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 747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02人 |
劳模人物王进喜事迹 | 1727字 | 19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4分钟 | 275人 |
中国十大劳模人物王进喜事迹 | 496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31人 |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 2181字 | 18段 | 8分钟 | 12分钟 | 17分钟 | 296人 |
中国十大劳模人物王进喜事迹 | 1012字 | 6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35人 |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 | 588字 | 6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28人 |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 | 846字 | 4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89人 |
劳模人物王进喜事迹 | 523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261人 |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 | 638字 | 3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45人 |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 5952字 | 55段 | 20分钟 | 33分钟 | 46分钟 | 108人 |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 440字 | 8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08人 |
王进喜劳模事迹感悟 | 536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21人 |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王进喜 | 846字 | 3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09人 |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王进喜 | 1143字 | 6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167人 |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王进喜 | 1497字 | 7段 | 5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10人 |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 1345字 | 11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285人 |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王进喜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进喜,1923年10月生于甘肃省玉门县。他15岁时到玉门油矿当童工。新中国成立后到玉门钻井队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钻井工、司钻、钻井队长,钻井指挥部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等职务。
1958年9月,他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最新纪录;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同年王进喜作为1205钻井队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参加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
1960年3月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来到大庆。他带领全队把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和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安装起来。由于水管线还没接通,罐车又少,王进喜就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了50多吨水,保证萨55井正式开钻。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裹着老羊皮袄打个盹……通过全队工人的共同努力,只用了5天零4个小时就打完了油田上第一口生产井。
第一口井完钻后,王进喜被钻杆堆滚下的钻杆砸伤了脚,当时昏了过去;但他醒来后还继续工作。领导把他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到第二口井(2589井)的井场,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经过研究,决定采取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密度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扔掉拐杖,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其他同志也纷纷跳入泥浆池,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
1960年7月,王进喜被树为全战区“五面红旗”之一。1964年王进喜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9年春,王进喜当选为党的九大代表,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4月,他被确诊为胃癌;同年11月病逝,终年47岁。“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时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劳模人物王进喜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27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王进喜于1923年出生在甘肃玉门县赤金堡的贫困家庭,他父亲是中年得子,对他疼爱有加。更奈何家庭太贫困,不能读书认字。并且在他6岁时,当时的玉门县发生罕见的灾荒,颗粒无收,有很多人都被活活地饿死。
为了不被饿死,9岁的王进喜带着失明的父亲,一路沿街乞讨。生活处境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去到更危险的地方给地主家放牛。他过早承受着生活的磨难,铸就他刚铁般的意志。
在旧中国,他敢于和地主阶级作斗争,不畏强权。有一次,玉门县某区的区长长期霸占他家的田地,他敢于与其理论,据理力争,换回了一些白布匹,也算是一种胜利。
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铁人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工人
在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通过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工人。在1950至1953年,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里当钻井工人,他能吃苦,很勤奋,什么活都抢着干,任劳任怨。他说:新中国把人民当成主人,我们就是主人,工作时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要积极主动。由于他工作表现积极,经人推荐在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不久,他担任贝乌5队队长,带领队员在艰难环境中开凿。他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取得惊人的成绩。并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10月,王进喜到新疆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部召开的现场会。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把一面“钻井卫星”红旗颁发给他。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能取得这么高的荣誉,都是王进喜干出来的,并且被评为甘肃省的“劳模”,受邀去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
在北京,当他看到当公交车上还背着“煤气包”,竟然蹲着街头哭了起来,他知道国家现在缺石油,只能用煤油代替,感觉是一种莫大的耻辱。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铁汉子王进喜,迫切希望改变这一现状,激发起他心中献身于石油的想法。他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肯少活十年,也要搞出石油,这句话激励着他不断前进。
铁人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制服井喷
在1960年,为了改变国家缺油状况,决定自己开采油井,打响了“石油会战”。作为“钻井闯将”的王进喜,怎能少得他?他带领1205钻井队,马不停蹄赶到萨尔图车站,一下火车,直奔钻井现场,投入到工作当中。
那时候条件艰苦,没有大型工程机械(吊机、挖机),王进喜他们克服万难,用手用撬棍将钻井台直立在边远的沙漠上,开始钻井。
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制服井喷,因此被后人被赋予“铁人”的称号。
临终前这一动作,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虽然王进喜被赋予“铁人”称号,但身体可不是铁打的。由于他长期高强度工作,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正值壮年时期,被诊断出胃癌。但他坚持带病工作,还参加过1970年的国庆大典。
在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打开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没有动。王进喜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临终前,弟弟王进邦守候在病榻边,王进喜手拿300元钱交给他,强忍剧痛,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
在1970年11月15日,铁人王进喜逝世,才47岁。死后,为了彰显他对国家的贡献,葬入八宝山。
铁人王进喜,幼年时期遭遇太多苦难,铸就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为祖国石油事业的发展与建设,无私奉献着,他大公无私,堪称后人楷模。
