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读史有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1 17:00:02 查看人数:92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读史有感 1372字 5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77人
读史记有感 1546字 13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205人
读史记之赵氏孤儿有感 438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67人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348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65人
读史上最好孙悟空有感 580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57人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1045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85人
读史记苏武牧羊有感 827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77人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感 891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15人
读史记故事有感 1314字 9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37人
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有感 518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45人
读史铁生散文有感 943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49人
读史记读后感 803字 10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96人
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 615字 14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62人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252字 5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11人
读史记有感 704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15人
读史记有感 1307字 26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63人

读史有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7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中国历史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尔虞我诈,诸侯争霸,各种人物粉墨登场,在华夏大地演绎了一幕幕精彩万分的历史大戏,终于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开创了中华历史的新纪元。

天下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宗同族的文化构成了统一的坚实基础,尽管因地域不同文化略有差异,但是天下统一是人心所向。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政治家们使尽了各种手段纵横捭阖,其目的就是独霸天下,实现统一。最终秦王嬴政获得了胜利,成为历史上标志性的人物。他之所以能成功,首先是他的先辈们不懈的努力,奠定了基础,自秦孝公变法起,经秦惠文公、秦昭王等坚持“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直在向着统一天下的方向前进,秦国通过变法(改革)率先实现了强大,走在了历史发展的前列,灭掉六国,独步天下,势在必得。前几代的积累,统一各国已是唾手可得了。历代秦王非常重视人才,在秦始皇当政时,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外,他主要依赖的人物是吕不韦和李斯。这两个人物是他的左膀右臂,为他成就一番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咱就说说李斯吧。他是楚国属地上蔡人,也就是当今的河南上蔡县域。自小出身于“闾巷布衣”,也就是平民百姓一个,年轻时在郡里任小吏,相当于当今的市府里一名普通公务员。但是他不甘平凡,一心想飞黄腾达,享受人间富贵。他把厕所里的老鼠与大粮仓里的老鼠进行了对比,认为厕所里的老鼠生存的环境又脏又臭,极其恶劣,时常受到人和动物的骚扰,整天担惊受怕,苟且偷生,而粮仓中的老鼠养尊处优,不受风雨侵扰,养的肥肥胖胖的。由此,李斯感慨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人有还是没有出息,就像老鼠一样,所处的环境很重要。他更加奋发,要有一番作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荣华富贵的愿望。他决定向政治进军,辞掉小官,到法家代表荀子门下求学“帝王之术”,为参与政治做准备。

在当时天下纷乱的历史环境下,最大的政治就是参与治国,帮助贤主富国强兵,治理天下。李斯经过刻苦学习,增长了才识,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决定到秦国去,因为他看到诸国中唯有秦国才有吞并天下的可能。在秦国,他看到吕不韦声势显赫,投靠在吕不韦门下当了“舍人”,也就是当时的宾客。因为战国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人才的需求很大,盛行养士,吕不韦就养士数千。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吕不韦发现李斯的确有真才实学,很赏识,提拔其为“郎”,后经又引荐他将自己的治国理论与嬴政进行了汇报,大受赞赏,任命为“客卿”,进入了国家的决策机构。他的理想之梦开始放飞了,接近荣华富贵了。他为嬴政灭掉六国制定了很多战略性决策,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写的《谏逐客书》一文,帮助秦嬴政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为秦国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力挽狂澜的转折作用。该文的艺术性极高,在中华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李斯在吕不韦倒台后,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协助嬴政建立了秦王朝,他学以致用,把法家思想发挥到极致,为大秦帝国强化集权统治的政治架构、经济发展、文化事业等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秦始皇极为倚重的高参。秦王朝的“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等加强统一的措施中,都离不开李斯的重要贡献。李斯的梦想实现了,地位显赫,才华横溢,成就卓越,可谓空前。但是,本可以与周公、召公齐名的他在辉煌过去后,于年过七旬竟然落得了与其子“腰斩于市”的结果,为什么呢?

