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1 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
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机械寿命的全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消除一切使机械遭到损坏、使人身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使环境遭到污染的因素或现象,避免机械事故发生,实现安全作业生产。
2 机械设备管理的范围
2.1 机械设备包括;中心拥有租赁的各种机动车辆,起重运输设备及机械加工(车、钳、刨、铣、悍接机械)办公自动化公用设备、打印机等
2.2 机械设备管理贯彻于机械管理的全过程
2.3 从选购开始就要注意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是否先进,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防护标准的高低,并把在用机械的使用情况反馈给设计、制造单位。
2.4 机械设备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的管理, 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是机械设备管理的必要条件。机械设备实行专业化管理,各分中心、须建立机械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2.5 机械设备使用及运行的管理,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本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注意机械本身及机械化运转的安全。特别要重视安全装置的检查与使用。
2.6 机械设备保养和修理的管理,机械设备保养和修理时既要消除机械故障、恢复机械性能,保证机械使用安全,又要注意保养和修理作业中的安全。
2.7 保管和运输中要注意不使机械受到损伤、产生故障,引起不安全因素;不使机械备品配件、附属装置和油料损坏或变质。
3 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
3.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指标安全指标应列入中心和分中心设备管理人员考核目标,机械设备的总负责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负全责。
机械设备安全责任制的双落实:一是组织落实,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体系,既管生产的安全,又要管机械的安全。作业现场也要有人分管机械的安全;二要内容落实,机械管理的内容和责任要落实到各项制度中,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落实到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中。
3.2 编制安全作业技术措施
对于机械化作业中的重大吊装方案,重要机械拆装方案,大型机械的转运、改造方案,特大、特重物件的运输,危险地段的作业以及季节气候变化对机械安全运行的影响等等,都要编制安全作业、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以确保作业、生产和机械的安全。对机械应按要求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以加强和提高机械的安全防护能力。在机械修理、保养中要制定安全作业技术措施,保障人身和机械安全。
3.3 贯彻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3.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超载、超重、超压、超速使用机械,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3.3.2 听从作业人员指挥,正确操作机械。对违反机械性能、安全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
3.3.3 起重机械应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上有关规定和“十不吊”等有关规定,严禁违章作业。
3.3.4 搞好文明生产,保持机械、工具和工作场所的整齐清洁。从事危险作业的区域,应有明显标志和安全措施。
3.3.5 随时注意机械的仪表指示、起吊信号和标志等,认真做好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
3.3.6 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具。
3.3.7 严格电气设备的使用规程,非本机人员不得启动开关,严禁使用不合要求的熔丝及用铜、铁丝带替熔丝,离开岗位时应切断电源,发生问题时,应由专业维修人员处理。
3.3.8 作业场地的地面和周围环境应能保证机械安全工作,进入作业地点的道路应能保证机械安全通过,必要时应加以修整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3.9 每天关心天气预报,尤其在大风季节及时作好防风措施,提高吊机抗风能力;
3.4 开展机械安全教育与宣传
对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书后,方可独立操作。在每次安全生产教育中都应有机械安全教育的内容。广泛宣传,增强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5. 加强机械设备各类机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机务人员的思想和技术业务素质,培养合格的管理、技术、操作、维修、保养人才;
3.6 认真搞好机械安全检查活动
3.6.1 机械本身的故障和安全装置的检查,主要是消除机械故障和隐患,确保安全装置灵敏可靠;
3.6.2 机械安全生产检查,主要使用前、作业中和收车后的检查,措施是否能确保机械安全生产;
3.6.3 机械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坚持推行定期检查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各分中心每月组织一次机械设备安全大检查;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消除、质量认可,各分中心要有书面记录,落实责任。
3.7 从严抓安全,发生机械设备事故时,做到“四不放过”,属于机械责任事故的,处罚要严,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对在事故预防上做出突出成绩的适当予以奖励,做到赏罚分明,安全责任与经济责任挂钩。
3.8 锅炉压力容器、仪器仪表等其他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有关规程、制度执行。
第2篇 岗位责任制:机械设备管理
1、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机械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制定实施细则,负责检查执行情况,加强对机械管理工作的领导。
2、制定机械管理的计划、目标、措施等,并领导组织实施。
3、负责对本项目机械管理和维修机构、体制的设置,合理配备有关人员。
4、负责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指导,贯彻安全监督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机械事故的分析处理。
5、负责组织机械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
6、组织机械设备的定期综合检查,定期向上级汇报机械管理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7、组织机械设备经济承包和租赁制,推行机械经济核算,保证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8、协助租赁单位对租赁机械的进场、安装、使用、维修的管理,对租赁机械设备作使用前初验认可。
第3篇 浅谈天然气管道施工企业中的机械设备管理
