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 540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75人 |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 763字 | 4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77人 |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 1311字 | 10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76人 |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 1895字 | 18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5分钟 | 162人 |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 466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70人 |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 496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93人 |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 1287字 | 7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55人 |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 1250字 | 13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66人 |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2022年1月7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邢维斌,吴家稻地村杨书记声音急促:“赶紧到丰达园集合!”
邢维斌挂掉电话,火速驱车来到丰达园社区。在听取上级关于疫情的指令后,他了解到丰达园社区已是高风险封控区域,要求村居对每栋楼进行入户通知并封控。这个任务直面感染区域,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邢维斌当仁不让,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队。他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在严峻形势前,他毅然舍小家顾大家,穿上防护服,冲上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从此,20余个白天黑夜,大家总能看到邢维斌忙碌的身影。他忙碌在丰达园的每一栋楼、每一个角落,完成防疫消杀、入户核酸、安装门磁等各项工作。在楼前站岗执勤,他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忘记了年龄、时间,忘记了疲劳、严寒,他不分昼夜,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疫阻击战中,默默为丰达园的顺利解封贡献力量,守护着丰达园居民的幸福安康。
工作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志愿者分批进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邢维斌的身影。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作为党员我光荣,作为退役军人我骄傲,疫情不退我不退,不把病毒消灭净我不回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际行动,他真正起到了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危难时刻彰显出军人本色。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付汝超,男,197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桓台县田庄镇中心卫生院办公室主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中共党员,付汝超同志意识到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展现新时期退役军人、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斗争中,要全力配合院领导及各科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初始阶段,正值春节期间,付汝超同志就放弃休班主动请缨参加抗击疫情的战斗。2月1日,田庄中心卫生院代表全县执行集中医学观察点任务,付汝超同志就担负起了医学观察点的后勤保障工作。由于疫情紧迫,观察点仓促建立,许多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他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了尽快满足和保障医学观察点的正常运作,积极主动的提供被观察人员及工作人员的需求。在观察点的第一天,由于部分被观察人员对隔离区辨识不清,隔离意识不高,私自进出隔离点,为了大家的安全他把防护安全设施进行了修缮,使隔离区域的主要通道门只有工作人员才能打开,从而杜绝了被观察人员私自外出。后勤工作繁杂琐碎,房间的下水道不通,他会主动穿好防护服去找原因并进行疏通;不能用电梯,几十个人每餐的饭菜,每袋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都是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趟一趟的搬运,四层的楼梯每天不知道要上下多少遍。在观察点的七十多天,他就这样尽自己最大能力为观察点服务。观察期满的人员,在离开观察隔离点的时候,他会与每一个人挥手告别,祝福他们平安健康。革命工作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由于工作需要,白天坚守在医学观察点的付汝超,晚上仍要回医院担负120值班及医院预检分诊值班。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付汝超同志时刻不忘军人本色,为曾经是一名军人感到荣光,在新的战场上扛起了共和国的脊梁,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吴维天,男,2004 年12月 高中毕业后来到了武警河南省总队,光荣的成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员,2006 年服役期满退役。现就职于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部队特殊的经历和环境磨练了他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他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坚守责任的优良品质。从部队到医院,他以军人的优秀品质,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120驾驶员的转变。
千锤百炼,在部队是优秀战士
