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7:30:02 查看人数:6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867字 3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82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2530字 23段 9分钟 14分钟 20分钟 157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854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70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1052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71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1199字 15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72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772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96人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 4533字 33段 16分钟 25分钟 35分钟 240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1844字 11段 7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89人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1271字 9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95人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1257字 10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19人
2024年寒假读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918字 6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125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577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52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992字 4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94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599字 3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37人
中学生肖申克的救赎最新读后感 789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00人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1645字 15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37人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读此书首先惊叹于的是作者缜密的逻辑,他写出的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句话都是必需的,安迪找鹤嘴锄,既刻石头,又挖墙洞,鹤嘴锄很小,以至于瑞德都说用这个打动出去恐怕得六百年,但安迪用了十九年就做到了;他给州议会写信拉取资金扩建监狱图书馆,有利用这个途径为自己办理新的身份,既“帮”监狱长洗黑钱,又为自己出狱后做准备;他与狱友、警方搞好关系,他为自己出狱的一线希望去斗争又绝望……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必须要发生的,也看起来是安迪在努力适应监狱生活,可他一直没有放弃逃出去的念头,并最后成功,给了所有人一个“大惊喜”。

其次便是对此书内容、思想的感受了。安迪是个多么倒霉的人,妻子出轨、被冤入狱、被变态纠缠、被黑心警察利用,从肉体到精神,无一不是最残暴的蹂躏,无一不会使他失去生的斗志,活的希望,人的尊严。可他没有放弃他想要的,他也自己说:希望是美好的,而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他还说:人不是在忙着死,就是在忙着活。显然,他是典型的后者。不得不说到书中另一个核心——瑞德,深有城府干练睿智的他可以算是整个监狱服刑人员中的领袖,也许正是他的存在,才能使安迪更好地去接收一些现实,去保持坚强的斗志。老布说过,坚强的人能够救赎自己,伟大的人能够救赎他人。我想瑞德可以算这么一个伟大的人。他也是无期徒刑,在监狱中住了四十年,第二十年、第三十年和第四十年他都获得过假释的机会,可前两次都没能得到,因为前两次他太在意这种机会了,也太想表现自己已经改过,反而让检察官觉得他心性不稳,保不齐得到假释后因为太渴望自由而做出出格的事。典狱长说过:上帝也许会不停把你们最好的东西拿走,一提醒你们得到的太多。最后那一次“面试”,瑞德表现得极其平静,他说:“我真的改过了,但不是因为受到惩罚才改过,而是因为真的觉得做了绝不该做的事。我总是在想回到过去,和那个毛头小子面对面,告诉他一些道理,让他明白一些东西,可我不能,只好继续在这里反省。至于得不得到假释,又有什么关系,我才不在乎。”有时候,把有些东西看开后,世界都是敞亮的。

最后,全书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坚持希望、平和对事、珍爱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30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20分钟,有157位用户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3000字

“我不怕疾苦,更不怕失败,我只怕人生终老时,仍旧困在这牢笼,没有机遇和时刻来证明我的英勇。”

——题记

巨大的影戏是沉淀在功夫里的瑰丽,每一个你我的人生就似乎一座肖申克。是谁忘却信心甘于约束?又是谁救赎自我、在彼岸更生。

“柔美的事物永不用逝。”主角安迪如是说。一部巨大的作品不会由于时刻的流逝而褪去本来的色泽,相反会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肖申克的救赎》正是这样一部巨大的作品。影戏报告的是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妻,因而身陷囹圄。他没有选择屈从于运气,而是通过本身的全力一步步救赎自我,同时点亮了挚友瑞德及其他狱友心中的但愿,最后,我们的主人公安迪解脱了运气的约束,拥抱了人生的自由。

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影戏。影片中陪伴着大量的旁白,这些旁白都是以第二主人公瑞德的角度发出,影片用第三人称的方法悄悄地论述着故事,我喜好影戏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这种大气的节拍,影戏似乎用轻缓的法式向人们倾吐着人生的哲理。而不行否定的是,这种轻和缓这部影戏的救赎主题是云云的相得益彰。以是,是不是也可以说,这部影戏的论述方法和主题是云云同一,而使得这部影戏有了那种足以让人沉醉的光茫呢?

记得我在上高中时就看过这部影戏,其时认为一样平常,但跟着我的生长,就越来越熟悉到影戏里蕴含着奈何难堪的精力。

但愿

当一小我私人身陷于冤狱而诉求无门的时辰,我不知道他所面临的是一种奈何的绝望。暗中大概并不是最可骇的,而真正可骇的是这种绝望带来的,对付人生看不到光亮的前路。我也不知道安迪呆在他窄小的牢房里沉默沉静不语的第一个夜晚里他是怎样渡过的,他即将开始的是一种永久也没有灼烁的糊口,他即将在这个暗中的夜里开始他漫长而没有前路的人生。大概正如瑞德所说,但愿是个可骇的对象;尤其对他们来说。他们不是死囚,可是他们必需丢弃任何但愿地在世,一次可能多次的终身羁系让他们永久也只能糊口在这四周高墙之内了。从一开始对高墙的惊骇到逐渐的顺应,以及最后形成了对高墙的依靠,这样的一个进程着实就是一个逐渐摒弃但愿的进程。

对比之下,安迪浮现了其它的一种心态。“要么活得出色,要么吾宁去死。”一句话道明白安迪对将来的憧憬和他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但愿之灯。影戏在知道安迪冤案证据的小汤米被典狱长暗害后埋下了伏笔,让我们觉得安迪会在获得但愿以及失去但愿之后自杀,这里影戏很是奇妙地用了瑞德的角度,由于瑞德正是这样觉得的,以是我们也就随着云云觉得了。

瑞德觉得将要用600年才气掘通的但愿之路,安迪仅用了20年不到的`时刻就挖通了。没有止境的监狱糊口过分无聊,总得找点什么事来消磨时刻。瑞德等人选择了听之任之的绝望,而安迪则选择了但愿。

