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29 21:00:03 查看人数:92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864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06人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628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32人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 826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65人
“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353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27人
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997字 62段 14分钟 22分钟 31分钟 186人
“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332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01人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 856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15人
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509字 9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291人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418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20人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387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123人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1081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49人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1321字 7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43人
关于钱学森先进事迹 1533字 9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14人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359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23人
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663字 18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92人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594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32人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的读书故事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在这样一份普通的试卷之后,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任课老师金老师一直保存着他的爱徒的试卷,即使在战乱的迁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金老师拿出了这份珍贵的试卷,赠与了母校。这份小小的试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二、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肯定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的怀抱。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不管老人,孩子,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没有谁不知道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名字。

他就读于美国一所知名大学,但因为是中国人,从未被瞧起过,即使成绩优秀,他见证了一次又一次导弹的成功发射,可是中国却从未发射出一颗导弹,中国人在国外的耻辱有多大,这谁也无法体会,只有钱学森自己知道。

他曾被美国人误以为是共产党,被关进了监狱,被折磨的不像人样,但他的妻子和他有一样的品性,外国人剥夺了他们讲中文,以及各个方面的权利,直至这件事平息,但钱学森忍够了,他要回国,为祖国做贡献,也不辜负他这几年来所受的苦。

钱学森向毛泽东承诺,不超过八年,他会研造出导弹等多种核武器,但他所面临的阻挠有太多太多:中国的制钢铁技术落后,没有一家可以做这些零部件的工厂,技术人员对这方面的认识少,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些人都很有心的去学,有不懂的就去找钱学森请教,张工农就是个例子,他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大老粗,只会扛枪打仗,但他很愿意很用心的去学习科技,最后成为研制导弹中的重要一员。

钱学森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从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丧失信心,他总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下一次发射做准备。

最值得敬佩的是钱学森的妻子,他从不抱怨钱学森,一直在他背后默默的支持他,她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的将钱学森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还不忘敬诫他们,要向父亲学习,为祖国做贡献,不忘国耻。

对于这部电影,我十分敬仰钱学森老前辈,他的品质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发扬。我希望在未来的中国会有更多像钱前辈一样的人才。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同学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当我读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了解到钱学森一生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后,我不由得想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

钱学森,他把“祖国强大”当作是自己一生的责任。为此,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为此,他不顾美国政府对他人身的伤害和对家人的威胁;为此,他忍受美国特工对他长达五年的监视和软禁。因为,在钱学森的心中,祖国的强大是他永远的牵挂,更是他毕生的心愿。他反复强调,“不管怎样,也要回到祖国,为这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钱学森先生的事迹让我心潮膨湃,一个人爱国竟到了如此地步,一个人把责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先生的行为启示了我:只要活着,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要为祖国出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期待着雪耻灭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时,那是怎样一种轰轰隆隆的爱国之责!还有那“年年战骨埋荒外”的勇士和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勇者,其于国家的一番热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华夏五千年,为履国责,多少热血男儿血洒疆场,多少爱国志士奔走四方。

屈原,一代骚人,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深刻入生命的里程碑,虽最终投于汩罗,却成就了一世的清白。对楚王,他可谓尽心尽力,对楚国,他可谓无怨无悔,因为他心中时刻在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一生虽没能成就国家的兴盛,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击起了美丽的浪花。在他那放声长啸中饱含了多少辛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何不让我负责?”

朗朗乾坤,英雄辈出。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嫦娥飞月”的功臣们,他们以祖国强盛为职责,民族兴旺为己任。沧桑巨变,斗转星移,许多事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唯有你,“匹夫有责”却更加茁壮成长。君不见责任的土壤养分充足,责任的大树枝繁叶茂,责任的歌曲曲调激昂,责任的果实散发芳香!

同学们,你准备怎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切实履行自己的“匹夫有责”吧!

