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阿q正传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7 16:00:02 查看人数:54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阿q正传关于读后感 289字 2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92人
阿q正传读后感 406字 8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82人
读阿q正传的读有感 2081字 10段 7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224人
阿q正传读后感 1547字 7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80人
读阿q正传有感 557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90人
阿q正传读后感 993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50人
阿q正传优秀读后感 357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26人
阿q正传读后感 497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38人
阿q正传读后感 533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33人
阿q正传读后感 526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13人
阿q正传读后感 2772字 18段 10分钟 15分钟 22分钟 217人
阿q正传最新读后感 1454字 9段 5分钟 8分钟 12分钟 159人
阿q正传读后感 1666字 10段 6分钟 10分钟 13分钟 113人
阿q正传优秀读后感 746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70人
阿q正传读后感 714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72人
阿q正传的读后感 1025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73人

阿q正传关于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9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赞叹。可以说,《阿q正传》已经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一个典范。

《阿q正传》读后感200

阿q正传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阿q正传》读后感:可笑顽固的阿q精神

《阿q正传》读完了,《阿q正传》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并不懒惰,他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的。

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阿q那个时代了,但他那种“精神胜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个胆小的人受到别人的.欺辱,嘴上虽然不敢说,但心中一定是愤愤不平,在背后说那人的坏话,将那人骂得体无完肤了。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传至今。

一个孩子看到父亲吸烟,而自己却受到了父亲的管制不准吸烟,便觉得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可笑却又顽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于所有人心中……

读阿q正传的读有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8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读《阿q正传》的读有感

摘要:在其杂文中也有多处对这种看热闹看杀头的癖好的批判。这里鲁迅再一次用尖锐犀利的语言,穿透了看客的皮肉,活画出看客的灵魂。这样描绘的确使文章更具批判力量,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但这段描绘虽然在思想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上却是失败的,它不符合艺术的真实。

读《阿q正传》的读有感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赞叹。可以说,《阿q正传》已经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一个典范。

但是,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也难免有黑子一样,《阿q正传》也不是白璧无暇,在它第九章《大团圆》的最后写阿q临刑前看到众看客的眼光的一段心理描绘,在艺术上就存在明显的硬伤

当阿q看到那些等着为杀人喝彩的人们,作者这样写到:“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会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远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对于看客,鲁迅是铭心刻骨、深恶痛绝的。在日本学医时看幻灯片,看到外国人杀中国人,而其他中国人在围观,脸上现出麻木的神情,那一镜头极大的刺激了鲁迅,并在他心里定格,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全茁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而自己的第一要做,就在于医治他们的灵魂,从此弃医从文,为改造国民性而奋斗。对于看客内心的阴暗丑陋鲁迅在多篇作品中都有揭露和抨击,在《药》中写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时,那些看客的丑态是:三三两两聚集,又围成半圆,脖颈伸得很长,仿佛多鸭,被无形的手提着了似的;在《祝福》中作者写人们的那种生了蛆的同情是,跟着祥林嫂围观祥林嫂来一遍一遍地听她阿毛的悲惨故事;在小说《示众》里,鲁迅用整篇小说来揭示看客内心的阴暗;在《阿q正传》的前文写阿q的丑陋是,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其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还津津乐道着“杀头,好看!好看!”在其杂文中也有多处对这种看热闹看杀头的癖好的批判。

这里鲁迅再一次用尖锐犀利的语言,穿透了看客的皮肉,活画出看客的灵魂。这样描绘的确使文章更具批判力量,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但这段描绘虽然在思想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上却是失败的,它不符合艺术的真实。一、以阿q的精神境界,他是不会有这样的思想的。阿q是个充满精神胜利的善于自欺欺人的.麻木又糊涂的小百姓。以前且不说,就是在决定自己生死的画供时,尚且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懵懵懂懂地立志要画得圆,直到走向刑场,他也没能像窦娥一样觉醒,只是自欺欺人的高叫着“再过二十年又是一个”,连对这个害他至死的社会的最起码的痛恨都没有。阿q太可悲、太可怜了。可悲又可怜的阿q怎么会突然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对看客产生了入木三分的认识呢?阿q不也曾是一个看客吗?不要说阿q,即使是能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一定认识的比较清醒的知识分子,又有几人能认识到看客内心的丑陋与阴暗呢?这段描写显然不符合阿q思想的真实,是作者鲁迅写到这里再也忍无可忍,于是将笔锋一转,借阿q的联想对看客极尽揭露与鞭挞,是作者用自己的思想代替了阿q的思想,这显然是文学创作的大忌,在艺术上是失败的。二、即便阿q有这样深刻的思想,即便这种联想的内容对于阿q来说是合理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走向刑场就要被枪决的人,也决不会再在内心对看客表现出那样的痛彻骨髓的憎恨。他可能会痛恨冤枉自己的所谓革命党;可能依然记恨假洋鬼子不准自己革命以至于落到今天的结局;可能怕让王胡小d辈知道了笑话;也可能自欺欺人地想,未庄谁敢犯杀头的罪,我阿q就敢了,于是就心满意足地走向死地;当然更可能什么都不想,而只是死前的恐惧。总之,无论如何,在临死前的最后时刻,他是不会单单联想到看客怎么样的。作者这样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失真的。

