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2 20:30:01 查看人数:8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 1556字 16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58人
再别康桥徐志摩读后感 537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14人
高中再别康桥读后感 721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14人
中学生再别康桥读后感 2405字 26段 9分钟 13分钟 19分钟 290人
再别康桥读后感 798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98人
再别康桥初三读后感 573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86人
再别康桥读后感 791字 10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32人
再别康桥读后感 470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12人
再别康桥中学生读后感 576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77人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 925字 7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181人
再别康桥中学生读后感 305字 5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09人
再别康桥读后感 2329字 22段 8分钟 13分钟 18分钟 198人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 4970字 51段 17分钟 27分钟 39分钟 142人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 1406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75人
再别康桥读后感 1307字 7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82人
再别康桥读后感 899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52人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56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再别康桥》的读后感。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在此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丝,融汇在所书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的将诗人对康桥的的爱恋,表现的真挚、浓郁,读后感《《再别康桥》的读后感》。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匆匆的人们没有抬头仰望过西天那一朵凄美的云霞,有没有看到过一只轻灵的银燕在七彩的云幕下振翅翱翔,轻轻地没有一丝污浊的杂音。那就是他,一个洒脱不羁、柔情万种的浪漫才子,一个把人生演绎的轰轰烈烈的著名诗人。

漫漫的长飞,飘过大海,飘进伦敦,飘进那个久别的康桥。“在浪漫的国度里,接受诗的洗礼,放纵对美的追求,双膝跪地膜拜夕阳最后的辉煌和悲壮;彻夜躺在自然的怀抱里,拥抱着夜,拥抱着夜里所有美好的一切,在大地湿软的怀中睡去”,追求浪漫的人生,释放浪漫的激情,将它化作绵绵的诗雨,在漆黑恐惧的夜里给茫然的行人以沁人心脾的希望和温柔。

诗意绵绵,情意浓处,渴望爱神的垂怜。凄美的爱情伴随着风儿、花儿、鸟儿、草儿的低唱,伴随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伴随着舒曼的《梦幻曲》在优美的诗中上演。在矛盾、追求、挣扎、迷恋、折磨、逃避和斗争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恋爱狂想曲。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

康桥,就是英国着名的剑桥大学。1920年之1922年,这两年时间是作者在此学习。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所以他后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在回国的途中,他创作了这首诗。可以说,“康桥”两字一直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徐志摩在第一节写他离开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连用三个“轻轻的”,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诗人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走了!

第二节至第四节,描写了康河的泛舟寻梦。夕阳中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这些景物都出现在眼中。这段又用了暗喻的修辞方法将“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又将清澈的潭水比喻成“天上虹”。这种手法使这几段变得十分诱人美丽人。

第五、六节,作者借用“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是这首诗诗推向高潮。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第一段三个“轻轻的”形成首尾。

胡适曾经说过:“他的人生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主张。这首诗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徐志摩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悠闲中重拾徐志摩诗集,真的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灵魂的洗涤,特别是那首《再别康桥》。“康桥”的清新淡雅,“康桥”的美仑美奂,饱醮深情的志摩以无限的眷恋,描绘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心往的清幽家园。那片片西天的云彩也是作者的挚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朴实无华的句子,带给人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感受。别具一格的用词,使诗的意境更为精妙地体现,贴切而生动三个轻柔的动作加上“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诗中淡雅的忧伤像毛毛细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的心肺。

再读《别了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

再别康桥徐志摩

高中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有一首诗,独特美妙,有一首诗,世人赞颂;它就是《再别康桥》。读完这首诗,我有了很大的感触。

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句话很美,这首诗也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徐志摩为了康桥写下了这首诗每一句诗都包含着他对康桥的爱,如果你闭上双眼,这首诗的景象就浮现在脑海之中,如画一般。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在向他招手,彩虹似的梦在他心中,他遐想着在康桥的生活。他几乎忘记了自己要离开康桥,他希望自己可以放声歌唱。但他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只能在心中唱响那首离别的笙箫曲。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打扰康桥。他对康桥依依不舍,挥之不去的伤感一直绕在心头。

作者喜爱康桥的生活,迟迟不愿离去。我很喜爱这首诗。喜欢诗的优美,喜欢这首诗的深厚情感,更是为了我心中,那属于我的彩虹似的梦。

有一首诗,独特美妙,有一首诗,世人赞颂;它就是《再别康桥》。读完这首诗,我有了很大的感触。

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句话很美,这首诗也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徐志摩为了康桥写下了这首诗每一句诗都包含着他对康桥的爱,如果你闭上双眼,这首诗的景象就浮现在脑海之中,如画一般。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在向他招手,彩虹似的梦在他心中,他遐想着在康桥的生活。他几乎忘记了自己要离开康桥,他希望自己可以放声歌唱。但他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只能在心中唱响那首离别的笙箫曲。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打扰康桥。他对康桥依依不舍,挥之不去的伤感一直绕在心头。

作者喜爱康桥的生活,迟迟不愿离去。我很喜爱这首诗。喜欢诗的优美,喜欢这首诗的深厚情感,更是为了我心中,那属于我的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读后感600

中学生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05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再别康桥》读后感

“那榆阴下的一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诗中喻谭为梦,自有作者的追寻。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这篇散文《小石谭记》同样让我认识到:一谭如梦!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他最拿手的散文是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品。《小石谭记》作于唐元和四年,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柳宗元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横遭恶势力的打击,可知其抑郁愤懑。而他借游遣闷时所见的小石谭,虽位处荒郊,但能得到自然造化,毫无拘束地尽展风貌;其水,潺潺流淌而“如鸣佩环”,清清一泓而纤尘不染;其石,名具个性;其木,风姿迥异;其鱼,随心所欲;其岸,依水而曲......

