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后感

2024最新活着观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5:10:02 查看人数:56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2024最新活着观后感 1401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57人
含泪活着的观后感 485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12人
电影活着观后感 1109字 13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86人
余华活着观后感 1029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33人
活着影片中学生观后感 4987字 55段 17分钟 27分钟 39分钟 129人
人为什么活着——观豫剧程婴救孤有感 874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90人
观看影片活着的观后感 1551字 9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60人
活着影片观后感 1120字 13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18人
初中生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996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69人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522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34人
观电影活着观后感 821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07人
高中余华活着观后感 1000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16人
高中生活着电影的观后感 705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04人
活着电影观后感 919字 6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286人
电影活着观后感 909字 9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239人
观看人活着为了什么观后感 1902字 31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204人

2024最新活着观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0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57位用户喜欢。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作为编剧,导演,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们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了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_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我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可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活着

含泪活着的观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含泪活着》里三个人物,父亲、妻子与女儿,因为父亲的远走日本,女儿最终能出国深造,完成梦想,但是也因此使他们三个人承受了太多的辛苦与孤独,那是大多数人无法承受的。我敬佩故事里的父亲,也为他15年没能在妻子与女儿身边而感到遗憾和惋惜。

生活给予了太多人的不幸,让很多人不得不远走他乡打拼,只为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而现当代最受关注的是农民工。我记得他们曾说过:出门在外,什么苦都能吃,再重的活儿都能干,可是,就是受不了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那种孤独感让我想放弃一切,马上回家。是啊,最苦的事不是身体上的伤害,而是心灵上的空缺。

家人是我们生活的最大动力,可是,没有家人的陪伴,这样的生活失去了很大的意义。生活永远是最苦的,是最能打击人的,而家人的存在给生活带来无限的美好与快来。在不得不远走他乡,离开亲人身边时,还是记得一年多几次回家陪陪妻子,看看孩子,关心关心父母。家才是永远的港湾。

回家吧!回到家人身边,至少在工作累时,有妻子在家里做着热腾腾的饭等你;回到家人身边,至少在寒冷的冬季,有妻子为你暖床;回到家人身边,至少能帮女儿修修坏掉的床;回到家人身边,至少不会孤单。

含泪活着的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09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以前看过余华的小说,很震撼。而且我总认为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总不会比小说精彩。讨厌跟风。所以一直没看张艺谋拍的《活着》,虽然身边的朋友一直在推荐。前段时间因为选修电影文学而找来了看,我终于打消了对电影《活着》的误解,在我眼中,电影比小说又多了一种韵味。

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活”,余华太残忍,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守着一头老牛,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泪水不停的流,余华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觉得太沉重,但我绝不否认,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说。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福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福贵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皮影是他的特殊爱好。当他的文艺嗜好变成谋生的工具时,他却表现的“乐得其所”。这是一种“活着”的韧性在激励着他,带领着他,让他顽强地生活着。

片尾,福贵找出装皮影的旧箱子,让外孙养小鸡。外孙和小鸡都是新生命的象征,皮影虽然没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续。一家人开心的笑着,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影片结束,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我非常喜欢。

生命总要绽放,不管经过多曲折的道路。看过余华的所有小说,深深钦佩这样写作很有独立思想,不夹带个人感情的叙述,在他的小说面前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中所传达出的悲痛和那个时代的无奈和压抑。

冲此看了张艺谋的《活着》,在整个电影行进中我再一次被这样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命运的主线所深深吸引与牵动。

葛优的演技简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别提巩俐的表演,将那样的一个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凤霞临死时她的哭戏,宛若我们身边的即将丧失儿女的可怜母亲;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儿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种惋惜。其实这些在余华的小说中体现得更为透彻。

在改编上很多地方作了变动,但也不影响整个主线的发展,但是没有小说详尽,所以“活着”的这个主题在电影中的体现就需要观众仔细分析,而不像小说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泪的辛酸和人生社会的无奈。

在结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把小说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预制板夹死以及孙子在自然灾害时期吃豌豆噎死的结局再刻画出来;结尾处,导演以一种祥和的生活状态结束了这一幕幕的人生悲恸——病倒的家珍和福贵二喜以及孙子幸福开心地吃饭···

电影也确实不需要像小说中那样再刻画下去了,因为主题在于活着,这一切的经历以足够反映一切,而再说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题与意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观众们传达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叹,葛优的戛纳影帝真是不是这么简单得到的,这样纯熟的演技也实在让人佩服。

颠沛流离的生活,感谢现在的安详与和平。

活着

余华活着观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我总以为一个人与一本书的邂逅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缘分,也许拨开书页,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

然而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灵魂,这个灵魂时常躲闪,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浅难以以厚薄而论,因为它们载负的无不是思想的洪流。我时常想着一本书的力量,纯粹的文字却冲击人的视听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灵,撞击思想,潜入意识。

《活着》就是这样一本有生命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了《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待——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后。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刺目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浓重的叹息,又仿佛一阵热烈的律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书中,随着福贵悠长的笑,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从一个少爷吃喝嫖赌到终于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战争、内战、饥荒、大跃进、-……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终于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悲剧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书里作者与读者一样是一个聆听者,他没有评论,甚至没有一声短短的叹息,他只是呈现着,但他想说的都悠悠地说了。

回味的时候,我常常惊讶,这仿佛是看见一绺极纤细的发丝被-逼迫着承受千万斤的重量,然而它却没有断。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

