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知识

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产品实现(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25 查看人数:52

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产品实现

第1篇 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

公司对产品实现的有关过程进行策划和做出规定,并对施工过程实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基本要求

公司根据gb/t19001-2000 idt is09001:2000、gb/t24001-1996 idtis014001:1996和gb/t28001-2001标准建立并保持整合型管理体系,编制整合型管理体系手册和有关的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为使手册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所确定的要求能在具体的生产运作中得到具体实现并能有效运行,公司针对每一建筑施工项目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策划,并形成文件,文件形式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等。

7.1.2产品实现策划的总体要求是:与公司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相一致,其策划的结果应适于公司的运作方式。

7.1.3在策划产品实现过程中,公司应确定以下方面的内容:

(1)工程应达到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要求。

(2)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程,确定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及针对 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

(3)过程实施的各阶段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及所需的资源和设施。

(4)产品实现所依据的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文件。

(5)确定需开展的验证、确认、监视和测量活动及相应的验收准则。

(6)明确有关的记录要求,对建筑工程的符合性提供证据。

(7)需采取的其他措施和方法。

7.l.4项目部针对本工程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并将方案分别上报生产安全处备案。

7.1.5在每项工程开工前,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策划工程实现的有关过程,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包含如下内容:

(1)编制依据;(2)引用标准;(3)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要求;(4)工程概况;(5)施工部署;(6)施工平面布置图;(7)施工进度计划、劳力计划、机械设备配备计划;(8)施工准备;(9)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0)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及各种节约措施:(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2)工程项目验收方法及准则;(13)安全尘产、文明施工:(14)环境要求:(15)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7.1.8《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与公司的管理体系和其他要求相一致,并适合于公司施工管理运作。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公司经营预算处负责对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加以识别和评审,并及时安排与顾客沟通,以确保顾客满意。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识别

7.2.1.1 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前,由经营预算处识别收集汇总顾客要求的信息。顾客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规定对工程项目的特定要求,包括交付方式和有关使用性能、可靠性、质量等级、交付(工期要求)和交付后的服务方面的要求。

(2)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3)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义务和法律法规要求

(4)公司确定承担的任何附加要求。

(5)环保与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公司对己识别的顾客和相关方要求连同企业所确定的附加要求实施评审。

7.2.2.1公司在招、投标或接受施工合同和补充协议之前对已识别的与工程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的方式应适于公司运作,按照公司规定实施评审,以达到评审目的为原则。

7.2.2.2接到招标文件(信息)后,经营预算处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造价、交货期、质量要求、技术特点等进行可行性评审。评审确定之后,由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编制技术文件和初步策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参加投标。

7.2.2.3公司管理者代表组织经营预算处、生产安全处、物资设备处、质量

技术处组成投标小组,对招、投标文件进行评审,评审必须有总经理参加。

7.2.2.4合同正式签订前,经营预算处负责组织对施工合同进行全面、认真地评审。

7.2.2.5公司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应确保达到以下目的:

(1)产品的要求已明确,各项要求规定合理,包括顾客和相关方口头表达的要求,文件齐全,合同文件组成内容主要有:招标文件、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协议条款、合同文本、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纪要、协议、电报及电传、图纸、标准、规范和其他有关技术资料、技术要求。

(2)确保准确了解顾客要求,包括顾客明示及隐含要求,各法律法规要求,特别是供需双方对公司或订单理解不一致的要求已做出处理并得到解决。

(3)公司内部确信通过初步策划,包括采取必要的、可实现的技术和资源上的措施,有能力满足产品的使用、交付和服务各方面要求。

(4)在顾客和相关方没有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在接受顾客和相关方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7.2.2.6通常评审的顾客要求有下列形式:

一般要求:承包范围、承包形式、价款、工期、主要技术条件等。

特殊要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环保和劳保的要求。

质量要求:合格率、优良率等。

承包结算方式:付款结算方法。

服务要求:顾客的特殊要求。

评审的结果引进的措施及跟踪措施应予以记录。

7.2.2.7根据评审结果,经营预算处业务人员负责将评审结果向顾客反馈,当取得一致意见后签订施工合同。经营预算处负责将相应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7.2.2.8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经营预算处负责跟踪和记录合同执行情况,根据需要及时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准确掌握顾客对工程质量及服务满意程度的有关信息。

7.2.2.9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顾客原因或公司原因,对产品要求发生变化引起合同条款改变时,由经营预算处与顾客协商一致,拟订补充协议。但在补充协议签订前,山经营预算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补充协议签订后,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当合同条款更改涉及工程要求更改时,相关部门应确保相关文件(如: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文件等)得到相应修改,并将更改结果通知有关人员。

7.2.2.10若变更执行有困难时,项目部应立即与顾客和设计部门研究处理。当顾客提出其他要求时,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识别和评审,只要要求合理。就应尽可能使顾客满意。

7.2.2.11其他不引起合同条款变化的更改(如口头交谈、电话告知等),填写设计变更与协商记录,并由项目部对更改要求通过评审予以确认,确认结果必须得到顾客的签字认可。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等造成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和协商的评审按《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有关的要求进行控制。

7.2.2.12某些情况,如网上销售,评审的方式可用对产品目录内容,产品广告的内容进行评审。

7.2.2.13所有评审工作都应该有书面记录,与工程有关要求的评审记录,包括因评审所引发的措施的实施记录,由经营预算处和项目部分别保存,并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7.2.2.14相关记录

《招(投)标文件、合同、合同更改评审记录》

7.2.3顾客及相关方沟通

公司应制定《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并实施与顾客和相关方的沟通。经营预算处应通过调查表、电话等方式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主要内容应包括:

(1)有关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变更。在合同签订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顾客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信息,向顾客介绍公司的工作业绩,回答顾客咨询。顾客要求变更时,及时联系沟通和传递。

(2)合同执行中接受顾客对合同执行情况的问询。发生问题或顾客提出意见、建议时,与顾客协商处理。由问询、合同和订单的变化引起发生修改时,及时回复顾客。

(3)交付后,收集顾客对产品有关要求的信息反馈,组织工程回访,接受顾客反馈意见,妥善处理投诉事件。

(4)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负责收集顾客和相关方反馈,包括顾客投诉,报怨。将收集到的顾客和相关方反馈报办公室和经营预算处,经营预算处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完成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并尽快给予解决,并及时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改进。

(5)保存与顾客沟通的安排和进行沟通的记录,以作为持续改进的输入。由经营预算处对顾客来电来函、传真、电子邮件等问询和咨询,设专人解答并记录,确保公司与顾客之间双向信息沟通是通畅的。

7.2.4相关文件:

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7.4采购

公司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产品满足质量、环保和劳保要求,交付和服务等各方面符合规定要求。为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使采购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公司物资设备处负责制定《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并监督实施。

7.4.1采购过程控制

公司应确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对供方实施定期评价,评价其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持续保证能力。

7.4.1.1采购产品包括原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设备)采购、劳务及工程分包方采购。

7.4.1.2所有供方的采购由项目部进行。采购时应在采购文件上(合同、协议、材料采购计划),注明环保和健康安全要求。

7.4.1.3项目部根据所采购的工程、设备、劳务和试验室类型及对工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程度,对供方进行评价和选择,填写'供方评价表',经项目经理审核后报主管部门批准,确定为合格供方的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包括物资供方、设备(租赁)供方、劳务供方、工程供方、试验供方等,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发至各部门及项目部,采购人员应按'合格供方名录'进行采购。

