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风险评价管理制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四、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五、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等 级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 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六、评价组织
1、公司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李逢昌
副组长:武传志
成员:马志洋、荣若伟、王洪广、代红彬、温振忠、杨岩峰、吴兆峰、张大伟、张小蒙、刘瑞强、王佃波
2、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七、其它要求
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第2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规范危险源管理工作,使危险源点受控。依据《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各部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管理。
3术语和定义
3.1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包括固态和动态两种形态。
3.2 危险源辨识是指运用安全系统分析原理,对生产系统运行情况、周围环境及人员行为进行考察研究,结合钢铁生产行业的历史事故教训,找出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不安全因素,这一过程通常称为危险源辨识。
3.3 危险点是指事故的易发点、设备设施隐患的所在点和人员失误的潜在点。作业中的危险点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设备和工器具等。
3.4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 职责
4.1 公司专业职能部门职责:
4.1.1负责对一级危险源(点)监督管理。
安全管理部组织设备部、生产技术部、保卫部、能源环保部、自动化部等职能部门对公司危险源(点)按分口专业进行管理,各职能部门负责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点)进行等级划分审核、组织制定防范措施、进行专业监督抽查。
4.1.2 监督相关部门对一级危险源(点)控制管理工作。
4.1.3 每半年(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对一级危险源(点)管理和控制状况分专业进行全面检查及不定期检查,由公司安全管理部、设备部、生产技术部、保卫部、能源环保部、自动化部等专业管理职能部门实施。
4.2 各相关部门职责:
4.2.1 负责对一、二级危险源(点)所在的相关部门负有管理责任,明确一、二级危险源的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人。
4.2.2 监督作业区(科室)对一、二级危险源(点)的检查、控制管理工作和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管理的责任落实情况。
4.2.3 负责对一、二级危险源(点)管理和控制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整改、评估、监控,并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在遇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4.3 作业区(科室)职责:
4.3.1负责对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管理和落实所管辖一、二级危险源(点)的作业区(科室)管理责任,明确一、二、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的作业区级管理责任人。
4.3.2 监督班组(岗位)对一、二、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的管理控制工作和督促检查三、四、五级危险源(点)的责任落实情况。
4.3.3 负责对作业区危险源(点)管理与控制情况进行日常检查。
4.4 班组职责
负责对本班组所管辖一至五级危险源(点)进行检查和全过程控制,按制定的班组(岗位)安全检查项目逐项检查,明确管理责任人。
5管理内容和要求
5.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5.1.1 公司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要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5.1.2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可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必要时对重大风险控制进行更新策划。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安全管理部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发放到各部门。
5.2.2 进行危险源辨识。
5.2.2.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5.2.2.1.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
5.2.2.1.1.1 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5.2.2.1.1.2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2.2.1.1.3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5.2.2.2 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5.2.2.2.1 危险源辨识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5.2.2.2.1.1 物的不安全状态;
5.2.2.2.1.2 人的不安全行动;
5.2.2.2.1.3 作业环境的缺陷;
5.2.2.2.1.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5.2.2.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公司采用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作业经过的描述),对照危险源分类和事故类型(或相关病症的类型),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源。
5.2.2.4 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
覆盖已发生的事故的原因,通过查阅事故档案、资料和员工的回忆,列出所有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辨识出危险源应覆盖所有事故的原因,以及同行业企业已发生事故的原因。
覆盖法规的要求,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对照,除辨识出的危险源之外,不应存在其它的违法现象。
5.2.2.5 各部门危险源辨识完成后,进行风险评价。
5.3 风险评价
5.3.1 各部门组织本部门各级人员采用定性法和半定量法(lec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5.3.2 风险评价及风险级别的确定
风险评价采用定性法和半定量法(lec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5.3.2.1 先用定性评价,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重大风险。
第3篇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辨识及评价铜板带厂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确定出不可承受风险及重大风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铜板带厂各单位、部门业务范围内活动、产品及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 职责
3.1厂长:批准重大风险控制计划。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铜板带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提交厂长讨论重大风险控制计划。
