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知识

矿、科、队三级管理入手,杜绝零打碎敲事故(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8-04 16:55:06 查看人数:86

矿、科、队三级管理入手,杜绝零打碎敲事故

第1篇 矿、科、队三级管理入手,杜绝零打碎敲事故

生产矿井受作业环境、工人工作状况、个人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生产一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事故的几率很高,如何杜绝零打碎敲的事故,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从矿井管理层面,需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目前,我矿的职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作业空间受限、作业场所条件差,这些不利的因素造成了小伤小碰现象屡禁不止。作为矿管理层面,应该从这些因素抓起,努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尽可能缩短职工劳动时间,让工人有充分的时间休息,让工人在工作时间起码不持有一个坏的心情。除此之外,鉴于我矿地温高、距离远,在配套的设施和措施上应该做到位,比如高温天气时降温措施的准备及水的供应、距离较远的地方装备一些辅助运人设备从而减少工人的行走路线等等。

二、从科室管理层面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因地制宜,制定合理施工标准

科室管理人员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制定现场施工的各种标准,标准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以后使用的好坏。这就要求科室管理人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标准,这种标准不但要保证职工执行期间的安全,而且要保证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少出问题甚至不出问题。我所说的标准很多,既包括各个科室所审批的安全技术措施及作业规程,也包括各种操作规程、制度、施工标准。这就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在下发各种标准时要慎之又慎,确保标准在执行中或执行后不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

2、从设计入手,向本质安全型矿井努力

设计是矿井所有工作中的基础,若能抓好该项工作,就是为矿井的各项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在设计上,我们本着“系统简单可靠、布局合理集中、支护科学有效”的设计思路,在综合考虑主辅运输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监控系统等各大生产系统的基础上,统筹优化,选择最适合本矿井安全生产的方案,努力把一些危害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就消除掉,从而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3、发挥服务监督指导功能,消除现场隐患

标准制定出来以后,就要在现场进行实施,制定的标准是否合理,现场是否能够按照标准实施,这就要求我们科室管理人员要多到现场去看。若制定的标准不合理,要马上修改标准,否则就有可能产生隐患;若好的标准没有在现场严格实施或在执行过程中有差异,也有可能产生隐患。所以科室管理人员要到现场去发现所制定的标准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是否存在执行中的差异,若果存在这些情况我们要马上找出对策把这些存在的问题或者是隐患给消除掉,让这些隐患不能够酿成事故。

三、从区队管理层面上,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做些工作:

1、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提高作业人员素质

提高作业人员素质,重点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各种理论和操作水平。区队可利用每周的安全培训日对职工进行理论培训,也可以到矿实操基地进行实操培训,告知职工在施工现场应该注意哪些事项,那些容易在现场出现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做好职工自主保安,杜绝各类小事故发生

要想做好职工的自主保安,就必须做到:不断加强安全、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加强业务技能训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按章作业、按规程施工、按程序操作,自觉服从安全管理、接受监督,从而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所伤害,做到自主保安。

第2篇 煤矿设备管理中机械修理维护的意义评价

煤矿作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强调要保证设备的完好性能以避免发生人员和财产的伤亡,提升生产效率;然而,煤矿作业所处的恶劣环境又常常为设备的维护带来一定的难度,基于此,现代煤矿作业常常对设备维修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分析了煤矿设备进行定期机械修理维护的重要性,并对相应的机械维修措施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中国是煤炭大国,煤矿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频频走入国民视线范围的却是煤矿事故带来的触目惊心的伤亡数据。如何通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用实际行动改变大众对煤矿作业安全性的质疑,是煤矿管理人员需要迫切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煤矿设备的机械维护管理,是现代煤矿的安全性管理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内容,随着人们对煤矿环境研究的愈发深入,对安全性问题重视程度愈发加深,现代煤矿设备的维护工作正朝着综合化、技术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如何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促使设备机械修理维护工作的不断改进,从而提升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产量和经济效益,是相关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煤矿设备机械维护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是传统的煤矿大国,许多煤矿企业矿龄长、历史悠久,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随着现代煤矿管理中对高产高效和安全性的目标化管理举措的深入开展,煤矿企业设备的机械修理维护工作得到了改进,实现了水平的提升。从观念上而言,现代煤矿设备管理更加追求高效高产和安全,因此,相较于传统管理作风而言,其更注重设备的日常机械修理维护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目前,许多企业已通过制订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手段,加强了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在技术全球化的大浪潮推动下,许多传统的煤矿企业更是勇于打破传统的管理体制,率先引入国际化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监控技术,以提升管理效果。

上述一系列的积极举措,合力推动煤矿企业设备管理迈向科学化的未来。但与此同时,基于许多企业悠久的历史发展轨迹,其不可避免地出现由于传统与现代相碰撞与磨合所引起的系列问题,例如,传统设备陈旧、性能落后、安全性差、损耗严重,因而增加了修理维护的难度;另一方面,对于早已退出市场流通渠道的老旧设备,企业未能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再者,企业现阶段使用的设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企业发展的悠久历史过程中分阶段购置的,历史原因决定了当时的采购计划是欠缺科学性和效益性的,因此增加了当前设备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目前煤矿设备的机械修理维护呈现三大特点:第一、交叉学科技术的综合性特点。煤矿作业中许多大型设备的使用和修理维护,都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交叉学科技术知识,从机械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加以强化。第二、对技术的专业化要求。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修理和有效的维护,就需要技术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水平,如此方能应对随时随机出现的各种设备维修问题和做好合理、科学的设备维护计划。第三、井下恶劣的煤矿作业环境要求修理维护工作常规化。由于井下常见潮湿、高温、空气环境差,恶劣的作业条件加速了设备的损坏进程,所使用的设备寿命较正常环境下作业时要短,这就要求技术人制定更加有效合理的全方位维护计划,尽可能延长设备的寿命,提升其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煤矿设备机械维护管理的主要措施

基于煤矿设备机械维护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煤矿设备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的现实情况考虑,为了最大限度节省设备的折旧费、能耗费等各类相关的支出,实现高效高产和安全性并存的煤矿生产作业,可从以下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3.1.制订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设备机械修理维护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有效、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将有助于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过程,使其在有参照和约束的情况下,更加专业地开展相关的作业,确保设备得到正确的使用,从而最大限度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机器设备损坏或其他严重的安全问题。

3.2.强化管理过程中的机械维护措施

安装后的紧固对于全新使用的设备而言至关重要。操作人员要及时检查设备各处的螺丝、螺母等的接合度,保证其拧紧、拧实,从而避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连接位置的松动,减少设备遭受机械磨损。在进行了相应的检查之后,牢记正式使用设备进行生产之前,首先对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在确定了所有性能指标都达标之后,方能放心使用。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问题,必须及时与厂家联系,尽快解决,严禁为赶进度而盲目开机,违规作业。

3.3.全面考量,制订具有灵活性的设备采购、维护计划。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加以留心,对设备的性能和相关数据进行动态的、定期的记录和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企业现实的生产操作情况和需求改变,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并注意通过随时监控设备性能数据,做到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问题,及时联系厂家和技术支持开展修理和维护,从而保证设备得以正常、安全地运行,保障了生产效率。

3.4.责任落实到人,提升技术人员责任感。

制定针对技术人员的责任制度,通过责任落实到人,区分设备问题的主次责任,从而有效避免一线技术人员因马虎作业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和重大损失。通过责任落实到人,既可强化管理规范制度的权威性,也可加强技术人员的责任感,从而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

3.5.实行全生命周期过程监控,及时改进管理方法。

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应用到设备的机械修理维护管理过程中,通过对设备操作的技术管理、技术人员的制度管理以及设备维护的经济学管理等综合角度,从设备采购、运输、作业、修理、维护、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进行过程监控,并建立相对的检测体系,以检测项目、检测周期、使用方法、标准、检测人员及其他与各阶段相对应的项目作为具体检测内容,以不遗漏每一个重要阶段检查的耐心和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在全过程中可以维护设备质量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细节和着眼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6.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升技术人员专业水平。

通过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分别针对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使用人员的多层次培训管理体系。以提升管理人员管理层次、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设备管理能力、强化维修人员修理维护的专业技术、锻造一线操作人员的实操水平和负责态度等作为综合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为企业坚持推行设备管理的机械修理维护工作注入活力。

设备管理机械修理维护的意义

现代煤矿企业通过实施各种管理方法强化设备的机械修理维护工作,其意义如下:

4.1.减少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通过使用前的机械性能检测、使用中的性能数据检测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减少对设备的机械磨损,防止在设备运行时,因发生细微的松动而日积月累,导致磨损加剧,最终加速了设备的损耗,缩短使用寿命。尤其是在复杂、恶劣的作业环境中,定期的保养维护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4.2.效率优先,实现高产高效。

正式使用前的机械检测和校正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及时维修和定期维护可以保证设备在正常健康的状态下作业,实现企业高产高效,提升经济效益。

4.3.以人为本,关注安全性。

设备处于有机械问题的状态下不应继续运作,应在接受机械修理并确保问题解决后方能进行工作,否则,容易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直接威胁一线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

4.4.整体着眼,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传统的管理模式常常欠缺科学性和计划性, 因而出现设备购置不合理、性价比低或者性能指标不合要求等问题,使得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现代煤矿企业通过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机械修理维护在设备管理中的地位,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专人负责,定期汇报和动态反馈,在达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煤矿大国,煤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频频出现的安全事故,目前在国民心目中的煤矿企业生产早已与“危险”字眼挂钩。为解决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问题,提升煤矿企业的效率和产量,防止因设备问题,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阻碍了生产的进度、造成人员伤亡,最终影响整个企业的管理和生存发展,通过在设备管理中引入机械修理维护的内容,强化日常机械维护管理,将有助于推动煤矿生产企业往科学化、计划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第3篇 矿井主要危险源及预防管理

危害矿井安全生产的因素有:瓦斯、煤尘、地表水、老窑积水、顶板、运输、机电等事故

危险物质:1)、瓦斯  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顶板冒落的空洞内、老空区、回采棚内、报废或临时停工的独头巷道、采空区边界为重大危险源。

后果:人员机体损伤、死亡、巷道损毁

整治措施:本煤田煤层瓦斯含量0.3~0.77ml/g可燃物,瓦斯含量较低,经1999年在永宁煤矿测定瓦斯相对涌出量为5.5m3/t,属低瓦斯矿区。本矿井虽属低瓦斯矿井,但由于放顶煤采煤法产量集中,瓦斯涌出量增大,我矿对矿井瓦斯的防治给于了足够的重视,低瓦斯矿井按照高瓦斯矿井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针对工作面的具体情况,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瓦斯和风量的检测制度,完善个体巡检和连续巡检的双重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在各采煤工作面、掘进头、井下转载等处设置甲烷传感器,并在井下设专职瓦斯检查员,保证主要工作地点瓦斯或co2等参数超限时,机电设备能自动切断电源,实现风电闭锁,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配备型号为kj95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采掘面相关位置设瓦斯报警仪,主要工作场所设瓦斯断电仪,当发现瓦斯聚集超限时,如: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ch4浓度超过1.0%或co2浓度超过1.5%时,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入井人员全部佩带隔绝式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

3、安排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和维修矿井通风设施,井下风门、风帘等通风构筑物要每日检查从本质上严防了漏风超限从而造成工作面风量不足的现象。

4、所选用的风机能自动反转返风,风机制定定期维修计划并严格执行,运行良好,能保证事故发生后需要反风时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反风工作。

5、隔爆措施为距采、掘工作面100m处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中设置有一组水棚。棚区长度18m,总用水量1200kg,每架水棚盛水量100kg。现在+3070m回风顺槽增加有一组隔爆水棚。

6、带班矿长、安全科检查人员、区队班队长、通风队专职负责人每日对对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进行巡查,保证工作面送入足够的新鲜风,确保工作面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7、在季节变换时,采空区密闭处ch4、co、co2的涌出量及温度的加强检测次数和专人管理,防止因季节变化造成采空区有害气体溢出,发生安全事故。

8、井下电气设备均按其使用地点不同,采用不同的防爆类型,消除火源。

一氧化碳等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1、加强通风管理设置专人负责;

2、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随时检测工作面各类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3、装设有一氧化碳、瓦斯自动监测报警系统,与地面监控联网;

4、井下放炮干燥的工作面必须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必须喷雾洒水;待炮烟吹散后才能进到工作面进行其他工作。

5、为防止煤炭自燃,我矿对回采结束巷道或有发火预兆的区域,按规程要求时间及时封闭,且进行注氮灭火工作;

6、给所有入井人员配备有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防止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时人员中毒伤亡。

、采掘工作面及各运输转载点的煤尘;

后果:煤尘肺、爆炸

整治措施:煤尘爆炸指数v=44.32%,煤尘具有爆炸性;

因本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为减少工作环境的污染,保证井下工人的身体健康并防止爆炸恶性事故的发生,我矿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

1、为减少煤炭生产、运输各环节中煤尘产生,设计对于煤尘易发生地点如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溜煤眼、装(卸)车站等均配备有洒水装置。工作面采用湿式打眼、水炮泥、洒水等防尘措施。

2、按期测定风速,按规程规定控制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3、井下溜煤眼应必须保持一定的存煤,杜绝放空。溜煤眼不得兼做回风眼使用。

4、制定有计划,定期对井巷中的浮煤进行清扫、外运。

5、按规定在回采工作面的上下、顺槽和大巷都设有足够的隔爆水槽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和扩散。

6、由矿山救护队专职人员负责及时测定煤尘中的粉尘浓度,并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7、通过日常教育培训,保证井下尘源区工作人员做好个体防护,佩戴好防尘口罩。对装煤机司机和锚喷地点的搅拌工、喷浆工均配置防尘安全帽。

3)火

危险点:人员烧伤、人员一氧化碳中毒、财产损失

整治措施:煤层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

1、本矿井煤炭自燃发火期3~6个月,15℃为起始温度时,试验最短发火期为33天。由于所采用的采煤方法是放顶煤采煤法,采空区无法隔绝,本设计设置井下消防系统和防灭火系统。由于矿区内上覆表土为腐植土,矿区及附近无黄土,无法进行黄泥灌浆,因此,主要采用注氮防灭火法。

2、矿井地面设置消防水池,井下设消防系统,地面建筑物,坑木堆放场等备有消防器材,工业场地消防灭火采用临时高压制,工业场地及居住区内采用生活、生产及消防合并给水管道,工业场地设置一座容积为800m3清水池,300m3消防水池,发生火灾时,水池水经加压泵房送到各消火栓,宿舍区设置一定的消防器材并有消防管网系统。

3、在井下变电所、水泵房通道设防火门。矿井工业场地建筑物,坑木场等处都制定有防火措施和制度,并日常督促落实。地面设置500m3高位水池一座,井口房必须用不燃材料建筑,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严禁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3、工作面回采完毕后立即构筑密闭墙封闭采空区。

