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生产管理常见问题解答
生产管理常见问题及解答
1、何谓bom
亦即bill of material。它是一个要组成成品的架构与所需材料结合。由材料(p)组成半成品(a or m or n ),再组成成品(g)。a(m)是半成品阶,如母板。n是一phanton,表示此阶自动往下展。它算是一个临时性半成品,不能开工单存仓。当执行mrp or bswl时,它直接会被下展至p code。再者,工单的单位用量与开工站别,属于加工站、组立站或包装站,皆可明细列出。
2、何谓工单及何时开立工单及何时关工单
work order或mo,它是工厂开工的制令。由业务接单后转交生物管依据排程来下工单给制造部。
开立时机为:
①齐料
②离上线时间为1.5~2天(库房备料0.5天,领料0.5天,加工0.5天)
③生管将工单release之前须先交由物管maintain kit file。当工单完成时,生产线作完帐上领退料动作,生管须检查领退料是否真的完成,且单据是否都已过帐。都ok后,工单即可关闭。
3、何谓maintain kit file
为求让财务帐、海关帐与bom料帐合一,物管去检查bom的正确性是最重要的。方法为检查是否有替代料,如有替代料,是否在oracle有维护好,替代关系是否正确都已检查ok即可让生管release mo去库房备料了。
4、缺料报表何时传给相关单位
通常业务提供aps/forecast为每星期五下班前,生管拿到aps后当天转为mps,让物管在隔日星期六作bswl缺料报表,并下完pr后再作一份缺料报表(此时该下的pr已在报表上show出来了)正式send to related people。只不过物管却多作了一次bswl,但是报表上很清楚的show出pr有多少可转为po,必须注意的是报表宁可慢慢作,作仔细。而不是随便交差了事这样一来你所作出来的数字别人就会产生质疑而不加以信任了。
第2篇 论生产管理之班组长
生产管理之班组长车间的班组长是公司与生产员工的主要沟通桥梁。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只有班组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班组就像人体上的一个个细胞,只有人体的所有细胞全都健康,人的身体才有可能健康,才能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
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一个班组中的领导者就是班组长,班组长是班组公司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也是企业中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是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队伍。班组管理是指为完成班组生产任务而必须做好的各项管理活动,即充分发挥全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团结协作,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充分地利用各方面信息,使班组生产均衡有效地进行、产生'1+1>2'的效应,最终做到按质、按量、如期、安全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指标。
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生产单位,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无论什幺行业、工种,它的共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共同的劳动的手段和对象,直接承担着一定的生产任务,其中也包括服务产品,因此班组长有三个重要作用:一、班组长影响着公司生产决策的实施,因为决策再好,如果执行者不得力,决策也很难落到实处。所以班组长影响着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利润的最终实现。
第3篇 如何做好生产车间现场管理
一、车间管理的主要任务
1、健全车间生产组织,合理组织生产
车间的中心任务是生产,围绕生产提高车间管理水平是车间管理的基本方向。为此,车间应在厂部生产指挥系统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的、强有力的生产组织机构。根据厂部下达的计划任务,为车间各工段安排生产和工作任务,组织均衡生产,使人、财、物能够得到有效地运转,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2、完善车间管理制度
车间在贯彻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按照经济责任制的原则,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车间内部职能组、工段、班组等各项组织和车间主任、职能组长、工段长、班组长、技术人员、工人等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工作有标准,检验有依据,强化车间管理。
3、加强劳动组织
劳动力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人的行为影响着目标的完成。车间在组织生产时,要努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研究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操作方法,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奖励办法,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和文化水平,使工人能够心情舒畅地、操作熟练地去工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4、加强工艺纪律
车间生产过程,既是产品形成的过程,也是各种资源的消耗过程。车间要生产出高质量、低消耗的产品,就要加强工艺纪律,严格技术管理,健全消耗、质量管理制度,在保证生产任务的同时,力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把投入到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以最优化的方式、最合理、最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5、大搞技术革新,促进技术进步
车间要保证高效率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任务,就要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老设备,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车间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使车间所生产的产品和采用的工艺方法、机器设备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从技术上保证车间提高生产效率,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管好、用好固定资产
