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总结大全 > 教学总结 > 教育总结

市教育局2023年度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10-18 查看人数:46

市教育局2023年度总结报告

第一篇 市教育局2023年度总结报告 4150字

xx年是我市教育灾后重建的决胜年,同时也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提升的关键一年。教育系统围绕“一年恢复、两年提升、三年建设西部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名教师落伍,不让一所学校落后”理念,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xx年教育系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校舍重建任务,硬件水平大幅提升。

xx年,我们全面完成了76所学校校舍的重建任务,xx年春季全市5万余生全面告别板房,入驻永久性校舍。全市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xx省xx装备标准,学生生机比达9:1,校校有电子白板,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教室、远程视频教学互动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和崭新的xx教育装备,给步入后援建时代的xx教育注入了生机和动力,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借力重建,xx学校硬件建设达到县域水平,省内外的单位、团体、组织、嘉宾纷纷慕名而来,参观我市学校灾后重建成果。

二、加强师资培训,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xx年3月组织全市38名中小学校长赴江苏无锡挂职培训。4月组织校长、副校长参加xx的专项培训。5月组织部分学校的校长参加省级专项培训; 6月-7月将全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分管小学副校长分为5批先后参加xx省教育厅灾区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7月校级干部、教导处管理人员参加教育部、儿基会组织的爱生学校理念远程培训。在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的援助下,务实有效地开展教导主任65人培训。10月组织我市中小学41级干部赴江苏南通挂职学习一个月。

二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建立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机制。结合布局调整,通过提拔、轮岗、交流、调任等方式进行了70余名干部选任。截至目前,7培中心的教研培训人员到镇乡学校任职,10名城区学校的干部到镇乡学校任职,9名镇乡学校的干部到城区学校任职,2名干部在城区学校之间交流,6名干部在镇乡学校之间交流。一大批城区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的优秀干部交流到镇乡学校,提高了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xx教育形成了学校干部良性流动、管理水平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2、培养教师职业精神,增强教师队伍集体活力。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倡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大对有偿补课和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师骨干队伍的考核和管理工作,注意教师骨干队伍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发挥,今年我们推荐了3名教师参加xx省第九批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

二是加强学习交流,把握发展方向。组织全系统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学校三年发展计划、五年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坚持理想教育,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等讨论活动。

三是深入实施以整体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综合素质____教师全员培训。在郭氏基金会援助培训以及国培计划等基础上,我们除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心理教师培训外,还陆续增加了国学经典诵读、美术教师培训、“四课”技能培训、高中新课改培训、音乐教师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中学生物、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等项目,开展教师优质课竞赛和技能比赛,进一步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培训和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全年各级各类教师参培人数达xx余人次。

三、重视质量,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1、中高考成绩优异。今年我市参加高考人数1628人,三本以上上线841人,其中一本198人,二本438人,三本205人。综合上线率达到51.66%,再次取得了总上线率和应届上线率均为xx市第一的好成绩,创我市上线率历史新高,超额完成xx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奋斗目标。我局荣获xx市普通高中xx级教学管理一等奖,xx中学与南轩中学也同时荣获了xx市教学质量一等奖。全市中考a等学生共计895人,占参考人数的33.86%,比去年提高了3.86个百分点,稳居xx市前列。两类高中招生工作也按计划顺利完成。

2、顺利组织全市学科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学科以“有效课堂研究”为中心,举行了优质课竞赛和专题讲座等活动,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开展了xx市初中化学教师技能大比武,优胜者代表xx赴江苏参赛,取得了一等奖、二等奖各一个的好成绩;深化与江苏学校“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双方不断互派干部和教师学习与交流;顺利组织开展了xx年特岗教师的招募工作。

3、教育科研工作取得较大突破。获得中国学前教育学会“xxx”规划课题一等奖。在第xx届xx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取得1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取得xx省第xx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名。参加第xx届xx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评选取得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取得xx市“xxx”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评选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xx市第xx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为推动教育发展,我们坚持每年4月份召开一次全市范围内的教育发展研讨会,今年的主题是“灾后教育教学重建研讨与经验交流”。

四、紧扣教育实际,扎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教育系统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各学校(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做好公开工作。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五好党支部”和“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等岗位争创系列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党支部和党员个人的公开工作。全系统46个党支部、1348名党员已全面完成公开。结合党员公开活动,我们在全市3400余名在职教职工中开展了师德及践行活动,扎实了开展学科竞赛和素质练兵等活动,以此提高教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开展教师职业规划活动。教职工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自身岗位特点,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理想为目标,以丰富和锤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手段为重点,立足岗位实际,制定自己3-5年的成长和发展规划,撰写《职业规划书》,并在学校的指导和督促下付诸实施。

三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继续深入开展“五好四强”、“五带五争”、“千百十”、“四个一”、“七个一”等党建创建活动,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助推教育科学发展的措施,推进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长效化。xx年新发展党员27名,24名预备党员转正,考察确定22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建党89周年之际,隆重举行“七一”庆祝大会,表彰了10个五好基层支部,10个优秀支部书记,101名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市委表彰的优秀党组织2个,优秀党员1名。

四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在“8.13”清平泥石流灾害和“8.19”特大暴雨中,教育系统快速反应,紧急调度,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连续奋战,涌现出了付润章等一批典型。仅用6天时间建成了清平板房学校,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清平学校以及全市所有学校9月1日顺利开学,xx教育经受住了考验。

五、感恩奋进,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系列主题活动,成绩斐然。

以“感恩·奋进”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教育系统师生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三大主题活动,师生踊跃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全市文艺汇演教育系统包揽两个一等奖,五个获奖节目参加了xx市第xx届劳模表彰会汇报演出;全市职工感恩演讲比赛,教育系统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9个,并承办了xx市“铭记党恩、感恩奋进”演讲比赛活动;全市感恩征文比赛,教师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29名,收到全市各学校精选的19学生征文,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中开展“感恩歌曲大家唱活动。组织参加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联合举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经过xx赛区、xx赛区的层层选拔,我市选送的3个节目代表xx地区参加全国比赛。

六、加强资金管理,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严格执行中、省、市关于教育收费的政策规定,巩固教育规范收费,同时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发挥xx教育网站在规范教育收费政策宣传中的作用,使广大家长知晓、明白党和国家的教育收费政策。xx年,全市未出现一例教育乱收费现象。

二是加强专项审计,严格规范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全面推行收费的公示、审计、督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和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教育重建资金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筑牢防治“小金库”的思想道德防线,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广泛收集群众对“小金库”问题的反映、投诉和建议意见。到目前为止,教育系统没有发生违规设立“小金库”的现象。

七、一岗双责,高度重视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

全市各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力度,强化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在民办教育机构安全管理方面,因校舍未达到安全标准,我们吊销了6所民办学校的办学许可证;关闭板房幼儿园5所;暂时停办或作临时过渡3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全面实施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以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继续做好信访工作和维稳工作。在群工局、涉校办、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教育局各科室通力合作,经多方努力,“5.12两周年纪念日”、“全省灾后重建xx现场会”、“涉日维稳”等特殊时段和敏感时期平稳度过,为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秩序。

八、建立多维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我市建立了以政府资助为主导、社会资助为辅助、学校资助为重要补充的多维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一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全市4065名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共计311万元。二是为本市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今年,共有276名大学生与资助中心签订了贷款合同,申请金额达158.815万元。三是对中职贫困学生进行学费、生活费等资助。全年有1252名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共计128.865万元,享受资助比例达到99.7%以上。免学费人数达288人,免学费金额达45.22万元。所有费用都已经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除此之外,还有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利乐拉伐集团、xx省总工会、xx市总工会、xx市团委等社会团体和单位对我市贫困学生设立的各项资助。

第二篇 市教育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9050字

xx年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积极应对宁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按照“发展、提高、统筹、服务”的方针,着力以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加快教育创新步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奋力开拓,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基础教育:按照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从学前3年教育到高中段的15年基础教育的要求,积极抓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幼儿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工作这两个重点。义务教育段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保持在100%和99%以上;采取扩容、扩班挖潜和鼓励民办高中发展及宏观调控等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解决初中毕业生处于高峰期的困难,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超过90%;全市共有22774名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比上年增加1118人,全市在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录取率仍与去年基本持平,达85.6%;另有5286名三校生被高职院校录取。狠抓了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落实,加强幼教管理体制规范管理,健全管理网络;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中心幼儿园,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108%。

高等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从正确处理好我市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质和量关系以及办学条件和最终办学规模的关系,实现由量的扩大向质的提高转变、由条件定发展向稳定学校办学规模的转变的实际出发,在对市属各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全年共安排市属普通高校招生计划20342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本科5800人,增长5.5%;高职13742人,增长5.7%;使在甬高校学生规模达到9万人。安排市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计划8200人,比上年增长29.13%。其中本科(含专升本)1600人,增长23.08%;专科层次计划6600人,增长30.69%;学生数将达到4万人。xx年预计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5%。

中职教育:为保持高中段教育的协调发展,今年我市仍按照职普1:1的比例进行招生,全市有33486名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上半年,通过努力,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慈溪锦堂职业中学、宁波大红鹰职校被破格认定为省一级重点职校,至目前,全市41所独立设置中职学校中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达到25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2所。另外,今年我市还有选择地引进了省内外优秀普通中专学校来宁波招生,让宁波考生有更多去大中城市学习、工作的机会。

成人教育:加大农民培训的力度。市教育局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全市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有152所职成校列入当地政府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8655人,农民工岗位培训179975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1886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职业培训24813人。同时,在全市全力推进职工、农民“双证制”教育, 6月初在东钱湖成人学校召开了全市“双证制”教育现场会。至6月底,全市参加“双证制”教育达6291人。继鄞州、海曙区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后,慈溪市、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象山县又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二)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狠抓了全市高等教育层次的提升。为进一步优化我市高校的布局结构,提升我市高等教育的层次,上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申博、升本、升格”工作的力度。宁波大学通过开展学科建设工程和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并计划于下半年再次申报博士点;通过努力,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已正式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第一次本科招生计划就达到570人,使学院能在一个比较高的本科平台上发展;宁波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我市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多方努力,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上半年已正式筹建并开工建设,并于今年计划招收300名本科生。