“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1958年,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中科院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的院系是跟中科院的研究所相对应的,钱学森在力学所当所长,所以他在中科大力学系当系主任,一共当了有20年左右。

大家都知道的是钱学森教学特别的严格。有一次考试是开卷考试。一共两道题目,第一道是基础题,第二题是计算题。从上午八点钟开始,考到了晚上。结果是95%的人不及格,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不太知道的还有个后续,钱学森对这个结果特别不满意。钱学森认为他们的数理基础不合格,又给他们延了半年才毕业。在这半年时间里,他们又学习了数学、物理、力学。有人回忆说,在这半年里,他们多做了3000多道数学题,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在,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个系主任就可以让学生晚毕业半年。这大概也是精英教育的一种体现方式吧。现在的大学教育只能算是流水线作业。

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97个字,有6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1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相比,当下无疑是一个信息爆炸、物质过剩的时代。在这样的氛围中,许多人的内心充满了迷茫。

我们总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国,但传统文化在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之后,到了当代,似乎同人们的内心一样有些摇摇欲坠。

在这个躁郁时代里,我们急于抛弃自己的根基,却忽略了描摹世情。

举目四望,众声喧哗的当下,多的是所谓的「专家」,而少见真正的「知识份子」,多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与「颓废的犬儒主义者」,却少见躬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师。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逆着中国百年凝目回望,历史烟尘处,依稀有一群孑然挺立的身影,闪烁光芒。

中国航天工程之父——钱学森就是这浩瀚群星中熠熠生辉的一位巨匠。

他曾怀着深切沉痛的现实关怀,提出令人振聋发聩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时至今日对于科技创新、对于教育模式,教育界、科学家乃至整个社会仍旧在不断思索中前行。

10月31日是钱学森先生逝世10周年的日子,于迷惘中求索的我们不妨通过一则传记回溯钱学森的一生。从他独立的人格魅力,曲折的过往经历中寻觅答案。

归国!钱学森的坚定选择

1955年9月17日,美国洛杉矶港口,“克利夫兰总统”号整装待发,钱学森一家早早来到了码头。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们赶来欢送,各大报纸的记者们也蜂拥而至。

钱学森身穿西装,打着领带,微卷的头发从前往后梳,露出欣慰的笑容;妻子蒋英,深色套装上别着一朵胸花;7岁的儿子钱永刚理着平头,穿着短裤和条形衬衫,还打了一个领结,外套则是一件白夹克;5岁的女儿钱永真,一头短发,额前刘海整整齐齐,穿着白色的外套及蓬裙,手上抱着一个洋娃娃。

钱学森客气地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我非常高兴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我已经被美国当局刻意地延误了回祖国的时间,其中原因,建议你们去问美国政府。将来我要竭尽全力,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这一天,恰是钱学森与蒋英结婚8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历经5年磨难,他们终于盼来的时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激动不已,对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准备回去了。”此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逐渐兴起,钱学森受到审查并被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

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宁可枪毙了他也不能让他回国。”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了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将其释放。海关还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经周恩来的努力,甚至包括了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才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一心阻挠他回国的丹尼·金布尔则愤怒不已,他说:“这是美国所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之一。”

利在天下必谋之

1911年12月,钱学森生于上海租界一所教会医院,为古代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钱氏家训告诫子孙,“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影响深远。

父亲钱均夫幼入私塾,是清末秀才,后赴日本求学,曾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与鲁迅是好友和同事。母亲章兰娟是大家闺秀,温柔谦恭,喜爱荷花。

钱学森出生后不久,随父母回到了老家杭州市小营巷。1914年初,父亲北上赴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视学之职,钱学森随家前往。

父亲对钱学森的教育甚为用心,没有将其送入私塾,而是入具有现代教育精神的蒙养园学习。

5岁时,钱学森看《水浒传》,虽然看不懂,但对书中的梁山好汉很神往,天真地问父亲:“英雄好汉真的是天上的星星下凡吗?”父亲回答,那只是传说,但只要好好读书也能成为英雄好汉。

