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16 14:00:02 查看人数:5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892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29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 1842字 6段 7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9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 254字 5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30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 668字 11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15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 940字 8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39人
呼兰河传第一二章读后感 1029字 8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12人
四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 265字 6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89人
读呼兰河传有感 1081字 8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70人
读呼兰河传有感 877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13人
呼兰河传三四章读后感 441字 8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61人
中学生呼兰河传读后感 722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53人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690字 9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62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 600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22人
呼兰河传5章读后感 611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48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 310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39人
读呼兰河传有感 897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18人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来了,在开头这几天,看了萧红姐姐的《呼兰河传》,这是“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全书共七章,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第一章: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第二章:民俗民风: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第三章:写与祖父的快乐生活。第四章:荒凉的家、荒凉的园子。第五章: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一个光棍,他古怪的性格。第七章:邻居“磨官冯歪嘴子”的苦难生活,卑微的活着。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写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特别喜欢这一段,几翻就翻到,快背得出来了,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如果童年的花园和爷爷带给了她许多的快乐,那么和她差不多年龄的小团圆媳妇那一章节,让人看得透不过气来!让人悲哀!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推荐大家有空读一读。

关于呼兰河传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4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以冬天开始,以死亡结束,让人不由自主地疑惑,这部以儿童视角来书写童年往事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苍凉?《呼兰河传》虽然是在以儿童的角度看世界,却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女性立场与生命悲剧意识。

首先,这部作品中萧红选择了一种童年视角表现出一种对苦难的直视,尤其是女性的苦难,对女性坎坷遭遇的关注和同情。卑微的地位和无常的命运经常将一些作为弱者的女性推入绝境。这些加诸在女性身上的磨难多种多样,而作品集中体现了三种,首先便是失子。像《呼兰河传》中的王寡妇,因为十月怀胎和生育的过程,无论孩子是男是女,女性都要比男性对孩子有更多的牵念,失子之痛成为了已为人母的女性的一种噩梦。其次还有受虐,无论是女儿还是媳妇,受虐的女性在作者笔下都是屡见不鲜的,就像妞儿玩久了就要被她父亲殴打,然而可悲的是,虽然女性一生几乎都要经历一些残暴的对待,在很多时候她们却要把这些传递下去,所以才十二岁得团圆媳妇才到胡家就被婆婆的“下马威”打的不成人形,在婆婆对道士的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对团圆媳妇所谓的下马威实际上是一种非人的折磨。这样受虐的直接结果便是很多女性的非正常死亡,《呼兰河传》中团圆媳妇的死几乎成了全书最喧闹却最悲哀的一个场景,在大家的围观之下,被开水烫得死去活来的小女孩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冯歪嘴子的媳妇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痛苦的生产也是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然而“传说上这样的女人死了,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是将要成为游魂的” 。作者虽然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却有意无意的聚焦在一代代女性所遭受的不平和苦痛,并加以毫不掩饰的呈现。

其次,选择这样的儿童视角也体现出了一种对男权社会秩序的恐惧和回避。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提到了自己与父亲关系的疏离,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大风气下,女儿总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照顾。在《呼兰河传》中作者写道,“正在这喊之间,父亲一脚把我踢翻了,差点没把我踢到灶口的火堆上去”。在作者的叙述中没有流露过多的感情,然而最悲凉的地方正是对这样不公平对待的习以为常与理所当然,在众多亲属中小说中的“我”只和祖父亲近,因为在祖父那里能感受到这个冷漠喧嚣的社会中唯一的人性关怀。“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在类似这样的语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流露出对童年的留恋。对作者来说不只有自身经历的一种关爱的残缺,在看过那些关于女性的人间惨剧,女性作为弱者所遭受的种种不幸之后,小说中的“我”总会不由自主的回避这种社会秩序。而作者选择这样的儿童视角也说明了对童年一种无忧无虑的心境的怀念,对这种社会文化形态的控诉与无奈。

