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劳模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范文(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12 12:25:02 查看人数:91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范文 938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51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 1111字 16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06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简介 321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74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1477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2分钟 251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简介 1145字 21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45人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604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97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830字 11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00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 1096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30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 3764字 15段 13分钟 21分钟 29分钟 172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 1572字 7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87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典型事迹最新 1221字 10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16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 1529字 8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30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感悟 1353字 7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05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4881字 25段 17分钟 27分钟 38分钟 158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简介 273字 2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165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典型事迹最新 1045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60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范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1989年,张先庚成为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名临床护士和护理实践教育者,用言传身教指导着众多学生和实习护士。

1996年,张先庚脱下了燕尾帽,拿起了课本,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高护专业的第一位专任教师。面对无团队、无教研室、无课程体系的“三无”现状,她迎难而上,构建起涵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教育体系。她先后作为院长和教授,带领团队将学科建设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护理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因在高校教育业绩突出,张先庚于2015年通过选拔临危受命,到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院长和教授。当她离开成都中医药大学时,师生含泪送别:“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学习榜样,我们很舍不得您。”

刚到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时,面临部分领导职工观念落后、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重重困难,张先庚积极践行黄炎培“爱业乐业”精神,创新提出“五爱五尽”家校情怀,提出“五大强校”战略,走改革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推动学院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

为高效推动学院转型发展,张先庚每天工作时长达16-18小时,双眼时常布满血丝。“每一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只有她们成人成才,才能不辜负每个家庭的期望。”在她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很快转观念、重创新、求突破,实现了教学、科研、育人等多项工作快速发展,仅用3年时间就顺利实现了从中职到高职的转型升级,评审专家纷纷惊叹于学院的跨越发展。

科研创新是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近年来,为响应社会老龄化加剧和全面两孩政策,张先庚将研究方向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她牵头主持的四川省护理专业“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对全省青年教师悉心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凝练发展方向,提高科研教学能力与水平。同时,她带头免费为贫困地区与革命老区培养师资,取得了较好的辐射引领作用。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护理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张先庚以身为范作科研攻关带头人,在卫生健康领域取得多项重大创新与突破。

截至目前,张先庚牵头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医养结合重大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一等奖等研究成果奖23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26部,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68篇,牵头多项省内外卫生健康评价考核标准与体系的起草和制定,引领卫生健康行业发展。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1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作为教师队伍里的一个新人,站在这里,我感到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短短二年的教师经历,让我重新思索认识了教师的真正意义。

它没有舞台上的鲜花和掌声,只有讲台上的兢兢业业。

它没有聚光灯下的华丽身影,只有粉笔屑中的毅然坚守。

它没有名利场中的辉煌灿烂,只有清风明月中的朴实无华。

在我心中,教师极像是最虔诚,最坦荡的朝圣者。他们风餐露宿,长途跋涉,走一步跪拜一次,真正的五体投地,顶礼膜拜。他们用灵魂和毅力做支撑,向着心中的圣地前行。我们的教师同行,也用全身心的投入,青春年华播撒知识与希望

记忆中的朝圣之路应该始于懵懂的童年,顽皮的我溜进校园,偷看哥哥上课。当时偶然见到的情景却像一副色彩明亮的油画恒久的定格在我的脑海。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立在讲台上娓娓而谈,她的表情亲切生动,额上有着圣洁的光辉。学生们仰面倾听,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当时那种和谐美妙的氛围,那种授予的愉悦,猛烈撞击着我稚嫩的胸膛。或许就在那一瞬间,有一种情愫在我心里萌动。但是出于对知识的敬畏,对未知的迷惑,教师这一职业在我幼小的心中始终是神圣遥不可及的。

岁月流转,从小学到大学,我遇到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真实的生活让我认识到教师的平凡与伟大。他们也为家庭琐事而烦恼,他们也为工作而奔波。但是岁月的磨蚀,并未减少工作的热情,而是磨掉了年少的尖锐,他们变得成熟稳重,处事游刃有余。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让我知道坚持的勇气,付出的无私。教师前辈们,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照耀着我。他们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是信仰,是爱心,是高尚的师德支撑起灵魂的高度。

一如朝圣者向着圣地前行,步步艰辛,却步步喜悦,因为离目的地又近了一点。教育者日日苦心孤诣,日日有幸福可期,因为学生的每一处细小的变化都是成功。平淡中的坚持创造永恒,宁静中的守望孕育辉煌。

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虽然平凡,教师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

虽然清贫,教师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老师们,青春是迷人的,迷人的风采却需要点点滴滴的付出;青春是有限的,有限的青春正期盼着我们无私的奉献。岁月赐予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伸出我们的双手,擎起希望的火炬,让我们的青春在教育这片热土上闪光!

