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师说的读后感(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6 08:00:02 查看人数:6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师说的读后感 607字 8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91人
高中师说的读后感 886字 10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98人
马老师说读后感 854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29人
师说名著读后感 556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09人
师说七年级读后感 439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45人
师说读后感 654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28人
师说读后感 2298字 12段 8分钟 13分钟 18分钟 143人
师说的学生读后感 601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79人

师说的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韩愈的《师说》提出的从师的必要以及择师的标准。常为后人作为从师的箴规。其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一言,就极为珍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也就是要以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他们的长处就值得我们学习。不论他们是几岁的小朋友,还是目不识丁的老婆婆,只要他们知道的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应该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要真的能够如此,首先得放下架子,虚下心来,真心实意地向别人请教。不能因为别人比你强,而忌妒他,不愿向他请教;更不能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轻视他。

古今中外,有很多文人志士都是虚心从师,才取得显著的成就的。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每写好了诗都要拿到邻居老婆婆那里念给她听,问她哪些地方听不懂,需要修改。巩固生物家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去各地考察,每一处都把当地的农民请来,详细询问那里的地形和生物的特点。

想想,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那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篇?如果达尔文不愿向农民请教,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的理论呢?

能虚心从师固然重要,但是向别人学习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别人的缺点,学习他好的方面,而以他不好的方面为戒。正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说,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吸收其精华,剔除糟粕。

朋友,让我们拜能者为师吧,让我们继续发扬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中国传统。

师说的读后感600字优秀

高中师说的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少时读唐代大文豪韩文公《师说》一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开篇之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再读《师说》一文,思及个人职场成长历程,感慨颇多。

所谓“师”者,本意有三:一是指教授别人的人,二是指有专门技术的人,三是榜样。而对于企业组织中的导师而言,则是融合了这三重意义于一身。“师者仰仗于人也,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上。”

企业内部导师,亦为“师者”。

导师,首先是一个榜样,一个标杆,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学习的目标和成长的方向;其次,导师本身就说明其拥有专门知识、技术,或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最后,对于导师而言,要借用自己榜样的力量,通过教授的方式,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分享给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即“传道、受业、解惑”,如此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但是企业中何人可为“师”?韩文公说:“圣人无常师”,孔子亦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以,在企业中,上至公司高管,下至一线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之间都可以互相为师,所谓你学我,我学你,你进步,我进步,大家一起进步。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企业内让每一个员工养成学习的习惯,营造学习的氛围,最终打造成一个自动自发的学习型组织。

中国古代有个“好为人师”的典故,讽刺那些盲目自大的人。而在企业中,我们的管理者,特别是中层管理者,却要努力的做好“为人师”的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好为人师”,努力做下属的辅导和教练工作。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管是一个刚刚走进社会,跨进职场的新人,还是有了很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人”,由于行业的差异,企业文化的不同,运作模式的特点,在其加入新的组织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困惑和迷茫,作为管理者,要迅速的帮助新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职责,提升工作能力。同时,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行业竞争的加剧,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必须“不拘于时”而“从师”。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是否有“好为人师”的信念;作为一个职场人,你是否善于“从师”?

值教师节之际,谨以此小文,感谢我成长过程中指点、陪伴我的所有“师者”。

师说的

马老师说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这篇文章我读了两遍,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没想到,原来马老师竟曾经教过比我妈妈还大的学生!马老师一生为学生操劳,如今她记不得这许多事了,也就再也不用操心了。难得糊涂,希望桃李满天下的她,可以享受一个安逸舒适的晚年。

遥想二十年前,马老师教过我两年初中数学,她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耐心宽厚,和蔼可亲,同学们下了课还喜欢围在讲台前向她提问。而她浓重的上海口音,在我们一帮北京孩子的耳中,也竟是那么清晰悦耳。而我自己却时常在她课上违反纪律,开小差,接下茬,无恶不作。她每每在课上严厉批评我,却从不把我轰出教室。想必为了我,她定是凭空多了好多头疼,既不舍得耽误我的学习,又不能让我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现在想想,真是无比汗颜惭愧,追悔莫及!而在景山学校,还有无数个马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全部人生。

今天和高年级校友聚会,喜见诸多师兄师姐已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国之栋梁;群里的师弟师妹们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如彤彤红日,喷薄而出。而我们当年的授业恩师们,此刻却是油尽灯枯,烈士暮年,有的更早已与世长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穷极一生,熬干了自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我们。

老师们年复一年,送走上届,迎来下届,每一次抵达终点后,再从同样的原点开始。在黑板前,讲台上,重复着早已烂熟于胸的教案,把细细咀嚼过千万次的知识,不厌其烦地灌输给我们每一个尚未开窍的混沌脑瓜。与此同时,还要应付一小撮像我这样调皮掏蛋的,更是让他们操碎了心。他们是辛勤的园丁,他们当之无愧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歌颂,最伟大的人!