也许这一切作者都知道,但写到这里,作者对看客的憎恶已经难以用理性来控制,也别讲阿q有没有这么深刻的思想,也别讲在此刻有没有可能去作如此联想,反正即使犯忌,即使做出艺术的牺牲,也要把自己锋利的匕首投枪掷向看客了。也许在这里作者已没法解决思想和艺术的冲突,只好舍艺术而求思想了。尽管《阿q正传》存在这样的艺术缺憾,但我们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的。再说,毕竟瑕不掩瑜,即便如此,《阿q正传》仍不失为我国现代文学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阿q正传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4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辛辣的讽刺与理性的批判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赞叹。可以说,《阿q正传》已经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一个典范。

对于看客,鲁迅是铭心刻骨、深恶痛绝的。在日本学医时看幻灯片,看到外国人杀中国人,而其他中国人在围观,脸上现出麻木的神情,那一镜头极大的刺激了鲁迅,并在他心里定格,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全茁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而自己的第一要做,就在于医治他们的灵魂,从此弃医从文,为改造国民性而奋斗。对于看客内心的阴暗丑陋鲁迅在多篇作品中都有揭露和抨击,在《药》中写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时,那些看客的丑态是:三三两两聚集,又围成半圆,脖颈伸得很长,仿佛多鸭,被无形的手提着了似的;在《祝福》中作者写人们的那种生了蛆的同情是,跟着祥林嫂围观祥林嫂来一遍一遍地听她阿毛的悲惨故事;在小说《示众》里,鲁迅用整篇小说来揭示看客内心的阴暗;在《阿q正传》的前文写阿q的丑陋是,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其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还津津乐道着“杀头,好看!好看!”在其杂文中也有多处对这种看热闹看杀头的癖好的批判。这里鲁迅再一次用尖锐犀利的语言,穿透了看客的皮肉,活画出看客的灵魂。这样描绘使文章更具批判力量,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发现他笔下所写的阿q是旧社会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为何会写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为了想要宣泄对人性弱点的看法吧!所以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手法写出国人病态的社会和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从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被践踏的人权以及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的“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一个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这个方面来讨论。“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胜利法,其实根本就是驼鸟的心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只能够转身就跑。

如果现今社会中有人想靠着精神胜利法来存活下去,我想这应该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不可能有老板会想要用这样的员工,不要说在工作了、如果在读书时有这种心态,我想有这种心态的人未来应该是非常的惨吧,就连在同学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脚。而在文章中阿q为了减轻外力给来的欺压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来逃避现实,因此使得阿q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许精神胜利法是给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学,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是却又因为外在种种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安慰,但这毕竟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方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自暴自弃的表现方法。

还由于阿q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出卖劳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写给人家作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但是阿q他连基本的人生权利也没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连一间栖身的房屋也没有,只好长年在土榖祠里落脚,然后必须强迫接受有钱人的欺负,以及村里人们的戏弄、侮辱,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体会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对于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人虽然被讽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鲁迅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应该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对人太过自私,不然永远都不会进步。

读阿q正传有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阿q正传》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它不禁有了些共鸣。

初中时读它,觉得这是一篇有点滑稽的文章,还会感叹阿q的幽默细胞,在这样大家都看不起他的情况下,他还能麻木自己,愉悦自己,虽然自己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甚至失掉了自己的姓。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但他的精神却常处优势,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上辈,现在连老婆都没有,那哪来儿子呢,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

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又胜利了。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他就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便觉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于是他又得胜地满足了。

就像麻醉药,总麻醉自己,在嘲笑中任能跟着乐,不知道这算不算知足常乐呢,还是自欺欺人。不知道他会不会夜里也感慨自己的不幸而流泪呢?