中国十大劳模人物王进喜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铁人”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感人的是王进喜不顾一切为我们挖石油,在我们中国石油短暂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们到大庆参加石油大战会,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而是询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记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出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的环境,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竖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就50多吨,保证按时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过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
我看了这一段,王进喜只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祖国有多少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为国出力,不怕牺牲自己的身体,他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国为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要像王进喜一样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81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出生在甘肃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王进喜进玉门油矿当童工。1949年9月25日,玉门解放,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艰苦的钻井生产实践,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王进喜成为贝乌5队队长。
煤气包的心结
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为中心的劳动竞赛中,王进喜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1959年9月,王进喜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王进喜到北京后,看到街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是煤气。”听了这话,他心想,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没有汽油怎么行?我是一个石油工人,眼看国家遭这么大的难,还有脸问?他越想心里越沉重,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期间,心情一直不平静。从此,北京公共汽车上的“煤气包”成为他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
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王进喜说:“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1960年春天里的一声雷,传来了我国发现大庆油田的喜讯。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大庆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3月25日,王进喜率1205钻井队到达大庆萨尔图车站。
1205钻井队60多吨的钻机到了,因为没有吊车,躺在火车上卸不下来。王进喜说:“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没有吊车,咱们有人在。毛泽东主席不是说人是最可宝贵的吗?只要有人在,咱们就能想办法把钻机卸下来。”全队的小伙子们一鼓作气,从清晨干到太阳偏西,硬是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运到井场。又花了3天3夜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矗立在大荒原上。
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按时开钻。王进喜在钻台上握住冰冷的刹把,纵情地大喊一声:“开钻了!”正像王进喜后来在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水泥需要搅拌机搅拌,现场没有搅拌机,右腿被砸伤的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全队工人整整奋战了3个小时,险恶的井喷终于被压下去了。油井和钻机保住了,王进喜的手上身上却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出了水泡。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没有白天黑夜地干,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余秋里(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编者注)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余秋里号召4万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7月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会议表彰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5个人,把他们树为大会战的“5面红旗”。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纪录。
1963年的一天,中国政府宣布:我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铁人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为了提高钻井质量,王进喜和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了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他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当时钻井队住房、吃粮面临困难,王进喜带领职工和家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干打垒”住房,保证工人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个窝”。他还带领职工家属想方设法办起了商店、粮店、邮局、豆腐坊、卫生所等。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一顶帐篷,建起了大队的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这所小学后来被命名为“铁人小学”。
铁人精神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石油工人。大庆石油会战取得的成绩和“铁人精神”,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1964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毛泽东的号召:“工业学大庆”。
“__”开始后,大庆油田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966年12月31日,王进喜毅然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大庆油田生产的严峻形势。返回大庆后,他大声疾呼“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北京召开,王进喜当选中央委员,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70年4月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王进喜在会上疾呼要恢复光荣传统,提出“大庆产量要上四千万吨,全国产油一亿吨”等一系列远大的奋斗目标。玉门会议期间,王进喜胃病发作,到解放军301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0月1日,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国庆节刚过,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在昏迷中,他讲的都是有关大庆油田的事。11月初,他已经不能起床,对守候在他身旁的人说:“让我回大庆看看吧,我想看看同志们,看看大庆油田。”临终前,王进喜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打开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王进喜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王进喜又把300块钱交给他的弟弟王进邦,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不幸病逝,享年47岁。18日,王进喜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的一生。
中国十大劳模人物王进喜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今天单位组织观影《铁人》。看完之后很有感触。
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现在眼前,让人感触很多。
那个时代,也许物质很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啊。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影片里面刻画的那个“刘思成”的角色,跟铁人的人生选择是截然不同的。他最终吃不了苦,当了逃兵。只是他的儿子成了新一代的劳模。在当时的人看来,那人的举动真的是太让人愤慨了。怎么可以那样?但是今天再来看,这个人物的'人生选择,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世界上不是每个人的思想境界都那么高,不可能人人成为英雄。刘思成,他也想坚持,也曾经真实地努力过,但是最终还是受不了,所以放弃了。作为一个书生,身体条件不适应,最终放弃,对他来说,一辈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个悲情的人物了。在那个年代,曾经真实努力过的人,我觉得都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去学习。我并不觉得这个人物缈小。相反的,我觉得导演很厉害,把人性里面一些真实的东西放到了电影里面,而不是一味地树立下面的形象,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中国电影的进步?
