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故事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16 15:00:03 查看人数:27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484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80人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1012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96人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541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82人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416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90人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3051字 14段 11分钟 17分钟 24分钟 174人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1009字 14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81人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820字 12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30人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1430字 2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13人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说起古代的名医数不胜数,灿如星辰,他们有着高超的医术,往往能够救人于危难之际,成为老百姓的大救星。

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记载了一个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两命的故事。一天,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时,这里往往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他吃惊地问邻居,邻人说:“刚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才把棺材放到这里。”

喻嘉言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告诉他说:“你的妻子没有死。凡是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活人的血色是鲜红的。我看见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快快开棺救治吧!”原来这位妇人因难产失血过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她的丈夫认为妻子已经死了,就把他成殓起来,准备择期埋葬。听到喻嘉言这么一说,丈夫立即打开棺材。喻嘉言急诊妇人之脉,果然脉息未绝,于是就在她的心胸之间扎了一针,针还未拔出来,就听到呱呱的哭声。妇人分娩了,婴儿也得救了。她的丈夫背着复活的妻子,怀中抱着新生的婴儿,喜气洋洋地回家去了。

喻嘉言不请自到,主动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了两条人命,这不是巧合,这是喻嘉言心系百姓安危的必然结果,百姓怎能不拥戴这样的名医,怎能不传诵他们的感人事迹!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华伦是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从小就刻苦钻研学问,精通各种经书,尤其喜爱研究医学和养生的方法。后来他去徐州游学,拜名医为师,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渊博的医学知识。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和针灸科等,华佗样样精通,外科医术尤其高明,因而后世尊称他为外科的祖师。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个开了发汗药。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这两人回去服药后,果然是药到病除。

有一次,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东西,正乘车去医治。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然后对他说:“你向路旁卖饼人家要三两萍齑,加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病人按他的话,吃了萍齑和醋,立即吐出一条长长的寄生虫,而且病马上就好了。

还有一次,一个太守生了病,他日不思饮食,夜不能成寐,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给太守诊过脉以后,认为是胸中淤血所致,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于是,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的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顿觉神清气爽,不一会儿便向家人索要酒食,有滋有味地吃喝起来。

华佗不仅能治一些疑难杂症,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有个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华佗诊断后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内便康复了。

注: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据明代黎澄《南翁梦录》载:有一个名医叫范彬,家中世代行医,被陈英王任命为自己王府的太医令,掌管王府的医药诊病。也就是陈英王聘用的专职医生。

一天,一个农民敲他家的门急请他出诊,说:“我家妇人生孩子突然发生血崩,出血如流水,面色都发青了。”范彬听后二话没说,拿着药箱就出门,救命要紧!正巧,刚出大门,陈英王也派人来到,说:“英王的贵妃病发寒热,命你入宫诊治。”而范彬却说:“贵妃的病不算危急,现在有个民妇病危,生命顷刻难保,我需要赶紧去救她,一会就回来。”宫中来人生气地说:“你要救别人的命,就不顾惜自己的命吗?”范彬说:“我这样做固然有罪,但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若不急去抢救民妇,那妇人就会顷刻死去,她的生命就没有希望了,一个家庭就完了。至于我这条小命,希望寄托在英王身上,侥幸得以免死,我愿承担全部罪责。”说完,急忙赶去抢救民妇了,民妇果然被他救活了。事后,范彬回来拜见陈英王。陈英王责问他为啥才来?范彬就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想法诉说一遍。陈英王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位贤良的医生啊!既有高明的医术,又有仁慈的爱心,能体贴我的黎民百姓,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呀!”

