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名人成语故事 | 882字 | 11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61人 |
孔子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 | 338字 | 4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272人 |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 536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64人 |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 350字 | 4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76人 |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 867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91人 |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 670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36人 |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 565字 | 15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24人 |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 572字 | 6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19人 |
孔子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 | 890字 | 13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56人 |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 275字 | 3段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76人 |
名人成语故事 | 298字 | 2段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29人 |
名人成语故事 | 455字 | 7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15人 |
名人成语故事 | 353字 | 2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275人 |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 1330字 | 11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79人 |
名人成语故事 | 216字 | 5段 | 1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 216人 |
孔子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 | 756字 | 14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59人 |
名人成语故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2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楚国丢失的宝玉——和氏璧。
秦王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想得到和氏璧,便派人给赵王送了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想:如果我不答应秦王,他肯定会兴兵来进攻;如果我答应他,有可能既丢了宝玉还得不到城池。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正当赵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蔺相如对赵王说:“大王,请您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就算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也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机智又勇敢的人,就同意了。
蔺相如到秦国后,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秦王说:“天下人都说这和氏璧是世间难得的宝玉,我倒想见识见识。”蔺相如用双手把“和氏璧”递给秦王,秦王接过来看了又看,赞叹道:“果然是块宝玉。”说完,他又把和氏璧传给大臣们看。
可是,过了很久,秦王始终不提割让十五座城池的事情,这时,蔺相如终于明白了,其实秦王根本不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可是,和氏璧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样才能拿回来呢?蔺相如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计策。
蔺相如走到秦王跟前,说:“大王,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您看。”“在哪?”秦王赶紧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和氏璧,便迅速后退几步,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我认为您并没有用城池换和氏璧的诚心,现在,和氏璧在我的手里,如果您抢,我就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说完,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撞向柱子。
秦王大惊,连忙摆手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过的话怎么会不算数呢?”说完,便叫人拿来地图,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池,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可没那么容易相信秦王,他想了想,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闻名的宝贝,如果您要接受这块宝玉,必须先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盛大的接受仪式,到那时,我一定将宝玉奉上。”秦王见他态度如此坚决,只好答应了。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回到旅店后,马上让侍从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并吩咐他把和氏璧藏在身上。随后,侍从偷偷地走小道,连夜跑回了赵国。
几天后,当秦王发现这件事时,和氏璧早已回到了赵王的手里。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觉得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便没有扣押他,让他回了赵国。
孔子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4位用户喜欢。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tiào,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jūn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yí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释义: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5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成语: 声名狼藉
拼音: shēng míng láng jí
解释: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成语故事: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秦王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就派他带领三十万人马去搞击北方匈奴的侵扰,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大地。
接着,蒙恬又按照秦始皇的命令,把过去秦、赵、燕三国原来的长城连接起来,花了多年时间,西从临洮(今甘肃岷县)起,翻山越岭一直到东边的辽东,建成了一道万里长城。
蒙恬的'兄弟蒙毅也为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卓著战功。
秦始皇死后,赵高(邯郸人)、李斯玩弄阴谋让秦始皇的次予胡亥继位。
赵高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
在秦始皇在世之时,赵高曾有过贿赂舞弊,胡作非为的事,被秦始皇知道了,就让蒙毅去审理这个案子,蒙毅查清了事实,把赵高判了死刑。
后来,赵高向秦始皇苦苦哀求,才免了他的罪。
秦二世一上台,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派人通知蒙毅命令他自杀。
蒙毅在申辩中,列举了秦昭襄王杀名将白起、楚平王杀贤臣伍奢、吴王夫差杀良将伍员等几件事,说明这些君王犯良臣的大错,结果是“恶声狼藉,布于诸国”,遭到人们普遍的遣责,并希望秦二世能从中引为鉴戒。