其实,人世间,朝廷中,若能得此些许,勃勃雄心何愁不展,但人世多桀,与丑恶相对的美梦,实现起来却总是举艰难。其实人也源于自然,也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不应该把自己囚禁在狭隘的空间里。打开渴望理解的心锁,捅破心灵与大自然的隔阂,挣开一切内心的束缚与压抑,从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努力去追寻灵魂中那份最纯洁、最原始的净土。

但是柳宗元毕竟是柳宗元,当他在小石谭梦的影子前得到一丝丝快乐时,还是不能彻彻底底地忘却自我,小谭固美,却位处僻野,有怎能给乐众生?

唉,一谭如梦,乐难遣忧!我也只能这样感叹了。

《再别康桥》读后感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在此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丝,融汇在所书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的将诗人对康桥的的爱恋,表现的真挚、浓郁。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匆匆的人们没有抬头仰望过西天那一朵凄美的云霞,有没有看到过一只轻灵的银燕在七彩的云幕下振翅翱翔,轻轻地没有一丝污浊的杂音。那就是他,一个洒脱不羁、柔情万种的浪漫才子,一个把人生演绎的轰轰烈烈的著名诗人。

漫漫的长飞,飘过大海,飘进伦敦,飘进那个久别的康桥。“在浪漫的国度里,接受诗的洗礼,放纵对美的追求,双膝跪地膜拜夕阳最后的辉煌和悲壮;彻夜躺在自然的怀抱里,拥抱着夜,拥抱着夜里所有美好的一切,在大地湿软的怀中睡去”,追求浪漫的人生,释放浪漫的激情,将它化作绵绵的诗雨,在漆黑恐惧的夜里给茫然的行人以沁人心脾的希望和温柔。

诗意绵绵,情意浓处,渴望爱神的垂怜。凄美的爱情伴随着风儿、花儿、鸟儿、草儿的低唱,伴随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伴随着舒曼的《梦幻曲》在优美的诗中上演。在矛盾、追求、挣扎、迷恋、折磨、逃避和斗争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恋爱狂想曲。

一切都如他期盼的一样……

《再别康桥》读后感

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别是一番感叹。

徐志摩曾多次访问康桥,也曾写下数篇有关康桥的脍炙人口的文章,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他曾醉心于古老、宁静的学术之地康桥,在河光林色的康河,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可是在他最后所写《再别康桥》的诗作里,再也没有“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之情,也不再热切的希望再见游地,而只是悄然地的抒发着那种“绝对孤独”的感受,他是“轻轻地来,悄悄地来”来这旧游之地。

在这里,他要倾心关注的只是漫游康河上的情景。虽然看到的仍是“柳影”、“榆荫”,但心境不同,感受不同,就是那一泓绿波,也只是彩虹般的梦,尽管像新娘一样的美妙柳影,也曾在心中“荡漾”,可是,这个梦,也不是长篙撑一叶扁舟,溯洄上流所能寻找到了的。从康河上,目前所能找到的,不再是过去所曾愉悦过自己思想灵魂的灵丹妙药,而只是想“甘心做一条水草,在水里招摇”。就是那过去的满船星辉放歌的日子也已消逝,如今,康桥的夜晚,只是一片“沉默”。歌声息了,离别的笙萧不能静悄悄了,再也没有哪一位来为君奏一曲“骊歌”,就连白日满耳聒噪的夏蝉,也突然一下子沉默了起来。在这沉默的时刻,诗人感到的不是象远离家乡时的那种“魂牵梦萦”的别情,当然也不会生发出“重游”的迫切心愿了,诗人心头萦绕回首的只是毅然的悄悄离去的黯然情愫。

《再别康桥》读后感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我很早就读过,百看不厌。他的诗淡然悠远,却在美妙的意境中饱含着离愁和憧憬。仿若他生命的辉煌而短暂,便如这般“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那如新娘般的金柳也只在他的心头一晃而过,留下无限的情悠悠思悠悠,纵然他甘愿化为水草,那也只是揉碎在浮藻间的梦。

寻梦而来却悄然离去,心中有笙箫响起,夏虫沉默,康桥沉默,诗人沉默,我沉默……

慢慢读来,美好而伤感,我们的情思不由化在这浓浓的诗意里,随他而去。谁说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他把我们的魂魄都带走了,最后只剩遗憾和怅然……

此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清丽秀美的诗句,宛若轻柔委婉的一首歌,轻轻地唱来,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显得柔美悠远,难分难舍。

《再别康桥》读后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春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春雨也为我忧伤,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读徐志摩的康桥,竟有种说不出的无奈,一直都在用力的成长,不愿提及生命无法挽留的疼痛。世间脚步太匆匆,努力地想去拥有更多的辉煌和精彩,可惜我们却无法预知未来,人的一生总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记忆却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谁从谁的青春里轻轻的走过,留下了永生不灭的笑颜;谁在谁的花季里轻轻的停留,温暖了一世的相思;谁又从谁的泪眼中悄悄的消失,写满了遍体的忧伤。这世间,终究不是谁是谁的谁,因为谁也许不起谁,承诺太重也太世故,生命又如此脆弱,经不起折腾,不如轻轻的来,悄悄的去来的干脆。

