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07 07:00:05 查看人数:32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066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45人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359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43人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 1191字 9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72人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1334字 13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34人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331字 2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48人
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145字 8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74人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1130字 12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79人
“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1287字 7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55人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746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29人
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569字 8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87人
关于钱学森先进事迹 394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26人
钱学森先进事迹简介 1070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09人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560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35人
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141字 8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300人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 1170字 7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73人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1876字 7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173人

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45位用户喜欢。

总有一种信念,能够跨越时空,铸就世界科技的高峰;总有一种精神,能够归于永恒,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纪念日。前不久,“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在京揭幕。钱学森以其杰出高超的才能、坚定不移的信念、坦荡宽广的胸怀,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授予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钱学森是这一荣誉迄今唯一的获得者。钱学森曾动情地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今天,钱学森精神成为我们勇攀科技高峰的宝贵财富。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11个“第一”,钱学森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如果没有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打造的国之重器,就很难有科技强国的中国力量、迈向太空的中国高度。今天,站在大师们搭建的科学云梯上,身处前辈们创造的良好环境中,我们应倍加珍惜,更加奋进,将中国的科技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我们应该如何迎接21世纪?”心怀世纪之问,钱学森从一线退下来以后,重新回到了学术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昭示未来的新理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宏大的战略愿景。正是得益于钱学森的战略远见,中国不断在世界航天史和科技史上,刷新了中国纪录、创造了中国奇迹。如今,我们有责任接力回答世纪之问,用更多创造超越历史、引领未来。

钱学森常说:“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国际科技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正所谓“变能启盛,唯变不破”,广大科技工作者只有心怀“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培育“会当凌绝顶”的战略视野,才能创造出“非对称性”的杀手锏,中国科技也才能真正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晚年的钱学森曾回忆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我们当如钱学森那样,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为始终不渝的信念,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专业之能融入伟大事业之中。

今天,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前路挑战如荆棘密布,但看我辈披荆斩棘。广大科研工作者当发扬钱学森精神,立志成为科研尖兵,建功立业新时代,一个接一个地突破核心技术以实现“弯道超车”,在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奏响最强音。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

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这件事要适可而止”

1991年钱老满80岁,正好这一年中国科协要换届,钱学森将退出所有一线科技工作。为了表彰他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贡献,中央酝酿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但整个酝酿过程钱学森一无所知,授奖仪式在10月16日举行。

那几天,涂元季秘书也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上午,钱老把他叫到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还在忙啊?我们办任何事,都应该有个度,这件事(指对他的宣传报道)也要适可而止。这几天报纸上天天说我的好话,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就没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

钱老立即说:“你说的这个情况很重要。说明这件事涉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奖励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我所代表的那个集体,那一代人。所以,‘钱学森’这个名字已经不完全属于我自己,我得十分谨慎。在今天的科技界,有比我年长的,有和我同辈的,更多的则是比我年轻的,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科技事业作贡献。不要因为宣传钱学森过了头,伤了别人的感情,影响到别人的积极性,那就不是我钱学森个人的问题了,那就会涉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所以,要适可而止,现在应该画个句号了。请你马上给一些报纸杂志打电话,叫他们把宣传钱学森的稿子统统撤下来。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宣传了。”

钱老闻知后说:“这样的回忆性文章都是在一个人死了以后才发表的。我还没死,他们急什么?”秘书赶紧打电话告诉该杂志的主编:“钱老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天大的困难你们去想办法克服,但稿子一定得撤。”