7.4.1.4对供方实施定期评价,评价其提供产品的持续保证的能力,制定跟踪措施。以保证采购产品持续符合要求。

对物资供方的评价可采用以下方法:

a.样品评价;

b.供方能力、管理体系现场评价;

c.历史情况评价;

d.对比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经验;

确因施工需要,超出'合格供方名录'范围采购时,由采购人员填写'采购计划',经项目经理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

主管部门建立并保存相应的合格供方档案,负责组织项目部定期对合格供方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更新。经考核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供方,应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对主要材料合格供方,项目部应与其签订供货合同或技术协议,需要时,拜访合格供方,了解其运营情况。

7.4.1.5各相关部门每年将定期评价的内容、方式、跟踪措施及选择供方的评价结果和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予以记录。

7.4.2采购信息

为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必须明确规定物资的采购要求,应确保在采购文件发放前,符合规定要求。

7.4.2.1采购文件包括物资申请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文件应包括具体的恰当信息:

采购产品的类别、规格、型号;采购的数量;进场日期;供方资质:有关供方的资源组织过程、程序、产品、设备、人员资格是否符合整合型管理体系的要求、服务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环保要求。

7.4.2.2采购文件在编制时,必需经相关人员的核实,主管领导审批,确保文件的准确性。

7.4.2.3材料及供方的采购需要签订合同时,山授权人负责办理。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4.3.1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包括在供方现场检验、进货检验和验证供方提供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工作业绩、对供方活动进行监控等。

7.4.3.2采购物资的验证/采用测量、观察、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形式,具体执行《物资采购控制程序》。

7.4.3.3项目部对工程、设备、劳务、运输和试验室供方,根据具体工程检验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验证活动。

7.4.3.4当顾客要求对劳务、工程供方进行验证时,项目部负责与顾客商定验证的方式、方法,并在采购文件中加以明确。采购人员应与供方联系并协助顾客代表实施验证。即使顾客代表验证合格,也不能作为公司已验证合格的依据。

7.4.3.5当顾客要求对物资供方产品进行验证时,采购人员应与供方联系并协助顾客代表实施验证。即使顾客代表验证合格,也不能作为公司已验证合格的依据。

7.4.3.6所有外包项目供方的验证和监视均由项目部负责,验证内容包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质量水平、人员素质,工期、服务效果等。

7.4.3.7公司各主管部门对项目部实施的供方验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4.3.8相关文件:

《物资采购控制程序》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公司建筑工程实现的过程为: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采购--工程施工运作过程--检验和试验--交付验收--保修服务。

围绕上述过程,公司进行施工生产和提供的过程进行控制。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公司由质量技术处负责对施工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和服务达到规定要求,并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及项目部具体实施。

公司根据不同施工项目和服务的特点,规定适当的交付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顾客交付后建筑工程的保修活动及施工过程的服务活动。

质量技术处按照项目部对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质量技术处负责人审批 并在获得相应充足的资源后组织实施。

a.项目部按规定及时到技术部门领取图纸及工艺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到经营预算处门获取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工程特性的信息,及时参加图纸会审,了解工程要求。项目部通过对以上信息的研究,编制或完善工程工艺和各种专业技术措施。重要技术交底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及时对设计变更进行交底。

b.物资设备处负责为项目部配备适宜的测量和监控设备。

c.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对工程特性形成的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d.项目部按要求配备、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7.5.1.1施工过程和服务运行控制

(1)为保证施工生产和竣工交付时的质量,应保证各级人员获得相应的施工图纸、图样、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规范规程等各种信息,确保各级人员的作业质量。这些作业文件应为有效版本,如若变更按《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更改、发布、实施。

(2)项目经理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实际情况编制月度施工生产计划,技术负责人应按施工及验收规范、工艺标准对专业工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明确规定工作程序、操作方法以及采用的技术规范和工艺要求,专业工长要严格按规定组织施工人员执行。

(3)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体现。

当进行特殊工序和关键工序施工时或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专业工长向操作人员下达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使用满足其要求的设备进行作业。必要时,应进行专门培训。

(4)应按《采购控制程序》要求,项目部负责对投入工程使用的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检验,并实施所要求的各种试验。生产安全处负责监督。

(5)为保证工程质量,要配置并使用经检定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质量技术处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和管理,应有计划地进行校验,维护和保养。

(6) 物资设备处和项目部按有关程序规定组织施工,保证工作环境和健康安全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符合性要求。

(7)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人员应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对施工过程进行专检、自检、互检。公司各部门及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规定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验和试验的控制工作。并在相应的检验和试验记录中,对所负责的检验和试验项目签字确认。发现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质量技术处负责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实施工作。对于竣工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项目部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保持相关记录。未经检验合格或验收满足要求的工程不得放行和交付。工程项目移交时,应按规定向顾客提供有关材料,项目部负责与顾客签订保修合同。

(9)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回访工作,根据合同规定制定回访计划,并组织实施,走访顾客,听取意见,做好工程回访记录。

7.5.1.2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

公司对与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有关的活动、工程、服务进行有效控制,并逐步加大对相关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影响力度。

a.对与重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有关的活动、工程、服务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使其不致偏离整合型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指标。

b.项目部按公司有关程序规定组 织施工,保证工作环境和健康安全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符合性要求。

c.针对重要环境和重大危险源,项目部必要时制定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案,作为程序文件的补充。

7.5.1.4相关文件: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环境管理程序》

《能源、资源管理程序》

《现场用电管理程序》

&nb

sp; 《化学品管理程序》

《消防管理程序》

《劳务/工程分包供方控制程序》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

7.5.2施工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1当施工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时,要对这些需确认过程实施确认(包括交付后使用中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并对这些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7.5.2.2经确认公司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特殊过程包括:

①灌注桩施工;②地下室防水施工;③预应力张拉 ;④大体积砼或高强砼施工。

7.5.2.3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具体执行《施工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对这些过程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

(1)对设备能力的认可和人员资格进行鉴定,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符合要求。

(2)专业技术负责人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或施工方案,经质量技术处审核,总工程师批 准后实施。

(3)对过程实施必要的监控并进行记录。

(4)特殊过程的监控记录、设备和人员的鉴定结果应按〈记录控制程序〉予以保存,以备授权人员随时验证。

(5)经过确认的过程质量有明显差异或不稳定时、设备在使用中发生变化时、人员变动时、作业方法变更时,应对特殊过程再确认。

(6)所有确认的内容、结果应予以记录。

7.5.2.4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为防止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及其它工程产品的混淆和误用,以及实现必要的可追溯性,必须使用适宜的标识方法识别产品,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状态,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予以控制。

7.5.3.1公司采用标签、标牌、印章和过程位置等方式对工程和产品进行标识。

7.5.3.2物资设备处对物资的验收、施工安装、交付阶段进行的工作或已完成的工作,指定专人进行必要的标识,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7.5.3.3项目部针对测量和监视要求,对工程的检验状态进行标识。项目部材料保管员负责物资的标识工作。各施工项目要注意标识的唯一性和标识的规范化。

7.5.3.4项目部负责对各作业场所安全标识的使用管理、控制。对油库、配电室等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场所要作明显警示标识。

