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劳模事迹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5 17:50:01 查看人数:71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 1353字 6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45人
劳动模范事迹袁隆平 430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00人
袁隆平劳模事迹介绍 542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33人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和精神 865字 3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32人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 2078字 9段 7分钟 12分钟 16分钟 175人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 2023字 13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115人
袁隆平劳模事迹 649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13人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 518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78人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 1287字 8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76人
袁隆平劳模先进事迹范文 1212字 9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01人
袁隆平劳模先进事迹范文 648字 3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66人
袁隆平劳模事迹介绍 717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67人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 1455字 6段 5分钟 8分钟 12分钟 152人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和精神 384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114人
袁隆平劳模事迹介绍 545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13人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 629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43人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1930年的农历七月初九,在北京协和医院里,一个小男孩诞生了,因为出生在北平,便取名叫“隆平”。袁隆平是谁?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他是不开豪车但科研经费一投就是几千万的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他是名字品牌价值千亿但舍不得买贵的衣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就是我们的“国宝”,我们心中不折不扣的男神。

致敬坚定理想、永葆信念的“90后男神”。袁隆平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饭碗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朴实的话语彰显出他深厚的爱国情怀、造福于民的崇高品德,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和学习。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灯塔、是干事创业不竭的精神动力,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奋力开启实现宏伟蓝图新征程。

致敬不畏艰辛、责任至上的“90后男神”。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袁隆平老人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解决吃饭的问题,数十年来,袁老用自己的坚持和心血,为做好这件事竭尽全力、付出所有。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学习他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学习他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中,奋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更加需要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致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90后男神”。自称“90后”的袁隆平,数十年间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暂停,没有休息。鲐背之年,尽管身体大不如从前,他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对杂交水稻事业一以贯之地执着。共产党人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也许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但是只要我们拥有担当奉献精神,依旧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敬坚持梦想、不懈奋斗的“90后男神”。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超级稻高产;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袁隆平从未停下逐梦脚步,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袁隆平老先生教会我们: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见未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每一次关于奋斗的话语都饱含激情、富有哲理、催人奋进,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要以新担当承载新时代,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在青春的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这句中国谚语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给予了千顷良田新生命,让亿万人吃得饱一日三餐,他唤醒了万间广厦真用途,这就是“90后男神”袁隆平的故事。袁老,生日快乐!祝福您,健康快乐超百岁!

劳动模范事迹袁隆平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的水稻之父,也是人类史上首个发明出杂交水稻的人,我们今天所能吃到的大米小米都是由袁隆平爷爷发明出来的杂交水稻品种,稻穗不仅高,而且米粒颗颗饱满,数量还不少。

可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岁月的束缚。2021年5月22日13:07,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袁老的逝世引起巨大轰动,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袁隆平着三个字早已不是简单的人物代号,而成为了华夏儿女的精神寄托。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就是自己的杂交水稻能风靡全球,禾下乘凉梦已经做到了。距离另一个杂交水稻风靡全球也快成功了。

从开始灿型杂交水稻研发的那一刻起,这三个字就代表了绝处逢生,代表了艰难险阻中的不懈拼搏。这三个字见证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时刻,他看着中国改革开放,他和中国一起走向世界,他代表中国发出独属于我们的声音,甚至可以说他的人生就恰恰体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整个过程。

这就是袁隆平,一个伟大的人,我们要学习他敢于创新和善于研究优点。

袁隆平劳模事迹介绍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所谓“人以食为天”,如果想要生存就离不开粮食,保证粮食的供给是每个国家的基本国策。但问题是,中国是一个耕地面积小,但人口又众多的国家,如何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粮食呢?有个人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他于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系,开始了自己研究农业的生涯。他在农业学校任教期间,发现了一株特殊形状的水稻,他利用水稻测试,发现这株水稻相比于一般水稻来说有不同的性质,是所谓的“天然杂交水稻”。这也是他人生中一个重大发现,在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后,袁隆平便全身心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全中国水稻增产20%,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的农业大国。

