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故事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24 07:00:05 查看人数:83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327字 2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43人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270字 5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68人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573字 7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87人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559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77人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722字 10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12人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474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47人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1277字 8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36人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真宗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请求改换其他题目。真宗被晏殊的诚实所折服,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在京城做官时,大小官员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真宗感叹不已,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很惊讶,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北魏时期,金城人赵柔从小就以德行好、学问高而出名。后来他当了河内太守,诚信宽厚,很有政声。

有一回,他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一串金珠,他千方百计找到了失主,把金珠归还给他。

后来,有人送给赵柔几百个挖地用的铁锹,赵柔留着也没有用,就和儿子赵善明一起拿到市场上去卖。他只开到相当于二十匹绢的卖价,儿子知道这个价钱实在是太便宜了,就想收回来不卖。

赵柔对儿子说:「和人家做交易,已经讲定了价钱的,哪能为了更大的利益就出尔反尔呢?(原文是「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最后,他还是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卖给了那个人。

各方人士听说这些事,都对赵柔非常佩服。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三国时期,曹氏家族与司马昭为了争夺国家的统治权而明争暗斗。官场腐败,许多有才学的人都不想卷入其中,纷纷逃避现实。其中,有七个很有名的文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贤、王戎,这七个人经常在竹林里闲游,一边喝酒,一边做诗弹琴,试图寻找乱世中的一份清静,史称“竹林七贤”。

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在当皇帝,实际上是由有篡位野心的丞相司马昭把持大权。司马昭为了扩大势力,想请“竹林七贤”出来做官。司马昭首先请山涛出山,由于他和山涛有点儿亲戚关系,山涛不好拒绝,就答应了。

后来,山涛推荐嵇康到朝中做官。由于山涛事先没有征求嵇康的意见,嵇康非常生气,便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给山涛(山涛字巨源),断绝与山涛的朋友情谊,并在信中强烈抨击了司马昭。

后来有个叫钟会的小人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司马昭就趁机找了个借口把嵇康抓到监狱里,并判了他死刑。山涛几次上书司马昭,请求为嵇康减免罪行,但是司马昭仍一意孤行。

临死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山涛答应了。

嵇康死后,山涛对嵇康一家老小悉心照顾,把嵇康的儿子更是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嵇康被杀的二十年后,司马炎当了皇帝,朝廷的混乱局面有所扭转。山涛就上书给司马炎说:“父亲有罪,但和儿子没关系。嵇绍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应该重用。”司马炎采纳了山涛的意见,任命嵇绍为秘书郎。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__。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__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信2: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周朝时,晋国的丕郑(人名)从秦国回来,听说里克(人名)死了,就去拜见共华(人名),问他:「这种时候,我能去晋国吗?现在应该没有危险了吧?」共华回答:「我也说不清楚,也许可以了吧?」

于是,丕郑就回到了晋国,结果晋惠公马上就把他给杀了。有个叫共赐的人对共华说:「现在国家形势危急,你也有危险,也许你现在逃跑还来得及。」共华回答:「丕郑回到晋国去,是我出的主意,我要在这里等他呢。」共赐说:「听说他已死了,还等什么等啊。再说,谁知道这回事呢?不要管他。」

共华说:「这是不可以的,我明明知道他到晋国去了,如今我独自逃走,这是不守信用;我给他出的主意,却使他被困住,这是没有智慧;见到他被困住了,我还怕死,这是没有勇气。我身上背着这三种大罪过,还能逃到哪里去呢?你去吧,我就在这里等死好了。」

孔子曾经说过: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在世上安身处世。这说的就是「人要以信为本」呀。人如果没有了诚信,不仅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而且将为人们所不齿。谁能做到不死呢?如果是因诚信而死,就能树立起世人的诚信之心。共华也是里克、丕郑的同党,但他死于守信,则是值得记录于史册的。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7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36位用户喜欢。

