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标准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范围标准解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12-24 07:02:04 查看人数:25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范围标准解释

第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范围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范围

1.1总则

标准条文

成本管理体系是成本管理方面的系统。本标准为实施成本管理的组织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要求,以明确成本管理的观念、思路、范围、要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体系运行机制,其目的就是:

a)为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和途径,以减少管理者们不必要的摸索和探讨过程,降低管理成本的成本;

b)规范成本管理过程和行为,使组织的成本管理在不违背成本管理原则的情况下有序地展开,消除成本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c)使组织的成本发生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利用以及成本水平满足要求并追求卓越;

d)通过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提升组织的成本管理和成本竞争能力,保证组织成本战略和成本目标的实现。

目的和意图

明确了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使用对象和目的。

理解要点

●cca2102:2008标准的使用对象是需要实施成本管理的组织。

●成本管理体系(cca2101:2008标准第2.6.5条)是指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组织在成本管理方面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

●成本具有系统性,由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构成的成本管理是个系统问题,系统问题就要系统的解决,cca2102:2008标准给出了成本管理的系统解决之道,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明确了成本管理体系的观念、思路、范围、要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体系运行的机制。

●cca2102:2008标准规定的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是成本管理体系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总结和体现。依据这个标准进行成本管理可以减少管理者们不必要的摸索和探讨过程,降低管理成本的成本。

●需要实施成本管理的组织可以依据cca2102:2008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过程和行为,使组织的成本管理在不违背成本管理原则的情况下有序的展开,消除成本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体系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结果是由控制过程得来的,好的结果需要有好的过程来保证,没有过程的结果不存在。组织在成本水平方面的预期结果的实现需要有效地控制成本发生的过程来保证。cca2102:2008标准明确了成本发生过程的受控条件和要求,组织满足了这些要求就能够使成本发生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实现成本发生过程的有效控制,以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利用,以及成本水平满足要求并不断追求卓越。

●cca2102:2008标准明确了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要求,组织满足了这些要求就可以提升自身的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能力,并最终实现成本目标,形成成本战略和低成本模式,旨在提高组织的成本竞争力。

●成本管理原则见《成本管理原则》指南。

第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提高成本因素改进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设计、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地识别并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成本改进方案消除这些提高成本因素,以持续改进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规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识别、确定、核算、风险评价、报告、调查、处置和消除。

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

组织在建立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控制的程度及其效果(见6.3.2)。

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不合格,但对不合格的控制组织应按8.6的要求进行。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所策划和实施的成本改进方案应是文件化的,并确定:

a)预期的结果;

b)为实现预期所赋予的有关职能和各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c)为实现预期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方法和时间表;

d)成本改进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责任的追究。

成本改进方案在实施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项目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成本改进方案进行修改或更新。

提高成本因素识别、确定、风险评价和改进方案实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组织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降低和保持成本水平的过程就是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的过程。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是这些过程的前提和依据。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提高成本因素改进的方法和要求。

理解要点

●提高成本因素(cca2101:2008标准第2.2.1条)是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费源(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浪费(提高成本的条件)。

●浪费(cca2101:2008标准第2.2.2条)是指资源的非预期使用或使用和控制不当或没有节制(控制)或这些情况的组合。在没有数量基准的情况下,识别和确定浪费,与人的认识程度相关。浪费与系统状态相关,如汽车燃料的浪费可能与汽车本身的状态相关。浪费在过程中产生,如设计、采购、生产、安装、销售、服务等过程。

●浪费源(cca2101:2008标准第2.2.3条)是浪费的发生源。发生源是指产生浪费的根源,一般存在于组织的场所、设备、装备、活动、事件、人员的意识和行为等方面。

●浪费和浪费源是同时存在的,有浪费就有浪费源;反之,有浪费源就会产生浪费。所以,组织应同时对这两方面进行识别、确定、分析和控制。

●提高成本因素可能来自组织内部(如浪费行为),也可能来自组织外部(如供方提供产品的紧急涨价)。

●造成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有人的因素(如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提高成本因素),也有物的因素(如因机器设备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提高成本因素)。人的因素通常被称为主观因素,物的因素通常被称为客观因素。对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人们认识的角度或目的不同,其所属的类别也就不同。提高成本因素的类别一般有:

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重要因素/一般因素;

