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技术管理机构责任制
(1) 按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分工负责,做好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工作。
(2) 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办法的技术标准、规定、规程、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 负责收集和提供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建议和技术措施等。
(4)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5) 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负责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推广应用。
(6) 进行有关技术咨询。
第2篇 变电所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变电所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技术管理可使运行人员有章可循,并便于积累资料和运行事故分析,有利于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技术管理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收集和建立设备档案
(1)原始资料,如变电所设计书(包括电气和土建设施)、设计产品说明书、验收记录、起动方案和存在的问题。
(2)一、二次接线及专业资料(包括展开图、屏面布置图、接线图、继电保护装置整定书等)。
(3)设备台帐(包括设备规范和性能等。
(4)设备检修报告、试验报告、继电保护检验报告。
(5)绝缘油简化试验报告、色谱分析报告。
(6)负荷资料。
(7)设备缺陷记录及分析资料。
(8)安全记录(包括事故和异常情况记载)。
(9)运行分析记录。
(10)运行工作计划及月报。
(11)设备定期评级资料。
2.应建立和保存的规程
应保存部颁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变压器运行规程》;《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变电运行规程》和本所的事故处理规程。
3.应具备的技术图纸
有防雷保护图、接地装置图、土建图、铁件加工图和设备绝缘监督图。
4.应挂示的图表
应挂示一次系统模拟图、主变压器接头及运行位置图、变电所巡视检查路线图、设备定级及缺陷揭示表、继电保护定值表、变电所季度工作计划表、有权签发工作票人员名单表、设备分工管理表和清洁工作区域划分图。
5.应有记录簿
应有值班工作日记簿、值班操作记录簿、工作票登记簿、设备缺陷记录簿、电气试验现场记录簿、继电保护工作记录簿、断路器动作记录簿、蓄电池维护记录簿、蓄电池测量记录簿、雷电活动记录簿、上级文件登记及上级指示记录簿、事故及异常情况记录簿、安全情况记录簿和外来人员出入登记簿。
第3篇 变电站技术管理主要内容
(1)建立技术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或兼管人员;
(2)备齐本站应具备的有关规程、制度、规定、导则和技术标准,使工作有所遵循;
(3)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
(4)做好技术资料的建立、健全、收集、整理、登记、造册,以便于指导工作;
(5)根据现场生产实际的需要,及时报请主管单位组织修编现场运行规程;
(6)组织运行人员学习各种规章制度,熟悉并理解条文的内容,提高执行规程的自觉性。
第4篇 医院网络管理员管理技术要求
医院网络管理员日常管理技术要求
一、网络管理员应熟悉被管理网络的类型、功能、拓扑结构、所处的地理环境、通信设备的性能和能力软件系统的种类和版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流量和数据处理流程等。在网络系统工程建设后,网络管理员应负责网络的扩展、服务、维护、优化及帮助检修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网络服务器的管理。配置和管理服务器属性,安装和设置tcp/ip协议和远程访问服务协议,安装和管理dns服务器,安装和配置网际命名服务器wins。安装许可证服务器,为终端服务客户颁发许可证,管理本地和远程式终端。对服务器上的信息不断地进行充实与更新,更新页面信息、向数据库服务器注入新的数据、管理邮件服务器的用户信箱等。
三、网络用户的管理。网络管理员在保证网络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单位人员的工作职权和人员变动情况,为每个用户设置账户、密码和分配不同的网络访问权限,设置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等。
四、根据各级领导、各部门工作人员,所承担工作相应的性质及执行与工作任务相应地设置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单位的所有员工受权对某些数据库资源进行浏览、查询和下载,使用打印机进行文件打印的基本权限。及时注销过期用户和已调离单位的用户,关闭不用的网络服务等。
五、网络文件和目录的管理
六、首先要依据网络操作系统选择相应的文件系统。window2000平台(文件分配表)和ntfs文件系统提供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网络文件系统。
七、设置目录和文件的共享权限和安全性权限,导出需共享的目录,建立逻辑驱动器与共享目录的连接。
八、检查文件系统的安全,定期地搜索系统信息并与主检查表进行比较,查找所有未授权用户随意修改的文件,并且应该确保在被修改之后能够恢复文件系统。
九、防止数据丢失和数据修复,网络数据备份和建立数据镜像站点(将数据完全地复制到另一台计算机上),数据文件重定向恢复和对敏感数据的加密管理等。
十、网络打印机的配置和管理。创建网络打印机服务器,设置网络打印机的策略、共享属性和安全规则。