7.5.3.5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应明确规定可追溯性的范围,并由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工长在施工日志中予以记录。当工程出现重大问题时,由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相应标识和记录进行追溯。

7.5.3.6相关部门和项目部应认真落实所属区域内工程的标识,并负责标识的维护,在施工、安装、交付过程中,如有标识移动的情况,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移置。

7.5.3.7工程检测状态标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四种状态。公司使用标牌、区域、印章和记录等方式进行状态标识,质量检查人员负责实施。生产安全处负责施工过程状态标识的检查监督工作,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保持记录。

7.5.3.8各种检验和试验记录、报告中应保证各方签字齐全有效,并妥善保存。

7.5.3.9相关部门和项目部使用的各种标牌、标签和印章应指定专人使用和管理。印章的使用应予以控制,非指定人员使用时,指定人员应保存记录。

7.5.4顾客财产

应妥善保管在项目部控制下或项目部使用的顾客财产。项目部应对其使用或纳入工程的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进行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并报公司物资设备处登记,对具有环保和劳保要求的财产要按有关规定处理。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予以记录并向顾客报告。

7.5.4.1顾客提供的物资,由项目部负责进行验证并在进货检验记录、物资台帐、标识牌进行标识、顾客提供物资的验证内容包括:

(1)物资是否满足有关规定或设计要求。

(2)物资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是否与有关文件

(3)物资的合格证明文件是否完整。

(4)所在顾客提供物资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有规定要求时进行试验。

7.5.4.2对顾客提供的物资的储存和维护,由项目部按顾客的要求或按工程的特点进行控制。对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丢失、损坏的物资或使用过程发现不适用时,项目部相关人员应予以记录,并及时向顾客报

告,协商解决。

7.5.4.3施工技术图纸或知识产权都属顾客财产,应进行保密控制,质量技术处和各使用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进行控制。

7.5.4.4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7.5.5工程防护

对工程的防护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和保护等进行控制,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及工程的符合性要求。

7.5.5.1防护标识:

项目部负责对成品、半成品进行防护标识、以确保成品、半成品保持完好。

7.5.5.2搬运

(1)项目部负责物资的搬运工作,确保物资在搬运过程中保持完好。

(2)对重要和特殊物资的搬运应在实施前提出合理的搬运方法,配置适宜的运输装备和工具,进行交底明确人员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搬运时应根据搬运对象的特点和搬运要求进行搬运。对于采购的工程不要过早地破坏其包装,以保护工程的完好。

(3) 项目部对物资搬运和堆放要统筹考虑,并与施工平面布置图相符。

7.5.5.3贮存

(1)物资仓库和堆放场地应保持适宜的贮存环境,材料保管员要根据物资性能,妥善地储存物资并定期检查,以防物资变质损坏或丢失。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确认、处理。

(2)按照《物资采购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物资的入库、验收、保管和发放,定期检查物资的库存情况,保证账物相符。

(3)对于采购的材料要根据其特点和要求分类贮存,对进出库的材料应按照规定做好相应的手续,并做好检验和试验。对有时间要求的材料,要做到先进先出,确保材料的有效期内使用。

7.5.5.4包装

(1)对已包装好的物资,应确保包装的完好。

(2)如物资的原有包装已损坏,应对其再次包装或妥善处理。

7.5.5.5保护

(1)项目部在施工和竣工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相关要求》。

(2)防止和避免后续过程对已完工程污染或损坏。

(3)项目部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特点明确成品、半成品保护的内容、措施和责任。

(4)到顾客接管为止,公司对工程的保护责任终止。

(5)半成品完成后要有妥善的防护措施,特别是在冬、雨季的成品保护要细致到位。

7.5.5.6油漆、油料和化学品的搬运、储存和包装,易燃、易爆品的搬运、储存、包装、使用,执行《化学品管理程序〉。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公司生产安全处负责本过程,并监督实施,通过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有效控制,确保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7.6.1监视和测量装置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定期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调整,并有表明校准状态的标识,自检仪器由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定。

7.6.2监视和测量装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

(1)生产安全处应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按监测量装置的型号、编号、地点、校准周期进行记录。

(2)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或检定,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项目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保存校准或检定记录。对公司自行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生产安全处制定校准规程,装置使用部门根据相应校准规程由专业人员进行校准。

(3)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标明或得到识别、标识其检定或校准状态。

(4)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环境应符合有关规定。

(5)监视和测量装置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性应保持完好,防止损坏和失效。

(6)防止可能使监视和测量装置(包括试验硬件和软件)失效的调整。

(7)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使用时要保证其测量误差已知,且符合规定要求。

(8)若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未处于校准状态或不符合要求时,监视和测量装置使用部门应立即评定已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对已确定测量有疑问时,应对其可能的结果进行评审并根据结果进行评审并根据结果,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如工程已交付,由经营预算部负责与顾客联络,做出进一步处理。

(9)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

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应为初次使用时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10)生产安全处负责保存项目部、试验室使用的所有监视测量装置的目录、资料及校准等情况记录。

7.7应急准备和响应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和风险,生产安全处负责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并组织实施。

(1)生产安全处、项目部应根据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确定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2)生产安全处应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的演练。

(3)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或定期演练后,生产安全处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评审或修订应急措施。

(4)公司识别出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如下:

火灾、爆炸、中毒、中暑、触电

(5)相应的部门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6)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防火灭火知识教育。

(7)公司应有相应的应急组织,义务消防队每年应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其他紧急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也应及时进行相应的确认。

(8)责任单位应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迅速地做出有效反应,、如遇事故性质严重难以处理的应立即联络紧急求援和报告。

(9)对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处理应形成记录。

7.7.1相关文件:

第2篇 谈建筑施工管理技术

一、了解建筑工程概况

我们每个人要做好每项工作,都必须在工作前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建筑施工工程,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了解工程概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工程情况,盲目工作,等于赤手空拳去打仗。要顺利开展工作,必须有备而战。

那么怎样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呢?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熟悉施工图纸,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这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这样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旋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

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旌工任务要求和施工方法,是为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目标创造良好施工条件。尤其熏要的是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制定施工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平衡,严格协调控制,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当然,基层施工技术员的组织协调控制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在施工阶段的组织管理中应区别不同情况,根据轻重缓急,把主要精力用在影响实现施工整体目标最薄弱的环节上去,发现偏离目标的倾向应在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关键部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凡属关键部位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必须强调其应有相应的技术操作水平。在一个旌工班组中,人员技能有所差异,例如,在砖砌体工程中,人员协调安排要求按技术分工。技术底子厚的人员安排在砌墙角的位置,确保墙与墙之间的成角垂直。反之,技术生疏的人员分配砌墙身中部的砌筑。同时实行“熟手带生”的方法,让熟练的人员带着新手,发挥互助互利的精神确保砖砌体工程的质量。

