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25 10:10:02 查看人数:86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1818字 21段 7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97人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1046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63人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1072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56人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3030字 44段 11分钟 17分钟 24分钟 131人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1194字 11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54人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1568字 10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29人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1879字 14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213人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18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谷文昌(1915—1981),河南林州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病逝。

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治理风沙

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 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干部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战场,多次组织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

谷文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

为官清廉

谷文昌定下“为官两原则”:“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他常对身边人、对家里人说,“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蹲点湖尾村,谷文昌和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喝地瓜汤,原本就有胃病、肺病的他,得了水肿病,痛得在床上打滚。警卫员看不下去,溜回县委秘书室开证明,买回一斤饼干。一向好脾气的谷文昌发火了:“赶快退回去!群众在挨饿,我怎么吃得下?”

到外地开会,安排好了住房,却常常不见人影。他嫌住宿费贵,干脆和通讯员一起,找了家一晚1.2元的房同住,“怕浪费公家的钱”。

这个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汉子,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不怕风沙,却独独“怕脱离群众”“怕给公家浪费”。此“怕”才令党生威!一柄戒尺,划清公私;一面畏镜,照见党性。

不添置木家具

1964年,谷文昌同志调任林业厅副厅长。从东山带到福州的家当是两只皮箱、两只木箱、两瓮咸菜和几麻袋杂物,这就是当了14年部长、县长和书记的容文昌一家子的全部家当。

一天,东山县林业局的一名干部到省城福州来找当时分管林业的谷文昌汇报工作。谈着谈着。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很迟了谷文昌就留他吃了便饭。后来,这位同志回忆“吃什么菜,我已忘了只记得他家连一只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几张凳并在起,饭菜简单地放在上面......”他实在看不下去,回去后,他特意托人用木麻黄做了一张小饭桌,给老谷送去。可谁知谷文昌硬是让人把桌子搬走了。

下放宁化回来,家当依然如故家里什么都没有很不方便。爱人史英萍便提议说买点家具,老谷也觉得确实得添点东西了,于是就买来了竹子做的凳子、藤条做的椅子、石板做的饭桌。

“为什么不买木头的呢?木头的结实、耐用。”史英萍问。“林业厅副厅长的家一下子添了那么多木头家具,外人会怎么说呢?还不说是公家的油,以后一个个还不跟着学?咱总不能写张条子,声明这些家具是咱自个买的吧?我可不能诱导大家学坏!”谷文昌毫不犹豫地说。

谷书记的“专车”

谷文昌大多数时间都在基层工作。起初,他不会骑自行车,下乡不是走路就是让通讯员用单车驮。这样,时间一长,他感到不便于工作,萌生了学骑车的念头。一开始,由于年纪大,手脚配合不协调,常常摔倒,他一次次摔下去。一次次爬起来,从不吭一声。就这样,经过几天的苦学,终于学会了。谷文昌非常高兴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又多了一条腿。”

“多了一条腿”后,谷文昌下基层更勤了。东山的山山水水,留下他踏实的足迹;地头田间,闪动着他辛苦的身影。全县四百多位生产队长,他几乎都能叫出名字来。而这一切,有一半功劳得归功于这辆“书记专车”。

对于自己的“专车”,谷文昌十分爱惜,一回家就上锁,一有空就上油、擦拭。有一天,因工作忙,忘记锁,被孩子拉出去学,他回家一发现,对孩子说道:“谁叫你们用车子?这是公家的车,你们没有权利使用!”大女儿谷哲惠顶了一句:“不就一辆破车吗?有什么了不起!”谷文昌大发雷霆,狠狠地训了女儿一顿,女儿哭了。平静下来后,谷文吕安慰女儿说:“爸爸刚才态度不好,可是已经对你们讲过多少次了,公家的车不能占用。你们要想学车,等爸爸有钱了,给你们买一部嘛。”

