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事迹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10 21:30:02 查看人数:32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 1145字 7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07人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 924字 6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116人
名人的成长事迹范文 2231字 22段 8分钟 13分钟 18分钟 189人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范文 2030字 20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223人
成长励志的名人事迹 1104字 8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24人
成长需要毅力名人事迹 690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45人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 2033字 13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212人
名人成长的励志故事 675字 8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04人
名人成长的事迹有哪些 1710字 6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98人
成长的名人事迹范文 1591字 10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59人
关于成长名人事迹 1036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86人
成长需要毅力名人事迹 1205字 12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71人
名人的成长事迹 1355字 11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29人
名人成长成功事迹材料汇总 390字 2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171人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范文 2278字 20段 8分钟 13分钟 18分钟 234人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 1878字 33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257人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作为H.O.T.China选拔赛中千分之一的优胜者,韩庚是幸运的,他踏上了韩国的征途,但第一样要面对的难题就是语言。没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对韩语又一无所知,所以学习韩语便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韩庚表示,刚开始他觉得韩语挺简单的,还试过用汉字来标发音,在经理人的教导下,仅用了一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但学着学着,韩庚发现韩语其实并不好学,规矩也多。他回忆道:“韩语有敬语、伴语,还有比较亲近的朋友之间聊天的用语,但我刚开始只会说那些伴语,不管跟谁,比如老板还有公司职员,都(用伴语)这样说。”事实上,韩国长幼尊卑的观念很强,如果对着长辈不用敬语,容易招来误会。结果韩庚说的韩语一度引起公司人员的反感,觉得这个中国小子毫无礼貌,但韩庚并没有因此停下步伐,仍然努力地学习。

韩庚说,那时除了必要的演艺培训外,他每天平均都要拿10多个小时来学习韩语,“当时我学得特别认真。每天就像学英语一样拿张小纸写上:阿尼阿赛呦……我的墙上都贴满了小纸条,每天睡觉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凭着坚持不懈,韩庚现在已经可以操一口流利的韩语。但他却非常谦虚,笑言:“如果是韩国人,还是能(从口音)听出我是从外国来的。”

练跳舞:骨折两个月都不知道

由于有着6年的舞蹈训练,作为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高材生的韩庚在进军韩国之前,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舞蹈水平。但他刚到韩国受训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却是最低的C班。对此,韩庚并没有丝毫意外:“这是肯定的啦,我刚到当然是从最基层开始。”当然,这也与韩庚以往练习的舞种截然不同大也关系,他表示,“我是学民族舞的,但一进去公司就要跳Hithop和poping这种舞蹈,肌肉要一下一下的动,不同的舞蹈,肌肉动的位置又不同,挺复杂的。”就这样,身在异乡的韩庚连自己最拿手的舞蹈也要从零开始练习。

对于舞蹈练习,韩庚坦言自己从来也不会觉得闷,而且最喜欢一个人练舞。在当SM练习生的时候,他最高的纪录曾是连续练舞20个小时。这是否是经理人公司的要求?韩庚解释道:"这是我自己的要求,因为出道之前就有编好的舞蹈,还有歌,都要练。那时经纪人也不在,只有编舞的老师和我们,所以就自己练习,要准备最完美、最好的演出。”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韩庚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从最低的C班升到了A班。他自豪地说:“那时候,A班就只有三个人,我、东海,还有恩赫。”

作为专业的舞者,体型偏瘦的韩庚在长期的练习下也受过不少伤。由于练舞时动作过激,韩庚的手臂曾经骨折,“当时确实也不知道哪受伤。因为我很瘦,所以去健身。有一天我做俯卧撑的时候,觉得胳膊很疼,我就跟经纪人说‘胳膊很疼,能不能去医院?’到了医院拍完片子,才知道是骨折了,问是什么时候骨折的,(医生)说应该是两个月前,但医生说骨折已经长好了,不过是长歪了。”所以,现在韩庚举手的时候,胳膊就会咯噔咯噔地直响,但幸运的是,这对他的演出并没太大影响。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至今想来,童年时光仍是最让我怀念的,虽然彼时没有现在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只限于憧憬,但是我能够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不用承担一个公众人物所会有的负担。那时的我只是纯粹的我!

6岁那年我进入高安路第一小学读书,直到11岁进入少体校,我享受纯文化的教育时间全部都是在那里!学校离我家很近,我个子从小就高,从来也不需要家长接送,每天去学校的路上都会遇到小伙伴,大家一路或聊天或游戏,打打闹闹就进了校门,现在有时还会想起快乐的放学路,夹道的法国梧桐,变换着一年四季的风景……

还记得一进校门的左手边是一个大花坛,总是欣欣向荣,如果到校早,我们会磨蹭着数数花骨朵,和小草打个招呼,迎接一天的好心情。有一段时间我故意早早到校,那时,整个校园还是寂静的,早自习还没有开始,看着露珠中娇羞的花草,空气中飘来悠扬的笛声,那是教语文的冯老师在吹笛,非常好听,笛声结束后就会接上同学们的朗朗书声。这种寂静、悠长的光景,带着露水的清香,现在还时常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正如大家都能想到的,我的个子从小就高,长到1.96米时还在戴红领巾。因为个子高,我在学校里面就成了风云人物,经常会被同学取笑,但是想想那时候有几个同学会不被取笑呢。年少的我们从来都不会把善意的取笑作为一种负担,何况我已经非常习惯于自己的身高,妈妈虽然不认为那是一种优势,但是走在马路上,只要看见我佝着背,就会拍上一记:挺直!妈妈认为只要书读好了,个子高低并没有很大关系。

虽然妈妈一心让我读好书,我也憧憬着自己长大能够成为一名政治家、科学家或者一名将军,但是这丝毫不能减少我对一年一度“六一儿童节”游园会的期待。每到六一儿童节,学校会组织多种形式的游园活动,同学们穿着雪白的衬衫、藏蓝色的裤子流连于一个个的项目现场,有套圈、猜谜、贴鼻子、飞镖等等。对于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还是看黑白电视机的我们,彻底的放松,彻底的娱乐带来了彻底的快乐!

去了NBA打球之后,每次回国,我都尽量找时间到高安路一小来看一看,看看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看看在操场上奔跑的同学,看看校园里面的花花草草,看看校门外的林荫路……这里是我出发的原点,带着我熟悉的味道,无论外面是风雨或彩虹,这里都是我心灵的港湾,出发或停泊,思考或发呆,找回属于我的平静!