4、在回采过程中为了预防煤层自燃发火,尽可能减少煤柱。

5、安排专人每日对回采工作面自然发火情况的安全监测,记录、分析,及时掌握煤层自然发火规律。

6、在井下水泵房、变电所等机电硐室内设置灭火器材。同时保证井下电气设备和高压线网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到位,避免发生短路和绝缘材料破坏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7、在矿井外因火灾的防治方面采取完善井底车场消防材料库,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矿井建立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系统;井巷原则上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因目前矿井实际困难,逐步将木支护材料更换为工字钢梁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在易发火地点配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使用浓度为97%的氮气阻化剂。

4)、水

危险点: 过老空、过含水层、地表渗水

后果:透水  有毒有害气体溢出  井巷受损

整治措施:本区为一个四面环山的山间盆地,四周高山海拔3700~4100m,盆地中心海拔3400m左右,汇水面积约160km2。盆地内地表水系发育,大通河由西向东流经盆地中心,将盆地切割成南、北两部分,河北盆地有狼日干、龙川水、百户寺沟等支沟,对地下水有一定的补给。根据精查地质勘探报告,矿井预计涌水量为55.76~144m3/h。

1、水仓容量按正常涌水量8h设置,正常涌水量为100m3/h,水仓容量为800m3。突然涌水在水泵房与中央变电所通道内设有防水门,关闭后可以保证矿井正常排水。设计中对井下水仓的容量留有一定的余地,水仓容量为1000m3,满足矿井8h正常涌水量的要求。正常涌水时,一台泵工作15.04h即可排出24h的涌水;最大涌水时,二台同时工作20h即可排出24h的涌水。排水系统为立井集中排水,散布水流入水仓,水仓中水由排水管通过井筒排出地面,排水管路共设二趟。一路工作,一路备用。

第4篇 关于地方煤矿瓦斯管理的几点建议

煤矿安全究其原因是受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制约的,而且物的不安全状态又常常受制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法规”,以限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是,由于人员素质、技术装备条件、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等诸因素的影响,在人与自然斗争中,常常还不得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人们必须研究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以防止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1瓦斯事故严重威胁着地方煤矿的安全生产

瓦斯事故是煤矿5大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将造成矿毁人亡。据统计,1979年~1997年,雁同地区地方煤矿共发生重大以上死亡事故90起,死亡875人,其中瓦斯煤尘爆炸事故45起,死亡638人,分别占总重大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的50%和72.9%,所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瓦斯重大事故的发生,对降低百万吨死亡率,保障采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

2瓦斯的赋存特点和性质

了解瓦斯的特点和性质是搞好瓦斯管理的先决条件。乡镇煤矿及个体煤矿瓦斯事故多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知识和对瓦斯的正确认识而盲目操作。10次事故,9次违章,有的挖煤人员,不懂安全知识,不了解瓦斯的性质和特点,认为瓦斯没有什么可害怕的,甚至有的人在井下抽烟或进行明火操作,一旦发生事故后,又谈虎色变,产生恐惧的心理,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对的,不利于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瓦斯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一种有害气体的总称,它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是可以被认识的,也是可以被控制和利用的。所以说要搞好瓦斯管理工作,必须首先学习有关瓦斯的知识,了解瓦斯的性质和特点。

瓦斯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等。

瓦斯在煤体和围岩中以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存在,一般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当外界温度、压力变化时,几种状态会互相转化,煤层在开采过程中,瓦斯被逸散出来,在井下积聚,造成瓦斯浓度增加,当ch4浓度达5%~16%时具有爆炸性,ch4浓度为9.5%时,爆炸威力最大,当ch4浓度小于5%或大于16%时,一般不会爆炸,遇明火只会燃烧,瓦斯爆炸的上下限是可变的,当ch4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或混入煤尘及其它可燃气体时,可影响瓦斯爆炸的上下限,如空气中的煤尘含量为10~12mg/m3,ch4浓度达到4%时,遇火就会爆炸。瓦斯爆炸须具备3个条件:ch4浓度、o2浓度及引爆温度;当o2的浓度小于12%时不会发生爆炸。但由于《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o2的浓度不能低于20%,所以ch4积聚就必须加强通风管理。要消除引爆火源,必须严禁明电、明火下井,禁止明电、明火放炮,并要求井下电器设备必须防爆,同时注意煤的自然发火倾向等。

3地方煤矿瓦斯管理现状分析

地方煤矿是集我国3种所有制为一体的企业,它的生产体制、技术装备、人员素质与国统煤矿相差极大,特别是乡镇煤矿和个体煤矿,主要靠集资和贷款办矿,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安全设备少而差、管理水平低、抗灾能力弱的缺点,所以在瓦斯管理中问题较大,事故频繁,主要问题是:

(1)缺乏安全知识,违章作业和违章操作普遍。乡镇煤矿和个体煤矿的采煤人员,大多由农民转为矿工,未经培训就下井生产。有的矿由于缺乏资金,工人们经常在极不安全的状况下生产,加上不懂作业规程和安全规程,所以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普遍。

(2)引爆火源普遍存在。瓦斯管理要消除引爆火源,但地方煤矿中,特别是集体和个体煤矿中,引爆火源大量存在。如有的矿井仍用明电、明火照明、明火放炮;井下电气设备不少是不防爆或失爆的,甚至有的矿井买来的设备是防爆的,但由于不懂技术,在安装时拆除了防爆密闭圈,造成失爆,有的矿通过防爆性能检查,失爆率达70%以上。

(3)《规程》执行不严。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执行的矿井不多,问题大量存在,有的通风系统不合理,有的电器设备失爆率很高,有的瓦斯管理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工作不负责任等,因此很难有效地控制瓦斯事故的发生。

4加强瓦斯管理的几点意见

4.1提高素质发挥监督作用

(1)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2)充实安全监察机构的力量和仪器设备,发挥他们的监察、管理作用。

(3)严格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4.2推广瓦斯**管理经验。

左云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他们在吸取历年发生重大瓦斯事故的教训后,总结出一套适合乡镇煤矿的瓦斯管理经验,自1994年以来,推行**瓦斯管理制度,煤矿安全工作大有起色,百万t死亡率迅速下降,具体办法是:

第一级:由专职瓦斯同定时全面检查,准确及时地将瓦斯异常信息报告值班人员及生产人员,并督促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第二级:由各班班长任兼职瓦检员,对本班工作面及附近定时补充检测,以了解瓦斯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发现超限,先撤出作业人员,请示有关领导处理后再作业。

第**:矿领导下井时,必须携带瓦斯检定器进行监督检测,以确保井下瓦斯浓度不超限。

实施瓦斯**管理可以提高专职瓦斯员的责任心,避免漏测漏检;同时还可以及时了解瓦斯在通风和采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通过层层把关,就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瓦斯超限。

4.3开展瓦斯预测预报

目前在瓦斯管理中,煤矿瓦斯检测员的瓦斯测量是随意的,能否发现瓦斯隐患,一方面与瓦检员的责任心有关,如果瓦检员责任心不强,常常不能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会出现漏检现象,造成瓦斯隐患;另一方面,不掌握矿井和开采层的瓦斯涌出规律就很难全面地了解井下瓦斯的分布状态。因此,开展瓦斯预测预报工作,是防止瓦斯灾害的重要依据。

根据勘探资料,并根据历年开采期间瓦斯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出瓦斯受开采深度、地质条件影响而产生的规律性变化,确定开采层的瓦斯涌出量,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

对开采区要坚持作到:

(1)确定检测巷道。

(2)确定点距。一般选择10m在右为一个测点,测定并记录每个点的瓦斯浓度,如果每个点瓦斯浓度变化不大,可以选点距10~30m,但碰到瓦斯浓度高点,需加密点距。

(3)每4h测查一次。

(4)每班将测量结果绘制出线图以供指挥人员参考。

通过各班的线图比较,可以较早发现瓦斯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第5篇 矿灯管理工岗位危害因素辨识预防

1、未按规定操作电气设备,带电的设备触电伤人。预防措施:严格按规程操作,不擅自接触电气设备。

2、消防器具不全或不完好,遇到电气火灾无法处理电气火灾。预防措施:配备完善消防设施齐全、完好,发生电气火灾时积极灭火,每班进行班前确认。

3、矿灯灯泡损坏或单光源,造成入井人员携带不完好矿灯。预防措施:矿灯发放时应进行检查,确保矿灯双光源。

4、矿灯玻璃、灯线有破损,造成入井人员携带失爆矿灯,严重时引起瓦斯爆炸。预防措施:矿灯发放时应进行检查,确保矿灯完好。

5、未对本班收发矿灯数量进行统计分,造成遗失矿灯或升井人数不确切。预防措施:应对本班收发矿灯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必须把上班没有交灯名单保存好。

6、运行中的充电架声音异常、有异味、冒烟,造成电气设备火灾事故。预防措施:先切断电源灭火,并通知值班维修人员。

7、矿灯房内使用电炉取暖,造成氢气爆炸伤人。预防措施:矿灯房内禁止吸烟及明火。

8、工作时不专心,擦洗、摆放矿灯和自救器碰伤。预防措施:擦洗、摆放矿灯和自救器要轻拿轻放。

9、矿灯发放错误登记或不登记,错误发放矿灯和自救器等。预防措施:严格矿灯发放制度。

第6篇 煤矿机电管理设备的主要故障与分析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在世界浪潮的融汇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我国逐渐在世界经济的角逐中争得一席之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诸多领域内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能源领域的发展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我国是能源大国(能源总量大河能源种类多),也是能源小国(人均分配比重很少),能源储量(特别是煤炭储量)较大,人均但同时能源消耗也占了很大比重。所以在当前,提高能源设备工作效率,保证能源产业相关设备的正常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方向,并且还要设法提高能源利用率。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多半是依靠能源的利用和消耗来实现增长的。如果说当前经济对能源的需求量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那就是说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对能源领域的一种挑战和压力。比如说是对“常规能源—煤炭”的需求供不应求的背景下,现下使得各种规模的煤炭开采企业相继成立,诸多形式的现代化的煤矿机电设备被使用于矿场中,毫无疑问,这些科技手段极大的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同是对于质量方面也有了保证。但是由于矿场自然条件的恶劣,采矿技术的差异,地区开采工艺程序的操作,人为进程上的不一致的原因等等,使得煤炭机电设备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变形和断裂,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产活动,导致其测量准确性有了误差,从而安全性能就下降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煤矿机电设备的各种常见故障,以此展开合理透彻的分析,以便对症下药早日找到解决故障的有效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就“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及维修策略的分析”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相关内容,并提出确实可行维修的策略,首先要仔细分析记录煤矿机电设备出现的主要故障以及产生故障的原因,经过综合分析等阶段,最后提出相应的维修策略和改进的模式方法。并把得出的相关结论综合出来,希望能够为相关维修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煤矿机电设备的常见故障以及其原因探析

1.1.煤矿机电设备的常见故障

所谓的煤矿现代化,就是指现下很多煤矿企业的追求—煤炭的机电化生产与产出。而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寄托在机械化的实现上,这就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这不但决定了煤炭开采的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而且还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前景是否可观。要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煤炭企业就应该高度重视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不但要使用机电设备而且要保证其处于正常的运作状态,从而确保了企业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煤炭机电设备常见的故障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明:机电设备性能参数不断下降;刀机电设备异常震动;煤炭机电设备声响异常;勺机电设备磨损残留物不断增加;匀排气成分出现异常;机械设备过热的现象;刀裂纹不断形成;印电压和电流异常清况等等。

1.2.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维修

造成机电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其展开合理分析,再去开展设备的维修措施,保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管设备是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还是处于正常运作状态,都要勤于维修和检查,避免潜在故障的威胁。要做到定时维修和不定时维修检查。

1.3.煤炭机电设备维修

煤炭机电设备的维修方法一:我们要在平时的设备维修工程学中,对于可以使用状态监测手段探测故障的,都要尽量使用状态探测;对于那些不能适用此方式的,要使用计划胜预防为主;对于安全隐患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影响较大的设备要采用手段来改造维修。

煤炭机电设备的维修方法二:要有化加强为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周所周知,设备使用故障的发生是动态的,我们应该对其展开长时间的日常监测,依据得到的数据来分析其运转的实际清况,尤其是设备的磨损和变质情况,对于潜在的故障要及时的进行维修,保证问题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要跟得上发展要求。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稳定的日常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在职岗位实行检测工作的执行力度要加大。其次,不断加强机电维修人员的预防意识,要求员工完全熟悉预防方案,对于任何突发问题的出现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解决,争取把事端解决在萌芽状态。

1.4.注重机电维修的细节问题

对于煤炭机电维修工作来说,应该注重细节部分。在维修机电设备之前,要对于其使用说明书做清晰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争取对于其运转属性和使用事项,注意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其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予以及时的解决'除此之外,制定详细的检查制度,有力的落到检查的实处,做到检查的要求等等。并以此形成备案,建立起设备使用和检查记录,以便于后期问题的合理解决,尤其是在决定设备维修和选择上。

我国的能源总量和种类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分配的话却少的可怜。能源储量(特别是煤炭储量)较大,人均拥有能源量较少,在当前提高能源设备工作效率,保证能源产业相关设备的正常工作,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另外一方面,煤矿矿产是我国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国民生产中离不开煤炭所做的贡献。煤矿产业中涉及到很多需要利用的设备,而其中也不乏机电设备,但是在具体作业过程中,这些设备会经常出现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程度的问题,分析并解决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相关内容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在本文中,我们就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及维修策略的分析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分析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相关内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维修策略。首先分析煤矿机电设备出现的主要故障以及产生故障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维修策略和改变方式,然得出相关的有力结论,希望能够为相关维修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借以前车之鉴更好地发展煤炭机电管理设备。

第7篇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近年来,煤矿高瓦斯矿井的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

(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

(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进行精确人员定位;

(3)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结合煤炭工业实际需要,重点进行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控制与企业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纳入安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程。为此,我们在总结射频识别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煤矿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动态目标识别器及本质安全型标识卡,开发设计了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上述管理系统把尖端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解决了该系统产品应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安全运行、网络数据通信、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信号转换接口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以及生产统计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必将有力地推动了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简介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用于煤业等井下和隧道作业。该系统标签可由个人携带,也可放置在车辆或仪器设备上,并将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最新记录信息传输给主控室。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跟踪器和跟踪监测站。跟踪器用于传送携带者id号码,而跟踪监测站主要用于记录这些id号码,并将数据传送到中心办公室或主控室的pc机上。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软件主要用于存储所有跟踪器的记录情况和实时位置。软件可提供给使用者分类、过滤、搜索和报告生成等功能,并利用这些功能完成数据的实现和全面的记录。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研发完全符合井下工业的安全标准和各项要求,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简便操作,为提高现代井下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系统中记录着跟踪器、使用者、跟踪监测站和时间的历史明细,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查询的目的使用查询工具.