读史记有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46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一

hello!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在课外一定读过许多书吧,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欢,感触最深的是一本妈妈买给我的《史记》。

《 史记》 主要描写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我国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之首,更是中华民族宝库中的珍宝。作者者是赫赫 有名的司马迁。史记 是我国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开创了我国史学文学的先河。鲁迅先生曾把它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故事》这本书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说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升官后,廉颇很不服气,处处和蔺相如作对。但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总是避让着他。后来廉颇知道了原因,负荆请罪的故事。

读完这故事后,我深有感触。廉颇知错就改、光明磊落的精神让我钦佩不已。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同样让我非常感动。今后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读《史记》有感二

历史是一面镜子,观照祖国璀璨的古代文明,学好历史,擦亮智慧的眼睛,我们永远不迷蒙。今年暑假就好好地看了一回《史记》。

《史记》整理和保存了从五帝传说到西汉中叶三千多年的历史资料,全面而系统地记叙了我国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有荒淫残暴的商纣王,有礼贤下士的齐桓公,有大义灭亲的陈桓公,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机智勇敢的甘罗,有公正无私的石奢,有奉公守法的公仪休……都有十分深刻教育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久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

《史记》作者司马迁为写此书经受的磨难同样也打动了我。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宫刑对司马迁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这不仅催残了他的肉体,而且在精神上给了他极大的打击。开头他简直感到痛不欲生,然而,当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使命犹在,他不能轻易毁灭自己的生命,多少个寒暑过去了,司马迁殚精竭虑,耗尽心血,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内容浩繁的巨著。

从司马迁写《史记》中使我体会到: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

读《史记》有感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的纪传体通史,体现了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无论是体例还是写作风格都影响着后代史书的撰写和编纂。作者司马迁出生贫穷,身世坎坷,忍辱负重,谨承家业,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笔直书的责任感,写作了伟大的《史记》,客观地纪录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画面。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故事》里,记载了许许多多令我敬佩的人,他们有血有肉,热爱祖国。其中屈原和介子推是令我最为敬佩和感动的两个人物。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他坚贞不屈,刚正不阿,最后投江而亡,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被这种爱国主义行为深深感动着。介子推是重耳的忠臣,他跟随重耳,和重耳一起受难之时,曾经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重耳吃了肉汤渐渐恢复了,过了几年,重耳又做上了国君,他把当时跟他一起受难的人都升了官,唯独忘了介子推,众臣都为介子推打抱不平,要他去领赏,介子推不去,带着它的老母亲隐居绵山,当重耳想起介子推,后悔不已,便放火烧山,只留一面出口,好让介子推出山,等了半天,介子推没有出山,重耳进山看到介子推背着他母亲烧死了,介子推在旁写了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介子推这种舍生取义,不图回报的行为令我感动。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是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文学名著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继承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读史记之赵氏孤儿有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赵氏孤儿》是《史记》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他的大体内容是:景公的大夫屠岸贾曾受到灵公宏信,非常嫉妒赵家的权势。就想借惩治杀害灵公的.凶手之机,诛杀赵氏家族。他没有请示国君,擅自带兵在下宫袭击赵氐,杀死赵朔,并诛灭了他的整个家族。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此时已怀有身孕,他逃到景公宫里躲了起来。赵朔的一个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若是生下的是个男孩,程婴就奉养他。如果生下来的女孩,那他们就等死。后来生下的是个男孩。程婴就开始抚养了他。后来赵武20岁成年时,程婴辞别了各位大夫,对赵武说自己要去九泉之下,向赵盾和公孙杵臼报告后,就自杀了。赵武为他守孝三年,给他设置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两次祭祀,世代不绝。

文中的程婴让我记忆深刻,他奉养了自己朋友的孩子20年,但不求回报,一心一意的照顾他,培养他,然后他又扶立了他,当赵武已经承袭赵氏祖业,长大成人,恢复过去的爵位后,并没有要把他当成靠山,然后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是说要去九泉之下向赵盾和公孙杵臼报告。

像他这样的人,这天下只怕找不到第二个了。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少年读史记是史记的改编版,只是添加了许许多多的生动有趣的语言,适合青少年读而已。

里面还有经典的史记原典精选,比如因进曰:“夫镶候越韩,魏两国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也,则不义矣。今见于国不亲也,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于计疏矣。且昔齐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地篶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式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弊,君臣之不和也,兴兵而伐齐,大破之。士辱兵顿,皆其王。”

