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作文范文(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25 19:40:03 查看人数:77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作文范文 503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55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 557字 8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63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辞 323字 5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71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张定宇事迹 1155字 4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46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716字 12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32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 847字 1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19人
感动中国人物年度人物张桂梅事迹 928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78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张定宇事迹 873字 1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79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伟大事迹 328字 2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43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2600字 39段 9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8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材料 1620字 23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77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1097字 11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73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1052字 11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88人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1342字 14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32人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569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24人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569字 6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04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作文范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过年的祥和。它如一头野兽,疯狂地摧残着病人的身体,它们还一直在寻找我们,同时,也一直在向地球发起进攻。

但是,在这一期间,中国人并没有退缩。钟南山爷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钟南山爷爷一直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但他却连夜赶往武汉。

17年前,钟南山爷爷也曾带着医治人员奔赴一线,他还曾说过:“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病人的生命”。因为这句话,让所有看到他的病人都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而十七年后的今天,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站了出来。从他的身上能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气息,他成了我心中最美的抗疫榜样。

没错!在疫情面前,像钟南山爷爷这样的人涌现出了很多。如:身穿红马甲,每天站在小区大门前的志愿者;不顾自己安危,每天守在马路中央的交警……

我的爷爷以前当过兵,这一次,他首当其冲报名成为了小区的志愿者,每天都要去小区门口站岗。因此,我十分担心爷爷的身体,曾劝爷爷不要去了。而爷爷严肃地对我说:“在这期间,我们都是国家的一份子,都应该贡献一份力量,我曾经当过兵,身体素质很好,所以,我应该尽责任。”听完,我向爷爷竖起大拇指:“爷爷,你也是我的榜样!”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一定能打败这病毒,到时候迎接我们的是鸟语花香的季节。

感动中国度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

9月5日,华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聆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连忙说:“不哭不哭,我答应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投身艰苦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辞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为了对抗失重生理效应,航天员每天都需要进行体育锻炼。

最近这段时间工作强度有所降低,三位航天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开展体育运动。航天员刘伯明已经完全习惯了太空跑台,即便是在失重环境下,他依然走得十分矫健。聂海胜也跃跃欲试,开始使用太空自行车。

“神十二”太空生活过半 航天员开展各项实验

建站为应用,中国空间站将实施49项航天医学实验项目,神舟十二号任务将完成14个项目,天和核心舱搭载的人系统研究机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在轨飞行已经过半,三名航天员使用该设备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人系统研究机柜,是中国空间站中首次应用的、航天医学实验领域的主要设施。7月14日,航天员陆续对人系统机柜进行了解锁、展开等实验准备,同时对太空医学样本冷藏箱和离心机也都进行了解锁和测试。

感动中国度人物张定宇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5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身患“渐冻”绝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带领着全院240多名党员,全部挺在急难险重一线。“事上见”是中国人衡量一个人行不行的重要标尺,重大关头、关键时刻,事上最见精神,事上最考验干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能否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是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这块“试金石”探出了干部的态度、亮出了干部的作风、试出了干部的能力。

磨一磨“试金石”探出干部的态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形势严重。农历新年第一天,___总书记就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我也上!”“我是党员,还是社区书记,关键时刻决不能请假。”等等无数冲锋在一线的党员干部用真挚情怀、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相反,那些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一问三不知”干部必然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照出“原形”、被质疑、被问责。当党员干部真正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忘“生命重于泰山”的嘱托,端正态度、不畏艰险,定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照一照“试金石”亮出干部的作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国有战,召必至,战必胜”的信念不仅是医护工作者的真实状态,更应该是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过硬作风。在时不我待的紧急状况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岗位、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___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清肩负的责任使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用更果断、更有力、更科学周密的举措,更扎实、更细致、更“硬核”的作风,坚决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既然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那就在战“疫”一线做为人民负重前行的党员干部。