在服役期间,他积极参与各项政治学习,刻苦训练。新训结束后分在了机动中队尖刀班。在尖刀班就要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要经常参与各种警卫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任务。2005年参与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司母戊鼎在殷墟博物院展览期间的守护任务;2006年圆满完成颛顼帝喾二帝陵的重要警卫任务,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
严于律己, 把工作岗位当成战场
从部队复员后,他被分在了120驾驶员的岗位。到了医院后,他虚心跟老同志学习驾驶技能,确保安全快速的完成任务!他始终把每次出任务都当成是一次紧急集合,晚上睡觉时永远是把衣服整理好放在床边,确保随时出动。他说虽然岗位变了,但这个岗位对他来说更是一种考验,人命关天,早一点到达现场,也许就能挽救一个人的性命。所以必须争分夺秒,把工作岗位当成战场,打赢每一场战争!从工作到现在已经参与救治患者近3600人次,安全行驶12万公里,参与各种急难险重及上级安排的各类重大 活动医疗保障200余次。
行驶在”战”疫路上的 “逆行司机”
在抗击新冠疫情这个看不见硝烟的的疫情防疫战上,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防控战打响后,所有驾驶员全部待命。尤其做为一名退伍军人还在家过年的他更是取消休假,身先士卒,坚守岗位,以最高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去执行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彰显了一名军人和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疫情虽然残酷,但他毫无半点惧色。转运通知就是冲锋号,在检查确认防护到位后,迅速赶到目的地,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他和同事们毫无怨言为责任和使命及时出发“战”疫。120车司机长时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让他们备受煎熬。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而且在驾驶座狭小的空间里,也不能大幅度活动。更具挑战的是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容易受到鼻孔的潮气影响而起雾,特别是在晚上驾驶车辆过程中容易看不清道路,这些都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他最终凭着丰富的驾驶经验一一化解了。
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救护车司机的他肩负着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转运重任,每次执行完转运任务返回卫生院后,顾不上喝水、吃饭,就要立即对车辆进行喷杀以及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消毒,避免转运下一位人员时出现交叉感染,同时反复检查确保救护车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并按流程对个人进行消毒,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齐心协力筑牢“防疫墙”。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经常是下了夜班,又协助社区做为志愿者在小区门口执勤排查出入人员。
他说,追寻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党的教育培养了我,是火热的军旅生活磨砺了我,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部队的锤炼,没有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我将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继续发扬复退军人的风格,浓笔书写当兵人的历史,以实际行动回报军队、奉献社会、报答党的恩情。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95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穿梭在藤椒丛里的“新盐工”:大安优秀退役军人杨剑
1998年,结束军旅生涯,回到农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2008年,远离山村,加入广州立白集团……
2015年,放弃广州立白集团高薪收入,再次扎根农村,成立自贡市欣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山地荒地116亩……
2018年,第一期50亩藤椒基地产量2.5万斤,实现产值30万元,带动周边20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每个时间节点,看似简单平凡,却都是杨剑勇于冒险的尝试,是大安区“新盐工”艰苦奋斗的写照。
杨剑,中共党员,大安区庙坝镇九房村村民,曾长期在广州务工,现在是自贡市欣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庙坝镇九房村委员,同时也是九房村专合社职业经理,身先士卒帮助专合社种植高粱、大豆,建设立华养鸡鸡棚,出栏2万多只肉鸡,为专合社产生效益10万余元,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和返乡创业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被市委评为自贡市优秀共产党员。
产业突破,走上乡村致富路
2015年,杨剑独自前往洪雅县和丹棱县考察、学习、研究产业,根据九房村土壤、温度、纬度等情况,决定引进洪雅藤椒,藤椒是一种耐干旱、易生长植物,其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一亩地产值4000元以上,且销售有保障。明确方向,杨剑立即回乡办理土地流转事宜,组织九房村一组、九组村民召开院坝会,协商土地流转费用,最终流转116亩土地种植藤椒。杨剑认准了这条路,就开始埋头苦干,面对园区杂草丛生、布满荆棘的荒地和撂荒地,聘请本组村民除草开荒,每天早出晚归,利用背负式割草机,开始长达一个月的割草开荒打窝,耳朵暂时失聪,手臂失去力气、吃饭困难,这些都没有难倒他,一路披荆斩棘,坚持理想,建立创业起点。2016年4月,杨剑购买栽种4000余株树龄久、易生长、抗病虫害、果子香的藤椒直生苗,每天去园区查看藤椒成了他的必修课。
多方支持,拓宽乡村致富路
藤椒园区没有道路,镇政府了解到情况后,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出资硬化村组道路,其中修建500米长4.5米宽产业道路覆盖园区;为将藤椒运输到成都、重庆等地,镇政府打通了庙贾路,藤椒园区紧邻庙贾路,庙贾路是连接内江与自贡的重要通道,预计将会修建为5.5米宽的黑化硬化道路。藤椒园区水源差、撂荒地多,周围无塘无堰无水库,浇水灌溉是一个突出的问题,2017年干旱,山坪塘蓄水无法供应灌溉需求,杨剑联系自来水公司安装自来水管网设施,因路途远、耗材多不愿免费安装,价格方面存在争议,杨剑主动找到镇政府领导,寻求帮助协调价格,经镇政府多次邀约三方协商,最终在园区内安装自来水管网设施,干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在种植过程中,园区里三分之二的藤椒叶子全部掉光,经过反复观察、查阅资料,请教洪雅种植技术人员,确诊为藤椒锈病,锈病主要现象是叶子掉光,只能提前预防,一旦发现第二年才能根治,严重影响第二年产量,产量可减产一半,根据专家建议,剪掉植株老叶,加大对锈病的预防控制。除锈病外,藤椒出现根腐病等问题,对于“半路出家”的他是一个难题,为了更好的掌握藤椒种植技术,他迎难而上,一步步解决实际困难,常常在藤椒园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在反复实践中结合理论找到种植方法,通过自己研究、查询、询问,实践出一套适合九房村种植藤椒的技术流程。
