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事迹

钱伟长的主要事迹简介(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20 11:50:01 查看人数:6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钱伟长的主要事迹简介 859字 23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67人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作文 1186字 11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84人
钱伟长的英雄事迹介绍 752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28人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作文 2566字 33段 9分钟 14分钟 20分钟 224人
钱伟长的英雄事迹介绍 2581字 28段 9分钟 14分钟 20分钟 105人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主要事迹 942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03人
钱伟长事迹感悟 1097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39人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的感想 1278字 16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94人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866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77人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1388字 20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68人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535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56人
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事迹简介一览 1384字 24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67人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的感想 4073字 31段 14分钟 23分钟 32分钟 218人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1622字 18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82人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2162字 31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19人
钱伟长主要事迹概括 771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70人

钱伟长的主要事迹简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9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钱伟长

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个人生平

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父亲是国学大师钱穆的长兄钱挚。

1930年,毕业于苏州中学,高考被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

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

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后,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1957年,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77至1990年,从事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中文信息处理、薄极大挠度、管板、断裂力学、加筋壳、穿甲力学、三角级数求和等方面的研究。

1982年,“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4年,他提出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简称“钱码”。同年任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所长。

1986年,在国家标准局组织的全国第一届汉字输入方案评测会上,在34种方案中,“钱码”被评为A类方案。“钱码”获得198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银牌奖。

1991年6月,钱伟长被聘为暨南大学名誉校长。1994年1月25日接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职务。

1997年,被聘为南京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

2001年11月,受聘为江南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

2006年,获多伦多大学杰出校友奖。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主要成就

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与此同时开创了全国现代数学与力学系列学术会议,开创了理论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 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作文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6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84位用户喜欢。

“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点开之前:谁这么嚣张?

因“参考文献”的第一句——“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一篇发表于2002年5月的论文火了。这篇#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作者是钱伟长,18岁那年,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物理却只考了5分。九一八事变后,他决心学造飞机大炮以振中国军力,终成一代物理大师。

这篇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作者是钱伟长,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这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点开之前:这么嚣张?点开之后:哦没事了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是中国科学界著名的“三钱”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 [39] 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与此同时开创了全国现代数学与力学系列学术会议,开创了理论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 [40] 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1939年9月2日,中英庚款第七届留英学生22人抵达香港时,不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钱伟长在留学途从王竹溪那里借到拉夫著的《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仔细研读后发现当时国际学术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十分混乱,于是,钱伟长决心寻找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他以高斯坐标张量表达的微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析之创新思想,提出了新的统一内禀理论。 1940年9月中旬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辛吉用宏观的内力素张量求得在外力作用下板壳的张量平衡方程,称之为宏观方程组,而把钱伟长的方程称为微观方程组。辛吉认为虽然两种理论所用的力学量和符号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等同的。辛吉教授提出把两种理论合在一起,钱伟长写成一篇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冯·卡门教授祝寿文集之中。爱因斯坦看后说:“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的名言

钱伟长的英雄事迹介绍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钱伟长是中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上海大学校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一段不完美的人生开局

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七房桥镇一个贫困的书香世家。小时候,和别的孩子一样,他也曾在家附近的池塘里捉过虾、摸过鱼,为了生计,他还曾帮家里采过桑养过蚕、挑过花刺过绣。但是,他有一个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大家庭--他的父亲钱挚和四叔钱穆(后成为中国国学大师)擅长中国文化和历史,他的六叔和八叔分别以诗词、书法和小品、杂文见长。在这些家里人的影响下,他喜欢上了祖国浩瀚的文化。钱伟长在进小学以前就读过《水浒传》、《春秋》、《左传》、《史记》和《汉书》等历史名著。

这个特殊的家庭背景某种程度上“救”了年轻的钱伟长。初中毕业后,祖母和母亲希望他尽快就业,去捧邮局职工、铁路员工之类的“铁饭碗”,养家糊口。但是这一主张遭到钱伟长父亲和四叔的反对。渴望继续学习的钱伟长,为了减少奶奶和母亲的反对力度,就拼命帮家里干活。幸运的是,他和父亲以及四叔赢得了“胜利”,最后还是争取到了读高中的机会。

侥幸升上高中的钱伟长学得很苦。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他的小学和初中是断断续续的,因为经常遭遇停学逃难,11年的小学初中生活,真正在学校读书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五年。因此,他的数学只学了一点点,物理和外语也没有学过。

好在,他遇到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严老师。严老师经常为他开小灶。在自修室熄灯后,钱伟长就和严老师一起到他的办公室挑灯夜读,高中三年养成的“开夜车”的习惯一直陪伴着钱伟长后来的科学研究。

也恰恰是这段磨难,练就了钱伟长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坚韧刚毅的品质。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作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66个字,有3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20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他是一名科学家,被誉为我国“力学之父”,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科学界著名的“三钱”;

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身体力行推动国家社会发展;

他是一名教育家,一手创办了上海大学,是我国目前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并时刻关注民办高校、基础教育的发展。

他就是钱伟长,一位出自书香门第、留学海外、受中西文化熏陶的大家,一生成功扮演了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多重角色。日前,记者专门前往上海大学拜访这位卓越的长者。

在最近几十年,钱伟长作为教育家的形象日渐鲜明。钱老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里面闪烁着的前瞻性观点不得不让人钦佩,他在1984年就主张“我们必须实行开放式的办学”,强调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和企业签订合同,开发科技服务。如今产学研合作、三区联动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模式。他主张拆除四堵墙——学校和社会之间、校内各系科各专业各部门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墙。他还说,“我是反对教材统一的,教学计划要统一,我也反对。教学大纲还要经过集体讨论,我也是反对的。我鄙视那种一本教科书讲30年不变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真知灼见依然值得今天的大学深思。

当我问钱老最近在忙什么,他告诉我自己最近正忙着一件“大事”:给苏州中学高二·十六班的同学回信。正在开展“向院士学习”的高中生们专门把自己的班命名为“钱伟长班”,他们希望听到来自钱老的教诲。秘书说:“不管多忙,不管身体状况是否允许,这样的信他是一定要回的。”因为,在钱老心里,没有比教育更重要的事情,学生总是他最大的牵挂。秘书已经按照钱老的意思给学生拟好了回信,写满了整整两页A4纸,信里说:“希望学生从活动中学到院士的精神,学到忧国忧民、祖国至上的品质,自强不息、安贫乐道的气节,探索真理、勇攀高峰的锐气。”

在这位自强不息的95岁老人心中,爱国和教育是永不磨灭的主题,相信这仍然会给今天的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启示。

