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标准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文件标准解释(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07:00:57 查看人数:70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文件标准解释

第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文件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文件

4.3.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以适当的媒介(如:纸或电子形式等)建立并保持成本管理体系文件,这些文件包括:

a)成本战略和战略实现规划;

b)成本管理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程序文件;

d)规定成本水平的文件;

e)为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持所需的文件;

f)本标准所要求的成本记录。

对上述这些文件的建立应切实考虑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的必要性,文件的数量应尽可能少。

注1:本标准出现“文件化的程序”之处,即要求组织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注2:文件是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编写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是成本管理高增值的活动,体系文件作为一种软实力,并不是提高成本因素,而是成本优势。

目的和意图

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是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和实施的依据。本条款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层次结构和制定这些文件的要求。

理解要点

●文件(cca2101:2008第2.8.1条)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文件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他们的组合。在成本管理体系中,文件是策划的结果,是成本管理的行为准则和活动的依据,它能够指导和促进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的健康发展,是组织有效实施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手段。组织应建立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文件,这些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成本战略和战略实现规划是描述成本战略和实现成本战略的文件。

b)成本管理手册;

――成本管理手册(cca2101:2008第2.8.3条)是指规定组织成本管理体系的文件。

注1:为了适应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成本管理手册在其详略程度和编排格式方面可以不同。

注2:成本管理手册可称为“成本手册”或“成本控制手册”。

――成本管理手册是组织依据cca2102:2008标准的要求,并针对组织的性质、规模、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而编制的成本管理体系总体性描述文件,是组织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组织成本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据。通过成本管理手册可以向全社会及相关方展示组织的成本管理意图和宗旨,证实成本管理体系的存在和运行情况。

――成本管理手册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的基本要求及其相互关系,是组织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法规性文件。

――成本管理手册作为组织向内部和外部提供成本管理体系整体信息的文件,可以描述和覆盖成本管理体系活动的要点,但不能描述成本管理体系活动的细节;成本管理手册可以引用程序,但不能被程序所替代。

――成本管理手册必须经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全体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坚决贯彻执行。

c)本标准所要求的程序文件;

――程序(cca2101:2008第2.5.6条)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当程序形成文件时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或文件化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称为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属于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第二个层次文件,是组织实施成本管理体系并规范组织成本管理行为的重要管理文件,也是成本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与手册相比,程序文件更为具体的规定了实施成本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成本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为进行成本管理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应该是组织从事成本管理活动或过程的最简洁和最有效的,任何烦琐和复杂的程序都不是成本管理体系所期望的。

――成本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内容一般包括:目的、范围、职责和权限、工作或活动程序、支持性文件和形成的记录等。

d)规定成本水平的文件;

――规定成本水平的文件通常包括:成本目标、成本计划和成本动量标准等。

――成本目标一般规定在成本管理手册中;成本计划(cca2101:2008第2.8.4条)是指规定计划期内成本水平的文件。成本动量标准(cca2101:2008第2.8.9条)是指阐明成本动量要求的文件。

――规定成本水平的文件属于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第三个层次文件,是组织成本发生和所要达到的成本水平的依据,是规范组织成本发生行为的重要管理文件,也是成本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e)为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持所需的文件;

――为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持所需的文件通常包括:流程和作业标准、成本改进方案、成本放行的准则、选择、评价和认定供方的准则等。

――为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持所需的文件,属于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第三个层次文件,是组织控制成本发生过程的依据,是规范组织成本发生过程和行为的重要管理文件,也是成本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f)本标准所要求的成本记录。

――记录(cca2101:2008第2.8.6条)是指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本标准所要求的成本记录(见cca指南)。

●上述这六类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见下图)。即第一层为成本管理手册,其目的是按规定的成本战略方针和目标以及适用的标准描述成本管理体系,是成本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第二层为成本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其目的是描述为实施成本管理体系要素所需要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是提供如何完成活动的一致信息的文件;第三层为其他操作性的成本控制文件。

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层次

●在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文件的数量应尽可能少,以防止提高管理成本。组织所建立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个文件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其文件是大量的,这就给成本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文件管理。为了降低管理的难度和管理的成本,所以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文件必须尽可能少。

●组织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不是说所有的活动(问题)都用文件加以规定,如果当没有文件就不能控制和保证成本时,那么组织就应考虑建立文件,并用文件进行控制;如果当没有文件也能控制和保证成本时或不影响成本水平时,那么组织就可以不建立这个文件。也就是说对组织的某项活动当人员意识和能力能够保证成本时,组织可以不建立文件。所以,组织

不应将所有的活动(问题)都用文件来控制。

●对上述这六类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应切实考虑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本标准出现“文件化的程序”之处,即要求组织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本标准所要求形成的程序文件一般有: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产品成本设计控制程序》;

――《成本计划控制程序》;

――《资源预算控制程序》;

――《成本风险控制程序》;

――《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不合格控制程序》;

――《预防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程序》。

●文件是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编写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是成本管理高增值的活动,体系文件作为一种软实力,并不是提高成本因素,而是成本优势。

●文件的作用和价值。文件的价值是传递信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在成本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控制、文件控制、记录控制、成本动量控制、作业控制、成本风险控制、资源预算控制、成本计划控制、成本放行控制、成本核算控制、体系审核控制、不合格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等方面,使用文件均具有动态的高增值的作用,适宜的文件具有以下具体用途:

――提供产品成本水平的依据。

――提供成本发生过程的依据。

――提供评价成本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持续的适宜性的依据和/或证据。

――提供降低成本和保持成本水平的依据。

――提供保持可追溯性、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依据和/或证据。

――提供适宜的培训。

――满足要求和成本持续改进。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第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动量标准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动量标准

6.4成本动量标准

标准条文

组织应针对产品成本水平和其他需要控制的成本水平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动量标准,预先决策和控制成本水平的合理性。

成本动量标准作为成本合格准则,应:

a)明确规定过程、作业、资源、动量名称、动量属性、动量单位和动量值;

b)为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放行提供依据;

c)为制定作业标准、资源预算和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d)与责任成本接口(见4.4.3);

e)不断考核和优化。

成本动量标准在发布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必要时予以更新(见4.3.3)。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成本动量标准的更改属产品成本设计更改的范畴,组织应按本标准6.2.5的要求予以控制。

其他成本动量标准的更改属文件更改的范畴,组织应按本标准4.3.3的要求予以控制。

目的和意图

成本动量是成本形成的根源,成本动量标准是计算标准单位产品成和成本发生的依据,是成本预先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组织应对成本动量标准进行控制。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动量标准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动量(cca2101:2008标准第2.7.1条)是决定和驱动某种水平的可变量。成本动量(cca2101:2008标准第2.7.5条)是决定和驱动某种过程资源消耗水平的可变量。成本动量标准(cca2101:2008标准第2.8.9条)是阐明成本动量要求的文件。

●成本发生的多与少其结果形成了成本水平,这是由成本动量决定和驱动的。因此组织在成本发生之前就应针对产品成本水平和其他需要控制的成本水平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动量标准,预先决策和控制成本水平的合理性。

●成本动量标准是判定成本发生过程和形成的成本水平是否合格的依据和准则,应:

a)明确规定过程、作业、资源、动量名称、动量属性、动量单位和动量值;

――资源消耗关系:成本对象消耗(产品或服务)过程→过程消耗作业→作业消耗动量→动量消耗资源→资源消耗形成成本。

――成本动量分为:流程动量、作业动量、业务动量、时间动量、距离动量、资源动量、价格动量、质量动量和产出动量等(这些动量的定义见cca2101:2008)。

b)为成本发生过程(见7)和成本放行(见7.4)提供依据;

成本发生过程应靠成本放行进行控制,成本放行控制应依据动量标准。

c)为制定作业标准(见7.2.2)、资源预算(见7.3)和成本计划(见6.3.3)提供依据;

d)与责任成本接口(见4.4.3);

e)不断考核和优化。

●成本动量标准在发布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必要时予以更新(见4.3.3)。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成本动量标准的更改属产品成本设计更改的范畴,组织应按本标准6.2.5的要求予以控制。

●其他成本动量标准的更改属文件更改的范畴,组织应按本标准4.3.3的要求予以控制。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动量标准是6.2.4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结果,是一下要素条款的依据或输入:

――7.2.2流程和作业标准;

――7.2.3成本动量装置控制;

――7.3资源预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3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4成本业绩评价;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第3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核算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核算

8.3.2成本核算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策划,并采用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测量,这些测量应包括:

a)成本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b)成本计划实施结果的测量;

c)产品成本设计结果的测量(见6.2.4);

d)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测量(见9.3.3);

e)成本改善方案和纠正措施实施结果的测量(见9.3.3和9.3.2)。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和实施成本核算的策划、原则、范围、内容、时机、频次、方法、所依据的准则、计算口径、计算公式、职责和权限以及记录、报告和评审所需的控制。

为确保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满足要求,当成本核算的结果判定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见9.3.2)。

由核算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业绩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核算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核算(cca2101:2008标准第2.11.2条)是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做好计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材料的计量、检验、领发料、盘点、退库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成本核算的组织方式。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真实反映成本水平,并对成本控制的业绩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组织应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策划,并采用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测量,这些测量应包括:

a)成本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b)成本计划实施结果的测量;

c)产品成本设计结果的测量(见6.2.4);

d)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测量(见9.3.3);

e)成本改善方案和纠正措施实施结果的测量(见9.3.3和9.3.2

●组织应采用以下核算方式对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测量:

――业务核算。业务核算(cca2101:2008标准第2.11.4条)是指在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从业务技术的角度进行定量考核和计算的过程。如对钢铁公司炉前工人一年需要多少套工作服进行核算,对销售人员一年打了多少个销售电话进行核算等。业务核算一般由主管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业务核算通常采用实物量为计算单位。

――统计核算。统计核算(cca2101:2008标准第2.11.5条)是指在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考核和计算的过程。如钢铁公司炉前工人一年的工作服消耗量占全公司工作服消耗量的比重,销售人员打电话的数量占全公司电话数量的比重等。统计核算一般由主管统计工作的部门或人员进行。统计核算通常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为计算单位。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cca2101:2006标准第2.11.3条)是指在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通过会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考核和计算的过程。如对钢铁公司炉前工人一年消耗了多少钱的工作服进行核算,对销售人员一年打了多少钱的销售电话进行核算等。会计核算一般由财务会计部门或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算单位。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和实施成本核算的策划、原则、范围、内容、时机、频次、方法、所依据的准则、计算口径、计算公式、职责和权限以及记录、报告和评审所需的控制。并按规定的要求和遵循成本核算原则实施成本核算,以确保成本核算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

●为确保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满足要求,当成本核算的结果判定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见9.3.2)。