最后请允许我以冰心的这首小诗,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注解: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简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余红卫,女,53岁,河南农业大学教师

1988年,18岁的余红卫从中专毕业到乡村任教,后又不断深造、提升自己,硕士毕业后又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工作,并晋升为副教授。从教35年来,余红卫心系讲台、不断进取,以奋斗者的姿态为莘莘学子筑梦。

工作中,余红卫关爱学生、勇挑重担。她主动承担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教学任务,时常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教学中,她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亲切和蔼。工作中的她没有上班和下班的界限,只要是教学和学生需要的时候,她都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深受学生爱戴。

2023年4月,学校将她从中专生到大学教授一路奋斗的人生经历拍摄制作成短视频,受到全网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上千家媒体纷纷转发,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50万次,全网累计阅读量突破8000万,影响力辐射全国。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7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刘燕,女,中山市石岐杨仙逸小学副校长,广东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刘老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一位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既有高尚师德又具备精良业务素质的教师。

她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显著,课堂教学体现了个人独有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参加全国、省、市教学评优课多次获奖,曾获全国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获全省一等奖7次。她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在被选派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期间,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员。所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并有多篇获得省、市的一、二等奖。

刘燕老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她主持的科研课题――“构建和谐教学环境中的小学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研究”荣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该课题探索出了一套合理的、发展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实施,学校营造出了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每个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师团队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团队合力,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

她还主持了中山市规划课题,“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创造个性关系研究”,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状况和创造个性的调查,探讨家庭教育状况与小学生创造个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有利于小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家庭教育方法,对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建议。该课题获中山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优秀论文奖。

目前,刘燕老师正在主持开展“小学数学前置性探究学习研究”。该课题初步探索出了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受到数学老师的好评。课题还没有结题,老师们已经开始采用该方法实施和组织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学生欢迎。

刘燕老师在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显著的贡献,她指导的青年老师在全国、省、市各项数学教学评优活动中多次获奖,她本人也被评为省的优秀指导老师。她带领的数学科组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市的先进数学科组,他们多次接待香港和外省市的教育考察团,获得极高评价。2008年五月份,香港中文大学组织十九所香港小学的校长、数学课程领导到杨仙逸小学进行数学教学交流。之前,他们在多个场合直率的表示:香港的数学教学比内地的强。可是当他们听了仙小数学科组刘燕老师指导的两节数学课后,连连赞叹:“太精彩了!”。他们坦诚地说道:“这两节课改变了长久以来对内地数学教学的偏见”。香港及外地市学校的数学教师纷纷慕名前来听课和学习。

从教21年来,刘燕老师始终走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承担实验探索、示范指导等工作,成为了教师队伍中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在省、市小学数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她被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聘请为客座讲师,每学期均为中山市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观摩示范,她的讲座及课堂教学受到了教师进修学院老师和进修教师的高度评价。做为中山市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她积极承担教学研讨、送课下乡、试卷编写、课外习题集编写等工作,工作质量高,效果好。担任石岐区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刘燕老师积极组织和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促进区内各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均衡发展。她还亲自到其它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为老师上示范课。刘燕老师以精湛的教学艺术、高尚的师德获得了同事、家长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她倡导的“和谐教学,快乐课堂”活动,引导老师以快乐、健康的心培养快乐、健康的人,引导教师、学生共享情感和智力发展的双重喜悦。

由于教学业绩显著,刘燕老师先后被评为中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岗位能手”,市“先进工作者”,市“教育名师”,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区“名教师”,获“吴桂显教育基金优秀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简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5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孙正聿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读”和“笨想”中,在特殊环境和独特体验的“生活积累”中,升华创生着他的“文献积累”和“思想积累”,让现实活化了理论,用理论照亮了现实。

由于理论成就斐然,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20次集体学习,孙正聿走进中南海,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讲解。

很多人惊叹于他的妙语连珠、妙笔生花、出口成章,曾试图探寻他超强记忆的大脑沟回。他笑言秘诀便是读书:求多、求好、求独。多读书,读出别人的好处,悟出自己的道理,变成独到的思想。

有人曾把孙正聿公开场合“背过”的名人格言、名家语录对照原著比较,竟一字不差;他自己总结出来的“正聿金句”也是独家秘制,别人也无法模仿。

虽然年逾古稀,但每天早晨7点半孙正聿都会准时来到办公室,心无旁骛,埋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写作,有时一上午连口水都忘了喝。看看书、写写稿、想想问题,这是他一天中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光。

吉大青年教师高超在说起自己的导师孙正聿时,满是崇拜和爱戴。刚开始,他是畏惧与老师之间巨大的学术差距,“不敢”走进老师的办公室,现在,他是心疼,怕打扰老师的宝贵时间,因为舍不得而“不敢”推开办公室的门。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盾和孙正聿是亦师亦友亦同事的关系。他对孙正聿的印象是“特别全面”“才智过人”“超常勤奋”。