拼搏不息的可爱老头

见到钱老的时候,他正坐在清晨的阳光里,一个人摆着棋谱。白色的衬衫外面套着黑色的毛线背心,银发梳理得纹丝不乱,眼神专注认真。

左手白子,右手黑子,落子、提子,清晰的棋谱就在他的脑子里。下棋是他年轻时的习惯,如今成了他晚年最大的爱好。即将迎来九十五岁生日的他,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智慧。

他下棋所在的房间就是他平日里饮食起居的场所,坐落于上海大学延长校区的乐乎楼,仅七八十平米,房间的布置非常简洁,没有豪华家具,沙发、桌椅仍是十几年前的风格,隔壁的书房摆满钱老主编的杂志和各种书籍。钱老在上海没有房产,他说他喜欢住在学校里,因为可以随时随地看着他一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上海大学。

钱老向我描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7点起床洗漱,早饭包括一个包子、稀饭、水果、牛奶、鸡蛋,有时候还会要求吃点小馄饨。8点接待来访客人,处理一下事情,听秘书念当天的报纸,他很关心当今的国际局势和国家的新政策。然后钱老会在楼道或者是校园里散步,午睡一般到下午三四点,晚上8点半就要上床睡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是他长寿的秘诀。

钱老房间的电视机上醒目地放置着两样东西:一张照片和一个铭牌。照片上的他穿着大红的夹克衫,颈系红领巾,被拿着鲜花的小学生簇拥着,这是去年他到母校荡口小学时拍摄的,十八年来,他坚持每年到那里与“科学小院士”谈心、交流。那件铭牌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05年11月颁发给他的“荣誉会员”证书。之所以把这两件物品摆在最醒目的位置,是因为钱老最看重科普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身份。

他经常到校园里散步,他说最喜欢看学生穿梭在校园里,步履匆匆地赶往教室上课,每当这时,他会兴奋地点头说,“很好!”一旦看不到人,他会马上嗔怪道,“人都到哪里去了?”等到旁人告诉他,学生们放假了,他才放下焦急的心情。学生们看到钱老都会热情地上来打招呼,对于学生拍照的请求,他从不会拒绝,总是展露微笑,积极配合。

身边的学生、工作人员更愿意这样评价他:一个拼搏不息的可爱老头。

“拆墙”理论的魅力

“做了20多年校长,您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师资队伍建设。”

“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是什么?”

“我把师资队伍改造好了。”

思维敏捷的钱老,对于记者的提问,给予了巧妙而恰当的回答。

而师资队伍的改造,来源于钱伟长的一个理念:教师要教好课,必须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做后盾。而这正是围绕“拆除四堵墙”的教育思想展开的。四堵墙即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而他拆墙的核心目标就是:办出能兴国的教育。

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大学是开放的

钱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适应上海新的工业结构的需要,改造和发展专业;和企业签订合同,开发科技服务,为工厂企业工程师以上的专家开设最近五年科技发展动态和方向的讲座等等。

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反对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这样一个说法,科学院搞科研,大学搞教学,虽然最后并没有成为定论,但是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钱老多年坚持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为一体。

“一个搞科研的教师和不搞科研的教师是有根本的差别的。”钱老说,必须把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带给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当你走向社会,面对实际工作的时候,你要首先提出问题,正确地提出问题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科研工作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拆除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不再隔行如隔山

钱老最近还强调,我不是反对抓专业教育,而关键是反对专业过早、过专。而且在我们中国大学这样的学制下,专业的教育应该放到研究生阶段,本科还是一个打基础的通识教育。如果按这种专业教育做下去,那么基础就不够广阔,而且,学术思想也不行。

自然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传统的学科分割线如果消除,他们将会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不同学科之间不再是“隔行如隔山”,而是相互“取长补短”。

拆除教与学之间的墙,资深教授上基础课

钱老在自己的《八十自述》里写道: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高等学校应该把学生培养成有自学能力的人。

钱伟长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来,经过研究生培养的年轻老师,应该首先开专题课,开与他的研究领域相关的课程。逐渐的成为副教授以后,可以开专业课。资深的老教授,应该去开基础课,“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知识面也宽了,工作经验也丰富了,讲课的经验也丰富了,你也有能力掌握100多人的大教室里的教学秩序。”

钱伟长的英雄事迹介绍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81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20分钟,有105位用户喜欢。

“九·一八”事变改变了钱伟长的大学路

1931年夏天,钱伟长高中毕业,他再次面临失学的境地。然而,机遇似乎很眷顾他这个有准备的年轻人。上海天厨味精厂创办人吴蕴初先生那年决定设立“清寒奖学金”,以考试选拔补助家境清寒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钱伟长抓住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一个月内在上海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厦门大学五所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原本是打算多争取被录取的机会,结果,钱伟长居然都考中了。在时任北大教授的四叔钱穆的指导下,他选择了清华大学。

那年9月10日,钱伟长走进了清华园。历史系的陈寅恪、中文系的朱自清和闻一多都喜欢上了这个文史知识积累都不错的“才子”,最后他选择了中文系。

刚刚入学,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东北大地。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钱伟长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走进了圆明园,实地感受了一段中华民族曾经的被侵略的屈辱史。曾有“东方凡尔赛宫”之称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已是满目疮痍。看到那些,钱伟长震惊了、愤怒了,决定弃文学理,他要研制飞机、大炮,要科学救国。

从圆明园回来的第二天,他找到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要攻读物理系。吴有训教授查看了他入学考试成绩后,对他说:“你的数理化总共得分25分,中文考这么好。你还是读中文系吧!”

“我读物理是为了将来为祖国造坦克,造大炮,是为了救国。”钱伟长说。

“学文也同样可以救国呀!”吴有训反驳说。

钱伟长并不接受吴教授的逻辑,他就是要读物理,而且他有他的招。从被拒绝的那天起,吴有训走到哪里,钱伟长就跟到哪里。没办法,吴有训教授有条件地让了步:“你先试读一年,在这一年中,化学、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每门都要能考70分,才收你。若有一门考不到,就转回文学院。”

这个条件虽然很苛刻,但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对于有“追求”的钱伟长来说。从此,这个身高只有1.49米的小伙子拼了命,开始恶补数理化。在同学们那里,对他的印象就是,天天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演算。

那段时间,他一天最多睡5个小时。早晨5、6点起床到科学馆去读书,晚上学校10点熄灯后,他就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看书,直到凌晨才悄悄返回宿舍。

一年后,钱伟长成功地越过了吴教授给他设定的门槛--通过了物理系的考试。和他一起转进物理系的有五个人,他是唯一一个留下的人。四年后,他更是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最出色的学生。