在天然气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质量将对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与进度产生直接影响。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机械设备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天然气管道的施工单位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在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做好天然气管道施工单位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全面了解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真正做到管好、养好、修好,切实提升施工单位的设备管理质量与技术水平,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小劳动强度,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从而使施工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推动其不断发展。
当前,天然气管道的施工单位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在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做好天然气管道施工单位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天然气管道施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天然气管道施工企业进行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力量,工程方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
在进行天然气管道施工时,工程项目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对机械设备人员的调动一般比较频繁,存在部分工程项目因为缺乏相关管理人员,或者是不重视对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工作,而把其职能置于其他部门的监管之下,仅安排缺乏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替代,部分情况下甚至安排操作经验极少的人员来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直接造成施工现场对于设备的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施工单位甚至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的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体系,没有完善的技术档案、机械台帐等管理制度,导致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的状态。在天然气管道的施工现场,通常是设备真正出现问题后再去修理,不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详细记录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情况、重视油水管理工作、重视对设备的故障诊断工作等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工作。公司层与作业层的机械设备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情况,导致施工现场经常出现设备问题,对正常施工产生了严重影响。
1.2.没有落实设备保养制度,使设备完好率不断降低
在天然气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一般是重视使用而忽视保养,甚至无法做到定人定机。即便确定了完善的设备保养规范,但是却无法明确到个人。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通常只关注设备的使用,因为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而设备保养维修人员因为不参与设备的操作,导致在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时没有很好的责任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使机械设备故障呈现出扩大与发展的趋势。
1.3.不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加速了设备的磨损老化程度
在天然气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很多项目内的工期要求比较特殊,项目工程的负责人没有充分了解机械设备,为了眼前利益,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工期进展速度,超负荷的运行机械设备,甚至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继续使用,在工程完工后,导致机械设备出现了严重的磨损老化情况。
天然气管道施工过程中的设备管理
2.1.提升机械设备管理强度,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
要想规范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就应该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强度,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一定要选择有较强责任心、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进一步健全设备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机械设备的技术资料等。实现机械设备的定人定岗,使各项检查与考核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对设备操作与维修人员进行一定的奖惩。尽可能的减少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调动,通过这种措施保证这些人员能够清楚的掌握设备的具体性能以及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
2.2.严格执行设备保养制度
因为天然气管道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者要根据外界环境特点,参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对该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养工作,施工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对设备保养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并制定出一定的奖惩措施。通过这种措施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其责任心,从而充分保证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2.3.科学合理地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有效减缓其磨损老化程度
在天然气管道施工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把机械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与完好率纳入到整体业绩考核中来,在工程结束后,把设备维修费用纳入到工程项目的总体成本中来。工程负责人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安排时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有效避免出现为加快工期进展速度而超负荷运行机械设备的情况,防止出现因机械设备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的设备磨损老化程度加速的情况。