机器设备是车间生产的主要手段。车间要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就要不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建立科学的设备使用、维护制度,监督设备使用状况,定期组织设备的中修和小修,不断加强设备和工具管理,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和安全生产。
7、加强核算工作
车间是企业内部的一级核算单位。车间核算由技术核算、统计核算和经济核算三个部分组成。一个企业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车间的生产经营效益,而生产经营效益只有通过核算才能有效地反映、控制和监督。加强车间核算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车间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车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8、建立车间指标体系
根据车间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建立起一组能充分反映目的、衡量方案优劣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确定这些目标的要求值和目标的性能特点。
9、车间利润评价
车间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是以价值为标准来评定的,即以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投入产出之比来评价的。车间对管理系统的评价主要是从利润这一角度来评价,即对收益和费用进行综合考虑。评价以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学分析,以利润的大小来衡量。
二、如何进行车间管理
车间管理是公司经营计划实施的主体,管理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方针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的管理者,其管理的好坏,决定了车间生产的正常运作。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生产车间的管理工作,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呢?在此,我个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第一条、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积极推动者。
一个国家,有着其他国家没有的国粹;一个民族,具备其他民族所不同的民族精神;就是个人,也有其与众不同的精神支柱!如此,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民族才能长久不衰,个人才能坚韧不拔。作为一个企业,其精神支柱、其灵魂就是“企业文化”。纵观世界五百强企业,无不非常重视和积极推行公司的企业文化。要想做好生产车间管理,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首要工作就是要积极推行公司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熏陶员工、激励员工。精益生产促进中心,通过推行企业文化,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发展史,增强其对公司的信任度,使其热爱公司;通过推行企业文化,让员工清楚公司的目标、愿景、发展趋势,提高员工对公司的信心,从而坚定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甘于奉献;通过推行企业文化,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各项制度,使其清晰个人的发展目标,树立竞争意识,从而推动公司的生产发展。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积极推行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第二条、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应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失去了纪律的约束,势必如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不仅要熟悉和推行公司已有的管理制度,更要逐步建立完善车间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出员工的行为规范,起草文件注重可操作性,尽量使每一项行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并根据使用反馈情况及时更新,变无规定可依为有规定可依,从各个方面规范员工的行为。并通过日常的检查督促,逐步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鼓励员工自觉按规程去做,固化良好行为,改正错误行为,为车间管理的正规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条、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是安全生产的倡导者与实施者。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是企业、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保障。不同的工种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要求有不同的安全措施,生产车间安全生产措施、法则,可归纳为对“人、机、料、境、法”五大要素的管理和规范。
一、“人”,即人的管理
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生产车间岗位的人员需求程序应是非常规范的。车间新需求的员工,根据公司所荐人员的详细材料,先形成定岗的初步意向,然后到辅助岗位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在这段磨合期中,车间以责任感强弱为该员工最基本的评价基准,然后根据该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等情况进行总评,形成书面资料,反馈给公司,以落实定岗。对初评不能担当本岗位者,车间通过以培训、再教育等途径来提升该员工的综合能力,以达到胜任的目的。如再不能胜任的员工,则谢绝录用。在日常生产中,车间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表扬、鼓励、奖赏等激励方法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和激情。
