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故事

近代爱国名人故事(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21 15:00:03 查看人数:74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近代爱国名人故事 471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27人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667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39人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812字 11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88人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982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70人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765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13人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482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99人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599字 12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43人
近代爱国名人故事 362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67人

近代爱国名人故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

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2016年4月27日中午,海军某舰载机训练基地,舰载机飞行员张超驾驶歼—15战斗机准备执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这是当天最后一架次飞行,同一批次的4架战机已经有3架顺利着陆。仪器显示,张超的这次着陆也十分完美。前一架次着陆的飞行员艾群此时正在滑向机库,他在耳机里听到,最后一架飞机已经平稳降落了。

事故来得没有一点预兆,12时59分12秒,无线电里突然传来故障报警。飞机瞬间出现了电传故障,电传故障属于操纵系统故障,通俗地说,就像在开车的过程中方向盘突然失灵了。接下来发生的这一幕,让包括艾群在内的所有人猝不及防:机头急速上仰,飞机瞬间离开地面,冲了出去。

“跳伞!跳伞!跳伞!”12时59分17秒,也就是发出故障报警信号4秒多后,塔台指挥员连发三声命令,几乎在指挥员下达命令的同一瞬间,张超从座舱弹射出来。由于弹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伞无法打开,座椅也没有分离,张超从空中重重落下,掉在了跑道边的草地上。

戴明盟是张超所在部队部队长,他也是我国首位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实施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的英雄试飞员。出事当天,在塔台的他正准备与参谋长制定第二天的飞行计划。

飞参记录表明,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张超的动作只是一个,那就是全力推杆到底,制止机头上扬。歼-15战机系统高度集成,发生电传故障,第一时间跳伞才是最佳选择。但在生死关头,张超却为避免战机损毁做出了最后的努力。经过调查,事故的最后定论是飞机装备的原因。

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首先选择了“推杆”,拼尽全力挽救飞机。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 他年仅29岁的青春永恒定格在壮阔海天,定格在舰载机事业上。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2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8位用户喜欢。

朱彦夫,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19年9月,他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以及国家“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1933年,朱彦夫出生在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他从小家贫如洗,14岁时就毅然参军,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

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朱彦夫身负重伤,他回国先后接受了47次手术,昏迷93天后,奇迹般地醒了过来。但是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和左眼,留下了满身伤疤,右眼视力仅有0.3,体重不足30公斤,“身高”仅有1.32米。

朱彦夫一度想到了死,但是坚强的意志鼓舞着他:我是共产党员,党员死都不怕,还怕活下去?

他试着用残臂吃饭,一个动作得练几百次,甚至上千次,一气就要练几十天,最艰难的还是训练自己站立,他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的站起,终于朱彦夫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学会了吃饭、如厕、装卸假肢、刮胡子、划火柴、写字等等,朱彦夫的生活基本也可以自理了。

1956年,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了他牵挂的故乡张家泉村,又接着攀登人生高峰!

1958年,朱彦夫开始担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而当时张家泉村贫困落后,土地只有500亩,还多是贫瘠的土地。朱彦夫带领村民们为了开阔自己的土地与山、水、电的较量展开了。

土地少,他就带领乡亲们整山造地、开山填沟、整修梯田,在此后的20多年里,张家泉村填平了3条深沟,新增粮田200多亩。缺水,朱彦夫就请来水利工程师帮助测量和规划选址,修建水池和水渠。不通电,朱彦夫就开始高山架电,1978年,张家泉村便通上了电。

25年的村支书生涯,朱彦夫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发动群众填沟造田、兴修水利、架电修路、种植林果,终于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

卸任后,朱彦夫便开始写书,用嘴含笔写,残臂夹笔(抱臂)写,铁圈套笔写……整整7年,用掉半吨稿纸,终于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朱彦夫同志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0位用户喜欢。

绿城南宁,广西军区南宁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大院里,已经年过90岁的李延年正给前来探望的学生讲述曾经的战斗经历。望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老人的思绪又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5年10月,李延年在长春参军入伍,光荣地成为一名革命战士。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延年所在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0纵队参加黑山阻击战,负责阻击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截断国民党军“西进兵团”的退路。

“我们连夜急行军100多里,双腿跑赢了敌人的汽车,赶在天亮之前到达预定地点修筑工事。”李延年至今记得,当时部队正在抢修工事,黑压压的敌人就冲了上来。他和战友立即抢占阵地,与敌人展开生死较量。辽沈战役结束后,李延年参加了平津战役。1950年8月,又到了山势险峻的湘西剿匪。

军旅生活大小战斗20多次,李延年经历的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顶住了敌人多次反扑。“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战斗。”李延年说,众多战友在那次战斗中牺牲,沉痛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51年3月,李延年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他担任志愿军某营七连指导员,他所在营奉命对失守的346.6高地实施反击。“我们接到命令执行强攻任务时,已经有两个营在敌人炮火猛烈攻袭下伤亡惨重,但我们没有退缩。”李延年回忆,经过一夜激战,他们夺回了高地,但弹药几乎已打完,部队伤亡很大,电台被炸毁,与上级失去联系。