谷文昌的这个许诺一直没有兑现,没给孩子买过一辆自行车。倒是后来县里给他配了一部吉普车,但他没舍得他的“专车”,把吉普车让给了县里的其他领导,他说:“还是自行车用起来方便,和群众容易搭话。”就这样,这辆自行车,陪伴着谷文昌度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走过一次次风风雨雨。

1981年,谷文昌与世长辞,遵照他的遗嘱,家人把他使用过的自行车,还有他的佩枪、家里的电话,一并上交国家。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__强调,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谷文昌用自己的言行给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共产党员,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在谷文昌的一生中,听党话跟党走是他永远不变的信念。1949年初,他按照组织要求,作为地方干部从家乡河南省林县出发,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接管福建东山。听说那里语言不通,气候湿热,“三个蚊子能炒一盘菜”,有的干部走着走着就当了逃兵。但谷文昌却坚定地说:“共产党员,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就这样,谷文昌毅然决然地来到陌生艰苦的环境工作,从1950年到1964年,从35岁到49岁,把人生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东山岛。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牢记自己是党的人。”1969年冬天,已从东山县调到福建省林业厅任副厅长的谷文昌遭受残酷批斗,全家被下放到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当社员。面对人生挫折,他毫无怨言;对于组织的决定,他坚决服从。他说:“我是经过沟沟坎坎的人,但我始终坚定,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党组织。”妻子史英萍觉得有些委屈,谷文昌开导她说:“无论任何时候、什么岗位、什么境遇,都要相信党,牢记自己是党的人。当初南下时,我们的目的就是解放全中国、建设共产主义,这点个人的境遇又算得了什么?”下放第一天,谷文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党组织报到,并交纳了3元钱党费。

“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谷文昌将这两句话写在笔记本上,践行了一辈子。他对待工作没有半点私心、私利、私欲,有的只是大公无私的为民情怀。他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在基层,与群众一起谈生产、拉家常,全县四五百位生产队长,他大都能叫出名字来。干部找他汇报工作,群众找他反映问题,他什么时候都不烦,三更半夜也不嫌。在全家被下放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后,他一进村就到各处农田搞调查,向大队指出当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妻子提醒他:你是下放到这里当社员的,不要插手别的事。谷文昌向妻子表明:下放怎么了?咱是共产党员,总不能看群众挨饿啊。像这样饿下去,人家怎么看咱共产党呢?在谷文昌的帮助下,红旗大队粮食产量由原来年产不足三百斤增加到上千斤,全村人从年头吃到年尾吃粮不断顿,“谷文昌,谷满仓”,名字就这样传开了。

无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谷文昌从未忘记党员身份,从未褪去党员底色,从未动摇入党初心。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都把一心为民作为执政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根本原因。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__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老百姓尊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他就是谷文昌,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

谷文昌是河南林县人,1950年随部队南下至福建,在海岛东山县工作了14年,担任县委书记10年。后来任省林业厅副厅长,“_”期间曾被下放劳动。凡是他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只要提起谷文昌,人们都有说不完的敬重、道不完的思念、言不尽的呼唤。

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

他不仅把“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写在纸上,立下“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誓言,更是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底里,干到群众心坎上。他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十几年如一日地变成了泽被东山后人的福祉。好日子来到了跟前,共产党走进了人心。

他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实事求是,敢于担当。解放初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的建议,一项德政,赢得十万民心。他不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从未忘记党员身份,从未褪去党员底色,从未动摇理想信念。见不得群众受苦受难受委屈,容不得干部不想不干不作为。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都相信党、相信组织,笃行宗旨。信仰,是从他心里长出来的。

他为官恪守两条原则: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的威信有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对权力畏戒,对底线坚守,党性原则永远是个人头上的天。他以心中的“畏”,博得了群众心头的“敬”。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谷文昌堪称“四有”干部的。

今天的东山,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谷文昌当年描绘的愿景,“举首不见石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早已变成现实。“我们的沙滩格外美”,是东山人的骄傲;“国家级生态县”,是东山岛的美誉。

