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灿烂千阳的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29 13:30:02 查看人数:93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灿烂千阳的读后感 1017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19人
灿烂千阳高中生读后感 3092字 32段 11分钟 17分钟 24分钟 194人
读灿烂千阳有感 1279字 11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60人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 1259字 5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72人
读灿烂千阳有感 1625字 8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65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537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37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930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60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2008字 12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271人
中学生灿烂千阳读后感 799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84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760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56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548字 8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69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438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51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686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33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1442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2分钟 238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1916字 17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274人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 1188字 6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89人

灿烂千阳的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灿烂千阳》以两个女人的一生作为主线,讲述了在动乱中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更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惨命运。

莱拉是幸运的,从小在开明的父亲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随着房子被击中父母离去,她被希拉德救出,却又被希拉德设下的圈套误以为塔里克已经死去。她想逃跑,但意外发现自己有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她违心地嫁给了希拉德。但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她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那就是与塔里克还有孩子们在一起。

玛丽雅姆作为一个“哈拉米”(私生子)从出生便注定了一生的不幸,从那么期盼父亲的到来到去找父亲结果被远嫁到遥远的地方,离开了家,母亲因为她的出走而自杀,希拉德是个残暴专横的人,常常毒打她,也打莱拉。曾经与母亲娜娜在房顶看月亮,在树下看落叶,在河边钓鱼的日子只能是美丽的回忆,快乐只属于过去。最终,她选择自己一人承受杀人的惩罚不肯与莱拉共同离去。

命运让莱拉与玛丽雅姆相识,并同在一屋檐下受着希拉德的非人折磨,从最初的敌视到后来的亲密如母女一般,莱拉在玛丽雅姆的帮助下(与希拉德对打中打死了他)脱离了苦海,而玛丽雅姆却被执行了死刑。但是玛丽雅姆在最后是平静淡然的离去,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得到了莱拉与莱拉孩子真心的爱,她用自己的最后力气帮助了她们,她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而当莱拉回到玛丽雅姆生活的小村庄,见到了玛丽雅姆生前喜爱的毛拉之孙,并打开了玛的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与信,莱拉哭了,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的忏悔与道歉来得太晚了,一切都成为了迟到的爱。

《灿烂千阳》引领着我用眼、用心去领略这个国家的风景、人物、事件,没有机会也不大可能走到更多地方的我,使得书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使我这个井底之蛙能够读到并感受到那些未曾感受和经历过的体验。也许我还是不能更深刻的领会书中的内涵,还是无法想象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一切仍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肤浅的认知,但是,这已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与更纷繁复杂的命运。

初看《灿烂千阳》的名字,我错以为应该是轻松快乐的故事,当翻开书,一页页一字字地认真读过之后,便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了,虽然作者为这两个故事设置了还算不错的结局,但其中间的波折、痛苦、欺骗、暴力、水深火热却更让我记忆深刻。不知道灿烂的千阳是否能够最终照耀在他们身上,不知道风筝是否最终能够快乐地飘扬,只有祝福、只有祈盼。当经历了如此创伤的人们重新看见灿烂的太阳与舞动的风筝,那将是一幅更加美好与幸福的景象吧。

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高中生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92个字,有3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4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灿烂千阳高中生读后感600字作文(1)

《灿烂千阳》是胡赛尼四年后出版的第二本小说,出版之前即获得极大关注,2007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使胡赛尼由新人作家一跃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成熟作家。

《追风筝的人》是胡塞尼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霸占了《纽约时报》排行榜数周。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但是相对来说,《追风筝的人》的文字略显稚嫩。

玛丽雅姆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长大,被人称作“哈拉米”。她想上学,母亲却告诫她:“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母_,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亦_嫁给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_(塔里克还活着)终于被揭开。当莱拉再次看到塔里克时,多年前的梦想又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但是拉希德根本不可能放她走,终于在当天晚上多年来积蓄在心中的怨恨爆发了,拉希德想要杀死莱拉,玛丽雅姆为了救莱拉,杀死了拉希德。为了莱拉的幸福,玛丽雅姆一个人背负上了杀死丈夫的罪名,最终死在塔利班的抢下。但是却给莱拉换来了幸福。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灿烂千阳高中生读后感600字作文(2)

断断续续地把《灿烂千阳》看完了,家里还有很多书没翻,之所以选择这本,是在深圳培训时四川同事八卦到,她看完美国作者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时多次流泪,回家后本来也想看《追风筝的人》,但当时妖妖零在看,就只好选择了这本姐妹篇。

《灿烂千阳》英文名为a、thousand、splendidsuns.这本小说主要讲阿富汗战争时代两个妇女的悲惨故事,整个过程都交织着爱、恐惧、愧疚、赎罪、家庭暴力……

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私生女),从小被父亲抛弃,不能住在一起,但是她的父亲每周会来看她一次,那是她童年时代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直到有一天她自己跑去找父亲,而父亲明明在家却慌称没在,不来见她时,她的梦想才破碎,而刚好那天她的母亲因为玛丽雅姆的执意离开而自杀了。后来玛丽雅姆被父亲嫁给了拉希德,一个粗暴,常使用家庭暴力的男人。尽管多年后她的父亲来找她,请求原谅,给她留了书信及遗书,但直到最后玛丽雅姆都没给他机会。

莱拉是个幸福的女孩,可自从父母在内战中被炸死后,迫于无奈也嫁给了拉希德,同样承受着种种磨难,经常被丈夫打得死去活来。当有一次拉希德同样鞭打、折磨莱拉,甚至要致她于死地时,玛丽雅姆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后面用器具砸死了拉希德,并且为了保护莱拉和孩子们,她自己承担了所有罪过,帮助他们逃跑,最后被塔利班判处了死刑。玛丽雅姆的这个决定真让人震撼内心,那是多么勇敢的决定,用生命捍卫了友情和爱。

本人是个感性的人,平时看电视都容易流泪,可看这本书,并没有想哭的感觉,只是觉得沉重、心酸、压抑,同时也觉得自己能生活在和平时代,真是天大的幸福。

曾经有个梦想,能环游全球,首选阿富汗、伊拉克这些受到战争严重创伤的国家,可目前来看,路漫漫其修远兮!