回首眺望,三生奈何桥依旧,菩提树下谁还在手执锦书虔诚焚香?谁又在告别康桥,执妙笔书写一腔惆怅?非徐志摩也!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徐志摩的一生都生活在诗歌里,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就连毕生追求的爱情也如诗歌一样浪漫!我一直被徐志摩勇敢追求“爱”、“自由”与“美”的情操所吸引,他的诗作《再别康桥》更是经典到极致,浪漫的情愫令人神之所往,仿佛自己也来到了康桥,游于“星辉斑斓”的湖中! 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足以让人感受到康桥的静谧和安宁,念到这里,仿佛自己也如诗人一样,轻轻的迈动着双脚,轻轻地走在康桥上,生怕吵醒了熟睡的虫子和鸟儿,破坏了康桥的静谧和宁静。 太阳就快落山,我站在康桥上,可以看到西边天上的五彩云霞,余辉反射四周,河畔的柳树仿佛穿上了金色的嫁衣,就像一位夕阳下的新娘一样,美丽婀娜,风儿吹起她的衣角,她就这样在微风中向我走来,我陶醉着不自觉伸开双臂,朝她走近,走近,甚至就连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也是如此迷人,一直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陶醉了我的心智。

你看河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柔波中它随着流动的河水飘荡,自由自在忘情地舞蹈。这时,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水底的小草,只要让我静静呆在康河水中,我便心甘情愿地只做一棵无名的水草。 云彩和霞光的余辉倒映在水中,一阵风吹来,仿佛是被打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海藻间,像是彩虹的梦境。

我多么想“撑起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用小船载满一船的星辉,在星辉斑斓的河上放歌,但是我怕打破了今晚沉静的夜色,我悄悄的划着小船,在稀稀疏疏的月色中寻找着志摩当时划过的地方,听风儿轻轻在我耳边哼唱! 再美好的梦也有苏醒的时候,“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康桥沉默了,夏虫也为我沉默,“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见了,康桥! 我就这样沉醉在康桥上,我就醉在《再别康桥》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已。徐志摩的浪漫情愫实在令人折服,简简单单的词藻却能勾绘出如此生动静谧的画面,令人神之神往,欲罢不能。 我喜欢徐志摩勇敢追求“爱”、“自由”与“美”的情操,也爱《再别康桥》所描绘的浪漫景色给人带来的无尽享受。

《再别康桥》读后感600

再别康桥初三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再别康桥》。这本书包含了许多不同题材的新诗,如爱情,景物描写等,全部都由徐志摩所撰写。

虽然新诗没有公正的格式,但是这样才能更加表达作者澎湃的情感,这也是我特别喜欢新诗的原因。这本书中新诗的文笔十分优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和许多十分优美的字句。诗词的含意也非常的深刻,令人难以忘记。虽然这些新诗有一点难明白,但是这样做更加鼓励读者多加思考,多运用脑筋,来琢磨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和即明白作者的思路。

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新诗就是标题上的再别康桥,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这首著名的诗。我其实挺喜欢这首诗的。康桥其实就是现在的剑桥大学,因为作者十厉分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考进了这间大学。这首诗基本上是作者要离开康桥了,在回家的路程上看到了沿途的景物,因而表达对康桥的不舍。这首诗用了许多的修辞手法和很很多的视觉描写,描绘出他在回家路上所看到宁静,美丽的景色。加上作者更运用了首尾呼应,给全篇文章添加了美感。这首诗着明是有原因的:作者能够在描写平平无奇的景物时抒发极强烈的感受,在每一句中都能感受到康桥大学对他的意义重大和他对康桥大学的念念不忘。这首诗的意境独特,令读者好像置身其中。看这首诗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三年后我毕业时会不会对学校有同样的感觉呢呢?

虽然这本书字数不多,不太厚,但是他能表达的情感可能比一本厚它他十倍的书更多。

再别康桥初三读后感600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徐志摩的一生都生活在诗歌里,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就连毕生追求的爱情也如诗歌一样浪漫!我一直被徐志摩勇敢追求“爱”、“自由”与“美”的情操所吸引,他的诗作《再别康桥》更是经典到极致,浪漫的情愫令人神之所往,仿佛自己也来到了康桥,游于“星辉斑斓”的湖中!

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足以让人感受到康桥的静谧和安宁,念到这里,仿佛自己也如诗人一样,轻轻的迈动着双脚,轻轻地走在康桥上,生怕吵醒了熟睡的虫子和鸟儿,破坏了康桥的静谧和宁静。

太阳就快落山,我站在康桥上,可以看到西边天上的五彩云霞,余辉反射四周,河畔的柳树仿佛穿上了金色的嫁衣,就像一位夕阳下的新娘一样,美丽婀娜,风儿吹起她的衣角,她就这样在微风中向我走来,我陶醉着不自觉伸开双臂,朝她走近,走近,甚至就连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也是如此迷人,一直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陶醉了我的心智。

你看河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柔波中它随着流动的河水飘荡,自由自在忘情地舞蹈。这时,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水底的小草,只要让我静静呆在康河水中,我便心甘情愿地只做一棵无名的水草。

云彩和霞光的余辉倒映在水中,一阵风吹来,仿佛是被打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海藻间,像是彩虹的梦境。

我多么想“撑起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用小船载满一船的星辉,在星辉斑斓的河上放歌,但是我怕打破了今晚沉静的夜色,我悄悄的划着小船,在稀稀疏疏的月色中寻找着志摩当时划过的地方,听风儿轻轻在我耳边哼唱!

