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弘扬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有感个人心得 | 541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277人 |
弘扬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有感个人心得 | 359字 | 2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67人 |
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578字 | 2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17人 |
学习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心得 | 404字 | 2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93人 |
刘永坦先进事迹 | 1308字 | 15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13人 |
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821字 | 8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43人 |
观看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先进事迹有感 | 553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299人 |
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2663字 | 6段 | 9分钟 | 15分钟 | 21分钟 | 160人 |
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1593字 | 5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105人 |
学习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心得 | 392字 | 2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11人 |
学习时代楷模刘永坦事迹心得最新 | 371字 | 2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173人 |
弘扬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有感个人心得 | 424字 | 2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53人 |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 360字 | 2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214人 |
学习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先进事迹心得 | 398字 | 2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41人 |
学习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心得 | 746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92人 |
观看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先进事迹有感 | 383字 | 2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263人 |
弘扬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有感个人心得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扎根黑土地,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艰难探索40年,为中国的万里海疆修筑了一道“海上长城”。9月2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中引起热烈反响。“时代楷模、薪火相传”“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在师生朋友圈“刷屏”。“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刘永坦院士栉风沐雨地坚守在雷达试验站?学习完刘永坦院士事迹后,我得到答案,那便是党和国家的需要。我已通过研究生支教团的面试,明年将踏上西部支教之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我想这是学习刘永坦院士精神的最好诠释吧。”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曲佳璐写下感悟。
为传承以刘永坦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思维、领军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202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增设“永坦班”,由刘永坦院士领衔并担任班主任。作为首届永坦班学生,高若瑜倍感骄傲和自豪:“刘永坦院士在风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学习,科学报国’的朴素理想,在科研与生活条件困难重重之时勇往直前攻克技术难题,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在成就卓著之时选择向更高目标砥砺前行,在荣誉加身时捐献奖金为党育人。他向我们诠释,要做仰望星空、理想远大的追梦者,做无畏困难、追求卓越的奋斗者。”
弘扬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有感个人心得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9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刘永坦院士心怀‘国之大者’,数十年如一日进行科技探索与攻关,为祖国海防事业保驾护航,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习、传承!”
“刘永坦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一名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初心和坚守,是全体哈工大人做人的标杆、学习的楷模、奋斗的航标,同时也充分证明,中国大地上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培养出大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继承和发扬以刘永坦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哈工大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培育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8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强烈的忧国意识和深厚的科学素养,让还在英国留学刚刚打开视野的刘永坦,决心彻底改变我国对海探测的落后局面。然而,这一探索在当时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高频波段的散射和传播特性与微波波段截然不同,目标探测面临的外部电磁环境远比微波雷达复杂,现有常规雷达理论与技术无法适用。二是我国新体制远距离探测技术完全空白,国际上亦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没有任何理论和技术可供借鉴。1982年初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迅速形成整体方案,刘永坦带领团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熬出了一份20多万字的对海探测方案。1986年7月,航天工业部在哈工大举行了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成果鉴定会并给予高度肯定。从此,新体制雷达从预研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