●由核算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成本核算的方法很多,除职能基础成本核算(传统核算)外,还包括abc作业成本法和sc标准成本法等核算方法,组织应根据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在选择核算方法时应注意实施的复杂程度和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是否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如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要求。当组织改变成本核算的方法时应相应修改《成本核算控制程序》的内容,防止成本核算过程失去控制。如需要时,组织成本核算方法的改变还应得到税务部门的书面批准,以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采用成本核算软件进行成本电算化的组织应对计算机软件的能力进行确认,确保其能力满足要求,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组织应具备一定的成本道德,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确保成本数据的客观和准确。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核算为以下要素条款提供成本测量信息:

――4.7.2运行要求;

――4.7.3信息和沟通;

――6.2产品成本设计;

――6.3.2成本目标;

――6.3.3成本计划;

――8.4成本管理体系审核;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4成本业绩评价;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第4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否决和激励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否决和激励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标准条文

组织应建立适宜的成本否决和激励机制,以支持成本管理体系、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应制定、执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并确保:

a)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履行;

b)成本否决和激励的范围、内容、时机、方式、方法、条件、程序和准则得到规定和实施。

目的和意图

成本否决和激励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支持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及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体现成本管理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提高组织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成本控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否决和激励的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适宜的成本否决和激励机制,以支持成本管理体系、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应制定、执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并确保:

a)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履行;

b)成本否决和激励的范围、内容、时机、方式、方法、条件、程序和准则得到规定和实施。

●成本否决(cca2101:2008标准第2.6.21条)是指用成本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非预期结果来否定其他方面的业绩。成本否决是组织深化成本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行成本否决以成本作为组织业绩的最终评价指标是组织强化成本控制的一种管理机制。组织实行成本否决的实质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效益说话;成本否决的指导思想就是讲求代价,效益第一。任何工作或活动都不能脱离成本和效益这个纲。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提高成本、损失效益,即使在其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也是违背组织最终目的的,是不可取的。组织实行成本否决有利于促进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人员的成本意识和对成本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控制成本、降低成本,实现成本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否决的内容通常应体现在成本管理制度中,应按制度规定实施考核,并保持透明、坚定和一视同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和公开,这样才能达到成本否决的促进作用和效果。

●一般情况下“非预期结果”指的是:未实现成本目标、未控制和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未实现成本计划、超出动量标准、超出资源预算等(不限于此)。

●成本激励(cca2101:2008标准第2.6.22条)是指激发和鼓励成本改进的手段。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否决和激励涉及所有其他体系要素条款,是保证、支持和促进成本管理体系所有要素条款有效实施的活动。

第5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管理体系运行

4.7.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以确保成本管理体系活动和成本发生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见4.7.2和7.1)。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并对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实施控制。

●组织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来保证的。因此,组织应对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予以控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识别和确定与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有关的活动;

――对这些活动应进行策划,并确保这些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成本控制(cca2101:2008标准第2.6.10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

●成本保证(cca2101:2008标准第2.6.13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满足成本要求的信任。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涉及所有要素条款,是体系所有要素有效运行的保证。

第6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要求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战略要求

5.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制定、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战略,以指导组织成本管理的整体运作。

成本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使命、价值观和远景的描述;

b)成本战略方向;

c)标杆瞄准、成本领先、成本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图;

d)成本战略目标。

成本战略应是组织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应与其相违背或矛盾。

组织制定的成本战略应是差异化和可验证的,并在持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方面得到批准、评审和更新(见4.3.3)。

注1:成本战略方向通常包括:成本优势、成本竞争力、低成本模式、供应链成本优势、成本管理团队建设、成本保证、成本控制、成本流程、成本信息化、成本精益化和成本文化等。组织应结合自身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

注2:成本战略通常情况下应保持相对稳定。

注3:成本战略的差异化是指组织在成本方面与众不同的思路和行动。

目的和意图

没有意图,就没有动机;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成本和成本管理是组织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出成本战略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战略来描述组织的成本意图(包括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通过战略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模式,最终实现低成本运营。本要素条款规定了组织成本战略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战略(cca2101:2008第2.14.5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战略。包括组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确定的使命、价值观和长远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策划和途径。

●组织应制定成本战略,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指导组织成本管理的整体运作和实现组织的成本目的。

●成本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使命、价值观和远景的描述;

――组织的成本战略是组织在成本方面的较长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应描述和依据组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使命、价值观和发展远景来制定(为确保组织成本战略的实现,可以采用平�计分卡方式,即通过财务成本指标、顾客满意、作业流程以及员工的学习与成长这四个方面来保证和评价)。

――成本战略的决定性关系:使命→价值观→成本远景→成本战略→低成本模式→成本领先→成本竞争力→经营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b)成本战略方向;

――组织应明确成本战略方向。成本战略方向通常包括:发挥和创造成本优势、提升成本竞争力、形成低成本模式、打造供应链成本优势、成本管理团队建设、成本保证、成本控制、成本流程、成本信息化、成本精益化和成本文化等。组织应结合自身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

――低成本模式(cca2101:2008第2.14.11条)是指优于对手的低成本模型和运作方式。

c)标杆瞄准、成本领先、成本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图;

――组织在制定成本战略确定成本战略方向时,应确定和瞄准成本标杆,找到成本水平的基准参照物。成本标杆(cca2101:2008第2.14.13条)是指可作为组织样板的先进成本水平。

――成本领先就是成为别人的成本标杆,如何才能成为别人的成本标杆是成本战略的基本内容。

――成本优势(cca2101:2008标准第2.14.12条)是指优于对手的低成本有利原因或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通常来自于组织的地理位置、已获得的优惠政策、运行机制、经济规模、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战略优势、开发和创新能力、技术和装备的水平、人员意识和能力、高生产效率和整体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和保持成本优势是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途径。组织的成本优势有些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组织创造的。如何识别、确定、发挥和创造这些成本优势取决于管理者的认识程度。作为客观实在的成本优势在发挥其效率上组织应与竞争对手或标杆相比较。

