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知识

谈三e对策管理(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29 查看人数:90

谈三e对策管理

第1篇 谈三e对策管理

摘要 本文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三个事故致因因素,以“三e”对策实施安全管理,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为了预防事故,就要弄清事故发生机理,查明事故致因因素,针对事故致因因素,采取有效对策。“三e”对策是指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根本原因(管理上的缺陷)分别采取对策,防止事故发生和促进事故的转化。

一、针对性教育,从幼年抓起(education)

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和安全素质(是指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防范能力)。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安全工作的治本措施。在现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从新职工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班前班后会安全教育等日常安全教育,到提高职工素质的专业安全教育和特种作业培训以及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有责任感的专业安全干部监察队伍的训练等安全教育工作,虽然都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从整体安全教育体系方面看,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安全管理基础知识教育以及督导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执行等整个体系上尚有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带有一种亡羊补牢、急功近利味道的作法。

从人的心理特征上看,一个人的潜力是由智力、知识和技术及实践三个基本方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人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心理特征的形成,抓得越早,就越牢固而稳定。因此,人们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也就越早越好。安全教育从幼年抓起,这在国外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安全教育从幼年抓起是说要把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各种专业技术教育以及其它中等、高等教育之中。在幼儿园,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起初步的安全概念和安全心理;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人们的安全意识观念已经形成;在专业技术和中、高等教育之后,稳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本能。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职业安全教育应是这些教育的延续,是为了进一步适应岗位和环境特点的继续和补充。

这是一项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的复杂工程,它只有在所有的人都必须承认并履行个人的责任时才会成功。父母和亲友们必须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教师们在保持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必须具备和保持安全教育和教学能力,并能在课堂上展示这种能力;管理部门必须制定政策,从教课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设施和教学督导上给予保证,并实行高标准的教育成绩管理。

二、针对性技术,实现本质化安全(engineering)

按照人、机工程学的观点,本质化安全是指人、机、环系统的整体优化,是指设备、设施、场地环境、工具、原材料、劳动保护用品等要与人的心理生理特征相适应,并具有自动保护、自动抑制或消除意外危险因素的功能。即使在操作者产生失误的情况下,因有保护装置在发挥作用,也能制止事故的发生,使人不受到伤害。

在人、机、环组成的系统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由于人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受情绪、体力、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行动的耐久性和准确性是很有限的,而且个体差异较大,并具有明显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假设,如果设备的状况不好,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人的弱点进行补充,操作者一旦发生失误就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产生难以估计的后果。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发生事故,但很多事故还是发生了。从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看,能量在有序作功的同时,本身也是一个危险源,当能量逆流于人或失去控制时就可能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物质损失和环境破坏。显然,这种能量的控制要由机器来完成。所以,只有从工程技术上采取本质的措施,才能对能量实现有效控制,消除隐患,实现本质化安全。

在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购置和安装的前期管理阶段,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优生”问题,做到安全、合理、可靠,环保和消防设备配套齐全,符合规范。切不可忽视设备的安全性,造成设备的“先天”不足;设备的后期管理要着重保养和维修,并根据生产需要和环境变化针对设备的运转情况不断地进行分析评估,通过调整原料、更新材质和改变工艺,消除风险区和危险点。切勿“带病”运行;配置现代化的安全和卫生检测装置,采用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加强对设备安全性的检测和评估手段,实现对事故的早期预防和控制,提高抗灾能力。应防止设备的劣化倾向,对超期服役和淘汰运行的设备,更要严格管理,并结合生产工艺和安全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在机械设备或生产系统上,必须装设安全防护系统(安全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警示装置、危险牌示和安全标志)。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校准,确保其灵敏、可靠。

目前,大多数企业面临着设备老化、工艺陈旧、工业布局不合理,严重缺乏改造资金问题。而且在生产装置上装设安全防护系统,不但加大了投资,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的运行速度,与人们追求的高效率、高效益发生了矛盾。对此,我们要正确运用安全投资效益评价原理,充分认识安全和效益的一致性,切不可不顾安全盲目地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

三、针对性管理,要加强法制(enforcement)

在事故致因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它们只不过是深层原因的征兆,是管理上缺陷的发现,管理和监督上的缺陷才是事故的根本原因。如由于技术管理不严,使工程设计有漏洞、使用材料有问题、造成了物质上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安全管理不科学、责任制不落实,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三违”现象屡禁不绝,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政策法规不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不妥当等等。而这些管理缺陷的核心问题是责任制的不落实,是事故处理中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很多企业,出了事故不是积极地去查找原因,而是千方百计逃避事故,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法,力图减轻事故责任。逃避不了则想方设法隐瞒事故、掩盖事实,阻挠对事故真象的调查,结果是“三不放过”原则不能得到落实。这样使事故只能起消极作用,呈恶性循环。

面对事故,明智的作法应是一要彻底杜绝,避免其重复发生,二要促使它向积极作用的一方转化。杜绝事故是说要从事故的教训中吸取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堵塞漏洞,杜绝重复事故发生。促进事故的转化是指要利用好用职工生命和鲜血以及国家巨额财产铸成的活教材,用事故提供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务求使职工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安全教育,务求改善系统的安全功能和总体功能,促进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使事故的消极作用通过系统的优化和生产的发展得以补偿。事故后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的道理就在于此。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里,政府、执法机构和监察部门以及企业的决策者们必须承担起责任。政府、执法机构、监察部门要把事故给生产和社会带来的灾难转化为压力施加在企业的决策者身上,使明智的决策者们变压力为动力,集中人力、物力,采取一切手段调查事故真象、分析事故原因、搞清事故责任,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契机,激励职工产生安全动机,促使企业发展安全科学技术,获得控制事故的能力,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完成事故从不利作用向有利作用转化。

这种转化的条件,是在各项政策、法规基本健全的基础上,政府、执法机构和监察部门必须真正承担起责任,加大包括行政干预手段在内的执法力度,把那些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人绳之以法,这样,才会使那些玩忽职守、视安全生产为儿戏的人受到教育,才会使企业的决策者们感到压力,并使其变压力为动力,完成事故不利作用向有利作用的转化,在事故的废墟上开出安全之花,结出安全之果。

第2篇 煤矿班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组是企业内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的最基层组织,对煤炭企业来说,由于其生产的连续性和复杂性,加强班组管理对于确保安全生产、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班组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和目标管理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班组管理存在着激励措施不完善问题,缺乏激励作用的刺激和措施的保障,特别是班组长的待遇较低,没有体现和其他职工的劳动差异,致使积极性难以发挥。很多班组缺乏具体的、实用的、全面的可操作性班组目标管理体系,导致班组管理工作随意性很大,班组管理经常处于盲目无序的态势。

2. 缺乏文化氛围和民主管理意识

班组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但由于工作时间长,通常班组忙于日常生产而忽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缺乏文化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使班组职工的兴趣、特长和知识、才干得不到有效发挥。另外,一些班组很少有时间开民主管理会,也很少有职工站出来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更谈不上发挥班组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聪明才智。