范彬冒死救活了民妇,实在难能可贵!在范彬的心目中,生命没有高低贵贱;那时,他所要做的就是抢救生命,别无他虑。其高洁的医风,今天依然令人感佩!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清黄退庵《友渔斋医话》载:清代乾嘉年间,浙江嘉善县的名医唐介庵,因善用大黄,被大家誉为“大黄先生”。他胸怀仁慈,性情厚道。他给穷人治病,只要请一次,下次就自己登门。他出诊时,几里地之内,就步行而去,从不坐船。还经常带着纸墨笔砚和一些钱,诊完病人,写出药方,不再使病家向邻居求借笔墨。实在贫穷的病人不仅不收费,他还要搭上药费。曾有一个病家,深秋季节还睡在竹席上,唐先生问:“现在睡竹席不适宜了,何不换上草席?”那人说没有钱买。唐先生回到家里就派人送去了草席。

又有一个病人,依靠手艺生活,好不容易积攒了十两白银,时常放在睡处。有一天,忽然不见了白银,病人卧病在床,寝食不安,请唐先生给他医治服药,竟毫无效果。后来,唐先生了解了内情,就在自己衣袖里带去了十两白银,借诊病之机,暗地放在病人枕头底下。一天早晨,病人发现白银还在,喜出望外,病情也随之好了。

唐介庵为人治病,任劳任怨,不辞劳苦,心细如发,还能舍药舍钱,救济贫苦病人,的确是医德高尚的典范。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51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4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淄川,蒲松龄的故乡,坐落在今山东省第二大高峰鲁山脚下。这里丘陵起伏,群山环抱,雨量充足,气候宜人,很适宜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在淄川的东南部,有一个村叫月牙村,这里山清水秀,不但村名好听,而且人长得也漂亮。

话说解放前这村里有一户李姓人家,主人叫李皓,三十多岁,高挑个儿,四方大脸,浓眉大眼,是典型的善良人家之后,妻子张氏更是娇媚俊俏,善良能干,他们可算是郎才女貌。同乡亲们一样,他们也是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生活。膝下有一子一女,儿子已九岁了,小女刚满两岁,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这年春天,其子小杏林腿上起了一个狼癍疮,有点化脓了,疼得直哭。李皓就带着小杏林,到离村有十几里路外的一个村庄去看。据说那里有一个老中医,专门看这种病。在那里,老中医抬眼看了看放在桌子上的礼物,略微问了一下病情,就叫手下把浓给挤了出来,随后把药给上上了,说是过几天再来。回来后小杏林一点好转也没有,反而疼得越狠了,肿得也越厉害了。无奈,过几天带着礼物再去,老中医同样先看看礼物,再给下药,回来同样不管事。就这样来回折腾了五、六趟,直到老中医认为礼物够多了,他才真正给你下药治病呢。其实,这种病下一次药就够了,他非得让你跑上五、六趟,把钱全部花上,你说可恶不可恶。

这件事后,李皓越想越觉得老中医也太缺德了,他这是认为老百姓缺少医药知识,在有意识的糊弄老百姓,赚昧心钱。山区里一直缺医少药的,现在这十里八村的只有这么一个医生,得坑害多少老百姓啊。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外出学医,将来好给乡亲们解除痛苦。妻子张氏坚决支持丈夫想学医的想法,没过几天就送丈夫远去了。

李皓不知经过了多少曲折,最后在离家几百里外的一个小山村安顿下来了。这里有一户行医人家,一家人心地善良,李皓在那里除了帮着干些杂活以外,就是勤勤恳恳,夜以继日的跟着老师学习些中医知识。经过近两年的时间,他就基本上能够独立看病了。思乡心切,老先生又把家传的几个中医秘方传授给了他,把一些治疗疑难杂症的办法一一教给了他,他就告别了老先生,又回到了他的故乡。

回来后他没有急着给人看病,他到山上采集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按照老先生教的,进行比对、熬制,熬好的中药自己先喝,有时妻子主动替他试喝,制出来的膏药自己先贴,或先在自己孩子身上试帖,直到自己认为很放心了,才渐渐得给周围的乡亲们看病。乡亲们有点头疼脑热的,从他这里包上点药,回去熬熬喝了就好了。身上长个疖子疮啊什么的,来他这里,他把浓给挤出来,用纸把药卷好捻起来,慢慢的续到疖子里边,把早已熬制好的膏药用火烤一烤,慢慢的揭开,趁热贴到疮口上,很快疖子就会慢慢的消肿。过几天,再把膏药揭下,把纸捻子抽出来,在疮口处再敷上点药,再重新贴上一块膏药,疮口很快就会痊愈的。