“离开时,你带走的是两罐自腌的咸菜;留下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这样的好官,谁不赞?”“好书记”“好干部”被人们传颂。

“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谷文昌临终留下遗言。如今,谷文昌长眠在他当年率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的赤山林场。50多年前栽下的木麻黄参天如盖,守护在墓旁。曾今谷文昌为东山留下千千万万的木麻黄,如今千千万万的木麻黄又从千千万万人的心里拔节而生。岁月的洗礼,让他的身影愈加清晰挺拔,他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一首为谷文昌谱写的歌曲在神州传唱:谁说流水无意岁月无痕,谁说落花无情往事如烟,请听山的诉说,请听海的呼唤,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30个字,有4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4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从空中俯瞰东山岛,宛如一只振翅的蝴蝶,翅膀上镶嵌着的一条条“绿带”,就是木麻黄。与“绿带”交相辉映的,是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宛若人间仙境一般。然而,谁能想到,过去的东山岛,却是一个“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的贫瘠之地。

英雄海岛的期盼

东山岛位于福建南部沿海,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是省内第二大岛。因其形似蝴蝶,亦称蝶岛。

东山岛地处福建省最南端,扼守福建广东两省海上航道要冲。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东山置铜山守御千户所开始,东山岛一直是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与之相伴,东山岛也是一座英雄的海岛:明抗倭英雄戚继光、清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等都曾在这里带领军民击退侵略者。

与光荣的历史相反的是,历史上东山岛的自然生态却十分“暗淡”。

岛上风沙肆虐,一年中大风天气多达半年以上,狂风起时,沙尘滚滚,遮天蔽日。

东山岛世世代代流传着一首悲怆的民谣:“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春雨来临柴草绝,作物有种多无收。夏天出门沙烫脚,走起路来三七抽。秋冬风沙难睁眼,无处倾吐苦和仇……”

为了生存,历代东山人和风沙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东山县陈城镇湖塘村菜市场边,一块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秋刻立的石碑,记载着古代官民抗击风沙灾害的努力。

明万历年间,时任诏安知县郑化麟巡视至管辖的五都碧浦(今湖塘村)时,见民不聊生,不由怆然泪下。为治理风沙灾害,他“令民用草安沙,并禁其开掘”,引导农民勤劳耕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岛上民众感其恩德,立下了这方《邑侯郑公封沙惠农功德颂碑》。

然而,郑公埋草固沙、植草封沙,并没有取得真正胜利。由于草本植物根系较浅,无法很好地在盐碱沙地上生长,每逢干旱年份,种下的草就全部枯死了,岛上人民依然苦苦挣扎。

新中国成立前近百年间,飞沙埋没了东山岛13座村庄,1000多座房屋,3万多亩耕地;湖塘村原有7个姓蔡的自然村,被“沙虎”吞没3个,“七蔡”变“四蔡”;白埕村徐家寮请求相邻的潘家村一起抗沙害,潘家村不在风口不愿出工,结果“徐家了,潘家完”,两村接连被“沙虎”吞没。

“这里不是住人的地方呀!”被风、沙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的东山人发出挣扎的嘶吼,不少人扶老携幼外出讨饭。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东山,一步步美丽化蝶

1950年5月12日,在春雷般的炮声中,随军南下的谷文昌从古雷半岛跃上木舢板,强渡海峡,登上位于福建最南端的东山岛。

从长江来到大海,连亘绵延的是长达三十多公里、面积三万五千多亩的沙滩,茫茫一片,寸草不长。地处风口的山口、湖塘两村1600多村民中,400多人患红眼和烂眼病,40多人成了瞎子和半瞎子……踏上这片土地,目睹这触目惊心的风沙之害,谷文昌的心震动了。

“不把人民拯救出苦海,共产党来干什么?”谷文昌心如火燎:“不解除群众疾苦,我们心里有愧啊!”