名人的成长事迹范文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31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安利可·卡罗素于1921年以48岁之龄去世时,全世界的人都悲伤得几乎说不出话来。相信任何人都不曾听过如此美好的声音--而唱出这么美好声音的人--如今却永久地沉默了!这位世界首屈一指的歌手,在声誉到达巅峰时,突然被死神召去,起因于一次感冒,这原是极平凡的疾病,但却因长年的操劳过度,致使身体变得极为虚弱,在经过6个月的勇敢奋斗之后,还是败在死神的手中。在那6个月期间,全世界的歌迷热心地为他祈祷过数万次,也特地为他举行弥撒大典,祈求命运之神助他渡过难关。

卡罗素的美妙歌声,并非仅受赐于神的恩惠,而是经过长年的苦练所获致的成果,也就是不屈的毅力及不懈的练习下的结果。

最初,他的声音相当微弱细小,连音乐老师都说:“你的声音就像是风吹着百叶窗似的,这种声音根本没办法唱歌。”

即使数年之后,每当唱高音时,声音仍会显得嘶哑,参加歌剧演出,演技也笨拙无比,经常招来观众的嘘声。当他成为古今无比的大歌手,名声达于绝顶时,一忆及修业时代的辛苦情形,就会汩汩地流出眼泪。

当他15岁时。母亲就与世长辞,自此以后,他不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着母亲的照片。他母亲一共生了21个孩子,其中18个很小就夭折,只有3个小孩好不容易才活下来。这位除辛劳及贫苦之外一无所知的贫农妻子,竟然认定唯有安利可这个儿子头顶有天才光轮,为了安利可,她愿作任何牺牲。“我的母亲为了让我成为歌星,甚至连鞋子都舍不得买,终年打着赤脚生活。”卡罗素每当忆起这段往事时,脸上都会淌满泪水。

10岁时,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到工厂工作,白天的工作结束后,就勤练唱歌。放弃工厂的工作而以唱歌维生,是在他21岁的时候。

那时候,只要有机会就会到附近的酒店唱歌赚晚餐费,或者受不懂音乐的男人雇用,当那男人站在他所钟意的女性家的窗户下,装模作样地表达自己的爱意时,卡罗素就躲在附近,以他优美的声音唱着小夜曲,希望为那男人掳获小姐的芳心。

后来,他终于获得参加歌剧演出的机会。但在排练时,因为过于紧张,竟无法如平时般地发出声音,虽然试过好几次,声音仍如玻璃裂开一般刺耳,最后终于泪流满面地离开剧场。

当他终于步上舞台正式参加演出时,始终忘不了以前的经验,所以一直有所顾忌,不敢敞开喉咙唱,以免被观众嘲笑,这时他还只是个候补歌手而已。有一天晚上,担任男高音的主角歌手突然生病,身为候补歌手的卡罗素却不在剧场内,于是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家酒店找到烂醉如泥的卡罗素。

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剧场,而化妆室里热得令他喘不过气来,因此上了舞台之后,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演出效果可想而知,使得观众们生气地大吵大叫。

当幕被放下后,他也被免职了。那天晚上,他只觉得人生已毫无希望,因此决定自杀了此一生。

当时他口袋中只剩下一里拉,还可以买一瓶葡萄酒,因此第二天什么都没吃,只是边喝酒边想着要用什么方法自杀。就在这个时候,剧场派来的人冲进来大叫道:“卡罗素,快走!今天演出的男高音观众非常不满意,他们吵着说宁愿看卡罗素演出,快走吧!”

“要我上台?”卡罗素不敢置信地大声问道:“怎么可能呢?他们连我的名字都是不知道啊!”

“当然不知道啊!”剧场派来的人回答道:“他们本来是说让‘那个酒鬼’上台。”

卡罗素去世时,其财产几乎有好几个百万富翁财产的总和,仅仅唱片的收入就超过200万。他虽然这么富有,却从未忘记年轻时所过的贫穷生活,因此对于所支出的每一笔金钱,都巨细靡遗地写在小记事簿上,甚至到去世前也不例外。他喜欢收集昂贵的象牙雕刻品及珍贵的饰带等古董,大至购买这些古董的钱,小至给侍者的小费,都详细地加以记载。

对于意大利农民特有的各种迷信,卡罗素坚信不疑,直到最后一天,他仍相信被拥有“魔鬼眼睛”的人瞪视着,就会有灾难临头;当他要搭船横越大洋之前,一定会请占星师占卜吉凶;又因认为穿过竖立的梯子下方不吉,所以见有梯子竖立时就绕道而行;星期五他绝不穿新衣,要远行或开始新的工作时,也绝对避开星期二和星期五。

他非常爱干净,甚至可说已到了洁癖的程度,从外面回到家里,他一定从上至下、从内到外地将全身衣服都换掉。

他虽然拥有世上最好的声带,但他从来没有戒烟的念头,在后台化妆时更是烟不离手,曾有人问他抽烟会不会影响声音,他毫不在乎地说道:“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对于食物及饮料,他也无所忌讳,只是在上舞台前,习惯喝一杯威士忌苏打清清喉咙。

因为10岁就离开学校,所以几乎未曾看完一整本书,他对他的太太说:“并不一定非要读书不可,我的知识直接学自于人生。”他的嗜好是多方面的,为搜集邮票及罕见的钱币,花费再多的金钱及时间都在所不惜。他又擅于人头漫画,作品每周都被登载于意大利周刊杂志。激烈的头痛是他长久以来的老毛病,有时候甚至会因疼痛而大声号叫。

他一向精力旺盛,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逐渐衰退,到了后来,他宁愿一个人待在安静的书房里,完全不在乎听众的叫声,最后竟成为忧郁症,经常郁郁寡欢地呆坐数小时,要不然就整整齐齐地把报上的文章剪下来,再一张张地贴在备忘录上。他出身于拿坡里,但因为第一次在拿坡里演出时,报纸对他的评论并不好,观众的反应也很冷漠;卡罗素一直忘不了当时所受到的待遇,所以在他名气达于巅峰时,虽曾回拿坡里好几次,但绝不愿在那儿演出歌剧。

在他的一生中,他感觉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第一次抱孙女葛罗莉亚的那一刻。他曾说过好几次:“这孩子迟早会从走廊跑进我的书房,希望这一天快点来到。”有一天,这个梦终于实现了,当葛罗莉亚跑进他的房间时,他兴奋地把她抱起来,双眼溢满泪水地对妻子说:“还记得吧!这是我期盼已久的时刻。”

那天之后还不到一星期,这位稀世的伟大歌手--安利可·卡罗素便与世长辞了。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范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30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黄绮珊原名黄晓霞,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市民家庭。这个双鱼座女孩不仅生性浪漫、透明,自幼还喜欢被人赞美。而天赐的好嗓音,满足了她的这个愿望。从3岁开始,小绮珊就习惯了别人被她的歌声震惊,当时她跟着外公学唱京剧,无论唱戏唱歌都字正腔圆、声音高亢,一开口准能把院子里的大人们招过来。

上小学后,身为文体委员的黄绮珊,经常在学校的文艺比赛中拿第一名。80年代刚刚接触台湾流行音乐,她就能把邓丽君、苏芮的歌唱得惟妙惟肖。后来报考重庆华桦舞蹈团,在快男超女般的海选中,能歌善舞的黄绮珊是唯一被录取的人。

刚开始她是舞蹈演员,直到有一次团领导偶然听到她唱歌,被她惊得目瞪口呆,“你能再唱一遍吗?”当黄绮珊又情感饱满地唱了一遍苏芮的《明天还是要继续》,领导“嚯”地站起身来,惊喜地说:“我立即把你调去唱歌!”