2、积极做好基础教育段学校升等级的工作。上半年,由市教育局领导带队到各直属学校及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有关学校调研,进一步掌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底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建设的力度,着力使各学校向上一层次发展。同时,着力集中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中学,到xx年在全市建成15所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2024年达到20所。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引导、指导、帮助一些未列入省等级重点中学的向省等级重点中学发展,未列入示范性学校的向示范性学校方向发展,以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度。

3、突出了抓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提高。上半年,着手建立更加科学化、透明化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在不断完善省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原则,实施了全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狠抓了在甬高校互联及接入中国教科网的工作,推进了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狠抓了教育信息化工程示范镇、市级优秀网站与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东方191网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力度;同时,加大中考、中招制度的改革力度,在基础教育段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录取相结合的机制,在城区及余姚、镇海等地的体育中考中推广了游泳选项测试,实行了中考“两考”分离。

(三)教育资源统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

1、推进了学校现代化建设。上半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摸底调查,进一步推进了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xx年北仑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北仑区有7所学校分别申报了

一、二类标准化学校,均获通过。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通过测算,至xx年年全市将有90%的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需投入资金约35亿余元。

2、加快了高教园区建设。高教园区(南区)公共设施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宁波诺丁汉大学于xx年4月15日举行奠基、开工典礼,正式投入建设。高教园区(北区)的建设也在全面展开。3月份,经专家论证,市高教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并确定了宁波工程学院校区规划方案;市委徐福宁副书记、市政府成岳冲副市长就宁波工程学院的土地征用事项多次召集镇海区、江北区和市有关部门协调。目前,土地征用和拆迁户的过渡房建设正在进一步落实之中。4月21日,中国科学院、浙江省政府、宁波市政府代表在杭州签订了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协议和备忘录,中科院材料研究所正式落户宁波高教园区(北区)。

3、推进了高教资源的共享。为逐步深化高教园区(南区)各高校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上半年继续在园区内5所院校间开展校际选修课活动,每所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各推出两门特色、精品公选课供各校学生互选,共有1972名学生进行了选课。高教园区(南区)的中心绿化带、图书馆和体育馆等公共配套设施于去年年底基本建成后已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了园区与社会的资源共享。另外,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宁波诺丁汉大学签订了共建协议,实现与诺丁汉大学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的网络共享。

(四)教育创新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1、扎实推进成人学校运行机制改革。在有关县(市)、区进行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成校干部实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优化了成教队伍结构。上半年,慈溪崇寿镇成人学校首次向全镇中小学代课教师公开招聘了成教工作者。东钱湖成校也向社会自主招聘了11名工作人员。用人制度改革突破了成人教育“政府配人,学校干事”、“有多少人办多少事“的传统运作模式,开始确立“以事业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办学为动力”新的成人教育发展观。

2、进一步规范了民办教育。认真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落实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一是加强了年检,改进了年检办法。从2月份开始,对全市民办学校进行了年检,共有93家通过年检,1家暂时保留,对8家予以注销的学校在教育网上进行公告;对12所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由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资产审计。二是初步规范了名校办民校的行为。结合《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对全市的名校办民校、国有转制学校等进行了全面排摸,在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方案,推进了此类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检查。目前,全市外来进城农民工子女在我市就读义务教育的人数已达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接纳4.4万人。为保障外来工子女的安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会同消防部门和交警部门对此类学校进行了消防和校车接送等专项检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之进行了重新清理,已有47所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还有15所正在整改之中。

3、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强化了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全市启动了“新课程新德育”工程,加强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劳技中心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了“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建设,在城区将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纳入了初中学生毕业与升学考试;在全市推广了县(市、区)、乡镇(街道)、学校三级道德教育的试点工作经验;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在全市深入实施了体育艺术新课程标准及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举办了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举办了宁波市教育系统第七届艺术节,协同市委宣传部等组织了“百场音乐会”,促进了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4、深入开展了创新实验活动。在全市教育装备部门和学校网站中开展了创办“十大优秀网站”活动,通过活动,积极推进了信息技术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创办“十大创新实验基地”活动,为全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实验平台。

(五)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1、进一步推进了“名师工程”建设。建立了以“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市名师、省特级教师、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为主要内容的五个梯次系列化的培养、评选制度;依据《宁波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制发了《宁波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办法(试行) 》,进一步强化对骨干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并争取进一步提高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待遇。5月下旬,成立了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动效应,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上半年,评定了首批市学科骨干202名,并进行了隆重的表彰。组织了第八届市教坛新秀的评选工作。制定了《宁波市高等学校“甬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实施办法》,招聘一批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高校学科人才。

2、建立了以实行聘用(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新的人事管理机制。加大了用人制度改革力度,按照精简、规范、优化、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中小学的内部机构,会同市人事局印发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在教研室等局直属单位实施了人员聘用(任)制,并规范了考核制度,今年先行推出3个教研员岗位面向社会招聘,逐步在直属单位建立起“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开展了第二次面向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工作,全市共有1423人申报教师资格。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研究贯彻实施《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建立了市、县两级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教育系统内人事代理,逐步建立单位用人的新机制。

3、进一步强化了职评的导向机制。上半年,新制发了中专、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工作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评的导向。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估,强化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测试,增加申报和评审的透明度,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改进了“小中高”、职高专业课高级职务评审的推荐办法,完善对初次定级教师的统一考核制度,并根据专业职务结构比例设置中、高级职务岗位,按照比例要求控制申报数量,对实行职称“评聘分离”的学校,适当放开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的名额限制;同时,对山区、海岛、经济欠发达乡镇学校教师进行政策倾斜和照顾。

4、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继续教育。建立了教师“培训超市”,实行“菜单式培训”,逐步做到按需培训,落实了暑期教师全员培训任务;为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空间,更好地解决教师培训中针对性、实效性问题,上半年建起了宁波市教师教育网,探索教师网上培训新模式;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我市教育国际化,上半年,组织了24名非英语专业学科骨干教师赴美国培训,较好地提高了这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与浙师大合作在宁波教育学院开办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班教学点,探索在职培养新模式。

(六)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1、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会议和全市高中学生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目的,解决一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一月一次党支部书记例会;围绕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转变作风等三方面内容,组织召开直属学校(单位)民主生活会,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建立了市教育局党员信息库系统,对11所高校、43所直属学校(单位)近9000名党员情况进行全面采集、核实及电脑输入,至6月底,党员基本信息维护基本结束;新建了高教园区图书馆党支部,完成了宁波二中等8个党支部(总支)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按新社团的不同情况,帮助、指导、督促新社团组织建立党组织或落实了党建工作联络员;筹建了宁波市教育党建网。

2、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今年市委教育工委工作要点和当前的形势要求,健全了各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理论学习、每季一次专题研讨、每半年一次学习自查、每年一次督查考评,并对全年的教师政治学习作了具体安排;市教育局领导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为各直属学校(单位)领导干部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拓展了“三满意”主题教育活动,根据《____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从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强化宣传、注重实效的要求出发,对创“三满意”活动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改进;开展了“以教师为本,为教师解难”的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拓展“三进”活动内容、深入开展“义教”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以自己的爱心去认真教育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从而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教育,支持教育。

3、狠抓了高校稳定工作。3月份,针对部分高校学生收发“罢餐”短信的情况,市委教育工委高度重视,要求各在甬高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作用,全面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加强了对食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食堂进货渠道、价格、质量、服务的管理,在源头上把好价格关,并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较好地化解了矛盾。针对台湾“3•20”公投有可能影响高校稳定的实际,根据市委领导的要求,早部署、早落实,把工作做在前面,有效地维护了“3•20”前后高校的稳定。另外,对上半年全市高校发生的多起学生出走、跳楼、自杀等意外事件进行了通报,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管理,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学校的稳定。

4、加大了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了教育新闻发布会制度;与《宁波日报》合作,从4月份起至8月份,每月推出一个专版,分专题介绍近几年来宁波教育的政策、创新、发展情况;在宁波电视台《交流》栏目以“中考,今年有些不一样”等为题,就老百姓比较关注的xx年中考与招生等热点问题,与人民群众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开展了新世纪教育创新十件大事评选和首届宣传宁波教育好新闻评选工作。对吴训威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开展了向吴训威同志学习的活动。

5、各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教代会建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了民办学校工会工作和民主管理工作。在全市教师中开展了“我与我的学生”征文活动;春节期间,市女教职委组织全市女教职工开展了“春风行动”——为民工子女学校捐书捐款活动,累计捐赠图书50000册电脑等教学设备300余台,课桌椅xx余套,捐款xx0余元。开通了教师心理热线,聘请了20余位专家担任教师心理咨询员。

(七)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1、深入抓好上级有关教育决策的落实。上半年,进一步抓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加强了对各县(市)、区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情况的检查;同时,组织人员到有关县(市)、区进行了调研,为下半年市政府组织对《决定》、《意见》的贯彻落实进行检查提供了情况和检查重点。强化了教育督导工作,完成了对县(市)区xx年教育工作主要目标考核及拟定了xx年对县(市)区主要考核目标;配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江北区及宁海县的省教育强县进行了评估,指导江东、北仑两区准备迎接省对第二批省教育强县的复查材料工作,督促象山县、奉化市积极做好争创省教育强县的准备工作。同时,配合省教育厅对我市8所高中段学校进行争创省等级重点中学的认定性评估。

2、加强了党风廉政和相关制度的建设。深化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在修订完善责任书内容的基础上,市教育局与直属学校签订了xx年规范办学行为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校校长为规范办学及收费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了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按照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对中小学校长离任责任审计的基础上,上半年对任职在五年以上的市实验小学、教医幼儿园、宁波七中、三江中学等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需要对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服装学院进行了财务审计;对教育学会、成人教育学会进行了财务年度审计。

3、加强了教育法制建设。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组织县(市)区分管民办教育的同志认真学习了《民办教育促法》及其“实施条例”,并共同研讨了当前我市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狠抓了《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贯彻实施。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起草了《宁波教育听证制度》和《宁波市教育局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逐步完善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等工作程序。同时,根据市政府和市审改办的统一部署,在xx年第二次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市教育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清理,起草了机关“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教育局电子政务,努力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着力推进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开展了公务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