从那之后,所有想出版刊登钱学森传记的组稿活动,都被钱学森办公室拒之门外。

只有一次例外。那是因为钱学森党性极强,他对党交给的任务从来没有半点含糊。有一年,《中共_人物传》要求写一个关于他的几万字的传略条目,他听说《中共_人物传》是经中央批准的,就不再坚持己见了,但他把涂元季叫到跟前叮嘱:“写传不是为写而写,更不能为个人歌功颂德去写传,而是要通过写传反映一个时代,反映我们党在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以后的工作。所以,第一,要实事求是;第二,千万不要写出矛盾来,我决不和任何人争功劳,特别是关于我们国家‘两弹一星’。我过去多次讲过,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我本人只是恰逢其时,回到祖国,做了该做的工作,而已。这就是我的观点,是实事求是的观点。你要按照这个观点去写。”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34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中国人自古就对天穹之上充满猜想。1911年出生的钱学森公派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28岁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他决定回国效力,当时,他从事的工作90%属于军事机密。1950年,钱学森被拘禁,尽管后来被保释出狱,但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1955年,钱学森千方百计发出的求援信辗转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信中写道: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段路,他走了五年。简单安顿好家人后,钱学森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之中,在东北考察时,他见到了开国大将陈赓。

1956年的春节刚刚过完,钱学森起草完成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并能得到中央批准,为中国造出第一枚导弹的重任也落到了钱学森的肩上。

导弹与火箭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当时他所率领的队伍,大多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对这种尖端武器一无所知。他为此专门编撰了一部基础教材导弹概论,正是这部经典著作启蒙了第一代从事导弹和火箭研制的中国人。

1960年11月5日,仿制的东风一号近程导弹飞行7分37秒,横跨550多公里后精确命中靶区。

1962年3月21日,自主研制的东风2号导弹首次试验,21秒时尾段着火,69秒后坠地起火,实验失败,这让所有参与研制的科研人员一时难以接受,情绪低落。

钱学森在让科研人员振作的同时,也把压力扛在了自己肩上。为了找到发射失败的原因,钱学森在干燥、酷热和缺水的戈壁滩上反复考察,经过两个月的分析检测,故障结论报告长达67页。两年后,东风二号再次发射,导弹飞行1000多公里后,准确击中目标。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飞行30分钟,穿越6个时区后,稳稳的到达了万里之外的太平洋。1991年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直到今天获此殊荣的人只有钱学森一个人。

晚年的钱学森,始终密切的关注着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的最新动态。在这位老人的心中,把中国人送上太空的背后,正是自己30年的付出与坚持。

2003年10月14日,神舟5号飞行590秒后摆脱了地球引力,浩瀚的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接续的的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一次次证明中国人的科技实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学森当年的坚持。他不仅为中国航天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也为新中国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勾勒发展方向、培养领军人才。

除了大家熟悉的空气动力学外,钱学森还引领了我国水动力学的研究。他曾亲自在清华工程力学班讲授水动力学课程,并在60年前针对《力学学报》一篇水翼理论文章,提出时速超过90公里以上的应用,必须用“超气蚀”翼面。这一远超当时研究范围的概念,如今得到验证和应用。在钱学森亲手创建的中科院力学所,科研团队开发的新概念高速船模型时速大幅提升,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近期也发表在流体力学权威期刊上。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王一伟介绍,航行体在水中高速运动的时候,表面的液态水会相变成水蒸气,产生空泡。与此同时,当这种带着空泡的航行体在水面附近运动时,不管是穿出、穿入,还是平行水面航行,空泡都会由于水面的扰动发生脱落、溃灭,影响航行体的结构安全和操控稳定。

为了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中科院力学所秉持钱学森先生的工程科学思想,始终面向国家重大装备中的共性基础问题,面向实际应用。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在这样一份普通的试卷之后,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改为了96分。任课老师金老师一直保存着他的爱徒的试卷,即使在战乱的迁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金老师拿出了这份珍贵的试卷,赠与了母校。这份小小的试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最近在学生会的组织下,观看了人物传记片《钱学森》,影片用大量的历史影响画面展现了一个爱国科学家的人生轨迹,资料翔实,感人至深。影片恰似思想的清流给新一代的我们以精神上的启迪。

