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模版
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技术人员管理办法【1】
为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环境,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能在与本人知识,能力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素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进取精神,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公司设职称领导小组,作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导机构,负责在定员、定编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比例;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及任届期满考核工作的审查。
分厂设专业技术职务考评推荐小组,负责分厂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向公司职称领导小组的推荐工作;制订分厂专业技术人员的设置,评聘方案并提交职称领导小组;以及对分厂受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年度和任届期满的考核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实施。
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范围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或考试适用于公司从事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聘任职务限于已取得某一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且在相应或相近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
三、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或考试程序
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申报,经部门领导批准,报相应级别的人事部门核定其任职条件,确认后,推荐到职称领导小组审查,最后报地方人事局,参加其相应系列的评审或考试。
四、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
(一)政治素质条件
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敬业爱岗,服从公司工作安排, 支持公司各项改革。
(二)学历条件
“员级”和“助师级”职务: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中级”职务: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高级”职务: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三)资历条件
“员级”职务:中专或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助师级”职务:中专毕业,担任“员级”职务四年以上;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工作三年;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中级”职务:大专、大学毕业担任“助师级”职务四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
“副高”职务: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四)能力、业绩条件
“员级”职务: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能承担本专业一般的技术工作。
“助师级”职务: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的一般技术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在工作中做出一定成绩。 “中级”职务: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动态,结合实际制定研究技术计划,规划,能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做出成绩,发表过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
“高级”职务:具有较系统和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有较深入的研究、掌握本专业发展前沿状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工作的复杂问题,成绩显著,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
各级职务均应具备指导下级职务工作的能力,负有为公司培养人才的职责,任期内应具体负责指导一名下一级职务人员工作和业务学习。
五、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规定
财会、经济、统计、审计专业的资格取得,需符合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学历、工作年限的要求,方可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
六、职称外语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凡要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除符合免试条件的外,必须通过一门外语的考试,因特殊情况采取“先评候补”取得资格者,在聘期内必须通过外语考试,否则不再续聘。
七、职称计算机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除符合免试条件的外,必须参加全国职称计算机统一考试并成绩合格者,方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八、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考试费用的规定
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取得,其评审、答辩、考试等各项费用由申报者本人承担。
九、考核及聘用办法
公司对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聘分开的原则,实行两年一聘用,一年一次年度考核,两年一次任届期满考核。
(一)考核原则:强调政治与业务全面考核,注重实绩,客观、公正、公开性原则。
(二)考核范围:已被聘任,任命的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
(三)考核目标:专业技术人员聘任 、任命到相应岗位后的工作优劣,贡献大小。
(四)考核内容:从德、能、绩、勤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即考核政治思想、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专业技术任务的数量、质量,实绩,效益,补充新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工作态度,敬业精神。
(五)考核标准:以百分制计算,政治思想好20分;全面履行了岗位职责25分,完成专业技术任务45分,通过各种途径补充专业技术知识10分。
(六)考核程序:自我总结,被指导人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评价,考核评语。
(七)考核结论:95分以上为优秀,80—94为称职,60---79分为基本称职,59分以下为不称职。
(八)聘期管理:打破聘任终身制,凡考核结论为不称职者,将对其实行低聘或解聘,没有受聘或受聘后又被解聘者,均不享受相应的职务工资待遇。 九、待遇:聘期内按公司规定执行
十、本办法由公司职称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经公司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并从发文之日起执行。
技术人员管理办法【2】
一、基本行为规范:
1、忠于职守、服从安排,不得阳奉阴违或者敷衍塞责。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级提高工作效率,业务技能上应力求精益求精。
3、工作时间内谢绝会客;如确有必要,须经部门经理批准。
4、在办公场所内不得吸烟、乱扔纸屑;保持环境美观整洁。技术部管理制度。
5、同事之间应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不得有吵闹、聊天、搬弄事非等破坏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
6、办公时间不得利用公司电话、电脑等办公设施办私事。
二、电脑使用和管理:
1、电脑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未经负责人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使用。
2、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更换电脑软硬件,拒绝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光盘。
3、禁止使用、传播、编制、复制电脑游戏,严禁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