二、提高班组管理的几点对策

1. 完善激励机制

班组管理的强化需要政策支持和激励因素的运用。当班组产生有期望、有奔头的思想,各级组织要积极加以引导,创造有利条件,激发班组奋发进取的激情和团队精神,激发班组的内在潜力。班组管理的强化需要有贯穿始终的刺激和制约措施,对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班组,要给予物质利益刺激或精神营养刺激,使职工感受到先进班组的自身价值和优越待遇,在班组之间形成争强求胜、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2. 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

(1)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针对性。一般职工的思想波动、情绪变化在班组中反映得最现实、最迅速。对不同职工的思维、理想、意志、情趣、爱好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起到克服职工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的效果。

(2)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灵活性。要充分发挥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灵活、因地制宜、立竿见影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探索班组职工思想产生、发展、变化影响的规律,将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和班组生产工作融为一体,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服务于生产。

(3)思想政治工作应体现民主性。全班形成民主、和谐、融洽的风气,全组成员伸手拉,携手共进,增强组员集体荣誉感和共同使命感。

(4)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吸引力和说服力,避免脱离实际的清谈、就事论事的说教或动辄采取经济扣罚手段。可采用走访式的体贴教育、谈心式的耐心教育、讨论式的自我教育,使班组思想工作的导向作用、推进作用、净化作用和凝聚作用能真正体现。

3.全面培养班组长综合素质

(1)创造一个有利于班组长素质不断提高的环境。在思想观念上鼓励职工争当班组长,对班组长责、权、利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充分激发班组长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2)加强班组长的整体素质。对班组长的素质培养,不一定是学历、技能上,还应是在管理上。班组管理客观上要求班组长具有管理素质、创新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3)加强班组长的横向交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班组管理的新路子。创造条件让班组长与外界发生横向联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对提高班组长素质起到独特的作用。

4. 创建学习型班组

(1)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优化班组管理的重要基硎l班组应根据企业特点和班组实际,制定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具体目标、计划。通过目标定位,增强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2)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组学习氛围。以独特的班组文化来感染、激励、鼓舞职工,以学习形式多样化、生动化来引发求知欲望,强调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倡一专多能、一岗多证、超前跨岗学知识,寻求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形成能者为师,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学习模式。

(3)提倡“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团队精神,把工作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和交流共享,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

第3篇 班组管理的症结与对策

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措施等都是通过班组来落实的。实践证明,班组的安全生产搞好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才会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班组的安全管理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生产、轻安全。有些班组长安全第—的思想认识低,观念不强,眼睛盯的是超产奖、产量、进度,只要能完成生产任务,钱挣到了,工人高兴,领导满意,只要不出事,一切都好。

二是爱面子、讲和气。有些班组长看到工人图省事,违章作业,也不管不问不制止,认为工人这样干是为了多出产品,是为了整个班组的利益,批评了他们,不仅会妨害工友之间的感情,还会影响到工人干活的情绪。

三是自身歪、难正人。有些班组长在生产中由于缺乏自控能力,遇事蛮干,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当工人违章时,班组长也难开口去制止,怕工人揭老底难堪。

四是制度严、落实松。走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纸上写着,墙上挂着,嘴上说着,句句在理,看上去管理很严格,可落实起来却轻轻松松,有章不循,有法不依。

处理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症结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班组长要提高思想认识,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班组长要有班组人身安全责任感,不能拿工友的生命开玩笑,更不能为了生产拿工友的生命当赌注,不能用工友的鲜血、生命去换取进度和产量,要时刻在安全的条件下、在安全的环境中组织职工生产。

加强班组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有关部门要经常组织班组长培训班,对班组长如何组织生产,如何抓好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专门培训,提高班组长的业务管理水平。班组要充分利用学习日组织职工学习规程,让职工懂得怎样做是蛮干、是违章作业,怎样做符合规程按章办事,形成领导不违章指挥、工人不违章蛮干的良好生产氛围。

警钟长鸣。班组要充分利用学习日、班前会,讲当天作业地区的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并采用安全挂图、事故案例分析、老工人讲安全、事故当事人谈教训等多种形式启发职工自觉遵章守纪,珍惜自己的生命。

严格安全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做到令行禁止。对事故责任人要从重从严处理,在安全生产的问题上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

第4篇 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1、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般都设机电管理部门,但多数矿井机电科承担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二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应付生产,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矿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矿井尽管设有机电标准管理人员,但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作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家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

(3)管理不到位

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和某些环节还不到位。有的矿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使用设备缺少编号、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不少单位拼设备的现象依然存在,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

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设备更新不足,新度系数远低于0.5的要求。

(4)、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度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有的矿井为了赶生产,不能保证主、副井2小时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试验及记录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仍在井下使用,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代技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设备故障较高,因电气失爆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因用电管理“两票三制”坚持不严,带电作业,约时送电时有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尽管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8)、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重视“机管”,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管”,这是加强“机管”的关键,“机管”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当前地方煤矿的“机管”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矿井“机管”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来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管”水平。

第5篇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程机械是国防工程施工及道路建设的主要装备。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新技术在工程机 械上的广泛应用,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性能优 越、技术先进的工程机械越来越多的进入各施工企业,对于确保施工企业的施工进度,提高企业的经济 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它对于保持工程机 械良好的技术状态,充分发挥工程机械的最佳效能,按时完成施工、训练任务存在着负面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目前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维修状况的调研、分析,并结合本单位维修管理的具体情况,找 出了目前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本对策。

1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重使用轻保养由于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一些单位对工程机械管理、维护保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工程机械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在工程 机械使用过程中出现追求短期效益行为,使得工程机械带病作业,零件超极限磨损,其结果造成工程 机械的故障增加,使用寿命缩短。

1.2重修轻改在工程机械维修过程中。许多单位只是“恢复求原”,不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因而致使老工程 机械耗油多,效率低的状况依然存在。

1.3修理场地条件差由于工程机械流动性大,再加上施工现场工作条件恶劣,一旦工程机械出现故障,一般是原地拆、 修,拆下的零件易锈蚀、损坏或丢失,不易保持零件的清洁,难以保证维修质量。

1.4配件供应不及时目前工程机械存在着品种多,型号杂的特点,再加上作业地域是穷乡僻壤,交通不便,造成工程 机械维修配件的采购困难,配件定货周期长,延长了设备停机时间。

1.5 维修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施工企业的维修技术人员存在着人员数量偏少,流动性大的特点,再加上一些维修技术人员 的理论水平偏低。致使一些工程机械的疑难问题难以解决,修理质量难以保证。

1.6维修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检测方法落后目前在工程机械的维修过程中,对工程机械故障的判断主要是凭经验,靠感官来判断故障部位。 这些判断方法不但准确率低,而且也很难确定故障程度。

1.7维修的安全性差,事故率高确保工程机械维修的安全作业,是工程机械维修中要首先重视的问题。由于一些修理场地的环境 较差和一些维修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有可能发生维修事故。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工程机械 损坏,延误时间,而且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 搞好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对策

针对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寻找出做好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对策。

2.1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维护保养是保持工程机械完好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应坚持作好工程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各项维 护保养制度,做到时间、人员、内容、质量四落实。针对具体环境和工程机械存在的不足,有重点地进 行维护,对可能发生的故障,预先采取措施,保证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进行修复。

