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后感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16:20:02 查看人数:4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2030字 10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219人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2937字 35段 10分钟 16分钟 23分钟 211人
初中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1034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29人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 4507字 41段 16分钟 25分钟 35分钟 189人
拯救大兵瑞恩高中生最新观后感 4478字 47段 15分钟 25分钟 35分钟 186人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853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97人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2142字 12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53人
拯救大兵瑞恩大学生最新观后感 5574字 48段 19分钟 31分钟 43分钟 243人
拯救大兵瑞恩中学生观后感 5476字 37段 19分钟 30分钟 43分钟 236人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三学生观后感 6109字 49段 21分钟 34分钟 47分钟 274人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677字 10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98人
拯救大兵瑞恩的观后感 5448字 35段 19分钟 30分钟 42分钟 137人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初中生观后感 6229字 50段 21分钟 34分钟 48分钟 203人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学生观后感 5954字 52段 20分钟 33分钟 46分钟 198人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高中观后感 4302字 36段 15分钟 24分钟 34分钟 197人
拯救大兵瑞恩的观后感 554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55人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3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刚刚看了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面有几个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1944年6月,盟军在奥玛哈海滩登陆。影片中,盟军登陆艇里,士兵们在海浪的颠簸中,很多人都难受得呕吐了。很快,登陆艇到达奥玛哈海滩前沿,刚才的难受变成了恐惧:有的士兵在胸前划着十字,祈求上帝保佑;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士兵咬了咬自己的护身符——十字架……,舱门打开,德军的mg42机枪开始招呼了,前面的士兵纷纷中弹,后面的士兵于是从侧面往水里跳,照样没有能够躲过弹雨。呵呵,影片还对掉进海里的士兵作了一些特写,就是他们在海水下面被子弹击中,鲜血直流。据说一般子弹在水里的有效杀伤力只有3米,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美军士兵虽然登上了海滩,但是被德军机枪火力压制而无法前进,美军在海滩上伤亡枕籍(顺便插一句,当时登上海滩的除了美军外还有英军,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军队,在影片中,我们好象只能看见美军的身影);炮弹不时在人群中炸开,一名救护兵的肠子给炸了出来,倒在地上不停地叫着“妈呀,妈呀”,相信这样的嘲谁看了都不会遗忘。美军终于打开一个缺口,冲到了敌人的工事后面,用手雷、火焰喷射器攻击工事里的敌人。德军腹背受敌,纷纷投降。美军喜欢杀俘虏是他们的光荣传统了。

在这部影片也有体现:两名德军士兵扔下枪枝举着手从工事里钻出来,两名美军端着枪对准了他们,德军士兵求美军不要杀他们,不知是那两名美军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说着“你们在说什么”,冷不丁地一梭子干掉了他们。

影片中这段表现当年奥玛哈海滩的十多分钟的激战是真实、让人震撼的:在战争面前,个人的生命是那样脆弱。看过许多二战影片,像这样具有震撼力的嘲并不多。

受命寻找瑞恩的兄队在德军阵地前,经过一番激战后,消灭了几名德军,并且抓住了一名党卫军士兵。他们让那名德军挖个坑把死去的那名美军埋了。这个嘲很个意思:可能是那名德军见军医比较和美吧,他挖了一会儿坑,就和军医边抽烟边聊天,此时此刻,他忘记了恐惧,仿佛和军医是朋友一般。兄队的其他成员过来了,他连忙跳进坑里,继续挖坑。美军让他上来他也不上来。可能是他知道自己要被美军杀掉了,想用这种方式来感化美军,换取一条生路吧;他不停地向美军求饶,把救助的目光可怜巴巴地投向军医。兄队的成员都想杀了他为死去刚死去的那名美军报仇,只有军医反对。军医向约翰·米勒中尉求情,约翰·米勒中尉考虑再三,同意了军医的求情,放走了那名德军。这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兄队找到了瑞恩,想带他走。但是瑞恩不同意,他要坚守在战斗一线。兄队和美军的其他部队一起坚守一座大桥。很快,德军过来了,在钟楼高处负责观察敌军动向的美军士兵报告说:敌人有两辆坦克,约五十人。美军开始埋设炸药,并在四周的建筑物埋伏下来,伺机而动。德军进入包围圈后,随着一声巨响,一辆坦克被炸得趴了窝,坦克周围的德军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美军的轻重武器同时开火,德军一片片倒下。从画面上看,德军远远不止五十人哦。否则,美军也不会在自己先发制人并且给德军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兵力还处于劣势。战斗在残酷地进行中,两名美军奔到一座建筑物里,从高处向敌军开火。德军发现了他们,也进入了这座建筑物。这两名美军听见了有人上楼的脚步声,都是为是被激烈的战斗吓着抱着枪和子弹不敢动弹的军医厄本。后来发觉不对劲,连忙开火,三名德军被打死,可一名美军也被德军的子弹击中而身受重伤。这时候,我们看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呵呵,他不就是先前被放走的那名德军士兵吗!此时此刻,剩下的两人都来不及开枪,扔下武器展开了肉搏。显然,在残酷的肉搏中,美军士兵在体力下处于下风,他呼叫着躺在地上的那个美军的名字,想他能够起来帮自己一把。可是,那名受了重伤即将断气的美军,怎么能够帮助他呢?他艰难地把匕首掏出来,匕首很快被那名德军士兵夺去,美军士兵抓住德军士兵的手腕,想不让匕首刺向自己。镜头转向了厄本,他听见了呼救声,缓缓地向楼上走去,可他却走向半途就停下了,只知道在楼梯里哭。接着,我们看到一个特写镜头:德军士兵不顾那名美军士兵的求饶,把匕首插进了他的胸膛。唉,可怜的孩子呀。由于你的懦弱,把自己战友的生命给葬送了!完事后,德军士兵从房间里走出来,跌跌撞撞地下楼。他看了看站在楼梯上的厄本,可能认出了他曾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没有对他采用行动;厄本早已被吓懵了,哪里想到对眼前这名德军动手!影片给我们一个这名德军领章上的“ss”特写镜头,这个嘲就over了。

哎,对敌人的软弱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呀。

在这里,我们不能指责厄本放走了那名德军士兵而造成后来几名美军士兵的阵亡——因为反对屠杀战俘违反了人道和公理,同时也是违反日内瓦公约的;况且厄本也不可能预料到放走这名德军的后果。不过,善解人意的导演给了厄本一个挽救自己错误的机会:厄本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一下子成熟,和先前那个胆小、懦弱的他判若两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一个人就俘获了五名德军,其中就包括那名杀害自己战友的德军。他开枪击毙了那名德军,也算是将功补过吧。

以上是自己的信笔涂鸦,请各位战友勿喷!

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37个字,有3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个人影评1

今天晚上集体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不知在平安夜看这么让因心痛的片子是不是一种讽刺。

现在已经看完这部片子一个多小时了,可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还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折射……都给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总有那么几个片断,我都不忍看,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很佩服斯皮尔伯格,他找的切入点都令我感触颇深……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生活片断和我们的是那么相似。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受害。

当瑞恩和队长在谈论和哥哥们在一起的生活时,我感到很痛心。从那么幸福的场景,一下坠落到死亡边缘,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连我这个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吧!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会突然消失,毕竟时间还有那么多你留恋的东西啊!

看到片末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咒骂那个不敢开枪的家伙,若是他敢在关键时候开枪,可能就不会酿成那么惨的悲剧了,可是,这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时候。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是啊,若是他们不放过那个德军,他们的队友就不会死在那人的枪下了。可在战争中,没有谁对谁错,成王,败寇。

现在,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净化一次心灵,真好……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个人影评2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直以来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因为总有那么几个片断,太残酷、太血腥,使人无法直视。所以,久而久之遇到这种画面总是会下意识的把头别开,但是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们几个都慢慢的走向死亡,但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瑞恩。但是,让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而是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共同守卫桥,不过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但是临死前还不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聊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事情和我们平常谈论得是那么相似。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牵扯进来一起受害。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也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记忆,有的惊栗,有的惨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难过。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个人影评3

每一个故事都能带来震撼,都能带来心灵的富足与发自肺腑的感慨。昨天看了一部影片,名字叫《拯救大兵瑞恩》,这部战争片,深深地震撼了我!

故事从诺曼底登陆开始……

当美军攻击德军时,面对城墙上的机关枪突突的不停,美军冒死冲了上去,沙滩上是无数的尸体,而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全是红色的!有的人是在海底被射死的,有的是在冲锋时死的,一位年轻的米勒上尉,带领他的部队,利用镜子,发现了敌军的数量,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兵,火力掩护后,攻占了城墙!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个家庭有着四位兄弟,可三位兄弟都战死了,只剩下最小的瑞恩被运输机投错了地方,生死未卜!

此时的陆军参谋长得知此事后,人道主义精神使他毅然决定,派搜索小队搜索瑞恩,可他的部下却不解,于是,他拿出了林肯给南北战争中一位因战争而失去五个儿子的母亲写的信来说服大家,于是,派出了米勒等出动……

这部片子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在武器面前,生命是那么渺小!在那一眨眼的瞬间,但在战争的背后,多少是有点人道精神。生死只在一眨眼,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类只能靠自己的运气,与经验!

这部影片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其实外国的“抗战”也挺艰难!甚至比中国死伤的还厉害!原本以为诺曼底这一仗盟军打得很欢死伤很少的我彻底改变看法。

最让我感动的是瑞恩,他恪守职责,不因个人生死而抛弃队友!与大家共进退!这让我看到了美国军队的精神,他们是那么有责任感!最终撑到了大部队的来临!

我彻底感悟了:一场战争的赢与输,其实并不重要!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耕耘了,不一定有收获,但不耕耘就一定没有收获!责任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爱拼才会赢,只要敢拼博,胜利一定不远了!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个人影评4

周末,我看了一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爸爸说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战争篇,它大致讲了:瑞恩在草地上见到了自己恩人(也就是一位烈士)的陵墓,突然想起了当年的那场战役……快要到岸上了,敌军的机枪开扫了,血流成河。不久后,用许多战士的生命换来了沙头摊。攻入沙头滩后,上级派来了一支小部队专门寻找瑞恩的下落。经过很长时间,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找到了瑞恩。此时瑞恩正扛着火箭筒炮轰敌军的运兵装甲车,找到瑞恩后,大家来到桥头准备瑞恩的最后一战。寻找瑞恩小队的队长是为了自己的爱人才不放弃这一场战争的,值得让人敬佩。队长为了不让瑞恩受伤,自己牺牲了,瑞恩成功回到了家乡。

我想到自己打羽毛球。虽然我非常喜欢羽毛球,可是一累就不想继续了,而队长却为自己喜欢的不顾一切,真是值得敬佩。

为什么队长能为自己喜欢的不顾一切,而我却不能?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个人影评5

这个元旦,我在家观看了一部好莱坞的老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这是一部经典的战争电影,讲述的是二战后期美国军队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的4个儿子除了幼弟瑞恩外,三个哥哥都阵亡,出于人道考量,美国参谋部派出一支8人小队在枪林弹雨中寻找瑞恩,将其平安送到后方。

这部电影战争画面异常逼真,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除了让观者意识到生命与生命之间谁该救谁8个人救1个人到底值不值得这样对于生命价值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之外,映射到我们现实工作生活中,也反应了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性。

电影的主角约翰米勒上尉是这支8人小组分队的头。他就很好地诠释了作为一个teamleader是如何管理团队、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的。他们在寻找大兵瑞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每当有战友牺牲时,就会有其他战友对执行这样的任务表示强烈的质疑。特别是一场小战斗过后,一位战友牺牲,且米勒决定释放德国战俘的情况下,一位战友强烈表示了不满,甚至到了宁可坐牢也不继续执行任务的地步。这个时候米勒很巧妙地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局面,说出了大家都想知道的一段关于他自己过去职业的秘密,并引出了他对于这次任务的内心真实想法,大家听了之后都心悦诚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习米勒上尉管理团队的方法和能力,在工作中,很多情况下都是团队一起作战,在团队中,无论是作为teamleader还是teammember,都要清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当团队发生意见分歧时,要巧妙地避开锋芒,求同存异,在不影响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说服对方,达成团队共识,从而完成工作任务,切不可因个人情绪而影响工作状态,继续影响工作的完成质量。

初中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一部你不得不去看的经典战争片!我其实很早以前就打算看这部电影了,因为知道它很经典,但是又因为种种原因我一直没机会去看,今天在家里休息,闲着没事儿,就打算看看了!看完了才发觉,为什么我一直错过了这部电影到现在。

我觉得人总是要在对自己的现况不满足(或者本身自己就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人)的时候来看一些很经典的电影,你当是陶冶情操也好,打发无聊时间也好,总之那些很经典的电影,你应该,还是必须要去看看的,无论你是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下,看完之后你一定会被深深打动!这部电影是98年的老片子了,片子虽老,但堪称经典。

对于这种战争题材的电影,我一向都是比较喜欢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八一建军节出生的,天生我就喜欢看这些,每次都会被那些军人的精神所震撼!就像这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拯救大兵瑞恩》,是描写二战时期的影片,讲述了盟军一只八人小分队潜入德军后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找到并带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还给他那已失去四个儿子中三个的母亲的故事。比照以往,战争题材的影片往往节奏紧凑,而这部影片却是个例外, 电影长达将近3个小时,挥毫泼墨用了整整40分钟描写诺曼底登陆的血腥场面,整个故事的结局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表达了要向世人展现的东西。战斗胜利了,瑞恩顺利的回到了母亲身边,然而米勒上尉等却永远留在了瑞恩的记忆中。影片探讨了战争中人道主义的一个难题,用八个人的生命去拯救一个士兵的人道主义精神究竟是否应该?从这一点一下提高了影片单纯作为纪实性电影的品格,从而更深层的挖掘了战争中的正义和人道精神,而《拯救大兵瑞恩》的正是出神入化的将这一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不仅是一个气势恢宏的战争故事,更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剖析战争中人性的影片。

我在想,现在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有什么不知的满足的呢?没有让我们亲身去经历那些残忍的战争场面就已经是很庆幸的事了,那些精神我们也只能从电影里看到,感觉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悲痛那岂是只用“残忍”两个字可以概括的!战争,无论什么样的名义,受到伤害最多的只能是普通百姓!

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还回想着电影最后由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约翰米高上尉对由马特达蒙扮演的瑞恩说的最后一句话:好好的,不要辜了..当瑞恩已经年迈再回到故地时,对着上尉的墓碑一直想很肯定的证明着:他一直很好的活着,一直有很努力的过好每一天,没有辜负那些为了他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们!他反复的问自己,问家人,他是不是个好人,这一切只是想证明他的余生没有辜负那些“拯救大兵瑞恩”的血的代价!

《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07个字,有4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6分钟,朗读时长25分钟,慢速需要35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作文(1)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诺曼底登陆无不被描绘成盟军的全面胜利而被套上了那迷人而又光彩的光环。但自从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我对二战浪漫的向往一下子被击碎了,电影以密集的炮火和乱飞的子弹,带我进入了那残忍、邪恶的战争世界。

电影一开始就把我拉进了1944年的诺曼底。在那里,没有温情,仅有杀戮;没有怜悯,仅有死亡,还有的是黑洞洞的枪口与一个个弹坑。在电影中,有的士兵还没到陆地就已被罪恶的子弹射中,有的被猛烈的炮火炸成一片片,一个士兵正在寻找他那被炸断了的手臂……在那里,没有对错,仅有生死。死人,躺在那里;活人,则要为生存而拼搏。

人类自始至终都在控诉战争,控诉它对人类所造成的灾难,对生命的轻视,对国家与人民所带来的痛苦。我们控诉战争,我们反对战争。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作文(2)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经典的战争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录诺曼底时,米勒上尉率领一支8人小分队深入敌后去拯救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他是家中的老小,其他三个兄弟都在战场上相继身亡,为了不让已经伤心欲绝的母亲彻底绝望,马歇尔将军下令执行了此次拯救行动。与一般的英雄片有所不同,英雄在什么方面都是英雄,看这部片能让你感受到战争的真实与残酷。

我是幸福的“80后”,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不能真正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生离死别的痛苦,更不能体会什么是不惜一切代价执行上级命令,借这个机会,我要对在战争中为我们争取和平的战士们说声:谢谢!

