众产了较强的代入感(尽管这样的刺杀场景和十月围城一样,按照现实逻辑分析几乎不可能这么惊心动魄)。而大概出场十分钟左右就被秒杀的那个“王”虽然是一个没有多少戏份的配角,但却让我印象深刻,在凯歌的电影里,统治者往往是用荒诞手法塑造的集昏庸阴阳怪气于一身的主角,这和肤浅谄媚的张艺谋的构成鲜明比较,敢用隐晦的艺术形式去控诉极权主义政治,真实而不媚俗,是我最欣赏他的一点。

当然,依然不能否认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完全褪去陈凯歌式的一些固有弊病,他对电影电影情节和结构的把握上,舞台化的痕迹还是比较浓重,讲故事的技巧和对全局的把握一向是他的弱点,尤其在人性刻画层面上总是缺乏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化的思考逻辑。

范冰冰在生产后看不出产后虚弱的状态,在自绝前也没有明显的内心挣扎的心理轨迹,依照常理起码应当苦情的眸视自我的孩子一眼;黄晓明放过赵氏孤儿的动机仅仅用良心发现来解释也太咸苍白无力,因为从之后的剧情推进中能够看出,这个主角的性格阴冷沉静,几乎不可能如此感情用事;葛优一向不让赵孤上学也未作交代。如果说以上都是些不痛不痒能够忽略的漏洞,那么以王学芹缜密诡诈的性格特点来分析,完全会在一开始杀掉真正的赵氏孤儿,更不可能有收留葛优作为门客的反常理行为;葛大叔在最终一刻突然放弃盘亘在内心十五年的复仇计划要带赵孤去过平淡的生活也显得突兀,莫名其妙;“三人连环刺”的结局处理太过于儿戏化,打得轻飘飘;葛优在被刺后倒下给了一个近五秒钟的面部特写镜头,一个常看电影的人应当有经验,这是给死人才运用的镜头手法,但没想到最终竟然葛大爷又支撑着残躯跑到大街市上兜了一圈(让我想到了《十面埋伏》里章子怡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直到把观众折磨到死的桥段)。总之电影后半部分情节有些分散,不紧凑,复仇的高潮走的绵软无力。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让我看到了陈凯歌电影中人文诉求的回归(前作《梅兰芳》简直就是一部流水账式的讲述艺术人生,感情人生,爱国人生的文艺版“叶问”),也不像《无极》那样过于晦涩的隐喻和指涉,让不明就里的普通观众如坠云雾,外加糟糕的剧情架构,严重破坏了一根本来很有深度的故事主题。

再去看时光和豆瓣(应当说中国最权威的两个影评__)上的6分低评实在有失公允,我不明白为什么《生化危机》《敢死队》这样的电影都能得分比他高,如过我没记错的话,在__上,这部电影未上映前它已经是这个分数了。虽然陈凯歌一向力图将电影升华到成深层的人性探讨层面上,虽然他驾驭剧情和思想性融合的功底不够深厚,时常让这种追求把影片的逻辑弄得混乱,但我经过《赵氏孤儿》显然看到了陈凯歌在后者方面的努力改善。而这部电影受到的诟病显然超过了它本身所应当所承受的批评。

赵氏孤儿影片高中生观后感范文(4)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影,我便期盼这电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日午时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精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能够独自去电影,在医院qq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就一张。”我竖起右食指,稍大声说。男青年不能独自看电影的吗

言归正传。《赵氏孤儿》作为贺年片,各媒体广泛宣传,老少配“王学圻--范冰冰”的绯闻也造了出来,也够狠的。网上都说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认为那有失偏颇了。前半部分讲述赵家被害,托孤,换孤,情节惊心紧凑,场面有气势,后半部则较温情,讲述程婴抚养赵孤。最终才再来个马战和不甚激烈的决战。导演想在影片后半部展现温情和人性,从网上所谓的影视评论家眼里后半部分是失败,可见导演又超越了人们的理解本事。

程婴带着赵孤投奔屠岸贾(杀赵家仇人)当门客,并让赵孤认贼作父,认屠岸贾为干爹,暴戾、奸险、恶毒的屠岸贾信以为他真是程婴的儿子,教他习武,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贾发现眼前的义子程勃(剧中赵孤的名字)竟是赵家留下的唯一血脉,当年斩草除根行动并未成功。马战时想借刀杀人,生死攸关时刻却于心不忍。最终赵武(赵孤在历史上的真实名字)带着程婴上门决斗时,屠岸贾对付一个十五岁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能够几招内置他们于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终屠岸贾刺程婴时,分神,才被赵武一剑刺死。--这便是陈凯歌导演竭力要渲染的人性。精彩、刺激,有半部电影就够了,在复仇片里讲人性,我认为是礼貌、提高之举。虎毒不吃儿,奸恶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扬人性的又嫌不够刺激,观众的胃口太难侍候。陈凯歌导演敢在一商业大片里不顺从大众,而是站在高位引领大众,也是有胆识之举。

对应着历史讲情节吧。春秋时代晋国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终在秦国的帮忙下成为晋国国君。即历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多年跟随他的人当中,除了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赵衰是其中一员。由赵衰起赵家在晋国政治界位高权重,这是个起点,随着历史的发展,赵氏的后人最终参与了“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赵氏孤儿”故事虽然于《史记》有记载,但不可全信,《史记》之前的史书很多没有记载,有记载者也多有出入。“赵氏孤儿”故事有多个版本,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让赵武认屠岸贾作义父,可见陈导演的版本与纪君祥版较相似。纪君祥版太著名了,此刻很多人说陈导演版有“大改编”,则有点牵强了。“赵氏孤儿”在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程婴携赵武远走荒野。一老头(古人寿命短)带着一小孩躲藏于荒山,要教他文化和武艺,还要帮忙他复兴赵氏,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如果认丧子的屠岸贾作义父,则赵孤长大成人,并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很大,并且活在国都政治圈中,日后利用政治斗争复兴赵氏的可能性便高出许多。即便从情节的曲折性,以及忍辱负重的道德说服力来看,纪君祥版也是值得今日的投资者借鉴的。

葛优不愧是中国贺岁片男演员一哥,把程婴演活了。真的英雄并非都高喊着口号就义。他就一江湖郎中形象,甚到有点猥亵。本来是局外人,但他受托孤儿,有意无意中以亲生儿子替换了赵孤,看着儿子被摔死,夫人被刺死,他还要忍辱负重把赵孤抚养大,还要想办法让赵孤为赵家,为程婴其本人报仇。当然还要复兴赵家,这点于电影里并未表述。程婴的活比公孙杵臼的死,难多了,程婴是真的英雄!葛优把英雄演活了,范冰冰和黄晓明的光芒都被他掩盖了。你不得不服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

最终我还想一些不太和谐的话。或者在很多人眼里无关痛痒,但也期望该博文读者明白。这影片犯了一个极严重的历史错误。2600年前不可能这么壮观的马战!原因很简单,马镫还没有发明。没有马镫,骑马是件很危险,很痛苦的事,要靠双腿夹紧马身。坐不稳,何谈马背上潇洒挥舞武器赵国的“胡服骑射”时没有马镫,秦始皇的轻骑兵也没有马镫,后者可从秦兵马俑中看到。轻骑兵更多只是骑马赶路,以到达快速行进。具体何时发明马镫,历史学家也不敢断定,能够肯定东晋时期有了马镫,而马镫在西方的出现,则是八世纪初。决定作战本事的要素有三:机动本事、攻击本事、防御本事。在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是骑兵,所以蒙古人能够一向杀到欧洲。热兵器时代陆战之王则是坦克,空中则是战斗机。制片方不可能不明白这些历史常识,我估计是为了迎合观众,仅有车战,不如加上马战过瘾。但这有明显的误导的成份。

总的来说,《赵氏孤儿》是部挺好的电影,值得晚上飞车独自去观赏。

赵氏孤儿影片高中生观后感范文(5)

影片落幕的时候,脸颊上一片湿热。

剧中的每一个主角都是活的,包括代表忠正的程婴和代表奸佞的屠岸贾。作为影片的《赵孤》经过一番改编,屏除了作为元杂剧的传奇色彩和好人至好坏人至坏的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生活、较贴近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孤》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杯具之一,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报仇的故事。

看完陈导的片子,我感觉改动颇大。甚至说是把一切都设计在人的情理之中。例如,改动最大的不是韩厥未死和公孙大人撞阶变被杀,而是程婴救孤的出发点,以及其子之死的出发点。元杂剧中的程婴似乎是一个无畏的大英雄,为救赵孤,亲眼看见自我的儿子被剁为三段……陈导所塑造的程婴,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能够救别人,但他作为一个父亲怎能放弃自我的孩子?

剧中还有三个人:庄姬、韩厥、公孙杵臼。

原文中此三人的死法分别都被改换,庄姬并非拔剑而是自缢,韩厥乃是自刎,公孙大人则是撞阶而死。无论何种死法,他们都是忠正善义、悲壮的灵魂!

其中,葛优扮演的程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他的面容上刻着两个字“父亲”。他不是什么大英雄,他只是一个父亲。抱着儿子会开怀大笑的父亲……当他亲眼看见万恶的屠岸贾将自我的儿子摔在地上,只一声,没了声响……他,他崩溃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我没法体会。可当我看到严肃的父亲在一旁潸然泪下时,我想我明白了。

陈导的程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很胆小。他只是个普通的郎中。当庄姬夫人叫他力保赵孤时,他不知所措,他推辞,他犹豫,他觉得这不是他这种人该承受的。就在这时,庄姬夫人说出了那一段作为一个母亲的话:

等他长大了,不要告诉他仇家是谁,就让他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他明白了!因为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剧中描述程婴丧妻儿后的悲痛,陈导所给的行为是:钉门。在寂静的空房子里,仅有赵孤的哭声和那令人心疼的钉门声……

二十年中,程婴忍辱负重,带赵孤一并投奔仇家,为报血海深仇……

在拍摄片场,还没开拍,葛优这个大老爷们哭了。我想,这是父亲的力量!