然而,就在当了两年歌唱演员,开始在当地小有名气时,心比天高的黄绮珊却不顾家人反对,决定辞职闯荡当时国内的“音乐圣地”——广州。自信满满的黄绮珊觉得,凭借她出众的歌唱实力,应该能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1986年,18岁的黄绮珊来到广州。举目无亲,也无人赏识她的歌唱才华,一切必须从零开始。她当过酒吧歌手,加入草台班子搞过商演,有段时间因为接不到“活儿”,甚至还迫于生计贩卖过录音机和唱片,晚上就睡在廉价的小旅馆中。既饱尝背井离乡之苦,也深切体验到了生存的艰辛。

两年后,她又跑到贵阳、海口等地驻唱多时。在海南,娱乐城的老板让她住最好的酒店,给她开最高的工资。虽然是一个“流浪歌手”,但她自信地说,“每走到一个城市,我都是引人注目的。”

1991年,黄绮珊再次“杀”回广州,并梦想着能进入到“卜通100”。它是90年代初广州最好的歌厅,也是原创音乐的基地,崔健、那英、林依轮、朱哲琴等人都在这里表演。当时最流行的演艺厅文化是歌手在上面唱歌,客人在下面跳舞,但“卜通100”坚决不让艺人做“唱舞曲的”,客人只能坐着听。

为了站上广州最好的舞台,黄绮珊考了3次,陈彼得、那英都向老板举荐过她。直到她准备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才接到老板答应她留下的电话,但只付给她每天47元钱,与她要求的120元相差甚远。

在“卜通100”,黄绮珊与当时岭南歌坛最富盛名的“新空气”乐队合作,并很快成为这家歌厅的传奇人物。著名吉他手捞仔、词曲作者陈洁明都是这里的常客,后来也成了黄绮珊的好朋友。捞仔记得,只要黄绮珊唱两句,人都不用出现,现场一定会掌声如潮。

1992年初,台湾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涂惠源来到内地,原本想去上海见见歌手,途经广州,被捞仔带去“卜通100”听歌。当他看完黄绮珊的演出,不由被女孩的唱功震住了,赞叹道:“这女孩的声音太有魅力了,简直就是中国版的惠特尼·休斯顿!”涂惠源怎么也想不到,在当时流行音乐并不发达的内地,居然会出现这种国际化的声音,他决定不去上海了。

而涂惠源恰好也是黄绮珊心目中仰慕的前辈,两个相识后,经常一起去咖啡厅、酒吧,在小桥流水般舒缓动听的音乐声中交谈甚欢。话题也渐渐由音乐延伸到了各自的人生经历、童年趣事乃至爱情观。涂惠源不但是乐坛才子,而且对女孩子风度翩翩,讲起话来风趣幽默,和他在一起,黄绮珊觉得很开心。

涂惠源不仅被黄绮珊极具天赋的绝美嗓音所倾倒,接触一段时间后,更被她独特的性格深深吸引住了。他见惯了娱乐圈那些嗲声嗲气、矫情做作的女孩,却不曾见过黄绮珊这样率真、爽朗、个性的女歌手。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舞台上,她一向喜欢穿休闲装,从不会衣着暴露;作为一名艺人,她从不主动接近记者、DJ和导演。他们在一起,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相识不久,两个一见如故的人就闪电般坠入了爱河。

婚姻破灭险自杀

人生低谷如何走出

相识半年后,黄绮珊与涂惠源在广州举行了婚礼。此后不久,她便随丈夫去了台湾生活。

1994年,丈夫为黄绮珊量身定做了一张制作精良的唱片《躲在音乐背后的人》,随着这张专辑在台湾地区持续热卖,许多年轻人都记住了黄绮珊这个名字,以及她那副辨识度极高的好嗓子。

然而,就在黄绮珊在台湾渐渐有了点小名气时,她和丈夫这段看似琴瑟和谐的跨海姻缘,却随着两人在音乐理念的上严重分歧,而走到了尽头。从每天不多言语的“冷暴力”,到夜不归宿,丈夫的每一步疏离,都让黄绮珊感到万箭穿心般的疼痛。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守着偌大的房子和几盏孤灯暗自垂泪,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啊!人为什么会变呢?

还抱有一丝幻想的黄绮珊,曾试图挽回这段濒临破裂的婚姻,但没有成功。情变的打击,使黄绮珊感到万念俱灰。她曾一个人在酒店服下大量安眠药……所幸被捞仔的徒弟及时发现,把她送进了医院,才捡回一条命。捞仔安慰她,并转告了涂惠源在电话里的内容,“你这么热爱生活的一个人,你一定不会去做这个傻事。”

1996年初,一个人离开台湾去广州时,黄绮珊有的只是一只装满衣物的皮箱。迎着寒风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台北街头,想到几年的围城生活,换得的竟是满心伤痕……她不禁蹲下身来,掩面而泣。

在他们婚姻的后期,涂惠源依据两个人的情感经历写出了《剪爱》和《听海》两首歌曲,随着两人的分道扬镳,他把这两首歌给了张惠妹唱。后来,《听海》成了张惠妹的成名曲,使她在海峡两岸一炮而红。

成长励志的名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0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开始,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尾指边长了一根小小的第六指。

转眼间,盖尔已经3岁,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回家后便眼泪汪汪地问爸妈和爷爷:“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头?迪克说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盖尔的第六根指头也长大了许多,看上去有点碍眼。此时此刻,爷爷陷入了沉思,盖尔是那样的聪明可爱、乖巧伶俐,他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什么珍宝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会心一笑,把盖尔抱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了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6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蜷曲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竟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那样的。而盖尔呢,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心爱护,冬天的时候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有一次,当爸爸妈妈把盖尔带到医院说可以切除第六指,盖尔大声的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却使盖尔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爷爷对此,已经非常的满足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他已经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盖尔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但始终无法伸展。

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那一刻,盖尔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他什么叫亲情。

成长需要毅力名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5位用户喜欢。

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使自己和儿子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等到范仲淹长到十几岁时,才知道这个父亲并非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小仲淹觉得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改了别人的姓是一种屈辱,说什么也要恢复自己原来的“范”姓,因此他跟养生之间产生了矛盾,从家出来,住进了山醴泉寺的僧房里,他一直昼夜苦读,坚持不懈。

寺庙里的日子是十分清苦的,而年仅十几岁的范仲淹正是长身体的时期,饭量特别大,每次吃饭时,他端起碗来,仅几口就扒得精光,还没到下一顿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所以看书时无法集中精力。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他想出了个办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锅稀粥,等到放冷了凝结成粥块之后,他就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饭各吃两块。而下饭的菜呢,更加简单,仅切一点儿咸菜末儿就行了。

范仲淹在醴泉寺住的这段时期里,读了很多书,懂得了许多道理,长了不少知道。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自己的学问,三年过后,他不远千里来到当时的“南都”应天府(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进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南都学舍,拜着名学者威同文为师。起初,他仍然像在醴泉寺时一样,每天早晚还能有稀粥可吃,可是后来连稀粥也供不上了。

每当太阳落山时,他才胡乱吃点儿东西,算是一天的饭。可是他从来没有为吃饭这些问题分心,而是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了。他为自己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不完成计划决不睡觉。到了严寒的冬夜里,每当学习感到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来洗脸,提提精神。学习环境虽然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却从没有叫过一声苦。

