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事迹

家乡名人事迹汇总(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14 11:50:02 查看人数:4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家乡名人事迹汇总 364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300人
家乡名人事迹有感 458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74人
家乡名人事迹作文大全 630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46人
家乡名人事迹汇总 417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60人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作文 564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69人
家乡的名人事迹范文 906字 5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267人
介绍家乡的名人的事迹范文 608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78人
介绍家乡名人事迹材料作文 828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02人
家乡的名人袁隆平事迹材料 599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28人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 686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23人
家乡的名人事迹集锦 763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18人
家乡名人事迹资料 770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04人
家乡名人事迹材料 677字 3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18人
介绍家乡名人事迹材料作文 792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98人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作文 626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96人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作文材料 401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300人

家乡名人事迹汇总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是民族团结如冈底斯山。”这就是赞美孔繁森的一副对联,也是孔繁森葬礼上的一副挽联,正解出了孔繁森对雪域的怀念,也是藏民对孔繁森的敬佩。

孔繁森1944到1994年聊城市堂八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1疗程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十月赴京参加国庆十五周年观礼。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宣传部副部长,后派到海拔更高的岗巴现任县委付书记,在岗巴工作时跑遍了全县,访贫问苦和当地人一起干活,经常受到当地人的赞叹。

一位七十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浓痰堵塞了咽喉危在旦夕,当时没有其他医疗器备可用,孔繁森就用胶管伸进老人的嘴里一口口把脓痰吸出来,然后有位老人打针服药,直到转危为安,雪越下越太,风越刮越劲。但他没有休息,然后又帮牧民们干活,休息的时间很少。

家乡名人事迹有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我的家乡青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说起家乡的名人,真是数不胜数,每当想起他们为家乡做出的贡献,就一定会为自己是一个青岛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在众多的家乡名人中,最为人所耳熟能详的,无疑是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许振超,出生于1950年,初中毕业,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 “一钩准”是许振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门机时的创造。“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

2004年6月21日,温总理亲自接见许振超。

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绝活儿”。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凭籍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愈来愈多了。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名人。

家乡名人事迹作文大全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6位用户喜欢。

我的家乡在天长,一个美丽的小城,它东濒高邮湖,南近长江,北枕淮河,西临京沪铁路,物华天宝。是皖东地区一颗明珠。它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悠久,充满了魅力。

天长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其中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的事更是遍传天下。朱寿昌籍贯天长秦栏人,字康叔,为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其父乃仁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寿昌是其父庶子,母刘氏为其父刘巽之妾,后被遗弃,时朱寿昌尚年幼,从此母子分离。朱寿昌长大之后,袭其父功名,仕途颇顺,却一直未能与生母相聚,思念之心不绝于怀。分别五十年间朱寿昌四方打探母亲下落,后来他听我说母亲流落陕西一带,于是辞官寻母,千里迢迢来到陕西一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终于找到了母亲,当时老母已七旬有余,又有子女数人,朱寿昌皆接回家中供养,孝名顿传四方。朱寿昌将功名利禄视为尘土,却千里迢迢不辞辛劳辞官寻母,如此孝心亦是感天动地,感天动地。

而戴兰芬则是以一个状元郎的身份留在人们记忆中。戴兰芬出身书香门第,家中十四代均为秀才,六岁即能赋诗,十八岁便中秀才,28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是皖东地区唯一的状元,他为人公正,做官廉洁,为国家提拔了一大批人才,如后来封疆大史林鸿年等皆出自于其门下,52岁是“一岁三迁”成为翰林院教习和皇帝的名誉老师,但不幸早逝,52岁卒于京城,道光皇帝为之哀惜,死后葬于天长龙岗一带。

二人一才一孝永留天长人的心中。我的家乡让我骄傲,我爱我的脚下的热土,因为它养了我们一方人,朋友们为家乡自豪吧,更要奋发学习,为家乡添光彩。

家乡名人事迹汇总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我要说的名人,相信每位爱看新闻联播的同学,都曾经在电视中见过他,他就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他1954年毕业于漯河高中同年入伍,苏联炮兵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大学学历,上将军衔。出生在舞钢的他可是我们这儿的大名人呀!