十一、ip地址的管理。ip地址管理是计算机网络能够保持高效运行的关键。如果ip地管理不当,网络很容易出现ip地址冲突,就会导致合法的ip地址用户不能正常享用网络资源,影响网络正常业务的开展。
十二、网络布线的日常维护。根据员工的调动与工作需要在网络上增加新的服务器、工作站和联网设备,替换被损坏的线缆或排除网络线缆接头帮障等,都需要对网络布线系统进行维护。
十三、关键设备的管理。计算机网络有的关键设备一般包括网络的主干交换机、中心路由器以及关键服务器。对这些网络设备的管理、监视其工作状态外,更要做好它们维修配件的备份工作。建立备份服务器能够保持与主服务器之间的操作和运行同步。保证了关键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以备将来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备份服务器及时替代主服务器的工作。
第5篇 机电部门技术管理内容
(1)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决定等,执行上级部门颁布的机电质量标准和机电技术标准。
(2)建立健全与机电有关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进行贯彻落实。
(3)制定矿井电气试验管理制度,并负责落实。
(4)制定矿井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并进行贯彻落实。
(5)制定矿井设备定期检修管理制度,并负责落实。
(6)制定矿井设备管理、操作规程技术管理制度,并负责落实。
(7)制定矿井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安装、验收制度,并负责落实。
(8)制定矿井杂散电流管理制度,并负责落实。
(9)制定矿井机电规程、措施技术管理制度,并负责落实。
(10)参与其他相关的技术工作。
第6篇 仪表技术管理
仪表技术管理包括仪表的技术资料管理、图纸管理、控制方案、变更程序及机电仪厂的技术例会制度。
1.仪表车间或装置仪表维护班应设兼职资料员,负责仪表技术资料、文件、档案等管理,并有借阅记录。
1.1 各仪表维护点应具有下列资料:
1)岗位责任制
2)带控制点流程图
3)每套工艺装置控制室内有经主管主任审核过的回路手册一套
4)仪表量程,报警数据
5)仪表联锁原理图
6)交接班日记
7)巡回检查记录
8)控制系统检修维护(即软硬件变更)记录本
9)工作票、动火票、事故处理预案
10)设备主责明细表(每个主责人有一份自己主责的设备清单)及缺陷处理记录
11)《仪表检维修操作规程》
12)所维护装置复杂控制方案及联锁方案的解析汇编
1.2 仪表车间存档的资料要有资料目录,有借阅记录本。
仪表车间存档资料:
1)仪表台帐(电子文档并应每年更新)
2)仪器仪表设备外委修理确认单(纸质文档)
3)仪表技术状况月报(电子文档并应每月更新)
4)联锁校验单(纸质文档)
5)联锁临时切除申请单(纸质文档)
6)联锁长期切除申请票(纸质文档)
7)联锁、报警参数及方案变更申请单(纸质文档)
8)仪表回路停控、用单
9)所维护装置的控制系统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备份(两套版本相同)
2.仪表车间必须建立健全仪表技术档案。
3.仪表车间必须建立健全仪表运行、维护、校验、检修等各种规程和考核制度。
4.仪表车间或装置仪表维护班必须执行炼化公司及机电仪厂统一下发的技术文件格式和计量检测中心下发的各种仪表校验表格。
5.原设计的检测、自控系统经生产实践证明,确实需更改的,需经公司科技信息处审批或有设计部门的设计方案方可实施,并需将修改后的图纸资料存档。
6.机电仪厂生产办公室仪表专业工程师应按照机动处要求做好各种仪表技术报表的填报工作。
7.机电仪厂仪表专业技术例会制度
7.1 在机电仪厂仪表副总工程师组织下,仪表专业各车间每季度对所
维护装置的仪表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存在问题的设备提出处
理方案,对于在线处理不了的问题需提出预防措施,对于对于维护中出现的事故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作出客观的技术分析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下一季度的技术
工作提出计划。
7.2 生产办公室主管工程师对于会议的内容进行整理存档。
7.3 每年度末要对工业自动化仪表设备台帐(即台件数、“仪表三率”、
故障率、故障分析)进行年度技术总结,并确定下一年度技术工作目
标。
第7篇 校区物业设施设备维修维护使用运行管理技术要求
校区物业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使用、运行管理技术要求
1.1房屋建筑物本体、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
(1)按规定建立校区区内房屋本体及配套设施等的物业管理资料档案,并妥善使用与保管。
(2)建立房屋本体及配套设施维修养护检查制度,检查记录完整。
(3)校区楼内外无违章乱张贴、乱搭建、乱拉管线等现象。
(4)无擅自改变房屋用途行为。
(5)外墙面、建筑小品外观完好、整洁,是建材贴面的,无脱落;是玻璃幕墙的,清洁明亮、无破损;是涂料的,无脱落污渍;室外招牌、霓虹灯整洁统一无安全隐患,外墙装饰无破损。
(6)确保房屋、门窗等共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及时完成各项零星维修任务,零修合格率100%;
(7)确保室外场地、道路等公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及时完成各项零星维修任务,零修合格率100%。
(8)保证公共照明、水电设施、校园广播系统等公共设施正常运行。公共设施、水电每天检查一遍,发现故障或损坏应在20分钟内到场,12小时内维修完毕。
1.2机电设施设备
(1)综合要求:
①制定设备安全运行、岗位责任制、定期巡回检查、维护保养、运行记录管理及维修档案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②配备所需专业技术人员,由专业人员管理(开启、关闭、保洁、维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③设备及机房环境整洁、无杂物、灰尘,无鼠虫害发生,机房环境符合设备要求。
④保持设备良好,运行正常,合同期限内无重大管理责任事故,无设备运行事故隐患。如发现设备异常或故障,应停止使用以防止故障扩大并立即派人检修至完好为止。