再美好的梦也有苏醒的时候,“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康桥沉默了,夏虫也为我沉默,“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见了,康桥!

我就这样沉醉在康桥上,我就醉在《再别康桥》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已。徐志摩的浪漫情愫实在令人折服,简简单单的词藻却能勾绘出如此生动静谧的画面,令人神之神往,欲罢不能。

我喜欢徐志摩勇敢追求“爱”、“自由”与“美”的情操,也爱《再别康桥》所描绘的浪漫景色给人带来的无尽享受。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再别康桥600字

再别康桥中学生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在此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丝,融汇在所书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的将诗人对康桥的的爱恋,表现的真挚、浓郁。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匆匆的人们没有抬头仰望过西天那一朵凄美的云霞,有没有看到过一只轻灵的银燕在七彩的云幕下振翅翱翔,轻轻地没有一丝污浊的杂音。那就是他,一个洒脱不羁、柔情万种的浪漫才子,一个把人生演绎的轰轰烈烈的著名诗人。

漫漫的长飞,飘过大海,飘进伦敦,飘进那个久别的康桥。“在浪漫的国度里,接受诗的洗礼,放纵对美的追求,双膝跪地膜拜夕阳最后的辉煌和悲壮;彻夜躺在自然的怀抱里,拥抱着夜,拥抱着夜里所有美好的一切,在大地湿软的怀中睡去”,追求浪漫的人生,释放浪漫的激情,将它化作绵绵的诗雨,在漆黑恐惧的夜里给茫然的行人以沁人心脾的希望和温柔。

诗意绵绵,情意浓处,渴望爱神的垂怜。凄美的爱情伴随着风儿、花儿、鸟儿、草儿的低唱,伴随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伴随着舒曼的《梦幻曲》在优美的诗中上演。在矛盾、追求、挣扎、迷恋、折磨、逃避和斗争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恋爱狂想曲。

一切都如他期盼的一样……

《再别康桥》读后感400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1925年(1928)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在轮渡上所写。

意境与灵感往往在一瞬间生成、泛滥,继而产生的激情总一发不可收;而被这种激情煎熬的、激励的、托起之后,也许就是千古的经典!《再别康桥》如何在那种环境中出炉不敢妄言,但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和波光里的艳影是不是勾起他对当年的旧梦,远去的缠绵或尽在咫尺的柔怀、感慨合二为一呢......潺潺水流之声,跃跃之荡之情怀,怎不叫人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一幕幕景象眼前掠过,虽景依旧,却人事全非。重寻旧途、旧欢,已是枉然。于是不能放歌,诸绪隐隐,暂且沉默。然,春风已起何惧秋波!那观不住的激昂只能换一种角度或方式,一吐为快!此时的沉默也绝非今夜的康桥,也就是今夜的康桥,绝非是诗人他自己也就是诗人他自己。此时此刻诗人近乎全陷入对往昔之种种之中。当诗人俯首醒来,恍然自己是在告别,进而使得诗的尾巴上涂上了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

诗的开篇便洒脱、轻灵、舒展。巧妙地连请出了三个轻轻的来配合走、来、招手、作别等动作,以肢体语言将一个飘逸、洒脱的诗人形象活脱脱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这里,轻轻二字蕴含着诉之不尽的依恋之情,道不尽的惜别之意,用轻盈的、温馨的笔触渲染了夕阳映照中康桥的宁静之美,更有此间人去春又回,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继而,诗人抓住了康桥这一景物中金柳、青荇和潭水这几个意象作为寄情,把对康桥的"依恋、惜别之情融入其中。河畔的金柳被比喻成新娘,美艳绝伦,荡起诗人心海的涟漪;河底的青荇也被诗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你无需猜疑,那油油的青荇就是在向诗人招手,不由得你不有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渴望;此间的静与动,微动与被情动,活灵活现.以情寄或情的微妙衬托出既朦胧又清晰的画卷。

注重文字的取舍、含蓄,注重艺术技巧,是早逝的徐志摩惯用的伎俩。他往往很会利用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巧妙地将气氛、氛围、感情和意象融为一体;更能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与其互换,使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限于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意念、艺术形式上,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恋而不贪,足能给人留下美丽的回忆,这大概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若能如此坦荡,落落大方,何乐而不为啊!

徐志摩再别康桥600字

再别康桥中学生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我很早就读过,百看不厌。他的诗淡然悠远,却在美妙的意境中饱含着离愁和憧憬。仿若他生命的辉煌而短暂,便如这般“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那如新娘般的金柳也只在他的心头一晃而过,留下无限的情悠悠思悠悠,纵然他甘愿化为水草,那也只是揉碎在浮藻间的梦。

寻梦而来却悄然离去,心中有笙箫响起,夏虫沉默,康桥沉默,诗人沉默,我沉默……

慢慢读来,美好而伤感,我们的情思不由化在这浓浓的诗意里,随他而去。谁说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他把我们的魂魄都带走了,最后只剩遗憾和怅然……

此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清丽秀美的诗句,宛若轻柔委婉的一首歌,轻轻地唱来,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显得柔美悠远,难分难舍。