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赖,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却剩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著地活着——已成为一个唯一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最好的肯定与颂赞。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们无法断言,也许在旁人的眼里,福贵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许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贺拉斯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余华活着

活着影片中学生观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87个字,有5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7分钟,朗读时长27分钟,慢速需要39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活着影片中学生观后感作文(1)

电影《活着》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影片在开头就展现了一个富家少爷沉迷赌博玩乐的情景,最终被骗去了全部家产并气死了自家的父亲。从此这个人物开始了他坎坷的后半生。在几十年里经历被捕,中年丧母丧儿等一系列打击,最终剩下的唯有“活着”。

电影中的主人公富贵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爷之后沦为演皮影戏为生,又经历了丧儿的悲痛,最终连妻子也因为教授被馒头噎着,而失血过多死亡。富贵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他的亲人一次又一次地离开他。电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着,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期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着,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着。

命运给富贵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电影中的表现手法也表现了对命运的讽刺。活着,这么不幸悲惨为什么仍然要活着,我们到底又是为了什么活着,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宁愿光鲜的死去,还是悲惨的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答案。但不管怎样说,我认为活着才有可能才有期望才有未来。

活着影片中学生观后感作文(2)

闲来无事打开余华的《活着》翻阅,不禁被吸引。看完前几章,出差。晚上看完后几章电子版。又看了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感慨,却无言。

原著,“福贵”苦难的人生,只剩下活着!没有了爱恨情仇,没有了恩恩怨怨,一切都变得淡然!和恍惚!苦的已经没有了苦,泪水已经没有了泪水。那么,人生是什么如果跳开苦难去看——进入当时背景和那一个一个年代去看,苦难不是一个人的,是一个时代的。

余华用朴实的笔触,没有任何夸张和渲染,经过一个老人娓娓道来,但却让人心潮澎湃,不能平静。

年轻时的”福贵”,是个富少爷。几代家业的积累,富甲一方吧。出了一个败家的父亲,已败了一部分家业,但依然过良田百亩,豪宅大院。40年代,年轻的福贵不务正业,赌掉了所有家业。输光了所有。从豪宅大院搬到了破草屋。老爷变成了佃农,少爷变成破落户,富家小姐成了贫困女。是命运,更是人为,是福贵自我的所作所为造成的后果。家财散尽、老父离世能够让福贵洗心革面也是好事。福贵也开始去承担和担当一切。然而,国民党抓壮丁,被抓去拉大炮。却不是自我能控制的,是那个时代的命运!从数千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能回到家,是对家信念的支持,又是命运的眷顾。那个战争年代,有用多少人没能爬起来,又有多少人死在家人都不明白的哪里。这次活着是命运的眷顾。可是艰难的日子刚刚开始,土改让龙二代替富贵去死了一回。难道是命运又冥冥之中眷顾了富贵,散去了万贯家财,让龙二成了地主,让恶人有了恶报!“大炼钢铁”“大跃进”短暂的欢乐后,又是无尽的苦难。艰难的岁月,多少人的大饥荒,多少人被活活饿死!我们无法回避那个以往!福贵失去了儿子,是意外,又是当时的环境。也是福贵无法抗拒的命运!

女儿出嫁也许是福贵一家最欢乐的一段时光,苦难中相依的人,心中的期望和善念是人生最好的支持。可是,富贵又被命运玩弄,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老婆、再失去了女婿。是什么造成的这一切呢,是那个时代吗落后的医疗,落后的生产条件,吃不饱、穿不暖的年月吗

本来期望福贵和外孙“苦根”能够相依为命,有外孙就有期望、就有未来。可命运又把这一切给“富贵”夺走了!是愚昧无知和落后的生产力还是命运呢

除了年轻时福贵赌博输掉的一切家财,是福贵自我造成的。那以后的艰难困苦和亲人的一个个离去,哪一个是福贵能够控制的呢一个人在大的环境目前是多么无力啊!

所有余华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最终,坦然了。福贵和自我的命运对话,释怀了!但福贵内心中,深深眷恋他的亲人,眷恋着他的妻子、他的女儿、儿子、女婿、外孙!还有他的父母吧!他在替他们活着!

电影给了一个团圆的结尾,福贵、妻子、女婿和外孙一家团聚!

活着影片中学生观后感作文(3)

以前看过余华的小说,很震撼。并且我总认为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总不会比小说精彩。厌恶跟风。所以一向没看张艺谋拍的《活着》,虽然身边的朋友一向在推荐。前段时间因为选修电影文学而找来了看,我最终打消了对电影《活着》的误解,在我眼中,电影比小说又多了一种韵味。

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活”,余华太残忍,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而去,最终只剩下他守着一头老牛,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泪水不停的流,余华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觉得太沉重,但我绝不否认,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说。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福贵在不一样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福贵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必须的艺术修养,皮影是他的特殊爱好。当他的文艺嗜好变成谋生的工具时,他却表现的“乐得其所”。这是一种“活着”的韧性在激励着他,带领着他,让他顽强地生活着。

片尾,福贵找出装皮影的旧箱子,让外孙养小鸡。外孙和小鸡都是新生命的象征,皮影虽然没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续。一家人开心的笑着,影片到那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影片结束,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我十分喜欢。

生命总要绽放,不管经过多曲折的道路。看过余华的所有小说,深深钦佩这样写作很有独立思想,不夹带个人感情的叙述,在他的小说面前很多时候我自我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中所传达出的悲痛和那个时代的无奈和压抑。

