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灿烂千阳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5 08:00:02 查看人数:46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灿烂千阳读后感 1002字 11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50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1916字 17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121人
读灿烂千阳有感 1279字 11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57人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 1188字 6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16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537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84人
卡勒德·胡赛尼灿烂千阳读后感 1597字 6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18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1442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2分钟 284人
2024灿烂千阳读后感 3945字 41段 14分钟 22分钟 31分钟 128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1030字 1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46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790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25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760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40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1013字 12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78人
关于灿烂千阳读后感 4426字 26段 15分钟 24分钟 35分钟 295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930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24人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 1259字 5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95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548字 8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15人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2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故事,从主人公玛丽雅姆的十五岁生日开始。

这一天,她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一个私生女,她从小就受尽人们的鄙视和辱骂。随着母亲的自杀,本来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为了面子,狠心的父亲将她嫁给了咯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为妻。谁料上天不公,玛丽雅姆七次怀孕却七次流产。动荡年代下又加了家庭暴力,使得她永远走不出生活的阴影。

十八年过去了,战乱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加激烈。少女莱拉的幸福家庭已被摧毁。她青梅竹马的连任塔里克举家搬迁,两个哥哥在战争中死去,而一枚火箭弹,送她父母上了天堂。无奈之下,她只得也嫁给了此时已年近六十的拉希德。

于是,玛丽雅姆与莱拉,这两名阿富汗女子,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会议,忍受着家庭暴力的重压,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曾经,为了一个并无良心的丈夫,她们水火不溶;却在经历无数磨难之后,缔结了情谊,相濡以沫。

然而,最终拉希得发现,莱拉的女儿竟是塔里克的孩子。而莱拉亦发觉,当年告诉她塔里克死讯的人,竟然是由拉希德唆使并雇佣的。于是,他们争吵、打斗。残忍拉希德竟欲掐死莱拉。危急时刻,玛丽雅姆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却毁灭了她一生的举动——杀死拉希德。

整本书的语调凄哀,色彩阴暗,当名字却叫做“灿烂千阳”。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但现在我明白了。这是怎样的一副巨大的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共存的、坚强、悲剧的生命画卷啊!

同样是人,与生活在战乱中的阿富汗人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想要什么,几乎就有什么。如此多吃多占,我们平日里却从未想到要为那些不幸的人们做些什么。在社会底层,阴暗的角落里,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也许只是为了一滴水,也许只是为了一粒米,但那却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啊!

虽然上天不公平,虽然它无数次地摧毁他们的希望,但坚强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反抗。面对动荡的社会,残忍的塔班,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拯救自己,拯救他人。很多人,像玛丽雅姆一样,有着并不幸福的生活开端,和无比悲惨的结局。但请永远记得,她们曾经为之付出,努力。她们没错,错的是这个世界,是我们!

想起莱拉父母一生的愿望:住在海边听海浪的声音,观日出日落,仅此而已。想起玛丽雅姆的愿望:再回到童年的泥屋,再闻一次那绿草的芳香,再回池塘边钓一次鱼。这么简单的愿望,却从来都没有机会去实现。我不忍,也无法想象,当火箭弹爆炸在身边的一侧,莱拉父母在想什么;当塔班举起枪,要杀死玛丽雅姆的时候,她在想什么?

能想什么呢?希望?是永远的绝望吧!

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16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心怀灿烂 无畏前行

“这本书,关于不可饶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磨灭的爱。”

——题记

在亚欧大陆的西南一隅,有着这样一个国度——她地处文明的十字路口,千百年来不断经受着蛮夷的铁蹄凌辱,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却一直未向命运低头,未向历史屈服,这个地方,叫做阿富汗。这里的人们,纵然身逢乱世,却亦如他的祖国母亲一般,无畏、坚强、满怀希望。本书的故事,就从这样一个传奇却悲凉的国度展开,而故事中的两朵双生花,也正是无数阿富汗女性的缩影。

玛利亚姆、莱拉,两个素昧平生的女人,两个平凡至极的阿富汗女性。她们在社会剧烈动荡变迁下相识,在携手反抗命运的不公时相知,在自我的救赎中相惜。这是国家与时代悲剧背景下两个小人物的挣扎,这是关于人性与爱的探讨追寻,这也是写给阿富汗女性的颂歌。

玛利亚姆是当地富豪的私生女,从小和对男人丧失信心的母亲生活在城郊的破石屋中,期待着父亲每周一次的探望。直至她探访父亲被拒之门外,母亲自杀,她被迫嫁给了猥琐恶毒的中年男人,绝望的婚姻让她麻木,因无法生育频遭家庭暴力的命运,让她心如死灰……

而相比于玛利亚姆,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莱拉,似乎永远和她身处平行线,永不相交。她曾经拥有幸福的家庭,知书达理的父亲和美丽善良的母亲对她的关照无微不至,也拥有与青梅竹马塔里克之间的爱情,然而一切都被战争摧毁。家破人亡之际,她被同一个中年男人救下,强迫莱拉嫁给他,为他生子。为了自己肚子中塔里克的唯一纽带,莱拉忍辱负重,瞒天过海,一边和大自己二十岁的玛利亚姆一起与男人周旋,一边保护着自己的孩子,用母爱呵护他们成长。

直到男人的暴力将他们逼到了生死关头,曾二十余年忍辱偷生默默遭受折磨的玛利亚姆为保护莱拉和孩子,杀死了施暴者。她克服了自己人生的梦魇,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玛利亚姆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向塔利班招供,为莱拉和孩子们掩护,大义凛然的走向刑场。而莱拉的聪慧和坚持最终有了回报,她的青梅竹马塔里克在多年折磨之后回来找到了她,与她和孩子们离开了阿富汗,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很难想象,这些事情延伸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个在我们看来和平安定的时代。暴力与血腥,歧视与压迫,在这颗星球上从未停止。

玛利亚姆从莱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没有的勇气,智慧与爱,这些是与二十年前她母亲教的“忍耐”完全不同的东西。一个历经黑暗仍能望见光明的人,内心深处总是怀有希望。而玛利亚姆,也在莱拉最需要的时候,给了她母亲般的关怀。这两位女性的命运紧紧纠缠,又转瞬分道扬镳,空余一声悲叹!

细细推敲,莱拉的运气比她的努力更具有决定性。她有幸从战争中活了下来,碰巧被玛利亚姆所救;她的青梅竹马也幸运地安然度过几年的时光,死里逃生后也没有因莱拉嫁给了老男人并生了孩子而嫌弃她,给了她幸福。想来,莱拉宝贵的聪慧和独立人格并未给她救赎,她仍要等待王子的拯救。在这悲惨的时代,在这个女性沦落为生育工具的国度,现实中的背叛和抛弃才是故事的主流,而那无数隐藏在布卡下的压迫灵魂,又是多么渴望阳光!