二十年后,赵孤应对程老爹对事实的解释,毫不相信。是啊!任谁也不回相信吧?他对程婴大吼:“你有儿子吗?你有儿子吗?”他深埋心底的将近二十年的委屈和苦楚通通爆发了!他满眼血丝道:“我怎样就没有儿子?我怎样就没有儿子?“当那扇钉门打开的时候,那里,一个婴儿篮……

结尾,程婴死了,他身著白衣,白发飘飞。那一片红霞掩映处,他仿佛看到了自我的妻儿……赵氏大仇得报,儿子的仇也报了,于是他安然睡去……

程婴,以父之名,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程勃,一个叫赵氏孤儿。

而他们的父亲,名字叫程婴!

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昨天和老公去看了最近热片《赵氏孤儿》。故事很悲,一开始就悲,看完后心情很难过。故事和历史的赵氏孤儿相比进行了些改编,使情节更加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这个电影诠释了一个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品德,那就是承诺。这个故事中的每个人都信守着自己的承诺(包括屠岸贾),程婴对庄姬的承诺,保护了她的孩子,赵朔的妻子庄姬夫人虽然是一介女流,却也兑现了自己对丈夫的承诺,保住了赵氏家族的最后一枚血脉。故事一开始,就让人为这个孩子的生死存亡捏了一把汗,不知道他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发展,看到屠岸把程婴的`儿子摔死的那一刻,我落泪了,可怜的孩子,刚出生没多久,竟以这样的方式被结束了生命,他甚至可能都不记得自己母亲长什么样,他甚至都没有怎么好好感受过这个世界,确因为政治斗争成了无辜的牺牲品。他的死虽然拯救了赵氏孤儿、虽然拯救了100多条婴儿的生命,但是,让我还是悲从心底起。看到此刻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仔仔,她是这么的可爱,作为一个妈妈,我也会和程婴的夫人一样,到最后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还有那个庄姬夫人,为了让程婴顺利的带着她的孩子逃走,不惜牺牲自己。对于一个母亲,刚产下自己的孩子,却又面临不得不母子分离痛苦,这是怎样悲啊,难道她不想和她的孩子亲近么?难道她不想抱抱自己的孩子么?难道她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么?当然,所以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可是,在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候,她无从选择,她只能不顾一切的保护他孩子的性命,母爱是这么的伟大,无私,无法用任何爱替代。

只是觉得电影起调很高,最后收尾的时候有点简单,让人觉得故事没讲完似的。可是心情却无法平静,只是想赶快回家,回家看我的仔仔,回家好好抱她,感受我还能爱她的感觉,感受最平凡最温暖最无法替代的爱。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电影观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昨天去看了场《赵氏孤儿》,至少从散场后观众的交谈中来看,这部电影起码在普通观影者应该是博得了还算不差的口碑,我也替老陈舒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像像《刺秦》那样叫好不叫座,《无极》那样惨遭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如潮恶评。

首先,剧本非常周密地就戏曲中相对简单的“献子救孤”的行为进行了扩容与想象。戏曲中“献子”,是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后联袂演出的“苦肉计”,由程婴先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公孙处,然后向屠岸贾举报公孙,遭围捕的公孙杵臼遂大义凛然地痛斥程婴,为的是以其真实的表演取信屠岸贾。大部分戏曲文本都是这样演绎的,公孙痛骂程婴历来是《赵氏孤儿》中的一段好戏。电影的叙事中程婴和公孙杵臼素不相识,程婴奉公主临死之命前去寻找公孙杵臼托付孤儿,未想屠岸贾搜查质押全城婴儿,妻子为保全自己的孩子,向屠岸贾交出了赵氏孤儿。如此一来其亲生儿子反而成了最可疑的对象。得知婴儿下落的公孙杵臼来程宅接孤,为同时保全两个孩子,程婴一边让妻儿跟随公孙杵臼出城,一边去认领真正的赵氏孤儿。半路上程妻向公孙说出了事实真相,公孙料定屠岸贾必定前来追拿,遂将母子藏入墙壁夹缝。而程婴误以为公孙妻子一行已经逃生,便向屠岸贾举报了赵氏孤儿的去向。屠岸贾夜袭公孙府,公孙杵臼为取信屠岸贾舍身救子,军士在夹墙中搜出了母子二人,屠岸贾当众摔死他认定的“赵氏孤儿”,刺死了程妻。戏曲中韩厥效大义放孤自刎,电影改编为受屠岸贾一剑之伤并与程婴密谋十五年。编剧的构想丰富了救孤的情节和动作性。

确立一种基本的叙事角度和基本立场,是导演思想的关键,按照陈凯歌导演本人的阐述,电影不是表现一个英雄人物伺机复仇的故事,是为体现“因其渺小,才见其伟大”的思考。为了符合新的历史语境中的群体审美心理,导演把程婴这位义薄云天,感天动地的艺术形象从“崇高”的悲剧座基上搬下来,取下其头上的光环,赋予其“平凡”的外衣,以增加和现代观众的亲和力,以求获得更广泛程度的认同感。把程婴定位成一介草民,也许是一种面对商业社会和娱乐时代无法严肃的尴尬和妥协,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对人物的定位源自导演对新的历史态度和阐述立场自觉的认同与探索。

此外,电影在某些场面和细节的处理和运用上还是颇现功力的,比如“赵朔之死”“庄姬护子”“程婴封门”“开墙搜孤”“空的摇篮”“鱼的运用”等场面令人记忆犹深,电影的结尾“身死魂游”的处理虽然在《角斗士》等电影中有着类似的方法,但此处出现抒情性结尾也是较为妥帖和理想的。

“程婴救孤”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穿越时空令世人动容,它呈现出的是中国士子和知识分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心态和心理形式──“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这便是志子人格归趋的“道”,即社会理想人格,它主宰着主体行为的方式和深层心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应当弘扬的。与此同时,疏离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追问,参与经典的解构,参与对历史的阐述,其本身就是参与历史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元化的解读和阐释方式既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推动了个体对于历史的融入、审视、思辨和体验。

赵氏孤儿中小学的观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67个字,有4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1分钟,慢速需要43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很早就对凯歌导演颇有好感,不知是因为有才才有美女相许,还是因为美女提升了导演的知名度,或者相互辅佐映衬,也许凯歌导演就注定有艳福之人,先是之前的倪萍(那可是当红的央视当家花旦,虽然此刻已是昔日黄花),凯歌导演那其貌不扬的长相可就有他的魅力,或许从古至今郎才女貌都是佳配,但倒过来就不和谐了,他和洪晃的相识感觉就磨灭了凯歌导演的才华,不和谐的音符造就了洪晃的“杯具”。

12月1号在所值班待在寝室看了赵氏孤儿的首映式,感觉陈凯歌导演是个很有思想深度的导演,所以决定12月4日公映到电影院去观看此片。到了这天白天好忙,好不容易等孩子睡了想起这事,我约了妈妈一齐去天河影城看《赵氏孤儿》,本准备看8点多钟的,可我们去迟了10分钟,电影票已经售磬,看9点半的。等待的时间坐在那里找了个小店修指甲,店里的服务员问今日放什么电影怎样这么多人?主演都是谁?我回答了她,告诉她主演是葛优、黄晓明、范冰冰和海清。她噗嗤一笑,说你们都是去看范冰冰的吧,呵,我说我们是冲着凯歌导演的电影去的。真是觉悟不一样,修指甲的服务员可能看到的就永远是她眼前的那一片天地。

赵氏孤儿以及其悲惋的方式演绎了程婴救孤的故事,这场斗争中劫后余生的赵家婴孩在经历这场浩劫后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屠岸贾那陰险的嘴脸在重重地将程婴家的孩子摔到地上的时候曝露无疑。这是人性卑劣的本质,毫无人性可言。

观看了这部影片让我深刻的体会有三:

一、政治斗争的残酷。赵氏家族权倾一方,而屠岸贾却在排挤中酝酿了一场陷害赵盾的陰谋,在赵盾的儿子战胜归来的庆功宴上,他策划了图谋篡位的陰谋,并假传临终圣旨,赵家灭门,300多条生命在这次斗争中丧命。朝廷的斗争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颠覆性的变化,屠岸贾辅佐年幼的君主大权在握,成了朝权的实际掌控者。可是他最终死在赵家独孤的剑下,也算成就了因果轮回的结局。

二、平民百姓的大忠凛然。故事的主人翁程婴在那么紧急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赵氏孤儿开辟了条活路,实属不易。平民百姓的大忠和他们微不足道的社会地位构成强烈的比较。在生命都无法自我掌控的情形下,沉着应对,牺牲了自我的夫人和儿子成全了忠义大业。在奸恶小人的眼皮下生活数年让屠岸贾对赵孤产生感情,最终让赵孤亲手杀了屠岸贾,这样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只能说是恶人有恶报。

三、帅哥黄晓明脸上的那道伤疤。屠岸贾的心腹韩厥动了恻隐之心放走了赵孤,而遭到屠岸贾的剑伤,毁了他那英俊的容貌,不得不让人感觉扼腕叹息,这也是整部戏中悲情主角在生命中的延续,让我们活生生的看到这样一个悲情人物活跃在屏幕,这块伤痛会伴随他一生。

虽然这部电影感觉在情节的处理上可能有些荒谬,但在大结局诠释了它所蕴涵的意义。感情比武器更具杀伤力,它能够捣毁人的精神阵地。

赵氏孤儿中小学的观后感范文(2)

《赵氏孤儿》上映以来,观众对于其的评价基本上盖棺定论。而在纳兰看来,它的确算是一部很异怪的片子:其中的绝大数多演员的表演水准都绝无挑剔,但凑在一起却总觉得不是个味,说穿了还是剧本的问题——好的段落紧凑衔接扣人心弦,烂的部分莫名其妙不知所谓。好在还有像王学圻这样撑场面的老戏骨,让观众额外有所获。