父亲还专门请来颇有名气的美术老师高希舜教他学习画画。钱学森曾深情地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父亲。”

1917年,不满6岁的他进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前身),年龄最小,但成绩却名列前茅。两年后,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给年幼的钱学森心底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烙印。

1923年,他升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附属中学,感受着浓厚的民主、开拓、创造风气。此时的中国处在动乱时代,中国应该往何处去,成为他思考的问题,“在附中上学,都感到一个问题压在心上,就是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

钱学森渐渐树立起“实业救国”的人生抱负,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作为学习的榜样和偶像。

1929年9月,钱学森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5年后,他以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本可以十拿九稳地在铁道部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此时,继续探求“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道路的钱学森,决定转向航空工程专业。

他要像中国航空先驱冯如一样,走“航空救国”的道路。

1934年暑假,他考取了清华大学庚款留学公费生。1935年8月,他从上海登上了“杰克逊总统”号邮轮,前往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他特意随身带上了两块白丝手绢,上面有母亲章兰娟亲手绣的荷花。

一颗明亮的星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仅1年后便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勤学上进的他,常常是一个人独行,当年的一些同学曾回忆:“钱是一个不爱说话又比较害羞的人。”

其间,有一位美国同学当着他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不讲卫生、愚昧无知等等,他听了很生气,当即向对方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到学期末了,看谁的成绩好?”对方听了,哑口无言。

1936年10月,个性倔强的钱学森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他接受了导师的建议,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这是当时航空领域最前沿的重大课题。

冯·卡门曾这样评价这位学生:“他的这种天资是我不常遇到的。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经过两年艰苦的努力,钱学森成功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机身、机翼会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即著名的“卡门—钱近似”公式。

1939年夏,钱学森获得了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国难危急,冯·卡门极力劝他留下来:“在美国做科学研究,也能加强反法西斯的力量。”

此后,师徒二人共同投入到美国研制火箭和原子弹的计划中,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难以言状的默契。他们亲手组建起来的实验室,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简称JPL。

1945年4月,苏联和美国军队相继攻到柏林城下,纳粹德国即将战败。美国国防部立即派出科学咨询团一行36人赶往德国,力图抢在苏联人之前,审讯为德国服务的科学家,特别是火箭方面的科学家。

冯·卡门担任团长,佩戴少将军衔,34岁的钱学森也是成员之一,被授予上校军衔。

此次纳粹德国之行,钱学森的心灵受到强烈冲击,他不仅感受到先进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更目睹了侵略战争对人类的危害。

后来,科学咨询团提交了一份名为《迈向新高度》的考察报告,共13卷,钱学森执笔完成了其中的5卷共7个部分。

这份报告成为美国战后火箭、导弹、飞机长远发展计划的重要蓝图,为美国空军未来5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曾评价道:“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的银河系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中国航天之父

1947年,短暂回国的钱学森在上海与蒋英结婚,之后共赴美国波士顿市。钱学森的父亲钱均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早年是密友,后同赴日本求学。钱均甫日后成为著名教育家,而蒋百里日后成为著名军事学家。蒋英曾前往德国学钢琴,后则转到比利时学习演唱,并在1946年回国,还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

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正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

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渐渐地,家境状况变得很糟糕,作为大家闺秀的蒋英,毅然辞退了女佣,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从而也放下了她热爱的歌唱事业。

夫妻二人患难与共,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

正是这段时间,钱学森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工程控制论》。

回国后,钱学森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毛泽东曾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蒋英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权威教授、著名音乐教育家。两人共同走过62年风风雨雨,彼此用一生坚守了爱的承诺。

2008年年初,97岁的钱学森被央视“感动中国”组委会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夫人蒋英代卧病在床的他到现场领奖。

颁奖词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晚年,除了继续关注科学发展以外,还对教育问题格外关心。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在看望他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他神情沉重,坦诚地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提出的这个“很大的问题”,被国人称为“钱学森之问”。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11天后,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是时候直面“钱学森之问”了!”