为了科学救国,曲折踏上留学路

1939年,新婚刚刚三周的钱伟长考取了由中英庚款会组织的第七届留英公费生。那年9月2日,途经香港赴英时,他搭乘的去英国的客轮被扣作军用,第一次留学夭折了。那年12月底,中英庚款会第二次通知钱伟长等在上海通过海运转去加拿大留学。因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和许多英国知名教授,都逃到加拿大去了。上船后,钱伟长等人发现护照上有日本签证,他和大伙认为不能接受侵略者国家的签证,宁可不留学也要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他和很多人一起把护照扔在黄浦江里,携行李下船登陆,第二次留学也就此夭折。

1940年8月,钱伟长一行人第三次接到通知,他们再度乘船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钱伟长对特意前来送行的四叔钱穆说:“我此次西行,绝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家庭,而是走向一条科学救国的道路。”

在多伦多大学,由于在板壳统一内禀理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钱伟长得到了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赏识。

1942年,钱伟长被冯·卡门召到身边,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在冯·卡门的指导下,他与当时已是冯·卡门助手的钱学森合作,共同完成了美国第一枚导弹的设计工作。

身在异国他乡,但钱伟长谨记周培源老师的话:“儿不嫌母丑,子不弃家贫。”他是炎黄子孙,他时刻准备用所学报效祖国。

在得知国内抗战胜利的消息后,钱伟长向导师冯·卡门提出回国请求。

由于他在美国从事的是火箭、导弹技术研究,美国有关方面劝他留下,而且他的恩师冯·卡门始终不肯答应。无奈,钱伟长便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面的6岁儿子为由,申请回国探亲。1946年8月6日,这位一心报国的动力学家只随身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书籍,一路辗转,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清华园。

并不平坦的报国路没能阻挡炽热的报国情

回国后,为了培养更多科学救国的人才,他几乎“承包”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还担任《清华工程学报》主编,承担审稿工作。 这一时期,他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上都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除此之外,钱伟长还开创了中国大学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

但是,他的科学报国路并不平坦。1957年1月31日,因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提出了与苏联教育思想相悖的不合潮流的见解,他被划为“右派”,并被撤销了教职。

钱伟长经历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但是,这并未能阻止他对教学与科研的追求。他把工作转入“地下”。一些懂行的专家请他开设各类讲习班,诸如为北京地区冶金学界讲授“晶体弹性力学”、为航空学界讲授“空气弹性力学”、为力学界讲授“颤振理论”……他的这些系统讲座为应用数学和力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

1968年,钱伟长被下放工厂做炉前工。他没有抱怨,而是和工人们一起,自己建造了 热处理车间。 他发明了一种杠杆设备,可以让工人轻易地拿起52公斤重的铁棒。他还和工人们一起设计制造了当时北京最好的液压机。

之后,钱伟长接到周恩来总理特派的任务——研究坦克电池。可是,钱伟长只有学生时的化学基础,他并不懂电池。为了研究坦克用的高性能电池,以解决我国坦克“走着走着就停了”的问题,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北京市所有跟电池有关的单位。查了三百万字的资料,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研制出了比美国通用公司产品性能更高的电池。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这是2010年钱伟长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组委会给予他的评价,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为“三钱”之一的学界巨星,钱伟长提出的“浅壳大扰度方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钱伟长方程”;在圆薄板大扰度问题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扰度为小参数的摄动法,在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法”。这些科研成果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他用赤子般的爱国情怀,实现了科学救国的伟大抱负。

他是我们抬头仰望着的星空中的璀璨星斗。他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信念,自强不息、安贫乐道的气节,探索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民族不断开拓前进。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主要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1931年夏天,钱伟长高中毕业,他再次面临失学的境地。然而,机遇似乎很眷顾他这个有准备的年轻人。上海天厨味精厂创办人吴蕴初先生那年决定设立“清寒奖学金”,以考试选拔补助家境清寒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钱伟长抓住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一个月内在上海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厦门大学五所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原本是打算多争取被录取的机会,结果,钱伟长居然都考中了。在时任北大教授的四叔钱穆的指导下,他选择了清华大学。

那年9月10日,钱伟长走进了清华园。历史系的陈寅恪、中文系的朱自清和闻一多都喜欢上了这个文史知识积累都不错的“才子”,最后他选择了中文系。

刚刚入学,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东北大地。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钱伟长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走进了圆明园,实地感受了一段中华民族曾经的被侵略的屈辱史。曾有“东方凡尔赛宫”之称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已是满目疮痍。看到那些,钱伟长震惊了、愤怒了,决定弃文学理,他要研制飞机、大炮,要科学救国。

从圆明园回来的第二天,他找到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要攻读物理系。吴有训教授查看了他入学考试成绩后,对他说:“你的数理化总共得分25分,中文考这么好。你还是读中文系吧!”

“我读物理是为了将来为祖国造坦克,造大炮,是为了救国。”钱伟长说。

“学文也同样可以救国呀!”吴有训反驳说。

钱伟长并不接受吴教授的逻辑,他就是要读物理,而且他有他的招。从被拒绝的那天起,吴有训走到哪里,钱伟长就跟到哪里。没办法,吴有训教授有条件地让了步:“你先试读一年,在这一年中,化学、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每门都要能考70分,才收你。若有一门考不到,就转回文学院。”

这个条件虽然很苛刻,但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对于有“追求”的钱伟长来说。从此,这个身高只有1.49米的小伙子拼了命,开始恶补数理化。在同学们那里,对他的印象就是,天天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演算。

那段时间,他一天最多睡5个小时。早晨5、6点起床到科学馆去读书,晚上学校10点熄灯后,他就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看书,直到凌晨才悄悄返回宿舍。

一年后,钱伟长成功地越过了吴教授给他设定的门槛--通过了物理系的考试。和他一起转进物理系的有五个人,他是唯一一个留下的人。四年后,他更是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最出色的学生。

钱伟长事迹感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

钱伟长长期从事力学研究,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41年提出“板壳内禀理论”,其中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被称为“钱伟长方程”。1954年提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获1956年国家科学奖二等奖。1979年完成的“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4年设计提出的“钱码”,获得198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银牌奖。曾被授予波兰科学院院士,加拿大拉尔逊多科大学荣誉教授。1986年被选为加拿大多伦多赖尔逊学院院士。1988年获澳门东亚大学荣誉博士称号。1997年9月23日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应用数学与力学论文集》等共约300余万字;还担任5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和一些国内学术刊物的顾问。曾创办《应用数学和力学》刊物,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著有《变分法及有限元》、《广义变分原理》、《穿甲力学》,合著有《弹性力学》。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这件事被转到著名科学家冯·卡门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钱伟长正在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他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中国科学家钱伟长。