2.2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目前,随着许多新型工程机械的投入使用,使得部队对于维修技术人员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 也越来越高。同时,不会用、不会修、不会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应积极探索施工企业与院校 联手培养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的路子以及大力抓好在职职工的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 活动。从而提高有关人员的维修水平,以保证修理质量。

2.3重视科研,注重搞好国外工程机械的国产化改造针对国外工程机械品种多、型号杂的特点,应组织技术骨干对引进工程机械的资料进行翻译整理,做好维修技术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工作,介绍进口工程机械零配件的国产化情 况,搞好工程机械的技术消化、开发和革新。对一些年代久、耗油量大、效率低的国外工程机械,进 行分析研究,提出国产化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2.4建立工地维修组负责工程机械的现场保养和维修工作,及时处理现场的工程机械故障 。根据工程机械使用情况,制定维修计划使工程机械维修对工程施工的影响降至 最低。

2.5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现代化的监控检测仪器是搞好工程机械维修预防的重要工具。工程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速度差异很 大,为了做到适时修理,应采用先进的监控检测仪器,准确测出故障部位,避免盲目性造成的损失, 缩短维修时间。

2.6做好工程机械配件的采购、供应工作工程机械配件的供应工作,直接影响工程机械的维修进度、质量和成本。 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工程机械的使用情况、技术状况、配件的消 耗量和采购供应时间、周期等,然后应协同有关部门,对近期的工程机械的 施工和训练任务充分掌握,根据具体情况编制配件采购计划,力求以最小的库 存量,满足工程机械维修过程中对配件的需求。

2.7做好维修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维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是对维修工作的总结内容的一部分 ,搞好这项工作对今后的维修工作和故障分析有很大的帮助。

2.8处理好工程机械的维修和使用的关系工程机械维修是为了保证工程机械更好的使用,因此在编制工程机械使用计划和下达工程机械 使用的任务时,应同时了解工程机械的技术状况,编制工程机械维修计划。此外,做好预防维修工作, 尽早发现使用中工程机械的异常现象,确定最佳的维修时间和方案,合理,安排人力,准备配件、工 具、量具和工艺设备,达到高质量、低费用、用最短的时间维修好工程机械。

2.9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包括:制定维修作业安全规程,加强维修作业的安全教育,实施维修安全系统工程;使用合 格的维修机具:推广维修新工艺等。

为此,中国设备网特推出工程机械日常维护和保养专题,为广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生产厂商以及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希望大家在爱护的前提下发挥机械最大的作用。

第6篇 浅析当前辖区道路沿线非机动车交通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   要:在当前的基层尤其是农村路面交通管理工作中,非机动车交通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非机动车保有数量及非机动车驾驶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肇事率均成激升趋势。正确掌握和分析辖区非机动车及驾驶人现状,积极依法整治非机动车行车秩序,对非机动车交通进行合理引导,在日常工作中降低非机动车违法带来的事故隐患,应成为农村路面交通管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重心。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群众出行方式的改变,辖区道路交通环境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大量以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非机动车进入农村家庭,以其价格低廉、出行便捷的优势,迅速取代了以往的人力自行车;其在辖区农村的数量增长趋势与保有量,均远远超过机动车数量,农村道路的交通方式中,非机动车交通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基层交警单位的人力等资源限制,加之近年来机动车增长较为迅猛的趋势,长期以来,我们的工作重心一直偏向于路面的机动车交通管理,在非机动车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完善的思路,从而造成非机动车违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十分严重,在农村道路及国省道沿线集镇农村地区,该现象已成为交通事故重大伤害的主要源头因素。

基于上述论点,笔者认为在农村深入调查分析非机动车交通现状,制定执行非机动车管理相关法规,通过广泛深入的交通安全宣传,结合日常执勤工作,合理引导,严格管理,切实降低辖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从而杜绝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源头,这无论是从事故预防工作,还是从辖区交通管理长效机制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当前辖区非机动车交通现状与特点

由于非机动车在管理上未能形成机动车管理的健全体系,致使整

个辖区的非机动车保有量无从估算。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只能以取样的方式对辖区各重点路段和村民居住点进行调查。具体做法是在各时段对重点路段进行非机动车流量的统计,从而得出非机动车交通在交通流量中的比例;深入农村进行排查,以较具代表性的农村为调查对象,着重调查该村非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年龄、性别构成比例、出行时间及距离、日常车辆停放场地等方面情况,并形成数据,进一步分析非机动车交通在辖区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思路与对策。

在对非机动车交通的组成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中使用该交通方式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妇女及外来人员为主,电动自行车普遍被应用于近距离交通诸如上班、赶集等需要,少部分被用于货物运输。在被调查的三个辖区农村里,电动车户有率均达到了70%以上,排除其中单独成户的年迈老龄人口,电动自行车事实上已经在农户内得到了普及。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辖区非机动车流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较密集地分布在各村民聚居的集镇、农村道路附近,且时间性较强,结合辖区事故的地域与时段分布特性来看,这种规律对我们加强路面管理及事故预防工作是相当有参考价值的。

非机动车行驶速度方面,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势,即近年来出售的新款电动车,其最大车速已可达40km/h甚至更高,而早期的电动车一般最高在30km/h。农村群众普遍愿意购买车速较快,爬坡能力较好的电动自行车,对制动、平衡、安全等方面考虑较少。由于电动车行驶速度快、行驶时悄无声息,而农村道路一般较为狭窄,行人避让不及,导致电动车与行人相撞的事故时有发生。

作为调查的一项重点,我们着重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做了调查,在排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非机动车的驾驶人均未经过任何形式的驾驶培训,由于交通安全宣传在非机动车驾驶方面内容的滞后与缺失,大部分群众也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常识。事实上,绝大多数群众就是因为非机动车“无须考领驾驶证”的方便才青睐电动自行车。而我们知道,正规的驾驶技能培训不仅包含了单纯的驾驶技术教学,还包括了大量的交通安全法规、交通安全标志辩识等参与交通行为所必不可少的常识,这对安全的参与交通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在电动车车速甚至接近摩托车的条件下,驾驶技能的缺失与交通安全法规的淡薄乃至空白,是诱发交通事故最大的隐患。

出于非机动车驾驶人本身的交通素质及目前交通管理工作中对非机动车不够重视等原因,使得在广大集镇农村中行驶的非机动车,普遍存在交通违法行为。在笔者所在的辖区,由于330国道沿线集镇和村庄分布密集,出行人员车辆频繁,而国道交通流量巨大,这些非机动车在行驶中存在的违法行为成了诱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尤其在村民出行的高峰时段,非机动车在各道口与机动车争道抢行,在交叉路口干扰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车道违法停放车辆等违法行为,无不严重威胁着辖区交通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自身的安全。尤为令人担心的是,部分家长出于对交通法规的无知,竟然对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行为熟视无睹。基于当前非机动车的源头管理相对松散无序的现实,在实践操作中对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不可能得到机动车违法般的严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交通参与者的违法惯性。作为非机动车交通组成的主要因素,促进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素质提高必须纳入我们的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并形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切实改进辖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抑制辖区交通事故形势多发的有力切入点。

