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 373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282人 |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 | 275字 | 3段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07人 |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 | 534字 | 11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55人 |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 1501字 | 15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74人 |
著名文学家的故事 | 765字 | 12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10人 |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 | 375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172人 |
文学家名人故事 | 514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03人 |
著名文学家的故事 | 729字 | 4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84人 |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 313字 | 7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64人 |
文学家名人故事 | 1192字 | 8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34人 |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 | 554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264人 |
文学家名人故事 | 432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32人 |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 426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35人 |
著名文学家的故事 | 763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65人 |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 969字 | 7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55人 |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 1073字 | 5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57人 |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lO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lO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
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
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4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教师节篇:名人尊师的故事集锦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1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这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也是他酷爱书籍、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
高尔基出生在沙皇时代的一个工人家庭里,从小失去了父母,年仅十一岁就被抛进黑暗的“人间”社会。他在善良号轮船上做洗碗工的时候,遇上了一位好心的穷苦厨师斯穆勒,斯穆勒象对待小弟弟一样地爱护他,面且还常常把自己收藏的一些旧书塞到他手里,说:“你念书吧,书里面什么重要的知识都有。”
“一个人没有学问,就跟一头牛 没有区别,不是带上辘架,便是给人宰了吃肉,它还尽摇着尾巴。”当斯穆勒和高尔基分别的时候,他的最后赠言还是那句话,“念书吧,这是最好的事情。”
厨师那纯朴而热情的话语,深深铭记在高尔基的心上,他渴望着读书。但是,他这样一个穷孩子要能读到书,谈何容易呀!他根本进不了学校的门槛,只能靠自学。没有钱买书就向裁缝太太借一点,再搜集一些破旧了的杂志和图片,甚至“象叫化子似地到处去要。”
当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些书籍之后,新的困难又来了:哪里有时间阅读?
他当时在一个绘图师家中做佣工,除了一身兼男仆、女仆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还要贴设计图,抄工程设计书,复核包工头的细帐,一天到晚忙得连插针的缝隙也没有,他只能拖着疲乏的'身体在深夜读书。
即使这样,也还是读不成。绘图师家那愚昧、粗暴的老主妇竭力阻挠高尔基读书,她只要一发现高尔基读书,便毒打痛骂。要不她就在蜡烛上刻记号,以防止高尔基使用。她还到高尔基住的小阁楼上去搜查,找到了高尔基的藏书就拿来撕毁或烧掉。
为了对付这凶恶的老婆子,高尔基想了个办法,他故意去租一些五彩封面的小书来,放在易暴露的地方,让老婆子去糟蹋。这样,虽然可以把好书掩护起来,但是,身无分文的高尔基却因此而欠下了书店老板四十个戈比的一笔重债。
有一回,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偷偷地看书,不料看着看着就入了神,结果把茶炊烧溶了,那老主妇恶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将高尔基毒打了一顿。在医院里,医生从他背脊上钳出了四十二枚刺。这种残忍的暴行把医生也激怒了,医生说这是私刑,支持高尔基去法院控告。可是高尔基却说,控告不控告倒无所谓,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允许我看书就行了。
为了能看书,高尔基简直绞尽了脑汁。没有地方看,他就躲到杂物间或是爬到屋顶阁楼上去看;没有油点灯,他就把烛台上的蜡油刮下来,装在旧罐头盒子里,再找一些棉线作灯蕊,自制一盏简易灯,尽管光线昏暗而且烟雾腾腾,他却在灯下看书看得津津有味,双眼被熏得通红,差点都熬瞎了,他也不在意。
高尔基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能和书分手。
后来,他到了一家而包房工作,每天要干十六个小时的重活,可他仍然坚持看书。他拣几块零碎的木柴搭成一个书架,将书摊开摆在上面,然后一面揉生面团,一面看书。有一夭,厂主突然闯进来,一眼就看见高尔基正在看书,厂主一把将书抢过来要抛进炉火中去。高尔基肺都差点儿气炸了。要知道,这是托尔斯泰的一部名着,高尔基爱不释手,厂主竞然要烧掉,那不简直是要他的命?高尔基什么都顾不及了,他猛然抓住厂主的胳膊,愤怒地喊道:“你敢烧掉那本书!”厂主被盛怒的高尔基震慑了,只好把书还给了他。
高尔基由于勤奋好学,刚满十五岁就已经博览群书了。大仲马、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狄更斯、肖伯纳、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艺术大师的名着,他都读过。他虽是穷苦的孤儿,却成了博学多识的少年。
高尔基说:“我的一切知识,都是书籍给我的。”他在回忆幼年读书的情景时曾这样写道:“我梦想享受大学生读书的幸福,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学习吧!不过每到星期天,为了你去学习,我们要在尼古拉也夫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大概也可以接受的。”
著名文学家的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5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
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尔扎克:“我让你学习法律,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
“爸爸,您知道,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巴尔扎克非常亲切地对父亲说。
“毫无兴趣!”父亲暴怒地快要跳起来,”你有兴趣的是什么?是文学!搞文学谈何容易,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
“那不一定!”巴尔扎克摇摇头,非常自信地说,”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於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从今天起,给你两年的期限,搞不成,就得学习法律,你敢答应吗?”