阿q正传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9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阿q转败为胜的精神疗法可谓独树一帜,在他身上也总会屡屡呈现出来奇特的效果。因此,他获益匪浅。应该佩服他的明智与豁达,总是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阿q正传》读后感[800]优秀作文

阿q转败为胜的精神疗法可谓独树一帜,在他身上也总会屡屡呈现出来奇特的效果。因此,他获益匪浅。应该佩服他的明智与豁达,总是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

阿q看到别人捉虱子,身上也条件反射似的不舒服起来,并为在衣服上捉到的虱子少而恼怒起来,最终引来一场没有理由的被打。说他骨头贱,还不如说他身上存在有一种劣根坏习惯。他总是不甘寂寞,总是到处惹是生非,又总是处处被整治被讥笑。阿q一生没有女人,不曾想而立之年却动了念头,整日里忿忿然内心不平。但是恋爱却是他自己的一厢之愿,招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顿竹杠加身、以及地堡的讹诈。仅有的一丁点随身物品被敲诈了,他还没有忘了喝黄酒,真个是长不了耳性,无药可救。举步唯艰的阿q一时间成了人见人烦的瘟神,远远避着。于是,他感觉着世界变得稀奇古怪了,到处是白眼。在这一刻,阿q似乎真的是最倒霉的孤家寡人一个了,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我们的阿q似乎真的到了穷困潦倒、永无出头之日的地步了?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还能再次得到荣归故里之神的眷顾。没有立足之地的阿q饿着肚子离开了未庄,一段时间后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的时候,摇身一变,俨然成了腰缠万贯的爆发户大老爷。他离开时悄无声息,人人讨厌;回来时惊天动地,人人敬畏。从本质上说,阿q依然是人们讨厌和讥笑的角色,但是他手里有用的东西却是人人希望算计的。可以从他这里得到点油水或其它好处,才是人们笑脸对他的真正原因,所以说,他是沾了东西的光,被人们一块儿另眼相看而已。不过,阿q却不管这些。在他的思想里,能得到赵家太爷那样的敬畏总归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当从他这里榨干了油水,无法再有便宜可占时,人们又露出了本来的真面目,不再心生敬畏,仍然讥笑他排挤他。

讨厌——敬畏——讨厌,这些变化很值得商榷。

在那暗无天日的年代,不知何时兴起了革命。而且这股革命的风暴竟然也刮到了未庄,刮到了阿q的耳朵里。阿q对革命的实质内容一无所知,却嚷嚷着要革命。但是,革命这杆大旗早已被一些头上“带尖角”的人给霸占了。阿q被所谓的自称革命党的人给拒之门外了。从未见过革命党的阿q既神往革命,时刻盼望着能参加革命,又害怕被当官的杀头。

阿q正传优秀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赵太爷因夫人及媳妇想买阿q的漂亮衣服,请他过去并破例点灯,前后态度反差很大。当革命党进城之后,赵太爷十分害怕,看到阿q竟然低声下气起来,而对此,“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阿q当然十分得意。

阿q有点可爱。他喜欢自言自语,自我安慰。当他与王胡打架被骂是“天下第一贱人”时,他咕哝道:“天下第一?状元才是天下第一,我阿q就是天下第一!”竟然爬起来开心地走了,引人不由地发笑。而小尼姑骂他是“断子绝孙的阿q”,使他萌生了“应当有个女人”的念头,可因表达太过直接,吓到了吴妈,自我有个女人的想法也泡汤了。于是认为吴妈也没什么好的,脚大,假正经,以此来安慰自我。

阿q是个短工,割稻子被夸奖能干了他会更加卖力地干活,傻得可爱。去赵太爷家舂米,吃过饭也急着做工,不会偷偷懒,吴妈说他是“天下第一的蠢货”,实则是在夸奖他吧。这不能不说明他其实是有完美善良的一面的。

阿q正传优秀

阿q正传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8位用户喜欢。

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我发现他笔下所描写的阿q是旧社会的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手法写出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在这篇小说中,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精神胜利法”,这是一个要不得的方法。“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其高明之处在于遇到困难就逃避,不想去真正地解决问题,不找问题根源所在,只能转身就跑。

如果我们读书用“精神胜利法”,就会在同学当中无法立足。而小说中的阿q为了减轻外来的压力,他只能用自欺欺人的办法来逃避现实,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使自己永远活在自己所编织的美妙的虚幻世界里。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因为外在的种种挫折,无奈中,于是只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慰籍,但这毕竟是一种自我麻醉的办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更强。