从此,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踏上了治理风沙的漫漫征途。

一开始用老办法搬沙,在风口筑起拦沙堤……但是,狂风一起,立即将堤坝夷为平地。

只能靠造林来固沙。造什么林?相思、苦楝、黄桦……十几种树种了个遍,无一成活。灾荒和贫困依然笼罩着东山。许多人摇头叹息:“东山这个鬼地方,神仙也治不住风沙。”

失败和挫折,没有压垮谷文昌。他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1957年,转机终于出现,林业技术员吴志成报告,查到了种植木麻黄可以有效防治风沙的资料。谷文昌仔细研究后,亲自指挥,1958年,经过几天突击,在东山种下20多万株木麻黄、黑松等幼苗。

然而天公不作美,树刚种完,持续一个多月的倒春寒冻死了几乎全部树苗。几近绝望之际,技术员发现,白埕村有9株幼苗还活着,连忙告诉谷书记。

谷文昌赶忙跑去白埕村,他蹲下身子,把那几株幼苗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仰起头说:“能活九株,就能活九千株,九万株,就能绿化全东山!”

“东山能长树!”一个带着浓重河南口音的坚定乐观的声音,回响在东山这片近乎光秃秃的土地上。飞沙滩上,县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老农“三结合”的试验小组,定时观察气候、湿度、风向、风力,记录各种因素对新种植木麻黄回青、成活的影响……

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小组终于摸清了木麻黄的生长习性,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推广。

一张最新最美的蓝图,开始从荒漠中绘出。1959年12月20日,全县军民举行植树造林誓师大会,谷文昌代表县委提出绿化东山的目标:“举首不见石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

划片包干,责任到人。造林护林,细种精管,一片片木麻黄茁壮成长起来。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3年底,全县造林73039亩,营造护田林带223条,总长184公里。县境内所有的秃头山都披上了绿装。14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的长城。

肆虐千年的风沙终于被治服了,树保地、地生粮、粮养人,东山,一步步美丽化蝶。

“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曾经的“潜绩”,变成了最大的“显绩”——一排排木麻黄四季常青昂首挺立,宛如一条条绿色长龙,环护着田园村舍,惠及海岛子孙后代。

一茬接着一茬干

谷文昌调离东山之后,东山的党员领导干部沿着谷文昌找准的路子,继续带领群众,一茬接着一茬干。

1970年初,东山岛发生了严重的春旱。在与“焦渴”的抗争中,东山县委得知,一水之隔的云霄县,这一年春旱同样严重,云霄县正计划修筑跨流域引水工程,把北部漳江充沛的水资源引过来,解决南部地区的旱灾问题。

在灾害面前,东山县和云霄县达成一致,把水渠延伸到东山,水渠命名为向东渠(向东山引水的渠道)。

向东渠引水工程干渠总长85.81公里,经过的大部分是石头山。没有现代化施工机械辅助,石头山上渠道开挖、隧道贯通任务艰巨。

此时,谷文昌当年手把手培训出来的东山打石队,以当年“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的勇气,领命出征。1973年3月12日,向东渠主渠道建成通水,清澈的江水滚滚流进这个干渴的海岛……东山岛的绿,更活了。

1981年1月,谷文昌在漳州病逝。弥留之际,谷文昌仍不忘叮嘱前来探望的东山同志:“第一代防护林搞起来了,第二代该怎么办?木麻黄寿命只有几十年,你们得抓紧做好东山林带的更新换代……那可是东山人民的命根子!”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沿着东山162公里的海岸线,浓密的防护林带犹如一道绿色城墙,隔开了沿岸的沙滩和农田村庄。站在成片的木麻黄防护林下,东山县自然资源局的同志们露出笑容:“更新的木麻黄长势不错。”

东山岛处在风口上,更新改造难度大,2014年,县里提出在不砍树的前提下,在林带内选择抗风能力较强的树种,套种新苗;在内陆带,则种植一些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树种。经过近几年改造,现在整片防护林长势很好,有的树干已经有碗口粗了。