可能大家对农业方面并没有什么概念,可我要告诉你的是,农业是每个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保障。自古以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意味着国富民强,天下太平。而每次的皇朝更迭,一般都是天灾人祸导致粮食紧缺,人民吃不饱饭才开始造反。农业与国家的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见它的重要性。袁隆平就是通过杂交水稻的研究,使得中国以世界5%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创造了一个全球的神话,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脚步。

袁隆平院士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今天他虽然走了,但他科技兴国,不断奋斗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78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一个用他的一生,奉献事业的人,那张黯黄、瘦骨嶙峋的笑脸,那句激情澎湃的话语,让他的生命如歌般在全世界奏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后感慨颇多,被袁隆平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等精神深深打动。电影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举世闻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倾其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

影片通过再现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以袁隆平对家人、对人民、对国家深沉的爱为依托,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勤劳、坚强、仁爱平民科学家和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崇高情怀。一、热爱人民,坚持不懈,寻求真理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他目睹过生活在落后中国人民忍饥挨饿的悲惨,所以,农学院毕业后积极投身到农学教育的第一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中国人民吃饱饭、不挨饿。

为了祖国的建设,他放弃了参加空军的机会,敢想敢干,在湘西安江农校扎下深根,立志要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农学报国的志愿。在设备落后、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他意志坚定,追求真理,不断探索。影片中我们看到他用墨汁刷被单,实际上是要对嫁接到红薯苗上的月光花进行短日照处理,可见当时的安江农校条件何等简陋,也反映出袁隆平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于那些空喊口号、弄虚作假的人,他敢于站出来予以批评。

他崇敬科学,反对教条主义,敢于挑战权威,不过分迷信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货真价实的农学知识。影片中的刘老师是那个时代教条主义的代表,口号喊得好,喊得响,套路线,上纲领,在稻田里造假,在课堂上吹嘘,完全违背了灵魂工程师的良心,也违背了自然科学的规律。袁隆平是当时掌握真理的少数人,虽然多数人认为他是错误的,但是他仍然顶着压力,说实话,干实事,这让他失去了很多,受到了排斥、打击,观后感《袁隆平观后感》。二、经历挫折,毫不气馁,钻研科学在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科研道路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但他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实验室和试验田中,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至于一切之上。

看到影片中因为要把宝贵的种子拿出给袁隆平吃而跌落受伤的小凤,听到小凤父亲说出那是全家人视为命根的种子,甚至就连小凤妈去世的时候都舍不得吃的镜头,袁隆平痛心了,我的心揪紧了!那是新中国最为艰难的时刻,有多少人在挨饿啊!袁隆平说:"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就算是废寝忘食、遭人批斗、条件再苦,也要搞出高产水稻!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在搞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又研究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学说,崇拜苏格拉底,在"革命"中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分子"的帽子,受到批判。

影片中我伤心地看到,"革命小将"对他呵斥,毁了他辛辛苦苦培育的试验田,这些无知的举动严重阻碍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验,但是他没有退缩不前、唉声叹气,依然勇敢地重头再来。三、舍弃小孝,大孝为国,奉献不停民以食为天,民乏食,天将乱,生命必多艰。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生命之稻。他告别妻子和孩子,毅然奔向远方。他舍弃小家,为的是千万家。他的实验不被看好,受到冷嘲热讽,甚至百般阻挠,但是袁隆平没有放弃,他坚定地说:"你们可以不给我经费,可以撤销这个项目,我袁隆平决不放弃!"在海南的农场,经受了艰苦环境的磨练,袁隆平更加坚强了,甚至对险些失去生命仅仅付之一笑。这个坚强的汉子,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黯然泪下,向着北方跪地痛哭。

他的父亲没有得到他的孝敬,但是他是为了全天下的父母与百姓呀!自1978年杂交水稻推广至今,每亩平均增产20%以上,增产的6亿多吨粮食足以养活7000万人,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一次大飞跃,这是一个人间的奇迹!生活中的袁隆平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不修边幅,看上去就像一个刚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中国随处可见这般模样的农民。然而,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这位相貌平平的"农民"面前脱帽致敬,因为他让我们这个民族摆脱了千百年来纠缠着我们的一个噩梦--饥荒。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要吃饭,找隆平"这句话。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以令世界震惊的杂交水稻技术改变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民最多的国家的面貌,并且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也许有人会说,是那粒无意中发现的稻种成就了袁隆平的神话,那是上帝对他的厚爱。但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熟悉这样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若没有"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坚定信念,