二、“机”,即机器设备的管理
机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保障。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根据设备保养的复杂性,对每台设备定制“设备责任牌”,落实专人负责。公司不定期开展现场管理检查,并建立相配套的奖罚制度,使每个设备责任人形成自觉保养设备的良好习惯。员工在交接班的时候,必须有机器设备运行情况的交接记录,一旦发现机器设备运行异常便可及时报告、及时维护。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安排机器设备操作培训或理论培训,以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三、“料”,即物料的管理
物料管理是安全生产中的基本因素,由于化学物料的特殊性,物料性能的转换相当快,也就是说,从低温到高温,从低压到高压,由稀变稠等一系列反应,伴着一种物料的加入,只在瞬间便可完成。车间从领料人员开始着手,应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工艺流程,通晓每种物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对一天所需物料能做到计算精确。对于不适存放的物料,严禁在车间停留,做到现领现用。领料人员必须对仓库原料进行及时检验,严禁将不合格原料领进车间。为此,车间还应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培养员工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四、“境”,即环境的管理
环境可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也是创造优质产品的前提。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结合“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的5s管理思想,以现场管理为出发点,通过开展自查与互查的方式,结合车间实际制定相应细则。车间各种用品、工具的摆放应当规范,并成为一种习惯。生产车间管理者应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发现、探索各类提高现场管理的有效建议,并对相关建议进行分析,完善,付诸实施,以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
五、“法”,即操作法,指导书
操作法是引导操作的路线,在操作过程中路线不能变。有的操作工特别是新员工对操作法常有疑惑,作为生产车间管理者,除了解释,还应派出经验丰富的老操作工进行手把手教导,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为了减少安全隐患,车间还应根据原始记录、显示记录仪,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提醒操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操作与规定完全一致。针对每个不同岗位,车间还应制定各岗位的职能考核细则,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奖罚根据考核细则所规定的条例进行,进一步提高操作工在操作工序中的细心程度。
总之,作为生产车间管理者,一定要认清:安全生产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而是长期不断的持续性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必须坚定不移
首先是管理层要更新观念,破除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其次是要在员工身上下功夫,卡死职工素质关、上岗关和思想关,一切按标准办事。要善于研究职工思想动态,把隐患消除在岗前、岗下;再就是要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做到严而不死,注重感情投入,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二、安全管理必须注重对作业过程的控制
一是要建立管理考核机制,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场作业过程的检查和监督,真正发现和处理动态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消除形式主义;二是对基层部门考核检查,做到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在深入现场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结果检查,杜绝片面性。
三、安全管理必须实现由外部管理向班组自我管理转变
首先要建立班组考核机制,建立车间考核班组、班组考核小组、小组考核岗位的逐级考核框架,把责、权、利下放班组,将责任和权力变为压力和动力,以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中的自控、互控、他控。实现班组的自我管理,才能真正从基础上夯实筑牢第一道防线。
四、安全管理应做到超前防范,关口前移,抓好典型
一是要主动出击,自寻压力,敢于揭丑。对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要抓住典型,扩大教育分析,使责任人引起震动,使员工得到教育。二是注重确立防范措施,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日常检查发现和管理工作发现的突出共性问题,迅速制定防范措施,果断予以纠正,查找工作中的关键人、关键岗位,重点加以控制,达到预防问题发生的目的。
第四条、作为一名优秀的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注意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成本和资源。按照精益生产管理理论,生产现场容易七种浪费:
第一种:等待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作业不平衡,安排作业不当、待料、品质不良等。等待就是闲着没事,等着下一个动作的来临,这种浪费是无庸置疑的。造成等待的原因通常有:作业不平衡、安排作业不当、停工待料、品质不良等。除了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有等待外,其他管理工作中就没有等待这种浪费发生吗?当制造部在生产新产品发生一些问题时,技术部和品质保证部是否能立即解决而不需要现场人员长时间等待?如何减少这种等待?