二、非机动车交通对辖区道路交通的干扰及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目前,辖区330国道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点管理道路,该道路已基本实现了机非分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非机动车行驶时对高速行驶的机动车的干扰。但是,辖区其余县乡道路与农村康庄工程道路仍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道路形式,此外,330国道部分路段如岭下镇路段,也存在着大量道路开口,均存在非机动车交通对道路交通的干扰,成为潜在的事故隐患。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车道内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争道抢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争道抢行的违法行为,多数发生在混合行驶的道路内,但在330国道部分路段也有发生,笔者认为引发此类行为的因素分主观和客观两类。其主观的原因,是非机动车驾驶人本身素质与意愿的表现。通常人们出行都有特定目的,特别是辖区企业内驾驶非机动车上下班的群众,都有快点到达目的地而争先恐后的心理,部分交通安全观念相对淡薄的驾驶人会贪图便捷,或把非机动车行驶到机动车道内,或者试图超越在混合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从而对机动车道内的交通秩序形成干扰,极易引发事故。其次,在农村道路形成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争道抢行的现象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以本辖区为例,部分县乡道路与康庄工程道路在路宽设计上均存在不足,且农村道路两侧堆放物及车辆停放占道情况较为严重,客观上造成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的不良交通环境。

2,  非机动车在交叉路口等复杂形态的道路内对交通造成的干扰

一般情况下,道路交叉路口都是交通特别复杂的场所,如果该场

所内的交通参与者无视或者根本不懂交通法规的相关规定,势必会给路口的机动车交通形成巨大妨碍。首先表现在一些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控制,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屡屡发生,给路口交通环境形成了巨大的恶化作用。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具备交通常识的驾驶员们一般会先让右侧来车先行,从而自觉形成有序的交通秩序,但是非机动车驾驶员一是可能不具备这样的认识,其次是右侧优先的法则在法律层面上对非机动车无效,所以部分非机动车见缝插针,给机动车的正常行驶与自身安全,都形成重大威胁。

3,  非机动车之间行驶时的相互干扰

一般情况下,非机动车多是行驶在农村道路上,其行驶路线往往不具备道路标线等设施,占道行驶、逆向行驶,数车并行等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形成非机动车行驶中的互相干扰。农村道路的交通混合程度原本复杂,加之如前所述,非机动车驾驶人中有许多是初学者、中老年人、妇女,一旦遇见突发情况,往往会因紧张而来不及反应,造成意外的发生。

4,  非机动车无序停放对周边交通的干扰。

以笔者辖区为例,非机动车无序停放作为一个静态的交通问题,直接影响的是集镇交通秩序,其次是道路沿线大型企业或学校所在路段。由于目前的集镇规划不可能提供群众统一存放非机动车场地,大部分到集市办事的群众都存在随意停放车辆的不良习惯,商业场所门口及道路路口等较为宽阔的场所,都成为车辆临时停放的宝地,殊不知这些场所正是交通环境最为复杂的地方,随意停放车辆,不仅容易形成拥堵,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以上浅析了辖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对交通环境几类典型的干扰,事实上,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在干扰道路交通的同时,也往往给驾驶人自身带来惨痛的经历。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我辖区共计发生交通事故xxxx起,其中涉及非机动车的事故xxx起,伤亡x人,究其事故起因,绝大多数就是因为上述的几类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所致。

三、辖区非机动车交通管理思路和对策

针对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非机动车这一新生交通形式,笔者试图查阅国际相关管理经验,结果发现这一交通现象深具中国特色,基本无任何管理经验可借鉴。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调研,结合公安交通管理基层工作的实际,笔者提出如下非机动车管理工作思路和部分实践对策,以抛砖引玉:

1, 抓好源头,继续完善非机动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7至60条,是专门针对非机动车上路行驶的相关规定,其内容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力度而言都比以往的相关法规有了进步,但是笔者认为其中存在明显的一点不足在于,新交法对非机动车的规定内容不能真正形成法律应有的规范作用。个人认为,在非机动车的管理工作中,应具有类似机动车管理的比较规范的法律法规,明确非机动车驾驶人的权利和义务,对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查处。考虑到非机动车的管理存在的诸多难度,相关法规应考虑易操作性,以避免在实践上出现疲软和偏差。

2, 化大力气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营造非机动车文明行驶的良

好氛围

在数年的路面基层交管工作中,笔者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的一种积极的管理手段,正确持久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是我们管理工作的根本。对于辖区非机动车驾驶人而言,了解电动自行车的特点、必要的安全行车知识和交通行为中应掌握具备的常识,是保护其自身交通安全的当务之急。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敦促有条件的村集体设立交通安全教育警示室,交警在路面执勤时遇有非机动车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在教育后留下违法人的姓名住址即可放行,然后可通知该群众所在村委会,由村委会建议其接受安全警示教育。此外,可以与辖区各企业取得联系,建立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抄告制度,由企业负责组织有违法行为的员工接受警示教育,等等。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使非机动车驾驶人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明确交通环境的畅通、安全、有序是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义务,进而提高自身交通安全素质,自觉减少驾驶中的违法行为。

3, 针对非机动车常见违法行为,正确设立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结合沿线群众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开展,我们应敦促公路管理部

门尽快完善农村康庄工程道路各种安全设施的设置,对不合理的设施进行改善。诸如在村路与主要道路的交叉口设立完善让行标志与减速带,在有条件的道路上设置隔离设施,在道路交叉路口等复杂的交通场所设立警示标志与禁止车辆停放标志,减少非机动车行驶对交通环境带来的不良干扰。

4, 加强非机动车的停放管理。

在非机动车辆的停放管理上,主要应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相入手,结合日常管理,抓住非机动车出行停放的时间性特点,重点对一些可能影响交通环境的点段进行组织引导,如330国道沿线企业上下班职工驾驶车辆的停放,沿线学校上学放学时接送子女的家长车辆的停放,均应引起重视。

四、结语

作为一个公安交通管理基层单位的民警,笔者认为,非机动车交通作为一种新的交通方式,在管理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管理方法上,应注意长效性和可操作性。事实上,只有合理引导农村非机动车交通,科学限制非机动车运行速度,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法规,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多管齐下,才是管理农村非机动车交通的有效思路。

第7篇 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和对策

一、消防部门要规范执法、依法监督、严把审批关,避免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

公安消防部门在依法实施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未经审批而擅自施工的单位要限期补办有关手续,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科学监督管理,最终达到消除火灾隐患目的。

二、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一是要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实际,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标志,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区域布置在施工现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侧风向。二是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减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

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要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施工单位总承包商要与分包商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只有责任清楚,才能各负其职,才能确保整个环节不发生任何安全问题。

四、建设单位要履行监督检查,督促隐患整改的职责。

五、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认真总结我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经验和火灾事故教训,充分考虑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最后经审定稿。

本规范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临时消防设施、防火管理。

本规范2023年6月6日发布,2023年8月1日实施。)

一是施工现场严禁烟火,特别是可燃材料的加工(如:木工房等)现场,危险品仓库,施工工具仓库,可燃材料堆场等;二是施工现场必须配置足够的符合国家标准消防器材,并存放在明显、方便取用的地方;三是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消防水源;四是施工单位必须确保消防车能及时到达施工现场;五是临时用房要合理布局;六是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强条(共十条)。