敲一敲“试金石”试出干部的能力。能否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既考验干部是不是能够守初心担使命,又考验干部治理能力有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在危重时刻能不能挺身而上。在这场战“疫”中领导干部成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重大决策是否科学准确,危机处理能否迅速破题,资源调度是否合理通畅,舆论引导能否客观积极等等,都是疫情防控工作中干部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能力如何,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块“试金石”一试便知。这就时刻提醒着广大领导干部,群众关切在哪里,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应该做到哪里,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不厌其烦答疑解惑,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加强宣传消除恐慌,协调保障生活供应,只要把党中央部署决策落细落实,俯下身子耐心做好工作,在这场战“疫”中试出来的一定是人民群众的“幸运石”。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20__年,支月英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近,她还入围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我们在为她点赞的同时,再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已经55岁的她,原本可以退休,离开山村颐养天年,但她不舍离去。

支月英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山里的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支撑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她明白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支月英以校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

20__年,考虑到支月英的身体,组织上再次决定调她下山到镇里的中心小学。此时,比泥洋小学还要远10多里的泥洋村白洋教学点没有老师,村民联名写信请她去任教,她被村民感动了!

为此,支月英的家人也很生气,担心她的身体状况。

“山里需要我!”支月英对丈夫说,“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支月英的再次到来,给白洋教学点带来了新气象,很多家长当年就是支月英的学生,他们纷纷把已经在外就读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

泥洋村的村民都是客家人,讲客家话。几十年在一起,支月英的客家话讲得很顺溜。村民更是把她当亲人看,家里有好菜总要叫她去吃。冬天,山里冷,村民把火炉生好,给她送去。

在山区从教数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一只耳朵的听力衰弱严重,嗓子经常痛得发不出声。另外,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每天不离药。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支老师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心情很复杂,既希望支老师能一直坚守,又担心她的身体。”李业美说,大家都觉得再挽留支老师,真的有点太自私了。

可支月英似乎还没把退休提上议事日程,她放不下山里的.孩子,担心没有新的老师愿意来。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7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当我看到刘盛兰老人的事迹时,我流泪了。

或许我可以用“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描述教师。而现在,我却想不出用什么来描述刘盛兰老人,一位耄耋老人。或许伟大是没有言语可以形容的。在伟大面前,再华丽的词藻也显得空洞。

即便如此,我不敢说老人是伟大的,因为伟大是一个抽象不具体的词,原谅我不能十分清楚地理解它,但我可以说老人是足以震撼人心。

是什么力量支持老人,让他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继续捐助失学孩子?是什么让他二十年来没吃过一顿肉,知为省钱为教育?

刘盛兰老人,没有妻儿,一个人生活,领着养老金,还说得过去。当他从报纸上看到失学儿童那渴望知识的眼睛,便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开始捐助失学儿童。把养老金捐了出去,把捡破烂是钱一角一分省起来,每天攒钱。

对于我们来说,报纸算什么,网络更方便。搜一搜,查一查,什么都知道了。而刘盛兰老人做的最奢侈的一件事不过是订报纸以便知道有哪些失学儿童需要捐助。

老人家就这样捐着捐着,直到一场大火烧毁了家。本以为不会再继续捐了,没想到回到乡下老屋时,还继续捡破烂,继续捐助。

以前一直都不理解什么叫做奉献?

父母为我们奉献了青春;老师奉献了青春写下了真理;烈士奉献了生命守护和平。

刘盛兰老人本该是同退休老人在一起下下棋,聊聊天,品品茶的年纪,却奉献了晚年享福的时光,健康的身体,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

原来这就是奉献,没有私利的奉献。

父母的奉献是因我们亲生骨肉;教师的奉献是得到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肯定;烈士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佩,簇拥。而刘盛兰老人既没有亲生骨肉,但千千万万失而复学的孩子便是他的骨肉。开始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老人,不肯定老人,认为他傻。可他还是一如既往。

老人不为名利,不为享受。只是一种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点事的信念支持着他。

如果那天你成了企业家,我相信你不会匿名捐助几千万。

这就是刘盛兰老人的可贵之处,

谈到这里,更要反省一下我们自己。身为学生,要珍惜我们这边九年或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机会。人家为了教育付出一切。而我们更没有理由浪费机会。

无私奉献的价值,我想就在,一句“此生无悔矣”。

感动中国人物年度人物张桂梅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近期,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相信在教育系统内部,每位教师对“张桂梅”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对张桂梅的先进事迹都能说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对张桂梅先进事迹进行学习,我都发现自己对她又认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忠诚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每一个都是催人泪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