另外,这种对秩序的恐惧与回避直接导致了小说主人公的一种自我隔离,体现在作品中就是一种挥绕不去的孤独感。一方面,缺乏应有的关爱,小说中作者并没有记录主人公与同龄玩伴自由自在的游戏,而是让她们都呈现出一种孑然一身的孤独状态。虽然《呼兰河传》中的“我”经常赖在祖父身边,但一旦缺少了祖父的陪伴“我”就会感到异常的寂寞无聊。作者反复写道,“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然而这样的荒凉也存在于精神层面。

萧红由于其早年失家、情路坎坷、病痛缠身的曲折命运和战乱频仍,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都使《呼兰河传》这部作品虽然采用童年视角,却表达出无限苍凉。在《呼兰河传》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在知叙事与限知叙事中自由转换,由于《呼兰河传》是一篇自传体小说,在这样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转换中可以发现体验自我与回忆自我同时存在于作品之中,使儿童视角蒙上了更多的成熟色彩。《呼兰河传》无疑关注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会现象。小说中的“我”虽然年龄很小,却对当地的婚丧嫁娶风俗礼节都了若指掌,萧红在作品中想要集中体现的是这个病态的民族和社会。作者将跳大绳说成这个地方精神上的盛举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在庙会上人们想拜娘娘庙却一定要先拜拜老爷庙更表现出了一种在迷信思想中也无孔不入的男尊女卑的思维,还有放河灯,看大戏,对这种种现象的描写都体现出作者站在女性立场上对这个病态社会的揭露与讽刺。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悲凉” ,不同于一种温馨童趣,萧红以儿童视角来书写当年在呼兰河城的生活却像是一首余音绕梁的时代悲歌。究竟是怎样莫测的命运,残酷的生活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童年的脑海中使整部小说如此苍凉?而在祖国的不知道多少个角落,曾经或是现在,那些贫苦的人们、弱势的女性在生活中苦苦挣扎却不自知。萧红自身的生命历程仿佛也在诠释着她笔下悲哀无奈的女性命运,但是她的人,她的作品却超越了时代至今仍深深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呼兰河传读后感270字

《呼兰河传》这本书给我展示出一抹凄迷的气质,一种卓异的风格。优雅而任性,伤感而婉讽,令人迷惑。这本书寄托了无乡的女子渴望回家的倾诉,包含了一个思想深邃的作家对国民新的反思与批判。

我感受到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无比热爱,怀念之情,刺激我对呼兰河,对后花园的想象。故乡虽然在万里关山之外,精神却在那里流连不已。

《呼兰河传》叙述了那份生与死的虚无:生,老,病,死。这种淡淡的忧伤与淡淡的虚无,自然而然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情绪基调。那份生命的虚无,自此飘飘渺渺,挥之而去。

呼兰河传读后感27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不算是一本很厚的书,但写了很多事。

这本书不光讲述了是萧红小时候的事,还真实的反映了旧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她的笔,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旧社会老百姓。

萧红来自东北,正在她来到上海,饱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变成冰块的时候,她遇到了鲁迅,鲁迅的慈祥让萧红心中的冰块逐渐融化了,并且使萧红拿起了笔写作。最后,萧红写出了《呼兰河传》。

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都是出自于《呼兰河传》。

但是,看完全书之后,我才能明白旧社会的黑暗,呼兰河的人是善良的,但旧社会的迂腐和封建使得他们的习俗害了他们。

当小团圆媳妇生病的时候,婆婆愿意花钱去请道士来"治病",这当然是出自善良,但是我们明白,道士做法又怎样能治病呢最后,小团圆媳妇,这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生病死了。

鲁迅先生所处那个年代,是动荡不安的,但是人们依旧是善良的,但是,善良的人们的人们依旧摆脱不了封建的枷锁,依旧不能抛开那些没用的甚至是害人的"土办法".

