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生物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保证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部。负责监督、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及相关责任人。按照本制度对责任范围内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负责。
4 、内容与要求
4.1、公司安全环保部配合生技科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挂牌标识。
4.2、生技科协助使用部门在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结合其性能、用途配置监测、防爆、自动控制等相应安全设施;监督、配合使用部门做好保养、维护工作,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3 、安全设施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确保其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4.4、当班操作工和班组长要定时巡回检查,不得擅自离岗,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4.5、生技科要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台帐和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每月巡回检查一次,做好相应记录。
4.6 、安全环保部组织技术部门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4.7 、公司级管理人员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定点承包,并在承包点设置“管理人员安全承包责任牌”。
4.7.1 、承包人至少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
4.7.2、安全监督和指导责任
a-- 指导安全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
b --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c --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d-- 督促隐患整改;
e --监督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的落实;
f --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4.7.3、安全环保部每季度对管理人员承包活动情况进行考核一次。
4.8、各部门应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负责人;并对各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持证上岗。
5 、相关记录
《管理人员安全承包责任明细表》
《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管理人员承包活动考核表》
《安全作业证》
《巡回检查记录》
第2篇 某生物公司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政令畅通,做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
有效执行,同时对各项工作及时的沟通和总结,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车间。
3、内容与要求
3.1、本公司的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
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
比安全工作。
3.2 、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研究安全生产有关事项,并做好会议记录。
3.2.1、会议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3.2.2、汇总和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3.2.3 、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4、研究落实安全生产检查,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计划(安全月、年检、季检、月检计划的布置、
落实)。
3.2.5 、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3.3 、审查、批准新建、改建、大修的设计、计划以及工程验收和运行工作的监控。
3.4 、组织有关部门研究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制定防止职业病和职业卫生的安全措施,督促有关部
门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和妇女保护工作。
3.5、研究有关安全生产教育,在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时,要有计划的组织进行职业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3.6 、审核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报告,明确责任,确定责任人。
3.7 、审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内容。
3.8 、审批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落实方案。
4、相关记录
《会议记录》
第3篇 生物公司承包商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规范对承包商(服务供方)的管理,确保施工作业、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从公司承担工程项目、日常劳务工作、运输和装卸的所有承包商的安全管理。
2、管理职责
2.1、项目发包部门负责实施对施工承包商的资格预审、评定、建档和管理。
2.2、采购部、物资库负责对运输和装卸承包方的资格预审、评定、建档和管理。
2.3、安全员对承包商的施工现场和安全措施落实负责监督检查。
3、资格审查和年度评价
3.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承包单位进行全面审查,对承包单位的合法性、适应性、可靠性、技术资质水平和安全保证条件进行确认,验证如下证件。
(1)验证承包方营业能力和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要求(营业执照、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危运证等);
(2)验证承包方管理能力和队伍素质能否满足要求(资质等级证书);
(3)审核承包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4)审核承包方以往业绩表现;
(5)审核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和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资格证。特种人员持证情况。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单位的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资格证等;
(6)若存在工程分包,审查分包合同及分包队伍的资质。
3.2、各项目发包主管部门审查后,将承包商的相关资质审查资料及其编制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交安全部审查,经公司主管负责人审核批准,选择承包商发包。
3.3、各项目发包主管部门每年对承包商安全生产表现作评价,并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作为选择和续用承包商的依据。档案包括承包商的资质证复印件、过去3 年的安全生产业绩、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印件、安全生产表现评价报告等。
4、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
4.1、项目发包主管部门和承包方要按《合同法》规定签订合同书,合同书中必须有安全条款或安全作业协议书,明确承包方单对施工或作业中发生事故的责任;存在分包的承包方要明确对分包单位所承担的安全责任。
4.2、承包单位进入生产区施工或作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及我厂各项规章制度。
4.3、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要制定确保相关项目安全进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报送公司审核。
4.4、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开工前准备,编制项目安全生产计划和施工方案,按合同要求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为员工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查安全设施。
4.5、各类承包方必须承担对本单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
4.6、对进入公司内施工或作业的承包方所有人员,由各项目发包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安全教育。
4.7、在进入公司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区域施工前,由所在车间或部门再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4.8、施工现场必须有指定人员监管,必须有警示标志及根据作业情况设置警戒区域和安全设施。
4.9、承包施工单位需进行动火、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吊装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等,须经公司安全员同意,并严格执行本公司《安全作业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和落实各项措施,方能施工作业。厂安全员负责对施工单位现场的检查监督。
4.10、在重点、关键部位施工或作业,除承包商方设专人监护外,各项目发包主管部门必须安排专人在现场监管。
4.11、施工、作业临时用水、用电,要办理有关手续,严禁用消防栓供水。
4.12、安全员、项目发包主管部门应经常深入承包商施工或作业现场,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承包方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应下达整改通知并进行跟踪检查。对不落实安全措施的承包方,根据性质、严重程度,有权要求停工整顿和提出按合同有关规定处理。
第4篇 生物公司工器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工具管理,使工具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保证装置运行、检修时的人身及设备安全,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车间的工、器具管理。