灿烂千阳高中生读后感600字作文(3)

《灿烂千阳》是一本继《平凡的世界》后又一次深深感动我的书,感谢作者带给了我全然不同的感受,让我认识了阿富汗,让我去了解阿富汗人民所经历过的苦难,尽管这苦难或许只是一部分。

作者展示给我的是人性的光辉,人们心底埋葬的关于希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种子永远不会死去,终有一天,希望会萌生出嫩绿的芽,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两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带着不属于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摧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在不可宽恕的年代,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最终,自由与幸福抵达了穿越了战乱的莱拉,用玛利亚姆的生命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阿富汗,这使我十分震惊,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这么近的年代发生,这并不是过去,或者这还是未痊愈的伤疤。

我喜欢看书中字里行间传递给我的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毅力,她们有她们的信仰,或许我无法完全理解这样的信仰对她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隐约可以体会,信仰是她们身体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就像大脑,就像血液。但是令我十分悲痛的是宗教往往被用作成有些人实施残暴、谋取私利的幌子,但信仰本身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这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零星感受。我相信,它能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

灿烂千阳高中生读后感600字作文(4)

《灿烂千阳》主要讲了私生女玛利亚姆的童年生活在她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生日时因定期探访的父亲没有来接她,她便乘出租车来到她父亲家前,谁知父亲却不给她开门,无奈之下,玛利亚姆只好再坐车回家。没想到她妈妈娜娜在自家门前-- 一座破破烂烂的小泥屋前的大树旁上吊自杀,灵魂归天。

安葬好她母亲之后,她就被她父亲接到他的宅邸住下。没过几天,她就被迫嫁给喀布尔市中年鞋匠拉希德。以后数年玛利亚姆一共怀了6,7胎,但每次都以流产告终。与此同时,玛利亚姆受到的待遇日益俱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在她的生活中出现。

十八年后,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因形势所迫她亦被迫嫁给了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带着各自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一起经受着战乱的侵蚀,贫困和严重的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的悲痛与忍耐交织,曾经让她们相处得水火不容。后来又因为几件事让她们互相感动,重归于好,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相濡以泣。隐藏多年的骗局终于被揭穿,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他们又将归宿何方?

《灿烂千阳》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它,让我感动。

灿烂千阳高中生读后感600字作文(5)

《灿烂千阳》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里面展现了半个世纪阿富汗妇女所要忍耐的种种。个人,要忍耐饥饿、病痛的约束。家庭要承受战争的创伤、难民的流离失所。国家要忍耐前苏联、塔利班与美国的战争。这里描写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的悲惨经历,这更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历史。

卡勒德·胡赛尼以细腻的笔调再现了当代阿富汗妇女的悲惨生活,主人公的悲剧不仅仅是阿富汗的悲剧,更是人类文明的悲剧。阿富汗的很多妇女都喜欢戴布卡,布卡是一种束缚,它是对阿富汗妇女人性的一种束缚,她们只能通过布卡与外界的事物沟通。

这是对妇女的不公。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罪恶仍旧存在,战争仍旧肆虐,世界上的许多人民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理解。战争毁掉的不仅仅是一所所房屋,毁掉的是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毁掉的是人类的文明!战争让多少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我们能说这样的战争是正义的吗?!不,不能。那些打着正义的旗号发动战争的人,我想问问,你们是真的正义吗?!正义难道就一定得通过战争来取得吗?

看完了上面这几位作者的读后感,你有哪些感触呢?是不是也会向他们一样从这两位悲惨的阿富汗妇女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辉,还是对战争的愤怒亦或者是对于其中描述的那个落后世界的不满。自己也把自己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写下来吧。

读灿烂千阳有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7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读《灿烂千阳》有感

我不知道是否要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才能驱散命运带给她们的阴霾,但我相信,在那短暂的时光里,她们确乎就是彼此的太阳,是彼此最深的羁绊,是彼此的心灵之光。——题记

当昔日人声熙攘的城市只留下断壁残垣的时候,当耳边的笑谈被导弹的破空声取而代之的时候,当面包与牛奶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是什么在维系着人与人之间脆弱不堪的关系?我想,是羁绊。它如同灿烂的太阳一样,可以使人在乱世中汲取微薄却足以令人安心的安全感,可以赋予一个眼神以温柔的意义,可以使人同时救赎他人和自己。

战争——它夺走了莱拉所有的家人,夺走了空气中的欢声笑语,夺走了工作、食物和人们本应宁静的生活。空中飞扬的风筝被火箭弹和轰炸机赶出自己的领地,人们抱着自己同样瘦骨嶙峋的孩子匆匆赶往恤孤院。人们的命运被系在手枪的扳机上,一旦扣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暴力——“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头总是指向女人。”可除了面对拉希德的冷嘲热讽与无来由的殴打之外,玛丽雅姆和莱拉要面对的还有街上巡逻的塔利班士兵,只因他们那毫无道理可言的禁令。

但是,无论现实如何残酷,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总是能在层层绝望中找到稀薄的空气与贫瘠的土壤,生根,发芽。