(八)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进一步加大

1、加强了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在继续做好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制订了全市高校精品学科、精品专业建设方案,以进一步加大我市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力度。召开了全市高校专业设置研讨会,引导各高校根据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加大紧缺专业的建设力度,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结合。建立了科研配套经费制度,积极鼓励高校申报国家、部、省和市级科研立项,今年在甬高校承接科研项目有1057项,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共4项,上半年纵横向科研经费超过5000余万元;宁波大学承担国家科技部的“高通量多功能新型液分离膜材料及相关制品、组器关键技术”,宁波工程学院承担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的“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配筋腐蚀进程的预埋式无损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等项目,为宁波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推进了中职教育牵手企业活动。市、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共同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状况、用人需求信息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城区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全市中职学校与50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计划。实施了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制度,在企业建立了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同时还选送了8位专业教师到德国接受了专业培训。

(九)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1、加大了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为切实解决社会各界关心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学校收费管理实行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制度,坚持和健全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教育、纠风牵头,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上半年共处理投诉、转办的乱收费投诉件23件。同时,加大了师德建设的力度,在继续深化“三全”、“三让”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强调了教师在五种情况下(学生思想学习进步时、学生成绩下降时、学生做错事时、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学生身心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找学生谈话的“五必谈”制度。强化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对全市大、中、小学校进行了食堂量化分级管理。

2、加大了教育帮扶工作的力度。继续在全市14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和6个片(区)实施“两免一补助”教育扶植政策,对特困生、低收入生活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实施减免优惠政策;并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对特残教育学校中就读的残疾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继续实施“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加强了对西藏自治区比如县的教育支持工作,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新疆班招生计划;做好与贵州对口学校的帮扶结对,落实了20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医院门诊楼建设、10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12万元资金支援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建设;选派了22位教师赴贵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支教,暑假期间组织12位特级教师、名教师赴贵州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讲学。加快了与江西等6省的合作,落实了教育部下达的中西部地区合作办学招生计划,加快了“教育移民”的进度。

3、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在局机关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十八项”制度,提出了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在全机关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市教育服务中心共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建议3288件,接待群众来访165人次。

4、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继续推动和改进“三进”工作,发动全体局机关干部、教职员工深入社区、学生家庭,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了机关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全局机关共计捐款2万余元,并于“七一”前夕,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

第三篇 市教育局2023年党建工作总结 1050字

市教育局党建工作在市委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17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突破重点、难点 ,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1)、XX年,市教育局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首先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推进方式和方法步骤进行了详细安排,并组织发放各类征求意见问卷1000份,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0支,承诺774件,兑现753件,解决问题236个,并通过实地调研、审阅相关材料、参加有关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推动市直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党委确定了“打造坚强堡垒,树立先锋形象,促进教育发展”为活动的主题,要求学校根据争创主题和党组织、党员的实际情况,凝炼活动载体,设计争创形式,继续广泛开展“党性教育”“党员先锋岗”亮牌示范“党员联班”等活动,努力形成科学发展主题突出、活动形式百花齐放、每个学校都见实效的生动局面。

(2)、积极开展七一纪念活动; 为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激励广大党员和师生坚定爱党、信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和市教育局事业取得成就,市教育局党委信心组织了五项“红色主题”“六个一”活动。

(3)、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保证发展党员质量,今年有20余名同志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了大约10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综合治理工作方面,为全力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切实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努力创造稳定和谐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从开学起到XX年七月上旬,在全市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有效消除校园内部安全隐患。大力整治学校幼儿园周边治安秩序,督促落实各项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在创建文明城市之际,为了提高广大师生文明素质,构建“富裕文明和谐xx”市教育局做了安排部署,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组织到位、领导到位、制度到位、经费到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在2024年,党建工作将继续扎实创造争优 活动的深入开展,把创造争优活动作为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并造就高素质党员 、干部队伍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面加强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员队伍建设。

第四篇 常州市教育局一、二季度工作汇报工作总结 1150字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之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

一季度,我们教育局围绕市政府上半年工作目标,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总结,深入调研,确定全局2003年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形成并下发教育局年度工作意见。

二、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指导学校师生寒假生活,组织开学跑面,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秩序的稳定。

三、召开开学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下发教育局下半年主要会议活动、检查评估项目书和干训、师训计划表,规范项目管理。

四、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常州大学城、北郊中学新北校区、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等按序推进,教育招商引资积极拓展。

五、认真展开教育布局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调研论证,初步形成了教育局“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和“2003年中考中招工作意见”。

六、及时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及时调整课改实施策略,为秋学期课改扩面做好准备。

二季度是我们本学期主要的教育教学时段,招生考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着力压减会议活动、规范检查评估,突出重点、确保中心、确保稳定,在此基础上,加快事业发展,稳妥推进教育改革。主要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极稳妥地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今年小升初、中招工作方案;细化操作程序,严密组织中考体育考试、文化考试、单招考试和全国高考,确保万无一失。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常州大学城要按秋学期大学生入驻的目标倒计时推进建设;常州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将竣工交付使用;北郊中学新北校区项目争取破土动工;市二中改造方案完成前期论证。继续拓展教育招商引资渠道,积极组织有关项目参加市城建招商会。

三、出台并实施“常州市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意见”,做好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审等前期准备;开展“双语教学”调研,制订“加快提高教师外语教学水平的办法”。

四、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深入调研论证,适应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需求,积极推进包括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在内的教育结构布局调整。

五、召开市第三届省级实验小学群体研究协进会,促进全市小学课程改革工作;开展《课程实施水平评估细则》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初中课改工作;认真组织高三一模、二模考试,确保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置;组织好首届青少年科技节闭幕式、“育苗杯”田径运动会,开展省市德育先进学校评估等等,扎实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六、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实施情况督查,组织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设计评比,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修订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意见,不断提高全市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

常州市教育局一、二季度工作汇报

第五篇 市教育局的工作总结 15750字

为全面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和省市2024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一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在省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以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科学发展为要求,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细化发展措施,实现了阶段性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市教育的优质均衡、科学和谐发展。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集中整治活动,不断提升机关工作成效

1.深入开展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做好了十八大期间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分赴十二个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了蹲点工作。组织机关干部收听收看了党的十八大会议报告。举办了十八大会议精神专题辅导课,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施意见》,督促全市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增强执行力。全面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班级、进宿舍、进课程、进头脑,在教育系统内掀起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热潮。

2、深化集中整治活动效果。健全领导机构,抓好思想发动,营造宣传氛围。广泛发动群众,认真查摆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加大督查力度,狠抓整治活动实效。加大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管,明确'十个严禁'和'八措施'、'七机制'内容,规范了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行为,解决教师从教不廉等突出问题。加强师德考核,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机关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消除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的衙门作风,提升了机关人员的服务水平,塑造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新形象。行政执法的规范化程度明显改善。

3.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点评和群众评议,市教育局报送的优秀成果获省委教育工委表彰。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争做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模范党员,真正使活动创出先进、争出优秀。抓好了党风廉政工作,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和《清风养性》廉政教材编写工作。

4、加大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一是确定了治理教育乱收费治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专项治理的范围和重点内容、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以及工作要求,治理重点和工作分工,做到了专项治理工作层层分解任务,确保了活动赶得上

进度、掐的准时间、抓得出成效。二是加大的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共收缴乱收费311万元,处分人员52人,其中党政处分25人,净化了教育环境。三是抓好督查督办,多次组织了明察暗访督查组分赴各级各类学校。对查出的问题一一督办并整改到位。四是畅通群众投诉渠道,注重对信访件的调查处理。对上级部门交办的教育乱收费信访件,及时调查处理,做到了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

5.不断提升机关工作效能。深化《工作规程》执行力度,实行岗位监督机制。建立来访接待制度,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开展'下基层,进学校'活动,加强与基层的联系,拓宽与群众交流的渠道,关注教育热点难点等教育民生重大问题,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办理好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在措施的制定,政策制定的调研、大型活动的组织,传达领导指示,反馈各种信息,各部门工作协调和督查落实,做到了快捷和实效,保证了全局上下政令畅通。全年在保障政令顺畅上没有出现重大失误行为。

二、统筹协调,促进各类教育整体发展。

(一)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发展

1.全面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是按要求做好了校舍改建类项目和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管理,召开了全市学前教育推进会,部署学前教育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展学前教育项目设备设施配备工作。二是做好了**县、**县迎接省教育厅督导评估工作。做好幼儿园评估工作,共有3所申报省级示范园评估(**县幼儿园、**县阳光花城幼儿园、**县聪明岛幼儿园)接受省教育厅过程督导。三是加强了学前教育办学管理,开展了'健康、快乐、发展'主题活动;组织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四是组织了三次幼儿园园长和业务骨干培训考察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前教育队伍建设。五是组织了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培训活动,基本完成了学前教育有关信息的采集工作。六是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做好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市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并促成尽快下发。

2.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一是巩固了'两基'成果。督促、指导县(市、区)进一步调整了城乡中小学规划布局,合理设置义务教育学校网点。认真落实'保学控辍'双线承包责任制,努力提高了小学、初中入学率,控制了辍学率。2024年我局获得了国务院表彰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二是推动了均衡发展。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市政府出台的《**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督促各地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进行了多次整改(教学装备类项目4年、校舍改造类项目6年)。启动了2024年度教学装备类项目采购工作。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规划和实施工作。积极落实《江西省普通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城区小学、初中网点继续增加,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义务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充,大班额现象得到新的治理。指导了县、校做好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工作,要求生源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严格控制借读现象;推动了全市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确保了全部接收。三是以民办教育促进均衡教育发展。将万年县民办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向全市推广,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3.全面加强了普通高中管理工作。一是落实全市普通高中会议精神,督促、指导各地、各校加强普通高中工作。二是科学制定了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全市44820名,充分发挥招生计划的调控作用。三是推进了普通高中学籍信息化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2023级普通高中学生学籍建档工作。四是加强了接受省教育厅评估的学校市一中、**县中的指导,三所学校接受了省教育厅的正式评估,反应良好。同时,对去年评为基本合格的**中学进行了指导。五是继续开展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指导学校开展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完成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审核。六是以政府名义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发展的若干意见》草案并征求了广泛意见,起草了《民办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方案》,并准备开始实施。七是高考成绩得以显着提升。2024年**市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37432人,其中:文史类考生15007人、理工类考生22169人、高职222人、少年班34人。比上年减少1326人,同比减少3.42%。占全省13.90%。尽管今年报考人数减少,但全市高考再创佳绩:三本上线人数19939人,上线率52.8%,高出省上线率0.2个百分点,其中:提前批次录取本科考生1721人,一本批次录取2710人,二本批次录取6786人,三本批次录取5970人,高职高专批次录取15034人。全市共录取考生32221人,录取率达86.08%。