阿q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他只能卖劳力生活,经常做短工,别人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还要接受有钱人的欺辱,以及村里人的戏弄,这个现象让我十分气愤,如今社会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看完这本书,我体会最深的是: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应不要逃避现实,而是要敢于面对困难,困难。其实,这也是鲁迅先生所想告诉我们的。

阿q正传

阿q正传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阿q正传》主要讲了阿q由于自身的缺点与生活并不宽裕,经常被别人欺负。他吃了亏后并不难过,自言自语来安慰自己“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经自己一安慰,阿q就像赢家一样高兴地走了,继续过他那快乐的生活去了……

生活中,人总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总有无奈的时候,关键是有没有乐观地面对无奈和及时安慰自己,这就是阿q精神所提倡的。不要为无法改变的无奈而难受持久,否则会误了今后成功的喜悦。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葡萄》这个故事,大家都笑话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有多少人能哈哈一笑后反思狐狸这种乐观的心态?如果它不是这样安慰自己,非要吃到葡萄不可,相信第二天人们会在葡萄园外会看到一只力竭而亡的狐狸的。就说我吧,别看我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水里游得能吃都吃,却因为过敏体质而对羊肉敬而远之。每当与别人一起去吃火锅时,看别人把羊肉串吃的吧嗒吧嗒响时,我眼巴巴看着别人手中的羊肉串,心里很羡慕,口水都要滴到碗里了,那无奈感觉就像强大的狮子被蚊子叮死了一样。看完这本书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会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羊肉串有什么好吃的?还吃上火,白送我也不要”

让我们不妨学学阿q,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无奈,相信你会受益匪浅

《阿q正传》读后感300

阿q正传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阿q正传》主要讲了阿q由于自身的缺点与生活并不宽裕,经常被别人欺负。他吃了亏后并不难过,自言自语来安慰自己“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经自己一安慰,阿q就像赢家一样高兴地走了,继续过他那快乐的生活去了……

生活中,人总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总有无奈的时候,关键是有没有乐观地面对无奈和及时安慰自己,这就是阿q精神所提倡的。不要为无法改变的.无奈而难受持久,否则会误了今后成功的喜悦。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葡萄》这个故事,大家都笑话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有多少人能哈哈一笑后反思狐狸这种乐观的心态?如果它不是这样安慰自己,非要吃到葡萄不可,相信第二天人们会在葡萄园外会看到一只力竭而亡的狐狸的。就说我吧,别看我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水里游得能吃都吃,却因为过敏体质而对羊肉敬而远之。每当与别人一起去吃火锅时,看别人把羊肉串吃的吧嗒吧嗒响时,我眼巴巴看着别人手中的羊肉串,心里很羡慕,口水都要滴到碗里了,那无奈感觉就像强大的狮子被蚊子叮死了一样。看完这本书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会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羊肉串有什么好吃的?还吃上火,白送我也不要”

让我们不妨学学阿q,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无奈,相信你会受益匪浅。

阿q正传

阿q正传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72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之作。这篇小说十分的短,但从几个方面写出了当时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机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正传读后感范文

《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之作。这篇小说十分的短,但从几个方面写出了当时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机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个落后的雇农。作为一个落后的流浪的雇农。他的个性是十分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个性、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不仅仅与赵太爷迥然不一样,就是与王胡、小d等也显然有别。正想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这不仅仅正面说明了阿q作为一个流浪雇农的贫困生活,而且从侧面表现了阿q从本质上说来那种勤劳、老实、淳朴的农民性格。当然,阿q也有一些流气,但这除了社会的影响以外,就应说主要是受了压迫的结果。这些地方都很简单,也很明显,一般人也都承认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是: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个消极的可耻的现象,就应如何理解呢?这确实是一个矛盾。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当时的现实社会和阿q本身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上去找答案。这就是我对〈〈阿q正传〉〉的一些理解,期望大家能批评!!《阿q正传》读完了,《阿q正传》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传》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浑浑噩噩,苟且偷

生。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阿q是悲哀的。他并不懒惰,他是靠自我的劳动获得食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的。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

此刻,我们已经远离阿q那个时代了,但他那种“精神胜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阿q正传读后感作文

上回说了阿q既可气还可恨又可笑,这天我读了《阿q正传》的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

