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发电厂检修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发电厂侧电力 市场即将形成。这样,发电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在各方面的地位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何降低发电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每一个发电企业需 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发电厂检修作为发电厂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努力提高设备可用率和健康水平的同时,降低检修费用。这就促使大家对现行的检修管理体制进行 思考,以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1 我国检修管理体制的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迅猛发展,各种高参数、大容量发电设备已成为我国发电市场的主体,但我国的检修管理体制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目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从50年代起就实行的事故检修和计划(定期)检修的检修管理体制。虽然近年来又推行了“标准化检修”等工作,但这些只是强化了检修工艺质量的控制。事故检修是在发电设备发生事故后的一种恢复性检修,采用修理、部分更换或全部更换的手段,以恢复设备安全运行为目的;定期检修是一种预防性检修,它最初是根据制造厂家推荐的检修周期进行设备的定期检修,这一周期一旦确定就不再改变。检修项目一般是根据有关标准确定的标准项目,停机前已知的设备缺陷而确定的特殊项目,以及为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而确定的技术改造项目组成。设备的定期检修,主要是希望通过解体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以保证机组在检修后能安全运行一段时间。
现行检修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 一般来说,发电设备在投产初期和寿命末期的故障率较大,中间要经过一个较可靠的稳定期,并且在各个阶段的故障特点也不相同,但在现行检修管理体制下确定的大修标准项目 和检修周期却一成不变。这样,在故障率高的阶段就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率,在设备的稳定运行阶段就造成了检修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2) 发电厂锅炉、汽机、电气及公用系统设备,各有自身的特点,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周期也各不相同,而单元制发电机组大修又同时进行。这样,如果大修周期过短,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如果大修周期过长,又会造成设备的故障率增高和可用率的降低。
3) 不必要的或保守的预防性检修过多。例如:200 mw发电机组在每年运行5000~ 6000 h 时,所定的大修周期为3年;在运行小时数降至3000 h左右时,其大修周期仍为3年。很明显,这样所定的大修周期明显保守,同时也是检修费用的浪费。
4) 检修项目的制订缺乏科学性。在现行检修管理体制下,各发电厂在制订检修项目时,根本没有建立在对设备故障周期的研究和对设备工况检测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是机械地照 搬有关标准,希望在设备解体后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该修的设备没有修到,又有一些设备修后运行工况反而更差。
5) 制订检修项目缺乏充分的安全、经济性评价。在制订检修项目前,由于监测设备的落后和不完善,造成了对设备的健康状态不能充分了解;另外,在现行电力体制下,发电厂并非经济实体,因此,在制订检修项目时,人们很少将经济性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来考虑。
2 国际上检修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提高检修效率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认为,设备在检修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 设备薄弱环节的评价;② 还存在多少能进一步改进检修工作的潜力;③ 检修工作改进措施的成本分析;④ 检查和检修间隔的优化;⑤ 换用备件的优化; ⑥ 资料流通的优化;⑦ 检修管理过程的优化。为此,他们使用的提高检修效率的措施有: ① 状态检修(cbm);②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rcm);③ 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策略(tcl); ④ 全员检修(tpm);⑤ 瘦型检修(lm)等。实践证明,要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就必须做到:① 尽量按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② 从设备的可靠性出发进行检修;③ 通过检修使设备在整个 寿命持续时间内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④ 取消运行与检修的界限,使全体员工关心并能参加检修工作。
总的来说,他们都认为目前电厂检修安排与计划都必须改进。关键是必须做到该修才修。不管是采用什么方法,这些方法的基本出发点都是通过对设备故障率、试验数据、寿命评估, 以及大量的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根据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较科学地制订出设备的检修计划,采用故障检修(cm)、定期检修(pm)、状态检修(pdm)和主动检修(pam)等方法的结合,优 化检修方式,以期达到提高设备可用率,延长检修间隔,减少设备解体次数的目的。
3 对我国现行检修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官的电力工业迅猛发展,高参数、大容量发电设备已成为我国发电设备的主体。这些设备有国产的,也有引进的;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也有技术相对落后的。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方案的全面推行,发电厂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竞争实体,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强烈要求发电厂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
