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重点
摘 要: 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影响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指出领导重视、hse培训、检查考核及严格遵守程序文件所规定的职责是体系能否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重点。
关键词: hse管理体系 运行 重点
hse管理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企业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上进入了新阶段,它为企业真正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的hse管理提供了保证。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能否长期、有效地在企业内运行,最终实现从“经验型”、“事后型”的传统管理模式到“事前风险评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取决于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能否将体系文件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体系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表面化、形式化和教条化的弊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实际,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1 各级领导亲身参与hse工作
在hse体系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齐抓共管是体系建立的前提,是推进体系前进的动力。企业领导对hse的重视不能仅仅维系在口头承诺上,还应表现在亲自参与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定期主持召开hse例会,签发hse文件,组织体系审核、管理评审,为hse管理方案的落实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在体系实施过程碰到诸如hse管理职责的调整和划分、规范化的hse管理带来原有工作程序改变、hse责任制考核的落实等问题时,企业领导应及时主持召开hse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问题。企业部门领导应以身作则,认真履行本部门hse职责,积极配合hse管理部门完成各项hse工作;企业基层领导要发动本单位员工严格执行hse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培训,参加危害识别和作业安全分析等hse活动,规范个人hse行为,鼓励先进,实现全员的hse管理,避免出现人为的执行偏差。
2 大力开展hse宣传和教育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只有使全体员工从思想上理解和认同这种管理体系,具备正确的hse思想意识和观念,并自觉按hse的管理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一种hse文化,体系才能够很好地实施。如何获得这种hse文化呢一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员工对hse的认识;二是分层次对员工进行意识培训,包括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对执行层的培训。
3 强化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使全体员工都能了解风险、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别是基层单位员工是直接操作者,这就需要强化对员工的hse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hse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包括以下几方面:
a) 组织员工学习危害识别方法,如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利用这些方法对本岗位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并不定期召开危害分析会,对分析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查找重大危险源;结合《事故汇编》,利用危害识别方法对以往的事故进行复盘,查找事故原因,吸取教训。
b) 组织员工学习涉及到本单位的hse程序文件及运行控制文件,涉及到本岗位的hse作业指导书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方案等。
c) 加强对事故预防措施的学习和演练,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生产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反事故演练,掌握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方法。
d) 针对特殊工种和危险作业,进行hse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地操作演练。
4 加强记录管理,注重信息沟通
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记录的支持,它为企业实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信息,为hse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根据,同时也对外提供了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这说明记录在体系运行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记录大部分被放在基层单位,由基层员工负责填写,因此给基层员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工作压力。如果我们不能在记录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一味强制性地要求员工完成,势必影响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假记录、空记录,达不到记录的真正目的。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体系运行期间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包括横向信息沟通与纵向信息沟通。横向信息沟通表现在hse管理部门与企业其它部门间的沟通,将hse记录与其他部门下发到基层单位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能合并的合并,该简化的简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的工作量;纵向信息沟通表现在hse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间的沟通,员工在记录过程中碰到一些操作性问题,诸如记录项目与实际不符、过于复杂、填写周期过短等,应及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hse管理部门,hse管理部门在进行认真分析后,对现有记录进行更新,以增加记录的可操作性。
5 抓好hse职责的落实,严格检查考核
部分企业在体系运行初期,忽略了对体系的检查考核,员工的hse职责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执行体系文件时产生偏差,导致文件和实际工作脱节,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重新走回了原来的老路。因此,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建立强有力的考核机制,按照hse职责的履行情况,严格做到奖惩兑现,确保企业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hse主要考核内容包括部门年度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部门和管理人员hse兑现情况,部门hse职责和管理人员hse“一岗一责制”的履行情况,基层单位年度hse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本部门专业履行hse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情况,对未能履行hse职责或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者的处理情况,员工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等。企业成立专门的hse检查考核小组,不定期对各部门、单位、个人的hse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考核项目标准化、指标定量化、检查记录表格化,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签字确认,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单位、个人的hse业绩表现,对照年度hse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只有通过经常性的考核,才能及时掌握完成情况,把握工作方向,确保hse体系的有效运行。
6 强化作业现场hse管理
石油石化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几乎所有的生产、维修活动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因素,强化作业现场的hse管理,将极大地推进hse管理体系的全面运行。应强调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强化作业现场的风险管理。按照体系文件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的要求,组织员工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包括:日常生产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工、停工、检维修作业、进行基建、变更、采取拟定的纠正措施等,识别活动中存在的危害、环境因素、涉及的法律法规,评估风险度、环境影响、法律法规符合程度,根据风险度大小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人员控制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风险,保障作业活动的可靠运行。二是突出抓好检修过程中的hse管理。企业的检修活动因涉及人员广、危险点源多、交叉作业频繁,一直是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若管理不到位,极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因此,突出抓好检维修过程的hse管理至关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为重点,落实hse职责,制定hse管理方案,提出hse保证措施,并制定有关应急预案,特别是对识别出的重大风险项目,要切实落实好控制改进措施,以防止重大人员伤亡、设备损害和污染等事故的发生,对直接作业环节严格按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严把hse作业票证关。三是加强对作业现场的检查监督,各层次hse管理人员对现场作业进行hse检查、通报,不合格项及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7 开展内部审核达到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
企业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一定时间后,需要对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审核。内部审核作为审核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自我诊断和评审企业的hse管理体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还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并且可进一步督促员工自觉履行hse职责,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强有力手段。企业每年必须对hse管理体系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内部审核,原则上应包括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活动和服务,在进行内部审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 内部审核涉及到企业的所有有关部门,只靠安全、环保、职业卫生部门的努力,权威性不强,需要管理者代表亲自组织实施并审批内审报告。
b) 在现场审核时,审核小组应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hse体系文件的规定为准绳,可采用查阅文件、记录、面谈和现场检查等方式,在与员工进行面谈时,发问清楚明了、态度温和,从简单问题着手,由浅入深,避免提带有侵犯性的问题,在对现场进行检查时最好沿工作流程进行,确定主要的危害和风险区,充分利用审核检查表,详细记录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收集客观证据,做出公正判断。
c) 内审是否有效的关键是纠正措施的落实及其跟踪审查,只有将在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纠正,才能保证体系的不断改进。因此,审核完成后受审核方应针对不符合项采取积极的纠正措施,防止其滋生、蔓延或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内审员应进行跟踪验证,督促受审核方认真分析原因,防止再发生,立足于改进hse管理体系,为完善后的运行创造良好条件。严重不符合项一般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一般不符合项在1个月内完成,性质非常轻的轻微不符合项可在现场审核期间由受审核方立即完成整改。
除内部审核外,外部审核、管理评审、体系认证都是保证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企业应根据体系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