本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对煤矿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该产品集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用双频点长短波频率实现可靠的全双工无线数据通信,分站设备、控制设备、通信接口和rfid标识卡采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设计,具有作用距离远、可任意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人、便于井下网络连接及数字传输等性能优点,目前这种崭新的信息采集、存贮、传递和处理技术,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系统产品已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和国家安全标准进行独立设计,完全可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监测与跟踪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要求,同时可充分利用矿井已有煤矿监控系统平台资源联网运行,有效节约投资。

将射频卡识别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管理系统,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性、灵活性和实时性的井下管理系统,对包括井下作业工人的计划安排、工人进出巷道的权限管理、巷道人员分布、作业工人资料、安全物资流动等进行管理,来实现井下管理信息化和可视化,同时提高煤矿开采生产管理和作业安全的水平。

第8篇 浅谈煤矿推垮型冒顶的顶板管理

××煤矿年产能力30万吨,现主采23#厚煤层,属于放顶煤开采,该煤层断层多、火成岩侵蚀严重,结构极为复杂、也极不稳定、煤层中夹矸甚多。在松软的煤层、岩层及破碎带、断层带等地质条件复杂的特殊地段掘进和巷修施工时,极易发生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伤亡、停产、设备损坏等事故。例如:2006年×月××日在某煤巷头掘进过程中,因特殊地段的特殊支护是选用圆木做顶子,其支架和特殊支护抗压能力不够、整体性也松散,致使支架和特殊支护被推翻压断而造成冒顶,发生了一起人身事故。在这同一年,该矿在进行巷道修理时也曾发生多起类似的翻棚冒顶伤人事故。经分析:上述几起事故都是因巷道围岩破碎, 这些游离的大石块旋转而推翻稳定性较差、初撑力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支架或特殊支护,最终导致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为此,针对当前顶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煤矿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认真地进行了疏理,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一、××煤矿现阶段井下生产布局,即分为东、西两翼各布置一个采面和1—2个掘进头。目前,2307面初采初放,2342面也正处收尾阶段;2346顺槽及2346切眼均处火成岩侵蚀严重地带,2307反顺槽正将进入东翼边界。不论是回采还是掘进,顶板管理难度都大,针对这种情况该矿采取了如下对策:1、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矿井顶板专项整治的通知》,并制定加强巷道交岔点支护的管理办法,明确支护形式、支护材料、支护质量、支护范围。2、重点督查、挂牌管理,确保下列特殊地段和关键时期的安全生产:(1)回采工作面两道、上下端头、煤壁、采空区侧、落山角,工作面的初采初放、收尾、工作面过断层、过老巷。(2)掘进工作面新开门,新贯通点、构造带,以往施工的现仍在使用的开门口、贯通点、构造带等特殊地段。(3)巷道的维修,如扩削挑顶。(4)采煤工作面两道支架回收。(5)废弃巷道支架回收。3、制定了《××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本方案在顶板管理方面对采掘工作面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等多项措施作了具体的规定。 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二、巷道维修也是顶板管理重要一环,××煤矿现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通风线路比较长,两翼总回巷道失修较严重,回风井硐巷道失修非常严重。针对上述情况我矿采取了以下对策:1、坚持每周对东、西风井和总回进行一次专项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巷道有断梁折柱、片帮漏尖及时安排维修。2、制定巷修计划,组织巷修会战,兑现巷修目标。3、巷修及换棚施工必须有安全管理人员跟班挂点,必须有安全措施并经过审批,施工人员未进行措施学习或考试考核不合格,不准上岗。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三、近年来,××煤矿为了适应控制推垮型冒顶管理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引进了小型液压移动泵站作为矿山动力源设备,在井下空间狭窄、环境恶劣、用液压不固定地点使用,使液压单体在架设支架或特殊支护方面发挥了作用,也使掘进和巷修施工的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煤矿在使用小型液压移动泵站以来,从未发生过一次翻棚冒顶事故。具体做法如下: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1、在《掘进巷道作业规程》规定要求中,对巷道掘进施工时架设特殊支护的安全要点:(1)一组双边树支护随掘进向前施工紧跟迎头架设。(2)双边树支护架设规格:一梁二柱,一组两付,支柱使用外注式液压单体,顶梁采用新鲜的圆松木φ180mmx2600mm。(3)外注式液压单体初撑力不小于90kn。要求单体完好、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2、在《巷道修理施工安全措施》规定要求中,对巷道修理施工时架设特殊支护的安全要点:(1)双边树支护分巷道修理作业地点前后各架设一组,并随巷道修理向前施工紧跟作业地点迈步移动。(2)双边树支护架设规格:一梁三柱,一组两付,顶梁采用11#矿用钢l=2400mm,支柱使用外注式液压单体。(3)外注式液压单体初撑力不小于90kn。要求单体完好、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3、小型液压移动泵站在掘进和巷修施工中,对液压单体供给动力源的工艺要领:(1)选址与安装:在离施工地点50m以近,选择巷道支护条件相对较好,又不影响通风、运输和行人的地段安装移动泵站。(2)检查确认:检查移动泵站各部件是否牢固,确认其无松动;检查低压水泵是否加足机械油,确认其油位至60%为宜;检查调整低压溢流阀,确认其压力表显示2mpa为宜;检查调整高压溢流阀,确认其已经调至24mpa为宜。(3)接通管路:接通进水管、接通液压管路。(4)供给电源:按防爆电机的使用要求正确连接电源线路。(5)调试:使用前在现场检验、观察、空载运转, 检查泵站各机构有无漏油,漏水等异常现象。(6)安全运行与保养:泵站操作人员经常检查机油箱油位, 确保油位正常; 泵站每工作200—300小时后更换一次润滑油,放油时先运转2—3分钟,后拧开油丝堵将润滑油放净; 泵站长期不使用时,开机脱水运转1分钟将泵内剩水排尽,拆开进水管和排水管以排尽管内剩水。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小型液压移动泵站在××煤矿的使用,无任是在巷道掘进还是在巷道修理施工中都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安全、方便、快捷控制顶板的目的,在顶板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四、为了加强现场管理,夯实工程质量基础工作,××煤矿制定了采掘工程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划和标准化工作奖惩办法,安全管理人员除不定期下井检查外,采掘工程质量检查要求每旬逢“一”进行一次全矿旬检和通报,每月进行三次专项质量达标检查工作,每月底进行一次采掘工程质量评定检查,并进行汇报、分析,严格按要求兑现奖惩。通过现场检查整治和对责任人奖惩兑现,各作业场所、线路的环境大有明显改观,采掘头面的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有了明显地提高,安全程度也得到了保障。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推垮型冒顶是××煤矿顶板事故的特点,所以该矿自始至终把控制推垮型冒顶工作,作为我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重点。制定计划,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有效地遏制了顶板事故的发生。dym设备管理技术资源网

第9篇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gb/t 14541-93

guide for naintenanceand supervision of inservice turbine mineral oil used for power plants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7-11批准 1994-05-01实施

本导则是参照了iec tc10 236—85《汽轮机矿物润滑油使用与维护导则》和 astm d4378—84a《运行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透平油监督》,并对国内部分电厂 汽轮机油的使用维护情况作了调研与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由于各 单位情况不尽相同,在使用本导则时必须参考设备的类型和使用状况以及设备用油 的特性,必要时还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说明。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导则适用于电厂汽轮机系统用作润滑和调速的矿物油,也适用于水轮机调相 机及给水泵等电站其他设备方面所用的矿物汽轮机油。

1.2 本导则的目的是为电厂设备操作人员评价油品在设备中的使用状况,做好油质 监督维护工作提供指导。对油质评价的要求、油在使用中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及防 止油质劣化的措施也作了必要的说明。

1.3 本导则不适用于各种用作汽轮机润滑和调速的非矿物质的合成液体。

2 引用标准

gb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 267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 2537 汽轮机油

gb 7596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gb 759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gb 7599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gb 7600 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gb 7602 运行中汽轮机油、变压器油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

gb 7605 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测定法

gb 11120ltsa汽轮机油(防锈汽轮机油)

gb 11143 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

gb/t 12579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sd 313 油中颗粒数及尺寸分布测量方法(自动颗粒计数仪法)

sh/t 0124 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308 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dl 429.2 颜色测定法

dl 429.6运行油开口杯老化测定法

dl 429.7油泥析出测定法

3 汽轮机油的性能和变质

3.1 汽轮机油根据40℃的运动粘度划分为:32、46、68和100四种牌号。炼 制时所选用的原油有石蜡基和混合基原油。炼制汽轮机油的工艺为:

原油常减压蒸馏溶剂精制白土补充精制过滤加抗氧化剂或复合添加剂。

原油常减压蒸馏硫酸精制白土补充精制过滤加抗氧化剂或复合添加剂。

以上二种工艺,通常采用溶剂精制和白土补充精制较多。酸碱精制过程,如增 加电场作用,可以促使酸渣沉降速度加快。

3.2 新汽轮机油的性能

新汽轮机油的质量应符合gb 2537或gb 11120标准,并应具备以下性能要求:

3.2.1 粘温性

选择适当粘度的润滑油,对于保证机组的正常润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粘度是 汽轮机油的重要物理性能指标之一。汽轮机油除了要求具有适当粘度外,还要求油 的粘温特性好。因油的粘度是随油温的升高而降低的,为保证机组在不同的温度下 都能得到可靠的润滑,要求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愈小愈好,即油的粘温特性好, 不随油温的升降而明显变化。油的粘度选择是由制造厂根据汽轮机参数而确定的, 油的粘度选择不当,粘度过大时功率损失大,粘度过小时会引起机组振动或设备磨 损等问题。使用单位需要更换油的粘度时应与制造厂商讨。

3.2.2 氧化安定性

运行中汽轮机油处于强迫循环状态,不可避免地与大量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另 外温度、水分、金属催化剂和其他各种杂质都会加速油品氧化,同时也与油品的化 学组成有关,不同的烃类具有不同的氧化历程(倾向),其氧化产物也不同。但是烃 类氧化初期产物大多是烃基过氧化物,而后分解为酸、醇、酮等,继续氧 化则生成树脂质,沥青质等。进一步氧化则会生成不溶于油的油泥,这些物质影 响油品其他性能的降低。

3.2.3 防锈性能

汽轮机油本身是无腐蚀性的,但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漏入蒸汽或水, 引起油系统产生锈蚀,严重时可引起调速系统卡涩机组振动、磨损等不良后果。解 决油系统因漏水而引起锈蚀的办法,除提高设备密封性减少漏汽漏水外,还要求汽 轮机油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

3.2.4 起泡沫性

由于汽轮机润滑系统的油,是强迫循环方式,空气激烈地搅动,油面上会产 生泡沫,油中也会产生气泡。泡沫和气泡的生成,使油泵油压上不去而影响油的 循环,破坏油膜,发生磨损,同时油压不稳,影响调节。严重时泡沫由油箱顶部 外溢,威胁机组运行,所以油品必须具有抗起泡沫性能。

3.2.5 空气释放性

一般矿物油能溶解8%~9%(体积)空气,但是当油品通过管线、轴承、齿轮 时,溶解的空气由于压力下降形成气泡,如气泡从油中释放过慢而滞留在油中, 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a.增加了油的可压缩性,导致控制系统失灵,产生噪声和振动,严重时甚至会 损害设备。

b.降低泵的有效容积。

c.降低泵的出口压力,特别是对于离心泵。

d.油中溶有空气,特别在高温情况下使用,会加速油的氧化变质。

油品放气性与油的组成有关。油中芳烃、环烷烃及氮、硫化合物均影响其放气 性。添加剂如硅油及某些降凝剂对放气性影响较大。通常汽轮机油中加入酸性防锈 剂(t746),若被强碱物质污染,相互作用生成不溶性皂类物质,增加气泡稳定性, 使油品的放气性变差。

3.2.6 破乳化性能和析水能力

破乳化度是汽轮机油重要指标之一。水分存在和激烈搅拌是产生乳化主要原 因。运行中汽轮机油因氧化变质产生的环烷酸皂,胶体等物质都是乳化剂,使油更 容易乳化,乳化后的油会影响润滑作用,严重时会引起轴承磨损,机组振动及锈蚀 等问题。油品如有良好的析水能力,水则会沉降到油箱的底部,及时放掉;若油品 析水能力差,就会有一定量的水分留在系统中,除对添加剂起化学作用外,还会对 润滑性能产生影响,故要求汽轮机油具有良好的破乳化性能和析水能力。

3.3 运行中汽轮机油变质因素

3.3.1 化学成分

导致运行中油品变质因素很多,其内在因素主要是油品的化学组成。基础油的 石腊烃、环烷烃和芳烃相对比例,直接影响着油品的粘度指数、倾点等理化性能, 芳烃对油品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有一定规律性,这与芳烃的结构和含量有关。一般采 取提高基础油精制深度,减少油中有害物质,加入添加剂来改进油品的质量。但如 添加剂选择不当,各种添加剂相互配合性对油品氧化安定性有一定影响,反会导致 油品的性能变坏。

3.3.2 油系统结构和设计

a.油箱用于储存系统全部用油,还起着分离油中空气、水分和各种杂质的作 用,所以油箱结构设计对油品变质起着一定的作用。若油箱容量设计过小,增加 油循环次数,油在油箱停留时间就会相应缩短,起不到水分的析出和乳化油的破 乳化,加速油的劣化。

b.油流速、油压对油品变坏都有关系。进油管中的油不但应有一定的油压,而 且还应维持一定的流速(约1.5~2m/s)。回油管中的油是没有压力的,但也应保持 有一定的流速(约0.5~1.5m/s)。若回油速度太小,回到油箱冲力也大,会使油箱 中的油飞溅,容易形成泡沫,造成油中存留气体而加速油品的变质。同时冲力造成激 烈搅拌会使含水的油形成乳化。

3.3.3 启动时油系统状况

新机组投运前,润滑系统管路往往会存在焊渣、碎片、砂粒等杂物,若未彻底 清除干净,投运后会带来很*烦,严重时会造成轴承磨损和调速器卡涩等问题, 这些杂质还能影响油的物理化学性能降低,导致油质变坏,所以润滑系统每个部件 都应预先清洗过并加强防护措施,防止腐蚀和污染物的进入,在现场贮存期间要保 持润滑油系统内表面清洁,安装部件时要使系统开口最小,减少和避免污染,保持 清洁。

3.3.4 油系统的运行温度

影响汽轮机油使用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运行温度,特别在系统中一般是在 轴承部位上有过热点出现时,会引起油的变质,此时应调节冷油器,控制油温。

3.3.5 油系统检修

油系统检修质量好坏,对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漏汽漏水 的机组油系统比较脏,油中会有铁锈、乳化液,沉淀物,若不能彻底清除干净,则 会降低油品的性能,有时由于检修方法不当,如用洗衣粉等清洗剂,冲洗不净,就 会造成油品被污染,检修时应尽量采用机械方法清除杂物,然后用油冲洗,循环过 滤,并采用变温冲洗方式,变温范围在30~70℃。冲洗过程应取样检验,油中杂 质含量应达到规定要求。