3.1 现阶段我国电力检修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1) 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运行经验,对设备的故障规律和故障周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 监测技术和系统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能够对设备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分析。振动监测技术、润滑油分析、声光泄漏检修、热像仪、光纤检查、示踪元素、超声检验、颗粒分析、蠕变监控、动态x射线测量、应力/应变与力矩测量、色谱检查、管道外表面测流量等技术的发展,加之各种系统的微机分析专家系统,能够对设备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对设备的工况进行客观、科学的判定。
3) 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我国推行先进的状态检修管理体制成为可能。经过多年的培养,在我国电力系统有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群体,他们有能力完成从设备监测、分析、判定的全过程工作,为我国电力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作好了人才准备。
3.2 对我国现阶段检修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的电力检修管理体制改革应本着“因地制宜,引进消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针进行。由于每一个发电厂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不能一拥而上,而是应该根据各个电厂自身的特点,制订推行设备状态检修的进度,有针对性地先完善一些辅助系统的监测和专家分析系统,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主要设备上。这样循序渐进地完成我国现行检修管理体制向状态检修管理体制的过渡。争取用3~5年的时间,使我国的检 修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2篇 水力发电厂检修计划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检修工作方针,合理安排检修工作计划,不断提高凌津滩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电厂)发电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可调性,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 厂部应每年编制修改三年检修工程滚动规划和下年度检修工程计划,并于10月15日前报送公司安全生产部。
第三条 此制度依据《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和中电投《发电企业业绩评估指南》,明确规定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工作标准。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电厂检修计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 检修计划管理应遵循统筹安排,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安全生产部为检修计划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七条 安全生产部的主要职责
(一)精心策划、组织编制《设备检修计划》。
(二)组织实施《设备检修计划》,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推行标准化工作。
(三)负责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布置、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比。
(四)督察设备检修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对机组的检修间隔和检修等级组合方式按a、b级检修制度执行。
第八条 检修维护工区的主要职责
(一) 负责制定、落实工区设备检修计划 。
(二) 负责落实“修必修好”的原则,有效避免“设备失修”。
(三) 总结和分析设备检修计划工作情况,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编写并上报设备检修计划工作报告。
第三章 检修计划的立项和编制
第九条 检修计划的编制原则
(一)检修计划的内容与格式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电厂相关制度的规定。
1、滚动规划的内容与格式应符合《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 838-2003)中附录c中的要求,应包含下列内容:项目类别、工程项目名称、上次a/b级检修的时间、重大特殊项目的立项依据和重要技术措施概要、预定检修时间、预定停机天数、需要的主要备件和材料、费用等。
2、按照《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 838-2003)中附录d的要求,年度检修计划应该明确开工日期、计划工期。应包含下列内容:检修项目(标准项目和特殊项目)、检修级别、存在的主要问题或立项依据、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达到的目标要求、所需要的主要物资、费用等。
3、滚动规划与年度检修计划的编写日期和审批程序规范合理,填报及时。
(二)安排特殊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
(三)坚持“应修必修”的原则,有效避免“设备失修”。
(四)适当调整检修周期,有效避免“设备过修”。
(五)明确开工日期和施工工期,落实检修费用,计划的审批、执行与变更应制度化、规范化。
第十条 检修计划的编制
(一)在检修计划编制之前召开检修计划会,由电厂主管生产的领导主持,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并负责记录、整理,管理层的相关人员参加,对滚动规划与年度检修计划的编制、审核、变更等事项提出要求。
(二)三年检修工程滚动规划应对后三年发电设备需要在a/b级检修中安排的重大特殊项目进行预安排。
(三)安全生产部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检修间隔和部颁检修规程以及技改和大修三年滚动划,于10月初拟订年度检修计划,经专项工程计划讨论会立项,并报送主管厂长批准,由厂办计划专责10月底前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下发。年度检修工程计划编制内容主要应包括:单位工程名称、检修级别、标准项目、特殊项目及立项依据、主要技术措施、检修进度安排、工时和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