在这种社会中长大的萧红是寂寞的:妈妈对她是恶言恶气的,爸爸对她是冷淡的,奶奶会因为一些小时而拿针扎她的手指,只有爷爷对她是慈祥的。在那个时代重男轻女是十分明显的,生个男孩,家人会欢天喜地,生个女孩,家人会一脸嫌恶。你说,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萧红,怎能不孤独

所以在萧红四十二岁的时候,她就早早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了《呼兰河传》。

这本书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是多么幸福,更让我珍惜我此刻所拥有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了不用担心温饱是多么幸福。而且,也不能相信封建迷信,这样只能害了自己。

呼兰河传读后感200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最近在书店闲阅时看到的一部书平装版,样子很不起眼,却一眼迷上了身为书迷的我,这就是《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写的一部杰出作品,其作者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也是民国的才女,被誉为30年代文学女生。其作品是作家萧红以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为底本而创作的。书中的前四章描绘了呼兰河城人们的风俗人情,而其主旋律却麻木卑琐,单调,灰暗。

小说后三章则是以描绘呼兰河城人民为主,围绕《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描写。在他们的身上,封建社会的荼毒,苦难生活的折磨,使的这个边陲小城愚昧落后,《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更是让人不禁深思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而二伯则是让人感到中国人眼中的道义是否扭曲。但是我在冯歪子嘴上却看到了不同,冯歪嘴子顽强的生命力,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稍稍让人有了希望。人们应寻找他身上那生生不息,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在其作品中,对于我来说,莫过于祖父对我最好了,祖父带我玩好玩的吃好吃的,可当我像祖父求情求救有效,月团圆媳妇儿时,祖父却表现出漠不关己的表情。可能是封建人民内心早已麻木了吧。

书的开篇已经为文章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如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的。他们毫无方向,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了。作者在小说开头用名利而凝重的语言描绘了东北的严寒大地,铺天盖地的寒冷为全文,奠定了上文所陈述的情感基础。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却也是文学史上回忆式的巅峰之作,在那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困难,最艰苦的阶段,而萧红自己也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迷茫之中,于是她提笔写下此部传世之作。

小说在字里行间通过回忆家乡的风土人情,揭示了旧中国的扭曲,病态的社会现实,在童真漫不经心的回忆中,饱含了作者对封建思想下中国农村暴露的各种现象的否定。坐着鞭笞那些愚愚昧保守,苦中作乐的劳动人民,却也歌颂他们当中那些善良,淳朴,勇敢,追求幸福与光明的人们。

这部小说,它更诱人的地方在于像一首续篇诗,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却更像一部风采的水粉画,一串凄凉的挽歌。现在捧起这本精神盛宴,随作者萧红一起去走进三四十年代的东北小镇,感受那份特殊之美誉来自灵魂的震撼,汲取那冬日的温暖,阴雨的希望……

呼兰河传第一二章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便沉醉在这本书中了,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萧何的笔下,却写得如此生动独特。

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在连续三个月不下雨的时候,车夫和马翻过好几次车,而翻了之后,过路的人看着他们似乎也起不来,便来帮帮忙。有时因为拖不出马,而准备走人。但看看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过来再次帮忙,还不时的喝彩“噢!噢!”。闹得非常热闹,也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当这个坑淹死了猪后,有些人会把死猪拿去卖,并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说这是“瘟猪肉”,并且是在许多家长面前说的,便会被家长打。我看后,觉得萧红是在讽刺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让人感到凄凉、凄苦。许多人说过一些不会掉进坑里的办法,如:有的说拆墙,有的说种树,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真是他们的悲哀啊!

在萧红童年的后花园中,她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因此也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玩耍,快乐的……似乎干什么事情都是快乐而幸福的,而萧红的童年就是快乐而寂寞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茅盾曾经说过: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本经典的小说生动、形象地讽刺了人们的无知、愚昧,同时,萧红用了幽默的语言,描绘了如此让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她通过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非常沉重。在尾声的时候,萧红写了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的主人也不见了,让我读了,觉得更加凄惨、悲伤……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还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当中!