这样一来,李皓的名声越来越大,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喜欢到他这里来看看。他看病从来不收钱的,药是从山上采来的,膏药是自己熬制的,就是为乡亲们图个方便。自己有地,种的粮食尽够吃的,根本不用再收钱。可是这样病人来的多了,地里的活也就真有点顾不大上了,乡亲们就偷偷的帮着他干,宁愿自己的晚种晚收几天,也先给他种上,先给他收了。为此,他甚是过意不去,他就更加钻研到他的中医研究中去了,就是为了更好的报答乡亲们。

有一天,从外边来了两个年轻人,怪里怪气的,声称自己有腿伤,说是自己在上山砍柴的时候砍的,李皓打开一看,已经有点腐烂了,就赶紧把他们的烂肉清除掉,里边用上药,外边再把膏药贴上,然后给他抓了点消肿的草药,两个人千恩万谢的走了。过了几天,这两个人又一瘸一拐的来了,腿上的疮口不但没好,而且肿得越来越厉害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正常的下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李皓把他老师教给他的一个秘方给用上了。没过几天,这两个人又来了,而且疼得更加厉害。就这样一次次用药,一次比一次疼得更厉害,李皓把老师教的所有秘方以及处理疑难杂症的方法都用上了,就是不管事。本来是一点小伤口,现在治成了这个样,这可怎么办?这两个人成天在这里不走,坐在院子里,妻子张氏还得好好伺候他们吃饭。一有来找李皓看病的,他俩就抹起大腿来让人家看,说是李皓是怎样把他俩的腿治成这个样子的,要是再治不好啊,就要到县里去告他什么的。

看到他们两个人的样子,乡亲们也不太敢再找李皓来看病了。李皓自己也犯难了,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病,这还是头一次,做医生的,没有比治不好病人的病没有脸面的,他心想看来自己的医术还没学透。趁着这几天家里来的病人很少,他就让妻子把这两个病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他心急如焚的去找他的老师去了。

听李皓这么一说,老师明白了。老师说当年他拜师学艺时,曾经有那么一位师弟,为人聪明,但心术不正,曾一时骗过了他心地善良的师父,差点把他招为上门女婿,幸亏师傅发现及时,才没有酿成大错。那时候师父常常给他开小灶,讲一些药理知识,他以为在这里已没啥可学了,就在一天晚上偷拿了师父的许多秘方跑了,到处坑骗钱财。后来听说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又回了他的老家,就在你们淄川县一带。没想到这小子又在你们那一带祸害开了。

原来老师的这个小师弟偷了师父的一些秘方,其中有一个秘方叫"欲擒故纵"法,就是在治好某种病之前,使上药,使其它细菌与这种病菌完全的隔绝,只让这种病菌快速的繁殖,到一定程度后,迅速用上师父研制的一种特殊的药面,这种病菌的营养源即可就会被中断,这种病菌就会迅速死去,病情马上就会得到好转。没想到这小子把这种秘方用到了歪门邪道上,这一定是他听说你抢了他的买卖,找上人用这种方法来为难你的。老师说,会这种方法的,现在世上就只有老师和他两人了,这种方法危害太大,他用上这种方法,病菌周围就像围上了铜墙铁壁一样,再好的药也渗透不进去,自然也就治不好了,看来这种方法不能再向下传了。说完,老师给了他几包药面,如此这般的嘱咐了一番,李皓就迅速的带着药面回来了。

回到家,这两个病人还在,疼得呲牙咧嘴的,李皓迅速地把两人的脓水挤了出来,把这种白药面敷了上去,当天这两人的疼痛就减轻了,红肿消了一圈,第二天疼痛全无,已看不出肿大来了,李皓又给他俩敷上了些药,贴上了膏药,包上了点消肿的中药,并给了些银两,作为对他们的补偿,准备送他们上路。他告诉他们,如果感觉疼痛的话,可以随时再来找他。