――成本竞争力(cca2101:2008标准第2.14.10条)用成本(2.1.1)参与竞争的能力。组织的成本管理能力和低成本水平是成本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d)成本战略目标。

成本战略目标(cca2101:2008标准第2.14.10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所追求的战略目的。成本战略目标应是组织长期的奋斗方向,这一点应区分于成本目标。与成本战略目标相比,成本目标是短期目标。

●成本战略是组织的一个基本战略,是组织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除成本战略外可能还包括市场战略、产品战略、质量战略等基本战略,当成本战略与这些基本战略组合后,结果就形成了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因此成本战略不应与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相违背或矛盾。成本战略的制定应结合组织经营的五大要素:

――市场环境;

――整个产业链中的角色;

――企业成长的阶段性要求;

――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模式选择和标杆瞄准。

●由于组织的类型、规模、产品、现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所制定的成本战略也就不同,因此组织制定的成本战略应是差异化的成本战略,应体现于众不同的思路和行动,并易于评价和可验证战略实现的效果。组织的成本战略在持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方面应得到批准、评审,不要时应予以更新(见4.3.3文件控制)。

●成本战略是组织长期的任务和不懈的追求,通常情况下应保持相对稳定。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所有要素条款的活动都应符合成本战略要求。

第7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分析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分析

9.2成本分析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成本分析过程进行策划,以确定成本分析的需求、时机、技术、方法、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并按策划的安排,识别、确定、收集和利用适当的成本信息,采用适宜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成本分析,以证实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以及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改善成本动量和作业能力以及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成本分析的输出应提供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信息:

a)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的业绩,包括主动性业绩和被动性业绩;

b)影响成本动量合理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及程度;

c)成本水平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结果;

e)供方的成本保证能力和成本水平(见7.6)。

成本分析的记录和报告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成本分析是为了证实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评价在何处可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和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一步改善成本水平。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分析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对成本分析过程进行策划,以确定成本分析的需求、时机、技术、方法、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并按策划的安排,识别、确定、收集和利用适当的成本信息,采用适宜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成本分析,以证实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以及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改善成本动量和作业能力以及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成本分析(cca2101:2008标准第2.6.19条)是指收集和利用成本信息,剖析和揭示成本规律,致力于增强满足成本要求的能力。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以审核的结果和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并结合成本计划、动量标准、资源预算、统计、技术等数据资料,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成本管理体系和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事件、不符合和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这些原因。此外,成本分析活动还应包括发现、认识和研究成本发生和构成的规律以及成本的发展趋势。

●为了证实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降低成本和成本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需求,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利用适当的成本信息,并选择和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成本分析。组织应识别和确定用于分析的成本信息,这些信息可来源于组织内部监视和测量活动、成本发生过程、与顾客和供方有关的过程以及组织外部市场、竞争对手和相关方等方面。组织应明确信息搜集的渠道、方法和频次,并确保通过成本信息系统获得所需成本信息。成本信息应是真实、准确、充分和适宜的。

●组织应对所搜集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不仅有归口部门的分析,相关的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也需要开展分析。组织应识别、选择和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技术。成本分析的方法一般包括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水平与不同时期的成本水平或不同的成本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揭示成本差异和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过程中常见的对比有:

――本期实际与本期计划的对比,包括与预算和标准成本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标杆实际水平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竞争对手实际水平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水平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的升降变化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和规律,找出差距、查明原因,采取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与对比对象的可比性,使对比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和更符合实际。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问题或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研究和测定这些因素判定出对这一综合问题或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分解,测定每个因素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其原因,采取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如影响材料成本差异的因素可能存在供方选择、采购质量、采购价格、材料检验和试验、材料发放和领用、消耗定额或标准成本、工艺加工方法、人员操作技能等因素。组织应采用因素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就能找到真正原因和判定这些原因的影响程度。

●相关分析法是在分析某个问题或指标时,将与该问题或指标相关的其他问题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或相关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一个组织经济指标是很多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指标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中,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如果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其他相关指标也能随之发生变化。例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产品成本和销售收入的变化;而产品成本和销售收入的变化,又会引起利润的变化等。利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研究如何降低成本,达到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上述三种成本分析的方法是同时存在的,如进行对比分析后,对找出的差距、差异或不足,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这些差距或不足是哪些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着什么关系,需要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等。

●必要时组织应编制成本分析指导书和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对成本分析的方式、方法、时机和频次以及统计技术的应用等做出规定,以确保成本分析的有效性。

●成本分析的输出应提供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信息:

a)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的业绩,包括主动性业绩和被动性业绩;

b)影响成本动量合理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及程度;

c)成本水平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结果;

e)供方的成本保证能力和成本水平(见7.6)。

●成本分析的记录和报告应予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分析为9.3.2预防和纠正措施和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提供输入。

第8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风险控制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风险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标准条文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适宜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对成本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确保:

a)识别和确定成本风险;

b)策划和建立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c)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

d)及时预防和预报;

e)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以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的影响。