呼兰河传第一二章读后感800

四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四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

那“野台子戏”也很有趣:台上的戏子扯着嗓门喊,台下街坊邻里拉家常,如果一人嫌太吵说出来,立刻就还嘴说“这又不是你家的戏台!”如果还还嘴就打起来了。因为有习俗的约束(娶亲不能告诉女方),姑娘们都带上最漂亮的首饰。

一到了晚上,亲戚才可以送礼物。更有趣的是,问“看戏”的人演的什么戏,却一问三不知。

跳大神是最古老的习俗了:“大神”(和祭祀差不多)先“请神”,如果不“上身”(或“二仙”(他助手)对错了),就烧香点酒,再闹要上红布,再闹就杀鸡(再闹就不行了)。之后跳完后跳神者就拿了酒,染了布,煮了鸡。

从中我体会到了小城呼兰河那浓郁的习俗。

四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0位用户喜欢。

:作者萧红的童年故事,我只能感叹她一生的寂寞,对她的早死深感惋惜。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读《呼兰河传》有感》。

“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前段时间,因为《朗读者》的热播,我喜爱上了朗读,妈妈找来的这段话我很喜欢,后来才知是《呼兰河传》里面的。暑假里,我就翻出了这本书。

呼兰河是一座小城,坐落在我国东北。它并不起眼,孤零零地被人们遗忘。在这里,没有封建的剥削和压迫,也没有日本帝国主义那种血腥的侵略。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是寂寞的,在这里度过童年的《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也是寂寞的。她的坟墓也孤立在香港的浅水湾,正如茅盾所写的序言一样:“经过了最后的一次手术,她终于不治。这时,香港已经沦陷了,她咽最后一口气时,许多朋友都不在她面前,她就这样寂寞离开了人间。”读到这里,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

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前两张描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民风民俗。从第三章开始提及了自己,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分别描写了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这三个人物。最后的结尾略带着一些伤感,例如:“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微微颤了一下。《呼兰河传》一开始还看得比较轻松愉悦,但到后来就越发感到心情沉重。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思想也十分腐朽。比如“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团圆媳妇就是被迷信给活活害死了。她被狠狠打了一个月,还三次被扔到了滚烫的开水中,结果把她活生生地整死了。我怜惜她,为她叫屈,但作者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生活的时代不一样,无法用我们的标准衡量对错。她的婆婆和街坊们也都是“为她好”,肯舍大把的钱为她“治病”,热心地出主意,只是“照几千年传下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牺牲者。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立场,或许他们认为这是对的。

无意识违背了“照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团圆媳妇死了,有意识反抗着“照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萧红则以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寂寞的小城,怀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

对于这样一本书,我不能总结出什么。“以上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又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这是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的结束语。这个历经艰辛的女子,用儿童的纯真,用一颗孤寂的灵魂吟唱着童年故乡的咏叹调。留给世人的只是不尽的回忆。

公众号: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与其说《呼兰河传》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篇自传。书中那零零碎碎,并无干系的一则则故事,我仿佛看见了那个自由与痛苦并存的女孩;看见了那块喧嚣热闹却又贫瘠愚昧的土地。萧红文字的魅力正在于此,没有大肆的铺张渲染,但却一点一滴在读者心中勾勒水土、描绘人情。

萧红的命运注定是自由不羁却又坎坷多舛的。她的孩童时代是孤独的也是自由的。祖父是她唯一的“玩伴”,是唯一一个爱萧红,带给她温暖的人!他一手建造的小后园,成了萧红童年时的游乐场。那里没有纠纷,没有争吵,乐趣却藏在每颗草,每朵花中。那儿的春天,萧红拔白菜,摘黄瓜,采倭瓜花心,追蜻蜓,溜蚱蜢,赏蝴蝶,好不快活;夏天的傍晚时分,五六岁孩童的脸上全然不见了白白净净,唯见“关公上身”,满脸通红,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成了“金须老者”,这全是晚霞,哦不,是“火烧云”变的戏法;秋天,那充满乐趣的后园,就要封闭一阵子了,园中的花草,黄的黄,败的败,他们都倦了,园子也倦了,显得异常凄凉;冬天,大雪冰封了呼兰河,储藏室成了萧红那时唯一的乐趣,一冬天下来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在这白茫茫的世界中,这似乎显得弥足珍贵。