(2)供电系统:
①保证正常供电,限电、停电有明确的审批权限并提前48小时通知招标方和物业使用人;
②制定临时用电管理措施与停电应急处理措施并严格执行;
③公共照明系统应根据使用日的季节与气候情况掌握提前开启时间,用毕应立即关闭,避免浪费。
(3)弱电系统:
①按规定标准工作时间排除故障,保证各弱电系统正常工作;
②监控系统等智能化设施、设备运行正常,有记录并按规定期限保存。
(4)电梯系统:
①电梯准用证、年审合格证、维修保养合同完备;
②电梯按规定时间运行,安全设施齐全,无安全事故;通风、照明及附属设施完好;
③轿厢、进道、机房保持清洁;
④电梯由专业队伍维修保养,维修、保养人员持证上岗;
⑤电梯运行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维修;
⑥应有排除电梯运行险情的应急处理措施。
(5)给排水系统:
①建立用水、供水管理制度,积极协助招标方安排合理的用水和节水计划;
②设备、阀门、管道工作正常,无跑冒滴漏现象;
③按规定对二次供水蓄水池设施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水质化验单、操作人员健康合格证齐全;水池、水箱清洁卫生,无二次污染;
④高压水泵、水池、水箱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水池、水箱周围无污染隐患;
⑤限水、停水按规定时间通知招标方和物业使用人;
⑥排水系统通畅,汛期道路无积水,地下室、车库、设备房无积水和浸泡发生;
⑦遇有事故,维修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抢修,无大面积跑水、泛水和长时间停水现象;
⑧应有险情的应急处理措施。
(6)供热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及末端设备:
①保证末端设备运行正常;
②定期进行清洁及保养;
③制订发生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1.3小型维修(单项200元以下,包工包料)
(1)宿舍水、电、卫浴设备、门锁维修不过夜;
(2)遇电路故障没电,水管爆裂、水龙头漏水、门锁开不了、门窗毁坏,要随叫随修;
(3)排水管、排污管要保持畅通,如有堵塞应立即疏通,厕所堵塞应当天疏通(需换厕盆的除外)。
(4)维护维修闭路防盗装置和电铃设施。
(5)公共照明、水电设施每天检查一遍。
(6)楼宇内门窗、卫浴设施、照明设施的检查每学期3次。
第8篇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管理规则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入库、保管、印晒、分发、使用及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管理。
2、引用标准
jb/t5054.9一2001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管理规则。
3、总则
3.1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必须由技术部专职人员保管,并制定完整的标准或制度。
3.2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底图、底稿和生产用图、复印件,均应集中管理。
3.3经验收入库的底图及底稿,如有损坏、遗失,应办理复制、补制或注销手续。
3.4凡属密级的产品图祥和技术文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企业保密标准或制度进行管理。
4、底图、底稿的入库(归档)和管理
4.1底图、底稿应符合下列要求:
a.清晰、无破损、无水迹、污迹和皱褶、无折叠印;
b.标题栏填写完整,签署完全;
c.图样按产品、部件明细表或目录成套入库。
4.2底图、底稿入库(归档)时,应填写入库(归档)单,经专职人员检查,办理签收手续。
4.3底图、底稿入库(归档〉应予登记,建立台帐(或卡片),确保帐(卡)物一致。
4.4底图采用产品成套方法来保管。多张(页)组成的同一代号底图、底稿应保存在一起。
4.5底图存放不允许折叠,应平放。
4.6在存放底图的器具上应有代号、标签,以便查找。
4.7库存底图、底稿要定期检查、清点。对破损的底图、底稿应及时修补;对因沾污而不能再复印或破损后无法修补的底图、底稿,应重新复制。底图、底稿遗失应查明原因,在办理复制手续后方可复制。
4.8底图、底稿一般不得出借,当因设计更改或重新复制等原因必须外借时,必须履行手续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底图、底稿一律凭“更改通知单”或“复印申请单”调出,负责归还,其它情况查阅限在档案室内。
4.9重新复制的底图、底稿须经有关设计人员或专职技术人员校核后方可入库(归档)。在被替代的底图、旧底稿上,应在标题栏处注明“作废”等字样或加盖“作废”印章,另行存档备查。
4.10由技术部更改、作废或换发后的产品图样及文件印晒发放后,由各部门、车间负责发放至各班组,并将原图收回,决不允许新旧图样同时在生产中使用。
4.11技术部、生产部的产品图样、工艺装备图样及技术文件应有专人管理,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借阅的资料原则上当天归还。
4.12各车间、科室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必须由专人管理,负责签收。
4.13各车间、科室的技术人员每年配合技术部对本部门的图样及技术文件进行核对,发现遗失需填写复印申请单,经部门领导检查签署意见,技术副总审批后,由档案室补发。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因油污或损坏不能继续使用时,必须以旧换新。
4.14为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图纸管理工作,各车间应坚决杜绝新旧图纸混用。
5、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发放范围、数量及发放方法
5.1技术部按技术准备实施计划进度将会签后的全套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底图整理完善并归档。