咬定“绿色”不放松。木棉、蓝花楹、黄花风铃木等第二代防护林正茁壮成长,相簇拥着第一代的“谷树”木麻黄,共同庇护这座海岛。

几十年岁月如梭。东山岛的绿,从单纯的挡风沙逐步演绎到绿化、美化,提升到讲求生活质量,建设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层次上来。

曾经是谷文昌时代的治沙小鬼,如今已经是“全国治沙模范”的原白埕村党支部书记林多默,指着林、路、沟网络化、规格化的大片笋园,深情地说:“当年的‘沙尾巷’,现在已是‘万亩节水灌溉现代农业示范区’;昔日的‘乞丐村’山口村,经绿化治理后,现产出东山县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优质硅砂……真是换了人间。”

几十年来,东山的干部群众从没有忘记谷文昌。每年植树节期间,东山各级部门都会组织各类植树活动,党员干部齐上阵,像当年谷文昌一样,肩扛锄头、手提水桶,在道路两侧、海岸边上,田边山头、房前屋后遍植绿树。谷文昌的先进事迹已化作一面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旗帜,闪耀出新的时代光芒。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在木麻黄下,聆听谷文昌的故事,以谷文昌为标杆,涵养品格、锤炼党性,忠诚履职、为民奉献。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4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谷文昌如同一粒种子,在东山的沙地里生根发芽,顽强生长,长出了漫山木麻黄,染绿了海岛,也浸润了人们的心。人们纪念他,缅怀他,更学习他崇高的精神品质。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这座丰碑是实绩的丰碑,精神的丰碑,更是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东山工作的14年间,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建成了一批关乎当地长远发展的民心工程,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铸就了一座座实绩的丰碑。__说:“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凡是对党的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做”。谷文昌的精神和业绩,鲜明回答了共产党员“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往哪里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的基本命题。

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任接着一任干。谷文昌艰苦创业、改天换地的事迹传遍八闽大地,他勤政为民的精神感召了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从20世纪60年代起,福建全省掀起“学东山大造林”的热潮,沿海建起4000多公里的多层防护林。一茬接着一茬种。此后几十年间,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

今日之东山,天蓝、水碧、沙白、林绿、岛美,是“国家级生态县”和“全国十大美丽海岛”。历届东山县委、县政府传承弘扬谷文昌精神,在他打下的良好发展基础上,一任接着一任干。2018年,东山县完成生产总值23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7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78元。东山县县长朱真动情地说:谷文昌老书记描绘的愿景——“举首不见秃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早已变为现实!

“谷文昌精神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弘扬谷文昌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改进作风,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说。

2019年6月,漳州市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先祭谷公,后祭祖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谷文昌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而且“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去世41年来,东山人民一直深切怀念着他。

位于赤山林场的谷文昌陵园,谷文昌坟前摆放着一个插满香火的花岗岩香炉,香炉上凿着“谷公——人民敬仰”六个字。看得出,字是群众一笔一笔用心凿上去的。

谷文昌对东山人民爱得深沉,他在病重弥留之际深情地说:“我喜欢东山的土地,东山的人民。我在东山干了14年,有些事情还没有办好。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东山,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

1981年1月30日,癌细胞夺走了谷文昌的生命。噩耗传来,东山人民泣不成声:“谷书记,没有你哪有我们的今天!”6年后,谷文昌魂归东山,当地百姓泣泪相迎,自发捐资建纪念馆、塑雕像,自愿为他守一辈子墓。时至今日,当地群众仍坚持一个习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能够排在祖宗之前得享祭祀,得是有多大的恩泽施予。

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人,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6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谷文昌同志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领导干部的典型。_多次提起谷文昌,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四有干部”的典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谷文昌是河南林县人,1950年5月12日随军解放东山岛,到1964年4月调离东山,先后担任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率领东山人民苦干14年,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从“敌伪家属”到“兵灾家属”,更是赢得了东山十万民心。