第二种:搬运的浪费
主要因素表现为:车间布置采用批量生产,依工作站为区别的集中的水平式布置所致。(也就是分工艺流程批量生产),无流线生产的观念。大部分人皆会认同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也有人会认为搬运是必须的动作,因为没有搬运,如何做下一个动作?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默认它的存在,而不设法消除它。有些人想到用输送带的方式来克服,这种方式仅能称之为花大钱减少体力的消耗,但搬运本身的浪费并没有消除,反而被隐藏了起来。搬运的浪费若分解开来,又包含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
第4篇 变电生产管理新型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 阐述了国内电力企业中运行、检修专业分设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分析了检修人员从事110kv及以下变电站倒闸操作的新型变电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可行性,介绍了实施要点以及实施效果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变电生产;管理模式;检修人员;倒闸操作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国内电力企业普遍采用运行、检修专业分设的管理模式。运行人员承担变电站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等职能,检修人员负责变电设备的检修、保护检验、高压试验等工作。运行、检修互为对立面,互相把关监督,这为保证安全生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中间环节多,责任主体和管理界面容易模糊,存在一定的弊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网迅速发展,220kv及以下变电站均实施无人值班后,更加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 运检双方配合流程复杂,工作效率不高。由于操作班运行人员不可能始终等待在变电站现场,因此有些工作例如:① 办理工作票;② 设备在检修过程中的传动试验;③ 大型工作及连续多日的停电工作开、收工手续;④ 设备检修结束验收等的配合就显得复杂,操作班甚至要多次往返,运检双方都耗时费力,效率低下;
(2) 设备验收时运检双方责任主体不明晰。设备检修结束后,运行人员会同检修人员共同进行设备验收工作,但由于界面不清,责任主体不明,易产生相互依赖、相互扯皮和推诿现象,既影响检修质量,又不利于双方责任交叉地带的安全管理,留下事故隐患;
(3) 运检双方相互等待,拖延停送电时间,降低设备可用率。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备检修,运行人员进行停送电操作,检修人员进行设备检修,存在工作的不连贯性,导致检修设备实际停送电时间延长,降低了设备的可用率;
(4) 运行人员难以适应传统管理模式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站不断增加,而运行人员数量在企业实施减员增效过程中,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未得到有效补充,运行人员人手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大批无人值班变电站投入运行后,变电生产在专业管理流程、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认真细致地研究,并加以变革,以更好地适应电力生产发展的要求。
1 新型变电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可行性
1.1 新型管理模式要点
新型变电生产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110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倒闸操作。设备检修的停送电操作、布置安全措施、许可工作、设备检修及其质量控制与验收、拆除安全措施、恢复送电等工作全部由变电检修人员完成。相应地,将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的职能进行重新调整:
(1) 变电站监控中心站运行人员负责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日常运行管理,具体包括根据调度命令进行的系统运行方式调整操作、事故处理的倒闸操作、运行监控及日常巡视和维护工作;
(2) 检修班组负责无人值班变电站除运行调整及事故处理外的其它倒闸操作和检修管理;
(3)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调度管理职能不变。
1.2 新模式带来的主要变化
新型变电生产管理模式改变了设备操作必须由运行人员进行的传统管理模式,对企业今后的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专业设置、人力资源配置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最直接的变化是:运行——检修对立面变为修试团队的自主控制,它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思想,团队和员工自身的内在动力得以充分激发,从而更有利于其作业的安全。
其最大的特点是责任主体的明确和唯一化,有利于根除依赖性,消除工作中的扯皮现象,使责任制真正得到落实。
由于工作流程的缩短和中间环节的减少,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用率,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1.3 可行性分析
目前,全省110 kv及以下变电站已全部实行无人值班,一批220 kv变电站也已具备无人值班条件,检修人员从事倒闸操作的综合效益比较明显,而且110 kv及以下变电站接线简单,更易于实施。
(1) 检修维护人员从事设备倒闸操作,是国外电力企业较为通行的做法,已经取得成熟的运行经验。
(2) 与现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照,存在一些矛盾之处,但并无根本性冲突,予以适当的修改完善即可适应新模式的变化: 一是从事操作的人员身份不再是专业值班员,改为由经过培训考核、具备资格的操作人和监护人进行;二是工作票制度中,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承担的安全职责发生了变化,工作许可人不再由运行值班员担任。实际上,国网公司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安规》的修订工作,并将考虑到与此相关的条文修改。