3.3.6 污染问题

在运行过程中,汽轮机油中污染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外污染物通过轴封 和各种孔隙进入;二是内部产生的污染物,包括水、金属磨损颗粒及油品氧化产 物,这些污染物都会降低汽轮机油的润滑、抗泡沫等性能。所以汽轮机油运行 中消除污染是必须进行的工作,否则不仅会加速油的变质,还会影响机组安全运 行。

3.3.7 汽轮机油受到辐射

核电站所用的汽轮机油会受到不同程度辐射的影响,发生变化是不可逆的。其 变化程度取决于油品的组分,烷烃、环烷烃所受影响比芳烃要更强,经辐射后,组 分中c—c及c—h结合键发生分裂,释放出氢气,有少量甲烷及其较高的同系 物。对非饱和烃是一种聚合反应,氢气析出的量较饱和烃少。油品受到辐射作用 后,其物理化学性能和润滑性能都会发生变化,受到辐射破坏的突出表现: 有气体析出,粘度增大,氧化安定性和防腐蚀性能下降,颜色变深,出现油泥, 酸值增大,同时产生难闻气味的化合物。同时,闪点有可能降低。这些性能的 变化,与油的组 成和添加剂有关。一般辐射剂量超过106j/kg才显示出来。

4 油质试验意义

4.1 运行油应检查外观、沉淀物。因为这是表明游离水或乳化物、不溶性油泥、纤 维和固体颗粒等脏物存在的直观依据。

4.2 颜色:按dl 429.2方法试验。

新汽轮机油一般是浅色的,在运行中颜色会逐渐变深,但这种变化趋势比较缓 慢。若油品的颜色急剧加深还不足以说明油质的变坏程度,必须进行其他的试验项 目加以补充证明。但应考虑,有些油品暴露于光线下,也会加深油品的颜色,试验 时应注意这一点。

4.3 水分:按gb 7600定量方法试验。

汽轮机油中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质的老化及产生乳化,同时会与油中添加剂作 用,促使其分解,导致设备锈蚀。水的存在表明冷油器泄漏、大气中湿气进入油箱 或轴封部件密封不严,携带蒸气进入油中所致。

4.4 运动粘度:按gb/t265方法试验。

检验汽轮机油的粘度,主要是鉴别所补加的油是否正确或油中是否有污染物存 在。

4.5 闪点(开口):按gb/t267方法试验。

汽轮机油的闪点是机组安全运行的一项控制项目。因机组过热或混入轻质油品 均可影响闪点,一经发现闪点异常,应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4.6 酸值:按gb/t264或gb7599方法试验。

油酸值是一项较重要的指标,它能反映油质的劣化情况,以便采取正确的维 护措施。

4.7 氧化安定性:按sh/t 0124方法试验

氧化安定性试验是用来评价汽轮机油使用寿命长短的一种手段。国产新汽轮机 油出厂时,氧化安定性是属于保证项目。运行中油的测定可以提示应采取适当的维 护措施或添加抗氧化剂,以延长油使用寿命。

4.8 防锈性能:按gb/t11143方法试验。

防锈性能是目前防锈汽轮机油较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系统中因某种原因而带 入水分,则较易造成整个系统或某些部件的锈蚀。因此汽轮机油中需添加防锈剂。 运行中随着水分和颗粒的排除,均会使防锈剂减少而导致防锈性能下降,所以在适 当时候应考虑补加防锈剂。

4.9 油泥和沉淀物:按dl 429.7方法试验。

这些物质是溶解于油中的化合物。它是由油自身的氧化或者外部杂质溶解于油 中(设备结构中采用的材料溶解于油)而产生的,它能显示油品变质的迹象。一旦产 生油泥时,需对氧化安定性进行检查。

4.10 破乳化性能:按gb 7605方法试验。

若油品乳化,油水不易分离,则表明油品已经变质或被某些表面活性物质所污 染,长期运行下去容易造成系统某些部件的锈蚀,应对油进行处理或加入破乳化 剂,以使油、水能很好分离。

4.11 起泡沫性:按gb/t 12579方法试验。

本试验表示油形成泡沫的倾向和形成泡沫后泡沫的稳定性。汽轮机油形成泡 沫,威胁机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采取消除泡沫的措施,如添加消泡剂或进行其 他方式的处理。

4.12 空气释放值:按sh/t 0308方法试验。

本试验是表示油中存留空气(气体)的性能。尤其对于大容量机组,特别是调速 系统空气释放值是愈小愈好,有利于润滑和调节作用,使用某些消泡剂(如硅油类) 将不利于空气的释放。

4.13 颗粒度试验:按sd 313方法试验。

油中颗粒度的测定,对于要求严格的大容量机组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应强调的 是对于新机组启动前或运行检修的汽轮机油系统,必须进行认真的清洗和冲洗。运 行中如发现油中颗粒数突然增加,需立即检查净化装置的过滤层,如发现腐蚀或磨 蚀颗粒,应对油系统进行精密过滤处理,并查明颗粒来源,必要时应停机检查,以 消除隐患。

5 取样

当从贮油桶或运行设备内取样时,正确的取样技术和样品保存是很重要的(见 gb7597)对于颗粒计数测定有专门的取样方法(见sd313)。

5.1 新油到货时的取样

对新到货或准备新购置的油品,应当严格地执行取样手续,以使样品具有代表 性。

5.1.1 新油以桶装形式交货时,取样数目和方法应按gb7597方法进行,应从污染 最严重底部取样,必要时可抽查上部油样。如怀疑大部分桶装油有不均匀现象 时,应重新取样;如怀疑有污染物存在,则应对每桶油逐一取样。并应逐桶核 对牌号、标志,在过滤时应对每桶油进行外观检查。

5.1.2 对油槽车应进一步从下部阀门处进行取样。因为留在油槽车底部的阀门导管 上的粘附物可能使油品部分的污染,特别是装过不同油品的油槽车,更有可能出现 上述的污染,必要时抽检上部油样。

5.2 运行中从设备内取样

5.2.1 正常的监督试验,一般情况下从冷油器中取样。

5.2.2 检查油的杂质及水分时,应从油箱底部取样。

5.2.3 在发现不正常情况时,需从不同的位置上取样,以跟踪污染物的来源和寻找 其他原因。

5.2.4 如果需要时,从管线中取样,则要求管线中的油应能自由流动而不是停滞不 动,避免取到死角地方的油。

5.3 取样瓶

取样瓶一般为500~1000ml的磨口具塞玻璃瓶,并应符合下述要求:

5.3.1 取样瓶应先用洗涤剂进行充分清洗,再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去离子水(或蒸馏 水)冲洗干净,放于105℃烘箱中干燥冷却后,盖紧瓶塞,备用。

5.3.2 取样瓶应能满足存放的要求。无盖容器或无色透明玻璃容器是不适于贮存 的,应采用磨口具塞的棕色玻璃瓶。

5.3.3 取样瓶应足够大,以适应试验项目的需要,一般为1000ml是足够用的。

5.3.4 对于新油验收或进口油样,一般应取双份以上的样品,除试验所需的用量以 外,应保留存放一份以上的样品,以备复核或仲裁用。

5.4 标记

每个样品应有正确的标记,一般取样前应将印好的标签粘贴于取样容器上。标 签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

a.单位名称;

b.机组编号;

c.汽轮机油牌号;

d.取样部位;

e.取样日期;

f.取样人签名。

取样完后,应及时按标签内容要求,逐一填写清楚。

6 新油的评定

汽轮机油的取样、检验和注入机组中循环,均应按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特别 需要有经验的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应对全过程的微小细节严 加注意,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6.1 新油交货时的验收

在新油到货时,应对接受的油样进行监督,以防止出现差错,或交货时带入污 染物。所有的样品应在注入时进行外观检验。对国产新汽轮机油应按gb2537或 gb11120验收;对从国外进口的汽轮机油则应按有关国外标准或按iso8068的标 准验收或按合同规定指标验收。

6.2 新油注入设备后试验程序

6.2.1 当油装入设备后进行系统冲洗时,应连续循环,对系统内各部件进行充分清 洗,以除去在安装、管道除锈过程中所遗留的污染物和固体杂质。直到取样分析各 项指标与新油无差异,特别是对大机组清洁度有要求的,必须经检查清洁度达到要 求时,才能停止油系统的连续过滤循环(国内目前正在建立清洁度的标准,在尚未 建立完善以前,一般情况下可按sae 7491中的5~6级或nas 1638中的8~9 级才符合要求)。

注:sae为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nas为美国宇航标准。

6.2.2 新油注入设备,经过24h循环后,从设备中采取4l油样,供检验和保存用。

试验项目:外观——清洁、透明、无游离水。

颜色——符合新油指标。

粘度——符合新油指标。

酸值——符合新油指标。

闪点——符合新油指标。

颗粒数量:符合规定的指标。

7 运行中汽轮机油的检验

运行中汽轮机油除定期进行较全面的检测以外,平时必须注意有关项目的监督 检测,以便随时了解汽轮机油的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机组 安全运行。

7.1 运行中的日常监督

7.1.1 现场检验:现场检验包括以下性能的测定:

外观:目测无可见的固体杂质;

水分(定性):目测无可见游离水或乳化水;

颜色:不是突然变得太深。

以上项目和运行油温、油箱油面高度均可由汽轮机操作人员或油化人员观察、 记录。

7.1.2 试验室检验:

试验室检验,250mw机组以上按表1、表2、表3进行。250mw及以下 按gb 7596规定进行。大多数试验可在电厂化验室进行,某些特殊试验项目需 经过认可的试验室承担,如颗粒度试验等。

7.2 检验周期

至少每星期检查一次外观、机械杂质及游离水或乳化情况,对漏水机组应坚持 每天检查上述项目,其他试验项目按表2所列的正常试验周期外,所增加的试验次 数,有利于观察新机组的运行情况。

表3所列为各项试验的运行中超极限值可能的原因及采取措施。

8 油的相容性(混油)

8.1 汽轮机、水轮机等发电设备需要补充油时,应补加与原设备用相同牌号的新 油或曾经使用过的合格油。由于新油与已老化的运行油对油泥的溶解度不同,当 向运行油、特别是油质已严重老化的油中补加新油或接近新油标准的油时,就可 能导致油泥在油中析出,以致破坏汽轮机油的润滑,散热或调速特性,威胁机组 安全运行。因此,补油前必须预先进行混合油样的油泥析出试验,无油泥析出方 可允许补加。

表1 新汽轮机组(250mw以上)投运12个月内的检验周期表

表2 250mw以上汽轮机组正常运行检验周期表

表3 运行中汽轮机油试验数据及措施概要

注:1)参考国外标准控制限值为600ml。

2)参考国外标准控制限值为600min。

3)参考sae标准5~6级或nas1638中规定为8~9级。

4)参考国外标准控制限值为600。

8.2 混合使用的油,混合前其质量均必须检验合格。

8.3 不同牌号的汽轮机油原则上不宜混合使用,因为不同牌号油的粘度范围各不相 同,而粘度是汽轮机油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类型、不同转数的机组,要求使用不 同牌号的油,这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不允许将不同牌号的油混合使用。在特殊情 况下必须混用时,应先按实际混合比做混合油样的粘度试验,如粘度符合要求时才 能继续进行油泥析出试验,以决定是否可混。

8.4 进口油或来源不明的油,需与不同牌号的油混合时,应预先对混合前后的油进 行粘度试验。如在合格范围之内,再进行老化试验,老化后混合油的质量应不低于 未混合油中最差的一种油,方可混合使用。

8.5 试验时,油样的混合比应与实际使用的比例相同;如果运行油的混合比是未知 的,则油样采用1∶1比例混合。

8.6 矿物汽轮机油与用作润滑、调速的合成液体有本质的区别,切勿将两者混合使 用。

9 防止油劣化措施

9.1 为延长油的使用寿命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应对运行中油采取防劣措施。主要 有:

9.1.1 采用滤油器,随时清除油中的机械杂质,油泥和游离杂质,保持油系统的清 洁度;

9.1.2 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常用t 501抗氧化剂),以提高油的氧化安定性。对漏 水、漏汽机组,还应同时添加防锈剂(常用t 746防锈剂);

9.1.3 安装油连续再生装置(净油器),随时清除油中的游离酸和其他老化产物。

9.2 滤油器包括滤网式、缝隙式、滤芯式和铁磁式等类型,机组设计时,应根据油 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油系统重要部件对油清洁度的要求合理配装滤油器。

9.2.1 汽轮机油系统的不同部位应配有合适的滤油器,对大型机组除在油箱设有滤 网外,在润滑系统及调节系统管路上分别装设滤网或刮片式滤油器;在供给电液调 节系统的油路上,除装设一般滤油器外,还须增设磁性滤油器。必要时,旁路滤油 器前,应装设冷却器,以利从油中析出老化产物并对其滤除。

9.2.2 滤油器的截污能力决定于过滤介质的材质及其过滤孔径,金属质滤料包括筛 网,缝隙板、金属颗粒或细丝烧结板(筒)等,其截留颗粒的最小直径约在20~1500 μm,其过滤作用是对机械杂质的表面截留。这种金属质滤元使用后可清扫再用。 非金属滤料包括滤纸、编织物、毛毡、纤维板压制品等,其截留颗粒的最小直径约 为1~50μm,对清除机械杂质兼有表面和深层截留作用,还对水分与酸类有吸 收或吸附作用。但非金属质滤元的机械强度不及金属质,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后废 弃换新。

9.2.3 滤油器在使用中应加强检查和维修。定期检查过滤器滤元上的附着物,可以 及时发现机组、油循环系统及油中初始出现的问题。如果发现滤油器滤元有污堵、 锈蚀、破损或压降过大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进行清扫或更换,精密滤元一般 每年至少更换一次。

9.2.4 对大型机组,特别是漏水、漏汽或油污染严重的机组,可增设大型油净化 器。这种油净化器由沉淀箱、过滤箱、贮油箱、排油烟机、自动抽水器和精密滤 油器等组成。这种油净化器由于具有较大油容积。对油中水分、杂质的清除兼有 重力分离,过滤与吸附净化作用,净化效率高且运行安全可靠(见图1)。

图1 油净化器结构简图

1— 抽水器;2—分式网;3—袋滤器;4—油位计;5—通风机;6—过滤筒; 7—回主油箱;8—贮油箱;9—过滤箱;10—沉积箱

图2 净油器在汽轮机油系统内安装方式

1—主油泵;2—调节阀;3—油箱及吸入管线来油;4—重调

系统;5—冷却水进出口;6—净油器进口油管;7—净油器;

8—净油器出口净化油管;9—辅助油泵

9.3 油连续再生装置(净油器)是一种渗滤吸附装置。它利用硅胶、活性氧化铝等吸 附剂除去运行油老化过程中产生的酸类等老化产物,对防止调节系统电液、伺服零 件的腐蚀有良好作用。由于吸附剂可能同时吸附油中的某些添加剂,含有防锈剂或 破乳剂的油在使用净油器后,油中应补加添加剂。

9.3.1 净油器尺寸按油量的1.5%~2%吸附剂填装量进行设计,其上、下部分做成 45°锥形,本体高度为直径的1.3~1.5倍,上、下过滤层除孔板、铜网或不锈钢网 外,上部出口端还须增设毛毡过滤层,以防吸附剂细粒带入油中。