若没有在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坚定信念的支持下长期从事"苦中作乐"的艰苦的研究工作,他又怎能"无意"中发现那粒神奇的稻种?袁隆平,一个"神话"的创造者,一个信仰一种精神的象征!作为天然气公司一员,我深深被袁隆平那种为理想、为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深深为袁隆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折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发扬袁隆平敬业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勤恳工作,为太原燃气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2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你说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然而,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袁隆平劳模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看了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新闻,我心里非常的难过,他在2021年5月22日13时去世,享年91岁。它是我们国家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是所有中国人的英雄。

袁隆平爷爷这位可敬可爱的科学家,为中国解决了吃饭问题,一生奉献给了水稻事业,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吃饱。

我听爷爷奶奶讲,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们,都是一个个吃不上人饭,天天饿肚子,个个饿的皮包骨头,还有很多人甚至被饿死,那时候没有粮食吃了,人们都是吃野草啃树皮,有的连树皮也吃不上。袁隆平爷爷发现了自然杂交水稻,他反复杂交试验,研究出了人工杂交水稻,粮食的产量大大的提高,终于人们都有饭吃了。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在他的实验田里忙碌着,就算在他生病的时候也坚守在他的稻田。

他一生就为了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矢志不渝的在田间和实验室艰苦奋斗,他几十年如一日,在不停地尝试和摸索,最终终于心愿得以实现。他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他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大人物,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的。

今天中午我看着一大碗白白的米饭,心里想着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了袁爷爷,我们每天才能吃的饱饱的,幸福的生活着。袁爷爷一路走好愿天上您能笑着看着我们成长,我们会珍惜每一粒米。希望您归去路上稻花飘香,温暖明亮。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他只是一介农夫,只为了儿时美好的梦想,挑起了中国杂交水稻的重担,成为一代“神农”,他不畏艰险,四季如常,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杂交水稻的世界性的难题之中,把“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追求,他就是人类的英雄。

在书中提到,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广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为题,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然而这都归功于袁隆平。

袁隆平为了研究杂交水稻放弃了自己的学习,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这种执着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他曾经这样提到: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令我印象深刻。这显然只是他开的一个玩笑,然而从中却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研究的专注,及迫切希望水稻长得更好,让更多的人不再挨饿,他这种无私,爱国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

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他不仅是人类的英雄,他更是世界的英雄,每个人心目中的榜样!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被袁隆平这种精神所打动。我们每个人都应向他学习,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不少接触过袁隆平的记者都有一个感受:要采访“杂交水稻之父”,难!他总是说:“我是研究人员,不是演员。”只要不是“政治任务”,记者们一般都要吃“闭门羹”。记得2005年暮春,来自北京的记者好不容易在三亚见到他。“我不接受采访。”袁隆平淡淡地说了一句就转身离去。今年跑“两会”的记者“大倒苦水”:无论是软磨硬泡还是“死缠烂打”,袁隆平“这个倔强的小老头就是不接受采访,真是把人愁死”。

然而袁隆平也有欣然接受采访的时候。笔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某地一份致富快报的记者,惴惴不安地找到大名鼎鼎的袁隆平,提出采访要求。本以为肯定会惨遭拒绝的,谁知被满口答应下来。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张面向农村,为农民兄弟服务的报纸。

一年,一家面向小学生的刊物策划“走近科学家”专栏,有人提出为袁隆平写一部传记。曾经拒绝过许多作家和记者写传记请求的他,这次却慨然应允。因为要写的这本传记,是给少年儿童阅读的,是要让孩子们通过了解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科研过程,获得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了解高科技农业。