3、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生产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本制度。
4 、内容与要求
4.1、公司各车间土、木、五金工具、电工工具、刀具、起重工具、计量工具由生产技术科归口管理。
4.2 、物管科负责转报工具的购进计划,由供应科按计划购买,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单独购买,否则财务不予付款。
4.3、生产技术科负责建立公司工器具台帐,从工器具计划转报到发放,报废进行全过程管理,各车间设备员负责本车间的工器具管理,建立相应的工器具台帐、个人工具必须建立工具登记本,并做到帐帐相符。
4.4、各车间工具严格管理,公用工具必须设专人保管。
4.5、工种变动或工作调动时,个人保管工具必须交回原所在单位方可办理有关调动手续,各车间应严格工具交接,杜绝工具流失,否则按工具流失金额队所在部门进行经济处罚。
4.6 、工具保管人员及使用人必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工具,丢失或非正常使用损坏的工具(影响使用性能或报废),按下列规定赔偿,丢失工具按原价的50~100%赔偿,非正常使用损坏的工具按原价的40~100%赔偿。4.7、各车间每季进行一次工具盘点,无论是个人保管工具还是公用工具必须做到帐、卡、物相符。
4.8 、生产技术科每年组织1~2次工具清查,日常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视情节给予一定经济处罚。
5 、相关记录
《工器具台帐》
《交接班记录》
第5篇 某生物科技公司员工奖惩制度
生物科技公司员工奖惩制度
(所有罚款均归入福利项目)
1、本公司员工的奖励分以下五种:
a、嘉奖(每次加发100元年终奖金)
b、记功(每次加发500元年终奖金)
c、记大功(每次加发1000元年终奖金)
d、重奖
e、晋级
2、有以下事迹之一者,给予嘉奖:
a、品行端正、工作努力、能及时完成任务者。
b、维护团体荣誉,有具体事迹者。
c、热心服务,有具体事迹者。
d、拾金不昧价值达300元以上者。
e、严格遵守员工行为规范者。
3、有以下事迹者,给予记功:
a、对生产技术或管理制度提出具体方案,经采纳确有成效者。
b、节约物料,或对废料利用具有成效者。
c、领导有方,使业务工作拓展有相当成效者。
d、预防机械发生故障或抢修工程使生产不致中断者。
e、遇有灾变,勇于负责,并措施得当者。
f、举报违规或损害本厂利益的案件者。
g、具有其他较大功绩者。
4、对于有以下事迹者,给予记大功:
a、遇有意外事件或灾变,奋不顾身,极力抢救而减少损失者。
b、维护公司安全,冒险执行任务,确有实际功绩者。
c、维护本公司重大利益,竭尽全力,避免重大损失者。
d、具有其他重大功绩,足为其他员工之表率者。
5、对于有以下事迹者,颁发重奖或给予晋级:
a、研究发明,对本公司有重大贡献者。
b、一年内记大功3次者。
c、服务满5年,考绩优良,未曾受过记过以上处分者。
6、员工的惩罚分为以下五种:
a、警告(每次扣发100元年终奖金)。
b、记过(每次扣发500元年终奖金)。
d、记大过(每次扣发其全部年终奖金)。
e、降级(减掉相应薪资)。
f、解雇。
7、有以下事情之一,经查证属实者,给予警告处分(或罚款30~50元):
(1)在工作时间聊天,嬉戏或从事规定以外工作者。
(2)在工作时间擅离工作岗位者。
(3)工作不力、屡诫不改者。
(4)因过失致使出现工作错误但情节轻微者。
(5)妨害现场工作秩序或违反安全卫生工作守则者。
(6)初次不遵守主管人员合理指挥者。
(7)浪费公物情节轻微者。
(8)检查或监督人员未认真执行公务者。
(9)在工作区未佩带厂证或未穿工衣者。
(10)在工作区穿凉鞋或赤脚者。
(11)在工作区、宿舍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烟蒂及其他杂物者。
(12)出入工作区不遵守规定或携带物品出入工作区而拒绝保安或主管人员查询者。
(13)遇非常事变,故意规避者。
(14)破坏生态及环境卫生者。
(15)擅自在厂内推销物品者。
(16)不能完成重大或特殊交办任务者。
(17)其他违纪行为但情节较轻者。
8、有以下事情之一经查证属实者,给予记过之处分:
(1)对上级批示或有期限的命令,未申报正当理由而未能如期完成或处理不当者。
(2)直属主管对所属人员明知舞弊有据,而予以隐瞒庇护或不为举报者。
(3)因疏忽致使机器设备或物品遭受损害或伤及他人,但不太严重者。
(4)在工作场所喧哗、嬉戏,吵闹严重妨碍他人工作者。
(5)在工作现场吃东西者。
(6)未经许可擅带外人入厂参观者。
(7)携带危险物品入厂者。
(8)投机取巧隐瞒蒙蔽牟取非分利益者。
(9)对同事恶意攻击,或诬告、伪证而制造事端者。
(10)在工作时间睡觉者。
(11)附合罢工、怠工者。
(12)办理移交,无特殊理由而未能按期办妥者。
9、有以下事情之一经查证属实者,给予记大过处分:
(1)擅离职守,致使发生变故使公司蒙受损害者。
(2)泄漏公司机密者。
(3)携带违禁物品入厂不听制止者。
(4)遗失经营的重要文件、物品者。
(5)撕毁公文或公司有用文件者。
(6)在工作现场吸烟者。
(7)擅自变更工作方法使公司蒙受损失者。
(8)拒绝听从主管人员合理指挥监督,经劝导仍不听从者。
(9)违反安全规定措施致使本公司蒙受损失者。
(10)伪造出勤记录或请人代打卡或他人打卡者。
(11)仿效上级主管人员签名,效用印信或未经核准擅自使用印信者。
(12)吸毒者。
10、有以下事情之一查证属实者,可不经预告给予解雇:
(1)订立劳动合同时使用虚假证件,或用虚伪意思表示,使本厂误信而遭受损失者。
(2)对于上司或其他员工实施暴行或有侮辱行为者。
(3)违反劳动合同或工作规定情节严重者。
(4)故意损耗机器、工具、原料、产品或其他公司所有物品或故意泄露技术、营业上的秘密,使本公司蒙受损害者。
(5)违反国家法律而判刑者。
(6)无正当理由旷工达三日以上者。
(7)聚众要挟,妨碍生产秩序者。
(8)张贴散发煽动性文字、图画、图书,足以破坏劳资感情者。
(9)在工作区或宿舍内赌博者。
(10)偷窃、盗卖同仁或本厂财物者。
(11)利用本公司名义在外招摇撞骗,致使公司名誉及财物受到损害者。
(12)侵占本公司财物或营私舞弊者。
(13)工作时间在工作场所制造私人物件或者干私活者。
(14)在特定禁烟区吸烟者。
(15)在工作中酗酒滋事妨害生产秩序者。
(16)依据劳动合同调派工作,无故拒绝接受者。
(17)打架斗殴造成严重后果者。
(18)造谣生事,散播谣言致使公司蒙受损失者。
(19)一年内记大过两次,且无功过相抵者。
(20)在外从事与公司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情节严重者。
(21)鼓吹与煽动员工罢工、怠工等确凿证据者。
(22)参加非法组织者。
(23)其他重大过失或不当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经主管部门核准者。
11、员工的降级,参照第10各条款规定,后果稍轻者使用降级处分。
12、同年度功过相抵标准如下:
a、嘉奖抵警告。
b、记功抵记过。
c、记大功抵记大过。
13、奖惩计算标准如下:
a、两次嘉奖等于一次记功。
b、两次记功等于一次记大功。
c、两次警告等于一次记过。
d、两次记过等于一次记大过。
14、解职
(1)本公司员工的解职分为“当然解职”、“辞职”、或解雇三种。
(2)本公司员工死亡为“当然解职”。
(3)本公司员工自请辞职者,应按规定提前以书面形式申请核准,在未核准前不得离职,擅自离职者以旷工论处。
15、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本公司经预告后终止雇用关系:
a、歇业或转让时。
b、亏损或业务紧缩时。
c、业务性质变化,有减少员工的必要,又无适当工作可安置时。
d、员工对于所担任的工作确不能胜任时。
16、员工欲终止合同时亦照规定办理离职手续,未依规定预告者,按比例扣除相应薪水作为补偿,若致使本公司遭受损失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7、本公司员工离职,除“当然解职”及“命令解职”未能办理交接手续者外,均应办理交接手续,经各部门接交人签准后才能离职。
第6篇 药业公司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药业公司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生物制品的经营管理工作,有效的控制生物制品的购、存、销行为,确保依法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gsp》、《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生物制品规程》及《关于开展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相关事宜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制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养护、销售、销毁等管理工作。
3职责
按此规定严格管理生物制品,保证经营安全。
4定义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或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目前已经纳入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的药品有:人血白蛋白及疫苗类生物制品。
5内容
5.1生物制品的经营
5.1.1经营生物制品,必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方可经营,否则不得从事生物制品的购销经营活动。
5.2生物制品的购进
5.2.1购进生物制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内容进行,从具有生产、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购进。
5.2.2所购进的生物制品运输设备/记录必须符合生物制品储存运输的相关规定.
5.2.3质量管理部对供货企业的合法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药品注册证》及生物制品批签发文件复印件,进口生物制品除按照《进口药品管理制度》索取相关证照外还应提供加盖供货方原印章的原生产国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或者授权批签发机构)出具的批签发证明复印件
5.3生物制品的验收
5.3.1验收生物制品应根据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同批次《生物制品批签发》复印件及检验报告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验收进口生物制品还需索取《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生物制品检验报告或通关单.
5.3.2生物制品应在来货运输储藏条件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在1个小时内验收完毕,并交保管员及时入库.
5.4生物制品的储存与养护
5.4.1储存
5.4.1.1生物制品必须严格按照品种的说明书规定的储存条件储存,并做好温湿度记录
5.4.1.2生物制品应做好出入库登记,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如发现差错问题,应立即报告公司质量管理部.
5.4.1.3由于破损/变质/过期失效而不可供药用的品种,应清点登记单独妥善保管,并例表上报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等候处理意见.
5.4.2养护
5.4.2.1生物制品因其特殊性,应例为重点养护品种,按规定进行养护检查,做好相关记录并建立养护档案.
5.4.2.2在养护过程发现质量异常和超过有效期/贮存温度不符合要求/破损/污染/霉变等情况,应及时采取隔离/暂停销售等有效措施,报质量管理部等候处理意见.
5.5生物制品的出库
5.5.1生物制品在出库复核时要对品种/数量进行复查核对,并做好出库复核记录,出库时尽量安排生物制品最后发出,缩短其保温箱内的时间.
5.6生物制品的运输
5.6.1运输生物制品要及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5.7生物制品的销售
5.7.1应按依法批准的范围经营生物制品.
5.8生物制品的销毁
5.8.1生物制品的不合格品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处理和销毁,应例表登记,并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排处理.