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份成就,无不深深烙著老师们辛勤耕耘的痕迹。他们应该被我们牢记。若没有昔日他们默默奉献谆谆教诲,何来今天我们风光无限出人头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让我们在逢年过节为亲朋故旧祷祝喜乐安康的时候,留一份浓浓的祝福;让我们再次相聚把酒言欢嘘寒问暖的时候,留一份大大的问候;让我们在有朝一日回顾自己一生光辉历程的时候,留一份厚厚的功劳,给那些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们,哪怕只一堂课。

师说名著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少时不懂读书,懂时已是中年”,近年翻书时常有这样的遗憾。这里,绝无倚老卖老的意思,且所谓“懂”也只凭个人的感受,或许依然是懵懂呢。每看到身边一些好学的年轻学子积极投入书海,那种求知的获得感以满溢在脸上的微笑展现出来,总能勾起自身曾经的求学岁月。

《师说》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给弟子李蟠的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近日得幸再读《师说》一文,思及个人成长历程,感慨颇多。少时读唐代大文豪韩文公《师说》一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开篇之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近日辅导儿子作业,老师刚刚教会他“一”字,看他作业组词写着“一天”,其中“一”注音为“yì”(第四声),印象中“一”的读音只有“yī”(第一声),于是赶紧叫儿子拿来字典,翻到“一”字,最后落实老师此处有误,怎么办,跟儿子说老师教错了吗?

其实我最开始内心是认为儿子没有认真听讲的,找来字典确认儿子做错了,而后儿子确实说是老师教的,我立马打了电话给老师确认,询问他是怎么教的以确认儿子是否有错,当得知老师给到的答案为“yìtiān”,而后再将自己的结果告知,并将字典的内容拍照发给她,老师对此表示了感谢给予她的纠错。第二天听儿子说老师已纠正,对于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由衷敬佩。

今天记录这一细节,以此告诫吾儿,学习上就得较真,方能有所作为,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

师说名著读后感

师说七年级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句话就是说:无论哪3个人在一起,其中最少一个能成为我的老师。也就是至少一人能比我强一点或几点。《师说》是韩愈写给一个叫李蟠的人的。李蟠喜欢读古文,六艺经传样样都会。韩愈想鼓励他,便写了《师说》一文。韩愈在《师说》中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能称为“老师”的,不分贵贱,不分长少,只要有比我好的人,我就能拜他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确是这样,老师是负责传道、授业与解惑的。能同时拥有这三者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师”。因此,老师不一定要比我大,也不一定地位比我高,只要有比我好的人,就能称他为师。比如孔子,他的老师有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这么高明的“圣人”也有这么多老师,而他的老师的地位也不一定有孔子这么高呀!

现在,也是如此。我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问同学,也可以问老爸老妈,有些关于电脑的问题,同学们向我问过;有此奇怪的问题,我也告诉过老爸老妈。

所以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不一定要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要不如老师。

师说七年级读后感600

师说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之师与今之师有太多的差别。古人尊师那种真挚、心无杂念的纯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早课前对孔子的顶礼膜拜也是极其虔诚的,那种九十度的鞠躬礼叫你不真诚都不行。 古之师是既严肃又严厉的,绝不像我的教师那么和蔼可亲。我们早已没有了体罚和训斥,而我从国学经典的墨香中似乎听到了戒尺打手板的啪啪声,也听到了再罚抄一百遍的斥责声??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于老师的表扬和再奖你一朵小红花的呵护。

古之师与今之师的工作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只不过是方法与教学形式不同而已,那么今天的师者又应拥有怎样的胸怀呢?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有阳光”。教师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靠的是爱的暖意和人格的力量,就是现在提倡的师德。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更信服和尊重师德高尚的老师,那么何为师德高尚呢?即师者对名利的淡,拥有行云流水般淡泊的胸怀,从而叹情感人,以德育人,以此照亮求知者前行的道路,启迪了一颗颗求知的心。师者的心更是对事业的浓,潜心教改,勇于实践,大