米勒,是这个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不仅因为他的领导能力,而且因为他的思想觉悟。作为这次拯救行动的负责人,他顺利完成了任务,成功把瑞恩从危险地带救了出来,安全地回到了他母亲身边,然而完成任务的过程对他而言是痛苦的,这从在战友死去之后,他躲在废墟上偷偷地哭,泣不成声,以及“每杀一个人,这就意味着离家又远了”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米勒是一个英雄,但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英雄的,他也有家庭,家里也有爱他的人在等他回去,离瑞恩进一步就意味着离家又远了一步,但是他知道这次行动不仅仅是拯救瑞恩这个人这么简单,他知道拯救瑞恩一个人的同时,不仅仅能挽救一个绝望的母亲,更能影响一大部分人对生命的态度。最后,英雄死在了战场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的活下来,六条生命换来了一条生命,这样的生命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

生命诚可贵,然而在战争中生命不只是属于你个人的,他必须服从于大局。在拯救途中,8人中多次出现了“为什么用我们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难道我们没有母亲,没有兄弟姐妹?我们不是一样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凭什么他就有这个特权?”的想法,在战争中这样的逻辑是不适用的,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甚至于瑞恩自己都想不通,导演这样的安排无非是想让观众明白:要珍惜生命和帮助他人。

在片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一名德国士兵在被放走之后重返战场,并射杀了那个曾经救过他的厄本的战友,最后厄本又杀掉了这名德国士兵。战争是残酷的,对人性的摧残同样是可怕的,厄本是善良的,善良到一开始不忍杀害这个射死了自己战友的敌人,他认为这个德国士兵已经是战俘了,按照规定,不能把他置于死地,但最后厄本还是亲手把他杀死了,算是给死去战友的一个交代。也许有人认为厄本是懦弱的,就是因为他不敢冲出重围挽救同盟战友会死去,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战士都是英雄,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理解,毕竟在死亡面前都能做到视死如归的人是微乎其微的。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伟大的战争片,他不仅让我们重新对战争的残酷进行反思,更是告诫人们要珍惜和平,爱好生活,乐于助人。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作文(3)

我本不看战争片,恐惧战场的血腥残酷。

《拯救大兵瑞恩》,斯皮尔伯格1998年神作,久闻其大名是在各种电影专著中。《拯救大兵瑞恩》的标签很多:斯皮尔伯格、二战、战争片、美国精神。网上有关影评多如牛毛,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我来说,选在这个时候看《拯救大兵瑞恩》完全是出于《伦理学》通识课倪老师的要求。因此,我的切入点或多或少与这堂课的听课感受有关。

影片开头近半个小时的战争场面让我恶心,这么直观地看战士们在战争的各种残酷血腥的死法还是第一次。这半个小时里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是:瑞恩和这群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拯救他?他怎么了?

答案在半小时后揭晓,诺曼底登陆成功了,伞兵瑞恩被困在了敌人后方,而他的三个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家中的老母亲只剩下了这个唯一的儿子。美国作战总指挥部得知情况之后,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前往救援,米勒上尉和他的七个部下,外加德语翻译厄本。在战火依然燃烧的欧洲战场,敌方危险重重,他们毅然上路,只为一个上级的命令,只为实现对一个他们不认识的母亲的诺言。而死亡,随时可能到来。

风雨交加中的逃生、危险暗藏的伏击、长途的跋涉、兄弟的相继牺牲、希望的日渐渺茫,我困惑了:这么多人去救瑞恩值得吗?为了瑞恩牺牲这么多战士明智吗?疑问不攻自破。

米勒上校把这场寻踪看成一场赌注,殊不知他内心的痛楚。每个人在战争到来之前都曾有过美丽但与战争毫无关系的梦想,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生活幸福。米勒在面对部下要离开时没有表现出任何吃惊,在踏上这条没有回头路之前,他或许预料到了这一切的发生,但对他而言,战场上的使命比什么都神圣。米勒说,到兰姆勒带瑞恩回家能让我回到妻子身边,我会担下这项任务。你想退出?你想回去战争?没关系,我不会阻止,我甚至还会替你申请,我只知道,每多杀一个人,我就离我的家越远。拯救可以救赎在战场上疯狂杀戮的罪恶,于是,没人想再退出。

所有人生命的价值此时被大大的简化,即救出瑞恩,然后回家。陆续牺牲的战士,临死前都会说一句话,“妈妈,我想回家。”还有一封写好的带给家里的信。因此,拯救大兵瑞恩的人的终极目的和瑞恩的终极目的融汇一体,即:实现对母亲的承诺,平安回家。这正是人性中相通的地方,没有人想继续战争,那么拯救瑞恩,可以逃避战争;瑞恩平安回家即是对米勒他们平安回家愿望的变相实现。这即是米勒及其部下不顾一切拯救瑞恩的终极价值。

于是就有了麦克对米勒上校的说的话,“或许在这场混蛋战争中,拯救瑞恩成了唯一的好事。”他们的无畏牺牲为瑞恩平安回家搭建了桥梁,生之价值得以如此高贵地彰显。

我又在想,假如瑞恩不能平安回家呢?假如战争永远无止境的继续下去呢?他们如此的牺牲有意义吗?

答案在遇见瑞恩后,在誓死守卫桥的战争中揭晓。

是啊,拯救出瑞恩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们可以对战事撒手不管然后撤退回营等待归期了。但首先是瑞恩迟疑了,他无法接受兄弟的死讯,他要坚守战场,这是他的使命。那么,米勒他们呢?瑞恩已经找到了,可是战争还在继续……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和瑞恩一起保卫这座孤桥。接下来又是一场血雨腥风,仅存的几个兄弟也相继离开,就连麦克也倒下了。米勒上校一直的信念崩溃了,他要怎么回去?就这样回去吗?显然不能,于是他冲到了敌人坦克面前,就那么无奈地坐在那,用抽搐的右手握着枪,一抢一抢的射向迎面驶来的坦克,他的表情很从容淡定,用自己的生命来试图结束这场混蛋战争吧,该死的没完没了的残杀。

米勒努力挤出最后的笑容,对瑞恩说:“詹姆斯,别辜负大家……”

幸好援军来了,战争有了胜利的曙光,可是那么多兄弟在战争中走了。

瑞恩会怎么想?这是我最后思考的问题,他怎么面对那么多为了救他而牺牲的生命?他还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吗?

镜头回到影片开始,年老的瑞恩面对米勒上校的墓碑老泪纵横,他说:“我每天都想着当日你在桥上说的话,我尽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这已经足够,至少这让你觉得我没有辜负你们所做的一切。”瑞恩最后问妻子,“我是个好人吗?跟我说,我这辈子没有白活,跟我说,我是个好人。”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传承生命的价值,米勒和一部分兄弟为了拯救瑞恩而离开人世,瑞恩为了感恩必须要好好活着。我在想,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二战战场,还会有这么壮美吗?因为战争看不到的尽头耗尽了战士们的精力,他们的心灵已遭受残酷战争的蹂躏,已处于崩溃脆弱的边缘,于是在这深刻的绝望中,他们把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寄托在瑞恩身上,此时他们所做的斗争不再是盲目的持枪杀敌,而是为了拯救一个士兵的生命,从而避免了沦为战争的机器。这也正是影片把故事背景设在二战的独特意义之所在,生命价值一场华丽而壮美的升华,并且得以传承生生不息。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作文(4)

现在已经看完这部片子一个多小时了,可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还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折射……都给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总有那么几个片断,我都不忍看,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很佩服斯皮尔伯格,他找的切入点都令我感触颇深……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生活片断和我们的是那么相似!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受害。

当瑞恩和队长在谈论和哥哥们在一起的生活时,我感到很痛心。从那么幸福的场景,一下坠落到死亡边缘,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连我这个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吧~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会突然消失,毕竟时间还有那么多你留恋的东西啊~或许很多人咒骂那个不敢开枪的家伙,若是他敢在关键时候开枪,可能就不会酿成那么惨的悲剧了,可是,这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时候!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是啊~若是他们不放过那个德军,他们的队友就不会死在那人的枪下了。可在战争中,没有谁对谁错,成王,败寇!

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是没有硝烟的平静的,但是二战依然给我们了许多的启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像爱亲人一样地爱自己的战友,自己的同学,这是最高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领会了二战这个血的教训!

最后,人应该懂得感恩。电影首尾由大兵瑞恩去墓地形成呼应,实则是一种感恩教育。瑞恩只是一个代表,他感谢周围的人,尤其感谢米上尉。生活中的每个人应时时地地怀有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低调生活,不要认为什么都应然,不要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对自己的厚爱。只要我们懂得感恩,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作文(5)

周末,我看了一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爸爸说这是一部十分经典的战争篇,它大致讲了::瑞恩在草地上见到了自我恩人(也就是一位烈士)的陵墓,突然想起了当年的那场战役……快要到岸上了,敌军的机枪开扫了,血流成河。不久后,用许多战士的生命换来了沙头摊。攻入沙头滩后,上级派来了一支小部队专门寻找瑞恩的下落。经过很长时间,历经千辛万苦,他们最终找到了瑞恩

。此时瑞恩正扛着火箭筒炮轰敌军的运兵装甲车,找到瑞恩后,大家来到桥头准备瑞恩的最终一战。寻找瑞恩小队的队长是为了自我的爱人才不放弃这一场战争的,值得让人敬佩。队长为了不让瑞恩受伤,自我牺牲了,瑞恩成功回到了家乡。

我想到自我打羽毛球。虽然我十分喜欢羽毛球,可是一累就不想继续了,而队长却为自我喜欢的不顾一切,真是值得敬佩。

为什么队长能为自我喜欢的不顾一切,而我却不能?

拯救大兵瑞恩高中生最新观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78个字,有4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5分钟,朗读时长25分钟,慢速需要35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相信很多人都能够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我的影子。

当然期望自我能是米勒上尉,训练有素,操守坚定,充满大爱,最让人歆羡的是他牺牲时居然都拥有安详镇定的表情,恍若天神。

霍瓦斯中士也不赖。身经百战,爱兵如子,话语不多但句句分量十足,是士兵最佳的后援和精神支柱。死时居然还不忘幽上一默:“我刚把肚子里的气儿放了。”

狙击手杰克森相当令人不舍。吻一吻十字架,上帝借来称颂一番,扳机一扣血光一闪。八人中数他杀人最准最狠,睡觉时却比谁都香。虽说是“仗剑之人必死于剑下”,无奈“主在我心中,任谁也没辙。”

或者憨厚的壮汉卡帕佐,倔强的犹太人梅利士,不听话的瑞比……哪怕是瑞恩也行,士兵楷模,克尽职守,还有一个怡享天年的结局。

可是最终得承认,除了翻译厄本,我不太可能会是其他人。

像他一样懂一点外语滥竽充数,像他一样手无缚鸡之力,像他一样精神紧张放不开,像他一样梦想主义还幼稚可笑。他似乎一无是处,对敌人心慈手软,紧要关头还不争气“_”了一把,直接造成了梅利士被万恶的党卫军活活捅死。我甚至不敢肯定如果换了是我,最终会否有一枪干掉“轮船威利”的勇气。可是这才应当是我,抱着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一样的英雄幻梦,骨子里只是一点叶公好龙的穷酸罢了。厄本的妇人之仁,才是我最能够依靠的财富,微不足道却温暖纯真,最是靠谱。

想当英雄的男人,该看一看《拯救大兵瑞恩》,英雄本就不是人当的。爱慕英雄的女人,也请看看这部电影,英雄就该和战争一样让你走开。

犹记得瑞梅尔残破的桥头,霍瓦斯中士应对着米勒上尉,柔和的眼神融化在夕阳的余晖里:“有一天我们回首往事,会觉得拯救大兵瑞恩是我们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完成的一件杰作。”

不知怎的,想起了希罗多德的《历史》中那句“享了人该享的福,吃了人该受的苦。”

也许这会是我们在这个精神空虚的年代里最值得骄傲的光荣?

拯救大兵瑞恩高中生最新观后感范文(2)

人性的尊严,生命的礼赞

每次观看战争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便在我脑海中闪动。在这部影片中,我感受不到胜利的笑容,更找不到作为赢家的欣喜。仅仅有一股真切的感觉环绕着我,就是来自生命顽强及尊严对我的震撼。

我从这部影片中终于明白,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胜利的。因为,为了胜利,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会随之消亡,但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无不是打击。

在这次二战中,亿万人失去家庭,亿万人的生命成为了战争对人类的惩罚,他们用八个人纯洁的生命与灵魂交换了一个大兵的性命。支持他们坚持下去的,是要拯救大兵瑞恩。

在这次行动中米勒上尉在激战前夜,对其他人说:“我杀过人,一个、十个、百个、上百个,但我十分后悔,可是我又不得不告诉我自己,我不杀人别人就会杀我。在我的指挥下牺牲了四十九名士兵,但他们挽回的却是几倍几十倍。使命就是生命,我们使命的意义在于要让瑞恩回家去,要让他活着。”也许这就是人性的残忍,伟大与光荣。当美军轰炸机盘旋在血淋淋的战场上,八人小分队全部阵亡,但这场战役的意义也许就是米勒上尉对瑞恩说的最后一句话:“要好好做人……”八个人的生命换来一个生活中失去两个儿子母亲的希望,这值吗?也许值,这就是对人性对战争的抵抗,是善良。八个人最终用生命付诸了行动,他们隐藏了八位母亲无言以对的失子之痛,把大兵瑞恩还到痛失两子的母亲身边,这是何等选择!也许是人性的温暖、生命的伟大做出的选择!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人性、生命究竟是有什么力量在战争中,米勒上尉小分队用生命捍卫了人性的尊严与自由,的确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捍卫人性的自由不惜放弃生命,以死相博。“蝼蚁的在铁蹄面前的挣扎”是否也是在捍卫人性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有了人用生命去捍卫尊严与自由,是让人类在失去生命却没有失去精神活着的佐证,让生命不至于堕落到用数字来计算。

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艰难的人生。

为了人性的尊严与自由,敢于用生命抗争。不仅诠释了生命的伟大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也说明无畏的牺牲里包含着一切光荣,对一切理解生命的赤子之心实在不易做到。

当今社会里,虽然没有硝烟和战争,但是有一群维护我们安宁生活的人们。他们是抗击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消防员……他们用行动甚至是生命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尊严,最美的礼赞应当属于他们,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拯救大兵瑞恩高中生最新观后感范文(3)

观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惊叹于斯皮尔博格深厚导演功力的同时,一些东西似乎压在心头,用一个夸张些的句子来说就是——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大概都是在红色电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记得小时候,一些电影,如《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厌的。更后来些,有了《大决战》系列,更是让人大呼过瘾。同时,一种非常不好的观念也油然而生,记得高中时,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曾说,“真希望现在有场战争,那样咱可以大展拳脚”当时大家也随声附和。在我们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有领导人的英名决策,有战士们的奋勇杀敌,有敌人的狼狈不堪,贪生怕死,即便是在咱们最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依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游刃有余的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及其走狗。真的如此嘛?我想我们的电影中至少缺乏了一个战争中必有的元素——残酷。

从我们的老祖宗们开始,历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当绝对的主角。在经典的古典战争名著《三国演义》中,如果从另一种层面考虑,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说。在主人公们谈笑间墙垆灰飞湮灭的同时,是千万生灵的涂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哪一场不是数万甚至十万的死亡。记得有一段,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烧,我相信诸葛的肠胃应该是很好,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人间的修罗场。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从来没有一部是以一个士兵的角度来描写一场战争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来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经有过两次,战士临死时痛苦的喊着“妈妈!”,这大概是整部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镜头,在一个正常人临死时,想到的一定会是自己最亲的人。当然英雄在临死时总会喊出些伟大的口号的,如《勇敢的心》中,华勒斯被行刑前那声雄壮的“freedom”。在我们的电影中,每一个战士都是英雄,因为他们临死时都会喊着“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

总言之,我们的战争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起着政治宣传的作用,而美国战争片,则在揭示真实战争方面把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随着国内的电影商业化逐渐普及,也许只有在票房的面前,才能真正反映中两种电影被观众接受的程度了。

拯救大兵瑞恩高中生最新观后感范文(4)

今天晚上集体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不知在平安夜看这么让因心痛的片子是不是一种讽刺。

现在已经看完这部片子一个多小时了,可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还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折射……都给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总有那么几个片断,我都不忍看,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很佩服斯皮尔伯格,他找的切入点都令我感触颇深……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生活片断和我们的是那么相似。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受害。

当瑞恩和队长在谈论和哥哥们在一起的生活时,我感到很痛心。从那么幸福的场景,一下坠落到死亡边缘,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连我这个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吧!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会突然消失,毕竟时间还有那么多你留恋的东西啊!