第7篇 生物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
1、总则
1.1、为了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公司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遏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为公司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1.2、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应建立不同层次的安全生产目标,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即对各子公司、各项目经理部下达任务,年终按目标实施考核、奖惩。
2、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特点
2.1、安全生产目标的制订:在公司总经理主持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根据公司前期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订本年度的安全生产目标,并将目标列入公司年度考核。
2.2、安全生产目标的执行:集团公司目标下达后,各部门及各施工项目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再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层层落实到各作业区及其班组,并依此检查和考核。将完成情况与个人的经济利益、先进评比、职务升迁等挂钩,明确各级领导及每个人的目标及责任,以便每个单位、个人在工作中对照目标开展工作。
2.3、安全生产目标的检查:年度目标确定后,公司每年组织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检查各部门及各施工项目对目标的分解及贯彻落实情况,每年组织年中和年底的目标执行情况检查,分析完成目标的经验做法,查找未完成目标的问题和原因,制订改进措施。
2.4、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每年年底对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根据年初确定目标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兑现。通过对目标的考核兑现,达到目标管理的绩效反馈,实现闭环管理。
3、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作用3.1、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的制定。公司每年年初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计划,通过目标管理的形式,
把指标下达到各部门,上下团结一致完成目标。
3.2、有利于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指标都涉及到很多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
3.3、有效地调动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各部门和员工在明确各自的目标和岗位责任后,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各自的时间和精力,在规定的时限内自主完成任务。
3.4、有助于评估工作的开展。目标确定以后,通过阶段性的检查考核,使每个部门和员工清楚地知道各自目标完成情况,明确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使下一步的工作更有方向。
3.5、有利于考核。安全目标是考核的前提和内容,最终以目标的完成情况与考核工资、奖金以及工作成绩挂钩。
4、安全生产目标的建立
4.1、伤亡事故控制指标: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不发生人身重伤事故;不发生特别重大设备事故;不发生人员责任重大设备事故;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不发生重大财物被盗事故;不发生其他重大的管理责任事故;
4.2、安全达标文明施工指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规范的要求,确保生产过程安全有序。
5、保证安全生产目标完成的措施和方法
5.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总经理办公会上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建筑业有关安全生产指示精神,部署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公司及各基层单位应制订并完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应坚持每季一次安全生产分析会,分析总结每季度的安全生产情况,基层单位应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分析会,每季一次安全生产扩大会,使公司对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精神直接深入到基层;通过安全述职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奖惩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5.2、深入宣传贯彻公司安全理念,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确立“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宣贯安全理念,推动公司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期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5.3、推广安全性评价工作: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基于公司对设备、管理等方面广泛自查自改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公司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打分,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变以往定性的安全检查为定量的安全评价,对安全生产现实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公司根据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举一反三,排查整改,然后再组织专家进行复查。在自查—整改—评价—整改—复查—再整改的评价循环中,公司通过对设备的整治、规章制度的健全、管理的完善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5.4、开展危险点预控工作:公司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危险点预控工作。
各部门及各施工项目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以期防止了人身事故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5.5、大力开展反违章活动;加大安全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度,对事故、异常和违章坚持“三不放过”,对各类违章行为和违章造成事故的有关人员应按规定严肃处理。组织安全互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巡视活动。健全安全生产督察组织,配备交通工具和监察设备,加强生产施工现场的违章查处,提高作业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5.6、辩识重大危险源,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协调等发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并实施演练,增强对突发重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5.7、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
5.7.1、采取外培、内培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人员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5.7.2、不断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举办题材新颖的各种集体安全活动,扩大安全教育室的功能和效果;
5.7.3、利用技能练兵和技能大赛活动,把安全业务与技能作为一个重点,提高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
5.7.4、各部门及各施工项目应充分发挥安全活动日的作用,加强检查,提高学习质量;
5.7.5、各施工项目应坚持把“三种人”、外包队伍、农民工等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列人工作计划,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素质,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
6、奖罚规定和评审办法
6.1、考核评审办法:由安全部根据检查实施细则每月考核一次,每季报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审定,年底对各单位该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考核。
6.2、实行奖惩制度,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同行政、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在奖励上,要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在处罚上,要坚持以教育为主,惩教结合的原则。
6.3、安全生产奖惩贯彻'以责论处'的原则。对认真贯彻安全生产职责并在安全生产中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发生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员给以批评和处罚,对失职、渎职或严重违反规程制度虽没造成严重后果的,也要给以批评和处罚。
6.4、安全生产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在安全生产中作出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重奖;对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应予以重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6.4.1、奖励
(1)通过公司年终安全检查评比,对获安全生产优秀前二名的部门给予年度安全生产单项奖,奖励额为:第一名的部门奖励2000 至4000 元;第二名的部门奖励1500 至3000 元。
(2)结合年终检查,对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实绩考核,评选公司安全先进工作者,并发给200 元以上的奖金,以资鼓励。
6.4.2、处罚
(1)对责任事故单位及主要领导人和事故责任人的处罚:
对上等级事故隐瞒不报的责任事故的单位,对无故拖延事故报告的单位,根据情节予以处罚,并通报批评。
由于违章行为而造成责任事故的,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对责任事故单位处以1000 元--50000元的罚款,并对单位的主要领导以单位罚款的10%实施处罚。
一次责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 元以上的单位,按照直接经济损失15%的比例予以罚款。对事故主要责任者的处罚,按直接经济损失的10%—30%执行罚款。
重伤、死亡事故的处理结案依据当地劳动部门、工会组织和检察院审定认可的《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结案审批表》。
交通事故的处理结案依据当地交警部门裁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交通事故经济损失数额的认定,依据当地保险部门认可的《估损项目清单》。
6.4.3、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承包风险金挂钩。
6.4.4、奖惩执行
通过年终评比,获得安全生产先进的单位,在次年的安全工作会上予以公布。根据评比情况以及奖励数,由公司财务部直接下拨给各得奖项目部。
个人奖励由公司在次年的安全工作会上予以发放。
对责任事故项目部及有关人员的罚款,待事故处理结案后,由公司财务部根据公司安委会的处理意见,从事故项目部的财务行政经费中划拨,并入公司安全基金。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8篇 某生物科技公司人事制度
生物科技公司人事制度
一、总则
1、为了完善公司的人事管理,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人事法规,政策及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公司各部门。
3、公司人力资源部具有人事管理职能,负责本公司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制订、下达、实施和修改及公司人事管理的具体工作(含奖惩、薪资、福利等)并办理员工的测试、录取、聘用、考核、解聘、辞退等各项具体手续。
二、员工的聘用
1、本公司聘用员工,由用工单位提出用工计划并填写需求表送人力资源部,经总经理批准后,办理招聘或内部调配。
2、本公司应聘人须经体检、测试合格,并经审查核定后方可聘用。
3、凡应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聘用:
(1)政府规定不得聘用者。
(2)经本公司医疗或指定医院实施体格检查不合格者,或经发现有传染病者。
(3)经人力资源部审查有关证件不实者。
(4)用人部门或人力资源部的面试、笔试未通过者。
4、应聘人员经核准雇用,应于接到通知后按其指定日期地点亲自办理报到手续,并缴验下列证件,否则视为拒绝受雇,该通知因而失其效力。
(1)员工资料卡;
(2)身份证;
(3)学历证件;
(4)一寸照片;
(5)结婚证(包括计划生育证)或未婚证明;
(6)劳动合同;
(7)介绍担保书(由公司视实际需要而定);
(8)其他经指定应缴验的证表;
(9)办理工资卡(财务);
(10)领取考勤卡(行政)。
三、试用期
1、本公司雇用人员除特殊情形经总经理核准免予试用、缩短试用期者外,均应试用三个月(包受训期间),在试用期间,请事、病、伤假不予列计;试用期间接受培训,并作试用考核送人力资源部。
2、试用期的薪金、福利等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3、试用期内经“试用期工作评估”合格者转为正式员工,工龄从试用期开始计算,转正手续按人事部《新员工试用期满转正手续程序》办理。
4、新聘用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条件的,公司可依据劳动法及公司有关规定与员工协商延长试用期或解除劳动合同,并不作补偿。
四、员工行为规范
1、本公司员工应忠于职守,努力干好本职工作,遵纪守法,服从各级主管合理指挥,接受工作调配。各级主管应对属下员工加强管理和培训。
2、本公司员工应爱护公物,维护环境卫生,文明生产,安全生产。
3、本公司员工应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认真提高业务水平,保证质量,追求经济效益。
4、谈吐要文雅,待人接物要有礼貌,音量要适当,态度要诚恳,衣着要整齐、得体、大方。
5、本公司员工未经许可,不能在工作时间内会见亲友,影响工作,若必须会客时,应在指定地点,时间以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度。
6、本公司员工应按时上、下班,并亲自签到,不得迟到、早退、旷工或代签。
7、本公司员工不得在仓库、禁烟工作区内吸烟,在工作场所内切忌随地吐痰,乱抛垃圾或大声喧哗,每天下班时,应将环境打扫干净。
8、本公司员工因故需请假时,应按请假规定办理,完成手续后,始离开工作岗位。
9、本公司员工的加班应事先经审批及得到员工认可,加班可领取加班费或安排补休。
10、本公司员工应了解分层负责原则,对于公事的报告,均应循级而上,不可越级报告,但紧急或特殊状况不在此限。
11在职期间,不能从事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的其他商业活动(如兼职等)。
五、工作时间及假期制度
1、公司实行每日工作7小时,每周工作42小时的工作时间制度。(工厂根据生产量可调整上下班时间)
2、上班时间:每天8:30――17:30,其中12:00――14:00为午餐、休息时间。
3、为加强管理,保障员工的充分休息,公司严格控制加班。但因生产业务的实际需要,公司适当安排加班,员工应予配合。
4、全年有薪节假日共10个工作日:(总经理特批的有薪节假日除外)元旦一天、春节三天、五一三天、国庆三天。
5、中秋节、冬至、新年除夕,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提前下班,具体以节日前发出的通知为准。
6、有关假期制度:
(1)已达婚龄的员工,结婚前后可享受婚假3天。
(2)产育假