胆开拓,不仅备好课,更给我们上好课,并善于总结反思,及时对我们进行辅导,用勤奋的心播种教育教学的春天。 像孔子那样善于譬喻、循循善诱;像鲁迅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像魏书生那样充满睿智,用特别的方式实施特别的教育;像陈寅恪那样追求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

让师者的内心闪烁出更美的光辉,照亮了我们,照亮了世界。让我们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无私奉献的普通教师。正因为有了他们,世界才变得如此和谐、美丽。

师说读后感600

师说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98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这是文章开篇的话。《古文观止》在这句后面批云,“一篇大纲领,具在于此。”好像这话就是本文的文眼。但在文末的总案里,吴家的这哥俩又说,“通篇只是吾师道也一句”,好像文眼又不是这句了。从后文来看,似乎还是该以总案里的看法为是。对于为什么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受业解惑,还有老师是怎样来传道受业解惑的,韩昌黎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分析,文章的重心放在要勇于拜师学习上。《师说》不是驳论文,但驳论的意味相当明显。

我读韩文时有两个地方感受最强烈。一是写到感士不遇的题材的时候,作者激动于中,不平则鸣,或愤激,或解嘲,都有特别动人之处,从这点上说,《师说》不算是韩愈最能感人的文字。二就是韩愈特别善写驳论,《进学解》、《送穷文》都是辩难,《张中丞传后叙》挥斥“自比于逆乱”者,《讳辩》反驳挖苦流俗的繁琐忌讳,至于《论佛骨表》这样的辟佛文字更不消说,力拔千钧,气势迫人。而即使不是明摆的以驳论的形式出现,作者也喜欢树个对立的靶。。因此读韩文你能很清楚的感受到,韩愈的话不是平空说的,每一句话话锋所向,都是冲着某个对手要害去的,——《师说》就是这一类。大约写论文要精彩就不能自己单练,要找个对手跟自己对掐才能写出味来,用韩愈自己的话说,这叫“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师道也”是文章的主旨。话当然不错,到今天也很难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来。不过前面说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有和人对掐的意思的,因此对于“师道”的含义,这篇文章主要只谈了一面,那就是只要对你学习“道”有好处,任何人你都是可以以他为师的。至于从这句话里还可以引出的另外一个意思:你要信奉的是“道”本身,而对于那个作为老师的人,实际上没有必要过分迷信和盲从,文章就只是隐约提及了,——当然,这个见识在中国其实也是“古已有之”的,那就是《论语》里讲的:“当仁不让于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韩愈说这句话,是从切身感受而发的。他自己就是“曰师曰弟。云者”的典型,当时“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新唐书?韩愈传》)。谈到《师说》的写作背景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会引用柳宗元的这段话:“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答韦中立书》)则当时写这样的文章,表达这样的见解,需要相当的勇气,自不待言。不过我倒更注意柳宗元的另一句话,他在《报严厚与书》里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

柳说自己不如韩愈,大约是谦抑之辞。韩愈的文章的长处,在于骨力气势,情理交融,不论结构文字,都能苦心经营而不露斧凿痕迹,相比之下,柳宗元最精致的"文字(如《永州八记》),反而显出有点“做”。可以说,韩文有一种厚势,确实为柳宗元所不及。但是细究下来你会感到,这种厚势极非来自学问修养,也非来自玄想哲思,多半是从文字章法里直接体现出来的。简单的说,就是韩愈的优势首先是文学技巧要更高明些。但是你得知道,这两位可都不是首先以文学家自居的,那么再比比别的东西,也就不能说是我多事。为人这里先不谈,单说思想。韩愈虽然标榜“文以载道”,但他的《五原》不过是儒家寻常的见识,和柳氏的《贞符》、《天说》一比,高下立判。当然,另一个意义上说,见识寻常不是坏事,因为正好利于普及。

说到底,为不为师主要还是跟性格有关。韩愈好为人师,自然在提携后进上颇有功绩,但是他一方面固然因此承担了压力,另一方面,这样做也给他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他是很向往一个宗师的身份的。看韩文我总不免有这种感受,他最好的文章里,都多少有些顾影自怜的意思,看似自责,实则炫耀的内容甚多。他的发言率真,无所避忌里,有忠正刚直的成分,却也有不知天高地厚一时冲动的成分,甚至多少还有点好出风头的意思。他的性格过于外露,以上是一端,“不善处穷,哀号之语,见与文字”也是一端。他的怨气常常过盛,但又有幽默感,有自我解嘲的本事,这就是韩愈文章的“狡狯”处。尽管并非韩愈的本愿,但是这种作文时的“狡狯”最终还是不免流露到做人上来。犯颜极谏的时候,他确有为了心中的“道”而不惜代价的决心,可是对于这个代价他其实并没有很清醒的认识,因此事后往往后怕。《论佛骨表》,一封朝奏,夕贬潮阳,但一到贬所,又立刻上表请罪。也正是因此,柳宗元的命运是一贬再贬,而韩愈两次获罪,却都在不久后又回到了长安。