孙正聿也承认,是某种“天分”和持久的“勤奋”成就了自已。

说不清为什么,孙正聿从小就喜欢看书,哥哥的课本,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一类的课本,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儿时的最大乐趣,就是读“小人书”。厚一些的2分钱看一本,其余的1分钱看一本。他说,许多知识都是从“小人书”中看来的。

上中学时,每周两元钱的伙食费,常常是母亲在周日向邻居借来的。在那么艰难的日子里,他居然订阅了两本杂志——《世界知识》和《文学评论》。

__时学可上,无工可做。孙正聿每天上午去南湖游泳之后便去还没关闭的图书馆读书。在当装运工、放映员时,他对当时小青年趋之若鹜的所谓时髦事都毫无兴趣,每天就是读书。

工作以后,填写的各种个人材料中,常常有“爱好”或“特长”一栏。孙正聿想来想去,惟一可以填写的,就只有“读书”这一项了。

就是现在,孙正聿也是只要一看到文字就激动、兴奋,这种高峰体验,被他认为是也许仅次于毒品的刺激。

“爱读书”,这就是孙正聿说的“天分”吧。他自诩没有浪费上帝给予他的这种才能。

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他的头脑中常常浮现出三句“格言”:

“伟人的生平昭示我们,我们也能够生活得高尚。”

“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

“人应当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这三句话影响了孙正聿一生。

哲学,它所要给予人的,正是引导人们 “尊重自己”,“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孙正聿在《崇高的位置》一书中说,崇高和渺小就是人类精神座标上的两极。在求索的路上,他何尝不是以人类精神座标上最渺小的一点,执着地追寻着那份“尊重自己”的崇高呢。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数字赋能的“开拓者”

周美琴认为,“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做好事,一定要学习新技术。”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性和趣味性?有障碍缺陷的学生能否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设施设备来感受知识、体验教学?

带着这样的思考,周美琴又开始了她特殊教育数字化课堂的探索。学校推进信息化整改工作,各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背投电视机,并且增设投影+交互白板为主体的多媒体讲台为试点,将白板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

课堂中,手动不方便的学生通过白板拖曳技术快速完成了人民币的实物摆放;听觉障碍的学生通过凸显的动画效果,了解到了夏天荷花的婀娜多姿;智力弱后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声效和配图加深了他们对地震、暴风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与防护。信息技术为课堂带来了一抹新色彩,也让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不仅是课堂教学,周美琴觉得特殊孩子的康复训练同样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支持。于是,各种语训设备和特殊教育专业软件都运用到了言语障碍学生的个别化训练中,学生在语音辨识以及练习上的速度大大提升了。感觉统合训练智慧教室网络、运动数据采集设备将学生在康复训练中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及时给出训练反馈,提升了训练的实效性。就这样,数字化之路也延伸到了学生的个别化康复训练中。

2020年,面对突发疫情,上海启动了云课堂。“停课不停学,特殊学生居家也要得到最优质的教育康复服务!”为此,周美琴打造首个“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云教育平台”,为特教孩子疫情期间的学习保驾护航。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0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1993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郑丹娜被分配到垂杨柳中心小学当老师,教美术和历史。第二年,她成为班主任,教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

初为人师,郑丹娜理解的“教育”很简单,把学生盯紧了、看住了,把成绩搞上去,拿到流动红旗。面对四十几个学生,郑丹娜觉得“顾此失彼,每天能说一车话”。教室在一层,办公室在三层,她连回办公室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为了显得有威严,二十岁出头的郑丹娜装出不苟言笑的样子,绷着脸,把学生“管得严严的”。学校要求靠右行走,郑丹娜就告诉学生哪怕两个人去上厕所也要站成纵列;学校要求保持纪律,郑丹娜就每个课间到教室里监督。学生们怕她,甚至有小女孩猜测郑丹娜有60岁,理由是“我爷爷就60岁,特别严肃,不爱笑”。

如今回忆起来,郑丹娜觉得那时不懂教育也缺少方法。她曾经准备了一个剪报本,把从报纸上看到的管理和教学方法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并经常跑去听老教师的课,模仿和借鉴,努力让课堂变得有趣。

1998年,郑丹娜进入语文中心组,开始专门教语文。

一开始郑丹娜讲课只站在讲桌前,局促、放不开。市里的老教师来她的`班上听课,直言不讳地指出:“情感性不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游离在语文教学之外。”老教师告诉她,要想把学生吸引住,先要把自己吸引住。

郑丹娜决定拿自己的儿子“练手”。那一年儿子不满一岁,咿呀学语,郑丹娜每天给他讲故事,“关上门,家人也看不见。我就连蹦带跳,手舞足蹈,特别夸张。”儿子被逗得咯咯笑。