身为中国科学界的大师,跌宕一生的钱学森发出世纪之问,延续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精神,直面当今中国的痛点与困境,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催人警醒。

“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01位用户喜欢。

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主动请辞职务,说他年纪已经大了,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抓工作,应该让年轻人上。中央把他的行政职务给停了,让他专心致志搞研究。这件事很有意思,大概没有了行政职务,钱学森开始潜心研究特异功能之类的事情。不过,我并没有觉得钱学森很荒谬。

上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讲到了巫术与科学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错误的一般就是成为巫术,正确的就成为科学。科学是在巫术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钱学森对特异功能的兴趣,牛顿对神学的兴趣并不单纯是我们所想像的那么荒谬,可笑,这其实还是人类的进一步的对未知的探索。

事实上,普通人对于科学的态度并不是像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具有科学的素养。说不定,他只是记住了这些科学知识,而并没有真正的寻根问底,只是一种类似宗教的一种信仰而已。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他,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中国人,从美国留学克服许多困难回到祖国,带来了高科技技术;他,是“火箭之王“”“中国科制之父”;他推进中国两弹进程提早至少20年;甚至在他老年时还挑战了新的科学领域-系统工程。你知道他是谁吗?对的,他就是我崇拜的钱学森!

钱学森,是出生在上海,他有个爱国,有知识,正直,宽容的父亲和传统,亲切,包容他的母亲。小时候的钱学森虽然爱玩,依然对知识充满着好奇,无论是画画,音乐,还是科学知识。钱学森喜欢提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他也得了个雅号:“小问号”。对知识的求知欲,随时随地如磁铁一般吸引着钱学森。父亲经常告诉他“唯有科学,方使祖国强大”,钱学森努力刻苦地学习,下定决心为了用科技武装头脑,用科技振兴中华,改变祖国面貌。我也要学习钱学森爷爷这种用知识来报效祖国的精神。打开新闻报道,现在我国有10亿多的人打完了中国科研人员研发的中国疫苗,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也是这些医学科技人员的努力的结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骄傲的事!

钱学森是个很有独特魅力的科学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钱学森在国内都是一直受到大家的青睐,但来到美国,就因为他是中国人,飞机制造厂不欢迎他。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伤害!但他没有退缩,他决定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让美国人看看:中国人是优秀的!他的谦虚的态度和刻苦勤奋的精神打动了冯?卡门教授的信任,并得到教授的指导。钱学森更加努力了,埋头苦干,奋笔疾书,书一本一本地读完,笔记也一本一本地写完。每天1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使得钱学森成了古根海姆实验室的一道风景。他那种如饥食渴,废寝忘食的精神让其他同学和老师都震惊和感动了。,他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钱学森就是以这样的精神来学习研究,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成我们崇拜的伟大的科学家!

钱学森的爱国精神,激励了他不断学习,学成之后用科技改变祖国!不管哪里,什么环境下,钱学森都把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放在首位,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钱学森爷爷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我们这一代,也要不忘前辈们的初心,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强盛,为人民的安居乐业贡献一份力量!