这章讲了:阿q刚从城里回到未庄,却一言不发。天快黑了。他穿着新棉袄,走进柜台,从腰间抓了一大把铜的和银的,说,打酒来!阿q给掌柜说,他去城里了。然后,全村人都明白了。他给白老爷帮忙。他似乎对城里人不太满意。阿q开始表演杀革命党,吓得王胡和别人好几天都不敢走近他身边。阿q从城里带回许多旧东西,邹七嫂、赵太爷都想要,阿q却说“没有、没有,只剩门幕了”,他只好把门幕卖给了有权有势的赵太爷。阿q的态度让秀才、邹七嫂十分气愤,然而,邹七嫂将阿q的可疑之点传了出去,从此,村人对他的敬畏忽而变相了。

我最喜欢文中描述阿q吹嘘、炫耀,不知羞耻地表演杀革命党那一段了:“‘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阿q说‘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他摇了摇头,将唾沫飞在正对面的赵司晨脸上。这一节,听的人都凛然了。但阿q又四面一看,忽然扬起右手,照着伸长脖子听的出神的王胡的后项窝上直劈下去道:‘嚓!’王胡吓了一跳,同时电光石火似地赶快缩回了头,而听的人悚然而且欣然了。从此,王胡和其他的人再也不敢走近阿q身边了。”因为作者用不一样的手法把这一段写的淋漓精致,让人读了还想再读一遍,还把阿q的炫耀、自作聪明写了出来,所以我喜欢这一段。我想:阿q不明白革命党是帮穷人解除困难,是让受压迫的农民能够解放出来,能有更好的生存环境而惨遭杀害的吧!我真为阿q的无知而感到气愤、也深深为当时民众的愚昧而感到难过!这一段也充分说明了当时的革命者脱离了人民群众,革命思想不能为民众真正所理解,生活在最低层的、受压迫的、没有进过城的农民以能看到杀害革命党为荣,并深深理解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哀痛与唤醒民众的强烈心声!

我真想看到最后,最后的情节肯定很精彩,如果还想之后看的话,请期盼下《阿q正传》第七章读后感(五)《革命》吧!

阿q正传读后感

《阿q正传》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阿q是一个农村的流浪者,没有家,没有固定的职业,只有给别人作短工,他除了能够出卖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甚至连自我的姓名籍贯都不在意。在人们的侮辱、打骂中的他渐渐变得麻木不仁,游手好闲。

虽然阿q到处受到压迫、排挤、侮辱,但是他总是“乐观”。在受到侮辱时,他不是奋力反抗,正视事实,而是愚昧地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来为自我奴隶地位和底下、屈辱处境辩护,用我看似可笑的瞒和编造出退路,自我安慰,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在“苦中求乐”。

他十分贫穷,还自欺欺人地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他充分表现了辛亥革命时人们的心理——自欺欺人,妄自尊大但又自轻自贱,麻木轻信的半殖民地人民。看了《阿q正传》我感到了一种愤慨,但是却无从得知那感觉的来源,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身处的环境,对于鲁迅的这中篇小说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但是我仍从中理解到一些东西,并从父母那儿得到了一些证实。他受了委屈,反而要透过自我打自我来排解,转而还很得意。觉得自我是世界第一自轻自贱的人。被人用棍子打,常用“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地得胜了来辩解,然后竟然就像忘了刚才的一切,去喝酒去了。阿q就用这种“精神胜利法”来反败为胜,反辱为荣。

阿q是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先估量对手。不会说话的他便骂,力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则扬起拳头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轻保这些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的大毛病是听天任命与中庸,这毛病是由于卑怯性而来的。。“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自-慰,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我认为其实这一点和后面的精神胜利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一样是精神胜利法只是对自我,而这种卑怯性却使很多弱小者受到欺负。

鲁迅正是以阿q这个不朽的典型暴露出国民的弱点,写出国人的灵魂。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我能体会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作者也集中描述和痛彻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透过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现和杯具命运,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深广的背景和人物的命运杯具因素和喜剧因素等糅合在一齐,组合得十分成功。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封建,就应铲除封建思想的毒瘤,才能获取真正的胜利。

阿q正传最新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5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前段时间讲授了《阿q正传》这篇文章,读完课文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觉得阿q又可笑又可悲,同时又佩服鲁迅先生的才华。