4、公司鼓励员工探索、开发网络资源,为领导正确决策和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5、技术部电脑专人专用,非技术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技术部。技术部管理制度。
三、电脑维护管理:
1、电脑发生故障时,使用者作简易处理仍不能排除的,应立即报告部门经理。
2、对电脑维修维护时,首先确保对有效信息进行拷贝,避免操作不当而遗失。
3、如电脑软硬件需要更换须经部门经理同意,涉及金额较大的维修,应报总经理批准。
4、如发生涉及电脑软硬件重大损失事故,公司应将其作专案处理。
5、凡外请技术员对电脑进行维修时,技术部应派员陪同并予以协助。
6、若因员工操作不当而额外增加的电脑维护费用和造成的其他损失,公司将酌情责令其赔偿。
四、网络维护管理:
1、网络管理员负有安全管理和规范操作的义务。若因违反操作而引发的事故,公司将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2、公司其他部门员工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需寻求技术帮助时,技术部人员一律不得拒绝。
3、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了解、检查网络运行情况并作如实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对各类网络记录不得擅自删除。
4、网络管理员应当依据公司制定的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的具体措施对上传信息严格审查,严禁将涉及国家秘密、公司秘密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
5、公司为确保网站安全运行,对网站的更新及资料上传下载实行专人负责。如有违反本规定者,公司将视其情节轻重并结合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五、机房管理:
1、如有工作原因确需进入机房,原则应有他人陪同,并在上作好详细记录。
2、未经许可严禁他人员进入机房;如需进入,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并由技术部门的人员陪同,且作好记录。
3、各岗位员工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各自的系统口令保密,禁止越权操作;为保障公司数据、信息、资料的准确、安全、可靠,应对重要的信息处理系统加设系统口令,防止泄露机密信息。
4、涉及密码的文件须妥善保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公布。
5、对机房的维护管理应建立详细的档案登记,对登记内容不得擅自更改、删除、丢失、泄露。
6、离职人员在离开本岗位前一周内移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有关文档资料,删除自己的文件、账号,由系统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口令。
7、严禁在机房内吸烟或使用明火,违者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除名等处罚;造成损失的将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8、爱护机房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下班前清整机房、保养设备;机房要保持清洁、卫生、整齐,东西放置要规范合理。
9、机房的钥匙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转借给他人使用和配制。
技术人员管理办法【3】
1、总则
工程技术管理,是对公司及项目中各技术活动和技术作业的各种因素、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总称,是公司管理规章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目标的有力保障措施。
技术管理的方针:科学、严谨、创新、精益求精。
2、适用范围
本仅限于公司内部使用,未经同意,严禁对外传阅。
3、术语定义
3、1工程技术:指公司参与施工的公路工程和商品混凝土供应的相关项目和业务的技术业务。
3、2施工组织设计:以施工项目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以指导建设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综合性文件。
3、3施工方案:以单位工程或其中的某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以指导其施工全过程,并重点考虑施工方法、资源配置、质量及安全文明控制的具体文件。
3、4作业指导书: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成熟的施工经验和行业通用的施工工艺编写,是阐明施工活动或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法的技术性文件资料。
3、5技术交底书:是在工程施工之前,向承包商或专业工程师或施工作业技术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施工内容、工序要求、工艺方法、资源配置、质量标准、安全要求的技术性资料。
3、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条件,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布置施工道路、水电管网、机械停放、料库料场、拌合预制、工地实验等生产设施和项目办公、生活设施。
3、7工程质量目标:令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明确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预期达到的水平。
3、8项目回访保修:承包人在施工项目竣工验收后对工程使用状况和质量问题向用户访问了解,并按照有关规定及“工程质量保修书”的约定,在保修期内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修理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过程。
3、9项目管理:在项目持续过程中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策划、组织、监测和控制,并把项目管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中,以达到项目目标的全部活动。
3、10竣工:工程已按合同约定和设计要求完成建筑、安装,并通过竣工试验,工程竣工后应由业主确认并签发竣工证书。
3、11施工测量: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在现场恢复道路中线、定出构造物位置等测量放样的作业。
3、12缺陷: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
4、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我公司目前主要经营范围,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就是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一部分是工程项目部技术管理工作。
4、1公司技术管理主要工作有:
4、1、1贯彻、执行、传达国家关于公路建设行业的强制性法律、法规。
4、1、2掌握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
4、1、3掌握国家新行规范、规程、标准的颁布,并在公司内部传达和执行。
4、1、4制定公司内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4、1、5对项目工程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指导。
4、1、6对公司内所使用的测量试验仪器进行合理的调配、标定、鉴定、维修、贮藏和跟踪服务。
4、1、7对公司已竣工项目的竣工资料、施工图纸等技术性文件资料进行规范管理。
4、1、8建立工程技术部门技术规范使用、仪器使用、施工组织设计、竣工资料等各种台帐和记录。
4、1、9收集、整理已完工程和在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4、1、10指导编写、收集整理、组织评比各项目工程的和技术性论文。
4、1、11配合人事部门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职称评定、职称晋升等工作。
4、1、12根据公司领导安排,配合人事部门对公司内部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比。
4、2项目部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有:
4、2、1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4、2、2审查设计文件和进行施工现场勘察。
4、2、3编制,并组织和保证项目技术工作人员有效实施和执行。
4、2、4编写分项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4、2、5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积极地指导、检查、评比、验收。
4、2、6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和质量检查、检验记录和其他质量记录。
4、2、7负责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移交,负责已完成工程的验收和工程保修期间技术服务工作。
4、2、8配合合同管理、物资设备、质量、试验等部门,积极完成自己在协作过程应分担的工作任务。
4、2、9配合公司做好项目内部岗位技术培训计划。
5、技术岗位设置及其职责
5、1技术岗位设置