1、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lo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2、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3、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可燃材料库房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层数应为1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

4、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施工时,必须明确划分施工区和非施工区。施工区不得营业、使用和居住;非施工区继续营业、使用和居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分隔。(2)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4)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疏散演练。(5)外脚手架搭设不应影响安全疏散、消防车正常通行及灭火救援操作,外脚手架搭设长度不应超过该建筑物外立面周长的1/2。

5、施工现场的消火栓泵应采用专用消防配电线路。专用消防配电线路应自施工现场总配电箱的总断路器上端接入,且应保持不间断供电。

6、临时用房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5的规定。

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6的规定。

7、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9的规定。

8、用于在建工程的保温、防水、装饰及防腐等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室内使用油漆及其有机溶剂、乙二胺、冷底子油等易挥发产生易燃气体的物资作业时,应保持良好通风,作业场所严禁明火,并应避免产生静电。

9、施工现场用火应符合下列规定: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然材料对其覆盖或隔离。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

10、施工现场用气应符合下列规定:储装气体的罐瓶及其附件应合格、完好和有效;严禁使用减压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氧气瓶,严禁使用乙炔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乙炔瓶。

第8篇 轮式起重机械质量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控制对策

轮式起重机械因为产品型谱多,生产企业多,市场容量有限,基本采用小批量混合生产,与汽车等大批量单一产品生产不同,生产线也基本上是脉冲式流水线或台位式作业,其质量管理有着其特殊性,本文以轮式起重机为代表,讨论轮式起重机械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控制对策,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建设性意义。

轮式起重机包含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和轮胎式起重机。通常情况下,轮式起重机都是在专用底盘上配置吊臂、回转、起升等装置来实现起重作业。由于轮式起重机械暂时没有明确的报废期限,一般使用寿命都在15 -20年之间,甚至有些能达30年。现在国内几个主要轮式起重机的厂商年产量基本在5000-10000台之内,其他厂商产量更低。由于型谱多,根据不同吨位的需求,每个型谱的起重机产量基本上在几十到几百台不等,最多也是千余台。因此决定了轮式起重机的生产不能像小汽车一样大批量生产。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这种小批量混合生产的特征导致其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轮式起重机械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轮式起重机在制造过程中分为专用底盘和上车操作部分,包含车架,吊臂,回转等结构件,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零部件分为采购件、外包外协件和自制件等。上万个零件组装在一起,产品质量管理是个重要课题。现在的轮式起重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整机和配件技术一直处于畸形的发展状态,虽然我国的整机水平一再刷新行业记录,但是我们的零配件乃至核心技术依然依赖进口,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都和国外的先进企业有一定差距,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欠缺,供应链的制造能力偏弱,配套厂家质量管理欠缺,主机厂家质量管理粗放等。只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内轮式起重机的质量才会有质的提升。

轮式起重机械质量管理的控制对策

2.1.重视产品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管理工作

现在国内的轮式起重机在产品设计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制造工艺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相差甚远,往往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在转化为产品时因为制造技术不过关而打上“中国制造”的烙印,导致国内的起重机制造企业都是“大而不精”。同时由于国内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不重视,常常导致技术修改没有及时落实。轮式起重机作为特种作业设备,制造企业应该积极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入企业宣贯,保证产品的一致性。配备必要的工艺技术人员,根据产品设计图纸编辑合理的生产工艺指导文件,设计合适的工装,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和工人技能培训是保证产品制造质量的重要因素。

2.2.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现代企业基本上都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但是由于生产和质量的冲突,如何使最高决策者参与并严格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建立和保持高效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设置合理的质量管理组织,是保证产品的前提条件,保证每个环节都有质量监控,不重叠,不遗漏,形成从决策层到执行层,从作业层到作业层的全方位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2.3.培养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是确保产品质量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质量管理贯穿产品设计,制造的全周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提升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开展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教育,让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2.4.重点关注供应链产品质量。

现代企业分工细致,明确,很少有企业自己什么都做,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质量直接影响整机的质量。由于国内工程机械供应链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激烈,秩序混乱,很多供应商不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上面,而是想法设法去争取市场订单,提高产品利润。

根据iso系列标准规范,配套件,外协外包件等都需要纳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建立动态质量管理体系。根据供方在供货期间的业绩,定期进行评审,合格者继续协作,不合格者进行淘汰或限期整改,帮助供方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对于可替代性差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应与质量稳定,售后口碑好的供应厂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5.强化过程检查和控制

起重机是大型工程机械,上万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对于不能靠终检发现是否合格的零部件需要纳入过程控制,尤其要做到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施工。严格工艺纪律,坚持首检、巡检,终检相结合,充分发挥员工和质检人员的预防和把关职能,做到“三不原则”,不接受不合格品,不知道不合格品,不流转不合格品,积极宣贯下道工序就是客户的理念。

重点控制关键零部件。起重机械由于失效模式的不一样,导致的后果也截然不同,应该将零部件按照质量等级进行划分,对出现质量问题容易引发大的质量安全事故的零部件应列为关键零部件,进行重点控制。比如:力矩限制器,变幅、回转、起升机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起升钢丝绳等。

2.6.提升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

从质量管理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来看,人是重要的因素。 轮式起重机的制造基本上还处于依靠员工技能保证产品质量的阶段,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生产。员工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外观质量等。尤其是冷作,电焊,调试等特殊工工种,由于工作环境差,技能要求高,培养周期长。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尤其是90后,已不再愿意从事这些工作,导致从事这些工作的技术工人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如何更快,更好的提升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对提高产品制造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论述,国内的轮式起重机在质量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以参考本文通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培养全员质量意识,强化过程质量检查和控制,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等提高产品质量。

第9篇 煤化工企业水处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为2200m,仅为世界水平的1/4,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缺乏,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水资源的污染也导致水质性缺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煤化工企业水处理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均靠近煤矿,而我国产煤地除了西南地区外,大都严重缺水。大型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吨产品耗水量在10吨以上,会打破本地区脆弱的水资源平衡。而且,煤化工项目投产后,所用水的机井也将会越打越深。随着用水逐步由行政调控向市场配置转变,超定额用水将被层层加价,水耗费用将会越来越高。水资源成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正因为煤化工项目耗水量大是个无法改变的现实问题,所以必须在生产中采用投资省、水质处理好、运行费用低的水处理工艺,最大限度地省水、节水,大型煤化工项目也是基本按照用水和水处理“温饱”的标准设计的。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即循环水与污水处理设施与煤化工主体装置同时计划、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水处理设施作为煤化工项目重要的公用工程,是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的关键,更是环保达标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其在煤化工生产中处于边缘配套的位置,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目前,国内设计院在水处理设施设计时大都是选择国际或国内成熟的通用技术。

当然,要实现煤化工节水减排的目标,最优化的水处理工艺和设施还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采用科学合理的节水管理措施也很重要。为此,要限制高耗水工艺和装备的应用,大力提倡废水、中水等节水技术和优化的节水管理