走出这片自由自在的乐土,《呼兰河传》展现更多的则是贫瘠的土地,愚昧的人性。

他们情愿为一个云游道士的破戏法,拿出200吊钱,也不愿花个一二十吊钱请个大夫。小团圆媳妇,便是在那封建社会中的受害者。她婆婆为使她“听话”便对她施暴,手段残忍至极,更使用各种迷信手段,将小团圆媳妇折磨致死。在那种社会中被迫害的人数不胜数,或许他们都和小团圆媳妇一样,成了封建,封建的牺牲品。

那里的人是孤寂的。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看热闹的机会,绝对抓住呆板枯燥的生活中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即使很少。就连大泥坑淹死了一头牲畜,也必然会引起一群人的围观,

生活中的繁琐小事也会引起一场唇齿间的战争。人们似乎永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安宁。

萧红以记叙文的清晰条理,抒情文的浓厚意境,以及娴熟的写作技巧,稳重而轻盈的文笔,铸成了其巅峰之作。萧红的一生很短暂,也被很多人诟病。但是我觉得“文品即人品”,通过文字,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纯粹的、善良的却又很可怜的姑娘。

呼兰河传三四章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1位用户喜欢。

读罢《我和祖父的园子》,不禁被那个天真、可爱、顽皮、淘气的小姑娘逗乐了,那自由、率性的园中“劳动”与满园“活”了的黄瓜、玉米、花、鸟都是那么自由。

惊讶于一个成人居然能写出这样灵动的文字,于是买来《呼兰河传》,看萧红其他的文字是否也如此灵气十足。

看了相关的原文,发现修改后的课文更加凝练,主题更加突出,看来编写教材的专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对作文的修改也有启示:要舍得砍去无关的枝节。

看到了我们曾学过的一片课文《火烧云》,也出自于《呼兰河传》。萧红的景色描写也是很美的。

书中交代了童年的萧红为什么老跟着祖父: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对她十分冷淡,母亲因为她的调皮对她恶言恶语,祖母不喜欢她戳自己的窗户纸用针戳她,只有祖父疼爱她,宽容而耐心地对待她。

书中另一个重点是小团圆媳妇的经历,她被残忍、狠毒的婆婆折磨致死,暴露了封建思想毒害下人们的愚昧、迷信、自私。与鲁迅笔下的国民性一脉相承。

整个呼兰河城里只有祖父是小萧红可依靠的,所以其中表达出了对祖父的怀念与童年自由生活的眷恋。

呼兰河传三四章读后感300

中学生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著名作家茅盾曾评价这本书:“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说到这,你应该会知道这本书就是二十世纪女作家萧红所写的“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呼兰河传》。它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清凉的人情小说,也是女作家萧红一曲哀而不伤的挽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住着女作家萧红,她从寒冷的冬天开始记录。也许,这段童年回忆对她的印象太深刻,至她长大了,还记得这段又伤心,又快乐的童年。

《呼兰河传》所描写的场景,事情都十分仔细。不说作者萧红的童年记忆全在上面,但我肯说,只要是记得的,只要是书上萧红写了的,都是十分详细的。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只有一个。”“有一次一个老绅士在泥坑涨水时掉里面了。”“来了风,庙子上的铃子格棱格棱地响。王寡妇的破框子虽不会响,但也会东摇西摆地作着态。”这几句话看似没什么特别的,但是这几句话和文章里的其它话都有一个重要的手法,也是许多人丢了的手法,那就是贵在写实。很多人看见文章要求是“写一篇亲身经历的事”,就拿生活中的一件事,把它改改改。原本的事就被改成另一件事了。这样一来,就成了编,这样是可以,但是写文章还是讲究原汁原味的好。当然,加点辅料,也就是好词好句来画龙点睛,会让文章变得更有趣。