我觉得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估计是编剧编出来的吧。不过我觉得写得很好。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青年一代,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那样,才不会出现那么多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有那么多的学生脆弱地走上轻生,基本犯罪的迷途。人,活着,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贵的,可是怎么样才能活出意义来,不枉这世上几十年,真的值得我们深思啊!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铁人,如钢铁般的人,拥有了铁人的精神,就可以实现任何一件事。《铁人》这部影片,讲述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寻找油田的艰苦生活。
那时,中国处于落后的状态,外国人耻笑我们没有石油。第一代石油人出发了,他们来到大庆,寻找油田。为了寻找油田,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新中国的自立自强,他们奋力寻找。严寒的冬季,大雪纷纷飘落,不禁让人直哆嗦,雪下,第一批石油人还在为寻找油田忙碌着。
由于气温急剧下降,水泥结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个纵身跳入泥浆中,用自己的身子来搅拌,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他们有一颗铁一般坚强的心,有一个信念——宁可少活20年,也要为国家找到油田。
然而,他们白天高强度的工作,晚上的睡觉却是简简单单。搭个帐篷,背靠背,打几个盹儿,就解决了。
现在想想,如此疲惫的工作,谁会去呢?如此清苦的生活,又有谁能忍受呢?如今,即使是干这种工作,也轻松多了!飞机把工人送到目的地,卡车把机器设备运过去,机械化的生产,人力劳动解放了!
然而,虽然生活是富裕了,但铁人般的精神却没有了;虽然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提高了,但人却越来越懒了,失去了铁人的意志。就拿我们学生来说,有一些同学,学习上一碰到难题,马上上网查资料,翻看参考答案,根本不愿意多想一想,多动动脑筋。虽然这件事很小,却经常发生,也反映出了我们同学中某些人的怕苦怕累。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小学铁人,学习铁人如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精神。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为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在大庆油田创业初期,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那时,在茫茫大草原上,没有房住,没有菜吃,粮食不够。他们就在野外露营,喝盐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
了钻保证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提前开钻,打出了原油。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设,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群众称颂他为铁人。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干!干!干!这些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表现出了铁人王进喜是一个有血有肉、生龙活虎、全身充满精气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铁人这样奋斗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会战中,由于暴雪封路,订单骤增,大胎班组数天工作到三更天。领导紧急开会制定措施方案,员工放弃公休齐上阵,各部门主管积极配合将人力充分调配到大胎班组。在仓库现场,可以看到全体员工无论领导还是员工热火朝天的奋斗在第一线的场面。大家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铁人精神永流传。
劳模人物王进喜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1位用户喜欢。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缺油,我有责任啊!”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劳累,饮食没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王进喜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井塌了我跟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这就是王进喜,时代铁人的豪言壮语。正如影片导演所描述的:当年的"铁人"不但为国家贡献了石油,而且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负责任、做主人翁、担当大义、挺立于时代潮头,是我心目中的"铁人精神”。那个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都是时代的符号,是典型的拼命三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环境需要人们具有忘我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而现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新的物质条件下,人们不再衣不裹体,食不饱腹,但是人们精神世界缺贫乏了。影片中赵一林的有一段台词很好的表述了两种时代精神追求的不同: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实惠,你看中灵魂,我看中肉体。这个价值观念冲突其实不仅仅是局限于两代石油工人之间,这其实是两个时代的人之间的价值取向冲突。铁人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无私奉献;我们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有偿服务。这就是一种本质上区别,新时代来临了,新一代的人又将如何继承老一辈的精神呢?
是追求自我还是崇拜超我。是放弃物质还是降低精神。虽然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人们满足了物质层面的追求才能更好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但是,人的欲望无止境,到底什么时候才是物质的最终满足,才能开始精神的提升?每个时代都要有精神的追求,要有自己的铁人,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但是都具有相同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看到不管是皑皑雪原还是无边沙漠,湛蓝的天空中总有雄鹰在自由飞翔。不管是铁人时代还是刘思成时期。我们都要将一种精神传承,发扬,铭记在心。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52个字,有5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0分钟,朗读时长33分钟,慢速需要46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我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大庆油田的英雄代表,铁人王进喜同志逝世已经一年多了。
当人们听到我国石油产品已经做到全部自给的时候,听到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接连发现令人鼓舞的新油田的时候,谁能不衷心怀念在那艰难的年代,开创大庆油田的闯将,那曾经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建立功勋的铁人呢?