4.加快了中小学校校舍改造步伐。一年来共完成校建资金投入6.78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5.6亿元,新(改扩)建、维修校舍面积55.3万平方米,其中新(改扩)建校舍面积46.8万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8.5万平方米,改造危房25.5万平方米,拆除d类危房17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为:一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全面完成。三年来校安工程完成投资11.21亿元,新建校舍87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98.65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严峻形势得到极大缓解。二是学前教育快速推进。改造增设村完小及教学点附属幼儿园873个,新建乡镇幼儿园24个。三是教师周转用房全面推进。**县、万年县、**县及**市已完成教师周转宿舍建设954套。四是农村初中二期顺利实施。一年来完成投资5175万元,新建学生宿舍及食堂等配套校舍4.3万平方米,为1万多名农村初中学生提供了食宿条件。五是薄弱学校稳步达标。2024年薄弱学校完成投资3.2亿元,为67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六是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全面开工建设。2024年批复的**区、**县、**市、**县、**县及开发区教育园区全面开工建设。

5.推进了民生工程。2024年,免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两项民生工程,省政府下达我市补助指标是102万人,实际完成补助指标106.29万人,完成省政府下达指标104.21%;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补助,省政府下达我市补助指标是76500人,实际完成补助指标92024人,完成省政府指标120.29%;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助学金补助,省政府下达我市补助指标是21500人,实际完成补助指标21817人,完成省政府指标的101.47%;中等职业教育资助,省政府下达补助指标是12000人,因省财政补助经费刚下达,正在审核落实中。考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省政府下达我市补助指标是2650人,实际完成2812人,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指标的106.1%

6.全面开展了素质教育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有利时机,开展了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组织读书、征文、演讲、讲座等活动。二是召开了素质教育现场会。开展了'素质教育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组织了'与雷锋同行,树时代新风'系列活动(读好书、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主题演讲);组织了'建设幸福中国'读书活动,参加了省教育厅讲故事、演讲比赛;组织上报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部署'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三是开展了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的评估,共评出15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继续开展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四是加强了班主任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组织了全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和2023-2023学年优秀中小学班主任评选活动,并组队参加全省比赛。五是开展了2023-2023学年度全省、全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六是进一步开展了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了全市法制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组队参加了全省优质课评比活动。七是督促和指导有关县(市、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对所有已建成的活动中心进行了工作检查。落实了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计划,并开展了检查活动。八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了学生体育运动会,开展了全市中小学艺术展演、才艺大赛和艺术教育论文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职业教育发展稳步推进

1.努力抓好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市教育局出台了'划定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中考分数低于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的考生,必须分流到中职学校就读,全市所有公、民办普通高中学校一律不得录取'的政策。为中职学校招生留下了足够的生源空间。2024年全市中职学校招生达16225人,基本完成了省厅下达的计划任务。

2.注重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各项技能竞赛获佳绩。**茶叶学校代表参加江西省全国职业院校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共派出的8名选手荣获扁形茶制作比赛一等奖1人、青茶、红茶制作比赛二等奖各2人、卷曲形茶制作比赛三等奖2人,列全国29支参赛队之首。我市参加全省中职学校第九届技能竞赛节,共获得个人一等奖6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7个,并有22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组织进行了2024年全市职业高中(职业中专)1-2年级学生文化课抽测,均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3.加强示范学校建设,探索中职教育发展新思路。迎接省教育厅对我市**县职业中专学校和**电子工业学校省示范性职业学校评估、复评工作。推荐**市中等专业学校为2024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学校,并已被国家教育部评估认定。召开了全市2024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暨专家报告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全国职业教育知名专家王军伟先生莅临会议指导并作了题为'中等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探索'的精彩讲座。

4.加快中职学校硬软件建设。申报了2024年中央、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9个。8所中职学校进行了申报2024年中职学校省级精品专业。组织安排了我市13所中职学校22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组织安排我市18所中职学校5名校长和60名教师参加省级校长培训和省级'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培训。推荐评选了33名中职学生为省级'三好学生'、13名中职学生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推荐了3名江西省中职学校优秀校长。

5.做好了中职学校发展的帮扶与推进工作。积极做好**茶校整体搬迁指导、服务工作。组成工作组进驻**职院,帮助、指导**职院疏理问题、反思过去,做好整改工作,促进**职校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1.科学推进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1)明确了人才发展职责任务。贯彻落实了全市组织部长暨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细化分解教育人才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协助市人才办做好了'信江英才866工程'、'市政府特出贡献人才'、'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的推荐和评审工作。

(2)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抓好了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工作,加强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了的'江西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推荐工作,开展了'**市教书育人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了'江西省师德师风示范校'的创评活动。制作了《三清师魂》宣传画册,大力宣传了优秀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3)完善了教师补充机制。以幼儿教师培养为重点,做好了全省统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全市统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37名;加强了'特岗计划'的实施与管理,招聘特岗教师940名,指导四个设岗县做好了三年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留任入编工作;落实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录用'免费师范毕业生'56名;继续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落实定向培养计划656名。

(4)服务重点工程进一步做好市直学校教师引进工作。按照《**中学组建方案》和《**市'十二五'期间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学教师编制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做好了**中学等市直学校教师招聘引进工作,市直属高中学校引进硕士研究生38名。

(5)开展了评先表彰活动。做好了'江西省第三届中小学优秀校长'的推荐、考核、公示和材料上报工作;与江西日报社大江网联合开展了'**市十佳中小学校长'的评选表彰工作。

(6)加强了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开展了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试点工作,目前我市有一大批中小学校长通过竞争性选拔走上了工作岗位,同时各地通过考试择优建立了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库;二是各地出台了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管理的相关文件,市教育局落实了市直学校中层干部任前备案制度,**县教育局制定了校长问责处理办法。

2.实施'名师工程'建设

(1)开展了教育人才递进培养工作。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按照'中青年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四个由低到高、依次递进的层次进行培养,形成了互相衔接、梯次上升的教育人才结构。

(2)建立了名师工作室。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解决了名师的部分教科研经费,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等地'名师工程'建设正扎实推进。

(3)做好了'**教育讲师团'的送教下乡等工作。一是及时补充和调整了教育讲师团组成人员;二是确定了今年'送教下乡'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是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等方面内容;三是开展了送教下乡、送培下乡活动。

3.不断提升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贯彻落实了新发布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加强了教师能力建设。一是加强了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指导县(市、区)开展教育部新一轮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申报工作,**县教师进修学校创评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工作受到省考评组的好评并上报教育部审批;二是做好了中小学校长任职和提高培训工作,市、县两级认真办好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三是组织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和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四是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做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工作。

4.稳定了教师队伍

全力做好了春节期间、'两会'期间、'十八大'期间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进行了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身份的核定工作。做好了一系列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的发放、农村教师周转房和食堂建设规划项目等保障教师待遇工作。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首次在中小学教师职务中设置了正高级教师职务,有效地化解了评聘矛盾,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5.做好了教师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

(1)开展了校长培训。全年共选送211名校长(园长)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131名校长参加了省市校长资格培训。完成了'家校合作-中小学校长'暑期培训,400余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培训。

(2)实施'国培计划'。276名、420名骨干教师分别参加了教育部、省厅组织的'国培计划'培训。'国培计划--置换顶岗'项目县共选派了38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赴江西师大参加为期3个月的集中培训。225名中小学教师、1300名幼儿教师和400名'特岗教师'分别参加了省级'国培计划'培训。

(3)实施了远程培训。共有52639名小学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其中参加上网学习的教师达38977人,占参训教师的65%。采取过渡方式学习的13662人。2024年全市共培训各类教师达7万人次,培训形式更加灵活,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为突出。

(4)教师才艺比赛获佳绩。选送4个节目参加'园丁之光'全省中小学教师才艺选拔赛,其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2个一等奖节目参加了2024年全省庆祝教师节文艺晚会。

(四)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校园平安、师生安全。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年初市教育局就学校安稳工作对局机关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职能科室进行了责任分工,与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签订了2024年至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学校综治工作责任书。签订了十八大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安保信访维稳工作责任书,明确教育局党政一把手、主管领导和其他领导工作职责,实行'一岗双责'。同时,各中小学、幼儿园也明确了校(园)级、环节干部和教职工的责任,将学校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了细化、分解和落实,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2.以人为本,积极预防,确保教育系统安定

狠抓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组织了全市102万中小学参加全省优德杯安全知识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消防、等专题安全教育活动,举办了多样式宣传活动、比赛和满意度工作调查。狠抓日常管理。加强门卫管理,健全完善了治安巡逻和昼夜值班制度,实行外来人员盘查登记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做到有领导带岗、教师值班,保证24小时有人。坚持了班级点名制度、学生请假制度,实施安全事故即报制度。完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安全工作考核奖励制度,强化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日常自查整改制度,形成了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的良好局面。狠抓预案演练。各学校先后建立健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多种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治理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市教育局组织的综治工作明查暗访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就有16次之多,检查学校近千余所,下发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抄告单11件,编写集中整治工作简报8期。各县(市、区)下发的安全隐患整改通报23件,涉及216所学校。

3.突出重点,整建并重,全力创建平安校园

始终把排查矛盾纠纷、信访热点、学校安全作为保持教育系统稳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今年受理上级有关部门批转和群众来信来访521件,163人次,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各类信访上访问题都及时处理。特别是多次妥善处理好民办代课教师赴省上访的维稳等问题。为全市的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加大平安校园示范校创建。创建平安校园与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相结合;环境整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校内创建与周边环境整治相结合;平安校园建设与做好学校稳定工作相结合;集中建设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并以今年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首批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的评选工作为契机,认真开展自查,使平安校园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共享平安校园创建的浓厚氛围。今年我市有41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省级平安校园示范校。