净油器与油系统连接采用旁路循环方式,即一端连在主油泵出口油路或冷油器 入口侧,另一端与回油管路相连,返回油箱(见图2),借主油泵油压,迫使旁路油 进入净油器,自下而上通过吸附剂层,油过滤速度按每公斤硅胶1~2kg/h或按主油 路油量的2%~4%进行控制,净油器使用时,应防止油系统进气、进水或漏油。

9.3.2 净油器应选用吸附性能和机械强度均良好的吸附剂。参照附录a中a1吸附 剂在使用前须经筛选和活化处理,装入净油器后应排除内部积存的空气,吸附剂使 用失效时应立即更换。

9.4 t 501抗氧化剂。学名2,6二叔丁基对甲酚,适合在新油(包括再生油)或轻度 老化的油中添加,国产新油一般都加有这种抗氧化剂。使用抗氧化剂及其阻化油须 注意以下事项:

9.4.1 药剂的质量应按附录a中a3质量验收合格,并注意药剂的保管,以防变质。

9.4.2 对不明牌号的新油(包括进口油)、再生油以及老化污染情况不明的运行油应作 油对抗氧化剂的感受性试验,以确定是否适宜添加和添加时的有效剂量。如遇感受 性差的油,必要时可将油净化或再生处理后再作试验。

9.4.3 t 501抗氧化剂有效含量,对新油、再生油,应不低于0.3%~0.5%;对运行 油,应不低于0.15%,当其含量低于规定值时,应进行补加。

9.4.4 运行油添加抗氧化剂应在设备停运或补加新油时,进行添加前,运行油须经 彻底净化,除去水分、油泥和杂质。

应采用热溶解法添加,即将药剂在50~60℃油中溶解,配成5%~10%含量 的油溶液,再将其通过压滤机注入主油箱,并用压滤机循环使与运行油混合均匀。

药剂添加后应对运行油质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9.4.5 添加抗氧化剂的油,在使用中应定期测定抗氧化剂含量,了解油质变化与抗 氧化剂消耗情况,如发现油质老化严重且抗氧化剂含量已低于规定值时,应对油进 行处理,当油质合格后再补加抗氧化剂。

9.5 t 746防锈剂,学名十二烯基丁二酸,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对金属具有良好防锈 作用,在汽轮机油中添加量一般为0.02%~0.03%。国产防锈汽轮机油中也加有这 种防锈剂。t746防锈剂也可与t 501抗氧化剂复合配制,称1#复合添加剂,专供 汽轮机油用,使用防锈剂或防锈汽轮机油应注意以下事项:

9.5.1 药剂质量应按附录中a4十二烯基丁二酸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合格,并注意药 剂的保管,以防变质。

9.5.2 运行油中添加防锈剂应先作添加效果试验,包括液相锈蚀试验和破乳化度、 氧化安定性等。如防锈效果良好且对油质无不良影响时,方可正式添加。

9.5.3 运行油系统在第一次添加防锈剂前,应将系统各部分包括油箱、管路等彻底 清扫或清洗干净,以利防锈剂在添加后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添加时将药剂按 需要量配成5%~10%的油溶液,通过滤油机注入油箱并循环过滤,使之与运行油 混合均匀。添加前后均应对运行油质进行检测,观察添加后有无异常情况。

9.5.4 防锈汽轮机油在使用中按规定应定期进行液相锈蚀试验,如发现防锈剂已消 耗,应在机组检修时进行补加,补加量控制在0.02%。

9.6 为提高油防劣措施效果,还应从油系统设计、运行维护与检修等方面进行配合 与改进。例如在设计上采取措施,防止空气水分进入油循环系统;在运行维护上减 少漏水、漏气,降低轴承油温,经常排除油箱中积水和油泥沉淀物,保持油系统清 洁度;检修时做好加油、补油和油系统清扫等工作。

10 油处理方法

10.1 油处理包括对运行油和废、旧油的净化或再生处理。其中对运行油,还包括 不停机条件下临时性的净化或再生处理。

10.2 净化处理:指仅用物理方法除去油中水分、油泥和机械杂质等。常用的方法 有:离心分离、机械过滤和真空过滤。

10.2.1 离心分离是汽轮机油净化最常用的方法。离心式分离机(规格参照附录a中 a2.2)借具有碟形金属片的转鼓在高速旋转下产生的离心力,使油中水分、杂质与 油分开而达到净化目的,离心分离机一般在油中出现大量水分、杂质时使用。

使用离心式分离机净化油时,应根据油相对密度和含水量情况,正确选择旋转 鼓的调节环和装配方式。为防止油的氧化,油温应不大于60℃,但为提高分离机 的出力,当油温过低时(低于15℃)应加装预热器,适当提高油温(一般在55~60℃)。

图 3 汽轮机油真空滤油系统图

1—真空泵;2—环网盘;3—喷油头;4—真空罐;

5—潜油泵;6—逆止阀;7—过滤器;8—电热器

图 4 离心式滤油机串联进行二级过滤

1—油箱;2—一级离心机;3—排水渣管;4—二级

过滤连接管;5—二级离心机;6—净油回油管

10.2.2 机械过滤对油的净化程度较离心分离高,但对含有大量水分、杂质的油,常 需用离心分离机或其他滤油器进行粗滤,以提高其过滤效率。为提高脱水效果,滤 油时油温一般不高于40℃,且过滤介质在使用前须充分干燥。常用压力式过滤机 规格,参照附录a中a2.1。

10.2.3 真空过滤对汽轮机油净化处理常作为离心分离或机械过滤的辅助措施,为提 高过滤设备的效率和油的净化程度,特别是对某些闪点降低的油或严重乳化油的处 理尤为必要,汽轮机油的真空过滤,在装置系统和工艺方法上与变压器油用的基本 一样(见图3),但由于汽轮机油粘度较大且含水量一般也较多,需对真空滤油装置 的油雾化方式,真空泵造型以及潜油泵电机保护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改善装置 的净化效率与使用可靠性。

10.2.4 运行油的滤油处理,常采用旁路循环方式,即将滤油机进出口与主油箱相 连,由油箱底部放油阀门将污油注入滤油机,经净化后再返回主油箱净油区。为提 高净化效率,必要时,可采用两台离心分离机串联进行多级过滤(如图4),操作上 还应设法避免油系统可能有循环不到的死角,不停机滤油时,应做好安全措施, 要特别注意维持油箱正常油位,防止管路系统跑油或进空气,过滤油量一般 控制在总油流量的10%~20%。

10.3 再生处理: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油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恢复或 改善油的理化指标,再生处理常用方法是吸附剂法;对严重劣化的油,可采用硫酸 白土法,要再生的油,一般都需要事前净化过滤,除去水分和杂质。再生后的油, 也应经过严格净化过滤,以防吸附剂等残留物带入运行设备。为恢复和改善油的性 能,必要时还应添加或补加抗氧化剂等添加剂。

10.3.1 吸附剂法可分为接触法与渗滤法,其中接触法只适合处理从设备上换下的油 (包括旧油和废油)。

a.接触法系采用粉状或微球状吸附剂(如活性白土、801吸附剂)和油在搅拌下 进行接触再生,其再生效果与温度、接触搅拌时间以及吸附剂性能、用量等因素有 关。应根据油质劣化程度并通过小型试验确定处理时的最佳工艺条件。另外,还要 注意在处理过程油中原有添加剂可能发生损失及其他副作用。

对处理防锈汽轮机油,如吸附剂处理不掉油的臭味,再生前可采用过热蒸汽 (170~220℃)通入油中吹洗的方法。

b. 渗滤法所用装置的结构原理与运行油连续再生装置相同,但设计尺寸应 适当加大。可填装较多的吸附剂,且装置要便于装拆和移动,渗滤再生装置的工 作方式,可用泵强迫渗滤(图5),也可借助油的高位差重力进行自流渗滤(图6)。 所用吸附剂的选择与处理同9.3.4条要求。由于汽轮机油粘度较大,渗滤再生时 温度应预热至70~90℃,如油中含有较多水分、沉淀物,再生前应先用离心分 离机净化。

图 5 油渗滤法再生系统(间隙作业)

图 6 油自流渗滤法再生系统

10.3.2 硫酸白土法主要包括两个工序:硫酸处理与白土处理。硫酸处理能除去油中 多种老化产物,配合白土处理又能清除酸处理后残留在油中的不良物并进一步改善 油质。因此,硫酸白土法能使油得到深度再生。但也会使油中含有添加剂和一些理 想组分带来损失。

应根据油劣后化程度和对再生油的质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再生药剂用量与处 理工艺条件。

为改善硫酸白土法再生油的氧化安定性,可通过试验,在再生油中添加t501 抗氧化剂或与一定比例的新油混合使用。

对劣化特别严重的油,可在工艺过程中增加碱处理工序,即采用酸碱白土法。

11 技术管理与安全要求

11.1 库存油管理应严格做好油的入库、储存和发放三个环节,防止油的错用、错 混和油质劣化。

11.1.1 对新购进的油,须先验明油种,牌号并检验油质是否合格。经验收合格的油 入库前须经过滤净化合格后方可灌入备用油灌。

11.1.2 库存备用的新油和合格的油,应分类、分牌号、分质量进行存放。所有油 桶、油罐必须标志清楚,挂牌建帐。且应帐物相符,定期盘点无误。

11.1.3 严格执行库存油的油质检验。除按规定对每批入库、出库油作检验外,还要 加强库存油移动时的检验与监督。油的移动包括倒罐、倒桶以及原来存有油的容器 内再进入新油等。凡油在移动前后均应进行油质检验,并作好记录,以防油的错混 与污损。对长期储放的备用油,应定期(一般3~6月一次)检验,以保持油质处于 合格备用状态。

11.1.4 为防止油在储存和发放过程中发生污损变质,应注意:

a.油桶、油罐、管线、油泵以及计量、取样工具等必须保持洁净,一旦发现内 部积水、脏物或锈蚀以及接触过不同油品或不合格油时,均须及时清除或清洗 干净。

b.尽量减少倒罐、倒桶及油移动次数,避免油质意外的污损。

c.经常检查管线、阀门开关情况,严防串油、串汽和串水。

d.准备再生处理的污油、废油应用专门容器盛装并另库存放,其输油管线与油 泵均与合格油严格分开。

e.油桶严密上盖,防止进潮并避免日晒雨淋;油罐装有呼吸器并经常检查和更 换其吸潮剂。

11.2 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关技术档案与技术资料。主要有:

11.2.1 主要用油设备台帐:包括设备铭牌主要规范,油种、油量、油净化装置配备 情况,投运日期等记录;

11.2.2 主要用油设备运行油的质量检验台帐:包括换油、补油、防劣化措施执行, 运行油处理等情况记录;

11.2.3 主要用油设备大修检查记录;

11.2.4 旧油、废油回收和再生处理记录;

11.2.5 库存备用油及油质检验台帐:包括油种、牌号、油量及油移动等情况记录;

11.2.6 汽(水)轮机油系统图、油库、油处理站设备系统图等。

11.3 油库、油处理站设计必须符合消防与工业卫生有关要求。油罐安装间距及油 罐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具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参照附录b)且应设置油罐防护堤。 为防止雷击和静电放电,油罐及其连接管线,应装设良好的接地装置,必需的消防 器材和通风、照明、油污废水处理等设施均应合格齐全。油再生处理站还应根据环 境保护规定,妥善处理油再生时的废渣、废气、残油和污水等,以防污染环境。

11.4 油库、油处理站及其所辖储油区应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制度,杜绝油的渗漏与 泼洒,地面油污应及时清除,严禁烟火。对用过的沾油棉物及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均 应清除干净。油罐输油操作应注意防止静电放电。查看或检修油罐油箱时,应使用 低电压安全行灯并注意通风等。

11.5 从事接触油料工作必须注意有关保健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吸入油雾或油蒸 汽;避免皮肤长时间过多地与油接触,必要时,操作需戴防护手套及围裙,操作前 也可涂抹适当的护肤膏,操作后及饭前应将皮肤上的油污清洗干净,油污衣服应经 常清洗等。

附 录 a

防止油老化措施和油处理方法所用材料及设备

(补充件 )

a1 常用吸附剂性能(见表a1)

表a1

a2 常用油处理设备规格

a2.1 压力式滤油机(见表a2)

表 a2

a2.2 离心式滤油机(见表a3)

表 a3

a3 t 501抗氧化剂的质量标准(见表a4)

表 a4

注:1)贮存后允许变为淡黄色但仍可使用。

2)测定水分时,手续改为取3~4ml溶液甲,以溶液乙滴定至终点。不记录 读数。然后迅速加入试样1g(称准至0.01g)在不断搅拌下使之溶解,用溶液乙滴定 至终点。

a4 十二烯基丁二酸防锈剂(t 746)技术指标(见表a5)

表 a5

注:1)、2)、3)试验用油均为20号或32号;未加添加剂的汽轮机油其防锈剂添 加量为0.03±0.01。

附 录 b

油库的安全要求

(补充件)

b1 一个油罐区内油罐壁间的防火距离(见表b1)

表 b1

注:d为两相邻油罐中较大的油罐直径,m。

b2 油储罐与周围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见表 b2)

表 b2

注:① 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算起,但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 建筑物的距离最小不应小于10m。

② 一个单位如有几个储罐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中相 应四级建筑的间距值。

③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房屋构件的燃烧性能和构件最低的耐火 极限决定的,具体是:一级为1.50h,二级为1.00h,三级为0.50h,四级为0.25h 。

附 录 c

汽轮机油国内外标准索引表

(参考件)

表 c1

注:gb——国家标准; jis——日本国家标准;

sd——水利电力部标准; гост——苏联国家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din——联邦德国工业标准;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p——英国石油协会标准;

iso/dp——国际标准建议草案; bs——英国国家标准;

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stas——罗马尼亚标准。

ansi——美国国家标准;

附 录 d

各种粘度表示法简介

(参考件)

表 d1 各种粘度表示法简介表

注:1)除动力粘度外,运动粘度的换算关系式皆为经验公式,其结果为近似 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湖南电力试验研究所、湖北电力试验 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坚明、李荫材、郝汉儒、孙桂兰。

第10篇 矿井通风管理

1.矿井为什么要通风

矿井通风就是把地面空气连续不断的送往井下,同时连续不断地把井下污浊空气排出井外。通风的作用如下:(1)供给井下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呼吸需要;

(2)冲淡、排除井下有毒气体和粉尘,保证工作人员不中毒、保持空气的清洁度以防止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3)稀释、排除井下的热量和水蒸气,创造合适的气候条件,改善职工的劳动环境。

由此可见,保证人身安全和矿井安全生产的措施中,矿井通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怎样进行通风

如何把地面的新鲜空气送入井下的各个工作地点,又将井下的污浊空气排除到地面来。为了达到矿井通风的目的,每个矿井必须至少有两个井口,一个作进风,一个作回风,并在回风井口安装通风机,这就叫矿井口机械通风,矿井就是靠这种通风机将地面的新鲜空气送入井下各个工作地点,又靠它把井下的污浊空气和有害气体排到地面。