就像安迪本身说的那样。“记着,但愿是柔美的,大概是人世至善,而柔美的事物永不用逝。”就当瑞德一伙人以为安迪会绝望从而失去理智自杀的谁人雨夜,安迪爬过了本身19年发掘的但愿地道,爬过了500码的排水沟,无拘无束的拥抱了自由。

影戏中,安迪从排水沟爬出来,其时正下着瓢泼大雨,安迪拽开本身的胸襟,张开双臂,任由雨水倾注在本身身上。那一刹时,安迪呼吸的是自由、是柔美、是但愿、是将来。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眶潮湿了,似乎本身就是谁人突破牢笼约束的安迪。我想每一位观者看到这一幕城市唏嘘感应,也更会体悟安迪的那句话,但愿是柔美的……。

自由

“有些鸟儿注定是关不住的,由于它每一根羽毛都闪灼着自由的光线。”

安迪就像是这样一只自由的鸟儿。在影戏中,观者可以明明感想安迪与其他监犯的差异,他无时无刻的去试图得到自由,哪怕只有半晌的工夫。个中有一幕,安迪乃至主动跟泼辣狱警长相助,辅佐狱警长逃税,只为给一路事变的狱友们换来一箱啤酒。当落日西下,大伙们在楼顶洗浴下落日,喝着冰冷的啤酒。这时已戒酒的安迪靠坐在墙边,一抹落日洒在他的脸上,安迪微笑着,似乎这一刻他又从头得到了自由。看到这儿,不禁让观者由衷的认为安迪这小我私人是那么的盼愿阳光,盼愿自由。

其后,安迪为了将这种盼愿自由的精力撒播出去,趁狱警不留意的时辰,把本身锁在了广播室,用广播的情势播放了一首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刹时,广场的监犯都遏制了劳动,惊恐于没有听到老例的体制宣传,而是听到了一个意大利姑娘的歌声,固然全部人都不知道她在唱什么,然则这声音高亢宏亮,似乎一只欢畅的小鸟,一点一点的向上飞,直上云霄。而今,音成功为了人类配合的说话,它冲破了说话的障碍,开释着无穷的穿透力。监犯们都像朝圣一样平常的望向喇叭的位置,悠扬高亢的歌声让民气神俱醉。影戏中,镜头渐渐移过每小我私人的面目,逐步向上,似乎人们的眼光都一点点望向天空,望向远方。这时每一个肖申克中的监犯都似乎插上了同党,解脱了牢笼的约束,酿成了一只自由的鸟儿。

这一幕深深的冲动了我,跟着悠扬的歌声,我的心仿佛也飘飘扬荡,似乎丢弃掉了所怀孕外的重负,飞在自由自在的云朵上,进入了魂灵的深处。我想:我们每小我私人都是盼愿自由的,只是人们被平常沉重的糊口和社会的压力约束着、扣留着,大概只有美好的音乐才让人们找回自我,回归自由自在的伊甸园。

在社会,步履仓皇的人们大概应该无意立足,跳出来看看本身的边幅。我们终会知道,风俗于听从法则的人们将支付庞大价钱来摒弃原来属于每一个个另外自由。诚然,社会成长的快节拍和糊口过程中的承担是不行停止的。可是,我们也容许以从忙碌中抽离出来,在周末可能闲暇年华时,在阳光亮媚的朝晨可能一个安谧的雨夜,捧上一本好书或是听上几首小曲,从中得到半晌却弥足贵重的自由自在的年华。

救赎

影片中的肖申克牢狱着实就是实际社会的一个缩影,而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放大的肖申克。每小我私人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就困在了由小我私人、家庭、社会等等所构成的“牢笼”中,它约束着我们的头脑,体制化着我们的举动。我们独一要做的就是救赎我们本身,让我们的心去跟随但愿,跟随自由,跟随幸福。

影片的统统好像都在启示我们:一般的糊口正安葬着人们的但愿和空想,以及对幸福、自由、情意和恋爱的感知手段。面临物欲横流的社会,疲于奔命的糊口,是消沉照旧奋进,是僵持照旧弃守,是心存但愿照旧消声匿迹,《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晰的谜底。

每一个你我的人生都似乎是一座肖申克。都必要我们铭刻信心不甘于约束,都必要我们救赎自我、在彼岸更生。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0位用户喜欢。

“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主人公安迪的这句话给我启迪很大,一个人只有心中有希望,并且用实际行动拯救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故事讲的是安迪因被冤枉背上了杀死妻子和妻子情夫的罪名而被判了无期徒刑。经过他20--年的努力,挖墙越狱了。安迪之所以能获取自由,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他有非凡的聪慧与天赋,还有他那坚强的毅力。安迪向几乎能弄到所有东西的瑞德买来一把小锤子,并把他藏在圣经中。瑞德开玩笑的说,要有六百年才能逃生,而安迪只用20--年,他用海报贴住了那个挖的黑洞。安迪20--年来抱着心中的希望,与对自由的渴望,去挖掘可以救赎他的通道。这便是他寻求自由的过程。安迪因为心中有信念,便没有被体制化。像老瑞德说的适应了监狱的生活就离不开监狱,而他不被外界所影响。而安迪最后通过雷声砸破了下水道管,忍着恶臭爬了500米。到最后的那一刻混着雷雨声,冲刷着安迪的全身冲着安迪20--年在监狱的污秽……那一刻,他自由了!是啊!是安迪心中不变的信念是他对梦想。对自由的追求,他真正把自己救赎了!