作为一名教育家,钱伟长提出了一套完整、丰富、系统、科学的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突出贡献。他提出了“拆除四堵墙”的办学理念;坚持“三制”(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提倡和谐教育思想和美育思想。

在1949年至1956年的短短几年间,钱伟长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与制定了我国“十二年科技规划”。

1990年后,钱伟长还担任暨南大学的名誉校长和校董会董事长,漳州大学、沙洲工学院的名誉校长,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侨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还任美国《应用数学进展》、《国际工程科学月刊》,荷兰《分析和设计工作中的有限元》,英国《薄壁构件》等杂志编委;乌克兰《应用力学》等杂志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副主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编审委员会委员;《辞海》副主编;重庆出版社《现代化探索丛书》主编;科学出版社《应用数学和力学丛书》主编。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的感想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78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一生传奇,年轻求学时弃文从理,只因为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作为 两弹一星 元勋,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 三钱 ;晚年,他倡导的学分制、三学期制成为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因 9 18事变 弃文从理

1912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诗书家庭。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属于 偏科生 ,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 瘸腿 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 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等形式寄托哀思,并表示要继承钱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来自天津的网友 昂雷斐特 写道: 沉痛悼念我国卓越的科学巨擘钱伟长教授。您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的一生,追求民主的一生,追求进步的一生,追求光明的一生。您的功绩将彪炳史册,永垂千古!

钱老走好!谢谢您为这个国家所做的一切,我们不会忘记您和您这一代人,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安宁幸福。 网友 funs2006 写道。

网友 李红A 写下一首悼钱伟长的诗:自强不息钱伟长,老骥伏枥恨更长。爱国爱民赤子心,坎坷一生历沧桑。学富五车冠中西, 三钱 国宝铸栋梁! 力学之父 西游去,求解方程到何方?

中国航天人缅怀钱伟长

一代大师钱伟长溘然长逝,中国航天人纷纷表示哀悼。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 萤火一号 副总设计师、上海航天局研究员陈昌亚惊闻钱老逝世的消息非常难过。 大师的逝世,是我们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陈昌亚说, 除了哀悼,我们更应该牢记前辈的教诲,继承和发扬钱老做学问、做人的优秀品格,追随大师的志向,继续为我国的科研事业作贡献。

陈昌亚说,作为晚辈,很早就知道了钱伟长先生的事迹,也正是 三钱 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等科学家的事迹引导他一步步走上科学道路。 三钱 是中国科学界学习的标杆。 陈昌亚说,前辈们极具爱国精神,很多人都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不远万里、费尽周折从国外返回,一生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作出贡献。

穿周总理的鞋子出访

1972年由周恩来亲自点名,参加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当时很多人不相信钱伟长对祖国的忠诚,代表团团长表示不能保证他出国后不逃走,于是周恩来换了另一名团长,但新团长仍然不同意钱伟长出访。直到临行前一天的会议他都不知道此事。周恩来叫秘书派车去清华大学找钱伟长,这才知道他还在首都钢铁厂劳动。秘书又赶到首钢,带着来不及换下劳动服的钱伟长赶到会议现场。周恩来见状,叫来秘书换衣服给他,并把自己的鞋子给他穿,才得以出访。

科学老爷爷 竟是铁杆 体育迷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是钱伟长的口头禅。 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当然不像年轻人那么好,不过也吓不倒我。

在很多场合,钱伟长总要现身说法,畅谈自己对体育一往情深的渊源。他幼时家境清寒,身体很瘦弱。18岁那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 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 ,在就读的:123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是中国科学界著名的“三钱”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 [39] 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与此同时开创了全国现代数学与力学系列学术会议,开创了理论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 [40] 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1939年9月2日,中英庚款第七届留英学生22人抵达香港时,不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钱伟长在留学途从王竹溪那里借到拉夫著的《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仔细研读后发现当时国际学术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十分混乱,于是,钱伟长决心寻找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他以高斯坐标张量表达的微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析之创新思想,提出了新的统一内禀理论。 1940年9月中旬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辛吉用宏观的内力素张量求得在外力作用下板壳的张量平衡方程,称之为宏观方程组,而把钱伟长的方程称为微观方程组。辛吉认为虽然两种理论所用的力学量和符号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等同的。辛吉教授提出把两种理论合在一起,钱伟长写成一篇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冯·卡门教授祝寿文集之中。爱因斯坦看后说:“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的名言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88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我国力学专家钱伟长高考物理成绩只有5分,即便如此,他依然因国文、历史双百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然而,去清华报道的第二天,他竟想“弃文从理”,要求转到物理系。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不仅破格进入了物理系,还成了优秀毕业生!

这一系列异乎常人的举动,都源自于他的赤子之心。

钱伟长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是乡村教师,四叔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文学很感兴趣,并积累了扎实的国学基础。

由于连年战乱和父亲的去世,导致他的求学过程断断续续。高考前,数学只学了一些皮毛,英语和物理更是零基础。

就是这样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却在高考时以中文和历史两门满分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其作文《梦游清华园记》更是受到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还被刊登到了《清华周刊》上。

而他的理科成绩就惨不忍睹了:化学和数学一共只考了20分,物理5分,英语0分。

钱伟长被破格录取得益于当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高考录取制度,怪才偏才都可以去读大学,甚至是顶级学府。

1931年9月17日,钱伟长来到清华大学报道。入学第二天,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民族危亡。爱国心和责任感让他激愤不已:“没有飞机大炮,我们可以自己造。我要学习如何造飞机大炮”。

钱伟长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弃文从理,选择攻读物理系。

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每年招生不超过10个人,以钱伟长的成绩进物理系实在太难了。毫无意外地,他遭到了时任物理系教授吴有训的拒绝。

首次尝试受到挫折的钱伟长并没有妥协,他决定软磨硬泡。每天早上6点,他就来到吴有训办公室前,吴有训一到,他就上去“磨”,弄得吴有训哭笑不得。与此同时,钱伟长还找到了时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的叶企孙教授,坦陈其转系的初衷。幸运的是,叶企孙得知他的决定后十分赞赏,认为国难当头,持这种想法应该支持,他不仅同意钱伟长的申请,还鼓励钱伟长学好物理。

就这样,在钱伟长的锲而不舍和叶企孙的帮助下,吴有训终于松口了。不过,他也对钱伟长提出了附加条件,一年级结束后,数理化的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如果达不到,就转系,哪来的回哪去。