定性因素/定量因素;

现存因素/潜在因素;

长期因素/短期因素;

一次性因素/经常性因素;

直接因素/间接因素;

固定因素/变动因素;

人为因素/自然因素;

预期因素/非预期因素;

连续性因素/非连续性因素;

循环性因素/非循环性因素;

技术性因素/非技术性因素;

系统性因素/非系统性因素;

区域性因素/非区域性因素;

季节性因素/非季节性因素;

可确定因素/不可确定因素;

可追溯因素/不可追溯因素;

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

可发展因素/不可发展因素。

(不限于此)

理解上述分类有助于管理者:

提高对成本因素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开阔视野,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全面、系统、充分和准确地识别和确定;

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程度(见3.5.6风险评价);

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或减少提高成本因素;

提高成本意识,更新成本理念。

●组织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应:

持续。作为活动应定期开展,持续地识别和确定。

全面。识别的范围应全面,不留盲区或死角。

系统。识别和确定组织所有过程中的提高成本因素。

充分。在持续、全面和系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找出提高成本因素。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经营决策;

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方法、时间和空间等资源;

产品实现、服务提供、管理与控制、后勤保障等过程;

质量、安全、环境、财务、市场等现状;

经营模式、运作方式、管理制度等机制;

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

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时机;

沟通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现场勘察;

专题访谈;

散发调查表;

成本分析会;

头脑风暴法;

合理化建议;

数据分析(如:比较分析、动态分析等);

内部审核;

活动检查;

成本管理小组活动;

管理评审;

专家诊断。

(不限于此)

●组织应在成本设计、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地识别并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并

采取有效的成本改进方案消除这些提高成本因素,以持续改进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组织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的方法应:

具有有效性。可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得到识别和确定,并满足持续、全面、系统和充分的要求;

具有科学性。能够在识别和确定过程中去伪存真;

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的范围和性质进行识别和确定;

具有时效性。能够确保识别和确定的时效性;

具有主动性。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规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以确保提高成本因素得到识别、确定、核算、风险评价、报告、调查、处置和消除。

●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成本具有认可和不认可的特性。认可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4条)是指管理者最终认为应该发生的成本。不认可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5条)是指管理者最终认为不应该发生的成本。这种“认为”是对成本合理性的认识和判定,这种认识和判定体现在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如果应该发生,那么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何时发生应该在何地发生等方面,并受管理者认识程度的影响。“最终认为”是指发生成本以后的最终认可或不认可。组织在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时应考虑成本的认可和不认可状态,认可成本不一定是合理的成本,不认可的成本一定是提高成本因素。一旦成本被认可,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认可成本的合理性和适宜性,防止认可成本给组织带来风险。

●组织在建立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提高成本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控制的程度及其效果(见6.3.2)。提高成本因素的存在影响组织的成本水平,组织应评价这些影响所带来的风险程度。组织在制定成本目标时应考虑这些风险和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的程度及效果,也就是说成本目标中应包括消除提高成本因素的目标。

●成本风险(cca2101:2008标准第2.3.2条)是指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风险。“带来的风险”有两个特性:一是可能性,是指所带来的风险的概率;二是严重性,是指所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总体反映。组织提高成本的情况是经常的、多方面的。所以,成本风险也是经常的存在的,也是多方面的。

●风险评价(cca2101:2008标准第2.3.4条)是指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成本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充分认识风险程度和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并通过权�来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以便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来消除降低现存的或潜在的成本风险。风险评价主要应针对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危险和后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大小或严重程度。二是将风险与成本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可以接受。

●提高成本因素的存在,能影响组织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的实现,组织应对这些影响所产生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价,为制定和实施《成本改进方案》提供必要的输入,以确保控制、消除或降低成本风险和实现成本目标。

●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不同,所产生的风险程度也就不同,组织在设置风险级别时应考虑并确定经常性浪费和一次性浪费的严重程度,并对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费或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和排序。风险级别的设置组织应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规定。严重程度是指浪费或损失影响组织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实现的程度,对严重程度的评价和判定取决于管理者的认识程度。