(3) 检修人员本身技术素质较高,对设备性能又较为熟悉,这为其从事倒闸操作打下了基础。其缺少的主要是运行操作技术和相关规程制度的学习、训练,通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后,应能胜任操作工作。
(4) 对设备检修质量的保证,缺少了运行对立面,很多人可能会比较担心。事实上,对设备状态、检修情况最了解的是检修人员,而不是运行人员。运行人员的验收,完全是重复进行检修人员本已做过的部分内容。
(5) 检修人员从事待检设备的倒闸操作,使得运行人员工作量大为减轻,有效地解决了电网发展和运行人员不足的矛盾。
综上分析,实施检修人员从事变电倒闸操作是完全可行的。
2 实施新型变电生产管理模式要点
2.1 转变观念
检修人员从事变电倒闸操作的难点并不是复杂的技术问题或是机构调整问题,而是传统模式下生产管理观念能否转变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长期形成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检修与运行间的对立面要不要变革的问题。
检修人员从事变电倒闸操作,客观上来说,是江苏电力发展到现阶段对电力生产管理关系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展检修人员从事变电倒闸操作工作也是生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在经济发达、电网发展迅速、人力资源紧张地区显得尤为迫切。
2.2 制订正确的实施原则
检修人员从事变电设备倒闸操作,是对传统管理理念的一次挑战,是对现行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带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尽可能把风险降至最低,我们将研究范围主要放在110 kv及以下无人值班变电站,并确定了“安全稳妥、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把项目放在县公司试点,而且先从农村35 kv变电站单一间隔检修开始,逐步过渡到110 kv等级以及系统性的设备检修停电操作,防止研究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对研究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3 修改规程制度
检修人员从事110 kv及以下变电站设备倒闸操作,实质是变电检修人员承担变电运行的部分职能,改变了设备操作必须由运行专业人员进行的传统管理模式,优化了设备检修倒闸操作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为适应新型管理模式的要求,必须对企业现行的规程制度作出科学合理的修订和完善。
2.4 实施人员培训
检修人员从事倒闸操作,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要从检修人员中培训出一批符合条件、具备资格的倒闸操作人员。一是要编制适合检修人员的培训教材;二是要针对检修人员特点,抓好运行操作技能和行为规范训练;三要加强督促检查、跟踪分析,及时解决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四要注意检修各专业(包括一次、二次、高试)人员均衡培养,以适应生产实际需要。
2.5 制订合理的薪酬制度
检修人员从事倒闸操作后工作量增加、安全责任提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必须有合理的薪酬制度相配套,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2003年,我们会同扬州供电公司在其下属的仪征供电公司成功开展了项目研究的试点工作,并于2004年2月,顺利通过了省公司主持的验收评审。
3 效果分析
3.1 安全效益
(1)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既懂检修又懂运行的复合型员工队伍,将更加有利于安全。
(2) 检修人员自行布置检修现场的安全措施,会进一步促进其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更好地考虑安全措施的完善性,从而有利于保证检修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3) 检修人员从开始操作,布置和拆除检修现场的安全措施,到恢复送电,都在检修现场,熟悉现场运行方式、设备状况,不易发生恢复送电过程中的误操作事故。实施检修人员从事倒闸操作后,运行人员不再参与检修后的设备验收,避免了运行、检修交叉地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4) 检修人员对设备检修质量负全责,责任主体唯一,解决了过去检修与运行在验收环节上相互依赖的问题。设备检修质量的责任主体更加清晰,有利于检修人员更加自觉地自控检修质量,保证设备的健康运行。
3.2 管理效益
(1) 通过改革变电运行、检修专业的管理模式,可以挖掘员工潜力,释放员工潜能,培养和造就一支既能检修,又可从事运行操作,一岗多能的新型员工队伍,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利用。
(2) 长期以来变电运行专业一直强调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因而形成了一套严谨细致的管理体系。实施检修人员从事倒闸操作,检修专业可以借鉴运行专业在工作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成熟经验,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可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后暴露出来的运/检配合繁琐、中间环节多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运行、检修的专业管理水平。
3.3 经济、社会效益
3.3.1 降低生产成本
(1) 检修人员履行变电检修工作中的许可、延期、验收和终结手续,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 运行人员工作量减轻,可在电网不断发展,无人值班变电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增加运行人员,实现减人增效。
(3) 运行人员不必重复往返各检修现场,节约了人工、车辆、器具使用费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3.3.2 提高设备可用率,增加供电量
检修人员从事倒闸操作,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设备停送电时间,提高了设备可用率,增加了对用户的供电量。
4 应用前景展望
4.1 管理模式先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检修人员从事110 kv及以下变电站倒闸操作是变电管理模式的一次创新和探索,是开展国际比较、实践最佳做法的一项重要成果,在国内具有先进性。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减少设备停电时间,提高设备可用率;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4.2 可向其它专业扩展