但一贯看赵高脸色行事的胡亥不听,终于杀了蒙毅。
这时,蒙恬正带着30万人马守卫北部边疆,胡亥怕他不服,又连夜派人赐死蒙恬。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声名狼藉”这个成语,比喻干尽坏事,臭名昭著,或形容某个人的名誉坏到了极点。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__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孔子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0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6位用户喜欢。
孔子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在孔子不太懂事的时候,颜徵在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让儿子自己玩弄。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徵在对人们说: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器具,培养他的兴趣,他就会渐渐喜欢这些乐器。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没有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让孩子早点接触礼仪、音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子很快就爱上了这些乐器,并学会了吹、拉、弹、唱。邻里有了婚丧等红白喜事,他都会拿着乐器去为他们演奏。孔子成人以后,对音乐的爱好有增无减,把音乐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了三个月,整日沉醉其中。他说:“真没想到音乐的感染力有这么强!”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他弹一支名曲,连续将它弹了十天。
师襄子让他换个曲子,孔子说:“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支曲子,但还没有将它掌握。”
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支曲子,可以弹别的了。”
“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孔子说。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依然在弹那首曲子,师襄子不耐烦地说:“你已经了解它的用意了,可以换一支曲子了。”
“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人物形象呢。”孔子说。
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终于停下不弹了,他想了想,然后抬起头,向远方望去,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就是周文王。”
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不得不佩服孔子对音乐执着的精神。
从此,孔子更加刻苦地学习音乐,他能从音乐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孔子从中摸出了好多规律,将它们总结出来,运用到音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他从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想:音乐调节好,才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人际关系调节好,才能安守本分。
在音乐的启示下,他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为政一定要以“仁”为核心,以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主体。这就是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中的内容。他的这一套儒家学说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名人成语故事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8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名人成语故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卧薪尝胆的故事(主要人物:越王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发音:wo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事:
公元前4,吴王阖闾h? lǚ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chāi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yā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cì h?u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
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rù,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名人成语故事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30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完璧归赵的故事(主要人物:蔺lìn相如)
释 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故事: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xiá cī,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jiǎ xīng xīng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shuǎ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zhāijiè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wú nài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名人成语故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16位用户喜欢。
班门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鲁班)
发 音: bān men nong fǔ
释 义: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孔子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6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有一次,孔夫子与众弟子们在陈、蔡的地方被围困,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
弟子们被饿了七天,各个面黄肌瘦,有的弟子因此而忧虑。但此时,孔子依然每天不断的学习,弦歌不觉,没有一丝毫埋怨与担忧。
子贡见同学们如此饥饿困顿,便用自己身上的财物,突破重围,到外面换了少许的米回来,希望给大家解解饥。
人多米少,颜回与子路便找了一口大锅,在一间破屋子里为大家煮稀粥。
子路有事离开了一会儿,恰好此时,子贡从井边经过,一扭头,正好看到颜回拿了一小勺粥往嘴里送。子贡看了有些不高兴,但他没有上前质问颜回,而是走到了夫子的`房间。
子贡见了夫子,行礼后,问夫子:“仁人廉士会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气节?”孔子回答道:“如果在穷困的时候,就改变了气节,那怎么还能算是仁人廉士呢”?
子贡就接着问夫子:“像颜回这样的人,该不会改变他的气节吧?”夫子很明确的回答子贡:“当然不会。”子贡便将看到颜回偷吃粥的事告诉了夫子。
夫子听后,并没有很惊讶,说道:“我相信颜回的人品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么说,但我还是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怀疑他,可能其中有什么缘故吧,你不要讲了,我先问问他。”
于是,夫子便召了颜回来,对他说:“我前几天梦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保护我们吧?你粥做好了之后,我准备先祭祀祖先”。
颜回听了,马上恭敬地对夫子说:“夫子,这粥已经不可以用来祭祀先祖了。”
孔子问:“为什么呢?”
颜回答道:“学生刚才在煮粥的时候,粥的热气散到了屋顶,屋顶被熏后,掉了一小块黑色的尘土到粥里。它在粥里,就不干净了,学生就用勺子将尘土舀起来。要把它倒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便吃了它。吃过的粥再来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听后说:“原来如此,如果是我,那我也一样会吃了它的。”
颜回退出了之后,孔子回头对着几位在场的弟子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不用等到今天才来证实的。”几位弟子由此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非常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