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读社戏读后感 | 588字 | 6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51人 |
社戏七年级读后感 | 3299字 | 46段 | 11分钟 | 18分钟 | 26分钟 | 297人 |
社戏的读后感 | 585字 | 5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97人 |
2024社戏读后感 | 732字 | 13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22人 |
社戏的读后感 | 1444字 | 10段 | 5分钟 | 8分钟 | 12分钟 | 157人 |
中学社戏读后感 | 849字 | 20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48人 |
社戏读后感 | 732字 | 13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02人 |
社戏读后感 | 584字 | 6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24人 |
社戏读后感 | 585字 | 4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00人 |
社戏读后感 | 483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42人 |
呐喊社戏读后感 | 563字 | 5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10人 |
鲁迅的社戏读后感 | 581字 | 7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97人 |
社戏之美读社戏有感 | 677字 | 10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60人 |
社戏的读后感 | 513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45人 |
社戏名著读后感 | 680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45人 |
鲁迅社戏优秀读后感 | 1076字 | 12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29人 |
读社戏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读完鲁迅先生的《社戏》,心中流动着一股暖流。文中人们的质朴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令我感动。那一张张纯朴的脸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许久都挥之不去。
这篇文章中虽然篇幅不长,但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及伙伴看戏的过程。那一个个纯朴善良的村民、一颗颗质朴的心灵,都体现了世间真情。而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缺少这种真挚的情感,这常常使我们陷入一种无助、孤独中。在文中,作者因为愿望没有得到实现而有些不高兴,在被外祖母觉察后竟向作者表示歉意,说他们怠慢了,这在封建社会乃至当今社会都是极少见的,这种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啊!
当作者的伙伴们回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时,注意到了作者不开心,就为他惋惜。这又使我感到这群少年对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即使自己高兴而朋友不高兴时,也能估计到他人的感受,为他们分担忧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以自己为中心,让别人关心自己,而不知道关心他人。
自己遇到了高兴的事,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只能导致大量的真情流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淡。就连现在多年的老邻居,你上楼,他下楼,整日连个招呼都不打,个个形同陌路,遇到事情的时候怎能互相帮忙,这样下去将是多么可怕呀!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以后便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依存的。人们组成一个集体,力量就会变得巨大。如果没有真情,再多的人也无法组成一个集体。让我们快去找回自己丢失的真情,让真情充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读社戏读后感600
社戏七年级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99个字,有4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8分钟,慢速需要26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回不去的童年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一捧普通到满田遍野的罗汉豆,一场无趣到令人哈欠连连的社戏,为何能令鲁迅先生惦念一辈子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上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打仗。”
“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作者对社戏场面的这几处描写,非常质朴,近乎平淡,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难以忘怀。
我一直在想,鲁迅先生为何对社戏如此怀恋?难道是社戏真的“好看”?纵观全文,我们会发现,鲁迅先生真正怀恋的绝不只是平桥村的社戏,还有童年时期那群可爱的小伙伴儿和那些淳朴善良的村民,更有乡下那种快乐无忧的生活与那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童年,总是那么美好,也总是那么短暂!
仔细想想,我的童年里似乎也有这种虽平凡却快乐的经历呢——
在我小时候,学校近的不远处也有个戏台,虽然比较普通,也少为人知,但却同样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童年的乐趣。这个小小的戏台是室内的,仅仅不到九平米,幕布也是沾了不少灰尘的、破了许多洞的红绒布。至于道具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
那儿上演的常常是秦腔,抑或晋剧,偶尔也会有一些说不上名字的杂牌剧,但无论怎样,唱起来都是那么高亢,那么激昂。每次锣鼓响起,我便飞奔而去,在稀疏的人群里,钻来钻去,总想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一饱眼福。
现在回想起来,我依旧不知道他们嘴里唱的究竟是什么,但我当时却常常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脑海中,船形鞋里刚烈而又温柔的脚步,总是摇摇晃晃;褪了色但却不沾任何尘埃的衣衫,总是起落飞扬;或妩媚或凝重的眼神,总是摄人魂魄……如今,统统成了回不去的过往。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曾经男女老少热捧的戏台,如今却像秋后的草木般萧条。除了几位老人偶尔光临之外,几乎再无人问津。
如今读到《社戏》,想起童年,怎能不唏嘘感叹!唯有懂得珍惜,才不致将来日日叹惋那回不去的每一天!