必要时,尤其是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响应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预案进行评审。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预案。必要时,对预案进行更改或更新。评审、测试和更改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事件的存在可能导致成本风险的发生,组织应对任何由成本而引起的风险进行控制,以确保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本要素条款规给出成本风险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建立适当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成本预警系统),是预防和控制成本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因此,组织应建立和保持适宜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对成本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成本预警(cca2101:2008标准第2.3.3条)是指在成本方面识别、预测、预报和预防不可接受风险的一组活动。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成本风险控制程序》,并确保:

a)识别和确定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cca2101:2008标准第2.3.2条)是指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风险。

――成本风险来源于成本事件(包括紧急情况)、不合格和提高成因素。

b)策划和建立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是组织需控制的成本风险指标系统,是成本预警系统的核心和最主要的控制内容,也是设计和建立成本预警系统的首要工作。组织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成本风险的严重程度)对成本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策划,这种策划具体体现在:充分地识别成本风险;按组织的要求确定需控制的成本风险;编制形成《成本预警指标清单》;对已确定的成本预警指标进行分类(如财务指标、销售指标、质量指标等);区分上限指标、下限指标和上下限指标;识别和确定各指标间的经济关系和逻辑关系,典型的成本风险指标间的经济关系和逻辑关系(见下图)。

注:这种逻辑关系可以用“如果”、“那么”来形容。

典型的成本风险指标间的经济和逻辑关系图

c)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

――组织应根据《成本预警指标清单》,对已确定的成本预警指标(包括上限指标、下限指标和上下限指标),逐一策划和确定组织不可接受的风险极限和警戒线数值。在对成本风险警戒线数值进行策划时,组织应根据成本风险的严重程度和管理者的需要,按组织的要求可设置一条或多条成本风险警戒线,设置多条警戒线可以促使组织提前进入预警状态,以便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响应。因此,设置的警戒线越多,对成本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就越有效。但应注意管理成本的增加。

――组织可以采用警戒线标识或控制图方式表示所设置的警戒线(见下图)。

注:上下限指标监视图同理,故略。

典型的成本预警指标监视模型

――由于成本预警指标之间存在着经济和逻辑关系,所以组织在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数值时应对这些经济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综合平衡,以保证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是科学和合理的,以及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数值间是平衡的。

――当组织的某些情况发生变化(如组织的规模、体制、所处的市场环境、经营方式、经营条件、抗风险能力等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其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数值不适宜的情况,组织应识别这些变化,必要时,对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数值进行修改,以确保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是适宜的。对指标数值的修改应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控制,由修改所引起的记录组织应予以保持。

d)及时预防和预报;

――随着成本的发生,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成本水平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将成本预测结果与成本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成本预警指标逐一进行比对的方式对成本预警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行监视,确保潜在的成本风险得到识别、确定和控制。当成本水平临近或达到警戒线时,组织应及时地进行预报(发出风险警报),并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以预防成本风险的发生。

――对成本预警指标的监视频次,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并确保满足预防和预报的时机要求(保证充足的预防和响应时间)。

――为确保成本预报信息的沟通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组织在建立成本信息系统时,应对成本预报信息的传递、沟通、分析和处理等问题进行策划,并形成文件。

e)应急准备和响应。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目的在于主动评价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识别应急的需求,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或措施(应急预案),以便预防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发生或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和提高成本的机会。

――为确保成本风险来临时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增强组织的抗风险能力,组织应在成本风险预报前和成本事件发生前做好应急准备。

――在成本风险预报后和风险到来时(如成本水平达到风险警戒线或风险极限,发生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及时、有效地进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以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的影响。应急准备和和响应(紧急情况处理)控制程序的基本内容包括应急准备紧急情况处理的职责和权限的落实;识别和确定潜在的浪费或损失(提高成本因素)事件和紧急情况;应急准备(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做出响应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包括启动应急疏散程序);统计、报告和分析;如何预防和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或利润目标的影响。组织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一般包括重大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重大设备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火灾;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冰雹、水灾、滑坡、泥石流、疫情等);主要供方紧急涨价;法律法规紧急限制;紧急断电、限电等(不限于此)。

●为了确保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有效性,必要时组织应对这些预案进行评审,尤其是在紧急情况、成本事件和成本风险预报响应后,更应该根据实际的应急和响应情况来评价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有效性,以便改进计划和程序,提高应急

和响应能力,消除或减少损失。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对这些预案进行测试,必要时对预案进行更改或更新。以提高预案的实施能力,包括可能要求对事件和紧急情况进行完整地模拟。测试的方法可包括实际演习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际演习的目的在于,测试预案最关键部分的有效性和应急响应过程的完整性。尽管日常的训练在预案的执行过程期间可能有用,但实际的仿真演练更为逼真和有效。如果可行,组织还应鼓励和吸收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参与实际演练。组织需按预定计划进行实际演练时应评价其效果,识别计划和程序的缺陷或不足以及其他问题,以供评审。

●评审、测试和更改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第9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要求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战略要求

5.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制定、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战略,以指导组织成本管理的整体运作。

成本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使命、价值观和远景的描述;

b)成本战略方向;

c)标杆瞄准、成本领先、成本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图;

d)成本战略目标。

成本战略应是组织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应与其相违背或矛盾。

组织制定的成本战略应是差异化和可验证的,并在持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方面得到批准、评审和更新(见4.3.3)。

注1:成本战略方向通常包括:成本优势、成本竞争力、低成本模式、供应链成本优势、成本管理团队建设、成本保证、成本控制、成本流程、成本信息化、成本精益化和成本文化等。组织应结合自身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