我对《肖申克的救赎》的感受是:含义深刻复杂,虽然不能全部读懂,但也理解了以前从未想过的,心中充满希望与对理想中的自己的追求。鲨堡这个可怕的监狱就像我们人生中必定遭遇的极大的挫折。像老布,他就被“体质化”打倒了,最后选择了永远的宁静——自杀,可能会一点一点的打倒你,改变你,最后让你绝望。而海利和监狱长就像人生路上有权威的人,他们命令你,折磨你,为所欲为。老布被这一切打倒了。而安迪没有,他选择相信自己,不放弃努力与希望,耐心等待着生命中属于他的辉煌。他释放了。救赎了他自己。这也是一种人生价值观。老瑞德就是安迪的心,安迪寄托他去她自己与妻子快乐的地方,完成对妻子的赎罪。最后瑞德与安迪相拥,给电影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真叫人心花怒放啊!安迪在拯救自己的同时也拯救了瑞德,让他也为希望而活。最后一刻,我与作者产生了共鸣,那就是——心中充满希望。

看完了这部影片,就仿佛自己也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与努力……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600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5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救赎但希望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老早以前买的书了,有时间就会拿出来看看,虽然一开始看不懂,但到后来,好像懂得其中的一些道理了,偶尔再拿出来品味品味,仍思绪万千。

安迪被律师陷害来到肖申克,找雷德要了一把锤子,花了二十年时间开凿出一条雷德认为需要六百年的通道,越狱、换身份,赎回了本不属于他的罪。脑海里有幅经典的画面:越狱后的安迪仰着头接受雨水的洗礼,也许还夹杂这泪水与汗水,但更多的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这本书还有另一个想要表达的主题——体制化。它让人适应了监狱,接受了监狱,不再挣扎,不再有希望,没有希望也就没有痛苦,正如剧中瑞德所言:“在这里,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会让你痛不欲生”。“体制化”了的老布因为不习惯社会的变迁,以自杀结束了出狱后对他来说痛苦的生活。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你安迪被人陷害进入监狱,却不放弃每一次有可能让他重获自由的机会,他每个月写信,终于为肖申克建立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馆,他帮助狱友获得高中文凭。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而安迪,就是后者。他虽然在监狱里饱受精神和肉体的璀璨,但他对希望的渴望仍没有破灭,他如同凤凰,浴火重生,自信健康的飞出了外面的世界。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管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他们走,否则那天你打开笼子喂他们时,他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你知道吧,他们关注是不对的,所以你会为他们感到高兴,但如此一来,你住的地方仍然会因为他们离去而显得更加黯淡和空虚。”

安迪就属于这种鸟,不服输,不甘堕落,追求自由。在雷德心目中,安迪也许就是一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存在。

雷德出狱后,他也像老布一样感到迷茫,被体制化了,但当他来到巴克斯登,找到安迪给他的东西后,他一定是找到了活着的希望。“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正是这封信,唤起了雷德内心深处的灵魂,他懂了,所以放弃了自杀,看了看老布刻在窗顶上的遗言,旁边还写着“瑞德,曾经也来过”。雷德微微一笑。走了。

他知道他再次成了逃犯——违反假释条例。又能怎样呢?活着,就是最好的希望。最后,雷德来到了齐华坦尼荷,遇见了安迪,成功跨越了美墨边界,太平洋就和他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这应该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最好的结局:典狱长诺顿自杀,雷德找回了希望,安迪换了一个身份继续生活。黑暗、赎罪、爱、希望。结束。

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不是忙着死,就是忙着活。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9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覆满灰尘的蓝色希望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一些鸟而终究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过华丽了。这是red的一段内心独白。他在感慨着andy牢房里的那个用一把小破锤凿出来的惊天大洞,以及那个洞后面的无限自由。

是什么赋予了andy的翅膀上的光彩,正是那个危险无比的东西——希望。希望的力量如此强大,它可以使andy用20年的时间挖出了一个在red看来要用600年来挖的洞。他想象着andy在5个橄榄球场那么长的下水道里爬了那么多个小时,终于重见天日的那种心情;也更为andy这20年来天天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感叹,如此大的一个洞就在牢房里,只要任何一天的任何一个时刻被任何一个狱卒发现,那后果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此外,他还会自豪,会祝福,百感交集。andy走后,每当囚友在谈起关于andy的往事时,他也只是在旁边微笑着注视着,很少插嘴,有些东西是不用说出来的。

忙着生,或是忙着死。red在不抱任何希望的心情下走进审问室,却意外的假释成功。他悲喜交加,摆在他面前的是两具活生生的例子——老布的悲惨结局和andy的逍遥日子。但red毕竟是聪明的,他选择了生的希望。繁华的纽约大都市,每个人都在有目的的忙着,汲汲于生或汲汲于死。而这些在社会边缘的有犯罪前科的人,他们在干什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始终不被人关心,他们可以是监狱长发泄的沙包,可以是狱卒们无聊时的消遣,可以是任何人的工具和廉价劳动力,他们的命都比正常人轻,他们的信仰还给了上帝,肉身被残酷的折磨。等待他们的除了赎罪,更多的是遭罪。他们是在忙着死的一群人,等待着等不到的东西。

整部小说的色彩不多,有四分之三都是灰白的颜色,灰色的囚服,白色的高墙。没有明媚的色彩,只有一群生活得很边缘的囚犯。然而无论他们是否真的无辜,他们的一生也就这样被染上了同样灰白的色彩,没有希望,没有信仰。他们谁都没有想过要为自己凿一个洞,而andy做到了。他是个智者。20年的冤狱对他来说太惨烈,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过希望,从来没有。一个坚强的人可以拯救自己,一个伟大的人可以拯救别人。他拯救了许多人。他在高墙里放的音乐,唤醒了一些覆满灰尘的心脏,他在牢房内凿的惊天大洞,其实打穿的不仅仅是墙壁,而是更多人的意识。他无法给他们自由,但他可以给他们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监狱里的人,一不小心就已经被体制化了,谁能心存希望,谁就能活得更好;谁敢为自己凿一个洞,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凿一个洞,是否真的很困难?这要根据不同的人决定了。你的意志决定了你的洞是否可以打穿,要打600年,还是20年。