社戏七年级读后感600字范文(2)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社戏》
在授课老师有美感的剖析下,知道鲁迅先生并不是没有吃过那一次的好豆,只是忘不了童年生活的那一段往事。
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一年又一年,煮豆的工艺不断完善,在小贩们精心制作的豆定比只是撒盐巴的豆好吃。但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还是会说童年的豆更好吃呢?因为那是童年呀!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讲,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肉松饼,曾经一度觉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比它更好吃。因为每一次吃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在做完作业或者帮做完事之后。奶奶就会给我钱,让我去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那个时候我就会跑去小超市,找到熟悉的位置,拿一袋肉松饼,然后够着柜台付完钱。当着奶奶笑着眯起的眼睛和一句:“你又买了这个呀?”然后和奶奶分着吃。其实袋子肉松饼很少很少,现在我吃完一袋不过两三分钟的事情,那个时候可以吃一下午。
现在,我再也不用奶奶给钱去买肉松饼了,我也可以不用够着柜台再去付钱了。跑遍大商场终于在一排货架上找到肉松饼时,顿时就没有吃的心情了,但是想起童年美味的那瞬间,我拿下了它,然后轻松的放在柜台前仿佛看到了又小时候的我够着柜台的样子,便走出了商场。回到家中,吃的时候才发现甜膩膩的,顶多一个就吃不下了,更不用提童年的那种感觉。
所以说食物不过是一个载体,真正美味的不过是一种再也品尝不到的名为“童年”的调味料罢了。
社戏七年级读后感600字范文(3)
社戏之美令鲁迅流连,但美却又并不只属于社戏,我爱社戏,更多的却是爱平桥村的景,爱往返戏台时沿途的景之美。
平桥村是鲁迅的故乡,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这里虽贫穷,但我却乐于在这纯朴,清新的村景下玩耍,尤其是钓虾,伏在河沿上钓着虾,感受着农景的美,这多享受!
不过,农村的风景虽让人很愉悦,但是要说在我心目中,最美的景便是去看社戏往返的景。
我们乘船出发,船穿梭在碧绿的豆麦田地中,夹着潺潺的船头击水的悦耳声,我的心被沉醉在了其中,便不顾旁的,只是赏景。闻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的清香,夹杂在那水气中扑面吹来,多么沁人心脾!水气中朦胧着月色,又衬着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我沉浸在了这美景中,又隐约听到宛转,悠扬的笛声,便让这声音伴我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接着我还望着了松柏林,带着许些神秘,才看到了红红绿绿的戏台。
戏并不好看,只是原路返回,但这景却又有着另一番美。
月光显得格外皎洁,回望戏台,却又如初来未到一般,又飘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即使戏不好看,这景也可观。我们的航船像条美丽的大白鱼在浪花里蹿,但过了会船行却慢了,大家饿了,于是又偷豆煮吃,我只是剥豆,在如此美景中剥豆,多么惬意!豆熟了,我们都吃豆,船轻轻浮在水面上,任凭它去漂,坐在飘荡的小船中吃豆,多么美!多么自由!
难怪我会回味这“好豆”“好戏”,透过这豆,我能看见我们童年的影子,能看见仙境般的风景;回味社戏,我能想到豆麦和水草发散出的清香,能在一次陶醉在这起伏的连山,月色朦胧的美景之中,那是多美!
真是社戏之美,景最美!
社戏七年级读后感600字范文(4)
当我看完《社戏》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后,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12岁的鲁迅正和小伙伴们看戏,他们有说有笑,还喝着豆浆,笑容挂在脸上,享受与伙伴们玩耍的时光。
童年的多姿多彩,少不了朋友的陪伴。我想起《社戏》的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戏并不真正很好看,只能看到台上的人咿咿呀呀地唱;那夜的豆并不真正很好吃,更本比不上别人那香甜可口的豆子。但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只有友好的朋友。
看戏时,大家一会儿讨论小旦的动作,一会儿骂老旦的歌,最差的戏也会变得更加精彩!因为有了伙伴。煮豆时,大家说笑打闹,还把豆壳抛到河里去,窝在一起品尝,最坏的豆在会变得更加美味!因为有了伙伴。读着,读着,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我只有7岁,妈妈让我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活动,是到农村体验乡村生活。一到农村,我和伙伴们就像一群脱缰的野马,在草地上狂奔、打滚、呼吸新鲜空气。穿过草地,便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中还有成群结队的鱼儿在畅游。我们不等老师的同意,便纷纷跳入水中,水没过了我的肩膀。“去抓鱼!”有人提议,大家连声赞成,可是,鱼没有抓到,却一脚踩进了泥巴地。“看!”就在大家玩得热火朝天之时,吴天亦喊了一声。我们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一头无比巨大的水牛也在这条溪上洗澡!我们哭笑不得。
那句含义深刻的句子,透出了作者——鲁迅怀念童年的浓情。我的童年还没有结束,我要去珍惜它,让它变得更加精彩。去交一些朋友,知心的朋友,这样,你就能跟她一起分享快乐,承担痛苦,从此你的童年就不再单调了。
读完了《社戏》这篇文章,让我更加热爱童年了。
社戏七年级读后感600字范文(5)
《社戏》一文给了我很多思考,再也没有像昨夜的豆一样好的豆了;再也没有似那夜的好戏了;再也没有那样开心的“旅途”……
他的一次次回望戏台,看它被红霞罩满,又如出来未到一般,一丝丝快乐夹杂着悲凉。还记得内心的期待吗?还记得一天的难受吗?还记得连声称赞的戏吗?一定记忆犹新吧!它曾经是那样令人着迷,他用一天的忧郁换得了那样一场精彩的社戏呀!