慢慢地,郑丹娜“放得开了”,感情更充沛,和学生的交流也在增加,上课不再藏在讲桌背后,而是敢于站在学生中间,有了沟通和互动。

成为“小豆包们”的“自己人”,郑丹娜花了几年的时间。现在,课余时间,经常有一群学生围着她聊天;小男孩有了“心里喜欢的人”,会偷偷说给她听;小女孩因为自己个子矮发愁,也会找到她倾诉……

郑丹娜说,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南风和北风的故事:南风和北风比谁更有力量。有人穿大衣走过,北风施展威力,冷风劲吹,那个人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上阵,送来轻微的暖风,那个人最终敞开了胸怀,脱掉了大衣。

她希望,成为像南风一样的老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教书育人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学习。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第一,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教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师德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上,成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64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1分钟,慢速需要29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吴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副园长、园长。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着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1、爱孩子赛妈妈。吴邵萍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姓时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孩子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膊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这位小朋友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位姓余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她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已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过程中,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吴邵萍总是要到深夜1、2点钟才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培训活动,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报名前往,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庭教育、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跑者,成为一名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因此,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南京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审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着,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吴邵萍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指导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玄武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举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连、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吴邵萍一直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科学育人的示范者,青年教师的引领者。吴邵萍同志是我们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榜样,吴邵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必将感染和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奉献教师岗位。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7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透过这次教师礼仪的`集中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以前对教师礼仪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教师礼仪就是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要得体,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敬人律己就行了,但透过对教师礼仪的系统学习,使我懂得了它不仅仅仅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它还内含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大特点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专业与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素养,以下是我透过学习对它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师资,即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教师不仅仅透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要规范自我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透过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务必身体力行,不允许学生做的,自我坚决不做;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时也务必做到。就像滕野先生一样,他对鲁迅的教育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因为他内在的高尚品德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正所谓德高于内,才能溢于外,因此我们要透过自我不断的学习,加强德行提升,把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现给学生;

师表即要我们要为人之楷模,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仅影响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礼貌道德修养等都有着直接地感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我,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起好示范作用。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在党和人民信任的那个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不能够误导子弟,不能传授伪科学,不能非议党和政府,不能蔑视我国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教育法、教师法,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事情。

师心就是要有爱心,无论是对幼儿园、小学生还是初中生,我们都要像对待自我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要懂得尊重他们,与他们互动时要使用礼貌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待孩子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果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而恶语中伤学生,不仅仅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必须能得到提高,一名有爱心的好老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因为他们懂得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表现出的亲和力也拉近了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在给落后生解答问题的时候选在自习课上,然后轻轻的坐在学生旁边,一边交流一边给与解答,这样他们就会没有紧张感,比较容易理解。

素养方面我觉得比较好理解:政治素养就是要我们思圆行方,立端立正,爱祖国,爱自我的民族和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只有自我做到这些,才能进而去教育学生,使学生构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法律素养就是让我们要有法制观念,当今社会是法治的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作为教师不仅仅自我要懂法守法还要学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教育自我的学生不犯法;道德素养就是要我们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家庭道德,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坏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可见道德素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专业与文化科学素养,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富有人文精神,同时还应具有科学、钻研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懂得量力而行;为人处世的素养:就是教我们做人要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

总之,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潜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礼貌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教师礼仪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上越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学习礼仪,多以礼仪来规范自我,努力使自我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喜欢,学校放心的好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典型事迹最新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16位用户喜欢。

乐学善研,教改创新,夯实发展之路

业务精湛的教师都是热爱教育勤于学习乐于钻研的。

王丹凤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酒店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国家及国际高级礼仪培训,学习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政策;赴广东挂职学习,把最新的前沿理念用于学校教改中;参与多个国家和省级“十二五”“十三五”重点科研课题,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并获奖,编写4本教材,其中《饭店服务礼仪》在学科教学中应用。

在教学中,王丹凤不断创新,针对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对教材进行整合与删减,达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接轨。通过优质课、展示课、生本课堂、信息化说课大赛、教学设计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王丹凤还进行了课程开发改革,用案例研究方法,将技能竞赛内容提炼转化为专业课教学内容,以赛促改、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技能竞赛实行直接对接。她以竞赛为导向推动常规教学,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让每位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体会到技能竞赛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她创编和排练的学生礼仪操展示,获得各方赞誉。

因为所带技能队成绩突出,王丹凤多次受牡丹江市教育局委托,在省、市级技能大赛前后对牡丹江市区6地市(海林、宁安、林口、穆棱、绥芬河、东宁)职业学校的师生进行辅导和指导点评。她敬业的态度、精准的作风、无私的传授受到广泛好评。这不仅促进了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更推动了牡丹江市职业教育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

近年来,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凭借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面向中小学范围内广泛开展职业启蒙和劳动体验教育。王丹凤积极承担了劳动教育培训讲解工作,先后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团队及市区10多所学校学生讲解礼仪酒店文化,多层次展示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和教学水平,搭建交流平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知名度。