注2:成本战略通常情况下应保持相对稳定。

注3:成本战略的差异化是指组织在成本方面与众不同的思路和行动。

目的和意图

没有意图,就没有动机;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成本和成本管理是组织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出成本战略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战略来描述组织的成本意图(包括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通过战略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模式,最终实现低成本运营。本要素条款规定了组织成本战略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战略(cca2101:2008第2.14.5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战略。包括组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确定的使命、价值观和长远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策划和途径。

●组织应制定成本战略,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指导组织成本管理的整体运作和实现组织的成本目的。

●成本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使命、价值观和远景的描述;

――组织的成本战略是组织在成本方面的较长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应描述和依据组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使命、价值观和发展远景来制定(为确保组织成本战略的实现,可以采用平�计分卡方式,即通过财务成本指标、顾客满意、作业流程以及员工的学习与成长这四个方面来保证和评价)。

――成本战略的决定性关系:使命→价值观→成本远景→成本战略→低成本模式→成本领先→成本竞争力→经营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b)成本战略方向;

――组织应明确成本战略方向。成本战略方向通常包括:发挥和创造成本优势、提升成本竞争力、形成低成本模式、打造供应链成本优势、成本管理团队建设、成本保证、成本控制、成本流程、成本信息化、成本精益化和成本文化等。组织应结合自身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

――低成本模式(cca2101:2008第2.14.11条)是指优于对手的低成本模型和运作方式。

c)标杆瞄准、成本领先、成本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图;

――组织在制定成本战略确定成本战略方向时,应确定和瞄准成本标杆,找到成本水平的基准参照物。成本标杆(cca2101:2008第2.14.13条)是指可作为组织样板的先进成本水平。

――成本领先就是成为别人的成本标杆,如何才能成为别人的成本标杆是成本战略的基本内容。

――成本优势(cca2101:2008标准第2.14.12条)是指优于对手的低成本有利原因或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通常来自于组织的地理位置、已获得的优惠政策、运行机制、经济规模、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战略优势、开发和创新能力、技术和装备的水平、人员意识和能力、高生产效率和整体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和保持成本优势是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途径。组织的成本优势有些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组织创造的。如何识别、确定、发挥和创造这些成本优势取决于管理者的认识程度。作为客观实在的成本优势在发挥其效率上组织应与竞争对手或标杆相比较。

――成本竞争力(cca2101:2008标准第2.14.10条)用成本(2.1.1)参与竞争的能力。组织的成本管理能力和低成本水平是成本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d)成本战略目标。

成本战略目标(cca2101:2008标准第2.14.10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所追求的战略目的。成本战略目标应是组织长期的奋斗方向这一点应区分于成本目标。与成本战略目标相比,成本目标是短期目标。

●成本战略是组织的一个基本战略,是组织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除成本战略外可能还包括市场战略、产品战略、质量战略等基本战略,当成本战略与这些基本战略组合后,结果就形成了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因此成本战略不应与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相违背或矛盾。成本战略的制定应结合组织经营的五大要素:

――市场环境;

――整个产业链中的角色;

――企业成长的阶段性要求;

――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模式选择和标杆瞄准。

●由于组织的类型、规模、产品、现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所制定的成本战略也就不同,因此组织制定的成本战略应是差异化的成本战略,应体现于众不同的思路和行动,并易于评价和可验证战略实现的效果。组织的成本战略在持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方面应得到批准、评审,不要时应予以更新(见4.3.3文件控制)。

●成本战略是组织长期的任务和不懈的追求,通常情况下应保持相对稳定。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所有要素条款的活动都应符合成本战略要求。

第10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文件控制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文件控制

标准条文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对成本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予以控制,并确保:

a)文件在发布前得到评审和批准,并确认其适宜性、可行性和充分性;

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更新,并再次得到批准;

c)识别、获得和使用现行文件的最新版本;

d)从使用处及时收回作废和/或失效的文件,防止这些文件的非预期使用,需要保留这些文件时,应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e)对需要保密的成本水平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并规定这些文件的保密要求;

f)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分发到使用处。

目的和意图

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重点是让所有执行文件的部门和人员都能确保使用现行有效版本的成本管理体系文件,以防止误用作废和/或失效的文件。本要素条款规定了对成本管理体系文件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文件控制是指对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放、使用、更改、更新、再次批准、标识、回收和作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文件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因为,文件是成本管理体系活动的依据,如果管理者在从事成本管理工作或开展成本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用错了文件(依据错了),那么这些工作或活动就一定错了。所以,组织必须对成本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控制。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当空白的记录表格未填写时,表格栏是填写表格的依据,是一般的文件;当记录表格被填写后,作为证明活动过程或结果的证据时,是记录的范畴。作为记录应按4.3.4记录控制的要求予以控制。

●按本标准的要求,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控制程序》,对成本管理体系文件予以控制。《文件控制程序》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文件控制的目的、文件控制的范围、文件控制的职责和权限、文件的标识、编制、评审、批准、发放、使用、复制、归档、借阅等要求以及文件的修改或更新、文件的作废与换版、文件的日常管理、外来文件的控制等(需要时)。(不限于此)

●对成本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的控制,组织应确保:

a)文件在发布前得到评审和批准,并确认其适宜性、可行性和充分性;

――为什么文件在发布前要得到评审对成本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的目的就是集思广益找问题、堵漏洞,使文件更充分、更适合于组织的实际情况,为领导批准发布文件提供条件。通过对文件的评审,可以使参加评审的人员加深对文件的理解,达成共识,便于文件的贯彻执行。