我虽然坐在车上,但我很激动

这是一个自由人才能感受到的

一个自由的人开始了旅程……

……而结局还未知是如何的。

我希望我能成功的越过边界。

我希望我能看见我的朋友,和他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油我想象中的那么蓝。

我希望……

遥远的太平洋,没有记忆的海洋。有些记忆只是累赘,只要能心存希望,信念不灭,生活就会给你一个最美好的结局。太平洋正如我们想象中那样蓝,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里。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无论黑夜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当你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仍要充满希望,追逐自由的故事。影片主人公安迪被律师咄咄逼人的指证打压,最终被冤枉进肖申克监狱。安迪刚进入肖申克,孤僻,冷酷,一言不发。两年后,安迪才和瑞德交谈,两人成为好友,安迪每天找石头,磨石头,下棋,看书,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觉得他不是一个犯人。安迪是一个银行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海利解决税收问题,为典狱长洗黑钱。肖申克,就如同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那里有守纪的“市民”,有霸道的恶人,有滥用私法的掌权者,更有像安迪那样的智者。

瑞德曾说:“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他而生存。”并告诫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安迪却倔强地坚信希望,用音乐、图书来救赎狱友,他坚信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最终安迪用20年挖了一条在瑞德看来要挖600年的隧道,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逃离了肖申克,当他脱下衣服,在雨中伫立时,那一刻他是自由的。而老友瑞德也受到了安迪的鼓舞,在假释时他说:“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其实瑞德是想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总会犯错,犯了错并不可怕,而是应该在犯错后充满希望,更加地热爱生活,纠正那走错的路,做错的事,说错的话。

正如安迪所说:“希望是好事,甚至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想想安迪在令人恐怖的肖申克里,如何保持希望的心,美好的生活;想想霍金在病痛的折磨下,如何保持乐观的心,献身于科研;想想中国女排在面对强敌时,如何保持坚定的心,与对手决一死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唯有坚信希望,追逐自由,才能让心灵获得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800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33个字,有3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6分钟,朗读时长25分钟,慢速需要35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

导语:《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肖申克的救赎》剧本,并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希望,在绝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难。人们总说不要和命运抗争,可是 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恰恰是命运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所谓的救赎,并不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面对狱友的拯救体现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让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这两个人,在安迪真正获得救赎的时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预警榜首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展现音乐的美;而第三次,则是在狱中办起了图书馆,其经费是安迪以每个礼拜两封信向州长申请的,这是个划时代的胜利。

后来,出现了来一个扭转乾坤的年轻犯人,他知道关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这个年轻人被杀害了。这时,瑞德以为安迪会在使我中选择自杀,恰好相反,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会选择另一条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真凶自由应该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经对那个年轻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忙着或,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选择,有时候是死亡,有时则是继续生存下去,当面对是绝望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死亡还是生存下去?一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获得了自由。

其实,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鉴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们心里,放弃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一言: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对大家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假期,利用晚间的时间,认认真真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一遍。这部拍摄在十几年前的美国电影给我的感受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丰富,也更能明白许多非直观性的电影内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学着去懂得“希望与生活”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融洽在一起的这组关系。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冤案,一次花费了一生的代价,用去了未来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当看到那个知晓真相的年轻罪犯出现,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实际,联想到瑞德说的整个监狱除了他之外都是无罪的类似于玩笑话的时候,我想这实在是一场开的有点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代价最大的一次“救赎”——用时间,用着可能创造无数未知的未来的时间去救赎,去赎罪。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以我个人的阅历,用尽自由与未来为代价,我想,我是承担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到一个完全没有自由的囚犯,开始我猜想或许是瑞德说的体制问题,他被诬陷为杀妻,被判处无期。一个前途无限的身份,转眼到了暗无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与瑞德的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一定会是最难承受监狱第一晚的那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看上去体质弱些,更主要的是因为身份的变化太大。然而,瑞德输了,我也输了,输的很彻底。他不仅不是最初的那个,而且似乎他反而成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个,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起初,我是很难知晓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来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渐进行,直到结局慢慢到来。

十年,二十年,以我现在的年龄也仅仅是经历过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认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给了一个红章,一个瑞德申请假释驳回的红章。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勇气,不知道从哪里到来的希望:刻棋子,教“学生”,办图书馆,帮忙洗黑钱,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坚持挖出了一条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时间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压力”,“时间”,这是安迪认为坚持挖的最关键的东西,他也确实如此过。这在影片临近结尾时通过瑞德点出的生存根本,这影响着同一间房内瑞德与布克斯不同归宿的关键,这被安迪说成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哲理成为了表面的点睛处。

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而是特别丰富的。而最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过主要是安迪,瑞德,与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标,理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很多的时候,我是不怎么爱看电影的,因为我觉得电影让人不像人了。几十年的光阴,在电影里,只是两个多小时而已,每一个十年只是换来了一个红章。我其实是害怕这种生活的。而也正是这两个小时,这些略微的苦难让我都不怎么愿意坚持下去,何况安迪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二十年。没有自由,掩盖着希望,前方仿佛没有多少的盼头,我很难想象这种比贫穷,挫折更深沉的东西。

典狱长对安迪说,读《圣经》能获得救赎,信上帝能获得庇护。然而罪人还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说他多么伟大,一定要辩称上帝多么万能,倒不如去实实在在感谢一个人,感谢一个真实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这个运输车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带来的那把小锤子,或许故事是需要改写的。正如结尾处安迪迎着闪电用石头砸出那个洞,锤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里砸出了这么一个洞,一个关于希望的洞罢了。

看完全集,我才开始懂得二十年并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监狱里呆着的时间。以他向州议会申请图书馆资金的毅力,若是他用来辩解自己,或者说用来说明自己的无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没有,他没有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后才慢慢的开始明了:他是为了对妻子赎罪,一次他认为需要的,一场用尽他的青春与未来的对爱的救赎。

在影片中,真正扮演典狱长的不是那个洗黑钱的典狱长,也不是海利。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顿的那颗橡树下面。仅在开篇的时候惊鸿一现的安迪的妻子,其实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赎的对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与未来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救的是一份迟来的爱,赎的是一世难以再来的情。二十年后,当安迪认为他会结束这种一定空间救赎的时候,他还是要嘱托他的朋友——瑞德,去当年他与妻子欢乐的故地看看。也或许,瑞德在那里才获得的自由才是本应该属于安迪自己要获得的自由。

全集看完,不免有着一些遗憾。尽管安迪一直在救赎,但是最后关头他毕竟还是逃避了。他自己没有勇气守着橡树,没有勇气在当年的家呆着,带着因为二十年的逝去而留下的白发,他也只是选择了去到那个没有“回忆”的太平洋海边。或许有人会说他还是嘱托了瑞德去了啊,但是毕竟不是他本人啊。瑞德其实在影片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安迪的心,安迪的灵魂。最终的救赎也是通过他,通过最后瑞德与安迪的见面才完成的。但是现实呢?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灵魂与肉体分离,做到在心灵深处可以有人代替自己的又能够有几个人呢?

