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18 15:00:03 查看人数:54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古代名人故事励志故事 333字 2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62人
古代人物故事 401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81人
古代书法家名人故事 460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81人
古代名人勤奋好学故事 339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54人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630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92人
古代尽孝的名人故事 773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82人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395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69人
古代名人勤学苦读的故事 388字 2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52人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565字 1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41人
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552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40人
古代历史名人故事 326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99人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480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05人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208字 3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178人
古代励志的名人故事 1263字 17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43人
古代历史人物故事简短 328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10人
中国古代十大名人故事 620字 9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98人

古代名人故事励志故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古代人物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外,其他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接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古代书法家名人故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样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务必痛下苦功。

古代名人勤奋好学故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诸暨人。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牛,赚几文钱来补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学。他每次牧牛从乡学门前经过,听到里面琅琅的读书声,便停下来了,把牛拴在树上,在门外聚精会神地听个不止。有一次,他在乡学门外听课,一直听到天黑,竟把牛给跑掉了。父亲听说丢了财主家的牛,又怕又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牛,路过学堂时,依然像以前一样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有一天,王冕的母亲对他父亲说:“王冕这个孩子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父亲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从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庙中,白天替庙里做些杂事,赖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个人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佛像前面的长明灯光读书。由于王冕专心一意地刻苦学习,学问长进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王冕是元朝杰出的诗人和画家。王冕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因此只读了三年私塾,就不得不去给人家放牛来维持生活,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王冕仍然刻苦读书。

每天放牛的时候,王冕都要把家中仅有的几本旧书带在身边。以便随时翻阅,可是这几本书很快就被他读得滚瓜烂熟了;于是,他在微薄的工钱中拿出一点点,来跟伙伴们换几本旧书读,但钱实在是少得可怜,根本换不了几本书。

王冕又开始四处借书读,这些借来的书中,有些常常使他百读不厌;但是,借来的书总是要还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喜欢的书逐字逐句地抄写下来,这样说可以反复地阅读了;不论是火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始终如一地坚持抄写。

王冕读书勤奋,白天放牛的时候读,晚上休息的时候就更不想放弃了。可是,家里太穷了,没钱买油灯。没有光亮怎么读书呢?他想到了村里的一座庙,那里有一盏长明灯,整夜都是亮着的,可以到那里读书。不过,这事可不能让母亲知道,母亲若是知道了,少不了要打他一顿的,因为那盏灯是专门点给菩萨的,怎么会容他一个小小和放牛娃去亵渎呢?

一天晚上,等母亲睡着了,王冕轻手轻脚地走出家门,来到庙里。

庙里有些昏暗,只有那盏长明灯把菩萨照得十分明亮。王冕心里有点儿害怕,但为了读书,他还是大着胆子,走到菩萨像下,再爬到菩萨的膝盖上,借着长明灯的光亮读起书来。从此,王冕每天晚上都到庙里去读书,而且常常一读就读到天亮,直到村子里的欢叫才想起回家。

如此勤奋苦读,使没上几年学堂的王冕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对天文、地理、诗歌等无不精通。

古代尽孝的名人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请听下面两则故事。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另一则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 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天,杨时同—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古代名人勤学苦读的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8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52位用户喜欢。

魏源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这是他能够成为千古伟人的基础条件。他一生著书60多种,600多卷,700多万字,他读的书则应该是10倍、100倍于此。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义的事,但是,魏源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这样巨大的成就,与其超强的记忆力是密不可分的。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相传,魏源小时候不仅不聪明,而且愚钝,七岁开蒙时,一本启蒙书《三字经》,他读了半个多月,连“人之初,性本善……”这些简单的词句都背不得。惹得老师大为光火,一怒之下,拿起书桌上的镇纸压条,朝魏源身上打去。魏源身子一偏,镇纸压条落在了他的头上,顿时昏了过去。没想到这一压条,打开了魏源的窍门,当魏源醒来之后,那本久读不熟的《三字经》,竟然能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学,性乃迁……”一字不漏地全文背诵。自此之后,魏源的记忆力超强,老师教过的课文,他很快就能记熟背诵。而魏源挨打开窍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5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成语: 声名狼藉

拼音: shēng míng láng jí

解释: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成语故事: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秦王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就派他带领三十万人马去搞击北方匈奴的侵扰,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大地。

接着,蒙恬又按照秦始皇的命令,把过去秦、赵、燕三国原来的长城连接起来,花了多年时间,西从临洮(今甘肃岷县)起,翻山越岭一直到东边的辽东,建成了一道万里长城。

蒙恬的'兄弟蒙毅也为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卓著战功。

秦始皇死后,赵高(邯郸人)、李斯玩弄阴谋让秦始皇的次予胡亥继位。

赵高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

在秦始皇在世之时,赵高曾有过贿赂舞弊,胡作非为的事,被秦始皇知道了,就让蒙毅去审理这个案子,蒙毅查清了事实,把赵高判了死刑。

后来,赵高向秦始皇苦苦哀求,才免了他的罪。

秦二世一上台,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派人通知蒙毅命令他自杀。

蒙毅在申辩中,列举了秦昭襄王杀名将白起、楚平王杀贤臣伍奢、吴王夫差杀良将伍员等几件事,说明这些君王犯良臣的大错,结果是“恶声狼藉,布于诸国”,遭到人们普遍的遣责,并希望秦二世能从中引为鉴戒。