人们怀念铁人,不仅由于他对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重要的是,他用自己毕生的革命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他为我们留下的“铁人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国人民勇往直前。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人
1960年春,正当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一声春雷,传来了我国发现大庆油田的喜讯。遵照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决策,我国石油战线集中优势兵力,在大庆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就在这个时候,铁人王进喜,从玉门率领一二○五钻井队,千里迢迢赶来大庆。
从玉门开往大庆的列车,穿过一座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祖国原野上奔驰。王进喜禁不住心潮起伏。1959年在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期间见到的一切,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那是他第一次到北京,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曾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听了这话,他没有再问下去。心想:“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没有汽油怎么行呢?我是一个石油工人,眼看让国家作这么大的难,还有脸问?”他越想心里越沉重,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心情也一直不能平静。休息时间,他一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闷着头抽烟……
每当想起这些,他感到那煤气包像千斤重担压在自己的身上。他曾多次向战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带着这种要为国家承担压力的高度责任感,来到了大庆。当他看到天南海北前来参加会战的几万名战友,看到铁路沿线摆了几十里长的堆积如山的设备器材,看到就要开发的一望无边的大油田的时候,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满怀激情地站在大荒原上,随手扒开积雪,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来,嘿!这是什么样的土啊?黑乎乎的!这时,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覆盖在这黑土下大片大片的油层。他撩开身上的老羊皮袄,大声地对战友说:“看,这儿就是大油田,这回咱们可掉进大油海里了!同志们,摆开战场,甩开钻机干吧!把石油落后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
当时,那股高兴劲,使这个性格刚强的老工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旧社会,他6岁拿起讨饭棍,拉着被地主逼瞎了双眼的父亲四处讨饭的时候,他没有流过眼泪;八、九岁给地主放牛羊,成年披着件破羊皮,光着下身,赤着脚在大山里跑,动不动挨地主棍棒的时候,也没有流过眼泪;刚15岁,他被拉进玉门油矿当苦力,满身被把头、矿警和美国“技师”用鞭子、青铜棍抽打得一道道血印子的时候,他压抑住满腔怒火,从来没有流过眼泪。而今,在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下,眼看全国石油战线千军万马会师大庆,一场开创中国石油工业广阔前景的大会战,就要在这里打响了,这个老工人,高兴得热泪直流。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开地层,让乌黑发亮的原油哗哗地喷射出来。
三月的大庆,朔风呼号,滴水成冰。一下子几万人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大荒原上,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了大问题。
王进喜带领一二○五队,一连好几个晚上,围着篝火讨论怎样对待困难。工人们异口同声地说:拿下大油田,哪能没有困难?但是,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我们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群众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给了王进喜极大的鼓舞。他向战友们说:“我们工人阶级就要有这样的雄心。现在我们流点汗,吃点苦,为的是快快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只要国家有了油,咱们再苦再累也高兴。”
王进喜和英雄的大庆工人们,就是这样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夺油大战。
那时候,钻机还没有运到,他们天天派人到车站去等。王进喜更是坐不住,睡不稳,到处调查访问,了解地层的情况。不几天,钻机到了,但是吊车、拖拉机不够用,60多吨重的钻机躺在火车上卸不下来。大家都很着急。王进喜说:“没有吊车,咱们有人在。毛泽东主席不是说人是最可宝贵的吗?只要有人在,咱们就能想办法把钻机卸下来。”
全队的小伙子们被队长那浑身的劲头和激动的神色所鼓舞,“上呀!”一声呐喊,便行动起来。大家一鼓作气,从清晨干到太阳偏西,硬是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运到井场,又花了三天三夜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矗立在大荒原上。
眼看就要打井了,可是,水管线没有安好,开钻没有水怎么行?大伙说,“咱们用盆盆端!”有人不同意,说:“你们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的?”王进喜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我们的国家!”
他带领工人们同井场附近的农民一起,终于奇迹般地用人力端来几十吨水,提前开了钻。
1960年4月14日,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巍然的井架披着金色的霞光,井场上一片繁忙,王进喜大步跨上钻台,握住冰冷的刹把,纵情地大喊一声:“开钻了!”这声音威武雄壮,气吞山河!正像王进喜在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经过五个紧张的日日夜夜,这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终于喷出了乌黑发亮的原油。王进喜和工人们围在井场的周围,眼看着那高高喷起的油柱兴奋得忘掉了一切,一个劲地高呼:“毛泽东主席万岁!”“毛泽东主席万万岁!”