――文件评审的方式可分为:会议评审、会签评审、起草人自审三种情况。

――为什么文件在发布前要得到批准组织采用批准的形式使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生效(有效)。因此,文件批准的目的就是使文件生效,未经批准的文件属于无效文件。授权人员在批准文件过程中可以对该文件进行发布前的最后审查把关,并以批准的形式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文件被批准是权威性的具体体现,可以强制文件的贯彻执行,用批准的形式还可以分清和追溯发布文件的责任人。确认文件得到批准的形式按照国际惯例就是授权人员的亲笔签字。如果在文件中看不到授权人员的亲笔签字,就可以认为该文件未被批准,属无效文件。而在我国的组织中文件经常是以盖公章的形式进行批准(如“红头”文件),往往看不到授权人员的亲笔签字,这样就需要追溯和确认其文件的底稿,验证其是否经过了授权人员的亲笔签字,如果追溯不到授权人员的亲笔签字,就应视为其文件未被批准。

――文件批准的方式是授权人员手签。

――文件评审和批准的重要性是确保其充分性(完整、全面、系统、不遗漏)与适宜性(适合于组织的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

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更新,并再次得到批准;

――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充分或不适宜等问题,通过定期评审的方式以发现并消除这些问题。

――必要时(如果文件存在的问题较多或不适用时,也就是说不对文件进行修改或更新就会影响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时)应修改或更新文件。

――对已修改或更新的文件应再次得到批准(持续使文件有效)。

――对文件的修改应由原审批部门或批准人进行审批。若改变原审批部门或批准人时,必须获得原审批的背景资料。

――对文件的修改或更新,应明确其原因、方式、步骤、内容和性质,并保持记录。

c)识别、获得和使用现行文件的最新版本;

――所有使用文件的场所或工作人员必须得到文件(将文件发放至使用处或向文件主管部门索取)。

――必须得到文件的现行有效版本。

――文件的版号和修改号是识别文件的现行版本和现行修订状态的标识,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标识方式(如“a/0”为a版第0次修改)对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进行识别,以确保获得文件的现行版本。文件的版号和修改号标识应得到控制,在对文件进行更改或更新时应相应改变其原有的版号和修改号,以体现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否则标识将失去意义,无法识别。

――可采用《现行受控文件清单》的方式对文件的现行版本进行控制。组织为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除了正确地制定《文件编号规则》和实施唯一性标识外,还应编制和定期公布《现行受控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标明现行修订状态(有效版本的修改号),以便文件使用人能及时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和确保使用清单中所规定的文件,达到防止误用文件的目的。

――要求现行版本的目的是防止使用失效版本的文件,使活动的依据产生错误。

――保持文件发放或文件领用的记录,记录中应体现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版号/修改号、分发号、领用人签字、发放时间等信息。

d)从使用处及时收回作废和/或失效的文件,防止这些文件的非预期使用,需要保留这些文件时,应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按文件的发放记录或文件使用记录第一时间收回作废文件。

――确保文件持有人使用唯一(分发号)的有效文件,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当作废文件需要保留时,应采用加盖“作废保留文件”印章的形式进行标识,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对作废保留文件只能用于追溯历史情况和在研究、策划和制定有关文件时的参考,不得用于指导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和成本水平的实现

e)对需要保密的成本水平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并规定这些文件

的保密要求;

――由于竞争的需要,组织的许多成本管理体系文件需要保密,通常情况下这些需要保密的文件都是与成本水平有关的文件,如成本目标、成本动量标准、标准成本、成本计划等。

――组织应对需要保密的文件提出保密的要求,作出规定,并按规定对这些文件进行保密的标识和管理,以防止保密信息的泄露。

f)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分发到使用处。

――外来文件是指组织应执行或参照执行的来自组织外部的文件。如与成本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国际、国家、行业、协会和地方标准等)、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文件、行业协会的管理文件、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文件、顾客提供的规范性文件、供方提供的相关文件以及其他相关方提供的文件等。

――组织应对这些外来文件进行识别,控制其分发范围,跟踪修订状态,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第1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6.2.4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标准条文

组织的产品成本设计输出应确保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的要求,这些输出应包括:

a)成本动量标准(见6.4);

b)标准单位产品成本;

c)满足成本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实现过程方案;

d)成本动量监视和测量的准则和方法(见8.2)。

组织应依据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安排,确保上述输出的结果得到评审、核算和验证并确认其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

设计输出确认应在输出结果实施之前完成。

由评审、验证、核算和确认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是产品成本设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成本形成的依据,同时也是成本发生过程控制的依据。因此,组织应对产品成本设计输出进行控制,以确保这些设计输出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本要素条款给出了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的产品成本设计输出应能对照产品成本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保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的要求,这些输出应包括:

a)成本动量标准(见6.4);

b)标准单位产品成本;

c)满足成本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实现过程方案;

d)成本动量监视和测量的准则和方法(见8.2)。

●组织应依据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安排,确保上述输出的结果得到评审、核算和验证并确认其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成本动量标准通过成本核算(见8.3.2)的方式转化为标准单位产品成本,这种转化应按现行会计准则将实物量的成本动量计算为价值量的单位产品成本。

●当设计输出的标准单位产品成本经过核算验证未满足设计输入要求时(未满足预期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时),组织应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更改设计或重新设计,以满足要求。如果因目标过高无法完成设计时,应修改产品成本目标。

●设计输出确认应在输出结果实施之前完成。设计输出通常以文件形式表达,其确认的方式是在发布前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审查批准。

●由评审、验证、核算和确认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产生一下要素条款的依据:

――6.3.3成本计划;

――6.4成本动量标准;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3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第1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