这两个人不顾腿上有伤,扑通一声给他跪了下去。两个人说,这都是他们那缺德的师傅让他们来的,师傅那边这段时间病人越来越少,一打听才知道都到你这边来了,师傅才用了这个狠招,把我们俩的大腿割开,撒上药,让我们两个来让你治,师傅说我们两个这腿,只要撒上了他这药,就算封闭起来了,别的药甭想进入,只能是越治越厉害,是不会治好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他才能治好我们俩的腿。他让我们俩长期在您这里住着吃喝,再闹腾闹腾,目的就是搅你的生意。现在看来,你开药铺也不是为了挣钱,不像我们的师傅那样坑人钱财。您不但把我们俩的腿治好了,而且人品又好,师傅,您就收下我们吧,我们俩愿跟着您,给您做牛做马,好好学艺,好好学习做人的道理。说完后两个人长跪不起。李皓说,各人自走各人的路,你们的师傅做得太过分了,希望他以后还得把握好分寸,干我们这一行,治病救人才是根本。我自己还没学好,怎还敢收徒弟?还是快快请起吧,两个人只好又回到了他那个师傅那里。

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上门难为过李皓。以后他又八方求艺,遍访名医,刻苦钻研,先后研制了治疗各种疮疖,腰腿疼痛,关节炎,坐骨神经疼痛的.膏药,为乡亲们解除了许多痛苦,逐渐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一代名中医。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9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清朝年间,有一位王爷的格格得了怪病——昏睡不醒。王爷遍请宫里的太医和京城的名医来医治,无奈各位名医给格格诊脉后不是摇头搓手、便是唉声叹气,没有良方。后来,王爷听说京城以东数百里之外有一位土郎中,擅长治疗各类疑难杂症,于是,当地的官员便将土郎中装入木笼囚车,“送”进了京城的王爷府。

这位土郎中还果真了得,他在格格牙关紧闭不能服药的情况下,竟然冒着杀头的风险,用熏蒸的方法为格格治疗,经过多半夜的煎熬,格格终于苏醒了。

这是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里的一段故事,那位土郎中便是喜来乐。虽然,故事里有着明显的情节夸张,但是民间的土郎中为了给患者治病,频施怪招儿的事情确实屡见不鲜。

话说南方某地的一位老汉,姓卫,他五十岁那年,因急发腹痛,去医院诊治,医生认为是胰头癌,需要立即手术,否则性命难保。

卫老汉的女儿听医生说:“做手术也有危险,且预后并不理想,不过,这种病除了手术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她便想:“既然手术也同样有危险,还不如不做手术。”于是,她替父母做主,坚持用中草药为父亲进行保守治疗,没有做手术。

恰巧,有一位当地的土郎中献方:除了煎服中草药之外,每次还要以活泥鳅数条为引吞服。如此治疗了半年,卫老汉的“胰头癌”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土郎中的治法可谓土得掉了渣儿,竟然用活泥鳅做药引子。虽然方法土,但是却管用。

事过二十余年,卫老汉依然十分健康。幸亏他当年没有手术!

也有人说:卫老汉得的不是癌症。其实,无论卫老汉的病是否为癌,如果当年一旦做了手术,恐怕他的历史就得重写了,而且他的历史将会变得短得多。

戏里的喜来乐和现实中的土郎中有一个共同点:不墨守成规,善于权变,目的就是把人治好。

回过头来,再提提现代医学的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某位著名医学博士在对众多死于癌症的患者做了病案调查后,他在调查报告中写道:“尽管这些患者之中,确有不能医治者,但是不可能全部死亡啊?!”

接着,他又写到:“相比于治疗者,那些不接受治疗的,生存的希望要大。”因此,他大胆地认为:现代医学治疗癌症存在错误,是失败的。

是现代医学愚弄了患者,还是现实戏弄了现代医学?