《阿q正传》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暴露出国民的弱点,写出国人的灵魂。从作品的宇里行间中,我能体会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作者也集中描写和痛彻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往小里说可以称之为乐观。其实说起来,乐观原本是人所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有很多时候,人都需要一种乐观的精神让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让自己以一种更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就比如说我们的物质世界十分的丰富多彩。对我们人类来说有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人的本性中有着很强的占有欲和自尊心,看到好的东西就会拼命的想要得到,并且可以为了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我们也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达到自己的要求。好了还想更好,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膨胀的欲望与占有之心会使人的心灵扭曲,甚至会导致人们为了满足自己不现实的欲望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性命。而这时就需要我们心中的乐观心态来调节,从而让我们知足,收起自己过分的欲望——至少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才能常乐嘛。

然而,乐观一旦过了头(就象阿q),那么就会变成一种精神上的堕落。形成一种甘为人后、不思进取,甚至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心理。阿q就是这种心理的典型。起初,未庄那些有权有钱的老爷们欺负他、打他他还会还手,还要跟人家拼命,这说明他还有着做为一个人的人格与尊严,他希望得到一个作为人的最起码的平等与尊重。可是这样对于他似乎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未庄的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阿q的态度,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欺负他——拉着他的辫子把他的头往墙上磕。阿q当然不服,可是他又无力还手。但是这时的阿q并没有去想别人为什么会看不起他,他更没有为了自己在别人面前不受嘲骂,有着起码的尊严而让自己活的堂堂正正、不再欺软怕硬。而是用自己那所谓的乐观精神来安慰自己:“我终于被儿子打了。”听起来,心理或许会得到暂时的满足,好象别人吃了亏一样,挺舒服。殊不知他是在自己贬低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到后来,他居然还演变到别人前脚刚打骂嘲笑过他,他后脚就忘了,又把人家当圣人一样的贡起来。为了让自己的心理更快乐一点,还美其名曰:自己是天下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我听了以后真想上去也揍他一顿。一个自己都不把自己当人看的人,又如何能让别人尊重你呢?阿q不知道自己这种极为可笑的精神胜利法,这种夸大了的乐观心态,只能用于麻痹自己,让自己沉溺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得到一个虚幻的精神补偿而心满意足于现实,让自己更不快乐。

鲁迅先生之所以要塑造出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正是要映射出潜伏在千千万万中国人心中的“劣根性”,让世人真真正正的去看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他是要唤回沉默国民的灵魂啊!要知道,一国之中有一个两个、哪怕百十个这样的人都不要紧,但要是全国的人身上都有着阿q的影子,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完了!鲁迅先生深深的看到了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这一不容乐观的弱点。他写下《阿q正传》是要告诉世人,这种为摆脱绝望的生存环境而作出的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只能使人坠入更加绝望的深渊,于是我们绝望的生活环境是永远也不可能摆脱的。

其实不只是鲁迅的那个年代,即使是我们现在也应该以“阿q”来时时提醒自己,这种过分的自我欺骗的乐观到最后只能使一切不容乐观。

希望“阿q”会在现在的社会里消失,成为一个真正幽默的笑话。

阿q正传最新读后感范文800

阿q正传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6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一直久仰阿q大名,据说他的“精神胜利法”十分“利害”,可就是没看过原著。恰好最近又学了鲁迅先生的一篇课文,再次被他犀利的笔风征服,于是欣然前往图书馆,搜罗他的书,翻开《狂人日记》,便直奔《阿q正传》。

粗略读了一边,算是和阿q打了个招呼,仿佛那个穿着破夹袄,面带轻蔑走向王胡的阿q正迎面走来;又仿佛对面镜子里,自己的脑袋下长出了阿q的身子。

在我眼里阿q是可悲、可恨、可气又可笑的人,但他始终不值得人可怜,即使是多于的同情,恐怕失去自尊的他也无法承担吧。

他悲的是生活在强权的压迫下,已变得麻木不仁,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基本人格,甚至把被压迫,视为理所当然,最终在“精神胜利法”的帮助下依旧可以活得“飘飘然”。他的可恨之处在于,毫无自知之明,专爱欺负弱小,把他受压迫的气愤转而发泄到比自己更软弱、低下的人身上,以获得精神上的胜利,如调戏小尼姑。然而可气可笑的是,直到死的那一刻,他最终也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而死,却在“精神胜利法”的“光环”下,死得“泰然”……

我一直很喜欢用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来形容鲁迅先生的文章,但在这里我暂且抛开他的针砭时弊,也抛开阿q所有的政治、历史、社会等背景,单从阿q这个艺术形象看,他最大的“光环”便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了,而他的可悲、可恨、可气、可笑的唯一资本也注定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阿q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缩影和“结晶”,可谓是“时势造就阿q”可是一旦阿q脱离了那个时代,他还是那个阿q么?抛开了阿q所有的政治、历史、社会等背景,他的“精神胜利法”还有什么意义可言么?也许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但是作为一部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经典小说,它能跨越那个是带仍以经典的名义走向今天,这徰说明了他的经典不仅仅停留在他的那个时代,而且还能穿越时空与今人产生新的共鸣,那我们也理所应当给经典镀上新的金边,让“阿q精神”在今天添上新的一笔。