根据公司目前涉及的业务范围和公司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对技术管理机构分两层设置。公司层次:设置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如需)、工程管理部、中心实验室;工程项目部层次:设置项目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如需)、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工地试验室。
5、2技术岗位职责
5、2、1公司技术岗位职责[1]。5、2、1、1各项目工程技术监督管理。
5、2、1、2各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5、2、1、3施工规范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管理。
5、2、1、4公司测量仪器管理。
5、2、1、5竣工资料、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
5、2、1、6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总结、论文的收集与管理。
5、2、2项目工程技术职责
5、2、2、1审查设计文件和进行施工现场勘察。
5、2、2、2编制,编写分项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5、2、2、3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积极地指导、检查、评比、验收。
5、2、2、4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积极、及时、科学、有效的分析、论证、总结和解决。
5、2、2、5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和质量检查、检验记录和其他质量记录。
5、2、2、6负责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移交,负责已完成工程的验收和工程保修期间技术服务工作。
5、2、2、7做好内部技术人员的岗前岗位培训和学习。
施工组织设计分为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本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的是项目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拟建施工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正常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拟建工程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等方面所做的全面合理的安排,是指导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性文件,目的是使施工过程能充分做到施工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和协调性,并实现施工生产活动的最佳经济效果。
施工组织设计是由项目经理组织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编制、编写,具体要求是:
6、1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
6、1、1根据业主对施工项目的各项要求,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
6、1、2确定合理、可行的施工进度,拟定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
6、1、3采用最佳的劳动组织,计算确定施工中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需要量;
6、1、4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以确保全面高效的完成施工项目。
6、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6、2、1是各项施工准备的依据;
6、2、2可体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可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6、2、3由于它制定了拟建工程所确定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资源需要量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是指导开展紧凑、有秩序施工活动的技术依据。
6、2、4直接为物资供应、机具搭配、技术和劳务人员的合理组织提供依据。
6、2、5提高工程施工过程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
6、2、6是公司统筹安排施工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施工产品产出过程的关键和依据。
6、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
6、3、1基本内容
6、3、1、1编制依据
6、3、1、2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主要有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安全监督单位、施工总包、主要分包、施工条件(水、电、道路、场地材料等情况)和周边环境、主要工程的内容和数量,以及主要技术标准和气候、水文和地质状况。各专业工程设计概况、分析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6、3、1、3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分为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试验工作计划、员工岗前培训、技术交底准备、其他文件的准备。
生产准备包括现场道路、水、电来源及接入方案,场地平整布置及周围建筑物(构造物)及地下管线的调查情况,机械设备的来源,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劳动力的来源及有关证件的办理,选定分包单位并签订施工合同等。
6、3、1、4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就是以图表形式列出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详细阐述项目各职能部门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以达到分工明细、责任明确、工作目标清晰、协作配合默契的目的。
6、3、1、5施工部署
主要确定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环保目标,制定工程总体施工方案(施工区段成阶段划分、施工流程,大型机械设备及精密测量装置的配备,拟投入的各工种劳动力的数量、计划分包项目名称及具体进场与出场时间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6、3、1、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
结合工程实际,本着少占耕地、方便使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加以说明,画出各阶段现场平面布置图,并阐述施工现场平面管理措施。
6、3、1、7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合同工期要求,编制出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阶段进度计划,并阐述具体的保障各级进度计划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相应的奖罚条例。
6、3、1、8资源需求计划
用表格形式列出主要资源需求计划,如:劳动力需求计划、主要材料和编制计划、机械设备、大型工具、器具需求计划、生产工艺设备需求计划、施工设施需求计划。
6、3、1、9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3、1、10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6、3、1、11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6、3、1、12雨期、冬季、台风、暑假、高温、夜间高原地区等施工保证措施。
6、3、2施工方法
6、3、2、1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①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②当公司有施工工艺标准时,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可引用施工工艺标准中相应内容,对施工工艺中没有的内容,应详细编写,重点突出。③当公司无施工工艺标准时,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及项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编写。
6、3、2、2工程重点、难点、关键的施工方法及措施项目应结合项目技术能力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先列出重点、难点、关键部位工序,然后详细介绍施工方法及保证措施。
6、3、3附加内容
6、3、3、1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名称、须详细阐述其推广程序、应用部位、施工方法、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使用成果的总结签定。必要时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之用完成后,要对其理论及时事后总结,对其成果进行组织鉴定。