此外,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先后承接了哈牡高铁首批乘务员岗前培训、民政局对外服务等多家企事业服务培训。哈牡高铁乘务员上岗后,他们规范的服务语言,优雅的服务举止受到全国各地旅客好评。王丹凤作为高铁乘务员的培训教师功不可没。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作为54岁老党员和教师,在疫情期间,王丹凤主动献血,以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她也接到了网络授课的通知,她克服年龄大、时间短、不熟悉网络课程制作等困难,主动承担3个年级的线上课程。

为了给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网课,她一方面向年轻教师学习网络技能,另一方面和几个教师组成小群,不停演练、试播、操作,唯恐影响学生的课堂效果,常常忙到深夜。为了激发学生居家学习兴趣,她动员家人帮着录制视频,从动作语言到布景音乐,每个细节认真研究、精益求精,只为给学生呈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她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敬畏自然、热爱生命的教育,仅一节课,学生点赞就达13800多次,她的网课被评为省级线上优秀课例、疫情防控优秀典型。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2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通过对几种教育法规的学习,我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谈到职业道德,其实每一项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体现在工作效率上。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楷模,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

培训内容中,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部分内容我也有很多感受。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师德师风的体现。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这近六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在学校这些勤恳敬业老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感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提升家长素质,实现家园共育

在乡村,留守儿童由留守老人带,这就出现了一个教育难题——孩子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培养起的良好习惯,一回家、一放假,就一下子回到“解放前”。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家园共育也有了一个大前提——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家长,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为把家长引领到科学教育孩子的大军中来,她请专家进行育儿知识专题讲座,定期给家长开放阅览室,并定期带领教师进行全员家访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帮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但这些,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为了更好地改变家长的思想意识,经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指导,郭文艳为家园共育换了一个新思路,她带领幼教团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社区大学。

郭文艳勇做排头兵,她带领老师担任社区大学的义工、讲师。刚开始,社大的学员还是以孩子家长为主,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都积极参与其中。面对山区这群年龄参差不齐,甚至目不识丁的农民学员,老师们大胆创新,设置丰富的课程内容,让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体味生活赋予他们的意义,让他们通过学习,不仅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截至目前,参加社大的学员有600余人,辐射周边15个村庄。梁漱溟先生说过,“一所理想的乡村学校,不仅要成为一所好的育人场所,还要成为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如果说乡村学校是传播乡村文明的精神场域,那么川中幼教人就做传播乡村文明的使者,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走进川中社大,让村里的吵架声和搓麻将的声音变少,让歌声和读书声变多。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家园共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只是家长有了成长,甚至还为村民们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教育人的力量。

山区虽有些寂寞,但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可以让人很自然地静下心来呼吸,可以让人在远山近水间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2018年1月8日,应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的邀请,郭文艳代表川中幼儿园参加了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第二届活教育共同体”研讨会,并在此次会议上与大家分享了川中幼教人的教育故事;3月8日,她又接受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的邀请,参加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第十届学术研讨会;2018年6月,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幼教工作者,登上了中国学前教育的最高讲堂——中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给3000余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讲解川中幼儿园的教育故事。现在,作为全国第一所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幼儿园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教育典范。2019年,川中社区大学荣获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0年2月,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川中社区大学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教育家》《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川中的事迹40余篇,受到了业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2020年11月20日,她带着川中的故事走上了博鳌教育论坛2020年年会的讲坛。

9年的坚守和奋斗,川中幼儿园的故事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走向全国,走进东北师大、河南大学等高校,走进北京、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在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里,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中,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郭文艳带领自己的团队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乡村教育的美丽篇章。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81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7分钟,朗读时长27分钟,慢速需要38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朴航瑛,女,朝鲜族,1967年11月出生,中学一级教师,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教师。她29岁时就患了癌症,但两次大手术、8次化疗带来的身体创伤没有击垮她,相反她以惊人的毅力坚守着三尺讲台,把满腔母爱献给了无数她喜爱的学生,换来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纯真的爱戴。她信奉“把简单的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好,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育人理念,在学校紧缺班主任和数学教师的情况下,转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带病一丝不苟地忘我工作,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她开创了主题家长会模式,与学生家长和科任教师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一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曾获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身已缺 志弥坚 我以我血吐芳华

19__年,朴航瑛被检查出癌症,一个月内连做了2次大手术、连续几年做了8次化疗,为此她丧失了怀孕生子的能力。面对还不知病情的女儿,父母不得不强颜欢笑,背着她以泪洗面,忍受着心灵煎熬。在惊恐、悲伤、绝望中度日如年。第二次手术回来后,在她还怀着憧憬当妈妈的美好愿望时,却无意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她仅有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看着终于控制不住泪水的父母,一个月内经历两次大手术都未掉过一滴泪的她抱着妈妈痛哭、哀求:“爸爸、妈妈,救救我!我不想死,我才只有29岁呀,我真的舍不得就这样离开你们呀!”一向严肃的爸爸老泪纵横:“坚强些!女儿,我们一定能挺过去的!”