a、凡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有关规定的女性员工可享受产育假。
b、产假45天:其中产前休假10天,难产者可增加产假15天。
(4)员工享受婚假、产育假期间基本工资照发。
(5)病假工资:按照请假计算。出现工伤时的病假工资计发,按劳动法规定办理。
(6)员工请假(包括产育、婚、病、事、年假等)均需事先申请,未经批准请假或未办理请假手续的按旷工处理。
(7)加班工资:每个星期六计算为加班工资,为平时的二倍,但是有请假、旷工行为者应先扣除请假、旷工时间后再计算;
(8)关于迟到:迟到1-15分钟计算为迟到,扣当天工资的1/3;迟到超过15分钟到30分钟算旷工,扣半天工资;迟到30分钟以上计算为旷工一天,扣二天工资;
(5)病假工资:按照请假计算。出现工伤时的病假工资计发,按劳动法规定办理。
六、薪酬
1、工资是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或协议,支付给职工的劳动薪金。
2、正式员工的薪酬组成。
*基本工资(按不同岗位设置职级,对岗不对人);
*绩效工资(销售提成、超产工资、节约奖、综合奖、加班费);
*津贴(对人不对岗含:午餐、特殊岗位补贴)。
3、公司根据每位员工的职位、工种、技能、经验、学历、工作表现、贡献及社会通胀,公司赢利、经营状况及有关政府规定等因素调整员工的工资。
4、员工必须对自己的工资情况保密。
5、工资支付日期:每月十五日为上月薪金发薪日,员工每月收到个人
薪金单后,若发现有差异,应在三天内通知人力资源部核查,核准后在下月发薪日更正。如超过十日,公司有权拒绝更正。如特殊情况,须经部门主管同意及人力资源部审批后方可办理。
6、工资要本人签名领取,如因故不能本人领取时,可委托他人代领,但必须出具委托证明。
7、加班工资的规定:
凡符合公司申请加班程序的加班费将按公司有关薪金制度执行。
8、公司不克扣职工工资,但可以代扣水电费、房租、个人所得税,应由职工个人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及法规规定的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它费用。
七、津贴
正式员工享受公司发放的津贴。津贴包含午餐、特殊岗位补贴。
八、奖金
1、公司规定每月十五日发放上月的奖金、超产奖、节约奖。
2、奖金分配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3、未满试用期的行政职员不予发放奖金。
4、对在当月中有危害企业行为的员工,经人力资源部确认后按有关规定扣除其奖金。
5、公司每年根据其财政状况和员工个人工作表现及有关情况由董事会决定年终奖金幅度。
6、公司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适时制定各类奖励方案。
九、劳动合同
全体员工必须按《劳动法》及广州市相应的劳动法规的有关规定与公司签署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依据以下条款进行签署:
1、公司用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的签署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不得违反各级劳动法律的规定。
2、劳动合同签署后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双方必须履行劳动合同所约定的义务。
3、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应具备以下条款:
a、劳动合同的期限;
b、工作内容;
c、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d、劳动报酬;
e、劳动纪律;
f、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
g、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4、签署劳动合同前,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5、劳动合同没有变更,公司不得安排劳动者从事合同规定以外的工作或调换工作岗位,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除外:
a、双方协商同意的;
b、发生事故或故障,需要抢修或人员的临时调动;
c、因生产工作需要,单位内部机构或工种、岗位之间的临时调动;
d、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它情况。
6、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变更劳动合同:
a、双方协商同意的;
b、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劳动法规已经变更的;
c、因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
d、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7、任何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内容,都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被通知方接到通知后,应在15日内做出答复。逾期不答复视为同意变更劳动合同。
8、劳动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提前解除。
9、劳动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严重违反劳动合同和公司规章制度的;
c、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或泄露商业秘密、对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0、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方可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a、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不能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的;
b、劳动者患病或因工受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
c、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d、不能积极主动工作,采取偷懒、投机、欺骗等手段抵制工作的;
e、符合劳动合同的约定的解除条件的。
11、有下列情况之一,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内;
b、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公司生产条件达不到劳动者安全卫生要求,严重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
c、公司不履行劳动合同约定条款,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
d、公司不按劳动合同或支付劳动报酬,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的;
e、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12、双方续签劳动合同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应以书面形式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如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13、职工被开除、除名、辞退,劳动合同自行解除。
14、被辞退的员工无理取闹、影响生产、工作和生产秩序的,送公安部门处理。
十、培训与进修
1、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可分为公司的整体培训、部门培训、国内学习培训等。
2、任何员工进入公司都要经过新员工公司导向培训和上岗培训,未经上岗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能上岗。
十一、员工绩效考核
1、试用期考核
由试用单位直属主管负责考核,期满考核合格者,填具“试用人员考核表”报经上级主管核准后,方得正式雇用。
2、平时考核
a、各级主管对于所属员工应就其品行、学识、经验、能力、工作效率、勤惰等,随时作的考核,凡有特殊功过者,应随时报请奖惩。
b、人事部门应将员工假勤奖惩随时记录,为年度考核作参考。
3、年度考核:其办法另订。
4、员工年度考核定每年元月举行,由各部门主管参与平时考核记录及人事记录的假勤记录、并由考核小组核定。
5、办理考核人员应严守秘密,不得徇私舞弊或贻误。
6、参加考核人员的姓名,名列于考核人员名册内,但应另附不参加人员名册报备。
7、年度考核时,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考核成绩不得列为优等。
(1)所请各假(不包括公假)合计数超过人事规定请假办法额定日数者。
(2)旷工日数达2天以上者。
第9篇 生物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准确度、精密度和性能,提高生产监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计量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监视和测量设备中属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还应执行公司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测量和监控设备的配置、校准、使用、维修、偏离校准状态的处置等内容。
3、职责
3.1、物资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采购。
3.2、安全部、生产部负责采购前的技术审查。
3.3、备件保管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入库和发放管理,及对报废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回收处理。
3.4、生产车间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验收、安装、建档、维修、保养、报废拆除,并负责联系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定期校验。
3.5、各使用车间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卫生清理。
4、工作程序
4.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与入库
4.1.1、各车间需要购置或更新监视和测量设备及备品备件时,应事先提出计划报设备部、安环部进行技术审查,由生产部、安环部部长签字后交供应部进行采购。
4.1.1.2、未经生产部、安环部审核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不论由什么渠道,采购部门应拒绝采购,财务部门应拒绝付款。
4.1.1.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型要合理,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供货安装单位要有相应资质。
4.1.1.4、新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具有法定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装箱清单,否则不予入库。
设备进厂后由公司电仪车间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杜绝入库发放使用。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
4.2 .1、凡是生产、使用、储存、充装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险化学品的重点岗位和要害部位,都必须安装合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4.2.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位置要合理,能够起到有效的监视和测量作用。
4.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验
4.3.1、监视和测量设备应按校验周期要求进行校验。
4.3.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定期校验要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测报告由档案室统一保管。
4.3.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一般校正,由电仪车间仪表岗位负责。
4.4、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4.4.1、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保持其准确度。
4.4.2、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校验的有效期内使用,严禁超期使用,使用中如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的校准状态时,应对其重新进行校准。
4.4.3、对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使用步骤和方法。
4.4.4、使用车间应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表面清洁和完好。
4.4.5、使用人员要随时观察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状态,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仪表人员进行处理。
4.5、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5.1、各单位要维护好自己单位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以便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如有显示不正常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立即通知仪表人员进行维修。
4.5.2、仪表人员每月要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检查,若发现有非正常性损坏或丢失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要及时上报生产部。
4.5.3 、生产车间仪表岗位要定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保养和检查,并做好记录。
4.5.4、生产车间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并制定维护保养计划,按计划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4.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失效处理
4.6.1、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若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状态时,生产车间应及时联系有资格的单位或人员进行维修、检定。
4.6.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报废应经安全部、生产车间确认后,进行报废处理。
4.6.3、报废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电器仪表维修负责拆除,由备件仓库负责收回统一保管。
第10篇 生物公司安全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危险性作业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区域内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动土作业、抽堵盲板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性作业。
3、职责
3.1、安全部为相关危险性作业许可证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性作业许可证审批权限的划分、存档、现场检查。
3.2、各作业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性作业的具体实施,负责作业风险分析,许可证填写,现场监护等。
3.3、各与作业有关的部门、领导负责作业许可证的审查、确认。
4、作业内容
4.1、作业内容
4.1.1、动火作业,包括电、气焊接、切割等。
4.1.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包括入储罐、塔、釜、槽车、地下池、炉膛、沟道、烟道、排气道等。
4.1.3、临时用电作业
4.1.4、高处作业,二级以上高处作业情况下。
4.1.5、吊装作业,起吊5 吨以上重物等情况下。
4.1.6、动土作业
4.1.7、抽堵盲板作业
4.1.8、设备检修作业
4.2、作业申请
4.2.1、作业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列出可能发生的风险,风险分析结果填写在作业许可证上。