6、3、3、2成本控制措施
控制成本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优选材料、设备质量和价格、优化工期成本,减少赶工费,跟踪监控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额;分析产生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全面履行合同;减少业主索赔机会;加大施工索赔力度;健全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组织机构,落实控制者责任。
6、3、3、3施工风险防范
列举并评估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细述防范对策和管理措施。
6、3、3、4总承包管理和协调
概述分包项目名称和内容,总包与分包单位的主要协调配合措施,总包对各分包单位的主要管理措施及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环保的要求。
6、3、3、5工程创优计划及保证措施
明确创优目标及过程线路图(目标分解表),细述所采取的技术、组织及经济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并报监理、业主审批后报工程技术部备案。
工程技术交底是在工程施工之前,向专业工程师或现场施工负责人明确施工内容、方法、标准的技术作业资料。
7、1分类
根据公司项目管理情况,施工技术交底分两个作业层次
一个是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向项目上的专业工程师和其他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另一个就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的技术交底。
7、2技术交底内容
技术交底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7、2、1交底的项目名称、计划开工和完工日期
7、2、2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质量要求、标准及质量检验的程序
7、2、3施工技术方案和控制要点
7、2、4施工工艺操作流程
7、2、5施工需要的材料数量及规格
7、2、6施工需要的设备配置及作业要求
7、2、7施工需要的各类人员的配置
7、2、8安全要求
8、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交标准、相关规范规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主要阐明施工过程中或施工活动的具体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以用于规范工程技术人员的活动行为和明确工序质量标准,对指导施工和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是由经理部和各部室完成,首先由项目总工程师或部室负责人根据本项目或部室的实际情况对编写作业指导书工序或工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写。
编写的内容应有:
8、1编写依据
8、2作业对象和适用范围
8、3人员、机械、材料的配备
8、4作业程序
8、5作业方法
8、6作业控制要求和措施
8、7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记录要求
8、8安全注意事项
9、试验作业
工程试验作业是切实保障工程质量的一道关键环节和重要工作。
9、1原材料的试验和检验
9、1、1项目经理部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场材料的质量、型号、规格。
项目采购部门应填写交项目试验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配合材料采购人员到货源处取样,进行性能试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与供应方签订供应合同)。
9、1、2试验室对进场的主要原材料按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批量和项目进行检测试验。
9、1、3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的材料和型号与图纸要求不相符的材料,一律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9、1、4进场的材料要做到材质证明随材料走,材质证明要与代表的材料相符,做好材料的标识、标志、储存和保护。
9、2构(配)件进场质量检验
9、2、1对于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检验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构件型号、规格数量、出厂强度、出厂日期。
检验后加盖检验合格章,安装后,在合格证纸上注明使用部位。
9、2、2对有缺陷的构件处理:如果认为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使用,一定要在合格证上注明鉴定处理意见和使用部位。
9、3试验管理制度
9、3、1项目经理部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足够的具有公路工程试验资格的试验人员,并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内容的不同,在各工区设立实验点(站)
9、3、2试验室在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开展试验检验工作,业务上受公司中心试验室的指导,同时还要受业主、质量监督站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9、3、3试验室应建立以下各项规章制度9、3、3、1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9、3、3、2试验文件、技术规范、试验规程管理制度
9、3、3、3试验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与检查制度
9、3、3、4试验室安全制度
9、3、3、5试验质量保证制度
9、3、3、6试验委托制度
9、3、3、7标养室管理制度
9、3、3、8试验台帐制度
9、3、3、9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9、3、4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验
9、3、4、1试验室在工序施工之前,应完成工序质量控制所必须的各项基础试验,并提出控制参数和数据。
9、3、4、2根据进度计划安排,试验人员在工序进行前做好各种配合比的设计与验证工作。
9、3、4、3没有设立试验站(点)的工区,业务上受项目试验室的绝对领导,项目试验室对试验站(点)的工作按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9、3、4、4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室应按合同、规范或业主的要求,分清与试验室试验检验的项目,并按相应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检验工作。
9、3、4、5试验室对压实度检测、混凝土试件制作、测定混凝土稠度、测定沥青混合料湿度等频率较高的检测项目,试验站(点)试验人员按规定的取样地点、时间进行检测试验,试验管理人员进行20%频率的抽检。
9、3、4、6每道工序完工后,项目试验室按检验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填写检验试验结果的记录、报告、台帐。
9、3、4、7工序检验和试验结果不符要求时,应将信息及时传递相关部门,并采取处理措施。按规定重新检验,直至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9、3、4、8在交工验收前,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试验室人员参加,依据合同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按要求对工程进行全面检验。
9、3、5试验、检测记录管理
9、3、5、1试验、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要实事求是,字迹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同时应有试验、计算、复核、负责人签字及试验日期,并加盖试验专用公章。
9、3、5、2工程试验检测记录应使用签字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没有填写的地方应划“—”。
9、3、5、3原始记录是试验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允许随意更改,不许删减;如须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并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同时加盖更改人印章或签字。
9、3、5、4试验资料应专人负责整理记录管理工作,规定文件资料借阅、查找制度;对外发出的报告及上报的资料应建立总登记记录和总台帐。
9、3、5、5试验室所有的质量记录,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向业主提供足够份数,其余的质量记录由试验室装订成册上交公司档案室存档。
9、3、5、6完工后,试验室应将所有的试验记录、报告以及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评定结果等资料,按交工验收要求整理成册,以准备交工验收。
10、测量工作
10、1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以保证测量工作质量,防止错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同时必须做到:
10、1、1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其中:
10、1、1、1测量队应该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2人组独立进行,核对的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须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后方可使用。
10、1、1、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在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10、1、1、3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10、1、2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和签认;对分工衔接上的测量工作,测量队或测量组要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10、1、3项目测量队组织对控制网点和测量组设置的施工用桩及重大工程的放样进行复核测量,经项目技术主管部门现场进行检查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合格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
10、2项目经理部总工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
10、3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具体包括:
10、3、1项目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10、3、2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10、3、3测量内业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
10、3、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10、4控制测量、每项单位工程施工测量必须分别使用单项测量记录本。测量记录统一使用水平仪簿和经纬仪簿及全站仪簿。
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补绘。
记录中不准连环更改,不合格时应重测。手簿必须填列页次,注明观测者、观测日期、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类型及编号,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凡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予以保存,不得撕毁。
10、5内业计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数据;计算书要书面整洁,计算清楚,格式统一;计算者、复核者要签认;采用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时,应使用正版软件。
10、6测量队、组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台帐,及时收集,按控制测量、单位工程分项整理立卷;因人事变动所涉及的测量记录和资料,应由测量队、组长主持办理交接手续;工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测量组应将全部测量记录资料整理上交测量队,经测量队检查合格后,经理部方可验收工程;项目工程完工,线路贯通竣工测量完成之后,测量队应将项目全部测量记录和资料档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上交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经验收合格后,双方办理交接手续;项目经理部按交工验收的要求将测量记录资料编入竣工文件。
10、7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保管
10、7、1公路工程施工常用测量仪器主要有:水准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包括觇标、水准尺等附属工具)。测量工具主要指量矩尺、温度计、气压计。测量队、组对所配置的仪器工具具有使用权和负有保管责任。
10、7、2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0、7、2、1测量人员在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前,必须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各部分性能、操作方法和日常保养知识,了解各种仪器使用时必须具备的外部环境条件。仪器精度与性能应符合合同条件及规范要求,仪器的配置与使用范围应经项目总工程师签认确定。
10、7、2、2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当测量仪器、工具出现下列情况均视为不合格。
ü已经损坏。
ü过载或误操作。
ü显示不正常。
ü功能出现了可疑。
ü超出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
ü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
出现了上述不合格项的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做明显标记。只有排除不合格原因,再次检定确认合格,并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验证签认后,方可使用。
10、7、3测量仪器使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其要求的环境条件,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架立、使用仪器。仪器架立后司仪人员应专心守护,不得擅自离开。
10、7、4测量仪器转站,严禁将带支架的仪器横扛肩上;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转站必须装箱搬运,行走困难地段所有仪器必须装箱护行搬运;测量收工必须按说明书规定擦拭仪器装箱;携带仪器乘车必须将仪器箱放在座位上,或专人怀抱,不得无人监管任其受振。
10、7、5项目经理部的测量队应建立仪器总台帐、仪器使用及检定台帐测量组也应建立相应的分帐;仪器档案由项目技术部门保存原件,测量队、组长保存复印件,复印件随仪器装箱;仪器使用者负责使用期间的仪器保管,应防止受潮和丢失;测量仪器应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不得私自外借他人使用。
10、7、6测量仪器工具的移交和检定要求对测量仪器其进行年检和标定,并且年检和标定工作必须在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当仪器在项目上时,由项目上负责;当仪器在公司时,由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在项目完工后,各项目应将使用的仪器随同台账一同移交公司工程管理部保管。
11、施工过程控制
作为施工企业施工的技术人员,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正在作业的工序根据设计文件、规范、项目要求、标准进行检查、检验和指导,以进行动态控制。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测量、试验、观察、分析、总结、指导、提高。
所以作为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要作好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须做到以下工作:
11、1掌握施工图纸、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11、2认真核对试验、检验、测量数据,仔细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11、3坚持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工作。
11、4对关键、重点、难点工序或控制点,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施工方法,并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11、5做好自检、互检、接检的“三检”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随即处理,或立即将信息反馈,及时处理。
11、6保证技术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11、7在工序开工前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指导施工人员掌握领会作业指导书的作业方法和控制措施。
12、施工日志
工程施工日志是项目工程技术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所必须填写的原始性记录,是工程施工现场过程控制的第一手资料。
项目工程自项目总工程师至下属各级技术工作人员从一进入施工现场到工程完工交工验收,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任务或项目总工程师另行要求,各自填写施工日志。
待工程交工验收后,除业主竣工资料中要求部分的施工日志外,其余施工日志均应全部收回,随同工程技术资料交回公司工程技术部门,以备后查。
根据要求工程施工日志的填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技术工作人员工作内容;
12、2工程施工作业内容;
12、3天气状况、日期、时间;
12、4项目工作要求、监理工作指令;
12、5工程变更设计及处理情况;