所幸,现实并未抹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与追求。

莱拉的父亲说,这个国家将来对有知识储备有教养女人比男人更加需要。在这个男性霸权的时代,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体现了人民的开明或是愚昧,展现了社会思想的进步或是落后。玛利亚姆和莱拉的故事,折射出在极权和宗教信仰国度里,女性艰难的生存处境;反映了在固化思想毒害下,对女性自由的紧紧束缚;更暴露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征程,还有很长很长的路途……如今,我们虽生活在这相对平等幸福的环境,但请不要忘记,处优而不养尊,宽容而不纵容。世间仍有恶魔在游荡,剥夺着女性的自由与平等,压榨着她们的青春与活力。

近日,me too的燎原之火也蔓延到了中国。曝光的一出出悲剧之下,反应的是社会对女性的冷漠,惊讶之余倍感心痛。女孩遭到猥亵,却被护士警察质疑“为什么要穿短裤?”“为什么要走夜路?”多少年轻的生命,在她们青春之火燃烧的最热烈之时遭到玷污,从此怀疑自己,萎靡不振。她们不是缺乏控诉的勇气,而是说出来,也只会被社会忽略,被男权扼杀,当事者仍然逍遥法外,独留弱者绝望神伤。

“喀布尔的每条街道都让人眼花缭乱,埃及的商旅和车队在这里横穿,没人算的出,屋檐上悬挂过多少轮皎洁的明月,更数不清院墙外,那一千个灿烂太阳。”这是十七世纪的印象派诗作,同时也是本书名字的由来。古老的阿富汗,文明交加却暴力丛生,正如此时此刻,无数个玛利亚姆忍受着类似的暴力和屈辱,也有无数的莱拉,怀着梦想在战争与动乱的焦土上负重前行。

我们应该相信,社会总是在前进,向着人性的真善美迈步。纵有千百夜魇阻挡,生活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孤独的信徒,也终会在薄雾蔼蔼的祷告中找到灵魂的救赎。

《灿烂千阳》,献给所有为爱坚守,为爱抗争的人!

读灿烂千阳有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7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57位用户喜欢。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读《灿烂千阳》有感

我不知道是否要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才能驱散命运带给她们的阴霾,但我相信,在那短暂的时光里,她们确乎就是彼此的太阳,是彼此最深的羁绊,是彼此的心灵之光。——题记

当昔日人声熙攘的城市只留下断壁残垣的时候,当耳边的笑谈被导弹的破空声取而代之的时候,当面包与牛奶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是什么在维系着人与人之间脆弱不堪的关系?我想,是羁绊。它如同灿烂的太阳一样,可以使人在乱世中汲取微薄却足以令人安心的安全感,可以赋予一个眼神以温柔的意义,可以使人同时救赎他人和自己。

战争——它夺走了莱拉所有的家人,夺走了空气中的欢声笑语,夺走了工作、食物和人们本应宁静的生活。空中飞扬的风筝被火箭弹和轰炸机赶出自己的领地,人们抱着自己同样瘦骨嶙峋的孩子匆匆赶往恤孤院。人们的命运被系在手枪的扳机上,一旦扣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暴力——“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头总是指向女人。”可除了面对拉希德的冷嘲热讽与无来由的殴打之外,玛丽雅姆和莱拉要面对的还有街上巡逻的塔利班士兵,只因他们那毫无道理可言的禁令。

但是,无论现实如何残酷,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总是能在层层绝望中找到稀薄的空气与贫瘠的土壤,生根,发芽。

从始至终,莱拉从未停止过向玛丽雅姆表达善意与爱。对于她的不公正,她包容;对于她的挖苦,她忍受;对于她的无视,她默然。这一切,只是因为莱拉心中认同玛丽雅姆的不幸:她暴躁的丈夫,她低下的地位,她无法生育的残酷事实——她那不公的命运。而玛丽雅姆从小到大所缺少的,恰恰是认同与理解。或许在她童年时法苏拉赫毛拉曾经给过她一些——可那远远不够,对于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来说远远不够。因此,当她意识到莱拉给予的善意与爱时,心中即便有再深的芥蒂,也难以继续存在。

而在最后,玛丽雅姆为了阻止拉希德的虐待,突破了自我的桎梏,做出了她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反抗时,是什么使她做出了这种“罪恶”的事情?“他已经从她这儿夺走太多,她不会看着他把莱拉也抢走。”“这么做的时候,玛丽雅姆突然想起,这是她第一次决定自己生活的轨迹。”我想,是她和莱拉之间的羁绊。是她们间的羁绊,使她挥下了那一锹,斩断了自己的迷茫。

除此之外呢?我想,是因为她还发现了莱拉生命中的希望。塔里克的意外出现像是迷雾中的一道光,穿透了莱拉浑浑噩噩的生活。玛丽雅姆深知,莱拉本不该这样,她值得不受任何人的侮辱与殴打,去更好的地方,过上没有士兵与导弹的生活。而她无法放任拉希德破坏这种可能性。因此,在他将要扼死莱拉时,玛丽雅姆没有犹豫地杀死了拉希德。在这一刻她们之间的羁绊使得玛丽雅姆放弃了自己,她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莱拉能有一个和塔里克一同度过的美好未来,一个不包括她自己的未来。

羁绊,可以使两个人成为精神上的共同体,可以让人打破桎梏。即使肉身消逝,它也仍然存在生者的心中。"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我不知道是否要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才能驱散命运带给她们的阴霾,但我相信,在那短暂的时光里,她们确乎就是彼此的太阳,是彼此最深的羁绊,是彼此的心灵之光。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16位用户喜欢。

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灿烂千阳》。依旧如读《追风筝的人》一样,开始是一种对异域截然不同命运的窥探,最后却是无比的震撼和慨叹。不过,两者应该还是有区别的。我个人认为《追》是一个故事,《灿》则是一个社会。故事可以很精彩,很动人;社会只能是真实,真实得残忍。

“灿烂千阳”这个名字,很不错。来自于四百年前的一位叫做穆x的诗人的诗句:“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本是诗人最慷慨的盛誉,可它怎能敌得过时间的变迁,敌得过人的欲望呢?战争,爆炸,袭击冲突,政权更迭,难民营,对妇女的压迫制度,饥饿,颠沛流离。书中的种.种,让谁都相信,“纵然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也不足以再用它金煜的光芒去照亮它阴影憧憧的洞穴,用它稠浓的温暖去掂量它罪恶砭骨的凄凉。”是的,美好的历史,在现实面前,只能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这点,我坚信。