4.2.2、作业单位填写作业许可证。作业许可证签名必须由本人签写。
4.3、审批
4.3.1、作业单位申请人持经作业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的作业许可证后通知审批人,审批人应到作业现场,对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逐一落实,确认所有措施都落实到位后,签字批准。
4.3.2、审批权限
动火作业,二级、一级动火由车间、部门审批,特殊动火由安全部审批。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由作业单位制定措施签字后,报生产管理部门审核后,经过公司领导审批后实施。
抽堵盲板作业由作业单位审核后报生产管理部门审批。
临时用电作业由电仪科审批。
动土及断路作业由生产部审批。
4.3.3、审批流程
由作业单位填写相关内容后,由安全员现场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后,由作业单位交最终审批人签字,审批部门存档。
4.3.4、如因特殊情况下的危险性作业,需进行多方会签的,由作业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会审,共同会签后交分管安全副总审批。
4.4、作业
作业许可证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进行作业。
4.5、作业许可证存档
作业许可证必须存档,作业人员和审批部门各持一份,审批部门存档备查。
作业许可证存档期为一年。
5、安全作业许可相关规定
5.1 动火作业
5.1.1、动火作业分级
动火作业分特殊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
5.1.2、动火作业区域划分
特殊动火作业区域: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
一级动火作业区域包括,亚临界萃取车间、精制车间、燃油锅炉周边20 米范围内、其他密闭性容器动火;公司走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二级动火作业区域包括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区域外的其他区域。
5.1.3、动火作业安全防火基本要求
5.1.3.1、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许可证》,进入受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时,还须执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或高处作业的安全规定。
5.1.3.2、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5.1.3.3、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订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5.1.3.4、在设备、管道上进行动火作业,应进行除油预处理工序。
5.1.3.5、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5.1.3.6 、凡在有可燃物构件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隔绝措施。
5.1.3.7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 m 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 m 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10 m 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5.1.3.8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程度,保证安全可靠。5.1.3.9、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5.1.3.10 、动火作业完毕,作业人和监火人以及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监火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5.1.3.11、特殊动火作业的安全防火要求
特殊动火作业在符合5.1.3.1—5.1.3.10 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5.1.3.11.1、在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得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
5.1.3.11.2、应事先制定安全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必要时可请专职消防队到现场监护。
5.1.3.11.3、动火作业前,工段应通知生产调度部门及有关单位,使之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5.1.3.11.4、动火作业过程中,应使系统保持正压,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5.1.3.11.5、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应良好,以便使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
5.1.4 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
5.1.4.1、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安全分析,动火分析的取样点要有代表性。
5.1.4.2、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作业,应采取上、中、下取样;在较长的物料管线上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取样;在设备外部动火作业,应进行环境分析,且分析范围不小于动火点10 m。
5.1.4.3、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 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 min,应重新取样分析。特殊动火作业期间还应随时进行监测。
5.1.4.4、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或其它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检测设备应经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
5.1.4.5、动火分析合格判定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5.1.5、职责要求
5.1.5.1、动火作业负责人
5.1.5.1.1、负责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并对动火作业负全面责任。
5.1.5.1.2、应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
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
5.1.5.1.3、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5.1.5.2、作业人
5.1.5.2.1、应参与风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安全措施的制定。
5.1.5.2.2、应逐项确认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1.5.2.3、应确认动火地点和时间。
5.1.5.2.4、若发现不具备安全条件时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5.1.5.3、监火人
5.1.5.3.1、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与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作业,及时联系有
关人员采取措施。
5.1.5.3.2 、应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它工作。
5.1.5.3.3 、当发现动火人违章作业时应立即制止。
5.1.5.3.4 、在动火作业完成后,应会同有关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
场。
5.1.5.4、动火部位负责人
5.1.5.4.1、对所属生产系统在动火过程中的安全负责。参与制定、负责落实动火安全措施,负责生产
与动火作业的衔接。
5.1.5.4.2 、检查、确认《作业证》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作业证》应及时制止动火作业。
5.1.5.4.3、在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
5.1.5.5、分析人员
分析人员对动火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负责。应根据动火点所在车间的要求,到现场取样分析,在《作
业证》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
5.1.5.6、动火作业的审批人
5.1.5.6.1、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是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最终确认人,对自己的批准签字负责。
5.1.5.6.2、审查《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5.1.5.6.3、到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
5.1.6、《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5.1.6.1、《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区分
特殊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的《动火安全作业证》应以明显标记加以区分。
5.1.6.2、《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和使用要求
5.1.5.1.2、应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
5.1.5.1.3、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5.1.5.2、作业人
5.1.5.2.1、应参与风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安全措施的制定。
5.1.5.2.2、应逐项确认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1.5.2.3、应确认动火地点和时间。
5.1.5.2.4、若发现不具备安全条件时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5.1.5.3、监火人
5.1.5.3.1、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与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5.1.5.3.2 、应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它工作。
5.1.5.3.3 、当发现动火人违章作业时应立即制止。
5.1.5.3.4 、在动火作业完成后,应会同有关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5.1.5.4、动火部位负责人
5.1.5.4.1、对所属生产系统在动火过程中的安全负责。参与制定、负责落实动火安全措施,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
5.1.5.4.2 、检查、确认《作业证》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作业证》应及时制止动火作业。
5.1.5.4.3、在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
5.1.5.5、分析人员
分析人员对动火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负责。应根据动火点所在车间的要求,到现场取样分析,在《作业证》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
5.1.5.6、动火作业的审批人
5.1.5.6.1、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是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最终确认人,对自己的批准签字负责。
5.1.5.6.2、审查《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5.1.5.6.3、到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
5.1.6、《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5.1.6.1、《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区分
特殊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的《动火安全作业证》应以明显标记加以区分。
5.2.4.3、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5.2.4.4、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5.2.5 、监测
5.2.5.1 、作业前30 min 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5.2.5.2 、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5.3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5.2.5.4 、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 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作业中断超过30 min 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
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5.2.5.5 、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5.2.5.6 、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5.2.6 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5.2.6、个体防护措施
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5.2.3 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5.2.6.1 、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5.2.6.2 、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5.2.6.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5.2.6.4 、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5.2.7 、照明及用电安全
5.2.7.1、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及金属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5.2.7.2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5.2.7.3 、临时用电应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证,按规定架设和拆除。
5.2.8、监护
5.2.8.1 、受限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5.2.8.2 、进入受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5.2.8.3 、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5.2.8.4 、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