表面上看,柳宗元是比较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儒道二元的性格,“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宗元近欲务此”,可进可退,伸缩的余地较大。而韩愈则儒家得很纯粹,甚至只讲兼济天下,连独善其身都恨不得要否定掉。但实际上他积极入世,却不脱文人常见的毛病,对世事人情的认识过于简单。愈了,就不免退之,性格上的不甘退缩,最终往往是以人格上的更大的退缩为代价的。终于,柳宗元写信给担任史官的韩愈说:“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卒无可托乎?……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以云行且谋也?今人当为而不为,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矣。不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哉!”“曰师曰弟。云者”,本不可笑,但有时却又似乎终于不免可悲,不免可笑。位卑则足羞,官胜则近谀。

这句话是韩愈竖的靶。,相当于钱玄同假托出来的王敬轩。但是客观点看来,至少后面一句是颇有些道理的。后世以门生故吏之名,拉帮结派,成群作党,谋私祸国,纵横不法的事,至今仍不见衰减的势头。韩昌黎地下有知,恐怕不能无恨。不耻相师自然是好事,但理论上的善举,落到实处往往变了味道。而在行为的性质只能依靠当事人的个人品质来保障的社会里,这样的事永远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师说600字

师说的学生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师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论说从师道理的文章,文章包含着作者教育思想的民主性精华。他明确地主张从师学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生活中没有绝对的愚者和圣人,一个人总是存在着好的方面和不够完美的方面,只是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在各个人的身上有所不同而己。

古代的孔子被后人尊为圣人,他的思想观点是否就十全十美、白璧无瑕呢?我们是否就该趴在他的跟前唯唯诺诺,对他的思想观点照搬不误呢?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我们就成了韩愈在文章中所反对的“官盛则近谀”了。我们都知道,这样做是过于绝对化的。我们对于圣人的思想和观点也要客观地加以思索而不能盲从。

例如,孔子对从事耕作的劳动人民是很看不起的,我们就不该支持他的这种观点。对农人那种大地般淳朴、宽厚和善良,我们很有必要好好学习,不管它是不是圣人、官人。小孩子也有些方面是我们所不及的。一次,六岁的小表妹指着河中因凸石而撞击出的水花说:“看,它们在跳舞,还唱着歌儿呢!”我为她能触发出如此生动活泼的语句而惊奇,早已被生活磨擦得庸俗的我对她的那份纯真放射出的亮丽真的望尘莫及。

通过《师说》我懂得了在生活中,只要是“道”,我们就应当学习,不管它来自什么人的身上。不管什么样的人,总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们既不能因为某个人好的方面很少,而放弃向他学习,也不能因为某个人好的方面很多,而对他不完美的一面毫无批判地奉迎接受。我想这就是《师说》所要告诉我们的吧。

师说的学生

师说的读后感(8篇范文)

少时读唐代大文豪韩文公《师说》一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开篇之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再读《师说》一文,思及个人职场成长历程,感慨颇多。所谓“师”者,本意有三:一是指教授别人的人,二是指有专门技术的人,三是榜样。而对于企业组织中的导师而言,则是融合了这三重意义于一身。“师者仰仗于人也,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上。”企业内部导师,亦为“师者”。导师,首先是一个榜样,一个标杆,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学习的目标和成长的方向其次,导师本身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师说信息

  • 师说的读后感(8篇范文)
  • 师说的读后感(8篇范文)69人关注

    少时读唐代大文豪韩文公《师说》一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开篇之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再读《师说》一文,思及个人职场成长历程,感慨颇多。所 ...[更多]

  • 师说读后感(8篇范文)
  • 师说读后感(8篇范文)34人关注

    “少时不懂读书,懂时已是中年”,近年翻书时常有这样的遗憾。这里,绝无倚老卖老的意思,且所谓“懂”也只凭个人的感受,或许依然是懵懂呢。每看到身边一些好学的年轻学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