这封闭千年的大油田啊,终于乖乖地打开了大门。
这是用世界上从来没有见过的方法打出来的油井。这口井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工人阶级,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
但战斗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第一口井打好以后,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
5月1日,天刚蒙蒙亮,王进喜在井场上指挥工人放井架“搬家”,忽然一根几百斤重的钻杆滚下来砸伤了他的腿。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放井架,鲜血从他的裤腿和鞋袜里浸了出来……
王进喜哪里是在打井?他简直是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取石油!在那战斗最紧张的日子里,他成日成夜地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倒在排好的钻杆上,盖件老羊皮袄,头枕钻头休息一会儿;天下雨了,头顶雨衣不离开井场。为着一个宏伟的目标,他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他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革命豪情:“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有一回,他帮助一个井队制服井喷,在井场上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回到大队时,浑身上下都沾满泥浆,两只鞋用绳子绑着,已经分不清鞋和脚了。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碗掉在地上,人却靠在墙边睡着了。工人们见他一天天消瘦,眼眶越来越深陷下去,都关切地要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井场附近的老乡们,日日夜夜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们深深地被王进喜这种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感动了,他们向工人们夸赞说:
“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
从此,“铁人”这个光荣的名字很快便传开了。“向铁人学习!”“发扬铁人精神!”响遍了整个大庆油田。
在开发大庆油田的日子里,王进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打井上。他不仅使自己所在的井队上得猛,打得快,而且主动帮助别的井队打得快,打得好。别的井队缺少零部件,只要他们有,就马上派人送去;打井遇到困难,他总是亲自带人去支援。他说:“我们一个井队打得再快,也拿不下个大油田,要让所有的队都打上去,超过我们,那才叫人高兴哩!”
为了早日拿下大油田,他争分夺秒地奋战在井场上,不允许任何环节有片刻的耽误,丝毫的差错。有一回,他的井队打完井,射孔层位老确定不下来,不能“搬家”,他就径直跑到地质指挥所去质问。人家劝他不要急,说顶多耽误一会儿打井。他听了这话,当场反驳说:“为什么要耽误一会儿打井?时间是党的,是国家的,谁也没有权力白白浪费!”
他这种严格的精神,不仅对别人,更用来要求自己。一次,他的井队工作出了差错,领导在大会上批评他们。那天,王进喜去晚了一会儿,刚走到会场门口,有个工人对他说:“慢点进去,领导上正批评我们哩!”王进喜爽朗地说:“看你这个同志说的,披红戴花的时候,让我抢着往头里去,受批评了,就叫我躲起来当狗熊,我才不当这个狗熊呢!”说完,他就一直走到前面坐下来。事后,他对那个工人说:“领导批评我们,是对我们关心,是为了把工作搞好,我们有错误就改,这才叫对工作负责啊!”
他经常对人说:“干工作光有一股子干劲,猛打猛冲是不行的,张飞还粗中有细嘛!打井一定要注意质量。要对油田负责一辈子,就要对质量负责一辈子。”他每打完一口井,都要发动大家认真总结经验。一次,他们队打的一口井,质量稍差些,王进喜干脆让大家推倒重来,并且在以后年年都带领工人去看这口井,要大家记住这个教训。就是检查合格的井,他每隔一段时间也要回去看看,征求采油工人的意见。后来,油田上推广了他们这个“回访”经验,成为一项固定的制度。
1963年,油田指挥部号召打直井,要求井斜由原来的五度缩小到三度。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质量标准。领导同志问王进喜:“你准备怎样干?”王进喜说:“依靠党,依靠群众,按毛泽东主席的教导去实践。”
回到队上,他和老工人、技术人员一边调查研究地层情况,一边改革钻头钻具,边干边总结经验,终于用40年代的老钻机打出了当时全油田第一口斜度只有二度多的直井,以后又降低到只有半度多,为全油田创造了打直井的宝贵经验。
王铁人和英雄的大庆工人们,就是这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夺得了石油会战的光辉胜利。1960年6月1日,大庆运出了第一批原油;会战第三年,便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为发展祖国石油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1963年的一天,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传来:我国石油基本自给了,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铁人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他扬眉吐气,到处同人谈论这件大喜事,同大家分享胜利的喜悦。
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这一年,王进喜代表大庆工人光荣地出席了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见到了日夜思念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当时,他是多么高兴啊,他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滚滚热泪。
油田领导和工人们把他送进医院。可是在这热火朝天的会战中,他怎能安心住下来呢?一天深夜,王进喜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医院回到钻井队,只见他手里拿着拐棍,腿上的绷带沾满了泥。大家赶快帮助他收拾床铺,让他休息。可是,还没有等安排好,王进喜已经拄着拐棍上井去了。
打第二口井的时候,王进喜的腿伤还没有好,成天拄着双拐在井场上来回指挥。一天,轰隆一声,钻机上几十斤重的方瓦忽然飞了出来:井喷的迹象出现了。
井喷,就是埋藏在地层深处的水、原油和天然气,突然夹带着泥沙,在地层的高压下迸发出来。如不赶快压住,不仅井毁人亡,连那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没到地层里去。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王进喜忘记自己的腿痛,立刻奔上前去。压井喷需要用重晶石粉调泥浆,井场上没有,他当机立断决定用水泥代替。一袋袋水泥倒进泥浆池,没有搅拌机,水泥都沉在池底。这时,王进喜奋不顾身,把双拐一甩,说了声:“跳!”就纵身跳进了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来搅拌泥浆。看到这情景,几个年轻小伙子也跟着跳了进去。他们整整奋战了三个小时,险恶的井喷终于被压下去了,油井和钻机保住了,王进喜的手上身上却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起了大泡,同志们把他扶出来时,腿疼得使他扑倒在钻杆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滚下来。
他经常向别人说:“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在艰难的日子里
“__”开始不久,1967年初,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阴谋从极“左”的方面破坏大庆油田的生产。他们散布谣言,刮起一股妄图否定大庆道路、砍倒大庆红旗的妖风。一天夜晚,灯火通明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一场激烈的大辩论正在进行。许多当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老工人,用亲身的经历愤怒地驳斥他们的无耻诽谤。一个家伙当场跳了出来,疯狂地叫嚣说:“大庆红旗是假的,铁人也是假的。”