原来,袁隆平不接受甚至躲避的,是那些宣传个人、为自己扬名的采访;接受的、配合的,是对农民兄弟种稻子、致富有用处的采访,是对下一代的成长有帮助的采访。接受与不接受采访之间,可以看出袁隆平人格的高尚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袁隆平是淡泊名利的典型,有着自己的名利观:“一个人完全没有名利思想很难,但事业要摆在第一位。”上世纪90年代初,他3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却很淡然:没当选,说明水平还太低,还要努力学习,提高水平,但提高的目的不是为了当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却平静地说:我还是从前的我,并没有因评上院士而和从前有什么不同。虽然名字的品牌价值被评估出上千亿元的天价,可袁隆平仍穿着三四十元钱一件的衬衣,系着10来元一条的领带。他始终认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是许多农业科技人员努力协作攻关取得的,自己只是“起了部分带头作用而已”。

袁隆平充满爱心,被称为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只要是对百姓、对农业、对农民有利的事,他就全心全意地干。他经常告诫同事,研制的良种不要卖贵了,尽量少赚农民的钱,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如今,77岁高龄的他,依然在为农民多产粮而活跃于田间地头。袁隆平说他有两个心愿:争取在2010年实现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亩产900公斤的目标;在国外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他可以说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袁隆平把争名逐利的人称作“不老实的人”。不可否认的是,在眼下的学术界、科学界,有那么一些“不老实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学精神淡漠、行为失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比如,发表论文,没写两个字,却为署名先后争个头破血流,沽名钓誉;搞一项研究,想到的不是能否造福于人,而是能否获什么奖,为得奖而到处“攻关”;有人喜欢动辄找记者海吹神侃,在媒体上做秀,哗众取宠,玩噱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袁隆平始终脚踏实地,勤恳做事。有记者前年写道:“在三亚30℃高温下的稻田里……人人头顶烈日、脚踩泥浆,腰弯成直角……几顶黄色的帽尖,分不清帽子底下谁是谁。一个小时过去了,帽尖这才纷纷扬起,其中一人,正是75岁高龄的袁隆平!”——对照袁隆平这面闪光的镜子,不知那些“不老实的人”该作何感想?

袁隆平劳模先进事迹范文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1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01位用户喜欢。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亚试验基地做过一个梦:梦中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这是多么美妙的梦境!谁能不为一位水稻科学家对事业的如醉如痴,梦魂牵绕,发出由衷的赞叹呢?

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说,搞这个研究工作,是很苦的,头上有太阳晒,脚下是泥和水,但是在这里有希望,有目标,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乐。几十年来,他基本上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究。衣着简朴,饮食清淡,闲时拉拉小提琴自娱。

他的快乐,他的充实,来自他所执著的事业。他总结说,自己一是不怕失败,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俭朴,身体要好。这是一位做学问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不趋时,不趋利,不赶时髦,不做“时尚才人”,不要把自己当“商品”。“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孟子》)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哪里钱多,就往哪里钻。搞文学专业的改行当律师,学遗传的去当会计,学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挤……所谓“跳槽”,往往给自己出难题,结果像郑人一样,成了失败的典型。带来的是喜还是忧?假如做学问的人一味适应“市场需要”,想要多出几个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场”思维模式,选择自己的专业,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这点上,胡适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还不知道究竟该学什么,还在东摸摸,西摸摸,“也许我以后还要学水利工程亦未可知,虽则我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是无所专长、一无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乐。”他没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标准去学时髦。“我服从了自己的个性,根据个人的兴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们,接受我经验得来的这一个教训,不要问爸爸要你学什么,妈妈要你学什么,爱人要你学什么。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学,这个标准很重要。

生态环境对种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为任地、辨土、审时,违背这些自然规律,就叶大实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学问也是如此:“强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时”、“地利”,不能光盯着几个钱。从心理准备上讲,心猿意马难以到达彼岸,束腰禁欲,也不会爆出灵感的火花。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假如去掉“灵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学。灵感产生于快乐,产生于“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专心致志——这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这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去,心无旁骛,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头牛。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爱付诸自己的事业,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他的梦也是快乐的,温馨的。