范仲淹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坚定的信念,十必年如一日,每日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取得了成就,成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3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据说他是一个让人疯狂的人。他每年会在全球10所大学演讲,他曾在哈佛讲台上与诺基亚总裁激烈争执,最终赢得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候的起立鼓掌。

他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全球商人热烈地追捧他。他的网站阿里巴巴两次被哈佛、斯坦福商学院选为MBA案例,掀起全美研究热潮。阿里巴巴从1999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媒体对它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并一连第5次被《福布斯》评选为全球最佳B2B网站,其排名甚至领先于全球电子商务巨擘亚马逊!这个人是马云。

和所有的互联网精英不同等,马云从小就没有生活在顶尖的那部分人当中,他活在通常的通俗人当中。马云称自己脑子笨,从小功课就欠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独特好。不只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所以,马云一向对员工说,如果光看IQ,世界上有70%的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而1995年他开创企业黄页网站,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请人家心甘情愿同意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没有人信任他,1995年的杭州,人们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在那段时候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

有人在杭州的大排档里见到马云。马云喝得微醺,充足一个跟一大帮人神侃瞎吹的小市民。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杭州人的恬静和自在。但是,马云的网站为上网的企业带来了客户,他的网站盈利了。

在中国互联网大潮风高浪急之时,马云最先有了自己的主意。他决定做一个和世界上所有电子商务网站不同的B2B网站,他不做那15%大企业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马云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在网上,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服务收费是同等的,他要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

是远见照样狂妄?

1999年初,他为网站起了一个众所周知代表财富的域名“阿里巴巴”,然后他对他的团队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最先。愿意回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意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说用3天时候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我们回杭州去,一路去!”这就是被阿里巴巴员工戏称为“十八罗汉”的开山元老。1999年3月,马云在杭州的家中创办了阿里巴巴公司。他和他的“十八罗汉”没日没夜地工作,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而要做到与众不同,阿里巴巴网站必需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只做国内就会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失去第一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次为了阿里巴巴,马云决心向全球出击,到各个国家去展示他那绝世谈吐。他到各个大学去做演讲,到电子商务网络会议和论坛上宣讲他的B2B模式。怪异的长相、极具怂恿性的谈吐和超越全球的商业思维,竟然交融在这个枯消瘦小的中国人身上,听众无不为之惊讶。海外媒体最先对马云显示出极大的热情。但马云再有魅力,不论在演讲的时刻如何意气风发,他照样要回到实际:阿里巴巴缺钱,巨大的运营费用将马云压得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马云马一直蹄地在全球的巡回演讲,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吸引客户,二是吸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商慢慢从马云的演讲中对他的阿里巴巴有了兴趣,随着AB公司副总蔡崇信考察阿里巴巴并加盟阿里巴巴之后,数十家风险投资商与马云接洽商谈。拒绝38家风险投资后,马云接受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的投资。就在该笔资金到位的第二天,马云飞赴北京“见一位神秘人物”。会面才知,那人是雅虎最大的股东、“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原定1个小时的讲述,马云刚讲了6分钟,孙正义就说:马云,我必定要投资阿里巴巴!而且用我自己的钱。2000年1月,双方正式签约,孙正义投入2000万美金。据说孙正义事后判定阿里巴巴会成为一家和雅虎同等伟大的公司。

2000年,《福布斯》评价马云:有着拿破仑同等的身段,更有拿破仑同等的伟大志向!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来自西洋的点击率和会员呈激增之势!从此,阿里巴巴最先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异的B2B网站。2001年12月27日,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此数目的B2B网站,并在当月实现盈利。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真正最先赚钱了!对马云、对阿里巴巴、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对全球电子商务而言,这都堪称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它正式向全世界宣告,马云创建的电子商务B2B模式是正确的、可行的。

抓住有梦想的人

不论是在创业初期的“开荒牛”,照样今天的“空降兵”,加盟阿里巴巴完全是被疯狂的马云和阿里巴巴所吸引。无论是挑战也好,梦想也罢,人总是需要有些狂热的东西鼓动自己,来到这里不是因为阿里巴巴有一眼可见的前景,而是因为阿里巴巴是一个不知道未来的巨大的梦想。正因为有太多的变数,反而使马云和阿里巴巴讨得了这帮天才的欢心。正如马云在接受某个媒体采访的时刻所说:如果一个决定是100%正确的,就没有执行的意义;如果一个决定引起极大的争议,才值得去执行。马云一拍脑袋认定的事情,往往引起无数人的争执,让所有人觉得他是个疯子,却吸引了众多的顶尖人物。

阿里巴巴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始终如此信任马云,是因为马云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过,他无与伦比的高瞻远瞩的眼光,已经赢得了所有员工的心。

名人成长的励志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美国人克里斯托弗·里夫在电影《超人》中扮演超人而一举成名。但谁能料到,一场大祸会从天而降呢?

1995年5月27日,里夫在弗吉尼亚一个马术比赛中发生了意外事故。他骑的那匹东方纯种马在第三次试图跳过栏杆时,突然收住马蹄,里夫防备不及,从马背上向前飞了出去,不幸的是,摔出那一刻他的双手缠在了缰绳上,以致头部着地,第一及第二颈椎全部折断。

五天后,当里夫醒来时,他正躺在弗吉尼亚大学附属医院的病房里,医生说里夫能活下来就算是万幸了,他的颅骨和颈椎要动手术才能重新连接到一起,而医生不能够确保里夫能活着离开手术室。

那段日子里夫万念俱灰,许多次他甚至想轻生。他用眼睛告诉妻子丹娜:“不要救我,让我走吧。”丹娜哭着对他说:“不管怎样,我都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里夫变得越来越害怕。一次他3岁的儿子威尔对丹娜说:“妈妈,爸爸的膀子动不了呢。”“是的,”丹娜说,“爸爸的膀子动不了。”“爸爸的腿也不能动了呢。”威尔又说。“是的,是这样的。”

威尔停了停,有些沮丧,忽然他显得很幸福的样子,说:“但是爸爸还能笑呢。”“爸爸还能笑呢。”威尔的这一句话,让里夫看到了生命的曙光,找回了生存的勇气和希望。10天后的手术很成功。尽管里夫的腰部以下还是没有知觉,但他毕竟克服了剧烈的疼痛而顽强地活了下来。

他充满自信,每天坚持锻炼,以好身体和好心情迎接每一天。后来,他不仅亲自导演了一部影片,还出资建立了里夫基金,为医疗保险事业做出了贡献。里夫坚信他会在50岁之前重新站立起来,他要做一个真正的“超人”。

在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自传里,他郑重地记下了儿子的那句话:“但爸爸还能笑呢。”是的,不管灾难有多严重,都要记得,我们还有微笑。