坦白地讲,并非现代医学没有用,也并非现代医学治不了病,而是某些医疗方法的错误害人不浅。最为可怕的是:在癌症及其他疑难病症上,医疗方法的错误,已经被其源头的西方国家摒弃多年了,而我们的主流医疗系统却依然视之为宝,并且一错再错,使众多的患者成了医疗错误的牺牲品。

幸亏我国人口众多,要是换了小国家,还不给弄得没了人烟?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0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有一个医术很好的医生,不但热心救人,并且收费低廉,远近的居民都喜欢找他看病。一天,来了一位半身不遂、气息奄奄的白发老翁,他躺在轮椅上,儿子推着他。

“不管怎么样,希望你可以拯救我的父亲。”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哭得像婴儿一般,“看了好几位医生都没有起色,我希望他活得更久。千万拜托,大夫。”医生仔细量脉搏、血压,作了心肺检查后,开了一张药方,并仔细叮咛:“回家以后,最好到三楼的佛堂坐坐。”

男人听过后觉得很迷惑,只当医生是在安抚患者情绪,没放在心上。

两个月后,男人又推着老父前来复诊。仔细检查、开药方后,医生又再度嘱咐他陪父亲去三楼佛堂坐坐。

但是那个男人仍然没有在意,拿了药便推父亲走,心想:这个医生还挺啰唆的。

第三次就诊,开完药方后,医生拦住他,按下电梯按钮,和他们一同前往三楼的佛堂。

三人静静地看着素雅的盆栽和书架上的佛经,几平方米大的空间里,除了清水和两碟笑香兰之外,橙黄的酥油在供桌上无烟焚烧,沉睡在火焰的梦里……

“我之所以请你上来坐,是看看油灯里的灯芯。”医生指着前方说,“每一盏油灯都需要灯芯,有最好的油却没灯芯,是没有办法燃烧的。每当油快要烧光,灯芯剩下一小截时,我就会想:再添些油到容器里,应该可以延长灯芯的寿命吧。于是我真的这么做了,你们猜结果是什么?”

看着父子俩都不明白,他缓缓道:“我总是贪心地倒进太多的油,结果不是火焰变得极微弱,就是灯芯根本烧不起来。多次实验之后,我才明白:要让灯芯发出最自然的光芒,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容器内注满油,让灯芯一路烧完。油尽灯枯,再重新添入新油,换上新灯芯,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男人忽然就明白了,默默点头,含泪推着轮椅上的老父离去。

容器代表着命运,油仿佛我们身处的世界,而灯芯就像是肉体躯壳一样。一个生命终止,另一个新生命诞生……有死才有生,循环不止。

面对生老病死这些事,我们只能遵从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能为力。油灯将残,就让它残吧;花之将萎,任它枯萎吧。残败枯萎只是一种表象,灵魂却在不凋不残的时空里,来回往复。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30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明朝正德年间,湖北蘄春县有一小伙子,父母双亡,家中又无其他亲眷,他心灰意冷,打算避开尘世到深山中隐居,一生不再踏入世俗之中!他来到了庐山无极峰。这里山势险要陡峭,人迹罕至,古老的森林遮天蔽日连绵不绝,正是隐居的好去处!

小伙子在山腰找了一个小山洞,打扫干净以后又在洞外平整处开垦出三亩土地,以备开春种一些果蔬粮食,以自给自足。

一日他在山中闲游,走到一小溪边,他喝了几口清甜的溪水然后又洗了洗脸,坐在溪边休息。这时他身后一条花斑巨蟒悄无声息地游走过来了,一下就扑倒缠住了他,然后越缠越紧,小伙子根本挣扎不了,他想:“今天我要死在这条大蛇嘴里了!”

就在小伙子渐渐失去意识的时候,他突然看见眼前一闪,一位红衣少女出现在他们面前!

那少女喝道:“孽畜,还不走开,作死吗!”