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4月13日,我和朝阳区各校的许多党员、积极分子一起到紫光电影城观看电影《钱学森》。在钱学森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一个真正大写的中国人。常言说,人到无求品自高。钱学森在金钱、名誉、地位上的淡定、低调、无求,恰恰证明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潜心研究、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看完电影,“爱国、淡漠名利和无私的奉献”,这些词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电影《钱学森》是从讲述从钱学森归国受阻、在美国遭受尽迫害开始的。其中贯穿着新中国领导人营救钱学森,他历尽千辛回到祖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的一个有一个感人故事。以前,在我的心目中,因为“两弹一星”事业的神秘性,钱学森的形象是高大的,宏伟的,近乎神的;而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看到的却是有血有肉的钱学森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静,淡然,无私,坦荡。更重要的是,是他完美的诠释了“爱国、奉献”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影片中的钱学森的生活状态呈现色彩鲜明的对比:回国前,由于钱学森对美国高科技军事科研的贡献和学术地位,一家人生活过的非常优越,设备一流的实验室,漂亮的别墅,汽车……他家里的社交聚会,美国军、政、商界人士均为座上常客,回国后的钱学森,除了一身朴素的军装,就是身着蓝色中山装,与普通工作人员毫无二致,他住的房子简单窄小,和美国的生活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什么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放弃步步高升的事业、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从一穷二白开始,践行祖国强大的梦想,这才是拳拳的赤子之心,这才是报效国家的有力证明。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钱学森创造过无数辉煌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与他的辉煌成就相媲美的,是他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他在逝期间,美国方面也曾多次邀请他访美,甚至提出,只要他来,就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是,他都拒绝了。钱学森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金钱、名誉、地位,在钱学森这里,没有生存的市场。“感动中国·2007年人物评选”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的时候这样说:“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反观时下,一些人在社会上有了一些影响、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一些成绩、在政治上获得一些荣誉后,便开始大肆炒作起来,便开始浮躁起来,开始不知天高地厚起来。

我们知道,腐败不是凭空产生的,任何东西都有他滋生的土壤。目前腐败现象的高发,直接原因是缺乏对权力的制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社会转型中公民意识的缺位。正是大家对公共生活的漠不关心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就贪腐者的内心来讲,他们都抱有一种投机心理,但是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跳梁小丑永远只可能一段时间得到利益,而历史会还以他本来面目。

观看影片《钱学森》对我来说是精神的洗礼,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党龄的党员,我深深的被钱老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动,从中获得了真真实实的精神力量。

对照钱学森的品格和作风,自己感到脸红。刚刚取得一些教学上的成绩,就想着该如何庆祝;刚刚有了一些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就沾沾自喜……我要像钱老那样,永远把祖国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永远与脚踏实地的作风为伍,永远与平等低调的品格为伴,用实际行动争做“思想优、学习优、业务优”的“幸福三优”好党员,用钱学森的品格和作风激励着自己无畏前行。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0位用户喜欢。

今日,我观看了一部名叫《钱学森》的电影。

钱学森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中国研制导弹和原子弹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钱学森去美国留学时,发现了美国的原子弹和导弹,他想“中国人不比美国人少个脑子”。于是,他要回国去报效自我的祖国。冯·卡门对钱学森说:“中国比美国差十几倍呢!你为什么要回国?难道是去种苹果?”我万万没想到,钱学森居然说:“中国是我的祖国,我应当为她做出贡献,哪怕我去种苹果!”冯·卡门无奈,只好如实地说:“我郑重地告诉你:中国没有航空技术,一点都没有。”钱学森说:“那我也要为中国做贡献!”……

钱学森放弃了美国的好日子,选择了回到中国。钱学森多么爱国呀!我长大也要当一个爱国的人!

经过影片,我还明白了“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比如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他们一骄傲,东风二号失败了。钱学森坚定地说:“不就天上掉下个‘东二’嘛,我们必须把它射上去!”果然,东风三号发射成功了。这告诉我们:成功,不要骄傲;失败,不要气馁。

《钱学森》真是一部好电影呀!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读了这本钱学森,我觉得钱学森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在美国留学时,别人都嘲笑他,嘲笑中国。但是他没有服输,他努力学习,最后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那些人哑口无言。

在回国的路上他被美国关进了监狱、移民局抄了他的家,整天没完没了的折磨他,但是他仍然没有服输,没有向美国低头,想尽办法让中国明白他此刻的状况。最终,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最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回到祖国的旅途。

回到了祖国,再制造原子弹的时候,那是没有计算机,怎么办?钱学森他们也没有向困难服输,他们用算盘一个一个的算。最后,中国的原子弹、卫星也造出来了。

他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他为中美两国都培养出不少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拔尖的创新人才。

钱学森为什么能培养出拔尖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是一位拔尖的教授。

据他在美国的一些好友,如F·马勃教授和W·R·西尔斯教授回忆说,钱学森常常把自己在科学研究上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他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总是把科学上最新的东西讲给学生听,讲课内容其实比教科书上的高深多了。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开设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两门课,就是边研究边讲课。等他的课讲完了,把讲义加以整理,出版出来,就成为一部世界前沿的科学巨著。

这样的教授,不愁教不出好学生!