在观看影评的时候我才发现,最后安迪与瑞德的相会是制片人加上去的,而不是小说原著中就有的。而恰恰是这加上去的"神来之笔,为这部影片加上了太多的光环与永恒的魅力。

人的一辈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狱长”肯定是会有的。但是这种来自自己的心底,来自灵魂,来自爱的救赎又会有多少呢?从这个角度能讲,其实安迪是幸福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美国电影能引起这么多非美国这个国家,这个种族的人群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个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欢的石头一样:每一颗都不尽相同,每一颗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二十年,而其实应该是一种心灵,一种灵魂,一种很难言明却又实实在在的永恒。压力与时间,给安迪的不仅不是枷锁,很大程度上,它们其实正是给了他一种不朽与辉煌。

原本,我是认为生命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没有什么会成为谁的唯一与永恒。但是我错了,我错了太离谱,也错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尽我们的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间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电影的最后,当两个在囹圄之中呆了几十年的人拥抱到了一起,当他们还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时候,这个时间点不知道我们是该为他们庆幸还是悲哀......

不管这电影还有什么伟大之处,也不管多少的影评家会如何从所谓的专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评,我只想说,在这个时刻,我是愿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给安迪,给安迪的妻子,给有爱,能爱与被爱着的一切生命。用对待上帝的虔诚为他们由衷的喝彩。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44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常把自己想成一棵榕树,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肯吃着我们原本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死了,失败了,枯死和失败原是必有的事情,问题是,东风是不是再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台湾散文作家林清玄的文章《布袋莲》。这是岁月与环境的力量,他们都是对心灵的消磨,直到心灵磨硬磨透,灵魂由圣白的雪球滚入沙地,最终结沙成冰。枯死和失败都存在着,新生与成功又也存在着。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肖申克监狱。对监狱中的环境谈救赎,似乎不存常理。但救赎的概念,是对一个灵魂尚且自由的人的光明。

曾经听过许多人感叹无聊与厌烦。有人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甚至看到有人因为生活的聊赖而沉迷网络。哪怕在众人之中,无聊与烦闷看来都是如此平常。许多人身处自由的天空中,却又觉得自己置身牢笼。但安迪一定不会这么想,至少在读了这本书过后我不再是这么想。

安迪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却因为被诬告而进入肖申克监狱受刑。这对一个明明面对大好前途的正常人来说必定是有如从山顶坠落入谷底,却不知何时才能从见光明。监狱里的新人往往疯狂,沮丧或哭泣。来到黑暗的监狱若不能“迎合”好这里的环境便可能被殴打亦或是长时间紧闭亦或是来自其他犯人身体上的威胁。然而安迪在此生活了近二十年,保持着他从最开始便与别人不同的微笑与坚毅,放佛有一件隐形外衣。他被监狱里的同性恋者看中而搏斗反抗,他因不愿帮助监狱长洗白贪污的款项而被连续关过三个月黑暗的禁闭……但他还是保持着他的不同,直到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他穿过用近二十年来通过两把小型鹤嘴锄小心翼翼挖通的墙壁,爬过两个足球场长的下水道站立在河中,走向了自由,走向他神魂向往的太平洋海岸。

听起来是一个越狱犯的故事,但同时这是一个本该自由遭受不行却因为心中的自由而得到救赎的故事。我曾经幻想过一个人怎样会陷入最为深重却又不会致死的苦难,怎样会拥有一种根本没有希望却又有着一份最微细光明的生活。可是思虑到最终消散了思想的去路都无法想象,因为我是个自由人,我没有任何濒临死亡或绝望的经历。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像是对治国平天下者的精神信条,而又有多少人能经历在有限的空间与环境中面对会贯穿身体的绝望,而经历数十年的煎熬?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有了认识。圣人不在于高洁脱俗,而在于他们身上某一点的人性最极致地得到绽放,这份绽放使笑者无言,使听者无心,使肉食者无荒娱使自高者无眼界。那是心灵最深处的救赎,甚至超越心灵,那来自灵魂。

肖申克监狱里生活几十年由一行健青年而最终成为形枯老朽的大有人在。这是监狱里很多人都迷茫着的,被关入这个地方,继续活着,遭受廿转光阴的专心刻蚀。人们面对黑暗和恐惧,面对“恶羊”对精神树叶的啃吃有惊呼,搏击到驯服再到最终的行将就木。许多人枯死了,东风还会在他们身体健全的时候吹来,而心灵却无法再长出新芽。书中有另一个人叫老布,老布是肖申克监狱里四十年来的图书管理员,他也是个犯人。当他获得假释走出狱门,恐惧与绝望便侵袭了过来,岁月与环境的磨痕此时开始灌满受伤的鲜血,发挥着疼痛。他在监狱里被人需要着,一切都熟悉而可知。但当他走出去,却真正回到了一个用处不大的老头身份。他甚至想着犯点罪重新回到肖申克,但他的身体已经做不出来任何罪恶。他回不到那个黑暗却给他极大安全感的地方,他只能在这个原本应属于他,如今却让他觉得痛苦的大千世界里终结自己,带着因为屈服而寻不得救赎的心灵。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不过,他们一走,你住的地方也就更加灰暗空虚。”这是书中的一句话。我将它摘录在摘抄本上,只因这句话的“鲜艳羽毛”。

自由不是来自所有自己涉及地域的服从,也不会是一个空空其身的概念。对于现在的我们,每时每分都在歆享着自由的空气,我们可以自由来去,可以真正地去执行自己任何想做的事。自由救赎的是信念,它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代表这世界的多彩。