感动中国度人物张定宇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3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运筹帷幄 敢打头阵

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认,也让张定宇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明白战“疫”才刚刚开始。

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在全国蔓延,转诊到金银潭医院的危重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当时医院的ICU病房只有14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接待更多病患,2019年12月30日一早,张定宇再度决策,紧急布置劝退说服一般病人,腾退病房;抽调力量,新开两个病区,完成清洁消毒,调配设备物资人员,陆续将病房改造成新的ICU病房。

张定宇介绍,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总共腾退了21个病区,截至2月22日上午9点,金银潭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992人,是收治病人最早、最重、最多的医院。

面对新的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在大量诊治实践的基础上,金银潭医护人员率先将抗艾药物克力芝用于治疗新冠疫情重症患者,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当发现康复患者体内抗体可抗病毒时,张定宇发出呼吁:恳请康复后的患者积极来到金银潭医院,伸出你的胳膊,捐献你宝贵的血浆,共同救治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张定宇正是如此。

疫情并没有让他措手不及,早期他用心让医院练就的真本领,为这场新冠疫情阻击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利用 ECMO抢救危重病人。

时间倒回2014年,新上任的张定宇在仓库里发现了一台省卫健委给他们的ECMO(也称体外膜肺氧合,是现有体外循环技术中的王者)。2015年下半年,他请来心脏体外循环专家给ICU医生做培训。

同年年底ECMO就发挥了作用,金银潭医院用ECMO成功救治了两位艾滋病重症肺炎病人,成为武汉地区最早将ECMO用于重症肺炎救治的医院。2016年春节后,又救了一位患重症肺炎的24岁的大学生。2017年初,禽流感来了,ECMO大显神威,保证了湖北省没有因禽流感死亡的病例。金银潭医院优秀的ECMO团队,就是那时成长起来的。

在本次疫情中,他们除了匹配ECMO来提高新冠疫情治愈率之外,还采用了张定宇地铁看杂志引来的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该技术还被写进新冠疫情病人的临床救治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张定宇2014年提出,直到2017年才评审通过的GCP(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在这次疫情当中,也被王辰院士、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用来开展克力芝、枸橼酸铋钾、瑞德西韦治疗新冠疫情的药物临床研究。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伟大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8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革命老区、扶贫主战场广西百色,用深入泥泞的脚走出来扶贫的长征路,用汗水浇灌出圆梦花朵,将青春奉献给养育培育她成长的家乡。读到这个年仅30岁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事迹,我满含泪水。这朵向着太阳开放的灿烂的向日葵,在山洪中湮灭,是小家的.悲痛,也是百色人民的悲痛,她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用其短短一生,向广大党员、干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毫无疑问,黄文秀是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看齐的榜样。

做黄文秀式的人民公仆,从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动力,就要以她为标杆,具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以担当诠释忠诚、以担当体现作为。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00个字,有3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0分钟,有258位用户喜欢。

沂源县是沂蒙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朱彦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33年7月6日,朱彦夫出生在张家泉村一座低矮的小石屋里。苦难的岁月,悲惨的生活,家仇国恨,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抗争的种子,也造就了朱彦夫铮铮铁骨和刚强意志。

1947年9月,14岁的朱彦夫参加了华东野战军。他先后参加了攻打兖州火车站、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上百场战役战斗。他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在吴淞口战斗中,火线入党。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赴朝作战,17岁的朱彦夫随部队跨过鸭绿江。

11月底,朱彦夫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悄悄进入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包围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当年又是50年一遇的寒冬,许多年轻的战士被冻死在战场上。12月,在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进攻,守住了阵地,战友的鲜血染红了冰天雪地,最后全连官兵仅剩下他一人。

在敌人的狂轰乱炸中,他的头部、胸部、腹部7处重伤,肠子流出体外,当时就昏死在阵地上。昏迷中的他感到一块黏糊糊的肉团顺着鼻梁滑到嘴边,饥饿中的朱彦夫本能地一口吞下去。可谁知,他吞下去的竟是自己被炸出的左眼球。