冲此看了张艺谋的《活着》,在整个电影行进中我再一次被这样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命运的主线所深深吸引与牵动。

葛优的演技简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别提巩俐的表演,将那样的一个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异常是凤霞临死时她的哭戏,宛若我们身边的即将丧失儿女的可怜母亲;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儿受苦,最痛苦的是能够救但救不成的那种惋惜。其实这些在余华的小说中体现得更为透彻。

在改编上很多地方作了变动,但也不影响整个主线的发展,可是没有小说详尽,所以“活着”的这个主题在电影中的体现就需要观众仔细分析,而不像小说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泪的辛酸和人生社会的无奈。

在结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把小说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预制板夹死以及孙子在自然灾害时期吃豌豆噎死的结局再刻画出来;结尾处,导演以一种祥和的生活状态结束了这一幕幕的人生悲恸——病倒的家珍和福贵二喜以及孙子幸福开心地吃饭···

电影也确实不需要像小说中那样再刻画下去了,因为主题在于活着,这一切的经历以足够反映一切,而再说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题与意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观众们传达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叹,葛优的戛纳影帝真是不是这么简单得到的,这样纯熟的演技也实在让人佩服。

颠沛流离的生活,感激此刻的安详与和平。

活着影片中学生观后感作文(4)

每一次看《活着》,还是被剧中的情节所感动的眼睛酸酸的。我们还在为身边好多事情所烦恼的时候,当老的时候发现那些都是那么的无聊、无趣。佛说:一切唯心造。我们的一切烦恼是有我们的心造出来的,烦恼有了,不开心就有了,皱纹来的快了,疾病也频频来访了。

我们想摆脱烦恼,往往是我如果得到了什么,就不会有烦恼了,可是,事实上当你真的千方百计活着千辛万苦得到了你想要的,新的烦恼却又从心而起。

看了《活着》,“富贵”的人生能够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还是个阔家少爷时,他衣食无忧,他最大的烦恼就是何时能痛痛快快的在赌场上嬴一次。而他始终没有痛快的赢过,一向到他输光,把家底都输光了。第二阶段是他成了“国军”和“共军”,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活着,活着出去,活着去见自我的老婆和孩子,好好的陪在他们身边。第三阶段:在大跃进中一家人幸福的生活。看到他和儿子有庆闹别扭,有庆给他送酸辣水喝,真是让人感动的想笑又想哭,想起了一句歌词:“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第四阶段,有庆和凤霞的相继离开。富贵和家珍平静的活着,和小外孙一齐玩耍,不时去有庆和凤霞的坟墓前去看看,因为那里有一份牵挂…

在故事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仅是单纯的人物独白,可好多次令人的心灵受到冲击。活着,真好,活着,好多烦恼。或许好多人都说他们是不幸的,但,虽然最终只看到他们在一齐吃饭时凄凉的样貌,但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馒头”很快就会长大,像“小鸡”一样,慢慢的变大了,会坐火车,乘飞机飞向遥远的地方。

他们的日子是十分清苦的,他们的辛酸苦乐个人命运的随波逐流都远远不如我们此刻人幸福。以前我也曾有很多的烦恼,比起好多人,我是十分十分幸福的。一切唯心造,你觉得你此刻是幸福的,自我就是最幸福的,你觉得别人的生活是幸福的,那你就永远活着别人的命运里,自我将永远为活着而累。他有万贯之财,她有沉鱼落雁之美,繁华过后,都是化作一缕青烟,佛说:万般带不去。活着,应当开心地活着,美丽地活着。

活着影片中学生观后感作文(5)

今日我看了一部电影——《活着》。讲述了从刚开始的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到解放……命运的无常以及主人公怎样艰难活下来的悲惨故事。

中间有多少蜿蜒曲折?中国不是这么顺利就过来的。从“被人奴役”到“人民站起来了”!这本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但中国人民挺过了那一个个“寒冬”……

如果没有以前人们的失败和走过的弯路,会有我们此刻和平的生活吗?会有此刻这么经济发达的中国吗?那些不知足的人们快醒醒!

都说越穷的孩子早当家,有很多富二代明白自我家里很有钱,所以不会拼命的工作、学习,以至于自我变成了“败家子”。电影中的一位富二代公子每一天赌博,直到家破人亡才懂得努力。

我的教师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毫不费力就能做到的事仅有两种——堕落与衰老。”

是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连我们走路都需要神经、肌肉、骨骼等很多东西来支撑我们。更何况我们此刻正在做的东西呢?