王进喜听了,怒火满腔。他把披在身上的老羊皮袄往后一甩,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是铁人还是泥人,关系不大。大庆这面红旗是谁也动摇不了的。大庆,是毛泽东主席的大庆,是全中国七亿人民的大庆。大庆红旗,是大庆工人阶级按照毛泽东主席指引的道路闯出来的。谁敢诬蔑大庆红旗,我们就一拳头把他砸到地底下去!”
铁人的话,说到了大庆工人的心里,全场立即爆发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辩论会成了捍卫大庆红旗的誓师会。群众扬眉吐气,那股妄图砍倒大庆红旗的反动气焰当场被打了下去。
然而,那些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使出了另外一手,对王进喜进行卑鄙的人身攻击。他们编造了许多谎言陷害王进喜,企图从政治上搞垮铁人,砍倒大庆红旗。
斗争一场接着一场,大庆油田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许多问题引起了王进喜的深思。
一天傍晚,他独自一人来到会战时打的第一口油井的井场上。灿烂的夕阳照射着采油树。这油井,是他和工人们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大庆油田的见证;那泥浆池、卸车台,那当年住过的地窝子,亲手挖出来的土水井,都能说明他和一二○五钻井队的战友们是怎样走过了创业时期那段艰苦的里程。如今,眼望着大庆油田的宏伟景象,他想,大庆的道路是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教导发展我国工业的道路。大庆的工人艰苦创业为国家生产石油,这有什么错呢?想到这里,他更加坚定了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那些反对大庆的人见造谣和中伤没有压垮铁人,他们又施出了最后的卑鄙手法,妄图用强制手段迫使铁人就范。一天,几个坏家伙暗中策划和操纵一些人把王进喜关进一间密室,手持皮鞭和铁棍,拿出一张事先写好的诬蔑大庆红旗的纸条,强迫王进喜签字。王进喜愤怒极了,冲着那些家伙斩钉截铁地说:“我识字不多,可是你们写的这几个字我还认得,你们就是把刀架在我脖子上,也别想让我划上一笔!”
这个铁打钢铸的英雄面对一次次残酷的迫害,始终没有屈服。
在“__”期间最紧张的日日夜夜,王进喜几乎每天都身背干粮袋,步行几十里路,到各个井队去认真落实毛泽东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有个井队的一些人因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提出要“停产闹革命”。王进喜特意从一百多里外赶去,恳切地对大家说:“‘抓革命,促生产’,是毛泽东主席给我们工人阶级下的命令,我们的生产一分钟也不能停。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油,支援世界革命需要油,我们一定要把革命和生产的重担挑起来。”
有一段时间,王进喜身体不好,多年得下的胃病和关节炎又发作了,经常浑身疼痛。有时半夜痛醒了,他一声不吭,第二天清晨,又照旧背着背包出发了。工人们感动地说:“老铁真是把全部心血都花在油田上了。”
1968年5月大庆革委会成立的时候,广大工人一致推选他担任大庆革委会的副主任,1969年4月他又光荣地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玉门市赤金镇。
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大战白杨河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
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
1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年仅47岁。
在玉门成长起来的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在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时候,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与其他伟人和英雄人物一道被列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他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王进喜劳模事迹感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电影《铁人王进喜》,看完之后很有感触。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在一次展现在眼前。影片采用时空转换的手法,通过讲述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王进喜所表现为国家,为人民昂扬向上,永不后退的精神,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触。
本片的主人公王进喜出生于1932年,逝世于1970年。1958年9月,他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了当时全国的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由于当时条件艰苦,设备不先进,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在大庆打下一片大油田。有一次,有一位工人为了保护设备,牺牲了自己的一条腿,事迹十分感人;还有一位工人,在工作时不幸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王进喜受到了许多的挫折和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在大庆打下一片大油田。
王进喜是一名不折不扣,勇敢创新的实干家。干起工作来,不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且肯动脑子,用心去干好工作。我们要学习铁人的这种钻研精神,勇敢创新,大胆改革,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们要学习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学生。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王进喜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铁人王进喜》的影片,影片通过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讲述了铁人的坚定意识,起初的黑白影像仿佛将我带回到过去那段坚苦岁月,能够感觉到他们真的很艰辛,但他们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不管怎么艰难都不放弃。当时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从不掺杂其它自私的想法,只要有了目标,就奋不顾身的去努力达成目标,而且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最大的使命。可能当下的人们会认为他们有点傻,说那么苦,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吧!生活逐渐好了,但人们的那份纯真,朴实的生活态度,却渐渐离我们而去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活着,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必竟那个年代和我们现代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不是我们在改变,而是社会也在改变,但在这个时间我们通过看这部影片,是不是应该反醒一下自己,不论社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身体里还是应该有那么一种精神的,否则我们的前辈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汗,不就是白流了吗?给我们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人们都变得自私了,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吧?