施工管理离不开“管”和“理”。要管好人手的分配, 也要“理”顺旌工的程序。要随时纠正现场旆工各种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例如在砖砌体工程中,出现通缝,交角处不同步砌筑,预留洞口处没有设置预留钢筋和墙体长度超出规范的要求而没有设置构造柱等施工技术问题,我们要及时处理,避免过大的翻工现象而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如遇设计修改或施工条件变化,应组织有关人员修改补充原有施工方案,并随时进行补充交底,同时办理工程增量或减量记录,并办理相应手续。并且要在图纸上标识修改的,有便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某一个施工人员的名誉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会很危险,也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细化组织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注重科学管理。在管理某一项建筑工地时,要确保这个工程能够安全、按质、按量地完成,不但要有一定的技术,而且还要有科学的管理。在施工管理上,何为科学管理,就是注重良好的集体建设。工程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集体的凝聚力,这一个集体有没有动力,有没有良好的集体观念。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好比一个旌工班,集体的凝聚力越强,班组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越有效果。因此,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使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建立良好的班风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集体的风气好坏,会影响每一个施工人员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学技术积极性。因此,作为一个管理员都必须了解每一个施工班以及施工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班风,使之自觉遵守施工规则和执行安全的规范,并自始至终地遵守这一集体无形的准则。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与人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关心旌工人员的生活,从各方面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自尊心。

明确施工的目标。每一个集体,每一个人以及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目标。目标明确了工作上就变得更有意义。在开展工作之前就要组织好人员,确定工程目标计划。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工作就能准时按质、按量达到了逾期的效果。明确施工目标的同时,应强化施工管理力度。有技能的人员是我们旌工技术员工作的好帮手。注意理顺施工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配合关系,落实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心情舒畅,精神饱满。

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设计要求,就要依靠技术人员的团结协助。如何得到班组人员的信任,很好地管理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服从自己的安排,那要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管理的确是一个知识与技术形成一体的一门高深学问。我在管理工程过程中体会到,当时,我为了让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符合使用单位要求,在管理上只是着重管理技术和期限性,给员工施加压力,忽略了与员工的沟通和了解。没有合理安排好班组人员,使工地上单项工程与单项工程的人员产生了矛盾。在一些工作上互相推卸责任,失去了原有的集体凝聚力,造成人员与自己对抗的局势,导致工程无法正常地开展。后来经过自己再三沉思默想,发现自己在人员管理上缺乏技巧,没有考虑整体局面而所导致工程中的重重困难。因此我立即想方扭转局面,一边管理好技术上的问题,一边关心人员,争取多一点时间对人员进行深入了解,了解他们的需要,与他们多沟通。在技术上耐心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能,所谓精神所致,金石为开,最后,我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协助,把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并得到甲方较好的评价。

当一名施工技术员不但自己要有高质量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管理的能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开展工作过程上依靠集体的力量,双方达成识,那么开展工作就更有势力、更有冲劲。这样,哪怕工程更大、楼宇更高、要求更严,我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在夏季高温的天气,施工人员头项猛烈的太阳,汗流浃背,脚踏被太阳晒得烫热的钢板,我们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让他们更好地工作。我们不但要在工作上给予关怀,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情况。即使是一句亲切的问候,都会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慰藉,能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工程有责任心,更好地投入工作。

做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林有高素质的技能,更要有科学的管理水平,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做好班组组织工作和管理力度,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

第3篇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方、施工方及建设施工人员普遍缺乏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防范措施,施工现场的火灾事故及损失逐年上升。分析其火灾易发原因,可以从规范施工程序、规范施工作业及落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来预防。

建筑施工现场是火灾事故的多发、易发区域,并且具有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后果损失严重等特点,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是政府监管部门、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

火灾易发环节

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外墙外保温施工、临时用房及明火、带电作业等环节是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领域中施工现场外墙外保温、隔音及空调系统等工程使用保温材料的地方越来越多,但部分施工现场依然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机可燃保温材料,如模塑聚苯板(eps)、挤塑聚苯板(xps)、pu等,虽然都要求其为阻燃性,但其材料本身的燃烧性能仍属于b2级可燃产品,材料无法做到不燃烧、不爆裂、不蔓延、不流淌、无毒气。此外,地下室外墙防水或屋面防水涂刷冷底子油时,稀释剂有很多采用的是松香水或汽油,有可能引发火灾。外墙采用玻璃幕墙、铝塑板等装饰时,焊接墙体连接件时所产生的电焊火花,极易引燃外墙保温材料。而临时用房是指在施工现场建造的,为建设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种非永久性建筑物,包括办公用房、宿舍、厨房操作间、食堂、锅炉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库房等。目前搭设施工现场临时用房常用的是彩钢板活动板房,主要类型有彩钢板岩棉夹芯板、彩钢板聚氨脂夹芯板、彩钢板聚苯乙烯夹芯板3种板材,但在搭建彩钢板房屋过程中,聚苯乙烯、聚氨酯处于裸露状态,容易被电焊、气焊、切割机等明火作业直接引燃。彩钢板房建成使用后,乱接电线、临近热源、火源,也容易引燃夹层中的聚苯乙烯或聚氨酯。彩钢板聚氨脂夹芯板、彩钢板聚苯乙烯夹芯板燃烧属于复合板材内部燃烧,灭火时只能通过把水打到外部钢板上降温,不能直接扑救起火点,大大影响了灭火速度,且钢板容易坍塌。同时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浓烟。

此外,防水施工作业中,施工现场正负零(指主体工程的一个基准面,在主体工程基准面下工程完成,该进行主体地上工程施工的时候,也就是主体工程达到“正负零”)以下做防水、用汽油喷灯烤sbs改性防水油毡进行粘结等环节,因喷灯产生的明火,极易引发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明火施工作业时,施工现场电焊、气焊、切割及使用汽油等作业产生的明火、火星、电火花以及工人在工地现场抽烟等违章行为,极易引发火灾。施工机械中,在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即常说的“三缝合一”处使用泡沫板时,未使用前经常堆聚在一堆,用无齿锯或切割机切割材料时产生的火花,极易引发火灾;电焊机作业时,焊渣极易引发火灾事故。施工现场使用的汽油、油漆、稀释剂、松香水、涂料等,以及存放的泡沫板、木材木制品、氧气瓶、乙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遇到火星、火花、明火或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极易引发火灾。在工人宿舍区内使用大功率电器、乱接电源线,用燃气、电磁炉做饭等,极易引发火灾。施工防护方面,现阶段阻燃型安全网的造价是普通安全网的6倍,大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悬挂的安全网都达不到规范规定的阻燃性能要求,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易导致火情的迅速扩大。冷却塔的主要材料为聚酯玻璃钢,属于燃烧体,因此冷却塔安装、维修、拆卸时不得动用明火,如动用明火,则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施工现场火灾原因

焊接、切割

氧炔焰、电弧焊接、切割工艺流程上决定了其高温火焰;电焊、普通切割产生的高温焊渣、火星也是引发火灾的元凶。

电气、电路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现场机械化操作和用电量大幅度增加,违章安装电气设备、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现象较为严重,也有的直接将配电装置安装在可燃木制构件上。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生活区内私拉乱接导致电线短路从而引发的火灾也不在少数,用电量大、电气线路敷设计不规范也是火灾成因。

火源及易燃、易爆材料

有的施工现场忽略了对烟头等点火源的控制管理:施工现场办公室、宿舍、建筑材料堆场等可燃、易燃物较多,而且部分人员吸烟的随意性强,极易造成火灾危险;忽视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管理:施工单位经常使用氧气、乙炔,大部分食堂采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一旦使用不当,造成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遇到明火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预防火灾事故对策措施

依法依规保施工本质安全

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确保设计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公安消防部门的规定。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第三条间接原因(设计企业、监理机构工作失职),突出显示了设计安全的重要性。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规定履行必要的审批、审查程序,施工过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符合客观规律,不得出现随意压缩工期等现象,自觉接受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