看到片末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咒骂那个不敢开枪的家伙,若是他敢在关键时候开枪,可能就不会酿成那么惨的悲剧了,可是,这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时候。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是啊,若是他们不放过那个德军,他们的队友就不会死在那人的枪下了。可在战争中,没有谁对谁错,成王,败寇。

现在,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净化一次心灵,真好……

拯救大兵瑞恩高中生最新观后感范文(5)

对母亲来说,孩子是生命的延续,甚至是活下去的期望,士兵为国捐躯,似乎是很平常的事,但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最疼爱他们的我是母亲,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口中才会不停的叫着“妈妈”“每死一个人,就等于救了一个甚至一百个人”用鲜血换来和平,用死去换来活着,这也许也男主与自我内心的痛苦所做的斗争。

人是一个群体,人与人之间不停地在建立联系,在士兵这群人中,大家总是在一齐应对死亡,他们之间的联系会很紧密,战友的死,带来的痛苦是不可言喻的?每一次作战胜利,对士兵来说,最大的胜利也许是活下来的幸运。

拯救瑞恩是上级下达的任务,服从任务是士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守则,可是士兵也是人,也拥有七情六欲,男主在中枪后,拿着手枪向那坚不可摧的坦克不停的开枪,是作为一个战士的使命,但更多的也许是对战争的仇恨,失去战友的心痛。

到底该不该救瑞恩,也许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用八个人的生命换另一个活着,不值得,但一个母亲已经失去三个孩子,每个人都能理解那是怎样的痛苦,并且这是社会道德所认同的,没办法,两者必选其一,当然得选母亲这边,大家都不明白瑞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上级下达命令,下级执行任务,因任务而死是士兵的光荣,不论他们是否想要这光荣。

上级的任务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执行任务的计划,死去的人,不能抱怨,不能诉说,不能流泪,但他们的故事被瑞恩记在心里,自责,内疚,感激将伴随他的整个人生,为了“不要辜负我们”而努力地活好,被铭记,也许就是活着的另一种形式。

那个被放过俘虏仍旧杀戮不断,为什么他如此的怕死,却又那样的伤害他人,他放过了为他求过情的少年,证明了他也是有人性的吗?他也是一个士兵,为了活着而活着,按战争的要求杀敌,为了自我的正确放走敌人,最终的死也是被放走人所杀——那个懦弱的少年。

因为这个少年的害怕,损失惨重,只是送子弹都不敢,一边一自我为耻,一边害怕地站不起来,他捧着珍贵的子弹像捧着所有人的生命,又无能为力的泪流满面。他明白他求过情的俘虏杀了自我的队友,却更加地自责无能,直到亲眼看见自我放过的人向队长开枪,情绪积累到定点,最终才会在俘虏队伍里打死了他。

当瑞恩拒绝回家,的确展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之前找错的那个哭着要回家的人构成比较,但千里迢迢赶来的战士们,就完不成任务,对不起已死去的同伴,但瑞恩的坚持让他们无可奈何,站前的笑声看起来乐达,却被不着边际的伤感覆盖,多少悲痛愤恨都一笑了之。

神枪手每次开枪前都会祷告耶稣,并亲吻项链上的十字架,来祈求保佑和加强信心、勇气,他从没有完全地相信自我必须能够打中,而是将期望交给天神,自我才能笃定的开枪,所以才从不骄傲自负,也没有被作为一个枪手的压力压倒,十字架是受尽苦难的耶稣的象征,耶稣为人类偿还苦债,来祈祷人们幸福。

士兵用自我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幸福平安,就像耶稣一样,保护着其他人。墓地里一排排洁白的十字架,诉说着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士兵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每个高洁的十字架下,都安眠着一个曾与苦难抗争到底的英雄的灵魂。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故事:美军三军参谋长马歇尔亲自下令, 派一个八人小分队深入敌后, 将已在二战中死了三个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国。为了一个而可能牺牲八个, 值得么?不仅中国人会发出这种疑问, 影片中的小分队成员莱宾也说:谁都有母亲,凭什么瑞恩妈妈的丧子之痛要比我妈重要?

影片用一个小小的细节回答了莱宾的问题:为了一个空降师将军的生命安全, 有人在他乘坐的飞机上焊了一块钢板, 飞机严重超载, 降落时出了事故,造成了22人丧生, 驾驶员悲痛地说“为了他一个”

同样都是“为了一个”, 这“一个”是列兵, 那“一个”是将军, 谁的生命更有价值?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斯皮尔伯格已经毫不犹豫地将天平倾斜到列兵瑞恩一边。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 那么请看“泰坦尼克号”将要沉没时, 妇女、老人、儿童优先上船, 没有人对此发出疑问,难道绅士的生命不如妇孺重要?

与之相对的, 新疆某地一个剧院突发火灾, 有人高呼:“让首长先走!”为什么?因为首长对革命贡献大啊!这口号似乎天经地义。

两种价值观, 对照如此鲜明, 西方国家奉行的大多是人道主义,而我们从小接受的却是集体主义思想,在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永远要遵循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是,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这其实和老师让我们做的铁轨的选择相类似,虽然我也是从小接受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但是我的选择应该是什么都不做,不转向,也不直行,任其前进,也许在这一小段时间里还会出现转机呢。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论幸福还是苦难的生活着,我们都是平等的,我无权决定任何人的生死,也无权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因为不是我给了他们生存的权利,既然不是我给予的,那我怎么能剥夺呢?

我想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关注,中国人需要的是平民惫识, 是最一般的做人准则, 而非既大且空的口号。在西方, 同一个“人”字, 并不以种族、肤色、地位高低、金钱多少来衡量其价值。在我国, 先秦儒家就提倡“民贵君轻”, 程朱理学也鼓吹“人人可以为圣贤”。高呼“让首长先走”的人、对将军和列兵谁有价值产生疑问的人,可能不知道, 那么就需要补课。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42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生命里本就有许多事是无法等价交换的,现在人习惯了斤斤计较,凡事在心里都会算计一番,可有些东西是无法计算的,比如爱,比如道德,所以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才会活的更轻松。

为了安慰一个在战场中连丧三子的母亲,美国军方要派出专人小分队,救出她仅剩下的儿子瑞恩。喜欢研究二战史料的罗达特,也许做梦都没有想到,儿子的降生给他带来了这个关于“战争亲情”以及“价值”的故事大纲。

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给剧本选个好导演,给电影选个好演员。斯皮尔伯格因先前所拍的《辛德勒名单》已让好莱坞见识到他对战争题材的拿捏。选择斯皮尔伯格做本片导演也属情理之中。但对长相略带喜感,演过傻子和好好先生的汤姆·汉克斯而言,要扮演美国大兵,却是很大挑战。为此汉克斯和剧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吃罐头、睡泥地、学射击每样军人必须会的他都要学。果然,从电影开始汉克斯一副视死如归的脸部特写看来,他已感染了军人习气。二战诺曼底登陆的血雨腥风,在斯比尔伯格的指导下被真实地还原。无处不在的爆炸场面,毫无防备的枪林弹雨,没有征兆的突然袭击,都让影片充满恐惧。生命,在战争下显得脆弱。但影片却将重点放在了后半段,即大兵带队寻找瑞恩那场戏。

一队人去救一个人值得吗?刚得到这个任务时,大兵手下的士兵为此展开了讨论,对于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军人而言,为报效祖国,即便战死沙场也是莫大荣耀。可这次本应和所有人一样浴血奋战的瑞恩却得到军方特令?!怎么想都有点纠结。但无论如何,大兵所带领的小分队还是去了。用八条生命去换回一个母亲的儿子。至少他们最后的行动证明,这是值得的!

奥马哈海难血肉横飞的抢攻登陆打得海水猩红,血腥战役在画面上整整持续二十四分钟。枪炮震心,硝烟当空,海水染红,尸横海岸。镜头缓缓铺伸,摇推到战场惨状,一直推向一名卧尸海滩的士兵身上。牺牲的战士背包上写着他的名字斯·瑞恩。故事发生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

德军在海岸旁边的小山上筑起了高高的堡垒,美军从海上乘船而来。战争还不到一半,美军大半部分的人都死光了。后来米勒上尉带人从左边包围了上去,把德军的主力给干掉了,再向山下的人发信号。虽然这次美军胜利了,但也牺牲了很多人。

瑞恩家有4个儿子都当了兵,被分到了不同的部队里,这次大战中他家3个儿子都死了,还有一个现在不知去向,于是总部派米勒上尉带领一支8人小组去查明詹姆斯·瑞恩的下落。他们打听到他在一个德军与美军交战的一座古城里,根据这条线索他们去寻找詹姆斯,却发现这个詹姆斯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个詹姆斯,只是同名而已。

出了这座古城,又打听了一下,说詹姆斯在一次任务中,飞机偏离了航线。于是,他们几个人来到了那个人所说的地方,问了那里的司令。司令说他没有见过这个人。于是,他们又在附近找了找,发现在不远处有一个敌方废弃的雷达站,于是他们安排好了战术,发起了进攻,最后雷达站里的士兵被杀死了,但是他们也牺牲了一名弟兄。他们把死去的弟兄埋葬之后又继续去找詹姆斯。

在途中,米勒上尉发现远处有一辆敌方坦克,便让剩下的几个人隐蔽起来,不要开枪。只见坦克离他们越来越近。忽然,“嘭”地一声,坦克后面着火了。米勒上尉以为是自己的人开的枪,便大吼一声“是谁开的枪?”大家都说自己没有。米勒上尉感到很奇怪,他便让6个人拿枪对准坦克,慢慢地靠近它。在离坦克大约两三米时,他发现有3 个人也拿枪对着他们。米勒上尉看他们穿的衣裳和自己一样,便上去询问他们有没有见到詹姆斯·瑞恩。其中一个人说:“我就是詹姆斯·瑞恩。”

经过一番仔细地询问,这个詹姆斯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个詹姆斯。于是,他们10人便往总部那边赶。在途中得知,德军的坦克快要追上来了他们便做好了计划。在一场激战后,就剩下詹姆斯一个人,其他人全部牺牲了。瑞恩的获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就在这时,美国的援军来了。

导演懂得如何把现代科技的声光电化用到极致,他让你忍不住要蒙上眼睛,不去看那被枪弹炸开的肚肠、生生撕裂的腿肉、喷上来的腥血、腐烂生蛆的伤口。他把战争的残酷,用镜头放大,用音响加强,摊开在你面前。瑞恩家的4个儿子全部参军,在这次战役中,3个儿子阵亡了。总部派出了一支8人小组去寻找瑞恩家的最后一个小儿子詹姆斯。最后,8人小组的人全部牺牲,但詹姆斯活了下来。尽管本片被很多人铭记住了那30分钟的真实残酷,而最后的结尾却是最重磅的泪点。当瑞恩获救之后,米勒上尉临死前对瑞恩说的那句话让本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面对成百上千的十字架,触摸每个名字,每个人都会想到这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这部美国经典战争电影的开头就预示着人性主题的分量。在战争中,去牺牲数人的性命去营救一人是否值得?也许看到这里会解开本片的答案,在那份信件中如是说:“亲爱的瑞恩太太,这就是您的儿子,他安然无恙。而对于这个小分队成员来说,拯救大兵瑞恩是他们在混账战争中做过的最光辉的事情。”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和平之于战争的意义也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来。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和电影制作人,曾两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有三部电影,《大白鲨》(1975)、《et外星人》(1982)与《侏罗纪公园》,打破票房记录,成为当时最卖座的电影。至今,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收入在全球已超过85亿美元。《时代》杂志将他列入世纪百大最重要的人物中的一员。《生活》杂志将斯皮尔伯格评为他同时代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拯救大兵瑞恩大学生最新观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74个字,有4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1分钟,慢速需要43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每一个故事都能带来震撼,都能带来心灵的富足与发自肺腑的感慨。昨天看了一部影片,名字叫《拯救大兵瑞恩》,这部战争片,深深地震撼了我!

故事从诺曼底登陆开始。

当美军攻击德军时,面对城墙上的机关枪突突的不停,美军冒死冲了上去,沙滩上是无数的尸体,而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全是红色的!有的人是在海底被射死的,有的是在冲锋时死的,一位年轻的米勒上尉,带领他的部队,利用镜子,发现了敌军的数量,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兵,火力掩护后,攻占了城墙!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个家庭有着四位兄弟,可三位兄弟都战死了,只剩下最小的瑞恩被运输机投错了地方,生死未卜!

此时的陆军参谋长得知此事后,人道主义精神使他毅然决定,派搜索小队搜索瑞恩,可他的部下却不解,于是,他拿出了林肯给南北战争中一位因战争而失去五个儿子的母亲写的信来说服大家,于是,派出了米勒等出动。

这部片子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在武器面前,生命是那么渺小!在那一眨眼的瞬间,但在战争的背后,多少是有点人道精神。生死只在一眨眼,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类只能靠自己的运气,与经验!

这部影片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其实外国的“抗战”也挺艰难!甚至比中国死伤的还厉害!原本以为诺曼底这一仗盟军打得很欢死伤很少的我彻底改变看法。

最让我感动的是瑞恩,他恪守职责,不因个人生死而抛弃队友!与大家共进退!这让我看到了美国军队的精神,他们是那么有责任感!最终撑到了大部队的来临!

我彻底感悟了:一场战争的赢与输,其实并不重要!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耕耘了,不一定有收获,但不耕耘就一定没有收获!责任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爱拼才会赢,只要敢拼博,胜利一定不远了!

拯救大兵瑞恩大学生最新观后感范文(2)

刚刚看完《拯救大兵瑞恩》,现在的心情好沉重......这是一部让前一百年战争电影蒙羞,让后一百年战争电影无法跳出模式和创新的伟大战争电影!一部你不得不去看的经典战争片!我其实很早以前就打算看这部电影了,因为知道它很经典,但是又因为种种原因我一直没机会去看,今天在家里休息,闲着没事儿,就打算看看了!看完了才发觉,为什么我一直错过了这部电影到现在。

我觉得人总是要在对自己的现况不满足(或者本身自己就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人)的时候来看一些很经典的电影,你当是陶冶情操也好,打发无聊时间也好,总之那些很经典的电影,你应该,还是必须要去看看的,无论你是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下,看完之后你一定会被深深打动!这部电影是98年的老片子了,片子虽老,但堪称经典。

对于这种战争题材的电影,我一向都是比较喜欢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八一建军节出生的,天生我就喜欢看这些,每次都会被那些军人的精神所震撼!就像这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拯救大兵瑞恩》,是描写二战时期的影片,讲述了盟军一只八人小分队潜入德军后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找到并带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还给他那已失去四个儿子中三个的母亲的故事。比照以往,战争题材的影片往往节奏紧凑,而这部影片却是个例外, 电影长达将近3个小时,挥毫泼墨用了整整40分钟描写诺曼底登陆的血腥场面,整个故事的结局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表达了要向世人展现的东西。战斗胜利了,瑞恩顺利的回到了母亲身边,然而米勒上尉等却永远留在了瑞恩的记忆中。影片探讨了战争中人道主义的一个难题,用八个人的生命去拯救一个士兵的人道主义精神究竟是否应该?从这一点一下提高了影片单纯作为纪实性电影的品格,从而更深层的`挖掘了战争中的正义和人道精神,而《拯救大兵瑞恩》的正是出神入化的将这一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不仅是一个气势恢宏的战争故事,更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剖析战争中人性的影片。

我在想,现在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有什么不知的满足的呢?没有让我们亲身去经历那些残忍的战争场面就已经是很庆幸的事了,那些精神我们也只能从电影里看到,感觉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悲痛那岂是只用“残忍”两个字可以概括的!战争,无论什么样的名义,受到伤害最多的只能是普通百姓!

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还回想着电影最后由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约翰米高上尉对由马特达蒙扮演的瑞恩说的最后一句话:好好的,不要辜了..当瑞恩已经年迈再回到故地时,对着上尉的墓碑一直想很肯定的证明着:他一直很好的活着,一直有很努力的过好每一天,没有辜负那些为了他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们!他反复的问自己,问家人,他是不是个好人,这一切只是想证明他的余生没有辜负那些“拯救大兵瑞恩”的血的代价!

拯救大兵瑞恩大学生最新观后感范文(3)

周末,我看了一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爸爸说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战争篇,它大致讲了::瑞恩在草地上见到了自己恩人(也就是一位烈士)的陵墓,突然想起了当年的那场战役……快要到岸上了,敌军的机枪开扫了,血流成河。不久后,用许多战士的生命换来了沙头摊。攻入沙头滩后,上级派来了一支小部队专门寻找瑞恩的下落。经过很长时间,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找到了瑞恩。此时瑞恩正扛着火箭筒炮轰敌军的运兵装甲车,找到瑞恩后,大家来到桥头准备瑞恩的最后一战。寻找瑞恩小队的队长是为了自己的爱人才不放弃这一场战争的,值得让人敬佩。队长为了不让瑞恩受伤,自己牺牲了,瑞恩成功回到了家乡。

我想到自己打羽毛球。虽然我非常喜欢羽毛球,可是一累就不想继续了,而队长却为自己喜欢的不顾一切,真是值得敬佩。

为什么队长能为自己喜欢的不顾一切,而我却不能?