3.3生产安保科:具体负责铜板带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确定重大风险,并提出控制计划,对重大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4自动化室:负责重大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3.5经营科:负责重大风险治理所需费用的支付,确保专款专用。
3.6各车间、科室:具体负责本单位、部门作业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并填写相关表格。同时,将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工作结果报生产安保科。
4. 工作程序
4.1划分作业活动
划分作业活动就是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包括相关方)和作业程序等,并收集有关信息。一个单位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总的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划分作业活动应以能充分、准确、清楚辨识危险因素为宜。一般要求以车间为单位进行作业活动划分。
一般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
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b.按地理区域划分;
c.按装置划分;
d.按作业任务划分;
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4.2 收集作业活动信息
收集作业活动信息可采用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利用安全检查表等方式。作业活动信息包括:
a.任务:实施的地点,持续时间,人员,实施频率等;
b.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使用说明;
c.物资: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汽、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等有关资料;
d.现场控制方法: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作业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员工的能力及已接受的相关培训,现场安全控制设施;
e.手工操作:可能要手工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要用手移动物料的距离和高度;
f.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g.事故: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h.现场工作环境(条件):空间、高度、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毒物、辐射、安全防护设施等情况。
4.3 危险因素识别
4.3.1 危险分类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共37种:
a.物理性危险因素;
b.化学性危险因素;
c.生物性危险因素;
d.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
e.行为性危险因素;
f.其他危险因素。
4.3.2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以下情况: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不良的作业环境;
d、管理上的缺陷。
4.3.3 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55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4大类61种。
4.3.4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7种,即: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
4.3.5 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或后果,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确定:
a.导致的直接的伤害事故,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事故类别分类,可以分为20类。
b.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事故,参照《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的职业病分类进行描述,具体分为10大类115种。
4.3.6 识别危险因素时应考虑:
4.3.6.1 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a.正常:是指大多数情况下经常处于的状态;
b.异常:是指定期的可预见出现的非正常的情况;
c.紧急:是指不定期出现,不可预见或预见但发生频率极低的情况。
4.3.6.2 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a.过去时:以往发生的,已经造成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因素;
b.现在时:现在存在的正在产生的危险的因素;
c.将来时:将来可能发生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4.4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危险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定性评价主要采用直接判定法,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法)。
4.4.1 直接判定法
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采用是非判断以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采用直接判定法,其他采用lec法进行评价,两者只能选其一。
a.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合理抱怨和要求;
c.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4.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lec法是采用与系统危险性(d)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4.4.3 危险源的分级
根据危险因素诱发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公司将危险源划分为四级进行管理。 采用lec法评价危险因素时,对于五、四、三、二、一级危险源,对应危险性的分值(d)分别为≥320;160~320;70~160;20~70;20以下。
4.5 确定重大风险或不可接受风险
4.5.1 依据评价的结果,危险源级别在三级以上为不可承受风险;风险级别为四级以上的属于极其危险和高度危险的,即重大风险。
4.5.2 各单位、部门进行危害辨识时,负责填写以下表格:
a、《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基础调查表》(表一);
b、《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结果汇总表》(表二);
c、各单位、部门将表二报生产安保科。生产安保科负责汇总完成铜板带厂的辩识结果,并填写《不可容许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6 风险控制策划
4.6.1 对于评价出的非重大风险,各车间、科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其风险等级,使其最终变成可接受风险。
4.6.2 对于重大风险,生产安保科填写《重大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到各车间、科室,各车间、科室负责对本单位重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重大风险要制定并实施运行控制程序和编制应事故急救与救援预案,经生产安保科审核后,由本单位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组织实施。
4.6.3生产安保科对各单位辨识的重大风险进行监督
4.6.4 铜板带厂应按照上述程序,依据当时的内、外部条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危险辩识、评价工作,以指导风险的有效控制。
4.6.5 风险控制计划
对风险控制主要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的组合。