但一贯看赵高脸色行事的胡亥不听,终于杀了蒙毅。

这时,蒙恬正带着30万人马守卫北部边疆,胡亥怕他不服,又连夜派人赐死蒙恬。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声名狼藉”这个成语,比喻干尽坏事,臭名昭著,或形容某个人的名誉坏到了极点。

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19岁那年,范仲淹离开家乡,前往河南的一家书院求学。由于经济拮据,他每天只煮一锅粥,粥冷了以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配几根酸菜,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了。

当时,在书院里,有一个同学和范仲淹走得特别近,他是南都留守的儿子,家中很富裕。他了解到范仲淹的艰苦生活后,回家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留守官听了非常感动,就叫儿子把自家好吃的东西送些给范仲淹。范仲淹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过了几天,留守官的儿子来到范仲淹的床上取书,无意中翻开了一个包裹,里面竟是自己送与范仲淹的食物。这些东西,范仲淹根本没吃,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有的都腐烂变质了。他非常生气,跑到学堂里质问范仲淹:“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好好的东西都让你白白糟蹋掉了,这是你的待友之道吗?”

范仲淹等他冷静下来后,歉意地说:“谢谢你们一家人对我的帮助,我很感激,只是因为我长期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突然享受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以后我还能吃得下薄粥酸菜吗?另外,我之所以接纳你的食物,就是因为我非常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害怕让拒绝伤害到你啊。”

原来,范仲淹“不领情”背后的原因是这样啊,留守官的儿子惭愧极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遇到确实无法拒绝的情形时,不妨像范仲淹一样,笑着接纳,但背地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立场,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这样,你才能既不伤害了友谊,也不会改变了自己。

古代历史名人故事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清人笔记小说《秋灯丛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朱竹坨是清初的大儒,平生最爱喜食鸭肉。有一次夜半睡眠中,他梦到了自己出游,行经郊外时,看到一个大水池,池中畜养了好几千只鸭子,水池旁边还有一个看守的小童子。

这个小童予对朱竹坨说:“先生,这就是您一生的食料。”朱竹坨闻此,很是高兴。但是,到了他81岁的那年,他又梦见自己回到了年轻时所梦到的那个大水池,走近了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水池里只剩下了两只鸭子。

醒来之后,他觉得此梦不祥。于是,就立即告诫家人此后绝对不能再烹杀鸭子。然而,就在此时,已出嫁的女儿回来探亲,知道父亲喜欢吃鸭肉,就特地在家里宰杀了两只带来孝敬父亲。朱竹坨看到女儿带来的两只煮熟的鸭子,不禁叹道:“我的食禄就到这里结束了!”果不其然,当天晚上他就死去了。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以前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就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之后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古代励志的名人故事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63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公元1688年,也就是历史上的清朝康熙27年,由于御史郭瑗的弹劾,一代权相纳兰明珠被捕下狱,罪名是“__,结党营私,负恩乱政”。

对于自己为何被拿掉,明珠很清楚。第一,郭瑗的弹劾处处都落在实处,他无可辩驳;第二,要拿掉他的人其实是康熙皇帝,郭瑗只不过是个枪手而已,辩驳也没有用。

对于自己的结果,明珠也很清楚,不外乎两种可能:第一个,自己人头落地,但不会牵扯上家人;第二个,康熙皇帝会法外施恩,留下他的性命,但会削职为民。

以康熙的宽厚本性来说,第二个结果的可能性更大。对于一般人而言,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但是,对于明珠这样的人而言,剥夺他的政治生命,比杀了他还惨,他不甘心。

这时候,明珠想起一个能救他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政敌,时时都想置明珠于死地的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

他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政治对手拉自己一把呢?

于是,他走了一步险棋。

这步险棋就是:让一个名为索党而实际上是明员上书,弹劾明珠“结党营私、动摇国本、图谋造反”。

从表面上看,明珠的这步棋走得很笨。按照郭瑗弹劾的罪名,明珠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自己人头落地而已,但按这个官员的罪名定罪的话,不光明珠的人头要落地,连他的家人也要被诛灭九族,他这是加重自己的罪名。

然而,明珠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一,以康熙的聪明,不可能相信明珠会造反。这样一来,就变成了索党借机攻击明党,这是康熙无法接受的。

第二,康熙以罪名拿掉明珠,只是想分化明珠的力量,他不想牵扯到明党的其他官员。明党的其他官员为了明哲保身,就不会全力拯救明珠,也就避免了朝廷动乱。然而,索党官员弹劾明珠结党谋反。谋反啊,可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了,就会必然地牵扯到明党的其他官员身上。明党官员为了保住自己,必然会全力地保护明珠。这样一来,就不是明珠一个人面对康熙了,而是整个明党在面对康熙。