5.2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发放的范围
另外根据生产部临时调度安排,有关生产作业图样一套。
5.3工艺文件的发放,技术部履行工艺文件审批程序后,复印发放。
5.4图样更改、工艺补图和其它零星图样均由主办部门填写复印申请单,需技术部负责人批准后复印发至各车间、科室。
6、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销毁
6.1技术部应定期组织人员对库存底图、底稿进行清理与鉴定,将淘汰产品及不再使用的产品图祥、通用零部件底图、底稿和有关设计文件列出清单,申请报废。经技术副总批准后,方可在帐册(卡)上注销。
6.2技术部对于存档的已被淘汰且无转让技术生产价值的产品图样有关技术资料复印件以及超过保存期限的复印件,应清理登记,报请技术副总批准后,由技术部负责人在公司办公室监督下销毁。
6.3对于生产过程中收固的无效图样及技术文件,由技术部经理批准后指派专人监督销毁。
第9篇 机修车间总结表技术保障部管理程序
1.目的
全员化、低成本、持续性地对生产工艺和设备实行技术保障、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工艺设备和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控制。
3.职责
3.1负责对生产工艺和设备实施技术保障和技术改造;
3.2制订设备维护保养、大修、改造计划并实施落实;
3.3负责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
3.4监督设备状态检测和运行状态统计分析工作;
3.5制订公司生产备件安全库存方案并协助监控;
3.6负责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的建立健全;
3.7负责设备的选型、安装、验收以及更新、报废等管理工作;
3.8负责全公司设备事故和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4.定义
4.1生产工艺: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过程。
4.2生产设备:指在工业企业中直接参加生产过程或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机器设备,主要包括机械、动力及传导设备等。
4.3设备操作规程:是操作人员正确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其内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运行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等要求,对操作人员在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等作出规定。
4.4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4.5设备档案: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图样、方案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
4.6操作工包机制:操作工人负责承担一定区域内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制度。
4.7设备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者。
5.程序
5.1 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
采用国内外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及辅助设施进行的改造.详见《技术改造程序》。
5.2 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的制订
设备投产前,技术保障部应制订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由技术总监审批后颁布执行。
操作规程内容包括:
(1)操作设备前对现场清理和设备状态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2)操作设备必须使用的工作器具;
(3)设备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
(4)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5)开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6)点检的具体要求;
(7)停车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8)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和调整要求;
(9)交接班的具体工作和记录内容。
设备维护规程内容包括:
(1)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润滑、紧固、防腐、安全等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2)日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
(3)检查和评定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方法等。
5.3设备档案的建立健全
技术保障部负责对设备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设备档案资料按每台单机整理,存放在设备档案内,档案编号与设备的工艺位号一致。设备档案保存在设备档案柜内,档案柜统一放置于资料室。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基本资料、易损件规格数量、维修记录等,做到资料齐全,登记及时、正确。
5.4操作工包机制
设备的维护保养严格实行操作工包机制,由各车间主管划分责任区域和规定保养内容。日常保养应有记录。停机检修时,车间主管填写《维修工作票》,由班组长指导实施,技术保障部加强监督与检查,并以此为依据,对操作工绩效考核中的设备维护保养项进行打分。