拯救大兵瑞恩大学生最新观后感范文(4)

在略显粗糙的画面中,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纠结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全片看完后我的感受仅有震撼两字。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小队被派去拯救一个二等兵瑞恩的故事。这个小队一路上与敌人交战最终全军覆没,换来了瑞恩的生存。影片的前部用了纪录片的手法重现了诺曼底登陆,鲜血、断肢、尸体、炮火,这一切都被赤裸裸的还原。斯皮尔伯格告诉我们,诺曼底登陆并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一次大捷,更是残酷、残忍、绝望的衍生物。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先祖历经种种战争以换得我们的生存与生活,如今记忆被风沙侵蚀,再提起他们,我们很少会觉得感动。他们成为了历史书上的油墨,成了考试的考点。而更多的牺牲者成为了墓园里每年一次理解吊唁的墓碑,甚至很多的战士一齐组成了一组租统计数字,我们捧着鲜花却不知何处吊唁,历史残忍的把他们慢慢磨成齑粉。我们记住的只是名字,而就像卡尔维诺所说,名字是没有意义的。我明白这一切不可避免,历史终究会尘埃落定,掩盖住当年的热血与爱恨情仇。杨慎早就参破了,他在《临江仙》里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我仍想在历史的缝隙中抓住哪怕一点碎片,在某个时刻突然回忆起它时能付予最忱挚的敬意。

还有那些战争,内战就不需要提起了,二战、抗日战争,这些战争究竟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战争就是战争,任何冠之以“崇高、伟大”的字眼的行为都是对人性的漠视。我从来不认为平津、辽沈等战役是伟大的,因为我们屠杀的是同胞,我甚至不认为抗日战争是伟大的,伟大的是中华民族,不是战争本身。想来战争离我们很远了,我们在温室里呆久了不免会忘记战争的真面目。无数的尸体、枪林弹雨、怒吼、哭泣、绝望……战争才不是电脑游戏,也不是统计数字。看看那些老兵,很多人一辈子活在战争的阴影中难以自拔。“军人的天职是服从”,这是因为在看不到期望的战斗下,所有思考都会让人崩溃,仅有服从使人有继续战斗的勇气。对于战争,无论如何,理性的祭奠死者,带着“温情和敬意”看待它们。我突然想起了以往看到的一篇报道:一位知识分子呼吁以后说“南京大屠杀死者纪念馆”而不是“大屠杀纪念馆”,因为屠杀永远无需纪念。

这部电影有一个每个观影者都无法避开的问题:用一个小队来换一个瑞恩值得吗中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恐怕是不一样的。西方关怀每一个个人,认为为了避免损失更多的生命而放弃一个生命的行为是不人道的,而我们更关注全局,强调理性,争取把伤亡减到最小。奇怪的是,西方恰恰是以理性著称的,而中国文化偏于感性。

我想我们不能直接的断定中国人不讲人道。我们向来崇尚团体主义,为了团体利益能够牺牲个人利益是我们一向遵循的准则。所以应对一个生命与多个生命的权衡时,我们自然而然的会选择牺牲那一个生命。我们始终被困于团体主义的泥潭。这种团体主义带来的是对个体的相对漠视,时间久了,我们变得畏畏缩缩,甚至在团体面前无视他人的痛苦,最终无视自我的痛苦,那时也许就是《1984》预言的场景之一。然而这种团体主义或多或少的帮忙了中华民族一路生存下来。西方则更崇尚个体利益,不放弃每一个个体。这种观念自有其缺陷,然而从人之常情来说,它更容易博得百姓的肯定。我们保守、瞻前顾后,安全却疲累,西方人开放、专注个体,却无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也许这么说不对,因为生命无法用利益来衡量,也不能用数字衡量,如果为了避免可能的更大伤亡而放弃一个生命,我不敢苟同这种行为。

拯救大兵瑞恩大学生最新观后感范文(5)

究竟是战争磨灭了人性,还是人性在战争中愈发显得熠熠生辉?《拯救大兵瑞恩》给出了答案。

电影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珍珠港被袭所以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战争极为惨烈,血流成河,德军装备极其精良,但在各国的猛烈攻击下,德国势力渐渐被击退,联军离柏林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大兵瑞恩就是一名美军101师506团e连的二等伞兵,但不幸的是,他们被错投到了敌腹——德军后方重地,十分危险,更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哥哥也都在战役中牺牲,他是母亲的唯一依靠,却同样杳无音讯,所以,美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下令,派出一支搜救小队,找出瑞恩,把他带回家。

乍一看,这个命令完全就是胡闹,就算是为了一个母亲,也不能让搜救小队搭上性命去救一个人,并且,美军士兵有多少,找出一个士兵简直如同大海捞针,更何况这个士兵深入敌腹谁去救,又有谁愿意去送命呢?可是如果站在母亲的角度去研究,却又不禁多了一份怜悯,而这个命令又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独子无需参军,并且,已经有过家庭因战争而失去了所有的孩子,那么这个命令也就合情合理,但关键是,去救瑞恩的任务应当派给谁呢?

这个任务被派给了米勒上尉,米勒上尉带着霍瓦特中士、莱宾、梅利西、杰克森、卡帕佐、军医韦德和翻译官厄本出发了。

但显然,这个任务对于搜救小队的每个人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是一件不得不去做的苦差而已,仅有医生韦德例外,他明白生命的宝贵。

而灾难很快就降临了,卡帕佐阵亡,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被德军狙击手射中,又在中弹后不断说话耗费体力,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卡帕佐的死让搜救小队出现了动乱和分歧,抱怨声越来越大,倒霉的是,还遇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瑞恩,但并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个爱阿华州的詹姆斯法兰西斯瑞恩。能够想得到,搜救队员的心境,他们本来就心不甘情不愿,在失去了队友却只找到一个同名同姓的胆小鬼,不能不说他们没有愤懑。

之后,好不容易打听到了瑞恩的消息,却又遭遇了韦德医生阵亡的惨痛,但根据军法,却又不得不把射杀韦德医生的德国兵放掉,因为他已经投降做了俘虏。搜救小队面临着解散的危机,因为众人已经不在愿意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二等兵再眼睁睁看着战友死去。

就在小队分崩离析之时,米勒上尉说他原先是一个英文教师,但此刻已经没有人能够认出他是一位教师了,教师育人,军人杀人,每杀一个人,他就离家越远,他并不喜欢打仗,他期望这次任务结束后,自我就能回到家中,不需要再让自我的双手沾满鲜血。

小队重新上路,但他们的心境已经变了,为了回家,他们不再抱怨了。

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无意之间,他们就与瑞恩相遇了,瑞恩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反而是个汉子,更出人意料的是,瑞恩坚决不当逃兵,不抛弃战友,唯独自我回家。

一个大难题摆在了搜救小队的面前,已经找到了瑞恩,要么留下,要么回去。

在战争中,应当优先研究生命,但如果留下守桥,很难相信他们能很好的活着,所以应当选择回去,但搜救小队选择的是留下,那么这又是出于什么呢?没错,选择了人性,不再是一个战争机器,为了完成任务而活着,不仅仅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甚至,他们不再执着于回家,执着于那个守望着的母亲,而是留下来,为什么?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有一种感情叫做战友情谊,有一种心境叫做为了拥有一段真正值得纪念的生命与回忆的选择。

最终的战斗是十分残酷的,靠着有限的并不十分精良的装备对战德军的虎氏坦克和22毫米机枪还有步多于自我几倍的步兵,虽然定下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但还是被强行突破,到最终竟连炸桥都做不到了。尽管如此,在战斗中依然想着战友,杰克森看到了坦克的炮筒瞄向了这边,不是先保护自我,而是大叫让旁边的人伏下……超越死亡的是什么东西,是人类的情感,米勒上尉最终也不在想着回家,而是拿着一把手枪朝着坦克开枪——每一枪,都是一份普通的人类的心境,不喜欢战争,期望拥有一份回忆,与战友之间的情感……

轰——的一声,坦克在米勒上尉的眼前爆炸了,援军最终到达了,空军粉碎了德军的坦克与阵形。

八个人,最终只活下来了两个——莱宾和厄本,其实,之所以是他们活下来也是有原因的吧,不是男一号米勒,而是他们,因为莱宾当时是抱怨最凶的一个,当他应对死去的战友,会想些什么呢?厄本,正是因为厄本的懦弱,梅利西才会死掉,就算他最终射杀了那个忘恩负义的德国士兵,他也会抱着深深的愧疚活一辈子,他真的能够背负得起生命吗?瑞恩其实也在无形中被禁锢了,背负着为救他而死的人的生命。

然而,为什么会有人丧生,有人需要为了别人的生命背负一切?这都是战争的罪过,那么,德国士兵有错吗?他们为什么要被仇视呢?这样的故事不一样样也会发生在德国吗?有错的是希特勒,是战争。

回到开头提到的问题,是战争磨灭了人性,还是人性在战争中愈发熠熠生辉?战争是残酷的,死亡如影随形,战争夺走了生命,但绝不可能抹灭人性,不管你是个军人还是个普通人(基度兹),在战争中,人性依然散发着光彩,那么,到底是什么磨灭了人性——答案是人的内心,人性不能被磨灭,只能被自我所摒弃。

所以,拯救难道只是瑞恩一个人么?拯救的真的只是生命吗?

拯救大兵瑞恩中学生观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76个字,有3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0分钟,慢速需要43分钟,有236位用户喜欢。

《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主要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时,米勒上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

美国军区参谋长马歇尔将军怕这颗独苗再出意外,使悲痛的母亲绝望,于是做出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唯一的儿子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8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个不知生死的人,投入大海捞针的搜救行动,迎接他们的将是战火的洗礼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战争中受到考验,在牺牲了两位士兵之后,有人宁愿坐牢也不愿参加这项任务,但米勒上尉的故事感动了大家,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辛的寻找,最终完成了任务。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终止,他们反而投入了更加激烈的战斗,只为保家卫国,反抗法西斯主义,拯救千千万万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但在敌人的强烈攻击下,寡不敌众,大部分人壮烈牺牲,米勒上尉是其中之一。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当他得知所有兄弟都为国捐躯时,他没有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我,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职责。他无法扭转什么,他活下来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我好好

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我,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

《拯救大兵瑞恩》这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对普通士兵们内心人性的挖掘,战争使士兵所遭受的伤痛会留在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记忆中的深处。我们都应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没有战争就没有伤害,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

拯救大兵瑞恩中学生观后感1000字范文(2)

昨天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十分投入,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今天早上起来之后,脑海中仍然回荡着电影里的情景。

总的来说,看过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几个词,而且总是不停地闪现,那就是:国家,荣誉,亲情,友情,正义,邪恶,母爱,善良,责任,人性。

虽然早就知道说美国人人情差啊,贪生怕死啊什么的都是片面之词,虽然以前也看过几部十分经典的美国拍的反应二战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还是最深的。当诺曼底海滩上成群的士兵还没上岸就被打成蜂窝煤,当几个医务兵冒着生命危险在沙滩上抢救几个可能有救的伤员,并不顾别人的“危险”的提醒,回应说:“他还有救。”这就是责任。

当马歇尔向几位军官念出瑞恩母亲已经失去了五个儿子时,几个久经沙场的硬汉眼里全都含着眼泪,再没有一个人对拯救瑞恩提出反对的意见,这就是人性。

当军方的车开到瑞恩家门前时,瑞恩母亲当即瘫坐在地上,这就是母爱。当战友们在一场又一场恶战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时悲痛欲绝,这就是友情,也许超越了友情。当一位士兵在极其危急的时候却想要救下一个德国女孩时,这就是善良。当瑞恩不愿离开阵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看到了责任。当米勒上尉为了打胜仗甘愿冒着危险和牺牲,并深深知道战争的意义时,又看到了正义对邪恶的挑战。当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阵亡的消息时,不管是对的那个还是错的那个,他们悲痛的反应,看到了什么是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最后,当美国国旗出现在片尾,轻轻飘荡,知道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为了国家。

美国政府,体制也正是凭着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收获了最大的集体效益。

这些情景中也许很多选择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辉的东西,却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拯救大兵瑞恩中学生观后感1000字范文(3)

记得这部片子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不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也许是太小了的缘故。直到现在把它又看了一遍后,深有感触。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写二战时期的影片,讲述了盟军一只八人小分队潜入德军后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找到并带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还给他那已失去四个儿子中三个的母亲的故事

在艰难的寻找过程以及找到瑞恩后誓死阻击德军的过程中,有三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米勒、厄本、瑞恩。

美国的电影中向来不缺乏英雄,但米勒的出现却让我们眼前一亮。他并没在影片中有突出的事迹,并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看似不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但我却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真正有血有肉的英雄,他让我感到了真实。谁说英雄一定要有过人的能力,谁说英雄就不能哭,谁说英雄就要不怕死。更重要的是在他眼里战争是一场大火,越是煽动就越厉害,越蔓延,不断死去的人,总会引发更多的战争,引发更多的人死去。这又告诉我们,英雄并不是好战者,发动战争的都不是真正的英雄。英雄应该学会怎么样去平息战争,不让更多的人死去。正是因为米勒既有善良的心、卓越的领导能力,又有常人的举止,才让这个英雄与众不同。在社会中他就是一个英明的领导。

至于厄本,我想着重说明一下。人们一定会认为他是孬种,是懦夫,但在我看来,厄本的形象真正符合了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形象。请注意,厄本在这次任务前只是一个小小的翻译官。他只是一个大多数百姓的象征,他只是个平凡普通的人。他表现出的躲闪,懦弱、不敢面对死亡、不敢冲出重围挽救同盟......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是一个普通人面对战争的态度。

在普通人眼里,面对战场上的血腥,躲闪逃跑是第一个念头,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怎么可能神话般地冲上去将敌军的头颅打爆呢?这里片子想告诉我们,不是谁拿起枪都能独当一面,不是谁面对敌人就能英勇在前,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削土豆皮那样简单的事情。战士都是英雄,他们都是超人,从肢体的力量,到心理的承受力,方方面面都不是一般人能及的。也从一个侧面告诉观众,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面对那些逃跑怯懦的士兵,也应该给予一些理解,毕竟在死亡面前,真正能够做到视死如归的人实在是微乎其微。

而瑞恩,一个在电影里只出现了约40分钟的二等兵,本身并不是个关键的人物,即便处于事件的核心,他的重要性也早被这次行动本身的意义所掩盖。但是,略去拯救对象的额外身份,他,又是观众了解美国最普通士兵的途径。被拯救,这是外界不为他所掌控的因素赋予他的义务,与他无关,因而影片的视角扩大了,在守桥之役前瑞恩根米勒讲述自己兄弟的趣事一场戏,导演并非在试图说服观众,力证这次行动是在拯救一个多么值得怜悯的家庭,而是通过瑞恩的嘴,说出每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战前,谁都有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他们被子弹击中时要为之感伤和不舍的东西,那究竟是什么?可能在美国,那是家庭的回忆,在别的地方又是别的什么,总之是一些值得珍藏和怀恋的,却又远离的东西。战争的作用在这里仅仅是毁灭所能毁灭一切,战斗者们便是要夺回他们能夺回的部分。

从瑞恩的言语中,从他三个兄弟的表现中,我能感觉到瑞恩他做到了,做到誓死完成任务,誓死效忠国家了。那么拯救瑞恩就不是只因为他的三个哥哥阵亡,怕他妈妈伤心了。试问:谁没有父母?谁的死对于家人又是一件好事呢?凭什么他能享受到这样的幸运待遇?凭什么要为他去浪费那些珍贵的军用物资呢?难道只是为了美国的那些小小的虚荣心?为了高呼民主,人权吗?米勒说过:"为了一项任务,死掉两三个人是值得的,但是可以换取二十、三十、甚至成百上千人的姓名。这样死是值得的。"但是为了区区一个二等兵瑞恩,却死了三条人命,这看起来并不值得。瑞恩只是美国人概念中的士兵群像,是他们憧憬的士兵的形象,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至少值得用生命去换取的人,是一个理想化的士兵。是弘扬英雄主义的一个最好的典范。他的形象不见的高大,但是平凡中却显出不平凡,并不需要多少另类,也足以讴歌美国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对信仰的致死不逾。

可以说这三个人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米勒是领导,厄本是老百姓,瑞恩是榜样。进一步说一个军队是等级分明的,就似一个社会。一个社会中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会成为士兵努力的目标。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本片开始用了40分钟左右的时间描写了诺曼底登陆的血腥场面。但这并不代表本片就情节拖沓了。正相反,本片从开场的血腥中暗示了战争的残酷。而影片中从不同人口中经常可以听到意思相同的一句话"完成任务,就可以回家"。在我看来,40分钟的开头以及这一句话很好的展现出了士兵们的心态:想让战争快点结束,和家人团聚。毕竟谁都不想在如此残酷的战场上多待一分钟。但德军却似一只困兽,尽管已经是强弩之末,但还可以作困兽之争。此时可以说是两军意志的比拼,作为军队的领导人当然知道稳定军心,提升士气的重要性。于是他们想到了树立榜样。而这个榜样就是"瑞恩"。既然树立榜样的力量是如此之大,那么,拯救榜样就变得理所当然了。拯救瑞恩就是为了弘扬瑞恩的精神,为了让士兵们感到政府的关怀,找到自己的目标,提升一个由士兵组成的社会的力量。

拯救大兵瑞恩中学生观后感1000字范文(4)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向以来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因为总有那么几个片断,太残酷、太血腥,使人无法直视。所以,久而久之遇到这种画面总是会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可是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我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们几个都慢慢的走向死亡,可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找到了瑞恩。可是,让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而是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共同守卫桥,可是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可是临死前还不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我的家室、自我的生活;他们也会聊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事情和我们平常谈论得是那么相似。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牵扯进来一齐受害。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也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一样的记忆,有的惊栗,有的惨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难过。

拯救大兵瑞恩中学生观后感1000字范文(5)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述二战时期的影片,讲述了盟军一只八人小分队潜入德军后方,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找到并带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还给他那已失去四个儿子中三个的母亲的故事。其导演斯蒂文第56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第7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奖。

影片给我以极大的震撼,影片的第一幕是描述诺曼底登陆的场景,战争的残酷性超出了我的想象,据历史记载诺曼底登陆中盟军伤亡2876000人,德军伤亡138000人,是二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导演无疑为屏幕前的观众们制造了与电影资料极为相符的情境,战争是惨烈而血腥的,人在彼时显得如此脆弱,枪林弹雨穿透头盔、撕裂身体;士兵在滩头上寻找自我的残肢断臂;一声炸响过后,米勒拖着的伤员只剩半截……这次战役同时暴露了人性的软弱与坚强,应对德军铁桶般的封锁,美军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最终攻占了诺曼底。该片中战争的惨烈与美军的战斗意志交相呼应,约翰·米勒上尉领导其连队率先攻入了敌军内部成为了反攻的转折点。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队刚刚在奥马哈海滩登陆战的惨烈激战,伤亡很大。

登陆的胜利将镜头切换到美军后方对阵亡家属的安抚工作上,从激烈的战场转到平静的后方,由动到静,徒增了悲痛色彩。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四个儿子全部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的将领在得知其中的三名儿子全部阵亡后该消息之后,为了不让这位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决定派一支异常小分队,将她仅存的儿子安全地救出战区。该拯救小组的任务就落在了刚刚完成登陆任务的约翰·米勒上尉身上,此时米勒已经顾不上闲暇歇息,而必须组建一支小队即刻出发开始拯救任务,他匆匆地挑选了几位身边较为优秀的士兵,然后又临时从别的部队征召了几名专业兵种,在别的部队还在原地休整的时候,米勒的八人小队又开始踏上长驱直入敌方占领地带,在茫茫未知的广阔地域中寻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征途。

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各种困难和危险相继扑面而来,他们逐渐开始怀疑这项任务的合理性:为什么这一个士兵,就值得让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瑞恩的一条命为何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在困惑中他们选择了坚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在该片中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应对着随时可能扑上来的敌人,应对着一个又一个倒下的战友,应对着一次又一次人性的抉择,他们最终懂得了这次任务的意义所在,他们不仅仅在拯救瑞恩,而是在拯救他们自我,是对这场战争的拯救,是对人类人性的拯救!