●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不合格,但对不合格的控制组织应按8.6的要求进行。成本事件(cca2101:2008标准第2.条)是指导致或可能导致提高成本的重大情况。何为重大情况组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规定,如重大决策失误、大量资金沉淀、人身伤亡安全事故、环境事故、劳资纠纷、原材料紧急涨价和自然灾害等。成本事件的发生有的是人为的(如重大决策失误),有的是自然的(如自然灾害);有的来自于组织内部(如人身伤亡安全事故),有的来自组织外部(如原材料紧急涨价);有的是可预见的(如人身伤亡安全事故),有的是不可预见的(如有些自然灾害或战争)。认识这些性质有助于管理者识别和预防成本事件的发生。成本事件本身是提高成本因素,当某些提高成本因素被管理者认为或判定为重大的提高成本情况时,这些提高成本因素应上升为成本事件来进行控制。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所策划和实施的成本改进方案应是文件化的,并确定:

a)预期的结果;

b)为实现预期所赋予的有关职能和各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c)为实现预期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方法和时间表;

d)成本改进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责任的追究。

●成本改进方案(cca2101:2008标准第2.8.5条)是指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所采取的措施的文件。其目的就是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改进方案是成本策划的结果,应针对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逐一制定。

●组织在策划和制定成本改进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的性质;提高成本因素的风险程度和成本优势的利益程度;成本方针和目标的要求;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影响程度;人员素质情况和履行控制职责的难度;改进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时机;持续改进活动;实施和实现成本改进方案所需资源的提供。

●成本改进方案在实施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项目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成本改进方案进行修改或更新。

●提高成本因素识别、确定、风险评价和改进方案实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 成本控制方案和纠正措施的区别(见下表)

成本改进方案和纠正措施的区别

成本改进方案

纠正措施

概念

活动时机

目的

对象

依据

工作重点

活动

活动时间

结果

逻辑关系

执行人员

为消除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所采取的措施。

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之后

消除或减少提高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优势报告或清单

改善成本水平。主要是处置

改善成本水平(降低成本)

较长

降低成本

成本改进方案包含纠正措施

成本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不合格发生之后

消除实际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实际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报告

改善成本管理水平。主要是分析原因

改善管理水平

较短

不再发生不合格

纠正措施不包含成本改进方案

责任人员和管理人员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第3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责任成本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责任成本

标准条文

最高管理者和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应确保组织的各职能和层次以及各类人员的责任成本得到规定,以明确他们应负有的成本责任。

责任成本应:

a)是责任者的可控成本;

b)得到评审、批准和更新(见4.3.3);

c)作为规定成本放行职责的输入和依据(见4.4.2);

d)作为制定业绩评价和成本考核指标的输入和依据(见9.4和9.5)。

目的和意图

责任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1.9条)是指以责任部门或单位或个人为对象所归集的可控成本。落实好责任成本是成本管理的关键。落实责任成本目的就是为了在成本方面能够明确责任,让组织所有的可控成本都有责任者来负责控制,并承担相应的成本责任,以增强责任者对成本的责任意识,更好地控制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为实现成本目标做出贡献。本要素条款规定了责任成本的要求。

理解要点

●最高管理者和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应确保组织的各职能和层次以及各类人员的责任成本进行规定,并形成文件,以明确他们应负有的成本责任。

●落实责任成本的原则是谁发生的成本,就是谁的责任成本;下级发生的成本,是上级的责任成本;在单位内发生的成本,是该单位和其领导的责任成本;某一职能内发生的成本,是该职能部门和其领导的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应:

a)是责任者的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cca2101:2008标准第2.2.8条)是指组织或个人可以控制的成本。可以控制的成本通常是指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和能施加影响的成本。

――责任者可以是单位或部门或个人。

b)得到评审、批准和更新(见4.3.3);

――对责任成本的规定形成文件后,应组织评审,并确保所发现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再报相关领导批准后执行。

――责任成本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不适宜时应进行修改或调整,必要时进行更新。

c)作为规定成本放行职责的输入和依据(见4.4.2);

――责任成本的责任者一般都具有成本放行职能,因此对这些部门、单位或人员应规定成本放行的职责。

――责任成本应与成本放行相接口,确保成本责任和放行权限相匹配。

d)作为制定业绩评价和成本考核指标的输入和依据(见9.4和9.5)。

没有业绩评价和考核,落实责任成本就成了空谈。为此,对责任成本组织应转化为业绩评价和成本考核指标进行考核,这就需要责任成本规定后应与业绩评价和考核指标进行接口,并输入相关信息,是使考核依据充分。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责任成本是实施一下要素条款的根本保证:

――4.4.2职责和权限;

――4.5.2人力资源;

――4.7.2运行要求;

――4.7.3信息和沟通;

――6.2产品成本设计;

――6.3.2成本目标;

――6.3.3成本计划;

――6.4成本动量标准;

――7.2.2流程和作业标准;

――7.2.3成本动量装置控制;

――7.3资源预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3.2成本核算;

――8.4成本管理体系审核;

――8.5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4成本业绩评价;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第4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流程和作业标准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流程和作业标准

流程和作业标准

标准条文

组织应根据成本动量标准的要求制定、执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流程和作业标准,并确保:

a)流程和作业得到识别和定义;

b)流程和作业实施的过程和要求得到规定;

c)成本动量要求得到规定并与成本动量标准保持一致;

d)必要时,得到测试和验证,以确认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e)发布前得到评审和批准并发放到使用处(见4.3.3)。

组织在执行流程和作业标准时应定期组织评审,评审的结果可能导致调整或修改标准的情况。组织应识别和实施这些调整或修改需求,并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获得已变更的信息。由调整或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制定流程和作业标准是为了规范流程和作业,更好地控制成本动量发生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过程能力,实现预期的成本水平。

本要素条款给出了制定流程和作业标准的要求。

理解要点

●流程和作业标准是规范流程和作业的文件。组织应根据成本动量标准的要求制定、执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流程和作业标准,并确保:

a)在标准中应识别和定义流程和作业,如生产一种产品都需要哪些作业,他们的生产顺序是怎样的;

b)在标准中应规定流程和作业实施的过程和要求(流程和作业应该如何实施);

c)成本动量要求得到规定并与成本动量标准保持一致;

d)必要时,对流程和作业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认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e)流程和作业标准在发布前应得到评审和批准并发放到使用处(见4.3.3)。

●组织在执行流程和作业标准时应定期组织评审,评审的结果可能导致调整或修改标准的情况(见4.3.3)。组织应识别和实施这些调整或修改需求,并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获得已变更的信息。由调整或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流程和作业标准也是组织其他管理(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的基础工作。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条款支持6.4成本动量标准条款。

第5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资源预算控制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资源预算控制

7.3资源预算控制

标准条文

组织应依据成本动量标准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资源预算,以规定资源配置的数量,并按资源预算配置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利用和消耗。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和实施资源预算的范围、时间、频次、依据、内容、方法、职责和权限以及编制、评审、修订、批准、发布、实施、检查、报告和评价所需的控制。

作为资源配置和消耗准则的资源预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规定的计划期内的产品产量和业务量;

b)计划期内每种产品、每个项目或某种业务应消耗的每种资源的数量;

c)计划期内配置资源的方式、时机和频次;

d)与成本放行过程的接口关系(见7.4)。

目的和意图

资源预算是控制成本量(资源量)发生的依据,是实现预期成本水平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对资源预算进行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依据成本动量标准控制成本量,以保持成本量发生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本要素条款给出了资源预算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资源预算是产量(业务量)与成本动量标准数量的乘积,是各种资源预期消耗量形成成本量的必要依据,是实现预期成本水平的重要控制环节。

●组织应依据成本动量标准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资源预算,以规定资源配置的数量,并按资源预算配置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利用和消耗。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资源预算控制程序,并在程序文件中规定资源预算的范围、时间、频次、依据、内容、方法、职责和权限以及编制、评审、修订、批准、发布、实施、检查、报告和评价所需的控制。

●作为资源配置和消耗准则的资源预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规定的计划期内的产品产量和业务量(包括服务提供);

b)计划期内每种产品、每个项目或某种业务应消耗的每种资源的数量;

c)计划期内配置资源的方式、时机和频次;

d)如何与成本放行过程进行接口。成本放行控制(见7.4)。

●资源预算的范围不一定是所有资源,但必须是所有产品。

●资源预算的预算期可以是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

●资源预算的依据主要是生产计划、服务提供计划、成本动量标准、流程和作业标准。

●资源预算的职责和权限(见4.4)。

●资源预算的编制、评审、修订、批准、发布(见4.3.3)。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条款是7.4成本放行控制条款的依据。同时也支持6.3.2成本目标和6.3.3成本计划条款的实现。