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刘永坦院士带领团队迅速开展艰苦的实验验证,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在威海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新体制远距离雷达实验系统,全面验证了远距离探测理论体系和方法。这对于八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全球对海探测领域,都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刘永坦院士组建了一支以哈工大为总体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优势单位联合攻关的新体制雷达“国家队”,在国际上提出了一系列首创方法,实现了海空多类型目标高概率、高稳定同时探测,成功研制出我国首部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使我国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
学习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心得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4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继承和发扬以刘永坦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哈工大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培育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不负龙江大地的养育之恩,不负龙江百姓的热忱期待,不负党和人民的庄严嘱托,在新百年卓越之路上再立新功,再展担当。
刘永坦院士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也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典型代表。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刘永坦院士“时代楷模”称号,是对刘永坦院士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一校三区全体师生备受鼓舞。
刘永坦先进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8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1月8日,因在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82岁的刘永坦站到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面对荣誉,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事。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对标国际,提出研制新体制雷达
1981年秋天,45岁的刘永坦心中萌生了一个宏愿——开创和发展中国的新体制雷达。
当然,这个宏愿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此前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段学习经历。
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系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先进的试验设备,那里聚集着一大批雷达技术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刘永坦的导师谢尔曼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谢尔曼正主持一项重大科研项目“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研制工作,刘永坦有幸参与其中。“传统的雷达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刘永坦说,“那时候西方几个大国都在致力于研制能够‘看’得更广更清的雷达。”刘永坦所说的这种“超级”雷达就是新体制雷达,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国防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新体制雷达!这就是我一定要做的!”说干就干!回国后,刘永坦立马开始着手筹备。刚提出这个设想时,却没有多少人相信和支持。但是刘永坦却说:“这项技术我们如果不去研究掌握,等别的国家发展好了,我们再去跟,那肯定是要落后的。”
国家需要,就是奋斗的方向
这注定是一场填补国内空白、从零起步的攻坚战。经过刘永坦的不懈努力,新体制雷达研制项目获得了航天工业部经费支持,得以立项。刘永坦立即组织团队拟定出了一份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接下来的战斗更加艰苦卓绝。除了基本思路外,刘永坦根本找不到多少资料,一切从零开始……经过团队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数千次实验、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主要关键技术得到突破,新体制雷达从预研项目被正式列为国家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刘永坦团队在获得理论突破后,很多人觉得他们完全可以“见好就收”了。但是,刘永坦说:“要做国家需要的实用化新体制雷达,这是我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他带领团队,建成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完成中国首次对海远程目标探测试验,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新体制对海远程探测雷达,等等。37年间,经过刘永坦和团队成员们的努力攻关,中国的新体制雷达终于从梦想成为现实。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虽然清贫,却干得有劲觉得光荣
在接受采访时,刘永坦一再强调,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离不开国家支持和团队协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这37年间,当刘永坦一次又一次做出为大义舍小利的决定时,团队成员们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地全力支持和配合。
团队骨干许荣庆、张宁、权太范、邓维波、于长军、马子龙、张庆祥等人都表示:刘老师艺高胆大,又善于团结大家一起协力攻关,跟着刘老师干有信心。“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我们做,这是我们最大的荣耀。我们团队的队员尽管清贫,却干得有劲、觉得光荣。”刘永坦说。
如今,刘永坦的团队已从最初的6人攻关课题组发展成了30人的大团队。尽管已经斩获诸多大奖,但团队前进的脚步仍在继续。“接下来我们希望能把现有的新体制雷达进行小型化,使得它的应用更加灵活、广泛。”刘永坦说。