这本书里还有词语收藏夹,有许许多多不常见的知识,以及不常见的成语或词语,大大的扩充了我们的信息量和知识。而且每个词语或成语都配有一个例句,也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这是一本适合青少年读的历史书;也是一本有趣的历史书;更是一本丰富我们历史知识以及词语量的历史书。

读史上最好孙悟空有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阅读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史上最好“孙悟空”》,由白家黑少所写,它让我明白了勤奋和虚心的真正道理,也让我知道了怎样改变自己,这是一篇好文章。

它讲述了“孙悟空”六小龄童的故事。六小龄童,原名章金莱。1982年,电视剧《西游记》全国的美猴王海选中,他脱颖而出。但当试集播出后,因为演的孙悟空缺少灵气而饱受批评。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眼是否有神关乎演出的成败。但那时的章金莱,眼睛近视600度,还有200度的散光。为了使自己的眼睛有神,他去看别人打乒乓球,眼睛随着球而转动。晚上,他把灯关掉,然后点上一炷香,用眼睛使劲寻找烟火头。由于孙悟空在生气时要与别人长时间对眼,他又每天去看日出,一动不动地盯着太阳看。久而久之,章金莱竟然看东西20分钟不眨眼。

章金莱的辛勤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西游记一经播出,立即轰动全国,并且一直称霸荧幕20年之久,重播达300次之多。正是他的辛勤付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吃苦耐劳,造就了《西游记》的收视率神话。看乒乓球、盯太阳、找烟火头,他需要多大的耐力与信心呀!正是他的不屈服、不放弃才创造了今日的辉煌。是他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今天活灵活现、神采奕奕的孙大圣。

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但是在锤炼之前要有接受批评的虚心。章金莱也是凭着这样的虚心,才获得了回报。

他是至今无法超越的经典,他是600度近视的火眼金睛,他是大家心目中的美猴王,他就是章金莱。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读历史,看未来——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史记》是一代名家的经典之作,鲁迅曾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中国的文史学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而《少年读史记》则是以白话文的形式展现了这本历史巨著,让我们受益匪浅,得到了有益的启发。

中国的历史实属一大瑰宝,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中国有着无比灿烂的历史文化,而《少年读史记》则是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在几十万字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蔺相如的故事。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让赵王鼓瑟,并让史官记载:“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而蔺相如却勇敢的站上前来,当赵王处于窘境之中时使秦王被迫击缶。在秦国众臣要求以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的时候,蔺相如提出由秦国的首都咸阳城作为交换,让秦王占不了上风,才让赵王夺回了颜面。不管对外还是对内,蔺相如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廉颇的礼让,反映出他一心为国的崇高思想。从蔺相如的事迹我们可以读出两点:一是真正的勇是以理服人的;二是真正的勇,并非一味向前,有时候也要懂得退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样张弛有度、宽严相济的处事原则吗?

此外我对齐桓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可是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生活贪图享乐,晚年又骄傲自满,但是这些都没有妨碍他成就霸业,这只因为他用对了人。管仲是齐国的佐相,他处处为大局着想,辅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和管仲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们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由此来看,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用人之道。现代社会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成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创造出巨大的活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借鉴,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心。 从三顾茅庐到四面楚歌,从邯郸学步到掩耳盗铃,每一个历史故事,每一段历史时间,都是人类文明点滴的积累,都是人们与文明对话的内容。这让我们不再去重复前人的错误,总结古人的成功经验,使我们面对问题时可以有经验借鉴,从而更加从容,也更理智。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历史是思想之学,它培育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历史是创新之学,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历史是智慧之学,它开阔我们的想象世界,激发我们有所作为……

让我们承载着历史这座巨轮,划起改革创新的双桨,迎着时代的巨浪,到达美好灿烂的未来。

读史记苏武牧羊有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读史记苏武牧羊有感范文

每当我漫步在青山环抱之内,畅游在绿水潺潺之中,享受生活的快乐时,便会想起一个人。他有着常人没有的爱国之情,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承担了常人承担不了的使命,他就是苏武,一个不朽的传奇。