钱学森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W·R·西尔斯教授曾经走访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明星教授,他曾经是钱学森在美国的最好学生。他说:“钱教授的考试非常难,他可能出四五道题,你只能希望解出一道,或者对其中一个以上的考题给出不错的开头,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得不错的话,你会得到钱教授给的钱学森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美国人考试的评分是钱学森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B、C、D四等,“钱学森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是最好成绩。

有趣的是,钱学森回国后也把他在美国的这套成功教学方法带回国内。他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主任时,就给科大首届力学系的学生吃了一顿“杀威棒”。他的开卷考试只出了两道题,第一道概念题,占30分;第二道题是真正的考验,题目是,“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到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解。”这道题可把全班学生都难住了。你若平时只会死读书不会活运用,根本做不出来。

考试从上午八点半开始,直到中午还没有一个人交卷,中间还晕倒两个学生被抬出去。钱老宣布说:“吃午饭吧,吃完接着考。”直到傍晚也做不出来,大家只好交卷。成绩出来,竟有95%的人不及格。

当然,钱老的考试并不是故意为难学生,在“教训”他们一顿的目的达到后,也得让大部分学生过关呀!于是他想了一个“怪招”:把每个学生的考卷成绩开方再乘以10,算是这次考试的最终成绩。这样一来,你若得了36分,开方等于6,乘以10就是60分。所以凡36分以上的学生都能及格;你若是一个特等优秀生,考试满分100分,100分开方等于10,再乘以10还是100分。所以考100分的人也不吃亏。对他这个怪招的合理性,谁也挑不出毛病,结果是80%的人都及格了,皆大欢喜。

及格归及格,但谁都承认自己的数学基础不够,于是钱老决定,力学系的毕业生延迟半年毕业,专门补习数学,所用教材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工程数学》。在半年时间里,每个学生光数学题就做了3000多道。由于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学生们受益匪浅,他们在后来的工作中成为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的在“两弹一星”工作中担当重任,出了好几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2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5年9月起,钱学森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留学期间勤奋刻苦,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由于科研能力和成绩突出,钱学森在美国的事业发展一路顺遂。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将整理好的800公斤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是,当他赴港口时却遭到美国当局的强行拘留,所有的资料和书籍也被扣押。加州理工学院交了巨额保释金,他才获释。当时的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始终受到严密监视。得知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迫害,中国科技界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方交涉钱学森回国问题。但由于国内始终无法与钱学森取得联系,因此,美方每次都否认扣留中国公民。此时,钱学森也正在因为没有途径向国内传递消息而烦恼。他深知,自己的回国问题,必须让国家高层知道自己的回国愿望和目前的处境才能解决。

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在一份中文画报中发现了父亲的朋友陈叔通与毛泽东在一起的照片,不由得眼睛一亮,心中有了主意。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信,请把自己的消息传递给国家高层领导。但由于不知道陈叔通的通讯地址,只能寄给在上海的父亲,由其代转。为了避免信件被联邦调查局拆信扣留,钱学森将给陈叔通的信装在一个信封里,让妻子蒋英装入给比利时的妹妹的信中,避开跟踪的特工,将信件投入到一个商场的邮筒里。蒋英的妹妹在比利时收到信件后,立即转寄到上海钱学森的父亲家中。此后,信件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周恩来手中。