从始至终,莱拉从未停止过向玛丽雅姆表达善意与爱。对于她的不公正,她包容;对于她的挖苦,她忍受;对于她的无视,她默然。这一切,只是因为莱拉心中认同玛丽雅姆的不幸:她暴躁的丈夫,她低下的地位,她无法生育的残酷事实——她那不公的命运。而玛丽雅姆从小到大所缺少的,恰恰是认同与理解。或许在她童年时法苏拉赫毛拉曾经给过她一些——可那远远不够,对于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来说远远不够。因此,当她意识到莱拉给予的善意与爱时,心中即便有再深的芥蒂,也难以继续存在。

而在最后,玛丽雅姆为了阻止拉希德的虐待,突破了自我的桎梏,做出了她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反抗时,是什么使她做出了这种“罪恶”的事情?“他已经从她这儿夺走太多,她不会看着他把莱拉也抢走。”“这么做的时候,玛丽雅姆突然想起,这是她第一次决定自己生活的轨迹。”我想,是她和莱拉之间的羁绊。是她们间的羁绊,使她挥下了那一锹,斩断了自己的迷茫。

除此之外呢?我想,是因为她还发现了莱拉生命中的希望。塔里克的意外出现像是迷雾中的一道光,穿透了莱拉浑浑噩噩的生活。玛丽雅姆深知,莱拉本不该这样,她值得不受任何人的侮辱与殴打,去更好的地方,过上没有士兵与导弹的生活。而她无法放任拉希德破坏这种可能性。因此,在他将要扼死莱拉时,玛丽雅姆没有犹豫地杀死了拉希德。在这一刻她们之间的羁绊使得玛丽雅姆放弃了自己,她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莱拉能有一个和塔里克一同度过的美好未来,一个不包括她自己的未来。

羁绊,可以使两个人成为精神上的共同体,可以让人打破桎梏。即使肉身消逝,它也仍然存在生者的心中。"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我不知道是否要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才能驱散命运带给她们的阴霾,但我相信,在那短暂的时光里,她们确乎就是彼此的太阳,是彼此最深的羁绊,是彼此的心灵之光。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去年寒假在家读完了《追风筝的人》,现在读完了《灿烂千阳》,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在读《灿烂千阳》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间的种.种奥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觉得,努力去试试,肯定会有点进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许能改变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导,这也是有可能的。书籍还是很好的,这个时代,书籍所起的作用,没有减少,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现,让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增强和提高。我们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结晶。批评和包容,使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品质。而现在,批评似乎多于包容,这需要平衡。和谐,是共存知道,但绝不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良方,和谐能解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问题,缓和人与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们的确需要先做到和谐,这是必须做的。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范文800

读灿烂千阳有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2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她们坐在屋外的折叠椅上,用手指从一个碗里拿甜饼吃。她们每人喝掉两杯茶,当莱拉问她要不要来第三杯的时候,玛丽雅姆说好。山中枪炮声连绵不绝,她们看着云彩飘过月亮,这个季节最后一批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黄色弧线。当阿兹莎哭着醒过来、拉希德大声喊莱拉上去让她闭嘴时,莱拉和玛丽雅姆交换了一个眼神。坦诚的、会意的眼神。在和玛丽雅姆这次匆匆的无声交流中,莱拉知道她们已经不再是敌人了。”莱拉和玛丽雅姆,《灿烂千阳》中的两位主角,她们之间有命运的纠葛,有过相互的仇恨,有友谊,有深深的母子般的情谊,更有为对方牺牲的勇气。而上面的一段描写我相信会是玛丽雅姆悲惨的一生中仅存的几份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感谢胡塞尼先生为我们描绘出那一个宁静、温馨的场景,此时,战争、时代、未来对我们而言都不重要了,仅这一份宁静,也值得我们在多年以后回忆起仍心怀感激,因为他让我们明白,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

莱拉和玛丽雅姆作为本书中阿富汗女性的代表,她们善良、坚忍、勤劳、坚强、勇敢,她们身上集合了阿富汗女性所有的美好品质,可她们也忍受着阿富汗女性们同样的痛苦。她们忍受着贫穷、饥饿、疾病,深陷无爱的婚姻,挣扎与家庭暴力之下,被社会不公平的对待。将她们全身包住的布卡非但将她们隔离与公平社会之外,也将她们的命运紧紧的捆绑在阿富汗悲伤而又凄凉的历史上。

小人物的悲惨人生恰恰折射出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的残酷,亦让我们明白,无论阿富汗头顶的风云如何激荡,只要她还在战争,人民就永远是最大的输家。玛丽雅姆输掉了父亲、母亲、爱情。莱拉输掉了青春、爱情甚至品德。而同样的,她们都失去了本该幸福的生活。然而我们的主人公仍选择了坚强地活着,隐忍甚至卑微的活着。单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向她们致敬。生,只有一次,死,也只有一次。死与生同样值得我们去珍惜。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终于在地坛顿悟,他说:“死终究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微笑还是哭泣,无论苦难或不幸是否已降临,只要太阳还在,它就会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不代表它没有过绝望,只是它还有希望,而人们,人们数不清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却常常被那一丝丝黑暗埋葬。如果可以,我希望,人们把每一个睁开眼睛就能看见太阳的日子当成上苍的恩赐。

然而,不可否认,要所有人都微笑着拥抱这个世界太难了。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战争、疾病、死亡、不幸。胡塞尼先生再一次努力试图让我们认识到,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它不是童话里永远盛开着玫瑰,永远充满着幸福与美满结局的城堡,它也不是与你我无关的遥远的圣殿,尽管我们如此卑微与渺小,尽管这个世界让我们觉得有些许陌生,但这就是我们的世界。你可以不接受它,可以责骂它,但你不可能对它置之不理,接受它,然后尽力为历史的前进尽一点我们的绵薄之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对莱拉和玛丽雅姆这样的许多阿富汗人而言,她们可以选择放弃她们的祖国,但她们无法拒绝自己的命运被时代或者说祖国安排。她们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在祖国这张大幕下,她们尽职尽责,安分守己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可是,她们并不是完全麻木的。她们默默地接受命运,却并非默许命运对她们的一切安排。那一张张落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灵魂是一朵向阳花,只要太阳照常升起,灵魂就不会凋谢。