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回来时匈奴内部发生了叛乱,苏武一行人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对苏武威逼利诱,劝其归顺匈奴,又找来汉朝降将李陵来说服苏武。苏武宁死不屈,誓死不降,匈奴便把他流放到贝加尔湖去放羊,并告诉他:什么时候公羊生下了小羊,便放苏武回去。苏武在北海边孤苦伶仃一个人呆了19年,陪伴他的只有公羊和使节,年复一年,使节上的毛脱落了,苏武的胡须和头发也苍白了。

19年后,新的匈奴单于即位,它与汉朝签订了和平协议,却扣住苏武不放,说苏武已经死了,当汉朝的使臣找到贝加尔湖,却发现苏武健在,于是扬言道:汉朝天子射到一只大雁,演的脚上系着帛书,写着苏武还在北方的沼泽中。匈奴只好将苏武放回去了。苏武被以最高待遇迎进国内。昭帝封他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表彰他不辱汉节的功绩。

苏武一个人身处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而且一呆就是19年,这十九年中,我们无法想象他都承受了哪些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妻儿的怀念,故国的向往,处境的悲凉,这一切夜以继日都在苏武的心头萦绕,但苏武只是淡然一笑,默默的和使节一起忍受这不公的待遇。谁不想荣华富贵?谁不想锦衣玉食?但这一切都应该是以良心作为前提的!国家信任你才派你来完成如此重要的使命,如果现在昧着良心通敌叛国,岂不是猪狗不如之人!苏武在十九年中,唯一带着的东西就是皇帝赐给他的使节,尽管毛都掉光了,苏武还是使它如珍宝,使节在他心中已经成了国家的寄托,也在无形中给他力量,使他坚持下来,使他视死如归。后来苏武回国,依旧拿着这根使节,连皇帝见了都热泪盈眶,苏武的忠心天地可鉴!

是这十九年的厮守,是忠心和泪的交织,是对故土的留恋,是坚强的信念,这一切使苏武成为永恒,使苏武成为一个不朽的传奇!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感900字范文

有那么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为自己的儿子的瘫痪感到愧疚,为儿子的“暴露无常”感到痛苦,为儿子能够对生活充满希望而努力而又不安,他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母亲。

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不禁被这位母亲深深的感动了,在“我”毫无征兆的发怒时,他悄悄的躲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抹着眼泪,自责、难过、害怕,为什么没有保护好儿子,让他难过?

作为母亲谁又希望自己的儿子变得整天沉浸在悲愤的绝望之中,她害怕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让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面对这种情况,她手足无措,但为了能让儿子对生活充满光明,她努力着,也不断尝试着。多么深沉而憔悴的母爱啊。

当读到这位母亲央求着推我去北海看花时,我不禁为她担忧,担忧着他的儿子将会再次发怒,但令我惊喜的是儿子没有发怒,甚至答应隔天就去,我的心情也如这位母亲一样喜悦而轻松。她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她的儿子终于距离走出阴影又近了一步,谁又不为之感动呢?然而,“母亲实在是太高兴了,于是她母亲“絮絮叨叨”说了一连串话,不小心却说露了嘴。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时,他便停止了“絮叨”,“悄悄的出去了”,在暗角里,她不知有多痛苦和自责。

她走了便再也没能悄悄的回来,“我”一直不知道母亲的病已入膏肓,若换做是我本人,如果知道了母亲的"病已到那般田地,也绝不会暴怒无常,但“我”并不知道,当读到她大口吐着鲜血被抬上三轮车时,我不禁十分心疼,我相信史铁生先生心中也满是自责。

最终她没有挺过去,还是走了。到最后,她念叨的还是她的孩子。“母亲”悲剧的一生,留下的终是无尽的牵挂。读到此处,我不禁想对她说:“您知道吗?您和他们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他们也未曾埋怨,您的心是那样的高洁、无私,您通过您的努力让儿子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现在您不在了,他们的生活虽苦,但你一直在他的心中,他一定会和妹妹努力拼搏活下去,活出人生的意义。”我相信史铁生先生也是那么想的,正如文章最后一段写的那样。各种菊花开得“泼泼洒洒,烂漫”而芬芳。

母爱的伟大就在于为了儿子,即使是自己力量微薄,但也总是用尽全力去呵护关怀子女,这无关于富贵与贫贱,伟大与普通。因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母爱都是一样的伟大。