两个主人公,都是极其不幸的,但相较而言,我更同情玛丽雅姆。莱拉有过幸福少年时代,尤其是与父亲和情人塔里克的相处,更是留下了永远的甜美回忆。莱拉也有依靠,或是等待,无论是她和塔里克的私生女,还是她和拉希德的儿子,都是她生活的依靠,抑或希冀。莱拉更有幸运的结局,和自己相爱的人相守,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以完成父亲的遗志。这一切,玛丽雅姆都没有。作为私生女,玛丽雅姆从一出生,就失去了一切,没有幸福,没有未来。如果她能遵循母亲那番“幸福不可得”的教诲,也许悲惨会来得晚一些。可是她幻想了,幻想着家庭,幻想着幸福。结果呢,母亲自杀,父亲匆匆把她嫁人,或者说是丢弃于人更为恰当!当然,如果能生个孩子,哪怕是女孩,命运还是会有转机,可是偏偏又是习惯性流产。至此,悲惨命运彻底沉入了地狱深渊,永无天日。

莱拉的遭遇,让我冷冷的悲叹,可玛丽雅姆的一生,却让我静静地生疼,无论是她和父亲的关系,还是她最后做出的选择。说实话,对于他父亲扎里勒,我很难理解。一边,将女儿弃养在泥屋里,绝情而残忍;一边,又是每周四准时探望,小礼物,讲故事,钓鱼,那么温馨,那么美好。一边绝决地将女儿弃之于人,一边又在生命的最后,跑到女儿家门口,苦苦地等待。扎里勒最后的那封信,让我差点掉眼泪,也让我突然明白了,扎里勒之前,其实是始终怀有赎罪的心的,可是赎罪求的是心安,它不能等同于共同生活,更何况,那将对现有的身份、地位、家庭带来怎样的冲击。

玛丽雅姆最后勇敢的选择,冲垮了我所有的坚持。为了挽救莱拉,她会用铁锨结束了拉希德的生命;为了成全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生活,她会去法院自首;而走向生命的最后,面对砍头,书中如是写道:“当她即将离开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这到底该是怎样的一种蜕变呢?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800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4位用户喜欢。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它叫《灿烂千阳》。《灿烂千阳》由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继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之后创作的。

《灿烂千阳》主要讲了私生女玛利亚姆的童年生活在她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生日时因定期探访的父亲没有来接她,她便乘出租车来到她父亲家前,谁知父亲却不给她开门,无奈之下,玛利亚姆只好再坐车回家。没想到她妈妈娜娜在自家门前—— 一座破破烂烂的小泥屋前的大树旁上吊自杀,灵魂归天。

安葬好她母亲之后,她就被她父亲接到他的宅邸住下。没过几天,她就被迫嫁给喀布尔市中年鞋匠拉希德。以后数年玛利亚姆一共怀了6,7胎,但每次都以流产告终。与此同时,玛利亚姆受到的待遇日益俱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在她的生活中出现。

十八年后,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因形势所迫她亦被迫嫁给了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带着各自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一起经受着战乱的侵蚀,贫困和严重的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的悲痛与忍耐交织,曾经让她们相处得水火不容。后来又因为几件事让她们互相感动,重归于好,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相濡以泣。隐藏多年的骗局终于被揭穿,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他们又将归宿何方?

《灿烂千阳》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它,让我感动。

卡勒德·胡赛尼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我哭了,是一种毫无顾忌的流泪,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啜泣,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情感冲击。 灿烂千阳,很美的名字,犹如雪后红湖上出现的第一道太阳光的反射。并不耀眼,但却直直射进我的心,不偏不倚,正中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我来自一个小镇,虽然处于工业化与农耕文明的尴尬夹缝中,但我依然爱它。就如同玛丽雅姆出生的那个古尔德曼村一样,虽然贫穷、单调甚至乏味,但是玛丽雅姆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愉快的童年,有着美好的记忆。也许在许多年以后,玛丽雅姆心中最美的地方,应该还是她的那间充满花香的小泥屋。 一个本不应该来到世间的孩子,一个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父爱的孩子,一个内心情感丰富打着花蕾的孩子。因为种种无可奈何,走向了一条与她愿望相背离的道路,越走越远,甚至都没有办法回头。花朵还没开放,就已经凋谢,叫人如何释怀。 无论是政治也罢,宗教也罢,都无法阻挡人性的复苏。传统的习俗让玛丽雅姆无声的忍受着丈夫野蛮与粗鲁,让玛丽雅姆将自己的心埋藏起来,把自己沉浸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中。时间是最懂情的,它可以让一个还带着乳香味的黄毛丫头迅速成长为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

同时,时间也是最无情的,它可以让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朵迅速的凋谢。正当莱拉享受着美好的青春时光与爱情时,玛丽雅姆却以相同的速度开始衰老,枯萎。 一个是大学教师的女儿,一个是佣人的私生女,俩个看似不可能有交集的女人,就在炮弹横飞,战火满天的废墟里走到了一起。也许从一开始,拉德西就心存不轨,目的不纯。但是,玛丽雅姆却无丝毫的恶意,面对被战争夺去双亲的莱拉,玛丽雅姆尽己所能的对其进行照顾,甚至不乏怜爱之心。当莱拉为了保住肚中的孩子而嫁给拉德西时,玛丽雅姆开始反抗。当然,这也只能是为自己的生存地位所做的挣扎而已。她并不是有心刁难莱拉,只是在努力争取那小的已经不能再小的生存空间罢了。 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女人,拥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心存不同的人生梦想,不但无交集,甚至还会存在敌意。直至阿辽兹的出生,并不是所有的生过孩子的女人才会存在耀眼的母性的光辉。当玛丽雅姆的手指被阿辽兹湿润而又温暖的小手握住时,储存在她体内的母爱瞬间被唤醒,她那被压抑很久的人性也开始复苏。她开始与莱拉交朋友,悉心照顾阿辽兹,开始诉说自己心中的梦想,开始与莱拉分享最美好、最痛苦的记忆,开始从未有过的人生体验。

尽管这些巨大的生活改变在我的眼中显得很微不足道,但是玛丽雅姆仍旧很开心,毕竟这是在战争时期。 两位女人相互帮助,相互搀扶,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忍着失去至亲之痛,失去至爱之痛,在一个男人的统治之下,战战兢兢地生活着。每一次的反抗与逃跑,都换来的是一次比一次更狠的毒打。政治环境的限制,宗教习俗的控制,让两个女人找不到生活的出口。就在我心灰意冷时,塔里克出现了,他的出现给莱拉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灾难。莱拉知道拉德西的骗局,当然玛丽雅姆也清楚,莱拉开始最后一次的反抗,这也许是一次同归于尽式的反抗,但莱拉预料到了结局,却从没预料到过程。 我到现在也无法理解,当时是什么促使玛丽雅姆拿出如此大的勇气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友情?亲情?对梦想的渴望?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也许就根本不会有答案。但是,我知道,玛丽雅姆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是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自主的选择。她的自首,她的监狱生活,她的审判,她的执行,这一切让市草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玛丽雅姆,一个充满希望的玛丽雅姆,一个到现在都会让我痛哭流涕的玛丽雅姆。