钱伟长兴奋地答应了下来,并开始争分夺秒地攻读他最弱的几门学科。

当时清华大学理科课程用的是英文教材,钱伟长的英文基础太差,只能挨个查字典。同时,文科和理科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起初,钱伟长用以往死记硬背的文科方法学习,元素周期表、公式,他全都背了下来,却效果甚微。一连七周的随堂测试,都不及格。

后来,在吴有训的帮助下,钱伟长开始改进学习方法,他不懂就问,不弄懂不罢休。有一次,为了弄懂微积分的一个知识点,他从中学数学开始学起,直到所有知识点都融会贯通。

通过不断摸索,钱伟长终于找对了学习方法,他的成绩不断提升,一年后,他达到了吴有训的要求,顺利升入了二年级。

1935年,钱伟长和同学顾汉章合作完成的论文《北京大气电的测定》在全国物理学年会上宣读。这篇钱伟长从事科学工作的“开篇之作”,提供了中国自行测定大气电量的第一批数据,因此受到了物理界的普遍关注。

同年,钱伟长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并继续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此后,钱伟长在科学领域不断深入研究,最终成为了中国近代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并为中国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对理科一窍不通,逆袭为力学泰斗,他秉持“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信念,积极投身祖国科研建设。钱伟长用他98年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国士无双”!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6位用户喜欢。

1957年初的一篇文章,让钱伟长吃了二十年苦头。

钱伟长于1957年1月3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这篇文章引起的争论,在当年6月的“反右”运动中,给钱伟长带来了麻烦。他被划为“右派”,并被撤销一切职务。

1964年,他写了一篇论文——《关于弹性力学的广义变分原理及其在板壳问题上的运用》,投递给《力学学报》,被以“不宜发表”为由而退稿。4年后,日本学者鹫津久一郎在书中表达了相似的论点。而1977年钦科维奇的《有限元法》一书对之明确论述,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这让钱伟长惋惜不已。

很快,钱伟长得到了一个周恩来派给的任务——研究坦克电池。“当时我们的坦克吧,开着开着就开不动了,”钱伟长说,“因为电池的耐力有限。我当时做的是锌氧电池,目的是研究出来坦克专用。”

钱伟长除了学生时的一点化学基础,并不懂电池。但他骑着一辆自行车,不管天冷天热,跑遍了北京市所有跟电池有关的单位。他查了三百万字的资料,大概研究了一年多一点,高能电池研究出来了,比美国通用公司的产品性能更高,他协助建立了一个锌氧电池厂。

“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钱伟长说,“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我不理。”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他推导过13000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还研究过汉字计算机编码,发明了获奖的“钱码”。

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事迹简介一览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84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有一位同学,以语文和历史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但是在他入学后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这让他毅然决定弃文从理。所有人都诧异高考物理成绩只有5分的他怎敢有这样的决定?但是他用力学方程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他是谁?他就是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chang)。

故事里的人

钱伟长

钱伟长出身名门,是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他的亲叔叔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穆。钱伟长的家学渊源让他在上大学前就精通国学和历史。高考时钱伟长的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满分,而物理仅考了5分。即便如此,他仍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

“九一八”事变后,钱伟长深受触动。国难当头,他拍案而起说: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为了让叔叔钱穆同意他的决定,他去找了顾颉刚做说客。

说服了家人还得说服学校。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接受物理成绩只有5分的文科学生转系;而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到处寻找这个文史满分的学生赶快来报道。

最后,顾颉刚和钱穆分别去和吴有训和陈寅恪两人解释,吴有训也受不了钱伟长天天软磨硬泡,转系问题得以解决。

但是系主任吴有训是有条件地答应钱伟长进入物理系学习的:一年内物理、数学和化学的成绩必须达到70分,否则…哼哼...你懂得...

'宝宝心里苦啊..宝宝连初中的数理化也没怎么学过啊...'只有我等弱货才这么想!人家钱伟长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苦”字!机会自己争取到了,就必须抓住它!抓住它!

经过超级认真地学了2个多月后,钱伟长的测验成绩依旧一塌糊涂。而更要命的是,他发现一个叫华罗庚的“同学”泡图书馆的时间居然比他还要长!还常常考满分!!还学一些其他人完全看不懂的东西!!!

看到这里,我们肯定在默默地给钱伟长计算心理阴影面积了,然而人家钱伟长认为这就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啊,有啥啊,头悬梁锥刺股呗,2个月不行就1年呗、2年呗…..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啊,经过长期的努力,钱伟长逆袭成功,拿到了物理系的第一名!从此钱伟长的学业就一发不可收拾!

你肯定以为钱伟长就是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NO,其实人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

大二就拿了全国跨栏亚军,牛吧?你想想那画面,一个身高1.49米的小伙子嗖嗖地跨过了1.06米的栏,刘翔那么高的时候也未必能跨过去啊!万一跨不过去呢,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那是多么大的风险啊!!

遥想伟长当年作为国足主力左前锋,在菲律宾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上狂虐日本队!想想现在逢日必败的国足,你们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哎,不说了,我只想给学霸,不,是学神跪了!鞠躬根本无法表达我的敬仰之情!

1940年,钱伟长考取了公费留学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弹性力学,1942年又顺便拿了多伦多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

1942到1946年间,钱伟长师从大名鼎鼎的冯卡门,研究火箭、导弹以及降落伞等课题。冯卡门是何许人也?这货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航空航天专家,但是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收了3个中国学生:钱学森、钱伟长和郭永怀。这三个学生也给老师长脸,回中国后擅于制造各种导弹、火箭卫星和原子弹啥的。

爱因斯坦看了钱伟长的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后说:“这货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啊。”

周总理亲切地说: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就是中国科学界的'三钱'嘛。

言归正传,钱伟长因为有感于祖国危难和民族需要,才弃文从理。弃文从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并付诸于行动。正如鲁迅先生立志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弃医从文一样,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大概就是说的像钱老这样的人吧。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的感想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73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3分钟,慢速需要32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故事一钱伟长求学的故事

人的学习获取知识的潜力是无限的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但是,钱伟长在中学时期却是一名严重的“偏科”学生,数理化等理科成绩很差。高考时,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和化学加起来总共考了20分,英语没学过,考了0分,他的理科成绩可谓“一塌糊涂”。当他以极具天赋的文史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系时,依然是在数理化方面极度“瘸腿”的学生。

可是,国家的命运改变了钱伟长的人生轨迹。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理,转学物理系,学习建造飞机大炮,为振兴国家军力做贡献。

由于他的基础太差,底子太薄,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一开始拒绝了钱伟长转学的要求,后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从此,钱伟长废寝忘食,用功苦读,一年后,数理化等理科成绩超过了70分,成功地迈入自然科学的大门。毕业时,钱伟长成为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钱伟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学习获取知识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钱伟长的精神,也是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供后人永远享用。