《再别康桥》读后感500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29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再别康桥》读后感

导语: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

《再别康桥》读后感

暑假,悠闲中重拾徐志摩诗集,真的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灵魂的洗涤,特别是那首《再别康桥》。“康桥”的清新淡雅,“康桥”的美仑美奂,饱醮深情的志摩以无限的眷恋,描绘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心往的清幽家园。那片片西天的云彩也是作者的挚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朴实无华的句子,带给人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感受。别具一格的用词,使诗的意境更为精妙地体现,贴切而生动三个轻柔的动作加上“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诗中淡雅的忧伤像毛毛细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的心肺。

再读《别了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情,在此达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处的那一潭水,不再仅仅是一潭水,而是诗人美好情怀的溶合物。是斑斓多彩的,是有丰富内涵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热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现实与梦想,现在与过去,已如过眼烟云,飘然而逝。“我”极力的追怀,“我”想拥有那烂漫、甜蜜的生活。然而,当年的快乐、欢欣如今却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早期热烈的罗曼蒂克,如今已变成了轻烟笼罩般的伤感。不用送行,不用洒泪告别,甚至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将永远在诗人的心胸里长存,诗人的灵魂早已经和康桥融为一体了。

《再别康桥》读后感

康桥,就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1920年之1922年,这两年时间是作者在此学习。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所以他后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在回国的途中,他创作了这首诗。可以说,“康桥”两字一直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徐志摩在第一节写他离开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连用三个“轻轻的”,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诗人轻轻的来了,又轻轻的走了!

第二节至第四节,描写了康河的泛舟寻梦。夕阳中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这些景物都出现在眼中。这段又用了暗喻的修辞方法将“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又将清澈的潭水比喻成“天上虹”。这种手法使这几段变得十分诱人美丽人。

第五、六节,作者借用“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是这首诗诗推向高潮。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第一段三个“轻轻的”形成首尾。

胡适曾经说过:“他的人生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主张。这首诗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读后感

读过很多离别的诗,最喜爱的还是《再别康桥》。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加任何修饰的简单言语,充分体现出作者在离别康桥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让人读来感到格外的柔美,并流露出淡淡的伤感。

最初接触这首诗不是在书本中,是在电视播出的一档文化节目上,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深情地朗诵着,配着舒缓的音乐,变换着美丽的背景,我深深地陶醉在诗的意境中。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首诗的意义,但已被它轻柔、委婉的情调所打动。

再次听到这首诗是在语文课上,听到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课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年轻的徐志摩在英国康桥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美丽的康桥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英国上世纪浪漫主义的诗歌和其他西洋文学给予他熏陶。他追求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爱、自由和美的生活理想。而康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美妙结合激发出徐志摩的创作的灵感。他深情描绘康桥那无尽的自然美景,热烈赞美康桥灿烂的人文精神,深切表达对康桥的无限眷恋热爱之情。他满怀深情地对康桥说:你是我难得的知己。康桥让他的生命达于极致美的境界。

这首诗写的是徐志摩第二次来到康桥时而引起的一番感想。诗中的一字一句无不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惆怅气氛。在诗的开头处写的是向云彩告别,而结果是“不带走一片云彩”,虽然全诗字数不多,却已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尤其喜欢《再别康桥》中唯美的意境!第一节中的出现的三次“轻轻的”,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隐约听到诗人踮着脚尖走路的声音,给人无限的遐想,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轻轻的”巧妙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整体之美。同时,让读诗的人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再别康桥》,从寻梦,到告别,是诗,似歌,如画,是寻梦的挽歌,是离别的绝唱!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首诗,一段意境,我喜欢。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70个字,有5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7分钟,朗读时长27分钟,慢速需要39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领会1

打开书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停靠在我的指尖。我小声读它,似乎是走在剑桥那荡漾的河流,夏虫声音我伴奏。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哦,做梦!一个遥远的名字。徐回剑桥,但也有梦想是不是?他在剑桥的两年里,它是如此的悠闲。那时,他有他的理想,他的生活充满了,明天是充满希望的。本生活可以是那么的无助,他累了,伤心。

生活的确是一个如此残酷,会使自己一个人学习失去社会理想。徐志摩失去我们理想使他感到非常疲惫,而我失去了理想,竟是如此的迷茫。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抬头看着星星,对他们说,我想成为一名敬业的科学家。然而,我渐渐长大了,我开始明白生活不容易,也认识到了成为科学家的艰辛和成为科学作家的孤独。我开始怀疑童年的梦想,难道只是一个无知的孩子的妄想吗?

成为一名初级中学学生后,我开始没有时间去照顾儿时的梦想,眼下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的梦想成为了“考出好成绩”、“考进好高中”。童年的梦想是如此遥不可及,”不切实际”,在生活的重压下。

也许,当我真正完成“考上一个好高中”的梦想,梦想就会有另外一个等着我,我会更加遥远的梦想忘记,最终,平凡度过此生,这个梦想从来没有实现1天。我应该回去找即将逝去的梦?