名人成长的事迹有哪些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1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业绩:去年年底,历史大戏《楚汉传奇》在各地电视台热播,李依晓用清新脱俗的表演折服了观众,她把虞姬这位千古美人演绎得唯美自然。说起这次能被高希希导演相中,出演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李依晓觉得自己很幸运。“是2007年还是2008年的一次年会上,我在台上唱了一出京剧《霸王别姬》,演的就是虞姬,高导看见了夸我有古人的身段。没想到几年之后他拍《楚汉传奇》真的想到了我。我从9岁学京剧,虞姬的故事实在太过熟悉了,从小就开始演了,我觉得她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非常坚强的女人,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爱护自己的男人。我很欣赏她。”其实,李依晓也可以算是高希希的御用女星了,之前在《新上海滩》中的“汪月琪”、无厘头伤心剧《武十郎》中的“尚喜”、年度大戏《甜蜜蜜》中的“莎莎”,每一个角色都让观众津津乐道。这几部剧都是各电视台的热播剧,李依晓的身影遍布荧屏,以清新、甜美的形象火速走进人们的视野,为观众所熟知、喜爱。这次的虞姬更是一下子提升了她的星运,让她跻身了一线电视女明星的行列。对于这份突如其来的幸运,李依晓表现得很淡定,她说:“每一个角色对我来讲都很重要,因为演员其实是很被动的,说不上哪个戏、哪个角色就能给你带来光环,所以对于我来讲,我很珍惜每一次的考验。”

出道:大家有所不知,李依晓唱京剧是科班出身。她9岁开始学戏,练就了一番童子功,1998年顺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童年时练功的那些日子直到现在,李依晓仍是记忆犹新。“我躺在一张长条凳上,腰被紧紧地绑在上面,老师会用力把我的脚往头顶方向压。没过5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很多同学疼得哇哇大哭,不过我始终没哭过。”她坚强独立的个性就是在学戏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李依晓从小就是美人胚子,热爱文艺的母亲一直想把她培养成未来的明星,以圆自己年轻时的梦。小时候的李依晓就特别爱演戏,《封神榜》热播的时候,她会偷偷在家关上房门,披上妈妈的漂亮纱巾,对着镜子模仿剧中的苏妲己。后来,在学校的毕业公演上,她遇到了前来选角的《红楼丫头》剧组的副导演,一眼便被相中,初次涉足了影视圈。

之后陆陆续续有一些戏来找她,但她没有一夜成名,她还是那个在北京京剧院上班的小花旦。随着认识的演艺圈的朋友越来越多,李依晓对于演戏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终于,她鼓起勇气辞去了京剧院的铁饭碗,边接戏边寻找今后的发展机会。“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那时拍一个叫《我心飞翔》的现代戏,我在里面演一个跳伞队的小女兵,跟我一起演戏的都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北电、中戏毕业的演员,他们都有一定的基础,就我是半路出家的。有一场戏,我演了六个多小时都没过,导演就跟我急,问我到底会不会演戏,他越说我越懵,完全找不到方向了。”那段时间对李依晓来说特别艰难,因为生活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她常常自己去跑剧组,只要有角色就演,也没有休息日。“现在想起来,我在每一个角色当中去学习实践,那一段时间对于我来讲是非常珍贵的。”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依晓被陈燕民导演选中,走进了电视剧《人生几度秋凉》的剧组,扮演剧中的“富格格”。“拍这部剧的时候,我虽然没什么表演经历,但是演起来感觉非常轻松,因为‘富格格’那个角色和我本人的性格很像,基本上就是本色表演。”这部戏真正开拓了李依晓的演艺事业,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

感情:李依晓说自己特别羡慕爸爸妈妈之间的那段感情。“我听我妈说,她跟我爸爸那个时候还没有自由恋爱,都是通过人家介绍的。他们一共有3个媒人,这3个人相互并不认识,巧的是,介绍的都是我爸妈这对,好像是天注定的缘分。我妈说他们俩是一见钟情的。”李依晓一直说想找一个像爸爸这样的男人做老公,因为爸爸在生活中永远是让着妈妈的,“他会给我妈妈做饭,洗衣服,是个特别心细的男人。”那么,佳人的真命天子在哪里?李依晓笑着说:“那还得等缘分。我相信,他应该就在哪里等着我吧,呵呵。”

性格:学戏的孩子都特别能吃苦,做事特别认真,李依晓也不例外,她对自己要求:每一部戏都要尽最大努力踏踏实实演好,不能辜负自己,希望每一个角色都会比上一个角色好。拍戏多了,就经常能接触那些德艺双馨的演员们,他们的敬业和专注也让李依晓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经过几部戏的磨练后,学习戏曲出身的她也日渐明白戏曲表演和戏剧表演的差异,把自如的表演用在每一个角色中。

成长的名人事迹范文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男孩出生在纽约皇后区,六七岁时就有个梦想——到NBA打球。虽然这个理想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可是它在男孩稚嫩的思想里一点点成长着,一天天的壮大着。小的时候,男孩曾经梦想过牵着父亲的手,跨过青草地去球场嬉戏,做各种动作:腾空,跳跃,疾驰,突破,空投,站在他身后高大的父亲,会欢快地鼓掌,为他加油。

可这一切只能在男孩的梦境里出现——他父亲是个瘾君子,几乎没有照顾过他。男孩走不进父亲的世界,父亲的思想与他完全隔绝,他和父亲就像两条平行延展的生命,没有交集。缺少了父爱,男孩多多少少有些任性,全凭自己的意识行动,不管对与错。当然,这也使男孩变得坚强,把他的意志磨炼得愈加坚韧。在没有父亲搀扶的情况下,男孩跌跌撞撞地成长着,努力做好自己。

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男孩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体谅母亲的辛劳,渐渐成熟起来。可在男孩12岁生日的烛光还没来得及点燃时,母亲就撒手人寰,离他而去,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墙角哭泣,独自去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唯一的家庭支柱轰然倒塌,但父亲依然没有出现,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后来,是外婆收留了男孩。可是这位76岁的老人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无法正常料理,哪里谈得上照顾他?男孩知道,这里是避难所,是暂时的港湾。在这个老少重组的家庭,男孩奇迹般地顽强生活着,他开始接触社会,关注人生的理想,与命运抗争。他明白,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必须努力,一切只能靠自己。

男孩重新拾起儿时的梦想,疯狂地在球场打球,不分昼夜。只有在球场,他才能找到自信,找到快乐,才能迸发出与生俱来的力量。没有父母管教,没有约束,男孩把球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如行云流水。在曲曲折折的打拼路上,上帝终于眷顾男孩——他加入了NBA。但是,在高手如云的NBA里,他如一粒滑向海滩的沙子,迅速被湮没了。别人有经验,有成绩,而他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他没有气馁,努力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打球,练球,配合,提升。

可还没等时间来证明一切,噩耗传来——外婆与世长辞,他伤心欲绝,再一次被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也许上天有意作弄,三年后,在他还没从当父亲的喜悦中醒来时,他六个月大的儿子就离他而去,丧子的悲痛使他一度心灰意冷,看不到未来。还有什么比精神重创更可怕的呢?可悲痛远没有结束,儿子的葬礼没过去多久,他在老家附近遭遇歹徒持枪袭击,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没几个月,他又遭遇车祸。在紧接着的那个赛季里,队友们如火如荼地拼抢着,而伤痛却让他成了看客。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他没有放弃,总是勇敢地去面对,在挫折中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他说:“我经历过很多的事情,而一般人可能没法挺过这些困难,尤其是在精神上。有的人会把这些事情当成他们放弃生活、停止战斗的借口。但是,这么多的困难,并没有将我击倒,因为一旦我倒下了,那我就不是我了,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他虽然没有成为NBA最好的球员,但是他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了每一个人。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从容走出阴影的豁达。虽然三十而立的他,已在湖人打了六个赛季,但他至今都未获得一项个人荣誉,不论是“全明星”,还是“最佳第六人”。面对别人友善的批评或不怀好意的指责与抱怨,他总是笑笑:“我能做的只是做好我自己,我的人生是快乐的。”