为了把新鲜空气按需要分送到各个工作地点,在井下各巷道中,根据通风的需要设置风墙、风门、风桥等通风构筑物。在有些巷道里还装有调节风窗,用来调节风量。这些通风构筑物是保证把新鲜风量按需要送到各个用风地点的必要手段,如进风与回风在同一地点交汇时,为了使进、回风分开,在这一地点必须设置风桥;为了隔断风流,在巷道某一地点需要设置风门等等。所以任何人通过风门后,一定随手把风门关好。当车辆通过风门时,切不可把相邻两道风门同时打开,否则就会造成风流短路,这样有些地点就得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了。

3.要爱护井下通风构筑物

(1)风墙又叫密闭。它是切断风流或封闭采空区、防止瓦斯向矿井风流扩散的。

(2)风门。它是既要切断风流又要行人和通过车辆的一种通风构筑物。

(3)风桥。它是隔开两支相互交凡的进、回风的通风构筑物。

(4)调节风窗。它是使某条巷道风量减少的通风构筑物。

第11篇 煤矿瓦斯事故组织保障管理

为了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煤矿必须在危险源辨识、风险预警、不安全行 为管控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保障措施,使煤矿安全管理工 作得到持续有效地贯彻落实。

1构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虽然我国大多数煤矿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以及相应的职责体 系,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煤矿主要是 基于生产导向构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将安全职责分布于各部门。这种组织 系统不利于煤矿各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因此,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 平,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应对现有组织体系进行健 全与完善。

2. 1. 1 成立煤矿安全管理委员会

为保证煤矿各项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得到有效执行,对煤矿生产和运营 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隐患或安全事故制定完善的应对和解决方案.应成立专门 的煤矿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矿属各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成员主要由 矿长、副矿长和主要相关中层管理人员组成,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
副主任 煤矿总工程师副主任 煤矿安全副矿长
煤矿安全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主要成员
人 事 科 科 长地 测 科 科 长矿                                                    办 主 任安 全 副 总 工 程 师生 产 副 总 工 程 师生 产 副 矿 长掘 进 副 矿 长经                                                    营 副 矿 长工 会 主 席机 电 副 总 工 程 师党 委 副 书 记安 检 处 处 长机 电 科 科 长通                                                    风                                                    科 科 长运 输 科 科 长

图1煤矿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结构图

在煤矿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煤矿规模、安全管理水 平和本矿安全事故规律和特点等,对组织成员进行适当调整。为提髙决策效 率,降低组织管理费用,煤矿安全管理委员会可设为虚拟形式,将程序化的日 常管理,如文件的发放、会议召集、相关事宜的通知等日常工作,由矿长办公室 或相关部门具体负责。煤矿安全管理委员会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       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制定符 合本矿实际的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制度,以及矿属各单位安全管理具体标准 和管理措施的审定。

(2)       督促检查矿属各单位对国家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 律、法规、规程规定、行业标准,以及矿内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贯彻 执行情况。

(3)       负责组织编制本矿安全生产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安全生产工作目 标,对上级公司下达的安全控制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审定后组织实施。

(4)       对全矿安全工作进行动态检查,监督事故隐患排查,对存在的事故隐 患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提出停产整顿意见。

(5)       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发、偶发尤其是未 知规律的重大隐患,本单位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公司请求解决。

(6)     负责参与各类安全专项资金使用方案的制定和使用落实情况的监督 检查。

(     负责《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等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和实施情况 评价。

(8)     负责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的审定,并根 据考核结果,督促和监督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9)     所有成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熟悉业务范围内的各 类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

(10)      积极参加矿井事故的抢救与处理。

1.2 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专家顾问制度

由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机理的复杂性,以及煤矿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有限 性,有必要在煤矿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顾问制度,成立稳定的安全管理顾问 专家组,以对一些偶发、突发、重大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进行诊断与排除。各煤 矿可结合自身地质条件、煤矿规模等实际状况,聘用相关专家成立安全管理顾 问组,一般而言专家组成员人数可在6〜12人。

在专家组成员构成方面,成员应知识结构互补,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 律、法规、规程、标准,具有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瓦斯防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 和实践经验。专家组成员来源范围为:煤矿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系统中 已退休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领导或专家,各煤炭协会、学会具有高级专 业技术职称的领导或专家,在大型煤炭企业担任过副总工程师以上职务或安 全生产技术部门担任过主任工程师以上职务的领导和专家,在煤炭科研、设计 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煤矿安全研究工作的专家。

在专家组职责方面,专家组成员除对一些风险的排除提供决策建议外,还 应定期通过讲座、学术报告或经验交流的方式,对煤矿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 生产知识培训,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

此外,由于煤矿开采条件、煤矿规模、管理水平等处于不断的动态演化过 程之中,因此,需要对专家组成员构成及其职责做出动态的调整,实现煤矿安 全管理专家制度的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为此,专家聘期可定为1〜3年, 期满自然解聘,需要续聘的重新办理聘任手续。

2确保安全资金投入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技术和安全保障水平低,抵御事故灾害 的能力不足。不仅是开采方式落后、设施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的小煤 矿,即使是国有重点煤矿,安全体系也相当脆弱。为此,煤矿必须加大安全技 术改造力度,一方面继续争取和利用国家技改资金;另一方面,煤矿自身必须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单独提取安全费用制度,提足煤矿安全费用,并规范 煤矿安全费用的管理,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改造,提高煤矿安全水平。

对于煤矿安全资金管理,可借鉴成熟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规范煤矿安全 资金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统一管理核算模式、财务公 司模式、内部银行模式和销售公司模式。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煤矿而言,为了 实现使安全投入资金发挥出最大作用的目标,应采用统一管理核算模式。统 一管理核算模式是指由企业最高决策机构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而对企业资金 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支配、调度的一种高度集权的资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 仅有利于对各部门资金需求进行合理调度,还可以减少采购费用.解决资金分 散、财务费用过高等问题,同时,企业大量采购和销售所带来的价格优惠也能 节约资金。

但是,由于煤矿安全投入资金不同于企业资金,不能把这种模式直接应用 到煤矿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上,必须对煤矿资金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 善,使其适应煤矿对安全投入资金的管理要求。

修改与完善的安全投入资金统一管理核算模式是由煤矿最高安全机构, 即煤矿安全管理委员会,为实现煤矿安全的总体目标而对安全投入资金进行 统一决策管理、支配、调度的高度集权的资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 对各安全部门资金需求进行合理调度,还可以减少采购费用,解决资金分散等 问题。安全投入资金运用的集中、统一,要求有较为畅通的信息提供及反馈渠 道,要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监督和控制手段,同时要能够保证资金使用决策 的正确性和资金使用的高效性。否则,这种模式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安全部门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优化原有的网络环境,将安全部门的各种 职能、各个项目和一系列与安全相关的活动连接起来,使总部能够利用信息对 下属各部门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控制,从而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安全 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效益。

3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

明确岗位安全责任是煤矿各项管理措施都得到有效落实的必要条件。虽 然大多数煤矿已逐渐建立起了安全生产指挥、保证、监督、培训、宣传等管理体 系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煤 矿实际安全管理需要相比,仍显粗放、不精细,侧重于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 之间横向配合和协调,缺乏自上而下层层纵向责任的分解,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煤矿应制定安全目标责任制,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年度安全管理目 标,实施分层管理,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充分落实矿党政正职的决策指挥协 调责任;分管矿领导的实施和直接指挥责任;安检部门的监督考核责任;基层 区科党政正职的安排检查落实责任;调度、通风等业务保安部门的业务保安责 任;跟班区队长、安检员的现场监督责任;班组长现场指挥和现场管理的第一 责任;岗位现场操作工人的个体防范责任;自主保安责任和互保联保责任。横 向到边、纵向到底,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落实各自的安全质量管理责任过 程,形成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网络。

此外,为避免多头领导,防止事故责任扯皮现象,对于煤矿主要管理人员, 更应明确职责,将责任量化到具体人员。对此,煤矿应建立以矿长为首的安全 行政管理机制,对于生产矿长、总工程师与安监处长的管理机制,采用“三权分 立、核心集中”的原则,当三人意见相左时由煤矿安全管理委员会仲裁,充分将 “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实到现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矿长主管安全。矿长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统 领全局、通盘考虑、全面部署、全权负责。

(2)       书记引导安全。党委书记作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健全 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措施,全面做好安全教育领导工作,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 供思想意识保障。

(3)       生产矿长执行安全。生产矿长作为安全生产的直接管理者,在确保 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框架和大前提下,突出执行、强化落实,把各级安全生产 责任细化量化到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

(4)       总工程师保障安全。总工程师是安全生产技术主要负责人,在工作 中负责对各类技术改造、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等的制定与实施,从技术层面上 对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5)       安监处长监督安全。安监处长严格考核、监督执行,确保各项管理规 定落到实处,排查整改各类现场安全隐患,消灭各类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 状态。

(6)       工会主席协管安全。工会主席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是做好“三违”人 员的帮教工作,教育引导员工树立科学的安全意识,改变不安全的行为,消除 人的不安全因素和行为。

(       独立执法管控安全。矿安监处负责全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与考 核,在矿长的领导下独立执法,不受任何专业领导、部门的控制。

4建立健全人员准入与培训管理制度

人员准入是对初进入人员应当具备胜任某一特定的岗位所必需的知 识和技能等胜任条件的一种规定。根据我国煤矿实际情况,煤矿人员准 入管理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完善煤矿的岗位体系; ②制定岗位胜任标准;③制定人员准入管理工作流程;④制定人员准入 操作规范与格式文件;⑤制定人员准入测评体系;⑥制定初进入人员岗 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⑦制定初进入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跟踪管理办法; ⑧建立初进入人员信息库。

在煤矿工作中,培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煤矿安全管理来讲, 只要有助于员工安全态度改变、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丰富和提高的活动都 称之为培训。做好培训工作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各种培训制度,制定各种 培训措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具体的培训管理工作包括:①建立培训 管理的目标体系;②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组织机构;③保障培训工作的 资源投入;④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管理工作流程;⑤制定培训操作规范 和格式文件;⑥建立健全分层和分类培训管理制度;⑦建立行为矫正培 训制度;⑧建立有效的培训执行机构;⑨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⑩建立人员培训信息库。

5建立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提高员工安全生产、安全操作的积极性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激励 员工自发地去履行岗位职责,煤矿应建立和完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

(1)实行风险抵押金和现金罚金制度

人人参与管理,人人肩负责任,人人设防把关,是煤矿安全管理得以贯彻 的基本保证。为此,煤矿可按照压力传递,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煤矿 常规的安全奖罚制度外,可建立分压式奖罚机制,在全矿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 押,调整安全与生产的利益分配关系,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达到目标风险 抵押金加倍返还,达不到目标则风险抵押金归矿。例如,采、掘、开单位从班、 队长到区(科)长、书记安全风险抵押金1 000〜2 000元不等,机、运、通单位从 班、队长到区(科)长、书记安全风险抵押金800-1 400元不等,机关、业务、保 安科室从一般管理技术人员到矿长、书记安全风险抵押金600-4 000元不 等,采用年初1次交付现金的抵押方式(抵押金额度约占生产奖金额度的2/3 左右)。

我国煤矿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普通工人,其主导需求仍为经济因 素。因此,为提高煤矿工人安全意识,应采用罚款制,减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与通常的月末工资扣除罚金的做法相比,采用现金罚金制,同样的罚款额使违 章者立刻警醒,使职工从内心感到事故出不起,安全就是效益,事故就是亏损。

(2)建立安全绩效考评体系

煤矿安全绩效考评一般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     设定评价部门。对于各级管理人员,其评价部门包括自身部门、上级 主管部门、下级部门、监督部门,以及该被考评部门所要被监督的部门等5个 部门。

②     针对各被考评部门的实际情况,以及考评部门与该被考评部门之间的 工作关系,为各考评部门制定具体的考评内容和标准。

③     确定各考评部门评分权重。根据各考评部门与被考评部门之间的工 作关联度,确定各考评部门评分所占权重。

④     由各考评部门针对该部门的安全管理履职情况,按照考评标准进行打 分。在评分过程中,为保证考评的公平性和全面性,应采用部门员工集体评 价。此外,还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或建议。

⑤     根据各部门评价情况,计算出该被考评部门管理者最终得分。

考核指标体系的一般格式如表列。

表                                           煤矿安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评分部门评分标准①得分②权重实际得分                                                    = q)x ②备注
自我测评1.   是否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安全规 程》等相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                                                    2.   除基础安全外,是否严格按照安全管理标准 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3.     是否认真履行对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责?                                                    4.   是否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本部门的 安全管理措施?改进                                                    对策                                                    或                                                    建议
上级部门1.   该部门是充分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管理 要求?                                                    2.   该部门是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 措施?                                                    3.   该部门是否存在安全事故隐瞒问题?                                                    4.   该部门是否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持续改进和完 善本部门的安全管理措施?改进                                                    对策 或                                                    建议

续表2

评分部门评分标准①得分②权重实际得分                                                    ②备注
下级部门1.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渎职行为?                                                    2.   对本部门工作过程存在安全管理漏洞是否积 极采取有效措施?                                                    3.   对当前安全管理工作是否不断地完善和 改进?改进                                                    对策 或                                                    建议
监督部门1.在本部门监督职责范围内,该部门是否按照   安全管理的各项标准开展各项工作?改进 对策 或                                                    建议
该考评                                                    部门所要 监督的部门1.被考核部门是否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本部   门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制止和上报?改进 对策 或                                                    建议
合计

注:各部门考评指标满分均为100分.