后来,增援部队把朱彦夫从雪地里扒拉出来,送到战地医院。由于冻伤严重,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溃烂,必须截肢。这位钢铁战士在经历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后,竟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醒过来的朱彦夫,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失去四肢和左眼的“肉轱辘”,整整一个星期不吃不喝,多次想到自杀,但连死的能力都没有。在医护人员的不断劝解下,冷静后的朱彦夫心想,就是为了死去的战友,我也得活下去。

1952年,朱彦夫被转到山东省荣军休养院。朱彦夫不愿躺在功劳簿上虚度一生,他要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活出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在日记中写到:“与其腐烂,不如燃烧”。1956年冬,朱彦夫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我要回家,要像个战士一样活下去。”

他主动放弃了省荣军休养院的特护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张家泉村,开拓新的人生之路。

“一个人只要有生命就会发光,就能改造他周围的生活环境。” (朱彦夫)

他是村支书,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回到家乡后的朱彦夫,看到乡亲们生活仍然比较贫困,忧心忡忡,决心带领群众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他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建起了全公社第一个农村图书室;他亲自担任老师,办起了夜校,帮助村民提高文化素质。当时只有500多人的小村庄,竟有100多人学会了写信、看书、算账,有的还当上了生产队会计。

乡亲们见朱彦夫走南闯北打仗回来后,想法多,主意好,一心为大家办实事,都非常信任他。

1957年春,张家泉村8名党员一致推选24岁的朱彦夫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党支部书记后,朱彦夫经常爬到村里南山上去了解情况,他自己总结了四种走法: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

“原来我也问过父亲,这四种走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我父亲曾经告诉我,他最喜欢滚着走,因为滚着走速度最快,但损失最大,经常磕的头破血流的。”朱彦夫的儿子朱向峰告诉记者。“我觉得父亲最不容易的时候是打井的时候。当时在村西的龙王庙门口发现了水源,父亲顶着很大压力做村民和村两委工作。为了让村民们安心,他向大家承诺,动了这个地方如果有什么灾气都在我身上。”

当时朱彦夫拄着拐杖亲自在现场指挥,挖到了十几米深时终于见到了水,他坚持要下井去看看。“我父亲坏腿上的血水、汗水和井里的泥水都冻到一块,上井之后叔叔大爷就抱起我父亲的腿揣在怀里,让他暖和暖和。”从那开始,张家泉村里慢慢有了第二口井、第三口井。

凭着这股韧劲儿,从1957年春到1978年,朱彦夫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把张家泉村当成了战场,战严寒、斗酷暑,打赢了整山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三大战役”,使张家泉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张家泉村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最早实现水浇田过半、全镇最早通上电的村,村民人均收入始终保持全镇第一。

“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朱彦夫)

他是作家,用嘴用残肢记述无悔人生

朱彦夫从村党支部书记职务退休时已经50岁了。

他依然没有忘记,在-长津湖战役中,连指导员高新坡牺牲前的叮嘱:“你一定要记住,一个连的消亡,在战争史上可能不算什么,可你要想法儿把这壮举记录下来,告诉后人,我们死也瞑目了!”

1987年5月,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到沂源看望朱彦夫,他对朱彦夫说:“把你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把你一生向困难挑战的经历写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部教育人的好教材。”

为了搞好革命传统教育,为了不辜负战友的嘱托,朱彦夫下决心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

不会写的字,他就查字典,靠着仅有0.3视力的右眼,整整翻烂了四本字典;不会写,他就学名著,先后苦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100多本中外名著;没有手,他就独创了写字的“三种姿势”:“衔笔跪书”“断臂抱书”“绑笔腕书”。

一开始,朱彦夫写的字一个字有拳头那么大,一天只能写几个字、十几个字,但他从没放弃,终于把拳头大的字写进了小小的方格纸中。

儿子朱向峰说:“我们姊妹们看到父亲写作很艰难,想让父亲口述,我们来记录,但父亲坚决不肯。他说,那样少了他自己的思考空间,表达不出他自己的内心真实感情。”