是的,正是家人的爱让朴航瑛战胜了病魔,并且坚强地活了下来。生命的长度变短了,随时有可能消逝,如何让生命更有厚度?她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是啊,我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我可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要把母亲般的爱播撒给更多的孩子。”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在休养后又重新登上讲台。

因为是林区学校,学校师源相当紧缺,在学校紧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情况下,校长信任朴航瑛,让她改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她毅然挑起重担,这个消息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立即掀起了学生调班的热浪。有个学生还未报到,就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调到了别的班;个别家长听说要担任她女儿的班主任,也到校长那哭闹;分到她班成绩第二名的学生还未报到就转到了延吉;有的人甚至给领导发短信:一个朝鲜族老师,怎么能教汉语的数学?一个身患过绝症的老师又怎么能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同事们也善意地说:“20多岁的人了,改科,一切从头开始,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你能扛下来吗?单单是教学这一块你就得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呀,更何况你的身体能承受得住吗?”这一切都压得她想到过放弃。方校长找她谈心:“正因为你很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所以才安排你担任这项工作。我相信你的能力!有什么困难咱俩一起扛。”欧阳副校长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难呀,但头三脚一定要踢好。”是呀,当班主任难!从语文改教数学难!家长的质疑更难!面对着家长的质疑、朋友的担忧、学生的外流、调班、家长的哭闹,这一切,让健康的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经历了绝症折磨过的她。但在领导鼓励下,很快调整了心态。不能走别人的老路,应有创新。她又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用平常心对待班级的状况,默默承受调班、转学,家长的质疑等状况带来的压力;一丝不苟地忘我工作,视生如子、严格的要求、耐心的辅导,培养优秀的人才。失去了作为母亲资格的她,把她的母爱又一次在学生中得到了释放。走出了泥泞,取得了成绩。

忍病痛还做麦田守望者 让责任行走在学生心之涯

朴航瑛的班里有一个女学生寄宿在姑姑家,因与姑姑闹矛盾而离家出走。朴航瑛听说后,冒雨骑摩托车来到4公里外的女孩姨妈家把她送回了姑姑家,并作孩子姑姑的思想工作,给她的家断了这件家务事。在初三时,这个女孩厌学,在她的工作下,终于使孩子重返校园。毕业前这女孩的眼睛肿大、疼痛、大清早就来到了她家(因为姑姑家孩子因脑肿瘤去了北京)说病情,朴老师带她来到了医院,得知眼部囊肿破裂,做主让大夫给做了手术。之后又买了些好菜和水果陪她在家吃。

当学生李某的爷爷奶奶因亲人去逝去山东奔丧,苦于孩子无法照顾,打电话给朴航瑛,她欣然担任了照顾学生起居的任务。有几个学生的父母在外工作,有父母开店顾不上孩子的,还有留守在老人家成绩有些偏科的,她就利用晚上时间,无偿的看着学生写作业,检查作业,有时学生的练习册完不成,把他们领到家中,给他们做些好吃的,让他们做作业,从而感化学生。每年的中秋她都将留守学生聚在家。

班主任既要抓教学,又要抓班级管理,由于这几年心力交瘁,朴航瑛手术多年的刀口又发炎了,伤口撕心裂肺般地疼痛,医生建议她休息,朋友、同事也都劝她休息。20__年6月,正值初三复习关键时期,朴航瑛怎么能舍得丢下班级的孩子们呢。她说:“不能为了我的一时,而误了孩子们的一生呀!”她选择了忍着疼痛上课,上课时豆大的汗珠从她脸上掉下来,手扶讲桌,生怕自己支撑不住,学生不忍心看下去。癌症虽然使她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但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学生就是她的一切。望着他们懂事的双眼,朴航瑛更不能休。伤口每天都要处置一次,那种巨痛难以忍受,但她都咬牙挺了下来,就这样,她每天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往于医院、学校之间。持续治疗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休息一天,也没有耽误一节课。学生被她的举动感染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当幼稚的学生做出有悖于常理的事时,朴航瑛给予学生宽容,送给学生一轮明月,唤醒学生的良知。她班有一个性格孤僻、举止出格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当薄弱,一首诗也几乎没有几个字能写对。对于这样的孩子,该怎样面对?是放弃,是呵斥?有一次,语文考试成绩下来了,这个女生面对着很低的成绩,用桌板直拍头,边哭喊着,尖叫着,换来了同学的不满和呵斥。平时同学就很排斥她,因她的举止,都说她怪。班长上办公室找朴航瑛。朴航瑛走进教室,把她叫来出来,先肯定了她的用功和老师的关注,告诉她不能以这种形式发泄,“人生多有不如意的事,当面笑,背后流泪,不能太看重分数,应重过程,寻找原因,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人生的路还长,不能这点都受不了。老师这辈子顺过吗?有些事不是靠哭闹能解决的。当我们面对许多不如意的事,只是调整心态,跟别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素养”。朴航瑛又找到这位学生的家长,说了此事,希望这几天避免跟孩子发生冲突,不要让孩子因学习而想不开而出现不愉快的事情,毕竟孩子不是靠学习这一条唯一的出路,健康、快乐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理解。