12、6现场作业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测量人员的数量及姓名;
12、7施工机具的搭配及运转情况;
12、8施工过程的检查、指导情况及工程质量检测、检验、试验情况;
12、9不合格项的处理程序及采取的措施;
12、10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生产状况的描述;
12、11其他事宜。
上述施工日志的填写内容,项目总工程师可根据各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岗位、职别、内容的不同进行调整和完善。但工程完工后,必须将各施工日志收回进行整理,随同其他技术资料一同移交公司工程技术档案室。
同时工程施工日志在填写过程中须注意:
ü不得缺日、隔日或无故不填写。
ü不得缺页、撕页或肆意涂改,坚决杜绝事后补做记录。
ü填写内容要整洁、完善、齐全,不得漏项。
ü项目总工程师或技术部门业务领导应定期对下属工作人员的施工日志进行检查和纠正。
ü及时收回并交由专职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归档整理。
13、技术文件资料
与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有关的技术文件资料主要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合同文本、有关协议纪要、现场调查、设计核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及施工技术方案、变更设计、施工记录、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施工日志、工程检查检验报告、试验报告、试验检验记录、测量记录、各种施工规范和规程标准、与工程技术有关的照片录音录像照片、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分包单位来往的技术性文件、监理工作指令和指示、建设监理单位审批或下发的各项与技术要求有关的文件或通知、竣工资料、验收报告、保修单等。
对于上述技术文件资料的管理,必须遵从如下要求和规定:
13、1对技术文件资料须按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且必须有专人负责。
13、2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往来的各种与技术相关的文件必须受收、发文登记记录控制,要求收件单位、收件人、发件单位、发件人填写和签字,并注明日期。
13、3技术文件资料必须按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存,在工程完工后,如须随同竣工资料一同移交建设单位的,项目上必须留存复印件。
13、4随同移交建设单位的竣工资料必须有完整的一套竣工资料同时移交公司工程技术部门留存、管理。
13、5竣工资料之外的其他技术性文件资料,在工程完工后亦不得销毁、丢弃,应随同竣工资料一同移交公司工程技术档案室留存归档。
13、6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配备必须满足施工项目要求,满足项目实际实用,同时也必须是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14、变更设计
由于项目工程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和施工控制的动态性,所以变更设计是完善原施工图纸、补充原设计缺陷、纠正原设计错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同时,变更设计又涉及到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及费用,故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亦必须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亦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事宜:
14、1严格审查施工图纸,认真调查施工现场,并仔细核对有无不吻合的地方。
14、2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材料、机具使用和工艺应用有无与设计要求不符的地方。
14、3对于与设计施工图纸不符的地方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并要保存记录。
14、4在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对图纸进行会审,重点审查图纸设计标高、尺寸、数量、完整情况,以及与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地形是否吻合。
14、5与变更设计有关的记录、图纸、表格、数据、纪要等技术性文件资料应做为重点保管,以便做为费用索赔的重要依据。
14、6变更设计必须征得监理工程师、业主、设计代表同意后方可实施,同时必须有书面通知,若是口头通知的,应保存好施工日志记录,但应日后及时请监理、设计、业主予以确认。
14、7对于须变更的设计,须拿出可靠的数据、有利的证据、科学的实验报告。
15、技术总结
工程技术总结是在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和撰写的,主要是总结工程施工经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广泛地进行技术信息交流。技术总结要求每项目至少写一篇,且须包括以下内容
15、1工程概况
15、2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组建情况
15、3技术管理情况
15、4质量控制情况
15、5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情况
15、6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情况
15、7技术交底书的执行情况
15、8项目工程存在影响技术质量的环境和因素
15、9工程中有无特殊的项目技术质量标准和要求
15、10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和方法
15、11对特殊处理项目的主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5、12本项目中所使用的新施工工艺、方法
15、13项目认为可推荐、推广或互相借鉴的先进工艺和方法
15、14竣工资料整理情况
15、15对公司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建议
15、16其他事宜
技术总结上述主要内容项目总工程师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6、技术监督、检查
为有效保证公司对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技术管理部门每年每项目至少进一次检查和考核,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
16、1项目技术检查内容
16、1、1施工图纸
16、1、2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6、1、3技术交底
16、1、4施工组织设计
16、1、5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16、1、6重点、难点、关键工序的控制
16、1、7技术资料的管理
16、1、8技术工作人员的职责
16、1、9不合格项的纠正
16、1、10其他
16、2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内容
16、2、1质量目标、方针
16、2、2质检工程师职责
16、2、3项目质量计划
16、2、4项目质量目标
16、2、5质量管理体系
16、2、6质量责任书
16、2、7质量记录和内业资料
16、2、8不合格项的控制
16、2、9其他
公司主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对上述被检查内容和项目进行调整和完善。
17、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
17、1公司和各项目应提倡技术创新,促进新工艺、新材料、新办法、新设备(简称“四新”)的使用。
17、2技术创新要有有效的、科学的、可循的论据证明;
17、3对“四新”的使用始终以经济指标为首要考核、评价指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成本过高、过大的都不能使用。
18、技术创新和技术性论文
18、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领域内充分利用自己或组织与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发明出有利于工程技术发展和更新、或能够降低工程经济成本、或最大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工艺或技术方法。
为了达到自主创新、自我发展、持续前进,更好地激励广大技术人员创新建业的目的,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8、1、1公司和项目组织应积极鼓励、引导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
18、1、2为有发展潜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营造有利的工作环境。
18、1、3加强技术人员创新队伍的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思想、文化、技术技能素质。
18、1、4加强日常技术人员的考核、激励,增强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力。
18、1、5建立有效的协调、组织、沟通机制,形成工程实施合力资源。
18、2技术性论文