四、协调各项工作,助推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1.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迎评工作扎实有效。全面启动了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组织了有关单位到**市、**市考察,召开了动员大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进行了一系列宣传,编写了一系列材料,落实市语委办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新的办公、测试场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档案材料,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2月,接受了省政府、省语委的正式评估,迎评工作受到充分肯定,为顺利通过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

2.督导工作保障有力。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室2024年工作要求,指导好**、**、**等三县政府认真做好接受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通过过程督导和组织市督学对三县政府接受省政府综合督导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市级复查。今年5月迎接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三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并顺利通过。通过督导评估,对督促县级人民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三县各类教育事业整体取得进步。

加强了督学队伍的建设。对市督学进行了换届,新聘了四十二位督学和九位特约督学。新一届督学队伍的加强,为确保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招考工作出新出色。高校招考以'三零二心'的工作目标,坚持了'四严四不松',落实了'五不'原则,践行了'四句话',让市、县两级招考办工作人员眼里有方向、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通过免费印发了《考试指南》、畅通'高考直通车'、送考下县进校、举办'诚信立考'教育活动,加强高考政策宣传,端正考风考纪等工作,给予了考生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考务的规则公平,招考办被评为全省招考先进单位。中等学校招考通过政策宣传,免费印制《公开信》和《考试指南》,举办中招现场咨询会,扩大均衡招生计划比例,简化中考时间和考试形式,改革普通高中录取办法,进一步端正了考风考纪,提高了中招工作的效率和公信度。

4.发挥教研专业引领作用。通过调研视导、教学视导、送教活动、打造名师队伍和引导成果物化,加强了专业引领,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配合省里开展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征文评选活动,7论文参评,获国家三等奖(全省,设区市仅**市有),省级奖1(全省6),占全省的15.9%,市级奖5;配合省里开展了'第二届新课改校长课程领导力'征文评选活动,12论文参评,遴选2优秀作品送省参评(尚未公布结果);配合省里组织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优秀教案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活动,遴选优秀教案50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10个送省参评(尚未公布结果);开展了课例、课件、教学用具评选活动,98(件)参评,较去年增加11(件)。根据江西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精神,我们组织对十二个县市区的教研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通过督查,促进了各县市区教研工作上台阶。

5.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得到均衡发展。制定了全市'义教薄弱'教学设备类项目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了全市'2024年薄改'教学设备类项目采购工作,全市总计实施项目采购资金达10268万元。做好了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统筹和管理使用工作,有9个县实行了统筹公用经费比例10%、3个县统筹比例达到了15%,全市全年应统筹经费4500余万元,已统筹到位并投入项目建设使用资金3900余万元。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建设督查工作,有10所学校接受了全省专项督导检查。组织开展了'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全年又有30所学校立项了省级研究课题,有10所学校参加了全省中期评估。组织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机器人、英语听力、普通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设计和综合实践活动竞赛和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教育技术装备资源应用优质课评选、'班班通'应用赛课、说课活动等八项竞赛评比活动,共荣获了全国和全省奖项257个,其中获全省一等奖41个、二等奖80个、三等奖133个,获全国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组织了全市28441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全员再培训,通过网络培训考核,合格人数达22850人。组织申报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和'江西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县被教育部确立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市一小被确立为'江西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

5.强化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创建教工之家,提升职业素养。强化各级各类学校教代会的规范有序召开和校务公开的实效。教育工会连续三年组织县教育工会主席和直属学校工会主席进行循环交叉督促检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制度建设。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创建教工之家。建立了教师健康体检制度和教职工互助金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积极开展创建教工之家活动。开展争先创优、技能竞赛活动,提升职业素质。今年教师节,又评选出222名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提请市委、市政府表彰,并在媒体上开展优秀教师事迹宣传活动。举办了我市首届班主任技能竞赛,邀请了知名专家作师德报告,激发了广大教师图强思进,奋发向上的内驱力,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职业素养。

6.信息宣传工作成效显着。一是以《**教育》作为我市教育宣传主阵地,传播教育政策资讯、交流校长工作经验,介绍教师崇教尚学心得,展示自我风采。今年共采编10期,取得了较好宣传实效。二是通过新闻媒介积极宣传教育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一年来,我们与江西日报、中国教育报、**电视台、**日报、江西教育等媒介合作,有力地宣传了我市教育。三是通过**教育网和政府教育网开展政务信息公开,让社会了解教育动向,掌握教育政策,理解并支持教育(获全市电子政务先进单位)。四是认真编制《**年鉴(教育)》,全面系统地宣传上一年的工作成效(获《**年鉴》先进单位)。

7.大中专学生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到位,学生

勤工俭学工作有序开展。继续配合做好'三支一扶'工作。2024年全市共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378名。举办了'支教'大学生志愿者岗前培训班,培训支教大学生志愿者130余名。接收2024年毕业生档案约9000余份,办理提前调档近700份,办理毕业生报到、改派6000余份。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得到加强。我市现有162所农村学校建立了劳动实践场所,共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13万9千余人次。加强了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今年,我市校(园)方责任保险继续保持公立学校参保率100%;各类民办学校积极主动要求参保的良好态势,参保率达85%以上。

五、2024年重点工作

(一)抓好贯彻落实工作。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切实实施好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开好202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

(二)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深入贯彻实施《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继续开展《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学习宣传活动,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继续推动《**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开展督查工作。指导各地审慎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

2.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安排,明年指导好**市、万年县政府接受省政府对县市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

3.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督促各地集中财力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努力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尽快达标。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与校建办、电教馆一起开展督查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4.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格执行小学、初中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办好每一所学校;严格执行班额标准,建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生源分配、直接调控辖区学校班级数和班额的制度,继续促使大班额数下降;严格控制借读人数;进一步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确保全部接收。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不得进行入学考试或变相入学考试。

5.继续组织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督促落实帮扶方案,及时总结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扩大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范围,进一步提高受援方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继续开展城区扩充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改革试点工作,实现城区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全覆盖。

6.抓好特殊教育。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督促、指导**、**、**、**、**、**、**等县办好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关学校要做好三类残疾少儿随班就读工作,着力提高农村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协同残联部门开展爱心助残活动。

7.做好教育民生工程有关工作。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做好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工作。同时,做好普通高中学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政府助学金、中职助学金和高考入学贫困生资助金发放工作。继续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和回收工作。

(三)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1.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促、指导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尤其要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落实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项目、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等。

2.督促各地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落实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精神以及省教育厅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全市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

3.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提高保教质量。继续开展示范幼儿园评估工作,做好省级示范园复评工作,评估3-4所市级示范园。开展以结对帮扶、教学观摩、跟班培训等不同形式,切实发挥省级示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

(四)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

1.继续抓好全市高中工作会议落实工作。督促县(市、区)出台相关政策,按照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要求,稳步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1%,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统筹管理普通高中,推进学校总数进一步减少、校均人数进一步增加。

2.开展普通高中评估。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省级综合评估、市级教学评估、校级自我评估的科学评估体系。指导和督促普通高中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实力,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做好特色项目试验工作。加强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

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改进教学管理,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内涵发展。加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启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维护学生利益。

(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充分利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有利时机,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组织读书、征文、演讲、讲座等活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咨询师作用,新建一批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评选一批达标心理咨询室。

2.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督促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强化依法依规办学意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加强学校设立、撤并的审批管理。继续治理违规补课现象,规范收费行为,继续严肃招生纪律,严禁违规招生,严格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

3.继续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继续指导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开展亲情热线,组织定期研究,实施结对帮扶、家校联系,进行激励表彰,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4.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进一步开展安全教育,适时组织安全教育专题活动,重点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游泳溺水、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等。组织一次中小学安全教育课评比活动。

5.积极开展综合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启动市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建设,指导和督促**区、万年县、**县、**县、**市、**县、**县校外活动中心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指导和督促**县、**县、**县加快建设步伐。组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新建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开展劳动教育。

(六)切实加强教研、教改水平。

以促进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为主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加强专业引领和教学教研水平。

(七)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1.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二期规划。努力完成中小学校舍重建面积40万平方米,改造b、c级危房2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新建教师周转宿舍600套。全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工程。新建乡镇幼儿园20个。进一步完善农村初中食宿条件。为28所农村初中改善食宿条件。

2.加快推进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12个县(市、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城区教育资源明显增加,'大班额及择校'问题大大缓解。

3.基本完成**市青少年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

(八)加快推进职业教育

1.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的建设。全市每一个中职学校都要确立1-2个和社会急需、就业形势好、与我市主导产业相衔接、与工业园区企业相对接的骨干专业、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并且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造并形成各自学校的品牌。

2.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我市工业园区企业的对接。要与市内经济开发区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每所学校要与2-3家企业建立相对稳固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定点实习以及推荐毕业生到园区企业就业的关系,并积极建立校企交流,形成提前谋划,优势互补,良好合作的基础。

3.加强自身条件建设。加强中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中职学校的办学行为。积极选派中职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切实提升职业学校实践实训课质量提供师资保障。加大宣传和政策扶持力度,实行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努力改善我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

4.加大招生力度。2024年努力完成全市中职招生1.8万人的目标任务。

(九)优化发展民办教育

1.创设民办教育良好发展环境。制定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清理整顿办学环境。大力宣传和展示优秀民办学校的办学事迹和办学成果。

2.大力推进民办基础教育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方案,做好2-3个县试点工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外地民办基础教育管理改革成功经验,启发与指导我市民办基础教育管理改革工作。

3.着力打造优质品牌民办教育。大力引导民办学校加大投入,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强民办学校内涵建设,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加快推进优质品牌民办学校建设,着力打造优质品牌民办教育。召开优质民办学校建设现场会。

4.加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培训,提高举办者管理素质。加大对民办学校财务、资产管理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学费和政府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和审计。切实做好对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依法办学情况的年度检查。

5、加强对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2024年,尤其要做好对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定贯彻落实《**市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以及民办幼儿园准办标准和审批办法。