读史记故事有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感智慧之光芒 ——读《史记故事》有感

“《史记》有史鉴的明智,诗歌的颖慧,数学的精神,博物的深沉,伦理的庄重,逻辑与修辞的善变。”

——题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留给我们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众多的古文典籍。其中,满天星辰中,《史记》是最为璀璨,最熠熠生辉的一颗。细细品读完《史记》,宛如踏入历史的长河,带我们回到那群雄群烽起,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

《史记故事》是根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计》所改编的,书中记载了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一个个小故事环环相扣,既详细讲述了纸上谈兵、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等故事,还介绍了孔子、屈原、项羽、秦始皇等人物事迹。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精彩又蕴含着道理的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带我们览尽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亡盛衰,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画卷的壮阔景图,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在众多故事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纸上谈兵》和《毛遂自荐》这两个小故事,联系到日常生活令我感触颇深。

《纸上谈兵》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因只用兵书上所学的理论而不懂变通,导致中了秦军的圈套,使赵军40余万被俘,自己也被秦将白起设计坑杀。《毛遂自荐》说的是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时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挑选门客时门下毛遂自告奋勇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后,毛遂挺身而出向楚王分析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战争离我们或许很遥远,但这两个故事却让我想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做事总是空谈理论,却没有实际行动过,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办公室里被老师训话的学生述说着自己的观点,在老师说他的想法不切实际时,面上敷衍着老师的苦口婆心,却在心里鄙夷着老师的古板,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这何尝不是对老师一片苦心的辜负?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夸夸其谈,绘声绘色地说要考上名牌大学,仿佛已是势在必得,却连作业都一笔不动,这又何尝不是对梦想的亵渎?当我们听惯了这些一纸空文,渐渐也对他们坐而论道的行为失去希望,嗤之以鼻。向他们说教时,一句知易行难令我们彻底失望,一点努力都没有付出过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事情的难易呢?就像爬山,如若不攀登至山顶,光看摄影机拍摄下的照片又怎能真正领略到其中风光。

生活中也不乏和赵括这类人的自负形成鲜明对比的,像毛遂这样有实力又有上进心的人,相比赵括那类人的纸上空谈,他们坐言起行,踏踏实实做事,抓住一切机会,不畏挑战,总想着让自己更优秀一些。毛遂的自信和赵括的自负在某些意义上来讲有些相像,但又是完全不同的,赵括从未认清过自己的实力,过度自信使他无法虚心接受别人的忠告,最终自食恶果,而毛遂的上进心给自己带来了大好前途,他自信于自己的实力,敢于争取,有勇有谋。对自己实力的明确认知使他们的人生截然相反,这也就是仅仅一字之差的自信与自负的不同。

《史记故事》如同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史,读到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认识了一位位历史人物,感受到了人生百态,这部国学著作当之无愧于鲁迅先生对其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有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有感范文

20xx年,一位it巨星因病而逝,这是整个it界的不幸,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损失。今天,我十分有幸地读完了《史蒂夫.乔布斯传》,了解了乔布斯的一生。

在他的一生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在他患上了癌症,为了不离开苹果,而毅然放弃了本可治好他癌症的手术。可以幻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乔布斯,我们会放弃治好癌症的机会吗?可能会有99%的人会说:“不会”。这虽然是一种本能,可面对自己心爱的企业,他们仍然向自己偏去。可乔布斯没有,他选择了苹果,他没有抛弃他的公司。世上有谁能为了公司和别人而死呢?可能世上只有乔布斯和像他一样有着远大志向,而且又有着坚持精神的人才能做到。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和乔布斯一样的,为了别人而忘记自己的人,比如最美老师张丽莉,最美公交司机吴斌等。我们的祖国还需要更多这样的.人。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更多像乔布斯一样为了别人而忘记自己的人,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友好,发展也会更加快速,生活也会多些感人的事。这也会让一些人改邪归正,让人们更加关爱他人,这样也会让社会培养出更多和乔布斯一样有着出色才华的人才,让中国人才济济。

一本《史蒂夫.乔布斯传》揭开了一位挑剔、脾气暴躁而又十分专注的伟人,他的舍己为人、帮助他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史铁生散文有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只有初中毕业学历,20岁时双腿瘫痪,无法复原。在我看到史铁生的简介之前,我从未想过这样的人也能成为作家。