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科学是一回事,但让人认识科学背后的意义,是另一回事。哈工大的许多同事认为,刘永坦及其团队完全有更好的选择,可以从事更容易获得成功的研究,或者就像当时不少技术人员一样,“下海”赚钱。对于这个看起来“希望渺茫”的新体制雷达,他们惋惜地表示:有很多事可以做,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个?
刘永坦也这样问过自己。答案是另一个信念:“如果别人做出来了,我们再跟着做,国防安全会受到影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永坦朗诵起了古诗词。这些诗词以及儿时颠沛流离的遭遇,构成了他对祖国的最初认识。
1936年,刘永坦出生于南京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出生不到一年,就随家人开始逃难生涯。从南京到武汉,再到宜昌,最后到重庆,又从重庆回到南京……“那种苦深深印在脑袋里”。这是少年刘永坦对国难的最初印象,这种印象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更加强烈。母亲在刘永坦很小时就教他背诵古诗词,比如陆游的《示儿》、岳飞的《满江红》,在他胸中激起一股热浪,“从小对国家兴亡感受深刻”。“永坦”二字,是家人对他本人以及国家命运的美好祝愿。
所以,当准备干一番事业的刘永坦看到我们的海域处于无法有效监控的处境时,他难以自抑。这时,他坚守的信念里,不仅有科学,还有“家国”二字。
我国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但当时能有效监测的不到20%。“大部分看不到、管辖不到,别人进入我们的海域,比如到岛礁捕鱼、勘探石油、建立钻井平台等,或者敌方目标进来,我们都不知道。”刘永坦说,如何能看得远、如何把我们的海域全都保护起来,这是国家的需求。
所以,当身边人提起“下海”,刘永坦不以为然:“你的情怀、你的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争取国家支持,刘永坦团队一年里有两百多天都在往北京跑,向相关部门“宣讲”新体制雷达的作用以及可行性。“当时航天工业部有领导说,你们哈工大的人很特别,拉开门就往里进。”刘永坦团队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副校长李绍滨回忆。他们的坚持得到了回馈,新体制雷达的研制最终获得了原航天工业部等部门的支持。
观看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先进事迹有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刘永坦院士心怀‘国之大者’,数十年如一日进行科技探索与攻关,为祖国海防事业保驾护航,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习、传承!”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副院长赵万春说。
赵万春所在的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地质工程一体化科研团队是一支成员平均年龄仅有35岁的年轻团队。成员们虽然年轻,却都是敢啃硬骨头、敢于创新和突破的“闯将”。目前,他们正在全力进行黑龙江省第一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的深入研究。团队用“非常规”的科研思想和学术思维积极解决“卡脖子”难题,助力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
前不久,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实现重大战略突破,团队上下为之振奋,更加快了对页岩油科研攻关的脚步。大家希望以刘永坦院士为榜样,与大庆油田一道共同推动我国页岩油气开发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刘永坦院士长达40年的潜心研究之路告诉我们,要完成技术突破绝不能浅尝辄止,要聚焦问题难点,专注、纯粹、深入、坚持不懈地钻研,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面对从零起步的科研难题和国内外重重质疑,刘永坦院士仍坚定信心、矢志不渝,这启发科研工作者应坚定科研信念,自主创新,敢于摆脱对国外技术、仪器的依赖,勇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刘永坦院士矢志报国、担当有为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我们要志存高远,心中有国家人民,勇担重任,面向国家重要需求,深耕细作,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迟庆国感慨不已。
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6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刘老师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学们都习惯称呼他“坦先生”。
平易近人,大爱如山在与导师见面之前,我是从照片和他的事迹去了解他的。照片上,坦先生表情严肃,神情凝重地专注科研。认识他的人说,坦先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睿智幽默的言谈,眉宇间充满了浩然之气,对待学生也非常严格、不讲情面。但是,见过坦先生本人之后,打消了我的一切顾虑。他看起来就是一位普通的长者,慈眉善目,衣着朴素,精神矍铄,思维缜密。坦先生只要不出差就会定期和我们交流讨论,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有一次坦先生和姜国俊师姐小组讨论结束后天色已晚,于是便请学生们集体改善伙食。当时师姐她们为了准备学术论文,实验程序一直报错,心里非常着急。席间,坦先生嘱咐他们,程序中的错误要按照逻辑顺序逐一排查,如果程序编写不规范、太混乱,就会导致错误难以找到,不如狠下心来删掉重写。重新编写之后的思路可能会清晰很多。这次聚餐,也最终成为精彩的学术讨论的延续,同学们精神物质双丰收,满载而归。我也有幸多次垂蒙先生的悉心教诲,跨过了科研道路上一个又一个沟沟坎坎。2015年暑假,还是硕士的我和师兄们在雷达站进行现场调试,坦先生在场观看演示。但当时抗杂波程序的处理结果总是达不到预期,于是坦先生非常有条理地询问我们是怎么做的,从原理上帮我们一步一步分析问题,亲自检查每一个程序。最后发现,和理论中的理想情况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天线阵存在一定的幅相误差,而我们忽略了这一影响。
在30多度的高温中,坦先生一站就是几个钟头,被汗水浸透的衣衫紧紧地贴在身上,但坦先生浑然不觉,甘之如饴。科研上,坦先生“火眼金睛”;生活中,他“明察秋毫”。始终关心大家每天工作多久、睡眠多少、作息是否规律等生活情况,甚至是感情问题也常常促心交谈。当听到谁有困难或遇到什么烦心的事,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或者询问他人具体情况,还经常慷慨相助。很多学生都说,与导师接触的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360度的指导。他就像一团火,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学子,点燃了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报效之心。