上一次我去英国本想参观大本钟时,导游却说大本钟需要装修,并且要花2年的时间才能改造好。这让我很惊讶,在中国,我们的工人叔叔们也许只需要两个星期就完工了!中国人民是十分能吃苦的,所以这才是中国在三十年之内经济能很快的赶上其他国家。

虽然说中国的经济能够很快的提高,但在这个过程中,高度集中的权力能够扭曲人的思想。看完这部电影,我改变了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本来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被大陆禁了,就是因为那里面讲述的事情都是十分真实的事情。

我们如何明白此刻身处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是正确的还是荒谬的?你怎样明白我们到底是在别人制造的“笼子”里,还是在那无边无际、自由的天空中呢?如果我们不了解真相,没有独立的理性思考本事,只图一时欢乐,而不计后果,最终可能就会变成像电影里的红卫兵那样可悲、可怜。

我们曾上过一课,资料是高级欢乐和低级欢乐。低级欢乐和高级欢乐的区别就像是白糖和蜂蜜。

白糖是甜了一下,但后面就没有味了。但蜂蜜刚吃进去可能会有点苦,但越到后面你越会觉得有很多种味道。它还像你吃完一顿大餐和突破取得巨大的提高一样,前者让你当下的感官一时欢乐,后者让你的心灵感到幸福和充实。

举个例子,就像是你刚骂完一个人觉得很爽。但之后对你有什么好处吗?你开心吗?还是觉得有一些愧疚呢?每次你骂一个人,都是在别人心里降低了一个等级。还有一些例子,吸烟、赌博、杀人等,虽然一时爽了,但后面你没有获得什么,反而让自我的身体、心理、经济上受到伤害。

高级欢乐就是在你花了很大的力气和精力投入到一件事上,并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并且每次回忆都觉得就像是昨日刚发生的事情一样印象深刻。

我还看过一部电影——《垫底辣妹》。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不怎样好,但却是一个励志电影。一个十分漂亮的日本高中女学生为了自我的目标——考上日本很有名的庆应义塾大学,跟自我玩得很好的同学绝交,不打扮自我,从早到晚,起早贪黑埋在学习里。身边很多人都不相信她,但她默默地努力,本来是小学的水平经过长期训练,最终考上了那座大学!

你的努力老天绝不会看不到,也许此刻不会回报你,但之后必须会给你一个十分惊人的答复!

这种高级欢乐可是比低级欢乐要高级很多的!它能帮忙你找到自我的方向、获得更多的欢乐!

读者啊!中国强大起来了,如果你是中国人,请知足,请珍惜,请尊重,请爱她!

离开黑暗的一面,来到光明的世界,你的生活必须会改变!活在当下,珍惜当下,笑着应对每一件事,对此刻的所有事情都知足,你永远不明白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命运无常,我们慢慢“尝”。

活着影片中学生观后感5篇

人为什么活着——观豫剧程婴救孤有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他,只是一名平凡普通的草药医生,但从他的平凡中却彰显出伟大的胸怀。他就是一诺千金、保忠卫国的乡间医生程婴。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因昏君被奸佞小人屠岸贾蛊惑,赵家沦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为救赵家的血脉,为救可怜的孤儿,程婴不惜牺牲自己的骨肉。可别人并不了解真相,只是认为他是个更可恶的奸佞小人。为使救下的孤儿更安全,他求屠岸贾保护他与孤儿。接下来的日子,他走到哪里都遭到唾骂,他妻子 也因思子之痛而离世。心中的苦他自己尝,胸中的痛他自己品,眼中的泪往肚中咽。为救孤儿他不惜一切代价,为承诺他掏肝掏肺。

我不知在现在社会有几个能像程婴那样做到舍自己的孩子救别人的孩子,用自己的痛去趣消除别人的绝望,我也不清楚会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忍辱含垢做一个永不索取的忍者,我只知道程婴有一颗至忠至义的心。因为有了一颗这样的心,公主的儿子赵家的后代才能生存下来,因为有了重情重义不畏恶势力的勇气,奸臣才最终被捉拿,冤者昭雪,社会才得以清白,阳光才变得更有温度。他让我看到了世界之所以变得有活力、有温暖、有盼头的源泉——人心的至纯至真至善至美,也让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

如果他没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坚强,他不可能会坚持下来那十六年的漫长光阴。万箭穿胸没有阻挡住他抚养孤儿的信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正能量呀!再设想如果没有拔刀相助的看门守将韩厥,舍生相援的公孙杵臼,宁死不说出事情的彩凤姑娘,我想程婴一个人的努力也是徒劳的。俗话说得好“一个人难挑千斤担,万人能一万座山”。只靠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正是有了这么一群忠义之士的正能量,孤儿才荣幸救出。如果当时所知真相的人群中有一个贪生怕死、贪图金钱地位,那么这场悲剧就没有能量和光彩,也没有什么价值了。

这不禁引起了我对人生的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应该为了希望,为了义务,为了目标,为了承诺,更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为了实现生命原本的价值。这就是充实的人生啊。就像程婴那样,活得伟大,死得令人敬畏,令人感动。在艰难中闪耀着人心的纯清,在苦难中折射着人性的伟大,在唾骂背后是宽广的胸怀——《程婴救孤》让我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观看影片活着的观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5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是一部获奖很多的老片,反映了中国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间的大变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x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作为编剧,导演,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们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了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x大革x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我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可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观看影片活着的

活着影片观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0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以前看过余华的小说,很震撼。并且我总认为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总不会比小说精彩。厌恶跟风。所以一向没看张艺谋拍的《活着》,虽然身边的朋友一向在推荐。前段时间因为选修电影文学而找来了看,我最终打消了对电影《活着》的误解,在我眼中,电影比小说又多了一种韵味。

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活”,余华太残忍,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而去,最终只剩下他守着一头老牛,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泪水不停的流,余华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觉得太沉重,但我绝不否认,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说。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福贵在不一样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福贵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必须的艺术修养,皮影是他的特殊爱好。当他的文艺嗜好变成谋生的工具时,他却表现的“乐得其所”。这是一种“活着”的韧性在激励着他,带领着他,让他顽强地生活着。