二、企业节水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把水看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水是公共产品,因此,水成为最廉价的资源,造成水费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使企业缺乏节水动力,缺乏科学正确的用水观念。没有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粗放经营、浪费水、污染水环境的现象严重。

(二)绝大数企业没有建立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用水计量不完善,供水管网和用水设备重建设轻管理,由于长期无人监管,无人养护,造成“跑冒滴漏”问题严重。

(三)节水信息零散,企业的节水信息主要分散在企业财务、设备、环保、节能等部门之中,而这些部门的节水信息也往往与本部门的职责有关。由于节水信息不系统、不完整。大多数企业无法提供关于本企业用水和节水的完备资料。给本企业的节水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缺乏技术交流。目前企业的节水主要通过企业的环保、设备、节能等部门或生产车间独立开展工艺改造和革新行为来实现,由于侧重点不同,企业节水缺乏竖向指导和横向交流,严重阻碍了工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和先进节水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节水成本。

三、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节水管理机构,企业要把节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的节水管理机构,负责本企业的供水、用水、 排水、污水回用等水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根据行业节水规划制定本企业的节水规划、节水管理制度、节水计划和节水目标,因地制宜地实施节流减污和水源替代。提高企业用水效益,促进企业节水技术进步。

(二)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用水计量管理制度,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标《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来配备安装用水计量器具,用水计量是保证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有效实施,促进企业用水科学化和规范化运行管理的根本措施,企业建立用水计量管理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节水意识,有效的控制“跑冒滴漏”的现象,也只有通过用水计量和对各用水环节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找出浪费水的原因提出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2、建立健全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准确、全面、连续的用水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能充分反映本企业用水的综合信息,包括用水用途、技术、器具和管理水平、用水效率和效益,以及对水环境的影响,为了反映用水单位的用水情况,用水单位应按月抄表、按季、按年进行统计,并对节水技改情况登记、评分,以促进节水工作的开展,通过用水统计,使企业做到用水量清楚、用水关系明确、用水投入产出清晰。

3、建立健全计划用水管理制度,企业每年应将节水管理机构下达的用水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建立用水单位内部的管理考核制度,节将超罚,严格控制单位的用水量,并积极采取一定的管理技术措施,努力降低用水量,做到合理高效、节约用水。

4、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水平衡测试是工业企业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强化用水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定期的(一般3年应进行一次)水平衡测试可以掌握企业用水现状,挖掘节水潜力、制定合理的技术、管理措施、完善和建立企业用水档案,提高企业用水管理人员的素质。

5、建立企业用水节水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企业用水面广量大,信息收集困难,为了提高工作效益,缩短数据处理周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应积极开展用水节水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实行企业节水信息的共享、促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最终达到管理最优化。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完善节水工作的目标指标管理。为确保各项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公司成立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节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公司内的用水管理网络。编制下发《公司节水管理制度》、《节水考核办法》和《公司主要产品用水定额》,并对各用水单位的节约用水管理情况及指标的执行情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并结合公司的生产和用水实际,对各主要产品的用水定额按年度进行修订,使其单位产品用水量逐年下降,确保了公司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进行。

(四)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加大污水的治理和中水回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公司生产负荷的不断提高,用水量将不断增加,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资源的污染将成为制约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公司要按照长远规划、及时实施的指导思想,建设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加强用水管理、挖掘节水潜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公司要在生产、建设和经营活动中坚持发展与环保同步、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指导方针,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以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推广和加强管理为重点,以构建节约型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努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节水工作:

1、加大对员工队伍节水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升公司全体员工节水意识,使公司的节水工作形成自上而下、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完善用水计量设施,建立健全水消耗的监测、考核奖惩体系,加大节约用水的考核和奖惩力度。

3、加强对循环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延长循环水的运行周期,减少循环水系统的置换排放量,减少一次水的补充量。

4、加强对软水、脱盐水和蒸汽冷凝液的回收利用工作。

5、投用中水回用系统,扩大中水管网覆盖面,使中水充分运用于粉煤灰加湿搅拌、道路、煤场喷淋降尘、以及卫生、绿化等用水,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

四、水处理车间在企业节水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水处理是公司生产的首要环节,水是工厂的血液,公司的正常运转一刻也离不开水的供应。因此作好企业水的管理工作,是对企业发展的最大的贡献。水处理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连运、优质、高效。工作步骤是:逐步展开,稳妥推进。工作原则是:夯实基础、以人为本、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工作精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麻烦。

(一)存在的问题

1、 如何保证原水供应不中断;

2、循环水处理如何保持水质稳定;

3、脱盐水制备如何降低制水成本;

4、废水处理如何达到达标排放或回用;

(二)应对措施

1、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是企业其他工作的基本点。一个单位工作的好坏,生产安全是第一个评价点。而安全工作重在创新,在不断总结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或理念。使大家觉得安全不使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不断面临新挑战的课题。具体做法有:提出安全理念、消灭管理空区、普及安全知识、经常安全警示、备好事故预案、征集岗位格言、巡检明星评选、班组劳动竞赛、设立安全奖并和职工家庭签订安全保征书等。

2、生产连运

生产连运是企业工作的出发点。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就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是为生产的稳定连运服务的。仔细规范员工的行为,明确各自的工作标准,理顺相互间的关系,是从人本出发保证生产连运的基本要求。具体做法有:建立“巡检卡”制度、明确巡检要求、及时汇综评比、做到pdca循环。另外,还要熟练掌握生产工艺,不断吸收新的技术和使用有效的操控手段。

3、优质高效

优质是指我们的产品质量好、工作质量高;高效是指我们的工作效果好、取得的效益高。可见优质高效是我们工作的归宿点。要做到这点有以下几个办法:第一、班组职工建立工作实绩考核卡;第二、技术员处建立隐患、缺陷处理追踪卡;第三、车间建立员工工作绩效积分卡;第四、实行班组、岗位成本核算;第五、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第六、大力倡导“走动式管理”。

4、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已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企业界的重视。从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和企业发展来看,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全体职工中引导和推动形成一套大家所共有的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效率。企业文化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总之,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取水量日益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企业只有通过加强节水管理,才能全面掌握企业的用水、节水情况,并经过企业用水的合理化分析找出企业节水的潜力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用水的方式、方法提高用水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型企业的建设。

山西天潞化工公司水处理车间

2023年12月

第10篇 浅谈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化的发展,给设备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公路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当今随着交通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高俗公路、一、二级公路的不断增加,对筑路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效益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公路施工机械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及时保养,视情维修,能有效地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能。

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近年来,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了起来。但是工程机械管理水平还落后于现代施工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就具体分析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备配置不科学。公路工程复杂多变,随着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改变,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数量,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适时的购置相应的设备。在购置中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设备配置的长期规划,致使机械设备的购置存在盲目性,有些是重复购置,有些设备机型不符合要求,使机械难以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反而造成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有的施工方为了节省费用,往往尽量选用技术状态较差的机械设备以充分利用,但该类机械设备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在部分项目中存在所需的大型或特殊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现象;更有甚者,有些设备从购进调入仅使用过一两次,就成了闲置的“死机”。