为使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方法,提高公司总体技术水平,以及及时发现、培养和使用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提高公司的总体竞争力,公司和项目部应积极提倡、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撰写工程技术论文。
内容主要针对该项目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设备,具有一定的理论或技术创新内容,具体范围包括:18、2、1工程技术、施工工艺、方法,或18、2、2质量管理、质量检测、检验,或18、2、3工程试验、检测、测量,或
18、2、4试验、测量仪器维修、标定、鉴定和使用,或18、2、5机械制造、维修、保养,或18、2、6合同管理、成本控制、索赔,或
18、2、7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有创新价值、须共同交流的其他技术信息。
第2篇 水城县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
水城县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事业单位管理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布局、产业规模及农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涉农单位(部门)中从事科研、开发、示范、推广、服务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章条件、义务与权利
第三条
农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条
农业技术人员应履行的基本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心全意为水城县农民群众服务,接受群众监督;
(四)维护水城县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条
农业技术人员享有的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三)对其他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四)提出申诉和控告;
(五)申请辞职;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章队伍建设
第六条
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与学风,刻苦钻研业务,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第七条
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素质较高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把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在设立科研项目、继续教育、选拔优秀人才以及破格晋升职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
第八条
重视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各涉农单位(部门)根据水城县实际,结合本部门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专业学科优势,有计划地采取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的方法,尽快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第四章使用与流动
第九条
按照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合理使用,充分发挥作用。除工作需要担任领导职务外,不得造成新的用非所学、用非所长。凡专业不对口本人要求调整或流动的应予支持。对专业水平较高,确有真才实学,能坚持正常工作的闲散专业技术人员,如工作需要,经过考核,视其情况,可以聘用或录用,以发挥其一技之长。
第十条
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向基层流动,支持农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基层企事业单位兼职或任职,向农业生产第一线流动,向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流动,合理调剂人才余缺,改善农业技术人员的分布和结构。
第十一条
在不违反《贵州省事业单位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去承包、领办、租赁、创办乡镇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中小型企业、科技开发企业、民办科技企业或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承包。
第五章评、考职称(资格)和聘用
第十二条
农业技术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严格按照各系列的《评审条件》和上级人事部门相关规定进行。评定职称要以能力、水平、实绩、贡献为主,破除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人员可破格晋升职称。
第十三条
按照“科学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根据需要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企业自主聘任;事业单位按下达的岗位数额或批准的结构比例聘任职务。打破聘任职务终身制和单位所有制。企业单位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和本人的情况,可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或不聘;事业单位可高职低聘、缓聘或不聘。农业技术人员有正当理由可拒聘或要求调整岗位或要求流动。
第十四条
享受县委、县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每二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称职者,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取消荣誉称号,不再享受有关待遇。
第十五条
专业技术人员按其所聘任的职务进行年度考核和“一年一聘”考核。各单位按照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档案。
第十六条
对在乡镇(不含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滥坝镇)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的,申报职称时均可视作业绩成果。连续二年不合格者,低聘或解聘。
第十七条
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应每年对一定数量的县内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提供无偿指导和服务工作,如果达不到要求将采取高职低聘或解聘,其中:
1、对于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一年内驻乡镇农业产业基地或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服务时间不少于30个工作日(以下简称蹲点时间);每年完成设计相关专业1-2个科研课题,并组织申报相应项目配套,承担相应课题技术指导,完成相关科研论文;负责把关相关领域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相关专业类项目调研、论证等;负责指导2-3家种养殖大户或1-2个农业企业完成相关技术改造。
2、对于中级职称一年内蹲点时间不少于60天;每年承担相关业务类项目申报、实施方案等材料的编制2个以上,并负责相关项目组织实施,完成相应科技论文,科技成果申报;承担相关领域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参与相关专业类项目调研、论证及科研课题的开发;每年每年至少完成1个农业科技典型示范点建设工作,完成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业产业基地业主、农村经纪人20人次以上。
第十八条
对于初级职称一年内蹲点时间不少于90天;参与相关领域农业经济规划、项目申报、实施;每年至少抓1个农业科技典型示范点建设工作,配合乡镇完成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业产业基地业主、农村经纪人30人次以上。如不能完成将不得作为中级职称聘用候选人。
第十九条
农业部门根据单位(部门)特点组成年度聘用工作小组,根据岗位职责、年度任务等制定细化聘用考核指标,采取述职和民主测评相结合方式,民主测评中需有服务对象参加,对民主测评未通过三分之一的,且未达到聘用考核指标的,次年不在进行聘用。
第六章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
第二十条
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补充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有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一条
继续教育采取自学与脱产、半脱产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学习效果。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保证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5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32学时。
第二十二条
实行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登记,作为续聘、晋升职务和使用的条件之一。