影片不长,一个半小时,但概括一个人的一生却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钱老的一生。他历尽波折归国报效,以浓缩为一个传奇。一个抵得上五个师的科学家,放弃优厚待遇,不惧百般阻挠,毅然一心,牵动了两个大国的神经,这在中美外交史上也是仅此一例了。他以踏上祖国的土地,以报效祖国为最高荣誉,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国界。在给好友郭永怀的信中,他写道:“快来,快来!……多带书!……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当获悉郭永怀已抵达深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今天是足踏祖国土地的头一天,也就是快乐生活的头一天,忘去那黑暗的美国吧!”。祖国有其他一切地方给予不了的东西。

他归国之后,中国很快就有了“两弹一星”,用了比欧美更短的时间,在那个“冷战”的年代,这个筹码对于大国间博弈起了重大作用。进而,今天我们有了长城系列,有了载人航天。成为今天世界前列的航天大国,他倾注的一生心血已然在神州大地上播下了种子,中国人的航天梦想也一步步走向现实。

因为大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学术素养,在中国的科学界,钱学森永远都是一面旗帜,不管自己的声望多大,他潜心学术,强调创新,把浮躁视为科研人员的大敌。他希望中国出更多的大家,他关心中国的教育,在其 94岁时,他对的建言更是发人深省---“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中国学界“乏大师”的现状令钱老忧心不已。针砭之言给国家的教育界提出了批评,但更多是期望。改革创新的所需的人才与智慧都将出于教育。他留给中国的不仅仅是航天事业,更是科学的精神。

身在暮年,他说最高兴的是有了更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一生为祖国科学事业奔波,国为重,家为轻,这也是一种牺牲,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事业,必将有抛却。我们每个人都会从他的一生中,感悟家国的关系。他们是一体的,这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的存在。但正如其夫人在颁奖时所说的:他(钱学森)不敢自称伟大,伟大的是人民。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一个人的价值有大有小,但都需立志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9年10月31日,98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安详仙逝。总结其一生,赤子之心,报国之志,惊世之才,钱学森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他逝而不朽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后人将瞻仰,赞叹并传承。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0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几经周折来到香港,再由香港抵达深圳,再到广州,最后顺利抵达北京。一路上都感受到了祖国同胞的热情,钱学森在回国前,站在洛杉矶港口就曾经说过:我不打算回来,我也没理由回来(美国),我准备尽我最大努力,来帮助祖国人民建设一个.....

然而,事情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啊。很快我国领导就意识到,就算钱学森知识渊博,也不可能立刻造出导弹来。原来很简单,当时的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放眼全国都没有一家工厂可以生产出所需的特殊材料。而且还没有试验基地和大型设备,就连一个像样的大学研究所都没有。甚至,是一本相关的教科书也找不到。

就当钱学森清楚这一切之后,也莫感地焦急,当然也有一些茫然。没有研究工具,没有研究设备,虽然自己很乐观,但是也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的钱学森,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找出来,如何才能白手起家。

要知道,在40年后,中国可是拥有世界上第三大核武库,而且是最重的武器供应商之一。钱学森的贡献不可磨灭,他可以让一个在1955年连一个像样的汽车都生产不出来的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

那么,这一切钱学森又是怎么做到的?在这一场科学技术大发展中,钱学森又是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因为钱学森本人是比较谦虚的,甚至不愿意出版自己的传记。对于一些信息,我们是很难完全掌握的。总得来说,钱学森对我国有着至少四大贡献。

第一,那就是钱学森给了祖国一个最大的信心。在中国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能够有造出导弹的信心和决心是至关重要的,虽然钱学森没有亲自到工厂里造导弹,但他作为灯塔式的领军人物,给科研人员指明了前进方向,让他们在黑暗中找到前进的道路。

让决策者相信你能做这件事,比你能做这件事,但是没有人愿意相信和帮助要有意义得多。显然,一开始连最上层的国家命运决断者都是无法相信,没有人可以相信在那么短时间内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核武器的,可是钱学森做到了!