五十年代的东山,在2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林木147亩。东南部有绵亘30多公里、3万多亩的沙滩,43个流动沙丘曾经埋没了13座村庄,1000多座房屋,3万多亩耕地。东山百姓纷纷逃离家园外出当乞丐。面对这种状况,谷文昌发出了“不救民于苦难,要我们这些共产党人来这里干啥”的呐喊,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信念,坚持与技术人员翻遍资料、大海寻针,终于找到了适合在当地生长的先锋树种——木麻黄,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绿化了412座山头、3万多亩沙滩,形成177条林带,总长达194公里,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

面对1950年5月12日国民党军队溃退前,在东山抓走了4792名壮丁,留下的“敌伪家属”问题,时任东山第一区区委书记的谷文昌,向县委建议: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东山县委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决定对这些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对待、生活困难给予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从“敌伪”家属到“兵灾”家属,彰显了超常的勇气和智慧。

在东山期间,他还带领群众,兴建了22座水库,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下水工程和70处永久性水利工程;建筑避风港;建起了八尺门海堤,使东山与大陆连在一起,孤岛变半岛,圆了东山人千年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他还带领群众修路,到1963年底,东山县在福建省实现第一个村村通公路的县,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恶劣的生态环境,同时“以海为田,向海域进军”,发动群众围海造盐田,改革渔船捕捞作业,养海带、紫菜,发展多种经营,不仅使全县人民摆脱了世代逃荒要饭的苦日子,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谷文昌非常重视教育文化事业。为办好教育,他亲自兼任东山初级中学校长,把初级中学扩建成“东山第一中学”。亲自组建潮剧团,兴建人民会堂、影剧场,实现每个乡镇有农村电影队、卫生院,建起了全县有线广播网,成为全省第一个村村通广播的县份。

在顺境的时候,能干出一番事业,就是身处逆境,谷文昌也从未动摇理想信念。1969年冬天,身为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谷文昌和他的爱人史英萍被下放到宁化县。面对当地耕作方式落后,粮食产量低,老百姓吃不饱饭问题,他帮助改变灌溉方式,改造低产田,改良水稻品种,使当地粮食产量首次跨千斤,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谷满仓”,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变成了泽被后人的福祉。

谷文昌一生奉行廉洁奉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时刻记得“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腰杆挺直”。在家庭生活中,严字当头,言传身教,养成了纯正的家风。他的子女从没有在这位“官”老爸身上享受到什么特权,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凭自己的本事生活。谷文昌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优良品行,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作风。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逝世。根据他的遗愿,1987年7月15日,东山群众把他的骨灰安葬在他亲手建立的赤山林场。每年清明节,东山百姓都会自发地来到谷文昌陵园,一起祭奠这位为他们造福的共产党人,“先祭谷公,后拜祖宗”已成为东山的一方民俗。谷文昌在东山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

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如今,谷文昌已经成为“四有”干部的典范。在北京,中央党校为他立起了塑像;在东山,谷文昌纪念园正在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谷文昌干部学院也已建成。谷文昌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谷文昌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79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现在,东山岛漫山遍野的木麻黄是当年谷文昌老书记带领东山人民历尽千辛万苦种下的。东山人民知道,没有谷文昌,就没有木麻黄,更没有今天美丽富饶的海岛。人们亲切地把木麻黄唤作“谷树”,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木麻黄见证了谷文昌不畏困苦、勇担使命为人民干实事好事的可贵品质。