经历过千难万险之后,小分队最终在某处激战正酣的地带找到了这名士兵瑞恩,然而抱有强烈意志与职责感的瑞恩并不愿意与米勒一齐离开战场.。米勒上尉及其战友也充分认识到了拯救瑞恩这项任务的意义决定留下来与瑞恩一齐守住这座桥!最终米勒和他的战友都牺牲了,可是瑞恩活下来了。他们的任务完成了……米勒上尉在临死前对瑞恩说“好好活着,不要辜负大家。”一句普通的嘱托便,一句很平实的语言,一种崇高的精神和高尚品格情操却跃然在心中。可是为了一个人的生命牺牲八个人的性命,这种牺牲的代价是否值得米勒上尉的话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八位战士用自我的生命诠释给世人人性的光辉!

碟片已经播放完。可是我的心境许久不能平静。米勒上尉最终说的话一向在我耳边回响,他的身影也越发令我肃然起敬。这是一次光荣的任务!在人性泯灭的屠杀中,在惨绝人寰的战争中,拯救大兵瑞恩带给了人类期望!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三学生观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09个字,有4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1分钟,朗读时长34分钟,慢速需要47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三学生观后感作文(1)

在距离这天这个和谐安定的社会__年前,这个世界在法西斯这个战争狂人的误导下,充满了硝烟,完全没有和平。六十年转眼就过去,二战也早就结束了,有一位有心的导演斯皮尔伯格将它其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用电影这个形式记录了下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我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半途中,他们几个一个个地走向死亡,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找到了瑞恩。可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守卫桥,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死前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下去。

这部电影十分令人感动,每一个细节,不论是这些战士不惜自我生命去完成任务,还是拯救自我的队友,这种精神无处不感动着我们。瑞恩在这部电影中其实就是一个期望,一个目标,是米勒一行人收到的命令,他们对总部来的命令没有丝毫的懈怠,即使是与死神应对面,还是要完成任务。这种精神也是仅有军人才有的。早在军训的时候,教官就说过了,走路的时候不喊停,即使前面就是墙也要走下去。

法西斯是凶恶的,是残酷的,可是即使恶势力在强大,永远是不会战胜正义的,因为他们长官与战士是没有感情的,像盟军的米勒上校就像爱自我的亲人一样地去爱自我的士兵,这种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此刻的生活虽然是没有硝烟的平静的,可是二战依然给我们了许多的启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像爱亲人一样地爱自我的战友,自我的同学,这是最高的境界,也仅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领会了二战这个血的教训!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三学生观后感作文(2)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故事:美军三军参谋长马歇尔亲自下令, 派一个八人小分队深入敌后, 将已在二战中死了三个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国。为了一个而可能牺牲八个, 值得么?不仅中国人会发出这种疑问, 影片中的小分队成员莱宾也说:谁都有母亲,凭什么瑞恩妈妈的丧子之痛要比我妈重要?

影片用一个小小的细节回答了莱宾的问题:为了一个空降师将军的生命安全, 有人在他乘坐的飞机上焊了一块钢板, 飞机严重超载, 降落时出了事故,造成了22人丧生, 驾驶员悲痛地说“为了他一个”

同样都是“为了一个”, 这“一个”是列兵, 那“一个”是将军, 谁的生命更有价值?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斯皮尔伯格已经毫不犹豫地将天平倾斜到列兵瑞恩一边。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 那么请看“泰坦尼克号”将要沉没时, 妇女、老人、儿童优先上船, 没有人对此发出疑问,难道绅士的生命不如妇孺重要?

与之相对的, 新疆某地一个剧院突发火灾, 有人高呼:“让首长先走!”为什么?因为首长对革命贡献大啊!这口号似乎天经地义。

两种价值观, 对照如此鲜明, 西方国家奉行的大多是人道主义,而我们从小接受的却是集体主义思想,在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永远要遵循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是,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这其实和老师让我们做学生的相类似,虽然我也是从小接受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但是我的选择应该是什么都不做,不转向,也不直行,任其前进,也许在这一小段时间里还会出现转机呢。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论幸福还是苦难的生活着,我们都是平等的,我无权决定任何人的生死,也无权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因为不是我给了他们生存的权利,既然不是我给予的,那我怎么能剥夺呢?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三学生观后感作文(3)

听好多人都给我推荐拯救大兵瑞恩,今天在承德影院里看了一遍,感触很深。评论这部电影:很多人都说「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反战片,因为它的画面很血腥。导演的用意是在控诉战争的残酷。导演的用意是在控诉战争的残酷。这实在是很烂的影评。这实在是很烂的影评。

解开这部戏的关键,是片尾雷恩缅怀那些牺牲者时所说的那些话。解开这部戏的关键,是片尾雷恩缅怀那些牺牲者时所说的那些话。他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善良、有意义,值得那些人为他牺牲。他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善良、有意义,值得那些人为他牺牲。他还很认真地追问妻子,我是个好人吗?他还很认真地追问妻子,我是个好人吗?这实在是个深刻的问题。这实在是个深刻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新生都建立在他人,譬如父母、先烈、师长,以及许多的无名英雄与战士等的牺牲上。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新生都建立在他人,譬如父母、先烈、师长,以及许多的无名英雄与战士等的牺牲上。而我们活得善良、有意义吗?而我们活得善良、有意义吗?值得他们为我们牺牲吗?值得他们为我们牺牲吗?此时影片中呈现出整齐的一排排的十字架,更透显出了耶稣流血牺牲而换取吾人新生的宗教意涵。

此时影片中呈现出整齐的一排排的十字架,更透显出了耶稣流血牺牲而换取吾人新生的宗教意涵。如果那些英勇的战士复活过来,而当他们看到美国新生的一代那种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时,他们可能会非常愤怒,觉得自己的鲜血白流了。如果那些英勇的战士复活过来,而当他们看到美国新生的一代那种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时,他们可能会非常愤怒,觉得自己的鲜血白流了。

这部影片中血腥的场面,其实是在强调他人牺牲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甚至到惨烈的地步。这部影片中血腥的场面,其实是在强调他人牺牲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甚至到惨烈的地步。相形之下,我们这些受惠者生活的虚空、无意义,甚至腐化与堕落,实在是令人悲愤的对恩典的严重糟蹋与污辱。相形之下,我们这些受惠者生活的虚空、无意义,甚至腐化与堕落,实在是令人悲愤的对恩典的严重糟蹋与污辱。雷恩始终是个值得承受恩典与被救赎的人。雷恩始终是个值得承受恩典与被救赎的人。他年轻在战场上时就不肯退却苟活,他与弟兄们一起固守阵地。他年轻在战场上时就不肯退却苟活,他与弟兄们一起固守阵地。战后,他更战战兢兢地活着,要求自己活得善良、有意义,直到老迈。战后,他更战战兢兢地活着,要求自己活得善良、有意义,直到老迈。我渴望作个雷恩!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三学生观后感作文(4)

和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不太一样,我不太喜欢战争题材的电影。说的直接点,以前基本上对此不太感冒。经常搞不懂为什么一提起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他们总会兴趣倍增滔滔不绝。

这部影片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也是从它开始,我慢慢的懂得了从战争片中发掘人性。

最初吸引我去看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称赞的口碑,虽然它与9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却赢得无论影评人还是观众的一致好评,二战老兵看完本片后称之为有史以来最真实和震撼的反映二战的影片。

于是,怀着高山仰止的心境,开始了这一次特殊的观影历程。

当影片结束时,我的胸口添堵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厚实。这不仅仅是看过一部好片的充实和快感,中间夹杂着思考,震撼,余音绕梁,发人深省。

曾听人说过在战争中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内在的人性。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难临头各自飞。想想确实是这样。习惯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们早已经体会不到战争时期的那种恐慌和危机感,自然也不会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战争状态中人性的善恶。

可是,当它赤裸裸的以一种触目惊心的直观方式呈此刻你眼前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应对呢

还好,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个怀着童心的老男孩,一个能拍出《et》这么温情的童话的人不可能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的,即使作为犹太人的他的那部惊世的《辛德勒的名单》讲的仍然是一个人的救赎,结局仍然给人以期望,即便是那个内心挣扎的纳粹军官最终还是放走了他喜欢但却极力抗拒的犹太女佣。所以,怀揣着天真的他能够还原战争的惨烈,能够刻画战争中种种人性,但他永远不会像库布里克那样对世界的刻画绝望得让你不敢直视。他始终会在激烈的焦灼和痛苦的抉择后给你以期望,让你对人生有所感激,让你对生命有所珍惜。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题,八个人去救一个人,这样的事在真正的战场上可能不会发生。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的儿子都丧命于战争的噩耗。这种饱含人性的虚构其实早以打动人们的内心,让我们不会再去过多的苛求它是否贴合历史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化有形为无形,变虚幻为真实。

我不想在对开头的20分钟的震撼的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做过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经做过太多的褒奖和评述,并且我明白,无论我用什么样的文字努力去还原,较之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语言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记得米勒中尉刚到岸上时候的那一怔和那一个片刻的周围的死寂无声,摇晃的眩晕的他的眼神环顾着四周惨烈情景。已经不能用惊愕来描述了,脑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无法理解!!前一刻的还在平静中的他们此时竟然来到了地狱!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场景,因为在那时我第一次把自我置身于战场上去身临其境的感觉周围的血肉横飞。开头的这场登陆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的那场警匪对峙,同样的真实迅速把观众拉入其中的氛围。紧迫的节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过本片的人可能会更多的关注那个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和他每次出击前的那个招牌性的动作:亲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确实很让人神往,可这是斯氏对战争的神话描述,对战争传奇的放大,所以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战争结果的。

还记得最先牺牲的那个士兵吗?为了救一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中枪身亡,而在之前他丝毫都没有研究过值不值得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近乎一种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价是生命。

还记得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国人吗?最终反过来被他所杀时那种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没有所谓的仁慈吗?

恐怕人人都会在那个士兵躲在楼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战友已经快被敌人杀死的时候而近乎愤怒了吧!再我们眼里,他懦弱的近乎无耻,在他自我看来,他可能也会痛恨自我吧,因为直到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和他自我,才同时如此清晰的通彻了他的内心。

这便是战争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强烈的比较才能更深刻的彰显人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那些平日里隐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层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应对战争之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是一个很让你恐惧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自我竟然会感到底气不足!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正义勇敢的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不单单是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无法去扭转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我,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不是鲁莽,而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职责。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我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我,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将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这些动力和自我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最终,当米勒中尉无力的躺在那,一枪一枪的射向敌人的坦克的时候,我从他即将熄灭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丝的绝望。直到最终的一刻他都在坚持,这种坚持往往能创造奇迹。

轰隆震天的坦克爆炸声和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是一个昭示期望的开始。

其实奇迹不光是电影中才有的神话,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告诉我们的一样: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了期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奇迹了。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三学生观后感作文(5)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向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在某个程度上是因为不能理解那血腥的战争场面,而这一部战争片,它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这部影片主要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时,米勒上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马歇尔将军怕这颗独苗再出意外,使悲痛的母亲绝望,于是做出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唯一的儿子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8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战火的洗礼和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战争中受到考验……

“一只颤抖的手、一句临终时的遗言、一个用六个士兵拯救的生命......”这三个情结构了火爆的美国进口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全部主题。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主角,那就是米勒上尉。那一只颤抖的手,在影片中用了四个特写的镜头来表现这只手。米勒上尉最初是中学教师,战争的不断升级和扩大改变了他原有的平静生活。戎马倥偬,硝烟弥漫,使他的身体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战争的烙印,这种伤痛本身就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看完影片我们依然无法得悉他的手是如何负的伤。可是总是在战争场面就要一触即发之前,导演都有意地让这只手出现我们的眼帘中。影片中这一只颤抖的手不是说米勒上尉在战争前的心理恐惧,而无非是要说明战争给人留下的无法抹灭的苦痛的记忆。

从这一只颤抖的手,我们能够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一样的记忆,或惊栗,或惨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伤痛。

在战场中找一名士兵,那简直比大海捞针还更难,那不仅仅只是漫无边际的找寻,还时时刻刻面临的是生命的危险。然而士兵的使命感和战争的需要驱使着米勒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我的性命,用一把小手枪在做着实际上是无谓的抵抗的时候,他仍然想起了自我的任务是把最小的瑞恩从战争中拯救出来,能够安全地回到母亲的身边。所以,当生命即将离去,他哽咽着在瑞恩的耳边说道: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必须要活下去。这句临终的遗言,不仅仅影响着瑞恩的一生:“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而我们的观众也会因为这句话而更加激起内心对法西斯发动这场战争的仇恨,所以在剧中瑞恩是必须要活着回到母亲身边。

“生命诚可贵”而在战场上,那一张张长长的死亡名单,是那么轻易地从报音员的口中读出。“用六条生命去拯救一条生命”,这样的生命价值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深思。在影片中,分队的一些成员的想法也是能够让人理解和同情的,“为什么用我们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难道我们没有母亲,没有兄弟姐妹?我们不是一样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凭什么他就有这个特权?”这样的生命价值观也仅有在战争中才可能出现。战争是无情的,在战争中这样的情形又何止瑞恩一人呢?可导演的刻意,无非的意图是:珍惜生命和帮忙他人。在影片中,拯救队员因为帮忙瑞恩而明白家庭的温暖和生命的可贵,而瑞恩因为米勒上尉和拯救队而感悟用自我的生命去保护、照顾更多需要拯救和帮忙人们。爆发战争对于每个人是不能选择和左右的,但帮忙他人是自我能够选择和作决定的。

《拯救大兵瑞恩》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人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血流成河的镜头,让人触目惊心,那感觉中还带有一种惶恐。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

《拯救大兵瑞恩》这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对普通士兵们内心人性的挖掘。战争使士兵所遭受的伤痛会留在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记忆中的深处,给他们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影片的强烈音响效果中,我们观众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样真实,一样惨烈,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深思。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7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每一个故事都能带来震撼,都能带来心灵的富足与发自肺腑的感慨。昨天看了一部影片,名字叫《拯救大兵瑞恩》,这部战争片,深深地震撼了我!

故事从诺曼底登陆开始……

当美军攻击德军时,面对城墙上的机关枪突突的不停,美军冒死冲了上去,沙滩上是无数的尸体,而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全是红色的!有的人是在海底被射死的,有的是在冲锋时死的,一位年轻的米勒上尉,带领他的部队,利用镜子,发现了敌军的数量,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兵,火力掩护后,攻占了城墙!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个家庭有着四位兄弟,可三位兄弟都战死了,只剩下最小的瑞恩被运输机投错了地方,生死未卜!

此时的陆军参谋长得知此事后,人道主义精神使他毅然决定,派搜索小队搜索瑞恩,可他的部下却不解,于是,他拿出了林肯给南北战争中一位因战争而失去五个儿子的母亲写的信来说服大家,于是,派出了米勒等出动……

这部片子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在武器面前,生命是那么渺小!在那一眨眼的瞬间,但在战争的背后,多少是有点人道精神。生死只在一眨眼,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类只能靠自己的运气,与经验!

这部影片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其实外国的“抗战”也挺艰难!甚至比中国死伤的还厉害!原本以为诺曼底这一仗盟军打得很欢死伤很少的我彻底改变看法。

最让我感动的是瑞恩,他恪守职责,不因个人生死而抛弃队友!与大家共进退!这让我看到了美国军队的精神,他们是那么有责任感!最终撑到了大部队的来临!

我彻底感悟了:一场战争的赢与输,其实并不重要!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耕耘了,不一定有收获,但不耕耘就一定没有收获!责任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爱拼才会赢,只要敢拼博,胜利一定不远了!

拯救大兵瑞恩的观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48个字,有3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0分钟,慢速需要42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拯救大兵瑞恩》的观后感优秀影评1

在距离这天这个和谐安定的社会六十年前,这个世界在法西斯这个战争狂人的误导下,充满了硝烟,完全没有和平。六十年转眼就过去,二战也早就结束了,有一位有心的导演斯皮尔伯格将它其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用电影这个形式记录了下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我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半途中,他们几个一个个地走向死亡,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找到了瑞恩。但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守卫桥,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死前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下去。

这部电影十分令人感动,每一个细节,不论是这些战士不惜自我生命去完成任务,还是拯救自我的队友,这种精神无处不感动着我们。瑞恩在这部电影中其实就是一个期望,一个目标,是米勒一行人收到的.命令,他们对总部来的命令没有丝毫的懈怠,即使是与死神应对面,还是要完成任务。这种精神也是只有军人才有的。早在军训的时候,教官就说过了,走路的时候不喊停,即使前面就是墙也要走下去。

法西斯是凶恶的,是残酷的,但是即使恶势力在强大,永远是不会战胜正义的,因为他们长官与战士是没有感情的,像盟军的米勒上校就像爱自我的亲人一样地去爱自我的士兵,这种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此刻的生活虽然是没有硝烟的平静的,但是二战依然给我们了许多的启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像爱亲人一样地爱自我的战友,自我的同学,这是最高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领会了二战这个血的教训!