2008年10月18日是漯河高中迎来六十华诞的日子,曹刚川爷爷向漯河高中的全校师生寄来了贺信。他信中说:“54年前,我在漯河高中度过了难忘的学习生活,并从这里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年来,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不曾忘怀给予我知识和力量的母校。我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谨向漯河高中的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向所有曾为母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员工以及新老学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祝母校六十华诞庆祝活动圆满成功,祝母校老师工作顺利,同学们学业有成。”曹刚川爷爷还为漯河高中赠送了神七模型。

做为从小在漯河高中家属院长大的孩子,为漯河高中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名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作文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1973年2月6日,一个看似平凡的女孩在河南郑州的一处村呱呱坠地。

在她五岁时,父亲经常带她去附近的乒乓球场观看比赛,于是小小的她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了苦练。一天,她想进省队获得更多的实践与技巧,便和父亲一起去报名。可是因为她个子太矮,教练们都不要她。她擦干了眼泪,倍加苦练,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终于,在1988年11月,她正式进入国家队参加训练。

人生,有时像是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努力前行的小船,一不留神便会被恶浪吞噬,可是她不屈不挠的毅力像灯塔一样,时刻给她指明前进的方向。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她在国家队进步飞快。仅在1989到1995年这七年间,她获得了九次冠军,被誉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冠军之一”。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她获得女子单打、双打双料冠军,被称为“乒乓球界的王者”。她还是唯一一个获得18项奥运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人们为这个小个子姑娘鼓掌、欢呼,鲜花和赞美不断涌向她。

可是她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她意识到由于常年训练无暇学习,自己在文化修养方面非常弱。倔强的她不愿意成为“运动界的巨人,文学上的矮子”,便毅然淡出国家队,进入清华大学深造。后来,她还取得了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以及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人们为之感到惊讶和佩服,她也成为人们心目中永不服输的代名词。

这就是邓亚萍,一个让世界赞叹的乒乓球运动员。我为家乡有这样一位名人而感到骄傲!

家乡的名人事迹范文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作家、画家······我的家乡在南阳,那里也有许多名人。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的。

诸葛亮诞生于三国时期。他聪慧过人,也有许多人有些嫉妒。周瑜临终时说:“既生瑜,何生亮。”因为周瑜认为,自己已经够聪明了,可是为什么还要生出比他更聪明的诸葛亮呢!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亡于公元234年,享年54岁。诸葛亮字孔明,人称“诸葛亮·孔明”。东汉末年的南阳人士。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给后人留下了“智慧” 、“品质高尚”的光辉形象。也是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也有许多,比如说:三顾茅庐、出师表······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股市的大概内容是: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借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并嘱咐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凌晨,浩浩江面雾气布满大地,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将20只船连在一起,向北岸曹军进发。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一齐向江中乱射。霎时,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这个小故事足以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

诸葛亮的随机应变、智慧和对天文地理的了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也要努力像诸葛亮一样聪慧。

介绍家乡的名人的事迹范文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2008年,美国参议院里灯火通明。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人站在台上,发表他的就职演说。镁光灯从屋顶投射到他略微谢顶的头上。他身前的小桌子上立着一块牌子:能源部长—朱棣文。

朱棣文,194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任职于天津大学,担任校长;父亲身兼三所大学的教授,兄弟姐妹也都是海内外名校的优秀学生。他没有因为优越的家庭背景和先进的教育条件而沾沾自喜,而是以父母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才取得了今日令人望尘莫及的成就。

仔细端详《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收录的朱棣文像,去观察那扬起的鼻梁,庄严的柳眉,你会在岁月的沟壑中觉察到那是人生的智慧,会被那深邃的瞳仁所闪烁的、玳瑁框眼镜所折射的敏锐的知识光芒所折服。

朱棣文对待学习的孜孜不倦在他就读的大学里也是出了名的。他的校友谈到他,总要提起他的刻苦:“清晨五点就捧着一摞作业、书本钻进图书馆撰写论文;若遇到图书馆没有开门,他就躲进盥洗室里温习功课;课余时间,他就泡在实验室里,做那些后来斩获数项大奖的研究。”由此可见,他对学习是多么勤奋,多么认真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棣文的努力得到回报。1996年,他的“利用激光束捕捉原子”的实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朱棣文这个名字响彻全球,他的这种捕捉原子的方法直至今日仍在使用。

又有谁知晓,在这个巨大光环背后,是他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的工作,是他多少次坐在图书馆苦思冥想的成果?朱棣文的成功,是他勤学苦练的写照。让我们去学习朱棣文,学习他这种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精神。

介绍家乡名人事迹材料作文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说到我的家乡海门,大家一定会想到张謇,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实业家,是一个爱国的知名人士。