他就是湖人队全能前锋拉马尔·奥多姆。20年6月18日,经过长达9个月的鏖战,奥多姆和队友们奋力拼杀,在总决赛的“抢七大战”中,湖人以83比79击败凯尔特人队,从而以4比3的总比分夺得20——20赛季NBA总冠军。

在湖人队,奥多姆没有科比那样光芒四射,没有加索尔那样咄咄逼人,也没有阿泰斯特那样疯狂至极,但他用独特的个性抒写着自己的传奇。有人评价说:因为有了奥多姆,洛杉矶这座城市更加光怪陆离;因为有了奥多姆,湖人这支球队有了更多娱乐元素。当被问及今后的打算,奥多姆自豪地背诵着他们的格言:“即使你被所有人众星捧月,寄予厚望,即使你嘴里含着金汤勺,甚至即便已经戴上了总冠军戒指,你也得每分每秒都拼尽全力。”

关于成长名人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多斯托耶夫斯基非常高兴,他立刻安排梦露在莫斯科大学的一间很普通的单人宿舍住下,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体检。然后在短短的两周之内,教给梦露一些特工基本知识,比如用隐形墨水写情报,穿行人群甩掉盯梢,简单的化装术,当然,还有一些暗语的使用。多斯托耶夫斯基还让梦露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简单调教之后,两人返回了美国。

3月,梦露因在影片《热情似火》中的出色表演拿到了金球奖“最佳女喜剧演员奖”。不过之后的三个月梦露选择了休假,她没有再接片约,而是在精心打扮之后,外出购买了很多学习俄语和心理学的书籍。每周她都和不同的影视明星朋友参加一些高端人士的晚宴,结识一些“大人物”。她开始热衷于和那些国会议员聊天,而且和他们的聊天内容一般都是文学和政治。议员们很快发现梦露并不是银幕上的大胸傻妞,而是一个在文学上很有品位的才女。梦露经常赠送给他们一些诗歌、散文,甚至为他们画肖像。梦露时常约多斯托耶夫斯基喝咖啡,把从议员嘴里套出的一些有关国会的消息告诉他。多斯托耶夫斯基也会微笑着把专门针对梦露病情研制的“叶卡捷琳娜1号”放在她的包里。这是一种更强力的注射针剂,它让梦露的精神无比清爽,她渐渐觉得自己的身体像十几岁的少女般精力充沛,其他的止痛药和安眠药都被她丢进了垃圾箱。就在7月,活力四射的她接拍了和偶像演员克拉克·盖博合作的电影《乱点鸳鸯谱》。然而,在拍摄过程中,梦露不知道是“叶卡捷琳娜1号”服用过量,还是拍摄过程太辛苦诱发了疾病,她的精神状态迅速下滑。而且她对别人说,自己在晚上反复做一个相同的梦:她走进教堂,赤裸的身体上只套了一件带裙环的裙子,人们都躺在地上仰视,她像个希腊女神一样从他们身上走过。事实上,她在晚上更喜欢拿着酒杯,喝得酩酊大醉后,脱了衣服来回走。

1960年8月28日,身体虚弱的梦露由于药物的刺激患上了“妄想分裂症”,无法继续工作,只得去墨西哥一家著名的医院接受精神治疗。多斯托耶夫斯基看望过她,嘱咐她先不要服用苏联的药物,并拿走了梦露剩下的所有药物。

几个月之后,梦露出院了,但她投入工作的热情和时好时坏的精神状态却伤了丈夫的心。1961年1月20日,梦露与阿瑟·米勒在墨西哥正式离婚。随后,梦露并没有离开墨西哥,她说要在这里好好放松一下。其实,梦露是根据指示,和一名流亡墨西哥的亲苏美国人弗里德里克·范德比尔特·菲尔德见面。

菲尔德告诉梦露,她要想尽办法和美国总统肯尼迪搭上关系,换取美国对付古巴的“猫鼬”计划。这一计划关系到古巴的命运,美国想利用这个计划来破坏卡斯特罗控制的古巴革命扩散到拉丁美洲,削弱卡斯特罗的影响力。

成长需要毅力名人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5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十三岁那年,我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我忍住狂乱的心跳,在一个无人的夜晚,写了篇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第二天,像做贼一样把信投进邮筒。

火是风儿吹开的花在稿子寄出好长时间里,我一直都沉浸在幸福和忐忑不安中。然而,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太阳依然东升西落,每天还依然是上学,放学。

一天,我吃完午饭到教室,看到有好多同学正围着班长狂笑不已。看到我进来,笑声更是像决堤的洪水。他们用手指着我大声说:“看,咱班的大作家来了!”我一惊,猛然想起投稿的事,难道我的文章发表了?我正不知所措时,班长兴冲冲地走到我跟前:“作家同志,我们班因你而骄傲!”他的话刚说完,笑声再次轰然而起。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守候在教室的角落里,有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我的名字,现在猛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一时变得手忙脚乱。“怎,怎么了?”“怎么了?”班长脸一扬,“你的文章发表了。”“啊!”我忽然有一种被抛到半空的感觉,一下子跳了起来,然后抓住班长的肩膀使劲晃着:“真的吗,真的吗?”哈哈,教室里再一次响起哄堂的笑声,还有的干脆使劲敲起桌子。“真的!”班长说着把一封已经开口的信扔到我的身上。我匆匆打开,里面是我的那篇文章,只是第一页多了几个字:“退回,继续努力。”

时光顿时凝固了,我的心一下子跌到失望的深渊,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你的理想不是当作家吗,我看你干脆当‘家作’得了,在‘家’里‘作’!”他的话就如鞭炮的捻子,再一次引爆了全班。我就像孔乙己,给教室内外带来了快活的空气。

那个中午我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回到家,妈妈正坐在厨房里做饭,我不禁哭起来。妈妈慌了,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我抽泣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她听后,什么也没有说。

不知过了多久,她拿出一盒火柴,抽出一根轻轻一划,顿时一个如豆的火苗燃烧起来。她说:“孩子,吹灭它。”我不明白妈妈究竟要干什么,只是对着火苗,“噗”地一声,火熄了,剩下一缕袅袅升起的青烟和一截烧焦的木棒。母亲又用火棍挑起锅底正在燃烧的柴火,对我说:“对着里面吹。”我使劲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锅底狠狠地吹了过去。那火如浇了油似的,熊熊燃烧起来,还有一团火苗发怒般地挤出了灶膛。母亲随手往锅底又加了一把柴火,对我说:“继续吹,吹灭它。”我茫然地摇了摇头,说:“火太大了,吹不灭。”

过了好久,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火柴一口气就轻易吹灭了,而锅底下的火越吹越旺,你愿意做火柴还是愿做柴火啊?”