而难过的是被风霜打击后的不为所动或是一路到头虽有抗争却也趋势逐流,随风沙游走。难过的是一颗鲜活的心脏因为自我的放弃而选择接受灰尘与一个随便的结局。

人们渴望自由,是想得到致自己永恒的信念,去得到可贵的解放。而对灵魂的追求,又是对自我的追诉。对人生的顽搏,也存在于自由对自我最永恒的救赎。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7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从来以为,电影不是生活简单的对号入座,但她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始终相信这种被生活升华的东西在某一个时候会给人带来一些人生的启迪与参照。所以我曾一直幻想通过看场电影,给予我全身心的洗礼,然后我的人生从此焕然一新。

对于这部影片,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也许同一个人不同阶段感触也会大不一样。大约7年前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更多是震撼于宏观层面关于影片本身的编排、设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社会、人性的分析与思索。而今天则是不自觉的推人及己,想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个还无法预见的未来。

总的来说是震撼的。尤其当andy在电闪雷鸣的夜里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高举双臂的时候。这是他在肖申克的结束,也是平日里"平平淡淡"与"波澜不惊"的铺集,形成强烈对比。

"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这是在高墙之下苦苦劳役30年的red的感叹。而大部分时候,这也正是我们被自我束缚的生活的最真实写照。而生活最终给人惊喜的,唯有像andy那样一直所秉持的坚守与信念。幸福来得很慢,但往往真实。

如今的生活中有太多让人分心的事,太多让人忘记本来的方向与目标。尤其在越来越缺乏一个约束的环境里,一个重度"懒癌"患者,平日里刷刷微博,发发微信,玩玩游戏,于是生活过得尤其地快,也尤其地虚无。只是当有一天看到比你优秀的人还在默默地努力,才蓦然激起对自己的责怪,可是已被人甩出很远很远。王小波说过:人最大的痛苦,在于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想想有时候还真是这样。

前些天看到一段话:"下一个7年,我是谁?每天5个小时,如果你是用来看韩剧、聊天,7年后,你会变成生活的旁观者,你最擅长的就是如数家珍地说起别人的成功和失败,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说的东西。花1分钟想一想,曾经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每天去做这件事,7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靠这件事出去混饭吃了。"我转发了,我想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警醒。

或许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懂得很多道理,但需要不断提醒。电影本身给了人太多的正能量。我希望我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希望是靠自己努力,而不是"顺其自然"获得一个"就那样"的结果。看完之后感觉又重新给了自己浑身一个激灵,想要开始做很多的改变了,从自我管理开始。行为心理学里有一个"21天效应",我想借由本次的"提醒",给自己倒数几个数,通过不断地自我约束与鞭策,去努力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轨迹。

这次"快乐成长行"活动,其实入公司以来内心一直都挺期待有这么类似的一个平台,我理想中的样子是身边有一群积极进取的伙伴,彼此互相鼓劲儿,一起成长。所以每当刘永龙、徐君等同事他们发些正能量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点个赞。本次活动,澧水项目集体报名了,就是希望借这个平台,还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一群人有一些明确的目标,一起努力,然后一起交流,一起进步。正所谓积跬步以致千里,集小流以成江海。也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我对生活一个理想的追求:希望自己不急不懒,明白目标和方向,然后慢慢努力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希冀哪天一群人不再羞于谈理想,于忙碌与闲适之中闲庭信步,怡然自得。终此一生未曾虚度。足矣。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7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希望是个好东西——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该作品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银行家安迪因为被法官误判谋杀妻子和她的情夫而入狱的故事。安迪来到了肖申克监狱后遭遇了一系列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和折磨。然而,安迪并没有被磨难所折服,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监狱的墙上挖出了一条暗道。最后在一个普通的晚上,从暗道爬了出来。他从肖申克监狱中逃了出来,重获了自由,并且在墨西哥以一个新的身份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在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安迪。安迪的入狱给黑暗的肖申克监狱带来了一丝阳光。安迪是一个具有独特的人性光辉和魅力的人物形象。他沉默寡言,但在那沉默寡言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永不妥协的、永不放弃的心。

刚开始,在监狱里,安迪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面对“三姊妹”的不断侵扰,他即使孤军奋战,被打的满身伤痕,也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后来,他在监狱图书馆工资时,提出了想要扩张图书馆的请求,连典狱长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是他十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坚持给州议会写信,最后梦想成真,为图书馆争取到了资金,把肖申克监狱的图书馆扩充成新英格兰地区的图书馆。安迪用自己的知识教狱卒们逃税,帮典狱长洗钱,从而得到了典狱长的重用,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些较好的待遇,如自己一间房间,这是安迪能够逃出去的重要的一个因素。安迪利用自己独居一室的待遇在自己的房间里的墙壁上挖洞。一天天,一年的慢慢挖洞,且没让任何人知道。他用了二十六的时间挖暗道,最后在1975年的一个夜晚逃出了监狱,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安迪在肖申克中待了二十几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尽了各种折磨。但是,他并没有太多的怨恨,而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狱前狱后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也并没有使他精神崩溃,焦虑不安,而是极其冷静地面对眼前的一切。他表现出了超于寻常的理性、平静和忍耐。是理想的信念支持着他平静地面对这一切,也正是因为这一份信念的支持,他向“我”购买了一个需要挖六百年才能挖挖出一个洞的小锥子,表面上是用来磨石,但实际上他用小锤子挖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

在监狱期间,他意外得知事情的真相,即指知道了杀死他妻子和她的情夫,并嫁祸给他的真正凶手。他努力过,向典狱长申请重审案件,召回找回真正的凶手,还他清白,让他得以清白的堂堂正正的从监狱里出去。但这一切是徒劳的。典狱长不肯见他,不肯理会他所说的言语,典狱长并非是不信,而是出于某种原因而选择忽略安迪的请求,甚至将知道真相的证人从肖申克监狱调到了其他的监狱。在这段期间,我想安迪内心是崩溃的吧,但我想这也是他坚定从按暗道里逃出来的信念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体制化的监狱中,安迪是一个异类,因为他有理想有毅力,艰苦的环境并没有使他屈服,他就像一些鸟一样,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天生就向往自由。