有时读着阿q,恍然间却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陌生又熟悉。小时候,考试一考不好便伤心落泪,每每此时,身为“前辈”的表姐便主动扮演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来向我传授“阿q精神”:“一次小测验而已嘛,有什么大不了?犯不着伤心、伤身,又不是大考。再说了,考都考完了,你伤心也没用,白白浪费时间而已,还不如下定心去好好复习,找出错误与不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你要实在过意不去就想想那些比你考得还差的人,他们不也好好的吗?也没像你一样伤心啊……”听了表姐的话,再想想考得比自己还差的人,心里竟也真的平衡些了,也能定下心,平静地订正试卷了。

后来长大了些,遇到挫折,我便也将“阿q精神”活学活用了,心里再难受也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学会自己解开心结。难受有何用?伤心又有何用?即使整天愁眉苦脸,日子也一样要过下去,明天一样还会来,困难也一样要面对,用一个好心情面对困难总比垂头丧气面对要强,微笑总比满脸愁容有魅力。于是,勇敢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我能笑着站在这块崎岖不平的土地上已经很不错了,我并不比别人缺少什么,接下来我只要充满自信地努力去迈开自己的第一步就可以了,这样一切便柳暗花明变得简单起来了,于是乎一个乐观自信的青春少年重新人间。

当然,如果一辈子都像阿q一样浑浑噩噩固然不可取,但以适时、适度、适量的“阿q精神”面对苦难也未尝不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爱钻牛角尖,心眼儿真,一直想不通便很可能走上不归路。这时候,如果能适度、适量、适当地发挥一下“阿q精神”难得糊涂一把,也许有些悲剧将会改写结局。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高压社会下,也许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阿q精神”吧。

阿q的牢车在众人麻木地目送下已渐行渐远,他单薄的背影犹如一篇秋叶,在我眼中无处一曲别样的“阿q精神”后,安然落幕,徒留我一地感叹……

阿q正传优秀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70位用户喜欢。

《阿q正传》优秀读后感精选

晚时分,落日的余晖透过窗户斜斜地照在了我的书上。我微微侧躺在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本散发着墨香味儿的——《阿q正传》。

阿q不但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有时人们会说:“阿q,你真能做!” 阿q也不管是褒还是贬,总之很高兴。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里。最恼人的是在他的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

作者用寥寥几笔给我们刻画了一个质朴、老实、勤劳然而又流里流气、投机取巧的人物形象。对于阿q,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阿q本质是一个勤劳淳朴、老实的农民,但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造就了他懦弱麻木的病态的心理。当被一些闲人欺凌的时候,他的一句“儿子打老子”的话,充分体现了他的无奈、可怜,侧面也衬托了那个社会的愚昧和落后。

此时,窗外已经是花灯初上,偶尔有几颗星星在空中熠熠生辉。远处的点点灯火微弱却温暖,给人一丝温馨。我想,阿q的“精神胜利法”应该是他在那个冷漠麻木的社会中给自己带来温暖的唯一方式吧!

“阿q精神”在许多人眼里是不被肯定的,因为它代表着自欺欺人、丧失斗志,认为它是阿q在被欺负之后一种无能的表现。但我却觉得“阿q精神”有时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在受到挫折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阿q精神”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失败的阴影,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我们重新树立信心,不断进取。

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一场比赛只有一个金牌获得者,其余的选手则惨遭淘汰,这时“阿q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和高手过招也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这种“阿q精神”可以让我们获得比冠军更重要的东西——良好的心态。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阿q正传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之作。这篇小说十分的短,但从几个方面写出了当时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机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个落后的雇农。作为一个落后的流浪的雇农。他的个性是十分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个性、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不仅仅与赵太爷迥然不一样,就是与王胡、小d等也显然有别。正想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这不仅仅正面说明了阿q作为一个流浪雇农的贫困生活,而且从侧面表现了阿q从本质上说来那种勤劳、老实、淳朴的农民性格。当然,阿q也有一些流气,但这除了社会的影响以外,就应说主要是受了压迫的结果。这些地方都很简单,也很明显,一般人也都承认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是: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个消极的可耻的现象,就应如何理解呢?这确实是一个矛盾。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当时的现实社会和阿q本身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上去找答案。这就是我对〈〈阿q正传〉〉的一些理解,期望大家能批评!!《阿q正传》读完了,《阿q正传》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传》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并不懒惰,他是靠自我的劳动获得食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的。 此刻,我们已经远离阿q那个时代了,但他那种“精神胜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阿q正传读后感600字