写到这里,我已近不能再继续下去了,眼泪已经再一次止不住的开始决堤。喀布尔灿烂的阳光可以照在每个人身上,如果没有战争,没有纷争,没有……,一切都会好起来,阿富汗的人们已经经历太多太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了,市草不希望他们继续这样下去,相信所有人都不希望,玛丽雅姆也不会希望。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会流出眼泪,不是悲伤,不是绝望,不是无奈,而是明媚的眼泪,是希望的眼泪,是喜极而泣的眼泪。

《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4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84位用户喜欢。

我是先看完《追风筝的人》再看《灿烂千阳》的,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 (读后感 ) 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间的种种奥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觉得,努力去试试,肯定会有点进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许能改变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导,这也是有可能的。书籍还是很好的,这个时代,书籍所起的作用,没有减少,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现,让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增强和提高。我们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结晶。批评和包容,使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品质。而现在,批评似乎多于包容,这需要平衡。和谐,是共存知道,但绝不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良方,和谐能解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问题,缓和人与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们的确需要先做到和谐,这是必须做的。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能照亮这片苦难的土地?能温暖这些冰冷彻骨的心?

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都逐渐走出了那些深切的苦难之后,这些被我们遗忘或者根本就不熟知的无法想象的苦难的时空,只能让我们记住两个字——感恩。

关于不可宽怒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哎是真的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耳畔萦绕着安果曼的诗句: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打开鸟笼我可以操出失去欣喜地鸣一段诗我并非脆弱如微风中颤抖立柳树,我是个阿富汗女人,而我一定得哭泣。

灿烂千阳读后感

2024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45个字,有4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1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的阅读纯属偶然,第一本卡勒德·胡赛尼的书是《追风筝的人》,在地铁报上断断续续的读了后买来读的,读完后也向朋友力荐,觉得这本书真正写的是好,感动,从头到尾的感动。看完后,也私下很有负罪感的感到幸福,因为自我生活在和平盛世因为自我自小被家人的爱环绕。当看到《灿烂千阳》的作者与《追风筝的人》同为一人的时候,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本书我不要看,我怕我背负不起书中沉重的感觉。

前些日子在当当买了一堆书,书送到家里,才突然忆起,这本书,是说不要看的。但既然买了,总没有不看的道理,况且作者以前的作品也是我极尽溢美之辞赞扬的。这本书看完的感觉,一是震撼二是心酸,书中以一个不幸女人的一生为线索(此刻觉得,这个国度的女人,大概离幸福的距离比任何地方的都要远点)从她的视角写出国家的动荡对国民的影响。这话太笼统,可总结来,就是这感觉。里面有很多家暴的情节,并没有描述到多么详细,但聊聊数语却带给人无数的想象空间,看的我每每忍不住自心底寒战起来。也对玛丽雅姆生出敬佩,这样的环境下,她依然肯用她的爱心温暖另个与她同样不幸的人。书中有个细节描述到莱拉的父亲带他们兄妹去卡米扬大佛游玩,写到周围景观的闲散适宜,农人在田间劳作,农作物在微风中俯仰。我的思绪也仿佛被带到那个孕育温馨、神秘与期盼的下午,数章后一笔带过大佛被毁,伴随同时的还有恋人的失散和亲人的过世,虽然没有过多的描述,却有种心酸的感觉让我无法继续读下去。卡米扬大佛的被毁以前在新闻里看到过,只有看到书里带过,才真正相信,它真的被毁了,一向都不相信,这样一件民族瑰宝,怎样就会被毁了,怎样会下得了手。结尾有点点大团圆性的,莱拉和她的爱人踏上了回乡的路程,寻找身心的最终归宿。这个,我有点点怀疑,当一个人,做为人的基本权利被彻底否决,彻底践踏后,他仍然会将否决与践踏他的地方作为归宿么?当然,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是无法体会他们的悲凉与无奈的。

阿富汗,一个多么遥远而让人费解的地方。

《灿烂千阳》读后感

我的心萦绕着淡淡的忧伤。

我知道这是看了《灿烂千阳》后的影响。

很久没有这么迫不及待看书的感觉了。在书店看到简单的书评和介绍我就买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这两本《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我很想了解阿富汗或者说伊拉克也行他们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女人们,那些可怜的女人。

昨晚早早洗了澡就坐在床上看了。我只看了两章。在刚看两页时我就深深地牵挂着那个叫玛利亚姆的小女孩的命运,看到她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时的天真、单纯和极度的幸福,我在想象那童话般的场景时心里却是隐隐地痛,为她将来可能的悲惨命运。

果然,她的美丽的肥皂泡破裂了,她最最最崇敬的父亲是个胆小鬼、伪君子,她自己并不是父亲心里的小宝贝而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她勇敢地独自寻找父亲的行为导致视她为唯一支柱的母亲的自杀身亡;她在父亲家里短短地寄人篱下的生活没多久就被父亲和他的妻子们许配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而她才十五岁;当妻子们张罗着说服她答应婚事时她还那么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她伟大的父亲会挺身而出保护她反对婚事,可是坐在旁边的父亲除了痛苦的沉默没有任何表示,甚至最后面对眼泪汪汪的女儿的祈求,他只说了一句“你别逼我,亲爱的玛利亚姆”。高大的泰山轰然倒下,美丽的肥皂泡彻底破裂。

我舍不得往下看,就像拥有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想慢慢地欣赏;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忍不住往后翻了两页后又赶紧回来,生怕知道了结果会影响自己看书的情绪。

还有要说的话。

我一般不喜欢看中国的小说(我指的是小说,而不是故事。小说是有灵魂有思想的,而故事没有),以前并不知道原因。后来以为是因为自己从来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对人的禁锢,那种压抑;以为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人很少能静下心来写一些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偶然在朋友桌上看到一本摩罗写的散文,其中提到中国的作家普遍缺乏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悲天悯人的大爱,所以中国的很多小说不乏细致、刻骨、深刻,但是总是有一种骨子里的冷漠。于是我知道,我不喜欢中国小说的真实原因就是这个,那种刻骨的冷漠,那种刽子手般揭示阴暗的冷漠,让我每次看完都很不舒服。而俄罗斯的、欧洲的包括《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他们的作品虽然也有描写底层民众的苦难,可是我却能感受作者的那种发自心底的悲悯,那种情不自禁的对笔下主人公的温暖情怀。

《灿烂千阳》读后感

在一千年前,司马光撰写了为后人所铭记的绝唱:《资治通鉴》。千年后,当我们翻动书页,去品味那尘封已久的书香、史香的时候,不禁感叹:此真经典矣!