a、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b、制定完善的运行控制和操作规程;
c、加强培训与教育;
d、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
e、加强现场安全检查;
4.7 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工作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铜板带厂应重新进行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工作;
4.7.1 当法律、法规更新时;
4.7.2 当铜板带厂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4.7.3 当危险辩识与危险评价知识或方法有所进步认为必要时;
4.7.4 当安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
4.7.5 当有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
第4篇 风险评价hse工程管理应用
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是所有要素的基础。通过风险评价能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的hse影响,并对以往的hse管理进行总结.经过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企业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目标和表现准则,制定预防危险和控制风险措施的应急反应计划,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hse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 风险评价在hse管理体系推广应用中的工作思路
hse体系描述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特点。一个可操作性强的hse管理体系可以对危险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对这些危险进行有力控制。
依据hse管理理念,洛阳石化总厂对直属生产车间及各公司(厂)的l 025个作业活动及865台(类)设备设施用jha、scl等方法进行了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紧紧抓住“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这个核心,通过风险评价、内审员等多层次培训,并以推广《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为切入点,开展了施工现场与检查维修作业等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其工作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a)加强工程项目施工主体承包商的风险管理。如公司在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准备,现场管理等方面加入有关hse的内容,施工现场的管理有了明显的提高。
b)加强作业现场、生产装置的风险管理。如装置酸碱作业现场施工中认真做好直接作业环节的管理、监督,开展装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车间
hse管理体系工作有效运行。
c)风险管理的检查与跟踪。在项目和生产现场,hse管理人员的督查和整改通知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d)持续的风险管理行为。
2 理解风险评价,有效推进hse管理实施
2.1 理解hse文化,提高hse风险的认知能力,建立hse执行与监督队伍
2.1.1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与基础。提高对风险的认知是hse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因此,我们针对文化理解、风险认知能力、队伍建设等重点进行了风险评价培训。首先,通过诺卫咨询公司的培训,初步建立起一支风险识别方面的安全工程师队伍;然后,在风险识别方法的推广培训中,由生产车间安全工程师边学习边作教师,为各单位培训班组长240人,风险识别队伍自上而下形成金字塔式组织结构,逐步满足实际需求。
2.1.2 为了有效地推进风险全过程管理,hse队伍建设需要增加三种技能:领导能力、鼓动能力、hse综合能力。首先,新加坡诺卫公司对领导班干部的培训.营造了领导重视的良好氛围;其次,对来自生产车间hse骨干进行了内审员培训;最后,重点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体系贯标活动。对职工进行体系基础知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体系如何运行等片面的培训。
2.2 广泛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班组成为hse工作的有效支撑点
我们组织对各生产车间及各公司(厂)的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班组成为hse 工作的有力支撑点。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4种方法。先后对1 025个作业活动、865台(类)设备进行危害识别,共识别出厂级重要hsf危害67个,适用的法律法规19类247个。形成了《重大风险的危害、控制改进措施清单》.既包括各生产单位共性的问题,如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包括各生产单位特有的问题,如设备本身的隐患。从危害的性质分析.存在的重大危害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3l项,占48.44%;物的不安全状态16项,占25%;有害的作业环境4项,占6 25%;管理缺陷13项,占20 31%。
2.3 以推广《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为切入点,开展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
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除了具有一股工程项目的特点,即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确定性、活动的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之外,它的最大特点是复杂性、危险性和由此产生的高风险性。
工程施工中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事故的机率相对较高.增强风险管理是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有效手段。我们严格规定,项目不论大小.在工程开 工前必须严格按hse:实施程序的要求,编制出工程项目的hse实施程序,列出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和主要危险作业,建立健全hse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hse管理制度和施工作业规程.并从人、财、物等资源上予以保证。
引入风险分析与评价机制,做好事前预防。hse管理强调作业前的危险分析与评价,根据分析与评价结果.确定并实施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这是hse管理的核心内容。过去,施工方案中虽然也有安全控制措施.但大都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在推行hse一体化管理后.先从施工方案的编制人手,强调每一个施工方案都必须针对作业内容、程序和施工工艺.在分析作业中可能的危险、危害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有效地改变了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的通病。对这些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分级.对应采取戴耳塞、穿防护服、禁止烟火、通风良好等多项控制方法。作业负责人在作业前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并在施工现场树立《实施作业hse管理标志牌》。通过这些措施.让每一位作业人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所存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都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引入风险评价,员工的hse技能得到显著提高,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hse理念更加深入人心,hse管理体系进人良性运行轨道。