读着读着,我发现了文章的另一个特点兼优点。

很多人和我一样,看见悲惨的电视剧、文章都会伤心。有时候这个“环节”过了,还沉浸在眼泪海洋里。这时,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事物来“治疗”一下我们。而作者萧红,每次在写完比较凄惨的段落或篇章以后,作者萧红就会写上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植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呼兰河传》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萧红的自传。独特的写法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阅……

中学生呼兰河传读后感800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假期里,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作品中描写了单纯的"我"经过几次大变故后,回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桩桩往事:伴"我"成长的大泥坑子,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后园,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印记;迷信鬼神的人们,给生了重病的小团圆媳妇举办各种驱鬼活动,最终白忙一场;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实勤恳,对主子从不怀二心?

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众多鲜活的人物当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她后来的婆婆花了好多钱买回来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骂她、打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怜的。可是,做婆婆的毕竟不能袖手旁观,请来镇上的人们帮忙。呼兰河镇的人们太纯朴善良,这个出了个偏方,那个请了个神医;但镇里的人们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药、热水汤驱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个人,被她们折磨来,折磨去,最后无人问津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呀!那时的人们真的是太愚昧!生活的平凡并不可怕,但知识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我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

故事的结局是凄惨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厨子也去世了,父亲母亲也不知去哪里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他的爸爸对他很冷淡而妈妈对他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他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因为在这花园里,他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样,而祖父很慈祥,永远不会不耐烦,因此在我眼里,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

相比之下,而那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没有萧红那么好了,他十二岁就送到在呼兰河这座城市里名声很好的老胡家,可谁知,这才十二岁的小姑娘,刚一送过来,天天拉车,晚上还得遭受婆婆的严刑打骂,不知身上有多少伤痕,最终年纪轻轻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老胡家,从此惨遭灭门。 看看,萧红在那么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只有祖父,这不令人很痛心吗?何况在当时,这样的生活还算是快乐,再来看看团圆媳妇,这么小就嫁人,不知耽误了自己多少的学业,浪费了多少的青春,再嫁过来后,还被婆婆如此虐待,丧失了一条无辜的小生命,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快乐,幸福,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爸爸妈妈呵护着,老师教导着,同学帮助着,和呼兰河传里的孩子们比较,我们的生活丰富得多,可是呀,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这一美好的时光,反而,动不动开口大骂,甚至动手,他们害了你似的,我想读完这本书你应该会有所启发。

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正拥有的东西:快乐幸福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初中800

呼兰河传5章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那深深文字,让我细细投入;那淡淡的文述,让我终有感触,那就是萧红用一特别手法写出的名著—《呼兰河传》。

这本《呼兰河传》是一本充满童趣、诗趣、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它里面的事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它讲说了萧红小时候一件件真实的故事。我最爱看第三章,它里面讲的是萧红五岁时,和祖父度过的快乐时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祖父去后院时,萧红把韭菜当野草挖了,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在田里,那时她是多么傻呀,可是祖父还是笑嘻嘻的,还耐性地给萧红细细讲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说明,萧红儿时过的还是非常开心的快乐的,因为她觉得有了祖父就行了。

萧红写的这些故事表达了许多感情,如:她觉得呼兰河这边的人都很可怜;她很怀念小时候的快乐;对有二伯的看法;对小团圆媳妇的同情和可怜……我觉得萧红最主要讲他们呼兰河那边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自己对他们的想法、意见,她主要想抒发她对她的家乡——呼兰河的思念。她的文字让我也投入进她的文字里去了,感受那儿的事、景、物,我只觉得除了萧红童年时,那儿的人都很可怜,使人一看,心感到酸酸的,为那儿的一些人感到难过。

最奇特算萧红的写作手法了,萧红的写法不像一些高手,用一些美文妙句写一长篇大论,而是用深深淡淡细细的文笔写得另有一番风味,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读起来别有味道。

我读了呼兰河传后深有感触,既感受到了以前年代的人是多么可怜,还学到了萧红写作手法,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受益匪浅,什么叫一举两得!