严于律己,做细致活坦先生不仅时时刻刻严于律己,还处处以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来要求自己。无论大事小情,方方面面,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躬亲垂范。坦先生的严,是出了名的。坦先生的历届学生们都说,做坦先生的学生,功底不扎实是不行的。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东西是逃不过坦先生的“火眼金睛”。你专业底子如何,有没有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做足功课,坦先生只要和你一讨论,立刻就“原形毕露”。坦先生说“有的人聪明,学什么东西立刻理解,是好事。而有的人或许不够聪明,但做事踏实,他可能会走得更远。”听我的硕士导师许荣庆教授讲,新体制雷达研制初期,系统死机频频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几十万行的大型控制程序,任何一个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行。坦先生率领他的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系统的每一个程序开始检查,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最终全部妥善解决。坦先生曾反复对团队成员们说:“跟理论相比,实际情况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掺入其中,需要仔细分析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件件解决。”严出质量,严出完美。这种严的精神也在我硕士时的导师许荣庆教授身上显现出耀眼的光芒。他是坦先生评上博士生导师之后招收的第一个博士。硕士期间,每次我作学术报告,许老师就会像坦先生要求他一样严格要求我,“你所做的东西,每一个步骤,推导的每一条公式中的每一个参量,都要明确它的物理含义,在实际应用中对应的是什么概念。我们要做的重大工程,都要实际应用,必须做细致活。
一个参数的影响搞不清,都可能导致最后实际结果的巨大偏差,严重影响整个项目的运行,任何一点都含糊不得。”如今,严谨治学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里,作为新一代雷达研制的年轻人,我们会奋勇争先地一直奔跑下去。2017年,我为了准备国际雷达会议上的英语口头汇报,专门请有过参会经验的赵德华师兄进行指导。期间,师兄对我说,坦先生的英语水平非常好,从初中学习英语以来,就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学习英语和阅读英文文献,直到现在从不中断。即使他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五常县,每天仍然坚持学习英语和其他知识。在英国访学时,他还担任我国军事代表团访英期间临时翻译。坦先生曾说,国际会议上很多内容都是该领域内知名学者创新想法的雏形,对你们将来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启发,一定要认真对待。因此,为了更好地交流,我会每天熬夜练习英语,复习讲稿,即使在去国外的飞机上也坚持不停地练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当天的学术会议上,我作了两次口头报告,不仅流利地呈现了学术成果,还从容地回答了台下学者们的提问,受到了参会者的关注与肯定。那一刻,我的内心汹涌澎湃,我没有给哈工大人丢脸,哈工大人是有真才实学、响当当滴!回国在机场候机时我还碰到一位参会的学者,他对我的报告印象深刻。当他了解到我的导师是坦先生后说:“哈工大学者发表的文章我们经常读,一看到作者中有刘永坦先生,我们就知道那一定会是篇好文章!”听到这话的我,感到非常自豪,浩然之气油然而生!在坦先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精神的熏陶与感召下,一批批年轻人茁壮成长起来,在领略科学高峰上一处处奇美的风光中,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心系祖国,唯国最重对祖国的爱,都是很具体的,具体在每一天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对待工作上。熟悉坦先生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是一个真真正正心系国家安危,热爱祖国的人。时至今日,83岁的坦先生和他的团队成员依然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雷达的国度中驰骋四方,不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度。坦先生深沉绵长的爱国强国之志,励精图治建设中国强大“海防长城”的牺牲奉献精神,在师生中间引发了热烈的反响。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团队任宽博士在看到刘永坦院士的事迹报道后说,“坦先生的事迹对目前正在从事基础研究的我来说,是极大的激励和启发,未来我将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贡献。”校研究生会主席刘润泽、机电学院本科生苏展作为学生代表到机场迎接坦先生载誉归来,他们激动地说:“坦先生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每一名哈工大人的骄傲。他高尚而伟岸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一代用一生去学习、去传承。”结尾能够成为坦先生的博士生是我一生的荣幸,也是我一生的骄傲。他的平易近人、严于律己、追求卓越、敬业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品格和科学素养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未来,我们将沿着坦先生的足迹,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当中,在中国大地上,画上最美最宏伟的卫国蓝图。
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05位用户喜欢。
他生于乱世,面对破碎的山河、动荡的时局、流离的百姓,坚定了报国之志,誓用平生所学建设祖国;他扎根东北数十载,把一生献给对海探测领域,用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带出了一支敢于并善于攻坚克难的雷达研发团队,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极少数拥有新型远距离雷达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为我国维护万里海疆、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卓著贡献;他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科学研究、为国家发展、为年轻一代科学家的培养而奋斗不息。这位经历过战乱却百折不挠的老党员用60多年的无悔付出,诠释了爱国奉献、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等优秀品质的深刻含义,用行动和业绩向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彰显了爱国学者的崇高精神与情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先生。
出生在南京的刘永坦年少之时就随家人开始了十余年的逃难生涯。“永坦”不仅是家人对他人生平安顺遂最好的祝愿,更是对国家命运最深的企盼。1953年,他怀着投身祖国建设发展事业的决心考入哈工大,并靠着一种远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努力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1958年,他回到哈工大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正式成为学校的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即使是在艰苦的六七十年代,到基层插队的他依旧心怀祖国,心系热爱的科研与教育事业。1979年,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远赴英国深造,也正是在国外深造期间,刘永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他深刻意识到雷达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这一尖端领域尚且处于空白的现状。一心想要学以致用并报效祖国的他,心中萌生出这样的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彻底扭转我国技术落后的被动局面。