(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制作好《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校长风采》大型画册,进一步做好《三清师魂》宣传活动。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认真抓好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工作;开展'**市十佳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2、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做好中小学教师编制新一轮核编工作,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考虑农村教学点的现状、村完小小班额的实际、农村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的需要、学校保安人员的配备等因素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二是根据国家出台的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三是按照《**市'十二五'期间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解决好高中教师编制问题。

3、抓好新教师补充工作。一是及时补充新高中教师,尤其是做好**中学等市直学校的教师招聘补充工作;二是进一步实施'特岗计划';三是继续抓好'定向培养'工作;四是做好全省统一招聘中小学教师工作。

4、加强名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教育人才递进培养工作。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按照'中青年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四个由低到高、依次递进的层次进行培养,形成互相衔接、梯次上升的教育人才结构,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建立名师工作室,解决好名师的教科研经费,加大'教育讲师团'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的力度,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学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

5、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抓好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和不足,提出完善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抓好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县)。

6、保障和提高教师待遇,维护教师队伍稳定。一是加强督查,督促各地抓好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的分配工作;二是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的发放工作;三是逐步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和食堂建设规划项目,(www.1566.cn)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是落实省政府有关政策,妥善解决离岗退养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

7、强化师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工作,配合省教育厅实施好国培计划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全面推进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8、加强教育干部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干部队伍,举办一期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班,做好教育讲师团送教(送培)下乡(下校)工作。

(十一)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1.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重要时节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等敏感时节以及节假日等为重点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维护师生切身利益,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切实加强校园管理,有效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和治安刑事案件。

2.进一步完善预防处置机制,健全舆情收集研判机制,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和健全学校应急管理机制,深化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模式创新

3.大力推进'三个平台'(江西省学校安全隐患台账管理平台、江西省校内上网场所监控平台和江西省教育厅信访工作平台)建设,深化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手段创新。

4.继续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和平安校园创建,深化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内容创新。

第六篇 2002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6500字

2002年,是全面实施常州教育“十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创建学习型系统为抓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以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为根本,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全面完成了2002年工作目标,为实施“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2002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2002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2000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国家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1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2002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x”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002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

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共对2300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开展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校捐款近2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 成立“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对薄弱学校教师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目前,从帮困办、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成立了“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每周三组织机关干部英语培训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举办全市青年教师师表形象大赛。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深入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6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00多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暑期外教英语培训班,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截止年底,教师合格学历普高达89.71%,职中74.37%,初中95.58%(其中本科39.26%),小学98.86%(其中大专57.19%),幼儿园94.81%(其中大专35.48%),组织百余名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订《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近1.2万名在职教师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五大类近3000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启动2002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代理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首届职业学校(院)专业和实训教师五大专业技术比赛,全市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评优课比赛、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全省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名,28节优质课制作成录相选送我国西北地区。

五、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组织教职工“四五”普法考试和学生征文竞赛,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61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试行)”,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民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和清房工作;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成立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2002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设立局长接待日,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召开机关中层干部工作研讨会、非校事业单位负责人研讨会、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继续清理审批事项,精简会议文件,认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改善,受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

2002年,我局共荣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支持儿童”活动组织奖、全国职教先进集体、全国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妇女儿童事业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希望工程”贡献奖、江苏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殊荣。

2002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第七篇 2023年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5700字

xx年是“xx”收官之年,全市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1123”思路,紧密围绕“深化、攻坚、形象”三个年度主题,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在课堂质量评价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教学全程质量评价,探索构建了高效课堂模式,加强了考试评价研究,加强了课堂管理,完善了监控体系,提升了干部的指导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率先提出德育“八大领域”理论的基础上,完成构建德育基本框架,学科德育、校园文化和全员德育三大领域的实施实现重点突破。在创造性的提出体育工作“六大目标任务”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落实“六大目标任务”的方法和途径,结合“每天锻炼一小时”和“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

二是以校舍抗震加固为重点,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攻坚的年度任务。

xx年,我市标准化建设和抗震加固工作创造性的实现了有效整合、一体同步,按时在年底前全部竣工验收,为xx年全面实现办学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市教委成立9年来,我市教育标准化建设完成规模居在全市前列,教育发展性投入累计25亿元,新建和改造学校310所(次),建筑面积近230万平方米,接近xx年前全市学校建筑面积总和的三倍(市教委成立时,全市学校建筑面积85.2万平方米),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是以加强管理为抓手,优化了教育整体形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发和建设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学生课业负担得到切实减轻;规范教育收费,全年无违规现象。大力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人防、物防、技防网络构建完成,学校保安、安保器械和视频监控全部落实到位,学生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坚持开展“双争”活动,典型引路,带动全市教育系统师德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良好形象被广泛认可,社会各界对我市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8.15%,继续保持高位水准。

过去的一年,全市教育系统万名干部教职工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奋勇争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改革,使教育事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均取得了喜人成绩,具体表现在:

一、“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

按照中央、市委和市委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讲党性,做表率,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坚持一手抓活动、一手抓建设,各单位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入手,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弘扬敬业奉献精神,营造出浓烈的“争创”氛围。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x教育发展相结合,以发展成果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带动了全系统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向上的斗志,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得到有效发挥。

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

教学全程评价得到深化。以课程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在课堂质量评价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教师教学全程质量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课堂教学、教学业绩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形成了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和评价的工作体系,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考试评价研究工作深入推进。规范考试管理,制定实施《大型考试考务管理流程》。初步建立了全市考试质量分析系统,推进试用考试质量分析平台与无纸化“网络阅卷”,从命题质量、教学效果、学生成就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标志着考试评价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中高考成绩稳居远郊市县前列。xx年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的首届高考,我市高考升学率达到91.34%,连续七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已经位居全市郊市前列。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3.41%,比xx年提高12.74%。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8.75%,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德育“八大领域”框架构建完成。在深入挖掘和总结

全市各基地校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落实德育“八大领域”基本框架的构建,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各学校着力落实学科德育、校园文化、全员德育等关键领域,实现了重点突破。张坊中心校被教育部、全国妇联评选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成为我市中小学特色办学的典型代表。

校外教育成绩喜人。扎实推动社会大课堂和科技艺术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市内外资源,组织2.5万名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科技艺术教育方面,共获市级一等奖23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61个,全市七百余名中学生成为特长生,总数接近xx年的两倍。

体育卫生工作成绩突出。着力落实了学校体育“六大目标任务”,选择18所学校作试点,为深入落实“六大目标任务”提供借鉴。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共评出优秀课70节,实验中学周辛老师《背越式跳高》一课获得市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被收录进全国第四届体育教学观摩展示大会交流材料。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在市级比赛中年度收获最丰富,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5个,其中,参加第48届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203、综合排名第六的历史最好成绩。重点加强食堂管理和疾病防治,学校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x中学等6所学校获得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称号。

三、学前教育再上新台阶

全市幼儿园扩班35个,新建岳各庄中心园、周口店镇西庄分园等6所幼儿园,比计划多建1所。共增加学位1600个,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4.75%,位居郊市县前列,基本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稳步推进级类晋升,佛子庄、阎村等5所中心园晋升为一级二类园,原子能院幼儿园成为厂矿园中第一所一级一类园,双语碧波幼儿园成为民办园中第一所一级园。截至目前,全市两所直属幼儿园是市级示范园,27所乡镇中心园中有25所幼儿园已达到市颁合格园标准,一级标准以上幼儿园16所,学前教育管理水平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四、职成教育健康、迅速发展

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招生工作成效显著,x职业学校和x二职完成招生1114人。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与北汽福田、爱丽丝幼儿园等签署了合作协议,与长安汽车、北京西南物流园市等达成了合作意向。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在继续加大工民建、汽修、幼教3个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二职高的印刷专业和x职业学校的物流专业,并完成了物流、财会、幼教等实训基地建设。

成人学校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乡镇成人学校管理规程汇编》,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学校管理逐步向规范化迈进。韩村河镇社市成人职业学校成为我市第17所市级示范性学校,市级示范校的数量和规模居全市之首。打造了23所市级重点村校,12个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获得市级奖励。完成各类成人培训15万人次。

学习型x建设稳步推进。出台了《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实施细则》,启动了学习型社市建设。举行了第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市11万人次参加。

五、两支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教师专业化发展确立了新格局。召开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见》,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主体,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两翼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共评选市级骨干712人;市级骨干12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7人。骨干教师数量比十年前翻了两番,为全市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校际结对帮扶和支教工作有序开展。积极争取市市优势教育资源对我市部分农村校校开展帮扶,共有32所学校与市市优势学校形成“手拉手”关系。选派骨干教师37名到农村16所学校支教,为提升了农村地市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师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依托“绿色耕耘”,完成 245名骨干教师和40名高中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完成第四期、第五期12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培训工作。开展80名教研组长、137名新任教师和252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完成初中教师104人脱产培训。22名小学英语师资专科班顺利毕业,213名英语教师参加国际英语教师职业资格培训,30名小学英语教师赴加拿大培训,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

人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对教师流动进行了疏导、规范。全年补充新教师219人,分流中小学教师68人,新评职称390人,认定教师资格552人。

师德建设得到加强。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树新时期形象、展教师风采”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征文、演讲和文艺演出活动,带动了全系统教师形象建设的普遍提升,隗金枝等4人获得市级劳动模范称号。加强师德考核和机制建设,制定了教职工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为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合理调整校级干部,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强化了素质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和综合培训,提高了干部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指挥能力;加强管理,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干部管理机制和氛围。

六、标准化建设攻坚取得新突破

我们将抗震加固和标准化建设统筹考虑、捆绑实施,抗震加固的同时实施标准化建设,使校舍达到市颁办学条件标准。捆绑实施后两项工程共投入资金13.5亿元,比分别实施的预算资金总额节约了4.09亿元。

xx年是抗震加固任务是最重的一年,任务量是三年总量的一半,涉及30所学校的50栋建筑,共计10.3万平方米已全部如期竣工。校舍翻扩建项目已经完成了立项审批及财政评审工作。

完成了长沟中学、交道中学基本建设工程,岳各庄中学、龙门台小学等5所学校已经开工建设。

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完成年初计划。经过前期调研,完成了土地划拨和工程设计方案,正在进行概算、招投标。