莱拉和玛丽雅姆最后杀死了拉希德,一个有着阿富汗男人的残忍、自私、好色、虚伪、狡诈、冷酷等一切缺点的人。而她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玛丽雅姆被处以死刑。以善良来殉葬邪恶,这一让我们心疼的结局同时也让我们深思,旧的“阿富汗”死了,新的“阿富汗”何时会到来呢?《灿烂千阳》以莱拉怀孕作为结尾,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祝愿莱拉幸福,祝阿富汗和他的人民幸福。

太阳照常升起,怀揣希望,人世就是天堂。最后,让我以一句古老的阿富汗诗歌来结束这篇文章“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读灿烂千阳有感____初中范文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它叫《灿烂千阳》。《灿烂千阳》由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继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之后创作的。

《灿烂千阳》主要讲了私生女玛利亚姆的童年生活在她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生日时因定期探访的父亲没有来接她,她便乘出租车来到她父亲家前,谁知父亲却不给她开门,无奈之下,玛利亚姆只好再坐车回家。没想到她妈妈娜娜在自家门前—— 一座破破烂烂的小泥屋前的大树旁上吊自杀,灵魂归天。

安葬好她母亲之后,她就被她父亲接到他的宅邸住下。没过几天,她就被迫嫁给喀布尔市中年鞋匠拉希德。以后数年玛利亚姆一共怀了6,7胎,但每次都以流产告终。与此同时,玛利亚姆受到的待遇日益俱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在她的生活中出现。

十八年后,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因形势所迫她亦被迫嫁给了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带着各自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一起经受着战乱的侵蚀,贫困和严重的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的悲痛与忍耐交织,曾经让她们相处得水火不容。后来又因为几件事让她们互相感动,重归于好,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相濡以泣。隐藏多年的骗局终于被揭穿,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他们又将归宿何方?

《灿烂千阳》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它,让我感动。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我的心萦绕着淡淡的忧伤。

我知道这是看了《灿烂千阳》后的影响。

很久没有这么迫不及待看书的感觉了。在书店看到简单的书评和介绍我就买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这两本《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我很想了解阿富汗或者说伊拉克也行他们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女人们,那些可怜的女人。

昨晚早早洗了澡就坐在床上看了。我只看了两章。在刚看两页时我就深深地牵挂着那个叫玛利亚姆的小女孩的命运,看到她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时的天真、单纯和极度的幸福,我在想象那童话般的场景时心里却是隐隐地痛,为她将来可能的悲惨命运。

果然,她的美丽的肥皂泡破裂了,她最最最崇敬的父亲是个胆小鬼、伪君子,她自己并不是父亲心里的小宝贝而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她勇敢地独自寻找父亲的行为导致视她为唯一支柱的母亲的自杀身亡;她在父亲家里短短地寄人篱下的生活没多久就被父亲和他的妻子们许配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而她才十五岁。当妻子们张罗着说服她答应婚事时,她还那么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她伟大的父亲会挺身而出保护她反对婚事。可是坐在旁边的父亲除了痛苦的沉默没有任何表示,甚至最后面对眼泪汪汪的女儿的祈求,他只说了一句:“你别逼我,亲爱的玛利亚姆”。高大的泰山轰然倒下,美丽的肥皂泡彻底破裂。

我舍不得往下看,就像拥有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想慢慢地欣赏,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忍不住往后翻了两页后又赶紧回来,生怕知道了结果会影响自己看书的情绪。

还有要说的话。

我一般不喜欢看中国的小说,以前并不知道原因。后来以为是因为自己从来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对人的禁锢,那种压抑,以为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人很少能静下心来写一些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偶然在朋友桌上看到一本摩罗写的散文,其中提到中国的作家普遍缺乏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悲天悯人的大爱,所以中国的很多小说不乏细致、刻骨、深刻,但是总是有一种骨子里的冷漠。

于是我知道,我不喜欢中国小说的真实原因就是这个,那种刻骨的冷漠,那种刽子手般揭示阴暗的冷漠,让我每次看完都很不舒服。而俄罗斯的、欧洲的包括《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他们的作品虽然也有描写底层民众的苦难,可是我却能感受作者的那种发自心底的悲悯,那种情不自禁的对笔下主人公的温暖情怀。

《灿烂千阳》读后感600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08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光明似乎不舍昼夜地在我们身边流淌,或幸福地包裹着我们,或欢欣地在我们身旁腾跃,或就在你的掌心凝眸注视着你。许多人视若无睹,因为光明仿佛如此地廉价和唾手可得。然而,对于在过去30年的岁月里经霜沥雨的阿富汗妇女而言,光明是奢侈的,它永远在“屋顶之上”,在“墙壁之后”,近在咫尺地于睡梦中,远在天边地于现实里。这样令人心痛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她们的心灵,她们怀疑、愤怒、委屈、恐惧、自卑,她们逆来顺受、心存希望、孤注一掷??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示了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史,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女性的心灵发展史。

她们是焦虑的,幸福只是短暂地停留在她们的童年和“局部的”少年里,她们花季未到便要离亲迫嫁,承载着本不应属于她们的陌生生活,漫长的悲凄却似乎刚刚开始。主人公之一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私生子),对生父的极度崇拜和热爱导致了母亲的自缢,从此,在她生父一家的导演下,被迫嫁给鞋匠拉希德,但生活从此陷入可怕的家庭暴力。后来,另一个时代的人,可以称玛丽雅姆叫母亲的女孩莱拉在战乱中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后,亦被迫嫁给拉希德,陈旧而鄙陋的家族制度疯狂地压榨着她们,她们的血泪,她们的理想,她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弗洛伊德说过,“长久的沉积不可避免地致使绝望”。在无数恶劣情态的交织混杂之下,无法想象,她们是多么焦虑!她们在内心里已然成为了一个沉沦的疯子。