第6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管理体系运行

4.7.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以确保成本管理体系活动和成本发生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见4.7.2和7.1)。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并对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实施控制。

●组织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来保证的。因此,组织应对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予以控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识别和确定与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有关的活动;

――对这些活动应进行策划,并确保这些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成本控制(cca2101:2008标准第2.6.10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

●成本保证(cca2101:2008标准第2.6.13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满足成本要求的信任。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涉及所有要素条款,是体系所有要素有效运行的保证。

第7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6.2.4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标准条文

组织的产品成本设计输出应确保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的要求,这些输出应包括:

a)成本动量标准(见6.4);

b)标准单位产品成本;

c)满足成本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实现过程方案;

d)成本动量监视和测量的准则和方法(见8.2)。

组织应依据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安排,确保上述输出的结果得到评审、核算和验证并确认其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

设计输出确认应在输出结果实施之前完成。

由评审、验证、核算和确认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是产品成本设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成本形成的依据,同时也是成本发生过程控制的依据。因此,组织应对产品成本设计输出进行控制,以确保这些设计输出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本要素条款给出了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的产品成本设计输出应能对照产品成本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保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的要求,这些输出应包括:

a)成本动量标准(见6.4);

b)标准单位产品成本;

c)满足成本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实现过程方案;

d)成本动量监视和测量的准则和方法(见8.2)。

●组织应依据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安排,确保上述输出的结果得到评审、核算和验证并确认其满足产品成本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设计输出的成本动量标准通过成本核算(见8.3.2)的方式转化为标准单位产品成本,这种转化应按现行会计准则将实物量的成本动量计算为价值量的单位产品成本。

●当设计输出的标准单位产品成本经过核算验证未满足设计输入要求时(未满足预期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时),组织应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更改设计或重新设计,以满足要求。如果因目标过高无法完成设计时,应修改产品成本目标。

●设计输出确认应在输出结果实施之前完成。设计输出通常以文件形式表达,其确认的方式是在发布前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审查批准。

●由评审、验证、核算和确认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产品成本设计输出产生一下要素条款的依据:

――6.3.3成本计划;

――6.4成本动量标准;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3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第8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预先控制要求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预先控制要求

6成本预先控制要求

6.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发生前对产品成本水平和其他需要控制的成本水平进行预先控制,为成本发生过程控制提供依据和输入,以预防成本发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目的和意图

成本控制越往前移越有意义。组织在成本发生前对成本水平进行预先控制目的是为成本发生过程控制提供依据和输入,确保预期成本水平的实现。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预先控制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的天敌是成本发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预防成本发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应对成本进行预先控制,为成本发生过程控制提供依据和输入。成本预先控制的内容通常包括产品成本设计、成本策划、制定成本目标和编制成本计划等活动。

●其他需要控制的成本通常是指产品成本以外的管理成本、研究和开发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后勤保障成本等,也包括产品成本中的质量成本控制。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要素条款对以下要素条款起指导作用:

――6.2产品成本设计

――6.3成本策划

――6.4成本动量标准

第9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战略实现规划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战略实施前对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f)记录要求。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对成本战略实现的要求。制定出一个好的成本战略不是最终目的,提出本条款是为了促使组织更明确和更有效地实现所制定成本战略。

理解要点

●组织在成本战略制定后和实施前应对如何实现成本战略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的受控状态通常可包括: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文件应发放到位,确保与实现战略相关人员获得规划文件;

――跟踪和检查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情况;

――评价和确认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效果(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采取必要措施,纠正偏离规划的活动和行为(与9.3.2预防和纠正措施接口);

――提供必要资源,以保证规划的实现。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组织应在规划中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成本战略的实现周期。实现周期可以是3年、5年、10年,也可以规定更长时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为实现战略,组织是否需要搭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如果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规划的实现,组织可不必专门设立机构。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自己的成本管理团队提出切实可行的充分的战略实现要求。成本管理团队成员一般包括: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成本经理、主管、成本工程师、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变革专家、成本杀手、ie工程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等,组织应对这些人员提出要求,并规定其实现成本战略的职责和权限(包括责任成本)。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建立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如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创新机制、预警机制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规定战略实现的途径,如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战略实现所需的方法,如平衡计分卡等。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战略实现过程和活动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形成文件,明确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并在计划中明确一致性的具体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如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或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f)记录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所需的记录(包括记录表格),并明确记录要求(与4.3.4记录控制接口),以满足充分提供战略实现证据的需要。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要素可能会涉及成本管理体系所有其他要素条款。