唐朝诗人司空曙写过一首诗《过卢秦卿旧居》:“五柳茅茨楚国贤,桔槔蔬圃水涓涓。黄花寒后难逢蝶,红叶晴来忽有蝉。韩康助采君臣药,支遁同看内外篇。为问潜夫空著论,如何侍从赋甘泉。”诗中的韩康,最早载于《汉书.逸民.韩康传》。韩康,字伯休,东汉时京兆霸陵人,生卒年不详,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他不追求功名利禄,隐居于世甘作平民,以行医卖药为生。他常常上山采集各种草药,拿到长安集市上去卖。向他买药的人只要告诉他病情,他就会选择适合的药卖给买药人。不过,他有个习惯,他说药价多少就是多少,不许别人讨价还价。如果买药人讨价还价,他就不卖。

一天,一个牙痛不止的老太婆前来买药。韩康虽然已经写明了“牙痛药一个钱两包”,然而,买东西总爱精打细算的老太婆,还是忍不住对已经在药摊旁标明“不二价”的韩康讨价还价:“一个钱卖给我三包好吧?”只见韩康摆了摆手,严肃认真地说:“做生意,靠的是信用。所以,我从不虚报价格占人家的便宜,也从不接受客人的砍价。我的药,全是货真价实的灵药,绝对童叟无欺!”老太婆见韩康口气这么坚决,知道再讲也砍不下价,就买了一个钱的牙痛药走了。

韩康的人品和才学,先前在城中就已经出了名。如今,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摆摊卖药的人就是韩康,于是,一有什么病就都到他这里来买药,而且,再也没有人尝试与他讲价了。就这样,韩康以一个卖药人的身份隐迹于市三十多年,以“言不二价,童叟无欺”闻名于世。

一天,有一个外乡的女子路过长安,不小心染了风寒,路过韩康的药摊,就向他买药,韩康说了个价钱,那个女子好说歹说,要韩康便宜点把药卖给她,但韩康坚决不肯。女子气冲冲地说:“我只听说长安城中有一个叫韩康的卖药言不二价,你难道也是韩康?”韩康苦笑,心想:“我本不想出名,但却妇孺皆知,罢了,我还在这里卖什么药哦!”从此就到霸陵山中隐居起来。

但韩康毕竟是位名人,有才干,朝廷多次要给他加官晋爵,委以重任,但他总是推辞。汉桓帝曾亲自准备了一份厚礼,派专员驾着四匹大马的豪车,再次请他出山,连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也不过如此,而且桓帝还要求地方官员整修从他家到皇宫的路,真可谓至真至诚啊!

当使者捧着圣旨来到他家时,这次他实在推辞不了,佯装答应,并且坚持说自己不喜欢坐豪车,自己会坐牛车去上任。第二天一大早,韩康驾着辆老牛拉的破车,天不亮就先于使者起程下山了,半路上到了一个驿亭,正逢亭长因奉命为朝廷命官韩康修路架桥,向民间征召壮丁、牲口。亭长见韩康布衣方巾,驾牛车而来,不认识他,以为是乡村野老,不召自来,便命手下抢他的牛。韩康也不动声色,卸车缴牛。一会儿,使者大车抵达,才知道老头就是韩康,亭长吓得面如土色。使者请示韩康,是否要斩杀亭长。韩康淡然道:“牛是我自己交给他的,亭长有什么罪过呢?”

韩康,是否要斩杀亭长。韩康淡然道:“牛是我自己交给他的,亭长有什么罪过呢?”使者只得作罢。不过,在进京途中,韩康还是想办法逃入深山老林,以高寿无疾而终。

诚实守信的人拥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从而能为自己实实在在地聚拢人气、创造声誉。其实只要像韩康那样才有德诚实为人,即使卖药糊口也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那么无论身在何处,总能赢得最多的瞩目,不用刻意去包装推广。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7篇范文)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真宗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请求改换其他题目。真宗被晏殊的诚实所折服,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在京城做官时,大小官员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真宗感叹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诚信古代信息

  •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7篇范文)
  •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7篇范文)83人关注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真宗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