戏里还有一个情景对我触动很大,就是铁人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作为一名当代没有经历过去那段坚若岁月和战争的党员,无法亲身去体会那份艰辛,但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吃苦耐劳,不要光在形式上入党,而且也要在思想上真正入党,我们可能不会做像前辈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至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起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珍惜前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美好生活。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王进喜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昨晚,和家人重温了电影《铁人王进喜》,又一次被铁人精神深深打动,他在石油会战誓师大会上说:“人吃不饱贫血,国家吃不饱也贫血呀伙计们!贫血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你就等着被人欺负吧!”作为一名在基层奋力书写“答卷”的年轻干部,要立于勤、勤于钻、敢于闯、勇于挑,把根扎深,努力汲取基层土地的营养,用实干和担当交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立于勤,学黄牛务实勤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青年干部立身基层,要发扬自身勤学善思的优势,摒弃眼高手低的劣势,立足实际把岗位变成锤炼自我的舞台,知责尽责,务实勤奋,拼搏进取。基层的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基层的繁琐,我们要学习黄牛埋头深耕的务实和勤劳,要多讲付出、少谈条件,多点实干、少点空谈;多一份勤奋,少一份懒惰;多一份务实,少一份推脱。面对基层的困难,青年干部要像黄牛一样主动去承担最重、最难、最累的事,在平凡的工作中勤勤恳恳、知重负重、任劳任怨、埋头苦干。
勤于钻,学啄木鸟专心致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青年干部初到基层,要克服疲惫心态,以“归零”的心态、“空杯”的姿态、“海绵”的状态扎根基层不断汲取基层的智慧。要发扬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摒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得过且过心态。面对基层的困难和问题,要发扬啄木鸟的钻研精神,遇到问题不回避、不逃避、不畏惧,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找准关键人物、关键问题、关键环节。
敢于闯,学狮子敢闯敢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基层不是说出来的、写出来、画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青年干部身处基层,要发扬敢闯敢拼敢为的干劲,摒弃畏难、害怕、退缩的情绪。在基层,要保持“人在事中,心在事上”的精神,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气。基层是最锻炼人的地方,基层就像一个大熔炉,青年干部要想成长为一块好钢,就必须勇敢接受基层的锤炼,面对基层的工作,我们要像狮子一样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敢闯敢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勇于挑,学千里马勇挑重担。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里之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步都前进一点的积累,千里马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经锻炼层层挑选出来的。青年干部带着理想和抱负赴基层,要像千里马一样,认准一个目标就一门心思、持之以恒、一路向前。青年干部身处基层要历练脚力,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真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历练脑力,培养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考虑问题更清楚、更透彻、更全面、更与时俱进,把握综合问题中的变数、机遇和挑战,为基层问题把脉会诊,制定最佳解决方案。
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青年干部走进基层要不断学习充电,在勤学善思中汲取成长所需的营养,拒做“贫血式”的无力气干部。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王进喜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9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翻开中国石油工业的史册,在大庆石油混战的这一页,你会看到一个先锋人物,那就是铁人王进喜。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了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听到了他的壮举,对他有很高的钦佩之情。听说,但从未真正的了解,在看过《铁人王进喜》电影之后,再通过一些生平的了解,我对铁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铁人王进喜出生在一个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做过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苦的,也许正因为是这些不一般的经历,造就了铁人王进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钻井工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新中国的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铁人。王进喜同志是一名党员,他是1958年带领全队创下当时全国最高纪录的领头人,他带领的队伍荣获了“钻井卫星”红旗,这些数不清的荣誉的背后是王进喜和他的队伍不断地艰苦奋战钻井取得的。
铁人王进喜同志带领着他的队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始终会在油田的钻井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他是一个有奉献精神、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人。在每个队都在争第一的时候,他能帮助其他的队伍解决困难,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的队伍一起钻井,成为钻井队的好带头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我想如果没有王进喜同志这种乐于助人,与他人一同进步的思想,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快的发展。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应该具备这种乐于奉献,不为私欲,积极为国家的发展,为了更高水准的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说不论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还是党员,在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进步,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努力。
铁人王进喜同志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在不停地进行着钻井工作,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自己有病了也坚持工作。他的这种精神不禁让我们大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如果没有当初的一切,我们现在不知还处在怎样的一种状况里呢!现在的我们可能不用在面临那么艰苦的工作条件之中,而且因为现在这么好的环境,让我们很少会联想到饥荒、恶劣的天气之类的。但是我们要学的是铁人的这种精神,但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和铁人一样毫无顾忌的勇往直前呢?