公元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海门常乐镇一个平民家庭。张謇的祖辈都是农民,他的父亲张彭自幼爱读书,父亲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了小张謇。

12岁时,张謇开始在家跟宋先生学习知识,16岁时,他参加科举考试,成绩落后在百名以外,先生对他严加斥责,说他如有千人应试,九百九十九人考中,唯一未考中的就是你。张謇听后,分外努力,终于在1885年考中了举人。19岁时他师从翁先生,夜读三更,饿了吃面饼,渴了喝河水,晚上睡觉时用竹片夹住头发,只要一翻身就疼醒,马上起来读书。他还用圆木做枕头,睡觉动一下就会摔下床,爬起来继续读书。这一读就是三十年,42岁那年,他高中状元。

可惜他高中状元后,甲午战争爆发,他深为国家的落后挨打而担忧,于是张謇辞官回乡,在南通地区开创实业救国之路。他不但开创了生冶厂,铁厂,油厂,面长等多家企业,还在家乡常乐办起了颐生酒厂,酿造的颐生酒闻名世界,获意大利博览会金奖。张謇为了发展南通地区的纺织业,利用海门人民广种棉花的优势,从国外购进先进仪器,并聘请外国专家来海门指导。不到三年,南通八厂,海门三厂的纺织产品远销国外,在全国闻名,乃至前世界。毛泽东获悉说,没有张謇就没有中国的轻工业。他把利润的全部变为了用来开办学校的经费,为祖国开创了许多第一,第一所女子师范学院,第一所残疾人学校,第一所聋哑学校……他一生一共开了361所学校,虽然未完成开办500所学校的心愿,但也为中国教育留下了十分重要的财富。

1925年8月13日,张謇得了严重的伤寒,但他一心只想着人民,当时,长江大堤决口,许多老百姓失去了家园,张謇不顾自己的身体投入大量资金,与工人一起修补大堤,在大堤上冒雨跟老百姓奋战了七天七夜。1926年8月1日,他倒在了大堤上,23天后,73岁的张謇与世长辞。他没有留下一文钱,他立下遗嘱把钱都用来开办学校,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以文救国。

张謇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海门人民的骄傲。

家乡的名人袁隆平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我知道你一直有一个“草下乘凉梦”:在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高,耳朵跟扫帚一样长,颗粒跟花生一样大,你重重地垂着头。一阵风吹过,稻浪来来去去,你躺在稻穗下乘凉...

和你一样,我有一个超级梦想:可以邀请你来我们学校,亲自指导我们种水稻。

这学期,为了让我们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享受科技创新的喜悦,学校决定把校园里的“梦泉”改造成一个水泥喷泉池,并为我们种植水稻提供它。我们从乡下拉了三车泥土来填满喷泉池。上周四我们把水灌好,班里20多个男生跳进池子里挖土,在小学生作文上撒肥料——给袁隆平爷爷的信,给袁隆平爷爷的信。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全班都期待着你来现场指导我们种植水稻。

正如美国科学院院长西西拉所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加的粮食解决了世界每年7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你真不愧为“杂交水稻之父”!10月,中科院国家遗传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广西很可能是人类栽培稻的发源地。袁爷爷,你愿意来这里核实一下吗?

袁爷爷,你说:知识+汗水+灵感+机会=成功。我们有了在水泥池里种水稻的灵感,同时也下定决心,为了种水稻而努力,汗水。我们只是想让你带给我们种植水稻的技术和成功的机会,让我们展示我们的本性,实现我们的梦想!

袁爷爷,我们要掌握水稻种植技术,体验劳动的喜悦,品尝收获的喜悦!我们真诚邀请您来我们学校,指导我们种植水稻!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让稻花香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我们的家乡风景宜人,有危峰兀立的神仙居,有郁郁葱葱的石浜山,还有高耸入云的千年曙光碑……但我觉得最能代表家乡名片的,应该是古色古香的十里长街。

十里长街始建于南宋,至今已经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十里长街依河而建,就座落在路桥的母亲河——南官河旁。为什么要依水而建呢?这是为了古代人们能方便运输货品。

有河,那当然少不了桥的身影。十里长街上的老马路桥是石头砌成的,灰色的桥身,像一位年迈的老阿公站在那儿,静静聆听着老街的每一寸呼吸。桥的两边是两排围栏,围栏上雕刻着一个个石狮子。最初建设时,那狮子肯定瞪着滚圆的眼睛,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獠牙,让人毛骨悚然,有些害怕。但经过岁月的洗礼,它失去了尖锐的棱角,少了一分威严,却多了一丝温柔。尽管如此,它仍然蹲坐在那里,默默等待着人们去欣赏。