呼兰河传5章读后感600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高中的时候读过萧红的 传记,对其悲惨的身世有所了解,知道她是“民国四大才女” 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个,也了解到《呼兰河传》这部自传小说饱含作家的人生况味。

然而真当自己翻开这本书细细 品读时,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 无限寂寞凄凉、悲愁无奈,还 是着实令我震惊。 在小说里,作者追忆了家乡的 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融进了 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 记忆;用一种率直的真实、凄 婉细腻的笔触,真实、感人地 再现了呼兰河的乡土人情、风 俗习惯;并通过作者年幼时代 的生活和感受,反映出呼兰河 畔人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状态。

那些林林总 总的回忆,在纸上铺展开来,带给我们的,并 非童年美好怀想,而是一种时隐时现的寂寞 感,以及掩藏在这寂寞之下的沉重的悲哀。

《呼兰河传》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我刚刚读完了一本好书《呼兰河传》,它是由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茅盾先生曾经评价这本书说:“它是一部叙事诗,一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此书带我领略了二十世纪初东北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老百姓平凡而落后的生活。

我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了前三章,作者在祖父的菜园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这些趣事令我向往。因为城市的空气不如乡村新鲜,所以我连作者笔下那红彤彤、金灿灿的、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也看不到,真羡慕作者的童年生活啊!我也会因为作者的天真、顽皮而跟随她欢笑愉悦。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那其他人呢?当我读到第四章时,心情就逐渐沉重起来,因为后文讲述了一些人的不幸生活。我认为其中最悲惨的是小团圆媳妇,一个十二岁的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她和我年龄相仿,本该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玩耍,却由于她太过大方而不合传统“规矩”,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道人不断折磨致死。我十分悲愤,多想为她打抱不平,又无能为力!

而令我感触颇深的人物是冯歪嘴子,他幸运地和能干的王大姑娘成家了。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王大姑娘因为难产而死,留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出生嗷嗷待哺。我都觉得冯歪嘴子的日子没法过了,他既要照顾年幼无知的孩子,又要赚钱维持生活,根本就看不到光明。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乐观地带着孩子们坚强地生活,他尽全力把两个孩子照顾好,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执着追求。相比之下,我们是幸福的:冯歪嘴子的孩子出生在寒冷的冬天,但是因为贫穷连棉被都没有,而我们是在温暖舒适的空调房里呼呼大睡;他们在冰冷的磨坊里看着父亲劳作,而我们在温暖的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我们可能不富有,却吃穿不愁,相比之下,我们真幸福啊!

我不禁想起曾经学过一篇课文《生命生命》,文中飞蛾强烈的求生欲、瓜苗顽强的生命力令人动容,它们和冯歪嘴子一样,对生命负责,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磨难中的他们尚且如此珍爱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只要生命没有停息,我们就要拼命追求自己的梦想。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积极地面对它,因为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读呼兰河传有感小学范文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6篇范文)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呼兰河传》读后感10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呼兰河传信息

  • 呼兰河传读后感(16篇范文)
  • 呼兰河传读后感(16篇范文)90人关注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书里讲述了好多的祖父和我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我的收获,你就往下看吧。在东二道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无论是人还是 ...[更多]

  •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6篇范文)59人关注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 ...[更多]

  • 读呼兰河传有感(16篇范文)
  • 读呼兰河传有感(16篇范文)23人关注

    成年人在回顾童年之时,向来不是怀着轻松的心情的。更何况,萧红童年生活的呼兰河畔,善良的劳动人民如此的贫苦、无望、愚昧、麻木,不禁令人痛心。不难发现,那许多藏在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