第二十三条
各涉农单位(部门)要积极为农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配备必要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为专家配备助手,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十四条
各涉农单位(部门)可结合参观、考察、学术交流、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科研成果等活动。
第七章奖惩
第二十五条
对在促进农业产业新增税收达1000万元以上的科技人员,由农业部门上报县委、县政府研究通过后,进行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
第二十六条
县内农业技术人员凡弄虚作假或谎报成果的除取消职称待遇外,并根据干部权限给予相应处分。
第二十七条
对获得县级以上优秀人才表彰的农业技术人员按《贵州省水城县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办法(试行)》规定进行奖励。
第二十八条
每年病假连续3个月,事假连续2个月,或累计病事假达4个月以上的高职低聘或解聘。对享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休假和公派外出学习、培训及学术交流的不受此条件限制。
第八章管理
第二十六条
组织人事部门要对涉农单位(部门)进行政策指导、检查、督促和落实,加强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督促检查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调查掌握农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组织实施有关农业技术人员的各项工作。
第3篇 医院新进卫生技术人员医技管理考核办法
医院新进卫生技术人员(医技)管理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新进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促进卫生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针对三年内新进卫生技术人员考核办法:
一、适用对象:三年内新进卫生技术人员(不包括护理及其它)
二、考核内容:
1.发生重大有缺陷纠纷者。
2.不服从院部及科室工作安排者。
3.违反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造成不良后果者或经常违规屡教不改者。
4.临床医生60份手写大病例检查不合格者(一年内)。
5.医技科室医务人员读书笔记检查不合格者。
6.医院组织的各项理论及操作考试:每次不合格扣5分。
7.所轮转科室民主测评(每季度测评一次):每得一个'c'扣10分。
8.执业医师考试:不通过扣20分。
9.规范化培训及公共科目考试:规范化培训不通过每次扣10分,公共科目考试不通过每次扣5分。(此项目满三年考核)
三、考核方法:
三年内新进医务人员每年考核一次,具体考核方法,按总分100分实行扣分制:
1.对于出现1-5项中任何一项者,为考核不合格。
2.考核大于80分者按医院相关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3.考核大于60但小于等于80分,延迟3个月享受绩效工资。
4.考核小于或等于60分者,为考核不合格,医院解除聘用合同或令其转岗。
四、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4篇 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评定聘用管理办法
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评定及聘用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目的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提升设定阶段性目标,形成动态竞争性的以业绩评价、能力评估为基础的价值分配体系,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原则
'评定过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评定标准以业绩第一'的原则,严格依据价值创造的结果(业绩)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表现,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职等升降与业绩评估的紧密结合。
第三条 适应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 评定组织
由'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负责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等职级进行集体评定和审议,评定小组组长最终裁决。
'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总经理
成员:技术委员会成员及相关人员
第五条 职等职级的设定
技术人员职等晋升序列共分为七等17级: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首席工程师;同一职等中根据职责、业绩和资历等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职级:
职等技术员助理
工程师工程师主管
工程师主任
工程师高级
工程师首席
工程师
职级1、21、21、2、31、2、31、2、31、2、3
财会、品质工程、产品数据管理、标准化、技术支持等岗位专业人员,同样可评聘专业职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专业人员职等晋升序列共分为五等13级:员级、助理级、师级、主管级和主任级,同一职等中根据职责、业绩和资历等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职级如下(以财务专业为例):
职等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主管会计师主任会计师
职级1、21、21、2、31、2、31、2、3
专业/技术人员职等序列的划分以及与行政序列的对应详见附表一《专业/技术人员职等序列对应表》。
第六条不同职等的技术人员分类多少不同,随着技术职等的提高,要求技术人员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即分类越来越少。职等与专业分类对应表见附件二。
第七条根据公司技术专业需要,技术人员主要分为:产品设计、应用开发、测试验证、产品工艺、制造工艺、品质控制、设备技术等七大类;每一类可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再进行细分,如:结构、性能、材料、emi等。
第八条 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是对任职资格的认定,获得任职资格后才能被聘用为相应等级的技术人员或技术管理人员。
评定以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基本素质/资历作为各职等评定的基本前提条件,业绩量化指标为评定的必要条件;工作绩效、专业技能作为动态竞争性条件,主要通过对其是否满足专业/管理能力及职责要求的考评予以评分,评分时工作业绩和专业技能分别占70%和30%的权重;其中占权重70%的工作业绩又划分为两部分:当期业绩占30%,'当期业绩'指截至评定期的全年业绩表现;累积业绩占40%,'累积业绩'指近2年及以上的业绩总体表现,设定的目的为肯定专业技术人员的连续性贡献。
技术人员职等评定标准参见附件三《各技术职等评定参考标准》。
专业人员是以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专业服务工作为主,因此主要根据其工作业绩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评定标准参见附件四《各专业职等评定参考标准》。
对连续两次以上绩效考评优秀、对公司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经'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评议可破格晋升职等作为奖励。
第九条 评定时间及方式
每半年结合考核进行评定与调整,其中初级职等为资格认定,中级职等为评定,高级职等采用评聘结合。
各职等的最终确定方式为:综合考评,集体审议,择优选聘。
第十条 评定流程
部门推荐(填写'专业/技术职等评定申报表'并提交材料)→管理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进行评议→总经理审批→人力资源主管备案、存档。
第十一条管理流程
管理部经理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等职级评定小组'进行集体审议,中、高级职等的评定必要时可组织相关内容的面试答辩,根据综合评分择优评聘。
评定小组成员提出疑义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出现分歧时可进行针对性投票表决,赞成票占三分之二以上者才算通过。
特聘人员由评定小组集体审议、组长进行裁决。
经评定小组审议确定的各职等人员名单由管理部汇总、总经理审批。
第十二条聘用
公司对取得主任**师职等以上资格人员每年评聘一次,并集中发文公布聘用的职等和专业类别。
技术人员被聘用为技术管理职务时,职等与职务具有一定对应关系,请参见附件二《技术人员职等、专业、聘用职务对应表》。
第十三条所有申报和评定结果资料交人力资源主管存档、备查。
第十四条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开始试行。
附件一:《专业/技术人员职等序列对应表》
附件二:《技术人员职等、专业、聘用职务对应表》
附件三:《各技术职等评定参考标准》
附件四:《各专业职等评定参考标准》
附件五:《职等评定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