《拯救大兵瑞恩》的观后感优秀影评2

首先,是采用了手提摄影机进行拍摄,摄影师在导演布置的大环境中来回穿梭,使画面达到了近似记录片的效果,并且营造出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令银幕上的人物和事件更加真实、可信。

其次是导演对于机位的选择。在登陆情节中,摄象机是手提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时刻都在运动中的,但又因为人工操作,因此,镜头一般都是平行对准物体或者是45度角的仰拍和俯拍,画面设置是以士兵视角取景,用来制造出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加上跟踪拍摄,或干脆将摄影机放在地上以人的视觉体验观察整个战场,观众就随镜头仿佛亲临奥马哈滩头,感受着枪林弹雨的威慑。斯皮尔伯格认为大场景不能很好地传递出战争的恐怖感,所以他没有用航拍,甚至只在战斗结束的时候用了一回全景,而更多的是采用中景,最常见的则是近景和特写。

第三是找到一个人代表导演的主体思维来综观整个战场,这个人无疑就是米勒上尉。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借米勒的眼来表现出导演视角,以导演的思维来强化战场语境,将战场中每一个角落都详尽地呈现在观众的眼中,并以耳鸣声和被这声音所淹没的枪声来做背景音效,再一次强化了银幕上战场氛围,且以单一视角透视战场全貌,用画面传达出导演的情感抒发,即对战争的赤裸裸和残无人道做出了无声的批判。

最后一点就是对死亡的拍摄。在战争中难免不死人,像诺曼底登陆这样惨烈的战争死人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人死的得有意义。要有意义,首先要做到真实。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死亡镜头相当的逼真。士兵中弹后没有挣扎就呜呼了。在这里,没有了慢镜下对死亡过程的“全程直播”,也没有了不切实际的垂死反戈,死亡,来的是如此的快,快的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死亡逐渐增多,一个、两个、三个……不计其数,最终营造出来的是银幕上惨烈的景象,人们在不只不觉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在战争中更是如此。片中的死虽然是短促的,但在铺垫之下却显得尤为有力:水下的士兵被重物缠住只能被活活的闷死;由于力气不足而眼睁睁地看着冰冷的尖刀刺入心窝的犹太裔士兵……这些“死亡段落”以从生走向死亡为载体,传达出战争的恐惧、悲惨与人性的没落,人的生命是这样的转瞬即逝。

在影片20多分钟的登陆战役场面里,几乎每一个阵亡士兵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子弹居然穿过钢盔打进脑门,一位肠子被打出的年轻士兵,惊恐绝望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叫:妈妈、妈妈。米勒上尉在枪林弹雨中拖着一受伤躺倒在地的战友往前匍匐行进,炸弹轰鸣后他再回头看,拖着的人只剩下半个躯体,他即将那可怖的断尸丢开,作呕不停地向前跑去。在这种刻骨铭心的视听描绘面前,谁还能将那二战的血腥、恐怖忘却呢?

《拯救大兵瑞恩》让你随时都沉浸在它浓重的感动里。每一个战士的死都能够引起观者心理上和生理上极大的共鸣。它不仅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惨烈,法西斯的凶残,并唤醒了人们对那些被战争轻易夺取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的深切怀念。它使人无法走出它的感染和感动。当人在枪鸣炮轰后转瞬即逝的时候,你会被这巨大的伤痛所震撼,叫你在此时不能不去体味对那场邪恶战争的谴责与痛恨,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崇拜,以及对爱和人性终极关怀的重新咀嚼。

《拯救大兵瑞恩》的观后感优秀影评3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直以来我还非常少看战争片,由于总会有那麼好多个片段,太惨忍、太恐怖,让人不忍直视。因此,长此以往碰到这类界面一直会不由自主的将头别开,可是这一部电影使我真实感受到战争的惨忍和对生命价值的了解。

电影开头便是,老瑞恩带著自身的亲人赶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生命祷告。自打俄马哈风起云涌取得成功后,总公司就收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放弃的信息,便一声令下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她们好多个都慢慢走向身亡,可是历经艰难的勤奋,苍天不负有心人,她们总算找到瑞恩。可是,令人疑虑的是,米勒一行人没有马上离开,只是她们决策和瑞恩留下相互守护桥,但是最后米勒上校还是去世了,可是临终前还没忘记嘱咐瑞恩要好好地活地下来。

对啊!战争始终是最惨忍的,它通常使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被可怜的拖累。在烛火下,当好多个壮汉外露她们的柔情似水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她们也仅仅平平常常的人啊,也是有自身的妻室、自身的日常生活;她们也会聊八卦、玩笑,她们讨论的事儿和大家平时讨论得是那麼类似。没人与生俱来便是英雄人物,而仅仅以便某些人的欲望,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牵涉进去一起被害。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见到,战争不仅是政冶的持续,它也会让我们全部的人留有不一样的记忆力,有的惊栗,有的激烈,有的哀痛,有的但有一点是同样的:它给大家产生数最多的是伤心。

《拯救大兵瑞恩》的观后感优秀影评4

刚刚看了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面有几个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1944年6月,盟军在奥玛哈海滩登陆。影片中,盟军登陆艇里,士兵们在海浪的颠簸中,很多人都难受得呕吐了。很快,登陆艇到达奥玛哈海滩前沿,刚才的难受变成了恐惧:有的士兵在胸前划着十字,祈求上帝保佑;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士兵咬了咬自己的护身符——十字架……,舱门打开,德军的mg42机枪开始招呼了,前面的士兵纷纷中弹,后面的士兵于是从侧面往水里跳,照样没有能够躲过弹雨。呵呵,影片还对掉进海里的士兵作了一些特写,就是他们在海水下面被子弹击中,鲜血直流。据说一般子弹在水里的有效杀伤力只有3米,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美军士兵虽然登上了海滩,但是被德军机枪火力压制而无法前进,美军在海滩上伤亡枕籍(顺便插一句,当时登上海滩的除了美军外还有英军,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军队,在影片中,我们好象只能看见美军的身影);炮弹不时在人群中炸开,一名救护兵的肠子给炸了出来,倒在地上不停地叫着“妈呀,妈呀”,相信这样的嘲谁看了都不会遗忘。美军终于打开一个缺口,冲到了敌人的工事后面,用火焰喷射器攻击工事里的敌人。德军腹背受敌,纷纷投降。美军喜欢杀俘虏是他们的光荣传统了。

在这部影片也有体现:两名德军士兵扔下枪枝举着手从工事里钻出来,两名美军端着枪对准了他们,德军士兵求美军不要杀他们,不知是那两名美军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说着“你们在说什么”,冷不丁地一梭子干掉了他们。

影片中这段表现当年奥玛哈海滩的十多分钟的激战是真实、让人震撼的:在战争面前,个人的生命是那样脆弱。看过许多二战影片,像这样具有震撼力的嘲并不多。

受命寻找瑞恩的兄队在德军阵地前,经过一番激战后,消灭了几名德军,并且抓住了一名党卫军士兵。他们让那名德军挖个坑把死去的那名美军埋了。这个嘲很个意思:可能是那名德军见军医比较和美吧,他挖了一会儿坑,就和军医边抽烟边聊天,此时此刻,他忘记了恐惧,仿佛和军医是朋友一般。兄队的其他成员过来了,他连忙跳进坑里,继续挖坑。美军让他上来他也不上来。可能是他知道自己要被美军杀掉了,想用这种方式来感化美军,换取一条生路吧;他不停地向美军求饶,把救助的目光可怜巴巴地投向军医。兄队的成员都想杀了他为死去刚死去的那名美军报仇,只有军医反对。军医向约翰·米勒中尉求情,约翰·米勒中尉考虑再三,同意了军医的求情,放走了那名德军。这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兄队找到了瑞恩,想带他走。但是瑞恩不同意,他要坚守在战斗一线。兄队和美军的其他部队一起坚守一座大桥。很快,德军过来了,在钟楼高处负责观察敌军动向的美军士兵报告说:敌人有两辆坦克,约五十人。美军开始埋设炸药,并在四周的建筑物埋伏下来,伺机而动。德军进入包围圈后,随着一声巨响,一辆坦克被炸得趴了窝,坦克周围的德军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美军的轻重武器同时开火,德军一片片倒下。从画面上看,德军远远不止五十人哦。否则,美军也不会在自己先发制人并且给德军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兵力还处于劣势。战斗在残酷地进行中,两名美军奔到一座建筑物里,从高处向敌军开火。德军发现了他们,也进入了这座建筑物。这两名美军听见了有人上楼的脚步声,都是为是被激烈的战斗吓着抱着枪和子弹不敢动弹的军医厄本。后来发觉不对劲,连忙开火,三名德军被打死,可一名美军也被德军的子弹击中而身受重伤。这时候,我们看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呵呵,他不就是先前被放走的那名德军士兵吗!此时此刻,剩下的两人都来不及开枪,扔下武器展开了肉搏。显然,在残酷的肉搏中,美军士兵在体力下处于下风,他呼叫着躺在地上的那个美军的名字,想他能够起来帮自己一把。可是,那名受了重伤即将断气的美军,怎么能够帮助他呢?他艰难地把匕首掏出来,匕首很快被那名德军士兵夺去,美军士兵抓住德军士兵的手腕,想不让匕首刺向自己。镜头转向了厄本,他听见了呼救声,缓缓地向楼上走去,可他却走向半途就停下了,只知道在楼梯里哭。接着,我们看到一个特写镜头:德军士兵不顾那名美军士兵的求饶,把匕首插进了他的胸膛。唉,可怜的孩子呀。由于你的懦弱,把自己战友的生命给葬送了!完事后,德军士兵从房间里走出来,跌跌撞撞地下楼。他看了看站在楼梯上的厄本,可能认出了他曾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没有对他采用行动;厄本早已被吓懵了,哪里想到对眼前这名德军动手!影片给我们一个这名德军领章上的“ss”特写镜头,这个嘲就over了。

哎,对敌人的软弱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呀。

在这里,我们不能指责厄本放走了那名德军士兵而造成后来几名美军士兵的阵亡——因为反对屠杀战俘违反了人道和公理,同时也是违反日内瓦公约的;况且厄本也不可能预料到放走这名德军的后果。不过,善解人意的导演给了厄本一个挽救自己错误的机会:厄本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一下子成熟,和先前那个胆小、懦弱的他判若两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一个人就俘获了五名德军,其中就包括那名杀害自己战友的德军。他开枪击毙了那名德军,也算是将功补过吧。

以上是自己的信笔涂鸦,请各位战友勿喷!

《拯救大兵瑞恩》的观后感优秀影评5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故事:美军三军参谋长马歇尔亲自下令,派一个八人小分队深入敌后,将已在二战中死了三个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国。为了一个而可能牺牲八个,值得么?不仅中国人会发出这种疑问,影片中的小分队成员莱宾也说:谁都有母亲,凭什么瑞恩妈妈的丧子之痛要比我妈重要?

影片用一个小小的细节回答了莱宾的问题:为了一个空降师的生命安全,有人在他乘坐的飞机上焊了一块钢板,飞机严重超载,降落时出了事故,造成了22人丧生,驾驶员悲痛地说“为了他一个”。同样都是“为了一个”,这“一个”是列兵,那“一个”是,谁的生命更有价值?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斯皮尔伯格已经毫不犹豫地将天平倾斜到列兵瑞恩一边。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那么请看“泰坦尼克号”将要沉没时,妇女、老人、儿童优先上船,没有人对此发出疑问,难道绅士的生命不如妇孺重要?

与之相对的,新疆某地一个剧院突发火灾,有人高呼:“让首长先走!”为什么?因为首长对革命贡献大啊!这口号似乎天经地义。

两种价值观,对照如此鲜明,西方国家奉行的大多是人道主义,而我们从小接受的却是集体主义思想,在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永远要遵循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是,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这其实和老师让我们做的铁轨的选择相类似,虽然我也是从小接受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但是我的选择应该是什么都不做,不转向,也不直行,任其前进,也许在这一小段时间里还会出现转机呢。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论幸福还是苦难的生活着,我们都是平等的,我无权决定任何人的生死,也无权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因为不是我给了他们生存的权利,既然不是我给予的,那我怎么能剥夺呢?

我想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关注,中国人需要的是平民惫识,是最一般的做人准则,而非既大且空的口号。在西方,同一个“人”字,并不以种族、肤色、地位高低、金钱多少来衡量其价值。在我国,先秦儒家就提倡“民贵君轻”,程朱理学也鼓吹“人人可以为圣贤”。高呼“让首长先走”的人、对和列兵谁有价值产生疑问的人,可能不知道,那么就需要补课。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补上人道主义这门课。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初中生观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29个字,有5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1分钟,朗读时长34分钟,慢速需要48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现在已经看完这部片子一个多小时了,可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还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折射……都给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总有那么几个片断,我都不忍看,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很佩服斯皮尔伯格,他找的切入点都令我感触颇深……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生活片断和我们的是那么相似!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受害。

当瑞恩和队长在谈论和哥哥们在一起的生活时,我感到很痛心。从那么幸福的场景,一下坠落到死亡边缘,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连我这个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吧~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会突然消失,毕竟时间还有那么多你留恋的东西啊~或许很多人咒骂那个不敢开枪的家伙,若是他敢在关键时候开枪,可能就不会酿成那么惨的悲剧了,可是,这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时候!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是啊~若是他们不放过那个德军,他们的队友就不会死在那人的枪下了。可在战争中,没有谁对谁错,成王,败寇!

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是没有硝烟的平静的,但是二战依然给我们了许多的启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像爱亲人一样地爱自己的战友,自己的同学,这是最高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领会了二战这个血的教训!

最后,人应该懂得感恩。电影首尾由大兵瑞恩去墓地形成呼应,实则是一种感恩教育。瑞恩只是一个代表,他感谢周围的人,尤其感谢米上尉。生活中的每个人应时时地地怀有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低调生活,不要认为什么都应然,不要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对自己的厚爱。只要我们懂得感恩,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初中生观后感范文(2)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故事:美军三军参谋长马歇尔亲自下令, 派一个八人小分队深入敌后, 将已在二战中死了三个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国。为了一个而可能牺牲八个, 值得么?不仅中国人会发出这种疑问, 影片中的小分队成员莱宾也说:谁都有母亲,凭什么瑞恩妈妈的丧子之痛要比我妈重要?

影片用一个小小的细节回答了莱宾的问题:为了一个空降师将军的生命安全, 有人在他乘坐的飞机上焊了一块钢板, 飞机严重超载, 降落时出了事故,造成了22人丧生, 驾驶员悲痛地说“为了他一个”

同样都是“为了一个”, 这“一个”是列兵, 那“一个”是将军, 谁的生命更有价值?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斯皮尔伯格已经毫不犹豫地将天平倾斜到列兵瑞恩一边。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 那么请看“泰坦尼克号”将要沉没时, 妇女、老人、儿童优先上船, 没有人对此发出疑问,难道绅士的生命不如妇孺重要?