在朴航瑛的帮助下,这名学生成绩有了一些起色。朴航瑛经常鼓励她,在学生面前也非常认可她的能干、值日工作的细心到位,使她在学生中的威信逐渐提高。在一次指导学生朗诵时,发现这位学生的声音很甜,就让她朗诵了一段词。可当要上台之前,这位学生又说:“老师我要不行了,我害怕,我要晕过去了。”同学们一片哗然,但稳定情绪后,她又上台表演了,而且表演比较成功。

一次主题班会上,朴航瑛又让这位学生表演了一个小节目。她表演得很出色,后来让她主持了两次有关挫折的主题家长会,使她在家长和同学中得到了认可。在这位学生遇到困难时,朴航瑛劝慰她:“人生就像你主持的挫折主题家长会中《你也在井里吗》的故事,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中摆脱困境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了上面。”在朴航瑛的鼓励下,这位学生挺过来了,心灵没有留下阴影,也增强了自信。朴航瑛让她代表班级参加了四人组小合唱比赛,结果赢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至今在许多地方朴航瑛给予了比她别人更多的关注。朴航瑛曾对这名学生和另一个女孩说:“你们跟老师一样,自身形象没有那么优秀,但不要太在意你的弱势,多发扬自身的优势,让别人因你的优势而忽略你的劣势,要善良、正直、友善、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带上自己的思想阳光、你的个性微笑。”

朴航瑛常说:“作为教师,不要放弃弱小者,因为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棵草都有泛绿的时候,要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拼搏的三年带给朴航瑛的是有益的成绩,但更多是留给了太多的回忆。她同届的一位班主任曾调侃地对她说:“你说,小朴,你今天的成绩是你成就了你的学生,还是学生成就了你呢?”她回答说:“二者兼有吧,因为我和孩子一同成长,是学生的精彩成就了我,不是说老师最自豪的是教出来让自己崇拜的学生吗?”

责任与良知 让朝鲜族教师听来了汉族女孩的深情呼唤

朴航瑛的学生很幸运,因为他们不仅有亲生的汉族父母,还多了一位朝鲜族妈妈。走进天桥岭林业中学,老师们都说,朴航瑛班上的`学生特别有礼貌、有教养,见人点头问老师好,有的孩子动不动就给你鞠躬。原来,这缘于朴航瑛平常有意识地对孩子们进行朝鲜族传统礼仪教育。例如,见到长辈要鞠躬,长辈面前不插话,长辈不说话孩子不能先端起饭碗等。时间一长,某些朝鲜族风俗习惯竟在孩子们身上不时闪现。一位学生家长说:“自家孩子原来如同泼皮猴子,这一阵子像换了个人似的,彬彬有礼,闹得俺们两口子心里直嘀咕,这孩子别是出了什么毛病吧。”朴航瑛听了,却是会心一笑。

班级一名学生在作文里深情地写道:“朴老师为了我参加全国英奥大赛,把自己心爱的电脑奉献了出来。半个月来我每天利用晚上时间占有老师的电脑在网上收集资料。有一次,电脑系统升级,家里的电脑一律不能上网。老师就带我上网吧一起去收集资料。有一次,我的脚不注意崴了,朴老师就亲自骑着摩托车接送了我几回。时间紧时,朴老师就派她的爱人用摩托车接送我。别的同学羡慕我说,你除了有个亲妈,还有位朝鲜族妈妈呢!”

已经考上延边二中的冯某,提起他的朝鲜族——朴妈妈仍然如数家珍。她清楚地记得,两年前中考,她临上车前,朴妈妈硬塞给她一大包零食。考上延边二中的他来到了朴妈妈家,从衣袋里拿出了成绩单,说:“老师我没给您买什么东西,我想成绩单应是给您最好的礼物吧!”朴航瑛看到离校的孩子仍然没有忘记自己,高兴地请孩子们上饭店吃饭,一起聊天,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他们鼓劲儿。20__年1月,冯金同学又忍不住想念起她的朴老师,发短信说:“朴妈妈,最近没和您联系,但我没有忘记您,我在努力学习,为天林中学争光,我的心您懂的。”话语间,朝汉民族师生就这样心手相连。