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
本程序描述了嘉兴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为充分识别危险源并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选择控制手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危险因素,实现对危险源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中能够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386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
1)提供足够的人员、物项、资金等资源,保证危险源辨识工作和危险源风险控制方案的有效实施。
4.2分管副总经理
2)组织对集团公司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
1)识别、建立并更新集团公司的《风险清单》和《重大风险清单》;
2)策划公司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指标;
3)对各部门/所的危险源的控制绩效进行监督;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管理方案或管理措施,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根据公司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列出;
2)将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的《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报安全质监部;
3)根据安全质监部制定的管理方案、控制措施或应急预案,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5.1.1辨识范围
1)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服务的各个方面;
2)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保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识:
ø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ø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ø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供)。
5.1.2辨识依据
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明确的;
4)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
5)行业标准的要求;
6)行业单位发生的事故经历。
5.1.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采用的方法/标准为:《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标准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5.1.4危险源辨识步骤
1)划分作业活动;
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进行分析辨识,列出危险源清单。
5.1.5危险源的更新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补充识别与评价:
1)管理评审要求时;
2)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
3)相关方合理的要求或抱怨时;
4)法律、法规变化时;
5)公司制定的方针有变化时;
6)对危险因素的重新识别、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
已辩识的危险源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允许性,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1—5),确定需要制定的目标、管理方案并加以控制,有针对的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5.2.1风险评价方法
根据公司运行情况,本公司采用工作过程分析法(jha)和标准相结合的防范进行评价。
作工作过程分析法主要是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两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危险的大小。个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s: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评价公式:
r=l*s(注:r:风险值)
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序号 | 分值 | 标准 |
1 | 5 |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
2 | 4 |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
3 | 3 |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
4 | 2 |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
5 | 1 |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
序号 | s值 | 人 员 | 财产损失/万元 | 停气 | 其 它 |
1 | 5 | 造成人员死亡 | >; 100 | 造成区域性管道燃气用户停气、脱压或超压在1000户以上的事故 | 重大环境污染 |
2 | 4 | 造成人员重伤 | >;50 | 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 | |
3 | 3 | 造成轻伤 | >; 20 | 管道故障或泄漏造成50户(约一幢楼)管道用户停气 | 造成环境污染 |
4 | 2 | 造成人员轻微伤 | >;1 | 造成轻微环境污染 | |
5 | 1 | 无人员伤亡 | <1 | 燃气泄漏或故障造成一根立管户用户停气 | 无污染、无影响 |
风险等级 | 风险(r= l×s) | 控制措施 |
ⅴ(巨大风险) | 20~25 |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
ⅳ(重大风险) | 15~16 |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
ⅲ(中等风险) | 9~12 |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 |
ⅱ(可接受风险) | 4~8 |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 |
ⅰ(可忽略风险) | <4 |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
辩识、评价出重大风险,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1)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列入重大危险源的项;
2)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3)曾发生过事故,并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通过jha评价方法,风险等级ⅳ级(含)以上的,也评价为重大危险因素。
5.3.1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措施、管理方案、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价得到的等级按下列原则确定设计、维持和改正的行动清单:
1)消除风险;
2)降低风险;
3)使用个体防护装置。
5.3.2危险源的管理
4)非重大风险可通过日常运行控制:现行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予以控制;
5)重大风险的管理:
ø根据风险评价对重大风险制定目标、指标;
ø根据目标、指标的要求在考虑本单位现行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或管理措施,在公司安全方针、目标、指标的框架下制定或完善相应的管理方案/办法/措施等,对重大风险予以控制;
ø提供设施和培训的需求并对控制技术和管理提供有关信息输入;
ø根据外部条件变化和内部条件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危险源信息;