2.4.招聘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重视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技术含量也不断提升。因此,机械设备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更高水平的知识与技术。天然气管道施工单位在招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时,需要重点选择掌握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人才。要想从根源上提升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素养,就应该重视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真正培养起属于天然气管道施工企业的专业人才,充分满足施工需求。发挥天然气管道施工单位的优良传统,不断优化企业技术工作者的年龄结构,实现天然气管道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天然气管道施工单位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进而对施工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必须尽快落实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重视对设备现场的管理工作,落实好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切实提升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的个人素质,真正实现全员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第4篇 机械设备管理
1、各种机械设备购买(包括更新大修)都应有技术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安全操作规程,运行履历书等资料和应有的安全装置防护措施方可采购并使用。
2、机械设备安排专人管理、建立机械登记、维修、大修、折旧、摊销台账,管理好机械设备及机械设备费用开支。
3、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后,应由安装单位及个人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参加验收,并向使用单位或操作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凡须对机械进行更新、改装大修理时,应由机械动力部门批准。
4、机械设备应有安全防护设施,提升机械应有限位器装置、断绳装置、停靠装置、避雷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并不得超载使用,严格按国家统一指挥信号,指定持证人员上岗指挥,不得随意更换。
5、机械设备的接地接零要牢固可靠,应设漏电、断电保护器,要求绝缘良好,确保机械及人身安全。
6、施工中正常运转的各类机械设备,必须建立专人专机固定操作。实行岗位责任制,按时交接班,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机械正常运转,机械操作者不准带病作业。
7、各项目部设立专业机械修理工,必须熟知各种机械原理,技术性能,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等。工地的所有机械就位、检查、修理、保养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巡回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作业以及机械的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并作好记录。对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或因机械修理工未及时修理,造成的机械损坏或人身事故,按其责任大小,追查责任,并根据损失金额大小,给予经济处罚并赔偿。
8、库房保管员严格管理机械设备、不准将未清理、未保养的机械入库;不准将损坏、配件不齐、责任不清的机械入库;不准将机械设备和铁器物堆放在一起;装卸车时要有专人负责指挥,禁止野蛮装卸,乱压乱砸;确保机械安全完整。
9、定期培训考核机械操作人员,在获得劳动部门发给的安全操作证、上岗证后,方准单独操作,无证人员严禁开机操作。各类机械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操作规程,严禁酒后操作,上班前要严格检查防护装置是否可靠,机械运转是否正常良好,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操作使用,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得谈笑打闹或做其他事,短时间离开应停机停电,不得委托其他(无证人员)代替开机工作。
第5篇 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探析
在木材切割的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切割质量及切割效率,从而满足木材切割需求,因此,对于木材切割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机械设备的检修方法及维护策略,以期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次数,进一步提升木材切割水平。
木材切割对于机械设备的应用较多,尤其是质量需要机械设备来保证,同时也能够实现木材切割效率的提升,但是,由于机械设备的应用时间较长,次数较多,由此也就增加了其发生故障的几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也就显得越发重要。而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重要性,并明确检修方法,采取对应策略是本文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重要性
当前,一些木材切割企业的机械设备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机械操作者专业程度不高,对所操作机械缺乏全面了解,使用中一些不当操作会对机械造成伤害,这是人员管理的疏漏。很多企业为了赶进度,使机械超负荷运转,增加机械各零件的磨损程度,达到极限后必然产生故障,维修成本会增加。在机械使用中,很多企业保养意识薄弱,重视机械使用而忽略保养,用迫不得已的维修来代替日常使用的保养,造成成本提高,效益低下。
机械设备检修方法
2.1.噪声检测法
机械在出现问题前都会有一定的物理变化,检查人员要利用好这一预警性的变化,噪声改变就是变化中的一种。检测者要留意设备的某些部位是否发出与平时不一样的声响,或者是本来并无异声的地方是否突然出现声音,这些都是出现故障的预兆或表现,要及时进行维修。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机械本身的噪声比较大,单凭听觉很难发现异样。
2.2.温度检测法
温度检测法是以机械部件的温度变化为判定依据的,检查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过高或者过低都说明机械进入了异常的运行状态,需要停下来做进一步的故障确定和维修。有些设备部件并没有温度指示器,这就需要使用温度计或者检测者用手来感受温差进行问题检测。
2.3.振动检测法
这里的振动指的是设备发动机的振动情况,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会有一个参数区间,只要在区间内运转就没有任何问题。振动检测法利用的就是对发动机振动参数变化的判定来进行的。如果参数异常,那么机器的运转也必定存在问题。
2.4.压力检测法
压力检测法则是对机械系统内的气压、油压进行观察和测试的方法。设备内部都有气体和石油作为机械运行的推动力,因而气压和油压的稳定对机械运转很重要。通过检测两者压力参数的变化特征来进行设备运行情况检测就是压力检测法的原理。
2.5.金相分析法
一些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表面开裂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部件失去共用,影响整个机械的运行。金相分析法就是通过金属表面的裂纹观察和对残余应力的检测来进行故障判断的。
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策略
3.1.增强维修保养意识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使施工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有所重视。让他们了解到不做保养的危害,从平时的保养做起,才可避免大的故障出现。有了重视,才有为机械做保养和维修的行动力。
3.2.培养维修人才,提高专业化程度
维修人员在机械使用中起着很大作用,企业应该投入资金,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维修人才。拥有机械保养和维修的专业知识,并能活学活用,实际操作。维修人员在平时就能时刻注意机械的故障情况,通过科学判断来予以排除,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可以免除出现故障,返厂维修造成的工期拖延、增加成本等问题。