考评结果一方面作为管理人员工资收入、职位晋升的依据,另一方面将为 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持续改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科学合理地利用惩罚手段

惩罚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及时矫正煤矿职工的不 安全行为和确保组织安全有效的运行,因而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然而,如果用法不当,非但不能调动煤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 而会严重挫伤职工热情,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惩罚 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在采用惩罚手段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      及时性原则。根据终止原理,对违章者的不安全行为实施的惩罚越早 越好。如果惩罚同违章者的错误行为同时进行,则违章者的这种违禁行为一 开始就同焦虑、恐惧相联。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当这种条件反射形成,这些行 为本身就会导致焦虑或恐惧,从而使得违章者为避免焦虑或恐惧就不得不及 早终止违禁行为。惩罚立刻结束,职工会清楚地认识到惩罚的引起是由于自 己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以后就会避免再次出现此类行为。如果在违章者的 错误行为发生后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实行惩罚,则效果就很差,因为这时违 章者很难在自己行为和惩罚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甚至有些职工会认为是安全 管理者对其个人有意见,对其进行打击报复。

②   针对性原则。根据强化疏化率,使某一职工对某一强化措施越疏化, 越难于得到,越希望得到,这种强化措施对该项目标行为在将来的出现越具有 影响。因此,在采取惩罚措施时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采用 不同的惩罚措施。

③   适度原则。惩罚的数量或规模对惩罚的效果也有影响。一般认为,在 某一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所采取的惩罚措施其数量越大,则该项惩罚措施对反 映率的影响也越大,但是如果惩罚过于严厉,就会出现惩罚所引起的负效应, 而不是抑制或消除受惩罚的行为。因此,必须掌握惩罚的合理强度。根据费 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惩罚的强度达到刚能唤起所需要的行为和阻止不 需要的行为而又会消除不协调时是最理想的。同时,惩罚的数量或规模又具 有相对性。重要的是应确定惩罚的数量或规模是否值得。

④   沟通原则。惩罚总是发生在职工的不安全行为之后,在惩罚前必须首 先了解他做了什么不安全行为,违反了什么安全规章制度,更要搞清楚他为什 么会违反这个规定。通过沟通,要使职工知道他违反了哪项安全规章制度,他 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惩罚的依据,使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 通过沟通,安全管理者应该掌握职工违章的深层原因,消除事故隐患。通过沟 通,安全管理者应使职工了解正确的替代性行为。惩罚只是使职工知道不该 做什么,但是并没有告诉职工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因此,在执行惩罚 时,安全管理者应该教给违章者正确的操作行为,并对此进行正面强化。

⑤    一致性原则。安全管理者对于职工的同一种不安全行为应该持连贯 的态度,原来进行惩罚,现在就不应该视若无睹。否则那种非连贯性的惩罚必 将导致对违章行为的部分强化,这样的部分强化将巩固这些行为,甚至使这些 行为成为习惯,使得管理者认为这些职工简直是顽固不化,殊不知这其实是由 他们自己造成的,应该由他们自己来承担这个责任。所以,如果安全管理者一 旦做出决定,使用惩罚去终止一种不期望的行为,他们应当始终保持行为一致 性和公平性。即安全管理者应该对于不同违章者的同一种违章行为采取一样 的惩罚措施,如果处罚不同,则可能激化安全管理者与职工的矛盾,使职工产 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不利于不安全行为的消除。

(2)     建立安全管理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国内诸多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表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过 错是引发生产事故的重要因素。为夯实安全基础,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煤矿安 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煤矿应明确各种管理过错的责任追究办法和措 施,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煤矿至少应该对以下事故做出明确的过错责任追 究办法。

①   在工作过程中,因工死亡1人的,除对直接责任人追查处理外,对事故 单位矿处级主要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对矿、处级单位分管负责人(含副总)给 予行政警告处分;对事故单位负主要责任的科、区级干部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并处罚金。

②   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一次死亡2人的,除对直接责任人追查处理外,对 事故单位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对分管负责人(含副 总)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对事故单位的科、区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撤职 处分,并处罚金。

③   年度内累计因工死亡2人的,对事故单位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 行政记过处分;年度内同一专业累计因工死亡2人的,其矿处级分管负责人 (含副总)引咎辞职;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并处罚金。

④   在工作过程中,凡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死亡事故,集团公司配 合政府部门追究处理,对事故单位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给予 行政撤职处分;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留用察看处分;其直 接责任人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理。

⑤   年度内累计发生因工死亡3人及以上事故的,事故单位矿、处级党政 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

⑥   在工作过程中,因工重伤1人的,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分管(或跟班)干 部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并处罚金。

⑦    在工作过程中,生产矿井(含建井)凡发生因工一次重伤2人事故的, 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分管(或跟班)干部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并处罚金;对事故 单位科、区级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并处罚金。地面厂处、非煤企业 及后勤服务系统凡发生因工一次重伤2人或累计重伤2人事故的,对事故单 位矿处级分管负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分管干部给予行 政撤职处分,并处罚金;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记过直至 行政撤职处分,并处罚金。

⑧   在工作过程中,生产矿井(含建井)凡发生因工一次重伤3人及以上事 故的,对事故单位科、区级分管(或跟班)干部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并处罚金;对 事故单位科、区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处罚金;对事故单 位矿、处级分管负责人(含副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地面厂处、非煤企业及后 勤服务系统因工一次重伤3人或累计重伤3人的,对事故单位矿处级主要负 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分管负责人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事故单位科区级 党政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撤职直至留用察看处分,并处罚金。

⑨   凡因现场失察或安全监察不到位而造成一次重伤1〜2人或1人死亡 的事故,对安监处(副)处长给予行政警告处分;造成一次重伤2人以上或2~ 3人死亡事故的,对安监处(副)处长分别给予行政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 重的,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对其他相关安全监察人员,视情节给予行政记过、 记大过直至留用察看处分,并处罚金。

⑩   凡因“三违”行为造成本人或他人轻伤的,要对责任人处以罚金;造成 重伤的,给予责任人留用察看处分,并处罚金;造成他人死亡的,对责任人解除 劳动合同;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以上各项措施规定,将有助于提高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 全生产意识。各煤矿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事 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6构建瓦斯安全管理闭环运行体系

煤矿瓦斯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持续的、预防性的、全面全过程、全员参 加的、封闭式的安全管理活动,使煤矿瓦斯事故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以实 现有利于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安全生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煤矿的瓦斯 管理工作要坚持pdca运作方式。通过“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 环,推动大循环”的pdca闭环运行体系,推动煤矿瓦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 高,如图zk o

在煤矿瓦斯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也应该建立pdca闭环式的管理模 式。下面只是这种pdca闭环运作体系中的一小部分。

(1)       隐患治理闭环。从隐患排查治理到隐患消除形成的治理闭环系统。 即:隐患排查一分类整理一落实整改一复查验收一信息反馈。将煤矿管理人 员及安监人员每天检查发现的各类隐患,汇总到当天的评估日报表中,并将产 生隐患的班次输入计算机,专业领导在每天的生产会上通报,所有隐患必须在 规定时间内消除。

(2)       “三违”人员帮教闭环。从“三违”人员的发生、帮教、接受教训到重新 上岗形成严格的闭环系统。即:安全培训一安全座谈一双录双亮一跟踪回访。 对于各类“三违”人员,除按规定执行经济处罚外,分别由工会主席、纪委书记 和安监处长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由所在单位支部书记、车间

工会主席对其座谈帮教,由宣传部门对其进行电视录像、照相,最后由相关部 门与安监处分别对其家访和现场跟踪回访,巩固帮教效果。

(1)     安全事故管理闭环。针对事故的整个循环程序,组成闭环管理系统。 即:事故汇报一事故分析一事故处理一事故通报一事故防范。凡是发生事故 的单位,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矿组织专业部门调查分析,处理问题不过夜, 对有关责任者,按责任大小处分,并通报全矿。防范措施落实由安监处进行跟 踪,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工作程序闭环。以时间周期为单位,以天、周、月、季、年为过程,形成 全年的安全管理工作闭环系统。即:会议组织一贯彻执行一现场监督一补充 完善一会议反馈。通过生产调度会、安全办公会及月、季、年度总结会等,部署 当期安全管理工作,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复命制,从而将每个时 段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一个闭环反馈系统。

第12篇 煤矿区队班组管理经验交流

班组是煤矿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在企业的安全工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左右着企业安全工作的成败。可以说煤矿企业安全工作关键在现场,根基在班组。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最终要落实在班组,所有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均要在基层班组实践中实施,因此,班组的安全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最基础的日常管理活动。我认为,只有将班组的安全工作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企业的生命之树才能长青不衰,充满活力,才能抵御各类突发事故,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正常有序运转和稳健发展。那么,如何搞好班组安全建设,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选好班组长是班组安全建设的关键

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站在现场管理的最前沿,肩负着指挥控制班组安全生产的责任,班组长是过程管理的主体,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管理。一个素质高的班组长就如同一只雄狮,即使他带领的只是一群绵羊,他所呈现的战斗力也非同寻常,因此,选好班组长是关键。

二、强化区队班组自主、动态安全管理能力

(一)从本单位实际出发,选出有公信力职工认可、工作能力强、有极强责任心的班组长是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选好配强班组长才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主线,那么怎样选择班组长,实现竞聘上岗,体现公平竞争的新的管理思路和新的管理机制就非常重要。在这面要制定《班组长竞聘上岗管理办法》,从班组长的任职条件、聘用、管理、考核都要做明确的规定,使竞聘上岗遵循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由职工民主选举出的优秀班组长,使队领导放心,职工满意,避免了过去由单位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和拉关系、走后门的弊端,选出的班组长要进行聘任上岗承诺发言,说出怎样发挥自己的管理智慧,带领全班成员实现安全生产。并要长期建立了职工民主测评制度,对不合格的班组长进行重新聘用,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班组安全生产的活力和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提高班组长的整体素质。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班组长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会经营,又要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要使班组长成为一个全面素质高的管理者。一是当好一名文明型的班组长,做到政治、精神、物质都文明,有事和大家商量,经济分配公平合理,能团结全体同志,降低成本,努力完成生产任务。二是当好一名安全型的班组长,抓好班组职工安全教育,教育职工遵章守纪,杜绝“三违”,抓好互保联保工作。三是当好一名效益型班组长,通过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提高职工收入。四是当一名学习型班组长,通过组织职工学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五是当好一名和谐型的班组长,对班组成员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情绪上关怀,做到班组内部团结和睦。只有这样,才能被班组成员尊重和信任,带领大家促进班组安全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班组安全建设,重点是提高班组的自主管理,动态管理的能力,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强化班组的自主管理意识,加强动态管理,班组长是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我认为应以正班长主抓安全强化自主管理动态管理能力为主。副班长主抓生产任务,强化成本管理。这样明确分工,使班组在现场管理上更有实效性,在班组内部管理上更能发挥主动管理,以人为本的作用,打造本质安全型班组,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

在班组自主动态管理方面我认为应从四个环节抓起。

1、班组自主管理本班职工的安全技能和程序化操作培训。一是组织本班职工本着“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坚持“一日一题”和“一日一技”的学习培训。二是实行班组长及师傅讲课制,由班长及师傅根据实际需要亲自讲课,并现场讲程序化操作技能,对文化低不熟练的职工开展“师徒一帮一”活动。三是班组长对本班职工的学习笔记定期检查,对程序化操作定期进行考核,促进培训效果。四是每月组织本班职工进行月度理论和实际考核,将考核成绩纳入班组工资分配。

2、班组自主管理好本班安全和质量标准化工作。一是自主管理好本班安全,建立职工不良行为档案,作为帮教奖罚依据。二是对本班“三违”人员采取帮教-警告-检查-脱产培训进行处理。三是加强现场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的管理。落实程序化操作责任,明确标准要求,规范操作行为。上尺下线、力求精细化,达到以质量标准化-安全-文明生产的良性循环。四是建立工作环节质量专项专人负责制,将工程质量和安全与工资紧密挂钩。

3、建立班组长自主管理作业规程贯彻签名制。一是每一项工程在开工前,由班组长先进行熟悉掌握作业规程,建立班组长学规程考核档案。二是班组长在新工程开工前3天,组织本班职工进行规程贯彻,学懂后签名方可开工作业。三是将作业规程的重要环节纳入一日一题学习中,月未统一考试。四是实行班组长是作业规程执行贯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把规程措施落实到现场的每一道工序之中。

4、完善班组考核,强化自主、动态管理的真正能力。一是建立班组长安全责任制,明确本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做到一岗一责,使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操作有标准,工作有考核。二是实施动态式管理,实行程序化、精细化管理,将班组成员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事全过程的程序化操作作为每人每天考核的组成部分。三是落实班组长的责任权利,开展“四抓四不走”自主管理能力。“四抓”是要抓现场管理,抓全过程的操作程序和工程质量,抓当班的记分工资分配,抓交接班后的隐患处理和安全确认。“四不走”是有事故隐患处理不好不走,安全任务不达标不走,现场文明生产搞不好不走,交班遗留隐患问题不交清不走。

三、规范区队班组长现场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

班组安全建设要取得实效,建立长效机制就必须有制度作保障。班组安全建设的重点在作业现场,抓住作业现场的制度化管理,就抓住了班组安全建设的牛鼻子,因此我们要从落实工作规范、操作规范着手,用制度管人、管事,强化制度执行力。保证把班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我认为应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规范班前会制度。上班前,在区队下达本班的生产任务后,班组长根据本班的出勤人数,详细分工,干活时注意事项、质量标准工、工程任务量责任到人,并排查本班人员情绪,情绪不稳定,有思想问题者不要下井,做好安全生产的第一步。下班后,召开班后会,小结当班的工作情况,结出现的隐患,发生的“三违”要认真填写当班工作日记,做好每月安全质量评定。二是坚持班中安全巡回检查制度。班组长坚持不间断巡查自己施工范围内的所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三是坚持班组现场质量验收和交接班制度。班组长要在每天工作完毕,详细的将本班的工程质量一一验收,及时整改,对存在问题手拉手,口对口给下一班交清。四是实行安全宣誓制度。每日开工前由班长召集职工点名,并进行 开工前的安全宣誓,对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一一向大家交清,检查特殊工种持证情况,根据能力大小进行分工。五是严格执行开工确认制,落实三人联合安全验收确认签名制和四位一体安全验收确认制,并作记录台帐。落实班长安全责任制,做到持证上岗,严禁“三违“,形成全员按章作业。

四、实现班组建设的职工安全素质工程,提高职工自律意识,发挥职工安全潜能,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只要人人都做到自主保安,安全生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我认为应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以个人自我规范、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创新、自我展现、自我保安、自查隐患、自我评定等“八自”为主要内容的职工自律活动,突出职工个人的安全主体地位,调动职工的安全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通过推行安全生产“七个想一想”,一工作之前想一想,劳动保护要带上;二情绪不好想一想,精力分散是虎狼;三受到表扬想一想,防止骄傲不安全;四安全好时想一想,头脑清楚眼睛亮;五遇到隐患想一想,小心处理别鲁莽;六发生矛盾想一想,安全第一是良方;七节日出勤想一想,养足精力再上岗。强化岗位职工行为规范控制流程、引导职工自觉参加安全学习培训、进行岗位练兵、开展作业现场操作手指口述、正确行使煤矿 “十项安全生产权利”等措施,将“八自”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安全管理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变被动式管理为自觉的自我管理。二是坚持普训、轮训和特训相结合,通过实施“职工技能 行动计划”和安全素质工程,并严格考核规范职工操作行为,逐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提高员工的事前预防能力、紧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一要事前预防能力,开展危险预知活动,让班组成员预告知道生产或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而采取措施,控制危险,保障安全。班组成员要对本班组管辖范围或承担的作业项目做明确无误,对重点、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制定相应的事故预案,并定期演练,防患于未然。二要紧急状态处置能力,培养员工具备现场“观测、果断、排除”能力。“观测”是通过召开事故案例分析会和开展“我谈身边惊险事例”座谈会等方式,培养员工对作业环境隐患及险情预兆的认知能力;“果断”是通过列出种种紧急状态下正确避险方法,培养员工对可能发生的伤害敢于正确果思处置;“排除”是在保证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告诉员工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手段和方式对发生的险情进行排除。三要自救互救能力,重点强化“训练、演习、报告”制度。“训练”就是对全员进行安全准军事化训练,对新上岗和转岗的员工进行训练、对医疗救护知识进行训练等;“演习”就是定期对员工进行避灾演习,使每一位员工在熟知自身所在工作地点的避灾线路,并在员工培训过程中针对各工种的应急逃生进行专门的考试。通过提高员工“三种”能力,实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观念向操作行为延伸,成为本质安全人。