合理规划营造安全施工环境

施工现场合理布局是为施工提供安全生产作业环境,为此应遵守如下要求:一是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的布置应满足施工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二是施工现场的出入口、围墙、围挡,场内临时道路,给水管网或管路和配电线路敷设或架设的走向、高度,施工现场办公用房、宿舍、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可燃材料库房、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所,临时消防车道、消防救援场地和消防水源等应纳入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三是施工现场出入口的设置应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并宜布置在不同方向,其数量不宜少于2个。四是固定动火作业场地应布置在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宜布置在临时办公用房、宿舍、可燃材料库房、在建工程等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五是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和建筑物相对集中区。六是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不应布置在架空电力线下。

第4篇 建筑施工的防火管理

基建工地火灾危险性不同于厂、矿建筑和民用建筑,它的主要特点是:

首先,基建工地易燃建筑物多。工棚、仓库、办公用房、食堂多是临时性易燃建筑,而且场地面积狭小,多是棚屋相连,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一旦失火,容易蔓延成灾。

其次,施工现场易燃,可燃材料多。在基建工地内,到处存放着油毡、木料、草袋等可燃物品。而且施工期间用火多,电焊、喷灯、锅炉等用火作业极易引燃各种可燃材料造成火灾。

第三,施工工地临时线路多,容易跑电。施工技术的改革,使电刨、电锯等各种电气设备在施工中广泛使用。临时性的电气线路纵横交错,容易跑电或漏电,导致电火花引燃物品形成火灾。

除了施工工地存在各种火灾隐患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各不相同,交叉作业多,人员素质低,缺乏应有的防火常识,有的不能正确操作电气设备,这些原因也使施工中的火险隐患逐步增加。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火险特点,应该加强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在进行施工组织时,就应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划分明确的用火区,对易燃、可燃材料集中堆放和管理,并建立各项防火安全规章制度,购置消防器材,设置消防水源等。

此外,施工工地应设有消防通道,保障消防车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畅通。夜间应有照明设备。各种临时性电气线路应集中布线,设置漏电保护开关。对于临时性工棚、食堂、宿舍的搭建,要符合防火要求,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对建筑施工人员应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对使用电气设备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能正确操作设备。

第5篇 建筑施工现场的防火管理

1、施工单位必须按已批准的设计图纸组织施工。

2、凡有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工程,竣工后要经消防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测试,并取得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

3、建立工地防火责任制,项目部要成立防火领导小组,各项安全防火规章制度要上墙。

4、建筑工地周边应设围档,其高度为1.8----2.4m.禁止非工地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5、建筑工地要认真执行“三清、五好”管理制度。刨花、锯末、料头、废油毡、沥青等废料要及时清理。

6、新工人进入现场,要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和防火知识的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7、工地要制定防火安全措施,并及时向有关人员、作业班组交底落实。

8、做好生产、生活用火管理。

第6篇 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策略研究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确保施工机械设备能够高效、安全的运行,从而促使施工过程简单化。本文将主要围绕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策略展开论述,旨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造价。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尽快的予以完善及解决。

1. 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单位管理制度不齐全,执行不到位

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其管理体制尚且缺乏完善性,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的建筑单位没有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机械设备管理。有的建筑单位虽然建立了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但是由于没有设置专门进行监督管理,导致许多的管理措施无法贯彻落实到实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导致机械设备管理水平较低。在配备机械设备时,由于缺乏一定的预见性,因此,经常出现设备不足或者是设备闲置的情况,有时甚至同时出现设备不足与设备闲置的情况。在进行具体的建筑项目施工时,如果出现了设备不足的问题,一般是通过拼接设备的方式完成工程任务。在建筑工地,经常可以看见使用能够吊起几百吨的大型起重机在吊几吨的货物,导致许多的机械设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存在大材小用的现象。

1.2 施工人员对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

虽然许多的机械设备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的操作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有的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没有接受过工程机械设备的专业培训,因此,导致施工人员对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甚至有的施工人员以前完全没有使用过工程机械设备,基本是边操作机械设备边进行学习。另外,大部分的施工总承包单位不重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有的机械设备厂家虽然向施工单位派过几个培训人员,但是由于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讲述得比较模糊,许多施工人员并没有了解到有关的知识。许多的施工人员在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还是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规范化使用了解的不够全面,只是一知半解,导致许多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由于工作要求过于重复化、单一化,对设备的其他功能了解得较少,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其他的紧急情况,施工人员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解决,从而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以及工程进度。

2. 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策略

2.1规范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强化落实制度

规范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强化落实制度,有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由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类型比较繁多、机型相对比较复杂、产地不同,并且制造工艺以及材质存在差异,不同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以及各个施工单位的设备维修条件以及有关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存在严重的差异,导致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和维修工作属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建立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到设备的不同的机械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械设管理和维修机制,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技术档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另外,需要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将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维修记录以及消耗费用与设备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相挂钩,从而有效地增加了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优化设备管理模式,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处于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水平,因此,需要不断地优化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进行集中式管理,或者是建立专门的机械租赁公司,通过租赁公司,对绩效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和保养工作,需要对各类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地分析,制定不同的设备维修计划,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一些比较陈旧的机械设备而言,需要将重点放在设备的正常运行、消除隐患以及及时修理上;对于企业新购进的机械设备而言,主要是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加强设备的维护,从而有效地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2.3 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提高

首先,选择技术较高的设备管理人员操作性能较为先进的设备。对于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设备而言,需要选择一些思想素质较高,并且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其次,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对于施工现场的安装以及拆卸设备等工作,需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全力承担。在进行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时,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装、拆卸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且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再次,定期对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各个单位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检查,积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从而充分地保障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最后,落实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工作,严格设备报废制度。单位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于一些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设备机型禁止使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施工起重机械定期进行检测,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设备而言,不能继续使用。另外,淘汰的机械设备不得向外租赁或者是转让。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有助于提高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规范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强化落实制度,优化设备管理模式,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以便于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及效果。

第7篇 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及管理对策探讨

1 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

(1)建筑施工现场总体布局不合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工地周围随意搭建工棚,堆放建筑材料。施工现场虽然作业分区,但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和作业分区不明确。经调查,一部分施工工地没有进行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与动火作业区(电气焊割区)的划分,还有一部分施工工地虽然进行了区域划分,但未进行有效分隔,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无法阻止火灾蔓延。

(2)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可燃废弃物没有进行统一处理。据调查,很多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刨花、锯沫、油漆下脚料等易燃、可燃材料,没有专职人员进行及时清理,也没有设置集中场地临时存放,更有甚者会对这些废物进行焚烧处理,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火灾隐患。

(3)不按施工图纸和消防要求进行施工,随意降低防火技术标准。据调查,少数建筑工程单位未经消防部门审批,擅自施工;有的虽然经过消防部门审批,但施工单位仍按着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改变局部的平面设计;还有一些单位大量选用可燃材料,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偷工减料现象严重,选用的电线、吊顶、室内家具、地面铺设材料、墙布等根本不采取防火措施。有的装修时遮挡消防设施,且擅自减少消防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数量和设计宽度,从而遗留了先天性火灾隐患。