5.5设备的大、项修理管理工作
由技术保障部根据日常点检、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故障修理记录所积累的设备状态信息,结合设备专项检查鉴定的结果,综合分析后,对技术状态劣化须修理的设备,应列入年度、月度修理计划,并进行修理作业计划的编写和项目申请,由工厂总经理审批后交生产部下达执行。修理期间,技术保障部需进行跟踪检查。修理结束后,技术保障部组织机修主管、使用部门负责人等进行鉴定验收,填写《设备修理竣工报告单》,并存档。
搜集资料→编制草案→平衡审定→下达执行→检查验收→记录存档
修理作业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作业程序;
(2)分阶段、分部作业所需的工人数、工时数及作业天数;
(3)对分部作业之间相互衔接的要求;
(4)需要委托外单位劳务协作的事项及时间要求;
(5)对相关部门配合协作的要求等。
5.6设备事故的管理
设备事故产生的原因分三种:(1)责任事故;(2)质量事故;(3)自然事故。按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一般事故发生后,由发生事故单位的责任人,立即组织班组长、操作工、机修工在技术保障部有关人员参加下进行调查、分析,及时修复。
重大事故发生后,应由工厂总经理组织有关部门和发生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共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措施,组织力量,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尽量降低停产损失。
设备事故的处理要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设备事故发生部门在三日内要认真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一般事故由技术保障部负责对设备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签署处理意见,重大和特大事故应由工厂总经理批示,上报处理。
设备事故的所有原始记录和有关资料,均应存入设备档案。
5.7安全生产管理
技术保障部主管兼安全员,在公司安全主任和副主任的指导下,负责公司安全技术的管理工作。贯彻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制度以及安全工作的指示和规定,对各部门安全员进行安全技术指导。参与制订、修订公司的《安全管理手册》,并检查执行。配合上级安全部门开展安全检查活动,每天深入现场检查巡视,及时制止和纠正违章作业行为,对安全隐患和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执行。对特殊作业,必须开具《特殊作业证》。
6.相关文件
6.1 《技术改造程序》
6.2 《设备操作规程》
6.3 《设备维护规程》
6.4 《安全管理手册》
第10篇 现场材料管理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表
表aq-c11-1
编号
az-0013
工程名称
天津银行武清数据中心机房施工
交底日期
2023年8月21日
施工单位
中电系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作业单位
天津银行武清数据中心机房施工机电安装班组
交底提要
现场材料管理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基本安全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戴好合格的安全帽,系好下颚带,锁好带扣;
2.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着装要整齐,严禁赤脚和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3.新进场的作业人员,必须首先参加入场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未经教育培训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4.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禁止操作与自己无关的机械设备;
5.施工现场禁止吸烟,禁止追逐打闹,禁止酒后作业;
6.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等,未经安全员批准严禁随意拆除和挪动。
二、安全注意事项:
(一)进入现场材料装卸安全注意事项:
1.工作前应检查装卸地点及道路情况,清除周围障碍物,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工作。装卸物件必须用跳板搭桥时,应选用强度高、质量好的跳板,并安置牢固。
2.作业前应检查所使用的机械和工具,若有损坏,应修好后才能使用。
3.装卸工在进行随车装卸、起重作业、装卸货车时,应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
4.人力装卸搬运时应注意:
1)物件应轻拿轻放,禁止乱摔乱砸。
2)多人同时搬运货物时,要协同动作,专人指挥,防止砸伤手脚。
3)在采用滚卷法装卸车时,重物可能滚下的地方不得有人。
4)用滚杠搬运重物时,应有专人指挥,摆放滚机要防止滚杠压手。
5)左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随身严禁带火柴、打火机及作业时吸烟。
6)装卸有毒物品及有粉尘材斜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7)在装卸成堆物品时,要防止货物倒塌伤人。
8)装车后应牢固封车,途中应经常检查是否松动。卸车后物件应堆放整齐。
5.装卸物件时应注意:
1)超长物件应捆绑两点,且要牢固可靠。并调整好绳扣捆绑位置,使物件水平起吊。应防止绳扣交叉捆吊。
2)使用管子拖车或装车架装运超长物件时,要摆放平稳均匀,防止偏重。封车要牢固可靠。
3)起吊保温管、绝缘管时,绳扣应套胶皮管,防止钢绳勒坏保温,绝缘层。拉运、堆放时应用软性垫具垫好,禁止用硬物垫隔,禁止用撬棍撬保温、绝缘层。