此时,中国代表团正在日内瓦与美国进行大使级会谈。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也为钱学森归国创造条件,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提前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但谈判时,美方依然矢口否认美国政府扣留中国公民。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王炳南掏出钱学森的信当众宣读,让美方十分尴尬。1955年8月4日,再也没有借口的美国政府,只好准许钱学森离开美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家人一起来到洛杉矶港口,准备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钱学森的回国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记者早早来到码头上采访他。有记者问:你这次回国后,以后是否还打算回到美国?钱学森平静而坚定地回答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钱学森回国后,对原子弹、导弹等方面的国防科技发展非常关注。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科技水平落后,根本没有能力研制这些先进武器。这让著名将领、负责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建设的陈赓非常不服气。一次,钱学森前往哈尔滨参观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恰巧正在北京。得知消息,陈赓专程赶回哈尔滨来见钱学森。他见面问钱学森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听后大声说:“好!就要你这一句话。”这次谈话后,钱学森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关于钱学森先进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3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14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导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于上海,后来出国留学,1938开始对火箭进行研究。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后,用他所学的专业和知识为祖国服务。他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99年我国建国__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为他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

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钱学森只不过是要回国,美国人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那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钱学森是个人才,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为中国服务,很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就是:我们美国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得到。于是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准让钱学森全家离开美国。美国海关果然禁止钱学森回国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如果不是钱学森的老师和校友大力帮助,恐怕他是难以得到自由的。

但那以后,钱学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务的监视,不许他离开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为了回国钱学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啊!然而,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强烈了。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烟纸上写了一封信,并顺利的转到了周总理的手里。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进行,中国大使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终于乘坐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离开了洛杉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众所周知,钱学森在导弹方面的研究举世瞩目,但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敬爱的钱爷爷更加关心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也关心我们下一代的成长问题。比如说在普及科技知识方面,他就谈到了如何更好的办好科技展览。他说,展览是一种行业、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不是随随便便就办得好的。如何办好展览?钱爷爷强调了展览的设计问题。他说,展览的设计很重要,展览好比是一场演出,演出需要导演,而我们的展览也需要总设计师,他的工作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次的展览是做什么的,是关于什么样的展览。如果主题和目的不明确或者离开主题和目的去搞一些花样,参观后留不下什么印象,成了过眼烟云,那展览的效果就不好。我们现在设计展览,心中要有一个总的主题,总的目的,那就是宣传四个现代化,鼓舞全国人民为此而奋斗。

还有一个故事,一次导弹发射的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当时的天气很坏,到底能发不能发,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参谋长和钱学森的意见不同。按照当时的规定,每次发射报告上面必须有三个人同意的签字,然后再请示聂荣臻元帅的批准。可是当时司令员和参谋长都说不能发,而钱学森却非常有信心的说能发射,这样就形成了2:1的局面,于是就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送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很爽快地批准发射,并说要是只有那两位签字而没有钱院长的签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这发导弹发射成功没?结果是这一发导弹还真的打成功了。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

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63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逝世10年,“钱学森精神”仍然在他挚爱的祖国大地传扬。

“钱学森同志是我党难得的政治上成熟的战略科学家,中国人民忠诚的儿子。我冒昧地将他的品德和精神概括为‘钱学森精神’,殷切地期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钱学森同志为榜样,向钱学森同志学习。”2001年,中国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劲夫首次撰文提出“钱学森精神”。自此,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断追寻这位卓越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树立起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

赤子归国 为人民奋斗不息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炎炎夏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东北角,一座现代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钱学森图书馆。这句铿锵之言,悬挂在馆内。

在钱学森图书馆,陈列着一批珍贵文物。一封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求援信,信里“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的话语,至今读来仍可以感受到他浓厚的赤子情怀。

这是一条崎岖艰险的回家路。连行李都已经托运,即将踏上飞机的钱学森却被迫留在异国他乡长达5年,经历了拘留、监视的屈辱,他和妻儿甚至还被限制了自由。

一片丹心向祖国,钱学森终于寻得机会,将写在香烟纸上的求援信送回祖国,并最终回到了中国。他后来回忆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