与之相对的, 新疆某地一个剧院突发火灾, 有人高呼:“让首长先走!”为什么?因为首长对革命贡献大啊!这口号似乎天经地义。

两种价值观, 对照如此鲜明, 西方国家奉行的大多是人道主义,而我们从小接受的却是集体主义思想,在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永远要遵循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是,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这其实和老师让我们做的铁轨的选择相类似,虽然我也是从小接受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但是我的选择应该是什么都不做,不转向,也不直行,任其前进,也许在这一小段时间里还会出现转机呢。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论幸福还是苦难的生活着,我们都是平等的,我无权决定任何人的生死,也无权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因为不是我给了他们生存的权利,既然不是我给予的,那我怎么能剥夺呢?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初中生观后感范文(3)

听好多人都给我推荐拯救大兵瑞恩,今天在承德影院里看了一遍,感触很深。评论这部电影:很多人都说「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反战片,因为它的画面很血腥。导演的用意是在控诉战争的残酷。导演的用意是在控诉战争的残酷。这实在是很烂的影评。

这实在是很烂的影评。解开这部戏的关键,是片尾雷恩缅怀那些牺牲者时所说的那些话。解开这部戏的关键,是片尾雷恩缅怀那些牺牲者时所说的那些话。他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善良、有意义,值得那些人为他牺牲。他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善良、有意义,值得那些人为他牺牲。他还很认真地追问妻子,我是个好人吗?他还很认真地追问妻子,我是个好人吗?这实在是个深刻的问题。这实在是个深刻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新生都建立在他人,譬如父母、先烈、师长,以及许多的无名英雄与战士等的牺牲上。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新生都建立在他人,譬如父母、先烈、师长,以及许多的无名英雄与战士等的牺牲上。而我们活得善良、有意义吗?而我们活得善良、有意义吗?值得他们为我们牺牲吗?值得他们为我们牺牲吗?此时影片中呈现出整齐的一排排的十字架,更透显出了耶稣流血牺牲而换取吾人新生的宗教意涵。此时影片中呈现出整齐的一排排的十字架,更透显出了耶稣流血牺牲而换取吾人新生的宗教意涵。如果那些英勇的战士复活过来,而当他们看到美国新生的一代那种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时,他们可能会非常愤怒,觉得自己的鲜血白流了。如果那些英勇的战士复活过来,而当他们看到美国新生的一代那种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时,他们可能会非常愤怒,觉得自己的鲜血白流了。

这部影片中血腥的场面,其实是在强调他人牺牲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甚至到惨烈的地步。这部影片中血腥的场面,其实是在强调他人牺牲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甚至到惨烈的地步。相形之下,我们这些受惠者生活的虚空、无意义,甚至腐化与堕落,实在是令人悲愤的对恩典的严重糟蹋与污辱。相形之下,我们这些受惠者生活的虚空、无意义,甚至腐化与堕落,实在是令人悲愤的对恩典的严重糟蹋与污辱。

雷恩始终是个值得承受恩典与被救赎的人。雷恩始终是个值得承受恩典与被救赎的人。他年轻在战场上时就不肯退却苟活,他与弟兄们一起固守阵地。他年轻在战场上时就不肯退却苟活,他与弟兄们一起固守阵地。战后,他更战战兢兢地活着,要求自己活得善良、有意义,直到老迈。战后,他更战战兢兢地活着,要求自己活得善良、有意义,直到老迈。我渴望作个雷恩!我渴望作个雷恩。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初中生观后感范文(4)

和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不太一样,我不太喜欢战争题材的电影。说的直接点,以前基本上对此不太感冒。经常搞不懂为什么一提起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他们总会兴趣倍增滔滔不绝。

这部影片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也是从它开始,我慢慢的懂得了从战争片中发掘人性。

最初吸引我去看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称赞的口碑,虽然它与9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却赢得无论影评人还是观众的一致好评,二战老兵看完本片后称之为有史以来最真实和震撼的反映二战的影片。

于是,怀着高山仰止的心境,开始了这一次特殊的观影历程。

当影片结束时,我的胸口添堵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厚实。这不仅仅是看过一部好片的充实和快感,中间夹杂着思考,震撼,余音绕梁,发人深省。

曾听人说过在战争中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内在的人性。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难临头各自飞。想想确实是这样。习惯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们早已经体会不到战争时期的那种恐慌和危机感,自然也不会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战争状态中人性的善恶。

可是,当它赤裸裸的以一种触目惊心的直观方式呈此刻你眼前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应对呢

还好,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个怀着童心的老男孩,一个能拍出《et》这么温情的童话的人不可能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的,即使作为犹太人的他的那部惊世的《辛德勒的名单》讲的仍然是一个人的救赎,结局仍然给人以期望,即便是那个内心挣扎的纳粹军官最终还是放走了他喜欢但却极力抗拒的犹太女佣。所以,怀揣着天真的他能够还原战争的惨烈,能够刻画战争中种种人性,但他永远不会像库布里克那样对世界的刻画绝望得让你不敢直视。他始终会在激烈的焦灼和痛苦的抉择后给你以期望,让你对人生有所感激,让你对生命有所珍惜。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题,八个人去救一个人,这样的事在真正的战场上可能不会发生。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的儿子都丧命于战争的噩耗。这种饱含人性的虚构其实早以打动人们的内心,让我们不会再去过多的苛求它是否贴合历史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化有形为无形,变虚幻为真实。

我不想在对开头的20分钟的震撼的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做过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经做过太多的褒奖和评述,并且我明白,无论我用什么样的文字努力去还原,较之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语言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记得米勒中尉刚到岸上时候的那一怔和那一个片刻的周围的死寂无声,摇晃的眩晕的他的眼神环顾着四周惨烈情景。已经不能用惊愕来描述了,脑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无法理解!!前一刻的还在平静中的他们此时竟然来到了地狱!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场景,因为在那时我第一次把自我置身于战场上去身临其境的感觉周围的血肉横飞。开头的这场登陆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的那场警匪对峙,同样的真实迅速把观众拉入其中的氛围。紧迫的节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过本片的人可能会更多的关注那个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和他每次出击前的那个招牌性的动作:亲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确实很让人神往,可这是斯氏对战争的神话描述,对战争传奇的放大,所以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战争结果的。

还记得最先牺牲的那个士兵吗?为了救一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中枪身亡,而在之前他丝毫都没有研究过值不值得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近乎一种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价是生命。

还记得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国人吗?最终反过来被他所杀时那种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没有所谓的仁慈吗?

恐怕人人都会在那个士兵躲在楼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战友已经快被敌人杀死的时候而近乎愤怒了吧!再我们眼里,他懦弱的近乎无耻,在他自我看来,他可能也会痛恨自我吧,因为直到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和他自我,才同时如此清晰的通彻了他的内心。

这便是战争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强烈的比较才能更深刻的彰显人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那些平日里隐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层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应对战争之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是一个很让你恐惧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自我竟然会感到底气不足!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正义勇敢的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不单单是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无法去扭转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我,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不是鲁莽,而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职责。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我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我,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将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这些动力和自我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最终,当米勒中尉无力的躺在那,一枪一枪的射向敌人的坦克的时候,我从他即将熄灭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丝的绝望。直到最终的一刻他都在坚持,这种坚持往往能创造奇迹。

轰隆震天的坦克爆炸声和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是一个昭示期望的开始。

其实奇迹不光是电影中才有的神话,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告诉我们的一样: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了期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奇迹了。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初中生观后感范文(5)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向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在某个程度上是因为不能理解那血腥的战争场面,而这一部战争片,它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这部影片主要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时,米勒上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马歇尔将军怕这颗独苗再出意外,使悲痛的母亲绝望,于是做出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唯一的儿子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8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战火的洗礼和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战争中受到考验……

“一只颤抖的手、一句临终时的遗言、一个用六个士兵拯救的生命......”这三个情结构了火爆的美国进口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全部主题。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主角,那就是米勒上尉。那一只颤抖的手,在影片中用了四个特写的镜头来表现这只手。米勒上尉最初是中学教师,战争的不断升级和扩大改变了他原有的平静生活。戎马倥偬,硝烟弥漫,使他的身体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战争的烙印,这种伤痛本身就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看完影片我们依然无法得悉他的手是如何负的伤。可是总是在战争场面就要一触即发之前,导演都有意地让这只手出现我们的眼帘中。影片中这一只颤抖的手不是说米勒上尉在战争前的心理恐惧,而无非是要说明战争给人留下的无法抹灭的苦痛的记忆。

从这一只颤抖的手,我们能够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一样的记忆,或惊栗,或惨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伤痛。

在战场中找一名士兵,那简直比大海捞针还更难,那不仅仅只是漫无边际的找寻,还时时刻刻面临的是生命的危险。然而士兵的使命感和战争的需要驱使着米勒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我的性命,用一把小手枪在做着实际上是无谓的抵抗的时候,他仍然想起了自我的任务是把最小的瑞恩从战争中拯救出来,能够安全地回到母亲的身边。所以,当生命即将离去,他哽咽着在瑞恩的耳边说道: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必须要活下去。这句临终的遗言,不仅仅影响着瑞恩的一生:“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而我们的观众也会因为这句话而更加激起内心对法西斯发动这场战争的仇恨,所以在剧中瑞恩是必须要活着回到母亲身边。

“生命诚可贵”而在战场上,那一张张长长的死亡名单,是那么轻易地从报音员的口中读出。“用六条生命去拯救一条生命”,这样的生命价值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深思。在影片中,分队的一些成员的想法也是能够让人理解和同情的,“为什么用我们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难道我们没有母亲,没有兄弟姐妹?我们不是一样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凭什么他就有这个特权?”这样的生命价值观也仅有在战争中才可能出现。战争是无情的,在战争中这样的情形又何止瑞恩一人呢?可导演的刻意,无非的意图是:珍惜生命和帮忙他人。

在影片中,拯救队员因为帮忙瑞恩而明白家庭的温暖和生命的可贵,而瑞恩因为米勒上尉和拯救队而感悟用自我的生命去保护、照顾更多需要拯救和帮忙人们。爆发战争对于每个人是不能选择和左右的,但帮忙他人是自我能够选择和作决定的。

《拯救大兵瑞恩》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人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血流成河的镜头,让人触目惊心,那感觉中还带有一种惶恐。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

《拯救大兵瑞恩》这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对普通士兵们内心人性的挖掘。战争使士兵所遭受的伤痛会留在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记忆中的深处,给他们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影片的强烈音响效果中,我们观众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样真实,一样惨烈,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深思。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学生观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54个字,有5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0分钟,朗读时长33分钟,慢速需要46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在略显粗糙的画面中,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纠结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全片看完后我的感受仅有震撼两字。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小队被派去拯救一个二等兵瑞恩的故事。这个小队一路上与敌人交战最终全军覆没,换来了瑞恩的生存。影片的前部用了纪录片的手法重现了诺曼底登陆,鲜血、断肢、尸体、炮火,这一切都被赤裸裸的还原。斯皮尔伯格告诉我们,诺曼底登陆并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一次大捷,更是残酷、残忍、绝望的衍生物。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先祖历经种种战争以换得我们的生存与生活,如今记忆被风沙侵蚀,再提起他们,我们很少会觉得感动。他们成为了历史书上的油墨,成了考试的考点。而更多的牺牲者成为了墓园里每年一次理解吊唁的墓碑,甚至很多的战士一齐组成了一组租统计数字,我们捧着鲜花却不知何处吊唁,历史残忍的把他们慢慢磨成齑粉。

我们记住的只是名字,而就像卡尔维诺所说,名字是没有意义的。我明白这一切不可避免,历史终究会尘埃落定,掩盖住当年的热血与爱恨情仇。杨慎早就参破了,他在《临江仙》里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我仍想在历史的缝隙中抓住哪怕一点碎片,在某个时刻突然回忆起它时能付予最忱挚的敬意。

还有那些战争,内战就不需要提起了,二战、抗日战争,这些战争究竟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战争就是战争,任何冠之以“崇高、伟大”的字眼的行为都是对人性的漠视。我从来不认为平津、辽沈等战役是伟大的,因为我们屠杀的是同胞,我甚至不认为抗日战争是伟大的,伟大的是中华民族,不是战争本身。想来战争离我们很远了,我们在温室里呆久了不免会忘记战争的真面目。

无数的尸体、枪林弹雨、怒吼、哭泣、绝望……战争才不是电脑游戏,也不是统计数字。看看那些老兵,很多人一辈子活在战争的阴影中难以自拔。“军人的天职是服从”,这是因为在看不到期望的战斗下,所有思考都会让人崩溃,仅有服从使人有继续战斗的勇气。对于战争,无论如何,理性的祭奠死者,带着“温情和敬意”看待它们。我突然想起了以往看到的一篇报道:一位知识分子呼吁以后说“南京大屠杀死者纪念馆”而不是“大屠杀纪念馆”,因为屠杀永远无需纪念。

这部电影有一个每个观影者都无法避开的问题:用一个小队来换一个瑞恩值得吗中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恐怕是不一样的。西方关怀每一个个人,认为为了避免损失更多的生命而放弃一个生命的行为是不人道的,而我们更关注全局,强调理性,争取把伤亡减到最小。奇怪的是,西方恰恰是以理性著称的,而中国文化偏于感性。

我想我们不能直接的断定中国人不讲人道。我们向来崇尚团体主义,为了团体利益能够牺牲个人利益是我们一向遵循的准则。所以应对一个生命与多个生命的权衡时,我们自然而然的会选择牺牲那一个生命。我们始终被困于团体主义的泥潭。

这种团体主义带来的是对个体的相对漠视,时间久了,我们变得畏畏缩缩,甚至在团体面前无视他人的痛苦,最终无视自我的痛苦,那时也许就是《1984》预言的场景之一。然而这种团体主义或多或少的帮忙了中华民族一路生存下来。西方则更崇尚个体利益,不放弃每一个个体。这种观念自有其缺陷,然而从人之常情来说,它更容易博得百姓的肯定。我们保守、瞻前顾后,安全却疲累,西方人开放、专注个体,却无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也许这么说不对,因为生命无法用利益来衡量,也不能用数字衡量,如果为了避免可能的更大伤亡而放弃一个生命,我不敢苟同这种行为。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学生观后感范文(2)

刚刚看完《拯救大兵瑞恩》,现在的心情好沉重......这是一部让前一百年战争电影蒙羞,让后一百年战争电影无法跳出模式和创新的伟大战争电影!一部你不得不去看的经典战争片!我其实很早以前就打算看这部电影了,因为知道它很经典,但是又因为种种原因我一直没机会去看,今天在家里休息,闲着没事儿,就打算看看了!看完了才发觉,为什么我一直错过了这部电影到现在。

我觉得人总是要在对自己的现况不满足(或者本身自己就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人)的时候来看一些很经典的电影,你当是陶冶情操也好,打发无聊时间也好,总之那些很经典的电影,你应该,还是必须要去看看的,无论你是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下,看完之后你一定会被深深打动!这部电影是98年的老片子了,片子虽老,但堪称经典。

对于这种战争题材的电影,我一向都是比较喜欢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八一建军节出生的,天生我就喜欢看这些,每次都会被那些军人的精神所震撼!就像这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拯救大兵瑞恩》,是描写二战时期的影片,讲述了盟军一只八人小分队潜入德军后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找到并带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还给他那已失去四个儿子中三个的母亲的故事。比照以往,战争题材的影片往往节奏紧凑,而这部影片却是个例外, 电影长达将近3个小时,挥毫泼墨用了整整40分钟描写诺曼底登陆的血腥场面,整个故事的结局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表达了要向世人展现的东西。战斗胜利了,瑞恩顺利的回到了母亲身边,然而米勒上尉等却永远留在了瑞恩的记忆中。影片探讨了战争中人道主义的一个难题,用八个人的生命去拯救一个士兵的人道主义精神究竟是否应该?从这一点一下提高了影片单纯作为纪实性电影的品格,从而更深层的挖掘了战争中的正义和人道精神,而《拯救大兵瑞恩》的正是出神入化的将这一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不仅是一个气势恢宏的战争故事,更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剖析战争中人性的影片。

我在想,现在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有什么不知的满足的呢?没有让我们亲身去经历那些残忍的战争场面就已经是很庆幸的事了,那些精神我们也只能从电影里看到,感觉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悲痛那岂是只用“残忍”两个字可以概括的!战争,无论什么样的名义,受到伤害最多的只能是普通百姓!

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还回想着电影最后由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约翰米高上尉对由马特达蒙扮演的瑞恩说的最后一句话:好好的,不要辜了..当瑞恩已经年迈再回到故地时,对着上尉的墓碑一直想很肯定的证明着:他一直很好的活着,一直有很努力的过好每一天,没有辜负那些为了他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们!他反复的问自己,问家人,他是不是个好人,这一切只是想证明他的余生没有辜负那些“拯救大兵瑞恩”的血的代价!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学生观后感范文(3)

有一部战争片叫:《拯救大兵瑞恩》。出于对战争的好奇,我便寻着了这部电影。简介上说去执行救援任务的只是一只仅有8名人员的小分队,并且最后全军覆没。我满心欢喜,心想可以看到一副如《狼牙山五壮士》或《亮剑》一样的剧情了,立马开始观看。这几部篇子使我对战争片充满了好感。让我期待第三次世界大战,幻想着自己勇敢无畏地冲上战场。

影片刚开始的是诺曼底登陆。登陆在诺曼底的美国大兵们对作战显得格外恐惧,不像《亮剑》里表现得狂热不怕死。人们在胸口画着十字架,嘴里乞求着上帝的保佑,然后被撕裂了腿,打穿了肚子,肠子流的满地是,口中大叫妈妈;或是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地了,身首异处。在看着战友们被子弹打飞了半个脑袋,撕裂了一只胳膊的情况下,不少士兵精神失常,软弱地躺在死人堆里不能继续作战,而没有因此大发脾气,冲上去嚷嚷着要报仇。

在之后那个小分队协助另外一个分队把守桥梁,敌军的坦克来临前,所有的战士都深深地感到了恐惧,迫使自己跟战友说一些美好的事,勉强地笑着,等待着死亡。

机枪手们弹药在作战过程中没了弹药,补送弹药的战士被朋友们给炮弹炸得灰飞烟灭而吓得瘫倒在路上,毫无行动力。导致那些可怜的机枪手在于敌肉搏时硬生生地,缓慢地给一把匕首插进了心脏,配音让你听到一丝丝肌肉紧绷,被戳穿的吱吱嘎嘎的声响,使人胸口冰凉,好似真有把匕首正在穿破你的心脏,你正在感受漫长的恐惧,走向死亡。而他的老娘,正在拼命地祈祷,希望自己的儿子没事,可以安全的退役回乡。 在这样的屠宰场,死,只是迟早的事,而又要亲眼目睹身边的一个个人不见了、消失了,来增添自己心中的死亡气氛,在恐惧中紧张痛苦地死去。还会让你的家人们也分享到许多不安。被自己杀死的人们,亦是如此。

《拯救大兵瑞恩》带给我的不是狂热而是恐怖,战争真是可怕。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学生观后感范文(4)

每一个故事都能带来震撼,都能带来心灵的富足与发自肺腑的感慨。昨天看了一部影片,名字叫《拯救大兵瑞恩》,这部战争片,深深地震撼了我!