片尾,福贵找出装皮影的旧箱子,让外孙养小鸡。外孙和小鸡都是新生命的象征,皮影虽然没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续。一家人开心的笑着,影片到那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影片结束,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我十分喜欢。

生命总要绽放,不管经过多曲折的道路。看过余华的所有小说,深深钦佩这样写作很有独立思想,不夹带个人感情的叙述,在他的小说面前很多时候我自我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中所传达出的悲痛和那个时代的无奈和压抑。

冲此看了张艺谋的《活着》,在整个电影行进中我再一次被这样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命运的主线所深深吸引与牵动。

葛优的演技简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别提巩俐的表演,将那样的一个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异常是凤霞临死时她的哭戏,宛若我们身边的即将丧失儿女的可怜母亲;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儿受苦,最痛苦的是能够救但救不成的那种惋惜。其实这些在余华的小说中体现得更为透彻。

在改编上很多地方作了变动,但也不影响整个主线的发展,可是没有小说详尽,所以“活着”的这个主题在电影中的体现就需要观众仔细分析,而不像小说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泪的辛酸和人生社会的无奈。

在结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把小说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预制板夹死以及孙子在自然灾害时期吃豌豆噎死的结局再刻画出来;结尾处,导演以一种祥和的生活状态结束了这一幕幕的人生悲恸——病倒的家珍和福贵二喜以及孙子幸福开心地吃饭···

电影也确实不需要像小说中那样再刻画下去了,因为主题在于活着,这一切的经历以足够反映一切,而再说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题与意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观众们传达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叹,葛优的戛纳影帝真是不是这么简单得到的,这样纯熟的演技也实在让人佩服。

颠沛流离的生活,感激此刻的安详与和平。

《活着》影片观后感高中生

初中生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9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9位用户喜欢。

小说原著以及本剧的编剧余华而言,大失水准(我没有看过原著)。我真不明白,故事讲述得这样不着四六,过去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吹捧?

一个很不错的故事,却硬要套入历史的框架中,伪装成极具有历史责任感的时代主义外壳。这一点与余华的小说《兄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余华同志或许根本不了解他所记录的40、50、60年代……他无非想表达:人呀,要适应时代,屈服于时代,为了生存,要活着这个主题。所以他记录国军败走时的情形、大跃进时的样子、_时的样子……都跟《兄弟》犯同一个毛病--肤浅,他对历史的理解得就像我们小时候听老人讲早年间的故事一样,有道听途说的感觉。

《活着》中有许多感人的场面。

比如馒头出事,这其实只要归功于演员的表演到位。细想情节,作者好象是在说,因为大家都在搞大炼钢铁,也让孩子参与很荒唐,所以孩子才出车祸,但其实这样的事在任何时代都会发生,它没有明显的大跃进标志,现在这个时代出车祸比那时代多得多,硬要联系起来,太牵强。

凤霞难产死去,也是很感人的一段,当然也不是余华同志的功劳。他本想告诉观众,专家都被打倒了,实习医生不知道怎么处理才造成了这个悲剧,但是这种联系又是有些牵强,因为这跟车祸一样,都属于疑外事件,如果那个时代如余华同志所讲的样子,那生存下来的产妇是少之又少,谁还敢生孩子呀,事实是那个时代出生的孩子都还好。你想表述那个时代的荒唐,干嘛一定要以这样一个牵强的故事呢?现在现在专家治死病人的事是满大街都是,你说他们是实习医生吗?

余华同志想把一个感人的故事写成时代主义风格,但是个人修养不够,反而弄巧成拙,他的故事跟那个时代其实没有必然联系。单看这个故事还是不错的,一个玩纨裤子弟,赌博把家产输光,靠演皮影戏过活,整日夹着尾巴作人,辛苦地活着……不如就当一个故事去讲,比弄成40、50、60年代的,更打动人。他的这种表达都不比郭德纲的相声有说服力,你听郭德纲怎么说:现在这杀手都很讲原则,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你看这大夫都跟杀手一样,来一个宰一个,你分得清谁是杀手,谁是大夫吗?现在这明星都跟妓女一样,今儿跟这个睡,明儿跟那个睡,那妓女,她不高兴的她不接,你分得清谁是妓女,谁是明星吗?……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茶馆》,百看不厌,老舍先生剧本中的语言,写得就像鞭子一样,一下一下打在旧社会的皮囊上,真是每一下都皮开肉绽、一下见血!你在看故事的同时,就像在看历史。

劝余华同志,要有“十年摸一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修养呀。

电影活着的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关于电影活着的观后感

星期六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活着》这部电影。

在五十年代的一户家庭里,有一对夫妻,而且还有一个小女儿。男的整天到晚到赌场去和别人赌钱,因为每次都输给对方,所以损失极大。女的劝来劝去,他还是不听管教,结果连自己的家产都没了。从这里,我学到了做每件事都得有个度,还有及时改正错误,这样才不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为家里太穷,所以男的`就向那个曾经和他赌钱的那个人借钱。那个人没有借钱给他,但给他了许多皮影。他找了一些同伴和他一起演戏,后来他就赚了许多钱。从这里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

在六十年代,那对夫妻的女儿和小儿子都长大了,有一天,女儿正在干活,一群小朋友用石头扔她,因为她是哑巴,所以无法表达她要说的话。小儿子听到了,急忙跑过去把那群小朋友给痛打了一顿,他们也还击他。在一所大食堂里,小儿子又看见那个打他姐姐的小朋友。于是,他就装了很多面,还加了很多辣椒。然后,他就把碗里的东西倒在了那个小朋友头上,辣得他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唉!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