第二,钱学森总是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启发下面年轻的科学界做出最重要的决定和成果。钱学森带领着一群比自己小一代的年轻科学界们,这些人是祖国未来重要脊梁。他们大部分人都是从苏联大学回国的,后来被委以重任,组建科学小组。钱学森用心教导他们,并且尽力培养和提拔。

正是由于钱学森培养了这一批科学家,为后来搞航空航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才有了后来的人造卫星以及载人航天。对于领导者来说培养下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帮助手下人成长成才是领导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钱学森反反复复地强调,在书里可以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他让以往学习俄语的年轻中国科学家认识到,世界上最好的太空研究方面的文献都是以英语写成的。

最后,他证明了自己有创建机构的能力。他在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推动了国家科学发展纲要的确立,并领导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的第一所导弹设计研究所。

“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在创建力学所期间,他按照技术科学的思想,主持建立了各个专业学科组,并积极倡导学术民主,在科学研究面前不论资历深浅,彼此平等。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近代力学系,并兼任系主任。在给学生讲课时,他发现许多工农子弟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计算尺等学习用具,就把自己刚出版的中文版《工程控制论》一书的稿酬,毫不迟疑地捐给系里,资助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具。

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技术领导者,他不仅担负着技术抓总的重任,而且经常身临一线进行具体指导。在进行两弹结合的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期间,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万无一失,他竭尽心力。导弹上的元器件成千上万,任何一个零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导弹的安全。他就以表格的方式,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来,详细到晶体管、电位器、电容器、开关插座、螺钉螺帽等。这对需要思考诸多大事的技术统帅来说,是何其可贵。

许多了解钱学森的人都说,他是大科学家,但心里始终装着人民。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时也是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时期。为了保证科技专家的正常工作,党和国家想尽办法给以照顾。聂荣臻元帅特意送去一些猪肉,交待给钱学森补充营养。有一天,炊事员看见钱学森太劳累,就为他做了一碗红烧肉。平时和颜悦色的钱学森,一下子把脸沉了下来,批评工作人员道:你们知道不知道,现在全国人民都生活困难,连毛泽东、周总理都不吃肉了,你们居然给我做红烧肉,党性到哪里去了!不仅如此,钱学森又把自己刚出版的两部科学巨著的稿费作为党费上交。他说,我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在领导国防科技工作期间,钱学森经常深入地处沙漠戈壁的试验基地。那里自然条件的恶劣,人民生活的艰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出领导岗位后,他还牵挂着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思索着如何用科学改变那里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思想。他说:我国沙漠和戈壁大约16亿亩,和农田面积一样大。沙漠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长。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又一项尖端技术!他还把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100万港元,捐给了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会。

钱学森现已94岁高龄,依然关心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思考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今年3月29日,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他从美国的大学教育谈到他的老师冯·卡门的教育方法,从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谈到中国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从两弹一星 的研制成功谈到我国今后的长远发展。他寓意深长地说: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这就是钱学森一位人民科学家的忠诚。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他,是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他,为了回到自己深爱的祖国,历尽千辛万苦;他,为我国航空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谁,为祖国呕心沥血?又是谁,永远有着赤子之心?他,就是我国伟大的科学——钱学森。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全体师生观看了电影《钱学森》,我知道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学家、世界火箭专家。

为了更好的报效祖国,钱学森早早的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他在离开祖国时,就在心里默默的说,“我一定会回来的!”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的欢呼声中,在礼炮声中,也在钱学森的心中,诞生了。“我想回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祖国去!”

此时,我国的经济状况很不好,要钱没钱,要车没车,要设北美设备的情况下,他的心没有一丝动摇。而且,美国的条件优越,要什么有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学森都没有改变,如果是你,你一定会选择留在美国吧!