我也向往那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也曾憧憬一座座仙山楼阁,被红霞罩着的希望!
念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他所么可爱,去掘蚯蚓,在河沿上去钓龙虾,一同去放牛。多么简单却充满乐趣的生活。
谁说鲁迅先生就一定是严肃的呢?其实他也曾经天真,曾经幼稚。这真实的快乐怎是我们这些90后所能领略的呢?我不否认我羡慕他的童年,他在自然中感受乐趣,感悟人生!
他爱看戏却唯怕老旦,和双喜他们径奔上船,骂着老旦,消失在隐约的月色下……
之后几个年长的慢慢摇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几个剥豆,就这样,他们在八公公的船上吃着豆子,害怕被骂越有着一种奇妙的乐趣。
现在他离开了世界,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秀的创作还有那张严肃的照片。说能听懂他内心的独白,恐怕世上已无几人吧!他不过曾经只是个孩子,一个爱戏的孩子罢了……
社戏的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今晚在灯下,开始我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来写这一篇读后感。经过妈妈的指点,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这一篇作文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在乡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和乡村社戏这一种奇特的娱乐活动,描写的是年少时鲁迅先生假日里到乡下和他的小伙伴们掘蚯蚓,钓鱼虾,一同去放牛,一同去看戏,一同去偷豆子,生动的记叙和细腻的刻画让我们也身临其境:每一天都抓蚯蚓,抓来穿在那铜丝做的小钩上,趴在那河边钓虾;其次便放牛,黄牛和水牛都敢于欺负他,他只好远远的看,这时小朋友们都嘲笑他他最爱看戏,最爱看扮蛇精和老虎;在回家的路上,他们都到田里偷豆子,年幼的和他剥豆,年长的摇船,不久就熟了,便随波逐流,都围到后舱,用手撮着吃。
可能大家都没读出来,作者在文章的前后两段都写出了读书的重要和村里人对读书人们极高的评价,比如:读过书的人才识货等等,妈妈也是点通了我的思路才想通的。读过书的城里少年到乡下受到了种种优待,那么多孩子陪着他玩,也说明了当时待客的`礼数非常的周到和民风的淳朴。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玩伴们都栩栩如生,一个个在他的文章里复活。他的文学成就正印证了文章里六一公公的话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中状元。
今天在我们看来,乡村里的少年生活得非常无忧无虑,不需要每天要做繁重的功课,也不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在桌前。可是如果没有鲁迅先生的好学,《社戏》这篇精彩的文章也不存在了。所以,忙里偷闲才有闲的快乐!
社戏的读后感500
2024社戏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2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暮色里,月光透过竹叶,如醉,轻盈铺衬安静的疏影于湖面上,泛着星光般的点点晶莹。几位孩童泛着蓬船,听草台唱那咿咿呀呀的小曲。江南水乡,夜深星疏,溟溟蒙蒙,静谧美好。那个如诗如画之地唤平桥村,是鲁迅先生笔下《社戏》的场景。
鲁迅,早已家喻户晓的名字。那位经历了人生舛错,身世浮沉却始终为人民守着一份善良的人;即使身处逆流之中,也要拼搏的人。他勇敢,无畏,看起来无坚不摧。但在寂寥无声的黑夜,也总会感到一丝疲惫。温柔的记忆便一点点拼凑,轻柔的拂去人心中的烦闷与疲倦。
我不相信鲁迅笔下的人物会没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心愿,鲁迅塑造了他,相信,也成全了自己。
写到夏夜行船,鲁迅先生也定怀着急切的心情吧;笔落归航偷豆,先生嘴角也定噙着几分笑意吧。那是迅哥儿心中的美好,更是鲁迅先生心中的依恋,心里的故乡!