站在桥上向下看,河水绿得像一条绿丝带,因为水面上飘着一层浮萍,那绿色显得更加密不透风,俨然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河水很平静,不像钱塘江的潮水那般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而是缓缓地流淌着,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岁月静好。

下了桥,走在青石板路上,仔细寻觅老街的气息。青石板路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已经坑坑洼洼,有些松动,但依然完整,别有一番韵味。路两边是两层吊楼,木质结构,在青石板的陪衬下越发显得精致典雅。风吹来,带动刻着精美浮雕的木窗,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虽然吊楼很古朴,但窗户旁边也挂着红灯笼,给人一种热闹喜庆的感觉。屋顶有灰雕,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瞧,龙形灰雕的头高高昂起,尾巴高高翘起,它是想要一飞冲天吧……

这就是古色古香的十里长街,希望你有时间也可以来看看,我免费给你当导游,怎么样?

家乡的名人事迹集锦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我们家乡盛产名人,如乒乓球运动员李菊,数学家杨乐,跳水运动员陈若琳,大画家笵曾,王个簃······其中,我对王个簃老先生最为了解,那是因为我和王个簃一样,都喜爱画画,我现在在王个簃艺术馆学习国画,我的老师可大有来头,他可是王个簃老先生的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的得意门生呢。

王个簃,原名王能贤,后省去“能”字,易名王贤,字启之。个簃是他的号,后以号行。祖籍江苏省海门市,是现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王个簃自幼笃好诗文,金石,书画,青年时代就读于南通中学,毕业后在城北高等小学教书,常与喜爱美术的同道及母校同事一起作诗,习字,篆刻,刻印,作画,抚琴,尤其喜爱吴昌硕的绘画和篆刻,便携带自刻印谱,求教于南通书画家李苦李,后来又托诸负长携带印谱给吴昌硕看,得到赏识,并在每方印拓边上详细地加上评语和赞语。

1925年,29岁的王个簃带着书画,抱着古琴,离开南通达到上海,向吴昌硕习艺问道,并在吴家担任了家庭教师,为昌硕孙儿吴长邺授业。吴昌硕常常喜欢在夜籁人静时,和王个簃交谈,征询当天所画作品的意见。王个簃还陪吴昌硕游历浙江塘栖,杭州等地,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受益颇多。

得于老师“画当出己意,摹仿随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和“老学师何补,英年悟最宜”的教诲,王个簃的国画创作深得吴昌硕画风之精髓,并且吸取了青腾,白阳,八大山人,石涛等明清诸家之长,另创新意,形成了自己隽逸洒脱的风格,他善于以篆籀之笔入画,用笔浑厚刚健,笔势静蕴含蓄,潇洒遒劲,结构严谨,色彩奇丽,气韵流动,可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王个簃又精于诗文,喜欢在画面上作题诗,一画既成,诗也差不多同时拟好。

王个簃虚怀若谷,诲人不倦,老而弥坚的美德,爱国爱党爱乡的奉献精神,得到人们的普遍敬重,他真正做到了人品与画品的完美统一,他的人格道德和艺术风范,将在中国画发展的前进里程中永放光彩。

家乡名人事迹资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在云南,出了许多名人,科学院院士----戴汝为,著名爱国音乐家----聂耳,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奚志农是环保事业代表人物之一,我对奚志农的了解是在母校----师大附小7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有幸听到了他的讲座。

11月20日奚志农讲座开始了。看,讲台上,一位戴着迷彩帽,帽子遮住了高挺的鼻梁,二只明亮的眼睛透着坚定和执着,一张黑黑的脸庞向大家展示了长期野外摄影工作的艰辛,他还身着大方得体的墨绿色迷彩衣。

只听主持人介绍道:奚志农叔叔,是一位大理人,多年来他一直用拍摄的照片保护了一群又一群的野生动物。他也是第一位进入可可西里拍摄的人,还曾获得中国环保最高荣誉奖----地球奖呢!