3.3.坚持机械的分类管理
木材切割所用机械的种类繁多,不能使用统一的维修保养方法,这就需要根据设备的特点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别、层次确定相应的维修保养方案,分类依据包括性能、结构、重要程度等。如一些运输机械应采用三级保养制度,泵类机械科采用二级保养制度等。
3.4.重视机械工作环境,科学使用
机械如同人一样,在好的环境中工作自然比较顺畅,恶劣的环境则必定会对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在人为可改善的情况下,要尽量为机械创造好的作业环境。例如,让机械在平坦、少尘的地方作业,遇到严寒酷暑的不良天气条件,及时对设备进行保护,调整参数,防止过高过低气温对机器造成伤害。按照操作指南,科学地使用机械,可以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3.5.建立健全机械维修保养制度并落到实处
作为施工企业要对机械做好备份工作,建立机械必要的进购日期、供应厂家、维修状况等档案。建立起针对机械的维修保养制度,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对机械的使用情况做出监督。如果在机械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并未按照制度对机械进行保养,就按章做出处罚,并要求其承担维修费用。有制度的约束及监督制度落实的人员,才能为机械的良好使用运行提供保障。
3.6.改良维修保养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在机械维修方面也是如此。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吸收新鲜的技术也是一大进步。在维修时加入技术改良和更新,做好分工合作,配以先进的维修工具,提高维修能力。如此便可减少维修时间,降低耗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总之,木材切割机械的维修和保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应该渗透到日常工作中,要降低故障出现几率,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就要做好统筹,从思想到实践,从管理到操作各个环节都应面面俱到,以提升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满足木材切割需求。
第6篇 炼铁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之探讨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的不断扩大,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炼铁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研究成了现阶段热议的和话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从我国当前的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现状出发,深入研究炼铁厂在机械维修保养和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结合笔者对两座500m3高炉的八年实际炉龄经验,指出有利于今后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的有效措施,为炼铁厂今后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发展战略和理论依据,对维护炼铁厂设备管理有重要的意义,仅供同行参考。
钢铁企业面临的发展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的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是钢铁强国,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主要表现在技术投入、管理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与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多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自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经济就进入了调整期,钢铁业的产能也由此进入了过剩阶段,价格大幅下滑,盈利空间急剧萎缩,一度陷入产品销售困难的窘境中,行业企业普遍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尤其在当今极度节能环保理念的前提下,诸多企业将面临新的经济结构和市场调整,钢铁厂等重污染企业势必面临更大压力的深度调整。早在2023年,随着《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发布,就有业内人士做出预测:在未来两三年内,钢铁业重组进程会显著加快。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炼铁厂的企业经营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考验。特别是在当今时代,要想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需采取多方面的有力措施举措,首先从钢铁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基础出发,做好内部保障,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炼铁厂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炼钢厂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钢铁市场的需求,导致我国炼铁厂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炼铁厂的机械设备管理中,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一般都仅凭过往经验来进行管理,缺少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方面的系统性分析。
2.2.设备规模较小且不够先进
一些小厂和老厂的设备老旧,设备的规模较小,缺少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的机械设备,直接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等问题出现。
2.3.技术水平低,人员更换频繁
受炼铁厂的特殊工作环境的影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一般文化和技术水平都相对较低,而且工作人员存在诸多的不稳定因素,人员更换频繁,技术纯熟的操作人员不多,对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就更有难度,也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的现代化设备管理需求。
2.4.缺乏对厂内设备的保养、维修和管理
在炼铁厂的设备使用中,普遍存在对投入使用的设备保养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严重欠缺,很多项目负责人都只考虑眼前利益,以超进度完成生产任务为最终的目标,设备和工人的加班现象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设备每天运行20小时以上是常见现象,使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加速了设备的老化程度,极大地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状况。
加强炼铁厂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几点关于炼铁厂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建议:
3.1.炼铁厂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3.1.1.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