1.2.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办法不健全。在管理中也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缺乏合理规划,从实际出发的管理理念。设备管理部门将设备的管理作为现场人员的职责而不能与其形成良好沟通,形成了管理层和操作层间脱节,设备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同时在施工中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各个施工部门间各自为政、自成一体而不能进行统一调配,导致施工机械不能按需协调,统筹安排,呈现机械设备无法全面和配套的投入使用。致使机械设备完好率低下,相应的维保制度的缺乏也严重影响了机械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部分企业缺乏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导致无序管理。

1.3.管理人员专业不强,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一方面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大多企业由非专业人员管理设备。有的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机械管理员,但又不专职管理,出现管理上一团糟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利益,缺乏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机械配置同时不能给操作人员相应的培训,导致相关人员整体素质低的现状。这部分操作人员基本上没有学习筑路机械设备的有关知识,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岗位培训,仅凭借长期实践经验和片面的机械设备理论进行驾驶、操作、维修、管理。在设备管理中不能规范性工作,即使存在异常情况也不能及时发现、诊断和维修,同时由于人员技能低往往导致实际操作相脱节。有的一人多机,既操作压路机,又操作装载机,还操作摊铺机,结果一样也不专。有的对现代化机械设备操作知识掌握很少,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忽视机械性能、专用功能等技术要求,一昧只追求速度快,数量多,不具备科学操作的能力和资格。使一些筑路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都较低,影响了机械使用。

加强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管理人员责任化,操作人员管理专业化

施工企业应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并设置相应的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构,应明确分管设备的领导,管理人员应对机械设备管理制定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考核制度,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机械设备管理员必须熟识机械的各项技术性能,维护规程,以及使用规程及其管理规章制度等,并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做好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各机械技术性能、用途、工效和一般使用常识。

在操作手培训方面,新购机械要选拔素质较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熟识保养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协同厂方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对机械手实行岗前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主要机械实行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机械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未经培训的非岗位人员操作设备。同时在施工间隙采取多种形式学习,注重提高操作手的综合素质。

2.2.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管理要科学化

2.1.1.配套设备合理化。施工中的机械管理机构要预先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保障机械的合理化使用,科学安排日常设备的调度工作,并编制好设备的使用作业计划。施工企业应解决好机械设备组列内部的合理配套关系,建立健全交接班制度为了使设备在多班作业或多人轮班操作时,能相互了解情况,防止机械损坏和附件丢失,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2.1.2.施工作业操作规范化。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操作使用设备,要求技术性与纪律性并重,必须严格遵守项目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机械操作手操作规范化机械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又要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转状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杜绝因缺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操作人员必须及时说明本班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设备运转使用情况,燃料消耗和储备情况,设备保修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填好原始记录。

2.1.3.做好机械设备的租赁管理。为了避免工程机械使用中的重复武装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充分发挥关键性,对大型机械在公路施工中的作用,减少机械闲置的损失,可对缺少的施工机械应进行租赁,保证公路工程如期进行。机械租赁应多做好市场调查,努力降低租赁成本。设备租赁给企业使用,应及时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双方对设备使用与维修的责任与义务,明确租金标准及结算方式。产权单位应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定期检查,使设备资产保值增值。

2.3.机械设备维护科学化,专业检修定期化。

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定维修计划是科学维护机械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械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脱保,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还应通过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劣化程度,确定机器的性能,决定其修理的内容和时间。特别是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化、设备来源多元化、设备结构复杂化等情况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定期检查和定项修理就愈发显得重要。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及时观察,同时做好保养品及零配件的储备机械的易损件及保养必需品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或缺乏造成故障机械得不到及时维修和正常维护,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

总之,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施工机械管理。切实执行相关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充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障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11篇 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如何使得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以达到大大节约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的目的,甚至向精品工程的目标努力,最终给施工的企业带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门很深刻的学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前言

众所周知的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单单和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能源的高校利用以及整个项目工程投入使用之后最终它的功能的发挥这几个方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此同时还和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有效施工管理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是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最重要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目标,而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不见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生产运行这些阶段,还包括最后的竣工验收。可以说是贯穿整个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的过程的。

目前的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2.1.管理不科学,工程设计水平落后。

时代发展到今日,建筑项目工程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进步,但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方面,并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很多施工的企业安排的管理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扎实,甚至比较薄弱,导致在整个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严格、不合理的管理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施工企业的信誉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二,信息时代的脚步早已敲响建筑行业的大门,但是,很大比重的建筑施工的企业的管理观念还停留在一个很落后的水平,没有挖掘信息化管理这方面的效益,最后使得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渠道来源很少、对获得的仅有的少得可怜的信息的处理无法做到及时,并且还会出现分类不合理的现象,最终也就没有办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在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下,必然会使得机电安装的工程量比其他企业的要大很多,因此工程成本自然也是比其他企业更高的。第三,工程的设计和工程的造价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不合理地选用材料和设备,会使得工程的造价失去控制出现这类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能是因为不科学的工程设计。还可以看到的是,如果参加设计的人员只顾着照顾自身的利益,而去为业主推荐一些根本不合理的施工单位,更甚于连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就投入运行的,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2.造价管理糟糕,安装不合理

施工单位普遍出现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造价管理现象混乱不堪,更甚于有的施工企业只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企业的长远信誉而签订违规的合同,最终的结果是工程造价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项目预算。更为严重的是,还有的不法施工企业在决算手上的工程项目的时候,通过蓄意加大定额工程量的评定方法来使得子项目的套价提高。而还有的施工企业在安装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甚至采买的产品价格很高但是质量却很差,这样做的后果不单单使得工程的安装造价大大增加,也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令人担忧的隐患,最终也会影响施工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

2.3.设计不合理,协调配合不充分

自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起,我们国的工业就有了飞跃一般的发展,直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可观的成就,但是正因为机电产品的种类繁多,统一规定产品的型号就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设计标明所有用到的机电设备材料的型号和规格参数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也会相应地成为施工单位采购机电设备的重大依据。但是当前的建筑机电工程的现实却是,目下的大量机电设备材料的型号和厂家产品编号设计都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因为不清楚的型号和编号设计而订货有问题的现象,此时,只有重新采买并且替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管理的应对方案

由于当下的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这诸多的问题,所以摸索和探讨对应的施工管理措施就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1有效管理施工合同

施工企业在拿到业主的招标文件后,首先要对业主的招标文件进行研究,并且根据业主的要求,结合施工企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严谨的审查工作,要严谨地核实整个施工工程所有必须的实物数量,尽可能精确地估计整个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工程计划的改变带来的成本支出,机械设备的常规使用,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材料的采买计划,质量达标要求,工程日期的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科学预算施工图的造价成本,并在此基础下进行合理的编制,最后,还要仔细并且深入地研究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对合同中所有的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预算,要做到尽可能的预见,将这方面的预算合理地编入整个施工预算中。在与业主客户签订了相关的合同之后,就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去进行开工手续的办理,最后依据业主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认开工和竣工的时间。