阿q正传的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阿q是一个社会底层人物,没有“行状”没有文化,不但无人可怜他、同情他,朱庄的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和欺负对象。即便如此,阿q却很自尊,一面人们瞧不起他,一面他反过来瞧不起人们,上至赵太爷,下至王胡,阿q总感到自己高他们一等,这样的态度发展到了极端,就衍生为阿q的独门绝技——精神胜利法。该法的要诀就是为自己被欺凌的遭遇寻找借口,即使找不到,也要假装自己高人一等,达到自我满足的目的。

在优胜记略中,鲁迅生动描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从“儿子打老子”,到“第一个自轻自贱”,再到 “打自己两个嘴巴,似乎打人的是自己”,阿q的精神胜利法越来越可笑无解,可谓荒谬至极。作为一个注定遭欺凌压迫的社会底层人物,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他活命的法宝,要不然谁不抓狂崩溃呢?阿q应当是值得同情的,虽然他的做法十分可笑,但这实再是迫不得已。因为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没有强大的精神等于宣告死亡。

然而在续优胜记略中,阿q暴露了他的本性。在面对地位比他高的人面前,他是个靠精神胜利法苟活的羔羊;而在地位比他低的人面前,他是欺压他人的饿狼。阿q的同级和下级是王胡和尼姑,对待他们,阿q丝毫不留情面地侮辱他们。这时的他不再需要精神胜利,而要通过武力和口舌来寻求现实的满足感。事实上,对下级的欺凌才是他生存的必需品,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不过是欺凌和被欺凌之间的过渡用品。当阿q被王胡反抗后,他的行为是“无可适从地站着”,而不是他惯用的虚想自己取胜。这就表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仅用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他终究需要现实的胜利;当现实胜利也得不到时,阿q就会“不知所措,无可适从”,因为是现实的胜利维系着他精神的稳定,而非精神胜利。

如此看来,阿q就并不值得可怜了。事实上,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是阿q。鲁迅在《灯下漫》一文中提到过“中国的人肉宴席”。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层层剥削、层层压迫的社会。每个人一方面受到上级社会的欺凌,一方面又对下级社会进行压迫。这一环又一环的欺凌宴席,其享用者便是那西方帝国主义统治者。阿q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也是这宴席中的一个人,只不过是受到的压迫和欺凌更多罢了。精神胜利法是阿q生存的法宝,它不但表面荒谬可笑,其本质也丑恶阴暗:它的存在是用以渡过自己受到的欺凌,以达到自己欺凌别人的过程。西方帝国主义者又是如何享用这一宴席的呢?在文中也有比喻,就是那观看阿q欺负尼姑的“酒店里的人”,他们享受着物质的奢华,又从“中国的人肉宴席”中找到了精神的乐子。而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却丝毫没有感知,反而“用力地一拧”,更加卖力地为他们提供大餐

阿q正传的读后感

阿q正传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赞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阿q正传信息

  • 阿q正传优秀读后感(16篇范文)
  • 阿q正传优秀读后感(16篇范文)98人关注

    阿q正传的读后感前言:《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 ...[更多]

  • 阿q正传读后感(16篇范文)
  • 阿q正传读后感(16篇范文)96人关注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已经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所欣赏,成为世界名著,“阿q”也成为“世界名人”,直 ...[更多]

  • 2024阿q正传读后感(16篇范文)
  • 2024阿q正传读后感(16篇范文)77人关注

    近期电视里又播了电影阿q正转,这样我想再重新读一次《阿q正传》这本书。作者并无笔墨来描写阿的生长过程,可想其是孤儿,肯定其有父母,但其父母或早亡或由于其他原因,不 ...[更多]

  • 阿q正传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
  • 阿q正传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54人关注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 ...[更多]

  • 读阿q正传有感(16篇范文)
  • 读阿q正传有感(16篇范文)48人关注

    阿q正传读后感作文从小到大,鲁迅的文章接触得不少,从事着国民性批判工作的鲁迅,对当时中国人品性的揭露与批判都显现于他的文字当中。所以,当我第一次读完《阿q正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