刚开始读他的文章,发现每一篇都与他双腿瘫痪有着深深的联系。他写《秋天的怀念》,母亲是为了他瘫痪后能够幸福生活才不管自己的病痛,最终去世的;他写《好运设计》、写《我的梦想》,都是因为他自己太过倒霉才去假设、去幻想的;他写《我与地坛》,是因为双腿瘫痪后长期在地坛公园才由所看引起所感的……我原认为他是一个苦情的男人,不断重复着双腿瘫痪的事实是为了博取更多的同情。尤其是当我在《我与地坛》中看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和“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这两句时,我甚至对他发出了嗤笑: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他居然还相信上帝和命运!

但当我继续向后研读时,我感觉脸在发烧,心中充满了羞愧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而不是一个苦情的教徒。苦情的人只会抱怨世道的不公,不会去思考预测与预防之间内在的辩证关系;不会去思考“职业作家”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内涵;更不会用超脱常人的审美角度和思维方式去俯瞰这个世界。双腿瘫痪带给他的更多是脑部的发展,是思想的迸发。

就拿《记忆迷宫》一文来说吧。在散文中,作者首先对社会中出现的电脑更新换代现象进行了评述并深入分析:为什么电脑和大脑虽然配置好(或智商高),可只能进行简单的临摹和复制呢?在参考了前人的思想之后作者得出:大脑受心灵控制,心灵的维度是无限的,而大脑只能反映心灵的一小部分。若心灵不在,则即为人不在。

连贯地看完史铁生本文中的推理部分,我觉得自己对身体的了解好像更胜一筹了。就仿佛去照了x光,我感觉自己的思想被他心灵的维度所完全洞穿了。原来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他的思想看来不过是孩子们在过家家,不够深邃,也不够广远。

现在再去思考《我与地坛》中的那两句包含“上帝”、“命运”的话,才发现这不是史铁生的迷信,而是他经历了大悲之后有了大彻大悟。其实他不信“命运”,他已习惯了坎坷的人生。那句“休论公道”是他豁然开朗后对困难、逆境的愤怒与深深地藐视。而“上帝的居心”则是隐藏在他心中的对弱小者的同情。他渴望健康,他不希望有人再像他那样,人生留有缺憾。

或许只有史铁生的一生才配得上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他用消逝的生命力铺就了一条通往哲学的山路,在经过艰难跋涉之后,最终绽放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读史记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得真是一点不错。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道理;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才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翻阅沉甸甸的历史,蓦然看见,那一抹鲜艳,带着成熟稳重,披荆斩棘,正向我走来。

在这一册的人物故事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伍子胥所承担的责任。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迫害致死。伍子胥流亡在外,一度当过乞丐。他忍受了所有的屈辱,为的就是要报仇。吴国后来攻克楚国的国都。伍子胥把当年杀他父兄但已过世的楚平王从坟墓里挖出来,加以鞭尸,那种强烈的恨意表达得真是淋漓尽致。

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吴国日益壮大起来。吴王却完全不理会这个忠臣的劝谏,还赐他自尽。伍子胥恨不得要门客在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东门上,好看着吴国被越国消灭。伍子胥是个悲剧人物,他承担的是作为一个家人和一个臣子的责任,不过那责任后来演变成过重的负担,压得伍子胥喘不过气来。

对人生来说,学会承担什么以及学会怎么承担,的确很重要。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价值的创造,而这个自我价值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对别人产生了什么影响。这种担当,具有它自身的意义和时代性。

没有担当的人往往是没有作为的人,自我价值也轻薄得很。有担当是好事,但可别像伍子胥那样,让肩膀上的担当变成过重的负担!

《史记》之韵味,非桂花树凋零的悲哀,也非纳兰性词的凄凉,它的韵味,是甜香赛芝兰之悠长,踏雪寻梅的不变的情怀。

读《史记》之韵,读出司马迁的韵味,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光芒绽放的灵魂,带着一丝不羁,带着万般男儿忍辱负重的尊严,书写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春秋,反复咀嚼,齿留余香。

对《史记》的感动,不仅仅在于它灵动的文字与丰富的情节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蕴含的人格魅力与精神的升华。正是因为这种力量对《史记》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精神的境界。

史记读后感600

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5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元曲赏析

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北邙山多少英雄)

王举之

北邙山多少英雄?