在带动贫困户致富过程中,他动员群众以土地入股,带动8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但是村民的不理解不信任给了杨剑重重的一击,村民认为种植藤椒风险大、投资大、周期长、无销售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带领村民到地里传授种植技术,到工厂参观生产销售,以“眼见为实”的事实告诉村民,藤椒的销售不用愁,只要掌握技术有产量就一定有出路,这才使村民悬着的心放下,愿意种植藤椒。
成效初显,藤椒挂上致富果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藤椒园区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等多方大力支持下,在杨剑的艰苦奋斗下,500米长4.5米宽的产业道路覆盖到了园区,完成自来水主管道铺设,园区附近一口山坪塘修葺一新,藤椒园区初具规模,为新品种、新技术在全村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7年2月,成功注册“贡椒源”商标,截至目前,园区发展洪雅藤椒5000余株,50亩藤椒成熟,可产优质藤椒2.5万余斤,经济价值30余万元,并且同步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3万余元,带动集体经增收2万元,示范带动作用初见成效。
带头创业,示范引领共同富裕
集“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杨剑,视野开阔,注重依托科技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在选用优良品种方面,带领村民,进行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种植。
依托成立自贡市欣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贡椒源”藤椒商标,通过以“公司+党支部+农户”的形式,利用现有藤椒园区,率先示范带动发展,趁着大安区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紧盯现代农业发展产业链,谋划研究种植生产、粗精加工、销售一体链条式发展思路,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0位用户喜欢。
韦振,60岁,壮族,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城北社区居民小组长。
在百色市颁布居家隔离通告后,韦振主动承担金铺和园小区的疫情防控网格员工作。他临危不惧,勇担职责,永葆军人的本色。金铺和园小区四通八达,人员往来多,给值守人员带来很大困难,韦振同志每天都巡查各守卡点2次以上,杜绝无人监控的漏洞。
区域核酸检测开始后,韦振每天都上门提醒大家做好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人。拿起喊话器一栋栋楼喊话,“各位业主、住户,今天没有去做核酸的,做好个人防护赶紧去民族广场点做核酸,行动不便的在家中等待医务人员上门采样”。
在值守点缺乏必要工具时,他慷慨解囊,自掏腰包购买了体温枪供小区卡点使用。韦振同志所担任的值守点离家近在迟尺,但是为了确保经过人员不漏一人扫描通行,他以钉钉子的精神坚持值守,顾不上回家吃饭。
不畏艰险,把群众的危难挂在心上。当小区内出现健康码为黄码时,群众心情较激动,韦振就多次电话或上门安抚,并及时联系社区,请求安排医务人员上门采样,韦振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精神,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叶__,1991年6月出生,__镇__村人,2014年入伍,2018年退役。现在__衡水实验学校任教。
一次从军,终生信仰。这是退役军人叶__同志的生活写照。2014年7月大学毕业的他毅然选择穿上军装保家卫国,因为素质过硬在新兵连期间就通过选拔加入“侦察连”。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刻苦训练、事事冲在最前面,因各方面表现突出他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在政治思想方面,他积极要求进步,入伍第二年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服役四年时间里他担任过副班长、班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兵。
牢记使命,退伍不褪色。2018年退伍回到地方的他成为了一名人名教师,继续在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该同志进入单位工作以来,时时刻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踏实肯干有担当,同时于2019年主动加入了“__县爱心志愿者协会”。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寒假在家休息的他主动加入村里值守队伍,用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返校后在工作单位发动教职工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带头带领志愿者每天冲锋在学校抗疫工作一线,做好了入校人员消杀测温登记工作,为外地返校在宿舍“健康观察”的同事送餐到宿舍和测温登记。他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徐利军,男,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人,出生于1973年4月,1990年3月光荣入伍,服役于原沈阳军区后勤第二分部81940部队62分队(位于中朝边境),1992年5月21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12月退伍。1996年9月从原冶金工业部八一一地质队调入琅琊区人武部工作,1997年考入安徽省人民武装学校人武专业学习,2000年6月毕业后回到琅琊区人武部工作至今。
自1992年12月退役以来,始终坚持退伍不褪色、本分做人,实在做事这一原则,传承部队优良作风、秉持做事不计大,做人不计小的理念,认真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事武装工作以来,历经武装部军事、保障和政治工作各科工作,具有丰富的武装工作经验。多年来,无论在哪个科、无论做什么工作,从不会去敷衍应付,尽心尽力完成好自己的职责和各项工作任务。在人武部多年的工作中,养成了严谨、细致、依法依规办事的工作风格,尤其是2008年调入政治工作科工作后,在每次征兵政治考核工作中,认真做好每一名新兵的政治考核工作。在此期间经常加班加点,确保不让任何一个政治方面有问题的新兵过关入伍,也不耽误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预征青年参军。抱着宁可自己吃点苦,让预征青年和家长尽量少跑几趟的态度,高质量的完成了历次的征兵政治考核工作。为国家兵役征集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老党员,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将“有危险党员上”的先锋模范作用贯彻始终。面对去年年初的突发疫情,除了严格按上级要求规定做好居家隔离相关工作。而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社区需要,主动与所在小区其他居民一起,担任小区志愿者,无论风雪、冒着寒风到小区门岗处帮助查验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和区域消毒的工作。