故事二爱因斯坦与钱伟长

1940年3月,钱伟长来到加拿大多伦多留学。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原来是学中文的,成为一名文学家,是他从小最美丽的梦想。但是,在他进入大学刚刚第二天,他的梦想还没有开始,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拱手让出了东三省,使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到日寇铁蹄之下。

一时间,全国青年纷纷游行示威,要求抗日。钱伟长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拍案而起,大声疾呼道,我也要造枪造炮,打击日本侵略者。他找到校务处,迫切要求转到物理系。这一转系,也改变了钱伟长的一生。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里,钱伟长主攻弹性力学。当他第一次和导师辛格见面时,辛格得知钱伟长正在研究薄板薄壳的统一方程时,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当时世界亟待攻克的科学难点。辛格对钱伟长的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表示肯定。辛格说,他正在从宏观上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说,虽然我们研究的角度不同,但可以将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合成一篇论文,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了。

听了辛格的提议,钱伟长高兴地答应了。就这样,在导师辛格的指导下,钱伟长进入到深入细致的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

最后,这篇题为《薄板薄壳的内禀理论》论文,由钱伟长写成初稿,辛格修改后,发表在为纪念美国著名科学家冯.卡门60寿辰论文集里。在这本论文集里,还收录了当时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论文。

爱因斯坦看了钱伟长发表在论文集里的论文,立刻惊叹道,中国钱,太伟大了,他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当时,爱因斯坦正在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钱伟长论文的研究成果,给了爱因斯坦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加速了爱因斯坦的研究时间和进程。

钱伟长发表的这篇论文,是世界上第一篇有关板壳内禀的理论,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被称为“钱伟长一般方程”和“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

二战期间,德国用最新式的火箭对伦敦进行攻击,有许多火箭弹落在了伦敦郊区爆炸,情况十分危急。伦敦告急,英国告急,欧洲告急。英国首相丘吉尔向美国紧急求援,希望能得到美国的帮助。

爱因斯坦得知情况后,利用钱伟长板壳内禀的研究成果,向丘吉尔建议,在伦敦市中心设计出若干伪装成被火箭弹击中的假象,使德国发射火箭时,不改变射程,这样,就可以确保伦敦的安全。

这一做法果然收到了奇效。德国的火箭弹全部落在了伦敦郊外,确保了伦敦市中心的安全。

二战结束后,爱因斯坦在回忆中,深情地说道,是中国的钱伟长研究帮助了他,他的研究理论和贡献,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二战进程,钱伟长永远是我尊重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钱伟长用他那满腔爱国之心,投身到伟大的科学研究上。在近一个世纪中,无论人生发生何种变化和改变,甚至身陷囹圄、劳动改造,都没能湮灭他心中燃烧的火焰。那就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成为他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不会改变。

故事三 钱伟长的故事系列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西学东渐,国学衰微之际。钱伟长就出生在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家庭。在无锡这个毗邻太湖的鱼米之乡,为了家族的繁衍昌盛,还延续着义庄制度。由于做私塾先生的祖父早逝,钱伟长的父亲钱声一(钱挚)和叔父钱宾四(钱穆)就是靠从钱家的义庄领取粮米,艰苦求学的。他们在家乡七房桥办起了第一座新式小学,又到其他小学任教。少年的钱伟长有时就寄住在父亲和叔父的老师宿舍里。16岁那年,父亲钱声一病逝,他随叔父在苏州读书。后来,叔父钱穆到北京大学与胡适同时担任中国通史的教授,成为著名的国学大师,60年代在台湾作资政,继续研究国学。他的母亲王秀珍和善而勤劳,除操持家务外,还养蚕、桃花、糊火柴盒贴补家用。清贫的幼年生活和母亲的贤良品德,帮助造就了他在曲折的一生中独立支持的精神力量。妻子孔祥瑛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文学院国文系,50年来是他生活上、精神上忠实的伴侣,也是他事业上成功的一个保障。

钱伟长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饯伟长在中学时代十分爱好文科,而对理科特别是数学、物理视为畏途。十分有趣的是,他一生主要从事力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并在这些学术领域里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首次将张量分析及微分几何用于弹性板壳研究并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提出了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他还首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迄今国际上仍用此法处理这类问题。

1.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他都表现得十分刻苦,在国外做研究工作时更是废寝忘食的读书,他和导师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一次,他应邀给国内大学生讲有关学习问题时说:“世界上没有天才,人的所有才能都是后天获得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他诚恳地告诉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也没停止过学习……我现在每天学习时间还比你们多,我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学习的……”

2.当年他考清华时,有一道历史题,要写出二十四史各卷的名称、卷数、作者和注校者等,考生中仅他一人全对。他的作文《梦游清华园记》令阅卷的老师击节赞赏,然而他为了科学救国,要求改学物理,被吴有训教授婉拒,因为他理科基础太差,四门功课一共才考了25分。但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不仅改变了教授的看法,还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力学大师。1995年7月22日杨振宁来校作报告时,会前钱校长开场白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还教过我数学。”杨振宁答:“钱伟长当年在清华可是一个有名的田径运动员哩!”。令人感叹的是:钱伟长当时18岁,身体瘦弱矮小,被学校田径队婉拒。但他亦经过自己的刻苦锻炼,终于成为校越野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并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跨栏季军。

3.1935年,钱伟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当初,他选择物理专业,不是因为专长,而是出于一个年轻学子的爱国之情。考清华时,钱伟长的国文和历史特别出色,每门都是100分,而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极差,4门课加起来只有25分,其中,外语是0分,物理是5分。基于这种情况,他顺理成章地选择清华大学中文系。挑好志愿的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钱伟长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国,于是,他主动要求改学物理,找到理学院的院长叶企荪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结果,他们都建议钱伟长读中文系。 为此,钱伟长缠了吴有训一个星期。吴有训每天8时上课,他6时30分就等在他的办公室。由于不堪纠缠,吴有训只得答应了。不过,他与钱伟长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一年内,钱伟长的数学微积分和物理成绩在70分以下,就将他退回中文系。钱伟长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饭、睡觉,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学业上。吴有训有心栽培,经常教他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钱伟长的成绩迅速提高。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了;学年结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达到80多分。清华本科毕业后,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后来出国留学,1942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4.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