5.2.9 、其它安全要求5.2.9.1 、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2.9.2 、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5.2.9.3 、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5.2.9.4 、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2.9.5、受限空间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5.2.9.6、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5.2.9.7、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5.2.9.8 、在受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高处作业安全规定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
5.2.9.9 、在受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按动火作业安全规定进行。
5.2.9.10、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作业人员离开受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
5.2.9.11 、作业结束后,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5.2.10、职责要求
5.2.10.1、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5.2.10.1.1 、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5.2.10.1.2 、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5.2.10.1.3、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5.2.10.1.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5.2.10.1.5 、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5.2.10.2 、监护人员的职责
5.2.10.2.1 、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
5.2.10.2.2、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5.2.10.2.3、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受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
5.2.10.2.4 、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5.2.10.3、作业人员的职责
5.2.10.3.1、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受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5.2.10.3.2 、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5.2.10.3.3 、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5.2.10.3.4、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5.2.10.3.5、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5.2.10.3.6、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5.2.10.4 、审批人员的职责
5.2.10.4.1 、审查《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5.2.10.4.2 、到现场了解受限空间内外情况。
5.2.10.4.3 、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2.11、《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5.2.11.1、《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由作业单位负责办理。
5.2.11.2、《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所列项目应逐项填写,安全措施栏应填写具体的安全措施。
5.2.11.3、一处受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当受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5.2.11.4、《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一式二联,分别由作业负责人、审批部门存查。
5.3、临时用电作业
5.3.1、临时用电作业必须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5.3.2、安装架设临时用电人员持有电工作业操作证,严禁非专业人员擅自接用电源,电气故障应由电工排除。
5.3.3、在防爆场所使用的临时电源、电气元件和线路符合相应的防爆等级要求。
5.3.4、临时用电应采取可靠的接地、接零措施。
5.3.5、临时用电线路架空线路不得采用裸线,架空在装置内不得低于2.5 米,道路不低于5 米,横穿道路时应用可靠的保护措施。
5.3.6、暗管埋设及地下电缆线路设有“走向标识”和安全标识,电缆埋深大于0.7 米。
5.3.7、现场临时配电盘、箱应有防雨设施。
5.3.8、临时用电设施应安装漏电保护器,移动工具、手持工具应一机一闸保护。
5.3.9、用电设备、线路容量、负荷符合要求。
5.3.10、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v,在特别潮湿的场所或金属设备内作业装设的临时照明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5.3.111、送电前要对临时用电线路、电气元件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送电。
5.3.12、临时用电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临时用电规定,不得变更临时用电地点和工作内容,禁止任意增加用电负荷。
5.3.12、用电结束后,临时施工用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立即拆除,由用电单位和电仪科人员共同检查验收签字。
5.4、高处作业
5.4.1、高处作业前的安全要求
5.4.1.1 、进行高处作业前,应针对作业内容,进行危险辨识,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将辨识出的危害因素写入《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并制定出对应的安全措施。
5.4.1.2 、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患有职业禁忌证(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精神疾病等)、
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处作业。
5.4.1.3 、从事高处作业的单位应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作业。
5.4.1.4 、《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审批人员应赴高处作业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批准高处作业。
5.4.1.5、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应在作业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后投入使用。
5.4.1.6、高处作业前要制定高处作业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有关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
5.4.1.7 、在下列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的,应执行单位的应急预案:
(1)遇有6 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下的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2)在临近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的场所进行高处作业时,作业点的有毒物浓度不明。
5.4.1.8、高处作业前,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应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交代现场环境和作业安全要求以及作业中可能遇到意外时的处理和救护方法。
5.4.1.9 、高处作业前,作业人员应查验《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检查验收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作业。
5.4.1.10 、高处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
5.4.1.11、高处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制定安全措施并填入《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内。
5.4.1.12 、高处作业使用的材料、器具、设备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要求。
5.4.1.13 、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高处作业应根据实际要求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吊笼、梯子、防护围栏、挡脚板等。跳板应符合安全要求,两端应捆绑牢固。作业前,应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坚固、牢靠。夜间高处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
5.4.1.14 、供高处作业人员上下用的梯道、吊笼等要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作业人员上下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固定式钢直梯、钢斜梯、便携式木梯和便携式金属梯应符合要求。
5.4.1.15、便携式木梯和便携式金属梯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踏板不得有缺档。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应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 处。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铰链应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5.4.2、高处作业中的安全要求与防护
5.4.2.1、高处作业应设监护人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应坚守岗位。
5.4.2.2 、作业中应正确使用防坠落用品与登高器具、设备。高处作业人员应系用与作业内容相适应的安全带,安全带应系挂在作业处上方的牢固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架或钢丝绳上,不得系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安全带不得低挂高用。系安全带后应检查扣环是否扣牢。
5.4.2.3 、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应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持物。工具在使用时应系安全绳,不用时放入工具袋中。不得投掷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易滑动、易滚动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应采取防止坠落措施。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5.4.2.4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6 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特级高处作业、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5.4.2.5 、在临近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放空管线或烟囱的场所进行高处作业时,作业点的有毒物浓度应在允许浓度范围内,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应急状态下,按应急预案执行;
5.4.2.6 、带电高处作业应符合gb/t 13869 的有关要求。高处作业涉及临时用电时应符合jcj 46 的有关要求。
5.4.2.7 、高处作业应与地面保持联系,根据现场配备必要的联络工具,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尤其是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或附近有放空管线的位置高处作业时,应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如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等),应事先与车间负责人或工长取得联系,确定联络方式,并将联络方式填入《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的补充措施栏内。
5.4.2.8 、不得在不坚固的结构(如彩钢板屋顶、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等)上作业,登不坚固的结 (3)在降雪时进行的雪天高处作业;
(4)在降雨时进行的雨天高处作业;
(5)在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进行的夜间高处作业;
(6)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带电高处作业;
(7)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悬空高处作业。
5.4.4.3、作业负责人应根据高处作业的分级和类别向审批单位提出申请,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
《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一式二份,交作业人员、交安全管理部门存查。
5.4.4.4、《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有效期7 天,若作业时间超过7 天,应重新审批。对于作业期较长的项目,在作业期内,作业单位负责人应经常深人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若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许可证》。
5.5、吊装作业
5.5.1、吊装作业分级
吊装作业按吊装重物的质量分为三级:
(1)一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大于100t;
(2)二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大于等于40t 至小于等于100t;
(3)三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大于等于5t 至小于40t。
(4)四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小于5t。
5.5.2、作业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5.5.2.1 、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对吊装机具进行日检、月检、年检。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吊装机具,应进行检修处理,并保存检修档案。检查应符合gb 6067。
5.5.2.2 、吊装作业人员(指挥人员、起重工)应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从事吊装作业指挥和操作。