她们是顺从的,不顺从就意味着痛苦和黑暗的加剧,意味着不久将可能陈尸街头。于是玛丽雅姆无疑成了最具典型意义的男权牺牲品——“这么多年来,玛丽雅姆已经学会了横下一条心,忍受他的轻蔑和责骂,他的嘲弄和斥责。”而莱拉很快地步人后尘,是不是所有的阿富汗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多米诺骨牌?不顺从又能如何?内心的无助和无出路感使她们很可能最后只剩下生存的本能,或者“先活下来,再去寻找未来”?这样的命题推动着我们在不安中继续着胡赛尼给我们带来的“残酷的阅读”。

令人振奋的是,她们又是觉悟的。首先两位女性从角色的战争走向了和解,一开始,她们之间竟也充满着硝烟,但后来,由于同仇敌忾,她们终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团结,最强悍的觉悟在于后来——最为柔弱的玛丽雅姆的“终极爆发”——她动手杀死了家庭暴君拉希德。在那一刻令人震撼的寂静之后,多年的老墙终于坍塌,而绝地而起的烟尘之后,灿烂阳光正一米一米地透露出来??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关于阿富汗妇女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精巧恰切的隐喻、精湛的叙事能力、游刃有余的情节构筑技巧,向我们深刻而沉重地迂缓呈示,无处不在的诗意愈加使每一个热爱和平、渴望民主、呼唤和谐的人感到痛彻心骨的世纪之痛

主人公玛丽雅姆本来是个纯真可爱的女孩,带着梦想,义无反顾地追求着父母的爱,然而从她的十五岁生日开始,这一天,她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作为一个私生女,从小就受尽人们的鄙视和辱骂,随着母亲的自杀,本来定期探访的父亲也因为旧家族制度而虚伪地逃避。为了面子,狠心的父亲将她嫁给了咯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谁料玛丽雅姆七次怀孕却七次流产,渴望养育儿子的丈夫使她长期生活在家庭的暴力之下,加上战乱动荡的时代,使得她永远走不出生活的阴影。

十八年过去了,战乱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加激烈。少女莱拉也走进这个家庭,作为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少女莱拉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聪明有才华,有梦想,渴望爱情,然而,她青梅竹马的朋友塔里克举家搬迁,两个哥哥在战争中死去,而一枚火箭弹,送她父母上了天堂。在逃难的无奈之下,她只得也嫁给了此时已年近六十的拉希德。

于是,玛丽雅姆与莱拉,这两名阿富汗女子,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遭遇,忍受着家庭暴力的重压,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刚开始,两位妻子相互敌视,渐渐的,两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亲密无间。她们的友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国家的无情战火中留存,缔结了情谊,相濡以沫。然而,最终拉希德发现,莱拉的女儿竟是塔里克的孩子。而莱拉也发觉,当年告诉她塔里克死讯的人,竟然是由拉希德唆使并雇佣的。于是,他们争吵、打斗,残忍的拉希德竟欲掐死莱拉,危急时刻,玛丽雅姆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却毁灭了她一生的举动——杀死拉希德,在失去生命之时找到爱的归宿。

故事里每个人的前景都如此暗淡,每个布满灰尘的“布卡”下面都有一个受伤的灵魂,在心碎之后,还得忍受一次又一次的悲伤,那个时代,无数的阿富汗女性都在经历苦楚,然而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的悲痛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微光,人们依旧怀着向往去抗争,哪怕希望那么渺小,想必这也是这本书名字的本意。

同时作者胡赛尼对伊斯兰的宗教习惯也用了很多笔墨,特别是反复出现的《古兰经》里优美的诗句,通过小说让我们看见很多伊斯兰信徒的友爱和善良,使我们能够更好更正确地认识伊斯兰世界的古老文化。

灿烂千阳读后感800

中学生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84位用户喜欢。

这是一本关于阿富汗女性的小说,是胡赛尼的第二本著作,却是我看过的第三本。第一本当然是《追风筝的人》,然后是《群山回唱》,在我看来,《灿烂千阳》比另外两本都更揪心,更深刻,叙事性也更强。 看完后,思绪很久不能平静,对着kv发了好一会呆,脑海里全是玛丽雅姆和莱拉悲壮而坚强的身影。

玛丽雅姆,这个从小在乡村长大的哈拉米(私生女),在15岁生日那天因为母亲的死童年戛然而止,但母亲教给她的隐忍却伴随了她一生。在这个绝对男权的国家里,“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向北方, 男人责怪的手指永远指向女人。” 这种从小培养的忍耐性格,让玛丽雅姆面对父亲的抛弃,丈夫拉希德暴虐的性格可以一直默默的承受。而莱拉,虽然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却由于战争的炮火,将她曾经还算幸福的生活毁于一旦,战争不仅夺去了她两个哥哥的生命,也让她沦为孤儿,当得知心爱的恋人已死,为了肚里的孩子和他们的希望她毅然决然的同意嫁给了拉希德这个老头,从此两个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交织在了一起。莱拉因为出生环境的差异,虽然同样忍耐但更勇敢,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她的出现给玛丽雅姆灰暗的生活渐渐带来了曙光,就像玛丽雅姆临死前想的,“当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 为了这份爱和友谊,玛丽雅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仍心存感激。

什么样的国度和宗教可以让年过花甲的老人认为欺骗14岁的女孩嫁给他是为了帮她?所谓信仰,在炮火横飞的地方也不过是犯罪的借口罢了。女性出门必须穿布卡,必须有男性陪同,不能出远门,不能跟男人同一家医院治疗,不能工作,不能化妆,不能大笑,女人只是给男人生儿育女的附属品……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点恍惚,感觉像是发生在遥远的封建时期,这何止不是一个国度,简直就不是一个世界,而实际上故事的时间背景一直横跨到了2003年!战争让这个曾经美丽的国家面目全非,在这样的国度生活的女人又要承受多少苦难,背负多大的委曲才能生存?