所谓的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即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在制定的时间地点,按时进行,即便出现生产任务紧张而时间安排不开的情况,也必须停止,马上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保养,切不可疏忽大意。
3.1.2.提高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意识
在炼铁厂内部对相关的人员进行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以使得上到高层下至基层的所有人员都明白机械设备完好率和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其与维修保养工作的必然联系,提高炼铁厂全员的设备维修保养意识,并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考核和维修保养工作的抽查,切实做到将思想认识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3.1.3.严格执行维修保养程序
设备的维修保养与机器寿命直接的影响。严格执行必要程序马虎不得。首先是对设备零备件的安装,避免因各种不当操作造成设备零件的过早磨损。安装中要合理选择润滑材料,进行热处理工艺,保持零件的润滑度和设备的防腐工作。其次是进行规范化的岗前的日常点检和维修保养,严格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定检方针,有效避免机器因带病工作而引发生产和安全故障。最后是巡回检查和总结分析阶段,根据维修保养时间和各项统计数据,对故障出现的规律进行综合确定。
3.1.4.掌握维修保养技术
对维护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掌握零部件的安装、日常检查和维护等必备的维修保养技术外,还必须要掌握各种修复技能。对检修更换下来的零件,进行外观和性能的双重修复,使之再次投入使用,为工厂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提醒的是,在修复时,要根据零件的磨损度进行相应厚度修复,基本的技术规范为:镀铬层厚为0.01——0.2mm,金属喷镀层厚为0.5——2mm,手工电弧焊≮1mm等。
3.2.炼铁厂机械设备的管理措施
3.2.1.加强设备有劣化倾向管理
炼铁厂的机械设备非常复杂,在维修保养过程众所要求的综合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在点检检查的过程中,完全要突破陈旧落后机器设备检查中的局限性,打破“五感”检查和使用简单手段检查的落后方式,而应积极开展先进的精密点检和设备诊断工作,做到对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隐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倾向管理,确定最佳的预知维修和保养的时间,实现有序管理。
精密点检和设备诊断,作为现代化设备管理的一种基础性技术,是点检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点检定修制的需要。
3.2.2.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
炼铁厂的机械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除了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外,还要做到安全生产,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而要想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就需要在提升维修保养剂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准的同时,还要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禁止在使用中,出现蛮干、滥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等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发生,否则很容易让机械设备过度磨损,不但降低其正常的使用寿命,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多发。除了对基本设备的安全管理外,还要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特殊设备进行定期和巡回的安全检测,以确保安全生产。
3.2.3.维修保养、安排方面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加强机械设备的及时维修和保养,是强化机械设备管理动作的主要内容。在设备投入生产前,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维修和保养时,要委派经验丰富、技术水准高的人去,使之达到生产标准化要求。
在机械设备调配的过程中,也要提前并及时的掌握生产进度和各方面的需求,做到正确选型,合理调配。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中的二次保养维护管理工作,有效降低使用与维修保养之间的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3.2.4.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
设备能否安全使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操作的人。因此,加强操作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坚持所有人员持证上岗,从思想根源上加强他们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是钢铁厂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总而言之,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外部形象。在大量的先进机械设备投入到炼铁厂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进度和质量,尤其对那些无法通过人员劳动完成的高危险和该难度的大量工作,机械设备的投用给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由于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与管理阶段都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只有做好并加大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工作力度,才能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更好的为炼钢厂提供高效生产的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7篇 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
在现代化企业中,随着设备高速化、高精度化、连续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润滑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很多机械设备的故障与润滑状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润滑工作已成为设备维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润滑对于防止设备劣化,延长使用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设备润滑管理工作要求做到:
一、确立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企业润滑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设置润滑管理的组织机构或专职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
三、按照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期、定量、定人)管理的要求开展设备润滑管理工作。
四、加强对润滑油(脂)的管理,严格实行润滑油(脂)的进货检验和润滑油的“三过滤”规定。
五、加强设备润滑状态管理,及时治理漏油,改善设备性能。
六、开展设备状态换油(按质换油)和润滑状态检测,预防设备故障,一改以往的“按期换油”为“按质换油”。