(4)由于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给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火灾隐患不易被及时发现。在建筑工地随处可见一些搭建的工棚,如办公室、库房、厨房、人员宿舍等连成一片。这些建筑,一般为钢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较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每间宿舍内人住的人员很多,这些人员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且消防安全意见淡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和群死群伤的不良局面。

(5)建筑工地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消防通道不畅。据调查,在一些工地中,除了少数较大的工地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在一些中、小型工地,根本没有任何消防器材,一些施工人员为了图方便,将一些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随处堆放,造成消防通道不畅。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 消除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的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公安部第61号令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有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总承包方应加强对分包方的监管力度,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对建筑物局部改建、扩建和装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在订立合同中明确各方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负责。

(2)加强施工现场平面规划布局,曾强消防安全意识。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储存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储存要设立专用仓库,要求与其它建筑物保持至少15米的间距,不得超量储存,同时派专人负责收发登记。

(3)加强消防审核和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检查。一要限制可燃复合材料的使用量,特别是建筑物内部装修材料,在审核中一定要准确适用规范对各类建筑物内部不同部位应采用的装修材料。二要对内部装修是否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有无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三要把好建筑装修电气审核关。主要是防止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和可燃隔断夹层内而未穿防火阻燃管保护 四要依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检查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用火用电和危险品的储存情况、职工宿舍的消防安全、消防器材配备情况等。

(4)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施工单位要确定一名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电工正确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可燃物,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5)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首先要严格落实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氧气、乙炔瓶两者不能混放,焊接作业时要派一监护人,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防止焊珠四处喷溅;其次要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刨花、锯沫、油漆下脚料等易燃、可燃材料,派专职安全员应当督促作业人员及时进行清理,集中场地临时存放、统一处理,严禁焚烧,临时堆场需设立防火标识,配鼹防火设施。最后要在工人宿舍、员工休息室、危险物品库房等火灾危险处设立醒目的严禁吸烟等消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吸烟室或指定安全的吸烟地点。

(6)实行严格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对工人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要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新《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总之,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建筑施工单位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消防安全部门的督促检查,还需要每个施工人员防火意识的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火灾隐患的产生,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

第8篇 建筑施工企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安全手套、电绝缘鞋等特种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特殊劳动过程中安全健康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为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不规范、不严格,使用不合格或不规范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建筑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人身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故建筑施工企业切实加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势在必行。

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混乱,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小,低价劣质产品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差,有的市场很难买到合格产品;

2.管理人员、尤其是采购人员关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知识贫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更是知之甚少,也没有严格的验收程序;

3.施工企业一味地降低成本,能省则省,该投入的也不投入,选用劣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且不能按规定配发;

4.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大多数使用者是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认知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

5.安全管理松懈,违章作业,不正确佩带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造成的事故也非常之多。

二、加强和规范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措施

为加强和规范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介绍给大家。

1.完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l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完善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并在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中明确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相关要求。

2.加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专项安全教育培训

将特殊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安全教育列入公司和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中去,切实做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保证施工作业人员能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作好培训教育记录,建立健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及相关台账,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加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可采用图册、宣传画、事故案例等方式进行,力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3.采购过程控制管理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计划由项目部提出,经设材部审核后,由项目部材料员统一购买。采购的特种劳动保护用品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合格标准,并在设材部和项目部入库、建账。

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前,材料员应向安全部提供生产和经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单位的营业执照及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安全部签字认可。采购发票复印件应在安全部备案,加强安全部在采购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3)采购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是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la”标识)的产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加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

4)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必须在专门从事劳保用品生产经营的厂家或商家处采购,经营商家必须在市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办理正规合法的供购手续。

5)项目部从设材部租赁的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是合格品,设材部必须向项目部提供齐全、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

6)安全部负责及时收集已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供方名录,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作为他们采购的参考依据。

4.验收过程控制管理

1)施工项目部负责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进场的验收,新采购或租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质量合格,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有效。

2)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包括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la”标识)两部分。

3)为了保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厂家应提供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必须有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产品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在产品的明显位置应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标识应牢固耐用。

4)安全部负责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检验过程和合格性进行监督、检查。

5)公司工会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违法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并对纠正情况进行监督。

5.配发和使用管理

1)施工项目部严格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有关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从“安全生产保障金”中提取,严禁以货币或其他物品代替按规定配发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3)施工现场为从业人员提供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使用:

4)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特种劳动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5)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应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相关检验标准和说明书的使用期限及实际使用情况定期对其进行检验和外观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发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应及时进行维修、更换或报废。

6.报废处理

1)根据劳动防护用品国家标准和使用说明书的使用期限及实际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更换、报废。对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性能明显下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或检定不合格,又无法修复和无修复价值的,由使用单位填写报废申请表,经安全部、设材部经理批准后报废。并且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台账中注消。

2)由设材部的设备科负责集中收集破损、过期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准随便乱丢,按规定集中进行报废处理,并建立报废台账。

3)公司安全部应加强对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对超期,失效或不能继续使用的劳保用品,应当予以报废。

第9篇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要求

1、建筑电工应每月对接地装置、绝缘电阻进行一次检测,并做好记录。公司、上级主管部门的抽测也应做好记录。检测达不到要求应整改,直至满足阻值要求。

2、建筑电工应每天对每只漏电保护器进行试跳,并记录,达不到要求应修理或更换。

3、建筑电工应将每天巡视、维修情况作详细记录,巡查内容包括:配电线路、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等,并填写记录。

4、项目部安全员与建筑电工应每月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公司(分公司)每季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定期检(复)查表,定期检(复)查表依照本资料第六册“安全检查记录”内容填写。

第10篇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火管理

提高消防管理的水平,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要切实抓好施工现场防火管理,落实防火责任制,提高职工防火意识,保证施工消防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建筑施工项目要严格执行消防法规,按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对建设项目逐级进行防火分级、分类的审批工作。其中对建设项目所选用的材料以及防火处理更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筑防火首先要从材料的管理抓起,不同类别的材料要做不同的防火处理。防火处理分为钢结构和木的防火,根据规范中对建筑物的耐火极限的要求,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用的防火涂料必须是经过国家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产品,施工过程中还要进行防火工程检查验收,在保证防火材料的涂层厚度基础上,不得有半点涂料的遗漏现象,保证万一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耐火极限,争取更多的时间,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建筑装饰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当前建筑装修材料随着建筑的需工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这就给在施工过程中防火管理增加了很多新的问题。例如装饰材料的胶、油漆、稀料、易燃易爆等物品在库房存放时要分类码放、设专人保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管理的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的工艺流程,设专职安全员进行检查监督,不能因粗心大意留下火灾隐患。

要加强施工中机具设备的管理,要做到特殊设备要有专人保管、专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对特殊工程人员的管理,必须坚持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例如电气焊工种的操作人员,要做到班前、班后检查设备,有问题的设备不用,施工中按规定的要求去做,电焊机的电源线和电缆线要有安全长度的保证和措施,气焊用的乙炔瓶和氧气瓶要保持使用的间距。坚持严格的动火审批制度。洛阳“12.25”火灾就是因为电焊工违章违规操作而引起特大火灾,这给施工过程中的消防管理工作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各部门只有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真正把防火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断加强建筑施工防火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火灾隐患。