“敢!”巴尔扎克斩钉截铁地回答。
从此,巴尔扎克被父亲关在房子里,整天埋头写作。这期间,他写了一个历史剧,由於自己的阅历有限,对剧本的特点了解不够,没有成功.但巴尔扎克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只要有决心、肯努力,一定能在文学上取得成绩。
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使巴尔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很浅薄.於是,他拼命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於图书馆和书店,总是来得最早,离开最晚.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边看边记,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图书馆的人员下班了,也忘记招呼巴尔扎克一声.第二天早晨,图书馆的人员来上班了,发现巴尔扎克还在边看边记.为了读书,巴尔扎克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巴尔扎克在一部小说中需一打架斗殴的情节,就到街上去观察.好容易遇到两个青年人争执,他就故意从中煽风点火,想让两个人打起来.谁知两人看穿了他的“诡计”,合起来把他轰走了.
巴尔扎克写起文章来就闭门谢客,甚至家里人也不让进他的书房。有一次他把屋门锁了,从窗户跳进屋里,再的把窗紧闭上.来访的人见门上落了锁就自动回去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巴尔扎克出版了小说《朱安党》,赢得了法国文学界的一致赞扬.以后他又陆续完成了《人间喜剧》等97部小说,确立了他在法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孙康幼的时候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一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一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文学家名人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有一天,大仲马的一位好友前来拜访他,见他正独自坐在书桌前,双手抚摸着稿纸,低声抽泣着,朋友就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等,可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见他的情绪有所好转,就决定去劝劝自己的朋友。他拍了拍大仲马的肩膀,关心地问:“亲爱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令你如此伤心?”
大仲马回头一看,见是好友来了,便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原来,大仲马正在创作《三个火枪手》,最后由于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其中的一个火枪手非死不可。可大仲马非常喜欢这个人物,想试图改变这个人物的命运,然而却无法做到。他一想到自己喜欢的英雄任务将被自己的笔杀死,而自己对此又无能为力时,就不由得伤心至极,流下了眼泪,
他的朋友听了他的诉说后,笑着对大仲马说:“我的朋友,你可知道我已来了多久了……”
这时大仲马的一位仆人刚好从门口经过,听了这话也笑了,说道:“先生,您不过来了45分钟,而主人却已经哭了好几个小时啦!”
小仲马是大仲马的儿子,大仲马是当时很着名的作家,在文学领域声望很高。小仲马也喜欢文学,但他频频投稿都没有被采纳、都没有成功过,大仲马得知这一情况,就建议小仲马每次投稿的时候都注明“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但小仲马拒绝了,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后来,他终于创作出了世界闻名的《茶花女》。
著名文学家的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84位用户喜欢。
鲁迅(188l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深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担忧。1902年,二十一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和当时以反清为目的、在东京组成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发生联系。1904年9月,鲁迅按照其通过医学救国的理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受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赞许。
但是,鲁迅没有想到,他学习成绩优异,竟会引起一些日本学生的嫉妒。在这些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是"低能儿",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他们甚至认为,鲁迅所以每回考试都是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把考题透露给了他。--他们看不起中国留学生,这使鲁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
1905年学校里发生的另一件事,给鲁迅的刺激更大:一次上细菌课后放映纪录片,内容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所谓战绩的。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枪杀,而周围观看叫好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当时,看这部影片舶只有鲁迅一个是中国人。看完影片之后,大家拍手欢呼。这影片、这掌声都深深地刺痛了鲁迅,他在数月内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此曾一个人走进深山里放声悲歌。他翻来覆去的苦苦思索:为什么有人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他毅然弃医从文(尽管他在医学上的学业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笔唤起中国人觉醒的道路。
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挚的热爱,促使鲁迅做出了弃医从文的抉择,这一抉择使中国乃至世界文坛更增添了若许光辉。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4位用户喜欢。
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
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文学家名人故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都快8岁了,他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得一塌糊涂。父亲把墙根下玩打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