接下来,我怎么也没想到奚志农叔叔竟用本土语言寻我们讲了一段话。这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在他的眼里,既有对藏羚羊被杀的怜惜目光,又有对金丝猴活跃身姿的喜悦之情。

他说:藏羚羊优雅的外表与飞快的奔跑吸引了我,但三个月后,我在格尔本却看见了惨不忍睹的一幕,藏羚羊尸横遍地。现场的人看了照片都倒吸一口冷气。藏羚羊很怕人,在几公里以外见到人,人们就能听到飞速跑开的蹄声,看见黄沙满天。藏羚羊常被人类杀害,人们总把它们的角和皮取下来以谋取利益。照片上母藏羚羊的鲜血还未干,身体还是殷红的,旁边是它的孩子,这头小藏羚羊出生不久,由于人们将它的母亲杀害了,它自己没有食物,就被活活地饿死了。听着,连我们都为藏羚羊的悲惨命运发出了叹息声。接着,奚志农叔叔又告诉我们这张照片发表在许多杂志上,许多人看过杂志后都停止了杀害藏羚羊的行为。这就是拍摄的力量。说到这儿,我们既为人们的残忍感到痛心,又为奚志农叔叔拯救藏羚羊而感到高兴。

奚志农叔叔就是这样一位保护藏羚羊及野生动物的环保人物。他无论面对多么艰辛的工作,多么恶劣的环境,他也不会停止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行动。

我为云南出了一位这样的环保人物而自豪。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家乡名人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在这个数字产品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当我们手拿着高清晰的数码相机,在按动快门的那一瞬间,大家可否知道相机的“父亲”是谁吗?而我现在自豪的告诉大家,它的“父亲”就是我的家乡著名的发明家——邹伯奇。

邹伯奇是一位清代的科学家。字一鹗,又名特夫。广东南海泌冲人。他精于光学、天文、数学、度量衡和测量仪等等。他曾绘制广东省地图,制造过望远镜、七政仪等。他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发明家啊!想想在当时落后无能的封建社会,那时的条件多么简陋,而邹伯奇却能够刻服一切困难,对光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因镜取火,受到启发,制造了“取景器”,并且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快门和底板,从而发明了中国第一部摄影机。邹伯奇先生还是个坚持科学,破除迷信的人,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钻研科学探索,即使一生清贫,也不为名利所动,只为潜心钻研科学,为了国家的进步,献身于学术。

看到这些,我情不自禁对一位有着伟大成就的老先生产生了深深的敬意的万分的自豪。邹伯奇先生衣着朴素,戴着一副深度的眼镜,在普通人看来,简直就是个“书呆子”,但邹伯奇先生其实是位有心 人,他所观察的都是生活中人们所不留意的现象,却从此发现了更多的秘密,可见邹伯奇先生的细心与观察能力有多强。他不仅是位有心人,并且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爱国人士。他发明的一些高级机器,一心只为自己的祖国。在190年前,中国简直不堪入目,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犹如东亚病夫,多少官员用重金来诱惑,他也不为所动,他只想用他的发明创造,为国出力,为民造福,他可真是名人的典范啊!我们要好好学习邹伯奇先生细心观察和钻研探索的精神,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就一定会成功!而他的正直与浓浓的爱国情怀更让我敬仰!

介绍家乡名人事迹材料作文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鲁西北方向的临清市。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张彦青就是我们临清人。张彦青是山东省文中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书画之友社顾问、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政协第六、七届委员,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张彦青原名张焕,字剑进,号无愠斋主人,系山东艺术院校教授。张彦青出生于临清县大辛庄乡近古村。15岁的张彦青进入临清西关第一小学。几年后,张彦青在陈少梅先生的推荐下,考入了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1934年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张彦青有考入了重庆市中央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学习。1938年----1839年,参加了央共《新华日报》领导的学生组织“读书会”,投入爱国运动。1949年春,又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十二兵团。

张彦青毕生画了许多作品,有《乘风破浪》、《张家界》、《天下奇观》、《霜晨》、《孟良山园》等。为了画这些画,张彦青磨穿了几十个砚台,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名人感到骄傲。而是谦虚地说:“我现在的功成名就全是虚伪的,平凡才是我真正的生活。”这么一个出名的画家,竟然这么谦虚,真了不起。

张彦青先生,情系桑梓,眷恋故土,不忘家乡养育之恩。2005年秋季,主动与家乡联系,愿将自己毕生的精品之作,多年珍藏的艺术品,无偿捐献给家乡人民。消息传来,家乡人民无比喜悦。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张彦青艺术馆,永久保存收藏张彦青先生的艺术作品。

张彦青艺术馆收藏了张彦青的毕生心血,同时也讲述了张彦青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家乡的奉献。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鼓舞人们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为建设富裕秀美的社会主义新临清而努力。