《灿烂千阳》读后感600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灿烂千阳》通观玛丽雅姆和莱拉的悲惨人生,不难发现,她们的痛苦和灾难都根源于父权制通过社会和家庭给她们施加的压迫。“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法律是男人的法律,政府是男人的政府,国家是男人的国家”,女性的地位被父权制度所歪曲,处于远离父权文化和话语中心的边缘地位。她们生活在男性的阴影和淫威之下,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从而使她们的存在仅仅只是一种“作为符号的妇女”,而不是真正意义的自我存在。她们试图反抗,可是“在父权制下,孩子和母亲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依附于男人的地位。并且,由于男人的这一重要性不仅仅是社会性的,还涉及她的依附者赖以生存的经济权力,男性在家庭内部的地位,无论在物质或意识形态上,都是十分稳固的”。强大而稳固的父权制让作为个体的妇女无法也无力抵抗,最终陷于女性自我和本性迷失的泥淖之中。玛丽雅姆和莱拉的遭遇折射出阿富汗千千万万蒙着面纱的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是阿富汗所有苦难和灾难的缩影。

纵观整部小说,太多的痛苦和离别、暴力和流血、痛苦和灾难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玛丽雅姆被枪决更是给人一种悲切甚至悲壮的感觉。然而,故事的结尾也给了读者希望:战争结束了,和平重新降临这个国度;干旱结束了,大雪昭示着绿色和丰收。最终,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被推翻,民主政府上台,平等和自由开始降临这片饱受了30年灾难的土地。莱拉最后也逃脱了拉希德的魔爪,与塔里克结婚,享受与孩子一起的天伦之乐,重新获得了自由和幸福,恢复了女性的自我和本性。诚如鲁枢元所说:“女性的真正解放,在于恢复女性长久以来被压抑、被扭曲的天性,发扬女性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优势。这表现为:大地崇拜的女性精神,护佑万物的女性伦理,充满感性与温情的女性思维。”

由此可见,阿富汗妇女一定能够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与男子地位平等,在阿富汗的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灿烂千阳读后感优秀范文800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灿烂阳光》——这是一本很场景感的书,作者对场景变化以及人物描述非常贴切,随着一行行文字,一付付画面在眼前真实展现。对阿富汗长达30年战争历史了解甚少的我或者你,舒舒服服窝在沙发上,就像看一部轻松电影看完这本书,毫不费力。

1、 在谎言揭穿之前,私生子玛丽雅姆有个疼爱她的父亲,每周一次带着微笑和礼物探望住在乡下泥屋的母女。

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

而她的母亲娜娜则对此嗤之以鼻。娜娜以前是扎里勒家的女佣。在怀上玛丽雅姆时,娜娜被父亲的三个妻子赶出了家门。娜娜告诫玛丽雅姆:有钱人总喜欢说谎,别中了他的迷魂汤。

可当时还年幼的玛丽雅姆并不能理解娜娜的意思,她爱着她的父亲,因为他带来多彩的世界。

他拥有一家电影院,玛丽雅姆从未见过。但在她的恳求下,扎里勒曾经向她描绘过它的形状,所以她知道电影院的正面是蓝色和棕色相间的陶土砖,还知道它有一些包厢座位和格子状的天花板,推开两扇摇摇摆摆的门,里面是贴着地砖的大厅,大厅里面有些玻璃橱柜,展示着各种印度电影的海报。每逢星期二,儿童观众可以在零食部得到免费的冰淇淋。

怎么样,我相信一座漂亮、富有人情味的小镇电影院已浮现在你眼前。你是不是很想去呢?会有机会的,我相信。

《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我是先看完《追风筝的人》再看《灿烂千阳》的,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灿烂千阳》读后感300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莱拉,读过书,受到过她爸爸关于女性应该平等的思想熏陶,在当时算是比较前卫的思想,为了塔里克的孩子,甘于嫁给暴虐的大叔拉希德,有了第一次抗争逃跑虽然失败。生了第二个孩子之后,感觉也慢慢死心了,毕竟在那个环境下。碰到了塔里克,知道了当初的一切都是骗局,随着玛里雅姆的自我反抗牺牲,莱拉跟塔里克去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地方。当国家有了一丝复兴的希望,又燃起回到故乡落叶归根的想法。这是一个内心有思想火苗的女性,她的结局算是比较让人欣慰。

玛丽雅姆,悲惨的身世,导致了在拉希德家忍受了几十年,变成一个传统的阿富汗女性,自卑的身世,对父亲懦弱的绝望,她只能依靠拉希德,忍受着各种折磨。因为孩子,跟莱拉才相知相熟,以致于后面为莱拉牺牲。一开始是懦弱的,自私的,当她锤死拉希德的那一秒,她应该释然了,几十年的压抑屈辱释放,为了孩子不憎恨于她,也为了给莱拉母子们一个没有顾虑的未来,选择扛着。心痛并且敬佩这个角色!