父母一天到晚想着他能有一个正经营生。有一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围墙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匠吧。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画墙围子,也画了一处山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就在他还不能确定是否能当画匠的时候,父母又发现了他的另一个“长处”。有一次他和隔壁春四家的小子,剪下许多猫猫狗狗的纸样,拿着手电钻进鸡窝里“放电影”。在浪费了好几节电池之后,父亲去公社找放映队的人,看能不能给他找下一个营生,哪怕打打杂,抱抱片子什么的都可以。后来公社倒是给了他们村一个名额,不过,不是给了他,而是村支书的儿子。
眼看当画匠无望,又当不成放电影的,父母盘算着该让他回家种地了,并预谋着要为他订下邻村的一个女孩。就在这时候,他竟然又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县里的高中。父亲一下子发了愁。上吧,非但会误了田地的活,而且还会误了邻村的女孩,更要紧的是,村里边从来没有谁考上过大学,于是坚信自己家的祖坟也不会有这根草,父亲说,别上了。母亲见他支支吾吾的,说,上吧,走一步算一步。
上完高中,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专科学校。他的人生如果就这样下去的话,毕业了,回老家教教书,或许一辈子就这样没有波澜地过完。然而,大二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那时,学校办着一份自己的报刊,有一个副刊,一个月要出一两期的,他常常见有同学的文章在上面发表。他想,在毕业之前,自己要完成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报的副刊上发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他开始疯狂地写东西,写完后,就拿去让教写作的老师看,稍有得到赞许的,就投给校报编辑部。到后来,老师也不愿给看了,他就埋下头来自己琢磨。他为此看了许多的书,也浏览了不少的报刊。然而,投给校报的许多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这些凝着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报社投去几篇,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现在了本市的日报上。再后来,他的名字相继出现在了省内外的报刊上。从此以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更加勤奋了,因为他发现,他还有着一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这个人就是贾平凹。这是他在一次笔会上讲出来的。讲完后,他颇有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别人安排着过完一生的,被安排着学哪门技术,被安排着进哪个学校,被安排着在哪个单位上班……却从来没有真正自己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人在这时候,最需要有一只凳子,你站上去,才会发现,你还有着许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才能和智慧。而这只凳子,就是突然闯进你心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
最后,他笑着说,没有这个凳子,你永远看不到梦想,更别说拥有它。
文学家名人故事简短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文学家名人故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空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鹕之先鸣”(怕的是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用这朝夕相处的对联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5位用户喜欢。
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今俄罗斯)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3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时,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秀奖,然而贫穷使他只上了两年学。
为了养家糊口,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过读书,他常常冒着危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的监禁,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做了个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看书。
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奋自学,从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文学家的故事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1819午,巴尔扎克中学毕业,进入大学学法律。在此期间,他先后两次在一家律师事务所里当助手,这里面的黑暗与腐化令他触目惊心,后来巴尔扎克称这些事务所为“巴黎最可怕的魔窟”。
在当时的法国,围绕财产问题的纠纷日益增多。因此,诉讼业务十分繁忙,律师、诉讼代理人等职业被看作是“铁饭碗”。巴尔扎克的父亲为孩子能够走上这条正道而十分高兴。
但巴尔扎克却决定放弃这一切,他要当作家,这令家人非常不解。然而,20岁的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决定,并非一时的冲动。早在少年时代,他就爱上了阅读和写作。他一直保持着对哲学和文学的浓厚兴趣。到巴黎后,他又经常到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并在巴黎大学旁听文学课。顽强的性格使他立下百折不回的决心。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巴尔扎克的父母最后只好作出一个妥协性的决议:给巴尔扎克为期两年的试验期,如果在这期间他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才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他就必须抛弃这个莫名其妙的邪念,立即回到事务所。
1819年夏天,巴尔扎克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活”,然而,孕育这位后来名扬四海的大作家的“摇篮”却不是敞亮舒适的房屋,而是巴黎贫困的圣安东郊区莱特居耶尔街9号人5层楼上的一间狭小的阁楼,穷陋寒酸,就像一座囚室。
生活是极端困苦的,父母在试验期供给他的费用十分有限,他不得不对每个苏(法币的一个单位)的用途都作出周密的安排。即便如此,他还常常挨饿。他曾在给妹妹洛尔的信中诙谐地写道:“你那注定会拥有伟大荣誉的哥哥,饮食起居也像一个伟人一样,那就是说他快饿死了。”