3.2管理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是整个建筑机电工程中的直接物质组成部分,要想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对所有的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采购和管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对建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满足功能性的使用,还要满足环保等多方面的要求。所以,严格审查采购进来的施工材料就显得尤其重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不能忽视,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来采购优质的建筑材料。另外,要对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始终为保证工程的优质性而服务,并以其为准则。最后,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很重要,对突发事情做好预案和管理,及时地解决问题,以保证工期的按时完成,并且保证质量。而对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要杜绝使用,一经发现,务必进行更改和替换。

3.3严格管理施工质量

各个部分的工序的质量、以及各环节工程的质量最终构成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质量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2023年7月,哈尔滨桥梁坍塌事件轰动了全国,其中的施工质量问题肯定值得人怀疑,所有,在整个建筑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精确到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一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在质量监控手段上,充分发挥智能化、现代化的现代科技,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3.4验收管理工程

建筑机电工程的最后验收和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最后个关键环节,在仔细检查项目完成情况的各个部分,确保所有的完成效果都符合合同文件及招标文件中的要求,并且符合相应的规范条理之后,就可以办理相应的移交手续,在办理移交手续的时候,要注意所有的文件必须齐全,手续必须到位。

总之,建筑机电工程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操作的时候不能墨守成规,要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工程规模、施工企业客观条件还有管理体制的特点来灵活变通。总的来说,就是要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并最终维护施工企业的社会信誉。

第12篇 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一、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1、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完善无关紧要,只要抓好局部通风就行。

由于某些煤矿大都处在丘陵地带,矿井基本上都是采用平硐或斜井开采方式,风井都处在高于平硐的山上,靠进、回风井的高差所形成的自然风压就能使矿井风流流动,尤其是许多小煤矿矿井所处位置地势较高,上部煤层接近露头,大部分矿井井下工作在平时基本上检测不到瓦斯浓度,尽管风井虽有安装主要通风机,但平时基本不用,只有在检查时才临时开启运转一段时间以应付检查,而《煤矿安全规程》所要求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基本上都没有做。煤矿通风系统虽然比较完善,但持这种观念的人还大有人在。

2、瓦斯检测与检查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各类煤矿应该说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瓦斯检测仪器,但空班漏检或假检现象仍很普遍,有些小煤矿瓦斯检定器是崭新的、根本没使用过、瓦斯检测记录也是假造的,国有煤矿个别瓦斯检查员(兼安全员)上采煤工作面或上山小眼甚至不带瓦斯检测仪器的现象也时有发现。瓦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到长期无通风的巷道既不采取通风措施也没有进行气体检测而盲目进入,导致发生瓦斯中毒或窒息的事故近几年来时有发生。

3、误认为事故都是由于工人违章、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

事故发生后,侧重于追究作业人员的操作责任,只抓“违章”而忽视了管理上的原因,如发生报废巷道内的人员窒息事故,固然是井下人员违章作业所致,但勿庸置疑,存在通风管理上的原因,如报废或暂时停工的巷道没有及时密闭或设置栅栏、警标,不及时组织回收报废或暂时停工的巷道内的材料(如轨道、风水管、电缆、设备等),长期以来对私拆栅栏进入报废巷道的违章处罚不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等。

4、视《煤矿安全规程》为紧箍咒。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低瓦斯矿井的采、掘工作面只要有瓦斯涌出就必须设置瓦斯断电仪,但是井下职工和不少管理人员往往认为这是摆设、浪费钱财,而且说得还振振有词:“假如事事都按《煤矿安全规程》办,那么煤矿就不要生产了。”这显然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是造成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重要思想根源。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有人就会视《煤矿安全规程》为紧箍咒。

二、保障矿井实现通风安全的主要对策

作为瓦斯涌出量极低的低瓦斯矿井,通风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每一位职工都能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按章指挥、遵章作业,隐患就能消除,事故就能避免。为保障煤矿企业实现通风安全无事故,主要对策在于走出误区,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加强矿井通风管理。主要从落实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技术装备措施和教育培训措施四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措施

1、为了有效地开展通风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必须设立专职或兼职的通风管理机构,矿井至少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矿井日常通风管理工作。

2、建立并落实瓦斯治理责任制。随着矿井开采往下水平延伸、开采强度的加大、已采区或报废巷道的增多,矿井瓦斯涌出量呈逐年增大的趋势。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长令第21号要求,煤矿主要负责人是瓦斯治理的第一责任人,煤矿总工程师对瓦斯治理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治理瓦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负责资金的安排使用。煤矿各级领导要真正把瓦斯防治工作当成大事,千万不可有麻痹思想、侥幸心理,防止任何的冒险蛮干行为。

3、严格落实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检查制度。低瓦斯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查次数每班不少于2次,本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每班至少检查1次。煤矿井下所有作业地点和容易积聚瓦斯的地点必须定人、定时进行瓦斯巡回检查,要制定瓦斯检查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检查员空班漏检和假检行为。

(二)技术措施

1、认真编制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及规划,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提高系统防灾抗灾能力。

2、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根据鉴定结果和瓦斯来源分析情况,对报废巷道或采空区及时采取密闭措施,以减少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进入已停工停风的巷道或启封密闭巷道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3、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反风演习方案要求每年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根据演习结果及时编制反风演习总结报告,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堵漏措施或对通风系统加以改造以增强矿井通风系统的防灾抗灾能力。

(三)技术装备措施

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矿井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通风安全检测仪器,做好通风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维修校正,确保通风安全检测仪器灵敏可靠。

2、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0号》,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所有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要求,目前全省只一家国有煤矿装备了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时间紧迫、煤矿企业必须筹备足够资金,配备人员,尽早完成装备安全监控系统,以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

(四)培训措施

安全培训教育是煤矿“三并重”原则的重要一个环节,本省通风事故多数都是由于从业人员通风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自主保安能力低所造成的,所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技术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要结合福建煤矿的特点和典型的通风事故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谈三e对策管理(十二篇)

摘要 本文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三个事故致因因素,以“三e”对策实施安全管理,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为了预防事故,就要弄清事故发生机理,查明事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对策信息

  • 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 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的误区与对策93人关注

    一、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误区1、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完善无关紧要,只要抓好局部通风就行。由于某些煤矿大都处在丘陵地带,矿井基本上都是采用平硐或斜井开 ...[更多]

  • 谈三e对策管理(十二篇)
  • 谈三e对策管理(十二篇)90人关注

    摘要 本文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三个事故致因因素,以“三e”对策实施安全管理,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为了预防事故,就要弄清事故发生机 ...[更多]

  • 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对策(5篇范文)
  • 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对策(5篇范文)89人关注

    一、消防部门要规范执法、依法监督、严把审批关,避免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在依法实施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未经审批而擅自施工的单位要限期补办 ...[更多]

  •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消防管理问题及对策
  •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消防管理问题及对策89人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亦足可用“迅猛”二字来形容,且经久不衰。处于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政府急于培植市场,不得不“忍痛”采取多项优惠政策, ...[更多]

  •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1人关注

    工程机械是国防工程施工及道路建设的主要装备。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新技术在工程机 械上的广泛应用,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性能优 越、技术先进的工程机械越来越 ...[更多]

  • 煤化工企业水处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煤化工企业水处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80人关注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为2200m ...[更多]

  •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及管理对策
  •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及管理对策79人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里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诸如城市建设、工程建设、住宅建设、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处处可见。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