迅哥儿不是鲁迅,但一定是鲁迅的写照。记得开头说“倒数上去二十年”。那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灰蒙蒙的天空被云翳蒙盖,广袤的土地上不知流淌过多少亲人的鲜血,每个人的眼里皆是一片死气沉沉,看不到一丝光亮。北京?也无什么区别。
迅哥儿去看戏,却看透了社会风气。此番此景,他想起了平桥村,想起了那些虽不会读“秩秩斯干”却天真纯朴的伙伴,想起了那夜并不美味的豆子。他看厌了,看倦了如今的人心,他的心儿早已回去,回到那方蓝天白云下的水乡。
鲁迅不也如此?
我们,大抵都如此,谁的心儿不安于一处?夜深人静的时候,守着一份美好;孤独惘然之时,懂得一份初心。
流浪求学的人,无论身在何间,心总在故乡。所以,即使前路再艰难,路途再遥远,他们都不孤独。
“咿——呀!”
平桥村的社戏又开始了,少年还是少年。渺远的黑夜上没有如沸的繁星,取而代之的是不喧闹的稀疏星儿。少年轻摇橹,摇皱了这一汪清水。
他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____社戏读后感600
社戏的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44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57位用户喜欢。
《社戏》的读后感
读鲁迅的《社戏》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童年的“独特风景”。
《社戏》这篇文章只是单纯的记录了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属于自己的回忆,充满着喜怒哀乐。讲的是鲁迅小时候随母亲回外祖母家,与那里的小朋友钓鱼、放牛,一起玩耍,觉得这是片“乐土”。到了该看社戏的那天,由于叫不到船,所以他很伤心。但朋友们却想到了八叔的航船,便一起划船去看社戏。鲁迅和朋友们看了一会儿,虽然很有意思,但有些犯困。于是,他们坐着船回去。在途中,孩子们偷了阿发和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吃。不料六一公公并没有责骂,反而夸奖迅哥,有见识,并送他一些豆子吃。
小说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邻村看社戏的情景,处处洋溢着夏天的温馨,一切让人觉得那么和谐,自然,充满生趣。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
我也喜欢文章中所提到的小朋友们。如双喜是小搭档中“最聪慧的”,仿佛小搭档的小首领普通,他的性情也体现得最为凸起:二心细如发,土头土脑,当“我”看不可戏,“急得要哭”时,双喜即刻能想出“好主见”,而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置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斤斗,“我”很绝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事给白地看”来抚慰“我”,体现了大哥般的关爱;他能做决定,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各人都曾经厌倦但又欠好说归去的时分,又是他发起回家;回程时去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阻各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晓得是要哭骂的”,阐明他长于为别人着想。孩子们之间的友情最单纯,没有任何污点,只是一张透明的纸。那种童年的感觉,我们到底已经遗忘了多久?
我觉得这篇文章虽然对于景致的描写并不多,但是尽管少,分量却很重。在读了这篇文章关于景致的描写过后,才真的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的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在整篇文章的景致描写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这一句话。因为只有这句话能让我想象那沉静以及自失的心,并且让我也似乎“闻”到了豆麦蕴藻之香,那种感觉实在很真实。
我想我现在可能只能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叙述我的感受,我的看法。但是,经过学习了解再加上读完他的其他作品后,我更能感受到鲁迅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在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把优美的字句运用得淋漓尽致。他把划船时的情景,社戏的场面,偷豆子的镜头,描写得极具画面感。比如“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这句,把航船形象地比喻为大白鱼,传神地给读者呈现孩子们划船的情形,具有深厚的文学魅力。
我想鲁迅并不是仅仅以“鲁迅”这个身份来写这篇文章,而是以“周树人”这个人来写这篇文章。鲁迅很早就离开故乡,故乡给予他的,并非都是温馨的回忆,其间还有许多不幸与白眼,鲁迅对故乡,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复杂情感。我很喜欢这种作者真情流露的文章,因为他仿佛真的能让我们身临其境。
《社戏》作为反映农村生活的文章,却放在了《呐喊》这部小说集中,令人感到有些奇怪。不过这就揭示了文章的另外一个中心。鲁迅不爱看剧场内的中国戏,而偏爱故乡的社戏;与鲁迅小时喜爱农村生活,都写出了农村真挚淳朴的民风。而鲁迅撰写这篇文章旨在呼吁人们:真实而高尚的生活,源于大自然的本质。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人们的心不断地变得浮躁,唯有停下脚步,寻像农村生活一样朴实纯真的生活,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
《社戏》的读后感
中学社戏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9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童年之趣,随处可寻,与小伙伴玩耍, 更是寻常之事。
向来觉得鲁迅选材,文笔相当精彩,怎忽的选如此平淡无奇的素材呢?