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朱彦夫用了整整7年时间,2000多个日日夜夜,用坏了500多支笔,写了近千斤稿纸,终于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1996年11月1日,在一次传统教育报告会上,朱彦夫突发脑中风倒在了讲台上。病情好转后,朱彦夫靠着尚能活动的左臂坚持写作,有时实在写不动,就口述着让儿女代写,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又创作完成了24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出版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好教材。

俄罗斯《真理报》记者安·克鲁申斯基曾写道:这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的生平,似乎是平行地发展着,甚至“中国的保尔”更有过之。

2014年3月,朱彦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也是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201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朱彦夫被授予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也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人。

今天,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再次感动中国。

正是这样的时代楷模、人民楷模,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穿越时代,生生不息。

在朱彦夫的家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组织村民观看颁奖典礼。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20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启程,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梦,星空刻下我们的印记。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三位宇航员中有一位更是达成了“三问苍穹”的伟大事迹!这位英雄便是-聂海胜。今天就由主播为大家讲述聂海胜的航天事迹。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他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

聂海胜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已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当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他的战友、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

聂海胜,这位潇洒干练的前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童年,梦见自己长出了翅膀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荡镇一个小村庄里,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

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荡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有一天,家中来人,说是县武装部搞政审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飞翔了。

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是怕母亲难过。

来到航校,聂海胜好似鸟儿上了天。他觉得自己与飞行有缘,要不儿时为何会做那个无缘无故长翅膀的梦?为何摸着操纵杆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样操作自如?

高空,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聂海胜觉得自己是为飞行而生的。当年,作为同行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1989年,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里,飞机摔在了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爆炸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聂海胜正是因为稳重的性格,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从一名飞行员成长为“三问苍穹”的航天英雄。如今,聂海胜担任“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大队的大队长,是众望所归,定会不辱使命!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7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她对知识有“呼吸式”的渴望

郴州市六中英语老师李雪曾经是江梦南的班主任,她说:“梦南眼神很清澈,灵动,你可以从她眼睛里看到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是那种强烈到‘呼吸式’的渴望。”

对于学习,江梦南有一种如痴如狂的劲头。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家三口去菜地种菜,江梦南指着缠绕在豆架上的豆苗问爸爸:“豆角幼苗没有眼睛,那它是怎么找到豆架的呢?”赵长军有意考验梦南,故意说自己不清楚,希望有一天她能揭开谜底。当时网络不是很普及,于是这个问题始终藏在梦南心里。几年后,她进了中学,有一天回来就高兴地说:“爸爸,我来告诉你答案!”赵长军开心地笑了:“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她不明白的问题,无论时间多长,都要想办法解决。”

2003年秋季开学,江梦南背着书包走进六年级教室。“江梦南,你走错教室了!”一个同学喊道。“没有,我就是来读六年级的。”她骄傲地回答。原来,为了追赶失去的时间,在爸妈的支持下,江梦南读完四年级后直接跳级,读六年级。

跳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江梦南在莽山民族学校读书时的语文老师周端容说,梦南在暑假自学了五年级课程,但是有很多知识盲点,成绩有差距。但是她不泄气,绝不放过任何不懂的地方,要是讲得快没听懂,她也会大大方方举手,告诉老师没听懂。“她基本上是靠助听器加唇语,真不容易!”周端容说。到了六年级下期,她的成绩越来越好。

在市六中,江梦南这个班的任课老师都有一个默契,就是讲课时都会不露痕迹地放慢速度。“有次上英语课,自己很投入,走到教室后面去了。我一回头,发现她身体转过来,眼神紧紧跟着我。我瞬间反应过来,于是赶紧回来。”李雪说,梦南笑了,她也笑了,那一瞬间默契而温馨。

郴州市明星学校语文老师冯琰说:“梦南在班里的时候,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她的特殊情况,有几次在板书的时候同时也在讲述课文,转过身来就发现她特别着急,原来她看不见我的口型,漏了知识点,一下课就找到我搞个明白。所以,后来我尽量面对着她讲课,她能读懂我的讲课内容,而我也学会了阅读她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挑战自我,成为江梦南生命的一部分。2018年,已经26岁的江梦南,决定植入人工耳蜗。其实,她能够顺畅地与人交流,不必非得安装人工耳蜗。习惯了静默世界的她,突然闯入有声世界,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她重新听见了世界,也就必须重新学习发音,汉语、英语,说话、唱歌,一个字一个字纠正。经历了短暂的困扰后,她开始慢慢习惯这略显嘈杂的世界,从零开始学习。

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不,她是多么渴望亲耳听见父母的呼唤,亲耳听见自己的歌声,亲耳听见整个世界!