“但我还是不能时代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自己一片云彩。”

艰难的生活面前,许选择悄悄地去,悄悄地离开了他的梦。我很愿意回去,找到丢失的梦想。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领会2

一柔神秘的云彩,一段星辉的回忆,一页“郊寒岛瘦”的史诗,一道穿越喧嚣抵达感性的阡陌。那榆荫下的潭,荡漾着一抹平静中的骚动;云般的隽就,山般的葱浓;是彩虹划破水面的绮梦,是康魂经久不化的见证。

她,穿越了楚辞的忧郁,穿越了千年的兵火,穿越了岁月的洗磨与浩劫。于茫茫林莽之中,于悠悠的诗人心中的康河之上,她以女神的姿势永远伫立;她的声音是明亮透彻、微微慵懒的一如鱼儿眼神;延续诗人的灵魂,成为无法破译的符号,成为雕嵌他心灵驿站图腾,永久不败。

康桥,是他灵魂圣洁的归宿,精神栖息的港湾。

康桥,渲染辉煌流泻甜柔的七色光把你的影子留住,曾经牵手而过的日子又一次漫上记忆的枝头,那么温馨的照片,每一次的抚摸都有真诚的泪流。

沉默,数个年头今晚沉默的康桥。所有无声的语言如今被一只心弦拔动成轰鸣的绝响,沉淀出了所有的昨天……多少失落的曲线在这里找到精神皈依的起点与终点,悠悠的漩浪,洗涤着他昨日迷茫的双眸。

康桥,逝去岁月正如极目处的一线山峦,若即若离,影影绰绰,以永恒的姿势温暖着双眸。而毕竟早已远去了,在伸手可及的距离之外,在跋涉可抵的距离之外。唯有切切的轻风最好,依稀把你的发香送来。

康桥,永远的康桥。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领会3

徐志摩先生(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先生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老一辈的文学家中,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青年朋友的喜爱。特别是他的著名诗作《再别康桥》,使得他简直就是浪漫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再别康桥》除了“那美丽动听的音节和诗人飘逸,洒脱的翩翩风度”之外,一个“再”字或许更能让我们有所了解。

在《再别康桥》之前,徐志摩曾写过多篇关于康桥的诗作及散文。在1922年,他第一次离开康桥时曾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后又曾写过《康桥西野暮色》,《康桥晚照即景》等诗,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康桥给志摩的印象及影响都是很深刻的。他是要从罗素才到英国的,用他的话讲是“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他的“书”没念成,因为罗素叫康桥给除名了,但他却留在了伦敦,后又到了康桥。徐志摩在康桥最初的日子应该说是有些寂寞的,同居几间小屋的张幼仪业已成为他的前妻,而且他“他在康桥还只是个陌生人,谁都不认识。”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曾这样写到“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条件。”他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康桥。他又曾这样表述“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康桥,我要算是相当有交情的。”康桥对徐的印象如此之深,更何况又是一位在“单独”时一起相处的朋友。这便难怪他不止一次的写到康桥,再一点,康桥对于他人生的成长的帮助也是巨大的。他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得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便是他前几次写康桥的感情由来:对康桥的留恋,对往昔的怀念是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别康桥》却不是完全相同的背景或单纯的感情。《再别康桥》是徐在1925年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于11月6日在轮船上写成的,在徐志摩的书信卷上看到致陆小曼的信(1928年10月4日在船上写)曾提到过要去印度的“为还几年来的一个心愿,在老头升天之前再见他(指泰戈尔)一次”,然后回沪。如若当时徐真的先去了印度,后回的国,则《再别康桥》应该是在从印度回上海的途中在轮船上所作。在这封信中,徐还曾写到“乘眉,我想你极了,一离马赛,就觉得归心似箭,恨不能一脚就往回赶。”由于思念,他是非常想念陆,并急切地想回国的,那么他又怎么会写出《再别康桥》这样深情难抑,洒脱而又缠绵的佳作呢?其实也不是难以理解的,正是对康桥留恋,怀念和对眉的思念这些矛盾的心里,使得徐对康桥的“告别”深情又不至缠绵,留恋又不失洒脱。像是一滴若即若离琼浆,想告别却粘着你的心。于是,才会有“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他的这一次重游不似往昔那般地沉醉,留连,于是便有几分轻松与洒脱。可是,毕竟如前面所讲,康桥给徐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开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勾起了他对当年的旧梦,那些缠绵的“宿愿”和“理想”的记忆。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诗人想再寻旧欢,注定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此时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桥”,是作者自己。诗人已完全陷入对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之中。当作者醒来,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别,使得诗的结尾便带上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于是,这最后的“挥袖”便带了几分无奈进去,诗人不愿带走一片云彩,那云彩想来便是那些梦,诗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心中(也许包括那些和泰戈尔一起的日子)。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在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艺术形式上,音乐的美和建筑的美皆融其中,这大约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冰心也曾经这样评价徐志摩先生:“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走了。别了康桥,别了徐志摩先生。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领会4

我回到家,捧起再别康桥这首诗,看起来。我眼角皱起,读着读着,我的眼里流出两挂细细的清泉,顺着脸颊滴在了地上,不由得想起了现在,心里很舍不得母校—铭新街小学。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们在这个学校同老师同学们一起玩耍的时间没有多长了,小学的时光正从我的手上悄悄的溜走了。没有多少天,我们就要各自奔向自己的中学。可是我却没有为这个学校做出十分伟大的贡献出来。望着周老师眼中的惆怅,我也不禁悲伤起来。从四年级转过来,周老师就让我多看点书,我先是很不认真的读。但是,在偶然中我发现了这首诗,我有些感触,但不是十分重视,可是在我的手中只有微小的一些时间和大家共处了,心里好些舍不得。