袁隆平劳模先进事迹范文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战争的威胁中度过的。那时的他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处逃难。

年幼的他不懂,为什么我们中国要受欺辱?为什么我要东奔西走?为什么中国要忍受饥饿和贫穷?等到袁隆平高中毕业,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稳定了,但在他的学业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难。上了大学是好事,可是学啥?父亲的思想比较传统,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走入仕途,升大官,赚大钱。可袁隆平不乐意呀,他不喜欢钱,偏偏喜欢花花草草。在袁隆平的心里,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归宿,在别的孩子把赚钱当成理想时,他却对鲜花,绿草,果树有着异常的向往。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在那几年,他边教课边学习,不光给学生提问题,更喜欢给自己提问题。课堂外的他,经常埋头在田野间,去从实践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灾害来了,很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人们有的饿死,有的病死,就连袁隆平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愁得连觉都睡不好。在当时,杂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平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人民挨饿的景象就是他的动力,他迈开双腿奔走进田野,去寻找那从未有人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着大太阳,脚踩在烂泥里,弯着腰一点点地观察、寻找,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可这仅仅是第一步。实验,观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潜心研究了好几个春秋,他才使杂交水稻成为了可能。

袁隆平劳模事迹介绍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我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我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安江农校地处偏远,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我,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没想到,去了不久,就碰上困难时期。我当时想,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一天,我看到一些农民从高山上兑了种子,担回来种,就问他们,为什么跑到那么高的山上去换种呢?他们说,山上的种子质量好一些,产得多些。他们接着还说了一句话,叫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对我有很大启发:农业上增产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良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此以后,我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5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那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现在搞学术的人难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平那样的勤劳辛苦精神呢?就以这次电影发布会为例,那么多的媒体记者,发布会一结束,全都离开,赶回去发稿子。可是他们连电影都没看,又如何能写出感动人心的稿件呢?曾经踏实的中国人,在如飞的社会节奏里,早已经变得浮躁,又怎么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呢?

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正是中华文化里,“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这是人类社会最广大最深厚的仁爱精神,远比什么虚伪的上帝来得真实。正是这种“爱人如爱我”的仁爱精神,帮助袁隆平战胜数不清的困难,最后获得成功,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亿人。这种精神,是推崇天下为公的中国人所独有的。这种精神,放在自私社会里是行不通的——现在为什么不出袁隆平?

电影《袁隆平》里,袁隆平因为在课堂上推崇孟德尔和苏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森,遭到了领导的批判。原因当然是“否定社会主义科学,提倡资产阶级学术”之类的。这就太令人鄙视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也没有阶级之分,不管谁的成果,只要是为人类造福,为何不可拿来我用?如果按照电影中这帮弱智革命派的逻辑,苏联的人造卫星技术,源于纳粹德国的火箭飞行技术,技术到底算谁的?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是代表了社会主义的先进,还是纳粹制度的成功?可见,革命中搞的一些事,是丑陋的,甚至是反人类的。类似的情节还有,红卫兵把袁隆平培育的稻苗都砸了。就算袁隆平反动,稻苗也反动?革命是个争议极大的话题,到今天也是如此。我反对任何方向的极端化做法——既不要凡革命必反,也不要凡革命必挺。唯物辩证法原则适用于万事万物,我想革命也不可例外。

以刘老师为代表的几个水稻专家,就是这一类人。他们自己无能,却占据着位置。这还不算,他们还要极力破坏别人的事业,限制别人的能力,让别人也一事无成。大家都一样无能,他们的无能看起来才正常,才不会被关注,他们的地位才不会动摇。刘老师因为怕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趁着大雨把袁隆平的稻田毁掉,宁可损失国家利益,也要阻止能人成功,自私到了极点。“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个风,不是来自敌对方向,而往往是来自自己阵营。这种丑陋的中国精神,贯彻在无数的中国人中间,即使到今天,也仍然大行其道。因为这个精神,中国屡受列强欺压,被英法联军打,被八国联军打,被日本鬼子打。因为这个精神,中国屡遭外商打压,一些丑陋的中国人,争相在外国人面前献媚争宠,却对于自强的中国人,明枪暗箭,除之而后快。如果说,中国人不能够根除这种劣根性,那中华崛起梦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梦。卑劣的小人们,把无数的袁隆平扼杀在萌芽里。以至于今天我们对于袁隆平感到格外的珍惜。然而,按照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她应该产生千千万万的袁隆平才对。那些被扼杀了的天才,都毁在这些中华民族的小人之手!