扎里勒,懦弱不敢承担责任,害怕影响他的名声,放弃了他的女儿玛丽雅姆。虽然最后提到他一直在忏悔,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他内心其实非常爱玛丽,只是他的懦弱导致了很多事情的抉择都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人一直活在自己的道德审判下,中间他去找女儿,好像也是因为他的几个老婆去世了吧,没人给他压力了。希望我们不要做一个逃避的人,just face it,从心。

拉希德,不做评价。捏造塔里克过世骗莱拉给他生孩子,挺恶心的。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当时社会的产物。暴虐。

阿富汗战乱一直是在电视新闻听到过星星点点,读完这本书很庆幸处于和平的社会环境,虽然有一些体制还有环境的不足,那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努力。

《灿烂千阳》读后感600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4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38位用户喜欢。

我是先看完《追风筝的人》再看《灿烂千阳》的,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 (读后感 ) 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间的种种奥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觉得,努力去试试,肯定会有点进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许能改变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导,这也是有可能的。书籍还是很好的,这个时代,书籍所起的作用,没有减少,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现,让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增强和提高。我们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结晶。批评和包容,使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品质。而现在,批评似乎多于包容,这需要平衡。和谐,是共存知道,但绝不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良方,和谐能解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问题,缓和人与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们的确需要先做到和谐,这是必须做的。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能照亮这片苦难的土地?能温暖这些冰冷彻骨的心?

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都逐渐走出了那些深切的苦难之后,这些被我们遗忘或者根本就不熟知的无法想象的苦难的时空,只能让我们记住两个字——感恩。

关于不可宽怒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哎是真的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耳畔萦绕着安果曼的诗句: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打开鸟笼我可以操出失去欣喜地鸣一段诗我并非脆弱如微风中颤抖立柳树,我是个阿富汗女人,而我一定得哭泣。

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16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心怀灿烂 无畏前行

“这本书,关于不可饶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磨灭的爱。”

——题记

在亚欧大陆的西南一隅,有着这样一个国度——她地处文明的十字路口,千百年来不断经受着蛮夷的铁蹄凌辱,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却一直未向命运低头,未向历史屈服,这个地方,叫做阿富汗。这里的人们,纵然身逢乱世,却亦如他的祖国母亲一般,无畏、坚强、满怀希望。本书的故事,就从这样一个传奇却悲凉的国度展开,而故事中的两朵双生花,也正是无数阿富汗女性的缩影。

玛利亚姆、莱拉,两个素昧平生的女人,两个平凡至极的阿富汗女性。她们在社会剧烈动荡变迁下相识,在携手反抗命运的不公时相知,在自我的救赎中相惜。这是国家与时代悲剧背景下两个小人物的挣扎,这是关于人性与爱的探讨追寻,这也是写给阿富汗女性的颂歌。

玛利亚姆是当地富豪的私生女,从小和对男人丧失信心的母亲生活在城郊的破石屋中,期待着父亲每周一次的探望。直至她探访父亲被拒之门外,母亲自杀,她被迫嫁给了猥琐恶毒的中年男人,绝望的婚姻让她麻木,因无法生育频遭家庭暴力的命运,让她心如死灰……

而相比于玛利亚姆,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莱拉,似乎永远和她身处平行线,永不相交。她曾经拥有幸福的家庭,知书达理的父亲和美丽善良的母亲对她的关照无微不至,也拥有与青梅竹马塔里克之间的爱情,然而一切都被战争摧毁。家破人亡之际,她被同一个中年男人救下,强迫莱拉嫁给他,为他生子。为了自己肚子中塔里克的唯一纽带,莱拉忍辱负重,瞒天过海,一边和大自己二十岁的玛利亚姆一起与男人周旋,一边保护着自己的孩子,用母爱呵护他们成长。

直到男人的暴力将他们逼到了生死关头,曾二十余年忍辱偷生默默遭受折磨的玛利亚姆为保护莱拉和孩子,杀死了施暴者。她克服了自己人生的梦魇,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玛利亚姆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向塔利班招供,为莱拉和孩子们掩护,大义凛然的走向刑场。而莱拉的聪慧和坚持最终有了回报,她的青梅竹马塔里克在多年折磨之后回来找到了她,与她和孩子们离开了阿富汗,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很难想象,这些事情延伸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个在我们看来和平安定的时代。暴力与血腥,歧视与压迫,在这颗星球上从未停止。

玛利亚姆从莱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没有的勇气,智慧与爱,这些是与二十年前她母亲教的“忍耐”完全不同的东西。一个历经黑暗仍能望见光明的人,内心深处总是怀有希望。而玛利亚姆,也在莱拉最需要的时候,给了她母亲般的关怀。这两位女性的命运紧紧纠缠,又转瞬分道扬镳,空余一声悲叹!

细细推敲,莱拉的运气比她的努力更具有决定性。她有幸从战争中活了下来,碰巧被玛利亚姆所救;她的青梅竹马也幸运地安然度过几年的时光,死里逃生后也没有因莱拉嫁给了老男人并生了孩子而嫌弃她,给了她幸福。想来,莱拉宝贵的聪慧和独立人格并未给她救赎,她仍要等待王子的拯救。在这悲惨的时代,在这个女性沦落为生育工具的国度,现实中的背叛和抛弃才是故事的主流,而那无数隐藏在布卡下的压迫灵魂,又是多么渴望阳光!