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传奇的一生,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他让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让世界上重新认识中国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学习的,他没有辜负伟大的祖国对他的培养,他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给学会,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我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让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有了一个新的提升,作为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被这位老前辈的爱国热情所感动。

钱学森回国5年后,为祖国的我国航空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看看钱学森,为祖国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又如此的爱国,我们身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生活在这么优育的环境下,就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好好报效自己的祖国。因为我们小学生都肩负着为祖国建设的使命,一定要从小立志,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6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最近,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

钱学森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恢宏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从事农业研究的研究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爱国不仅是一种心情,在落实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钱学森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灾人祸,但他始终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新中国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我也从一次次的尝试中明白了坚定就是一种信念,在动摇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现在,从钱学森的故事里我更体会出坚定这个词语的新解:执着地做事、为民族做事、为祖国做事!

有了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如何将它转换成生产力呢?《钱学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的力量。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不仅为中国人的科学创造留下闪光足迹,对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作出重要贡献。或许缘于此,时任美国海军副部长的金贝尔就认定,钱学森“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5个师的兵力!”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价值。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钱学森回到祖国后,也为祖国创造了许多了许多东西,最伟大的是——导弹和原子弹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钱学森知道这是一件非常难完成的。在做之前他向毛主席和周保证在8年之内完成这项工程。

钱学森的创作开始了,刚开始一项很顺利,后来在“东风2号”中失败了。全军都想放弃,但是被钱学森的一句话给振作起来了:“失败了,我们可以再来。”最后在钱学森的鼓励下成功发射了“东风2号”全军都高兴得不得了。从此,钱学森在中国成了有名的高级人物。

再回去的路上,我想:钱学森真是勇敢,他为了回到自己的祖国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回到了中国,他这种精神值得全民族人学习。

作为一个从事农业研究的研究生,我感到是很光荣的,能为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做一点事,是我一生最大的理想与追求。

关于钱学森先进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读了《钱学森的故事》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钱学森那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动了。

钱学森去美国留学深造,他心向祖国,放弃享有的优厚待遇,顶住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历尽艰险,毅然回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导弹的研制。因他的'卓越贡献,被尊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掩卷沉思,浮想联翩,从新中国成立起,正是有像钱学森这样无数先辈和一代代建设者们,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甘于奉献,才使我们国家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李四光迎酷暑,斗严寒,历经勘探,科学论证,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研制出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粮食难题;更让人振奋的是,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攻关,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天,太空行走,圆满回归,成就中国又一壮举。

我更加懂得:热爱祖国,建设祖国,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更要有过硬的本领。我要刻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长大后,像钱学森那样??报效祖国!

钱学森先进事迹简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

——摘自钱学森的《入党申请书》(1958年9月24日)

作为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入党故事鲜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

1955年9月,回国途中,一位记者问钱学森:“你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钱学森回答:“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我还没有资格当一名共产党员呢!”

直到置身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钱学森心底蕴藏多年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科学院前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张劲夫生前这样回忆:“一天晚上(1958年初春),钱学森同志一个人找到我家里,谈了他在美国20年,所有工作都是在做准备,准备将来为祖国做点事情,所以一美元的保险也不买。回国后,为使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将竭尽全力建设自己的国家,并郑重地提出了入党的要求。”

据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记述,1958年4月6日,钱学森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支部递交了一份长达7页的思想检查。4月19日,钱学森又向力学研究所党支部递交了一份长达8页的“交心”材料。在这份材料里,他进一步谈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

鉴于钱学森对党的深厚感情和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力学研究所党支部认真研究后,决定发展钱学森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24日,钱学森正式填写了入党申请书。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钱学森传》的作者奚启新看来,钱学森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进步,而是有其深层久远的思想根源。“从青少年时期,他就开始接受先进思想教育,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在交通大学读书时,好友之中就有几位是中共地下党员,他自己也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到美国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身在异国,但心系祖国的抗日战争,对祖国的命运深为忧虑。”

“我所接触的党的领导同志,他们看事物的清晰、深刻,使我对他们起了敬佩之心……总的来说,这时期我对党的认识是很不对头的,党在我心目中只是一个个党员,不是一个组织。”钱学森曾如此剖析自己对党的片面认识,但回国后参加力学研究所的工作,特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工作,以及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和访苏、参观、讲学等活动,目睹了新中国的种种新气象,他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化。“这使我认识到党是集体,是一个可爱的集体,我开始对党有了感情。”“我开始感到人民群众的大家庭,我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一定要拿出一切来为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1959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总支通知钱学森,他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钱学森后来说,在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那一天,自己激动得彻夜未眠。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5位用户喜欢。