后来女儿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儿,过了不久,女儿和小儿子都去世了,所以只能让姥姥和姥爷来养育小孩。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能横行霸道,有错误就要及时改正,这样你就会得到上天的奖励。

观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观电影《活着》观后感

因为我曾经两次看过余华的小说《活着》,故事中的主人公富贵一生的悲惨遭遇勾起了我深深的同情,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他自己,这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富贵在亲人都离他而去之后,在忍受亲人离去的巨大悲痛之后,在自己只身一人的情况下,仍能以老黄牛为伴,好好活着,这是令读者感动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那是今年的3月11日早上7:14分,还在学校的我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父亲病逝的"电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默默办理了请假手续,搭车赶回了家。父亲在临走之前,我都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也将自责和愧疚终生。在送走父亲的那一刻,我摸着父亲冰凉的手,看到父亲还有一只眼睛没有合上,我想父亲在临走之前一定很想见我最后一面吧,我后悔为什么周末没有回家看看父亲,我多么希望母亲在父亲临走之前能够告诉我,让我见父亲最后一面,可是,父亲临走之前仍未能见到他这个不孝的儿子,只能在走后睁着眼睛看我了。我知道父亲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的,就像奶奶和五叔那样,留给生者无尽的痛苦和悲伤。虽然在父亲临走之前,在亲人面前,我忍着不哭,但谁比我心里更加痛苦难受呢。在父亲走后第二天,睡醒之后我忍不住哭了,就偷偷地跑到屋后的角落,泪流不止,我是不想让爷爷和母亲看见我流泪痛苦的样子。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有我相同的经历,也忍受着亲人离去的痛苦。在往后的几天里,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就看了根据余华的《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活着》。该剧的主人公富贵经历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先后离开自己的痛苦事实,虽然在余华的《活着》里还有他的老婆、外孙等亲人也离他而去,遭遇更加悲惨,但谁不希望好好活着,但生活总是这样,让我们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使我们一次次遭受痛苦的打击,使我们沉浸在伤痛之中,但亲人已去,活者就应该好好活着,我想这也是《活着》给我最大的教育和感悟吧。最后,愿父亲一路走好,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

高中余华活着观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平凡、琐碎的生活重复地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激情被淡薄,过往云烟的经历和磨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点点的木讷。真的,好久没有被感动过了。自从无意间读了余华的小说《活着》,读完之后呆呆地望着前面,其实眼前什么也看不进去,思潮在盘旋、在扑打,自己被一个猛浪打到海底,窒息是全部的感受,说不出的凄楚。活着?活着是什么?

小说以简洁诙谐的开场把我吸引进来,随着故事的深入使我心潮起伏欲罢不能。时时会想到,人生怎么会有如此艰难苦涩?我的心真的在颤抖,我明白一个人的生命在天地之间是多么的卑微。

输光了家产,使父亲含怨而死的富贵站在清冷的街头,落寞地嚎啕大哭。他妻子家珍被其父接回家,临去时那幽怨的一眼,包含了太多的辛酸。看着一个人由活得潇洒到活得可悲。后来当苦难和病痛夺走了他的母亲、妻子、儿女、女婿及年幼外甥的生命。想象不出,一个人的一生如何来承受如此多的苦难和打击。温情的时光是那么的短暂,而活着的含义愈来愈清晰,苦难才是人生的真相,忍受它,直到终结。活着不仅仅是呼吸,活着便是一切!人活到老时需承受丧亲之痛,这是何等的备受折磨,福贵没能向他的名字一样有福有贵,在现实的蹂躏中,福贵坚强的走过来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主人公在承受了如此多的苦难之后,仍能保持一颗平和、乐观的心。真的太不容易了。

人是那么脆弱,又是那么坚韧。当这两样突然一起放在面前,真是有点受不了!什么是真实的生活?如何看待生活?生活就是如此,给予我们太多的问号和无奈,象福贵那样经历了许多而仍然顽强地生存下去,他那时对生存其实并无明确的认识,只是以一种动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续了生命。但他在暮年却能以一种洞察人生的乐观来对侍生命,这一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的启迪。生命能够承受的重量到底是多少?生命的存在与消逝怎会如此简单、轻易?如雨、如风,过了却不留下任何痕迹。我们多数人也活着,但仅仅“活着”,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昨天曾将梦想抓在手心,今天却无奈地任它随风而逝。流走的不只是光阴,还有我们内心深处当初的执着与渴求。没有特别的理由,我们就不再努力争取,就淡然地活着。还不断地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

当看完这篇《活着》时,心终于豁然开朗!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富贵比起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可仍然不满足,仍然在抱怨世界对我们不公平,其实自己受再多的苦和书中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活着就是福了,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余华活着观后感800

高中生活着电影的观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这次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名叫《活着》的电影,随即我就猜到我们必定要写影评或观后感了。话说,大学没有白看的电影。不过感到庆幸的是,老师让我们写的是观后感。山川说,真正的影评人是不会带着感情去看电影的,也就是用俯视的角度去看一部电影。去把握一部电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锐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释。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观众可不就是有点难了,而是非常难。

“活着”,一看这电影名字我们也许会猜想,这影片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毕竟影名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着,还是死去。