与大多数人一样,初识王学圻始于《梅兰芳》,那时候他只是一个戏份相当之少的“十三燕”,却把一个在外人看起来十分霸道和傲慢,但在内心深处却是有着脆弱触碰的角色演出了味;再见王学圻,则是其已经身为主角的《十月围城》之中,经他穿针引线凝聚了“九王一后”的华丽演出;而当《赵氏孤儿》的海报上再度打上王学圻的名字时,熟识他的人都知道,这将是他又一次表演的喷发。

《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是个情绪线索丰富的角色,也可以说是一个很“纠结”的角色:他心狠手辣,设计弑君嫁祸于人,马不停蹄便灭了赵氏三百余人,但独独不肯对庄姬夫人下手;他心思缜密,一眼便发现了庄姬夫人伪装的大肚子,却在可以选择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情况下错留下了赵氏孤儿;他在剪除异己时毫不留情堪比恶魔,却在倾心倾力教导赵孤时如慈父般百依百顺;在最后真正确认了赵孤身份的时候,他本来有机会借敌人之手除掉这个心腹大患,却在最后关头难抵十五年的父子情孤身犯险救人。此上种种,多一点太过,少一点无味,无一不考验着演员的演技。也亏得是王学圻这样的气场派演员将这样野心、冷漠、残暴、温和甚至是情义杂糅在一起的情感清晰明了地给端了出来。

话说中原著中屠岸贾,是个挑拨离间,嫉能害贤的角色。而经过王学圻的演绎,这个角色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式的坏人。他说话慢条斯理温文尔雅却让句句让人听到利害,他看似表面波澜不惊面无表情却是有着种种想法。可以说,他是“有质感”的反派。而在影片的后半段,电影用更多的篇幅表现屠岸贾对赵孤的教诲与培养,这就使得屠岸贾的结局在观众眼里少了些“死有余辜”的切齿,却多了些“怎么会这样”的思索。这样的结局设定,比起简单讲述赵孤弑敌报仇来的给力。而这样的一次颠覆,也让王学圻再次最精湛的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赵氏孤儿中小学的观后感范文(3)

如果要拿《赵氏孤儿》横向与陈凯歌的系列作品比较的话,整部片子的水准与《梅兰芳》还有距离,更别拿《霸王别姬》相提并论。总体而言故事还算比较流畅,剧情有些许瑕疵但也谈不上硬伤。只是感觉后半段的时候人物的感情转变节奏未免也太突兀快速了点。尤其是赵孤最后的感情变化太突兀,在程婴刚告诉他身世的时候还极度维护屠岸贾,甚至在“干爹”为了救自己身受重伤不惜与“父亲”程婴以死相逼救命药丸。却又在一瞬间因屠岸贾的一句话印证真相后毫无纠结地将十五年恩情瞬间化作浮云以命相搏,这对“父子”的情感衔接上太不连贯。而不少观众都表示:“电影的前半程戏剧张力和冲突很大,但是到了后半程却变成漫长的无张力四角戏,感觉索然无味,看的时候一把力紧紧捏到了最后,结果噗嗤一下轻飘飘给散掉了。”

有人戏称《赵氏孤儿》的后半部简直就是葛优和黄晓明搞断背和两个父亲之间的战争。而从个人的观感来看,或许是过于温情的“作料”与些许的笑料成分让纳兰觉得于前半段的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更加给力。尤其是两位出场时间有限,却留下了足够重要戏份和出色表演的母亲——范冰冰饰演的庄姬夫人和海清饰演的程婴妻。

作为两位母亲,两位实力派女演员在戏中互飙演技的主要是“母子情”。庄姬夫人所遭遇的,是为了保住夫家最后一点血脉,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博取孩子的一丝生机,是为一个女人母性的本能,是为一个母亲为子女牺牲的伟大;程婴妻所遭遇的所做到的,则是超越了一个母亲为子女牺牲的伟大——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妻子,有点爱唠叨,爱管程婴,而刚出生的孩子让她幸福万分。但命运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她必须在自己的孩子和赵氏孤儿之间做出取舍:选择自家孩子,则就牺牲了赵氏孤儿,甚至还有可能搭上其他100个婴儿的性命;选择赵氏孤儿,也就意味着把自家的孩子逼上了死路,这无疑比庄姬夫人自戮换回孩子的生机来的更加残忍。她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忠义大道离她很遥远,即使在最后还始终抱有着保住自家孩子的幻想;她终究是一个不平凡的母亲,当她把赵氏孤儿交给了屠岸贾的手下,当最后她有可能去推翻这个事实时,她却选择了保护孤儿。

“孩子被摔死后,程婴妻也死了,好看的戏份基本上就结束了。”有人把这样高的评价送给了海清。皆因她把戏中的角色的惊恐、纠结乃至大爱这种很强的内心戏都是演绎的淋漓尽致而不是流于肤浅与表面:当她抱着孩子蜷缩在隔墙角落,听着官兵狠狠地的撞击着墙的时候紧张、害怕、心疼、慌张、勇敢、坚强;当她面对孩子的突然离去瞬间爆发出的绝望、悲愤、痛苦更是令人动容和心疼。只是可惜,在后半段少了这两朵“红花”,几个大男人之间情感纠葛多少有点让人发笑,未免留下了遗憾。

赵氏孤儿中小学的观后感范文(4)

葛优这个腕比较熟悉,主要是从广告上认识的,但还从来没看过他演的电影,虽然我老早就听说他被誉为影帝了。

也许是看过的,但我有个特点,或者说缺陷吧,就是人意化妆,异常是古装,我就认不出谁是谁了。

最近看了《赵氏孤儿》,黄晓明、鲍国安、赵文卓都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庄姬和程婴是谁扮演的愣是没看出来,只是觉得十分面善。看完后百度了一下才明白,那是范冰冰和葛优。。。

影片很好,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转折骤然,吸引眼球。看完之后会让人至少是让我产生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看到很多人都贬斥屠岸贾,说他残忍贪权,大逆不道,嘴脸丑恶。我实在难以苟同。

首先,说他陷害忠良?陷害没冤枉他,忠良很难说。不要跟我大谈史载,以为你跑题了,我们在说影片。赵朔是个次要人物,镜头很少,但也足以炫显出他的张扬、狂傲与自以为是,着实不遭人喜欢。他的父亲赵盾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很难准确分析人物性格。能说的只是,他贵为相国,赵氏旗帜人物,很有魄力,临危没有昏厥,如此而已。赵氏,屠岸贾,谁忠谁奸,很难说。归根到底这算得上一场权势的争夺吧……

追溯追溯杀戮的缘由吧。我以为有四:一、太监的煽动,这在影片中显而易见;二、权力争夺的必然,屠岸贾的功劳渐渐淡去,赵朔出征大胜而归,此消彼长下,采取些手段也是人之常情;三、复仇的情绪,屠岸贾以往迫于赵氏的责问无奈而又无辜地吞下了一只马眼,难吃是次要的,尊严受损才是怒根;四、祸起庄姬,屠岸贾是爱庄姬的,又多爱我们不明白,总之他厚葬庄姬,终生未娶,而她却恰恰嫁给了自我的政敌……

先不说他们。我最欣赏的是赵盾的护卫队。勇猛,忠诚,精明,无畏。我认为,这等壮士,绝不是金钱所能收买的,如此看来赵盾还是颇有人格魅力的,士为知己者死嘛。

要说还有褒扬的,那就是公孙杵臼了。这个人太潇洒了!正值,随和,勇敢,还有很多还有词宇以供形容的高洁品质。赵氏灭门时他敢于收容遗留的孤儿,平民协助时他肯自降身份向人作揖,执意牺牲时他先遣散下人,应对__时他没有一丝慌乱,中剑身亡时他没有丁点后悔。赵氏能结交这等君子,也不枉一死了。

再说说程婴。只能说这是命运的捉弄,竟把他这个局外人安置在那个纠结的场景。他试图不介入,却被庄姬一句“先生,你的药箱忘了”逼上刀山。之后便是一连串的变故。婴儿误换,开口难言;性命要挟,不得不招;骨肉夭亡,发妻被杀……他还能怎样样呢?他活下去的支撑怕是仅有莫大的仇恨与韩厥的对饮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情节的法展,随着程勃的长大,事情的变换远不如他所料。勃儿渐渐疏远他,为难他,不信任他,而当他不得不揭开十五年前的血腥画卷时,怕是都早已模糊不清了吧……

往事如风,如烟,散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仇恨只会酿造血与泪的杯具,而不会带来丝毫快感。世界上最失败的事莫过于让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去背负仇恨。“孩子是无辜的”,韩厥的话是对的。

然而韩厥的人生轨迹为祸打乱。这怨不得别人,更怨不得他自我。“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屠岸贾如是说。可见人性往往是相同的。亦即是说,在应对同一件事情时,我们的做法往往一样,只是我们各自在扮演自我的主角,邂逅与经历不一样而已。

公孙杵臼用生命阐明了什么叫交情;

庄姬夫人用生命阐明了生命是母爱;

贴身护卫用生命阐明了生命叫忠诚;

程婴本人的死却充满了无奈,矛盾,纠结。

屠岸贾也绝不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武功盖世,用兵如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可是是命运拨下的一颗棋子。他本能够不爱,却选择了爱;他本能够不救,却选择了救;他本能够不死,却选择了死……

人世间就是这样,纷繁复杂,难以言说……

赵氏孤儿中小学的观后感范文(5)

不久前,我于江海大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最终遭到报应,最终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

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说程婴最终的下场是重于泰山,那么若是他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

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能够,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再以大局为重,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话说得好:“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最终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当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当,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

每部影片都不一样,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电影赵氏孤儿的观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27个字,有3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5分钟,朗读时长24分钟,慢速需要35分钟,有191位用户喜欢。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可是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悲剧,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杯具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

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

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杯具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齐》,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

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理解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能够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

电影赵氏孤儿的观后感(2)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些精彩画面,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并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这部感人的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是一个晋国大夫。他是葛优演的,剧中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之后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了。程婴真不愧是忠义之士,他始终没有忘记夫人临终前的嘱咐,冒着生命危险,救回了赵氏孤儿,而自我的孩子和妻子却被屠岸贾给杀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而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能够,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屠岸贾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还不罢休,就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说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最终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