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如何参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使我们的国人,人人都可以成为袁隆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果静林们已经开始努力了,我们难道就只想旁观?为了祖先的光荣,为了国人的幸福,我们需要为重振中华精神做点什么!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4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几辆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袁隆平劳模事迹介绍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今年5月22日,是一个令人伤心日子。一代巨星陨落。因为他我们不用担心挨饿,因为他我们不用叫苦连天。

他就是袁隆平爷爷,他从19岁就开始学习农业,直至现在都一直在研究杂交水稻。他为国家作出贡献十分巨大。当时袁隆平爷爷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发现水稻长得又大又好,就决定培养杂交水稻。有很多人都反对,因为水稻自身花就不容易杂交,但是袁隆平爷爷坚持下来,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将无变成有,将弱变成强。他让饥饿全中国人吃上了当时珍贵粮食。是他这坚持不懈精神,才得出结果,所以我们中小学生应该学习袁爷爷坚持不懈精神。

美国日本等国家从1926年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培育杂交水稻,可是经过了几十年都没有成果。但当他们听说中国有人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他们先是质疑震惊,确认这一消息后赶紧打听是谁,这时有人就说了,这是一名中学教师。他们睁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样子,这些这些给了那些嘲笑中国培养杂交水稻那些国家,一个有力回击。

袁隆平爷爷,还有一颗以他名字命名小行星,可见袁隆平爷爷付出对全世界人类都有好处,在2019年时候,袁隆平爷爷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勋章。袁爷爷91岁仍然下田去,培育稻苗。袁爷爷起床第1件事便是夏天了,他这种舍己为人精神值得所有人来学习。袁爷爷梦想我们会继续接力下去。让我们随着袁爷爷梦想,继续坚持下去!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到达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名民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7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交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16篇范文)

所谓“人以食为天”,如果想要生存就离不开粮食,保证粮食的供给是每个国家的基本国策。但问题是,中国是一个耕地面积小,但人口又众多的国家,如何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粮食呢?有个人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就是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他于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农学系,开始了自己研究农业的生涯。他在农业学校任教期间,发现了一株特殊形状的水稻,他利用水稻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袁隆平信息

  • 袁隆平劳模先进事迹范文(16篇范文)
  • 袁隆平劳模先进事迹范文(16篇范文)94人关注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 ...[更多]

  •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和精神(16篇范文)
  •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和精神(16篇范文)75人关注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袁隆平在湖 ...[更多]

  •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16篇范文)
  • 袁隆平劳模人物事迹(16篇范文)71人关注

    所谓“人以食为天”,如果想要生存就离不开粮食,保证粮食的供给是每个国家的基本国策。但问题是,中国是一个耕地面积小,但人口又众多的国家,如何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 ...[更多]

  •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16篇范文)
  • 袁隆平的劳模事迹作文(16篇范文)48人关注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袁隆平在湖 ...[更多]

  • 袁隆平劳模主要事迹观后感(16篇范文)
  • 袁隆平劳模主要事迹观后感(16篇范文)39人关注

    平日里,我们瞻仰、赞美、崇敬您,将您视为共和国天际最明亮的星。但这一刻,您仿佛离我们很近很近,像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忽然离开了,心突然地空了一块,泪水不知何时已经盈于 ...[更多]

  • 袁隆平劳模事迹介绍(16篇范文)
  • 袁隆平劳模事迹介绍(16篇范文)20人关注

    袁隆平,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 ...[更多]

  • 劳动模范事迹袁隆平(16篇范文)
  • 劳动模范事迹袁隆平(16篇范文)10人关注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袁隆平在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