配电设备面广量大,采用运行与检修分设的模式,非常耗时费力。鉴于其操作相对简单,采用检修人员操作的模式,将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
第5篇 氧气生产防火管理要求
1. 氧气设备专业制造厂家必须持有相应的制造许可证,并应对其出厂的氧气设备、零部件的质量及安全负责;须出具安全、质量保证书和产品合格证,以及安装、操作、维修等完整的技术文件。
2. 氧气设备的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履行设计资格的认可手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取得设计资格证书,方可从事设计。
3. 施工、安装、检修单位,必须履行氧气设备、设施的施工和检修资格的认可手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后,才能从事有关工作。施工、安装、检修完毕,应做好安全、质量检查和验收交接。施工单位应按图施工,若有变更,应由设计、施工安装及生产单位三方商定,重要变更必须报上级批准。
4. 新建、扩建、改建氧气厂(站、车间)时,安全技术措施和装置与生产主体工程、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安装和同时投产运行的“三同时”原则。
5. 应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应对其所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生产与机动部门应加强生产与设备的管理;安全部门负责安全检查。
6. 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和劳动纪律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7. 应建立和健全对厂房、工业构筑物、氧气管道及阀门、压力容器和重要机电仪表、设备的安全技术专业检查制度。
8. 严禁携带火种进入厂内“禁火区”;每次动火前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
9. 主要机电设备应实行挂牌操作制度;重要操作应有专人监护;设备检修要填写检修卡;氧气管道及阀门作业应填写操作票;氧气管道动火要制定方案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第6篇 生产工艺管理系统
1、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
2、按照“三同时”原则,在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及技术改造项目设计时,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保证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部门对技改项目、新项目或新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投产时的“三同时”审查。设计审查时,必须组织安全技术、机电、消防等有关部门参加。
4、安全技术部负责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的设计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切实加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有关施工纪律的管理规定。
5、技术部负责组织工艺技术方面的安全检查,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工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查处工艺违章行为。
6、技术部要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参与设备引起人身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7、工艺技术原因引起的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安全技术部要负责上报。
第7篇 探索生产污水乙烯排放系统危害因素分析与hse管理对策——引言1
第8篇 浅谈生产准备的绩效管理
一个新建电力工程,只有生产准备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实现从基建期到运营期的平稳过渡。要搞好生产准备工作,必须进行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
有效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流程,涵盖绩效目标确定、绩效计划制订、绩效沟通和辅导、绩效诊断和改进、绩效文档建立、绩效激励和绩效评估等内容。华润电力湖南有限公司基建期目标包括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和电价五大目标,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绩效管理,薄化内部纵向和横向边界,实行无障碍沟通,自上而下将公司目标层层分解,得到部门和员工的绩效目标。生产准备的绩效目标有其侧重,安全、质量目标主要是确保调试的安全和质量、同时兼顾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进度目标即按一级网络图开展生产准备工作,造价目标指既要控制生产准备费用又要降低调试的水、煤、油、电消耗,电价目标体现在力争较高的上网电价及与南方电网公司培育良好的客户关系。明确了生产准备的绩效目标,再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中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交流沟通,共同制定个人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因kpi指标来源于公司的战略目标,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工作对公司有什么贡献,大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中层管理者和员工再根据绩效目标和kpi指标,制定自己的绩效计划,采用kpi指标进行动态绩效管理,务求达成个人的绩效目标,并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为改进绩效,负责生产准备的中层管理者每三个月应主动与每个下属进行一次面对面的绩效沟通,了解员工绩效目标的进展和kpi指标的执行情况,找出影响绩效的障碍并设法消除,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绩效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绩效。