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当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当,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

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每部影片都不一样,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可是屠岸贾也说了一句有用的话,不把自我的敌人看作敌人,就没有敌人。是啊,一个生活在没有仇恨,无忧无虑的世界上,才会更加幸福,更加欢乐。

观看了这部影片,我觉得葛优实在演的太好了。看到他对赵氏孤儿说:“你就是我的儿子。”我一下子感动得眼泪不住地流。刚擦干眼泪,又看到程婴回光返照,看到海青演的妻子抱着儿子边走边回头微笑时,觉得他们一家三口最终又在天上重逢,便哭笑不得了。

我的心境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样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电影赵氏孤儿的观后感(3)

电影《赵氏孤儿》的大意是,春秋时代,晋国将军赵朔战功卓著,父亲是相国,妻子是国君的姐姐。赵家的地位和威望显赫,受到奸臣屠岸贾的忌恨。屠岸贾利用晋景公为赵朔庆功之机,设计以弑君之罪,诛杀赵氏家族三百余人。赵朔妻子庄姬此时正巧生下儿子,她自杀前委托为其接生的医生程婴,在奉命前来诛杀庄姬母子的韩厥的帮助下,将孩子藏于药箱中救走。

在全城大搜捕中,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程婴和妻子在赵家好友大夫公孙杵臼的帮助下,设计用自己的儿子换回赵氏孤儿,妻子、公孙杵臼被杀。程婴被屠岸贾收为门客,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将赵氏孤儿程勃养大,并让程勃认屠岸贾为干爹习武、读书。十五年后,程勃长大成人,在知道所有真相后,杀死了屠岸贾,为赵家复仇。程婴亦被杀死。

据司马迁《史记·赵氏家》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权臣赵朔家族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遭灭族之祸,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后依靠韩厥等人帮助复兴赵氏。

在我看来,史记中关于赵氏孤儿一节记述具体,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是一个传奇故事。历史上,由此改编的各类古典戏剧,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曾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流传到西方。此次,由陈凯歌、陈红夫妻将这一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改编为电影,无疑是一件好事。

总体看来,电影《赵氏孤儿》是一部比较好的翻拍片。陈凯歌导演比较擅长拍摄历史题材的影片,《荆柯刺秦王》、《霸王别姬》、《梅兰芳》和《建国大业》等历史故事片,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当今娱乐片盛行,人们盲目追求低俗文化之时,相比《子弹飞》之类,《赵氏孤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影片亦有不足之处,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改编应如何忠实于原著的问题。《赵氏孤儿》原著中程婴是赵家的门客、家臣。原著主题格调是:忠臣良士除奸惩恶,赵氏孤儿平反昭雪。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而影片中的程婴却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局外人,卷入其中是逼不得已,做出重大牺牲属情非所愿,养育赵氏孤儿十五年的动机,是为了让屠岸贾生不如死。影片将具有明显古典英雄主义色彩的历史典故,改编成为反映乱世环境下,小人物悲情无奈的悲剧故事。这是在舍本求末,画蛇添足,极大的削弱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联想到陈凯歌拍过的一些影片,总是给人眼高手低,心高命不强的感觉,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电影赵氏孤儿的观后感(4)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西晋时期赵氏人们被人陷害,许多赵氏人口被杀,最后只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赵氏孤儿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这个孩子的母亲庄姬临死前将他托付给程婴,然后就自杀了。

程婴历尽千辛万苦救了这孩子,但却牺牲了他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程婴帮他取了一个名字:程勃。之后程婴带程勃一起到屠岸贾做门客,在屠岸贾的门下,程婴以超强的毅力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程勃终于杀了屠岸贾,帮他的爹报仇,也帮程婴报了仇,但程婴也为此丢了宝贵的.性命。

程婴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给人启发。他的死印证了“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句话,他的死属于重于泰山,假如他没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程婴为了拯救一百个婴儿和赵氏孤儿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社会就是一个败类,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应该学习他,我们既然是社会的一员,就要给社会一点贡献,要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助之心,如果没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助之心,就会遭到别人的排斥,跟社会的败类没什么两样。

《赵氏孤儿》主要是想突出做人要有关爱之心、善良之心、帮助之心,并且还要有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电影赵氏孤儿的观后感(5)

昨日看了《赵氏孤儿》,感觉不象有些网友说的不堪。除了有部分史实有虚构及不通之意,主题倒也鲜明。

如一、在秦汉时期才发明了马蹬,这样才使能够骑兵稳坐立刻,挥刀搏击,拈弓射箭。而剧情中的历史应是春秋时代,距秦统一还有数百年,那时的骑兵只是个运输工具。人四肢并用,专心致志,仅能保证不至于在奔跑中坠落,何谈对砍。

二、程婴之妻并未死于屠岸贾之手,而是与程婴一齐忍受着丧子之痛,含辛茹苦抚养赵武成人。

三、为使赵武安全避难,与共同密谋,设定环节,由程婴将亲子交付公孙杵臼后,前往屠岸贾处告密,致使公孙杵臼与亲子当场被杀,从而瞒天过海,骗过聪明的屠岸贾。而并非如剧中所述,亲子误送被扣,赵武也未能出城等。

四、由于程婴的告密,为人之不齿,夫妻二人在众人羞辱中艰难度日,此种状态对程婴付出的仁义应当是一种鲜明的衬托,但剧中没有太多表述。

五、赵武是在晋国君良心发现后,就象灭除赵氏时,没有国君的首肯,屠岸贾再大的权势,也是不敢的。一如岳飞之死,众人只恨秦桧,而并不或不敢指责真正的凶手--高宗赵构。在此基础上,韩厥等人趁热打铁下,仗义执言,晋国君遂感知赵氏之忠义,寻找其后人,让赵武继承先人之位。其后赵武在权势具备的情景下,一举灭掉屠岸贾。而不是剧中描述的决斗所致。

六、程婴的高风亮节反映在其完成了这个千金一诺的使命后,不愿独自苟活,而选择自杀以谢公孙杵臼之忠义。而非剧中描述的为屠岸贾所杀,也非死后去追随其爱妻的亡魂,显出英雄之气有些儿女情长之败笔。以上与正史不符之处,或与导演的艺术手法有关。

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程婴的舍身取义和杀身成仁的精神,是不可能再现的。不能说良心被狗吃了,确因不少人因为忽略了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养成,从而随波逐流,一误再误,麻木不仁,将错就错,以至于渐行渐远,无法回头。

程婴的气节和忠义不是瞬间爆发的,而是来自于他坚韧的内心世界和长期树立的仁义之志奠积而成的,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无论发生以何种形式出现的问题,而最终必然是一种结果。我们崇敬英雄之时,更应当体会他们为此付出的辛酸苦痛,感受他们用生命去诠释的精神,是期望后世之人去认可、去追随,而绝非一笑了之、一怒了之、一哭了之。

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至今,我的脑海中还 时不时地浮些一精一彩画面,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并将他抚养成一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这部感人的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是一个晋国大夫。他是葛优演的,剧中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后来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了。程婴真不愧是忠义之士,他始终没有忘记夫人临终前的嘱咐,冒着生命危险,救回了赵氏孤儿,而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却被屠岸贾给杀了。

程婴的一精一神让我们敬佩,而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一奸一”得可以,相对于三国时的曹一操一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屠岸贾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还 不罢休,就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说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终于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一爱一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不过屠岸贾也说了一句有用的话,不把自己的敌人看作敌人,就没有敌人。是啊,一个生活在没有仇恨,无忧无虑的世界上,才会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观看了这部影片,我觉得葛优实在演的太好了。看到他对赵氏孤儿说:“你就是我的儿子。”我一下子感动得眼泪不住地流。刚擦干眼泪,又看到程婴回光返照,看到海青演的妻子抱着儿子边走边回头微笑时,觉得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又在天上重逢,便哭笑不得了。

我的心情至此还 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样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赵氏孤儿高中观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63个字,有3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5分钟,朗读时长24分钟,慢速需要34分钟,有207位用户喜欢。

赵氏孤儿高中观后感大全(1)

如果要拿这部《赵氏孤儿》横向与陈凯歌的系列作品比较的话,整部片子的水准与《梅兰芳》还有距离,更别拿《霸王别姬》相提并论。总体而言故事还算比较流畅,剧情有些许瑕疵但也谈不上硬伤。只是感觉后半段的时候人物的感情转变节奏未免也太突兀快速了点。尤其是赵孤最后的感情变化太突兀,在程婴刚告诉他身世的时候还极度维护屠岸贾,甚至在“干爹”为了救自己身受重伤不惜与“父亲”程婴以死相逼救命药丸。却又在一瞬间因屠岸贾的一句话印证真相后毫无纠结地将十五年恩情瞬间化作浮云以命相搏,这对“父子”的情感衔接上太不连贯。而不少观众都表示:“电影的前半程戏剧张力和冲突很大,但是到了后半程却变成漫长的无张力四角戏,感觉索然无味,看的时候一把力紧紧捏到了最后,结果噗嗤一下轻飘飘给散掉了。”

有人戏称《赵氏孤儿》的后半部简直就是葛优和黄晓明搞断背和两个父亲之间的战争。而从个人的观感来看,或许是过于温情的“作料”与些许的笑料成分让纳兰觉得于前半段的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更加给力。尤其是两位出场时间有限,却留下了足够重要戏份和出色表演的母亲——范冰冰饰演的庄姬夫人和海清饰演的程婴妻。

作为两位母亲,两位实力派女演员在戏中互飙演技的主要是“母子情”。庄姬夫人所遭遇的,是为了保住夫家最后一点血脉,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博取孩子的一丝生机,是为一个女人母性的本能,是为一个母亲为子女牺牲的伟大;程婴妻所遭遇的所做到的,则是超越了一个母亲为子女牺牲的伟大——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妻子,有点爱唠叨,爱管程婴,而刚出生的孩子让她幸福万分。