这就要看鲁迅那时的写作背景了。
不是血染长刀的战场,也不是平和安稳的现代,而是一个被旧俗包围着的封建思想腐蚀着全中国的环境里。
等级的差别是地位的天差地别,是决定了别人对你跪还是你对别人跪的利器。可以说,当时之社会下层人民,其实边连狗都不如。
在这样的环境下,《社戏》完笔了。那是鲁迅所回忆的二十多年前的事,然而,在文中的小伙伴,乡民身上,我们看不见下等人的自卑,对上等人的畏惧,甚至看不出地主与贫农的半点差别。没有傲慢,没有纷争,有的,只是鲁迅与他的小伙伴们纯净的友谊。
戏并不好看,精彩的地方如何也等不到,但是关键不在这里。
鲁迅所向往,怀念的,并不是社戏,而是带他去看戏的小伙伴儿,是在乡下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是那片小小的,纯净的乐土,是他理想中渴望生活的地方。
多么难得的,一去不复返的童年经历啊!夜观社戏,看似平淡的事,在鲁迅苍桑的眼中,亦是弥足珍贵了。
现在,再回过头来细读社戏,一切都不一样了。
文中的双喜,阿发等小伙伴的一系列举动无不深刻体现了孩童间纯真无暇的友谊,六一公公则是代表了农民,体现出了勤劳朴实的性格。而一段段美好迷人的环境描写使我们无处不感受到鲁迅对于故乡浓浓的眷念之情,对那不复存在的无虑生活感到留恋惋惜之情。
这与做一个回转悠长的梦又有何区别呢。
不,这不完全是回忆,这不完全是留恋,这是鲁迅先生内心对未来的渴望啊!
他渴望将来的孩子们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而不是被封建思想左右。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先生想表达的真的只是“一直到现在”么?他的言语中泛出的不仅有眷念之情,还寄托着一份美好,值得留恋的期望。他期望国家可以逐渐强大起来,挣开封建之束缚,让未来的孩子们过上与他所忆之童年生活相仿的生活。
这是鲁迅先生对国家,对晚辈最执着的期待。
于是,现在的我们,才可以自由穿梭于人群,而非闭足禁户了。
这一篇课文,并不仅仅是社戏。
社戏
社戏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2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2位用户喜欢。
暮色里,月光透过竹叶,如醉,轻盈铺衬安静的疏影于湖面上,泛着星光般的点点晶莹。几位孩童泛着蓬船,听草台唱那咿咿呀呀的小曲。江南水乡,夜深星疏,溟溟蒙蒙,静谧美好。那个如诗如画之地唤平桥村,是鲁迅先生笔下《社戏》的场景。
鲁迅,早已家喻户晓的名字。那位经历了人生舛错,身世浮沉却始终为人民守着一份善良的人;即使身处逆流之中,也要拼搏的人。他勇敢,无畏,看起来无坚不摧。但在寂寥无声的黑夜,也总会感到一丝疲惫。温柔的记忆便一点点拼凑,轻柔的拂去人心中的烦闷与疲倦。
我不相信鲁迅笔下的人物会没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心愿,鲁迅塑造了他,相信,也成全了自己。
写到夏夜行船,鲁迅先生也定怀着急切的心情吧;笔落归航偷豆,先生嘴角也定噙着几分笑意吧。那是迅哥儿心中的美好,更是鲁迅先生心中的依恋,心里的故乡!
迅哥儿不是鲁迅,但一定是鲁迅的写照。记得开头说“倒数上去二十年”。那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灰蒙蒙的天空被云翳蒙盖,广袤的土地上不知流淌过多少亲人的鲜血,每个人的眼里皆是一片死气沉沉,看不到一丝光亮。北京?也无什么区别。
迅哥儿去看戏,却看透了社会风气。此番此景,他想起了平桥村,想起了那些虽不会读“秩秩斯干”却天真纯朴的伙伴,想起了那夜并不美味的豆子。他看厌了,看倦了如今的人心,他的心儿早已回去,回到那方蓝天白云下的水乡。
鲁迅不也如此?
我们,大抵都如此,谁的心儿不安于一处?夜深人静的时候,守着一份美好;孤独惘然之时,懂得一份初心。
流浪求学的人,无论身在何间,心总在故乡。所以,即使前路再艰难,路途再遥远,他们都不孤独。
“咿——呀!”
平桥村的社戏又开始了,少年还是少年。渺远的黑夜上没有如沸的繁星,取而代之的是不喧闹的稀疏星儿。少年轻摇橹,摇皱了这一汪清水。
他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社戏
社戏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隐胧在这水气里。”月光透过竹叶,星星点点的落在湖面上,那如诗如画的平桥村是鲁迅先生笔下《社戏》的场景。写到夏夜行船,鲁迅先生也一定怀着急切心情;写到归航偷豆,先生的嘴角一定挂着微笑。那是讯哥儿心中的美好,更是他心中的依恋,心里的故乡。
提到故乡,便不由地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喜欢看戏,无论在哪里唱戏,唱的是什么戏,她都会兴致勃勃去观看,看得多了也就会唱了,虽然唱的戏文我不大听得懂。外婆听戏时,与往常的大大咧咧不同,她会安静地坐在那,偶尔跟着哼几句,眼神专注。她说:“看戏的时候才会高兴,心安咧!”