第三,在索党与明党相争的关键之时,如果再处罚明珠,那就证明索党获胜,从而会造成索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这是身为上者的康熙无法接受的。因此,他必须保住明珠,保住明党和索党的力量平衡。这样,明珠的性命和政治生命也就保住了。

事情发展的结果正如明珠所料。这个官员上书弹劾后,索党一见这是个彻底打倒明党的机会,纷纷上书弹劾明党。明党官员为了保住自己,也纷纷上书为明珠辩护。结果,原本只是弹劾明珠的经济案件,变成了索党与明党大结算的政治事件。无论谁胜谁负,对于朝廷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伤害。

康熙为了维护大局,为了保住朝中力量的平衡,不得不对明珠重重拿起,又轻轻放下。他只免去明珠的大学士之职,不久之后,又让他担任内大臣,依旧留在自己的身边。在这个职位上,明珠一做就是20年,直到康熙47年去世。

明珠的这招棋,不仅他用过,其他许多人都用过。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有这样一个理论:一个稳固的政治集团,只能有一个一号人物,众多的三号人物,不能在中间再有一个二号人物,对于上位者而言,维护权力的平衡最重要,不能让一个党派独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对于下位者而言,敌对势力的存在同样也是重要的。有了敌对势力,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否则,自己就成为上位者的威胁,等于是引火烧身。

古代历史人物故事简短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代十大名人故事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庄子行走在山林间,看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但一些伐木工人却坐在树下休息,并不砍那棵树;庄子就问:“眼前就有—棵大树,你们为什么不砍呢?”

“大是大,却一点用也没有。”伐木工人说,“它长得弯弯曲曲的,做栋梁不合适,做家具也不合适。”

庄子感叹道:“这棵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呀!”

下了山,庄子去拜访住在山脚下的一位朋友。朋友见了庄子十分高兴,便叫童仆杀只鹅来款待庄子。童仆问道:“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

主人说:“会叫的留着看家,不会叫的没什么用,就杀它好了。”

过了一天,庄子的学生就这两件事很疑惑地问庄子说:“昨天在山林中看到的大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现在,主人的鹅却因为不会叫而被宰杀,在有用与无用这两者间,老师您要选择哪一个?”

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有用与无用之间,看起来好像近似于道,其实不然,所以还是难免有牵累。如果真能顺乎自然而遨游于世事之外,就不会这样了。

不受称誉也没有非议,应世时或显现如龙或屈曲如蛇,跟着时势变化,不愿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受限;处世时或进或退,与自然相和顺,自在地遨游在万物的根源;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哪会有什么牵累呢!这是神农、黄帝治世的法则呀!

“至于万物的私情,人类的习惯对此就不是这样了。有聚合就有分离,有成功就有毁损,有锐利就有挫伤,有尊贵的就有被排挤的,有有作为的就有有欠缺的,贤能的人会遭到算计,不肖的人也会被欺侮,所以怎能偏执于任一方呢?悲哀呀!学子们要谨记,只有顺乎自然才是理想的境界呀!”

古代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6篇范文)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古代信息

  • 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简短故事(5篇范文)
  • 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简短故事(5篇范文)84人关注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出身于书香世家,受酷爱读书的父亲的熏陶,从小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忠臣烈士的英雄故事。文天祥十分敬佩杨邦乂、胡铨这些前辈 ...[更多]

  •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7篇范文)
  • 关于诚信古代名人的故事(7篇范文)83人关注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真宗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 ...[更多]

  •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16篇范文)80人关注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 ...[更多]

  • 古代名人故事范例(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故事范例(16篇范文)77人关注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 ...[更多]

  • 古代名人勤学苦读的故事(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勤学苦读的故事(16篇范文)72人关注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 ...[更多]

  • 古代励志的名人故事(14篇范文)
  • 古代励志的名人故事(14篇范文)67人关注

    1796年的一天,一个青年开始做导师留的数学题。前两道题完成顺利。只剩第三道题:要求只用尺规,画出一个正17边形。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是毫无进展。困难激起了斗志。他 ...[更多]

  • 古代著名人物励志故事(9篇范文)
  • 古代著名人物励志故事(9篇范文)64人关注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 ...[更多]

  •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事迹材料(16篇范文)64人关注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出身于书香世家,受酷爱读书的父亲的熏陶,从小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忠臣烈士的英雄故事。文天祥十分敬佩杨邦乂、胡铨这些前辈 ...[更多]

  • 古代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6篇范文)54人关注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 ...[更多]

  • 古代著名人物故事(9篇范文)
  • 古代著名人物故事(9篇范文)45人关注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员大将。他少年时代骄横傲慢,不肯读书,动不动就打老师。家里先后给他请过三个老师,都被他打跑了,这一来,再也没有人敢到他家教书了。年羹尧的父亲很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