第11篇 建筑施工临时设施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安全已成为高危行业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建筑临时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建筑临时设施的安全监管也暴露出较多的问题。据有关媒体报道,由建筑临时设施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例如某县级市在实施旧城改造过程中,开发商利用未拆除的样体搭建临时设施,后因基础开挖而倒塌,死伤多人。又例,某镇在商业街路口处竖一块商铺预售广告牌,结果遭遇狂风暴雨,四根水泥桩被连根刮断,伤及作业人员和行人多名。以上两例由建筑临时设施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只是众多类似事故的少数几例。此类事故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人们在建筑临时设施方面疏于管理,特别是在搭建、设置、使用等方面都片面认为是临时设施,加上考虑到成本和拆除等因素,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施工建设单位和行业监管大都没有将建筑临时设施的安全管理真正纳入到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之中,即使发现存在某些安全隐患,又因不属建筑施工主体,而被动消极地对待,直到酿成事故后,才如梦方醒。另外,有关部门在实施安全监督检查中,也比较倾向建筑主体,容易忽视临时设施的安全检查,致使建筑临时设施的安全管理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真空。

针对目前的建筑临时设施管理和使用而言,大都是比较粗放的,既没有严格规范的参考依据,又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更没有系统完善的操作方法和定式,只是用比较直观的行为,结合局部要求和有关规定机械地加以管理,加之一些部门和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又片面地将临设视为“临时”,为了临时而临时,始终处在应付的状态中。所有这些现象,都给建筑临时设施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给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建筑临时设施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也将波及到建筑施工现场和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而影响到建筑施工的整体工作。

由此可见,建筑临时设施虽是建筑施工的附属设施,其安全管理丝毫都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松懈和忽视每一个环节,因为临时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效果,这显然是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议有关的行业管理、安监等部门也应该强化对建筑设施的安全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把建筑临时设施由粗放型管理模式转移到规范化制度化上的轨道上来,为全面改善建筑施工的生产作业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推动建筑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第12篇 建筑施工企业应急救援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救援管理应包括建立组织机构,预案编制、审批、演练、评价、完善和应急救援响应工作程序及记录等内容。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小组,设立专家库,组建救援队伍,并进行日常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明确应急设备和器材储存、配备的场所、数量,并定期对应急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四、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和环境特征,组织各管理层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应包括:

1 紧急情况、事故类型及特征分析;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分工;

3 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的调用程序;

4 与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外部政府、消防、救险、医疗等相关单位与部门的信息报告、联系方法;

5 抢险急救的组织、现场保护、人员撤离及疏散等活动的具体安排。

五、建筑施工企业各管理层应针对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下列工作:

1 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交底;

2 定期组织组织专项应急演练;

3 接到相关报告后,及时启动预案。

六、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实战的结果,对事故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组织评价,必要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13篇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规范和不断完善,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施工企业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那就要看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强不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足不足。有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中有一些风险控制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对提高施工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促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施工企业常见的几种经营风险

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周期性长、规模大、投资多、产品多样性和流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风险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行业,而且其存在方式也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施工企业常见的经营风险主要有投标报价风险、合同履约风险、现场作业风险、物资涨价风险、结算诉讼风险等几种。

1.1 投标报价风险

施工企业经营营销活动主要是承揽任务、参与工程项目的投标。在目前建筑市场“僧多肉少”、竞争不规范的情况下,往往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低价中标,而低价中标中蕴含着很大的施工风险,主要表现在投标成本和投标回报上,以及标价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上。

1.2 合同履约风险

施工企业与工程发包方签订的合同因类型选择不同、合同条款遗漏、责任义务不清、签证索赔不明确等原因,形成项目施工中的合同履约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实施中的不确定性。

1.3 现场作业风险

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技术方案是否可行、采用的新技术是否已成熟掌握,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的施工措施是否得当,这些构成了项目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

1.4 物资供应风险

物资涨价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时间长,投资数额大,建筑材料受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

2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风险的管理

身处风险丛林的施工企业,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合理减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各级领导要切实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在顺境中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逆境中要居险思变、运筹帷幄,做到风险分析要超前、风险决策要慎重、风险防范要科学。对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我们通过以下措施来加强管理。

2.1 搞好基础工作,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

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全方位、多渠道地掌握工程发包方及其项目的有关资金、立项、审批、招标等情况,远离可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或应用其他对策的代价昂贵,得不偿失的工程项目,同时要做好政策研究,吃透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避免工程项目受政策风险的波及与影响。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发包商意图及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研究招标策略,在投标承诺前做到心中有数,留有余地,提出兑现承诺的应对办法。

2.2 严防合同履约风险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

严格合同评审、灵活谈判技巧、防范合同履约风险。首先合同签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招标文件和合同评审,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尽力排除风险因素。然后通过灵活多变的合同谈判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特别是对付款方式和索赔进行约定,以防止商业陷阱。在谈判中要沉着应对、处处设防,做到心中有数、取舍有度,安全走出合同谈判的风险关。最后以合同为武器,当工程进度款被拖欠或工程竣工后结算久拖不决时,要充分运用《合同法》及时向发包商发出书面催告通知,依法采取工程留置权,并争取首先提出优先受偿的主张,防止工程交工或交出后被动起诉。

2.3追求过程精品,强化项目管理,防范现场作业风险。

在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把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部要把质量、安全、工期责任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坚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以一次成优确保全面创优,从而有效规避对业主承诺的质量风险;再者,要选准适合企业实际的核心技术作为培育对象,使之发挥持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后,要把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强化检查控制,消灭亏损项目,避免低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

2.4 强化采购招标,严格采购管理,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要想防范物资采购风险,一是要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依法签订供货合同。二是实行阳光采购,进行内部公开招标,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三是对发包商指定的供货商要依法收取合理的工程配合费,明确付款方式,坚决制止发包商直接向分包方付款的现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大宗材料,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按市场价取费,争取发包商签认。

总之,经营与风险是相伴相生的,同时,高风险又是与高利润紧密联系的。面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形形色色的风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要紧紧把握主动权,从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入手,努力协调好自身与市场、社会和环境的复杂关系,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风险市场中,实现安全、健康和稳步的发展。

第14篇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编制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视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因此,在施工前应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斟酌,优化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二、完善强化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从项目内部管理看,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或是责任心不强或是财务上控制不严,容易造成资金流失,这些都会加大工程成本,降低施工企业的利润。同时,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分工技术和质量,搞施工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进场点验工作,表面上职责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但实际上当合同价款确定后,唯有成本管理才是增效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分工却不约而同地回避了成本管理这一核心。因此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严格对材料进行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 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 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相对于土建施工,装饰工程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的一面,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问题。因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2、材料采购。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 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 、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材料分类堆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 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 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4、材料发放。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 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四、严格对资料进行管理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竣工资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如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注意收集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将给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五、严格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

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使用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制定企业自己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科学管理, 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

第15篇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及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里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诸如城市建设、工程建设、住宅建设、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处处可见。建筑工地众多而繁忙,再加上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建筑施工现场出现了大量的火灾隐患。如不加以及时监督整改,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会烧毁未建成建筑物和其周围建筑物,而且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据统计:从1950~2004年,在工业基建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为250015起,造成299295.05万元的经济损失、7906人死亡、37146人受伤,平均每年发生4500多起。而近几年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数字无疑会进一步增大。可以说,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应该引起施工单位和消防安全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