6.卸车后应按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堆放要稳当,防止下滑或倾倒。
7.使用移动式皮带运输机时,应遵守:
1)先空转,无异常情况时方可正式装料。数台机器串联使用,必须全部运转正常后装料。必须等皮带上的物料全部卸完后方可停车。
2)运转中不许人从下面钻过或从皮带上面跨过,
3)工作中随时注意皮带路偏,发生时立即修理、保养。修理工作不得在运行中进行。
8.凡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需把车停在指定位置,不得影响施工作业。
9.一切运送材料的车辆进入现场后必须听从材料人员的指挥,把材料卸到指定地点。
10.卸料时要轻拿轻放,码放整齐,不得随意抛、投,不得超高码放,夜间来料卸料不能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
11.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防火、防盗的工作,设专人作好施工现场的清洁保洁工作。
12.保持施工现场的道路畅通。
三、材料场地规划和管理制度
1.施工组织设计阶段,项目部组织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各种物料存放的位置。
2.施工现场各库房、货场的管理单位根据存放物料的种类及存放要求,制订相应的物料存放管理制度。报项目部备案。
四、施工区域物料存放的安全管理
1.所有进入施工区域的设备、消耗性材料、周转性材料(工具)存放期超过三天的,进入施工区域前,必须填报“设备、材料存放审批单”,经批准后方可运入。
2.所有拆下的脚手管、脚手扣、模板等周转性材料(工具)需在现场临时堆放的,必须填报“设备、材料存放审批单”,经批准后方可堆放。
3.“设备、材料存放审批单”一式三份,经项目部签字批准后,一份施工单位留存备查,一份报项目部,一份施工班组留查。各施工班组按审批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到项目部办理注销手续。
4.进入施工区域的各种设备、材料等必须从其存放时间和数量上加以控制。一般性设备、材料在现场最多存放七天,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特殊原因存放时间超过七天的,要经项目部主管生产的领导批准。
5.施工区域存放的物料应摆放整齐有序,且不能占用、堵塞通道。
五、材料管理应该符合的规定
1.施工区域的电焊机、电源箱、空压机等施工用电设备的布置应符合《现场临时供电安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1)施工区域物料存放应符合《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2)现场物料的存放应符合《消防安全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
3)特殊的机具、设备、材料存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及厂家的技术要求。
2.项目部监督检查各相关单位物料存放的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下发“安全隐患通知单”到相关单位,通知其整改。
3.项目部监督现场物料存放各项制度,并监督其落实。
针对性交底:
1.对于现场库房及周边要严格注意用火用电安全,谨防引起火灾及爆炸。
2.现场堆放的材料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5m。
3.在易燃材料堆放区附近应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并放置消防灭火器材,谨防引起火灾。
4.楼上堆料必须随吊随运均匀布载,严禁集中荷载。堆料严禁堵塞楼梯口、电梯口、通道等应急逃生安全通道。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安全员:
注:1、项目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填写此表;2、签名处不够时,应将签到表附后。
第11篇 企业定员管理的新技术
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导致171名矿工遇难。从当时的事故报道中可以看出,事故发生时和发生后的5天时间里,该矿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对当班井下矿工人数和事故后安全升井人数始终不清楚。
2006年5月18日,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矿方当时报告有5人被困,但随后有部分群众举报称此次事故存在重大隐情,被困人数远远不止5人。事故抢险指挥部经过反复核查,才确认当时有266人在井下作业,事故发生后有210人安全升井,另有56人被困。
导致这些群死群伤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煤矿企业劳动定员标准执行不严,甚至没有定员标准,劳动组织管理混乱,超定员组织生产。发生事故后,又缺乏有效的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不能确定井下人员被困位置而及时展开救援。
为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监局连续向全国煤炭企业发出通报,要求严禁矿井超能力生产;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核准的能力,确定采掘工作面数量和入井人数;同时加强劳动组织管理,严格登记、考勤,严防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与此同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监局、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4部委于2006年10月11日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要求“煤矿企业应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入井人员考勤,逐步推行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入井人数和入井人员的工作区域。