但命运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她必须在自己的孩子和赵氏孤儿之间做出取舍:选择自家孩子,则就牺牲了赵氏孤儿,甚至还有可能搭上其他100个婴儿的性命;选择赵氏孤儿,也就意味着把自家的孩子逼上了死路,这无疑比庄姬夫人自戮换回孩子的生机来的更加残忍。她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忠义大道离她很遥远,即使在最后还始终抱有着保住自家孩子的幻想;她终究是一个不平凡的母亲,当她把赵氏孤儿交给了屠岸贾的手下,当最后她有可能去推翻这个事实时,她却选择了保护孤儿。

“孩子被摔死后,程婴妻也死了,好看的戏份基本上就结束了。”有人把这样高的评价送给了海清。皆因她把戏中的角色的惊恐、纠结乃至大爱这种很强的内心戏都是演绎的淋漓尽致而不是流于肤浅与表面:当她抱着孩子蜷缩在隔墙角落,听着官兵狠狠地的撞击着墙的时候紧张、害怕、心疼、慌张、勇敢、坚强;当她面对孩子的突然离去瞬间爆发出的绝望、悲愤、痛苦更是令人动容和心疼。只是可惜,在后半段少了这两朵“红花”,几个大男人之间情感纠葛多少有点让人发笑,未免留下了遗憾。

赵氏孤儿高中观后感大全(2)

电影《赵氏孤儿》的大意是,春秋时代,晋国将军赵朔战功卓著,父亲是相国,妻子是国君的姐姐。赵家的地位和威望显赫,受到奸臣屠岸贾的忌恨。屠岸贾利用晋景公为赵朔庆功之机,设计以弑君之罪,诛杀赵氏家族三百余人。赵朔妻子庄姬此时正巧生下儿子,她自杀前委托为其接生的医生程婴,在奉命前来诛杀庄姬母子的韩厥的帮忙下,将孩子藏于药箱中救走。在全城大搜捕中,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程婴和妻子在赵家好友大夫公孙杵臼的帮忙下,设计用自我的儿子换回赵氏孤儿,妻子、公孙杵臼被杀。程婴被屠岸贾收为门客,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将赵氏孤儿程勃养大,并让程勃认屠岸贾为干爹习武、读书。十五年后,程勃长大成人,在明白所有真相后,杀死了屠岸贾,为赵家复仇。程婴亦被杀死。

据司马迁《史记·赵氏家》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权臣赵朔家族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遭灭族之祸,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后依靠韩厥等人帮忙复兴赵氏。

在我看来,史记中关于赵氏孤儿一节记述具体,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是一个传奇故事。历史上,由此改编的各类古典戏剧,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曾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流传到西方。此次,由陈凯歌、陈红夫妻将这一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改编为电影,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然,《赵氏孤儿》影片亦有不足之处,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改编应如何忠实于原著的问题。《赵氏孤儿》原著中程婴是赵家的门客、家臣。原著主题格调是:忠臣良士除奸惩恶,赵氏孤儿平反昭雪。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而影片中的程婴却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局外人,卷入其中是逼不得已,做出重大牺牲属情非所愿,养育赵氏孤儿十五年的动机,是为了让屠岸贾生不如死。影片将具有明显古典英雄主义色彩的历史典故,改编成为反映乱世环境下,小人物悲情无奈的杯具故事。这是在舍本求末,画蛇添足,极大的削弱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

赵氏孤儿高中观后感大全(3)

昨天下午独自一人到影院看完了赵氏孤儿,整体的影片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主要剧情赵氏家族已经显赫了好几代,父亲赵盾是宰相,儿子赵朔是将军,儿子媳妇是王的姐姐庄姬。这样一个家族却被仇人屠岸贾用计嫁祸在一天之内斩尽杀绝,三百余人无一幸免。在丈夫遇难的时候,庄姬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孩子。庄姬要求帮助接生的民间医生程婴带走了庄姬的儿子,而韩厥却在此时出现,为救儿子庄姬不得不已死相保,终于感动韩厥将赵氏孤儿带出。

屠岸贾一定要斩草除根。他下令将全城的婴儿收为人质,找不到赵氏孤儿就处死这些孩子。

程婴的妻子在丈夫外出时,把赵氏孤儿交给了来搜查的士兵,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以为自己的妻儿已经远离京城的程婴为救赵氏孤儿和全城的婴儿,程婴只能承认这个孩子是他自己的儿子。并告诉屠岸贾赵氏孤儿已经由公孙大人带离京城。

屠岸贾到公孙大人家制造响声终于找到了隐藏的程妻,公孙大人为让屠岸贾相信程婴的儿子就是赵氏孤儿以性命相拼,而此时程婴被感动为了就赵氏孤儿自己的儿子却被当作赵氏孤儿杀死了。

程婴将真正的赵氏孤儿带进了屠岸贾府中,作了仇人的门客。他发誓要让赵氏孤儿长大以后报仇,并和韩厥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进行复仇,为了这个誓言,他在敌人身边生活了十五年,直到屠岸贾发现了这一切……

剧中葛优的演技堪称无懈可击,不足的地方是感情不够细腻,将复仇的计划表现得不像复仇,赵氏孤儿的前后复仇的心理表现不够,反差太大(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表现还是怎么着)总之感觉是不错的大片。(当然这只是和无极相比较而言)。

赵氏孤儿高中观后感大全(4)

昨日看了《赵氏孤儿》,感觉不象有些网友攻击的不堪。除了有部分史实有虚构及不通之意,主题倒也鲜明。

如一、在秦汉时期才发明了马蹬,这样才使能够骑兵稳坐立刻,挥刀搏击,拈弓射箭。而剧情中的历史应是春秋时代,距秦统一还有数百年,那时的骑兵只是个运输工具。人四肢并用,专心致志,仅能保证不至于在奔跑中坠落,何谈对砍。

二、程婴之妻并未死于屠岸贾之手,而是与程婴一齐忍受着丧子之痛,含辛茹苦抚养赵武成人。

三、为使赵武安全避难,与共同密谋,设定环节,由程婴将亲子交付公孙杵臼后,前往屠岸贾处告密,致使公孙杵臼与亲子当场被杀,从而瞒天过海,骗过聪明的屠岸贾。而并非如剧中所述,亲子误送被扣,赵武也未能出城等。

四、由于程婴的告密,为人之不齿,夫妻二人在众人羞辱中艰难度日,此种状态对程婴付出的仁义应当是一种鲜明的衬托,但剧中没有太多表述。

五、赵武是在晋国君良心发现后,就象灭除赵氏时,没有国君的首肯,屠岸贾再大的权势,也是不敢的。一如岳飞之死,众人只恨秦桧,而并不或不敢指责真正的凶手--高宗赵构。在此基础上,韩厥等人趁热打铁下,仗义执言,晋国君遂感知赵氏之忠义,寻找其后人,让赵武继承先人之位。其后赵武在权势具备的情景下,一举灭掉屠岸贾。而不是剧中描述的决斗所致。

六、程婴的高风亮节反映在其完成了这个千金一诺的使命后,不愿独自苟活,而选择自杀以谢公孙杵臼之忠义。而非剧中描述的为屠岸贾所杀,也非死后去追随其爱妻的亡魂,显出英雄之气有些儿女情长之败笔。以上与正史不符之处,或与导演的艺术手法有关。

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程婴的舍身取义和杀身成仁的精神,是不可能再现的。不能说良心被狗吃了,确因不少人因为忽略了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养成,从而随波逐流,一误再误,麻木不仁,将错就错,以至于渐行渐远,无法回头。程婴的气节和忠义不是瞬间爆发的,而是来自于他坚韧的内心世界和长期树立的仁义之志奠积而成的,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无论发生以何种形式出现的问题,而最终必然是一种结果。我们崇敬英雄之时,更应当体会他们为此付出的辛酸苦痛,感受他们用生命去诠释的精神,是期望后世之人去认可、去追随,而绝非一笑了之、一怒了之、一哭了之。

赵氏孤儿高中观后感大全(5)

12月1号在所值班待在寝室看了赵氏孤儿的首映式,感觉陈凯歌导演是个很有思想深度的导演,所以决定12月4日公映到电影院去观看此片。到了这天白天好忙,好不容易等孩子睡了想起这事,我约了妈妈一齐去天河影城看《赵氏孤儿》,本准备看8点多钟的,可我们去迟了10分钟,电影票已经售磬,看9点半的。等待的时间坐在那里找了个小店修指甲,店里的服务员问今日放什么电影怎样这么多人?主演都是谁?我回答了她,告诉她主演是葛优、黄晓明、范冰冰和海清。她噗嗤一笑,说你们都是去看范冰冰的吧,呵,我说我们是冲着凯歌导演的电影去的。真是觉悟不一样,修指甲的服务员可能看到的就永远是她眼前的那一片天地。

赵氏孤儿以及其悲惋的方式演绎了程婴救孤的故事,这场斗争中劫后余生的赵家婴孩在经历这场浩劫后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屠岸贾那陰险的嘴脸在重重地将程婴家的孩子摔到地上的时候曝露无疑。这是人性卑劣的本质,毫无人性可言。

观看了这部影片让我深刻的体会有三:

一、政治斗争的残酷。赵氏家族权倾一方,而屠岸贾却在排挤中酝酿了一场陷害赵盾的陰谋,在赵盾的儿子战胜归来的庆功宴上,他策划了图谋篡位的陰谋,并假传临终圣旨,赵家灭门,300多条生命在这次斗争中丧命。朝廷的斗争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颠覆性的变化,屠岸贾辅佐年幼的君主大权在握,成了朝权的实际掌控者。可是他最终死在赵家独孤的剑下,也算成就了因果轮回的结局。

二、平民百姓的大忠凛然。故事的主人翁程婴在那么紧急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赵氏孤儿开辟了条活路,实属不易。平民百姓的大忠和他们微不足道的社会地位构成强烈的比较。在生命都无法自我掌控的情形下,沉着应对,牺牲了自我的夫人和儿子成全了忠义大业。在奸恶小人的眼皮下生活数年让屠岸贾对赵孤产生感情,最终让赵孤亲手杀了屠岸贾,这样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只能说是恶人有恶报。