然而,这时使巴尔扎克最苦恼的并不是他的赤贫,而是迟迟找不到写作的方向。最后,他为自己选定了一个目标--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领袖人物,胜利后在英国实行独裁统治。在复辟王朝时期,巴尔扎克却选中这样一个题材,表明了这个年轻人的政治倾向,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幕之情。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1934年5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对高尔基晚年的沉重打击。随后,高尔基的家庭医生维诺格拉多夫死于秘密警察之手,对马克西姆的死因调查中断。克里姆林宫医疗局长柯多洛夫斯基在调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生命最后两年,高尔基完全成为政府的驯服工具,他不倦地颂扬斯大林,可是后者对他已毫不在意。他建议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恶魔》,《真理报》立刻发表一个御用文人的文章批判他犯了“自由主义”。甚至,高尔基看不到报纸,克格勃有几次还专门为他印了一份报纸,高尔基纪念馆就保存着这样一份报纸。
高尔基想去意大利旅游,但得不到批准。他被锁入囚笼。表面上他的名声仅次于斯大林。作家什喀帕在回忆中,谈到高尔基绝望地喃喃自语:“我实在太疲倦了。好像他们把我圈在篱笆里,我走不出去。我落在陷阱里。进退不得!我不习惯这种生活……”
高尔基在克里米亚的别墅度过最后一个春天。法国作家安德列·马尔罗去那里访问他。在苏联秘密警察总部保存的巴贝尔审讯档案证辞中,提供了此次会见的细节。马尔罗问高尔基,苏联文学现是否正处于衰落阶段,高尔基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时《真理报》正在批判什柯洛夫斯基等人的文学形式理论,以及萧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高尔基非常关心,他不同意那些批评;他心情抑郁而孤独,多次说有人不许他回莫斯科,去从事他热爱的工作。雅果达和克鲁奇科夫安排一些行迹可疑的女人和高尔基一起彻夜纵酒狂欢,直到高尔基昏昏睡去。克鲁奇科夫控制了高尔基的日常生活,那些来访者都得经他挑选,使高尔基只能见到雅果达秘密警察圈子里的人物和一些文化骗子。
这位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之死,官方的解释是一桩罪恶的谋杀,是托洛茨基右派集团庞大阴谋的一部分,由布哈林、里科夫、雅果达以及托洛茨基等人直接操纵,阴谋在于推翻斯大林政权。连他的死也被斯大林用来大做文章。高尔基死后,他的房子被彻底搜查,而且不只一次。他的秘书克鲁奇科夫被捕时,秘密警察甚至把土豆一个个切开,寻找他们需要的材料。
高尔基的可悲命运,耐人深思。他顺从于斯大林政权,享受最高的名誉和地位,却付出一个知识分子最高的代价——人格的丧失和良知的扭曲。他参与残酷,宣扬虐杀,既是虐政的受害者,也成为虐政的工具。
高尔基童年故居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并已辟为作家纪念馆,当地人依高尔基原姓亲切地称其为“彼什科夫小屋”。他是个很伟大的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向他致敬。
文学家名人高尔基的故事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57位用户喜欢。
1873年,高尔基的父亲因霍乱突然去世。当时高尔基只有5岁,他跟随母亲寄居到开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那时,外祖父的家业濒临破产,实在无力供他继续上学。外祖父不得不对他说:“好吧,宝贝,你不是—枚勋章,我的脖子上没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间去吧……”
从此,10岁的高尔基走向了社会,自谋生计、历尽艰辛。1884年,16岁的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了喀山。但是现实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学不过是—个梦想罢了,对他敞开着的只有贫民窟和码头的大门。于是,他又奔波于伏尔加河两岸,备受沙皇统治下人间地狱的煎熬。他彷徨,苦闷,1887年,他多么想以自杀了结这苦难的—生;然而,—种顽强生存的信念终于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从那时起,高尔基觉得,要生活下去,总要有个奋斗目标。他怀着“想了解俄国”的愿望,开始了较长时期的'艰苦生活。在这期间,他看到了穷苦人民是怎样的生活以及他们身上所蕴藏着的反抗力量。耳闻目睹的丰富见闻及所获得的广博知识,不断地充实着他的心灵,使他愈来愈坚强起来。高尔基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这比什么都可怕。高尔基对这—段经历曾这样说:“对生活的庸俗和残酷的恐惧,我是深深体验过的;我曾经弄到想自杀的地步。后来,在许多年当中,只要—回忆起这种愚蠢行为,我就感到—种奇耻并藐视自己。”
若干年后的—天,高尔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讲起自己的流离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呢?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吗?”卡留日乃建议他说。“我没有把握。”高尔基脸上露出踌躇的神色。
告别卡留日乃后,高尔基就下定决心写诗了,他读过—些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诗。当他动笔时,就抄了其中的—些诗句。他瞒着别人暗暗地写了—本,诚惶诚恐地将它送给作家柯洛连科过目。柯洛连科读了,皱起眉头对他说:“你的诗太难懂了。用你自己的话写点你自己看到的东西再给我看看吧。”高尔基接受了他的意见,忍痛把诗稿投进了火炉里,开始创作小说。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报纸《高加索日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成功,但高尔基从此树立起了信心。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写,晚上自己写作和学习。在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高尔基说:“我不断地、拼命地学习,读书,在我的生活中,开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学……我已经开始考虑,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学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可干了。”从此高尔基追求着越来越高的目标,逐渐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没有目标。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标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在某种程度上,—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可以预期的成就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