2.1996年钱伟长把在上海市非线性科学会上的发言发言《谈谈非线性科学》交给《自然杂志》发表,此文成了《自然杂志》1996年复刊后的卷首篇。其中关于数学工具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论述给人影响很深。钱伟长说:“做一番事业,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解决问题。就像屠夫杀猪要用好刀,但这把刀刚好就行,不要整天磨刀,欣赏刀,磨得多好啊!那是刀匠的事。”钱校长还说说:“不要做刀匠。要做屠夫,去找最合适的刀,去杀最难的问题。”这段话无论是对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对普通人都是有启发的。

5.钱伟长晚年当了上海大学校长,在学校门口处的巨石上面刻着他手书“自强不息”四个字。上海大学新校区里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各幢教学楼之间都有曲折回廊相连,两旁的树木错落有致。这些都来自钱校长的创意:让师生在课间转移时既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又可以赏心悦目,调节精神。连学校的食堂和招待所都冠以文雅的名字:乐乎楼、水秀楼……并有名家题写的匾额,使校园里处处充盈着浓浓的书卷气。当然,作为大学的根本乃大师,而非大楼也。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22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特别是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许多重要成就,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钱伟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领导工作,为我国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伟长——从小立志救国

姓名:钱伟长

生卒年:1912—2010

籍贯:江苏无锡

钱伟长出生在无锡乡下七房桥村的一个贫穷的诗书家庭。13岁那年,他来到无锡,先后在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和国学专修学校读书。两年后,他考取了苏州中学高中部,学习了一些数理化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使他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州中学的数学老师严晓帆、地理老师陆侃舆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钱伟长经常在严晓帆老师的宿舍中学习,向严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步入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愈来愈浓,但理工科目的成绩却不理想。他在大学的入学考试中历史和语文成绩分别是100分和99分,而理工科目都是20分、30分,但总分数不低。

凭借总分优势,钱伟长顺利考取清华大学。1931年9月,钱伟长打算北上到清华大学读书。他一面做着各种准备工作,一面想,要是能穿得体面些去北京就好了,可是家里没钱买衣服。好在他的婶母是位裁缝,当时正好有客人要做衣服,有料子。婶母就用客人的料子给钱伟长做了件像样的衣服,让他穿着到大学里报到。

来到清华,先要体检。钱伟长由于家里穷,缺吃少穿,从小体弱多病,所以很担心不能过关。体检时先要量身高,18岁的钱伟长1.49米还不到;然后是测体力,负责体检的马约翰老师让他绕着操场跑一圈。他就拼命跑,结果刚跑完一圈,就上气不接下气了,最后还累得躺倒在地上。他的体质太虚弱了,按理说是不合格的,但马约翰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能拼命跑,精神可嘉,就算合格吧。就这样,钱伟长被录取了。

入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专业。钱伟长文史科目的成绩明显优于理工科目,因此被理所当然地分入中文系。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怀着科学救国理想的钱伟长一心要进物理系。当时许多新生也都抱着类似的想法,纷纷要进物理系学习,但物理系只要10名新生。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亲自出面做大家的工作,绝大多数人被劝回去了,但钱伟长还是“赖”在那里,苦苦请求吴教授让他转入物理系。

吴有训教授查阅了他的试卷,发现其物理成绩只有5分,感到很为难,于是苦口婆心地劝他重回中文系。钱伟长却站在那里不走,执着而又满怀歉意地对吴教授说:“现在我的数理化成绩确实不如文史,但我认为理工比文史更能救国,因为我们要有飞机大炮,才能把日本军队从我们的国土上赶出去。”吴有训教授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打动,就答应他试读一年。钱伟长十分高兴,回去拼命地学习数理化等科目。那一年,他除了吃饭睡觉,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物理、数学和普通化学上。

开始的时候,钱伟长像学古文一样,熟读各种物理学书籍,把其中的公式定理背得滚瓜烂熟,但效果却不理想。每个星期20分钟的课堂测验,他竟一连7个星期都不及格,真是欲哭无泪。吴有训教授见他如此用功,考得却这样糟糕,就找他谈话。没想到钱伟长进办公室的头一句话就说:“吴教授,请你不要让我离开物理系,我会赶上来的。”

吴教授见他忐忑不安的样子,微笑着说:“哪个要你离开物理系了?叫你来,只是想告诉你一些学习方法。”他顿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学物理不能像学中文那样追求文字的记忆,而要体会其深刻的概念和含义,要学通,通就是懂,只有懂了才会用,会用了自然记得了。”钱伟长长舒了一口气,仔细品味老师的话,才恍然大悟。他回去以后,一改先前的学习方法,开始在“通”和“懂”上下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考试及格。第一学年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外语等科目的成绩都达到80多分,得到了素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教授的认可。后来,钱伟长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最终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钱伟长成才启示

相信自己,把握机遇,勇往直前。

发现自身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

不断地挑战个人极限,超越自我。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62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钱伟长被誉为中国近代的“力学之父”,他从小就是一个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人,通过不断的努力,他才考入了清华。

钱伟长的个头不高,只有一米四九,可这并不影响他在各个方面的出类拔萃,他曾经参加过各类体育活动,比如跨栏长跑、足球队等等,他甚至还进入过国足,和队友一起拿到过冠军。

优秀的人真的是不限制领域的优秀,比如在抗疫战线上,始终身先士卒的钟南山,他在青年时代参加全运会男子400米栏时就曾打破过全国记录。

钱伟长与早期的科学家一样,都前往海外留过学,面对海外的高薪利诱,他们都拒绝了,因为祖国建设更需要他们。

虽然这些科学家无一例外的经历过某个特殊时期,但是他们依然坚守着初心,一心为国贡献着自己所学的知识。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不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付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家庭与家人,可他们宁愿守住清贫也要让自己的理想发光,如果不是他们无私的奉献,哪里有今天的繁荣富强呢?

钱伟长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即使如此,他依然热爱着祖国,热爱着生活,在98岁高龄时,依然做着不朽的贡献。

钱伟长的身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勇敢信念,他本是学文科出身的,却成为了中国的力学之父,他身高不足,却能拿到足球冠军,这也许就是老一辈人内心中的坚韧吧。

正因为这些精神,钱伟长才刷新了人们对他的认知,在他的身上一次次的标出了不同的桂冠,“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等等。

现在的人常以“斜杠青年”为傲,殊不知钱伟长早就打破了“斜杠青年”的标签,成为了垮领域的模范。

钱伟长的家族荣光应该追溯到吴越国王钱镠六世孙钱进,钱家就是出自于这一脉,钱伟长的父亲是钱穆的哥哥,钱穆被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他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果然家族的荣光都是有传承的,比如金庸的姑表哥是徐志摩,钱学森与夫人蒋英则是金庸的堂姐和堂姐夫。

不过钱伟长的家族虽然厉害,但钱伟长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以至于经济拮据,导致他长期营养不良,钱伟长始终长不高,18岁时也只有1米49。