“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钱学森生于杭州,落地不久便随父母移居上海,3岁时,全家迁居北京。

钱学森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钱学森很小就有自己的作息表:清晨,准时起床,锻炼身体;早饭后,母亲教儿子背诵唐诗;休息时,钱学森自己看一些儿童读物;下午,或者画画,或者写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钱学森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记忆力尤其出众,3岁已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及一些启蒙读物,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还能心算加、减、乘、除。所以,钱家的聪慧“小神童”打小便名声在外,走到哪里都能得到长辈们的喜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钱学森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旺盛。父亲买的儿童读物已经不能吸引他了,他开始将目光转向父亲的大书橱,常常自己抱着厚厚的大书专心致志地看。

有一天,钱学森问父亲:“《水浒》中的108个英雄,原来是天上的108颗星星下凡的。人间的大人物,做大事情的人,是不是都是天上的星星变的呀?”父亲认真想了想,回答说:“《水浒》是人们编写的故事。所有的英雄和大人物,像岳飞、诸葛亮,还有现在的孙中山,都不是天上的星星,他们原本都是普通人,只是他们从小爱学习,有远大的志向,又有决心和毅力,不惧怕困难,所以就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钱学森听罢大受鼓舞,他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4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近日,为了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为了缅怀这位享誉海内外为中国军事、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西坝河第三小学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积极分子观看了电影《钱学森》。

钱学森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熟悉他,是因为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所有人都会很自然的脱口而出“两弹一星元勋”但是对于钱学森同志的生平事迹,我们所了解的也仅仅只有这些,通过观看电影《钱学森》,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回到了那个红色的年代,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经过周恩来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1名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归国后,他潜心研制导弹,在生产技术落后,缺乏专业人员,苏联撤回专家,三年自然灾害等的重重困难阻挠下,他已然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影片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当钱学森的导师想极力挽留他留在美国时,他对他的导师说道“抱歉,我在来美国之前曾经下定决心,学成后归国,报效自己的祖国。”这样坚定的信心,让他无论是在美国方面的强行软禁还是不择手段的极力挽留下都没有动摇。他没有留恋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没有依赖美国先进的科学研究条件,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祖国,当美方科学家“好心”提醒他中国没有航天科学时,他依然淡然一笑道“我愿意以一切形式报效我的祖国,哪怕是种苹果。”想想看,如今,多少人以能在国外工作发展为荣,多少人将定居海外视为自己的远大理想,然而在那样一个年代,钱学森在年轻时就凭着自己出众的才华几乎拥有了别人所梦寐以求的一切,但是他却渴望能够回到祖国,回到那时还物资贫乏,科技落后的祖国,愿为祖国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全部,这样的精神,无论是在那个时代,都闪耀着一种永不退色的光彩,它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克服重重困难,向着同一个目标奋斗。

影片结束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传奇的一生所带给我们的感动与震撼仍然在心中涌动着,回荡着,我想在每一个观看完电影,走出影院的人的心中,钱学森已经并不只是“两弹一星元勋”他是一名才华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和爱国情怀的中国人,更是一名愿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的优秀共产党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又在网上查阅了有关钱学森同志的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在查阅中更深入的了解了他的事迹,对他的敬仰也随之加深,在这些资料中我发现,钱学森同志在晚年任然关注这中国的教育事业,在温家宝探望时,病榻上的钱学森也不忘提出中国教育的弊端,“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他说,“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就是这一点。”我想,其实不止是科学技术方面人才,其它方面的人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现在的教学制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但大多数学校把全面发展视为学科成绩的全面提升,本应该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却变成了更多的课业压力,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丢掉了自己的兴趣,又对学习学科知识失去了兴趣,这样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提高成绩,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得到有意义学习,学习到的知识只是为了考试,考试过后就会遗忘,这样的学习并不能称得上全面发展。