临清是山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这方秀丽的水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享誉古今中外的饱学之士,英武之才。如明星荟萃,交相辉映,风流遣韵,历久弥新。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张彦青先生的艺术作品必将更加彰显出新的艺术生命力,这为临清的历史写下了更辉煌的一页。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作文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我的家乡是长江之滨的一颗明珠——张家港。她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才。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刘天华出身于南沙镇马桥村殷家埭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体现出了对音乐的天赋。他自幼喜爱音乐,有着丰富的音乐细胞。但可惜的是,刘天华父母早亡,他不得不连中学都没上完,就辍学在家。刘天华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音乐,最后于1911年到上海开明剧社从事音乐工作。

不久后,刘天华因身患疾病,回归故乡。这段时间本应该让刘天华好好休息,但他没有。很快,刘天华创办起了国乐演奏社,为的是一方面悉心为家乡培养音乐人才,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虚心向民间老艺人学习二胡、琵琶、唢呐等各种民间乐器。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著名二胡独奏曲《病中吟》。为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他还特意在露天广场举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民间乐器演奏会。他精湛的技艺令人惊叹,他的反哺深情令人感动。刘天华很快成为了江南一带人尽皆知的名人。《病中吟》的成功,让刘天华赢来了巨大的声誉,使他成为了乐坛一颗耀眼的明星。但刘天华并没有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创作了《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等十余首二胡独奏曲目和数首琵琶曲,使原先别人不屑一顾的民间乐器登上了大雅之堂,在音乐领域中占有了一个重要的席位。

刘天华的丰硕成果和卓著声名,引起了世界各界音乐人士的关注,美国一个音乐团体特意邀请他赴美演出。但不幸的是,刘天华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经时,染上猩红热,于1932年离开人世,年仅38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刘天华。

介绍家乡的名人事迹作文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我的家乡――安徽省从古到今出过不少家喻户晓的名人,从古代的包公、朱元璋到现代的陶行知、胡锦涛主席等,但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包公。

包公,真名叫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庐州合肥(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人。他和范仲淹一样,一生做过许多官,小到县令大到枢密副使。不管是做什么官,他都认真处理政事,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所以在戏剧里,专门给他画了一个大黑脸。

在众多故事中唯有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人,将一名农民告上了县衙,说那名农民杀了一头耕牛,并且把熟牛肉只留下了一点点给自己吃,其它的全部卖了。在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犯法的,但是那个人没有想到这状一告就泄露了自己。原来在前一天那名农民就到县衙向包拯告状了,说有人把他家的牛的舌头割了,当时包拯就意识到这一定是某个仇家有意陷害这个,便让那名农民把牛杀了,来“引蛇出洞”。这件事形象的反映出了包拯的机智。

家乡名人事迹汇总(16篇范文)

说到我的家乡海门,大家一定会想到张謇,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实业家,是一个爱国的知名人士。公元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海门常乐镇一个平民家庭。张謇的祖辈都是农民,他的父亲张彭自幼爱读书,父亲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了小张謇。12岁时,张謇开始在家跟宋先生学习知识,16岁时,他参加科举考试,成绩落后在百名以外,先生对他严加斥责,说他如有千人应试,九百九十九人考中,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家乡信息

  • 介绍家乡的名人的事迹范文(16篇范文)
  • 介绍家乡的名人的事迹范文(16篇范文)98人关注

    说起家乡的名人,大概数我妈妈了。我的妈妈今年三十多岁,长得很漂亮,但说话嗓门大,心直口快。做事风风火火,古热道心肠。说起做菜,妈妈是位“超级名厨”,她对炒菜简直无所 ...[更多]

  • 家乡的名人事迹范文(16篇范文)
  • 家乡的名人事迹范文(16篇范文)87人关注

    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因为吃不饱饭而晕倒的人,更别说死于饥饿的人 ...[更多]

  • 家乡名人事迹汇总(16篇范文)
  • 家乡名人事迹汇总(16篇范文)49人关注

    说到我的家乡海门,大家一定会想到张謇,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实业家,是一个爱国的知名人士。公元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海门常乐镇一个平民家庭。张謇的祖辈都 ...[更多]

  • 家乡名人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家乡名人事迹材料(16篇范文)12人关注

    离开故乡已经几年了,在异乡的夜晚,一个人时,还是常常想起故乡的种种!每次回家都发现自己记忆中的人和事在渐渐消逝,也许就是所谓的物是人非吧?走在破败的老街时,还可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