《活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福贵的悲惨命运。影片背景是从内战到解放战争再到大跃进最后到_,在这几个叫转的时期,福贵经历了命运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难和对他残忍的捉弄。尽管他的人生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是这些磨难都没有把他击垮,他依然坚强的活着。其实福贵的命运也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政局动荡,老百姓无论是顽强斗争还是苟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好好的活着。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着,只要活着,那就比什么都好。富贵的一生虽然悲惨,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也定会表示震撼,表示惋惜。但是影片的结尾福贵依然是笑着的,因为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能有机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生活本身就不会都是尽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条路,不会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拥有信心,希望就会在前方出现。活着不仅仅是一种证明,它更是一种历练。只要我们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对和克服命运给你插之下来的种种困难、挫折与不幸,就会体会到幸福的甜蜜,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活着电影的

活着电影观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活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福贵的悲惨命运。影片背景是从内战到解放战争再到大跃进,在这几个叫转的时期,福贵经历了命运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难和对他残忍的捉弄。尽管他的人生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是这些磨难都没有把他击垮,他依然坚强的活着。其实福贵的命运也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政局动荡,老百姓无论是顽强斗争还是苟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好好的活着。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着,只要活着,那就比什么都好。富贵的一生虽然悲惨,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也定会表示震撼,表示惋惜。但是影片的结尾福贵依然是笑着的,因为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能有机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影片中的福贵在开始时是一个典型的富家纨绔子弟,他也像一些典型的富家公子哥一样喜爱赌博。他因为祖上留下的财富可以挥霍,每天就以赌场为家。他的妻子用他们的孩子劝说了他多次,但他没有一次听进去了,还是依然嗜赌。俗话说:坐吃空山,坐等其成,到头来换来的只会是一无所有。最后,福贵终究是把家产都输光了。从此,他走上了命运给他安排的轨道。加之后来发生的种植ㄕ郏垢9蟊涑闪艘桓鋈奈彝ザ芏返哪腥耍踩盟昧诵腋5恼孚小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候呢?但无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困苦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非常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只要活着就是幸福的。

福贵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从悲痛到欢喜再到悲痛……命运的苦水侵蚀着他的一生。个中心酸,各种悲痛,我想只有福贵自己的体会才更透彻。一群人的死去到最后却是一个人的留守。我们也许不会很清楚福贵活的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但经历了这么多次蜕变的福贵,也许活着,就算卑微,也一样是幸福的。

生活本身就不会都是尽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条路,不会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拥有信心,希望就会在前方出现。活着不仅仅是一种证明,它更是一种历练。只要我们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对和克服命运给你插之下来的种种困难、挫折与不幸,就会体会到幸福的甜蜜,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活着》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余华弃医从文,这与鲁迅相同,后成了一位名振海内外的作家。我是看了小说《活着》后从内心肃然对他敢于直面现实而起敬,这与鲁迅又俨然相同了。

余华是这样解释“活着”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盲目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我赞同他的观点,面对当今社会如此多的贪官污吏,我们也不应该苛求作家有多么高远的社会责任心,他能勇敢地再现历史,就足够了。

当我看完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后,又有了直观的感受,再次被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所震撼。从我内心早就想写点什么,但颇感苦涩,很难落笔。不夸张地说,看《活着》小说和电影,我都是含着复杂的泪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颗泪珠都闪烁着人性本有的怜悯之光泽。

余华的《活着》通过徐福贵有些超脱的叙述,故事沿着倒叙展开。而电影则是张艺谋借用一支讽刺的椽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宽度近达半个世纪中国农民家庭悲欢离合的画卷。虽说故事是虚构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实,真实地存在于广大农村的某个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杀的中国农民的命运史诗。

故事平淡真实,福贵悲凄的大半生,伴随着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景。但我不知不觉地被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动了,我品味到了什么叫人生,人为什么要活着……不能说这部作品多么伟大,我只说他真切地告诉我什么叫活着……命运如此,福贵有得选择吗?人在命运面前显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觉而言,是我目前看过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导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见,“老谋子”对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说张艺谋的电影是给外国人看的,但我觉得更是给我们看的。中国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现实,中国的希望我以为要敢于否定我们的过去和自己。您说呢?

有些人生来就名声显赫,但更多的人生来是默默无闻;有些人生来就一帆风顺,但更多的人生来就充满了艰辛与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么样,而是今后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学会在苦难中锻炼和忍受。人生漫长也短暂,也不要嫌过程太坎坷,因为只有历经磨难获得的胜利才更让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活着的人都应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人是应该活着,因为世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感情!

《活着》

观看人活着为了什么观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02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观看人活着为了什么观后感

简单的活着,开心快乐最重要!知足的活着,心态好一切都好!

观看人活着为了什么观后感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成功?快乐?价值?幸福?

1、什么是成功

当人到中年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配偶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比较喜欢的工作,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不必老要看人眼色行事,做想做的那个自己,这就是成功。

2、什么是快乐

因癌辞世的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在生前日记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换什么豪车,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自行车也快乐!