钱老说:“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教材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师。”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根据各年级个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安排相应的教学计划,要深入的了解当代学生的心里,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对课程按兴趣,有学习新知识的渴望,作为教师,应当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多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教育始终,使学生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有能力学习更多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

身为一名党员,在观看过《钱学森》后,我被钱学森同志深厚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身为一名教师,我更是感到我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将向所有优秀的共产党人学习,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将向所有优秀的人民教师学习,进我所能,教好每一名学生。

当我翻阅关于钱学森同志的相关资料时被一条相关新闻所震惊,“2010年7月,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遭持续暴力拆毁。声明中称,该试验基地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初步统计直接损失高达1700余万元。但是目前无任何一方站出来承认是强拆方。”看到这条新闻时,心中说不出的悲愤与惋惜油然而生,正是这样一个多少人倾注毕生心血的地方,见证了两弹一星研发的地方,竟然在钱学森同志离开我们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在无知者的手中化为废墟,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民族的悲剧。

时光流逝,时代的舞台上不断上演着新的故事,一些伟大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有些甚至被遗忘,但他们为国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留给了我们一代有一代,我们不应忘记他们,因为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将他们的思想传承下去,通过我们的努力创造新的历史篇章!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7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武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他用那份固执和可贵的纯净,向世人展现了一位举世闻名科学家的高大。他,就是钱学森。

在电影《钱学森》中,倒叙与插叙相结合,讲述着钱学森在美国时期对美国的科学贡献,钱学森与妻子生活爱情点滴,影片生动再现了钱学森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观看电影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只有“中国导弹之父”,看完电影后,各种感动、敬仰充满脑海,让我们对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肃然起敬。

钱学森临危受命担负起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重任,这些科研项目和科研环境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举步维艰,甚至对美国科学家看来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借助美国先进的科学条件足以让钱学森顺利施展其天才般的科学创造力助其享誉盛名,可是钱学森宁愿“回家种苹果”也不远忍受美国的不信任和不自由而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此处家国情怀通过中美之间现实的物质条件和科学环境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和通过所学技能报国的执着。

甘肃科研基地漫天黄沙、物质匮乏,正直中国面临三年重大自然灾害时,苏联政府雪上加霜撤走苏联科学家导致科研进程遇到严重阻碍,钱学森带领着中国科研人员和部队战士彻夜奋战,面临着种种现存的和未知的挑战,冲出重围最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而后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成功壮大了国家的军事和科研实力,当蘑菇云腾空而起之时,所有为新中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已经无憾于人民、无憾于国家、无憾于人生了!

他们的梦想和执着已经随着蘑菇云和卫星的升腾绽放在了宇宙中,化作了永恒的一幕!

影片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爱情。蒋英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富有音乐天分的女子,和钱学森互相支持,相濡以沫。特别是在钱学森在美国被困期间,蒋英所展现出的冷静和从容,以及回国后全力照顾家庭,无条件支持丈夫事业的责任和担当,都让我对这位夫人充满了尊敬。钱学森遗体告别会上,蒋英和他脸贴脸的一幕感动了许多人。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刻骨铭心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影片的尾声,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在公园散步时这样说过:“中国可以没有蒋英,但不能没有钱学森!”声音柔和,但,这坚如磐石的语气感动了所有的人。他们把深深的伉俪之情融入到了对祖国的大爱,一个他为了祖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一个她为祖国奉献了无悔的韶华青春。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奋斗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火箭之王”钱学森先进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7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1991年10月16日,“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建国以来国务院、中央军委第一次向科学家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称号。这个荣誉称号的唯一获得者就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浙江绍兴。在开明家庭中成长的钱学森,各方面能力都很突出。1929年,他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在此期间,他对航天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花费大量时间查阅相关书籍资料。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派遣飞机进行狂轰滥炸,上海遭到严重破坏。目睹日军战机肆意横行的钱学森意识到中国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大的航天工业,才能不再受欺辱。于是,从事航空事业捍卫祖国的想法开始在钱学森的心里扎根。1934年,钱学森放弃自己修习多年的铁路专业,成功考取清华大学第七批庚款留美学生,登上了开往美国的邮轮。