我们要想安迪一样,做一个有理想,有希望,有追求的人。正如同小说中安迪所说的一样:“‘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

2024年寒假读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小说的背景是上个世纪30年代,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被错判为无期徒刑,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但是,安迪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经过20多年的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500码的污水管道中爬了出来,获得了新生。

在看书之前,我看了作者斯蒂芬金的简介,没想到他是一个恐怖小说作者,我就在想书中营造的氛围,应该会比电影中黑暗很多,不过和看完电影一样,我的心灵依然受到了震撼,肖申克的恐怖之处也许也只有像斯蒂芬金这样的恐怖小说家才能表现出来,从来没有一间监狱能让我们这样害怕。作者笔下的肖申克就是一个泯灭人性的场所,监狱里的暗无天日让里边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不管是谁,在他刚进入肖申克的时候,都不会把自己和这座监狱扯上关系,可是,一年,两年,三年在不知不觉中,它磨去了人的棱角,磨灭了曾经的梦想,让你从恐惧慢慢变成依赖,正如德瑞所说,起先你也许厌恶它,后来也许会喜欢它,再后来你也许会离不开它,这就叫体制化。听着有一种心酸,也有一种无奈。

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的还这个故事中透出来的生命的光辉。那就是安迪,安迪在监狱中是独特的,他的独特带着一种生机,同时也带着一种无名的光亮,作者给他定义为希望。其中有两件事,更让我完全的感受到了这种生命的希望。一次是安迪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用监狱的广播播放了音乐,对于监狱里的人们来说,音乐就是他们唯一还剩的精神享受,单纯却意义非凡;还有一次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几个人修完房顶之后,吹着风,沐浴着阳光,喝着啤酒,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在肖申克发生的,但是安迪用他的聪敏做到了。看到这我是多么感动,安迪在用他的行动给他的朋友们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积极向上。可以说这两次行为是一种灵魂的呐喊,虽然孱弱,但是顽强,他是安迪对肖申克,对生命的不屈服。

连安迪的朋友们都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他们也许会觉得他伟大,但是不会相信他能够获得他们都不抱希望的自由。然而,安迪最终逃跑了,逃向了他的自由之路。比起自由,三百米的污水管道算什么,风雨之后的天空,是多么美丽。只要希望还在,你就还拥有一切。

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而且生活的更美好呢

____年寒假读《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主人公安迪被冤枉入狱,从银行副总裁沦落到阶下囚,安迪没有任何的抱怨!安静的忍受和适应着监狱的生活,得到了一个一把小铁锤,朋友开玩笑说假如你想用这东西凿出一个洞越狱,最起码需要600年,最终安迪用了20年逃了出去!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例子!这件事让我想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安迪不但利用了地质的知识,还有压力,还有自身的毅力,当他千辛万苦的爬出那个隧道时,他脱掉上衣,把双手举起,仿佛在说,我终于自由了!我想假如是我,我一定会大声啊啊的喊喊的

瑞德在他是那么想要获释的时候一次次的失望,最后当瑞德不再想要出狱了,这时候反而却被获释了!就像人生一样,很多时候越是执着的东西反而总是得不到,当你放下的时候反而得到了!

电影中那个监狱的图书馆老管理员,在监狱待了大半辈子,被获释却舍不得离开,甚至持刀威胁希望自己可以被留下来!没办法还是出狱了,老人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竟然选择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是怕改变的动物,就像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痛苦的,他却害怕改变,不敢去承担改变后的很多责任!他宁愿就这样继续痛苦的生活着……

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是监狱的名字,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给自己设置许多的围墙,阻止了自己的快乐!我们的人生课题就是学着去释放自己,整合自己,找回本来的自己!找到自己原本就拥有的内在力量,学会幸福的能力!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9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4位用户喜欢。

与《阿甘正传》相比,我似乎更喜欢《肖申克的救赎》。幽默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情感,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andy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这四句话。

监狱是个磨灭希望,磨灭锐气的地方。正如red所说,面对监狱的高墙,刚开始时你恨他,接着你开始习惯,直到最后,你不能再没有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进了肖申克就是放弃了一生,每个人在进入监狱的第一晚,想到余生便要在这里度过,便泣不成声。但是许多老人在几十年后重获假释离开肖申克后,却发现无法融入社会,怀念监狱的日子,就如老布一般,最后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这不能不说是可悲的。几十年后,几乎所有的罪犯都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没有再逃的准备。然而,andy不一样,他是视自由如生命的人。第一晚他没有哭,坚强地开始沉思,沉思着出逃的计划。一把小小的鹤嘴锄,20年,他选择了这条路。为了短暂的自由,他为狱卒出点子吞财产,为了自由,他为全监狱放音乐而被独囚一个月。监狱没有能够磨灭他的希望,反而使他的希望更强烈。在人生路上,我们需要的就是那份毅力。最终,凭借他的先天优势——智慧,和他的后天努力——毅力,andy重获自由,来到了梦想的墨西哥海滩边。

andy花了20年来成就他人生的梦想。最后才发现,他所做的一切,每一件小事,都是为了他的人生。从读圣经来博取监狱长好感,到为所有人报税,到修建图书馆来让狱友获得短暂的自由,一切在最后看来都是那么有深意。为了他的人生他做了充分到极点的准备,令人不可思议。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这种精神来向目标前进,又有谁不会成功呢?