3、你的价值在哪

假如你病倒了或者猝死了,你服务的单位会第一时间找到人替代你,一切如常运作,你没想象得那么重要;而你的父母、家人、爱人孩子的天会塌下来,你对于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再别秉持什么自己有病不去看;适度工作,多陪家人,爱惜自己,过正常的日子。

4、什么是幸福

家里没病人,牢里没亲人,外头没仇人,圈里没小人,身边没坏人;看似好像没情人,办事有熟人,谈笑有哲人,聚会有高人,喝茶有贤人,闲聊有达人,发条微信有一大帮转发的人。 生命中,有喜欢做的事,有健康的身体,有爱你的人,有一个乖巧阳光的孩子,有几个一段日子不见就想的朋友,这就是幸福 !

观看人活着为了什么观后感

为了成功?

当人到中年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配偶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比较喜欢的工作,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不必老要看人眼色行事,做想做的那个自己,这就是成功。

为了快乐?

某大学教师,在日记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换什么豪车,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自行车也快乐!

为了价值?

假如你病倒了或者猝死了,你服务的单位会第一时间找到人替代你,一切如常运作,你没想象得那么重要;而你的父母、家人、爱人孩子的天会塌下来,你对于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再别秉持什么自己有病不去看;适度工作,多陪家人,爱惜自己,过正常的日子。

为了幸福?

家里没病人,牢里没亲人,外头没仇人,圈里没小人,身边没坏人;看似好像没情人,办事有熟人,谈笑有哲人,聚会有高人,喝茶有贤人,闲聊有达人,发条微信有一大帮转发的人。

生命中,有喜欢做的事,有健康的身体,有爱你的人,有一个乖巧阳光的孩子,有几个一段日子不见就想的朋友,这就是幸福!

观看人活着为了什么观后感

当今时代,我们的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断流、阻塞。这种断流和阻塞一定要下大工夫,不下大工夫不能除淤积,不能治断流。

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两种能力都要有。既要高高山顶立,又要深深海底行;既要有理论能力,又要有实践能力。时代呼唤高素质、复合型的大手笔人才,这样的人才多出几个,我们的历史就疏通了。治沉疴必须下猛药,要想治癌症必须下猛药,彻底疏通之,彻底打通一切关节。

千古安心是非常困难的,要想把这个心安了,你必须是一个意义化的存在,价值化的存在,生命化的存在,觉知觉醒化的存在,般若化的存在。

你一定不可能是肉体化的存在,或者是小我化的存在,私我化的存在。你只要是小我,私我化的存在,你就不可能体会到佛陀的那个境界、那个状态。你就不可能体会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当代人,有吃了有喝了有穿了但是有一样没有了,就是活着的那个劲没了。什么都有了,唯有那个活着的劲没了。

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每天吃饭睡觉吗?为什么活着?没有劲了!活得没劲!这个活得没劲的这个劲是什么,就是意义和价值。意义和价值没有了。那为什么又没有意义和价值了?是因为你生活在自我、小我、躯体之中。你没有做到无我、没有做到忘我。

没有做到忘我,你就不是一个生命性存在、不是一个般若性存在、不是一个无我性存在。因为不是一个无我性存在,你的意义和价值是透不出来的。除非你是一个无我性存在,是一个生命性存在。

哪一天你成为生命性存在,成为的同时你的那个意义和价值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明心见性的见(同“现”,显现),你就显现出来了。显现了什么?显现了佛性,佛性就是一切价值之源,一切智慧之源,一切光明之源,一切解脱之源。你的那个性一旦显现出来了,你就有了人生的价值,就有了人生的意义。用我们老百姓的俗话说,你就活得有劲了。不会像之前活得没劲。为什么我们古人活得比我们有劲?为什么释迦牟尼永远不会自杀!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多自杀的?因为我们活得没劲。释迦牟尼活得有劲!老子也不会自杀!孔子也不会自杀!他们不需要自杀!

2024最新活着观后感(16篇范文)

电影《活着》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影片在开头就展现了一个富家少爷沉迷赌博玩乐的情景,最后被骗去了全部家产并气死了自家的父亲。从此这个人物开始了他坎坷的后半生。在几十年里经历被捕,中年丧母丧儿等一系列打击,最后剩下的唯有“活着”。电影中的主人公富贵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爷后来沦为演皮影戏为生,又经历了丧儿的悲痛,最后连妻子也因为教授被馒头噎着,而失血过多死亡。富贵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他的亲人一次又一次地离开他。电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着,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活着信息

  • 电影活着观后感(10篇范文)
  • 电影活着观后感(10篇范文)98人关注

    小说原著以及本剧的编剧余华而言,大失水准(我没有看过原著)。我真不明白,故事讲述得这样不着四六,过去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吹捧?一个很不错的故事,却硬要套入历史的框架 ...[更多]

  • 活着观后感(16篇范文)
  • 活着观后感(16篇范文)60人关注

    这位少爷曾经向他的夫人家珍许诺过,如果他夫人又怀了一个孩子,他就戒掉赌瘾。现在,他的夫人又真的怀了一个孩子,可是他还没有戒掉赌瘾。而且当着他的夫人面前赌了一场 ...[更多]

  • 2024最新活着观后感(16篇范文)
  • 2024最新活着观后感(16篇范文)56人关注

    电影《活着》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影片在开头就展现了一个富家少爷沉迷赌博玩乐的情景,最后被骗去了全部家产并气死了自家的父亲。从此这个人物开始了他坎坷 ...[更多]

  •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10篇范文)
  • 电影活着的观后感(10篇范文)37人关注

    观电影《活着》观后感因为我曾经两次看过余华的小说《活着》,故事中的主人公富贵一生的悲惨遭遇勾起了我深深的同情,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他自己,这对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