6.2产品成本设计

6.2.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水平进行设计,在产品成本发生前预先控制成本水平的合理性。组织应编制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和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产品成本设计策划(见6.2.2);

b)产品成本设计输入(见6.2.3);

c)产品成本设计输出(见6.2.4);

d)产品成本设计评审、核算、验证和确认;

e)产品成本设计变更(见6.2.5)。

目的和意图

产品成本设计过程是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产品成本构成的水平,为产品成本的合理发生提供了依据。因此,组织应控制产品成本设计过程。本要素条款给出了产品成本设计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是设计出来的。因此,组织应对产品成本水平进行设计。在通常情况下产品成本设计与产品设计同时完成,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活动应同时输入两种设计思想:其一,产品成本设计应满足产品实现和产品功能的要求,这是产品形成和质量特性的要求;其二,产品设计也应考虑满足产品成本目标的要求,这是产品经济性的要求。

●成本设计(标准成本)决定成本的合理性,成本核算(实际成本)不决定成本的合理性。因此,产品成本设计活动是在产品成本发生前预先控制产品成本水平合理性的活动,组织应编制和保持《产品成本设计控制程序》,以规定和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产品成本设计策划(见6.2.2);

b)产品成本设计输入(见6.2.3);

c)产品成本设计输出(见6.2.4);

d)产品成本设计评审、核算、验证和确认;

e)产品成本设计变更(见6.2.5)。

●不涉及产品设计的组织也应按本标准要求对产品成本进行设计。

●产品成本设计的对象是决定和驱动产品成本的所有动量;产品成本设计的结果是形成了产品成本动量标准和标准成本。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要素条款对以下要素条款起指导作用:

――6.2.2产品成本设计策划;

――6.2.3产品成本设计输入;

――6.2.4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6.2.5产品成本设计变更。

第13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管理体系运行

4.7.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以确保成本管理体系活动和成本发生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见4.7.2和7.1)。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并对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实施控制。

●组织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来保证的。因此,组织应对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予以控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识别和确定与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有关的活动;

――对这些活动应进行策划,并确保这些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成本控制(cca2101:2008标准第2.6.10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

●成本保证(cca2101:2008标准第2.6.13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满足成本要求的信任。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涉及所有要素条款,是体系所有要素有效运行的保证。

第14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流程和作业标准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流程和作业标准

流程和作业标准

标准条文

组织应根据成本动量标准的要求制定、执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流程和作业标准,并确保:

a)流程和作业得到识别和定义;

b)流程和作业实施的过程和要求得到规定;

c)成本动量要求得到规定并与成本动量标准保持一致;

d)必要时,得到测试和验证,以确认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e)发布前得到评审和批准并发放到使用处(见4.3.3)。

组织在执行流程和作业标准时应定期组织评审,评审的结果可能导致调整或修改标准的情况。组织应识别和实施这些调整或修改需求,并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获得已变更的信息。由调整或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制定流程和作业标准是为了规范流程和作业,更好地控制成本动量发生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过程能力,实现预期的成本水平。

本要素条款给出了制定流程和作业标准的要求。

理解要点

●流程和作业标准是规范流程和作业的文件。组织应根据成本动量标准的要求制定、执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流程和作业标准,并确保:

a)在标准中应识别和定义流程和作业,如生产一种产品都需要哪些作业,他们的生产顺序是怎样的;

b)在标准中应规定流程和作业实施的过程和要求(流程和作业应该如何实施);

c)成本动量要求得到规定并与成本动量标准保持一致;

d)必要时,对流程和作业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认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e)流程和作业标准在发布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并发放到使用处(见4.3.3)。

●组织在执行流程和作业标准时应定期组织评审,评审的结果可能导致调整或修改标准的情况(见4.3.3)。组织应识别和实施这些调整或修改需求,并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获得已变更的信息。由调整或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流程和作业标准也是组织其他管理(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的基础工作。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条款支持6.4成本动量标准条款。

第15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战略实现规划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战略实施前对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f)记录要求。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对成本战略实现的要求。制定出一个好的成本战略不是最终目的,提出本条款是为了促使组织更明确和更有效地实现所制定成本战略。

理解要点

●组织在成本战略制定后和实施前应对如何实现成本战略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的受控状态通常可包括: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文件应发放到位,确保与实现战略相关人员获得规划文件;

――跟踪和检查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情况;

――评价和确认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效果(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采取必要措施,纠正偏离规划的活动和行为(与9.3.2预防和纠正措施接口);

――提供必要资源,以保证规划的实现。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组织应在规划中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成本战略的实现周期。实现周期可以是3年、5年、10年,也可以规定更长时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为实现战略,组织是否需要搭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如果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规划的实现,组织可不必专门设立机构。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自己的成本管理团队提出切实可行的充分的战略实现要求。成本管理团队成员一般包括: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成本经理、主管、成本工程师、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变革专家、成本杀手、ie工程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等,组织应对这些人员提出要求,并规定其实现成本战略的职责和权限(包括责任成本)。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建立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如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创新机制、预警机制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规定战略实现的途径,如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战略实现所需的方法,如平衡计分卡等。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战略实现过程和活动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形成文件,明确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并在计划中明确一致性的具体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如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或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f)记录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所需的记录(包括记录表格),并明确记录要求(与4.3.4记录控制接口),以满足充分提供战略实现证据的需要。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要素可能会涉及成本管理体系所有其他要素条款。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文件标准解释(15篇范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文件4.3.1总则标准条文组织应以适当的媒介(如:纸或电子形式等)建立并保持成本管理体系文件,这些文件包括:a)成本战略和战略实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成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