经典,就是永恒。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王朝的兴替、历史的变迁,就是一面面镜子,我们用这面镜子去看过去,去看现在,去放眼未来,去吸取教训,去超越历史。

有人会问,知道历史有什么用?的确,读了很多史书的人会有常人不曾有的感觉,俗人称之为“迂腐”。真是这样吗?举一个例子:

长平之战,赵括犯了兵家大忌,导致士气低迷,士卒无心再战。又胡乱出军,终于大败,四十万军队成了白骨。可是,在为赵括惋惜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思考,得到教训:轻敌为兵家大忌,搞好人际关系,稳定军心更是非常重要,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因此,以史为镜,不单单可以知兴替,也可以明得失。

梦回千年,风沙铺面,大梦觉来,始为乱世。因为是乱世,便涌现了许多乱世之奸雄;五谷丰登,民心归附,始为盛世。因为是盛世,便涌现了许多治世之能臣。司马光,便为我们展示了这一个个朝代,它们的荣辱兴衰。

感谢司马光,是他,让我们穿越几千年的尘埃,去看被掩盖的真相,去了解往事。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宋神宗的话。作为一个皇帝,应该去“鉴”哪些往事呢?应该怎么“鉴”呢?

司马光告诉他,应该做一个像唐太宗一样的人,爱民如子,把重心放到生产上,要让北宋变成盛唐一样繁荣的帝国。这就叫做“鉴于往事”。

司马光写的历史,不再是枯黄的纸页,不再是无聊的说教,而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是真正的案例。这,才是历史。

《资治通鉴》上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心头一颤:“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这就让我想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民不聊生的景象。然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诸侯们的穷奢极欲,导致“名器亡”。以史为镜,我们真的应该去思考这些问题。

千年后的我们,在赞颂,在品味赵武灵王,品味商鞅,品味李世民的时候,除了要感谢专属于那个朝代的史书,是否还要感谢司马光先生?我们不应该忘记,一千年前,有一个人,为了告诉后人真相,为了写一部专属于自己、专属于历史的史书,呕心沥血,用了十九年。

后来人,可以通过这部伟大的史书,在一张又一张纸背后,挖掘智慧,发掘真理,真正做到“以史为镜”。甚至,超越历史。

《灿烂千阳》读后感

这是一本即《平凡的世界》后又一次深深感动我的书,感谢作者带给了我全然不同的感受,让我认识了阿富汗,让我去了解阿富汗人民所经历过的苦难,尽管这苦难或许只是一部分。

作者展示给我的是人性的光辉,人们心底埋葬的关于希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种子永远不会死去,终有一天,希望会萌生出嫩绿的芽,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两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带着不属于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摧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

在不可宽恕的年代,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最终,自由与幸福抵达了穿越了战乱的莱拉,用玛利亚姆的生命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阿富汗,这使我十分震惊,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这么近的年代发生,这并不是过去,或者这还是未痊愈的伤疤。

我喜欢看书中字里行间传递给我的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毅力,她们有她们的信仰,或许我无法完全理解这样的信仰对她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隐约可以体会,信仰是她们身体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就像大脑,就像血液。但是令我十分悲痛的是宗教往往被用作成有些人实施残暴、谋取私利的幌子,但信仰本身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这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零星感受。我相信,它能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

《灿烂千阳》读后感

断断续续地把《灿烂千阳》看完了,家里还有很多书没翻,之所以选择这本,是在深圳培训时四川同事八卦到,她看完美国作者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时多次流泪,回家后本来也想看《追风筝的人》,但当时妖妖零在看,就只好选择了这本姐妹篇。

《灿烂千阳》英文名为a thousand splendid suns.这本小说主要讲阿富汗战争时代两个妇女的悲惨故事,整个过程都交织着爱、恐惧、愧疚、赎罪、家庭暴力……

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私生女),从小被父亲抛弃,不能住在一起,但是她的父亲每周会来看她一次,那是她童年时代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直到有一天她自己跑去找父亲,而父亲明明在家却慌称没在,不来见她时,她的梦想才破碎,而刚好那天她的母亲因为玛丽雅姆的执意离开而自杀了。后来玛丽雅姆被父亲嫁给了拉希德,一个粗暴,常使用家庭暴力的男人。尽管多年后她的父亲来找她,请求原谅,给她留了书信及遗书,但直到最后玛丽雅姆都没给他机会。

莱拉是个幸福的女孩,可自从父母在内战中被炸死后,迫于无奈也嫁给了拉希德,同样承受着种种磨难,经常被丈夫打得死去活来。当有一次拉希德同样鞭打、折磨莱拉,甚至要致她于死地时,玛丽雅姆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后面用器具砸死了拉希德,并且为了保护莱拉和孩子们,她自己承担了所有罪过,帮助他们逃跑,最后被塔利班判处了死刑。玛丽雅姆的这个决定真让人震撼内心,那是多么勇敢的决定,用生命捍卫了友情和爱。

本id是个感性的人,平时看电视都容易流泪,可看这本书,并没有想哭的感觉,只是觉得沉重、心酸、压抑,同时也觉得自己能生活在和平时代,真是天大的幸福。

曾经有个梦想,能环游全球,首选阿富汗、伊拉克这些受到战争严重创伤的国家,可目前来看,路漫漫其修远兮!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0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两派敌对政治势力互相向对方统治下的地区发射火箭弹。每一发炮弹爆炸,都有若干个被炸飞的老百姓躯体,造成新的残垣断壁……

塔利班治下回归落后的传统,残暴酷刑、歧视女性、抵制现代化、仇视一切异教,使民众生活在压抑和恐怖之中……

战乱导致极端贫困,大人孩子面临濒于死亡的境地……

前苏联的悍然入侵制造了国家动乱的源头……

美国大兵对“9。11”的报复造成新的百姓伤亡和社会动乱……

多灾多难、苦难深重的现实毁掉了无数个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家庭,其中受害最深的是被野蛮传统束缚的女性……

这些场景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新作《灿烂千阳》给世人描绘的情景。

地处中亚,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阿富汗,因为从16世纪至今长期遭受英国、俄国、前苏联、美国的反复蹂躏,一直被全世界所瞩目。大家都知道这个处于大国政治旋涡之中无法自己的国家,也会从媒体上各种各样的新闻中断断续续地知道一些他们国内发生的大事。但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承受着什么样的苦难,却是一片空白,无从得知。

《灿烂千阳》以一个一夫两妻家庭的悲剧故事,对以上内容全方位进行了展示。第一次使世界上知道了在数次动乱和战争中,阿富汗普通百姓的悲惨境遇。所描述的一切,令人揪心、令人悲催、令人发指。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竟然就发生在当下,发生在中国的近邻,而不是追忆一个久远的故事……

战争与和平,这个困扰古今中外无数人的话题,随着二战和冷战的结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人们享受着和平时光,关注着小家庭生活和小环境圈子。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的增加。战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纵观古今中外,战争年代远多于和平时期。一个战争结束了,很快就开始孕育着下一场战争。因为国家利益、因为经济纠纷、因为强权政治、因为对政府的不满……

而长期处于和平年代的人们,总是会忘了战争的残酷性,忘了战争对国家、对百姓、对社会的摧残。为了一件自己感觉气不过的国际纠纷、为了自身利益的遭受损害,一些人会疯狂地高喊“太气人了,应该打一仗”。

轻言战争的结果,是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会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完全不由人们控制,谁也无法左右。无论是小范围的局部战争,还是多国混战,最终倒霉的总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这一切不是妄言,《灿烂千阳》中描述的场景就发生在昨天。而中东地区频繁的炮火乃至欧洲一些地方时而发生的造成尸横遍野的轰然爆炸声,还犹在耳边。

让我们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吧!