某-说,医生告诉她,正是因为梦南通过学习模拟发音,有效训练了发音器官,才有今天安装人工耳蜗重新学习正常发音的可能。她成功挑战了自己,也创造了医学上的一个奇迹。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52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8位用户喜欢。

她像一朵向日葵一样温暖

江梦南在清华的室友李乐说:“在新闻上看到她的消息,我甚至都想,我要怎么去鼓励她。但是当我见到她的时候,哇!我觉得就是一朵向日葵盛开在我面前。”

向日葵,永远追逐阳光,温暖、明媚。

“我们坚持不在孩子面前宣泄负面情绪,永远是正面引导,小心呵护。以至于有时候还担心她能否适应这个社会。”某-说,梦南身上,有着向日葵般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播放了梦南接受采访的视频,她讲述了一些没有告诉爸妈的故事。第一次听到这些故事,某-和赵长军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梦南的成长路上,社会关爱如同阳光一样伴随。

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因为要考英语听力,梦南遇到了大难题。一份请示送到了时任郴州市教育局局长周余武的手上。得知此事后,周余武深受感动,他迅速召开局党组会研究,党组成员一致同意,为她一个人单独设置考场。除了正常监考人员外,特意安排一名英语考官现场为她朗读考题。最终她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中。“这孩子很阳光,很有修养,很懂感恩。每当有重大进步,都会及时告诉我。”周余武说。

得知“一个人的考场”的故事后,郴州日报社记者周慧来到梦南家。“采访结束后要拍一张照片,我带她到家附近的溪水边。夕阳余晖中,她掬起一捧水,场景特别纯特别美。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个天使。”周慧说,她不需要同情,同情是廉价的,她的坚强和上进让人敬佩,让人自叹不如。梦南说了很多艰辛,但没有抱怨,没有自怜,那种自然流露的自尊、自信,深深打动了周慧。

自信和阳光的她,深得同学们的喜爱。高中同学唐雅琪说:“那时候大家爱互相开玩笑,大家叫我‘懂子琪’,我叫她‘江懂子’,从不觉得她是特殊的,有时候还会分享同学间的小‘八卦’。”那时候,唐雅琪成了江梦南的“翻译”,有时候是复述老师的讲课内容,有时候是妈妈打电话来的时候,为她做“同声传译”。

江梦南常说,没有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关爱,就不可能有今天。无论是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公益活动,她都想着为解决生命健康问题做点事情。每次回来,她都会首先去看望邓盘瑛。

2021年5月,她陪着邓盘瑛体验了全程无障碍游览莽山五指峰景区。“每次来看我,我都会交任务给她,让她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自己的故事,去鼓励更多的孩子。”邓盘瑛说。读大学期间,她每次回到家乡,都会去宜章县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鼓励那些听障孩子一起学唇语,让人生增加更多机会和可能。

从无声里突围,如鲜花般怒放。江梦南的故事在学校、在机关、在社区、在农村广为传播,深深印在人们心里。她的故事让人们再次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奋斗可以创造奇迹、拼搏可以创造奇迹、乐观可以创造奇迹。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42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耀

用眼睛“听见”世界,江梦南闪亮的大眼睛让网友“又爱又羡”。有网友留言说,她的眼睛好明亮,像星星一样闪耀。心中有梦,眼中有光。

学说话,是江梦南追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她左耳听力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听力损失超过90分贝,言语康复几乎不可能,甚至认为佩戴助听器毫无意义。

奔波大半个中国求医问药无果后,看着女儿闪亮的眼睛,爸爸赵长军、妈妈某-下定决心让她能够开口说话。他们选择了唇语而不是手语,并教她模拟发音。他们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对着镜子练口型,让她摸自己喉咙感受声带震动,还把她的小手放到嘴边感受气流。