对鲁迅先生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尽管那夜的戏并不好看,豆子也并不好吃,但他仍然对此恋恋不忘。这位经历浮世颠簸却始终为人民守着一份良善的人,这位即使身处逆流之中也要为国民拼搏呐喊的人,在寂寥的黑夜里总会感到一丝疲惫吧,也许唯有儿时记忆记拼凑出来的那点滴快乐,才能轻轻地散去他心头的烦闷与忧愁吧!
所以,不论是鲁迅、外婆,亦或是我们自己,都大抵如此,谁的内心无一角安宁地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守着那一份美好;在孤独迷茫的时候,不忘那一份初心。即使路途再艰难,他们也不会太孤独:因为无论身在何处,心底总有一处安宁!
“咿一—呀!”平桥村的戏又开始了,少年归来,还是当初的模样。轻轻棹起船桨,几圈涟漪晃散了一汪清水……
社戏读后感初二600
社戏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今晚在灯下,开始我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来写这一篇读后感。经过妈妈的指点,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这一篇作文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在乡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和乡村社戏这一种奇特的娱乐活动,描写的是年少时鲁迅先生假日里到乡下和他的小伙伴们掘蚯蚓,钓鱼虾,一同去放牛,一同去看戏,一同去偷豆子,生动的记叙和细腻的刻画让我们也身临其境:“每一天都抓蚯蚓,抓来穿在那铜丝做的小钩上,趴在那河边钓虾;其次便放牛,黄牛和水牛都敢于欺负他,他只好远远的看,这时小朋友们都嘲笑他……他最爱看戏,最爱看扮蛇精和老虎;在回家的路上,他们都到田里偷豆子,年幼的和他剥豆,年长的摇船,不久就熟了,便随波逐流,都围到后舱,用手撮着吃……”。
可能大家都没读出来,作者在文章的前后两段都写出了读书的重要和村里人对读书人们极高的评价,比如:“读过书的人才识货”等等,妈妈也是点通了我的思路才想通的。读过书的城里少年到乡下受到了种种优待,那么多孩子陪着他玩,也说明了当时“待客的礼数”非常的周到和民风的淳朴。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玩伴们都栩栩如生,一个个在他的文章里复活。他的文学成就正印证了文章里六一公公的话“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中状元。”
今天在我们看来,乡村里的少年生活得非常无忧无虑,不需要每天要做繁重的功课,也不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在桌前。可是如果没有鲁迅先生的好学,《社戏》这篇精彩的文章也不存在了。所以,忙里偷闲才有闲的快乐!
社戏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社戏>;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小说<呐喊>;中的一篇,是作者虚构的童年时发生的事。
<社戏>;写的是主人公在夏天时到鲁镇去,和一些小朋友们玩,又去看社戏,回来的路上还偷豆吃,不亦乐乎。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再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戏并不是那么的好看。"。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从这些句子中都可以知道社戏并不是很好看。而豆也并不怎么好吃,可以从"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中看出。
我们生活中也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很多人抢菜会觉得很好吃,而没人抢,只有自己一个人吃,就会觉得无味。还有就是一些同学一起在野炊,做的饭菜不一定很好吃但却吃得很有味道。
社戏读后感600字
呐喊社戏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鲁迅先生有的故事是经过那些人物的事件来对此刻的社会进行批评与讽刺的,如阿q那愚昧的“精神胜利法”显示出了鲁迅先生的无知、自欺欺人,以及最终冤死的事情讽刺了社会的不公。再如狂人的那一册日记体现出了鲁迅先生变态的内心世界,可是反衬出了社会上封建礼仪对人精神的束缚如同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人们的心上。再如孔乙己那满嘴的之乎者也、不赖帐和最终惨死的经历些出了鲁迅先生的迂腐、善良还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心灵残害做出了锋锐的控诉。
有时,鲁迅先生也经过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儿描述,比如说:《一件小事》经过自我的自私和那个车夫的伟大赞颂了这种光明磊落、敢作敢当的伟大精神。《头发的故事》就是经过“我”和“n先生”的一次谈话揭示了辫子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压迫与剥削。在写作中,鲁迅先生也会经过在文章中哪些不起眼的线索带给人们道理,如《药》之中夏瑜的牺牲赞扬了革命可是反对了革命的不彻底性,赞扬了夏瑜英勇无畏的精神,也体现出了康大叔的冷漠、封建。
鲁迅先生不之会经过哪些事情来批判社会,还会描述出来自我真挚的感情,如《社戏》中经过孩子那些近似于胡闹的事情描绘出孩子的天真无邪以及聪敏和顽皮,更是描绘了双喜、阿发两个人物。
《呐喊》实在是一部经典的作品。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鲁迅先生经过哪些事情在呐喊,崇尚光明反对黑暗。在这其中,有许多好的写作手法等着我们来借鉴呢!