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纳入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2007年9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在2007年“安全生产优秀科技成果论坛”上,重点推广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技术与装备”,会上推荐了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研制的kj250矿井人员管理系统。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6大功能
一般而言,一个完善的煤矿井1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具有下井人员总数控制、井下作业人员考勤、井下作业人员生产管理、井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事故救援、井下设备管理6大基本功能。
1. 下井人员总数控制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小煤矿受利益的驱动,超能力、超强度、趣定员生产现象严重,由此导致了很多群死群伤事故。应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这些不良煤矿的超定员生产行为将无处匿迹。因为实际的下井人员总数,可以通过监控网络传送至上级管理中心,从而使相关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查处这些煤矿的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行为。
2. 井下作业人员考勤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能够精确地统计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并可按班次、部门,生成多种灵活的考勤统计报表,对井下工作人员超时生产情况提供报警。对于一些小煤矿不使用管理系统的情况,《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甩与管理规范》要求,现行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与下井人员考勤挂钩。让下井工人来监督系统的运行,同时为职工工资的发放提供详实的数据。人什么时候下井,什么时候上井,工作了几个小时,都能直接体现出来。
3 井下作业人员生产管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的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4 井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煤矿生产过程中,都会要求井下每个班的瓦斯检测人员,定时到指定的地点检测瓦斯含量,这个工作相当于地面上的“巡更”。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管理这类人员,瓦斯检测人员每天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到达指定的地点检测瓦斯含量,必要时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还可以勾画出瓦斯检测人员检测时的移动轨迹。
5 井下事故应急救援
煤矿发生事故时,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能够给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或最后时刻的人员信息。事故发生时井下被困人员总数,人员的具体分布位置,井下被困或遇难人员名单等信息,部可以通过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监控技术显现出来,不仅可以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而且大大缩短了应急救援人员的搜救时间,同时避免了在井下搜寻已逃离的人员而造成二次事故及人力财力损失。
6 井下设备管理
煤炭生产过程中,矿车,电钻、风镐等一些设备或工具是移动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管理,方便了生产调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功能创新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对于射频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应用有较深的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中期就开展了与南非rfid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合作,将南非的技术引入中国。2005年初,通信信息中心投入力量研发了新型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在2006年中期与其它单位合作,成功在陕西铜川柴家沟煤矿和玉华煤矿引入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2006年8月30日,国家煤监局彭建勋副局长组织煤监局综合司朱凤山副司长和安标办的杨大明副主任一同视察了柴家沟煤矿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随后,在西安召开了“全国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应用工作研讨会”,就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标准问题广泛地征求了意见。