七、合理使用润滑材料,增效降耗。
八、开展废油回收利用,保护环境。
九、推广应用润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置。
十、搞好润滑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设备润滑管理水平。
第8篇 机械设备的报废管理
1、报废原因
⑴ 事故报废:即机械设备由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原因损坏至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程度。
⑵ 损蚀性报废:即机械设备由于长期使用受自然力的作用使其主体部位遭受磨损、腐蚀、变形、劣化到不能保证安全生产或基本丧失使用价值的。
⑶ 技术性报废:即机械设备由于技术寿命终了而形成的报废。
⑷ 经济性报废:即由于机械设备经济寿命终了而退役。
2、报废原则:
⑴ 设备的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污染环境,已无改造余地,大修性能、精度已不能满足要求。
⑵ 设备磨损严重,基础件已损坏,再进行大修已不能达到正常使用和安全要求的,修理费用高,在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的。
⑶ 属于淘汰机型,无配件供应来源。
3、报废审批:
⑴ 需报废的机械设备,必须由物资设备部对报废机械设备作出详细、正确鉴定,确认符合报废条件后,填写“施工设备报废申请表”,经总经济师、物资设备部负责人、清核人及技师签字,经总经理审批后做出报废处理。
⑵ 财务部对报废的机械设备的净值应一次提足后纳入折旧基金,报废的设备从固定资产帐上销帐。
⑶ 已报废的机械设备销帐后物资设备部统一处理,处理费用上缴公司财务部。
⑷ 已报废的设备作出标识不得重新用于施工生产。
第9篇 机械设备故障事故的应急救援管理
1、为有效防止突发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害。
2、各单位要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经常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排查设备故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
3、各单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并熟悉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及安全技术要求,严禁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4、应急救援措施
⑴ 漏电触电。若机械设备出现漏电触电现象,当事人应及时向工区负责人或应急小组报告,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若操作人员触电后,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实施抢救。
⑵ 刹车失灵。上坡时出现刹车失灵,不能脱档,松掉油门,靠边行驶,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打眼。下坡时出现刹车失灵,挂低速档行驶,不能将发动机熄火,靠边行驶,行驶至平坦的地方将发动机熄火,利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找人打眼。
⑶ 提升设备事故。当提升设备出现事故时,立即将现场人员迅速撤离,通知应急救援小组,组织人员对井架、电动葫芦(卷扬机)、联接件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
5、应急程序
⑴ 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事故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1小时。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同时,迅速联系119、120处理事故现场。
⑵ 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救援组,实施现场救援工作和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和损失加重,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⑶ 特大事故现场救援组到达后,根据省指挥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听取事故发生单位的汇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制定抢险方案,并按分工组织实施。
第10篇 机械设备润滑管理
在现代化企业中,随着设备高速化、高精度化、连续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润滑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很多机械设备的故障与润滑状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润滑工作已成为设备维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润滑对于防止设备劣化,延长使用寿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设备润滑管理工作要求做到:
一、确立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企业润滑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设置润滑管理的组织机构或专职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
三、按照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期、定量、定人)管理的要求开展设备润滑管理工作。
四、加强对润滑油(脂)的管理,严格实行润滑油(脂)的进货检验和润滑油的“三过滤”规定。
五、加强设备润滑状态管理,及时治理漏油,改善设备性能。
六、开展设备状态换油(按质换油)和润滑状态检测,预防设备故障,一改以往的“按期换油”为“按质换油”。
七、合理使用润滑材料,增效降耗。
八、开展废油回收利用,保护环境。
九、推广应用润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置。
十、搞好润滑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设备润滑管理水平。
第11篇 机械设备管理责任人岗位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颁发的各项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负责检查本项目施工中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落实整改。
2、协助分管经理编制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方案、规章。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复审工作,对违反机械操作规程的作业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4、严格执行公司的机械设备修理、保养、检查制度,掌握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并积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5、定期对现场机械设备实行安全运行检查,切实做好隐患整改工作。
6、负责参与对现场中小型机械的入场、安装、检测、验收工作,并做详实文字记载。
7、监督检查机械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工作,落实安全交底、安全检查、交接班等系列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原始记录。
8、积极协助处理现场机械事故,组织落实“三不放过”的措施。
第12篇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研究
建筑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3.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4.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像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