小伙子突然感到身子一松,那条巨蟒竟悄悄地溜走了!

小伙子缓了一缓,起身拜谢那少女:“多谢姑娘救命之恩,小子终生不忘!”

那少女吃吃发笑,说道:“你是谁?在这里干什么?”

小伙子答道:“我姓李,家人都叫我‘东璧’,只因我如今父母双亡,俗世再也无牵无挂,便来此隐居,不想遇到了蟒蛇,又被姑娘救了,小子感激不尽!”

那少女笑道:“我叫‘香雪’,也住在山中,你以后就叫我姐姐吧!”

李东璧大喜,跪拜下去:“小弟拜见香雪姐姐!”

那少女也很高兴,吃吃而笑,说道:“起来吧,笨小子!”

从此那少女时常到李东璧这里来坐一坐,每次来都带一些珍奇的果蔬给他吃,这些果蔬都是他以前见所未见的!李东璧有时问香雪:“姐姐住在哪里?为何总是独自来往?”那少女总是笑而不答!

一日香雪对李东璧说:“我略懂相人,看你面相你聪颖沉稳,心有所长,你若钻研医道定会名垂青史的!”

东璧说道:“我略通文墨,对医药虽有兴趣,但是从未认真学过,又无名师指点,哪里就能名垂青史了!”

香雪正色道:“我懂一些药草之理,明日起我就教你,你要用心学记!”

东璧允诺。

次日晨起,香雪就带着李东璧在深山老林中游历,每见到一种可用的药草香雪必详细向李东壁讲解它的“名称、性状、习性、功能、所对何症以及各种细微的用法变化,”李东璧则是采集标本用心地学习,回洞以后细心的整理复习!

时光飞逝,两年很快过去了。

一日香雪对东璧说:“小弟跟我学习了两年有余,你天资聪颖,世间的药草之理已经有所成,绝非那些凡间的庸医可比,你下山去吧,在人间悬壶济世,造福苍生,万古留名岂不是好!再说,大隐隐于心,这才是你的宿命和正道!你走吧!”

李东璧恋恋不舍,想要说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心中难过!

香雪对他说:“你一直问我家住哪里,为什么自己一个人,现在我告诉你,她一指前边最陡峭的那座山峰说道,我其实是一枝花妖,我就长在那里的山腰上!”说毕她轻轻咬破了自己的一根手指,突然间满山的异香!

香雪接着说到:“我本名叫‘香血花’,体内汁液清澈鲜红,只要流出一点来就有奇香!现在我都告诉你了,我们的缘分也尽了!”

李东壁想着“缘分尽了”这四个字,不禁痛哭失声!

香雪轻声说道:“小弟不要悲伤,冥冥中自有定数!我走了!”说罢转身离去,消失在山林间!

李东壁悲伤不已,含泪收拾妥当也下山去了!

从此李东壁走遍了山川河流,遍寻药草,考古证今,穷究药理,而且走到哪里都给当地的百姓医治疾病。后来他又整理汇编了一部关于药草的医书——《本草纲目》,他成了我国一位了不起的医学巨匠,他的名字真的走进了中国历史!

虽然“香血花”有美容养颜,养血安神增香的功用,对女子大有益处,但是在李东璧编纂本草纲目时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将香血花收录进来,他害怕采摘草药的人伤害了香雪姐姐!从此后世间再也没人识得香雪花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8篇范文)

说起古代的名医数不胜数,灿如星辰,他们有着高超的医术,往往能够救人于危难之际,成为老百姓的大救星。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记载了一个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两命的故事。一天,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时,这里往往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他吃惊地问邻居,邻人说:“刚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才把棺材放到这里。”喻嘉言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古代中医信息

  •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8篇范文)
  • 古代中医名人故事事迹(8篇范文)27人关注

    说起古代的名医数不胜数,灿如星辰,他们有着高超的医术,往往能够救人于危难之际,成为老百姓的大救星。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记载了一个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两命的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