改善了学校医疗卫生环境,为学校新建医务室72个并配备医疗设备;为79所中小学建设洗手池及消毒设施,全部工程提前一个月竣工验收。

七、统筹兼顾,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加强了校园安全工作。加强技防,为203所学校、幼儿园安装探头1500个,建设监控平台,并与市公安分局联网。加强物防,为各类学校、幼儿园共配备警棍、防割手套406套,警用喷雾器和钢叉203套。加强人防,配备专业保安406名。加强安全教育、检查、评价和岗位责任制度建设,为提高学校安全保卫水平,维护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教育系统全年无安全事故,堪称“平安之年”。

深化了依法治教。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并完善“一意见四制度”,即《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教工作的意见》与《重大事项依法决策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信访、申诉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完成了新一轮规范性文件清理,共清理文件289件。坚持依法行政两手抓,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管理,依法组织教师资格认证、审批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学生法制教育全覆盖,严格依法行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例为零。

完成了发展规划。完成本年度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撤并学校3所;依法取缔了商农子弟学校和北京中警安全防范技术培训中心;完成各项统计工作,连续第六次被评为市级教育统计一等奖。

发挥了督导评价导向作用。按计划完成169个单位年度综合督导评价工作,同时,完成了19所小学规范化建设的督导验收,积极引导各类学校健康、规范发展。

落实了老干部工作。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教师4600余人次,组织开展了趣味运动会等大中小型活动,并对关工委和老教协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合理调整。

扩大了对外开放。围绕我市“三化两市”布局,与西城市教委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整体引进北京小学、北京第四幼儿园等优质资源。与加拿大皇家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通过干部教师培训等形式,促进我市教育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维护了弱势群体利益。完善特殊教育工作,制发了《关于规范特殊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管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了特殊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和送教上门工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共投入资金2833万元,全市受益学生5万余人。

语言文字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完成普通话测试xx余人次。

总的来看,全市教育工作多项指标已经跃居全市郊市前列:一是终身教育体系在全市率先建立健全,形成了覆盖幼小中职成各个学段的大教育格局。二是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学前三年适龄儿童入园率从xx年底的31%提高到目前的94.75%,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全部维持在99.9%,高考升学率上升到xx年的91.34%,。三是成人教育位居全市前列,示范校数量和年度成人培训规模均居全市前列;社市教育荣获全国先进市县称号。四是学前教育影响力逐步扩大,继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后,9月份,我市在市政府学前教育专题会做典型发言,同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莫斯科“世界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大会上展示,引起了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和认同。目前,作为全国学前教育先进候选市县正在接受教育部评选。

八、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认可

人民群众满意度保持高位水准。在社会评价中,抽测各类学校(幼儿园)班级总数415个,抽测总人数12895名,回收问卷总数12748张,总参评率为98.86%,各类学校的社会总满意度为98.15%。

市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市领导刘伟、史全富、王智慧、梁顺、刘顺林等在市教委视察和调研时,均给予市教委高度评价,特别是市委书记刘伟对市教委几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思路清晰,二是措施得力,三是作风扎实,四是效果显著。

一年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我们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取得成绩有诸多原因,主要是得益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全市人民的鼎力支持,万名干部教师众志成城,形成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得益于 “1123”思路的引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中实现突破,创新中寻求发展,探索并遵循教育规律,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确保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得益于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围绕年度主题强力深化改革、集中攻坚、再树形象,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持了整个教育工作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123”思路落实还不够深入,队伍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还存在差距,学前教育与职成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教育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所有这些,均须密切关注并着力解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和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以服务“三化两市”建设为目标,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和优秀的业绩迎接建党90周年,推动x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八篇 xx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6300字

xx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xx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xx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xx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国家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1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

,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xx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x”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xx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

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共对2300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开展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校捐款近2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 成立“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对薄弱学校教师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目前,从帮困办、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成立了“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每周三组织机关干部英语培训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举办全市青年教师师表形象大赛。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深入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6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00多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暑期外教英语培训班,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截止年底,教师合格学历普高达89.71%,职中74.37%,初中95.58%(其中本科39.26%),小学98.86%(其中大专57.19%),幼儿园94.81%(其中大专35.48%),组织百余名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

;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订《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近1.2万名在职教师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五大类近3000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启动xx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代理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首届职业学校(院)专业和实训教师五大专业技术比赛,全市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评优课比赛、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全省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名,28节优质课制作成录相选送我国西北地区。

五、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组织教职工“四五”普法考试和学生征文竞赛,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61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试行)”,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民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和清房工作;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成立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xx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设立局长接待日,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召开机关中层干部工作研讨会、非校事业单位负责人研讨会、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继续清理审批事项,精简会议文件,认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改善,受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

xx年,我局共荣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支持儿童”活动组织奖、全国职教先进集体、全国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妇女儿童事业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希望工程”贡献奖、江苏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殊荣。

第九篇 **市教育局德育工作总结 2700字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德育工作,我市教育局把创德育工作特色作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两大重点工作之一,一年来,我们认真进行调研、探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本年度德育方面工作总结如下:

一、树立本土师德标兵,强化全员育人机制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是否富有成效,能否完成新时期下的育人任务,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为了推进德育队伍建设,我市明确要求全体教师“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学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首先,我市《**教育》以“板样在身边”为题,强力推出部分德育工作优秀校长、班主任、政务教务主任和教师,在全市教育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高潮,学习他们热爱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顾全大局、甘为人梯的高尚品质。

其次,建章立制,实施班主任工作等级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优秀班主任、合格班主任、见习班主任。每学期对各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其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挂钩。

第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构建德育网络。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联系学校、家体、社会,促进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桥梁;是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我市大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今年新增家长学校78所,覆盖了全市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有了牌子、教室、活动安排;建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建立了家长学校活动档案。进一步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组织家长读一本书,给家长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举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开展一次亲子活动。

二、创特色校园文化、育新人润物无声

为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今年年初我市提出了“日常工作有规律,特色活动成系统,人有我精求规范,人无我有创品牌”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鼓励各校在搞好德育常规的基础上,创立本校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市各学校积极行动,因校制宜的开展了特色创建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形成德育特色、教育服务“三农”特色、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体卫特色、艺术特色、教育科研特色、学习型校园特色等校园文化。

一年来,我们一是抓规范——培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求各学校要抓《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总结推广示范校**中学、**完孝**完孝**学校的经验,把《规范》细化为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学生一日常规,包括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起床、用餐、就寝等家庭规范,上学、放学、行路途中的交通规范。推广**中学、**完小等学校的经验,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仪表仪容检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每学期要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检查;通过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规范学生的穿戴,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新生报到注册后要组织学习《学生手册》,遵守《学生手册》的教育活动。总之,在“抓规范”的落实过程中,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是抓活动——创设德育情景。今年九月是“全国第二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德育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校建立专项活动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作为改革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备查。要求德育活动方案、总结上报到我局基教股。市立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的服务,受到组委会及各县(区)代表团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为我市在本届运动会创造组织工作一流、服务水平一流、运动水平一流作出了贡献。

全市六月、九月举行了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新诗歌学习诵读和演唱活动。评选出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作品326件。

举行国旗下的讲话专题演讲材料评选活动,如:《把握每一天》、《成功始于足下》、《每天进步一点点》、《冲刺》、《你努力了吗》、《青春永不言败》、《生命就是时间的积累》、《尊人者自尊》、《学会关爱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等,通过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化为了学生现实的具体行动——勤奋努力,提高素质,报效祖国。

三是抓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我市的**、**、**、**、**、市*中等校,充分利用当地德育资源,开发出德育校本课程,如**的《炎帝与狗脑贡茶文化》,**的《知家乡、爱家乡》等,形成了特色,做出了成效。

三、创“星级平安和谐校园”、重抓学校德育工作有实效

为了贯彻____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响应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时,通过行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帮助我市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完成“巩固一项成果,争创两大特色,抓好五项工作”、使全市教育形成特色、工作绩效均得到可持续提高;促进教育与学校,社会、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在全市形成开放的教育,积极参与的教育,家庭、学校主动沟通的氛围,增强教育的凝聚力。我们开展了“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的考评内容为:1、**市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细则;2、**市中小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考核细则;3、**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考核细则。三项共300分。考核评价结果:1)得分在280以上分者为五星级;2)得分在260分以上者,为四星级;3)得分在240分以上者,为三星级;给学校授予《安全和谐文明星级学校》牌匾并给予通报表彰;考核结果将作为上述部门学校行政领导工作绩效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平安和谐校园”考评方案把德育工作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确定了德育管理、德育活动、德育效果等德育一级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有相应的二级指标和具体内容与要求,同时,在学科教育、体育工作、卫生工作、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德育要求。从指标权重看,教育局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有关德育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30%、29%、55%,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变化,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扩大。我们将不断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在来年把德育工作做的更好。

第十篇 2023年市教育局年度总结 5450字

****年,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教育局年度总体工作安排,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巩固、发展、调整、提高”的原则,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突出重点,克服困难,使各项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为全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扎实基础。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顺利、稳妥地实施了两项改革工作。

一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自去年x月6日,全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们立即开始筹备我市的改革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改革工作,钱市长带队专程到齐齐哈尔学习借鉴成功的作法和经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我市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根据全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精神,我们先后同市人事局制定了我市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小学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人员分流工作实施办法等5个改革文件,为此次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先竞聘后分流”的原则,既要防止骨干教师流失,影响教学质量,又要避免出现大面积空岗,增加财政负担。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执行省定政策的同时,我们会同市人事局并报请市政府同意,制定了灵活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办理退休、退养、病退、待岗等手续。整个改革包括校长聘任和教师聘用(双聘)两部分,有30人通过竞聘走上校长和副校长岗位,竞聘后分流1284人,改革(双聘)工作已于xx年3月1日全部结束,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尝试工作。通过这次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在中小学初步形成了优胜劣汰、奋勇争先的激励竞争机制,为广大教师初步搭建起了展示才能的空间。