“那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作者眼中,康桥是那么的美,那么令人向往。在我眼中,铭小是我见过最美的地方。操场上的那棵粗壮挺拔的梧桐树,在树的旁边,是主席台,庄重又有气势。在主席台旁还有花儿,十分美丽,在花坛的芬芳里,我愿做一株小花。在校园的一角,有一排树,在树荫下,我们像小树一样茁壮的成长。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还剩三天,我们马上要离开了,想起那树荫下,想起那花儿,想起那朗朗的读书声,我怎么舍得离开它呢?可是,我必须了离开,在将来的时光中我要为母校争光。以后在领奖台上我会自豪地说一声:“我是铭新街小学的!”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领会5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夜、静的出奇!往日的喧嚣已被今日的寒流冲刷得支离破碎而荡然无存了。对于一个生活在还算繁华的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份宁静是难得的。在这片刻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你可以什么都想,放开思绪的疆马凭它任意驰骋;也可以什么都不用想,或者干脆全身心的投入到读一篇佳作中去,和作者一道感受心灵的默契而忘乎周围寂静的一切。因为此刻的心也平静得和这几乎凝固的静夜一样,可以把夜晚的安宁奉献给正在喧嚣中的人们。

深感知识结构很畸形的我,遗憾未拜读过多少徐志摩的著作,因而对他的了解也显得很寥寥。或许就是因“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每每忆起徐老的《再别康桥》耳畔又悄然响起齐秦《大约在冬季》里的开词曲:“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尽管徐老在文中并未因行文的音乐美而发出将泪拭去的安慰。但内心深处产生的强烈共鸣却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刻的我好像和作者一道已驾一朵云彩飘飞到康桥前。倚栏俯视时那种“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景又呈入眼帘。夕阳的余晖返照着水面,河面上象平铺了一层黄金。水中波光荡漾的艳影让人为之心动,在水底招摇的青荇、康河柔波里的水草、榆荫下的月潭、揉碎在浮藻间的梦伴随着满载的星辉,还要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悠闲和恬静得以淋漓尽致的流露。我感叹作者再见久违的“康桥”时并没欢呼雀跃,高歌一曲,而是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就站在康桥前用赤诚真挚的心凭吊那份眷念之情。因为有一种感受是无需用语言来表达也不能完全表达的。正所谓“至情言语即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别离的笙箫情调寥寂和凄凉,离别的惆怅与茫然,夏虫也为此沉默。然而为了珍惜这份故地重游的眷念和惬意他悄悄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此刻的这种失落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这种无需用行动来证明的心态又哪是那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所能替代的呢?所有的一切还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都归功于作者徐老那支生花的妙笔。即使抛开文中所运用的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难以品尝,而那清新优美的语言,柔美的音调、和谐协调的音节及流畅的行文;高雅的笔调和情景交融、物与我合的艺术效果并没因诗体具有的“音乐、建筑和绘画美”而显得逊色和微不足道。意蕴丰赡的意象描写把作者心灵情感的触动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出来。

徐老当时的心境和激情非豪放派诗人苏东坡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强音和雄浑豪迈,也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峰回路转的随意;不是婉约派诗人李清照那种“人比黄花瘦”的感伤和凄楚;也非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迷茫和矛盾。作者再别康桥时的沉郁感被心雨神的统一所负而没有琼瑶的花草月亮般淡淡的哀愁。此刻“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离别的感伤都在那些平淡而意奇的意象描写中显露完了。我终于寻觅到归有光那种“寄情言语即无声”的感觉而不由自主地折服在那简短的言辞中了。短短还不足两百字的影响力如此强烈,是徐老那种声情并茂的语言表现力和文字艺术感染力使之达到人文一体的境界。

再回味一遍《再别康桥》如同饮一杯甘醇的酒,细细品味便意犹未尽,心驰神往地追随徐老的思绪再次摇曳飘飞。我悄悄的读完,又轻轻的合上。真有些许“我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往何处去,没有人明了”的微醉。我在思索:徐老别的著作又会给读者留下些什么?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0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1500字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冶。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风平浪静,踏上归国的船只,行驶在浩瀚的大海上。这时候徐志摩会想些什么呢?

毕竟那是他曾留学的康桥,留下了他美好的回忆。在夕阳下,他走在河畔,看着那柔情似水的柳树,似乎如同夕阳中的新娘,望着水中的倒影,荡漾在心头。在徐志摩眼中那康桥的柳树是如此娇媚,而那柔波里的水草又是如此动人,那康桥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在那里徐志摩又留下了七彩的梦。不远万里踏上征途,到康桥留学,为的就是学有所成,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奔赴康桥后,却发现康桥如同梦幻一般美丽,“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康桥的一切事物就连那榆荫下的一潭,都沉淀着作者彩虹般的梦。可见作者对康桥是情有独钟。

但作者此刻不是奔赴康桥,而是远离它,带着对康桥美好的梦,渐渐离去,回首康桥,渐渐远去。美好的梦,轮廓渐渐模糊,只变成了一点,便也不久消去。回想起曾在康桥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现在却要骤然远去,留下的是无比的惋惜和忧愁。

或许作者不是为了写愁,只是为了安慰自己,留下纪念而写下这首诗。但从文中却表现出那样的洒脱和宽广的境界。挥手作别,那是作者的不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是何等洒脱,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泪沾衣裳,有的只是挥手告别云彩的潇洒与自然。