三、帅哥黄晓明脸上的那道伤疤。屠岸贾的心腹韩厥动了恻隐之心放走了赵孤,而遭到屠岸贾的剑伤,毁了他那英俊的容貌,不得不让人感觉扼腕叹息,这也是整部戏中悲情主角在生命中的延续,让我们活生生的看到这样一个悲情人物活跃在屏幕,这块伤痛会伴随他一生。

虽然这部电影感觉在情节的处理上可能有些荒谬,但在大结局诠释了它所蕴涵的意义。感情比武器更具杀伤力,它能够捣毁人的精神阵地。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43个字,有7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9分钟,朗读时长47分钟,慢速需要67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大全(1)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影,我便期盼这电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日午时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精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能够独自去电影,在医院qq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就一张。”我竖起右食指,稍大声说。男青年不能独自看电影的吗

言归正传。《赵氏孤儿》作为贺年片,各媒体广泛宣传,老少配“王学圻--范冰冰”的绯闻也造了出来,也够狠的。网上都说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认为那有失偏颇了。前半部分讲述赵家被害,托孤,换孤,情节惊心紧凑,场面有气势,后半部则较温情,讲述程婴抚养赵孤。最终才再来个马战和不甚激烈的决战。导演想在影片后半部展现温情和人性,从网上所谓的影视评论家眼里后半部分是失败,可见导演又超越了人们的理解本事。

程婴带着赵孤投奔屠岸贾(杀赵家仇人)当门客,并让赵孤认贼作父,认屠岸贾为干爹,暴戾、奸险、恶毒的屠岸贾信以为他真是程婴的儿子,教他习武,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贾发现眼前的义子程勃(剧中赵孤的名字)竟是赵家留下的唯一血脉,当年斩草除根行动并未成功。马战时想借刀杀人,生死攸关时刻却于心不忍。最终赵武(赵孤在历史上的真实名字)带着程婴上门决斗时,屠岸贾对付一个十五岁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能够几招内置他们于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终屠岸贾刺程婴时,分神,才被赵武一剑刺死。-

-这便是陈凯歌导演竭力要渲染的人性。精彩、刺激,有半部电影就够了,在复仇片里讲人性,我认为是礼貌、提高之举。虎毒不吃儿,奸恶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扬人性的又嫌不够刺激,观众的胃口太难侍候。陈凯歌导演敢在一商业大片里不顺从大众,而是站在高位引领大众,也是有胆识之举。

对应着历史讲情节吧。春秋时代晋国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终在秦国的帮忙下成为晋国国君。即历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多年跟随他的人当中,除了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赵衰是其中一员。由赵衰起赵家在晋国政治界位高权重,这是个起点,随着历史的发展,赵氏的后人最终参与了“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

“赵氏孤儿”故事虽然于《史记》有记载,但不可全信,《史记》之前的史书很多没有记载,有记载者也多有出入。“赵氏孤儿”故事有多个版本,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让赵武认屠岸贾作义父,可见陈导演的版本与纪君祥版较相似。纪君祥版太著名了,此刻很多人说陈导演版有“大改编”,则有点牵强了。“赵氏孤儿”在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程婴携赵武远走荒野。一老头(古人寿命短)带着一小孩躲藏于荒山,要教他文化和武艺,还要帮忙他复兴赵氏,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如果认丧子的屠岸贾作义父,则赵孤长大成人,并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很大,并且活在国都政治圈中,日后利用政治斗争复兴赵氏的可能性便高出许多。即便从情节的曲折性,以及忍辱负重的道德说服力来看,纪君祥版也是值得今日的投资者借鉴的。

葛优不愧是中国贺岁片男演员一哥,把程婴演活了。真的英雄并非都高喊着口号就义。他就一江湖郎中形象,甚到有点猥亵。本来是局外人,但他受托孤儿,有意无意中以亲生儿子替换了赵孤,看着儿子被摔死,夫人被刺死,他还要忍辱负重把赵孤抚养大,还要想办法让赵孤为赵家,为程婴其本人报仇。当然还要复兴赵家,这点于电影里并未表述。程婴的活比公孙杵臼的死,难多了,程婴是真的英雄!葛优把英雄演活了,范冰冰和黄晓明的光芒都被他掩盖了。你不得不服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

最终我还想一些不太和谐的话。或者在很多人眼里无关痛痒,但也期望该博文读者明白。这影片犯了一个极严重的历史错误。2600年前不可能这么壮观的马战!原因很简单,马镫还没有发明。没有马镫,骑马是件很危险,很痛苦的事,要靠双腿夹紧马身。坐不稳,何谈马背上潇洒挥舞武器赵国的“胡服骑射”时没有马镫,秦始皇的轻骑兵也没有马镫,后者可从秦兵马俑中看到。轻骑兵更多只是骑马赶路,以到达快速行进。具体何时发明马镫,历史学家也不敢断定,能够肯定东晋时期有了马镫,而马镫在西方的出现,则是八世纪初。决定作战本事的要素有三:机动本事、攻击本事、防御本事。在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是骑兵,所以蒙古人能够一向杀到欧洲。热兵器时代陆战之王则是坦克,空中则是战斗机。制片方不可能不明白这些历史常识,我估计是为了迎合观众,仅有车战,不如加上马战过瘾。但这有明显的误导的成份。

总的来说,《赵氏孤儿》是部挺好的电影,值得晚上独自去观赏。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大全(2)

对于《赵氏孤儿》这部影片,说实话,笔者的期盼值本身是不甚高的。决定去电影院看,也完全是个巧合。

但是,不看则罢,看了就不能不发表下看法!

《赵氏孤儿》的故事,不用笔者多说,我想大家也都早就耳熟能详了吧!

如何把这部妇孺皆知的关于忠义与复仇的历史故事改编成贴合当下价值取向,适合于现代人的审美观点的贺岁大片,是陈导首先需要深思的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随着《赵氏孤儿》的新鲜出炉,关于这部影片的价值取向及精神建构探讨的声音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顿时就炸开了锅,褒贬不一。

不容置疑,陈导的《赵氏孤儿》显然已经染上了陈导个人对于晋代那个舍身取义,忠义至上的时代思想的挑战和重塑的印记,带有个人主观主义的倾向。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该看出,程婴在陈凯歌版《赵氏孤儿》中,已经由原先故事范本中赵盾的门客,演变成了一个平民草泽医生。主动要求抚养赵氏孤儿的英雄主义形象的程婴在此却被塑造成一个在机缘巧合中不幸卷入了赵氏的灭_事件,不得已才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的软弱的小人物形象。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却带给我们以极大的震撼。

应对大奸臣屠岸贾的步步紧逼,程婴与赵盾好友公孙杵臼(张丰毅饰)上演苦肉计,故意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并且用自我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摔死。而程婴因为告发有功成为屠岸贾的门客,在最危险的地方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程婴这个普通的小人物的人格的伟大,公孙杵臼身上闪现出来的人性光芒的耀眼。

影片中,程婴要把赵氏孤儿独自抚养大,并要让赵孤儿在杀父仇人屠岸贾(王学圻饰)的眼皮底下成长,还要认他为义父。当有一天孩子真正长大后,并有潜力为父报仇时,他会在仇人屠岸贾面前,说出孩子是谁,自我是谁!让屠岸贾生不如死,所谓杀人不如杀心是也!被仇恨冲昏头脑的程婴一向是抱着要为赵家300多口性命以及自我妻儿的惨死复仇目的才委曲求全,卧薪尝胆,不顾个人气节,委身于屠岸贾的门下,充当其门客的。对此,有人不禁要为这样的一个剧情抛砖,认为这样的描述反映的是一种畸形的心理,很不贴合当代人的心理建构。但是,笔者认为,陈导这样的剧情安排完全是贴合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心理特点的,并没有有意地向我们传达一种不好的价值理念的意思。因为赵氏孤儿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不是谁的复仇工具,随着孩子的长大,影片主题基调明显地夹杂着亲情温暖的味道。亲情的温暖和复仇的火焰,不停地相互冲撞着。最终,以屠岸贾在得知陈勃是赵朔的儿子后,应对肉搏战中黔驴技穷的陈勃的那一声歇斯底里的求救呼喊,仍然还能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战场,奋力拼杀解救陈勃而不顾自我的个人安危的义举感动了所有的观众,从中也让笔者看到了这部影片中陈导所要反映的一个重大的人生主题------弘扬人性的光芒。

此时的屠岸贾已经从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一跃成为了勇于放下仇恨,甘愿做回一个慈爱的父亲的伟大形象的代言人。从他对陈勃一向以来的关心照顾,宠爱有加的表现中,就足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渴望亲情的慈祥的老人形象。至于之前的陷害忠良,导致赵家满门抄斩的种种恶行,我们这天的人大可不必太耿耿于怀。毕竟屠岸贾是因为嫉妒而导致一时的想不开才会犯下如此重大的罪过的。基于他的这种犯罪心理,我想不用笔者多说,大家还是能够予以理解的。此后,程勃的那一段以死相要挟管程婴要药救屠岸贾的那一段描述,也充分反映了亲情重于仇恨的重大主题。

此外,我们从由黄晓明饰演的韩厥,在应对范冰冰饰演的庄姬夫人以死来请求自我放过其儿子的场景里,韩厥的表现也充分地体现了人性的善良的主题。与此同时,庄姬夫人在慷慨就义前嘱咐程婴让他抚养自我的孩子长大成人,但不要告诉孩子自我的父母是谁,仇人是谁的这一细节,也充分地表达了母爱伟大的这一主题。