青史南柯,白骨西风。

八阵图成,《六韬》书在,百战尘空。

辅汉室功成卧龙,钓磻溪兆入飞熊。

世事秋蓬。惟有渔樵,跳出樊笼。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小令,写了诸葛亮与姜子牙两人,有“万事到头总成空”的意思,否定建功立业,赞美隐士生活。

开头三句,从总体上写历史上一切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到头来都逃不出一死。北邙山中,理葬了多少英雄;那图貌麒麟阁,名标青史,其实也无异于南柯一梦;任你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最后也不过是萧瑟西风里的一堆白骨。从第四句到第九句,这六句写了历史上两个名声赫赫的人——诸葛亮和姜子牙(又称吕尚),他们都是才能出众的军事家,一个名成八阵图,一个有兵书《六韬》传世。他们生前都身经百战,但现在战尘已经消失,一切都成空。他们两人,一个是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卧龙,一个是帮助周武王伐纣灭商的人梦飞熊,都建立过卓著的功勋,但他们的功勋与事业,到现在已像飞蓬一样飘散无踪。最后两句以渔樵来跟建功立业的英雄作对比,只有渔樵才跳出名缰利锁的羁绊,逍遥自在,无忧无虑。

这支小曲的态度十分明朗,否定建功立业,赞扬避世隐居的渔樵。元朝中晚期,皇帝或昏或暴,奸臣弄权,吏治腐贩,仕途险恶,因此不少知识分子都以遁世避世来消极抵抗,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结合当时的现实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题解

这支小曲否定建功立业,赞扬避世隐居的渔樵。流露出对元代政治黑暗的不满。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200字

史记读后感200字(一)

《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历经二十余年完成了这部巨作。全书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精炼传神。

对我感触最深的人物是李广,记得有一首诗叫《塞下曲》就是歌颂飞将军李广骑射之术精湛无比,有一次,李将军把石头看成老虎一箭射进了石头里,可见李广的神勇。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有他驻守边塞时匈奴不敢入侵。除李广外,还有许多历史人物令我钦佩,比如项羽、韩信等,通过阅读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同学们大家都来看这本书吧,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令人神往。

史记读后感200字

读史记有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这个暑假, 我利用假期时间读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史记》。

我很认真的将《史记》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真不愧是名著,比那些校园小说好看多了。《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他是汉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关进了监狱,他的家人也因受他株连而被杀光。司马迁十分悲痛,但他化悲痛为动力,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在狱中写下了不朽著作《史记》。后来,这部《史记》和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璧。

《史记》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讲述了从五帝到汉朝发生的著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商殃变法、乐毅伐齐、荆柯刺秦等等。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屈原投江与贾谊之死》。屈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本来很受皇帝的重用,后因小人陷害,被贬了官职,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他想到自己可能再也不会被皇帝重用,不能再对国家有所作为,十分伤心绝望,便跳江自尽了。我们现在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贾谊比屈原小一百多岁,与屈原的遭遇相似,也是被奸臣所害,但他后来却又做了天子的老师。有一天,皇上骑马时不慎摔死了,贾谊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非常自责,哭了一年,最终伤心过度去世了。屈原和贾谊,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遇到事情时,从不考虑自己得失,总是把国家放在首位,这种行为很令我敬佩。

《史记》对人物的描写很生动,书中对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有记录。正面人物有刚刚说到的屈原、贾谊等,反面人物有奸臣田蚡等。我通过阅读,发现书中的正面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国,他们都愿意为了国家贡献自己一生力量甚至生命。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忠义之士身上的爱国精神,做个爱祖国的人,长大为祖国建设发展做贡献。

读史记有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7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不如还乡归朴素 ——读《史记》有感