会后,通信信息中心又根据新的国家标准开发了新一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通信信息中心开发的新一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和识别技术,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可任意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预;系统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功能实用,灵活可靠,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监控区域内人员分布及流动情况,可根据需要随时扩大监控区域;系统中gis技术可以实现完备的数据统计与信息查询,同时具有完善的数据分析能力;系统具有高度的识别可靠性,可同时识别200个标识卡,以100km/h的速度实测100%通过接收分站无漏检,从而彻底改善了下井人员必须缓慢、逐个通过识别设备的状况;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方便,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安装井投入使用,无需外接天线或地感;此外,系统无线标识卡为超小型弧形设计,可以方便地佩戴在矿工的安全帽上、腰间皮带上或粘贴在矿灯蓄电池的外壳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实现了4大创新:系统率先将2.4ghz射频技术应用于矿井人员管理,相对于其他频率的射频技术,2.4ghz射频技术具有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识别能力;系统率先将gis技术应用于矿井人员管理系统,相对于平面图,gis技术功能更加丰富,更能全面反映井下真实情况;系统功耗超低,无线标识卡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可正常工作3年以上;该系统识别距离可达50m以上,通讯数据传输距离可达20km以上,在满足设备本质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人员接收分站和人员标识卡之间的识别距离,扩大了单个人员接收分站的可识别区域。
应用前景
2007年7月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了2项安全标准,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明确提出要尽快推广应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2007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国家金卡工程第十次全国ic卡应用工作会议”上,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办公室张琪主任对煤矿使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管理井下工人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目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已协助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完成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应用需求分析与规划》研究课题。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出现,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尤为重要的是矿井人员管理系统还可在应急救援时准确提供井下被困人员人数和被困区域,为科学制定救援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减少被困人员的伤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第12篇 机械化设备技术管理
1、各种机电设备要有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维修岗位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
2、使用单位要有机电安全、技术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考试卷和考试成绩表;机电例会专用记录本;机电设备事故记录本;机电设备检查、检修、保养、试验记录;机电设备台帐(标明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状态等);实施计算机管理。
3、使用单位对各种机电设备安装,要编制 “安装安全措施”、“安装质量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审批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签字、考试,各种机电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要汇编成册备查。
4、机电科、使用单位对在册机电设备要明确具体负责人,设备必须做到帐、卡、物相符。使用中的设备,必须保持在完好状态,不得带病运行。
5、机电科、安监站机电巡查组按每月对设备的安装质量、完好状况、运行情况进行三次全面检查。要有检查人、检查结果、存在问题及处理结果记录;对现场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要落实责任人实施闭环跟踪管理。
6、机电科、使用单位对各种机电设备,要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检修、保养制度,要建立相应的检修记录,要明确具体责任人进行落实、检查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