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灿烂千阳》这个美丽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动听的书名深深吸引,眼前仿佛出现了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的壮观画面。然而,深读后我发现,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壮观,甚至说不上壮美,只有一种寒到骨髓的痛。

小说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女性视角,还是两个女主人公的视角,来描写阿富汗家国政局动荡背景下女性由来已久的低下地位,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不由得屡屡为之动容。小说时间跨度三十年,记录了阿富汗陈旧制度封闭环境下妇女地位的严重不合理以及通过这些女性的苦难与救赎在绝望之中微弱地照亮了几许希望之光的故事。让人最为痛心的一段是无麻药剖腹产,而且此处作者的叙述手法更是凸显了女性人权的丧失,被动手术的对象本人连第一知情权都没有,医生当面都不直说只是意会丈夫,完全不把女人当人看待!

即使这样,只要能做手术把孩子生下来,女主人公也欣然接受。是要有多么大的忍耐度才能忍受得了清醒状态下手术刀刃刺穿肚皮划下长长的切口完成分娩?这与地狱有何区别?不知道阿富汗妇女是不是世界上最深受苦难的女性,也许凡遗留落后制度的地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女性人权的牺牲。你敢说即使在我们身边,那些“罪过都是女人造成的”腐朽落后潜意识不存在吗?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女性,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和所有的失落。

还好有这样的作家,可以让我看到我所不了解的世界,也让我倍加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有些东西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但通过这些文字,也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些让人扼腕的事实。也许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文字的力量却真的是无法言说的。

灿烂千阳800字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0位用户喜欢。

《灿烂千阳》通观玛丽雅姆和莱拉的悲惨人生,不难发现,她们的痛苦和灾难都根源于父权制通过社会和家庭给她们施加的压迫。“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法律是男人的法律,政府是男人的政府,国家是男人的国家”,女性的地位被父权制度所歪曲,处于远离父权文化和话语中心的边缘地位。她们生活在男性的阴影和淫威之下,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从而使她们的存在仅仅只是一种“作为符号的妇女”,而不是真正意义的自我存在。她们试图反抗,可是“在父权制下,孩子和母亲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依附于男人的地位。并且,由于男人的这一重要性不仅仅是社会性的,还涉及她的依附者赖以生存的经济权力,男性在家庭内部的地位,无论在物质或意识形态上,都是十分稳固的”。强大而稳固的父权制让作为个体的妇女无法也无力抵抗,最终陷于女性自我和本性迷失的泥淖之中。玛丽雅姆和莱拉的遭遇折射出阿富汗千千万万蒙着面纱的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是阿富汗所有苦难和灾难的缩影。

纵观整部小说,太多的痛苦和离别、暴力和流血、痛苦和灾难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玛丽雅姆被枪决更是给人一种悲切甚至悲壮的感觉。然而,故事的结尾也给了读者希望:战争结束了,和平重新降临这个国度;干旱结束了,大雪昭示着绿色和丰收。最终,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被推翻,民主政府上台,平等和自由开始降临这片饱受了30年灾难的土地。莱拉最后也逃脱了拉希德的魔爪,与塔里克结婚,享受与孩子一起的天伦之乐,重新获得了自由和幸福,恢复了女性的自我和本性。诚如鲁枢元所说:“女性的真正解放,在于恢复女性长久以来被压抑、被扭曲的天性,发扬女性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优势。这表现为:大地崇拜的女性精神,护佑万物的女性伦理,充满感性与温情的女性思维。”

由此可见,阿富汗妇女一定能够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与男子地位平等,在阿富汗的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灿烂千阳读后感优秀范文800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3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灿烂千阳读后感

故事,从主人公玛丽雅姆的十五岁生日开始。

这一天,她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一个私生女,她从小就受尽人们的鄙视和辱骂。随着母亲的自杀,本来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为了面子,狠心的父亲将她嫁给了咯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为妻。谁料上天不公,玛丽雅姆七次怀孕却七次流产。动荡年代下又加了家庭暴力,使得她永远走不出生活的阴影。

十八年过去了,战乱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加激烈。少女莱拉的幸福家庭已被摧毁。她青梅竹马的连任塔里克举家搬迁,两个哥哥在战争中死去,而一枚火箭弹,送她父母上了天堂。无奈之下,她只得也嫁给了此时已年近六十的拉希德。

于是,玛丽雅姆与莱拉,这两名阿富汗女子,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会议,忍受着家庭暴力的重压,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曾经,为了一个并无良心的丈夫,她们水火不溶;却在经历无数磨难之后,缔结了情谊,相濡以沫。

然而,最终拉希得发现,莱拉的女儿竟是塔里克的孩子。而莱拉亦发觉,当年告诉她塔里克死讯的人,竟然是由拉希德唆使并雇佣的。于是,他们争吵、打斗。残忍拉希德竟欲掐死莱拉。危急时刻,玛丽雅姆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却毁灭了她一生的举动——杀死拉希德。

整本书的语调凄哀,色彩阴暗,当名字却叫做“灿烂千阳”。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但现在我明白了。这是怎样的一副巨大的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共存的、坚强、悲剧的生命画卷啊!

同样是人,与生活在战乱中的阿富汗人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想要什么,几乎就有什么。如此多吃多占,我们平日里却从未想到要为那些不幸的人们做些什么。在社会底层,阴暗的角落里,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也许只是为了一滴水,也许只是为了一粒米,但那却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啊!

虽然上天不公平,虽然它无数次地摧毁他们的希望,但坚强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反抗。面对动荡的社会,残忍的塔班,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拯救自己,拯救他人。很多人,像玛丽雅姆一样,有着并不幸福的生活开端,和无比悲惨的结局。但请永远记得,她们曾经为之付出,努力。她们没错,错的是这个世界,是我们!

想起莱拉父母一生的愿望:住在海边听海浪的声音,观日出日落,仅此而已。想起玛丽雅姆的愿望:再回到童年的泥屋,再闻一次那绿草的芳香,再回池塘边钓一次鱼。这么简单的愿望,却从来都没有机会去实现。我不忍,也无法想象,当火箭弹爆炸在身边的一侧,莱拉父母在想什么;当塔班举起枪,要杀死玛丽雅姆的时候,她在想什么?

能想什么呢?希望?是永远的绝望吧!