试问桑梓何辜 碧翠茵茵如旧 往昔少年难复

王风谱 乡音终为国愿掳

——题记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长歌当哭,须得在痛定之后。

那么太史公著《史记》,大概也是在“痛定”后吧。

天汉二年发生了很多事情——譬如李陵的败降,譬如司马迁的下狱。

常能想见彼时的情景。震怒的天子,争吵的文武,远在朔方衅主背亲血污未褪的将军,金銮殿下手执长戟怒目而视的卫兵,以及一个叩头流血却仍被押入囚室的老臣。

从朝堂之上摔入囹圄之下,再写下史记便带上了一丝蘸着血泪的反叛和无奈。

此时距离秦末乱世,隔了惠帝的一层缓冲,更有文、景、武三位贤帝的粉饰。金戈铁马呼声震天也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好,都离悬停在空白简册上的那支笔那么遥远。

他尽可以凭自己所想涂抹一番。

印象最深的便是张良。“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多么轻描淡写,却是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兴许也曾有过任侠放诞的少年时期,老父呼他取履,他“愕然,欲殴之”——难以想象这是后来青云直上帝王之师的张子房所能做出的事情——然而后来还是“长跪履之”。故事玄而又玄,但无意间,折射出他一生的轨迹。

从聚少年百馀人起兵,往来为游兵颍川,到后来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时间一点点磨去他的棱角。戍国定疆,灭秦灭项,佐汉开国,稳定王朝,再也找不到那个得一力士便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的少年人。

这是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蜕变——也是失落。

太史公想必不欣赏这种欲取反予、察因观衅的行事手段。如此云蒸雾变、鹰击鸷搏的功夫,是他为之惊讶、叹息、敬服不暇,而自认永远学不来的。在他眼里,剥去了层层的包装,刘邦不过是狎侮庭吏好酒及色的区区亭长,反倒乌江自刎的项羽,把英气勃发的一面留给不再得见的江东父老,有点悲壮的天真。

所以他略去留候少年时的青涩举动。因为那对于帝王将相的一生“不重要”,对于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不重要”——即使这对于狂乱、痛苦、心有不甘的那个老臣而言,很重要。

那些悲剧中的起承转合,正如那个浮沉跌宕的司马迁自己。

或许连司马迁自己也说不清,著言立说的想法是什么时候萌的芽。年青游历江淮见识大好河山时?见到生命垂危的父亲接下遗志时?为京洛繁华的金阁玉阙惊叹时?抑或忍辱负重在尘埃中苦苦挣扎时?他的一生起起落落,随这本《史记》的落笔而尘封。

不过幸而这点初心还没变了味,只是由原本的歌舞升平,一转变为揭开粉饰的太平,露出帝王家血淋淋的真相。

正是这篇以血为匕首、由泪做投枪的充满战斗性的控诉状更加严重地得罪了汉王朝的统治者吧,司马迁从此便销声匿迹了。是不久即再次下狱被杀?还是自认了无遗憾,可以偿前辱之责愤而自尽?《汉书》写就距司马迁辞世不过几十年,竟也只字不提,只留给后人一段悲惨而光荣的空白。

人总是会变的。生来携着那一点儿初心,在功名利禄里磨一磨,在犬马声色里磨一磨,——磨来磨去,莫说是初心成了灰烬,一生也就葬送在窠臼之中了。

而我们似乎把那叫做“圆滑”,叫做“处世之道”。

但也总有一些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非要撞穿了南墙,撞个头破血流——只为了不走那些违心的弯弯道路。

悲剧大多来源于此。屈原如是,荆轲如是,项羽如是,记下这些人物的司马子长亦如是。

但有了这样的人,才有了群星的闪耀。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读史有感(16篇范文)

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有感二十多岁的史铁生双腿瘫痪,母亲每天照顾史铁生,两次央求史铁生去北海公园去看菊花,史铁生答应了,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阵,忽然不说了,走了出去,史铁生竟没想到那是决别,史铁生听人说,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秋天,他们去看花,史铁生和妹妹都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真佩服史铁生,他的写作能力强,写了许多小说,史铁生的母亲坚强、无私、伟大,天天照顾史铁生,他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史铁生心中渗透得深彻,史铁生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读史信息

  • 读史有感(16篇范文)
  • 读史有感(16篇范文)92人关注

    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有感二十多岁的史铁生双腿瘫痪,母亲每天照顾史铁生,两次央求史铁生去北海公园去看菊花,史铁生答应了,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阵,忽然不说了,走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