第10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策划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产品成本设计策划

6.2.2产品成本设计策划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水平设计过程进行策划,并确定:

a)产品成本设计的职责和权限;

b)与产品以及产品实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之间的接口关系、并行关系、制约关系和相互作用;

c)产品成本设计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产品成本设计阶段性的安排;

e)评审、核算、验证和确认的活动。

组织应对参与产品成本设计的各类人员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并明确他们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以确保有效的沟通。

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输出应得到评审和批准,必要时予以更新(见4.3.3)。

注1: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组织,其成本设计应与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同时进行;没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但有产品实现过程设计和开发的组织,其成本设计应与产品实现过程设计和开发活动同时进行。

注2:对已完成的产品以及产品实现过程的设计和开发项目,成本设计可作为这些设计的补充。必要时,应依据成本设计的结果对产品和产品实现过程设计进行评审和更改。

目的和意图

产品成本设计策划是确保产品成本设计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组织应控制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过程。本要素条款给出了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水平设计过程进行策划,策划的重点是对产品成本水平设计过程的控制,因此组织在设计策划时应确定:

a)与产品成本设计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各职能、层次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责任成本;

b)与产品以及产品实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之间的接口关系、并行关系、制约关系和相互作用;

――有产品设计的组织,其产品成本设计应与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进行接口,相互联系,协调设计。

――没有产品设计的组织,如果可行,其产品成本设计应与设计组织相接口,取得他们的支持。

c)产品成本设计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产品成本设计阶段性的安排,组织应根据产品的特点、组织的能力和以往的经验等因素,明确划分产品成本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规定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e)产品成本设计过程每一个阶段需要开展的适当的评审、核算、验证、和确认活动,包括活动的时机、参与人员和活动要求。

●组织应对参与产品成本设计的各类人员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并明确他们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以确保工作有效衔接,各负其责,沟通顺畅,信息正确交流。

●组织应对产品成本设计策划的输出形成文件,并得到评审和批准,必要时予以修订或更新(见4.3.3)。

●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组织,其成本设计应与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同时进行;没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但有产品实现过程设计和开发的组织,其成本设计应与产品实现过程设计和开发活动同时进行。

●对已完成的产品以及产品实现过程的设计和开发项目,成本设计可作为这些设计的补充。必要时,应依据成本设计的结果对产品和产品实现过程设计进行评审和更改。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要素条款是以下要素条款的依据和保证:

――6.2.3产品成本设计输入;

――6.2.4产品成本设计输出;

――6.2.5产品成本设计变更。

第1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承诺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最高管理者承诺

标准条文

为确保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满足本标准总要求(见4.1)的要求,最高管理者应作出并履行以下承诺:

a)遵循成本管理原则;

b)关注顾客成本;

c)不合理的成本不向顾客或其他相关方转嫁;

d)确保成本定义、成本性质、成本战略和成本优势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组织、规划、指挥和协调成本战略和战略实现过程;

f)制定成本目标,并致力于实现成本目标;

g)向组织传达满足成本要求的重要性;

h)建设成本管理团队,满足cca2103:2006《成本管理团队要求》标准的要求;

i)评价成本管理体系业绩和持续改进。

注:关注顾客成本主要是指:关注顾客的被动成本、顾客接受产品的成本和顾客接受产品后的成本。

目的和意图

最高管理者承诺是组织成本保证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在成本管理方面对组织内外部提供的信任。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最高管理者应做出并履行的管理承诺要求,旨在证实组织最高管理者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管好成本的决心和行动。

理解要点

●最高管理者(cca2101:2008标准第2.6.8条)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最高管理者是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具有决策、指挥和控制的职责和权力。他(他们)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履行承诺和采取各种措施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成本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全体人员可以充分参与,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确保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使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满足本标准总要求(见4.1)的要求,最高管理者必须做出并履行以下承诺:

a)遵循成本管理原则;

――最高管理者必须遵循成本管理原则,采用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并针对组织的成本管理精益化和资源代价最小化的需要,建立、实施和保持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可在成本管理原则的指导下,领导组织进行成本业绩改进,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和成本竞争能力。