故事从诺曼底登陆开始。

当美军攻击德军时,面对城墙上的机关枪突突的不停,美军冒死冲了上去,沙滩上是无数的尸体,而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全是红色的!有的人是在海底被射死的,有的是在冲锋时死的,一位年轻的米勒上尉,带领他的部队,利用镜子,发现了敌军的数量,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兵,火力掩护后,攻占了城墙!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个家庭有着四位兄弟,可三位兄弟都战死了,只剩下最小的瑞恩被运输机投错了地方,生死未卜!

此时的陆军参谋长得知此事后,人道主义精神使他毅然决定,派搜索小队搜索瑞恩,可他的部下却不解,于是,他拿出了林肯给南北战争中一位因战争而失去五个儿子的母亲写的信来说服大家,于是,派出了米勒等出动。

这部片子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在武器面前,生命是那么渺小!在那一眨眼的瞬间,但在战争的背后,多少是有点人道精神。生死只在一眨眼,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类只能靠自己的运气,与经验!

这部影片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其实外国的“抗战”也挺艰难!甚至比中国死伤的还厉害!原本以为诺曼底这一仗盟军打得很欢死伤很少的我彻底改变看法。

最让我感动的是瑞恩,他恪守职责,不因个人生死而抛弃队友!与大家共进退!这让我看到了美国军队的精神,他们是那么有责任感!最终撑到了大部队的来临!

我彻底感悟了:一场战争的赢与输,其实并不重要!正如那句话所说的,耕耘了,不一定有收获,但不耕耘就一定没有收获!责任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爱拼才会赢,只要敢拼博,胜利一定不远了!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大学生观后感范文(5)

究竟是战争磨灭了人性,还是人性在战争中愈发显得熠熠生辉?《拯救大兵瑞恩》给出了答案。

电影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珍珠港被袭所以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战争极为惨烈,血流成河,德军装备极其精良,但在各国的猛烈攻击下,德国势力渐渐被击退,联军离柏林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大兵瑞恩就是一名美军101师506团e连的二等伞兵,但不幸的是,他们被错投到了敌腹——德军后方重地,十分危险,更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哥哥也都在战役中牺牲,他是母亲的唯一依靠,却同样杳无音讯,所以,美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下令,派出一支搜救小队,找出瑞恩,把他带回家。

乍一看,这个命令完全就是胡闹,就算是为了一个母亲,也不能让搜救小队搭上性命去救一个人,并且,美军士兵有多少,找出一个士兵简直如同大海捞针,更何况这个士兵深入敌腹谁去救,又有谁愿意去送命呢?可是如果站在母亲的角度去研究,却又不禁多了一份怜悯,而这个命令又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独子无需参军,并且,已经有过家庭因战争而失去了所有的孩子,那么这个命令也就合情合理,但关键是,去救瑞恩的任务应当派给谁呢?

这个任务被派给了米勒上尉,米勒上尉带着霍瓦特中士、莱宾、梅利西、杰克森、卡帕佐、军医韦德和翻译官厄本出发了。

但显然,这个任务对于搜救小队的每个人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是一件不得不去做的苦差而已,仅有医生韦德例外,他明白生命的宝贵。

而灾难很快就降临了,卡帕佐阵亡,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被德军狙击手射中,又在中弹后不断说话耗费体力,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卡帕佐的死让搜救小队出现了动乱和分歧,抱怨声越来越大,倒霉的是,还遇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瑞恩,但并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个爱阿华州的詹姆斯法兰西斯瑞恩。能够想得到,搜救队员的心境,他们本来就心不甘情不愿,在失去了队友却只找到一个同名同姓的胆小鬼,不能不说他们没有愤懑。

之后,好不容易打听到了瑞恩的消息,却又遭遇了韦德医生阵亡的惨痛,但根据军法,却又不得不把射杀韦德医生的德国兵放掉,因为他已经投降做了俘虏。搜救小队面临着解散的危机,因为众人已经不在愿意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二等兵再眼睁睁看着战友死去。

就在小队分崩离析之时,米勒上尉说他原先是一个英文教师,但此刻已经没有人能够认出他是一位教师了,教师育人,军人杀人,每杀一个人,他就离家越远,他并不喜欢打仗,他期望这次任务结束后,自我就能回到家中,不需要再让自我的双手沾满鲜血。

小队重新上路,但他们的心境已经变了,为了回家,他们不再抱怨了。

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无意之间,他们就与瑞恩相遇了,瑞恩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反而是个汉子,更出人意料的是,瑞恩坚决不当逃兵,不抛弃战友,唯独自我回家。

一个大难题摆在了搜救小队的面前,已经找到了瑞恩,要么留下,要么回去。

在战争中,应当优先研究生命,但如果留下守桥,很难相信他们能很好的活着,所以应当选择回去,但搜救小队选择的是留下,那么这又是出于什么呢?没错,选择了人性,不再是一个战争机器,为了完成任务而活着,不仅仅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甚至,他们不再执着于回家,执着于那个守望着的母亲,而是留下来,为什么?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有一种感情叫做战友情谊,有一种心境叫做为了拥有一段真正值得纪念的生命与回忆的选择。

最终的战斗是十分残酷的,靠着有限的并不十分精良的装备对战德军的虎氏坦克和22毫米机枪还有步多于自我几倍的步兵,虽然定下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但还是被强行突破,到最终竟连炸桥都做不到了。尽管如此,在战斗中依然想着战友,杰克森看到了坦克的炮筒瞄向了这边,不是先保护自我,而是大叫让旁边的人伏下……超越死亡的是什么东西,是人类的情感,米勒上尉最终也不在想着回家,而是拿着一把手枪朝着坦克开枪——每一枪,都是一份普通的人类的心境,不喜欢战争,期望拥有一份回忆,与战友之间的情感……

轰——的一声,坦克在米勒上尉的眼前爆炸了,援军最终到达了,空军粉碎了德军的坦克与阵形。

八个人,最终只活下来了两个——莱宾和厄本,其实,之所以是他们活下来也是有原因的吧,不是男一号米勒,而是他们,因为莱宾当时是抱怨最凶的一个,当他应对死去的战友,会想些什么呢?厄本,正是因为厄本的懦弱,梅利西才会死掉,就算他最终射杀了那个忘恩负义的德国士兵,他也会抱着深深的愧疚活一辈子,他真的能够背负得起生命吗?瑞恩其实也在无形中被禁锢了,背负着为救他而死的人的生命。

然而,为什么会有人丧生,有人需要为了别人的生命背负一切?这都是战争的罪过,那么,德国士兵有错吗?他们为什么要被仇视呢?这样的故事不一样样也会发生在德国吗?有错的是希特勒,是战争。

回到开头提到的问题,是战争磨灭了人性,还是人性在战争中愈发熠熠生辉?战争是残酷的,死亡如影随形,战争夺走了生命,但绝不可能抹灭人性,不管你是个军人还是个普通人(基度兹),在战争中,人性依然散发着光彩,那么,到底是什么磨灭了人性——答案是人的内心,人性不能被磨灭,只能被自我所摒弃。

所以,拯救难道只是瑞恩一个人么?拯救的真的只是生命吗?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高中观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02个字,有3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5分钟,朗读时长24分钟,慢速需要34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高中观后感作文(1)

每次观看战争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便在我脑海中闪动。在这部影片中,我感受不到胜利的笑容,更找不到作为赢家的欣喜。仅仅有一股真切的感觉环绕着我,就是来自生命顽强及尊严对我的震撼。

我从这部影片中终于明白,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胜利的。因为,为了胜利,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会随之消亡,但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无不是打击。

在这次二战中,亿万人失去家庭,亿万人的生命成为了战争对人类的惩罚,他们用八个人纯洁的生命与灵魂交换了一个大兵的性命。支持他们坚持下去的,是要拯救大兵瑞恩。

在这次行动中米勒上尉在激战前夜,对其他人说:“我杀过人,一个、十个、百个、上百个,但我十分后悔,可是我又不得不告诉我自己,我不杀人别人就会杀我。在我的指挥下牺牲了四十九名士兵,但他们挽回的却是几倍几十倍。使命就是生命,我们使命的意义在于要让瑞恩回家去,要让他活着。”也许这就是人性的残忍,伟大与光荣。当美军轰炸机盘旋在血淋淋的战场上,八人小分队全部阵亡,但这场战役的意义也许就是米勒上尉对瑞恩说的最后一句话:“要好好做人……”八个人的生命换来一个生活中失去两个儿子母亲的希望,这值吗?也许值,这就是对人性对战争的抵抗,是善良。八个人最终用生命付诸了行动,他们隐藏了八位母亲无言以对的失子之痛,把大兵瑞恩还到痛失两子的母亲身边,这是何等选择!也许是人性的温暖、生命的伟大做出的选择!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人性、生命究竟是有什么力量在战争中,米勒上尉小分队用生命捍卫了人性的尊严与自由,的确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捍卫人性的自由不惜放弃生命,以死相博。“蝼蚁的在铁蹄面前的挣扎”是否也是在捍卫人性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有了人用生命去捍卫尊严与自由,是让人类在失去生命却没有失去精神活着的佐证,让生命不至于堕落到用数字来计算。

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艰难的人生。

为了人性的尊严与自由,敢于用生命抗争。不仅诠释了生命的伟大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也说明无畏的牺牲里包含着一切光荣,对一切理解生命的赤子之心实在不易做到。

当今社会里,虽然没有硝烟和战争,但是有一群维护我们安宁生活的人们。他们是抗击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消防员……他们用行动甚至是生命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尊严,最美的礼赞应当属于他们,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高中观后感作文(2)

今天晚上集体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不知在平安夜看这么让因心痛的片子是不是一种讽刺。

现在已经看完这部片子一个多小时了,可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还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折射……都给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总有那么几个片断,我都不忍看,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很佩服斯皮尔伯格,他找的切入点都令我感触颇深……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生活片断和我们的是那么相似。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受害。

当瑞恩和队长在谈论和哥哥们在一起的生活时,我感到很痛心。从那么幸福的场景,一下坠落到死亡边缘,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连我这个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吧!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会突然消失,毕竟时间还有那么多你留恋的东西啊!

看到片末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咒骂那个不敢开枪的家伙,若是他敢在关键时候开枪,可能就不会酿成那么惨的悲剧了,可是,这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时候。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是啊,若是他们不放过那个德军,他们的队友就不会死在那人的枪下了。可在战争中,没有谁对谁错,成王,败寇。

现在,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净化一次心灵,真好……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高中观后感作文(3)

昨天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十分投入,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今天早上起来之后,脑海中仍然回荡着电影里的情景。

总的来说,看过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几个词,而且总是不停地闪现,那就是:国家,荣誉,亲情,友情,正义,邪恶,母爱,善良,责任,人性。

虽然早就知道说美国人人情差啊,贪生怕死啊什么的都是片面之词,虽然以前也看过几部十分经典的美国拍的反应二战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还是最深的。当诺曼底海滩上成群的士兵还没上岸就被打成蜂窝煤,当几个医务兵冒着生命危险在沙滩上抢救几个可能有救的伤员,并不顾别人的“危险”的提醒,回应说:“他还有救。”这就是责任。当马歇尔向几位军官念出瑞恩母亲已经失去了五个儿子时,几个久经沙场的硬汉眼里全都含着眼泪,再没有一个人对拯救瑞恩提出反对的意见,这就是人性。当军方的车开到瑞恩家门前时,瑞恩母亲当即瘫坐在地上,这就是母爱。当战友们在一场又一场恶战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时悲痛欲绝,这就是友情,也许超越了友情。当一位士兵在极其危急的时候却想要救下一个德国女孩时,这就是善良。当瑞恩不愿离开阵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看到了责任。当米勒上尉为了打胜仗甘愿冒着危险和牺牲,并深深知道战争的意义时,又看到了正义对邪恶的挑战。当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阵亡的消息时,不管是对的那个还是错的那个,他们悲痛的反应,看到了什么是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最后,当美国国旗出现在片尾,轻轻飘荡,知道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为了国家。

美国政府,体制也正是凭着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收获了最大的集体效益。

这些情景中也许很多选择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辉的东西,却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高中观后感作文(4)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向以来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因为总有那么几个片断,太残酷、太血腥,使人无法直视。所以,久而久之遇到这种画面总是会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可是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我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们几个都慢慢的走向死亡,可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找到了瑞恩。可是,让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而是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共同守卫桥,可是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可是临死前还不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我的家室、自我的生活;他们也会聊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事情和我们平常谈论得是那么相似。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牵扯进来一齐受害。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也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一样的记忆,有的惊栗,有的惨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难过。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高中观后感作文(5)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述二战时期的影片,讲述了盟军一只八人小分队潜入德军后方,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找到并带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还给他那已失去四个儿子中三个的母亲的故事。其导演斯蒂文第56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第7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奖。

影片给我以极大的震撼,影片的第一幕是描述诺曼底登陆的场景,战争的残酷性超出了我的想象,据历史记载诺曼底登陆中盟军伤亡2876000人,德军伤亡138000人,是二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导演无疑为屏幕前的观众们制造了与电影资料极为相符的情境,战争是惨烈而血腥的,人在彼时显得如此脆弱,枪林弹雨穿透头盔、撕裂身体;士兵在滩头上寻找自我的残肢断臂;一声炸响过后,米勒拖着的伤员只剩半截……这次战役同时暴露了人性的软弱与坚强,应对德军铁桶般的封锁,美军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最终攻占了诺曼底。该片中战争的惨烈与美军的战斗意志交相呼应,约翰·米勒上尉领导其连队率先攻入了敌军内部成为了反攻的转折点。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队刚刚在奥马哈海滩登陆战的惨烈激战,伤亡很大。

登陆的胜利将镜头切换到美军后方对阵亡家属的安抚工作上,从激烈的战场转到平静的后方,由动到静,徒增了悲痛色彩。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四个儿子全部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的将领在得知其中的三名儿子全部阵亡后该消息之后,为了不让这位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决定派一支异常小分队,将她仅存的儿子安全地救出战区。该拯救小组的任务就落在了刚刚完成登陆任务的约翰·米勒上尉身上,此时米勒已经顾不上闲暇歇息,而必须组建一支小队即刻出发开始拯救任务,他匆匆地挑选了几位身边较为优秀的士兵,然后又临时从别的部队征召了几名专业兵种,在别的部队还在原地休整的时候,米勒的八人小队又开始踏上长驱直入敌方占领地带,在茫茫未知的广阔地域中寻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征途。

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各种困难和危险相继扑面而来,他们逐渐开始怀疑这项任务的合理性:为什么这一个士兵,就值得让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瑞恩的一条命为何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在困惑中他们选择了坚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在该片中得到了最深刻的体现!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应对着随时可能扑上来的敌人,应对着一个又一个倒下的战友,应对着一次又一次人性的抉择,他们最终懂得了这次任务的意义所在,他们不仅仅在拯救瑞恩,而是在拯救他们自我,是对这场战争的拯救,是对人类人性的拯救!

经历过千难万险之后,小分队最终在某处激战正酣的地带找到了这名士兵瑞恩,然而抱有强烈意志与职责感的瑞恩并不愿意与米勒一齐离开战场.。米勒上尉及其战友也充分认识到了拯救瑞恩这项任务的意义决定留下来与瑞恩一齐守住这座桥!最终米勒和他的战友都牺牲了,可是瑞恩活下来了。他们的任务完成了……米勒上尉在临死前对瑞恩说“好好活着,不要辜负大家。”一句普通的嘱托便,一句很平实的语言,一种崇高的精神和高尚品格情操却跃然在心中。可是为了一个人的生命牺牲八个人的性命,这种牺牲的代价是否值得米勒上尉的话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八位战士用自我的生命诠释给世人人性的光辉!

碟片已经播放完。可是我的心境许久不能平静。米勒上尉最终说的话一向在我耳边回响,他的身影也越发令我肃然起敬。这是一次光荣的任务!在人性泯灭的屠杀中,在惨绝人寰的战争中,拯救大兵瑞恩带给了人类期望!

拯救大兵瑞恩的观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直以来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因为总有那么几个片断,太残酷、太血腥,使人无法直视。所以,久而久之遇到这种画面总是会下意识的把头别开,但是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们几个都慢慢的走向死亡,但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瑞恩。但是,让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而是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共同守卫桥,不过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但是临死前还不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聊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事情和我们平常谈论得是那么相似。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牵扯进来一起受害。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也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记忆,有的惊栗,有的惨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难过。

拯救大兵瑞恩的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16篇范文)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高中观后感作文(1)每次观看战争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便在我脑海中闪动。在这部影片中,我感受不到胜利的笑容,更找不到作为赢家的欣喜。仅仅有一股真切的感觉环绕着我,就是来自生命顽强及尊严对我的震撼。我从这部影片中终于明白,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胜利的。因为,为了胜利,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会随之消亡,但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无不是打击。在这次二战中,亿万人失去家庭,亿万人的生命成为了战争对人类的惩罚,他们用八个人纯洁的生命与灵魂交换了一个大兵的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拯救大兵瑞恩信息

  •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16篇范文)
  •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16篇范文)49人关注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高中观后感作文(1)每次观看战争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便在我脑海中闪动。在这部影片中,我感受不到胜利的笑容,更找不到作为赢家的欣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