灿烂千阳读后感,

关于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26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5分钟,朗读时长24分钟,慢速需要35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灿烂千阳》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它叫《灿烂千阳》。《灿烂千阳》由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继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之后创作的。

《灿烂千阳》主要讲了私生女玛利亚姆的童年生活在她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生日时因定期探访的父亲没有来接她,她便乘出租车来到她父亲家前,谁知父亲却不给她开门,无奈之下,玛利亚姆只好再坐车回家。没想到她妈妈娜娜在自家门前—— 一座破破烂烂的小泥屋前的大树旁上吊自杀,灵魂归天。

安葬好她母亲之后,她就被她父亲接到他的宅邸住下。没过几天,她就被迫嫁给喀布尔市中年鞋匠拉希德。以后数年玛利亚姆一共怀了6,7胎,但每次都以流产告终。与此同时,玛利亚姆受到的待遇日益俱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在她的生活中出现。

十八年后,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因形势所迫她亦被迫嫁给了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带着各自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一起经受着战乱的侵蚀,贫困和严重的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的悲痛与忍耐交织,曾经让她们相处得水火不容。后来又因为几件事让她们互相感动,重归于好,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相濡以泣。隐藏多年的骗局终于被揭穿,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他们又将归宿何方?

《灿烂千阳》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它,让我感动。

《灿烂千阳》读后感

去年寒假在家读完了《追风筝的人》,现在读完了《灿烂千阳》,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在读《灿烂千阳》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间的种种奥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觉得,努力去试试,肯定会有点进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许能改变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导,这也是有可能的。书籍还是很好的,这个时代,书籍所起的作用,没有减少,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现,让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增强和提高。我们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结晶。批评和包容,使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品质。而现在,批评似乎多于包容,这需要平衡。和谐,是共存知道,但绝不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良方,和谐能解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问题,缓和人与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们的确需要先做到和谐,这是必须做的。

《灿烂千阳》读后感

寒假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读了《灿烂千阳》。这本温暖而又残酷的书牢牢拴住了我的心灵。玛丽亚姆和莱拉这两个名字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我为玛丽亚姆的死深感悲痛。我认为她理应得到上帝的宽恕。因为这个悲剧是由这个动荡不定的社会所造成的。如果没有家庭暴力,就不会有她的所作所为,她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我看到了人的渺小。法官固然同情玛丽亚姆的遭遇。也理解她。可她身为一个小小的法官又能怎样?是塔利班控制了这一切!他也无能为力。他如果宽恕了玛丽亚姆,自己也会性命难保。在黑暗的社会里,一丁点儿亮光终究会被黑暗所吞噬,成不了大气候。她们受尽了磨难,拉希德根本不把她们作为人来看待,仅仅是一个生孩子的工具。而她们又能如何?只有一个字,忍!在动乱的社会之下。惟有忍耐才能使她还保留着一个真正的自我。惟有忍耐才能使她们还保留着自己那宝贵的尊严。这个社会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妇女必须穿着布卡才能出行。且出行时必须由男人所伴同。如没有遵守,擅自一人前行,所带来的只能是棍鞭的惩罚。她们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只能默默地接受,默默地顺从。她们甚至没有反抗的权力。才14、15岁,就被家人逼迫所出嫁。早早的失去了童年,过早的看到社会的残酷。这个社会令她们丢掉了许多,许多。社会需要改革,需要还给她们自由、平等。需要使妇女真正获得解放。我为玛丽亚姆和莱拉所动容。她们给予了对方最真挚的情感。告诉了我们即使社会再阴暗,温情也依然存在;那股暖流直抵人的心底,汇成爱的海洋。惟有彼此都付出,才能铸就坚固的情谊之墙。看到玛丽亚姆的就义,看到莱拉访问玛丽亚姆的故居时,我的眼泪不听话的流了出来,心里泛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澜。这造就了一种美,一种悲剧特有的美。是那种夕阳西下的美,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所产生的情感更就能打动人的心弦。如果我有能力,我一定要还给阿富汗妇女们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季节。也正如文章所说:“玛丽亚姆就像是河床里的一块岩石,经受着流水的冲刷”。不错,玛丽亚姆忍受着重重的家庭暴力以及社会不平等的待遇,但在她的心灵深处,依然藏有高尚的节操,只是不肯流露。她已深受社会的摧残。但当另一位心存高洁的人----莱拉来到她身边时,她的心门不由自主的打开,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于情感的需求与寄托,只不过有些人是不善于表达的。惟有情感才能激起新的感情。这种情感促使玛丽亚姆获得了最高的救赎,促使莱拉过上了新的生活。书读完了。我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在刹那间,我突然明白了书名的真实含义:太阳不会计较任何一块土地。它的灿烂的光芒会照射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它会给阿富汗带来光明,使它暖暖的照在每个人的心上;而玛丽亚姆与莱拉的情谊就如同那悬挂在高空中的太阳,它永远光芳万丈!我希望和平与自由真正有一天能来到阿富汗,能让那里的男女老少真正感受到宛如春天般的希望与光明。

《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是我最近阅读过的一本书,由于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富汗籍美国人,因此他描写了在阿富汗发生的故事,以两个妇女为主角揭示在战争和社会矛盾的背景下,阿富汗人民生活的艰难,而当全球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安定和谐的国度里时,谁又会在意阿富汗人民的生活?作为一个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家,胡赛尼为了展示了阿富汗的社会面貌和国家现状,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两个少女的童年经历了战争的阴影,因此也没有机会去上学,即便她们都非常渴望获得知识,但这对她们来说实在太奢侈了。在15岁那年,母亲的自杀可谓雪上加霜,让少女玛丽雅姆不得不选择嫁人求得生计,而另一个莱拉也因为战争失去了家人和恋人,被迫嫁人。

两个少女属于不同时代的人,但她们都经历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家庭面临着生计问题,到处都遭受着压迫,她们的悲痛经历让全世界的读者感受到了和平的可贵。读后感.而让她们得以生存下来的力量就是忍耐,国家因为强国的武装力量打击而妥协和忍耐,人民为了苟延残喘的生存而忍耐。

这本书一经上市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赏和喜爱,看似仅仅描写了两个少女的童年记忆,但实际上是通过她们来回忆两个时代的阿富汗社会面貌,国家个人民遭受的创伤,老百姓为了生计苦苦的煎熬,这些惨痛的回忆更加让我们珍惜和平,为了正义而站出来,变得更加勇敢。

灿烂千阳不仅仅是对阿富汗人民遭受的一切感到同情和怜悯,更是引起我们对“珍爱和平”四个字的思考!