――成本管理原则(见cca指南)。

b)关注顾客成本;

――组织依赖顾客而生存,顾客是组织收入和获利的源泉。顾客的被动成本、接受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如产品价格)和接受产品和服务后的成本(如顾客的使用成本、维护保养和修理成本等)与组织的收入和竞争能力密切相关,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关注这些顾客成本。

――关注顾客成本是组织的社会成本责任和成本道德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高管理者必须将关注顾客成本转化为组织成本管理的理念和行动。

c)不合理的成本不向顾客或其他相关方转嫁;

――产品价格中包括产品成本和利润。顾客在接受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接受了组织为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所付出的成本。成本具有传递性,组织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的成本最终将以产品价格的形式传递给顾客,这种成本传递应公平、客观并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不合理的成本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给顾客。

――传递不合理的成本就是成本转嫁。成本转嫁(cca2101:2008标准第2.2.11条)是指将不应该让别人承担的成本传递给别人的行为。不合理的成本是不应该让别人承担的成本,包括产品成本以外的成本(如期间费用等)和不客观的成本(如无中生有的成本等)。

――会计准则对产品成本的构成有明确的规定。

――成本转嫁在非有价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义务服务以及各种免费产品和服务等)的情况下,不存在。

d)确保成本定义、成本性质、成本战略和成本优势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对成本定义、成本性质、成本战略和成本优势的认识是实施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对这些成本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应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人们看待成本的视角不同,对成本的理解和认识也就不同。因此,成本的定义很多。组织采用哪一种成本定义,对成本的控制是有影响的,如采用了狭义的成本定义,就很难控制广义的成本。

――成本性质是指发生成本的性质,成本的发生受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成本性质通常包括:目的性、普遍性、系统性、连续性、关联性、传递性、转嫁性、质量性、随意性、盲目性、选择性、认可性、不认可性、可预见性、不可预见性、可控性、不可控性、稳定性、不稳定性、不可挽回性。

――成本战略(cca2101:2008标准第2.14.5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战略。理解成本战略有利于全体人员放眼全局,面向未来,建立长远观念,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致力于通过较长时期的努力最终打造出一个差异化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低成本模式。

――成本优势(cca2101:2008标准第2.14.12条)是指优于对手的低成本有利原因或条件。理解成本优势有利于全体人员识别、确定和充分发挥成本优势,为不断改善成本水平做出贡献。

――最高管理者必须对成本定义、成本性质、成本战略和成本优势向全体人员进行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体人员理解;而理解是为了达成共识,建立共同语言。

――沟通的方式可以是下发文件、内部刊物、宣传板报等,也可以是会议宣讲、传达和人员培训等。

e)组织、规划、指挥和协调成本战略和战略实现过程;

――最高管理者对组织的成本战略的实现负有责任,同时也起关键作用。因此,最高管理者必须组织、规划、指挥和协调好成本战略和战略实现过程。

――成本战略的具体要求见cca2102:2008标准第5条。

f)制定成本目标,并致力于实现成本目标;

――成本目标(cca2101:2008标准第2.6.7条)是指在成本(2.1.1)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也是组织用于判定成本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依据。因此,最高管理者必须组织制定成本目标,并致力于实现成本目标。

――成本目标的具体要求见cca2102:2008标准第6.3.2条。

g)向组织传达满足成本要求的重要性;

――满足要求是指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这些要求对组织而言是同时存在的,必须同时予以满足。能否满足这些要求满足的程

度如何取决于组织对满足要求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最高管理者应向组织传达这种认识,并确保组织的全体人员都能理解。传达的方式可以是会议、张贴标语、文件和媒体宣传等方式。

――cca2102:2008标准要求是组织成本管理体系最基本的要求,主要体现的是管理者的要求。此外,组织还应识别和满足顾客、相关方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有了要求不满足要求,就等于没有要求;没有要求,组织的成本发生过程、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将处于“无政府状态”,一定导致其随意性和盲目性。

h)建设成本管理团队,满足cca2103:2006《成本管理团队要求》标准的要求;

――团队(cca2103:2006标准第2.1.3条)是指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具有整和技能的一组人。成本管理团队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共同的成本目标走到一起的具有整和技能的一组人。