在此后数十载的雷达技术开发生涯中,刘永坦带领团队爬坡过坎,在远离城市、生活条件简陋的地方安营扎寨。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和经费,刘永坦会把队伍拉到离试验场地最近的废弃民房里,现场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常常一待就是几个月。为了尽快把科研成果投入国防应用,他们时常吃睡在现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熬几个昼夜。在技术条件有限,生活工作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刘永坦和他的团队坚定科技报国之志,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新体制雷达研究,如今其成果领跑世界,并成功实现于工程应用之中。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他依旧坚守在科研一线,为推进我国对海探测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发光发热。他的创造性科学成就和突出贡献,使我国雷达技术与应用水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为国内外同行专家所瞩目,为国人和无数行业领域的后辈所景仰。
刘永坦不仅是雷达技术领域的尖端人才,也是善于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从教6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电子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讲授过专业数学、电工基础等10多门课程。80年代以来他又根据新时代学科发展的需要,讲授了统计无线电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新课程。此外他出版了专著《雷达成像技术》,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为教育学生、培养下一代优秀科研人员、解决国家发展亟需专业人才的实际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永坦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一名科学家的初心和坚守,是无数学者学子做人的标杆、学习的楷模、奋斗的航标。他是科学素养深厚、组织领导能力突出的战略科学家,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优秀代表;是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贤者典范。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刘永坦院士“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是对刘永坦院士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的充分肯定,也是在激励我们学习刘永坦院士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以及矢志不移投身祖国建设的奉献精神,引领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用学习和实践提升自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以刘永坦院士为模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育高尚的情操,以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精神潜心治学,将所学知识用到实处,争做真正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经世济用之人。
学习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心得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始终致力于我国对海远程预警技术研究和装备发展,为祖国筑牢“海防长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率先在国内开展新体制雷达研究,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刘永坦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一名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初心和坚守,是全体哈工大人做人的标杆、学习的楷模、奋斗的航标,同时也充分证明,中国大地上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培养出大师。
学习时代楷模刘永坦事迹心得最新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刘永坦院士既是成就卓著的雷达技术帅才,又是善于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四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用心凝聚了一支专注海防科技创新的‘雷达铁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英才,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刘爱军表示,作为一线教师和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定要传承好刘永坦院士的艰苦奋斗、家国情怀精神,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为威海校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信学院电子工程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于川淼认真观看了央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深刻感受到了刘永坦院士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的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将来以所学专业知识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作为哈工大学子,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以奋斗放飞青春梦想,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弘扬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有感个人心得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4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在师生朋友圈“刷屏”。“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刘永坦院士栉风沐雨地坚守在雷达试验站?学习完刘永坦院士事迹后,我得到答案,那便是党和国家的需要。我已通过研究生支教团的面试,明年将踏上西部支教之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我想这是学习刘永坦院士精神的最好诠释吧。”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曲佳璐写下感悟。