当这样的一个疑问冒出时,我们迟疑了,我们没有铁人那样的精神,没有铁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们总是在困难的面前迟疑,迟迟不肯做出果断的决定,解决困难,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肯努力克服困难。沉睡的人们,还在迟疑的人们让我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来证明任何困难我们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难太大,是我们还不够努力,还不够吃苦,拿出铁人的精神,用铁人的乐观和坚持,来克服一切困难。
伴随着角色的不断改变,我们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对很多困难,如果我们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自甘堕落,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难时,没有坚持住的失败的人!有人常说:“没有经历生活带来磨难的人,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只有经过磨难的不断洗礼,我们才能更坚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因此,让我们牢记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说承担的使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想铁人一样,绝不轻言退缩,勇敢直视生命的磨难。让我们变得更强,让我们不再软弱,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不再“心软”。
铁人我们永远的榜样,永远的标杆,是我们面对磨难时的精神支柱,让我们记住铁人,不断地学习他的精神,向铁人致敬!成为可能人物
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45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铁人”王进喜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石油战线上捷报首传,大庆发现了大油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立刻飞向了神州大地,也飞进了一个人的心里,他正是石油战线的杰出代表——王进喜。
王进喜,出身于甘肃玉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靠讨饭为生,十五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钻井工人。王进喜异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钻井工作中。他勤劳肯干、吃苦耐劳,积极改进钻井技术,由他带领的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五千零九点三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并荣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
1959年,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王进喜到北京参加“群英会”。他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着个重重的壳,觉得很奇怪,问道:“车顶上背的是啥呀?”同行的人告诉他:“因为中国缺少石油,没有石油就没汽油烧,汽车就只好烧煤气了。车顶上背的就是煤气包。”听到这儿,王进喜沉默了。他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虽然新中国成立十年了,但我们的国家还 是那么缺乏石油!从此,王进喜经常告诫自己,也提醒工友们:“石油关系着国家的命脉,没有石油,工业无法发展,农业现代化也很难实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理应为国分忧,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年3月15日,一列破旧的火车轰鸣而过,载着王进喜和他的一二○五钻井队,日夜兼程地从甘肃玉门油田赶到大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在此拉开序幕。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重任。
一下火车,王进喜第一句话就问:“钻机到了没?我们的井位在哪里?”终于,钻机运到了!大家欣喜若狂。王进喜等不及天亮,就兴冲冲地带领工友们到车站取钻机。一到车站,满头大汗的大伙儿傻眼了——六十多吨重的钻机,沉沉地躺在车厢里,挑衅似的冷冷对着大家。没有吊车也没有拖拉机,只有几辆解放牌汽车,大家议论纷纷,焦急地想着办法。王进喜果断地对大伙儿说:“同志们,眼下我们的困难还 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坐着等,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算用大绳拉,用肩膀扛,我们也要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上安装,早开钻!大家看行不行?”“行!”工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能等,就是豁出命来也要上!”大家纷纷摩拳擦掌,找来能撬、能抬、能扛的工具。
在王进喜的指挥下,钻机被拆成几大件,用方木加撬杠,拉的拉、撬的撬,手掌被棕绳勒出了血,肩膀被压得又肿又痛,大家都没有吭一声。就这样,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硬是把六十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运到十五里外的井位上,让四十多米高的井架终于在茫茫荒原上矗立起来。
1960年4月,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在一次意外中,王进喜的右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就连夜回到了井场。谁知,第二口油井正发生井喷,没有重晶石粉,只能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水泥沉到泥浆池底,起不到作用。紧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纷纷跳进泥池。经过三小时多的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了。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领着工人没日没夜地干,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一口,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铁人”的名字从此传开了,而蕴藏在他身上的“铁人精神”也传开了,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