怀着忧愁,却能表现出潇洒与风度,忧愁不能占据整个心灵,是因为心境开阔,便能容纳忧愁。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我走进了徐志摩的诗,诗便是徐志摩的世界,他一生都生活在诗歌里,连他追求爱情梦想都像诗歌一样浪漫。我一直为他勇敢追求梦想和爱情与自由而感动。《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

一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看出了他的潇洒,刚念到这我便被诗人的诗所渲染,感觉变得和他一样潇洒,不为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事而变得忧伤。“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让我面对即将逝去的青春,即将面临的毕业,和准备说再见的同学产生了依依惜别之情。一幕幕的高中生活在我的心头荡漾,在康桥下,青荇在水底下招摇,我的心也逐渐宁静下来,读懂了诗人喜欢安静和追求自由。我也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为即将面临的高考定下目标,追求我美好的未来。仿佛让我走进你的世界,走进这宁静康桥,让我有追求梦想的勇气。让我明白不拼不博等于白活。即便前方的路坎坷,我也要有一颗宁静的心,闯过这大风大浪。

刚踏进高中的大门,我们都“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向往自由,向往新生活。我们迈着稳健的步伐,我们意气风发都怀着梦想。但是生活哪里总是如此如意。潇洒两字谈何容易。如刚进高中我们还为我们的成绩,一点小成就而沾沾自喜。一次次的考试,磨灭了当初的我们。看着同学一个个的超越自己。已经没了当初的潇洒,变得消沉了。但这并不是我放弃的理由。徐志摩也并没继续消沉。我最初的梦想不会“揉碎在浮草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当我念起《再别康桥》我又重新振作起来寻找我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在康桥里寻到了自己的路,我也会寻到自己的路。”寻梦,挣起一片长蒿。”

我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依然如此意气风发。我乘着成功号船,抵达成功的彼岸。夏虫为我沉默了,康桥也为我沉默了。但我还不能放歌,因为我不能骄傲。“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作者如此风清云谈,我也因如此。是啊,再美的梦也有醒来的时候,徐志摩醒了我也应该醒了。人应该潇洒,知识改变命运,但态度决定一切,心态要好。我一直被徐志摩敢于追求自由、爱情和梦想的情操而被吸引。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出作者的洒脱。再见了徐志摩,再见了康桥。我就这样沉醉在《再别康桥》的意境中,无法自拔。徐志摩的浪漫让人向往。

没错我就是要“招摇”。要潇潇洒洒的生活。态度可以决定一切,决不会因为一次失利而无法爬起来,我们要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困难只会是我人生的垫脚石。“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的,遇到困难我只会逆流而上,要有飞蛾扑火的勇气来面对困难,那怕遍体鳞伤那又怎么样。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不经让我想起孙悟空所说:“我欲成佛,天下无魔。我欲成魔,佛奈我何”的自信。

《再别康桥》给我带来不仅仅只是意境,还有那种追求自由的力量。让我意犹未尽,情不自禁把这首诗念了一遍又一遍。他在我伤心难过时又给了我希望,在我有点小成就时让我学会静心。简简单单的词句却有大大的能量。感谢徐志摩让我把思念化为动力,感谢《再别康桥》让我长大。

不知不觉把《再别康桥》读完了,让我感悟极深。我喜欢徐志摩追求自由、爱情和梦想的情操,更爱《再别康桥》的浪漫与安静。也谢谢《再别康桥》给我去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勇气。当我遇到烦心事,想起你总能让我静下来。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52位用户喜欢。

暑假,悠闲中重拾徐志摩诗集,真的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灵魂的洗涤,特别是那首《再别康桥》。“康桥”的清新淡雅,“康桥”的美仑美奂,饱醮深情的志摩以无限的眷恋,描绘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心往的清幽家园。那片片西天的云彩也是作者的挚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朴实无华的句子,带给人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感受。别具一格的用词,使诗的意境更为精妙地体现,贴切而生动三个轻柔的动作加上“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诗中淡雅的忧伤像毛毛细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的心肺。

再读《别了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情,在此达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处的那一潭水,不再仅仅是一潭水,而是诗人美好情怀的溶合物。是斑斓多彩的,是有丰富内涵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热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现实与梦想,现在与过去,已如过眼烟云,飘然而逝。“我”极力的追怀,“我”想拥有那烂漫、甜蜜的生活。然而,当年的快乐、欢欣如今却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早期热烈的罗曼蒂克,如今已变成了轻烟笼罩般的伤感。不用送行,不用洒泪告别,甚至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将永远在诗人的心胸里长存,诗人的灵魂早已经和康桥融为一体了。

再别康桥读后感500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16篇范文)

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我走进了徐志摩的诗,诗便是徐志摩的世界,他一生都生活在诗歌里,连他追求爱情梦想都像诗歌一样浪漫。我一直为他勇敢追求梦想和爱情与自由而感动。《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一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看出了他的潇洒,刚念到这我便被诗人的诗所渲染,感觉变得和他一样潇洒,不为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事而变得忧伤。“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让我面对即将逝去的青春,即将面临的毕业,和准备说再见的同学产生了依依惜别之情。一幕幕的高中生活在我的心头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再别康桥信息

  •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再别康桥的读后感(16篇范文)80人关注

    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我走进了徐志摩的诗,诗便是徐志摩的世界,他一生都生活在诗歌里,连他追求爱情梦想都像诗歌一样浪漫。我一直为他勇敢追求梦想和爱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