5.5.2.3、吊装质量大于等于40t 的重物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吊装物体虽不足40t,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以及在作业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也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5.5.2.4、吊装作业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经作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审查,报主管安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5.5.2.5 、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的载荷不得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
5.5.3、作业前的安全检查
吊装作业前应进行以下项目的安全检查:5.5.3.1 、相关部门应对从事指挥和操作的人员进行资质确认。
5.5.3.2 、相关部门进行有关安全事项的研究和讨论,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确认。
5.5.3.3 、实施吊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对起重吊装机械和吊具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5.5.3.4 、实施吊装作业单位使用汽车吊装机械,要确认安装有汽车防火罩。
5.5.3.5 、实施吊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对吊装区域内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包括吊装区域的划定、标识、障碍)。警戒区域及吊装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安全警戒标志应符合gb 16179 的规定。
5.5.3.6 、实施吊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在施工现场核实天气情况。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6 级以上大风时,不应安排吊装作业。
5.5.4、作业中的安全措施
5.5.4.1 、吊装作业时应明确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应佩戴明显的标志;应佩戴安全帽。
5.5.4.2 、应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gb 5082 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指挥人员按信号进行指挥,其他人员应清楚吊装方案和指挥信号。
5.5.4.3 、正式起吊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地锚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将工件放回地面,排除故障后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装。
5.5.4.4 、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未经有关部门审查核算,不得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
5.5.4.5 、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6 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5.5.4.6 、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向指挥者报告,没有指挥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5.5.4.7 、起吊重物就位前,不许解开吊装索具。
5.5.4.8、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地载荷不得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
5.5.5、操作人员应遵守的规定
5.5.5.1 、按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由何人发出,均应立即执行。
5.5.5.2、司索人员应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并及时报告险情。
5.5.5.3 、当起重臂吊钩或吊物下面有人,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不得进行起重操作。
5.5.5.4 、严禁起吊超负荷或重物质量不明和埋置物体;不得捆挂、起吊不明质量,与其他重物相连、埋在地下或与其他物体冻结在一起的重物。
5.5.5.5 、在制动器、安全装置失灵、吊钩防松装置损坏、钢丝绳损伤达到报废标准等情况下严禁起吊操。
5.5.5.6 、应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
5.5.5.7 、重物捆绑、紧固、吊挂不牢,吊挂不平衡而可能滑动,或斜拉重物,棱角吊物与钢丝绳之间没有衬垫时不得进行起吊。
5.5.5.8、不准用吊钩直接缠绕重物,不得将不同种类或不同规格的索具混在一起使用。
5.5.5.9 、吊物捆绑应牢靠,吊点和吊物的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5.5.5.10 、无法看清场地、无法看清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时,不得进行起吊。
5.5.5.1、1 起重机械及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缆风绳和吊物不得靠近高低压输电线路。在输电线路近旁作业时,应按规定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时,应停电后再进行起重作业。
5.5.5.12、停工和休息时,不得将吊物、吊笼、吊具和吊索吊在空中。
5.5.5.13、在起重机械工作时,不得对起重机械进行检查和维修;在有载荷的情况下,不得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
5.5.5.14 、下方吊物时,严禁自由下落(溜);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5.5.5.15 、遇大雪、暴雨、大雾及6 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露天作业。
5.5.5.16、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例如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时,除遵守本规定,还应遵守该定型起重机械的操作规范。
5.5.6、作业完毕作业人员应做的工作
5.5.6.1 、将起重臂和吊钩收放到规定的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应放到零位,使用电气控制的起重机械,应断开电源开关。
5.5.6.2、对在轨道上作业的起重机,应将起重机停放在指定位置有效锚定。
5.5.6.3 、吊索、吊具应收回放置到规定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5.5.6.4 、对接替工作人员,应告知设备存在的异常情况及尚未消除的故障。
5.5.7、《吊装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5.5.7.1、吊装质量大于10t 的重物应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吊装安全作业证》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5.5.7.2 、项目单位负责人从安全管理部门领取《吊装安全作业证》后,应认真填写各项内容,交安全部批准。对本规定5.5.2.3 规定的吊装作业,应编制吊装方案,并将填好的《吊装安全作业证》与吊装方案一并报安全部负责人批准。
5.5.7.3 、《吊装安全作业证》批准后,项目单位负责人应将《吊装安全作业证》交吊装指挥。吊装指挥及作业人员应检查《吊装安全作业证》,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5.5.7.4 、应按《吊装安全作业证》上填报的内容进行作业,严禁涂改、转借《吊装安全作业证》,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部位。
5.5.7.5 、对吊装作业审批手续齐全,安全措施全部落实,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方可进行作业。
5.6、动土作业
5.6.1、动土作业应办理《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没有《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严禁动土作业。
5.6.2 、《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经单位有关水、电、汽、设备、消防、安全等部门会签,由单位动土作业主管部门审批。
5.6.3、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着装并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现场危害辨识,并逐条落实安全措施。
5.6.4、作业前,应检查工具、现场支撑是否牢固、完好,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5.6.5 、动土作业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设置护栏、盖板和警告标志,夜间应悬挂红灯示警。
5.6.6 、严禁涂改、转借《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不得擅自变更动土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地点。
5.6.7、动土临近地下隐蔽设施时,应使用适当工具挖掘,避免损坏地下隐蔽设施。
5.6.8 、动土中如暴露出电缆、管线以及不能辨认的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妥善加以保护,报告动土审批单位处理,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动土作业。
5.6.9 、挖掘坑、槽、井、沟等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5.6.9.1 、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准采用挖底脚的办法挖掘。
5.6.9.2、在挖较深的坑、槽、井、沟时,严禁在土壁上挖洞攀登,当使用便携式木梯或便携式金属梯时,应符合相关要求。作业时应戴安全帽。
5.6.9.3 、要视土壤性质、湿度和挖掘深度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挖出的泥土堆放处所和堆放的材料至少应距坑、槽、井、沟边沿0.8 m,高度不得超过1.5 m。如发现边坡有裂缝、松疏或支撑有折断、走位等异常危险征兆,应立即停止工作,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5.6.9.4 、在坑、槽、井、沟的边缘安放机械、铺设轨道及通行车辆时,应保持适当距离,采取有效的固壁措施,确保安全。
5.6.9.5、在拆除固壁支撑时,应从下而上进行。更换支撑时,应先装新的,后拆旧的。
4.9.6 、作业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并对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区域进行监测。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待采取了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
5.6.9.7 、所有人员不准在坑、槽、井、沟内休息。
5.6.10、作业人员多人同时挖土应相距在2m 以上,防止工具伤人。作业人员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撤离 作业现场。
5.6.11、在危险场所动土时,应有专业人员现场监护,当所在生产区域发生突然排放有害物质时,现场监护人员应立即通知动土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5.6.12、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回填土,并恢复地面设施。
5.6.14、《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的管理
5.6.14.1、《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由安全部门负责审批、管理。
5.6.14.2 、动土申请单位在动土作业主管部门领取《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填写有关内容后交施工单位。
5.6.14.3、施工单位接到《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后,填写《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中有关内容后将《动
土安全作业许可证》交动土申请单位。
5.6.14.4 、动土申请单位从施工单位得到《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后交单位动土作业主管部门,并由其牵头组织工程有关部门审核会签后审批。
5.6.14.5、动土作业审批人员应到现场核对图纸。查验标志,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签发《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
5.6.14.6 、动土申请单位应将办理好的《动土安全作业许可证》留存,分别送审批部门、施工单位各一份。
5.6.14.7、一个施工点、一个施工周期内办理一张作业许可证。
5.7、抽堵盲板作业
5.7.1、盲板要求
盲板及垫片应符合以下要求:
5.7.1.1、盲板应按管道内介质的性质、压力、温度选用适合的材料。高压盲板应按设计规范制造。
5.7.1.2、盲板的直径应依据管道法兰密封面直径制作,厚度应经强度计算。
5.7.1.3 、一般盲板应有一个或两个手柄,便于辨识、抽堵,8 字盲板可不设手柄。
5.7.1.4、应按管道内介质性质、压力、温度选用合适的材料做盲板垫片。
5.7.2、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要求
5.7.2.1、盲板抽堵作业实施作业证管理,作业前应办理《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
5.7.2.2、盲板抽堵作业人员应经过安全教育和专门的安全培训。
5.7.2.3、作业人员应对现场作业环境进行有害因素辨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5.7.2.4、盲板抽堵作业应设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5.7.2.5、在作业复杂、危险性大的场所进行盲板抽堵作业,应制定应急预案。
5.7.2.6、在有毒介质的管道、设备上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系统压力应降到常压,作业人员应穿戴适合的防护用具。
5.7.2.7、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距作业地点30m 内不得有动火作业;工作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具;作业时应使用防爆工具。
5.7.2.8、在强腐蚀性介质的管道、设备上进行抽堵盲板作业时,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止酸碱灼伤的措施。
5.7.2.9、在介质温度较高、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烫伤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应采取防烫措施。
5.7.2.10、高处盲板抽堵作业应按高处作业安全规定进行。
5.7.2.11、不得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两处及两处以上的盲板抽堵作业。
5.7.2.12、抽堵盲板时,应按盲板位置图及盲板编号,由生产车间设专人统一指挥作业,逐一确认并做好记录。
5.7.2.13、作业结束,由盲板抽堵作业单位、生产车间专人共同确认。
5.7.3、职责要求
5.7.3.1、生产车间负责人
5.7.3.1.1 、应了解管道、设备内介质特性及走向,制定、落实盲板抽堵安全措施,安排监护人,向作业单位负责人或作业人员交代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5.7.3.1.2 、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止盲板抽堵作业。
5.7.3.1.3、作业完成后,应组织检查盲板抽堵情况。
5.7.3.2、监护人
5.7.3.2.1、负责盲板抽堵作业现场的监护与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并及
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5.7.3.2.2、应坚守岗位,不得脱岗;在盲板抽堵作业期间,不得兼做其它工作。
5.7.3.2.3、当发现盲板抽堵作业人违章作业时应立即制止。
5.7.3.2.4、作业完成后,要会同作业人员检查、清理现场,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现场。