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郭永怀等怀着对新中国的美好憧憬,历尽艰辛回归祖国,以白手起家的勇气奠定了我国多项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开创了多领域科技应用的新局面。

“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钱学森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践行了一辈子的原则——为人民奋斗。

这位爱国、爱人民的科学家,也被人民深深爱戴着。2009年,一项调查显示,88.8%的人认为钱学森身上最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是爱国,85.3%的人感动于钱学森冲破阻力毅然回国。

“一个国家没有科学技术,就会贫穷落后,在钱学森等科学家身上凝聚着赤诚为国的报国情怀,他们回到国内报效祖国,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这是非常不得了的。”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表示,这值得大家不断学习。

殚精竭虑 树立起创新丰碑

“新一代航天人传承了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以及建设科技强国的未来,一定是非常光明的。”在朱枞鹏看来,以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自己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在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基础上,尽快赶上世界科技水平,“让中国的科技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在没有充分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钱学森创新性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研制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发展规划。

钱学森数十年如一日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即使到了高龄也从不间断,从不松懈,从不放弃,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时刻保持对科学技术的高度敏感性而不懈努力。

据钱学森图书馆工作人员汪长明记述,钱学森“一生的研究手稿数万页,剪报数百袋,出版著作数十部,参阅过的书籍数万本,真可谓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庞大的数字背后是钱学森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束缚、探索科学新领域研究科学前沿问题的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勇气和毅力。

在航天领域的卓越成就没有让钱学森停下创新的脚步。在漫长的科研生涯中,钱学森始终在探索科学新领域,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他将技术科学思想方法推广到其他工程领域,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两门新的技术科学。

“当深度参与到国家科技进步的进程中,我觉得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谈及从事科研的初衷,“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叶聪说,作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已做好一切准备,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精神,知行合一,做好本职工作,将个人的理想奋斗融入祖国建设中。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两弹一星,于1911年出生,20__年逝世。

他在出国以前读过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然后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最后考取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学生。

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当新中国诞生以后,钱学森便和妻子商量提前回国,他们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将其扣留,当时的美国官员次长丹尼.金布尓称道: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顶的上五个师的兵力。他不仅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还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当中国知道了钱学森被美国政府迫害,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这种处境十分关心,周总理对此事则更加着急。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了父亲的好友陈叔通,陈叔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陈叔通写信求救。陈叔通收到信后,就以这封信作为证据,证明钱学森想回国。

中国代表秘书王炳南于1954年6月5日与美国代表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谈判。美国向中方提供了一份被中国拘留一些美方军事人员名单,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中方也释放了美国4名飞行员,但美国还是无理拒绝,因为中方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所以在1955年的时候,经过周恩来与美国谈判的不懈努力后,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允许回国的通知,他回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带着自己的妻子蒋英和一儿一女,登上了“克里夫总统号”轮船,离开了美国,踏上了回国的路。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16篇范文)

中国人自古就对天穹之上充满猜想。1911年出生的钱学森公派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28岁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他决定回国效力,当时,他从事的工作90%属于军事机密。1950年,钱学森被拘禁,尽管后来被保释出狱,但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1955年,钱学森千方百计发出的求援信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钱学森信息

  •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基地刚建成不久,钱学森便赴山西太原发射中心,组织指挥导弹发射任务。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于龙淮等随钱学森一同前往,于龙淮担任这次发射任务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和钱 ...[更多]

  • 钱学森先进事迹简介(16篇范文)
  • 钱学森先进事迹简介(16篇范文)92人关注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 ...[更多]

  •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16篇范文)92人关注

    中国人自古就对天穹之上充满猜想。1911年出生的钱学森公派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28岁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 ...[更多]

  •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16篇范文)
  •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16篇范文)15人关注

    近日,为了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为了缅怀这位享誉海内外为中国军事、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西坝河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