“我要做柴火。”我重重地说。

说完那句话的时候,我就像卸掉了重担一样,顿觉身轻如燕。五年级时,我终于在一家小学读物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继而,第二篇、第三篇也纷至沓来。我成了班级和学校名副其实的.“作家”。面对同学羡慕的目光,我终于明白,之前之所以受到讽刺,是因为我不够优秀。

如今,无论做什么,每当我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听到别人讽刺打击,遇到困难和挫折想停下脚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锅底下的那堆柴火,它如一朵无比美丽的花朵迎风怒放,催我上路。

名人的成长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5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着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了。

绝望中,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坚信只有音乐才能拯救他。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它毁掉我!”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从事音乐创作。从此,维也那的官廷乐会少了一位出色的钢琴弹奏家,但世界乐坛却诞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贝多芬从32岁起开始音乐创作,在近两年的彷徨与探索后,他终于创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音调跌宕起伏,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令人情绪激愤。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本来是想献给拿破仑的,但他听到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的消息时,怒不可遏,愤而涂去原来的献词,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作。

贝多芬只有一个

1809年10月,法军占领维也那,趋炎附势的奥地利贵族们争向占领者们献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强迫贝多芬为法军军官弹奏钢琴听,这使贝多芬忍无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当晚离开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张纸条,上书:“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另一次,当贝多芬与歌德一同散步时,迎面撞见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贵族们。面对他们,歌德立刻让路,而贝多芬则坦然地说:“让路的应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但歌德还是摘下礼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贝多芬则背着双手,阔步向前。结果太子认出是贝多芬,连忙脱下礼帽向他致意,其侍从们也毕恭毕敬地分列两边,目送贝多芬挺胸而过。那次,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严。

名人成长成功事迹材料汇总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喜欢玩具,着迷于玩具火车,甚至自我花钱买来了电动火车。十几岁时,霍金还喜欢制作飞机模型和轮船模型,甚至尝试发明一些游戏,比如制作不一样颜色零件的工厂、运送产品的公路和铁路,以及股票市场。霍金和一个同学负责编制游戏的规则。在编制这些游戏时,小霍金的目标是"建造我能控制的能够开动的模型","这些游戏及制作都来自于探究事物并且进行控制的要求"。这种要求一向驱动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之后的宇宙学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学期间,霍金分在一个很好的班,尽管他的成绩名次从未进过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学的尊敬,同学为他起了一个"外号"---爱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学,他们喜欢听音乐,个性是古典音乐,如莫扎特、马勒、贝多芬,也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他们还经常讨论一些科学和宗教问题,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运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名人成长故事事迹范文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78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陈晓卿1965年出生于安徽灵璧,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学习摄影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

1991年南方发大水,淮河流域的水把村子围成许多小岛。陈晓卿奉命拍摄一个与洪水抗战的片子,取名《孤岛纪事》,在央视播出后评价不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还指示要把它做成英语版,而他在安徽做英语版的过程中,又与安徽台的同事开始策划一个新片——《远在北京的家》。

该片是反映保姆生活的,关于这个主题陈晓卿早在广院念书时就动过念头。有几次坐火车回家,与在北京当保姆的女孩同一趟车,听见她们说话时故意卷着舌尖说北京话,陈晓卿就觉得有意思,很想用镜头来思考这一变化的意义。

陈晓卿与摄制组在安徽无为县妇联帮助下,找到了22个第一次去北京做保姆的女孩,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开始跟拍,一直拍到进入北京,在某个家庭做起保姆。摄制组是临时组建的,经费很有限,出差时只能坐火车,还常常自己往里贴钱。拍摄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为了与保姆们保持联系,有时不拍片也要去看一看她们。陈晓卿把粗编带给朱羽君看,朱老师感动得哭了。1993年《远在北京的家》送去参加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纪录片大奖。

此后,陈晓卿在纪录片界名声大震,片约不断。2006年拍摄《森林之歌》时,他就想要像国外一样拍摄纪录片。“你知道好莱坞的编剧怎么卖剧本?要卖一个100分钟电影剧本,你必须在3分钟内说服投资人和导演。我们也是这么干的——3分钟内必须感动我,然后再告诉我你要怎么拍摄,情节点在哪儿、高潮在哪儿、什么地方是铺垫。”一开始他就告诉手下,一定要把它做得吸引人。结果,每个编剧至少被打回去了四五次。

有了剧本,陈晓卿让编导们确定镜头脚本,直至分镜头,严格制定每天的拍摄流程,哪天拍动物的爪子,哪天拍动物的皮毛,写得详详细细,但意外还是不断发生。为了拍摄长白山的野猪,摄制组在野猪出没的地方投了上千斤的玉米,并在附近选好位置,搭建了掩体。很快,野猪就真的出现。不曾想,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掩体顿时被吹倒了,人与摄影设备完全暴露在野猪面前。野猪见势不妙,扭头就跑,“比刘翔跨栏还快”。

生活中的“超级吃货”

陈晓卿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电视节大奖,是一个著名纪录片导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早就是一个美食专栏作家,而且早在十年前,他就做过七八家电视台的美食节目嘉宾,平时最爱品尝和研究美食。陈晓卿的手机里,除了无数张自拍的美食照片,还存着北京乃至全中国好几百家餐馆的数据资料,包括餐馆的名称、地址、电话,甚至罗列着各个餐馆的招牌菜。他有一张令人吃惊的“美食地图”。

陈晓卿有个绰号叫“扫街嘴”,没事就沿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展开“地毯式搜索”,凡是看上去还不错的餐馆,都要找个机会尝尝,并且有心地把餐馆的名字和地址都记下来。陈晓卿说这完全是因为梁实秋的文字,让他对北京小吃产生了浓厚兴趣。

陈晓卿的美食专栏,散见于多家杂志报章。他热衷平民美食,因此写的很多都是街头小吃,螺蛳粉、牛肉面、卤煮,但是这些再常见不过的小吃,在他的笔下都显得熠熠生辉。

陈晓卿的“吃货”功力,身为好友的浙江卫视纪录片高级编辑夏燕平领教过好多回。他在北京为吃犯愁的时候,只要给陈晓卿发一条短信,对方会不厌其烦发来十几条推荐。但陈晓卿从来不推荐饭店里的美食,大多是路边摊和民间私房菜。

生活中,任何人有陈晓卿这样的朋友,都会有惰性。快到饭点的时候,各种寻求餐馆地址的电话短信纷至沓来。你只需说出自己是在北京、成都或广州等城市的哪条街,想吃什么风味的,他马上就能提供最佳方案。有一次,陈晓卿的朋友王小山要请大学同学吃饭,打电话问有什么好的馆子,陈晓卿不光推荐了馆子,还直接给餐馆打电话订位,顺带把菜都点好了。

烹饪《舌尖上的中国》

因为是“吃货”,陈晓卿一直想做一个比较大型的纪录片,以美食的角度,展现中国人生活当中的状态和智慧。没想到正赶上了好时候,2011年央视纪录片频道成立,需要各种类型的纪录片。陈晓卿向台里报了这个选题,很快就得到批准。