呐喊社戏读后感200
鲁迅的社戏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今天看了鲁迅先生的《社戏》和王英崎的《看社戏》,感触满多的。
首先是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
看社戏是从社戏的背后入手的,作者身为一个女性,更是母亲,从女性的视角写出了“飘乡戏班子”辛酸苦辣。
两篇文章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就是对老旦的看法。我不知道老旦这一行是干什么的,到百度上查了一段话,但还是不知道具体有什么用。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点,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能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从文章看来,老旦大概是属于那种一上台就扎根的那种不紧不慢。应该是老年人拿手好戏。但两个作者都是持反对的态度。特别是在一群孩子的眼中,从他们的漫骂中可以知道他们对老旦的看法。和鲁迅一样,王也不喜欢看老旦在场上。
虽然都从社戏入手,但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大步相同。鲁是作为一种对趣事的回忆,而王则是对幕后的同情。鲁没有这个机会走到幕后,而王却做了,所以他们的感慨是不一样的,我看过之后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看完王的之后我很同情他们。他们的艰辛是我所从来没有想到的。我门这面也有一种“飘乡戏班子”他们就是在红白是的时候在那面唱,没有节奏,也没有情感有的`只是声音,或者说是噪音。但却仍然有很多人去点歌,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台上与台下,演员与观众,我不知道在用什么去说他们了。
鲁迅的社戏
社戏之美读社戏有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7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社戏之美读《社戏》有感
读《社戏》有感
社戏之美令鲁迅流连,但美却又并不只属于社戏,我爱社戏,更多的却是爱平桥村的景,爱往返戏台时沿途的景之美。
平桥村是鲁迅的故乡,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这里虽贫穷,但我却乐于在这纯朴,清新的村景下玩耍,尤其是钓虾,伏在河沿上钓着虾,感受着农景的美,这多享受!
不过,农村的风景虽让人很愉悦,但是要说在我心目中,最美的景便是去看社戏往返的景。
我们乘船出发,船穿梭在碧绿的豆麦田地中,夹着潺潺的船头击水的悦耳声,我的心被沉醉在了其中,便不顾旁的,只是赏景。闻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的清香,夹杂在那水气中扑面吹来,多么沁人心脾!水气中朦胧着月色,又衬着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我沉浸在了这美景中,又隐约听到宛转,悠扬的笛声,便让这声音伴我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接着我还望着了松柏林,带着许些神秘,才看到了红红绿绿的戏台。
戏并不好看,只是原路返回,但这景却又有着另一番美。
月光显得格外皎洁,回望戏台,却又如初来未到一般,又飘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即使戏不好看,这景也可观。我们的航船像条美丽的大白鱼在浪花里蹿,但过了会船行却慢了,大家饿了,于是又偷豆煮吃,我只是剥豆,在如此美景中剥豆,多么惬意!豆熟了,我们都吃豆,船轻轻浮在水面上,任凭它去漂,坐在飘荡的小船中吃豆,多么美!多么自由!
难怪我会回味这“好豆”“好戏”,透过这豆,我能看见我们童年的影子,能看见仙境般的风景;回味社戏,我能想到豆麦和水草发散出的清香,能在一次陶醉在这起伏的连山,月色朦胧的美景之中,那是多美!
真是社戏之美,景最美!