中学生肖申克的救赎最新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疫情期间,班级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推动各同学开展了线上读书活动,《肖申克的救赎》便是本次阅读的书目。

起初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去接触这本小说,它给我的印象就好像身处黑暗的沼泽之地,感觉自己被禁锢的死死的,然而小说越往后,便突破了这种限制,给人以思想的放飞及人间的温情。

在这座肖申克监狱里,它反映了当时美国司法和狱政的腐败,如果不是法律上的误判,无辜的安迪就不会含冤进入肖申克;如果不是狱政的放纵,安迪就不会接二连三地受尽屈辱。当然,在肖申克,除了司法和狱政的腐朽,作者更深层次的批判了人性的阴暗和贪婪,同样也将人性的自我救赎描绘的淋漓尽致。

我不清楚安迪平静的背后自己默默承受了多少,也不清楚当他深陷冤狱却得不到信任时面对的是怎样的绝望,因某些巧合的原因而被贴上谋杀罪这一标签并因此痛失爱人,安迪进入了这个并不属于他的黑暗的世界,在那个狭小的牢房里开始了他没有前路没有希望的人生。所幸的是,在这座阴暗猖獗的肖申克监狱里,还留有一丝光亮。安迪用自己的金融知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他一次次地向州政府递交请求帮助扩建图书馆,为在这个黑暗世界里仍存有希望的人们筑起通往曙光的桥梁。在安迪的冤案有机会被推翻时,典狱长却从中阻拦,甚至杀害了那个能为此案作证的囚犯来满足自己无止境的贪财欲,至此,安迪终于忍受不了人性的阴暗,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奔向自由曙光。

我特别喜欢书中那句“我希望能越过边境,我希望太平洋同我梦想的一样蔚蓝,我希望再见我的朋友,同他握手,我希望。”其实仔细一想,在如今这个社会中,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平等的。或许现如今你也在扮演者肖申克中的某个角色,我的意思是,终己一生,我们不应像布鲁克斯一样死板地依赖体制化社会,从而丢失自己的价值,失去生活的动力。我们要学会遵从自己的内心,遵从自己的选择,哪怕前路未卜,只要我们坚守初心,“肖申克的救赎”终会到来!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600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45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自由是春天的希望——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题记

《肖申克的救赎》,斯蒂芬·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杰出代表作,同名电影获得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誉为电影史上最完美的影片之一。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杜佛尼被冠以谋杀的罪名关进了缅因州的肖申克监狱,判处无期徒刑,然而这其实是一起冤假错案,于是无辜的安迪为了追寻本就属于自己的自由,策划了一次越狱行动。

“把身体交给我,把思想交给上帝。”这是典狱长山姆·诺顿在上任时对肖申克的囚犯们说的一句话。安迪知道自己本该光彩夺目的后半生可能都要在狱中度过了,但是他没有犯罪!一切本不该如此!他是被冤枉的,仅仅是因为一点点霉运和黑暗的政治就被剥夺了自由——身体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

但安迪始终向往自由、心存希望,也正是如此他在狱中是独特的,他的独特带着一丝生机,同时也带着一种无名的光亮。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几个人修完房顶之后,吹着风,沐浴着阳光,喝着啤酒,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在肖申克发生的,但是安迪用他的聪敏做到了。安迪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跟狱友和警卫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多的是为了呐喊,一种灵魂的呐喊,虽然孱弱,但是顽强,这是安迪对肖申克、对生命的不屈服,也正是如此,这个故事表现出来的生命的光辉力透纸背。

安迪的朋友们都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他们也许会觉得他伟大,但是不会相信他能够获得自由。然而,安迪最终成功越狱,逃向了他的自由之路。比起自由,用三十年的时间凭借两个小锤子挖通道算什么?将无数石块敲成小碎石再偷运到运动场上算什么?爬过五百码的污水管道算什么?风雨之后的天空,是多么美丽。只要希望还在,你就还拥有一切。

可是有些人,即便获得了身体上的自由,思想上却依旧被囚禁。

书中有一位担任管理图书管理员的老囚犯布鲁克,他在监狱里一直待到垂暮之年。可是当他终于获得了假释的机会时,他却在老人之家自杀了。布鲁克获得假释时已经六十八岁高龄,患有关节炎的他在离开肖申克的路上边走边哭,在他眼中,肖申克已经变成了他的整个世界,而高墙之外的世界是可怕的。针对这件事,故事的叙述人瑞德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解释:这些高墙还真是有点意思,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对它就习惯了,等相当的时间过去后,你还会依赖它,这个就叫做体制化。

体制化,就是一个人对周身环境的习惯性。肖申克是一座监狱,囚禁的不仅是犯人的身体,还有他们的心。可是,我们这些在监狱之外以自由之身活在这世上的人,就真的都是自由的吗?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作为中国高中生的我们,在小时候一定无法忍受未来会过上在学校里日复一日地学习的生活,而当这种日子真正降临的时候,我们抓狂过、沮丧过,并且最后习惯了它,甚至可能会在升入大学之后开始怀念它。

学校就如同肖申克监狱。我们放弃了小说,放弃了游戏,放弃了外出旅行,放弃了我们的自由。在学校里,我们不能携带违禁品,不能逃课逃学,我们必须完成堆积如山的作业……犯罪的不是我们,是中国虽行之有效但的确死气沉沉的教育制度,但是坐牢的却是我们,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的救赎。通过高考就如同通过假释一般,可是学校是否使我们体制化了呢?刚步入高中,人人都心怀梦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人忘记了这些。高考过后,已经成年的我们已是自由之身,可我们的心呢?它是自由的吗?

之后我们步入了社会,习惯了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习惯了忘记曾有过的梦想。我们再一次把自己丢进了另一个肖申克,让习惯垒砌成高高的围墙,却从来没有问过我们的心,它想做什么。

我们身边又有许许多多的“安迪”,他们追寻自由,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思想上的。这才是我们应该成为的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他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没有希望的肉体上的自由,永远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而自由,是春天的希望……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16篇范文)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小说的背景是上个世纪30年代,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被错判为无期徒刑,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但是,安迪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经过20多年的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500码的污水管道中爬了出来,获得了新生。在看书之前,我看了作者斯蒂芬金的简介,没想到他是一个恐怖小说作者,我就在想书中营造的氛围,应该会比电影中黑暗很多,不过和看完电影一样,我的心灵依然受到了震撼,肖申克的恐怖之处也许也只有像斯蒂芬金这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肖申克的救赎信息

  •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16篇范文)
  •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16篇范文)69人关注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小说的背景是上个世纪30年代,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被错判为无期徒刑,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和肉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