拍摄前,陈晓卿曾与美食家蔡澜、沈宏非深入探讨,达成共识——所谓美食,其实就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不一定非要高居庙堂。他们决定以此为拍摄基调。于是,找寻质朴、安然的中国原味的态度,贯穿到《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大味必淡,往往在最边远闭塞的厨房里,你能尝到最好的人间味道。”陈晓卿说。

寻找关于食物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摄制组最头疼的事情。编导之一的张铭欢把这个过程形容成“大海捞针”。《时间的味道》一集中,原计划要去香港大澳岛拍摄咸鱼腌制,但到了岛上,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初定的那个人,只能重新找人。几经周折,张铭欢通过当地最受欢迎的虾酱牌子找到了岛上的一个偏僻小作坊,作坊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说啥,我都没听懂,但我看作坊的墙上挂着好多照片,看着照片,老奶奶忽然哭了。原来,照片上的人是她故去的老伴,他俩做了一辈子的虾酱,但先生先走了。”

拍遍五湖四海美食,却难得亲口尝鲜。陈晓卿说拍片子和当厨师一样,都很辛苦。“做菜不是为了自己吃;拍片是为了让观众高兴。”

2012年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那晚,陈晓卿在博客上做了一个谦虚的推荐:“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

不仅陈晓卿,甚至连央视领导都没料到,这部美食纪录片播出后,竟打败热播电视剧。有网友说:“《舌尖上的中国》虽是讲美食,但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感动。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驮着黄馍馍的人的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想落一点泪去,多可爱的中国。”

令全世界“吃货”惊喜的是,从今年9月开始,陈晓卿还要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和第三部。这场更大的“盛宴”无疑更值得期待!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78个字,有3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1961年的三月,微风中带着丝丝春意,我家的小房子里却闹翻了天。因为已经42岁的母亲竟然再次怀孕了,而她肚里的那个小生命就是我。

“生出来的宝宝身体可能会很弱,不要冒险,还是拿掉吧。”“科学界研究过,高龄孕育的宝宝,低能的几率要大一些。”一屋的亲朋七嘴八舌,极力阻止我来到这世上。

但不管他们怎么举例子、讲科学,母亲都铁了心——“我的孩子个个都健康、聪明!”就是这样一句充满勇气而坚定的回答,赐予了我生命。高龄孕育和生产的艰辛,母亲默默承受,绝口不提。

我是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几乎不可能安静地在一个地方坐上半小时;上课特爱讲话,甚至惹得忍无可忍的老师用胶带封了我的嘴;为了能晚睡一小时,我把家里的钟表全调慢一小时,害得母亲第二天迟到……但母亲并不像其他家长一样对我严厉管教惩罚,反而觉得我非常有趣。

我想,母亲一定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能如此容忍甚至欣赏孩子的调皮和淘气吧。母亲陪我们玩游戏总是很投入,有次她跟哥哥玩水战,在楼上看到哥哥从楼下经过,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了他头上,两人玩得开心极了,家里却变成了一片汪洋。

曾有个邻居夸口,说他家水池里养了一百条鱼,我们全家都不信。几个孩子趁邻居不在家,将水池的水放干,一条一条地数鱼,只有五十多条!鱼被折腾死不少,气急败坏的邻居到我们家抗议,母亲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为“数鱼行动”就是她亲手策划并带着我们干的。

和这样的母亲在一起,我们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即便是现在,母亲也和我们打成一片。

幼儿园的第一次跨越

母亲的宽容和“顽皮”并非没有节制。一旦与我的成长、未来相关,她就会变得严肃起来,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

在这样的教育下,当其他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我已会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诗词了,我并不热衷于撒娇,我渴望长大。记得那一天,母亲告诉我:“明天送你去幼儿园。”我兴奋地在床上蹦跳着,仿佛一入学就是大人了。

刚去幼儿园的几天,一切都很新鲜,连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还有这么多同学一起玩儿。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就腻了,吃点心、唱儿歌,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我们每天都重复着吃呀唱呀,我连做梦都是听腻的儿歌……我跑回家,大声宣布:“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学。”

母亲问我:“怎么了,幼儿园不好吗?”

“太无聊了,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我一股脑地倾诉着。

“你才五岁,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让我尝试一下好吗?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好吧,我明天去学校问问。”

小学入学试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放榜那天,母亲陪我去学校,一下子就看到“李开复”三个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闪亮。母亲像个孩子般激动地叫起来:“哎呀,第一个就是李开复,你考上了!”

我也激动地抱住母亲哇哇大叫。那一刻,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我也记忆犹新。原来,孩子一丁点的小成功都能够让母亲那么骄傲。感谢母亲给了我第一次跨越的机会,让我体会到了大胆尝试、积极进取的成功。

在中国,父母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是很重要的。

严厉的慈母

中国人总是把孩子的“听话”当作优点,但我的母亲更希望我学会“讲理”。

考入小学后,我不免得意。每逢父母有朋友来家做客,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真的吗?你不是才五岁吗?”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那进去以后的成绩呢?”

“除了100分,我连99分都没见过呢!”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周的考试就得了个90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看到我的成绩单,妈妈二话不说,拿出竹板把我打了一顿:“打你是因为你骄傲。你说‘连99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考100分看看!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别人出自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高兴。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懂了吗?”

“知道了。妈妈还生气吗?”

“不气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母亲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她每次的处罚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让我永远牢记。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就是躺在母亲怀里读书。有次考了第一名,母亲带我去买礼物。我看上了一套《福尔摩斯全集》,但母亲说:“书不算是礼物。你要买多少书,只要是中外名著,随时都可以买。”结果,她不但买了书,还买了一只手表作为礼物送给我。

从那时起,我就整天读书,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书。直到现在,书也是我不可或缺的朋友。

42个月的陪读生活

我10岁时,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他跟母亲抱怨,怪台湾的教育太严厉,小孩子的灵气越来越少。母亲叹了口气:“唉,为了高考,有什么办法呢?”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16篇范文)

在河北省隆化县城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中共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第3区区委书记躲过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3年春,被选为怀来县南山堡村第一任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成长信息

  • 读名人成长故事读后感(16篇范文)
  • 读名人成长故事读后感(16篇范文)91人关注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 ...[更多]

  • 名人的成长事迹范文(16篇范文)
  • 名人的成长事迹范文(16篇范文)82人关注

    史蒂芬.霍金当代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我找了很长时间,只能找到繁体字的,不过基本上也看得懂的。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 ...[更多]

  •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5篇范文)
  • 名人伴我成长事迹(5篇范文)60人关注

    1961年的三月,微风中带着丝丝春意,我家的小房子里却闹翻了天。因为已经42岁的母亲竟然再次怀孕了,而她肚里的那个小生命就是我。“生出来的宝宝身体可能会很弱,不要冒 ...[更多]

  •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16篇范文)
  • 名人的成长的事迹(16篇范文)32人关注

    在河北省隆化县城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更多]

  • 励志名人成长故事(16篇范文)
  • 励志名人成长故事(16篇范文)25人关注

    德国的柏林爱乐乐团素有“世界第一交响乐团”的美誉,而能够成为柏林爱乐的首席指挥,对一个指挥家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梦想。1992年,指挥家卡拉扬离开柏林爱乐,柏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