――一个组织整个的成本管理体系涉及面广,子系统多,工作量大,复杂度高,单独依靠会计或几个人或十几个人都是很难运行的。所以,最高管理者必须建立成本管理团队,并使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组织的成本管理工作或任务。

――成本管理团队要求见cca2103:2006标准。

i)评价成本管理体系业绩和持续改进。

――评价成本管理体系业绩和持续改进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最高管理者必须按策划的安排对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否符合了所规定的宗旨(4.1总要求和5.2成本战略方针)和6.3.2成本目标的要求,找出差距、识别任何改进的机会和持续改进的需求,旨在追求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业绩评价和持续改进的具体要求见cca2102:2008标准第9.4和9.3条。

●被动成本(cca2103:2006标准第2.1.3条)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组织或个人受外部的影响被迫发生的成本。被动成本属于不可控成本的范畴。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最高管理者承诺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4.4.2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承诺的履行需要以下各要素条款的有效实施才能得以证实:

――4.1总要求;

――4.4.2职责和权限;

――4.5.2人力资源;

――4.7.2运行要求;

――4.7.3信息和沟通;

――5成本战略;

――6.3.2成本目标;

――8.4成本管理体系审核;

――9.3持续改进;

第1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

8.5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

标准条文

为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的过程能力和有效性,组织应识别、确定和提供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这些装置应:

a)具有满足监视和测量要求的能力;

b)按规定进行校准或检定;

c)标识校准或检定状态,以防止非预期使用;

d)得到正确的使用、调整和维护。

监视和测量装置校准、检定和维护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目的和意图

监视和测量装置直接影响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作业的有效性。本要素条款规定了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监视和测量装置是指为实现监视和测量过程所必须的监视和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在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用来确定量值。监视的结果可能要依据测量确定的量值来判断,测量过程可能为监视过程提供数据依据,作为监视设备也可能存在不断的测量过程,所以监视设备在测量的状态下又属于测量设备。

●组织应对以下用于识别提高成本因素、成本动量控制、成本发生过程控制和业绩测量目的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

――计量器具(如:各种长度的、质量的、温度的等计量器具和装置、计数器等);

――比较用的标准物质;

――各种仪器仪表;

――自制量具;

――检验和试验设备;

――用于测量的计算机软件

――与成本有关的监视装置(如:数量监视装置)。

●为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的过程能力和有效性,组织应识别、确定和提供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这些装置应:

a)具有满足监视和测量要求的能力;

b)按规定进行校准或检定;

――必要时,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计划,其内容包括:校准或检定的职责和权限、校准或检定周期、自行校准或外部检定、送检时机和进度安排、测试方法、标识和可追溯性、对校准或检定证据的要求等;

――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对于关键的校准或检定,组织可编制校准或检定的程序,并按程序对设备进行校准或检定;

――已建立国际或国家测量基准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校准或检定。无国际或国家测量基准的,组织应自行建立校准或检定规范(包括校准或检定的项目、方法、设备、周期、条件和合格标准等),实施校准或检定并予以记录;

――当委托外部检定时,应评价其供方的量值传递是否满足国家或国际标准。

c)标识校准或检定状态,以防止非预期使用;

――为了确保监视和测量装置是否处于校准状态得到识别,组织应标识其校准状态,防止误用不符合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校准状态标识应能表明当前的校准状态;

――校准状态标识应清晰、位置明显和易于识别。

d)得到正确的使用、调整和维护。

――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使用时,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或再调整,组织应对这种调整进行控制,防止调整时偏离校准状态,必要时,编制指导书,并由有资格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调整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

――在搬运、日常使用和贮存等过程中,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手段(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适宜的贮存条件等)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维护,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必要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维护的方式、方法、频次、约束条件、责任人等进行规定,为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维护提供依据。

――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要求时(如失准或损坏),应对该设备此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做好记录。同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校准、修理或报废等,并保持相应的记录。

●监视和测量装置校准、检定和维护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确认通常参照功能测试的方式进行。组织应保持确认的证据,以证明其是适宜的。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为以下要素条款的实施提供保证:

――6.2产品成本设计;

――7.2流程和作业控制;

――7.3资源预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3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范围标准解释(十二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范围1.1总则标准条文成本管理体系是成本管理方面的系统。本标准为实施成本管理的组织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要求,以明确成本管理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成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