“梦南说一个字,我们可能要教一万遍,还不包括她自己偷偷地练习。”回忆起当年,某-眼中泪光闪闪。为了更专业地帮助她,某-专门到长沙学习,拿到了宜章县第一张言语康复师证书。

开口说话,是江梦南追梦之旅的第一个胜利。

1997年暑假,在北京求医问药期间,赵长军特意带着江梦南来到清华大学。恰逢毕业合影,学子们在欢呼声中将帽子抛向天空。充满艳羡的江梦南回过头来,认真地说:“爸爸,我长大了要考清华!”赵长军回忆说,当时自己心里既欢喜又忧伤,考清华这事,想都不敢想。没想到,十多年过去,女儿已经是清华的博士。

2003年,时任宜章县关工委副主任的邓盘瑛来到莽山民族学校。时值酷暑,他看见江梦南骑着自行车在校门口的坡上冲上冲下,歪歪扭扭,摔倒又爬起,满头大汗,身上血迹斑斑。邓盘瑛看着很心疼,想上去扶一把又被她礼貌地拒绝。赵长军告诉他,女儿前庭功能受损,平衡能力受影响,会站不稳、呕吐和头晕,不能骑车。但孩子根本不服输,一定要把骑自行车学会,还缠着他学会了游泳。

邓盘瑛深受感动,每次去莽山都会看看江梦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她与父母闹别扭了,他还亲自登门调解。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邓盘瑛,后来荣获“中国好人”称号。他说:“我今年83岁了,膝盖也不好。但是我尽可能地参加扶贫帮困活动,这些获得关爱的孩子里面,也许有下一个江梦南。梦南鼓励了我,她是我的精神支柱。”

青春的力量在蓄积,莽莽瑶山阻隔不了梦想。小学毕业,江梦南向爸妈提出,要去100公里外的郴州市六中读书。某-回忆说,当时真的犯了愁,因为梦南袜子都还没洗过。她怎么照顾自己,过马路怎么办,会不会上课迟到?

一家人在商量的时候,江梦南说:“妈妈,我早晚都要出去,还不如早点出去。”最终,江梦南来到郴州市六中读初中。“她就是要选择自己独自面对生活,不想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这也是后来她执意选择离家2000多公里的吉林大学读书的原因之一。”赵长军说。

江梦南很快就融入新的环境,同学们都喜欢这个无比自信的阳光女孩。同桌何思达说:“她很要强,主要靠读老师的唇语,听不懂的时候我会在纸上写给她,初一下期和初二上期的成绩,她竟然一下子进步了30名,根本想象不到她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周末,江梦南会来到姨妈江文湘家。江文湘把她当自己的女儿看待,有时候还去寝室陪她聊天。“梦南很坚强,她做到了很多孩子做不到的事情。2005年,她出水痘,不能吹风,但她坚持上学。”江文湘说。有一次过马路,一辆摩托车突然撞上她,幸好只是一点点擦伤,现在想想还后怕。“好在梦南心态很好。但我心里很难受,心里好疼。有谁知道,她在生活中到底遇到多少这样的事情?”

由自尊自爱而自强自立,她拒绝了任何形式的“躺平”。

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遇到张桂梅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她是136个孤儿的“事实妈妈”,她把1600多名山区贫困女生免费送入了大学。是她陪伴孩子们,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让这个世界充满色彩与美好。

如果让这些孩子写一个和张老师的故事,那无疑这些故事会长到没有尽头,这些故事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也有无数的幸福与荣耀,而对于孩子们自身的影响与改变却是无穷无尽的。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不顾自身健康、四处奔波的妈妈。她时常颤颤巍巍、时常气喘吁吁,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坚持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都给了学校、给了福利院,给了无数贫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却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裤,坐着最廉价的摩的,她只愿让孩子们更好。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永远向前、从不满意的老师。今年华坪女高有159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70人。理科651分,文科619分。这样的成绩连某些省会城市的高中都愧叹不如,但她却不满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去到更远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学。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这部故事书很长很厚,张桂梅还在用生命书写,她也愿陪着更多的孩子走过春秋冬夏。