五、发挥好安全宣传教育作用,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创建班组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要提高每一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一就是要通过安全文化标志,电视、音像制品、板报、标语、横幅、安全教育读本、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三违”人员现身说法、班组“安全之星”介绍经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入心入脑,安全知识家喻户晓,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创建班组安全文化。坚持以安全氛围影响人,以安全理念引导人,通过多形式、多层面、全方位的强化理念渗透,弘扬健康向上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安全文化。建立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三就是要提炼培植安全理念体系,用安全愿景驱动安全行为的外化,形成具有区队、班组、个人特点的安全目标愿景和理念,并将这些理念与亲情教育相结合,把父母的心愿、妻子的嘱托、儿女的企盼、个人的勉励和职工的“全家福”照片、警言警句、安全提示等制作成精美的牌板,悬挂在醒目处,营造出浓厚的班组安全氛围。通过创建班组安全文化,打造本质安全型班组。

第13篇 矿业596班组管理体系

淮北矿业的班组建设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和队伍建设,历经班组升级竞赛、“六五五”工程、班组安全建设三个阶段,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20多年间,淮北矿业两次修订出台“班组建设工作条例”,规范矿区的班组建设工作,促进煤矿基层班组由单纯的粗放型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特别是近三年来,矿区上下不断加强班组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提炼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具有淮北矿业特色的班组建设方法--“596”班组管理体系。该体系是对矿区传统班组建设优秀经验的继承,是在当前阶段条件下坚持班组建设工作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发展的成果,是对淮北矿业“班组建设工作条例”的扩展和细化,是实现班组安全自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易于操作的特点,符合淮北煤矿发展的实际,符合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596”班组管理体系引起了先期试点单位党政工领导的普遍重视,受到职工群众特别是班组长的认可和欢迎,也得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高度评价和关注。集团公司决定,在全矿区推行“596”班组管理体系,在实践中继续检验和丰富“596”班组管理体系,推动淮北矿业班组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再创新的水平。

一、体系内涵

班组建设“596”管理体系(即“五型九法六模块”管理体系),规划设计了班组建设的愿景目标--“五型”班组(安全质量型、创新创效型、管理节约型、学习技能型、文明和谐型班组),总结提炼出了班组建设管理“九法”(即:自主管理法、动态考核法、流程协同法、查缺补漏法、精细管理法、持续创新法、行为养成法、整合提升法、文化凝聚法),构建了班组建设内容的6大模块(包括:①班组组织设计与机制制度建设系统;②班组长选任与成长管理系统;③班组人才建设与员工素质提升系统;④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与开发系统;⑤“654链式”安全流程运行系统;⑥班组安全生产绩效考评与激励系统)。在该体系中,“五型”是目标愿景,“九法”管理是方法工具,“六大模块”是内容体系。

二、实施目标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化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注重班组现场过程控制,培育班组安全文化,增强班组全员安全素质,完善班组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具有“五型”特点的标杆班组。

三、具体内容

(一)五型班组

1、安全质量型

以本质安全为根本,生产高质量(产出高质量和安全行为高质量)为目标,生产流程为对象的,在制度保障基础上的,建立由“点”到“链”,由“链”到“面”,兼顾“任务、质量、安全”于一体的安全生产高质量的班组管理目标。安全质量型班组管理既重视本质安全,做到制度健全,行为规范,管理到位,安全零事故;同时,又要做到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2、创新创效型

以企业创新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班组建立创新机制,打造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开发员工创新潜力,鼓励员工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在结合自身经验和岗位工作需要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方法,遵循创新规律,实现科学而有效的创新。班组创新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技能创新,也可以是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还可以实现多方面有机结合的综合创新。

3、管理节约型

依靠现行管理制度和养成的良好行为,在巩固和加强当前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班组一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节约型就是促进流程畅通,减少沟通成本;促进规范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促进成本控制,减少无谓浪费;促进节约理念,实现人人降耗。

4、学习技能型

以班组为平台,不断学习和研究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通过学习持续改变固有的心智模式、沿袭的习惯方法和懈怠的行为方式,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新技能、新方法、新手段,用以提高班组和员工解决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提高班组执行力和创造力,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5、文明和谐型

以班组团队为核心,以文明行为养成为基本要求,以班组安全文化及安全愿景为共同指向,创建一支能够相互依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彼此关怀,通力合作,倾心尽力,达成一致的,具有文明行为和思想、强大执行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班组团队。

(二)九种方法

1、自主管理法

自主管理是指班组在rmc精细化管理成果积淀的基础上,以精细化管理为平台,以人本化管理理念为核心,以权责明确、基础扎实、高度自治、高效协作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前提,推行以“职工自律、班组自管、科区自治”为内容的自我管理。

2、动态考核法

动态考核法是指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以业绩与薪酬管理为导向,在坚持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上,对班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周期等进行适时动态调整,使之更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班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3、流程协同法

流程协同法是指从流程管理、现场管理和控制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班组的生产作业管理提出具有超前防范意识和纠偏预案的一种管理方法,它将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有机地整合成一套完善的系统的管理。特别强调生产过程的事中管理与控制,只有在流程上的各节点之间,各不同的车间、工段、班组之间建立良好的协同管理机制,才能在相当程度上,或从根本上消除不良因素给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

4、查漏补缺法

查缺补漏法是指班组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中,参照工作标准进行动态地检查与比较当前工作状态(包括各项生产指标、安全指标、成本指标、设备运行数据指标、行为标准等),从中发现疑似异常指标或状态(即查缺),进而迅速提出补救或纠偏措施(即补漏)的管理方法。

5、精细管理法

精细管理法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强调落实管理责任,并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

6、持续创新法

持续创新法是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节约管理成本、促进运营安全、采用新型管理方式(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渐进式、循环式创新技术与方法。它强调创新过程与基础,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技术与方法的整合,突出多次、多步、多阶段、多层面的持续改进与提升,持续创新过程是一种极限逼近的过程,没有终结,只有阶段;没有终极成果,只有阶段成果。

7、行为养成法

行为养成法是指在班组管理中,根据岗位和流程管理的需要,对生产管理过程进行行为分类,使得每个流程、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动作、每项程序都力求做到“规范化、精细化、精准化”,要求班组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学习和理解、训练和掌握每项行为细则,进而达到行为操作上的规范和标准。

8、整合提升法

整合提升法是指在现有的班组管理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发展、利用和摈弃、借鉴和学习、创新和提高的原则,把现有的管理经验、方法、措施、策略、资源等有机地利用到新的班组管理模式中来,促进企业班组管理整体水平提升。

9、文化凝聚法

文化凝聚法是指在班组管理中,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人本管理为目标,以团队合作为前提,通过建立富有特色的班组文化来“凝心聚力”,并以此激发班组员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工作上的凝聚力,心理上的归属感,进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三)六大模块

1、班组组织设计与制度建设

(1)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建设的组织管理。班组长管理要切实纳入矿统一管理。各班组设立班组长、副班组长(1至2名),选拔任用采取组织推荐、职工自荐、公推公选等方式。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班组长、兼职安监员、群安员、特殊工种、班组各工种岗位责任制与考核标准,明确班组各成员在安全生产中应负的职责,形成班组长主抓安全、副班组长带头抓生产的班组管理格局。

第14篇 矿井通风防尘管理

1.应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主要进回风巷、主扇、通风构筑物、局部通风设施、检测检验仪器仪表等要有专人(兼职)负责管理和维护。

2.应确保矿井风量、风速和风质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

(1)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主扇要连续运转;当井下无污染作业时,经分管领导同意后,主扇可适当减少风量运转;当井下无人作业时,要制定相关措施,并经分管领导同意批准后,可暂时停止机械通风。

(2)当主扇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机检查时,应立即报告调度和分管领导,调度部门要及时通知有关工区撤离所有井下作业人员。

(3)在矿井进风口100米范围内,不允许存放容易引起火灾的物料。

(4)恢复机械通风前,要先检查主扇机房设施及主要构筑物的安全状况;恢复机械通风后,要检测井下作业点的风质、风速、风量,达到要求后,方可恢复井下作业。

(5)主要回风井巷不应用作人行道。

(6)井下炸药库和充电硐室要有独立的回风道,所有机电硐室要供给新鲜风流。

(7) 采场形成通风系统之前,不应进行回采作业。

(8)采空区、废旧或暂时不用的井巷,要及时封闭。采场开采结束后,要及时封闭所有与采空区相通的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

(9)矿井主要进风风流,不得通过采空区和塌陷区,需要通过时,要按要求砌筑严密的通风假巷引流。

3.矿井通风设备设施要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

(1)每台主扇要配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完好备用电动机,并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设施。

(2)所有主扇应安设反风装置,使矿井风流在10分钟内反向和反风量达到正常运转时风量的60%以上;每年至少进行1次反风试验。主扇或通风系统反风,要事先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反风时,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执行,并有试验记录。

(3)主扇机房要有测量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的仪表,并建立相关记录台帐,详细做好记录。

(4)调度室至主扇机房应设有可靠的通信系统。

4.及时对矿井机械通风系统组织检查维修。

(1)有专人负责对通风系统的全部巷道进行经常检查,每月不少于2次;主要进风井巷和回风井巷。不应堆放材料和设备,发现塌陷、堵塞或漏风是否立即清除。

(2)所有通风构筑物(风门、风窗、风桥、导风板、风幛、挡风墙等)要有专人负责进行日常检查、维修,保持完好严密状态,并做好检查、维修记录。

(3)不得擅自拆除井下通风设施,需拆除的,必须经通风安全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15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煤矿管理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矿区经济向健康、科学、有序方向发展,显得尤为迫切。汾西矿业集团双柳煤矿1998年10月兼并了地方小煤窑,生产能力由6万吨/年扩建为200万吨/年。在安全投入方面,国有企业安全投入的力度大,吨煤投入高达20元,双风机双电源、瓦斯抽放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专用通风系统、三专两闭锁等各项安全设施齐备,使井下职工的人身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有效地避免了各类事故的发生。我们将继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实际,展望未来,与时俱进,切实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科学规划,实现双柳煤矿做强做大的目标

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发展的思路看待一切工作,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今年职代会我们提出三至五年发展规划,将在三至五年内建成500万吨/年的特大型矿井和年入洗能力为300万吨的洗煤厂,同时建设一座坑口电厂,延长产业链条,做好矿井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们正在科学规划新建300万吨矿井的宏伟蓝图,在规划的同时我们将绿色环保、洁净能源、文明矿井、可持续发展与新建矿井同规划、同部署、同设计、同施工,将科学的发展观具体落实到扩建矿井的具体工作中;在设备的选型上,我们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用先进的装备、先进的管理、一流的技术,走科技效益型经济发展之路。

2003年以来,我们先后引进、上马了大功率、电牵引综采、综掘设备,掘进和综采工作效率较过去提高了50%,安全系数也有了可靠的保障;采用新采煤工艺,将煤炭资源做到最大化的科学合理的有效开采;在优化工作面设计上,增大采高、增加工作面长度,以减少搬家次数,进一步在生产效率上寻求突破;通过优化劳动组织,增加科技含量,创建两支年产量达180万吨的综采队、年掘进进尺超万米的综掘队,使单产单进创更高水平。我们将以点带面,用2-3年时间使所有生产队组达到甲级队标准,真正实现“一矿一面”,走人员少、效率高、产量大、集约化新型矿井的路子,形成大集团、大企业的规模生产效益优势。

二、安全第一,建成安全健康型高产高效矿井

双柳矿是高瓦斯矿井,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职工和矿山的安全生产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加大投入,按照“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的方针,实现了矿井的双回路供电,工作面实行了双风机、双电源,并安装了监测监控系统,从而保证了矿井的健康发展;在人员素质上,我们加大培训力度,注重职工素质的提高,把工资的30%纳入考核机制,在全矿建立矿、科、队培训网络,提高干部、职工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在软件的管理上,加大安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引进具有科学性、安全性、实效性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ohsasl8000职业安全健康科学管理体系,给职工创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工作的现场管理、强化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和反“三违”、查隐患的力度,提高领导干部下井的次数和质量。

三、管理和环保并重,建绿色、环保型煤炭能源基地

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合理开采煤炭资源,不挑肥拣瘦,认真研究和探讨三下采煤科学方法,尽可能地扩大开采范围,减少资源的丢失和浪费。在具体工作中从工作面源头抓起,合理开采,严格控制割顶、割底,避免大量矸石出井。在确保煤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矸石的处理上实行黄土覆盖;在“三废”的处理上,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实施,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对洗煤用水实行闭路循环,严禁外排,既节约水资源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做好采空区地面的填充和复垦,避免水土流失,对矿区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居住生存环境。

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职工多方面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我们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地面规范化工程,对工业广场全部实行了硬化,兴建了文体活动休闲区、工业广场文化传播区、医院花园文明区、矿区护坡绿化带和岭上公园区五大亮点文明区。我们将继续抓好温暖、阳光、素质、文化、环境等五大工程和文明单位、文明矿区、文明班组、文明窗口、文明小区、五好家庭、青年文明号、文明职工、青年技术能手、十佳班组长等十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让广大职工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给大家带来的实惠,实现矿井跨越式发展,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到实处。

矿、科、队三级管理入手,杜绝零打碎敲事故(15篇范文)

生产矿井受作业环境、工人工作状况、个人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生产一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事故的几率很高,如何杜绝零打碎敲的事故,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矿信息

  • 矿井压风机运行维护保养管理
  • 矿井压风机运行维护保养管理98人关注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压风机的运行、维护和保养的管理,保证压风设备的完好、安全和高效运行,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各煤矿的每台压风机必须实行包机制,各煤矿机电负 ...[更多]

  •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98人关注

    近年来,煤矿高瓦斯矿井的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1) ...[更多]

  • 浅析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2篇范文)
  • 浅析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2篇范文)96人关注

    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是矿井管理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管理体系、设备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人员素质等,其次针对问题采 ...[更多]

  • 某矿生产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 某矿生产管理员岗位责任制96人关注

    1、在调度主任领导下,贯彻安全生产方针,负责日常生产的管理业务工作。2、随时掌握生产变化趋势,不断了解各采掘面准备、安装和设备运转等情况,定期进行生产分析 ...[更多]

  • 煤矿瓦斯事故组织保障管理
  • 煤矿瓦斯事故组织保障管理94人关注

    为了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煤矿必须在危险源辨识、风险预警、不安全行 为管控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保障措施,使煤矿安全管理工 作得到持续有效地贯彻 ...[更多]

  • 煤矿班组长现场管理技巧
  • 煤矿班组长现场管理技巧93人关注

    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