再者,程婴的妻子,由海清扮演的程氏,在应对自我孩子和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上时的表现也充分地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份无比强大的爱。其中,尤以程婴亲手将自我的孩子报给屠岸贾,眼睁睁地任其在自我的面前杀害自我的亲身骨肉最为感人。这样的一个细节,初看没什么惊奇的,但是细而推之,就会发现陈导这样的一个安排是十分独具匠心的。较之于原本,给笔者感触最深的则是这样的一个细节,从屠岸贾与程婴的对话中,我们能够得出,原先让屠岸贾相信自我摔死的孩子就是赵氏孤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公孙杵臼的英勇就义,而是由于孩子是程婴抱出来的。屠岸贾始终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能够亲手将自我的孩子杀害。从这一层面上讲,影片所传达出来的感情至上,亲情至上的价值观和精神取向,与当下的是完全重合的。由此,陈导的大导演的范儿显露无疑,同时也更为这部影片增加了一个十分大的看点。

再说说程勃,从小就在屠岸贾的疼爱下长大,对屠岸贾产生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尽管是自我的杀父仇人,但是陈导还是安排程勃喜欢上这个杀了自我全家,险些也要了自我小命的人。此刻仇恨应经被淡化了,昭显出来的更多的还是人性中的善,给观看的大众以一种极其强大的心理安慰。

尽管影片中,当陈勃最终得知了全部真相后,执意要杀掉屠岸贾,但陈勃当时的行为也还是贴合特定形式下的人物特殊而又矛盾的心理状态的。尤其是程婴为儿子请命而不幸身亡于屠岸贾的剑下,而陈勃在此状况下下意识地一剑刺进屠岸贾胸膛从而杀死屠岸贾,完成了复仇计划这一段的处理方法是十分值得称道。首先,程婴的死,其实并不是屠岸贾直接造成的,这也就弱化了屠岸贾的恶人形象。其次,杀死屠岸贾,也并非程勃所完全愿意的,纯属形势所逼,这就强化了屠岸贾和赵氏孤儿之间的深情。这样的巧妙设计,顺理成章地就淡化了复仇的不良主题,转而将读者引向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人性的光芒中去。

最后,整部影片,由于剧情设置的巧妙,大牌明星的参演,尤其是黄晓明,葛优的喜感效果,使影片显得十分简单,观众在开头和中途不免都有几次笑场,这很贴合作为贺岁档影片的要求。尤其是,黄晓明和葛优的经常夜会的对手戏,看起来就像是男女在偷情,显得既暧昧又搞笑。

但是,陈凯歌版的电影必然受到陈导个人思想的束缚,体现出必须的局限性。首先,影片用于塑造程婴的篇幅太多,忽略了

陈勃才是这部戏的主角,尤其对陈勃性格形象刻画和成长过程介绍所用的笔墨显得有些不足,没能体现出卧薪尝胆的艰辛来。

其次,有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之嫌。在当下这个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程婴等的那种大公无私,大义灭亲的行为,有些不太能被大众理解并认可。毕竟,在应对自我的亲生骨肉和寻求良心安稳的选取上,很多父母还是偏向于选取保护自我的孩子,这是所有父母的本能。从这个层面上讲,陈导似乎并没有突破历史的陈苛。

最后,整部影片看下来,显得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感都不是很强,情节的详略还需要再进一步斟酌,有些地方没能满足观众的没看前极高的心理期盼。

但是,人无完人,陈导也不例外。任何影片毕竟都是由某个人或某些人创作出来的,带上个人或部分人的思想烙印,显现出一些局限性也是能够理解的。看完这部影片,笔者的情绪还是平静而舒缓的。针对这部影片,笔者只想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别人不必太求全责备,宽容才是当今社会的王道。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大全(3)

在国内的几位大腕级导演中,陈凯歌原属于我不太喜欢的导演之列,并且是越来越不喜欢的那种。陈大导演的早期作品有几部还是不错的,尤其喜欢那部《霸王别姬》,整部电影充斥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戏里戏外不分情境的纠缠挣扎令观众揪心。而这部电影也可能是主演张国荣杯具的引子之一。但从《无极》开始,陈大导演的电影除了恢弘的场面和炫目的色彩,找不到多少思想与内涵。但2008年拍的《梅兰芳》改变了我的看法,陈导的电影又列入我的观看计划中。

近期的贺岁片一部之后一部上演,导演、主演的牌子一个比一个大,前期炒作的热浪更是一个盖过一个。老谋子的“山楂”炒的最凶,但其中味道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冯导的“地震”震动了观众的心,可说是催人泪下,但“非2”却成了“戏不够、噱头凑”的大杂烩;而姜大明星的“子弹”则飞的让人眼晕……。那么,陈导的《赵氏孤儿》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说实话,这部电影比同档期的那几部贺岁片要好些,不再那么“无极”。当然,电影好看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这部电影对《史记-赵世家》中的记载动了较大的“手术”,说是“篡改”可能有点过,但若说是“改编”又有点不够。虽然改动很多,但故事的主线和故事里的主要主角那是绝不能变滴,毕竟还有“尊重历史”的原则在限定着。电影与历史记载相比,改动之处有很多,但差别最大的、最值得评说的应当是两处:一是程婴换孤的起因与过程,一是程婴抚养、教育赵氏孤儿的方式与过程。本人认为:这两处较大的改动,正是影片“得”、“失”之所在。

《史记》中记载的“程婴换孤”这一情节是程婴与公孙忤臼商议的计策,是程婴忠义气节的体现。而在电影中,这一情节被做了较大的修改,“换孤”的起因不再是程婴的仗义,而纯属陰差陽错和被逼无奈。这样的改动令程婴少了些“假、大、空”的英雄主义气概,多了一份儿温情,添了一份儿人性。这多少可算是电影改变中的“亮点”,应当属于“得”的部分。只是在整个换孤过程中,程婴显得过分懦弱,过分被动,有悖于历史上这个人的本性。

而救下赵氏孤儿后的程婴,原本该隐居深山,独自抚养教育赵氏遗孤,直至晋王幡然悔悟招其回宫。但电影里却让他不甘于深山的寂寞,反而带着年幼的赵氏孤儿投奔到死敌屠岸贾的门下,且让赵氏遗孤认贼作父。这一情节的设计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电影中,赵氏遗孤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屠岸贾诸多的恩惠,而他的养父从未给他哪怕一点点复仇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样可能一下子聚集起满腔仇恨而手刃仇敌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试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人若没有君主的首肯而随便刺杀重臣,焉能不受到制裁?不受到追杀?所以,这处改动该算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最大的“失”了。

另外,电影里韩厥的主角设计也令人感到诧异。历史记载中,韩厥将军并没有参与程婴救孤的过程,但他同情受到屠岸贾陷害的赵氏忠良,也多少明白一点关于程婴与赵氏遗孤的事情。是他最终让程婴和赵氏孤儿重新回到了“人间”,光明正大地走进了社稷。但在影片中,韩厥基本上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主角,除了在深受震动而放走救孤的程婴外,看不出他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说到底,陈大导演又犯了他一贯的老毛病——虎头蛇尾。陈导又一次开了个轰轰烈烈、颇为引人的好头,接续上一段平铺直叙的过程,最终却毁在了让人莫名其妙的结尾上。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大全(4)

葛优这个腕比较熟悉,主要是从广告上认识的,但还从来没看过他演的电影,虽然我老早就听说他被誉为影帝了。

也许是看过的,但我有个特点,或者说缺陷吧,就是人意化妆,异常是古装,我就认不出谁是谁了。

最近看了《赵氏孤儿》,黄晓明、鲍国安、赵文卓都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庄姬和程婴是谁扮演的愣是没看出来,只是觉得十分面善。看完后百度了一下才明白,那是范冰冰和葛优。。。

影片很好,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转折骤然,吸引眼球。看完之后会让人至少是让我产生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看到很多人都贬斥屠岸贾,说他残忍贪权,大逆不道,嘴脸丑恶。我实在难以苟同。

首先,说他陷害忠良?陷害没冤枉他,忠良很难说。不要跟我大谈史载,以为你跑题了,我们在说影片。赵朔是个次要人物,镜头很少,但也足以炫显出他的张扬、狂傲与自以为是,着实不遭人喜欢。他的父亲赵盾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很难准确分析人物性格。能说的只是,他贵为相国,赵氏旗帜人物,很有魄力,临危没有昏厥,如此而已。赵氏,屠岸贾,谁忠谁奸,很难说。归根到底这算得上一场权势的争夺吧……

追溯追溯杀戮的缘由吧。我以为有四:一、太监的煽动,这在影片中显而易见;二、权力争夺的必然,屠岸贾的功劳渐渐淡去,赵朔出征大胜而归,此消彼长下,采取些手段也是人之常情;三、复仇的情绪,屠岸贾以往迫于赵氏的责问无奈而又无辜地吞下了一只马眼,难吃是次要的,尊严受损才是怒根;四、祸起庄姬,屠岸贾是爱庄姬的,又多爱我们不明白,总之他厚葬庄姬,终生未娶,而她却恰恰嫁给了自我的政敌……

先不说他们。我最欣赏的是赵盾的护卫队。勇猛,忠诚,精明,无畏。我认为,这等壮士,绝不是金钱所能收买的,如此看来赵盾还是颇有人格魅力的,士为知己者死嘛。

要说还有褒扬的,那就是公孙杵臼了。这个人太潇洒了!正值,随和,勇敢,还有很多还有词宇以供形容的高洁品质。赵氏灭门时他敢于收容遗留的孤儿,平民协助时他肯自降身份向人作揖,执意牺牲时他先遣散下人,应对暴_时他没有一丝慌乱,中剑身亡时他没有丁点后悔。赵氏能结交这等君子,也不枉一死了。

再说说程婴。只能说这是命运的捉弄,竟把他这个局外人安置在那个纠结的场景。他试图不介入,却被庄姬一句“先生,你的药箱忘了”逼上刀山。之后便是一连串的变故。婴儿误换,开口难言;性命要挟,不得不招;骨肉夭亡,发妻被杀……他还能怎样样呢?他活下去的支撑怕是仅有莫大的仇恨与韩厥的对饮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情节的法展,随着程勃的长大,事情的变换远不如他所料。勃儿渐渐疏远他,为难他,不信任他,而当他不得不揭开十五年前的血腥画卷时,怕是都早已模糊不清了吧……