ø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
ø定期对危险源控制的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位(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局56号文),我公司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如下:
ø液化天然气(lng站存储量为220—330吨,临界量为50吨);
ø中压的公用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的;
ø南湖lng站六储罐(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5.4.1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式为ch4,常温下呈气态,-162℃以下可以液化,一般以压缩气态或液态形式储存;ch4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2 kg/m3;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爆炸极限:4.9~15%;
燃烧值:35.11mj/m3。
5.4.2重大危险源分级
5.4.2.1分级方法
1)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的取值
3)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2-2和附表2-3:
表6-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危险化学品类别 | 毒性气体 | 爆炸品 | 易燃气体 | 其他类危险化学品 |
β | 略(本公司不涉及) | 2 | 1.5 | 1 |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m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2-3:
表6-1校正系数α取值表
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 | α |
100人以上 | 2.0 |
50人~99人 | 1.5 |
30人~49人 | 1.2 |
1~29人 | 1.0 |
0人 | 0.5 |
5)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2-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表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 | r值 |
一级 | r≥100 |
二级 | 100>;r≥50 |
三级 | 50>;r≥10 |
四级 | r<10 |
6)分级结果
根据嘉兴市燃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储存情况,r值计算如下:
r=(6+4)×1.5×2=30≥10
故lng站-储配站属于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因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统一规范设置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牌的通知》(浙安监管危化〔2007〕110号)的要求设置二牌一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5.4.3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1)控制与消除火源
ø禁吸烟、携带火种、穿带钉皮鞋进入燃爆区;
ø动火必须严格按动火手续办理动力火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ø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防爆电器;
ø使用“防爆”工具,严禁钢质工具敲打、撞击、抛掷;
ø按规定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
ø加强门卫,严禁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运送物料的车辆必须穿戴完好的阻火器等管制措施,正确行驶,防止发生任何故障和车祸。
2)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及其安装质量
ø罐、槽、管线等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及其配套设施要选用质量好的合格产品,并把好质量、安装关。
ø管道、压力容器及其仪器等有关设施应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检测和试压。
ø对设备、管线、泵、阀、仪表、报警器、监测装置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的状态;
ø按规定安装电气线路,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持完好状态;
ø有易燃易爆物质挥发或散落的场地,高温部件要采取隔热、密闭措施;
3)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
ø禁火区内根据“170号公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张贴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ø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严守工艺纪律,防止工艺参数发生变动;
ø坚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淤报警器、压力表、安全阀、管线防冻保温、防腐、消防及救护设施是否完好,液体报警器是否正常;贮槽、管线、截止阀、调节阀等是否泄漏,消防通道、地沟是畅通等;
ø检修时,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有毒的设施,必须做好与其他部分的隔离(如安装盲板等),并且做到彻底清洗干净,在分析合格后,并有现场监护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方能进行动火等作业。
ø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
ø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
ø防止车辆撞坏管线及管架桥等设施。
5)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
ø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遥控装置齐全并保持完好;
ø贮罐安装高低液位报警器;
ø易燃易爆场所安装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6)泄漏后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ø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
ø如泄漏量大,应驱散相关人员至安全处。
7)定期检测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检修时,要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要有人监护及拯救后备措施,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8)在特殊场合下(如在有毒物场所抢救、急救等),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正确佩戴好相应的防毒过滤器或隔离式呼吸器,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9)组织管理措施
ø加强对有毒物、有害物的检测,检查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跑冒滴漏;
ø教育、培训员工掌握有关有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
ø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ø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的标志;
ø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6.记录
安全质监部保存危险因素识别、评价记录及公司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
各部门/所负责保存本单位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对于危险源辨识清单(见附录1)和危险源风险评价表(见附录2)只作为识别、评价记录由本部门保存,不再报送安全质监部。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