而且生产准备的工作重点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员工也会因个人素质差异出现绩效目标不能达到的情况,此时应调整个人的绩效目标或绩效计划,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绩效激励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华润特色的“行动学习”是最好的绩效激励手段,能增强员工对华润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负责生产准备的中层管理者应组织制定绩效激励制度,明确告诉员工哪些是组织禁止的、哪些是组织期望的,列举具体的行为和结果,如培训考试不及格将会被罚款、减少调试燃油为公司降低造价将会受到奖励等等,尤其对为达到华润标杆有重要贡献、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人进行重奖,激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向组织目标努力工作。有时中层管理者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组织的期望和进行必要的授权。为使绩效激励产生效果,管理者应持续跟踪、考核和进行奖惩,一定要保证时效性,做到令行禁止,对组织期望的结果或行为按制度奖励或口头表扬,对组织禁止的行为或结果立即处罚。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并为其创造条件,满足其事业期望,也是中层管理者进行员工绩效激励的有效方式之一。
按以上环节搞好了生产准备的绩效管理,并进行了绩效文档记录,年终的绩效评估就成了例行公事,重点在于关注来年绩效管理的持续改进。
第9篇 生产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1、在调度主任领导下,贯彻安全生产方针,负责日常生产的管理业务工作。
2、随时掌握生产变化趋势,不断了解各采掘面准备、安装和设备运转等情况,定期进行生产分析。
3、深入现场掌握和熟悉生产动态,及时组织重点调度,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挡手问题。
4、做好原始记录,提供生产活动分析报表。按规定编写旬、月安全生产总结,并及时报上级调度。
5、掌握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经常分析生产任务完成好坏的原因,随时提供建设性意见。
6、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7、自觉执行各项制度,搞好办公室的卫生工作。
第10篇 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概论
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概论
在组织里,最高主管当然是指挥中心。而在厂内生产运作过程中,生产管理部门(或称生管)显然扮演的角色就是“生产指挥中心”或“运作枢纽”。中小企业因为生产管理经验不足和或认识不足,生管部门的附属单位,在生产管理不善的工厂内,经常会发生。
1.经常停工待料,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无休止的加班,人变成了生产机器。
3.前后工序的半成品或材料不衔接。
4.半成品堆积如山。
5.生产计划表,徒具形式,你做你的计划,我做我的产品,生产计划达成率低,生产计划表更动频繁,不是追加,就是取消。
6.紧急订单很多,生产计划无法执行。
7.交货经常迟延,影响公司信誉。
8.生产紊乱,品质跟随着失控,返工重做。
9.材料、零件或产品积压过多,造成企业资金调度困难。
以上乱象就是意味着生产缺乏“秩序”与“纪律”,就像人一样,要有秩序就得有一套既科学又切实际的生产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生产中发生的乱象。
生产管理制度,基本上的做法:生管部门先与营业部门协调好销售计划(出货计划),依此销售计划做基础,制订生产计划,生产工厂再依据此“生产计划”进行物料、人力、设备及场所的先期准备(计划),并依计划做生产排程,再依排程做进度控制。
第11篇 生产技术管理部业务保安责任制
一、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管辖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业务保安责任。
二、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搞好采区设计,绘制施工图,安排好采掘接续。
三、负责组织编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的复审,保证其质量,并抓好现场落实。
四、经常深入现场,指导督促各采掘工区解决业务范围内的不安全问题。
五、负责编制矿井中、长期发展规划。
六、深入现场,提出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计划方案,方案通过后,负责监督实施。
七、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矿井重大工程设计的编制。作业规程的会审。
八、参加每周一次的安全检查和每月一次的事故隐患排查、顶板管理专题会、“一通三防”专题会,机电运输专题会、安全办公会。
九、搞好矿压观测,收集整理矿压显现、采煤工艺参数、支护等基础资料,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指导、督促工区搞好顶板管理、支护管理和火工品管理。
十、负责组织采掘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准备工作,参加安全检查和安全办公会。
十一、掌握通风、运输、提升、供电各系统情况,参与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方案。
十二、负责技术责任事故的分析追查,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
十三、对支护材料 的加工进行质量检查,根据不同的岩性选择安全的支护方式和形式。
十四、积极组织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材料,提高矿井科技含量。
第12篇 z度假村花场时花生产管理
度假村花场时花生产管理
一、花场每期生产时花数量必须保证酒店布置需要,使所提供的时花做到高档次、反季节。
二、按照季节留种育苗,保证时花生产。
三、按照部门的安排引进花木的插种育苗。
四、时花必须每天淋水三次,留守人员负责在班前班后完成,早晚淋水,中午由班组视生产情况安排。
五、时花场地保持整齐清洁,生长壮旺,花床的时花出圃立即开盆摆齐,保证花圃高效率使用。
六、出圃时花必须脚叶齐,叶色绿、无枯黄、无虫口,冠幅大于盆径,密度盖住盆面,花齐口,花色鲜艳,保证时花质量要求。