在父亲去世之后,钱伟长在家族的支持下完成了学业,越是经受过贫寒苦楚的人,越知道努力的意义。

钱伟长在文科上见长,但是理科却不甚理想,在高考后,他的文科几乎都是满分,理科就有些“惨不忍睹”了,清华的教授觉得要是不录取这个人,简直是浪费人才,可录取的话,这理科也太为难了,后来经过大家的一致讨论,认为人才难得,于是破格录取了钱伟长。

进入清华后的钱伟长就如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尽情的释放着自己的青春,他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的男子跨栏比赛,获得了此项目的第三名,紧接着又参加了各项体育比赛,均获得了好成绩,后来他因为技战术出色,踢进了国足,并且在一次比赛中与队友斩获了冠军。

钱伟长的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在不断的运动中,他的个头居然窜到了1米65,这实在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假如日子就这样流走,不出意外的话,毕业之后,他可能会成为一名教师,或者会成为历史领域的大咖,可偏偏在此时,九一八事件爆发,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

整个中华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刻,敌人的坚船利炮让中国大地变成了一片焦土,此时的钱伟长和所有爱国青年一样,心中充满了愤恨,恨侵略者的猖狂,也恨他们的贪婪,满目疮痍的山河激荡起了钱伟长心中的信念,他要为了祖国崛起而换专业,于是他弃文从理,要求从历史系转到物理系。

可是转系哪里有这么容易,且不说钱伟长的理科是多么糟糕,当时竞争着要去物理系的学生也甚众,钱伟长在这些学生中可以说是条件最差的,因为物理对他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导致了物理系的教授不收,历史系的教授又舍不得放。

钱伟长自己也意识到这些客观的问题,于是他便去物理系教授那里软磨硬泡,还动用了手上的一些“关系”才勉强说动物理系的负责教授吴有训。

不过要进物理系不能仅凭关系,还要拿硬实力说话,为了让理想照进现实,钱伟长天天泡图书馆,直到最后从一个对物理一窍不通的学渣,逆袭成了学霸。

转系后的钱伟长像开了“外挂”一般,不仅学习优异,还拿到了公费留学生的资格,成为冯卡门的学生,想要成为冯·卡门的学生必须是本专业万里挑一的人,可见钱伟长当时是多么努力。

在海外留学期间,钱伟长依然是优秀的,在物理领域获得过很多成就,就连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都夸赞他的优秀。

可无论国外给予他什么样的物质条件,钱伟长的心是“红色”的,他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建设祖国的洪流之中。

钱伟长在海外留学之时,发现了弹性力学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回到祖国后,钱伟长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进行科学实验。

为了弥补中国在力学方面的缺陷,钱伟长经常泡在实验室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直到《弹性力学》横空出世。

历史是一座大山,压在普通人的头上都会改变命运,钱伟长也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期,那个时期,他失去了教书的资格,去做了锅炉工,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在下放的工厂设计出了液压机床。

岁月一直流淌,钱伟长在最困难的时候还在研究课题,特别是针对中国坦克经常在半路“抛锚”的问题,他找来了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耗时三年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钱伟长那一代科学家,无论是顺境逆境都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心中始终装着祖国,他们那颗赤子之心一直都为祖国而跳动。

1979年,历史给予了钱伟长清白,他没有一点怨言,一直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坚信着一个信念,那就是热爱祖国,从热血青年一直到耄耋之年,钱伟长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钱伟长主要事迹概括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70位用户喜欢。

因“9·18事变”弃文从理

1912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诗书家庭。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 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起初,物理系主任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废寝忘食,极度用功。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论文曾让爱因斯坦感叹

1935年,他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和高梦旦奖学金,在导师吴有训的指导下做光谱分析。延至1940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J.L·辛格教授指导下研究板壳理论,1942年获博士学位。1942年至1946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钱伟长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拒绝中美交战时为美国效力

1946年,在国外生活得很好的钱伟长回到国内,到清华大学任教。他曾回忆说:“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去。虽然回国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个暖水瓶,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更从来没有对国家丧失过信心。”1947年,钱伟长获得一个赴美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当他到美国领事馆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如果中国和美国开战,你会为美国效力吗?”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

钱伟长的主要事迹简介(16篇范文)

2010年7月30日,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与世长辞。当晚,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一片哀婉,数百名师生自发来到广场,点燃烛光、手持鲜花,举行哀悼仪式,众人潸然泪下。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道路两旁的树木间拉起了黄丝带,绵延几十米,一旁还拉出了悼念横幅——“钱校长一路走好,来世还做您的学生”。2010年8月7日,上海龙华殡仪馆里人潮涌动,数千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钱伟长信息

  •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介绍(16篇范文)
  •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介绍(16篇范文)87人关注

    2010年7月30日,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与世长辞。当晚,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一片哀婉,数百名师生自发来到广场,点燃烛光、手持鲜花,举行哀悼仪式, ...[更多]

  • 钱伟长的主要事迹简介(16篇范文)
  • 钱伟长的主要事迹简介(16篇范文)69人关注

    2010年7月30日,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与世长辞。当晚,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一片哀婉,数百名师生自发来到广场,点燃烛光、手持鲜花,举行哀悼仪式, ...[更多]

  •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作文(16篇范文)
  •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作文(16篇范文)63人关注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钱伟长一生传奇,年轻求学时弃文从理,只 ...[更多]

  • 中国科学家钱伟长事迹简介(16篇范文)
  • 中国科学家钱伟长事迹简介(16篇范文)60人关注

    钱伟长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尤其在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谁也想不到。钱伟长高考的时候,文科考得很好。他语文和历史满分,共200分。 ...[更多]

  •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16篇范文)
  •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16篇范文)52人关注

    在留学生涯刚起步的时候,能写出一流的论文,这让钱伟长树立了自信。同时这位论文集中唯一的青年学生,也引起了冯·卡门教授的注意,两年后,在他的欢迎下,钱伟长来到了美国 ...[更多]

  • 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
  • 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27人关注

    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他渴望回国效力。他如是描述当时心里的矛盾:“我爱国吗?干吗有本事为外国人服务呢?”他多次 ...[更多]

  •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16篇范文)
  •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16篇范文)23人关注

    钱伟长是中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上海大学校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 ...[更多]

  • 钱伟长的英雄事迹介绍(16篇范文)
  • 钱伟长的英雄事迹介绍(16篇范文)19人关注

    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父亲是国学大师钱穆的长兄钱挚。1925年,先后在无锡荣巷公益学校、无锡县立初中、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苏州大学前身)读书。1928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