多年来,在每次抗洪抢险任务中都战斗在第一线。1998年在人武学校学习期间参加了“决战江淮”抗洪抢险任务中,因表现突出被安徽省人民武装学校授予抗洪抢险纪念章。人武学校毕业后又多次参与了琅琊区抗击暴雪、抗洪抢险与文明城市创建等急难险重任务,每次都冲在第一线。尤其是2020年与区民兵应急连一同驰援全椒古河抗洪一线时,冒着暴雨在襄河大堤奋战几天几夜,忍受着身体上的不适,咬牙带病在一线工作。同时在抢险任务间隙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现场照片,被滁州日报等多家媒体采用,较好的体现了琅琊民兵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士气,对宣传琅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平时工作中,就积极记录和捕捉基层一线中正能量的点滴事例,尤其2019年接手宣传工作以来,积极与地方媒体沟通,多篇内容翔实、生动感人的征兵工作事例等宣传稿件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更是有两篇报道被国防报采用,对琅琊区对外宣传产生了良好效果。对琅琊区征兵宣传工作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在自我修养上坚持以诚为本、表里如一。不说信口开河、无中生有的谎话,不说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违心话;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到台上能讲、台下也能讲,背后能讲,当面也能讲。对组织保持忠诚敬畏,时常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守法守规,守住做人的根本与本份,这也是在受领各项工作时,做好工作必备的优良品质。
用一名老党员的信念和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在普通的岗位上展现“__、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和优秀品质,为琅琊区人民武装工作和建党__周年增光添彩、矢志不渝。
退役军人先锋模范典型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0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66位用户喜欢。
本着保家卫国的初心,他选择参军入伍,在军营里,他磨砺了韧劲,培养了闯劲;退伍后,他选择返乡创业,继续发扬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作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就是大鳌商会副会长霍代养。
霍代养,中共党员,1984年10月应征入伍,1989年2月退出现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舰队,现任大鳌商会副会长。
红色家风坚定入伍信念
“父亲曾经是一名村支书,从少就教育我们要‘永远跟党走’,所以我和哥哥都选择了参军入伍。”谈到为何选择军营,霍代养自豪地说道。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霍代养从小就厚植了爱党爱国的情怀,并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成为一名军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据悉,霍代养的哥哥是一名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哥哥英勇无畏、冲锋在前的战场经历,更是坚定了霍代养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决心。值得一提的是,霍代养的儿子霍海涛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父亲的影响下,霍海涛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无私奉献,积极参加大鳌镇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和使命担当。
军旅生涯锻炼优秀品质
初入军营,告别了随性舒适的生活,来到了“直线+方块”的军营,面对艰苦的环境、辛苦的训练,霍代养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刻苦训练。“既然选择了军营,就要坚定地走下去!”霍代养说道。
霍代养在部队勤奋学习、刻苦训练,锻炼出了能在夜间复杂道路和地形熟练驾驶和修车等专业技能,后来从事教练员工作,负责培训新兵掌握各种道路条件下驾驶操作的技能、车辆管理和运输安全等工作。由于在部队工作表现突出,他多次获连队嘉奖并获“红旗驾驶员”称号,并在1986年湛江抗洪抢险工作中,连续19天不分昼夜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脱下戎装返乡创业续新篇
退役回乡后,霍代养凭借在部队锻炼出来的驾驶技能,在新会汽车总站担任一名公交司机。由于90年代的大鳌镇还未通桥,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交班次较少,当地人出行不便,霍代养从中看到了商机,“坐不住”的他便从公交公司辞职,买了一台中巴车,做起了民营公交,后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汽车的普及,霍代养又转做汽车修配生意。
多年来,霍代养延续在部队时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凭借敏锐的商机嗅觉,先后做过民营公交、汽修厂、饮食、娱乐、酒店等生意,目前在大鳌经营着一家汽车修配厂和一家酒店。
初心不忘回报社会显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退役军人,霍代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年来,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秉承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精神,经常参加商会和残联等社会组织的各类募捐活动和赞助镇内各项文体活动,疫情期间,更是主动把自家酒店腾出来作为隔离酒店,尽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同时为积极履行拥军优属的社会担当,进一步支持壮大社会拥军力量,霍代养的酒店还主动申请加入葵乡拥军联盟单位,以实际行动参与社会化拥军工作,在全社会倡导“崇军拥军”的良好风尚。
成功从来没有侥幸,有的只是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坚持。无论在军营里还是创业路上,霍代养都勇于拼搏,凭着军人“不怕失败、敢打硬仗”的韧劲和闯劲,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