《灿烂千阳》读后感

这是一本关于阿富汗女性的小说,是胡赛尼的第二本著作,却是我看过的第三本。第一本当然是《追风筝的人》,然后是《群山回唱》,在我看来,《灿烂千阳》比另外两本都更揪心,更深刻,叙事性也更强。 看完后,思绪很久不能平静,对着kv发了好一会呆,脑海里全是玛丽雅姆和莱拉悲壮而坚强的身影。

玛丽雅姆,这个从小在乡村长大的哈拉米(私生女),在15岁生日那天因为母亲的死童年戛然而止,但母亲教给她的隐忍却伴随了她一生。在这个绝对男权的国家里,“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向北方, 男人责怪的手指永远指向女人。” 这种从小培养的忍耐性格,让玛丽雅姆面对父亲的抛弃,丈夫拉希德暴虐的性格可以一直默默的承受。而莱拉,虽然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却由于战争的炮火,将她曾经还算幸福的生活毁于一旦,战争不仅夺去了她两个哥哥的生命,也让她沦为孤儿,当得知心爱的恋人已死,为了肚里的孩子和他们的希望她毅然决然的同意嫁给了拉希德这个老头,从此两个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交织在了一起。莱拉因为出生环境的差异,虽然同样忍耐但更勇敢,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她的出现给玛丽雅姆灰暗的生活渐渐带来了曙光,就像玛丽雅姆临死前想的,“当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 为了这份爱和友谊,玛丽雅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仍心存感激。

什么样的国度和宗教可以让年过花甲的老人认为欺骗14岁的女孩嫁给他是为了帮她?所谓信仰,在炮火横飞的地方也不过是犯罪的借口罢了。女性出门必须穿布卡,必须有男性陪同,不能出远门,不能跟男人同一家医院治疗,不能工作,不能化妆,不能大笑,女人只是给男人生儿育女的附属品……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点恍惚,感觉像是发生在遥远的封建时期,这何止不是一个国度,简直就不是一个世界,而实际上故事的时间背景一直横跨到了2003年!战争让这个曾经美丽的国家面目全非,在这样的国度生活的女人又要承受多少苦难,背负多大的委曲才能生存?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我的心萦绕着淡淡的忧伤。

我知道这是看了《灿烂千阳》后的影响。

很久没有这么迫不及待看书的感觉了。在书店看到简单的书评和介绍我就买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这两本《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我很想了解阿富汗或者说伊拉克也行他们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女人们,那些可怜的女人。

昨晚早早洗了澡就坐在床上看了。我只看了两章。在刚看两页时我就深深地牵挂着那个叫玛利亚姆的小女孩的命运,看到她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时的天真、单纯和极度的幸福,我在想象那童话般的场景时心里却是隐隐地痛,为她将来可能的悲惨命运。

果然,她的美丽的肥皂泡破裂了,她最最最崇敬的父亲是个胆小鬼、伪君子,她自己并不是父亲心里的小宝贝而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她勇敢地独自寻找父亲的行为导致视她为唯一支柱的母亲的自杀身亡;她在父亲家里短短地寄人篱下的生活没多久就被父亲和他的妻子们许配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而她才十五岁。当妻子们张罗着说服她答应婚事时,她还那么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她伟大的父亲会挺身而出保护她反对婚事。可是坐在旁边的父亲除了痛苦的沉默没有任何表示,甚至最后面对眼泪汪汪的女儿的祈求,他只说了一句:“你别逼我,亲爱的玛利亚姆”。高大的泰山轰然倒下,美丽的肥皂泡彻底破裂。

我舍不得往下看,就像拥有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想慢慢地欣赏,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忍不住往后翻了两页后又赶紧回来,生怕知道了结果会影响自己看书的情绪。

还有要说的话。

我一般不喜欢看中国的小说,以前并不知道原因。后来以为是因为自己从来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对人的禁锢,那种压抑,以为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人很少能静下心来写一些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偶然在朋友桌上看到一本摩罗写的散文,其中提到中国的作家普遍缺乏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悲天悯人的大爱,所以中国的很多小说不乏细致、刻骨、深刻,但是总是有一种骨子里的冷漠。

于是我知道,我不喜欢中国小说的真实原因就是这个,那种刻骨的冷漠,那种刽子手般揭示阴暗的冷漠,让我每次看完都很不舒服。而俄罗斯的、欧洲的包括《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他们的作品虽然也有描写底层民众的苦难,可是我却能感受作者的那种发自心底的悲悯,那种情不自禁的对笔下主人公的温暖情怀。

《灿烂千阳》读后感600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去年寒假在家读完了《追风筝的人》,现在读完了《灿烂千阳》,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在读《灿烂千阳》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间的种.种奥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觉得,努力去试试,肯定会有点进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许能改变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导,这也是有可能的。书籍还是很好的,这个时代,书籍所起的作用,没有减少,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现,让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增强和提高。我们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结晶。批评和包容,使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品质。而现在,批评似乎多于包容,这需要平衡。和谐,是共存知道,但绝不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良方,和谐能解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问题,缓和人与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们的确需要先做到和谐,这是必须做的。

灿烂千阳高三读后感范文800

灿烂千阳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灿烂阳光》——这是一本很场景感的书,作者对场景变化以及人物描述非常贴切,随着一行行文字,一付付画面在眼前真实展现。对阿富汗长达30年战争历史了解甚少的我或者你,舒舒服服窝在沙发上,就像看一部轻松电影看完这本书,毫不费力。

1、 在谎言揭穿之前,私生子玛丽雅姆有个疼爱她的父亲,每周一次带着微笑和礼物探望住在乡下泥屋的母女。

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

而她的母亲娜娜则对此嗤之以鼻。娜娜以前是扎里勒家的女佣。在怀上玛丽雅姆时,娜娜被父亲的三个妻子赶出了家门。娜娜告诫玛丽雅姆:有钱人总喜欢说谎,别中了他的迷魂汤。

可当时还年幼的玛丽雅姆并不能理解娜娜的意思,她爱着她的父亲,因为他带来多彩的世界。

他拥有一家电影院,玛丽雅姆从未见过。但在她的恳求下,扎里勒曾经向她描绘过它的形状,所以她知道电影院的正面是蓝色和棕色相间的陶土砖,还知道它有一些包厢座位和格子状的天花板,推开两扇摇摇摆摆的门,里面是贴着地砖的大厅,大厅里面有些玻璃橱柜,展示着各种印度电影的海报。每逢星期二,儿童观众可以在零食部得到免费的冰淇淋。

怎么样,我相信一座漂亮、富有人情味的小镇电影院已浮现在你眼前。你是不是很想去呢?会有机会的,我相信。

《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读后感(16篇范文)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灿烂千阳》这个美丽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动听的书名深深吸引,眼前仿佛出现了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的壮观画面。然而,深读后我发现,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壮观,甚至说不上壮美,只有一种寒到骨髓的痛。小说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女性视角,还是两个女主人公的视角,来描写阿富汗家国政局动荡背景下女性由来已久的低下地位,在感到不可思议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灿烂千阳信息

  • 灿烂千阳读后感(16篇范文)
  • 灿烂千阳读后感(16篇范文)46人关注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灿烂千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