张桂梅正是沿着教育扶贫这条路,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让这些希望的种子落地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感谢这朵划破苍穹的白昼流星,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红土地上的奇迹!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6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杨振宁等十个人物获得了《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荣誉,看了杨振宁的事迹,我深受启示。

杨振宁在做客央视《面对面》节目谈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时说,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近几年,杨先生这句话似乎不只讲过一次了,但每听到一次,都感到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杨振宁是极富科学感觉和数学天赋的天才型物理学家。他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1957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在于他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科学家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物”,“是一个才华横溢,一个非常慷慨引导别人的学者”,“一个最正常的天才”。可贵的是,杨振宁并没有以这些大家公认的“最大贡献”自我标榜,而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自己的“最大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觉得不如外国人的看法。杨先生的话确有深意存焉。

他激发了国人的志气。客观地说,我国的历朝历代中,有不少朝代都有一个大约100年左右的全盛期。如汉景帝、汉文帝时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明成祖以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壮举,又如清代的康乾盛世,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曾是全世界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只是近代,特别是近100多年来,由于战乱和动荡,我们落后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出现了一个较大差距,一些人也相应出现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自卑心态。实际上,科技与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自信心。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民有信心在较短的时期内缩小和赶上西方先进国家的水平。在这种背景下,领悟杨振宁先生表述“最大贡献”的心境,确实可以感受到他“恨铁不成钢”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能够得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精神,努力把中国的名字向前排些,再向前排些。

他证明了国人的能力。每年10月,全球各地的人们总要把目光投向北欧的瑞典和挪威,关注从这里诞生的当年诺贝尔大奖。一个国家如果能有学者获得诺贝尔奖,无疑标志着该技术所涉及到的行业领域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令人遗憾的是,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奖,但在获奖的几百名科学家中,却没有我们本土的科学家。中国人能不能获奖?中国距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些“情结”自然时刻困扰在国人心头。杨振宁的“最大贡献”在于,中国人在国际近代科学上有建立不朽功绩者,是自杨振宁开始的。从1957年到1998年,共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等6人,先后获得4次诺贝尔物理奖和一次诺贝尔化学奖。这点证明了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也不比外国人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总瞅着人家的月亮圆。之所以暂时没有中国本土科学家获诺奖,是因为新中国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设发展的,虽有巨大发展进步,但仍属发展中国家,科学研究的基础保障相对薄弱,一时没有中国本土人获奖可以理解。暂时无奖并不等于永远无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杨振宁先生预言,诺贝尔奖离中国不远了。

他反映了国人的精神。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核心,是国人安身立命,继往开来的基点。科技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家。杨先生自认的“最大贡献”,说到底,是袒现了他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杨先生坚持认为,“21世纪的科学属于东方,中国一定会做出无愧于人类和世界的伟大贡献,因为中国有科教兴国的英明战略,有日益强大的经济和国力,有数以千百万计的优秀的有聪明才智的青年学生,一定会在21世纪前半叶做出重大的科学成就。”杨教授关于“最大贡献”的观点,满腔热忱地呼吁国人: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科技挑战,应在爱国的前提下,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文素质,以自强、自信、自主的精神应对挑战,战胜困难,激励意志,勇往直前。有位美国总统说过:“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些什么。”此言或可作为杨振宁先生“最大贡献”的注脚。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作文范文(16篇范文)

20__年,支月英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近,她还入围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我们在为她点赞的同时,再一起听听她的故事!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已经55岁的她,原本可以退休,离开山村颐养天年,但她不舍离去。支月英说:“只要身体允许,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年度人物信息

  •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6篇范文)
  •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6篇范文)90人关注

    3月3日晚,央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举行,山东沂源人朱彦夫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这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战士再一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朱彦夫14岁参军,经历过 ...[更多]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范文(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范文(16篇范文)65人关注

    杨振宁等十个人物获得了《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荣誉,看了杨振宁的事迹,我深受启示。杨振宁在做客央视《面对面》节目谈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时说,他一生最大的贡 ...[更多]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作文(5篇范文)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作文(5篇范文)38人关注

    她,是一名大学生,毕业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她,因忙于工作,八年只见过四次自己的孩子她,在每个寒、暑假,都会将学生安全护送到家。她,就是格桑德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