往事如风,如烟,散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仇恨只会酿造血与泪的杯具,而不会带来丝毫快感。世界上最失败的事莫过于让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去背负仇恨。“孩子是无辜的”,韩厥的话是对的。

然而韩厥的人生轨迹为祸打乱。这怨不得别人,更怨不得他自我。“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屠岸贾如是说。可见人性往往是相同的。亦即是说,在应对同一件事情时,我们的做法往往一样,只是我们各自在扮演自我的主角,邂逅与经历不一样而已。

公孙杵臼用生命阐明了什么叫交情;

庄姬夫人用生命阐明了生命是母爱;

贴身护卫用生命阐明了生命叫忠诚;

程婴本人的死却充满了无奈,矛盾,纠结。

屠岸贾也绝不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武功盖世,用兵如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可是是命运拨下的一颗棋子。他本能够不爱,却选择了爱;他本能够不救,却选择了救;他本能够不死,却选择了死……

人世间就是这样,纷繁复杂,难以言说……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大全(5)

影片落幕的时候,脸颊上一片湿热。

剧中的每一个主角都是活的,包括代表忠正的程婴和代表奸佞的屠岸贾。作为影片的《赵孤》经过一番改编,屏除了作为元杂剧的传奇色彩和好人至好坏人至坏的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生活、较贴近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孤》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杯具之一,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报仇的故事。

看完陈导的片子,我感觉改动颇大。甚至说是把一切都设计在人的情理之中。例如,改动最大的不是韩厥未死和公孙大人撞阶变被杀,而是程婴救孤的出发点,以及其子之死的出发点。元杂剧中的程婴似乎是一个无畏的大英雄,为救赵孤,亲眼看见自我的儿子被剁为三段……陈导所塑造的程婴,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能够救别人,但他作为一个父亲怎能放弃自我的孩子?

剧中还有三个人:庄姬、韩厥、公孙杵臼。

原文中此三人的死法分别都被改换,庄姬并非拔剑而是自缢,韩厥乃是自刎,公孙大人则是撞阶而死。无论何种死法,他们都是忠正善义、悲壮的灵魂!

其中,葛优扮演的程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他的面容上刻着两个字“父亲”。他不是什么大英雄,他只是一个父亲。抱着儿子会开怀大笑的父亲……当他亲眼看见万恶的屠岸贾将自我的儿子摔在地上,只一声,没了声响……他,他崩溃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我没法体会。可当我看到严肃的父亲在一旁潸然泪下时,我想我明白了。

陈导的程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很胆小。他只是个普通的郎中。当庄姬夫人叫他力保赵孤时,他不知所措,他推辞,他犹豫,他觉得这不是他这种人该承受的。就在这时,庄姬夫人说出了那一段作为一个母亲的话:

等他长大了,不要告诉他仇家是谁,就让他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他明白了!因为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剧中描述程婴丧妻儿后的悲痛,陈导所给的行为是:钉门。在寂静的空房子里,仅有赵孤的哭声和那令人心疼的钉门声……

二十年中,程婴忍辱负重,带赵孤一并投奔仇家,为报血海深仇……

在拍摄片场,还没开拍,葛优这个大老爷们哭了。我想,这是父亲的力量!

二十年后,赵孤应对程老爹对事实的解释,毫不相信。是啊!任谁也不回相信吧?他对程婴大吼:“你有儿子吗?你有儿子吗?”他深埋心底的将近二十年的委屈和苦楚通通爆发了!他满眼血丝道:“我怎样就没有儿子?我怎样就没有儿子?“当那扇钉门打开的时候,那里,一个婴儿篮……

结尾,程婴死了,他身著白衣,白发飘飞。那一片红霞掩映处,他仿佛看到了自我的妻儿……赵氏大仇得报,儿子的仇也报了,于是他安然睡去……

程婴,以父之名,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程勃,一个叫赵氏孤儿。

而他们的父亲,名字叫程婴!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5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屠岸贾说,你把他当成敌人,他就是敌人,不把他当敌人,他就不是敌人。

我想,即使一个辩证唯物论者,也会这样说,这是心里战术。

那究竟有没有敌人呢?

如果没有,世间就没有纷争战乱,爱恨情仇。

还是有的。

我看电影总爱一直灵光闪现,然后不停滴说,朋友就和着。

我说:长脸的男人很好看;

瘦点的男人真帅;

为啥满街的人都穿五颜六色的衣服,就程婴一个穿一身白的?

程婴为啥在程勃8岁前没什么变化,程勃15岁的时候忽然像老了几十岁?原来,男人过了更年期,一样加速衰老;

一个被灭门300口的历史事件,《赵氏孤儿》的表现手法还是太柔了些,和陈导的长相很一致。悲凉气氛靠想象,仅靠王学圻扮演的屠岸贾脸部细节刻画,我觉得没有完全突出应该慢慢凸显的刻骨的恨,没有灭门之刻骨的恨,怎能突出从相亲相爱到爱子弑干爹呢?仅靠程婴的几句平静故事式的讲解,无法让剧情出现突然转折,高潮就没有到达最高点。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7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一影,我便期盼这电一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天下午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一精一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可以独自去电一影,在医院qq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 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 “就一张。”我竖一起右食指,稍大声说。男青年不能独自看电一影的吗?

言归正传。《赵氏孤儿》作为贺年片,各媒体广泛宣传,老少配“王学圻--范冰冰”的绯闻也造了出来,也够狠的。网上都说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认为那有失偏颇了。前半部分讲述赵家被害,托孤,换孤,情节惊心紧凑,场面有气势, 后半部则较一温一情,讲述程婴抚养赵孤。最后才再来个马战和不甚激烈的决战。导演想在影片后半部展现一温一情和人一性一,从网上所谓的影视评论家眼里后半部分是失败,可见导演又超越了人们的接受能力。

程婴带着赵孤投奔屠岸贾(杀赵家仇人)当门客,并让赵孤认贼作父,认屠岸贾为干爹,暴戾、一奸一险、恶毒的屠岸贾信以为他真是程婴的儿子,教他一习一武,还 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贾发现眼前的义子程勃(剧中赵孤的名字)竟是赵家留下的唯一血脉,当年斩草除根行动并未成功。马战时想借刀杀人,生死攸关时刻却于心不忍。最后赵武(赵孤在历史上的真实名字)带着程婴上门决斗时,屠岸贾对付一个十五岁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可以几招内置他们于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后屠岸贾刺程婴时,分神,才被赵武一剑刺死。--这便是陈凯歌导演竭力要渲染的人一性一。一精一彩、刺激,有半部电一影就够了,在复仇片里讲人一性一,我认为是文明、进步之举。虎毒不吃儿,一奸一恶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扬人一性一的又嫌不够刺激,观众的胃口太难侍候。陈凯歌导演敢在一商业大片里不顺从大众,而是站在高位引领大众,也是有胆识之举。

对应着历史讲情节吧。春秋时代晋国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成为晋国国君。即历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多年跟随他的人当中,除了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赵衰是其中一员。由赵衰起赵家在晋国政治界位高权重,这是个起点,随着历史的发展,赵氏的后人最终参与了“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赵氏孤儿”故事虽然于《史记》有记载,但不可全信,《史记》之前的史书很多没有记载,有记载者也多有出入。“赵氏孤儿”故事有多个版本,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让赵武认屠岸贾作义父,可见陈导演的版本与纪君祥版较相似。纪君祥版太著名了,现在很多人说陈导演版有“大改编”,则有点牵强了。“赵氏孤儿”在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程婴携赵武远走荒野。一老头(古人寿命短)带着一小孩躲藏于荒山,要教他文化和武艺,还 要帮助他复兴赵氏,成功的可能一性一极低。如果认丧子的屠岸贾作义父,则赵孤长大成一人,并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很大,而且活在国都政治圈中,日后利用政治斗争复兴赵氏的可能一性一便高出许多。即便从情节的曲折一性一,以及忍辱负重的道德说服力来看,纪君祥版也是值得今天的投资者借鉴的。

葛优不愧是中国贺岁片男演员一哥,把程婴演活了。真的英雄并非都高喊着口号就义。他就一一江一湖郎中形象,甚到有点猥亵。本来是局外人,但他受托孤儿,有意无意中以亲生儿子替换了赵孤,看着儿子被摔死,夫人被刺死,他还 要忍辱负重把赵孤抚养大,还 要想办法让赵孤为赵家,为程婴其本人报仇。当然还 要复兴赵家,这点于电一影里并未表述。程婴的活比公孙杵臼的死,难多了,程婴是真的英雄!葛优把英雄演活了,范冰冰和黄晓明的光芒都被他掩盖了。你不得不服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

最后我还 想一些不太和谐的话。或者在很多人眼里无关痛痒,但也希望该博文读者明白。这影片犯了一个极严重的历史错误。2600年前不可能这么壮观的马战!原因很简单,马镫还 没有发明。没有马镫,骑马是件很危险,很痛苦的事,要靠双一腿夹一紧马身。坐不稳,何谈马背上潇洒挥舞武器?赵国的“一胡一服骑射”时没有马镫,秦始皇的轻骑兵也没有马镫,后者可从秦兵马俑中看到。轻骑兵更多只是骑马赶路,以达到快速行进。具体何时发明马镫,历史学家也不敢断定,可以肯定东晋时期有了马镫,而马镫在西方的出现,则是八世纪初。决定作战能力的要素有三:机动能力、攻击能力、防御能力。在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是骑兵,所以蒙古人可以一直杀到欧洲。热兵器时代陆战之王则是坦克,空中则是战斗机。制片方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历史常识,我估计是为了迎一合观众,仅有车战,不如加上马战过瘾。但这有明显的误导的成份。

总的来说,《赵氏孤儿》是部挺好的电一影,值得晚上飞车独自去观赏。

赵氏孤儿观后感(16篇范文)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一影,我便期盼这电一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天下午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一精一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可以独自去电一影,在医院qq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 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 “…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赵氏孤儿信息

  • 赵氏孤儿观后感(16篇范文)
  • 赵氏孤儿观后感(16篇范文)20人关注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一影,我便期盼这电一影早日上映。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