二是实行了普通高中招生办法改革试点实验。在长时间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鹤岗市教育局高中招生办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方案》重点加强了对学校和学生评价过程的考察,在对学校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将高中招生指标配额到校,根据学校的综合办学情况确定配额指标,学校根据学生综合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改变了传统的按学生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的办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重点帮助问题严重、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上半年,先后为育英小学、欣虹小学、四中、七中、十六中、第一幼儿园等17所学校的厕所、屋面防水、围墙、下水、锅炉等22个项目进行了维修,共计投入资金92.3万元,使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促进了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是强化学校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我们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先后对市属58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经费使用、收费管理、统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以及设施使用维护、文秘政务、档案、办公自动化建设、安全稳定等工作。通过此次专项检查,使市教育局全面了解了各中小学目前的实际状况,提高了资金投入方向的准确性和资金使用效益。这次检查之后,我们将通过“以奖代拨”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大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大幅度改善办学条件。

三是科学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在xx年基础上,上半年已经做好了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将西山小学和六中合并,在六中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兴山三校和十四中合并,在十四中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将新井小学和新一二校合并,在新一二校办学;将育英小学和大陆小学合并,在大陆小学办学。学校布局调整后,将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有利于学校均衡发展。

四是加强督导评估,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上半年,由市教育督导室牵头,按照评估标准对市属申报一、二类学校的43所中小学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类评估,有8所学校通过一类学校标准、31所学校达到二类学校标准;对申报特色学校的中小学进行了评估认定,育民小学、十五中等八所学校分别被认定为 市级特色学校。

(三)组织实施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严把教师“入口”关。

对非师范类申报人员进行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考试。受理报名对象1264人次。5月份,进行了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测评,258人参加了面试考察和试讲,253人通过,通过率为95%。

(四)加大了职成教育发展与专业设置整合工作力度。

根据《鹤岗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我们充分抓住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加大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力度,实施了“兴农、富农”计划,有效地为“三农”服务,开展了建筑、家政、旅游、餐饮、营销、保安、服装、物业、食品加工、食用菌等专业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了畜牧、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采煤、计算机、护理、药业等专业的整合,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方法和办学模式。市职教中心与北京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办学,鹤岗卫校同市人民医院、宝泉岭医院、哈尔滨以岭药业、三精千鹤药业等单位签订了培养订单。

为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x月10日,钱市长专门组织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负责人参加的职业与成人教育发展座谈会,共同研究我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发展大计。上半年,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开展职工岗位培训2.7万人次,再就业岗位培训5559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126人,利用“科普之冬”活动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3万人次,推广种植、养殖新技术、新项目7项。市区除东山区外,已全部开展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市电大通过国家教育部开放式办学模式总结性评估验收。市职教中心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汽车维修专业实验师训基地,教学楼工程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五)加强依法治教,教育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

一是加大教育热点问题的宣传工作,积极主动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开展了“端正政风行风、最佳最差”单位评选活动。每一期“行风热线”,我们都坚持“主动参与、真诚服务、倾听意见、接受批评、查找不足、努力改进”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争取让每一位关心教育发展的群众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我们先后同市电视台共同制作了三期“百姓关注”节目,机关有关科室人员多次随同媒体深入到学校采访,及时解答家长和社会关心的教育问题,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教育、支持教育、关心教育。

二是强化法制意识,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了教育局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行政许可公示制度等8个行政执法工作制度。有39人参加了全市干部法律知识培训,重新办理了执法证。实行了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市人和律师事务所潘荣福律师为市教育局法律顾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工作和决策的正确性、合法性。

三是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现象。市教育局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作为行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在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基础上,会同市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联合对中小学的收费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并要求各学校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一费制”收费项目和标准公示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为彻底解决学校乱收费问题,我们在收费问题上,实行了“联席会议”和“决策听证”制度,市一中在调整外地“择校生”收费标准时率先实行了“听证制度”。上半年,各中小学没有发生乱收费现象,基本控制了学校乱收费行为。

四是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认真学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举办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学习讲座,进一步提高民办教育机构举办者和教师的思想观念、依法办学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依法清理了社会非法办学机构。对今年上半年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了公示,合格单位将颁发正式办学许可证,不合格的单位取消办学资格。上半年共查处非法办班56所,查处当事人65人,民办教育办学秩序进一步好转。

五是规范了招生考试行为。制定下发了《xx年初中毕业升学招生考试工作实施意见》,顺利地组织了中考、高考工作。今年我们在初中升学报考上全部实行网上报名,在体育成绩测试中首次使用了电脑录入系统,增强了考试组织的严密性和成绩的公正性。各类考试的各个环节都保证公开、公正、公平。高中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即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

六是努力做好扶贫助学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好省委、市委助学行动计划,市教育局把资助贫困中小学生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实施,重新建立了贫困生档案、贫困生资助办法、助学金管理办法,对贫困学生实行滚动式管理。各学校成立了助学机构,建立了助学档案,由专人负责助学工作。上半年,我们在助学集资款中拿出5万元,资助了1010名特困中小学生。按照省教育厅要求,为我市1862名农村中小学生减免了杂费和书费。同时,将省拨给市特教中心和农村集中办学寄宿制学校的“两免一补”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另外,为配合做好助学活动,我们在系统内继续开展了师生“手拉手”助学活动,共收到捐衣物410件、学习用品700余件、捐款2.8万元,为学困生授课910节,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

七是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局机关开展了“三学三比”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局机关党政各项工作制度,在机关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工作和“首问负责制”。开展了下基层调研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机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六)狠抓了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治理,全面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年初,市教育局分别与各区教育局、直属单位签订了《安全稳定工作责任状》,要求各单位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将安全责任进行分解,逐级落实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学校。二是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每月通过保干例会,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学校保干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安全工作动态,不断提高学校保干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执法水平。三是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要求各学校安排一定的安全教育课时,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市教育局与消防支队联合举行了赠书活动,向全市中小学生捐赠《中小学消防安全读本》1.3万册,省市领导出席了赠书仪式。四是加强常规安全工作,经常对各中小学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先后会同市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治理组,织了对学校校舍、食堂、宿舍、厕所,以及消防、交通、卫生等各类安全工作大检查8次,查出不安全隐患36处,下达整改通知19份。钱市长专门带队到各学校进行了检查,并在育民小学召开了学校消防安全疏散演习现场会,各中小学校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观看了演习,使学校安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七)努力做好引资上项目工作,积极为我市经济发展做贡献。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召开后,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此项工作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市教育局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招商引资动员会,传达了会议精神,下达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加强领导,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在系统内初步形成了“人人想招商、人人努力招商”、“人人引资金、人人上项目”的良好局面。目前,我们已经与域外客商达成意向性合作项目11项,已认定到位资金13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任务艰巨。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虽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市内各学校之间发展也不平衡,部分学校还的安全隐患急待整改。特别是接收的鹤矿集团学校,接收前已经连续多年没有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需要维修和改造的项目较多,教育教学设备短缺,而且还有大面积的危房,改造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二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近几年,虽然我市对师范类毕业生分配上采取“包分配”的政策,但是,由于本科毕业生回来数量较少,外地市优秀人才又很难引进,本市培养的优秀教师也有外流现象,使目前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没有优秀人才补充,影响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阻碍了教育工作发展。

三是学校收费工作还要进一步规范和治理,个别学校和教师仍有违规、违纪乱收费现象,给教育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是师德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教师还有违反师德现象。

五是人事制度改革后,个别学校出现了教师紧缺、学科间师资失衡问题,集中表现在市区中心学校教师富余超员,偏远薄弱学校和农村集中办学学校编制不足人员紧缺,史地生、音体美等小学科人员严重紧缺。

六是贫困学生资助金没有到位,由于资金问题,我市一直没有对贫困学生进行大范围资助。此项工作已被省批评。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继续加大改善办学条件工作力度,完成新井小学教学楼改造工程。结合学校行政工作专项检查情况,加强对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音体美、图书(室)馆等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二)全力做好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完成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将已达成意向性的合作项目和资金项目落实到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搞好新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做好教师职称评定和改革工作。

(四)做好贫困助学工作。完成特困大学生入学资助工作。继续筹集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资金,争取实现首批资金资助。

(五)加强职业与成人教育发展,兴建市职教中心教学楼。加大统筹力度,创新体制,整合专业设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发挥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积极作用。

市教育局2023年度总结报告十篇

xx年是我市教育灾后重建的决胜年,同时也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提升的关键一年。教育系统围绕“一年恢复、两年提升、三年建设西部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名教师落伍,不让一所学校落后”理念,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xx年教育系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全面完成校舍重建任务,硬件水平大幅提升。xx年,我们全面完成了76所学校校舍的重建任务,xx年春季全市5万余生全面告别板房,入驻永久性校舍。全市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xx省xx装备标准,学生生机比达9:1,校校有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市教育局信息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二)十篇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二)十篇99人关注

    一、整合资源促公平,逐步提高办学条件现代化水平(一)校安工程按要求如期完成。今年是校安工程收官之年,在市校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省厅要求和校安工程实施情况 ...[更多]

  • 市教育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十篇
  • 市教育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十篇98人关注

    XX年是我市教育灾后重建的决胜年,同时也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提升的关键一年。教育系统围绕“一年恢复、两年提升、三年建设西部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不让 ...[更多]

  • **市教育局2023年德育工作总结十篇
  • **市教育局2023年德育工作总结十篇89人关注

    _____市2024年德育工作总结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德育工作,我市教育局把创德育工作特色作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两大重点工作之一,一 ...[更多]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六)十篇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六)十篇63人关注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都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 ...[更多]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三)十篇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三)十篇58人关注

    20xx年度,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新xx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的要求,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大局,高举教育现代化 ...[更多]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四)十篇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四)十篇47人关注

    20xx年,全市教育系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xx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决策部署,以“和谐教育·幸福师生”为核心价值,以统筹兼顾为 ...[更多]

  • 市教育局2023年度总结报告十篇
  • 市教育局2023年度总结报告十篇46人关注

    xx年是我市教育灾后重建的决胜年,同时也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提升的关键一年。教育系统围绕“一年恢复、两年提升、三年建设西部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不让 ...[更多]

  • **市教育局****年工作总结十篇
  • **市教育局****年工作总结十篇41人关注

    ****年是**教育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创新工作机制,保持协调发展,建立多元统筹,提升教育能力”的工作思 ...[更多]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一)十篇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一)十篇27人关注

    今年是“十三五”的起步之年,如果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那么,头年就要看开局,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 ...[更多]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五)十篇
  •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精选(五)十篇24人关注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