师生、家校情感齐互动 母爱绵长无绝期

朴航瑛注重开展情感提升、互动式、有意义的主题家长会模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初一阶段的四次主题家长会都是感恩教育系列:《暴走妈妈陈玉蓉》的视频,邹越教授的《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感动中国田世国捐肾救母》的视频等。因为活动主题丰富,家长会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找到了切入点,使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在初二时,朴航瑛开展的四次主题家长会是挫折、磨难教育系列:《受过挫折的阳光更美》、《笑傲挫折、笑对人生》。

20__年年末,朴航瑛因病在黑龙江省住院治疗。由于带的是初三毕业班,她惦记班级,完全没有治愈就要求出院。校长关心她,让她不要继续带班了。但她还是放不下这个班,回家休养了几日,又继续接任了班主任工作,在她的心里,再苦再累也要把心爱的这批学生教到毕业。

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上,刊载了描述朴航瑛事迹的一段话:“癌症虽然使我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但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学生就是我的一切。”这些话语质朴无华,透射出一位与病魔与死神搏斗取得“完胜”之后,悟透人生真谛,从而把无尽母爱全部转投到学生身上的心灵感悟。

这位在许多孩子眼里“个子不高,但浓缩的都是精华;声音很甜,至少有四个加号;思想很前卫,电脑很精通,与学生交谈没有什么代沟”的班主任,给别人的感觉是乐观、坦然、豁达。说起学生的成长经历,朴航瑛如数家珍,两眼放射出母爱的光芒。她的情感式德育活动、她的注重情感提升、互动式主题班会,给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们以莫大的启迪。在会场播放的视频里,在那间完全属于她和孩子们的天地里,放满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鲜花,展现着一位教师的博大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

是的,因为朴航瑛相信,爱不会付之东流。她更相信老师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因为三尺讲台是她永远眷恋的绚丽舞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主要事迹简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安文军,男,裕固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明花学校教师。他扎根牧区教育30年,坚守教育初心,用爱心、耐心和智慧教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他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制定学习策略,大力倡导情景化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行合一。他爱生如子,在班主任工作中细致入微,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在管理中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他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倡导快乐教育,推进少年宫活动,开设书画、手工制作、花样跳绳、足球等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乡镇骨干教师、甘肃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典型事迹最新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心中有爱,将心比心感染乡村学生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学生有“爱”,首先老师必须心存爱心。爱心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是管理班级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因素。

2006年8月,还记得刚接一个毕业班不久,班里召开了《如果我是小草,是谁浇灌了我》主题班会,那次班会令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感动了,也正是那次班会让他认识到所有的学生都是可以感动和教育的。那年的12月11号到21号,班级里有15人在三天内得了水痘,被隔离在家学习。这可急坏了他,因为当时正值期末冲刺的时候,谁都知道这对于初三的学生意味着什么。21号是得水痘的学生返校的日子,早上他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大字“回家了”,并且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封告全体同学书,写下了他最想说的话,把在校的学生给他写的信也写在了上面。在接下来的班会上,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把这个班级当作了家。在当年的中考中有22人考上了重点高中。从最少的3人到22人,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让张老师体会到了坚守乡村教育的幸福!

2009年秋天,张老师回到初一,继续做他的爱心班主任。通过两年的时间使得他的班成为了一个大家庭,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做人上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2010年的9月27日班里的董芯名由于搬家要转到市里上学,在为他召开的《感恩朋友》的送别班会上,班里的每个同学都流下了热泪。最后这个学生把张老师拥在怀里,哭着说谢谢他的时候,张老师也忍不住流下了幸福的眼泪。那年的五一,张老师年迈的母亲由于肝内胆管结石住进了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5月5日进行了肝脏切除手术。在医大陪护母亲的20个日日夜夜里,让一向视工作如生命的他倍感生命的珍贵,尽管感受了手术室外八个半小时的漫长等待和术后母亲受病痛折磨的煎熬,但是当他接到远在120公里外的学生的一个个电话问候时,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每天的电话沟通让他和学生们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他的课五个组长起到了临时老师的作用,每天出题、考试、批阅,尽管他不在,但是学生们的表现比他在时还好,这让身心备受煎熬的他找到了心理的安慰,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2010年的11月11日,作为全县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报告团唯一一名男教师,张万波老师20多分钟的师德报告得到了全县同仁的一致认可,在报告会现场时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他的认可也是对他最大的鼓舞,给他更多坚守乡村教育的理由和继续前进的动力。在2014年的9月10号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在张老师小有名气的时候,他放弃了条件更优越、待遇更好的县城学校抛来的橄榄枝,毅然决然的选择留在离县城一百公里的乡村学校,为乡村教育继续贡献自己的微薄的力量。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范文(16篇范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适逢第<font color#ff0000><span>37<span><font>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20<font color#ff0000><span>21<span><font>年9月__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信息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6篇范文)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6篇范文)41人关注

    子牛是我们南黄海人善于开拓、勤劳负重精神的象征。在我们幼儿园,也有这么一位老师,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海子牛勤劳坚毅的精神,她就是我们幼儿园的保育老师——王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