为传承以刘永坦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思维、领军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202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增设“永坦班”,由刘永坦院士领衔并担任班主任。作为首届永坦班学生,高若瑜倍感骄傲和自豪:“刘永坦院士在风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学习,科学报国’的朴素理想,在科研与生活条件困难重重之时勇往直前攻克技术难题,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在成就卓著之时选择向更高目标砥砺前行,在荣誉加身时捐献奖金为党育人。他向我们诠释,要做仰望星空、理想远大的追梦者,做无畏困难、追求卓越的奋斗者。”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1936年12月,刘永坦出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1937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出生刚刚一年的刘永坦就随家人开始了十余年的逃难生涯。 “永坦”不仅是家人对他人生平安顺遂最好的祝愿,更是对国家命运最深的企盼。1953年,刘永坦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事业的决心,考入哈工大。刘永坦靠着一种远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和努力,在读书期间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8年,回到哈工大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这年夏天,他走上大学讲台,正式成为哈工大的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成为了哈工大“八百壮士”群体的一员。1965年春,参加了科技攻关第一战。遗憾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项研制任务,就于1970年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五常县。1973年,他重回学校。1979年,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被派往英国深造,也正是在这里,刘永坦的心中萌生出这样的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学习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先进事迹心得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8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9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时代楷模”称号。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在校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哈工大师生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的认识、体会和感悟。
“刘永坦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一名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初心和坚守,是全体哈工大人做人的标杆、学习的楷模、奋斗的航标,同时也充分证明,中国大地上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培养出大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继承和发扬以刘永坦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哈工大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培育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学习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心得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必须志存高远,大胆创新,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攻占世界前沿高地,打败那些科研实践中遇到的‘拦路虎’;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一步一步达到光辉的顶点。”刘永坦常说,创新跟学风联系最密切,不能模棱两可做事情,必须严格。只有做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学懂了、弄透了,才能法无定法,不拘一格去创新。
迄今为止,他已培养研究生80多名,其中获博士学位者40多人,其中不乏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专家等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他的很多学生已成为我国空间遥感、雷达技术、电子对抗等领域的领军人物。
2020年8月,刘永坦将国家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哈工大,助力学校培养人才。今年9月,以他名字命名的本科“永坦班”迎来第一批“00后”新生。
在同事和学生们眼中,刘永坦是个子高大,能点燃每个人“内核”的大侠“坦院士”,而“燃着一把火”的大侠背后,是家人默默的支撑。
走进刘永坦的家中,看不到豪华家具,最多的就是各类书籍和科研资料。书房里,一块闪闪发光、刻有“金婚之喜”的银盘,赫然与那些奖章并列摆放着。那是2010年11月,学校送给刘永坦与冯秉瑞这对哈工大“科学伉俪”相伴50周年的礼物。
1953年,刘永坦、冯秉瑞二人共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求学,随后留校任教。婚后,刘永坦长期在野外实验,妻子一人撑着整个家。本可以站在讲台上,刘永坦却到偏僻落后的海边一年又一年,送走了青春,如今已是皓首老者,“我们那代知识分子都是这样,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追求。”刘永坦永远记得父亲说的那句话,不管将来学什么专业,都要多为国家干点事。
儿子刘兴钊在父亲刘永坦的影响下,也从事了雷达研究。一生多数时光给了雷达研究的刘永坦,教给了儿子最重要的一课,对学术的追求不是简单地“为发表而写论文”“为评职称汲汲努力”,而是要做出真正有用的研究,怎样对国家有利,就怎样去做。
观看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先进事迹有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63位用户喜欢。
刘永坦院士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也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典型代表。韩杰才表示,面向新征程,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以刘永坦院士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科学家精神,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全校上下将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的新业绩,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李杨是在刘永坦院士的指导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才,多次作为宣讲团成员面向师生讲授刘永坦院士的事迹,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作为我们身边的榜样,他身上折射出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在打造国之重器、培养杰出人才的工作中追求卓越。跨越百年,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将坚守初心,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