所幸,现实并未抹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与追求。

莱拉的父亲说,这个国家将来对有知识储备有教养女人比男人更加需要。在这个男性霸权的时代,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体现了人民的开明或是愚昧,展现了社会思想的进步或是落后。玛利亚姆和莱拉的故事,折射出在极权和宗教信仰国度里,女性艰难的生存处境;反映了在固化思想毒害下,对女性自由的紧紧束缚;更暴露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征程,还有很长很长的路途……如今,我们虽生活在这相对平等幸福的环境,但请不要忘记,处优而不养尊,宽容而不纵容。世间仍有恶魔在游荡,剥夺着女性的自由与平等,压榨着她们的青春与活力。

近日,me too的燎原之火也蔓延到了中国。曝光的一出出悲剧之下,反应的是社会对女性的冷漠,惊讶之余倍感心痛。女孩遭到猥亵,却被护士警察质疑“为什么要穿短裤?”“为什么要走夜路?”多少年轻的生命,在她们青春之火燃烧的最热烈之时遭到玷污,从此怀疑自己,萎靡不振。她们不是缺乏控诉的勇气,而是说出来,也只会被社会忽略,被男权扼杀,当事者仍然逍遥法外,独留弱者绝望神伤。

“喀布尔的每条街道都让人眼花缭乱,埃及的商旅和车队在这里横穿,没人算的出,屋檐上悬挂过多少轮皎洁的明月,更数不清院墙外,那一千个灿烂太阳。”这是十七世纪的印象派诗作,同时也是本书名字的由来。古老的阿富汗,文明交加却暴力丛生,正如此时此刻,无数个玛利亚姆忍受着类似的暴力和屈辱,也有无数的莱拉,怀着梦想在战争与动乱的焦土上负重前行。

我们应该相信,社会总是在前进,向着人性的真善美迈步。纵有千百夜魇阻挡,生活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孤独的信徒,也终会在薄雾蔼蔼的祷告中找到灵魂的救赎。

《灿烂千阳》,献给所有为爱坚守,为爱抗争的人!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灿烂千阳》。依旧如读《追风筝的人》一样,开始是一种对异域截然不同命运的窥探,最后却是无比的震撼和慨叹。不过,两者应该还是有区别的。我个人认为《追》是一个故事,《灿》则是一个社会。故事可以很精彩,很动人;社会只能是真实,真实得残忍。

“灿烂千阳”这个名字,很不错。来自于四百年前的一位叫做穆x的诗人的诗句:“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本是诗人最慷慨的盛誉,可它怎能敌得过时间的变迁,敌得过人的欲望呢?战争,爆炸,袭击冲突,政权更迭,难民营,对妇女的压迫制度,饥饿,颠沛流离。书中的种.种,让谁都相信,“纵然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也不足以再用它金煜的光芒去照亮它阴影憧憧的洞穴,用它稠浓的温暖去掂量它罪恶砭骨的凄凉。”是的,美好的历史,在现实面前,只能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这点,我坚信。

两个主人公,都是极其不幸的,但相较而言,我更同情玛丽雅姆。莱拉有过幸福少年时代,尤其是与父亲和情人塔里克的相处,更是留下了永远的甜美回忆。莱拉也有依靠,或是等待,无论是她和塔里克的私生女,还是她和拉希德的儿子,都是她生活的依靠,抑或希冀。莱拉更有幸运的结局,和自己相爱的人相守,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以完成父亲的遗志。这一切,玛丽雅姆都没有。作为私生女,玛丽雅姆从一出生,就失去了一切,没有幸福,没有未来。如果她能遵循母亲那番“幸福不可得”的教诲,也许悲惨会来得晚一些。可是她幻想了,幻想着家庭,幻想着幸福。结果呢,母亲自杀,父亲匆匆把她嫁人,或者说是丢弃于人更为恰当!当然,如果能生个孩子,哪怕是女孩,命运还是会有转机,可是偏偏又是习惯性流产。至此,悲惨命运彻底沉入了地狱深渊,永无天日。

莱拉的遭遇,让我冷冷的悲叹,可玛丽雅姆的一生,却让我静静地生疼,无论是她和父亲的关系,还是她最后做出的选择。说实话,对于他父亲扎里勒,我很难理解。一边,将女儿弃养在泥屋里,绝情而残忍;一边,又是每周四准时探望,小礼物,讲故事,钓鱼,那么温馨,那么美好。一边绝决地将女儿弃之于人,一边又在生命的最后,跑到女儿家门口,苦苦地等待。扎里勒最后的那封信,让我差点掉眼泪,也让我突然明白了,扎里勒之前,其实是始终怀有赎罪的心的,可是赎罪求的是心安,它不能等同于共同生活,更何况,那将对现有的身份、地位、家庭带来怎样的冲击。

玛丽雅姆最后勇敢的选择,冲垮了我所有的坚持。为了挽救莱拉,她会用铁锨结束了拉希德的生命;为了成全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生活,她会去法院自首;而走向生命的最后,面对砍头,书中如是写道:“当她即将离开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这到底该是怎样的一种蜕变呢?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800

灿烂千阳的读后感(16篇范文)

“她们坐在屋外的折叠椅上,用手指从一个碗里拿甜饼吃。她们每人喝掉两杯茶,当莱拉问她要不要来第三杯的时候,玛丽雅姆说好。山中枪炮声连绵不绝,她们看着云彩飘过月亮,这个季节最后一批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黄色弧线。当阿兹莎哭着醒过来、拉希德大声喊莱拉上去让她闭嘴时,莱拉和玛丽雅姆交换了一个眼神。坦诚的、会意的眼神。在和玛丽雅姆这次匆匆的无声交流中,莱拉知道她们已经不再是敌人了。”莱拉和玛丽雅姆,《灿烂千阳》中的两位主角,她们之间有命运的纠葛,有过相互的仇恨,有友谊,有深深的母子般的情谊,更有为对方顾大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灿烂千阳信息

  • 灿烂千阳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灿烂千阳的读后感(16篇范文)93人关注

    “她们坐在屋外的折叠椅上,用手指从一个碗里拿甜饼吃。她们每人喝掉两杯茶,当莱拉问她要不要来第三杯的时候,玛丽雅姆说好。山中枪炮声连绵不绝,她们看着云彩飘过月亮 ...[更多]

  • 灿烂千阳读后感(16篇范文)
  • 灿烂千阳读后感(16篇范文)46人关注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灿烂千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