5.7.3.3、作业单位负责人
5.7.3.3.1、了解作业内容及现场情况,确认作业安全措施,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
5.7.3.3.2、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安排人员进行盲板抽堵作业。
5.7.3.4、作业人
5.7.3.4.1、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
施。
5.7.3.4.2、要逐项确认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7.3.4.3 、若发现不具备安全条件时不得进行盲板抽堵作业。
5.7.3.4.4、作业完成后,会同生产单位负责人检查盲板抽堵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5.7.3.5、审批人
5.7.3.5.1、审查《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5.7.3.5.2 、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7.4、《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5.7.4.1、《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由生产车间办理。
5.7.4.2、盲板抽堵作业宜实行一块盲板一张作业证的管理方式。
5.7.4.3、严禁随意涂改、转借《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 变更盲板位置或增减盲板数量时,应重新办理《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
5.7.4.4、《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由生产车间负责填写、盲板抽堵作业单位负责人确认、生产部审批。
5.7.4.5、经审批的《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一式两份,盲板抽堵作业单位、审批部门存档。
5.8、设备检修作业
5.8.1、检修前的安全要求
5.8.1.1 、外来检修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并在其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检修施工业务。
5.8.1.2、在签订设备检修合同时,应同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5.8.1.3、根据设备检修项目的要求,检修施工单位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检修方案应经设备使用单位审核。检修方案中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并明确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检修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具体安全工作。
5.8.1.4、检修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8.1.4.1 、有关检修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5.8.1.4.2、检修作业现场和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5.8.1.4.3 、检修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5.8.1.4.4 、相关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
5.8.1.5 、检修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安全标志。
5.8.1.6 、检修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检修作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检修方案交底。
5.8.1.7 、检修前施工单位要做到检修组织落实、检修人员落实和检修安全措施落实。
5.8.1.8、当设备检修涉及高处、动火、动土、吊装、抽堵盲板、受限空间等作业时,须按相关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执行。
5.8.1.9、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并按规定安装和架设。
5.8.1.10、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隔绝、清洗、置换,合格后交出。
5.8.1.11、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与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共同检查,确认设备、工艺处理等满足检修安全要求。5.8.1.12、应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等各种工器具进行检;
手持式、移动式电气工器具应配有漏电保护装置。凡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工器具不得使用。
5.8.1.13、对检修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设置安全警示标牌或加锁。
5.8.1.14、对检修作业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应安排专人检查,并保证完好。
5.8.1.15、对检修现场的梯子、栏杆、平台、箅子板、盖板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5.8.1.16、对有腐蚀性介质的检修场所应备有人员应急用冲洗水源和相应防护用品。
5.8.1.17、对检修现场存在的可能危及安全的坑、井、沟、孔洞等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设置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5.8.1.18、应将检修现场影响检修安全的物品清理干净。
5.8.1.19、应检查、清理检修现场的消防通道、行车通道,保证畅通。
5.8.1.20、需夜间检修的作业场所,应设满足要求的照明装置。
5.8.2、检修作业中的安全要求
5.8.2.1、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5.8.2.2 、检修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8.2.3 、从事特种作业的检修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5.8.2.4 、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时,应统一协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8.2.5 、夜间检修作业及特殊天气的检修作业,须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5.8.2.6 、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危及检修人员安全时,设备使用单位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作业场所。经处理,异常情况排除且确认安全后,检修人员方可恢复作业。
5.8.3、检修结束后的安全要求
5.8.3.1、因检修需要而拆移的盖板、箅子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应恢复其安全使用功能。
5.8.3.2、检修所用的工器具、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应及时撤离现场。
5.8.3.3、检修完工后所留下的废料、杂物、垃圾、油污等应清理干净。
6、附则
本制度解释权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5.1.6.2、《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和使用要求
第11篇 生物公司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剧毒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试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安全部负责制定《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检查台帐,并负责组织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调查。
3.2、供应部负责对试剂的采购
3.3、开发中心负责对试剂的储存、使用等情况进行管理。
4、控制程序
4.1、剧毒化学品的储存、使用部门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公司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4.2、剧毒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剧毒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和单件质量(重量),应当与所包装的剧毒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
4.3、剧毒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必须由质检部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重复使用的剧毒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
4.4、剧毒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
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剧毒危险化学品出入库,仓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剧毒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
4.5、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严格的保管制度。企业应当将剧毒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4.6、剧毒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设置警示标志、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通风设施和防护用品。
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4.7、职能部门、生产单位和仓储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生产、仓储岗位必须定时进行巡回检查,确保生产、使用、运输、储存安全。
4.8、剧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岗位必须按规定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和其他专用安全设施。
4.9、从事剧毒危险化学品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5、相关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 号)
6.记录
剧毒危险化学品出入库记录
第12篇 生物公司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消除粉尘、生产性毒物等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生产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存在粉尘、生产性毒物的作业场所的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是作业场所防尘、防毒管理的部门,负责编制防尘防毒规划,监督粉尘、生产性毒物等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的落实。
3.2、安全部负责组织粉尘、生产性毒物的年度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3.3、生产部负责动态监测生产场所的粉尘、生产性毒物。
3.4、技术质量部负责建设项目防尘、防毒设施的设计与验收。
3.5、采购部负责防尘、防毒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及更换。
3.6、生产部负责发放防尘、防毒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7、财务部负责落实防尘、防毒所需经费。
3.8、安全部负责对接触尘毒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维护检修防尘、防毒设备设施。
4、内容
4.1、公司现有的职业危害因素有:有毒物质、粉尘、噪声。
4.2、环安部应依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编制防尘防毒规划,结合挖潜、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尘毒危害。
4.3、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按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要求进行设计,严
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含防尘、防毒设施)“三同时”制度。
4.4、防尘防毒的基本要求是限制有毒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护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采取有效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定期监测和体检。
4.4.1、产生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或加工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或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料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不能实现全密闭或隔离的,就加强通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和净化处理等措施,不得随意排放。
4.4.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卫生和防护设施,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
4.4.3、在生产或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区域内,不得设置住房或工棚。
4.4.4、在存在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地面要有防水层和排水沟。
4.4.5、对产生和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对各种防尘防毒设施,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
4.4.6、在使用和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设置防护和急救器具专用柜、安全淋浴和洗眼喷泉,并有禁止饮食、吸烟以及按操作要求等警告标志。
4.4.7、所有盛装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漏泄扩散,容器外部应有警告标签。
4.4.8、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从业人员作业地点空气中粉尘及有毒物质的浓度应符合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规定。
4.4.9、安全部每年组织一次生产场所的粉尘、生产性毒物检测和评价。
4.4.10、新入公司员工必须经过健康检查,不适于从事尘毒作业的,不得分配到粉尘或有毒有害岗位。
4.4.11、对接触尘毒的在册从业人员,应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4.4.11.1、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当粉尘中含游离有毒物在10%以上时,每两年至少检查一次;在10%以下时,每三年至少检查一次。
4.4.11.2、接触有毒物质作业人员,每年至少检查一次,除一般内科项目外,还需要进行职业病的特殊项目检验。
有特殊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对有职业禁忌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