两夜一天的战斗,敌人一轮又一轮向阵地冲击,李延年和战友们靠捡拾敌人留下来的武器,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敌军。一名战士在子弹打光后,拿着爆破筒,与冲上阵地的2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李延年带领战友坚守阵地,丝毫未退。“当时我心里就一个想法,要为祖国为人民立功,我不怕死。”李延年说。

1952年11月,李延年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记特等功1次,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李延年从朝鲜战场凯旋后,又参加了多次战斗,在部队兢兢业业奉献了29年直至离休。

清晨起床,读书、看报、听广播……李延年至今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要跟进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方针。”李延年说。

对于中小学校讲课的邀请,李延年几乎有求必应。“要让孩子们了解过去的历史。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吃不完、穿不完,都是牺牲流血的同志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李延年说,一定要教育好下一代,让青年当好接班人。

这些年,李延年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始终保持老党员、老军人、老英雄的本色,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作贡献。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能够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向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此刻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明白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明白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最终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回到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钱学森关于金钱和名利的故事,钱学森的金钱观,权利观,名利观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80年代,他又将《论系统工程》中自我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经费。晚年,他先后获得两笔100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悉数捐出,情系祖国西部,用于沙漠治理。应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全国_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等实权官衔,他没有向谁伸手,而是主动放手。即便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

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曾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不要。他曾为自我定下了不题词,不给人写字,不上名人录,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参加成果鉴定,不理解媒体采访的原则。这就是我们一代伟大科学家的金钱观,权利观,名利观。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了一个承诺,我选择了上岛:我是哨所的民兵,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一个信仰,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在2014年的一次报告会上,王继才如是说。4年后,一语成谶,王继才将生命的最后时光定格在他不离不弃的开山岛上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学习了王继才事迹后,突然间就明白了有信仰,灵魂才不会缺钙,灵魂才不会生锈这句话,只有拥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在孤岛上走下去。夫妻二人在荒岛升起国旗的情景更加让我热泪盈眶。

我们要深入学习王继才夫妇在平凡岗位上彰显的敬业精神、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王继才夫妇一个岛两个人的担当、一座塔几排房的坚守、一辈子一面旗的信念。

身为一名青年党员,表示被他们“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深深所感染,为国担当的热血和激情油然而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以最青春的姿态投入工作,发挥青年党员的活力,为全面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贡献自己的青春!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9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喜滋滋地向事务长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

事务长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只要一套?”

他说,“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我觉得现在穿一套打补钉的衣服,比我小时穿的要好上千万倍呢!剩下的两套衣服交给国家吧!”

雷锋的生活很简朴,从来不随便花一分钱。组织上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他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买肥皂,再用些钱买书,好扩充他的“小图书馆”,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他穿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完全改了样,还舍不得丢。他用的搪瓷脸盆,漱口杯,上面的搪瓷几乎掉光了,他也舍不得买新的。有的同志实在不明白,就问他:

雷锋呀,你就一个人,没家没业的,干吗这样苦熬自己?“

雷锋说:“谁说我苦熬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起我过去受的苦,真是好上天了。”

又说:“谁说我就一个人,没家没业?我们祖国大家庭有六亿多人口呢。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党中央号召咱们发愤图强,艰苦奋斗,这样做不对吗?”

有的同志就说:“国家那么大,也不缺你那几块钱哪!”

雷锋说:“积少成多啊!每人一天节约一角钱,你算算,全国一天节约多少钱?当了国家的主人,不算这毛帐还行?”

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是小气!”

他在日记上写道:

“有些人说是我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近代爱国名人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1926年7月,郭沫若参加了北伐战争,先后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代理主任等重要职务。在大革命洪流中,他亲眼看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共产党员的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给了他巨大的鼓舞。

他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由衷地感到,英勇顽强的共产党人,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中国革命的火种。在南昌起义军南下的路上,由周恩来和李一氓同志介绍,郭沫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旅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党中央通电全国,号召抗战。海外赤子郭沫若心急如火,恨不能一下飞回祖国,响应党的号召,参加抗战。他不顾身边的5个孩子和日籍妻子,独自一人暗暗地进行着回国的准备。

7月25日,他给妻儿留下别言,悄悄离家去东京乘船回国。回国不久,他就_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了文化界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近代爱国名人故事(8篇范文)

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喜滋滋地向事务长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事务长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只要一套?”他说,“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我觉得现在穿一套打补钉的衣服,比我小时穿的要好上千万倍呢!剩下的两套衣服交给国家吧!”雷锋的生活很简朴,从来不随便花一分钱。组织上每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近代爱国信息

  • 近代爱国名人故事(8篇范文)
  • 近代爱国名人故事(8篇范文)74人关注

    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喜滋滋地向事务长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