1.建筑施工现场总体布局不合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工地周围随意搭建工棚,堆放建筑材料。施工现场虽然作业分区,但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和作业分区不明确。经调查,一部分施工工地没有进行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与动火作业区(电气焊割区)的划分,还有一部分施工工地虽然进行了区域划分,但未进行有效分隔,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无法阻止火灾蔓延。

2.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可燃废弃物没有进行统一处理。据调查,很多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刨花、锯沫、油漆下脚料等易燃、可燃材料,没有专职人员进行及时清理,也没有设置集中场地临时存放,更有甚者会对这些废物进行焚烧处理,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火灾隐患。

3.不按施工图纸和消防要求进行施工,随意降低防火技术标准。据调查,少数建筑工程单位未经消防部门审批,擅自施工;有的虽然经过消防部门审批,但施工单位仍按着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改变局部的平面设计;还有一些单位大量选用可燃材料,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偷工减料现象严重,选用的电线、吊顶、室内家具、地面铺设材料、墙布等根本不采取防火措施。有的装修时遮挡消防设施,且擅自减少消防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数量和设计宽度,从而遗留了先天性火灾隐患。

4.由于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给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火灾隐患不易被及时发现。在建筑工地随处可见一些搭建的工棚,如办公室、库房、厨房、人员宿舍等连成一片。这些建筑,一般为钢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较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每间宿舍内入住的人员很多,这些人员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且消防安全意见淡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和群死群伤的不良局面。

5.几乎每个施工工地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消防安全隐患,消防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首先,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现象严重。许多临时线路价低质劣,电气线路不穿管敷设,线路负荷小,有的甚至将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长时间超负荷运行,极易引发火灾;其次,施工、住宿人员在工地现场使用火炉、液化石油气等生活用火设施,但缺乏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常识和防火措施;再次,由于施工现场外来人员、施工人员较多,可燃、易燃物多,流动吸烟得不到有效控制,缺乏对烟头等火源的有效管理,极易造成火灾。

6.建筑工地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消防通道不畅。据调查,在一些工地中,除了少数较大的工地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在一些中、小型工地,根本没有任何消防器材,一些施工人员为了图方便,将一些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随处堆放,造成消防通道不畅。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二、消除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的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公安部第61号令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有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总承包方应加强对分包方的监管力度,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对建筑物局部改建、扩建和装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在订立合同中明确各方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负责。

2.加强施工现场平面规划布局,曾强消防安全意识。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储存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储存要设立专用仓库,要求与其它建筑物保持至少15米的间距,不得超量储存,同时派专人负责收发登记。要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减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严禁堆放建筑材料堵塞消防车道,确保施工现场的消防车道不得少于两处,且宽度不小于4米。

3.加强消防审核和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检查。一要限制可燃复合材料的使用量,特别是建筑物内部装修材料,在审核中一定要准确适用规范对各类建筑物内部不同部位应采用的装修材料。二要对内部装修是否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有无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三要把好建筑装修电气审核关。主要是防止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和可燃隔断夹层内而未穿防火阻燃管保护。四要依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检查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用火用电和危险品的储存情况、职工宿舍的消防安全、消防器材配备情况等。

4.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施工单位要确定一名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电工正确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可燃物,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另外对以下重点场所更要加强管理:(1)电气焊割场所。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使用明火及电、气焊作业审批制度,并严格履行施工现场动火申请审批手续,各动火作业经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进行电、气焊作业的人员应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从事作业。焊割作业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对装过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及化学危险品的容器,焊割前应彻底清除。(2)用电场所。建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电工应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从事作业。临时用电必须安装过载保护装置,施工现场动力线路与照明线路必须分开设置,并分别安装相应功率的保险装置。库房内严禁使用明火或高热强光源灯具,临时用电应符合防火规定。(3)民工宿舍。民工宿舍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施工现场临时宿舍和办公用房必须在空旷地带独立设置;临时宿舍和办公用房每幢建筑应有一定的防火间距;临时宿舍和办公用房内电气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安装,严禁乱拉接电线和使用碘钨灯、电炉等大功率电器;施工现场应选择安全地点集中设置食堂和吸烟室,食堂严禁设置在建建筑物内,不得与临时宿舍、办公用房合建。

5.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首先要严格落实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氧气、乙炔瓶两者不能混放,焊接作业时要派一监护人,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防止焊珠四处喷溅;其次要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刨花、锯沫、油漆下脚料等易燃、可燃材料,派专职安全员应当督促作业人员及时进行清理,集中场地临时存放、统一处理,严禁焚烧,临时堆场需设立防火标识,配置防火设施。最后要在工人宿舍、员工休息室、危险物品库房等火灾危险处设立醒目的严禁吸烟等消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吸烟室或指定安全的吸烟地点。

6.实行严格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对工人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要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新《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一要确定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安全负责人,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成立义务消防安全组织,负责日常防火巡查工作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停工前后的安全巡视检查,重点巡查有无遗留烟头、电火源、明火等安全隐患;二要对雇佣的临时工人必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使其熟知基本的消防常识,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特别是要加强对电焊、气焊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使之持证上岗。三要确保施工单位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消防工作网络。四要配备消防器材,为防患于未然,建筑工地无论大小,都应配备灭火器材。

总之,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建筑施工单位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消防安全部门的督促检查,还需要每个施工人员防火意识的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火灾隐患的产生,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产品实现(15篇范文)

产品实现公司对产品实现的有关过程进行策划和做出规定,并对施工过程实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7.1 产品实现的策划7.1.1基本要求公司根据gb/t19001-2000 idt is09001:2000、gb…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建筑施工信息

  •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火管理
  •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火管理92人关注

    提高消防管理的水平,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要切实抓好施工现场防火管理,落实防火责任制,提高职工防火意识,保证施工消防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 ...[更多]

  • 建筑施工的防火管理
  • 建筑施工的防火管理87人关注

    基建工地火灾危险性不同于厂、矿建筑和民用建筑,它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基建工地易燃建筑物多。工棚、仓库、办公用房、食堂多是临时性易燃建筑,而且场地面积狭小,多是 ...[更多]

  •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管理(6篇范文)
  •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管理(6篇范文)79人关注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 ...[更多]

  •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及管理对策
  •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及管理对策79人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里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诸如城市建设、工程建设、住宅建设、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处处可见。建 ...[更多]

  • 建筑施工整合型管理体系范例
  • 建筑施工整合型管理体系范例75人关注

    4.1总要求4.1.1整合型管理体系的建立4.1.1.1为了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预防污染,美化环境,持续改进公司的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水平,公司依据gb/t19000 ...[更多]

  • 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及管理对策探讨
  • 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及管理对策探讨73人关注

    1 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1)建筑施工现场总体布局不合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工地周围随意搭建工棚,堆放建筑材料。施工现场虽然作业分区,但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 ...[更多]

  •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管理
  •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管理68人关注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方、施工方及建设施工人员普遍缺乏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防范措施,施工现场的火灾事故及损失逐年上升。分析其火灾易发原因,可以从规范施 ...[更多]

  • 建筑施工临时设施的管理
  • 建筑施工临时设施的管理60人关注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安全已成为高危行业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建筑临时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建筑临时设施的安 ...[更多]

  • 建筑施工现场的防火管理
  • 建筑施工现场的防火管理59人关注

    1、施工单位必须按已批准的设计图纸组织施工。2、凡有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工程,竣工后要经消防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测试,并取得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3、建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