社戏的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读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后,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江南水乡美景和他的那些纯朴、天真的童年伙伴。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江南水乡是多么美丽: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的划船。童年鲁迅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他们下船、点篙。飞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麦散发出草香味,河边的小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赵庄、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点点渔火……简直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神仙美景了。从文章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鲁迅先生对江南农村的怀恋。
鲁迅先生的笔下的每一个词都倾注着他对童年伙伴深深的爱,一些普通的农家孩子,都是那么可爱,纯朴,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们勇敢无私,热情活泼,从不计较,和睦相处,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这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成为鲁迅先生一生美好的回忆。
童年的时光总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留恋、回味,它充满了对未来世界和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就是通过回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艺术地再现了农村少年美好的心灵。在阅读了《社戏》这篇小说后,我觉得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珍惜自己的童年友谊,让自己的童年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社戏》
社戏名著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5位用户喜欢。
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世界之大,即使你走过万千国家,你可曾真正的走进书的世界中,被书中知识所影响,令自己陶醉在其中。《社戏》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我”随母亲回娘家,与村中的小伙伴们一同玩耍,一同去看社戏,一同去田中偷豆吃等一些趣事。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特别希望有像阿发他们那样的好伙伴们。阿发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孩子,在偷豆时,他主动提出偷他们家自己的豆,只为让伙伴们能吃到更大更好的豆子。而双喜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在见“我”想去看社戏,而没有船时,主动提出自己可以带“我”借八公公的船去,并向外婆和母亲打包票,害怕其他人被六一公公责骂,便把偷豆一事全揽在自己身上。从文中的句子中“双喜,你们这帮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今天也要送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可以看出六一公公宽厚善良,爱惜劳动果实,好客,淳朴。
反观现实中的人呢?现在大部分人都丧失了这种善良淳朴,心里想的只有自己,于是便有了害怕现象,如:看到老人不去扶,嫌弃麻烦,而明明看见别人在破坏公物,却视而不见……这些现象让人感到这个社会缺乏了一种东西,缺乏了什么呢?缺乏了爱,缺乏了同事邻居间相互帮助的爱,缺乏了对老弱病残等人的关爱,缺乏了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爱。
所以有时请你简单一点,看见老人便扶起来;有时请你勇敢一点,看到别人做了不对的事,便去制止;有时请你热心一点,看见别人有困难,便去帮助一下;有时请你善良一点,看见老弱病残的人能主动向他们提供帮助,等等。
相信总会有一天,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充满爱。
社戏名著读后感
鲁迅社戏优秀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鲁迅先生的《社戏》,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吧。我第一遍读这篇文章,是有些茫然的:明明题目是关于“戏”的,文章里怎么没几句是写鲁迅先生看到的“戏”呢?又为什么要描写他和小伙伴们“偷豆”呢?
又细读了一遍,才明白过来:鲁迅先生写“戏”并不是指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的那场戏,而是指他们在一路上难忘的记忆。开头写的是年幼的“迅哥儿”想要坐船去看戏,但因为没有船而沮丧;而后他的伙伴们借到了一艘船,兴奋地和他一起去看戏;但戏并非很好看,所以这群孩子闲不住,又去田地里“偷豆”;最后一起愉快的返回。
鲁迅先生笔下的孩子永远都是纯洁可爱的,无论是我们熟识的“少年闰土”;还是一起偷豆的小伙伴们,鲁迅先生永远都将孩子们的无私和天真完美的保留下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小伙伴们在他童年时陪伴他,鲁迅先生才能拥有这样一段难忘的回忆。儿时的故乡正是鲁迅先生的一片乐土啊!
现在的我们应该是和鲁迅先生当时的年龄相仿,可是,别说看星星了,平常有个朦朦胧胧的月亮就算很不错了,哪儿还有什么所谓的星河流转啊!就算出去,也没几次是和伙伴们真正畅快的出游;何况,又能去哪呢?大城市的钢筋水泥味早就将自然的气息吞噬了吧。
这时,我便开始羡慕起鲁迅先生来了。
他拥有过这样美丽的乡村夜景啊!河水与夜色融为一体;两岸的豆麦与河底的水草的清香交织在水气之中,扑面而来;本来皎洁明朗的月光,也被朦胧在这层水汽之中了。这简直就是一幅清新宁静的水墨画,它描绘出了乡村那安静而又神秘的一幅画卷。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也曾在乡村的田野上奔跑过;我也曾爬上巍峨的大山去寻找美味的野果;我也曾听见过鸟儿的歌声和风在我耳边的低语。可,这一切都不见了——我来到了大城市生活。不能否认,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的迅速壮大使我感到自豪。但我也在时时担心:我那美丽的”乡野水墨画”,还会回来吗?或者说,它们什么时候会重新出现?
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似乎越来越少了,不仅是植物,连动物也“惨遭毒手”。多少动物在人类的滥杀下相继灭绝?北京南海子麋鹿园的一块块石碑倒塌的背后,是多少动物们的悲鸣?
肆意妄为的结果,大自然会一一偿还。
元朝初年的鼠疫;2002年的“非典”;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看上去的“天灾”最后都是由人类咎由自取而得来的。难道我们为了所谓的“尝鲜”,竟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吗?我们的祖先饲养了千百年的鸡鸭鱼牛吃惯了,就要去猎杀那些无辜的,还携带着千万种足以致命的病毒的“野生动物”吗?那我们人类五千多万年的进化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我们自以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就可以任意妄为吗?自然孕育了人类,却不会为人类偏私存废,更不会有亲疏之别。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敬畏自然,就是保护人类。
鲁迅社戏优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