1935年,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斩获硕士学位。翌年,他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进修,师从著名科学家冯•卡门,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1939年,钱学森获得航空和数学双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壳体会发生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后来这项公式被普遍运用于飞机翼型设计。也正因为这项公式,年仅28岁的钱学森在美国科学界声名鹊起。随后的几年里,钱学森先后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在美国深受重视。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怀揣“学成必归,报效祖国”心愿的钱学森万分激动,作出了回国的决定。但就在他积极筹划回国之际,厄运不期而至。1950年,钱学森受到美国司法部移民局的不实指控,继而受到拘禁等种种不公待遇,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软禁生涯。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辗转传回国内。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不仅公开谴责美国政府的不当行为,还积极寻找途径与美国政府沟通,要求美国政府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经过中方的不懈努力,历经磨难的钱学森最终于1955年10月1日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在中央的支持下迅速投身到“伟大的建设高潮”中去,带领科学家们创造出无数奇迹。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加上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发展国防尖端技术成为燃眉之急。钱学森坚信“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从此全面开展相关研究。1956年初,他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同年10月,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此后数年间,他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钱学森等人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至1970年4月24日,中国相继成功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和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钱学森的伟大不仅在于为中国的各项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还在于他的优秀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航天事业初创之时,没有任何外国资料可供参考。钱学森便自编教材,为年轻的科研人员讲授相关知识,还坚持每周与他们讨论技术问题。有一次,新研制的一种导弹型号在发射试验时失败了。钱学森在找出故障原因后召集大家开会。这些年轻人意识到,是因为他们考虑不周导致导弹发射失败。因此,在面对钱学森时,他们愧疚地埋下了头。钱学森微笑着让大家抬起头并说:“如果说考虑不周,首先是我考虑不周,责任在我,不在你们。”这种担当精神给年轻的科研人员以莫大的鼓励,使他们能勇于在错误中总结教训,争取更大的突破。此外,钱学森还多次捐赠稿费、讲课费和奖金,自己却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着简朴的作风。正是钱学森的悉心授教、勇于担当和简朴等优秀品质,让中国航天等事业完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并在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手中接续发展。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数年坚守与奉献。多年以来,钱学森以其举世瞩目的卓越贡献和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获得了世人的广泛认可。人们称他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还将小行星3763命名为“钱学森星”,以此纪念他的卓越贡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斯人已逝,但人们不会忘记钱学森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质,他不仅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更是民族的脊梁、中华的灯塔,他向整个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实力与风采。

钱学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6篇范文)

中国人自古就对天穹之上充满猜想。1911年出生的钱学森公派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28岁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他决定回国效力,当时,他从事的工作90%属于军事机密。1950年,钱学森被拘禁,尽管后来被保释出狱,但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1955年,钱学森千方百计发出的求援信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钱学森信息

  •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基地刚建成不久,钱学森便赴山西太原发射中心,组织指挥导弹发射任务。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于龙淮等随钱学森一同前往,于龙淮担任这次发射任务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和钱 ...[更多]

  • 钱学森先进事迹简介(16篇范文)
  • 钱学森先进事迹简介(16篇范文)92人关注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 ...[更多]

  •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科学家钱学森先进事迹(16篇范文)92人关注

    中国人自古就对天穹之上充满猜想。1911年出生的钱学森公派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28岁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 ...[更多]

  • 关于钱学森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关于钱学森先进事迹(16篇范文)24人关注

    钱学森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在创建力学所期间,他按照技术科学的思想,主持建立了各个 ...[更多]

  •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16篇范文)
  • 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16篇范文)15人关注

    近日,为了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为了缅怀这位享誉海内外为中国军事、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西坝河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