“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1954年秋天,时任东山县县长的谷文昌下乡途经白埕村附近一个破旧雨亭时,遇见一群衣衫褴褛、挎着篮子、拄着棍子向外乡乞讨的村民。原来这些村子常年风大沙大,沙埋农田,颗粒无收,村民为了活命只能出去讨饭。这景象深深刺痛了谷文昌的心。东山解放都3年了,可眼前,这一方百姓还要离乡背井去讨饭,想到此,谷文昌不禁黯然落泪。他好言劝乡亲们回乡,答应乡亲们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那一夜,谷文昌辗转难眠: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为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他下定了铲除东山岛风沙灾害的决心。但治理风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新中国成立前,东山岛森林覆盖率仅为0.12%,一年四季6级以上大风多达150多天,风沙吞噬家园,人民流离失所。“要向风沙宣战,条件再差也要建设社会主义!”面对许多人望而却步的风沙,谷文昌没有丝毫畏惧退缩,主动挑起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他对天发誓:“历朝历代做不到的事,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做到!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艰难试种,1958年春天,9株木麻黄树苗成功活了下来。谷文昌蹲在成活的木麻黄跟前,一片绿色希望从心头荡开:“有九棵,就有九百棵、九千棵、九万棵,就能绿化全东山。”这年年底,谷文昌在石埔村召开万人动员大会,向全县发出“全党总动员、全县军民齐行动,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总动员令。从此,东山有了百里长滩布满造林大军的壮观场面。经过全县人民3年奋战,400多座山头,3万多亩沙滩,尽披郁郁葱葱的木麻黄,“荒岛变绿洲”的梦想实现了。

64年过去了,当初9株稚嫩的木麻黄早已长成参天大树,老书记面带微笑呵护其中一棵小树的黑白影像,永远定格在了人们心中。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谷文昌时刻牢记自己是党派来的干部,把使命担在肩上,把责任牢记心中。他迎难而上,艰苦创业,为推动东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东山岛原本是个孤岛,与大陆最近距离五六百米,水深浪高,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困难。世世代代的海岛人做梦都想着有一天奇迹出现:修一条海堤,与大陆连起来。“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谷文昌斩钉截铁地说。1961年6月,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以“精卫填海”的勇气修通了八尺门海堤,孤岛变半岛的梦想终于实现。

东山岛淡水资源缺乏,为了引来日常饮用水和农业用水,谷文昌发动人民挖塘凿井,兴修红旗水库等大大小小700多个水利工程,修建跨越海堤的渡漕,把云霄县的淡水引进东山,东山从此水美田丰,不再受旱涝缺水之苦。

东山岛狂风巨浪多,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威胁,谷文昌带领人民修建南门海堤,抵御了无数次台风和天文大潮的侵袭,至今岿然不动。

为了发展东山经济,谷文昌带领人民兴建国营盐场、发展渔业生产、大搞农业技术革新,为东山产业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谷文昌重视文化发展。他亲任“东山中学”校长大抓教育,组建县剧团让群众一月看一台戏,成立电影放映队让群众定期看到电影。

……

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谷文昌就带领群众干什么。“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谷文昌把群众呼声、群众满意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信号,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共产党人的党性。新中国成立前夕,撤退台湾的国民党军从东山掳走青壮年4792名,依照当时两岸硝烟对立的情势,这些壮丁家属一旦被扣上“敌伪”的帽子,就成为对立的阶级敌人。“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国民党造灾,共产党要救灾。”在当时形势下,谷文昌冒着政治风险向县工委提议,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政治上不歧视,困难户予以救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两字之差,彰显了谷文昌作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勇气和胆量!

一项德政,赢得民心。1953年7月,国民党部队万余人突袭东山,我守岛部队不过千人,兵力悬殊。东山群众特别是妇女,肩挑手拎,车轮滚滚,为前线运水送粮。保卫战胜利后在评选立功受奖的东山群众时,“兵灾家属”竟占了一半以上。

为官避事平生耻。谷文昌善于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需、最盼、最急、最怨的问题入手,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创造了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7篇范文)

谷文昌(1915—1981),河南林州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病逝。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治理风沙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 万多亩荒沙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谷文昌信息

  •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7篇范文)
  • 谷文昌感动中国事迹(7篇范文)86人关注

    谷文昌(1915—1981),河南林州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1981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